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精選12篇)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1
教材文本解讀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五課第一組教材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中詞句的理解,以學習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里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
除對學校美麗與團結的描寫是本文的特點外,在語言表達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狀語前置,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呈現畫面的能力也更強。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以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起始段,本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學生處于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學習的接口處,要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來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的學習過渡,讓學生初步養成較為穩定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語文積累,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如何給第二學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則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著力思考的問題。
在教學中,我們除了注重學生個性成長,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外,還應重視學生在寫字姿勢、讀書習慣、發言的積極響亮等學習習慣方面的培養。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將字詞教學的重心向詞語過渡,將字典引入日常教學,重視對詞語的理解,將段的教學不斷加強,學會略讀、默讀等讀書方法,引導學生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對讀書進行積累,特別應以課內帶動課外閱讀的積累。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際!”為此,我們要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化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信心,增加積累,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經過兩個月短暫而又漫長的暑假生活,你們又長高了,更懂事了。今天來學校時,你們細心觀察過我們熟悉的校園了嗎?
2.請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別的校園如今給你的感受怎樣?誰來夸一夸我們的校園?
3.總結:是啊,我們的校園處處充滿了生機,明亮的窗戶,寬敞的教室,美麗的校園花壇,還有我們在操場上留下的歡聲笑語……無不勾起我們對學校喜愛之情,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和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聯系生活談對學校的印象及情感,無疑對學生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讓學生說一說,夸一夸,主動參與,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了基礎,這也是學生進入閱讀課文的興趣起點之所在。]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生自由讀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立起課本,擺好讀書姿勢,自由大聲地把課文讀兩遍,爭取把每個字音讀準確,每個句子讀通順。讀書過程中,我就在你們身邊,有困難,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隨時和我打招呼,我愿意為你們服務。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讓學生自覺能動地學習,有個性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擺脫“牽著學生走”的課堂教學模式,讓老師彎下身子,構建“跟著學生走”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又具體要求學生,實際上是告訴學生學習方法及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2.識字
師:請同學們找出“款、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通過找漢字所在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境,隨文本內容識字)。
三、指導寫字
1.觀察:學生自主觀察每個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書寫:教師重點指導“戴”、“舞”、“蝶”、“雀”字的寫法。
3.展示:小組內互相展示自己寫的字。
4.評價:自評、互評
[設計意圖: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塊重要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教給孩子們一些識字的方法,引導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的方法識字,尊重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寫字時,做到頭正、身正、臂開、腳平放,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本子一寸,胸離桌邊一拳,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四、歸還時間,指導學生熟讀課文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接下來請大家再仔細地去讀課文,用心去體會,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收獲,一定能夠把課文讀得更準確、更流利。
[設計意圖:“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而真正要讓每一個孩子都達到這一要求,則需要把課堂上的讀書時間歸還給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在練習中逐步提高,做到不誤讀一字,不添加一字,不少讀一字,不倒讀一字,只有這樣,才能把“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些要求細細地染在學生的心頭,實實在在地把課文讀好,并為讀書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
五、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師:老師聽到你們讀書的聲音,感到一種幸福。我相信,我們每個同學經過練習,都有提高。全文共有4個小節,你們喜歡讀哪兒就讀哪兒,你們愿意怎樣讀就怎樣讀,比如,同桌互讀互聽,小組比賽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體現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這樣孩子們就會樂于讀書,主動參與到讀書中去。而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對學生合作精神及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差異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得以發展的目標。]
2.讀完全文,討論: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讀和互讀,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這是順勢而出的提問。]
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暢談收獲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推測:生字詞,讀課文,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暢談上節課的收獲,旨在復習舊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交流中歷練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把話說完整的習慣,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二、自讀課文,感悟語言
1、快速瀏覽課文,你對文章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
2、生自由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巴士卡里雅曾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方法,是對學生閱讀個性的尊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主人,創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學生身上迸發。]
三、細讀品味,體會情感
a、師:作者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來寫這篇文章的?你是從哪些語句具體體會到的?
生找句子并品析。
a.“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b. 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c. 指導朗讀,讀出自豪之情。
b、師:作者為什么會產生自豪的情感呢?
1)細讀體味第一節。
a. 你讀懂了什么?
b.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
c. 練習說句子,品味語言。
超市里水果真多,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還有________。
商場里玩具可多了,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還有________。
d. 比較體驗表達效果
早晨,從山坡上,從……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早晨,許多小學生從山坡上……從……走來了。
e.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之情,讀出各民族團結友愛之情。
2)細讀體味第4小節
a. 你讀懂了什么?
b.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給你什么感覺?
c. 指導朗讀,讀出自豪和贊美。
3)細讀第3小節
a. 哪些句子寫上課的情景?哪些句子寫下課的情景?
b. 你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c. 體會相關句子,并仿寫第②句,突出“靜”且寫具體。
①“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
②“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聽著同學們讀課文。”
③“大家在大青樹下……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
d. 老師有一個問題不明白,你們能幫助老師解決嗎?
課文在寫小學生們活動的同時,為什么還要寫這些小動物呢?
啟發:在什么情況下寫這些小動物的?為什么寫?有什么作用?
e.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安排的,目的是通過文本中關鍵詞句的理解,通過讀中感悟、聯系、想象,讓學生既明白課文內容又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最后一個問題的設置,把教師置于空的狀態,無疑是一種對待學生個性化閱讀課文秉持的態度,也是一種欣賞并悅納學生獨特感受的心態。]
四、自由選擇,加強積累(“自助餐”式作業)
1.摘錄文中優美詞句。
2.積累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課外閱讀相關資料,完成資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記錄自己的快樂生活,為綜合性學習作鋪墊。
[設計意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僅僅以本為本,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的,語文學習的最終目標是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課外。]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本板書設計,一是突出主要內容,寫了民族小學的特點;二是表現表達的情感自豪與贊美;三是能給孩子們直觀的形象,教給孩子們整體把握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2
語文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勤奮好學、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的民族小學》閱讀練習答案,僅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旨在讓同學們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點內容,并有所啟發和收獲。
《我們的民族小學》閱讀練習答案
我們的民族小學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鐘聲敲響了。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同學們讀課文。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
《我們的民族小學》課后練習:
一、 給引號內的字選擇正確的拼音:
坪“壩”(bà bè)、阿“昌”族(chāng chān)、德“昂”族(āng áng)
二、 同學們知道,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嗎?其中少數民族有多少個呢?
三、 填詞練習:
( )的民族服裝、( )的小鳥、( )的國旗、( )的銅鐘
《我們的民族小學》閱讀練習答案:
一、 給引號內的字選擇正確的拼音:坪“壩”(bà)、阿“昌”族(chāng)、德“昂”族(áng)
二、 同學們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55個
三、 填詞練習:(鮮艷 )的民族服裝、(歡唱 )的小鳥、(飄揚 )的國旗、(古老 )的銅鐘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3
作者:路紅英
教材簡析:
課文描寫了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這是一所美麗的、充滿歡樂的學校,反映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個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學習目標:
1、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文中自豪、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建議:
1、級識字、寫字仍應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豪、贊美之情貫穿與整個教學中。
3、一次“民族風情展示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如:少數民族的服飾、風俗習慣、土特產等。
設計舉例: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為孩子們創設想象空間,引導學生入情體悟
師:請大家自己輕聲讀二、三自然段,請同學們畫出描寫民族小學的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句子?
師:文中沒有具體去描寫,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
生:(大膽想象)
生甲:認真聽講,不被外界環境干擾。
生乙: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回答老師的,小手舉得高高的
生丙:讀書聲音響亮,抑揚頓挫。
生丁:上課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
師:這時,如果我們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鳥、樹枝,我們會怎樣想呢?
生甲:如果我是一只小鳥,我會停止唱歌,去聽他們讀書。
生乙: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會為他們感到高興、自豪。
生丙:如果我是一棵樹枝,我會停止擺動,靜聽他們讀書。
師:同學們,談得真好,下面請你們把自己的那種感受讀出來好嗎?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
老師為孩子們創設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
【感謝您瀏覽diyifanwen.com!您可 以搜索課題課文題目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等十幾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課時:2—3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搜集的資料(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哪你知道有多少個民族嗎?
把你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我們各民族之間團結友愛是一家,今天我們一起去《我們的民族小學》看一看。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在課文,勾畫出 我們要認的生字。
2、 把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3、 再劃出這些生字帶的詞多讀幾遍。
4、 同桌同學互相讀一讀。
5、認讀生字卡片和生詞
6、大聲的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 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默讀課文,看看課文都寫了寫什么內容?
四、細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1、 作者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寫著篇文章的,
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2、 先分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3、作者是懷著自豪和贊美的感情寫的。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讀出自豪的感情。
4、 作者為什么會產生自豪的感情呢?(美、團結)
5、分別找出描寫學校美,各民族同學團結的
句子和段落。讀中體會。
6、課文中在什么情況小寫下動物的,為什么寫它們?
7、 你喜歡這所學校嗎?談談你的感受。
8、 把你喜歡的部分讀一讀,背下來。
五、指導生字書寫
1、 認讀要寫的生字,口頭組詞。
2、 按字的結構給生字分類,記憶生字
3、 觀察生字的寫法,哪一筆重要,哪幾個字難寫。
4、 重點指導“戴”“雀”“舞”
六、 作業 生字組詞、抄寫句子
七、 綜合性學習
提出活動的內容、要求以及記錄活動的方式。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5
學完《我們的民族小學》后,我要求學生們仿照文中對課間歡樂情景的描寫,當堂作文,以《課間十分鐘》為題,描寫一下課間十分鐘操場上的情景。
講完要求之后,學生們開始作文。此時的教室里真可以說是“千姿百態”:有的咬著筆頭苦思冥想;有的手托腮幫,目光空洞;有的拿筆在本子上漫無邊際地亂畫……十分鐘過去了,有超過一半的同學作文本上只有五個字──《課間十分鐘》。
又過了十分鐘,心急如焚的我總算發現一個寫了差不多一頁的同學,他正在作文本上用手指小心翼翼的指指點點,口中念念有詞,我奇怪地走近一問,原來他正在數字數,看是否夠了我要求的二百字。課后,交上來的作文語言空洞,質量可想而知。我不僅問自己:我們的母語,真的有那么令人發愁嗎?還是我們的寫作教學偏離了我們原初的目的?
細想孩子們的課間十分鐘,的確是枯燥乏味的:下課鈴響之后,從教學樓里出來,大約得3分鐘,因為要走樓梯,還要按要求輕聲慢走,來到操場上,匆匆上完廁所,就得回到教室,做好下節課的課前準備,這還不包括個別教師有拖堂行為。課間操就更不用說了,鈴響后要先做眼操,然后全校同學帶隊來到操場,集體做廣播操,做完后稍做總結,除了上廁所的,剩下的集體帶隊回教室,準備上下一節課。他們的課間十分鐘,哪有什么精彩可言?
在為孩子們感慨的同時,我不僅想起葉圣陶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樣的文字。”的確,生活,應該是我們教學中時時要提醒自己的東西,一切來于生活,一切還要回歸于生活。
緊接著的一篇習作練習更證明了這一點。周五學校組織了隊列廣播操比賽,由于全班同學的努力,我們班取得了年級第一的好成績,看到同學們激動的神情,我臨時決定,把這個周的習作題目改為:《記一次隊列廣播操比賽》。周一,作文交上來了,令我吃驚的是,全班57個人,沒有一個同學的字數少于400字。再細細看來,大多數學生的作文一改從前無話可說或是廢話連篇的情況,幾乎每個人都真實地寫出了當時的情景和自己的所聞、所見、所想。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由此看來,寫作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會有多樣的文章。生活是學生習作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離開了生活,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作文教學回歸生活,從實質上來說是求本溯源的回歸,是返璞歸真。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細心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啟迪學生的寫作靈性。久而久之,學生也善于蓄積生活點滴,發現生活精彩之處,且樂于及時記載,學生習作練習就會在豐富的活水源泉中誕生,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6
【四川省成都市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 曾彩雁】
〖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為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么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于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課后的資料袋,為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并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王莊小學 鄭建嶺】
〖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課程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應該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識。
進入三年級,我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是否真正成為了學生的朋友──讓學生能覺得你可親,愿意敞開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心靈去感受心靈,進行心與心的情感交融。我經常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一個學生,我喜歡怎樣的老師呢──決不喜歡整天板著臉訓斥學生的老師。我開始面帶微笑對待每個學生,特別是那些調皮、學習差的學生,和他們談心,和他們一塊做游戲,消除他們的害怕、抵觸心理。
例如: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要求背誦喜歡的自然段。我說:同學們,老師也當一次學生,你們當小老師檢查我的背誦,如果我背過課文了,你們有信心背過嗎?我正確、流利地背誦了第一段,學生沒有挑出一點毛病,都高興地鼓起掌來。第二天,我讓學生進行背誦,學生全背下來了。把自己看成一個孩子,和孩子們共同學習,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重慶市萬州區中加友誼小學 夏惠云】
〖課堂應是開放的〗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以此為原點輻射開去,在大量的綜合實踐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同時也體現了語文新課標“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的基本理念。
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寫的是邊疆一所民族小學的美麗風光和動人場景,寫出了各族小朋友快活而充實的課余生活。學了之后,我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首先出了這樣一道填空題:這就是我們的,一所小學,在學到課文最后一段時,適時出現。此時,學生情感已被充分調動,情緒飽滿。因此答案很多,極具想象力。如:這就是我們的兒童樂園,一所像花園一樣的小學。這就是我們的中加友誼小學,一所三峽庫區的移民小學……然后再指導感情朗讀,及時培養孩子們愛校的情感,緊接著走出教室,實地觀察校園的美麗風光和熱鬧的課間活動,或畫、或拍照、或用筆記下來。最后可以匯編成冊,做一個以“中加友誼小學──我們自己的兒童樂園”為題的課余生活剪影集。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二路小學 李 萍】
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是一位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的評價者,要善于抓住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語言表達、解題策略和手段或合作意識和技巧等方面的優點加以表揚;又由于教師在課堂上的評語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錯誤,教師應該要以寬容和允許來對待,盡量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同時還應指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評語有利于學生明確自己學習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比如我校的廖慧瑩老師在教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時,有一段描寫窗外十分安靜的文字,她創設了一個“蝴蝶飛舞”的師生活動情境,由老師扮演蝴蝶,邀請同學讀文段,誰能讀出“安靜”的感覺,“蝴蝶”就會“停留”在誰的身邊表示欣賞。由于有的學生理解課文有差異,讀這段時十分響亮,于是她就說:“哎呀,蝴蝶都被‘嚇飛’啦,你們說為啥呢?”該學生馬上“醒悟”過來,改成了靜靜地誦讀。這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加上老師恰到好處的提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比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更有效,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暫時朗讀不到位的學生積極性沒有受到挫傷,反成了學生提高自己朗讀水平的一次鼓舞。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北關小學 李玉菊】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新課程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應該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去共同探究知識。進入三年級,我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自己是否真正成為了學生的朋友?讓學生能覺得你可親,愿意敞開心扉,和你交流。我有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心靈去感受心靈,進行心與心的情感交融。我開始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一個學生,我喜歡怎樣的老師呢?決不是整天板著臉訓斥學生,學生表面上服從,內心卻窩火。我開始面帶微笑對待每個學生,特別是那些調皮、學習差的學生,我和他們談心,和他們一塊玩游戲,讓他們消除對老師的害怕、抵觸心理。
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要求背誦喜歡的自然段,我說:“同學們,老師也當一次學生,你們當小老師檢查我的背誦,如果我背過課文了,你們有信心背過嗎?”我正確流利地背誦了第一段,學生沒有挑出一點毛病,都高興地鼓起掌來。第二天,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背誦風采,學生竟然全背下來了。我從心里、由衷地笑了。看來把自己看成一個孩子,和孩子們共同學習,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學 萬 歡】
我在教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時,有一段描寫窗外十分安靜的文字,我創設了一個“蝴蝶飛舞”的師生活動情境,由老師扮演蝴蝶,邀請同學讀文段,誰能讀出“安靜”的感覺,“蝴蝶”就會“停留”在誰的身邊表示欣賞,由于有的學生理解課文有差異,讀這段時聲音十分響亮,于是我說:“哎呀,蝴蝶都被‘嚇飛’啦,你們說為啥呢?”該學生馬上醒悟過來,改成了靜靜地誦讀,這樣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加上老師恰到好處的提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比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更有效,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也使暫時朗讀不到位的學生積極性沒有受到挫傷,僅成了學生提高自己朗讀水平的一次鼓舞。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發現學生的潛能,這正是新課程學生評價倡導的改革方向,只有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發展的不均衡性,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體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那龍中心小學 盧艷鳳】
〖遠教給孩子插上知識的翅膀〗
作為初入學校的小學生,識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的讀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時,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言及教師本身知識、能力等方面的影響。沒能科學正確地指導學生對生字的音、形、義進行正確講解、傳授,給學生今后在語言的形成、能力的培養產生不良的影響。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自幼在家鄉讀書。由于長期受到純正的地方壯話的影響,經常把“流水”說成“樓水”或把“樓房”說成“流房”;把“洗碗”說成“死碗”。更分不清“zhi”與“zi”、“lou”“rou”的讀音。這給我在生活、工作中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好了,有了遠程教育資源,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再也不怕受到地方音的影響了,字形也能按照正確的字的間架結構加以認知、掌握。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中的“戴”字時,學生對“戴”字的間架結構、筆順、筆畫、讀音等都覺得難以掌握。此時,我們教師就可以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的絕對優勢,幫助學生掌握“戴”,當要了解“戴”字的間架結構時就點擊此字的“結構”信息卡,屏幕就出現“戴”字的結構、筆順、筆畫數,并對“戴”字準確無誤地進行書寫演示。當你要了“戴”字的讀音時,就點擊“戴”字“讀音”信息卡,信息卡上就會出現“戴”字的音節,有關該字的聲母、韻母、聲調,包括該字的準確讀音都一應俱全。當你要了解“戴”字的字義時,就點擊“字義”信息卡,有關該字的字義就出現,很快就讓能了解到“戴”字的字義、組詞情況。如此方便、快捷的學習途徑,我們的孩子從此就能準確地掌握每一字的音、形、義了。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長茅嶺小學 蔡 磊】
〖朗讀課文要注意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速度的快慢,它根據文章內容的變化而變化。
如朗讀《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描寫上、下課場景的第三自然段,我首先進行范讀,把握語速,讓學生抓住上課的“靜”與下課的“鬧”來體會語速的變化。再適當點撥,學生能很快知曉上課時的場面應該用平緩的語速朗讀,體現出“安靜”;而下課時的場景應該讀得稍快一些,體現出“熱鬧”。這樣,文章內容的變化,作者的意念就能從朗讀中明顯地體現出來。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7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里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編排本篇課文的意圖是,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要能體會到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并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8
教材簡析: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第五冊的第一課,是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自豪與贊美的感情,一個“情”字貫穿全文。課文按上學的路上,來到學校,上課,下課,文末點題的順序描寫了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充分體現了學校的美麗、團結和充滿歡樂。課文通過描寫這所民族學校,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教學目標
1、會認“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戴”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圖片資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師生跟著邊拍手邊唱。
2、導入: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你們是屬于哪個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飾、風俗等。
4、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飾和風俗習慣?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文字資料,介紹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況。
5、根據學生介紹情況,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著重引導學生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況,并相機出示詞語: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早晨,這些來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小路上走來,他們都高興地朝著同一個方向走去。他們要去哪呢?我們也跟著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書:我們的民族小學)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
三、趣味識字
1、出示詞語: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敬禮、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全體讀、)
2、游戲鞏固生字。
貼字游戲:教師讀生字,學生找出相應的卡片貼到黑板上畫的智慧樹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認游戲,看誰認得的生字多。
3、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字的書寫。
四、整體朗讀感知
思考:民族小學的美體現在哪里?你喜歡哪一段就重點朗讀哪一段。
五、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朗讀第一段,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結合課文插圖,說說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的?
3、四人小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朗讀課文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4、引導體會:“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句話,用橫線畫下來,課后抄寫在積累本上。
5、下課了,同學們怎樣盡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們玩什么游戲?
6、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來上課、交朋友說明了什么?
7、學習第四自然段:這所民族小學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一邊讀一邊想象,拿起彩筆,畫出你腦海里的民族小學。
六、加深體會,比賽朗讀。
1、學了課文,你覺得民族小學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出這些美嗎?指導體驗朗讀:
景色美:通過看圖體會朗讀。
衣著美:指名一學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飾展現在同學面前,接受大家的贊美后,用高興、自豪的語調朗讀。
行為美:結合“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這句子和學生平時的禮儀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發自內心的真誠、友好、光榮的語調朗讀。
朗讀美:如何讀得連小動物都被吸引住了。
2、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參加朗讀比賽,先在小組進行,再選出代表參加。
七、課后積累
1、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下來。
八、布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在學校過著快樂的學習生活,課余生活又是怎樣安排的呢?我們將開展一次活動,那么,記錄自己的課余生活,該怎樣記錄呢?
可以用文字敘述,就像寫簡短的日記;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畫圖的形式……注意邊記錄邊整理資料,準備和同學交流。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9
設計意圖:
讀了幾遍課文后,逐漸有了感覺,對其中的“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都成了好朋友。”這句話很感興趣,我覺得這便是文章的一條主線,也是“文眼”所在。從“不同”(不同的穿戴、不同的語言、不同的住所等等)走到學校著個(美麗、和諧……快樂的地方),大家便形成了很多的相同(同間教室、同學習、同游戲、同歡唱等),這是多么美妙的事。
通過這樣的一條線牽引,讓孩子們進行充分的朗讀來體會對“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讓孩子們通過品詞析句體會漢語言的美,更加深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設計補充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是: 。(有彈性的問題能更好地發揮會孩子的想象力并激發學習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課文的注音,結合以往的經驗,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地讀準繩子,并能結合語境理解字詞。
2、在指認和書寫中,學生能迅速無誤地讀準和寫對十二個生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課前了解并收集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相關資料(包括:文字和圖片)。
2、準備詞語卡片、田字格和小黑板。
3、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讀認書寫繩子并能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難點:能準確無誤地認讀與書寫生字并能結合語境理解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
1、提問,回答。問:你們是哪一所小學的學生?(答:我們是赤溪小學的小學生。)板書:“我們”和“小學”)。
2、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一所富有特色的小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板書:“民族”,與之前的“我們”、“小學”構成本課的課題。)
3、大家接下來要參觀的是——(生讀課題),是呀,我們將要走進一個美妙的地方,那就是——(生讀課題)。
(二)自學、初讀
1、這所小學到底什么樣?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大家親自去瞧瞧吧。(請自由讀文,有生字的和較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師巡回指導。
3、哪些字詞是較有難度的,請你來提醒大家吧。(生自選句段朗讀,師正音并幫助理解。)
4、你最想把哪部分讀給大家聽?好好展現自己吧。
5、你讀懂了什么?
(三)鞏固、書寫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指導:戴、蝴、蝶、雀、舞。
b、 師范寫。
c、:學生臨摹,練寫,師巡回指導。
3、通過“詞語連句”的方式鍛煉運用。
板書:(略)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第五冊的第一課,是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自豪與贊美的感情,一個“情”字貫穿全文。課文按上學的路上,來到學校,上課,下課,文末點題的順序描寫了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充分體現了學校的美麗、團結和充滿歡樂。課文通過描寫這所民族學校,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教學目標
1、會認“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戴”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圖片資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師生跟著邊拍手邊唱。
2、導入: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你們是屬于哪個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飾、風俗等。
4、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飾和風俗習慣?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文字資料,介紹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況。
5、根據學生介紹情況,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著重引導學生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況,并相機出示詞語: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早晨,這些來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小路上走來,他們都高興地朝著同一個方向走去。他們要去哪呢?我們也跟著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書:我們的民族小學)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
三、趣味識字
1、出示詞語: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敬禮、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全體讀、)
2、游戲鞏固生字。
貼字游戲:教師讀生字,學生找出相應的卡片貼到黑板上畫的智慧樹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認游戲,看誰認得的生字多。
3、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字的書寫。
四、整體朗讀感知
思考:民族小學的美體現在哪里?你喜歡哪一段就重點朗讀哪一段。
五、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朗讀第一段,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結合課文插圖,說說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的?
3、四人小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朗讀課文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4、引導體會:“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句話,用橫線畫下來,課后抄寫在積累本上。
5、下課了,同學們怎樣盡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們玩什么游戲?
6、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來上課、交朋友說明了什么?
7、學習第四自然段:這所民族小學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一邊讀一邊想象,拿起彩筆,畫出你腦海里的民族小學。
六、加深體會,比賽朗讀。
1、學了課文,你覺得民族小學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出這些美嗎?指導體驗朗讀:
景色美:通過看圖體會朗讀。
衣著美:指名一學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飾展現在同學面前,接受大家的贊美后,用高興、自豪的語調朗讀。
行為美:結合“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這句子和學生平時的禮儀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發自內心的真誠、友好、光榮的語調朗讀。
朗讀美:如何讀得連小動物都被吸引住了。
2、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參加朗讀比賽,先在小組進行,再選出代表參加。
七、課后積累
1、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下來。
八、布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在學校過著快樂的學習生活,課余生活又是怎樣安排的呢?我們將開展一次活動,那么,記錄自己的課余生活,該怎樣記錄呢?
可以用文字敘述,就像寫簡短的日記;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畫圖的形式……注意邊記錄邊整理資料,準備和同學交流。
教學反思:
巧用體驗 移情朗讀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非常重視培養的一種能力,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堂沒有朗朗讀書聲的語文課無疑是充滿遺憾的,因此,培養學生通過朗讀形成一定的語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一節語文課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用自豪、贊美的感情來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剛開始,我用提問的形式問學生:“那些民族小學的同學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學校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加上生活區域與時空和課文所寫的內容有差距,因此對課文所寫內容沒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讀起來感情并沒有真正表達出來。如何引導呢?看到一名學生帶來的一套白族服裝,我靈機一動,馬上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請她套上這套服裝。當她再次出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時,立刻傳來一片贊嘆聲,我看到,自豪與喜悅也漾在了她的臉上。我馬上提議:“你能用現在的心情來朗讀課文的片斷嗎?”她有了新的朗讀體會,果然讀得聲情并茂。接著,我又讓在坐的全體同學用剛才發自內心的贊嘆體驗來朗讀課文,他們也讀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導朗讀,除了可以創設一種情境,再現教材的有關形象,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所描寫的事物,激發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能讀出文章的意境外,還可以巧用學生的體驗,進行移情朗讀,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語感。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
學習難點: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2、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3、教師范讀。
二、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4、讀了課文后,你覺得這座民族小學與我們的小學有什么不同?學生議一議,教師小結。
三、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這座民族小學的美,從哪里能看出來?同學們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
學生讀后,說的可能有:
環境的美:路上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大家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絢麗多彩。
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
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窗外……
人的美: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
2、這是一座美麗的學校,還是一座怎樣的學校?再讀再議。
學生讀后,說的可能有:團結、友愛。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來讀一讀,培養從閱讀中感悟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學習習慣。
3、這座小學是一座邊疆的民族小學,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提示:找與我們的學校不同之處。
四、整體回顧,細讀品悟,感情朗讀。
1、“我們的民族小學”給你的印象怎樣?交流感受。
學生說后,老師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地方吧。
展示讀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2、現在,讓我們仔細看看他們上課的情景吧。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3、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他們上學路上、課堂學習、課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這是一座美麗、團結、友愛的邊疆小學。你喜歡這座民族小學嗎?請對那里的學生說幾句話吧。
五、布置綜合性學習作業。
1、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后我們再來交流。
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參考課本第11頁的做法。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寫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本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這樣的情感要讓學生自己去領會,自己去感受。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習,自主討論,自己感悟,不壓制學生的思想,給學生心靈放飛的權利,培養了學生的悟性、靈性。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課文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于是我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他們上課的情景。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積極舉手發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另外,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峰頂爬去……”時我讓他們做動作并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非常起勁,再讓他們對比想象爺爺爬時的樣子。有的學生就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惹得全班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提醒學生:“看來同學們都認為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終于爬上了山頂。”這樣的合理猜測,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此外,我還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在立足于課內,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語文知識聯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來畫畫這所民族小學,同學們都興趣高漲,動起手來了,畫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選幾幅比較出眾的作品展示給全班的學生,并讓作品的主人脫離課文來向大家介紹一個你所畫的民族小學,使學生真正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小學,來說說我們自己的學校。經過小組討論后,同學描繪了自己所在的小學,而且講的十分生動有趣。例如有的同學講到:我們的學校多美啊!紅旗高高迎風飄揚,特別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場,是我們玩游戲的樂園。青青的草坪可以讓我們當床一樣睡覺。明亮的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你聽!教室里傳來了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大家學得多起勁啊!……講完后,我讓學生課外把自己的學校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樣主動、自主的學習,給了孩子們一片開放的園地,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自己喜歡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也使得課堂上的知識進一不得到了升華。
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開發,變封閉為開放,教學活動猶如放飛快樂的翅膀,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飛向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向課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
養成習慣 學會積累──《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設計 篇12
【案例】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為孩子們創設想象空間,引導學生入情體悟)
師:請大家自己輕聲讀二、三自然段,請同學們畫出描寫民族小學的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句子?
師:文中沒有具體去描寫,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
(生大膽想象)
生甲:認真聽講,不被外界環境干擾。
生乙: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回答老師的,小手舉得高高的。
生丙:讀書聲音響亮,抑揚頓挫。
生丁:上課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
師:這時,如果我們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鳥、樹枝,我們會怎樣想呢?
生甲:如果我是一只小鳥,我會停止唱歌,去聽他們讀書。
生乙:如果我是一只小猴,我會為他們感到高興、自豪。
生丙:如果我是一棵樹枝,我會停止擺動,靜聽他們讀書。
師:同學們,談得真好,下面請你們把自己的那種感受讀出來好嗎?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
【反思】
如果只一味地指導學生用高興、自豪的語氣去讀這兩段,學生肯定體會不到,而且沒有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理解得會更加深刻。事實證明,確實效果非常好。在這節課中,學生的朗讀水平有所提高。
【評】
老師為孩子們創設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這節課中,王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如果我們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鳥、樹枝,我們會怎樣想呢?”這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