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教《西湖》(精選17篇)
我這樣教《西湖》 篇1
人間天堂是杭州,最美莫過于西湖,那么美的景色,靠老師講是講不出來的。如何處理這一課呢?這一課有許多句子也特別難理解,怎樣讓孩子盡快走進去呢?想了又想,還是要依靠課文和文中的插圖。如果有去過的小朋友,也可以讓他們做個介紹。對,就這樣講這一課。
在揭示課題后,我便范讀課文,學生也都沉浸在西湖的美景中了,程度好一些的學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走進去,還有一些同學,似乎對生字詞還沒有掌握。面對這些參差不齊的學生,我準備分層進行教學,先讓一些程度比較好的進行讀詞練習,再讓一些程度差的來讀,再開火車認讀,每個學生都不能放過。在生字詞過關的基礎上,讓學生初讀課文,先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作者先是總述西湖美景,然后遠眺西湖,再具體到幾個景點,最后寫了月光下的西湖的美麗。我感到整體感知,對學生以后怎樣寫景物也有好處,必須在日常的課中就要引導。第一課時,雖然還沒有讀得很好,但沒有關系,學生最起碼有了最初的感受,已經調動了他們想走進的積極性。在第二課時,品讀中著重引導學生對幾個比喻句的理解,理解倒是好理解,就是運用有了困難。說明孩子平時還是讀的書少,積累的也少。“猶如,像,仿佛,宛如”都是比喻詞,可放在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好處。先讓孩子慢慢模仿吧,估計熟能生巧,時間長了,就會準確應用。孩子們在品讀中都能進一步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便趁機告訴他們,還有許多美景呢,可以課下收集一下,和同伴互相交流。那么美的地方想不想親身體驗一下,孩子們積極性很高,我又趁機告訴他們,只有現在好好學習,長大了才更有資格周游全國,甚至全世界。雖然感到自己有點說教的意思,但我感到必要的思想教育還是要講的。畢竟老師給孩子一個示范作用。
教完這一課,我都被西湖吸引住了,有機會,真想,真想親自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期待著有這么一天。
我這樣教《西湖》 篇2
《西湖》教學反思
《西湖》這一課語言優美,詞匯豐富。四類字與二類字各有十個,文中還有11個注拼音的字。所以學生在讀通課文時遇到了不小的障礙。為此,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我先是領著學生把課文讀一遍,然后把一些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教學生讀了一遍,之后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分節讀課文時,學生基本能讀通課文了。文中難懂、難理解的詞句較多,為了分散難點,第一課時,我把一部分新詞隨著句子認讀,并理解。如學“素”,我出示了句子,讓學生先讀通句子,然后在語境理解字義。學生還是不能理解,我就讓學生查字典理解。而學“猶”“格”“般”“初”時,我讓學生把句中的“猶如”“格外”“一般”換一個詞來說一說,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詞,同時把這些句子讀好。這樣在課上,也就教了學生兩種解詞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過換詞來理解。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語感與閱讀理解能力會得到一點一點的提高。
教后感《西湖》教學反思
《西湖》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優美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現了西湖秀麗的景色,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細細讀來,仿佛聆聽悅耳動聽的音樂,又如觀賞秀美典雅的畫面,身臨其境之感隨之而來,了解西湖的愿望、熱愛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為了讓學生對西湖有更全面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更陶冶學生情操,我設計了“西湖簡介”、“西湖傳說”、“西湖詩詞”、“西湖景點”四個版塊,作為對課文學習的延伸。
教學本課時有以下幾點體會與收獲。
一、自主探究
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弘揚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的。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去探索、研究,自己解決問題。在與同伴的互助中學會合作。這樣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
在學習“西湖簡介”與“西湖傳說”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板塊來自學,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尋找答案。
在學習“西湖詩詞”與“西湖景點”時,我也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首古詩,自己喜歡的一個景點來朗讀,來自學。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思維得到了訓練,探究意識得到了發展。
二、學會合作
新課程理念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可以極大地促進師生、生生的互動與交往。實際上合作交流也是一種課程資源,在合作交流中,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特長。交流是認識升華的階段,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拓展思路,增長知識,啟迪智慧。合作能促進大家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悅,也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學習“西湖景點”時,我讓學生同桌一起學習一個景點,兩人一起讀,一起學習用導游的形式向大家介紹。這一過程,就是合作的過程,這樣,既可發揮學生間的互補作用,發展合作、交往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具有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自主能力,從而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奠定了基礎。
三、提高語文素養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處處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標。導入時,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來進行說話訓練,并進行背熟練習,注重積累。“西湖簡介”這一板塊,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讀懂的基礎上來填空。“西湖傳說”這一板塊,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的訓練。在學習“西湖詩詞”時,培養的是學生的朗讀能力。而“西湖景點”則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能力培養,學生既要讀懂文章,又要學會用語言來表達。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綜合能力。整堂課的學習都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后,還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體會、感想記錄在留言板上,課后還可以進行討論、學習,讓課堂又延伸到課外了
我這樣教《西湖》 篇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西湖》。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第二課。
1、本節課分四個部分內容,分別是:朗讀、書寫、思考回答問題以及背誦。
2、本節課貫穿了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閱讀與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
知識鏈的重要環節。
3、本節課聯系了寫景和與抒情,在以后學習語文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情感的關鍵。
接下來我要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
等詞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能力目標: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預讀與體會情感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2、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
的求知欲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學目標之后,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那我們再看看這篇的重點難點是:
重點:引導孩子走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難點:在讀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那么,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范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
則。
3、采用類比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
知識的成功與喜悅感。
4、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采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后我們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
我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復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讀、寫、思考等幾部分的學習。
最后,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以上為我這節課的思路。
我這樣教《西湖》 篇4
【教學目標】
1.在借助書中注音和字典自主預習的基礎上,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感受西湖美景,陶冶審美情趣的同時,引導學生初步體悟文章言之有序、合理想象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喜歡的語句背誦。
3.初步體會比喻這一修辭手法能把事物寫得更加生動與形象,并借助情境嘗試運用。
【教學準備】
學生自主預習卡、學生游覽過的景點圖片或照片。
【教學過程】
一、課堂預熱,博聞廣記,形成期待
1.組織學生進行對詩游戲,教師說上句,學生對下句。(選取學生熟悉的描繪自然風光的古詩。)
2.接下來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西湖,請同學們聽詩意,誦詩句。
(1)師描述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大意,同步出示詩句,學生誦讀整首詩。
(2)師描述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大意,同步出示詩句,學生誦讀整首詩。
3.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西湖》,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博聞廣記”是我們班每節語文課必備的環節,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選取的內容也會有相應變化,有時是古詩,有時是成語,有時是歇后語,等等。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由課外閱讀引入課內閱讀,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期待,從身心兩個方面都做好上課的準備。】
二、交流預習,主動識寫,正確朗讀
1.看課文,聽教師范讀,留意預習時認為難讀的字、詞、句是否讀正確了。
2.組織學生結合自主預習卡交流(預習卡及相關要求如下)。
(1)出示生詞(生字加點),組織學生交流容易誤讀的字音。隨機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本課最易誤讀的“幅”“堤”。
(2)組織學生交流生字中以前認識的熟字,并用一用。
(3)組織學生交流原先不理解,預習后理解其意的詞語,教師隨機重點指導以下詞語:
鑲嵌——學生匯報后,教師出示幾幅圖片(寶石戒指、西湖全景、無框畫),讓學生選擇何為“鑲嵌”及理由。結合西湖全景圖,朗讀文中“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并結合圖片理解文中第3自然段提及的“鑲邊”一詞。
宛如——學生匯報“猶如”“仿佛”“宛如”其中之一,即引導學生說說其近義詞(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文外的)。
(4)組織學生交流生字書寫注意點,當堂完成生字描紅。
3.組織學生交流“朗讀加油站”一欄中所選取的難讀長句,隨機重點指導以下長句:
(1)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重點指導學生注意標點的停頓,并遷移練習,讓學生讀好文:“夜幕初垂,明月東升,輕風徐來,湖水蕩漾。”)
(2)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重點指導學生注意長句中的適當停頓。)
4.四人小組內練習朗讀課文,要求將課文讀正確。
【設計意圖:預習能力是學生學習力的重要組成,教師布置預習并不代表就能落實預習,唯有課堂上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預習交流,才能實現對預習能力的有效指引,從而促進學生預習能力的發展。】
三、感受西湖,品味《西湖》,會意得言
1.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對“西湖”這一舉世聞名的風景點有了哪些了解。(預設以下幾種可能性,教師結合學生匯報隨機安排教學順序。)
預設一:學生匯報第1自然段中的內容。
(1)結合學生匯報,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讀好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沒有具體介紹西湖如何美麗,像這樣總體介紹的文字一般會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一起讀一讀吧。
預設二:學生匯報第2、3自然段中的內容。
(1)結合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補充,隨機板書2、3自然段中提到的景物及其方位。
(2)引導學生結合板書,按照一定的順序連貫起來說一說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3)多媒體出示西湖地圖及相關景點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圖邊連起來說說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4)小結:閱讀寫景的文章,我們一定要讀懂“在哪兒?有什么?”(隨即板書),同樣,如果同學們要向別人介紹一處景色也要說清——在哪兒?有什么?
預設三:學生匯報第4自然段中的內容。
(1)結合學生匯報,板書“月光下”。
(2)引導學生發現本文介紹西湖的順序。
(3)讓學生說說除了時間,你還發現什么順序,隨機追問從何處看出。(由遠及近、由邊緣到中間等。)
(4)正因為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西湖,所以即便沒有到過西湖,我們也能對西湖的景色有所了解。
【設計意圖:“教材內容”并不等同于“教學內容”,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寫了什么”,更要引領學生去發現課文是“怎么寫的”。學生既“會意”又“得言”,才能提升語文素養。】
2.在學生整體感知西湖景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對西湖的印象,并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找出帶給自己如此感受的語句,讀一讀。
3.組織學生匯報體現西湖之“美”的語句,順學而導,隨機出示文中四個比喻句(如下),圖文對照,指導朗讀。
句一: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句二: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句三: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句四: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
4.點紅四句話中的比喻詞,引導學生發現這四個描繪不同景物句子的共同之處。(結合學生發言板書“像什么?”)
5.正是這些生動的想象,才讓作者筆下的西湖如詩如畫。其實,大自然中美麗的景色隨處可見,我們除了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還要善于給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看看下面的景色,你都產生了怎樣的想象,用上課后練習4中加點的詞語說一句話。(教師依次出示滿山遍野梅花盛開的圖片、天空中白云朵朵的圖片、蝴蝶漫天飛舞的圖片、小河清澈見底的圖片。)
6.組織學生借助自己游覽過的風景點圖片或照片,展開想象,說一句話。(可以不使用文中所給的比喻詞)
【設計意圖:語文,既要學習語言,又要學習言語,前者的習得重感悟和積累,而后者的習得重操練和實踐。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初步了解是這篇教材的言語價值所在,要達成文本言語和學生言語之間的轉化,就必須創設實踐活動。這里的情境說話,看似隨意,其實層階分明。教師出示的圖片均含有教材元素,其涉及《春到梅花山》《云房子》《臺灣的蝴蝶谷》《北大荒的秋天》等課文,利于學生借助原有語言儲備展開想象,嘗試運用。接著學生出示的圖片均來源于他們的生活,學生有感而發,創生言語,不會使課堂陷入“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回家后的實踐作業,從“說一句話”變為“寫一段話”,指向學生讀、說、寫的能力提升。】
四、總結提升,學以致用,回歸生活
1.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隨課文走進了西湖,欣賞美景的同時,我們也知道了要寫好一處景色,首先要寫明——“在哪兒”“有什么”,為了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需要邊觀察邊——想象。
2.課后實踐作業:
請學生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尋找大自然美麗的景色,一邊觀察一邊想象,將所看所想寫成一段話,可以配上圖畫或照片。
【設計意圖:美國教育學家華特·b·科勒斯涅克說:“語文的外延幾乎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一節語文課的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是另一種學習的開始。語文,應該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往生活的大門。】
我這樣教《西湖》 篇5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1
丹師附小 史建英
本文作者像一位畫家,細膩地描繪了西湖的山山水水,為我們營造了一種詩意般的境界,讓讀者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所以,本文的教學自然應以美讀作為教學重點,在細細的朗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美好的風光,激發學生的情感。
一、創設情境,擴大學生的閱讀空間:
走進如此美文,我們該如何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感悟呢?一段段地領著學生讀下去,顯然違背了現在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自主體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對于剛剛進入三年級一個月的學生來說,該怎么放手呢?此時,情境的創設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尤為重要了。
正如此文,在復習過詞語之后,我們可以創設如下情境:今天,和同學們一起泛舟湖上,走近西湖去領略清麗的美景吧!然后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文第二小節,自讀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哪里的景色最吸引你,拿出其中的語句細細朗讀品味,引領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再回歸文本,讀好句段。
二、板書精煉,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在多媒體稱霸天下的現在,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板書的設計非但不能馬虎,更要突顯其重要作用,那就是對課文內容的高度提煉。那板書該怎么寫呢?
第二課時的板書可以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拓展延伸,重點則在于揭示文本的中心內容,如遠眺西湖,山水如畫;近賞湖中,仿若仙境;月下游湖,天人合一等。
這樣的板書,才更能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更為細致精準而又直接地掌握文本思路和中心內涵,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義。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我這樣教《西湖》 篇6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9
今天聽三年級的語文課《西湖》,還沒上課,就聽同年級組的幾位老師議論:這篇課文不好上!果然,老師上得頭上冒汗。我不禁回憶起來,去年,曾經有一位老師想選擇這篇課文上接待課,試教之后敗下陣來,另換了內容上課。
這篇課文難在何處?仔細琢磨,文章雖然行文優美,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但是卻是在用一種成人的語言來描繪成人的觀察所得,抒發成人的心理感受。以低中學段兒童的感知世界和理解能力來看,這種美,雖然美,但是美得空洞遙遠,孩子不易體會和感悟。如果沒有了感悟,只是一味地強調誦讀積累,孩子所得的不會太多。
怎么教?我想,應該讓孩子對西湖的美有具體細致的感受。比如第二段,描寫西湖的群山和湖面。美在哪?“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這是一種富于變化的美!“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好看極了。”——這是一種動靜結合的美。孩子只有體會到了這種具體的美,才會有具體的感悟。
上這種課文,教師的作用很關鍵,要在學生和文本之間,在成人的感情世界和兒童的認知世界之間,搭起一座相通的橋梁。這座橋梁的支撐點,是對教材的深度研讀和準確把握。有時,教參并不能幫你什么,還得靠自己。多想,就會有點子。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我這樣教《西湖》 篇7
同學們:第六課你學得怎樣?來挑戰吧!90分才過關呦,加油!
一、看拼音寫詞語,注意寫得勻稱、美觀。(20分)
yóu rú gé wài piāo fú rén jiān tiān táng
yǎn yìng yì bān wéi rào xīn kuàng shén yí
二、寫出下列城市的別稱。(12分)
南京( ) 廣州( ) 濟南( )
拉薩( ) 昆明( ) 哈爾濱( )
三、選詞填空。(8分)
圍繞 環繞
1.一群小學生( )在老師身邊問這問那。
2.白云( )著山頂,真像給山戴了頂帽子。
平靜 寂靜
1.他的心情好半天才( )下來。
2.深夜,月光籠罩著大地,大地一片( )。
四、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寫具體。(8分)
1、湛藍的天空如 。(3%)
2、秋天,柿子樹掛滿了熟透的果實,仿佛 。(3%)
3、湖面格外平靜,好像 。(2%)
五、按課文內容填空。(52分)
1.站在柳絲輕拂的 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 疊疊、 的山巒, , , ,
,真像一幅 。 ,猶如一面碩大的 。一群群白鷗 ,在陽光下 , 。(24%)
2.十里明湖中,蔥綠的孤山顯得 。孤山東邊的
和西南的 ,就像 ,輕柔地 。(10%)
3.明凈的湖水晃動著 ,仿佛 ,在這如畫的西湖邊 , ,怎能不令人 呢!(10%)
4.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
湖水蕩漾。岸邊的花燈 ,宛如 。(8%)
我這樣教《西湖》 篇8
教學目的:
1. 通過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內容。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 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及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詞句感受西湖的美。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
學生:預習課文
搜集描寫西湖的有關文章和古詩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昨天我們一起到西湖岸邊去欣賞了西湖那迷人的風光,回憶一下,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什么?板書:遠眺)
2.過渡: 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湖水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就近去瀏覽一番?(板書:近賞)
二、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這些景點是怎樣的?用筆在文中圈圈畫畫。
2. 集體分析:
誰來介紹一下西湖的景點?
(1)十里明湖中,孤山怎么樣?
a.誰能讀出它的美和雅?
指導朗讀,齊讀。
b.教學生字:秀、雅
(2)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又是怎樣的?
a.看錄像"蘇堤、白堤"(簡介有關蘇堤、白堤的知識)
b.再看書上是怎樣描寫的?
這句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寫的?把什么比作什么?
這綢帶怎樣?(綠、輕柔的飄拂在碧水之上。)
指導朗讀,齊讀。
(4)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輕拂在碧水上,真令人賞心悅目,那湖心的三個小島又是什么樣的?(投影兩島)
a. 看圖理解"掩映"
b. 指導朗讀
(5)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么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a."仿佛"是什么意思?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
b.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
指導朗讀, 試讀--男女生讀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a.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c.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三、 學習第四自然段:
⒈生自由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圍繞那句話來寫的。(板書:夜游)
⒉誰把夜游所見讀出來?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像看到了什么?
(看圖)
3.練習:
完成填空,再用括號中任一詞造句:
(1) 平靜的湖面,( )一面碩大的銀鏡。
(2) 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 )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飄浮在碧水之上。
(3) 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 )仙境一般。
(4) 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 )無數的銀蛇在游動。
4.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放錄音看圖)
(1)齊讀最后一句。
(2)誰能說一句贊美西湖的話
四、總結全文
1.從大家的朗讀中,從大家的神情中,我看得出你們已經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最后,讓我們再由遠到近欣賞一次西湖的奇麗風光。(多媒體,師范讀)
2.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3. 指導背誦
(1)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背誦
自由準備2分鐘
(2)指名背誦(媒體)
五、 布置作業:
1. 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 )起伏 明月( ) ( )神怡
( )疊疊 湖水( ) ( )徐來
2. 造句,并寫下來
(1) 猶如--
(2) 仿佛--
六、拓展延伸
古今有許多文人都描寫了西湖的美景,同學們課前去搜集了,下面我們來欣賞幾篇。
1.指名讀
2.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生隨老師誦讀
我這樣教《西湖》 篇9
《西湖》這一課語言優美,詞匯豐富。四類字與二類字各有十個,文中還有11個注拼音的字。所以學生在讀通課文時遇到了不小的障礙。為此,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我先是領著學生把課文讀一遍,然后把一些長句子、難讀的句子教學生讀了一遍,之后讓學生自由練讀。指名分節讀課文時,學生基本能讀通課文了。文中難懂、難理解的詞句較多,為了分散難點,第一課時,我把一部分新詞隨著句子認讀,并理解。如學“素”,我出示了句子,讓學生先讀通句子,然后在語境理解字義。學生還是不能理解,我就讓學生查字典理解。而學“猶”“格”“般”“初”時,我讓學生把句中的“猶如”“格外”“一般”換一個詞來說一說,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詞,同時把這些句子讀好。這樣在課上,也就教了學生兩種解詞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過換詞來理解。我想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語感與閱讀理解能力會得到一點一點的提高。
我這樣教《西湖》 篇10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8
聽我們的三年級的姐妹們交流著《西湖》這篇課文文美,但挺難上出味道來。今天,也要上了,雖然反復研讀課文和教學參考,精心準備,還制作了課件,但心里還真有點沒底。兩節課上完,出乎我的意料,課堂上感覺還不錯,下面就把自己的幾點得意記錄了下來。
一、媽媽級寶貝(一)
反復讀著這篇課文,看到西湖猶如“明珠”,有名的“白堤”、“蘇堤”……無意中想到我兒時讀的一本書,是媽媽曾經買的,叫做《西湖民間故事》,里面有西湖的“金牛湖”的由來,白堤、蘇堤的歷史以及西湖的各種傳說。我翻箱倒柜找到了一層塵土的“寶貝”,細細回味著,挑選明天給學生講的內容。
第二天,課前一分鐘,我讀起了《明珠》這個故事,傳說講述了金鳳凰和玉龍琢磨出了明珠……后來明珠化作了西湖,兩個伙伴化作了鳳凰山和金鳳山。同學們聽得可認真了,讀完,我出示了課題:西湖是個具有許多神話傳說的地方,更是個風景如畫的地方,今天,我們就去那里游玩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學生興趣盎然。課文中正好寫道: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中的一顆明珠……湖的周圍,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他們非常感興趣,讀課文非常專注。
[故事是孩子的最愛,故事導入的方法還是很有效的。]
二、媽媽級的寶貝(二)
為了讓學生明白“鑲嵌”一詞,我把奶奶留給媽媽的,媽媽送給我的嵌寶戒指秀了出來,當問到第一下節第二句有什么詞不理解,學生問什么是“鑲嵌”,有的同學查了字典,說:“一個東西鑲在另一個東西里。”我就拿出戒指,看綠色的寶石鑲嵌在這里,鑲嵌就是一個東西嵌在另一個東西里。學生臉上都微笑著,看來理解了,還覺得很有意思,想象著西湖猶如寶石般鑲嵌在人間天堂的杭州,孩子們讀來都帶著笑容。
[一些直觀的展示對學生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幫助。小小的細節也為讓學生明白老師為孩子備課的用心,從而更加認真地上這門課。]
三、全班總動員
老師們覺得三年級的講讀課文,舉手發言的同學就是那么幾個,不動腦筋的就是不發言。想到以前也想做到的面向全體學生,我還真請了語文課代表統計一節課的發言,沒有請到的同學下節課有意請他們回答,還用加星的方法,鼓勵孩子主動自己發言。還真行,一只只小手都舉了起來,有的回答的簡單的問題,如:“我喜歡寫孤山這句話”,“我喜歡寫三個小島的這句話”,有的則回答更豐滿,如:“我喜歡孤山,因為它很秀美典雅,而且有點孤單的美” ,“我喜歡三個小島,因為它們隱隱約約,掩映在綠樹叢中”,有的,則更加生動,介紹喜歡整個西湖,從遠到近,從早到晚……
[尊重學生,就不能放棄一只小手,不管一句話,還是一段話,能說就是好,能舉手就是有勇氣,藝術的分配舉手時機,讓發言有層次和梯度,是課堂追求的境界。]
總之,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有激情、有感悟、有收獲,老師教得也高興、滿足。為了每節家常課,還需繼續努力。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我這樣教《西湖》 篇11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69
江蘇省海安縣大公鎮中心小學 于愛芬
一、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五冊第6課《西湖》
二、教材解讀:
蘇教版第小學語文第五冊《西湖》一課,作者以詩一般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風光,字里行間飽含了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與贊美。課文先概括地介紹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觀察順序,循著“遠眺——近賞——月下”的線索,緊緊扣住景物的特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圖。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三、設計理念: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綜合性學習”這一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四、學習目標:
(一)認知目標:(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了解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
(二)情感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引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1、課件設計。
2、課前要求學生查找與西湖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
六、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七、課時安排:2課時
八、教學過程: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入新課前,首先利用課件展示西湖的迷人風光,讓學生隨著展示,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領略自然創造的奇跡。之后,讓學生敞開心扉說說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是什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乘勢導入新課。
此設計意在以西湖優美的畫面,讓學生陶醉,激發他們對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讓學生自讀感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讀通課文,把最喜歡的地方讀給大家聽。二讀初知,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三讀感知,“西湖有哪些美麗的景觀”。此時,教師不問也不講,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整合文中信息。通過一遍一遍地通讀,整體地記,整體地感知,西湖群景也就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了。
(三)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1.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問。待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行梳理主要問題。如: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周圍的遠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麗?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對小的問題當時予以解決,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如上述問題)以待研究解決。
這一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發現問題的活動中,掌握主動權,也就是優化了學習目標指向,能極大地激活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
2.精讀思考,解決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可以互相討論。在學生交流時,教者可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化解難點,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感悟賞析語言文字。
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可通過析詞賞句抓特點的方法來領悟文中的情感。學習伊始,可組織學生欣賞第二自然段的錄像,然后讀課文,小組討論: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怎樣?引導學生通過“綠”、“青”、“濃”、“淡”等詞語聯系多彩秀美的畫面,體會“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給人的美妙意境。通過對“銀鏡”、“飛掠”、“一閃一閃”等詞語的品讀,感受“平靜的湖面”那獨特迷人的美景。
此處設計意在采用圖文并茂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同時,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在感悟賞析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如此一來,學生對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如:“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碩大”等也就不攻自破、迎刃而解了。這樣處理教材,學生思維品質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得到了發揮,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促進了學生認識的發展。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了學習的方法。教師就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啟發學生運用賞、議、品、讀的方法,來學習三、四兩個自然段,通過抓住“綠色鑲邊”、“蔥綠”、“掩映”、“晃動”、“華燈倒映”等詞語的理解,來品味西湖“仙境一般”的旖旎風光和月下西湖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象。
(四)評讀促悟,提高能力
在領悟了文中的情感之后,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愛的朗讀方式,朗讀自己喜愛的句子。然后請一名同學試讀,引導其他同學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論這位同學的朗讀好在哪里,為什么,還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評論的同學試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這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論教師和學生的朗讀情況,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提高了他們的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切實提高的閱讀質量。
(五)真情流露 瀟灑導游
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感受到了西湖的美麗景色,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油然而生。教師可以及時引導:西湖這樣美麗,可是還有很多人沒有去西湖游覽過,你能給他當小導游,介紹一下西湖的一個景點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個方面進行介紹(可以介紹遠眺西湖,也可以介紹近賞西湖或月下西湖)。教師可允許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搭配組成幾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以圖片或課文為依據,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講解或提問)進行介紹,帶著“游客”游覽。全班匯報時,各組推薦一名小導游作介紹,教師適時點撥,最后評出“最佳小導游”。
這一環節,把讀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情感得到了升華,既是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檢測過程。允許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讀、說、練,調動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
(六)交流資料 拓展延伸
1.指名匯報收集的西湖圖片、資料以及描寫西湖的古詩等。
2.四人小組交流資料,實現學習資源共享。
3.動腦筋思考:為西湖設計一條廣告語,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西湖的美麗,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古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詩句來贊美西湖,現在,你能不能為西湖設計一條廣告語,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
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能力、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樂趣,讓學生在自主協作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生學習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將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去,把學生的視野拓展到書本之外去,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
九 、自我評點: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注意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讓學生感受學習空間的自由和探究內容的深刻,激發、維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獨立的能力、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樂趣,讓學生在自主協作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生學習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教學時,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一)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弘揚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的。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的去探索、研究,自己解決問題。最后安排自我評價、調節補救環節。這樣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發展。
(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
1、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地位,體現教為學服務。
課前預習,讓學生質疑;課內學習,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讓學生自由品讀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暢談感想;課外延伸,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去探究。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
2、倡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設計中,我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查找有關介紹西湖的圖片、資料以及有關描寫西湖的古詩等,讓學生對西湖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課后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單獨或與人合作完成一份研究報告。這樣,就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架起了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橋梁。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我這樣教《西湖》 篇12
學內容
6、西湖
共幾課時
3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教學
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
4.繼續培養邊讀邊想、咀嚼品味、圈畫批注的讀書習慣。
教學
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
資源
1.課本上的五幅插圖恬靜、秀麗,可供學生直觀感受。
2.課文錄音。
預習
設計
1.拼讀生字,去掉拼音準確朗讀生字。
2.認真觀察生字,練習正確美觀地書寫,《習字冊》上的生字描一個寫一個。
3.劃詞語、標小節號,并正確、流利地朗讀和理解。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5.搜集有關西湖的古詩。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走近課文(4分鐘)
1.讀課題
2. 用幾句話描寫一下自己看到的美景。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20分鐘)
● 預習作業1
1.展示——去拼音讀生字。
2.全班站起來兩兩過關,過關完畢坐下。
● 預習作業2
1.展示書本上的描紅。
2.點評、總結記住字形、生字寫美觀的方法。
3.在《習字冊》上練寫。
4.同桌互評。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記字方法。
6.閉眼書空,出差錯的字等書空完畢迅速看書鞏固。
● 預習作業3
1.組號為“2”的學生說詞意。
● 預習作業4
1.朗讀展示。
2.小組內過關讀。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6分鐘)
1.在預習的基礎上聽老師指點再次歸納。
2.銘記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第四板塊:學習第1自然段(10分鐘)
1.自由讀,理解“素”。 “素”: 一直、向來
2.感受詞語的意境:人間天堂、鑲嵌、明珠。
3.美美地讀第一自然段。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
第一板塊:談話引入。
1.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杭”就是杭州,今天我們就去杭州西湖看一看。(出示課題,齊讀。)
2.指導學生依次欣賞課文中的圖片,問:能用幾句話描寫一下自己看到的美景嗎?
3.圖片這么美,課文也不遜色,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 預習作業1
1.選擇有代表性的兩名學生展示交流。
2.小組內兩兩過關。
● 預習作業2
1.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展示交流。
2.點評。
(1)“綿、淡、猶、格、浮、掩”均為左窄右寬的字,寫時要注意把左邊的偏旁寫得窄些,約占字寬的三分之一。。
(2)“般、初”是左右等寬的字。
滲透:漢字富有智慧,通過筆畫變化達到整體和諧、美觀的效果。
3.小組內交流記憶方法。
4.集體閉眼書空。
● 預習作業3
1.抽組號為“2”的學生說詞意。
● 預習作業4
1.抽組號為“3”的兩名學生展示交流。
2.評價、糾正。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朗讀。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總共有幾小節? (引導學生先看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示范歸納: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點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第二自然段介紹遠山和湖面的美麗景色。第三自然段生動描繪了西湖主要景點的旖旎風光。第四自然段描繪月光下的西湖給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第四板塊: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學生質疑。理解“素”。
2.認為這個自然段中哪些字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這些詞語都很美,把這些詞語放進課文中,美美地讀讀第1自然段。
4.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呢?我們到下節課進一步走進西湖。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剩余字。
2.完成《補充》一,《一課一練》一。
作業
設計
1.見《補充》、《一課一練》。
我這樣教《西湖》 篇1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和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麗。
三、教學教具: 掛圖、錄音機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揭示課題。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顆明珠。揭題后讓學生思考:從題目看,本文會寫什么內容?(描寫西湖的美麗景色)讓學生簡單說一說。
2、配樂范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⑶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4.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詞語:
杭州 天堂 遠眺 掩映 一般 猶如 典雅 輕柔 秀美 連綿起伏
⑵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⑶解釋疑難詞意,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⑷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二、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書:山巒湖水
湖堤小島
華燈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三、指導朗讀
⒈教師啟發:我們讀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體會了文中的美景。
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⒉學生提問。
⒊教師小結。
四、作業
⒈描紅;
⒉抄寫詞語;
⒊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為——,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么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邊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書上是怎么描寫的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4、齊讀。
過渡: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 "圈出。
2.集體分析:
(1)指名答,板書
(2)你最喜歡哪個景點?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
(4)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美美地讀一讀。
(5)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么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說一句話嗎?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過渡:夜幕初垂,明月東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聽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圖片,師配樂朗讀)
聽了老師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來美美的讀一讀呢?
學生配樂朗讀體會
你覺得哪句話特別美?
四、總結:
1、學到這里,你覺得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麗風光。
3、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作業
把你喜歡的一段背誦下來。
我這樣教《西湖》 篇14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和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麗。
三、教學教具: 掛圖、錄音機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激發興趣
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學過的《憶江南》嗎?我們一起背背。
學生背誦《憶江南》,老師后背誦。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杭州和西湖真摯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讀課文
⒈配樂范讀課文。
⒉學生自讀課文。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⑶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3.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詞語:
杭州天堂遠眺掩映一般猶如典雅輕柔秀美連綿起伏
⑵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⑶解釋疑難詞意,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⑷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書:山巒湖水
湖堤小島
華燈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三、指導朗讀
⒈教師啟發:我們讀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體會了文中的美景。
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⒉學生提問。
⒊教師小結。
四、作業
⒈描紅;
⒉抄寫詞語;
⒊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⒈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西湖》這課,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同學們
提出了一些問題,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
⒉復習生字詞。
⑴聽寫幾個生字:雅、般、柔、州
⑵檢查反饋,要求:①字形正確;②間架合理。
二、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師引導: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感受了西湖那如詩如畫般的秀麗景色。
師生對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樣的美稱?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學們上節課讀書時提出了一些問題:
⑴為什么說西湖時一副優美的山水畫?
⑵為什么說西湖時人間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時什么樣的景象?
⒉以讀代講,讀中作答
⒊啟發思考:聽了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寫出了山美?
(討論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話)
引導理解"遠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等詞語。
⒌教師啟發,引導朗讀:
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碩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
⒍現在你們明白為什么稱它為一副優美的山水畫?請用朗讀來告訴老師。
㈢學習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樣的景色?為什么說它是人間仙境?
請同學們朗讀相關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見過?
那么你們想看看西湖仙境嗎?請讀課文。
讀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結合課文理解"飄逸""掩映""典雅"詞語。指導朗讀。
㈣學習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圍繞那句話來寫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讀兩個比喻句。
⒋明月東升,湖光燈光交相輝映,此時如果你伴著悠揚的音樂泛舟湖上會有什么感覺?
⒌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⒍朗讀:師讀第一句,生讀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讀品味
⒈我們循著"遠眺西湖--近賞湖中--月下游賞"的線索,細讀了課文,我們又領略了西湖人間仙境般的秀麗景色。這樣的美文我們應反復讀,品。
⒉學生朗讀練習。
⑴自由讀課文。
⑵教師小結
四、布置作業
⒈背誦課文。
⒉摘抄好詞佳句。
板書:
6 西湖
山巒 湖水 (遠眺)
湖堤 小島 (近賞)
華燈 琴聲 (夜游)
我這樣教《西湖》 篇15
一、 復習(說句練習)
1、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在我說的一句話里,請你認真聽,聽清楚,還要講清楚。說得好,我們就去這個地方游玩,好嗎?
老師說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說兩遍)
2、 你們知道這個天堂是哪里嗎?(杭州)
過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西湖的山、湖(板書:山湖)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伴隨朗讀
思考:你站在西湖邊看到的山是什么樣?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剛才的問題:
3、 同時板書: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4、 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出來嗎?
學生自由練讀。
請個別學生讀。
集體配音朗讀。
5、 (課前教學生一些句子。或讀讓一兩個來贊美西湖。學生不會也可以由老師來說)
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園中有園,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賞心悅目。尤其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聞名遐邇。下面就請同學們隨我而來。
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教師指著畫面講述第三自然段。(電腦出示畫面)
2、 學生可自由說說自己通過查找資料介紹有送景點的介紹。
學生需準備:孤山 白堤 蘇堤(可以是圖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聽了同學的介紹,我覺得西湖真美。不過,課文也寫得也很美,有幾詞用得特別好,你能讀一讀把它找出來嗎?
3、 我們一起把這部分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好嗎?待會兒,我要你們來做小導游介紹西湖。
4、 誰愿意當個小導游來介紹西湖的幾個景點。
學生自由準備
請個別學生來介紹
過渡:剛才聽了小導游的介紹,覺得西湖特別美,真讓我看到了人間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來的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游興難盡。置身其間,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下一節課我就帶同學們去觀賞西湖秋色。
四、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聽配音朗讀。(電腦出示畫面)
2、 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3、 學生自由朗讀。
五、 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 背誦你喜歡的一段、
板書:
青山 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西湖 湖水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景點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東升 華燈倒映
我這樣教《西湖》 篇16
本文作者像一位畫家,細膩地描繪了西湖的山山水水,為我們營造了一種詩意般的境界,讓讀者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所以,本文的教學自然應以美讀作為教學重點,在細細的朗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美好的風光,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學思路清晰,重點明確,但學生的反應卻不是老師所希望看到的,反應平平。反思下來,是老師的教學機制不夠靈活,處理不夠細致而導致的。現就教學中的細節處理,來簡單地談談美文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境,擴大學生的閱讀空間:
走進如此美文,我們該如何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感悟呢?一段段地領著學生讀下去,顯然違背了現在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自主體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對于剛剛進入三年級不到一個月的學生來說,該怎么放手呢?此時,情境的創設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尤為重要了。
正如此文,在復習過詞語之后,我們可以創設如下情境:今天,老師特地去租了一條大船,和同學們一起泛舟湖上,走近西湖去領略清麗的美景吧!然后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文第二小節,自讀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哪里的景色最吸引你,拿出其中的語句細細朗讀品味,引領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再回歸文本,讀好句段。
接下來,學習第三小節時,再創設情境:現在我們開始自由活動了,去你喜歡的地方好好讀一讀,看一看吧!這樣,學生在愉快自由的氛圍中交流體會,朗讀感悟,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
二、板書精煉,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在多媒體稱霸天下的現在,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板書的設計非但不能馬虎,更要突顯其重要作用,那就是對課文內容的高度提煉。那板書該怎么寫呢?
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板書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和線索,如結合本文內容來說,可以寫如下內容:遠眺西湖——近賞湖中——月下游湖,以此來明示本文的寫作思路。
而第二課時的板書可以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拓展延伸,重點則在于揭示文本的中心內容,如遠眺西湖,山水如畫;近賞湖中,仿若仙境;月下游湖,天人合一等。
這樣的板書,才更能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更為細致精準而又直接地掌握文本思路和中心內涵,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義。
三、視頻欣賞,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美文源于美景,對于學生未曾去的地方,未曾真切領略到的感受,教師能做的也僅僅在于提供一些視頻資料,如圖片、錄像等。但這些視頻資料的出現必定只有一個目的,即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字詞,了解實地的情景,感受語言的優美。它們因文本而存在,為文本而服務,絕不能脫離文本。所以,這些圖片、錄像的欣賞可以放在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時,放在老師的小結中,放在美讀前。這樣的欣賞才有切實的意義。
我這樣教《西湖》 篇17
師: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你能通過朗讀,用你的聲音,把群山綿延起伏的景象讀出來嗎?
生1:我來讀(朗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師:他讀得怎么樣呢?誰來當小老師點評一下。
生2:我覺得他“層層疊疊”“連綿起伏”這兩個詞語讀得很好。
師:為什么?
生2:因為他把這兩個詞語讀得很柔和,好象有回音了。讓人覺得西湖的山很多很多,數也數不清。非常的美。
生3:我覺得“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這句話,他讀得很平,不夠美。
師:你認為應該怎么讀?
生3:我認為讀的時候聲音要高低起伏,因為這樣才能讀出西湖的山巒顏色很多很美。這個山的顏色就像山水畫一樣,同一種綠還有很多種,看起來很有層次感。
師:比方說……
生3:比方說有淡綠,有淺綠,有深綠,有碧綠,有草綠等等。所以讀的時候應該一高一低。
師:評點得真好,那么你樂意把你的感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生3:我樂意。(朗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師:你讀得聲情并茂,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幅好嗓子。
生4:老師我有個建議,他要是配上音樂會更好。
師:你的建議很棒,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咱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讀,好嗎?
生:好(齊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師:西湖的山美,西湖的水更美,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
生5:我來讀。(朗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師:咱們和剛才一樣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好嗎?
生5:我把“碩大”讀了重音,說明西湖很大。
生6:我覺得他讀得太響了。因為作者寫的湖面師平靜的,就像一面銀鏡,所以要讀得輕一點,柔一點,讀出“靜”的感覺。
生7:還有“白鷗”那里要讀出很高興的樣子。因為作者正在欣賞平靜的湖面,這時有白鷗飛過,他的心情肯定是很高興的。
師:同學們各抒己見,評論得很熱烈,老師將頒發給你們“朗讀評論員”的小花,大家掌聲祝賀。
師:讓我們用朗讀,去細細欣賞西湖的山美,水美。
(生配樂朗讀第二自然段)
[評析]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評價的方法也是如此,要像春花一樣多姿多彩,才能形成“百花爭春”的局面,釀出綠色朗讀的“蜜”來。
1 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
一般語文教師只重視評價學生讀的結果,忽視讀的過程,我們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之說。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朗讀能力和不同的朗讀形式,如果忽視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努力,那么就會影響學習活動的開展。教師應引導學生回憶讀的心理過程,評價讀的努力,肯定讀的結果,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朗讀過程中的成功。即要把評價貫穿于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并給予多次的評價機會。
2 將及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
及時評價能快速有效的給予學生肯定,具有優越性,適合評價特別好的學生,但理解不好的學生應采用延時評價,因為練后就評,學生缺少內省的時間,缺乏感悟的過程,這時的評價是別人強加給他的,對他來說,是標簽,只能識別,不能體會。這時應讓他在練讀中揣摩、體驗。當他有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后,再予以評價。延時評價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開放課堂交流的內容和空間,延伸課堂的內容,也不會因教師的及時評價而阻礙學生理解能力的發展。
3 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把朗讀權,尤其是評價權還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評、互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并且扎實有效地進行朗讀訓練。在評價中,多種形式并駕齊驅,迸射出學生思維的火花,有贊賞性評價、建議性評價、補充性評價……讓學生暢所欲言,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激活整個課堂教學,同時教師要發揮導評的作用,結合教學實際,教給評價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提高自己。
讓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播下“綠色”的希望,在“朗讀評價”的沃土上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