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云霧》教后感(通用13篇)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1
今天,是《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的教學,上課鈴聲響過,孫主任走進了教室。
開學還沒幾天,校長、主任都已經來過。好在我心理狀態還算比較好,所以這樣的隨堂聽課,我也沒有什么負擔。整堂課環環相扣,自以為很得意,故截取幾個片段,孤芳自賞。
片段一:揭題、析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去哪里旅游了?
生:廬山。
師:跟老師一起把這個美麗的名字寫出來,牢牢地記住它。(師板書:廬山,生書空)誰還能記得關于廬山這篇課文的題目?
生:廬山的云霧。
師:看老師把課文題目補充完整。(板書:的云霧)。注意這里的“的”是白字旁的“的”。好,自由讀讀課題,想一想,文章重點會寫什么呢?
生:云霧。
師:那我們該怎樣來讀課題呢?
生:把“云霧”讀重一些,顯示出廬山還有其他的景物,但這篇課文只寫它的云霧。
師:說得真好,就你帶著你的理解把課文題目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師:課題還有沒有其他的讀法?
生:有。我把廬山讀重點,云霧讀輕點,就說明這個云霧不是上海的,不是我們如皋的,它是寫廬山的。
師:真會動腦筋,老師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生讀,齊讀。
師:看來,咱們班的孩子真會讀書,下面老師要繼續考考你們,看看你們平時的積累,昨天的學習收獲怎樣?看,老師在課題后補上一條線,你們把這個句子補充完整,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只能填詞語。清楚了嗎?
廬山(的云霧) 。
生: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生:廬山的云霧千變萬化。
生:廬山的云霧飄飄悠悠。
生:廬山的云霧千奇百怪。
生:廬山的云霧濃濃的。
生:廬山的云霧茫茫的。
生: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
………………
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大量的表示變化快、姿態多的詞語讓我嚇了一大跳。
【反思】這樣的設計雖然沒有什么驚人之處,但是從孩子的情緒看,我覺得很滿足。一是讓學生知道審題的重要,語氣的輕重不同,表達的意思就不一樣;文字的作重點不同,文章的中心也就不同。這樣的審題訓練有利于作文的教學。二從廬山一詞到廬山的云霧到詞語的補充,從學生的認知出發,循序漸進,讓學生有話說,知識的積淀與運用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三為全文的學習在氛圍上巧妙地進行了鋪墊,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教室激qing四溢。
片段二:學習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師:是的,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生:我知道山頭的云霧像帽子,山腰的像玉帶。
生:還有山谷的像茫茫的大海。
生:還有的像巨大的天幕。
師:是啊,作者觀察到四種姿態,這四種姿態的位置也不一樣,老師有些不明白,你能想個辦法幫助我理清楚嗎?
……
生:我來,我們小組自學的時候用的是繪畫的方法。
生:我們小組也是畫畫的。
生:我們小組是朗讀的。
……
師:根據大家的意見,我也覺得這一部分采用圖畫的方法更有利于理解背誦,好,1到5號前面的黑板,6到10號后面的黑板,帶上你的語文書,美美地把廬山的千姿百態表達出來。
…………
這下,咱們班涌現出來的小畫家簡直讓我吃驚,他們表現的天幕、大海、帽子、玉帶真的是讓人忍俊不禁卻又贊嘆不已。
在這個基礎上再指名讀,再進行今天的背誦大pk,幾乎是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反思】課堂教學講是不講,其實已經不是爭論的問題了。這學期我的基本策略是不講。揭示課題后,我的問題就是;你們想了解些什么?同學們提出了6個問題,我又問是要我來解答呢還是你們自己合作解決?他們的回答很干脆:我們自己學。
于是,我成了一個學習者,感受孩子們對章節的理解,在他們的畫面表達,深情并茂的誦讀聲中,在他們激qing的背誦比賽中,我的本課中心教學目標全部完成。
片斷三:拓展運用
師:古往進來,許許多多的詩人也像我們一樣陶醉在廬山的云霧中,留下了許多的詩篇,你能給大家說說嗎?
生:我知道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生:我知道蘇軾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老師真高興你能記得前人所描繪的廬山,那么此時此刻,面對廬山云霧的美麗,你能用一句話來贊美一下嗎?
生:廬山云霧,天下無雙。
生:廬山云霧,真是令人流連忘返啊。
生:今年旅游去哪里?要去就去廬山看云霧。
生:走遍千山萬水,還是廬山最美。
………………
【反思】為什么孩子們有這么多的話要說?我想與我們平時的閱讀積累有很大的關系 ,知
識的遷移,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不要怕孩子不會說,放開我們的手腳,解放我們的思想,也許我們會發現課堂氣氛的活躍其實很簡單。讓他們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有合作的意識,也許我們就能輕松一笑。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2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流連忘返”等四字詞語表達的意思,積累詞語,會用“流連忘返”造句。
2.默讀課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詞)讀懂每一段的內容。學習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總分構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清楚、具體地描寫一處景物。
3.反復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生動比喻等語言表達的意思,認識排比句,體會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美,感受課文中蘊含的語言美、畫面美,激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詞語、生動比喻等語言表達的意思,認識排比句,體會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美,感受課文中蘊含的語言美、畫面美,激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詞)讀懂每一段的內容,學習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總分構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清楚、具體地描寫一處景物。
前置學習活動:
1.通過自主預習課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自主預習課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大致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4.查找相當廬山的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環節一、認知——自讀美文,整體把握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老師要給大家推薦一個不能不去地方:廬山。(板書)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走進廬山去欣賞廬山的云霧。
2.齊讀課題,從題目看,這篇課文重點寫什么?
(二)強化初讀 整體感知
1.出示詞語,檢查預習。
變幻無常 騰云駕霧 四蹄生風 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云遮霧罩 一瀉千里 流連忘返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是圍繞哪個詞語來寫的。(第一自然段總寫了廬山的云霧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別寫了廬山云霧的特點,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2)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3)小結:全篇總分總的寫法。
環節二、實踐——重點突破,語意兼得
(三)圍繞“神秘色彩”,總體介紹廬山云霧。
1.這篇課文很美,好多同學雖然沒有去過廬山,但是讀了課文,也覺得那里的云霧非常美,有的同學還想去那里旅游。置身于廬山的云霧之中,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出示,齊讀填空。
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 、 的感覺。
“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是怎樣一種感覺呢?假如我們來到了廬山,看一看,你身邊是什么?你頭上是什么?你腳下是什么?(都是云霧)伸手摸一摸,你覺得在電視里看到過的誰也是這樣子的?(孫悟空、神仙等)說說這兩個詞語表達的意思?
2.這一段話通過人們置身于廬山云霧之中“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寫出了廬山神秘的色彩,如同仙境一般,你能讀出這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嗎?指名讀,齊讀。
(四)圍繞“千姿百態”,感受比喻之妙。
1.默讀第二段,畫出中心句,寫了云霧的哪些姿態?(交流:籠罩在山頭;纏繞在半山;彌漫山谷;遮擋山峰)
2.飄浮在山間的云霧時刻都在變化,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云霧的姿態?指名朗讀課文,看看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1)作者在這里采用了比喻的寫法,分別是怎樣打比方的?
籠罩山頭 → (白色絨帽)
纏繞半山 → (條條玉帶)
彌漫山谷 → (茫茫大海)
遮擋山峰 → (巨大天幕)
(2)再指名朗讀課文,注意邊聽邊想象,你能借助作者的想象把云霧的姿態展現在眼前嗎?說說作者的比喻好在哪里?
交流,預設指導
——“白色的絨帽”為什么要寫清是“白色”的絨帽?(體會云霧的顏色)比作“絨帽”和“帽子”有什么不同?(體會云霧飄飄的感覺)讀讀這句話,把云霧的特點從“白”“絨”就體現出來了,要讀好。
——比作“一條條玉帶”,和“一條條帶子”相比,你覺得好在哪里?(引導抓住“一條條”體會云霧多;“玉”字寫出晶瑩剔透的美)讀讀這句話,多美的玉帶,要讀出這種美。
——比作“茫茫的大海”讓你感覺彌漫山谷的云霧怎么樣?(看不見遠方,到處都是,如同大海無邊無際),怎樣讀出這種感覺?
——“天幕”什么意思?大不大?“巨大的天幕”讓你想到了怎樣的景象?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3.同樣是云霧,作者為什么一會兒把它比作帽子,一會兒比作玉帶…… 是因為云霧的位置不同,作者看到的云霧的形態也不一樣,這就是“千姿百態”。試著讀出這種變化。
4.作者看到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形象的比喻把廬山的云霧描寫的如此傳神。看著這些云霧讓我們也展開豐富的想象,那么廬山的云霧還可能像什么呢?練習說話。
課件出示幾張廬山云霧圖。
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______ 。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_____。云霧彌漫山谷,它是______;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_______。
所以作者說:“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第一句話-——齊讀)。我們再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注意邊讀邊想象畫面。配樂朗讀,也可以嘗試根據提示背誦。
5.總結第二自然段學法。
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現象——練習背誦課文(以讀貫穿學習的全過程)。
(五)自主感悟“瞬息萬變”,學習寫具體。
1.自學第三自然段。學生自學后交流學習收獲。
2.交流匯報
(1)“瞬息萬變”怎樣理解?從哪些詞語能感受到廬山的云霧變化得非常快?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剛剛還是…… 轉眼間……
明明是…… 還沒等……
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出云霧的“瞬息萬變”。
(2)作者在這里又把云霧的姿態做了哪些比方,找出來。(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讀讀課文,從這些詞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一幅幅畫面,你最喜歡哪個比方?說一說。
交流,指導預設
——“一縷輕煙”你能讀出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嗎?那輕到“隨風飄蕩”你能讀出來嗎?這樣的云霧在你身邊、腳下、頭頂,有沒有仙境的感覺?讀出這種感覺?
——“九天銀河”懂嗎?廬山的瀑布李白是怎樣寫的?(疑是銀河落九天)“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給你怎樣的感覺?(很壯觀)你能讀好嗎?
——“四蹄生風的白馬”是什么樣的?跑的快到什么程度?(理解“生風”)說明了什么?(云霧變化快)
——比喻成一座“冰山”你覺得形象在哪里?連起來讀一讀,把變化的快表現出來、
——這段話末尾的省略號說明了什么?請看著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想像云霧還會變成什么?(學生交流,練說句子)
(3)練有感情朗讀背誦。
(六)抓“流連忘返”,升華感情
1.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給秀麗的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你們還愿意離開嗎?是啊,真舍不得離去,真令人—— “流連忘返” !齊讀 。
2.你能用“流連忘返”說個句子嗎。
3.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被廬山的云霧給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真是流連忘返,再一次美美地朗讀一下課文吧,試著背誦下來。
環節三、總結——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七)拓展應用,讀寫訓練。
1.交流二、三自然段寫法。(師總結: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著相似之處,段落開頭都用中心句總括了廬山云霧的特點,然后圍繞中心句再作具體描述,這樣寫,能抓住特點把事物描述具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具體描寫出我們的家鄉、學校某一處景物特點。
先回顧這一處景物的特點,用一句話寫出來。
再思考圍繞這句話,你要寫清楚哪些景物,把這個特點寫具體,還能試著打個比方就更生動。
嘗試寫話,評議修改。
3.推薦閱讀:作家老舍先生的《廬山云霧》,欣賞不同作者筆下的廬山云霧的不同風姿。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
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 陳慧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細細地品味一下廬山云霧的美嗎?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廬山。
二、精讀第一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廬山風景圖。
師:這就是景色秀麗的廬山。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廬山都有哪些景色呢?作者最喜歡其中的什么?
生: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作者最喜歡的是廬山的云霧。
師: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
生:我是從“更”這個詞語讀出來的。
師:怎樣讀才能把作者特別喜歡廬山的云霧這種感覺讀出來的呢?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自己練讀)
師:誰愿意讀一讀?(一生讀)
師:他讀得好不好?(好)
師:誰愿意再練一練?(再請一位學生讀)
師:一聽就覺得廬山的云霧很神秘,他強調的是后面的那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他的語氣讀得很重,提醒大家注意這一點。
一齊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齊讀)
師:如果我請你們到廬山瀏覽,你愿意嗎?(愿意)
啟發想象: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山上瀏覽、漫步,眼前飄浮的是云霧,迎面拂過的是云霧,身邊流動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還是云霧。此時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了云霧,在天空中行走,你仿佛到了哪兒?(進入了仙境,你仿佛變成誰了?(仙人)
引讀:難怪作者說,在山上瀏覽,__。漫步山道,___。
師:加上你的想象讀這兩句話,就會讀得更美。(學生齊讀二、三句)
過渡: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下面就讓我們細細地去欣賞一下廬山的云霧。(出示課文二、三自然段內容)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說說廬山云霧有哪些特點呢?
交流:
生: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師板書:千姿百態
生: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師板書:瞬息萬變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
師:什么叫“千姿百態”?(姿態很多)廬山的云霧有哪些姿態呢?
生讀:“山頭、山腰、山谷、山峰。”
師:這兩句話就是解釋“千姿百態”。第一句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這段話就是總分結構段落。
師:請大家再讀二三句,一邊讀一邊想象著腦子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邊讀邊想象,教師板畫山峰。
師:你們的腦海出現沒出現畫面?
師問: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生答。
師:請四個同學上臺在山峰上畫出你想象出的形象,其他同學仔細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生上臺畫)
師:懂了,從你們的畫中,我看出你們讀懂了。讓我們再用朗讀來感受一下千姿百態的云霧。(齊讀第二節)
師:其實作者只是選取了四種典型云霧姿態向大家作介紹,它還有許多姿態呢?想不想欣賞一下。(播放課件)
看完了這些姿態的云霧,你最說些什么呢?
我相信,現在讓你再來說這一小節時,一定會讀得更精彩。齊讀,
聽了你們的誦讀,我好像來到了廬山,見到了廬山千姿百態的云霧。
想不想廬山千姿百態的云霧永遠留在腦海里?(背)
過渡:廬山的云霧真是千姿百態啊。廬山的云霧還有個更為引人的特點呢?你們都知道啦!瞬息萬變什么意思?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云霧變化快而多呢?
你能通過你的誦讀讓老師感覺到云霧變化的快嗎?(準備一下比賽讀)
細心的同學一定發現這段未尾的一個省略號了,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幫作者告訴大家嗎?
(剛剛還是___轉眼間____明明是____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______)
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怎么不讓你、我贊嘆。讓我們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這份感情吧!(師生齊讀)
身處在云遮霧罩的廬山,看著這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誰還會舍得離開呢?今天就讓我們多停留一會,多感受一下廬山的美好呢?(播放廬山風景圖片)
課文最后一段有個詞語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心情,讀一讀找出來!(出示流連忘返)其實流連忘返的不只是作者,還有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對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來吧!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4
《標準》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我讓他們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為了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學中我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總之,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教學反思:
今天教第一課時,我本來把任務定位最在朗讀課文上,后來在早讀課重新審查教案時,我又作了臨時變動,決定把課文分開,一段一段地讀,一段一段地學。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學起來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把讀和思考結合起來,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反過來隨著學生對文本思考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在提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第一自然段只要三句話,第一句話我讓學生抓住廬山為什么秀麗?引出神秘的云霧來,最后抓住神秘,讓學生從二、三兩句話中自己去體會。一共讀了六遍,我引導學生讀后思考,討論后再讀,就這樣反反復復,最后書讀熟了,文章也理解了。
第二自然段,我先讓學生初讀一遍,讓學生在書上畫出中心句,并大聲讀出來。然后再讓學生仔仔細細地讀:書上是怎樣把這個特點寫具體的?學生讀后,我幫助學生一個形態一個形態地分析寫法,并對其中的關鍵字詞進行探討,最后在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幾分鐘時間,大部分學生就能看著板書把這小節背下來。
當還有學生爭著舉手的時候,下課鈴響了,我宣布下課。對于這課的教學修改,我很滿意,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告訴我,這節課是高效的。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在本課第二段的教學中,我發現要想 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了“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他們懂得了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憑借搜集的資料介紹廬山,有介紹景點的古今文章摘要,有關廬山的古詩,有展示廬山景色的圖片。相機引出課題,并結合課文第一句話指云霧是廬山眾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然后引導學生初讀課文,隨作者去登廬山,看看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特點。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結合語境及生活經驗的意思;結合學生以往看《西游記》等動畫的經驗,體會“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意思;利用圖片,想象“云遮霧繞”、“茫茫的大海”的景象。學習中抓住重點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悟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深入體悟廬山云霧的體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描寫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感情的教育,首先應該使學生體會的廬山的美,廬山的云遮霧罩的美妙景象,了解到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在課前,布置學生用搜集的資料介紹廬山,可以是介紹景點的古今文章摘要,可以是有關廬山的古詩,還可以是展示廬山景色的圖片。理解詞語時可借助學生的已知經驗,再適當引導,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教師之家網 點擊數:90
《廬山的云霧》片斷賞析【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第一范文.com】
師: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正是有了千姿百態的云霧。它都有哪些姿態呢?請學生自讀第二小節,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
生:(邊讀課文邊畫。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的不同,所展現的云霧也有所不同。)
師:(教師巡視,同時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出云霧的一種姿態。)
(黑板上的學生和下面的同學都在繪畫。)
師:你們都畫了什么呀?(教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
生1:我畫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霧。這些云霧就好像一條條的玉帶,系在了山腰間。
生2:我畫的是山頂上的云霧。這些山頂上的云霧好像一頂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頂白色的小絨帽,所以我把云霧畫成了帽子的形狀。
生3:我畫的也是山頂上的云霧。
師:同學們,他們畫的好嗎?
生1:他們畫得都很好,看著他們的畫,我仿佛就看到了廬山的云霧。
(三位同學都露出了笑臉。)
生2:老師,我覺得半山腰的云霧還要再畫上面一些,那樣就更準確了。
(老師點頭同意,并請那位同學上來修改。)
生3:老師,書中還寫了兩種云霧的姿態,他們沒有畫出來。
師:你讀書真仔細,老師就請你來畫。
生:上黑板快速的繪畫。(這位同學的繪畫水平較好。)
師:請你向大家作一個介紹。
生:有時云霧彌漫了整個山谷,這時的云霧就好像茫茫的大海一樣,而有時云霧又好像一塊巨大的幕布,把山峰都給擋住了。
師:你說得真好,畫得就更好了。(同學們鼓掌)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感受一下云霧。
(生讀課文)
師:我們看了四種云霧的姿態,其實它的姿態不至四種,作者只選了四種典型姿態向大家作了介紹,它還會有哪些姿態呢?
生:(學生積極舉手)
師:選了四名同學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生:動手畫。
師生共同點評所畫的內容,想象合理就行。
………
【評析】
《綱要》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這部分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為了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第一范文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轉載自教師之家網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6
師:課后小練筆要求我們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大家回想一下,哪處景物給你印象最深刻?
(生沉思,似乎一時不能確定。)
師:小朋友,去過哪些風景名勝呢?
生:我去過沙家浜。
生:我去過暨陽湖。
(有的還七嘴八舌地說什么時候和誰一起去的,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
師:哪位小朋友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接二連三地說出了在沙家浜、暨陽湖看到的美景!)
師:那好,大家仿照課文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述在沙家浜或暨陽湖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盡量用上 “秀麗”、“流連忘返”。
(教室里筆尖飛舞;不一會兒,同學們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佳作。)
楊棟:暨陽湖的景色十分秀麗。那兒有青山、綠水,有竹林、亭子,有游船、小橋……真讓人留連忘返!
楊凱譯:沙家浜是個景色秀麗的地方。站在大橋上往下看,清澈透明的河面上,幾只小木船在河中蕩漾,鸕鶿在船頭悠閑地梳理著羽毛;革命紀念館前兩門“退休”的大炮仿佛是守衛的士兵;更讓人流連忘返的是影視城的風味小吃,那海棠糕、臭豆腐、酒釀餅、糖炒栗子……現在想起來還回味無窮!
…… ……
反思:
語文課程回歸生活,不僅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課堂學習與課外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實現語文與生活的綜合一體化。 這一教例的小練筆”對于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解決“寫什么”、“怎樣寫”的問題。教師巧妙地將素材定位于學生熟悉的家鄉風景名勝,找準了課文內容與生活的相似點。此時,學生有話可說、易于動筆,有情可訴、樂于表達。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7
作者: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 陳慧 轉貼自: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 點擊數:232
《廬山的云霧》教案
溧陽市埭頭中心小學 陳慧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細細地品味一下廬山云霧的美嗎?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廬山。
二、精讀第一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廬山風景圖。
師:這就是景色秀麗的廬山。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師:廬山都有哪些景色呢?作者最喜歡其中的什么?
生: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作者最喜歡的是廬山的云霧。
師: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
生:我是從“更”這個詞語讀出來的。
師:怎樣讀才能把作者特別喜歡廬山的云霧這種感覺讀出來的呢?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自己練讀)
師:誰愿意讀一讀?(一生讀)
師:他讀得好不好?(好)
師:誰愿意再練一練?(再請一位學生讀)
師:一聽就覺得廬山的云霧很神秘,他強調的是后面的那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他的語氣讀得很重,提醒大家注意這一點。
一齊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齊讀)
師:如果我請你們到廬山瀏覽,你愿意嗎?(愿意)
啟發想象: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山上瀏覽、漫步,眼前飄浮的是云霧,迎面拂過的是云霧,身邊流動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還是云霧。此時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了云霧,在天空中行走,你仿佛到了哪兒?(進入了仙境,你仿佛變成誰了?(仙人)
引讀:難怪作者說,在山上瀏覽,__。漫步山道,___。
師:加上你的想象讀這兩句話,就會讀得更美。(學生齊讀二、三句)
過渡: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下面就讓我們細細地去欣賞一下廬山的云霧。(出示課文二、三自然段內容)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說說廬山云霧有哪些特點呢?
交流:
生: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師板書:千姿百態
生: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師板書:瞬息萬變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
師:什么叫“千姿百態”?(姿態很多)廬山的云霧有哪些姿態呢?
生讀:“山頭、山腰、山谷、山峰。”
師:這兩句話就是解釋“千姿百態”。第一句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這段話就是總分結構段落。
師:請大家再讀二三句,一邊讀一邊想象著腦子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邊讀邊想象,教師板畫山峰。
師:你們的腦海出現沒出現畫面?
師問: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生答。
師:請四個同學上臺在山峰上畫出你想象出的形象,其他同學仔細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生上臺畫)
師:懂了,從你們的畫中,我看出你們讀懂了。讓我們再用朗讀來感受一下千姿百態的云霧。(齊讀第二節)
師:其實作者只是選取了四種典型云霧姿態向大家作介紹,它還有許多姿態呢?想不想欣賞一下。(播放課件)
看完了這些姿態的云霧,你最說些什么呢?
我相信,現在讓你再來說這一小節時,一定會讀得更精彩。齊讀,
聽了你們的誦讀,我好像來到了廬山,見到了廬山千姿百態的云霧。
想不想廬山千姿百態的云霧永遠留在腦海里?(背)
過渡:廬山的云霧真是千姿百態啊。廬山的云霧還有個更為引人的特點呢?你們都知道啦!瞬息萬變什么意思?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云霧變化快而多呢?
你能通過你的誦讀讓老師感覺到云霧變化的快嗎?(準備一下比賽讀)
細心的同學一定發現這段未尾的一個省略號了,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幫作者告訴大家嗎?
(剛剛還是___轉眼間____明明是____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______)
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怎么不讓你、我贊嘆。讓我們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這份感情吧!(師生齊讀)
身處在云遮霧罩的廬山,看著這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誰還會舍得離開呢?今天就讓我們多停留一會,多感受一下廬山的美好呢?(播放廬山風景圖片)【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課文最后一段有個詞語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心情,讀一讀找出來!(出示流連忘返)其實流連忘返的不只是作者,還有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對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來吧!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8
作者:塔前中心小學 平虹 轉貼自:鳳凰語文網 點擊數:90
《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
塔前中心小學 平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精讀課文2、3、4自然段,通過朗讀、 想象情景、抓重點詞語等學習方法體會廬山云霧的奇麗,走進廬山云霧奇妙的意境。
3、能收集廬山的有關資料,進一步感受廬山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師:學了課文第一自然段,你能告訴老師廬山有哪些秀麗的景色嗎?
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什么?
板書:10、廬山的云霧
師: 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看,引讀(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
二、新授
(一)
師:真可謂是人在霧中,霧繞人游,自己仿佛成了來到天宮的仙人。廬山的云霧真多啊!廬山的云霧不僅多,而且還很有特點!有什么特點呢?答案就在書本里。請同學們趕快打開課本,輕輕朗讀2、3小節,思考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特點?
(指名說特點,并隨機板書: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師:喜歡讀第二小節的同學站起來讀,這段主要圍繞哪句話寫的?
喜歡讀第三小節的同學站起來讀,這段主要圍繞哪句話寫的?
師:我們先去看一看廬山的美景吧!
[課件演示](學生欣賞)
師:看了畫面你有什么感想?(學生談體會,多說)
師:是啊,作者和同學們一樣,看了這如詩的畫面,不禁感慨萬千,用他那細膩的筆觸寫下了這段美文。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二小節,想想作者寫到了幾種姿態的云霧?
師:哪個姿態的云霧,你最喜愛。把你喜愛的這句話飽含感情地去讀一讀,體會體會。(學生交流,相機出示幻燈片)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說說理由。能讀出你的喜愛之情嗎?
板書:籠罩山頭
纏繞半山
彌漫山谷
遮擋山峰
師: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請小朋友上來畫云霧,讓同學來猜猜你畫得是哪種姿態的云霧?
師:瞧!經過咱班同學的一雙雙巧手,一幅美妙絕倫的畫面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引讀)(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巨大的天幕)多么迷人的景色啊!同學們試著去記記這極富想象力的語句。(學生自由背誦)
小結:這一段圍繞中心句,具體地描繪了云霧在四個不同的位置所呈現的不同姿態,突出了云霧千姿百態這一特點。
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出示幻燈片,再次感受不同姿態云霧的神奇美麗。)
(二)
過渡語:姿態萬千的云霧給了我們美的遐想,云霧不光姿態美,它還(瞬息萬變)
1、讓我們再去品品作者筆下瞬息萬變的云霧又有何與眾不同。 (自由練讀)
師:能讀了嗎?指名讀(學生讀)你讀得真不錯,
2、聽了同學的朗讀,你腦海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交流)
3.作者是怎樣來表達云霧瞬息萬變的呢?找出表示時間的詞。在下面加點。
板書:剛剛還是 轉眼間
明明 還沒等
(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作者在表達時能注意多樣化,避免了重復,語言比較生動。
4、小結:是啊,云霧的變化多快啊!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引讀)轉眼間……(想象)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
5、這“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對,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還要注意作者在表達時通過鮮明的對比來突出云霧變化之快。
6、這一段的末尾有一個省略號,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幫作者告訴大家嗎?
7、這么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嘆。自己練練,等會我們來比試。
8、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正因為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到那里游覽、觀光的人們流連忘返。
“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情況下會流連忘返呢?
用“流連忘返” 說一句話。
練習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總結,指導背誦課文
今天,我們通過這詩一般的文字了解了廬山那飄渺的云霧,讓我們再來感受廬山云霧的神奇美麗吧!齊讀課文,能背誦就練習背誦。
五、拓展延伸
神奇的廬山云霧,美麗的廬山風景,自古以來就吸引了許多文人,他們也被廬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詩。你知道有哪些嗎?老師給大家找來了幾首。出示
望廬山瀑布 題西林壁 七絕
李白 蘇軾 毛澤東
日照香爐生紫煙, 橫看成嶺側成峰, 暮色蒼茫看勁松,
遙看瀑布掛前川。 遠近高低各不同, 亂云飛渡仍從容。
飛流直下三千尺, 不識廬山真面目, 天生一個仙人洞,
疑是銀河多九天。 只緣身在此山中。 無限風光在險峰。
(注:銀河實際上是許許多多的恒星,民間傳說是天上的一條大河。古人認為天有九層,九天指天的最高層這里的香爐指的是香爐峰。這座山峰的樣子像香爐,所以叫香爐峰。這首詩中有靜有動,有聲有色,有景有情。作者寫出了紅日、青峰、紫煙和白色的瀑布,色澤鮮明,多么美麗啊。)
老師范讀,學生練讀。選擇一首背下來。
六、作業
廬山是這樣的美,我們也來學著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廬山,你可以繼續寫云霧的一些姿態、變化,也可以寫廬山的其他的景色,如瀑布、高峰、幽谷……首先請大家想好,你打算寫什么,然后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抓住典型的景物寫,還要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這里有一些收集到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9
目標點擊: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一、讀拼音,寫詞語。
zēng tiān lǒng zhào pù bù lú shān
( ) ( ) ( ) ( )
sì hū qiān zī bǎi tài hun xī wàn biàn
( ) ( ) ( )
二、請先將詞語補充完整,再選擇2---3個詞語練起了寫一段話。
變( )無( ) 騰( )( )霧 千( )百( )
( )遮霧( ) 瞬( )( )變 ( )( )千里
( )蹄( )( )流連( )( )
三、近反義詞大聯歡。
神秘——( ) 增添——( )秀麗——( )
遮擋——( ) 巨大——( ) 變幻無常——( )
千姿百態——( ) 纏繞——( )
四、閱讀大舞臺。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哪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條條玉帶。云霧彌漫大海,它是茫茫的山谷;云霧遮擋山峰,它有2是巨大的天幕。
1、這段話有____ 句,圍繞 這個詞來寫的。
2、用橫線畫出中心句。
3、這段話多處運用了 的手法,將廬山的云霧比作
和 .
4、這段話的構段方式是 結構.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10
作者:謝仁萍 轉貼自:梅嶺小學 博客 點擊數:44
《廬山的云霧》-教學隨感(原創)
謝仁萍 發表【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廬山的云霧》課后要求用“流連忘返”一詞造句,在教學第四段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前文的學習理解意思,問他們“廬山云霧雖然很美,但你必須離開廬山了,你愿意嗎?”學生回答舍不得離開,還想在那里看看走走,我相機出示“流連忘返”,并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說說這個詞的意思。在自由造句的過程中,學生混淆了“流連”和“留戀”,我讓孩子進行比較他們的異同點,雖然他們都是“舍不得離開”的意思,但“流連”限指自然景色,名勝佳境等;“留戀”通常指故鄉、母校、親人等。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經歷,想想什么地方讓你流連,久久不愿離去,能夠正確的用“流連忘返”造句。
桑蘭的事跡非常感人,教學這篇課文應讓孩子多讀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使文章的語言和人物的精神深深留在學生心田,積累語言,豐富情感體驗。學習第三——六自然段時我放手讓學生圍繞初讀時提出的“他是怎樣微笑著接受一切的”這個問題自學,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可以多讀讀,多想想,加深體會。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學聽,把感動的地方讀給同學聽,再讓學生互相評議、交流。集體討論時,我引導學生從桑蘭的語言、動作、神態,特別是照片上桑蘭的甜美動人的微笑中深入感悟桑蘭的堅強不屈和積極樂觀,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感動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中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揣摩,誦讀領悟,領會其中豐富真摯的情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中學生圍繞課題自主提出問題,自主展開探究,自主交流信息,在探究中體驗了語文學習的樂趣。
梅嶺小學 博客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11
【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以優美明快的的語言,運用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留戀之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三年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句意思的方法。但對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生動形象地描寫還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在讀中感悟文章語言富于變化的特點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意境,在讀中內化語言,積累背誦。
【教學目標】
1. 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外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廬山風景)教師相機介紹:廬山位于我國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而到了廬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霧。(板書課題)
2.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欣賞廬山的云霧。
(二)整體感知,理解詞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這課的生字新詞,爭取把它們都讀對,爭取把每一句話都能讀通順。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同學。
2.課件出示詞語,先自由讀,再開火讀詞語。
重點指導學習以下幾個字:
(1)彌漫:注意這個字的聲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還能讀對嗎?
在課文中還有一個“飄”字是風字部,你讀讀這句話。
【課件: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彩。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結:看來,漂浮在水面要用“三點水”的漂,而“隨風飄蕩”就是“風字部”的飄。
3.同學互相質疑:在這些詞語中,有哪個詞你不太懂?
師生共同解疑。
(三)感情朗讀,體會特點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2)指導朗讀: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這神秘的人間仙境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態”。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寫了云霧的幾種姿態。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的云霧,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導朗讀第2句。女同學讀描寫籠罩在山頭的云霧的句子,男同學讀有關纏繞在半山的云霧的句子。
(6)云霧的位置不同,姿態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云霧的千姿百態?
(7)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一次領略云霧不同的姿態吧!教師來讀第一句話,每一組同學讀云霧的一種姿態。邊讀邊想,通過這樣形式的朗讀,你又發現了什么?
(這段是按照先總起再分述的形式來寫的。)
(8)嘗試背誦。
讓我們把這美景、這優美的文字,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里,咱們試著背一背好不好,先回憶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霧都是什么樣的?自己輕聲試著背一背。
誰愿意試著背給大家聽,其他的同學也可以小聲的和他一起來背。
現在我把表示云霧不同位置的詞語也去掉了,你還能行嗎?我們一起來!沒有把握的同學可以看著書讀一讀。
(9)總結:看來,這美麗的云霧已經常駐在你們的心間了!學習這一段時,我們通過總起句抓住了云霧千姿百態的特點,又通過朗讀,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這一特點寫具體了,讓我們領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起,再分述的方式來寫的,誰找到了?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廬山的云霧還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全班交流。
(4)云霧的變化不僅姿態多,更神奇的是——它變化的速度還特別快!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特點嗎?自己先試一試。
(5)快看看這云霧又變成什么了?(課件出示四幅畫面。)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霧的樣子寫在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霧說變就變——(學生嘗試填空)
【課件出示: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轉眼間就變成了————……】
【課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師:我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可是一眨眼,它又變了:
【課件出示: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變成了————】
(6)總結:就在我們一眨眼一喘息的時間,這廬山的云霧就有這么多的變化,這就叫“瞬息萬變”。你覺得“瞬”在這里表示什么?
5. 學習第4自然段
(1)置身于這“千姿百態”的云霧之中,你們舍得離去嗎?欣賞到這“瞬息萬變”的云霧,你們還想踏上回家的歸程嗎?來到廬山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我們對廬山云霧由衷的贊嘆,讀出我們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
(四)總結全文,擴展延伸
1. 雖然我們戀戀不舍,但我們終究要告別廬山,揮揮衣袖作別這變幻無常的云霧。最后我請同學們推薦3名同學配樂朗讀課文。我們一起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出我們游覽廬山的感受!
2.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在其他地方,山間的云霧又是什么樣的呢?老師推薦你們兩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霧》、《黃山云海》,還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廬山云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這三篇文章,領略不同地域的云霧的不同姿態,感受不同作家筆下的云霧的不同特點。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1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選自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的課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比喻和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二)、課時安排:全文共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文中的字詞,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導學第二、三段,體會廬山的特點,掌握運用“總——分”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目標:
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的聯系,所處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重點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初步認識“總——分”的段式。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詞語、課文。
(五)、教具準備:相關課件。
二、說教法:
1、這一部分內容分別描繪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都是運用形象的修辭手法,通過優美的語言描繪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所以,我采用了“導學——自主學習”的學法遷移,使學生不但從語言文字中得以訓練,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直觀教學法易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易于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手段。所以,我選用了幻燈機等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使學生入情入境,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又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3、為了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段內容不但描繪得情境美,而且語言也美,運用入情入境的朗讀,能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感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從領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說學法:
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會“漁”比會“魚”更來得重要。在新的課改理念下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得法的學習方法指導,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使學生把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當中。
根據課文分別運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我運用了“讀課文——找特點——說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的方法導讀“千姿百態”的內容,然后學法遷移,學習“瞬息萬變”的內容。這樣,學生有法可循,樂于去學,既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學會了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
廬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給它 。
2、總體概括了對廬山總的感受怎樣?
【通過學生的回答,反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信息,了解學生在學新知識前所具備的前提。】
(二)、誦讀學文,體驗感悟:
1、導學第二自然段:
①、默讀學文,這個自然段寫出了廬山云霧的什么特點?
②、為了介紹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作者又是怎樣從那些方位具體的來進行描寫的呢?
③、此時的作者身在廬山之上,感受如何呢?說說你最喜歡此時廬山上那個方位上的景色?為什么?用自己的情感,讀出你的喜愛來?(個別讀,評比讀,集體讀。)
④、小組合作探究,引領學生領會作者描繪廬山云霧時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總——分”的段落結構,比喻、擬人的運用。)
⑤、引導學生嘗試進行背誦。
⑥、師生共同小結學習的方法:讀課文——找特點——談感受——感情朗讀——寫法指導——嘗試背誦。
【以上教學體現了教師的“導學”特點,使學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做到了動口、動手、動腦,又初步領會了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并從中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2、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運用學法遷移自主學習本自然段。
②、檢查自學的情況,討論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補充。
3、過渡學習最后一段: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我們置身其中感受了“美麗”嗎?如果老師讓你們馬上離開!你們愿意嗎?(教師相機引導體會“流連忘返”)
4、為什么廬山的云霧能夠讓人流連忘返呢?(師生共同對全文“內容和寫作手法”進行總結。)
5、正因為廬山云霧的如此秀麗!所以,古往今來就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前去欣賞。詩人李白和蘇軾就分別留下了《望廬山瀑布》和《題西林壁》的千古絕句。(師生共同欣賞)
四、作業延伸:其實在咱們的祖國,像“廬山云霧”這樣美麗的景色,就如同撒滿夜空的星星一樣多。說說你見到的美麗景色,并仿照“總——分”的構段方式寫下來。
五、說教學評價:在本課的教學中,課堂遵循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和表達為主線”的原則。既展開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悟到了廬山云霧的美,又讓學生展開了思維,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六、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層次明,結構清楚,主要講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的形態美和“瞬息萬變”的動態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廬山的云霧、對祖國壯麗河山深深的熱愛之情。(附:板書)
千姿百態
3、廬山的云霧 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
總 分
《廬山的云霧》教后感 篇13
作者:沈高明 發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290
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 簡案)
作者:葛躍東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練習用“秀麗”、“流連忘返”“造句。
3、學習二三節,體會總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導入 :
見過山嗎?凡是山都會有什么?
2、這些,廬山都有,可它為什么 與其他山不一樣,顯得很神秘呢?(“山,多幻變,敢把天刺穿。”)
抓“變幻無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稱之為“變幻無常”
二、抓抒情句導讀全文
出示:云霧籠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
流連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連忘返?
作者流連在何處,流連著何物?相信你讀了全文會明白的。
三、自讀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連在何處?(山上、山道、山腰)
流連著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學第二節
(1)、你最喜歡讀哪一句?讀中議
(2)還有什么姿態?
(3)句子與句子之間有什么關系?
3、學第三節
(1)它的第一句與其它幾句也是總分結構,全節都是圍繞“瞬息萬變:”來寫。
(2)理解“瞬息萬變:”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萬變:”
(4)還有什么變化?
4、學習中你還有什么問題?
四、小結。
1、齊讀最后一節。
2、作者忘記了回家,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毛澤東詩詞欣賞
毛澤東 《七絕》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廬山概況
廬山,是我國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可謂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里長江,正瀕而側影著千頃闊湖,山青水秀景色泛勝。由長江、廬山、鄱陽湖相夾地帶,才會形成襟江帶湖、江環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也正因是如此,廬山才不愧為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
廬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經過漫長復雜的地質運動:早在震旦紀就在淺海底開始沉積,經過“呂梁運動”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銼磨,后下沉淹沒汪洋海水繼得洗禮,直至白堊紀時發生“燕山運動”,掀起“褶皺”波濤重新露出水面,斷塊續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經長期積雪覆蓋,到四世紀末地球變暖,再經更強烈的冰川剝蝕,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崢嶸瀟灑,雄俊詭異,刻切劇烈。
廬山地形走向,東西伸張,南北收縮,像片枇杷樹葉。東臨高壟,西接賽陽,南瀕黃龍山麓,北靠蓮花。其長約29公里,寬約15公里,周圍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由于廬山所處在亞熱帶地方,土質潮濕肥沃,氣候濕潤,有利各種植物發育。因此,在這廣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生長植物3000多種。概括說來,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亞熱帶竹林,有熱帶常綠闊葉林,有溫帶落葉闊葉林,有寒帶針葉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時夾雜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蔥蔥,好個植物薈萃之所以成為勝地,也與植被的功績分不開。如此茂林修竹,不愧為幽雅翠境。
廬山氣候溫適,夏天涼爽,冬天也不太冷,這是廬山又一優越條件。節令特色:春遲、夏短、秋早、冬長。廬山氣溫,根據歷年記載:最高只32攝氏度,最低在-16.8攝氏度,全年平均為15攝氏度,可見廬山氣溫適度。一至于四季,按季節平均計算差異也較正常:春季是11.5攝氏度,夏季為22.6攝氏度,秋季則為17.4攝氏度,冬季常在1攝氏度左右。廬山頂端因處高空地帶,加上江環湖繞,濕潤氣流在前進中受到山地阻擋,易于興云作雨。所以,廬山雨量豐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達168天。廬山云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192天。更奇異的是廬山云霧常年此出彼沒和變化莫測,給廬山增添了妙景。廬山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在雨量豐沛條件下,有多達90多座峰嶺的廬山,因地殼運動和冰川剝蝕的巧琢,有的峰嶺夾峙峽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淵澗,構成眾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斷,形成數量眾多景觀壯美的瀑布,此為廬山一奇。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