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精選13篇)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在反復朗讀中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大意,認識人物對話.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課文大概內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與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課前準備:生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設計:一,導入: 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石頭有關.題目:"石頭書",請大家齊讀課題,讀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們想到了什么 生答:(1)石頭怎么能做書呢 (2)石頭書有多重啊 (4)石頭書上有什么內容 (5)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啊 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里一下子能閃現出這么多的問題,真好,那么就讓我們輕輕的打開書,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
過渡: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里是怎么說石頭書的.
二,初讀指導
1,出示自學要求.(投影)
2,檢查詞語自學情況,學生自由讀課文. (1)快速認讀生字(生字卡片)(2)小老師帶讀 (3)開火車認讀生字
3,檢查讀書自學情況. (1)學生分段朗讀 (2)師生分句對讀 (3)男女生分節對讀
過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那他們都看到了哪些呢
4,默讀課文,川川和磊磊讀懂了叔叔的話了嗎 什么 從哪里可以看出 他們從叔叔哪兒學到了什么
5,小結.你們知道什么是化石嗎 教師解釋什么是化石.(課件)
三,總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頭書里有很多知識,里面既有字,還有畫,那這些字啊,畫啊是怎么形成的,石頭書里還有哪些知識,我們將下節課來學習.
四,鋼筆字指導1,指導寫法. 2,學生描紅.
板書設計: 17,石頭書 畫(化石):樹葉,貝殼,小魚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了解石頭書中的學問,激發學生善于思考、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激發學習興趣
上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有趣的課文——石頭書。我們讀準了課文中的生字詞,理解了部分詞語的意思,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老師來檢查小朋友上堂課的學習情況。
出示:課文主要寫了川川、磊磊通過 ,
了解 。
指名生回答。
教師小結:那么“石頭書”中到底有哪些學問呢?今天我們就和川川、磊磊一起來“刨根問底”,比一比誰的本領大,看誰從“石頭書”中“刨”到的知識最多。
二、學習課文,了解“石頭書”內容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石頭中有些什么學問?可以把有關的語句畫出來。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表揚有些同學會讀書,一時不懂的語句反復多讀幾遍,邊讀邊動筆)
2、剛才同學們學得可認真了,把你從文中“刨”到的知識和小組里的同學討論一下,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同學在說時我們要邊聽邊思考,有補充或不同的看法,等同學說完再談自己的想法。
3、通過和小組內同學的交流,我想現在大家對課文的了解就更多了。現在你愿意把“刨”到的知識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嗎?
4、指名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 石頭上有字。生答師相機板書:雨痕波痕 礦物
“礦物”指什么?省略號表示什么?
出示幻燈片(3)請同學們看雨痕、波痕、礦物圖片,了解這些字只有勘探隊員才認識。
(2)石頭書上有畫。生答師相機板書:樹葉 貝殼 小魚
出示幻燈片(4)請同學看樹葉、貝殼、小魚化石。這些都是化石,圖紋清晰,保存得十分完整。
出示幻燈片(5)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別的化石,請同學們欣賞各種各樣的化石,欣賞了這么多美麗的化石,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嗎?(這么多化石哪兒來的呢?上面的畫又能說明什么呢?……)
(3)出示幻燈片(9):“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
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這段文字,也許你能從中“刨”到答案?
a、勘探隊員是根據什么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導學生聯系上文思考。
師小結:勘探隊員根據石頭上的字、畫推測到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密林、后來變成大海。
b、了解化石的形成。(有些動物或植物,由于地殼運動被埋了起來,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億年以后,這些動植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就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d、指名生有感情讀這段文字。
(4)讀懂了石頭書還有什么用呢?(找礦、了解人類的發展、生物的進化……)
師小結:今天我們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問底”,了解到石頭書上的學問可真不少。5、分角色朗讀課文
我們班哪些同學特別喜歡刨根問低,就請你們讀川川、磊磊的話,愛解決問題的同學就讀勘探隊員的話。
三、總結深化 激發探究欲望
1、教師引導:學到這里,老師也想和川川、磊磊一樣來“刨根問低”——
2、川川、磊磊怎么會“刨”到這么多學問?(善于觀察 充滿好奇 不懂就問)
3、勘探隊員怎么會知道那么多的知識?(知識豐富、觀察仔細、研究投入)引導學生聯系“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這什么。”理解。
4、教師小結:這樣看來,不僅石頭是一本書,勘探隊員也是一本書,川川、磊磊也是一本書啊!小朋友你們同意嗎?
5、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竟然有這么多學問。看來生活中許多看似普通的東西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于思考、樂于探究也能學到許多知識。真可以說“生活處處皆學問”。
四、布置作業 課外拓展延伸
1、今天小朋友學得這樣認真,老師送大家一份禮物,這塊石頭采自水蜜桃之鄉——無錫陽山,陽山水蜜桃馳名中外,特別好吃,據說這和它有著密切的關系。
小朋友有興趣讀一讀這本書嗎?
2、老師向大家推薦課外閱讀《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上網瀏覽
友情鏈接:
“中國科普博覽”、“中國化石”、《中國化石》圖書網站。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3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⒈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題目是:22 石頭書
⒉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指導:
⒈自學生字詞。
⑴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不了解的詞語。
⑵會讀會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勘探奇怪聚精會神足跡礦物地殼刨根問底
⒉學生自讀課文。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讓學生逐個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⑵指名解釋詞語:
⑶齊讀生字詞。
⑷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勘"、"探"、"叔"、"礦"、"刨"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
⒊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⒌弄清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發現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精讀課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這件事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變化,清在穩重畫出有關的詞語。
⒉朗讀第1、2自然段。
⒊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出來。
⒋過渡:勘探隊員的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們,勘探隊員到底在干什么?下節課學習。
四、作業 :
1 練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⒈朗讀課文3、4自然段。
過渡:第1、2 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后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
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⒉朗讀學習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
(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⑴川川和磊磊聽了勘探叔叔的話,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頭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
⑶讀第12自然段,聯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據什么來推斷的?
⒊朗讀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為么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這里的"讀"字應怎樣理解?
⒋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
⒈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⒉教師小結: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有關石頭里蘊藏了這么多知識。在大自然種,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研究。我們現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哪些奧秘。
三、作業 :
練習朗讀課文。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精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過程 :
一、揭題,質疑
1、揭題。
2、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看著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說他在——(生:讀書)他讀的是什么書呀?(石頭書)為什么要讀這石頭書呢?請大家來讀讀這一句話。
3、質疑。
(1) 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2) 指名讀句子。
(3) 質疑: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生提問,師歸納)
(4) 過渡: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要認真地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解決“石頭能做成書嗎”。
(1) 師: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課文第五自然段,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輕聲讀讀這一段,看誰能自己解決。(學生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2) 學生交流。
師聽后邊說邊板書: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書。(把課題改成“石頭 書”)
(3) 激趣:可是這石頭怎么能像書呢?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么特點?(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幫助老師解答嗎?
2、解決“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1)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么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后同桌討論討論,說說自己選擇這個自然段的理由。
(2) 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后同桌討論。
(3) 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并讓他說說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 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么,最后指導朗讀。
③ 說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并把它們圈出來。
③ 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并想象省略號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 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⑤ 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 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 練習說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⑤ 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并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么,用直線劃出來。
② 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聯系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讓學生說說石頭書里究竟有哪些學問,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秘,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談話
四、課外延伸
你們見過哪些石頭?它們是什么樣的?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5
《石頭書》教學反思
合肥市衛崗中心小學 劉素
《石頭書》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憑借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石頭書》是一篇科普文,這類文章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本文共有14個自然段,通過人物間的6次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外形: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2、石頭上的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書上的字。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上的畫。4、人們通過石頭上的化石能知道許多知識,就像書本能告訴人們知識一樣。
在教學時,我以課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質疑,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首先,讓學生結合平時見過的書說說。其次當學生齊讀課題后,讓學生開始質疑:石頭書上有字嗎?石頭書和我們現在的書一樣嗎?石頭書上也有畫嗎?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重不重?石頭書有什么作用……此時孩子們一個個非常激動,眼里是對新知的強烈渴求。這樣的導入一下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將他們引領到陌生的新的知識領域中去。接著,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從文中將答案找出來,整體把握課文。
因為是第一課時,生字詞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課里有一個“殼”字是多音字,我便結合圖片進行講解。學習課文內容我以六次對話為中心,將石頭書與現在的書進行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講解石頭書的字這一部分時,重點讓學生根據課件展示的圖片對雨痕、波痕以及礦石有直觀的了解。
在本課的教學中, 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后再回到課文中去找找,給學生觀察思考的空間,并聯系生活中的書來回答“為什么石頭像書?”讓學生在比較中,慢慢體會為什么稱為石頭書的原因,由觀到思到悟,讓學生會學習。還有在講授“礦物”時,對于礦物里面的小不點兒,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我讓學生想象這些紅的、黃的、閃光的、透明的像我們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如鉆石、紅寶石、煤炭-----把課堂與生活銜接起來。同時通過礦石色彩繁多的特點,讓學生說出描寫顏色的四字詞語,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關鍵是朗讀的處理,現在的孩子已經是三年級了,朗讀已經學了2年,但是對于這篇全是對話的課文,還是接觸的很少,所以這篇文章的朗讀指導非常關鍵。在課堂中,我注意了這個問題,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語,看看提示語中有沒有語氣的指導,如果有,只要讀出這種語氣就可以了,如果沒有,那就再看看標點符號,有沒有特殊的符號,如問號、感嘆號、省略號等,讀出相應的語氣就行了。孩子們做得還不錯。
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因為是第一課時,生字詞教學還不扎實,我在處理教學語言時,以后還要格外注意,盡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語言。對于整篇課文讀還是不夠,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學中,教案的設計更要精練化,對于學生的預設還要更詳細全面。
執教《石頭書》有感
合肥市64中學宇紅燕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包河區青年教師課堂評比,我是既興奮又害怕,興奮的是自己將會和區里經過層層選拔挑出的精英們同臺競技,這可是一次難得學習機會,但同時又覺得壓力很大,深怕技不如人,在評委專家和眾多的同仁面前有失臉面。
在這次活動中,我借三(4)班上了《石頭書》這一課,本沒教過三年級,又是借班上課,對教材對學生這兩大元素,更多了一分陌生感。為此,利用一天短暫的時間,我細讀教材并請教同事,制定自己上課的教案課件。
《石頭書》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課文通過川川和磊磊這兩個小朋友與勘探隊員的對話,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科學知識,告訴我們石頭就像一本書,里面蘊含著許多學問,并贊揚了這兩個小朋友愛“刨根究底”的科學探索精神。本文課題比較有趣,所以我從課題入手,先板書“書”字,提出問題:誰見過書的?學生大笑:書誰沒見過?緊接著提出疑問:“誰見過這種書?”同時板書“石頭”二字,學生們紛紛迷惑搖頭,我問:“你看到這題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頓時被吸引上來了,有了仔細讀課文的欲望,這時候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書,效果很好。初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讀,我仔細地聽,學生讀到錯誤的地方,立刻停下,正音,讓其再讀,還讀不好,請其他同學幫忙糾正后再讓他讀,正確了,大大表揚他一下,之后引導全班學生齊讀。這樣做,比在學生讀之前先把要注意的地方拎出來練習效果更好,每個學生都明確地知道了哪里難讀,應該怎么讀,與上下文怎么銜接更好。另一方面,讀得不太好的學生在老師不厭其煩的反復指導下終于成功,獲得了一種勝利的體驗,有了成就感,對學習充滿了信心。
我在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1、這節課課堂紀律不夠好,應當在課前采取措施整頓好紀律。2、教學時,課件要講究配合,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學生觀看圖片時,欠缺合理性。在講授“石頭書上的字”時,我沒有處理好,忽略了學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對于礦物的教學,只是出示了圖片,礦物里面的小不點兒,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這時應該讓學生通過看圖再說一說這些紅的、黃的、閃光的、透明的像我們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如鉆石、紅寶石、煤炭-----把課堂與生活銜接起來。
通過這次課堂,我想如果我每堂課都以這個態度去備課去反思,也許我的教學效果很快就會提高,今后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下工夫去研究課堂、學生以及教材!
洗盡鉛華,盡顯淳樸——《石頭書》 賽后反思
工大附中 唐禮芳
秋高氣爽,帶著對收獲的期盼迎來了包河區第二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大賽要求上第一課時,令我們很多參賽選手始料不及。早就習慣在第二課時,展示自己的各項本領:或是巧設問題,合作探究;或是用詩一樣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絕美的情境;或是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與作者對話······卻,不知道第一課時應該是怎么一個上法。
周三上午八點左右,在忐忑中接收到課題:《石頭書》,這是一篇典型的科技小品文,通過兩個愛思考、愛提問的小朋友:川川和磊磊與勘探員叔叔之間的一段對話,讓同學們了解了石頭書的有關知識,繼而培養學生愛提問,愛鉆研的精神。眾所周知,第一課時的主要目的就是掃除障礙,為第二課時分析課文做好準備。而掃除障礙,無非就是兩項:第一:解決這課的生字詞。綠色通道里的生字要求會讀會認,田字格里的生字不僅要求會讀、會認,而且要求會寫。第二,能夠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確。可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首先:這課中的生字非常多,綠色通道里的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加起來有二十幾個,如果全部教學,一則學生會感到枯燥,二則整節課時間都不一定夠用。其次,每班讀書情況不一樣,怎樣才能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效的讀書,快速達到讀通讀順讀準確的要求呢?最后,也是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這是一節需要拿出去參賽的課,就這樣學字讀課文,會不會毫無特色呢?第一課時要不要更多元一些,才能吸引評委老師的眼球呢?這些問題困擾著我,同樣也困擾著教研組里的每一位老師。
經過激烈的爭論和反復的思考,最終決定,我們就把一節最通常,但卻最好用的家常課推出去。一節好課的標準應該是讓學生踏踏實實的學到些知識。決定一下,思路就通暢了。為了防止單調的讀書和認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在這課設計時,我巧妙的將學習生字融入課文的三遍朗讀中,并讓學生的每一遍讀書都不空讀,每一遍朗讀學生都有要求完成的任務。第一遍朗讀:讓學生邊讀邊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用大屏幕打出朗讀要求:1、請同學們先把課后的生字在課文中劃出來,多讀幾遍。2、讀準文中的每一個字的字音,遇到讀不準的,請多讀幾遍。3、能夠讀通讀順句子,注意斷句和停頓。在學生自由讀的時候,老師不斷給同學們提供幫助。這樣,第一遍讀完以后,許多同學已經可以會讀會認一些字了。第二 遍朗讀:請個別同學分段朗讀,找出具有典型性的問題,集體糾正。在這個過程中,我教學了一個對于學生來說不太容易自學的生字:殼。第三遍朗讀:讓學生們跟著朗讀帶自我檢查。通過三遍朗讀,學生基本達到了朗讀要求:能讀通讀順讀準確句子,文中的生字基本都會讀會認了。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孩子們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教學第二課時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這節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生字的教學太少,如果能更多的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生字進行教學的話,這課會更加扎實。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17、石頭書 共幾課時 3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3.繼續培養學生邊讀邊想、咀嚼品味、圈劃批注的讀書習慣。 教學 重難點 重點:讀好對話、了解石頭書的內容及價值。 難點: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 資源 充分利用課文上的兩幅插圖,有助于學生理解“石頭書”的含義。 預習 設計 1.課前搜集有關化石的圖片資料。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導入(5分鐘) 1. 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理解課文(30分鐘) (一) 1.自主學習。(3分鐘) 2.展示。(8分鐘) (1)齊讀第6小節,讀出情不自禁的感情 (2)它上面還有白的,紅的等許多不同的小不點,省略號表示還有許多許多呢。 (二) 1.欣賞圖片,理解“化石”。 (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三)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__________。 師引說:化石告訴我們:我們看到樹葉的化石,知道這里曾是__________,我們看到小魚、貝殼的化石,知道這里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 第四板塊:總結全文。(5分鐘) 1.分角色朗讀課文。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 第一板塊: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和磊磊看見一位勘探員叔叔正趴在一塊大石頭,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叔叔說他在——(生:讀書)他讀的是什么書呀?(板書:石頭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繼續學習的課文,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題目。 第二板塊:理解課文 川川和磊磊看到叔叔趴在大石頭上,有好多問題呢,他們問了哪些問題?讀讀課文,將問題畫出來。 2、交流。 3、你們現在想了解哪個問題? (一)學習第6-7小節 1.過渡:這2小節提出了什么問題? 2.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①“這書上有字嗎?”請大家讀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找找石頭書上有哪些字,用“——”劃出來。 ②自學時間:5分鐘。 3.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4.巡視、參與學生探究。 5.導學。 (1)小組推薦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2)(教師板書:字)齊讀第六節。不禁是什么意思呀?你能讀出這種情不自禁的感情嗎? (3)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七小節。 結合理解“雨痕、波痕”: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石頭書上還有字嗎?(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 這里的省略號表示什么呢?石頭書上有好多好多的——字(手指板書:字) (4)誰能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因為石頭上有雨痕、波痕、礦物等,所以說石頭像書。) (二)學習第8-9小節。 1.過渡:還提出了什么問題? 2.這是——樹葉,這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呢。其實啊,石頭書上還有好多好多畫呢,我們來欣賞一下吧。(圖片出示)這些都是化石。相機理解“化石”。 3.請你再用上“因為……所以……”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三)學習10-13自然段 1.我們知道石頭書上有字有畫,可是這光禿禿的山上,竟然有樹葉、貝殼、小魚的化石!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2.對呀,化石能說明什么呢?指名讀第11節。(指名兩個學生讀后齊讀) 3.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4.化石告訴我們的知識可真多呀,勘探隊員根據化石上的字和畫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讓我們再來讀讀第11節,體會體會化石的作用。 5.小結:化石的作用還真大呢。 6.聽了叔叔的介紹,川川還不滿足,他還問了什么?叔叔是怎么說的?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這里的省略號告訴我們石頭書上還有(很多很多知識),讓我們再讀讀課文的第13自然段,感受一下它的用處可真大呀! 7.我們學會讀“石頭書”有什么用呢? 8.難怪川川和磊磊會高興地感嘆;“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板書:學問) 9.學生齊讀第十四自然段,讀出高興的語氣。 第四板塊:總結全文 1.川川和磊磊通過刨根問底獲得了那么多知識,這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希望小朋友在平時的學習中遇到問題也要學會“問”噢。 2.《石頭書》這篇課文通過川川、磊磊和勘探員叔叔的對話,告訴我們好多知識,讓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體會對話中提示語的安排形式及表情。 2.推薦一些你認為好的科普讀物,并簡單介紹一些內容。 3.交流收集的圖片、資料或制作的小報。 作業 設計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7
張家港市乘航小學 朱世蓉
教學理念:《石頭書》一課是科普小品文,教學重點是以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讀好人物對話,感悟課文內容.難點是感受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利用多種渠道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要上還這堂課并不容易,我在經過多次研究教材后,課文中"刨根問底"這個詞語引起了我的關注.從詞語上來看,它是一個本文要重點理解的詞語,"刨"還是本課的生字;從文章內容來看,它是對文章多次對話內容的一個巧妙總結;從寫作手法上看,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教學設計的總體考慮來看,它可以作為一個突破點,解決《石頭書》當中的問題.所以我由中心詞"刨根問底"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深入感悟課文,了解"巖石"這本大書中的自然科學知識,使學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視野,自覺的探索大自然,開發初步的探究精神.
教學目標:1,精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3,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過程:
揭題,質疑
1,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聚精會神的看著一塊大石頭,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好奇)你們好不好奇呀 老師也很好奇,一塊石頭有什么好看的 那么讓我們帶著好奇心跟隨川川和磊磊一起去看看吧!
新授
(一)過度: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川川和磊磊于是向叔叔提出很多問題,請大家把書本大,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川川和磊磊一共問了幾個問題
1,學生自瀆課文,要求:找出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幾個問題.
2,指名說,老師相機出示問題.
3,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
師:川川和磊磊提了這么多問題,一直要到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顯示:刨根問底)
"刨"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然后說說這個詞的意思.("刨"字的本義是用工具挖掘,"刨根問底"的意思是將事情的經過弄得清楚明白的意思)
(二)精讀課文
那川川和磊磊從石頭上刨到了哪些學問
(石頭是書,石頭上有字,有畫……)
解決"石頭是書"
師:嘿,奇怪了,石頭怎么會是書呢
生回答,師相機出事句子: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
(這是個反問句,其實就是什么意思呢 )
指名說,相機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本書."
師聽后邊說邊板書:哦,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的書.(把課題改成"石頭 書")
2,激趣:可是這石頭怎么能像書呢 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幫助老師解答嗎
3,解決"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1)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么找答案呢 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后完成表格.
(2) 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完成表格
石頭的外形像書
石頭的內容像書
石頭的價值像書
(3) 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并讓他說說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 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么,最后指導朗讀.
③ 說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并把它們圈出來.
③ 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并想象省略號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 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⑤ 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 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 練習說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⑤ 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并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么,用直線劃出來.
② 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聯系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
川川和磊磊經過刨根問底,明白了石頭書里的學問,那么同學們,川川和磊磊這樣刨根問底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示或讓你想到了什么
(我們要用心的讀書,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
("讀"是指探索,研究)
總結談話
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秘,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8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交談,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也表現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全文有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3段。
(一)、(1~5)勘探隊員告訴兩個孩子,山上的石頭一層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二)、(6~11)介紹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
(三)、(12~14)石頭書里的學問真不少,石頭書的用處可大了。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5個二類字,理解有關的詞語。
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于探究的態度。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學習有關的字、詞。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齊讀課題:石頭書
2、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同桌互相讀讀,做做小老師。
3、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三、弄清課文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1)、勘探隊員告訴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頭一層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2)、勘探隊員叔叔介紹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
(3)、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四、學習生字:
1、學生合作、交流學習10個生字的讀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學、領讀二類字
3、檢查朗讀有關的詞語。
五、布置作業:
1、練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教學目的:理解、品析課文。
一、復習檢查:
1、檢查復習課后的詞語。
2、自由提問:
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課文,看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二、學習課文:
學習1~5自然段。
1、朗讀課文:
過渡:第1、2 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讀了課文明白了什么?
3、石頭像書嗎?說說你的看法
4、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學習6~13自然段。
1、朗讀課文:
思考:勘探員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
(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2、小組學習,交流;
(1)、你讀了課文后,明白了什么?石頭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聽了勘探叔叔的話,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習課文12~14段:
1、分角色讀。
2、理解:
(1)、讀第12自然段,聯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據什么來推斷的?
(3)、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為什么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這里的"讀"字應怎樣理解?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有關石頭里蘊藏了這么多知識。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研究。我們現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哪些奧秘。
三、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第三教時
教學目的:總結課文,指導實踐活動。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態和語氣在這件事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變化,請在文中畫出有關的詞語。
2、分角色朗讀
二、總結:
1、學習了課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識?
2、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實踐活動:
1、推薦一些你認為好的科普讀物,并簡單介紹一些內容。
2、交流收集的圖片、資料或制作的小報。
3、瀏覽相關的網站。
附:板書
17、石頭————像————書
一層一層 一冊
雨痕 波痕 礦物 字
樹葉 貝殼 小魚 畫
告訴 知識
課后小記:
本文共有14個自然段,通過人物間的6次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外形:石頭一層一層就像書一頁一頁。2、石頭上的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書上的字。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上的畫。4、人們通過石頭上的化石能知道許多知識,就像書本能告訴人們知識一樣。緊緊抓住“刨根問底”一詞,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意識。我在教學時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分對話通過自學交流,從而培養學習的能力。具體方法如下:
1、看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2、課文寫了幾次對話?
3、你提的問題分別能在第幾次對話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組學習:分角色讀——說說知道的知識——看課件理解。
5、總結,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操作發現有以下的優點:
1、課文的條理清晰,整體感知好。
2、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
3、朗讀,理解、說話的訓練量大面光。
能順利的理解“刨根問底”一詞。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9
《石頭書》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課文通過川川和磊磊這兩個小朋友與勘探隊員的對話,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科學知識,告訴我們石頭就像一本書,里面蘊含著許多學問,并贊揚了這兩個小朋友愛“刨根究底”的科學探索精神。
全文一共有14個自然段,層次清楚,構思精巧。所以全文設計以問答為主,在問答中揭示有關"石頭書"的含義,如層層剝筍,逐次展開。通過人物的6次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外形: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2、石頭上的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書上的字。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上的畫。4、人們通過石頭上的化石能知道許多知識,就像書本能告訴人們知識一樣。全文以“好奇”到“奇怪”再到“刨根問底”后的“高興”這樣的孩子的情感變化為主線,使課文的各個部分銜接自然,并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以問激趣,引導學生質疑
在教學時,我們可以以課題為突破口,一下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當學生齊讀課題后,可以很驚訝地問學生:什么?我不是聽錯了吧,石頭書?還有石頭書?你見過嗎?老師真是有太多的問題想問了,你能把老師此時心中的問題都問出來嗎?再讓學生質疑:石頭書上有字嗎?石頭書和我們現在的書一樣嗎?石頭書上也有畫嗎?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重不重?石頭書有什么作用~ ~ ~相信會許多問題向你砸來,此時孩子會一個個非常激動,眼睛里完全是一種對新知的強烈的渴求。這樣的導入能一下抓住孩子們的心,將他們引領到陌生的新的知識領域中去,是我們的責任。接下來,就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從文中將答案找出來,整體地把握課文。當然這些是在初讀課文后進行的一些梳理,還只是比較膚淺地理解了課文,對全文還只是一個初步的感知。
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那剛才你們提了那么多的問題,就是想弄明白,“石頭書”到底是怎么樣的一本書。這樣就是課文中的一個詞:刨根問底。那么這兩個孩子都問了哪些問題呢?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之后,找到問題。教學時,可以抓住文中的主線,進行剝蔥式的、一層一層地進行理解、朗讀、再感悟。并區別“好奇”和“奇怪”的意思,從而感受到這兩個孩子那強烈的求知欲。特別在理解第十一自然段時,要與第7和第9自然段聯系起來,進行學習,弄明白石頭書上的每個字和每幅畫,都有它特殊的含義。
在學習第12到14自然段的時候,要抓住“……”和“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這些標點和句子,先進行一下拓展,讓學生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課文中的“用處可大了。”到底有多大!還可以讓學生瀏覽相關的網站,更進一步地體會。這樣就把這兩個孩子的“高興”,變成班上所有的孩子的“高興”。在這里我們要很好的進行拓展延伸,使教科書成為課外學習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基礎和依據,當然課外學習資源應是課內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補充和深化。
最后,再回顧到“我在讀書呢。”理解這句話中的“讀”字,我想此時,學生心中也一定有答案了吧。然后再來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文中帶“?”的句子,進一步感受與體會川川與磊磊的心情變化。在此基礎上,再讓孩子們來讀課文,一定能讀出大自然的神奇、讀出探求知識的喜悅。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⒈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題目是:22石頭書
⒉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指導:
⒈自學生字詞。
⑴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不了解的詞語。
⑵會讀會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勘探奇怪聚精會神足跡礦物地殼刨根問底
⒉學生自讀課文。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讓學生逐個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⑵指名解釋詞語:
⑶齊讀生字詞。
⑷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勘"、"探"、"叔"、"礦"、"刨"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
⒊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⒌弄清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發現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精讀課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這件事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變化,清在穩重畫出有關的詞語。
⒉朗讀第1、2自然段。
⒊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出來。
⒋過渡:勘探隊員的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們,勘探隊員到底在干什么?下節課學習。
四、作業:
1練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11
說教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第六單元課文《石頭書》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這篇課文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交談,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于充滿童真的對話中,激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全文有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3段。(一)、(1-5)勘探隊員告訴兩個孩子,山上的石頭一層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二)、(6-11)介紹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三)、(12-14)石頭書里的學問真不少,石頭書的用處可大了。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理解“石頭書” 的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并開始喜歡讀科普讀物。
二、教學重難點:
《石頭書》以對話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化石的作用,其理解兩個孩子與勘探員叔叔的對話,懂得“石頭書”的內涵,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是教學該課時的重難點。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若干;利用科學課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知識的了解。
說教法、學法
一、質疑導讀法
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一方面可以弄清學生在想什么,有什么疑難,便于隨機調整教學重難點,另一方面便于對疹下藥,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他們獨立思考,敢于發現問題,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一、讀中感悟法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讀通課文,了解大意;讀懂課文,入情入境;教師將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讀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教師只在適當處給予點撥,或組織討論,有助于學生充分感受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感,并將之內化,沉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二、自主探究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學生學習任何知識都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提供一個寬松民主、和諧互動的課堂環境。學生在積極的閱讀中深入探究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說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質疑導入
1、生共同板書:書,問:小朋友喜歡書嗎?為什么?你知道書籍有什么作用?(板書:作用)
2、師小結,問:我們一般見到的書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書上面一般會印些什么呢?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字、畫。今天我們來學習的課文,叫“石頭書”,(師把課題板書完整)
4、 師:課文你讀過了嗎?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嗎?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一定的預習習慣,他們初讀課文后一定能知道石頭書是化石。)
5、說說你們對化石的了解好嗎?(師出示化石的圖片,有動物化石、植物化石等作簡單介紹)
6、大家再來看看老師的板書,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新課伊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書籍的特點,讓他們知道書上有字有畫,以及書籍的作用,并且及時板書,再簡單介紹關于化石的知識,這樣就把課文的脈絡給理了出來。接著,又鼓勵學生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但讓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新東西發生了沖突,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揭開謎團
(一)教師整合梳理學生所提的問題。
(思維的發展,是從問題開始的。針對學生提出了的問題,教師相機整合為三個問題:1、石頭書是什么樣子的?2、石頭書上有字和畫嗎?3、石頭書上能告訴我們那些知識呢?“這樣,將不少學生所提的大問題“為什么說石頭書也是一本書呢?”這個難以回答全面的大問題,簡化成三個方面,有效地串起了閱讀課文的主線。)
(二)學生自由朗讀全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兩個問題進行探究。可以把有關的語句畫出來。
(在深入探究階段,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讀書方式,教師充分鼓勵他們采用讀讀劃劃想想,利用書上的插圖,查字典等,這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同桌互相交流
(學生閱讀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交流互動中逐步感受語言,理解內容,體悟情感。)
(四)集中交流。
1、解決“石頭書是什么樣子”的問題。
(1)指名交流 出示句子: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么,指導朗讀。
(2)說話訓練。
(3)請學生和自己的語文書比比。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讓學生體會到石頭一層一層就像書一頁頁的。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書。)
(4)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1-5)自然段,讀出“好奇”“奇怪”的口氣。
2、解決“石頭書上有‘字’和‘畫’的問題。
a、這石頭上哪些是字?
(1)生答并上臺板書:雨痕波痕 礦物,指導理解
(2)想象省略了什么?
(3)多媒體演示圖片, 著重弄清“礦物”指什么?
(4)指導讀好6、7自然段對話。
b、書上有“畫”
(1)石頭書中的“ 畫”在哪里呢?學生交流,上臺板書:樹葉 貝殼 小魚
(2)多媒體演示有樹葉、貝殼、小魚的化石圖片。
(3)課件展示“化石”形成。
(兒童的形象思維占優勢,課堂上用圖片、錄象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礦物”“化石”,這樣,才能深刻理解“石頭”作為“書”的涵義,激發他們探索的愿望,為下文學習作下了鋪墊。)
(3)指導讀對話8、9自然段
c、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本文以對話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化石的作用,其中認識化石上的“字”和“畫”是本文的重點。在這一板塊設計中,老師放手讓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多樣化閱讀理解文本,采用先讀,再找出“字”和“畫”,后隨機進行交流、點撥。學生在欣賞形象的畫面中,在小組合作討論研究,深入了解到石頭書上“雨痕、波痕、礦物以及化石”就是字和畫,正如“書”的特點一樣,從而理解“石頭書”的內涵。)
3、解決“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么知識”的問題。
(1)請學生交流: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么?
(2)引導學生聯系上文思考: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 勘察員叔叔為什么會有這樣豐富的知識的?初次體會石頭書作用大。
(3)引出理解詞語“刨根問底”
(4)引導學生當一回“我是小小科學家”。
(請學生把從書上、課外得到的有關化石的知識或搜集的資料介紹給大家,先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這樣的一個環節能再次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與參與熱情,體現了學生課外預習的成果。)
(5)出示句子齊讀: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學習頗有興趣與動力,在這第二板塊的設計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現了生生互動的交流與展示。學生按一定方法談讀書收獲后,根據發言整理板書,頭腦中深刻建構了石頭書的“字”、“畫”、“價值”的輪廓,從整體上真正建立了對石頭書的印象,課文的重難點迎刃而解了。)
三、歸納總結,課后延伸
1、 今天,大家和川川、磊磊一起“刨”了石頭書,你刨到了什么呢?
出示句式:我們知道了因為 ------------------------------,所以我們把石頭叫做石頭書。
2、 師根據板書練習歸納。
(首尾呼應,整篇課文的學習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也是對全文重點的總結)
3、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4、 再出示課文最后一節,說說對這里的“讀”的理解。同時加深領會“刨根問底”的含義。
5、 教師小結: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竟然有這么多學問。看來化石就像是地球的日記,里面有很多奧秘還等待你們去探索。我們生活中許多看似普通的東西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于思考、樂于探究也能學到許多知識。真可以說“生活處處皆學問”。
6、 課文上完了,你會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呢?
(語文是一門開放的課程,它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把教材變得豐厚、立體,需要教師大膽地放手。每個學生的能力、個性都有不同,讓學生給自己留作業。讓他們視自己的能力、興趣而行,更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地完成作業,并獲得不同基礎上的進步。)
附:板書
17、石頭 ===!==書(學問多)
一層一層 一冊
雨痕 波痕 礦物 有字
樹葉 貝殼 小魚 有畫
…… …… …… 有……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石頭書》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談話,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也表現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
全文共有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寫勘探隊員告訴兩個孩子,山上的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第二部分是6-11自然段,介紹了石頭書上的字和畫。第三部分是12-14段,講了石頭書里的學問很多,石頭書的作用很大。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于充滿童真的對話之中。使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兒童讀物。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
過程和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解讀文本,初步學會自主批注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
2.合作探究拓展文本重點,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學習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認真聆聽,善于表達,自我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
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
教學策略
1.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讀、思、議結合起來,深入解讀文本,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
2.運用名人名言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興趣。
3. 通過多媒體課件、溫馨提示、穿插的小游戲等形式創設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學生搜集有關礦物和化石的資料。熟讀課文。
教學課件:我國有名的化石圖片,以及它們的背景說明。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質疑導入直奔重點
1.板書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2.上節課我們初步讀了課文,知道了兩個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是哪些?請大家把它畫出來。
3.這兩個小朋友一連串提出了四個問題,看來他們非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了。你們能用一個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嗎?
4.你們想“刨根問底”嗎?
1.學生質疑。
2.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圈圈畫畫,歸納出四個問題分別是:哪里有書呀?這書上有字嗎?這書上有畫嗎?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作用呢?
1.立足文本,師生平等對話,教師引導學生直接切入課文重點,為后來能充分展示學生搜集處理的資料,利用廣泛的學習資源進行跨學科,綜合性,合作學習留出了充足的時間。
2.設置教學情境,初步理解重點詞語“刨根問底”。
二、自主批注感悟重點
1.“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有了一個努力的目標,一個克服困難的信念,一種思想和行動的統一。”你們想刨根問底,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根據自學目標,把你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向成功邁進。
2.出示自學目標:默讀課文,書、字和畫分別指的是什么?這三個問題上,你對那個問題最感興趣?自由選擇一個問題,閱讀課文,解決問題。(2)品讀畫出的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溫馨提示:(1)如果在自學過程中,有疑難問題請舉手求助老師,但不要輕易打擾同學的思考。(2)請完成后用坐直身體的方法提示老師。
3.師生對話,交流收獲。
4.同學們用自己智慧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找出并知道了書,書中的字和畫分別指什么。可我想知道弄明白這些,有什么作用呢?
1.在教師語言的激勵下,學生邊看自學提示邊思考問題。
2.學生交流答案:書就是那塊石頭;書上的字是指各種痕跡和礦物;畫指的是動物和植物的化石。
3.指名讀課文最后兩段,讀出勘探隊員的自豪感。
4.學生各抒己見。抓住省略號質疑。
1.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讀,去想。
2.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為學生創造樂于參與,敢于發表自己意見的良好氛圍。
三、合作探究拓展重點
1.同學們能抓住省略號質疑,說明你們有充滿智慧的大腦,現在能否再發揮你智慧的大腦,解決這個疑問呢?
2.師笑說:我看到有的學生充滿自信,有的學生信心不足,是的,這個問題有點難度,不過在學習中,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方設法地解決它,而不能知難而退。一個人解決不了,我們就采用三個臭皮匠賽個諸葛亮的捷徑,我們應該怎么辦?
1.有的學生自信地說能,有的茫然無聲。
2.學生齊答:小組合作。
1.運用語言激勵學生合作欲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體現了實施主體教學的教學理念。
2.新課程觀指出: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在教學時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合作的欲望和積極參與的意識。
1.出示合作學習目標:
運用手中的文字或圖片資料,總結出石頭的作用,明確省略號的內容。
2.合作分工:組長組織發言順序,維持學習紀律。記錄員記錄發言摘要,時控員控制發言.討論總結的時間。發言人負責代表小組匯報。
3.合作建議:榮辱與共,提高效率,認真傾聽,共同總結,
1.學生齊讀合作目標,說說合作重點。
2.明確合作要求。
1.合作只是形式,探究才是目的,探究的問題要有價值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的學習方法。
2.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傾聽,樂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匯報交流多元評價
1.學習有了收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在乎這份收獲是大是小,是多是少。與人共享收獲的成績更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你們能把你們辛勤所得說出來與我共享嗎?
2.明確匯報要求:石頭書有什么作用?
3.教師相機總結評價。
開始匯報,其他學生補充,也可以進行糾正,評判。
交流匯報是有效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環節。匯報交流時,應避免側偏在匯報人個體身上,所以,我采用了明確要求,補充糾正的方法。教師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總結激勵課外實踐
1.出示圖片: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你們學到了什么?
是呀,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我們現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2.作業:同學課后集思廣益,辦一期以“大自然的奧秘”為主題的手抄報。
1.學生自由談學習收獲。
2.學生完成課后作業。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及時總結本節課掌握的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的養成。
努力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于課外。
板書設計
17 石頭書
石頭——勇——書
礦物——于——字
化石——探究——畫
教學反思
教學后發現有以下的優點:
1.課文的條理清晰,整體感知好。
2.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
3.個性化朗讀、理解、說話的訓練效果較好。
4.能順利的理解“刨根問底”一詞,認識對科學探究應該具備的態度。
教學中發現的不足:
1.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可用度不是很高,影響了合作探究的效果。
2.學生在合作時,組與組之間的合作效率差別大,學生傾聽習慣平時需加強訓練,逐步養成。
《石頭書》第一課時教案 篇13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讀書嗎?都讀過哪些書呢?
(生答)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啊;這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你們讀的書真多啊。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本書(板書:石頭書),誰來叫叫它的名字?(指讀課題、齊讀課題)你讀得真響亮;你讀得真不錯;非常正確,你讀出了輕聲。一起讀。
3、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想問的嗎?(生提問題,師歸納并板書)石頭書是什么樣子的,石頭書上有字嗎,石頭書上有畫嗎,石頭書真的是一本書嗎,石頭書是誰發現的…同學們真會提問題,愛動腦、愛思考是個好習慣,今天我們一起來解決這樣幾個問題:石頭書是誰發現的,它的樣子是怎樣的,石頭書上是否有字有畫。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到文章中去探索、去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
1、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老師這里有些詞語誰來領讀?讀得真不錯,讀得正確聲音還很響亮,讓我們來學著他的樣子齊讀這些詞語。詞語都讀準了,真棒。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14個)
3、老師想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誰愿意來讀?(指名四名學生讀課文,相機指導幾個比較難讀的生字。)
過渡:生字讀準了,課文讀順了,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探索石頭書的奧秘吧!
三、精讀課文1~9自然段
1、生再次朗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細細地讀讀課文1~9自然段,邊讀邊圈圈畫畫,試著解決剛剛提出的問題。
2、生交流。(學生回答到哪個問題,就相機教學相關段落)
把話說完整,你發現了哪個問題的答案?
(1)回答誰發現的?哪發現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相機出示第1自然段)石頭書是勘探隊員發現的。石頭書就是…(一塊大石頭)大家都來讀讀這段話,讀了這一自然段你還知道了什么 ?(勘探隊員是怎樣看著石頭書的啊?)聚精會神。你能給它找個近意詞嗎?誰來讀好這個詞語。請你們一起再來讀好這一自然段。
(2)回答石頭書的樣子(相機板書:一層一層的)
預設1 生:石頭書就是一塊石頭。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師:你知道了石頭書就是一塊石頭。大家都來讀讀這段話你還知道了什么?(勘探隊員是怎樣看著這石頭書的呢?)生:聚精會神。師:你能給他找個近意詞嗎?誰能來讀好它?(指名讀,齊讀)師:勘探隊員正聚精會神地看著石頭書,那么石頭書具體是什么樣子的呢?(生回答,相機出示第5自然段)
師:我們平時見到的石頭是一層一層的,而我們的書是一頁一頁的,(拿出書做動作)這兩者有著相似之處呢,這是一個多么有趣的發現呀!你們能試著讀好這段話嗎?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你讀出了他們的相似之處。
預設2生回答(第5自然段)相機出示
師:是的,你說的內容是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我們平時見到的石頭是一層一層的,而我們的書是一頁一頁的,這兩者有著相似之處呢,這是一個多么有趣的發現呀!你們能試著讀好這段話嗎?你讀出了他們的相似之處。
(3)回答石頭書上有字
師:這是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的呢?(出示第7自然段)
師:請大家再來讀讀這一自然段,說說這石頭書上的字是指什么?(雨痕、波痕、礦物,相機板書)
師:你們見過這些字嗎?想看看嗎?(出示圖片)今天老師把它們帶來了,瞧,這就是石頭書上的字。誰來認一認?(這是波痕,這是雨痕)為什么呢?是啊。像雨點,這就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礦物)是啊,這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顏色還真不少呢。課文中的“腳印”、“足跡”都是描寫人的,用在這,多有趣呀。誰來讀讀這段話。讓我們一起讀好這一自然段。(生自由練讀、指讀、評價、齊讀)
(4)回答石頭書上是有畫的
師:這是課文第9自然段告訴我們的內容(出示第9自然段)。石頭書上有哪些畫呢?讀讀這段話,找找看。(樹葉、貝殼、小魚)今天,老師把這些奇怪的石頭帶進了課堂,你們想見見嗎?(出示圖片)這是…這是…
師:看了這些圖片,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發表意見)
師:老師告訴你們,這些圖案并非人工雕刻,而是自然形成的呢,這可真是…(神奇)讓我們帶著這樣的驚喜和神奇,把這段話讀好吧!
(練讀、指讀)
三、小結,整體感知2~9自然段內容:
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頭書的樣子——(一層一層的),從外形看象書;上面有字,分別是——(雨痕、波痕、礦物),還有畫呢,就是——(化石),從內容上看,也像書。邊說邊點著黑板。
你們發現了嗎?這些內容都是文章的對話告訴我們的。讓我們拿起書讀讀1——9自然段(齊讀)
四、升華
川川和磊磊發現石頭書是很偶然的,可他們后來是怎么獲得那么多知識的呢?
(學生說到提問即可)
不停地問直到知道問題答案就叫…(刨根問底)來讀讀這個詞語。看來會思考、會提問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也要會使用它哦。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