《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通用16篇)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1
今天觀摩了《廬山的云霧》一課的課堂教學錄像,現將之整理如下:
一、復習導入(略)
二、組織教學第二自然段:
1、師: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寫的?請同學們邊讀邊想。
2、組織交流。學生回答,交流句子“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然后教師在電子白板上用直線畫出該句子,并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句子就叫中心句”,再指導學生讀句子,加深印象。
3、理解詞語:千姿百態是什么意思?告訴學生理解詞義的一種方法,把“千”和“百”放在一起,“姿”和“態”放在一起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千百種姿態。
4、品讀重點句,感悟云霧的千姿百態。
再讀2、3兩句,說說你喜歡哪種云霧?為什么?
(1)、交流第一種姿態的
a、生交流第二個句子,師相機畫出重點詞“系、纏繞”
b、指名上臺畫出半山腰的云霧。引導評畫:他畫得怎么樣?為什么只畫了一半的云霧?旨在加深對“纏繞、系”的理解。
c、師補畫出第二條云霧,說說老師為什么這樣畫?旨在理解云霧的多。(一條條)。
d、指導朗讀該句子。
(2)、交流第二種姿態的
a、吸引你的是哪一種云霧?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重點詞“絨帽”,并結合板畫。
b、絨帽給人什么感覺?(生自由充分地回答)
c、指導朗讀:絨帽軟綿綿的,好舒服,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3)、交流第三種姿態的
a、還有什么姿態吸引你?
b、“……茫茫的大海”,這讓你仿佛看到了山谷里的云霧是怎樣的?
c、指導朗讀:云霧像海,誰能讀出這種氣勢呢?
d、如果你就在這山谷里,會有什么感覺?(飄飄欲仙……)
(4)、交流第四種姿態的
a、齊讀第四種姿態的句子。(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b、它給人什么感覺?指導理解“天幕”,感受云霧。
c、朗讀,感受云霧的巨大。
5、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這些云霧的?(山頂——半山腰——山谷——整個山峰)
6、讓我們再站在各個不同的位置來領略廬山的云霧(師范讀整個自然段,同時出示美麗的云霧圖。)
7、播放音樂,學生美美地朗讀。
三、組織教學第三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還有一個特點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第三自然段,畫出這一段的中心句。
2、交流句子(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師畫出句子。
3、“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
師指導解詞方法:把它分為兩個部分,“瞬息”是什么意思?(快)“萬變”是什么意思?(多)。詞語的意思就是?(云霧變化又快又多)
4、再讀這一自然段,用“——”畫出云霧變化快的詞句,用“﹏﹏”畫出云霧變化多的詞句。
5、交流,并結合指導朗讀。
6、抓住“……”指導學生說話
(1)、這一段最后的“……”表示什么?
(2)、還有些什么云霧呢?請同學們選用下面的句式練習說話。
廬山的云霧,剛剛還是( ),轉眼間就變成了( )。
明明是(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
四、欣賞廬山的云霧。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鳳凰語文網 點擊數:122
《廬山的云霧》教學設計
知識拓展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中國著名風景游覽區及避暑勝地。位于江西九江市南,北近長江,東濱鄱陽湖,交通便利。它屬中亞熱帶濕潤山地氣候,以春溫、夏涼、秋爽、冬寒為特點,森林蔭郁,植物豐富。年均溫度較近在咫尺的九江市低5.6℃,7月均溫低7.0℃。故當江南暮春時期,廬山卻正當桃李始華之際;長江中下游盛夏酷暑時,廬山卻溫和如春。山上云霧縹緲,年平均霧日191天。3—5月多為霧月,月均霧日多達20天;7月霧日較少也達13天。廬山山體主要由砂巖構成,山勢雄偉,加以降水豐富,故多瀑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別采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二自然段按山頭—山腰—山谷—山峰的順序,以豐富的想象、恰當的比喻,形象地寫出飄浮于廬山不同方位的云霧的獨特姿態。第三自然段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以“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著力刻畫出云霧變化之多;用“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詞句,強調廬山云霧的變幻之快。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
全文層次分明,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教學建議
1.讀書指導
(1)初讀感知
課前可引導學生從多種途徑搜集有關廬山風景的資料,為學習課文、深化體驗作準備。
初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結合語境及生活經驗理解部分詞語。在初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精讀感悟。
學習本文,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通過邊讀邊思,體會第二、三自然段是運用怎樣的方法寫出廬山云霧的奇麗的。師生可共同搜集一些有關廬山云霧的圖片資料,通過看圖,想象,朗讀,以及讓學生自己練說等方式,幫助學生形象地感受云霧的美。
學習第一自然段,抓住“變幻無常、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等詞句,指導學生看圖,讀文,想象,讓學生仿佛置身與其中,體會廬山云霧無處不在又要變幻無常,飄忽不定的神秘感。
學習第二自然段,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然后,放手讓學生選擇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深入體會廬山云霧的形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
學習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導學生從“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語句以及文中的省略號,感悟 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體會廬山云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的豐富。省略號處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云霧還會在瞬間由什么變成什么。
2.積累內化
本文語言優美,教師要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以第二自然段為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弄清表達方式。
3.遷移運用
(1)“流連往返”一詞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結合前文的學習理解意思,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想什么地方曾讓你流連往返,久久不愿離去,用“流連往返”說句子。
(2)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4.實踐活動
(1) 搜集有關廬山的圖片資料,古今詩文,在班中辦展覽會。
(2) 課外做小導游,向自己身邊的人介紹廬山的云霧。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揭題
1.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
2.簡介“廬山”
3.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廬山最神奇的就要數廬山的云霧了,那么,“廬山的云霧”到底神奇在哪里?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三課。(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檢查
(1)出示詞語
變幻無常 增添 千姿百態 籠罩 系在
遮擋 一瀉千里 流連往返 幽谷 游覽
彌漫 天幕 瞬息萬變 馬蹄
(2)指名讀,齊讀
3.自讀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討論交流。
幽谷:幽深的山谷
彌漫:充滿,布滿
瞬息萬變:短時間內變化快而多
流連往返:留戀不止,舍不得離去
瀑布:從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遠看好象掛著的白布。
溪流:從山里流出來的小股水流
變幻無常:形容變化速度非常快,沒有規律
漫步:沒有目的而悠閑地走
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瀉千里: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來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態:形容形狀非常多
4.全文共有幾自然段?開火車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
5.討論交流
第一自然段:總寫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自然段: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第三自然段:寫廬山云霧變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云霧流連往返。
6.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什么特點?
三、 指導書寫生字
四、 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聽寫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 精讀課文
(一)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些什么?
2.導讀
廬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給它 。先總體概括了作者對廬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覽、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4.此時此刻,仿佛你已經升上了云端,駕起了云霧,在天上行走,進入了仙境。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尋找“騰云駕霧”的感覺。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試著背誦。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這一節有幾句話?
2.自瀆第二小節,這段話寫了云霧有什么特點?找出中心句,用“ ”畫出。
3.為了介紹云霧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具體來進行描寫的?(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運用了比喻、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云霧的不同姿態)是啊,廬山云霧真美!
4.小結:作者為了說明廬山云霧的特點,先總寫“云霧千姿百態”而后再從“山頭、半山、山谷、山峰與山峰之間”四個不同地點的云霧進行具體地描寫,我們稱這種構段 方式為“總----分”關系。
5.有感情地指導朗讀,練習背誦課文
6.討論學法:
出示: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景象—有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三)運用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四)檢查自學情況,討論交流。
廬山的云霧一會兒時間就千變萬化,一會兒一個樣,“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剛剛還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瞬間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贊美了廬山的云霧變化之快。
過度:正因為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無數游人流連往返。
(五)齊讀最后1自然段。
為什么廬山會讓人流連往返呢?(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三、 總結全文
1.配樂朗誦
2.練習背誦
四、 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提供 高子陽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3
定位 ——《廬山的云霧》教學思考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7
定位 ——《廬山的云霧》教學思考
《廬山的云霧》這一課我是不怎么會上的,因為小學語文教學大師于永正先生的這節課在我的頭腦印象非常深刻。多年前,我在老家就聽于老師上了這節課,聽了以后,我本人就被云霧之美感動了,這種感動一直到現在,我一直思考,假如我上節課,我很難達到給予學生持久的感動。于老師的教學已經在我的頭腦中定位了,這種定位是一種非常美的定位。現在的我還沒有到過廬山,我覺得我一定會去的,那時我一定能夠誦起云霧,感受著蘇教版這篇課文給予我的世界。【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因此,讀這篇文章,我一直是想著“定位”這個詞。我試圖尋找以什么樣的方式給學生定下一個永恒持久的“位”。
一是這課的幾個詞,是個“位”。這課有幾個詞怎么也得成為孩子生活的必需。比如“變幻無常”、“神秘”、“騰云駕霧”、“飄飄欲仙”、“千姿百態”、“巨大天幕”、“瞬息萬變”、“云遮霧罩”等。這些非常有動感。把這種動感交到學生心中,閱讀之“位”就容易定了。
二是背誦課文是一種定位。背誦不只是為了考試,不只是沒有積累,如果用“定位”的思維來認識,那背誦的另一種功能就自然體現出來。在這一課中,這種功能的表現便是享受廬山之美,這種美要想成為一種永恒,那就是藝術化背誦才能夠達到。
三是研究研究讓這篇文章變厚成書,這是第三種定位。雖然我們不可能人人學習這課都能夠到廬山,但網絡信息這么多,讓學生利用資源研究研究,在班級成立研究小組,讓更多的學生把自己的認識組合起來,也許這一課就會更久地保存在人的記憶中。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我們老師應該想辦法來做的。這幾天,我在讀著王宏甲寫的《中國新教育風暴》這本書,這本書告誡我們新課程老師,探究性學習是一條非常好的路,我們要把這條路鋪在課堂中,鋪在學生的心中,鋪到世界里,不能僅僅地鋪在試卷中。我們不可一味認為孩子太小,不適合探究,我們不能認為這一課,如果也去探究,會打破文章的美。我們應該改變思維,讓學生認識的更多。要想讓學生愛上廬山云霧,享受云霧世界,那就應該引導學生讀超過這篇文章3至5倍量的廬山世界,這也是減輕學生負擔之舉。
另外,這一課用了好多“一”這個字也非常有價值,我們用這些“一”也可為學生定位。比如,“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的感覺”、“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六個“一”連接在一起,也是一片好美的云霧光景。
提供 高子陽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4
《標準》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我讓他們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為了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學中我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總之,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教學反思:
今天教第一課時,我本來把任務定位最在朗讀課文上,后來在早讀課重新審查教案時,我又作了臨時變動,決定把課文分開,一段一段地讀,一段一段地學。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學起來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把讀和思考結合起來,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反過來隨著學生對文本思考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在提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第一自然段只要三句話,第一句話我讓學生抓住廬山為什么秀麗?引出神秘的云霧來,最后抓住神秘,讓學生從二、三兩句話中自己去體會。一共讀了六遍,我引導學生讀后思考,討論后再讀,就這樣反反復復,最后書讀熟了,文章也理解了。
第二自然段,我先讓學生初讀一遍,讓學生在書上畫出中心句,并大聲讀出來。然后再讓學生仔仔細細地讀:書上是怎樣把這個特點寫具體的?學生讀后,我幫助學生一個形態一個形態地分析寫法,并對其中的關鍵字詞進行探討,最后在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幾分鐘時間,大部分學生就能看著板書把這小節背下來。
當還有學生爭著舉手的時候,下課鈴響了,我宣布下課。對于這課的教學修改,我很滿意,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告訴我,這節課是高效的。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在本課第二段的教學中,我發現要想 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了“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他們懂得了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憑借搜集的資料介紹廬山,有介紹景點的古今文章摘要,有關廬山的古詩,有展示廬山景色的圖片。相機引出課題,并結合課文第一句話指云霧是廬山眾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然后引導學生初讀課文,隨作者去登廬山,看看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特點。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結合語境及生活經驗的意思;結合學生以往看《西游記》等動畫的經驗,體會“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意思;利用圖片,想象“云遮霧繞”、“茫茫的大海”的景象。學習中抓住重點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悟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深入體悟廬山云霧的體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描寫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感情的教育,首先應該使學生體會的廬山的美,廬山的云遮霧罩的美妙景象,了解到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在課前,布置學生用搜集的資料介紹廬山,可以是介紹景點的古今文章摘要,可以是有關廬山的古詩,還可以是展示廬山景色的圖片。理解詞語時可借助學生的已知經驗,再適當引導,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5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流連忘返”等四字詞語表達的意思,積累詞語,會用“流連忘返”造句。
2.默讀課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詞)讀懂每一段的內容。學習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總分構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清楚、具體地描寫一處景物。
3.反復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生動比喻等語言表達的意思,認識排比句,體會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美,感受課文中蘊含的語言美、畫面美,激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生動比喻等語言表達的意思,認識排比句,體會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美,感受課文中蘊含的語言美、畫面美,激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詞)讀懂每一段的內容,學習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總分構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清楚、具體地描寫一處景物。
前置學習活動:
1.通過自主預習課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自主預習課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大致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4.查找相當廬山的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認知——自讀美文,整體把握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老師要給大家推薦一個不能不去地方:廬山。(板書)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走進廬山去欣賞廬山的云霧。
2.齊讀課題,從題目看,這篇課文重點寫什么?
(二)強化初讀 整體感知
1.出示詞語,檢查預習。
變幻無常 騰云駕霧 四蹄生風 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云遮霧罩 一瀉千里 流連忘返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是圍繞哪個詞語來寫的。(第一自然段總寫了廬山的云霧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別寫了廬山云霧的特點,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2)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3)小結:全篇總分總的寫法。
環節二、實踐——重點突破,語意兼得
(三)圍繞“神秘色彩”,總體介紹廬山云霧。
1.這篇課文很美,好多同學雖然沒有去過廬山,但是讀了課文,也覺得那里的云霧非常美,有的同學還想去那里旅游。置身于廬山的云霧之中,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出示,齊讀填空。
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 、 的感覺。
“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是怎樣一種感覺呢?假如我們來到了廬山,看一看,你身邊是什么?你頭上是什么?你腳下是什么?(都是云霧)伸手摸一摸,你覺得在電視里看到過的誰也是這樣子的?(孫悟空、神仙等)說說這兩個詞語表達的意思?
2.這一段話通過人們置身于廬山云霧之中“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寫出了廬山神秘的色彩,如同仙境一般,你能讀出這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嗎?指名讀,齊讀。
(四)圍繞“千姿百態”,感受比喻之妙。
1.默讀第二段,畫出中心句,寫了云霧的哪些姿態?(交流:籠罩在山頭;纏繞在半山;彌漫山谷;遮擋山峰)
2.飄浮在山間的云霧時刻都在變化,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云霧的姿態?指名朗讀課文,看看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1)作者在這里采用了比喻的寫法,分別是怎樣打比方的?
籠罩山頭 → (白色絨帽)
纏繞半山 → (條條玉帶)
彌漫山谷 → (茫茫大海)
遮擋山峰 → (巨大天幕)
(2)再指名朗讀課文,注意邊聽邊想象,你能借助作者的想象把云霧的姿態展現在眼前嗎?說說作者的比喻好在哪里?
交流,預設指導
——“白色的絨帽”為什么要寫清是“白色”的絨帽?(體會云霧的顏色)比作“絨帽”和“帽子”有什么不同?(體會云霧飄飄的感覺)讀讀這句話,把云霧的特點從“白”“絨”就體現出來了,要讀好。
——比作“一條條玉帶”,和“一條條帶子”相比,你覺得好在哪里?(引導抓住“一條條”體會云霧多;“玉”字寫出晶瑩剔透的美)讀讀這句話,多美的玉帶,要讀出這種美。
——比作“茫茫的大海”讓你感覺彌漫山谷的云霧怎么樣?(看不見遠方,到處都是,如同大海無邊無際),怎樣讀出這種感覺?
——“天幕”什么意思?大不大?“巨大的天幕”讓你想到了怎樣的景象?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3.同樣是云霧,作者為什么一會兒把它比作帽子,一會兒比作玉帶…… 是因為云霧的位置不同,作者看到的云霧的形態也不一樣,這就是“千姿百態”。試著讀出這種變化。
4.作者看到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形象的比喻把廬山的云霧描寫的如此傳神。看著這些云霧讓我們也展開豐富的想象,那么廬山的云霧還可能像什么呢?練習說話。
課件出示幾張廬山云霧圖。
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______ 。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_____。云霧彌漫山谷,它是______;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_______。
所以作者說:“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第一句話-——齊讀)。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注意邊讀邊想象畫面。配樂朗讀,也可以嘗試根據提示背誦。
5.總結第二自然段學法。
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現象——練習背誦課文(以讀貫穿學習的全過程)。
(五)自主感悟“瞬息萬變”,學習寫具體。
1.自學第三自然段。學生自學后交流學習收獲。
2.交流匯報
(1)“瞬息萬變”怎樣理解?從哪些詞語能感受到廬山的云霧變化得非常快?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剛剛還是…… 轉眼間……
明明是…… 還沒等……
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出云霧的“瞬息萬變”。
(2)作者在這里又把云霧的姿態做了哪些比方,找出來。(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讀讀課文,從這些詞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幅幅畫面,你最喜歡哪個比方?說一說。
交流,指導預設
——“一縷輕煙”你能讀出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嗎?那輕到“隨風飄蕩”你能讀出來嗎?這樣的云霧在你身邊、腳下、頭頂,有沒有仙境的感覺?讀出這種感覺?
——“九天銀河”懂嗎?廬山的瀑布李白是怎樣寫的?(疑是銀河落九天)“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給你怎樣的感覺?(很壯觀)你能讀好嗎?
——“四蹄生風的白馬”是什么樣的?跑的快到什么程度?(理解“生風”)說明了什么?(云霧變化快)
——比喻成一座“冰山”你覺得形象在哪里?連起來讀一讀,把變化的快表現出來、
——這段話末尾的省略號說明了什么?請看著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想像云霧還會變成什么?(學生交流,練說句子)
(3)練有感情朗讀背誦。
(六)抓“流連忘返”,升華感情
1.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給秀麗的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你們還愿意離開嗎?是啊,真舍不得離去,真令人—— “流連忘返” !齊讀 。
2.你能用“流連忘返”說個句子嗎。
3.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被廬山的云霧給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真是流連忘返,再一次美美地朗讀一下課文吧,試著背誦下來。
環節三、總結——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七)拓展應用,讀寫訓練。
1.交流二、三自然段寫法。(師總結: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著相似之處,段落開頭都用中心句總括了廬山云霧的特點,然后圍繞中心句再作具體描述,這樣寫,能抓住特點把事物描述具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具體描寫出我們的家鄉、學校某一處景物特點。
先回顧這一處景物的特點,用一句話寫出來。
再思考圍繞這句話,你要寫清楚哪些景物,把這個特點寫具體,還能試著打個比方就更生動。
嘗試寫話,評議修改。
3.推薦閱讀:作家老舍先生的《廬山云霧》,欣賞不同作者筆下的廬山云霧的不同風姿。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6
作者:王玉梅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1
《廬山的云霧》教學思考
王玉梅【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文字優美的 文章,我在教學時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抓住想象的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樂于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著想象。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登山路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云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我注意到了這兩處,為了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刺激了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覽途中,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把光盤中云霧的景色放給學生看,那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的云霧,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我還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并茂。
三.審美表達,豐富學生的語感。
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還特別適合審美教育。我用光盤呈現多幅廬山云霧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無拘無束、有滋有味地觀看和想象,體驗美感。看后我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讓他們用這樣的句式來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 。”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學生的感受是十分豐富的,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馬上來到這里,感受你的瞬息萬變。” 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親自站在大天池畔,伴著夕陽,欣賞絢麗多彩的云海。”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畫筆,畫下你壯觀美麗的身影。”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7
學習目標:
1、 學習課文,認識總分段式,學習第三、四自然段的寫法。
2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與難點:
1、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背誦第一自然段,學會課文后的生字詞,理解部分的詞語。
2、體會遣詞造句的優美,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習時間:兩課時
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板書課題)
2、請看學習目標:(略)
3、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能通過自主學習,順利地達到目標。
二、精讀感悟。
(一)精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廬山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讀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匯報、交流。
5、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6、指名兩個學生上黑板畫不同姿態的云霧,其他同學在下面畫。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精讀第3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找出:
(1) 中心句。
(2) 廬山云霧的特點.具體怎么寫?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學生自學,小組合作。
3、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齊讀這一自然段。
2、教師小結:正因為廬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游客們舍不得回來了。(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
三、總結:
廬山的云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
四、課堂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14、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像絨帽,像玉帶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萬變: 眼前的——剛剛是——轉眼 流連忘返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
《廬山的云霧》教之惑
《廬山的云霧》,聽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備課的時候,產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則,如果盡情的讓孩子去看圖去欣賞去達到那種美的意境,那課堂上的氣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賞去感受那種美,是否學不到語文知識?想來想去,還是將兩者結合,于是乎,也運用了課件,圖文并茂,這樣,孩子該算是能體會到美的同時,也能學到本課要達到的語文目標吧!并且在備課的時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語言在里面,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美!可是,在上課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進入到那種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語文知識培養,把本來很美的文章上的一點不美了,連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么去要求學生達到那美的意境呢?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9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
《廬山的云霧》是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對于教學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別喜歡運用課件,通過課件給學生展示了廬山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廬山云霧的圖片,從學生那種充滿歡喜的表情,學生一定愛上這廬山的云霧了!而且有的學生都會情不自禁地說:“哇!真美啊!”
廬山的云霧有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課文的重點也是這2個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繪的廬山的云霧的姿態都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我通過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寫變為具體的圖像。在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通過采用打比方的寫作方法,體現了云霧靜態時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讓學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圖像。通過這樣的圖文結合,對于學生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在進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大家都知道云是會動的,在我們生活中有時候看天上的云也會覺得它特別像一個動物,這段的云霧特點是瞬息萬變,說明云霧變化速度之快及變化的種類很多,我引導學生從省略號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先觀察會今天的云(幸好今天的天氣還不錯),把學生從課堂上拉到生活中,等學生觀察完后同學們想象的翅膀開始飛翔,有的說云霧像一只可愛的小白兔;也有的說像一條龍……總之,學生的想象之門已被打開,課堂也特別活躍。
本篇課文用了許多優美詞語,語言形象生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強朗讀指導,希望學生能把對美好事物的的贊美之情表達出來。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
在教學《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探究
上新課前,請學生談談廬山有那些著名的景點。學生暢所欲言。有學生說到:宋朝著名大詩人蘇軾在游過廬山之后寫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因勢利導,那么廬山的云霧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廬山的云霧。
二、創設情境,激勵興趣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應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運用情境引入,啟發式談話引入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用外部刺激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運用錄象和多媒體課件,創設廬山云霧瞬息萬變、多姿多彩、奧妙無窮的情境,并配上優美的音樂,展示給學生欣賞。一上課就把學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全體學生對這半是仙境,半是人間的美景,產生了無限的好奇,濃厚的興趣。
三、在新課學習中,注重學科的交叉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我在教學“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并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學生邊讀邊畫。學生畫好后,請學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畫,并說清分別畫的是什么地方的云霧,為什么這樣畫,學生說完后,我在加以引導,作者具體描寫了四種姿態的云霧,其實云霧不止這四種,它還會有哪些姿態呢?請你展開想像。做一個小小的美術家,在自己的紙上畫一畫,學生畫,畫完后,師生共同交流。
為了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借老師的講解和多媒體課件,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教學中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學到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實踐,鼓…勵他們進行想像繪畫。通過繪制出來的直觀畫面在讓他們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的意思,讓他們領會作者使用“戴、系”等動詞的準確與貼切。
四、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啟發學生想像感悟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美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我在教學“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時,引導學生從“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等語句及文中的省略號,感悟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一方面體會廬山云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像的豐富:將變幻莫測的云霧想像成“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動的描繪出廬山云霧的動態美,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我從結尾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說說云霧在瞬間還會有什么變成什么。學生通過朗讀、想像,踴躍發言,云霧變成了:一之威武的獅子,一群可愛的白兔,一只美如鳳凰的孔雀,一只兇猛的老虎……同學們的發言很精彩,這些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呢?學生們齊答“驚嘆”!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這一自然段。
在本段的教學中,我通過學生朗讀,啟發學生充分體會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之后,讓學生的心靈插上翅膀,想像云霧在瞬間還會變成什么?最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像和感受談談如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提高了他們的想像力和朗讀水平,使學生更深切的體會廬山云霧變化的快而美。
《廬山的云霧》的教學反思
《廬山的云霧》是我面向本校老師上的一堂公開課,前來聽課的老師有20人之多,還包括學校的領導。這陣容真的是久違了,盡管事先我是做了準備的,但還是難免心理緊張。開始上課時,我幾乎進入不了這個角色中,課堂上的一些小教學環節,我隨意的刪減和增加,結果有時候出現了一點語無倫次之感。后來的課堂上竟然還出現了一點電腦的小故障,這些都不是我上課前所能預料到的。一堂課就是在我這樣的緊張和出錯中結束的
課后,想想這堂課,真的是一堂不完美的課,或者說確實出現了很多小差錯,也引起了我的一點思考。
1、文中的一個字音混淆。“瀑布”的“瀑”的讀音,我把“pò”和“pù”混淆了,另外,學生在讀“系(jì)腰帶”時,個別學生也把這個多音字讀成了“xì”的讀音,我也沒有及時發現并糾正。這些都是我自身的素養不夠扎實所引起,以后還必須加強這一點。
2、課件的運用出現了偏差。上到課快接近尾聲時,突然電腦出現了一點小故障,這是我從來沒有碰到的事,可我卻不會當場處理,導致還有幾個課件播放程序播放不出來,課堂環節也就到那出現了一點偏差。這時的我真的是心慌亂萬分,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我該做怎樣的調整呢?我一邊上,一邊調整著我的教學機智。這一事件告訴了我,事先我應該多考慮一些的,更應該把上課的基本功練過硬些,盡管我的年齡告訴我不再是個青年教師,有些技能確實不如年輕的老師,就有如那個計算機的運用能力,我確實無法和年輕老師相比。但有一點,我很清楚,年輕教師,年老的教師,我們都是教師,我們的職責是一樣的,對孩子應盡的義務是一樣的,我不能虧待我的學生。所以,我也應該盡自己的努力去不斷提高自己,而不能對自己放松要求來做事。
3、最后的總結語中,我提到“廬山的云霧變幻無常,廬山很美,這兒還曾發生過一個美麗的故事,那是由郭凱明和張喻演的《廬山之戀》,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宋代的蘇軾游覽了廬山后都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這時,我看見底下聽課的老師在笑,我猜測他們一定是由我說的那《廬山之戀》引起的聯想了。這是個愛情故事,跟三年級的孩子提及,似乎不適合。課后,我證實了一下,果不出我所想,老師們的“笑”確實因此而起。課后,有的老師還提醒我說,那兒不該這樣設計。關于這一點,我真的有點自己的想法。談到愛情的話題,我們難道就一定要在課堂上保持緘默嗎?或者說避開這話題一概而不論嗎?何況我也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去故事梗概這內容啊。記得有一次,我在讓學生課外延伸時拓展了這樣一練習題:寫出帶有“月”字的成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里就有“花好月圓”,“花前月下”等詞語,這些詞語也跟兒女談情說愛有著關聯。事后我還曾與學生閑聊問及他們是否真懂這些詞語的意思,從孩子們的回答中,他們也并非一無所知的。難道理解這些詞語,我們一定要放在一個適合他們的年齡段嗎?其實,在我看來,有些東西的教育是可以潛移默化的,而不必要到了某個階段才拿出來大張旗鼓的說教。一般的來說,孩子們都有好奇心理,有些成人的話題,你越不想讓他知道,他越想去窺視,結果就因為小孩的幼稚而鬧出了一些不堪,甚至未成年就做下了無知的事造成終生的遺憾。我更佩服在內蒙古開設的性課堂教育課,雖只是嘗試,最起碼說明他們已經有了這個意識,對孩子加強性教育也成了孩子接受教育的一個課程。而在我們看來,這可能是冒大不違的。所以,我個人認為有些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的,只要對孩子無害,都是可以嘗試的。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10
教學要求
(1)認識課文后的12個生字及8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部分詞語,學習“秀”,“幻”“增”,“添”這四個生字。
(2)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認識總分段結構,感情朗讀第1小節,背誦第1小節。
教學重點與難點:
感情朗讀第一小節,背誦第一小節,學會課文后的生字詞,理解部分的詞語。
體會遺詞造句的優美,體會廬山云霧的奇幻,神秘。
教學準備:錄相、錄音、詞卡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你們聽說過廬山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地處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莊之美稱,說起廬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望廬山瀑布》(師背)知道它贊美什么?其實,廬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霧,廬山的去霧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七課,板書:廬山的去霧(讀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廬山的風景、激情
[播放錄相] [導語 ]你們看,這就是廬山![放課文錄音]學生邊看過聽。
結束提問:廬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發言]
三、預習課文
要求:(1)讀準課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組成的詞語。
(2)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情況
A、通過預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字詞?(生答師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詞語?
(2)檢查朗讀情況
四小節由四個同學朗讀。要求:其余同學認真聽,注意有沒有添字、漏字、讀破句,并作記號。
(3)學生齊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4)讀后提問,并相應板書:景色秀麗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五、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過渡語:廬山的景色是這樣的美麗,我們如何把看到的描寫出來呢?我們試說第一處風景。
出示風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師簡單的描述一下,提問:如果不看圖只聽老師的描述,你覺得廬山的風景美嗎?
(3)默讀課文第一小節,學習課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劃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與后幾句是什么關系?
檢查默讀情況:
A、這一小節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是什么關系?
B、課文中哪些詞兒你不理解?(生提出問題,集體解答)
C、圖文對照,哪幾句話描寫了圖上的景物,找出來,讀讀,你們喜歡這風景嗎?請一同學試讀出喜歡的語氣。
D、指導朗讀。(方法:生讀,生評,不當處師范讀,聽錄音讀。培養語感)
廬山內“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霧”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師范讀,讓生感受語氣的變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霧,我們在山上漫步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找出描寫自己游玩時感覺的句子讀讀。
師引讀,廬山的云霧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問:你真的能摸到云霧嗎?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
從哪個詞兒中可以看出霧多?
師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較:漫步山道,感覺真是舒服極了。
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提問:哪句句式好?為什么?
描寫出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
E、播放騰云駕霧片斷。體會飄飄欲仙的感覺。
F、實時指導朗讀,讀出飄飄欲仙之感。方法:看錄相、聽錄音、找感覺,學一學。
G、試背:方法:引讀、引背、試背相結合。
H、請一同學用優美動聽的語言把我們今天學的內容介紹給在座的每一個同學聽聽。
五、復習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七課廬山的云霧,了解到廬山景色秀麗、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還學到了幾個新的詞語。(出示詞語朗讀)
六、作業 :
1、描紅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觀察其在田格中的間架結構。并抄寫。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11
師: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正是有了千姿百態的云霧。它都有哪些姿態呢?請學生自讀第二小節,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
生:(邊讀課文邊畫。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的不同,所展現的云霧也有所不同。)
師:(教師巡視,同時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出云霧的一種姿態。)
(黑板上的學生和下面的同學都在繪畫。)
師:你們都畫了什么呀?(教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
生1:我畫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霧。這些云霧就好像一條條的玉帶,系在了山腰間。
生2:我畫的是山頂上的云霧。這些山頂上的云霧好像一頂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頂白色的小絨帽,所以我把云霧畫成了帽子的形狀。
生3:我畫的也是山頂上的云霧。
師:同學們,他們畫的好嗎?
生1:他們畫得都很好,看著他們的畫,我仿佛就看到了廬山的云霧。
(三位同學都露出了笑臉。)
生2:老師,我覺得半山腰的云霧還要再畫上面一些,那樣就更準確了。
(老師點頭同意,并請那位同學上來修改。)
生3:老師,書中還寫了兩種云霧的姿態,他們沒有畫出來。
師:你讀書真仔細,老師就請你來畫。
生:上黑板快速的繪畫。(這位同學的繪畫水平較好。)
師:請你向大家作一個介紹。
(生讀課文)
師:我們看了四種云霧的姿態,其實它的姿態不至四種,作者只選了四種典型姿態向大家作了介紹,它還會有哪些姿態呢?
生:(學生積極舉手)
師:選了四名同學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生:動手畫。
師生共同點評所畫的內容,想象合理就行。
《綱要》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這部分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初步認識廬山,感知云霧。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主學習:
1、認讀下列生詞
風景秀麗 尤其 變幻無常 增添 彌漫 千姿百態
籠罩 茫茫 一匹 流連忘返 騰云駕霧 纏繞 遮擋
2、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 )感覺 一( )絨帽 一( )玉帶
一( )輕煙 一( )白馬 一( )冰山
二、交流展示:
1、這一自然段共有▁句話。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2、并用“▁”畫出中心句。
3、廬山的美在哪里?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個詞來說明嗎?
三、當堂檢測:
1、看拼音寫詞語。
lú pù huàn sì
( )山 ( )布 變( )無常 相( )
zī lǒng zhào jì
千( )百態 ( ) ( ) ( )鞋帶
xiè fǎn
一( )千里 流連忘( )
2、形近字組詞。
幻( ) 罩( ) 返( )
幼( ) 桌( ) 反( )
第二課時
探究案
一、教學目標
1、繼續學文,了解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與瞬息萬變,激發學生對廬山云霧的向往,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寫法,練習介紹自己見過的云霧,或者畫一畫。
二、自主探究
1、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
2、文中共介紹了廬山云霧的哪些姿態呢?
3、這段話中多才處運用了( )的手法,將廬山的云霧把比作( )( )和( ),這樣寫的好處是( )。
4、這段話的構段方式是( )。
5、將這段話分層,用“∥”標出來。
6、感情朗讀并背誦第二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
群學:交流自主學習探究中的1、2、3、4題。
展示: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你最喜歡哪種?為什么?
四、課后檢測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景色 ( )的色彩 ( )的山峰
( )的云霧 ( )的大海 ( )的天幕
2、用詞造句
尤其:
似乎:
像…又像…
教學反思:本篇課文用了許多優美詞語,語言形象生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加強朗讀指導,希望學生能把對美好事物的的贊美之情表達出來。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13
教學目標 :
1、默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流連忘返”、“飄飄欲仙”、“瞬息萬變”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流連忘返”、“秀麗”造句。
3、繼續學習總分段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4、閱讀感悟,抓住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美的文字,體會2、3自然段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寫出廬山云霧的美的。
教學準備:投影、錄音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學會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奇麗。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1、出示照片: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你們不能不去一個地方:廬山。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有同學去過或者在電視雜志上看過有關廬山的介紹了嗎?那就簡單講講廬山最有名的景點或者景致。
結合談話看照片(例如廬山瀑布、五老峰)
2、其實,廬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霧了,今天我們就讓我們在文字創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書:廬山的云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
A、讀準生字音,將課文讀正確。
B、用“------?”劃出文中的新詞,查詞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A、指名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及時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態(zi tai)遮擋(zhe dang)
B、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結合理解詞語。
第一節:
這小節有好幾個成語,你通過自學,懂得了哪個成語的意思?
變幻無常: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形容云霧變化多、姿態萬千。
飄飄欲仙:看到美麗的云霧內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騰云駕霧:原來指仙人能借助云霧飛行,這里指看到美麗的云霧,心里很舒暢。
第二節:
絨帽(rong)纏繞(chan rao)
系ji系鞋帶
xi關系
這小節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請同學來幫幫忙。
彌漫:(霧氣)布滿、充滿。
纏繞:環繞。
千姿百態:姿態萬千,各種各樣。
第三小節:
這小節也有好幾個成語,你理解了嗎?讓同學也來享受你學習的成果。
瞬息萬變:形容變化極快。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風:形容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節:
云遮霧照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理解“云遮霧罩”、“流連忘返”。
三、同桌互讀,把課文讀流利。
默讀,理清文章脈絡。
幾遍讀下來,廬山云霧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課文用四個小節來介紹廬山的云霧,每小結分別寫了什么?
1、總學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
2、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3、廬山云霧瞬息萬變。
4、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四、作業 :
1、抄寫詞語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語,并解釋。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精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情景、抓重點詞語等學習方法體味廬山云霧的奇麗,走進廬山云霧奇妙的意境。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想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說說:
你讀懂了什么?
2、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景色十分秀麗,那么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云霧,你特別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尤其)(神秘美)
3、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看,引讀(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此時,你會感覺自己就象————?
4、那么奇麗的云霧想想細細去欣賞?
三、精讀第二小節:
1、自由讀第二小節,想一想:這小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山頭的云霧(象白色絨帽)
半山的云霧(象一條條玉帶)
山谷的云霧(象茫茫的大海)
遮擋山峰的云霧(象巨大的天幕)
3、你覺得這千姿百態的云霧怎么樣?(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
說說你最喜歡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來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種姿態的云霧?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6、總結學習這一小節的方法:讀——劃——品——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小節:
1、運用剛才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小節。
2、指名說這一小節的中心句。理解“瞬息萬變”。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怎么讀吃來的?
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這“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對,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寫法也來寫寫云霧的瞬息萬變嗎?
4、這么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小節。)
五、到這里,老師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樣感嘆: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想說什么?
六、作業 :
1、練習冊。
2、朗讀背誦課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節的結構寫法,寫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山頭絨帽
千態姿態
半山象玉帶
廬山的云霧 山谷大海
奇麗 瞬息萬變 眼前……剛剛……
轉眼間……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又變成……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1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選自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的課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比喻和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二)、課時安排:全文共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文中的字詞,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導學第二、三段,體會廬山的特點,掌握運用“總——分”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目標: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的聯系,所處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重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初步認識“總——分”的段式。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詞語、課文。
(五)、教具準備:相關課件。
二、說教法:
1、這一部分內容分別描繪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都是運用形象的修辭手法,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所以,我采用了“導學——自主學習”的學法遷移,使學生不但從語言文字中得以訓練,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直觀教學法易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易于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選用了幻燈機等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使學生入情入境,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又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3、為了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段內容不但描繪得情境美,而且語言也美,運用入情入境的朗讀,能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從領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說學法:
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會“漁”比會“魚”更來得重要。在新的課改理念下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得法的學習方法指導,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把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當中。
根據課文分別運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我運用了“讀課文——找特點——說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的方法導讀“千姿百態”的內容,然后學法遷移,學習“瞬息萬變”的內容。這樣,學生有法可循,樂于去學,既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學會了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
廬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給它 。
2、總體概括了對廬山總的感受怎樣?
【通過學生的回答,反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信息,了解學生在學新知識前所具備的前提。】
(二)、誦讀學文,體驗感悟:
1、導學第二自然段:
①、默讀學文,這個自然段寫出了廬山云霧的什么特點?
②、為了介紹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從那些方位具體的來進行描寫的呢?
③、此時的作者身在廬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說說你最喜歡此時廬山上那個方位上的景色?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讀出你的喜愛來?(個別讀,評比讀,集體讀。)
④、小組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領會作者描繪廬山云霧時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總——分”的段落結構,比喻、擬人的運用。)
⑤、引導學生嘗試進行背誦。
⑥、師生共同小結學習的方法:讀課文——找特點——談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
【以上教學體現了教師的“導學”特點,使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初步領會了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并從中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2、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運用學法遷移自主學習本自然段。
②、檢查自學的情況,討論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補充。
3、過渡學習最后一段: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我們置身其中感受了“美麗”嗎?如果老師讓你們馬上離開!你們愿意嗎?(教師相機引導體會“流連忘返”)
4、為什么廬山的云霧能夠讓人流連忘返呢?(師生共同對全文“內容和寫作手法”進行總結。)
5、正因為廬山云霧的如此秀麗!所以,古往今來就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賞。詩人李白和蘇軾就分別留下了《望廬山瀑布》和《題西林壁》的千古絕句。(師生共同欣賞)
四、作業延伸:其實在咱們的祖國,像“廬山云霧”這樣美麗的景色,就如同撒滿夜空的星星一樣多。說說你見到的美麗景色,并仿照“總——分”的構段方式寫下來。
五、說教學評價:在本課的教學中,課堂遵循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和表達為主線”的原則。既展開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悟到了廬山云霧的美,又讓學生展開了思維,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六、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層次明,結構清楚,主要講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形態美和“瞬息萬變”的動態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廬山的云霧、對祖國壯麗河山深深的熱愛之情。(附:板書)
千姿百態
3、廬山的云霧 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
總 分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15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美。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讀生字,記生字。
3、讀詞語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教學重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學習第2、3自然地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誰來說一說,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 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此時你正漫步在山道上,眼前飄過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是云霧,伸手摸摸,身邊流淌著的還是——云霧。
3、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廬山,一起來欣賞這廬山的云霧。 【簡筆畫:廬山】
二、精讀感悟,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云霧的千姿百態。
1、請大家打開書63頁,請一個同學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的同學邊聽邊想:這一段話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4種) 【課件出示提問】
2、你最喜歡哪種姿態的云霧呢?請你默讀課文,用波浪線把它畫出來。再想想你為什么喜歡。
3、生匯報、上臺畫云霧。
(你喜歡哪種姿態的云霧呢?你能上臺畫一畫這種云霧嗎?
其他同學根據課文想一想,他們畫得對不對。)
4、師指導朗讀
(1)籠罩在山頭的云霧
抓詞品味:籠罩 白色絨帽
(2)纏繞在半山的云霧
抓詞品味:纏繞 系在 一條條玉帶
(3)彌漫山谷的云霧
抓詞:彌漫 茫茫的大海
(4)云霧遮擋山峰
抓詞:遮擋 巨大的天幕
5、云霧僅僅只有這四種姿態嗎?(不)從哪看出來的?(省略號)
有說不完的姿態,怪不得作者說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6、找到有這個詞語的句子了嗎?在哪里?
(第一句)把它劃下來,這句話就像首領一樣,統領全段,這就是中心句,也叫總起句。它既可以幫助我們把握這段話的意思,又告訴我們整段話運用了先總后分的寫法。 【副板書:先總后分】
7、齊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感悟云霧的瞬息萬變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后分的方式來寫的?(第三段)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除了千姿百態,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 生匯報 【隨機板書:瞬息萬變】
3、理解“瞬息萬變”:很短的時間,云霧變化既快又多。 【板書:快 多】
4、這神奇的云霧,變化速度特別的快!誰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特點? 【課件出示第三段】
5、生評議 指導朗讀
找出寫出云霧變化快的詞語:剛剛、轉眼間、明明、還沒等、又變成
6、神奇的云霧變化不僅快,而且姿態多。課文中寫了哪幾種姿態?
(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
指導朗讀,重點理解
(1)“一縷輕煙” 【圖片展示】
(2)“一瀉千里” 【圖片展示】
引誦古詩:
《望廬山瀑布》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7、激發想象:這瞬息萬變的云霧還會變成什么呢?
引說:
【課件出示: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轉眼間就變成了————……】
【課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8、在我們一眨眼、一喘息的時間里,就有了這么多的變化,怪不得大詩人蘇軾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課件出示《題西林壁》】
三、小結全文,回味云霧之美。
1、置身于這“千姿百態”的云霧之中,你們舍得離去嗎?欣賞到這“瞬息萬變”的云霧,你們還想馬上回家嗎?難怪來到廬山觀賞云霧的人們,都會說——
【課件出示: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指導朗讀
【板書:流連忘返】
2、欣賞廬山云霧風光 【播放視頻】
“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廬山的云霧構成一幅神奇的天然山水畫,讓我們好好地欣賞它的美。
3、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作者運用先總后分的方法寫出了她的特點,下一節課我們也學習這樣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寫一寫我們美麗的家鄉桂林,好嗎?
板書設計:
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 (云霧簡筆畫) 瞬息萬變
快 多
流連忘返
第三課時
一、掌握第2、3自然段的寫作方法,練習寫《我的家鄉——桂林》。
二、完成該課練習
《廬山的云霧》聽課摘要 篇16
教學目的
1 學習課文,認識總分段式,學習第三、四自然段的寫法
2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廬山的云霧》(齊讀課題)廬山的云霧秀麗多姿,神奇多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指名回答
板書: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你們喜歡云霧的哪個特點,下面請小朋友分組去選擇你喜歡的一個特點來讀。
二、學習
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回答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指名朗讀
師:為什么云霧“有時像絨帽,有時又像玉帶,有時又像大海,有時像天幕”學生再讀
指名回答:云霧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態也不同
師:你們還能怎么來形容云霧?
生:可以說像穿上了迷你裙
生:像撐了一把大傘
師:你們形容得真好,你們誰能把這一自然段讀好。
指名讀是身失聲、師生評價
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也看到了這些云霧,老師也想讀一讀
教師范讀。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樣的云霧(像白色絨帽,像玉帶,像茫茫的大海,像巨大的天幕)誰來畫畫這些云霧?誰來畫山頭的云霧?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彌漫在山谷的云霧?遮擋在山峰的云霧?指名學生上黑板畫畫,其余學生分組畫畫,師巡視。展評學生的畫。
師:畫的真美,你們能根據這些畫把這一自然段背出來嗎?學生試背指名背誦
2)師:云霧還有什么特點?
生: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
師:誰來讀這一自然段?
指名讀
師:你覺得云霧怎么樣?
生:云霧變化速度非常快
師:你怎么知道?從哪些詞語中知道它變化快?
生:瞬息萬變,轉眼間,還沒完全看清楚
師:誰能把再讀這一自然段
指名讀
師:讀得真好,為什么這些地方讀得較慢?誰再來試試?
師:有誰能向他挑戰,讀得更好?
師:你能想象一下,云霧還會變成什么樣?
廬山給云霧籠罩著,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給廬山增添了神秘色彩你們還愿意離開嗎?是啊,真舍不得離去,真令人(學生說出)“流連忘返”
誰能讀好最后一句話
齊讀課文
小練筆:廬山的云霧變幻無常,令人心曠神怡。老師想到我們的蘇州園林也堪稱一絕。教師范文
學生試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