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麥子》教學實錄(精選15篇)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2、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 教學重難點】
1、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涵。
2、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體會課文內容的價值取向。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復習回顧
⒈聽寫生字詞,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⒉練習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理解課文內容。
師:想一想:《三袋麥子》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一件什么事?
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告訴大家,課文講了誰和誰的事?
生:課文講的是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每人一袋麥子
師:(板書“小豬”、“小牛”、“小猴”)
師:看,這就是土地爺爺送給三個小動物的麥子,咱們看來一模一樣的麥子,三個小動物看到的卻不太一樣,小豬看到的是——
生:黃燦燦的麥子
師:想想“黃燦燦”是什么樣子?
生:金黃金黃的
生:閃著金光的,亮閃閃的
師:多誘人的麥子啊,小豬望著這“黃燦燦的麥子”一定眼睛一亮,誰來讀讀這個詞語(板書“黃燦燦的麥子”)
生:朗讀“黃燦燦”,讀出色澤的鮮亮,讀出小豬眼前一亮的感覺
師:小牛看到麥子是——
生:飽滿的麥粒
師:啊,小牛看的該多仔細啊,一粒粒都那么飽滿,來,讓也我們捧起麥子看看,體會小牛仔細觀察的感覺,輕輕地讀,慢慢地體會(板書“飽滿的麥粒”)
生:朗讀“飽滿的麥粒”
師:小猴發現這袋麥子是……
生:上等的麥種
師:板書“上等的麥種”,同學們,這“上等的麥種”也就是怎樣的麥種啊,你能換個詞說說你的理解嗎
生:最好的
生:百里挑一的
生:不僅顏色金黃而且顆粒飽滿的
師:說的多好啊,小猴眼中的麥子又該怎樣讀呢,請同學們帶上動作,夸夸這一袋“上等的麥種”
生:讀詞語
師:他們三個人眼中看到的麥子都不太一樣,那他們拿到自己那袋麥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咱們把這些詞語帶進課文再來讀讀。這次我請一個同學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的時候他是什么樣的心情啊?
生:開心
師:是啊,瞧瞧小豬開心的樣子,想想他此時此刻腦子里立刻會出現哪些好吃的東西?
生:有包子和餃子
生:還會有面包和蛋糕
生:面條
師:哇,這么多好吃的東西,所以小豬開心的喊道——
生:朗讀“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
師:想著你們平時開心的樣子,請你再讀讀這句話,把小豬開心的樣子讀出來。
生:朗讀
師:是呀,他一分鐘也等不及了,課文中有一個詞最能體現小豬這種著急的心情,
生:迫不及待
師:請你再讀讀這段話,把小豬的開心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讀出來。
生:朗讀第二自然段,讀的有滋有味
師:讀的多投入啊!我們讀書就應該這樣,把自己當成書中的人物,課文自然就讀的有滋有味了。現在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我請女同學一起讀第三段。
女生:朗讀
師: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牛這段話寫得多好啊,我們先來看這一句(“小牛捧起飽滿的麥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啊,我要先把它保存起來,等家里的草料和雜糧都吃完了,再慢慢吃這好東西。”),請你來讀,老師建議你讀的慢一點,特別注意這幾個描寫小牛動作的詞。
生:朗讀第一句話
師:有點味道了。想聽聽老師讀嗎?
師:范讀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和小牛一起看一起想,再讀讀這句話,注意體會他“先……再……”的思考過程,相信你比我讀的更好!
生:朗讀
師:聽完你的朗讀老師看到了一個會思考的小牛,一個做事有條有理的小牛。那他到底是怎樣保存麥子的呢?請同學們讀讀這個長句子,(為了防止發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這個句子讀好了你也就讀明白了。請男同學一起讀!
男生:朗讀
師:男同學的聲音就是洪亮!如果讀的時候在這兩個地方稍微停頓一下換口氣就會讀的更輕松了,跟著老師一起試一次。就這感覺!請你再試試行嗎?
生:再讀
師:小牛做事有條有理,同學們讀得有滋有味!來,我們再一起讀讀第三段。
生:齊讀第三段
師:小豬面對黃燦燦的麥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做成食品,吃了!(板書“做成食品”)而小牛捧起飽滿的麥粒是看了又看決定保存起來慢慢享用;(板書“保存起來”)我們看看小猴,他發現這是上等的麥種決定怎樣做?
生:全種下了地(板書“全種下地”)
師:小猴這段話語言最少,但包含的內容可不少,你覺得小猴當時可能想些什么才決定把麥子種下地?
生:小猴肯定想,如果現在把麥子吃了,明年就沒東西吃了,不如種下地,就會有更多的麥子吃。
生:小猴想,一袋麥子很快就會吃完,我要種下地,明年收到更多的麥子還可以分給大家吃。
師:恩,看來小猴更是動了一番腦筋啊!看看故事越讀越有意思了,同樣是一袋麥子,三個小動物看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樣。那一年以后,當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三個小動物的時候,他們會對土地說些什么,土地又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呢?請大家默讀課文6、7、8、9自然段,默默地讀,靜靜地想,老師特別想知道這次讀完后,你會讀出一只怎樣的小豬,怎樣的小牛和怎樣的小猴?
生:自己默讀課文6、7、8、9段。
師: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豬呢?
生:憨厚可愛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啊?
生:我從這句話讀出的“小豬說著不由得舔了舔舌頭”
師:真會學習啊,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那請你學學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恩,帶著這樣的感覺請男同學一起讀讀小豬說的話。
生:剛才的插圖里小豬口水都流出來了,能看出他特別憨厚可愛!
師:啊,課文插圖也被你們合理利用了,你再讀讀小豬說的話。
生:朗讀“感謝您去年送給我那袋麥子,讓我吃到了最好吃的東西!”
師:讀的多好啊!看看,從插圖里看到了小豬的“憨厚可愛”,從語言文字里讀出了小豬的憨厚可愛,相信同學們的心里一定也出現了一只憨厚可愛的小豬!(老師板書“憨厚可愛”)
師:說說你們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牛?
生:做事有條有理
生:珍惜糧食
生:不浪費糧食
師:你看看小牛不僅做事認真,而且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真會生活啊,這也可以用一個詞語來說就是精打細算。(板書“勤儉節約”)誰來讀讀小牛說的話?
生:朗讀“去年您送我的麥子至今還沒吃完呢。”
師:我知道大家和小猴特別熟悉,那今天讀這個故事你讀出了一只什么樣的小猴呢?
生:聰明能干(板書“聰明能干”)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啊
生:小猴給土地爺爺說的話
生:小猴不僅沒有吃,還種下地收獲了一大囤麥子
師:恩,我們來看看這兩處語言描寫,小猴沒有直接告訴老人而是神秘地說,誰愿意和老師合作讀讀這兩個對話。
師生合作,老師引讀
師:想想小猴對土地爺爺介紹自己這滿滿的收獲的時什么心情?
生:自豪!
師:是啊,小猴靠自己的勞動把一袋麥子變成滿滿一囤麥子,肯定特別激動特別自豪!你再讀讀,小猴自豪地說——
生:“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吧!”
師:來,同學們我們一起合作讀一讀(引讀,全班參與)
師:讀出味道了!看看,課文讀到現在,每個人的眼前都出現了三個活靈活現的小動物。我們現在能不能這樣,看著這三幅插圖,想著課文的故事內容,我們把故事演一演。
師:來,誰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的表演天賦啊?其他同學注意,你們現在要努力做一個優秀的評委,認真看表演,一會要說說你最欣賞哪個演員,為什么。
師:來,我們再請四個同學,誰覺得你能把土地爺爺演好?小豬誰愿意挑戰,小牛,小猴?
生:表演
師:該評委們發言了,說說你的意見
生:評議
師:真了不得啊,小演員演的精彩,小觀眾看的認真,幾個評委說的在理!老師想提醒大家想一個問題,剛才土地爺爺聽了三個小動物的話反應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那他對小豬哈哈大笑是笑什么呢?(板書“哈哈大笑”)
生:笑小豬的憨厚可愛
師:對小牛點點頭又表示什么?(板書“點點頭”)生:因為小牛知道珍惜糧食,土地爺爺點頭是夸小牛
生:他點頭表示知道小牛是怎么做的了
師:最后到小猴家,土地爺爺又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會“興奮地說”?(板書“撫摸著頭”“興奮地說”)
生:因為土地爺爺看到小猴收獲了這么多麥子所以很高興
生:小猴自己勞動收獲了麥子,土地爺爺夸獎他呢
師:我們看,(課件展示)就這普普通通的麥子,三個小動物的看法不一,做法不同,得到的評價也不一樣。請同學們再橫著讀一讀這三組詞語,一邊讀一邊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
(憨厚)小豬 (節約)小牛 (聰明能干的)小猴
黃燦燦的麥子 飽滿的麥粒 上等的麥種
做成食品 保存起來 全種下地
哈哈大笑 點點頭 撫摸著頭興奮地說
生:橫著讀三組詞語。
師:請你們再豎著讀一讀這三組詞語,邊讀邊想課文內容。
生:豎著讀三組詞語。
三、拓展練習
師:你們發現了嗎?一個小動物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你更喜歡哪個小動物和他的故事呢?說說為什么?如果這袋麥子送給你,你會怎么做呢?那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生:討論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猴富有創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我們啟發很大,今后我們要想小猴學習)。
五、作業:
⒈課堂作業:完成書后第三題。
⒉課后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2
一、教學要求:
1、能感情朗讀課文。
2、在閱讀教學中著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
二、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師:西方人過圣誕節的時候,是圣誕老人給大家送禮物,而在我們中國是土地爺爺給大家派送禮物。上節課我們初讀了第9課課文,并學習了生字詞,現在我們一起讀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連貫,好嗎?
生:好(朗讀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請看第一自然段,說說土地爺爺分別給哪些動物發禮物?
生:土地爺爺分別給小豬、小牛、小猴送麥子。
師:(板書、小豬、小牛、小猴)
學習第二自然:
師:我們看看小豬得到麥子后是怎么做的?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想想:你從什么地方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黃燦燦”看出這個麥子是最好的麥子。
生“開心地喊”看出小豬得到小麥高興得不得了。
生“迫不及待”看出小豬恨不得馬上就行動,制成食品,好好享用。
師:“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迫不及待的情況?
生:“迫不及待”是等不及的意思。生日那天,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禮盒,看看媽媽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布娃娃。
師:采用“我讀大家評”的方式,注意讀出小豬高興的心情。
生:(指名讀)
生(評):小豬說的話應大聲些,表現它的高興。
生(評):“各種各樣”讀慢些,給人感覺到真的有數不清的食品似的。
學習三至四自然段:
師:課文哪幾自然段也講小牛、小猴得到麥子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三—四自然段。
師:請自由大聲朗讀三—四自然段,然后采用“任你點”的方式,談談自己從什么地方讀懂了什么?
生:我從“飽滿”“多好”“上等”這些詞,看出土地爺爺送給小動物的麥子是最好的麥子,也可看出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的關心。
生:我從“飽滿”“看了又看”“保存”“經常”看出小牛對麥子非常的愛惜。(師相機板、慢慢吃)
生:我從“上等”“全種下地”看出小猴得到麥子以后,自有主張,非常開心。(師相機板書:種下地)。
師:雖然三個小動物對麥子有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但它們的心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非常開心。
師:我們以“我讀大家評”的方式,三、四自然段任選其中你喜歡的自然段讀讀。
生:“我讀大家評”我來讀讀第三自然段。
生:“飽滿”二字,他讀音加重,“看了又看”他把聲音拉長,讀出小牛對小麥的喜愛,這樣處理很好。
生:“我讀大家評”我讀第四自然段。
生:我來評:他幾乎把自己當成了小猴,通過他的朗讀,我仿佛真的看到小猴激動地把麥子一下全都種地的樣子。
師:看來讀好這二—四自然段的關鍵是把自己當作這三個小動物,用心去體會它們的心情,這樣才能把課文讀好。我們大家試試一下。
生:(齊讀二—四段)。
師:二—三自然區主要就是講三個小動物對一袋麥子不同的想法和處理方式,這段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學習五—九自然段
師:一年后,這三袋麥子怎么樣了呢?請大家自由讀五—九自然段,劃出不明白的地方。
生:(自由讀)
師:我們采用“我問誰答”的方式,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生:(問)“憨厚”是什么意思?
生(答):“憨厚”是老實的意思。
生(問):什么是“麥囤”?
生(答):圖上畫有,就是裝糧食的大筐子。
生(問):土地爺爺知道小豬吃完麥子后,為什么“哈哈大笑”?
生(答):土地爺爺看到小豬這么簡單地處理了麥子,而且還露出可愛的樣子,舔了舔舌頭,所以忍不住笑了起來。
生(問):土地爺爺看到小牛還剩半袋麥子時,為什么“點點頭”,“點點頭”是什么意思?
生(答):土地爺爺點頭,說明小牛做法上是有道理的,小牛比小豬會生活。
生(問):小猴為什么要“神秘”地拉土地爺爺的手?
生(答):因為小猴一定認為他:他把一袋麥子變成滿囤麥子,土地爺爺肯定不會想到,所以他顯出神秘的樣子。
師:意思都弄懂了,是嗎?那我們采用“我問你答”的方式,互相檢查一下,看看大家是否真懂了。
生(問):小猴收獲是什么?
生(答):一袋麥子變成滿囤麥子。
師(問):小猴“聰明”,“能干”表現在什么地方?
生(答):小豬、小牛的麥子吃完就沒有了,而小猴種了收,收了又種,這樣小猴就有永遠送吃不完的麥子了,所以說小猴聰明、能干。
師:(小結)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的做法,評價各不同:小豬是“哈哈大笑”;小牛是“點點頭”小猴是“真聰明!真能干!”
師:老師讀讀,大家給我評評。
師:你欣賞老師什么地方?
生:老師表情特別好。
生:老師讀對話,特別形象。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的呢?
生:“你真聰明!真能干!”老師還應該讀大聲,有力一點。
生:“神秘”的“神”老師讀成平舌音了,應是翹舌音。
師:謝謝你們的幫助,老師一定努力改正。
師:我們分角色戴頭飾朗讀五—九自然段,好不好?請三個同學分別朗讀三個小動物的話,一個同學讀土地爺爺的話,其他同學讀旁白,盡量邊讀邊配上動作。
師:那幾個角色讀得怎樣?
生(評):土地爺爺的聲音不夠低,其他還可以。
總結:
師:多么可愛的三個小動物呀,現在四小組分角色朗讀,然后互評。
生:(朗讀表演)
師:小豬、小牛、小猴你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
生:我喜歡小猴的做法,他的做法最聰明。
生:我覺得小豬的做法也有道理,他吃得非常開心,他有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味道。
生:我認為小牛做法好,他是有計劃的安排吃小麥。
師:如果你是小兔或小熊也分得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辦?四人小組討論。
生:我會吃一半,種一半。
生:我會開心地吃一點,請大家吃一點,再種一點。
生:我會召集大家,利用麥子制作各種食品,然后舉行“百食宴”讓大家動腦,動手,又可動口。
生:我會像小豬一樣,開心地吃完它,因為明年還會有其他東西吃。
生:我會把麥子分給大家一起種。
師:大家在討論中雖然想法不一樣,但都能說出理由來。大家還在討論中互相學習,產生新的想法,找到了更合理的做法,這就是我們的學習的目的。
板書:
三袋麥子
小豬 做成食品 哈哈大笑
小牛 慢慢吃 點點頭
小猴 種下地 你真聰明!真能干!
課后小結:
這堂課我通過“任你答”、“我問誰答”、“我問你答”、“我讀大家評”等幾個環節,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該課受到各位聽課老師的高度評價,均說這樣的上課方式應推廣。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3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袋麥子》是一篇相當有趣的童話故事,它把三個小動物處理土地爺爺送給它們的麥子的經過描寫得生動、形象。寓思想教育于文字之中,文章淺顯易懂,富有童趣。 在教學中我有兩點體會:
一、教學童話故事,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
形象有活力的教學語言是教學的催化劑,如果教師語言不生動形象,即使是生動、有趣的內容,也會講得干巴巴,。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設計了這么一段導入語: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想得真周到,特意把三袋金燦燦的麥子送給三個可愛的小動物,讓它們過一個好年,這可樂壞了三個小動物,你們想知道它們是怎樣處理麥子的呢?學生迫不急待地打開書本,尋找答案,很快就找到了小豬、小牛、小猴處理麥子的不同方法。
二、讓學生在表演中感悟課文內容
眾所周知,愛動、表演欲望強是小學生的天性,讓其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學生主動參與性將大大提高。因此,我盡量開發教材資源,設計表演內容,讓學生參于表演,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表演,適時地“導”一下,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的情感與被感知的對象融為一體,課堂氣氛也尤為活躍,達到了學生在表演中感悟課文的效果。為拓展學生的思維,分析完課文后,我提出“如果你也分得一袋麥子,你會怎么辦?”讓學生討論。孩子們討論出來的結果還真不少:“我會吃一半,種一半。”“我會開心地吃一點,請大家用一點,再種一點。”“我會召集大家,利用麥子制作各種食品,然后舉行百食宴,讓大家動腦、動手、又可動口。”還有學生說:“我會把麥子給窮人吃。”答案真是五花八門。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在《三袋麥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發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松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小豬這樣處理土地爺爺送來的麥子,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伙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舍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于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師:同學們,今天土地爺爺給大家帶來了三袋麥子。這三袋麥子將要作一次長途旅行,在旅行中他們會有怎樣不同的命運呢?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出示課題)
生齊讀《三袋麥子》
師:讓我們一起隨土地爺爺和三袋麥子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49頁。
師:先輕聲讀讀課文,說說自己能讀出什么?
生自讀,師巡視引導。
師:(示意停下來)讀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生:我感覺到小豬的確很貪吃。(怎么知道的?)因為小豬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師:能說說小豬的心情嗎?
生1:非常著急。
生2:急得不能等待了。
生3:迫不及待。
師:還想請你讀讀這句話,試著感受小豬貪吃的心情。
生有感情地讀。
師:看來小豬是很著急,生活中有過這樣著急的經歷嗎?
生1:有次我燒得厲害,媽媽迫不及待地把我送到醫院診治。
生2:馬上要檢查黑板報了,老師迫不及待地給同學們分配工作。
對啊!
生讀:“小牛捧起飽滿的麥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呀,我要先把它保存起來——————小牛經常把那袋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師:你覺得小牛怎樣?
生1:比較節儉。
生2:我還知道小牛有種勤勞的特性。
師:喜歡小牛嗎?(喜歡)請你們再讀讀,一起品味品味小牛的節儉、勤勞。
師:誰想說說小猴?
生讀寫小猴的相關語句。
……
師: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
反思: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先生在總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他強調指出了“務本”的觀點。他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回歸學生、教師的本體,回歸語文文本的本位。什么是本體,怎樣實現本位的回歸?
首先,從整個教學流程來看,無論是教師的提問、引導,是教學具的準備,無論是讀文的感受,是聯系實際生活的經歷,都緊緊圍繞著學生這一中心,都有助于他們自由的表達,快樂的傾吐。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以文本為依托,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評文本,從而使孩子們在文本中發現、獲取、創造,并堅持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既要讓學生讀出所感所悟,又要讓學生讀出所疑所惑,既要讓學生讀懂語句,又要讓學生讀出語句中蘊涵的情意。第三,在這樣的教學中,至始至終都是師生、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有文本與學生之間的無聲交流,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聲對話,更有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自由民主對話的構建。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閱讀教學。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4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個人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從三方面入手:
一、在說、想中內化課文的語言
小豬、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爺爺的一口袋麥子后,小豬作者著重寫了他的語言,而小牛作者則寫了他的想法,小猴則短短地寫了他的動作,于是我在課堂中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讓學生分別說一說小豬看著黃燦燦的麥子,心里會想些什么,小牛看了又看飽滿的麥粒,會說些什么?小猴看了麥粒,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學們對這幾種動物很熟悉,能夠揣摩出他們的所說所想,有的同學說:“小豬想到我以后天天有好東西吃了。”“呵!呵!土地爺爺真好,能給我送來這等好東西,歡迎土地爺爺天天到我家來做客。”而小牛拿到麥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邊看邊說:“瞧!這黃燦燦的麥子真舍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來慢慢吃,天天吃會吃完的。”而小猴呢,有的同學說:“小猴一拿到那袋麥子,打開一看:‘要是我把這袋麥子種下地,明年一定能收獲更多的麥子。’于是他來到田間,把麥子種下了地。”通過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暢所欲言,小動物的形象更加豐滿、形象,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爺爺
土地爺爺是一個貫穿課文線索的一個人物,一年以后土地爺爺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話來描寫土地爺爺。如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么呢?他又會說些什么?同學們自然會想起《西游記》中的豬八戒,紛紛責備小豬“真是改不了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學同意小豬的做法:“小豬,好樣的,想吃就吃個夠。”看到小牛處理麥子的做法,老人點點頭。我也引導學生想象此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有的同學說:“小牛,你既勤勞又節儉,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有同學說:“小牛,你太節儉了,想吃又舍不得吃,多難受呀!”當看到小猴處理麥子的方法,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此時你從土地爺爺的神態語言中看出土地爺爺心理會想些什么?有的同學說:“真不愧為猴頭,最聰明、最能干!”經學生這么一說,課文中寥寥數語的土地爺爺形象也活靈活現了,而且一樹盛開萬種花,學生的答案也各種各樣。
三、在續編故事中創新學生的思想
課文結尾,我深情地告訴學生:“大雪紛飛,又要過年了。有一天一個白胡子的老頭突然拎著一口袋東西來到你的家里,他對你說,這是聰明的小猴送給我的一口袋麥子,今天我要把它送給你。你拿到這袋麥子會如何處理呢?”學生紛紛談了自己的想法,都能綜合各種動物的優點處理自己的一口袋麥子,還有的同學想到把自己豐收的麥子拿到集市上賣,然后把所得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這些想法讓老師感動,可也反映孩子的惰性,居然有很多孩子把土地爺爺送給他們的一口袋麥子拿回家給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種,這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5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三袋麥子后,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后,土地爺爺故地重訪,并對于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面對憨厚可愛的小豬,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勞節儉的小牛,土地爺爺點頭夸贊;尤其是小猴,土地爺爺顯得異常興奮。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所以對于文中小動物們各自的處理方法,不同的閱讀個體應該存在著不一樣的喜好。
鑒于這一課的特性,我把教學難點定位在如何于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大膽地各抒己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創造性思維上。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注意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不斷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通過課堂上富有啟迪的問題設計以及創造性的情境設置,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想象美好奔放。他們流露出的美好情操更是自然地在富有活力和創意的對話中不斷地傳遞,從而深深地感染著彼此。
【片斷】
師:三個小動物家我們都去過了,看到三種不同的結果,我們不由想起一年前,它們不同的處理方法。小朋友,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做法呀?為什么呢?
生:我最喜歡小牛的做法。因為小牛很節儉,它還想到先苦后甜呢!
師:你從哪兒體會到它的先苦后甜的?
生:小牛它先把家里的草料和雜糧先吃掉,再慢慢吃這袋好吃的麥子。
師:你說得挺有道理的!老師看出來了,你也會是個先苦后甜的孩子。
生:我還是最喜歡小猴的做法。其實小猴也是先苦后甜的,它一粒子沒吃全種下了地,還獲得了大豐收呢!小牛很節儉,但那袋麥子有吃完的時候,如果小猴它年年種,就會有吃不完的麥子了!
師:你的體會可真深!你像小猴一樣聰明能干!
生:我最喜歡小豬的做法。
師:哦?為什么,說說看。
生:小豬本來就喜歡吃的。它比小牛和小猴吃的早,它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大飽了口福。小牛后來吃的麥子肯定沒有小豬吃的好吃。
生:(插嘴)對!小豬吃的麥子比小牛吃的新鮮!(學生大笑)
師:你們倆是這樣認為的。可以!
生:我也是喜歡小豬的做法。土地爺爺看到小豬那么喜愛吃它的麥子,說不定還要再送一袋給小豬呢!
師:你也像小豬一樣憨厚可愛。(邊說邊摸那位學生的小腦袋)
【評析】
對于“最喜歡誰的做法?”這一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答案當然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就必須營造一個輕松、活躍、和諧的環境氣氛。上述環節中學生各抒己見后,教師恰當的評價避免了學生機械固守于某一僵化的答案上。
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其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驗、審美水平明顯要高于學生,他可以起到向導的作用。然而,在作者為我們營造的這樣一個充滿真善美的生活情境中,此時教師自身對這一問題的任何看法一旦發表,就很有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取代學生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因為雖然教師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但他畢竟是帶著“特殊的權威”的。因此,唯有聆聽和肯定學生的“自圓其說”才不會引導學生猜測老師有沒有預設的“標準答案”。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6
一、看拼音,寫漢字
防止 拜訪 迫不及待
食品 保存 聰明能干
二、組新字。
泊 , 拍 , 柏 ,怕 , 伯
放,防,房,芳,妨,訪,仿,坊,紡,
三、用橫線選擇正確的讀音或漢字
第一排選第二個
第二排選第一個
拜訪 迫不及待
撫摸 飽滿
金燦燦
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憨厚可愛 吃 光
勤勞節儉 保 存
聰明能干 種下地
2、我也會像小猴一樣把麥子種下地。
五、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1、饑腸轆轆 欣喜若狂 毫不猶豫
2、怪蚯蚓可恨,怪魚太饞、太貪婪。
這是不是騙我的誘餌?這不是誘餌,是魚想逃命,從水桶里跳出來。被毒死。
3、最后一句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7
今天,我說的內容是《三袋麥子》。《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全種下地,一年后收獲了滿滿一囤麥子。同樣是一袋麥子,由于個人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結果是不一樣的。這篇課文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很適合兒童閱讀。
我對〈〈三袋麥子〉〉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講述故事,學會10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多音字“干”的用法;
2、通過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獲的道理。
我對教學的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1、重點: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做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2、難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準備的材料是:
1、教學掛圖:它顏色鮮艷,直觀形象,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2、三種小動物的頭飾:它能讓學生在講述故事的時候,幫助他們體驗角色。
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我設計的教學步驟是:
通過“讀”、“比”、“演”、“議”四個環節,進行扎實的訓練,讓學生理解課文。在兩課時的授課時間內,第一節課以學習生字為主,第二節課以學習課文內容為主。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具體環節如下:
開始環節:激趣導入。
在黑板上出示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的畫像,吸引學生的注意,然后提出問題:你腦海里的它們是怎樣的?讓學生思考后用“——的小豬;——的小牛;——的小猴。”這樣的句式回答,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引入課文。(多可愛的小家伙呀?它們就是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土地爺爺給他們各送了一袋麥子,會發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這部分時間約三分鐘。
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主要采用以下步驟和方法:
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同時感知課文大意,完成教師出示的表格。這樣安排的目的,讓學生通過讀,能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2、精讀訓練。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1——4段,讓學生自己再讀一讀課文,然后完成兩個“比”,一是比三個小動物收到土地爺爺的麥子后,分別覺得這是怎樣的麥子,又上怎么想的?二是比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處理方法有什么不同?(要求抓關鍵詞語,并通過朗讀讀出來。通過比后,教師進行小結,把三個小動物處理麥子的方式同當前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聯系起來。)第二部分是5——9段。讓學生自己輕聲讀一讀,然后找出土地爺爺看到結果后,對三個小動物的評價,并體會土地爺爺更喜歡誰?這樣的安排,易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3、演演說說。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自己定好角色,注意小動物和土地爺爺當時的語言、表情,演出每個小動物的個性,可展開想象。演完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演員”。然后,讓學生說說在三個小動物中,最喜歡誰?并說出理由。(對學生的回答只要有理由,都應給予肯定,不強求統一)這部分的目的是讓三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4、拓展延伸。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土地爺爺給你一袋麥子,你會怎么做?讓學生思考后自由說說。對于學生的回答,要充分發掘學生思維的空間,只要言之有理都要給予肯定,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能做到把三個小動物的做法綜合起來。安排這部分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我體驗、創新的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這部分時間約35分鐘。
結束部分:總結全文。
我采用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總結全文的方法。我用一句話總結全文:“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文中寫了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三袋麥子的不同態度,讓我們看到了三種生活方式(消費、節約、投資)。在這里面,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學們將會遇到比這更紛繁復雜的事情,到那時,你將會明白更多更多。
這部分時間約2分鐘。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8
雖然還沒有深層的挖掘課文內容,但孩子們已經能說得很好,當然語言的組織上還有所欠缺,但已經能夠自己做出思考,我覺得 這已經相當的不錯了!鑒于以上的思考,我來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進行全文表演。在學習時我的主要時間就化在了讓學生進行表演上,抓住一些關鍵詞來進行表演,邊表演邊挖掘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并通過語言和表情、動作等表現出來。
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在低中年級的課堂上,一些表演總是免不了的。特別是這樣的童話故事,孩子們更是樂于表演。表演中讓學生動腦、動口、動身體,讓學生體驗文本,學生喜歡這樣的表演舞臺,在這樣的舞臺里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現,創造性得到最大的釋放。
首先,我讓學生把課文全文讀個三兩遍,然后再分角色朗讀。在分角色朗讀時,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詞語,然后在討論中或示范或模仿,以此來讓學生把握角色。為表演打下基礎。
我再分工讓全班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色,也就是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在全文中找到這個小動物的所有相關內容,熟讀之后,先試著進行表演,要把穩重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這個方式已經在前面兩課中做過了,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經驗了)。第一次表演的時候,可以看著課文表演,等到熟練了,就可以丟開書本進行表演了。
全班交流表演時,一邊表演一邊再挖掘人物的內心:通過人物的生動的對話,形象的動作以及人物能夠表現內心心理的神情的細微變化。要把穩重的語言通過你的表情以及動作給表現出來,可以有自己的創造性的東西在里面。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9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65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 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練習講好這個故事。
3、 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
培養創造性思維。
教具準備:
幻燈片、小黑板、貼圖、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三袋麥子》(齊讀課題)。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二、復習檢查:
1、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幻燈出示):
麥子 迫不及待 糧食 保存 防止 搬家
拜訪 仍有 節儉 神秘 收獲
注意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聲音響亮,開火車!(手勢)
大家一起來!
2、讀得好!上節課我們還學習了課文的1—4自然段,知道小豬、小牛、小猴對一袋麥子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幻燈出示),誰來連一連?
小豬 把麥子保存起來,還經常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
小牛 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小猴 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吃光了
3、過渡:
一年以后,當土地爺爺再來拜訪小豬、小牛、小猴的時候(相機貼圖:土地爺爺、小豬、小牛和小猴),他看到了三種不同的結果,自己讀一讀課文的5—9自然段。
三、講讀5—9自然段:
1、 講讀8—9自然段
你最喜歡土地爺爺到誰家看到的結果?將你最喜歡的這一段故
事讀給大家聽聽!愿意的可以站起來一起讀!
看來好多人都喜歡小猴,土地爺爺跟你們一樣也最喜歡小猴,你們看出來了嗎?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找出句子讀:老人撫摸著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師表揚:你真聰明、真能干!板書:聰明能干)這就是土地爺爺對小猴的評價,老師用括號把土地爺爺對小猴的評價標出來,你們也在書上做做記號!(幻燈出示8、9自然段,引導學生做記號)師范讀并做動作,指著圖對學生:學著土地爺爺的樣子做一做動作,說一說!(學生自己練習)現在你身邊的同學就是小猴,你來夸夸他!(指名讀)我們一起來夸夸小猴(齊讀)。
土地爺爺為什么夸小猴聰明能干呢?因為他看到了什么?(生找出句子:土地爺爺跟著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麥囤里堆得滿滿的。)對,這就是堆得滿滿的麥囤,貼圖:麥囤。小猴將一口袋麥子變成了堆得滿滿的麥囤,你瞧小猴多會動腦筋啊!真聰明!真能干!學著老師的樣子用“——”把表示土地爺爺看到的這句話劃下來!(師引導)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土地爺爺還聽到了什么呢?(生找句子:小猴說:“我把麥子種下了地,這都是我的收獲。您帶一些回家吧。”)跟著老師用~~~劃一劃(引導學生動筆墨,師邊劃邊讀)你瞧小猴多自豪、多有禮貌啊!現在我就是小猴,你就是土地爺爺,你來夸夸我(師生表演讀)!學著我們的樣子同桌之間說一說(學生自由練習)!哪兩個同學愿意給大家表演一下(生表演讀)!現在我來做土地爺爺,你們一起做小猴對我說一說(生齊讀)!土地爺爺還聽到了什么呢?看一看第8自然段,找一找,也用~~~在書上做做記號(一名學生上臺劃)你和他畫得一樣嗎?(評價:你們真聰明!真能干!)讀好這一句話(引讀)!
小結:土地爺爺正是從他看到的、聽到的這些發現小猴是個愛動腦筋、聰明能干的好孩子!剛剛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試著用不同的符號在書上做了記號,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就要養成動筆墨讀書的好習慣。好,誰愿意給大家講講土地爺爺拜訪小猴的情景?
2、 過渡:那土地爺爺來到小豬、小牛、小猴家又看到什么?聽到
什么?它又是如何評價的呢?按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自學6、7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出示小黑板),看到的用——,聽到的用~~~,
評價用,劃好以后再讀一讀!(學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3、 匯報自學情況:
好,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學習的成果!
a 土地爺爺來到小豬家,他看到了什么?(生:小豬好像又回味起饅頭和 餅的香味,不由得舔了舔舌頭。)小豬這個樣子書上有一個詞形容得很好,找一找(憨厚可愛)!對,這個樣子這叫做憨厚可愛!從小豬的這個樣子可以知道那一袋麥子已經沒有了!(貼圖)自己讀讀這句話!指名讀!男女生讀!
土地爺爺又聽到了什么呢?(生:小豬說:“感謝您去年送給我那袋麥子,那可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可惜,只吃了幾天。”)師范讀,饅頭和 餅的香味使小豬難以忘懷,但可惜的是麥子已經沒有了!這句話怎么讀呢?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
聽著小豬天真的話語,看著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引說,師板書:哈哈大笑)這就是土地爺爺對小猴的評價!土地爺爺為什么哈哈大笑呢?(學生自由發揮)
好,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把這一段完整地讀一讀(齊讀)。
b 引讀:告別了小豬,土地爺爺來到小牛家,他又看到了什么?(生: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麥子)貼圖:半口袋。聽到了什么?(生:小牛告訴老人:“去年您送我的麥子至今還沒吃完呢。”)誰來讀讀這句話?一起來!所以土地爺爺夸獎小牛很……(引說,板書:節儉)
c 小結:你們自學得真棒!同桌之間相互看一看,你們在書上做的標注對嗎?以后看書時就可以用這種邊讀邊劃的方法!讓我們一起來分角色把5—9自然段讀一讀?誰來做小豬?小牛呢?小猴?土地爺爺呢?其余的話我們一起讀!(分角色讀5—9自然段)
四、總結、作業:
1、 學到這里,你認為誰的做法最好呢?為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在生活中,我們就要做像小猴那樣善于思考、勤于動腦、勇于
創造的人!你看這個故事多有趣啊,回家以后可以將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在本節課所學的5—9自然段中,有這樣幾個生字詞(小黑板出示),讀一讀!注意這兩個字的筆順:仍、秘,將這五個詞抄寫在你的作業本上!
拜訪 仍有 節儉 神秘 收獲
教學設想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屬于童話故事,語言活潑,包含一定的道理,學生非常感興趣。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力爭體現兩個實——扎實和踏實,使學生在學完這一課之后有所得,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 滲透學法指導。
這節課,我力爭體現一個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
在學8、9兩個自然段時,我緊緊抓住“聰明、能干”,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土地爺爺為什么夸小猴聰明能干?從而引出它所看到的、聽到的,并以“看到的、聽到的、土地爺爺的評價“作為這節課的教學線索,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記號標出,教會學生動筆墨讀書的方法,為他們自學6、7兩個自然段作了鋪墊。第6自然段,教師半扶半放;第7自然段,教師則完全放手,而學生在反復實踐中,已經掌握了讀書的方法,放手讓他們自學水到渠成。
二、 重視讀的指導與訓練。
蘇教版教材與人教版教材最重要的區別之一就在于強調了讀在
一節課中所占的比例,要求重視學生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節課,我充分運用范讀、開火車讀、個別讀、同桌互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加強指導,重在感悟,力求把讀落到實處!
三、 努力創設故事情境。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在教學中,我始終注意創設故事情境。如:
我撫摸著孩子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干!”既夸獎了孩子,又進行了示范,一下子把孩子帶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再如:“現在我就是小猴,你就是土地爺爺”這些話,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讓他們充分體驗,力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 運用互助學習的方法。
我們學校進行了探究性學習的實驗,這個實驗的基本形式就是
小組互助學習。實踐證明,這是學生學習的好方法。但考慮到我對所教班級了解不夠,在操作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采用了折中的方法,指導同座位的同學互助學習,給每個孩子以鍛煉能力、展示才華的機會。從今天上課情況來看,這個班的學生領悟力還是比較強的,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想:這是和學校領導、老師們的辛勤努力分不開的!
五、 注意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這課書后,有這樣一個訓練點——講故事!因此,在課的最后,我設置了講故事的環節,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而重視知識的積累與運用正是蘇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
另外,“你認為誰的做法最好?為什么”這個問題也訓練了學生求異思維能力。學生回答時,沒有設有標準答案,只要說得有道理,就給予肯定!
六、 板書設計力求新穎。
這節課的板書,我結合童話故事的特點,運用了貼圖的形式,
形象直觀,富有童趣,以便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以上是我在設計這一節課時的種種設想。當然,由于自己工作經驗還不夠豐富,第一次走出校門參加這種活動,教學中難免會存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給予批評、指點!謝謝!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自主學習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2、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師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標畫出課文中不懂的問題。
二、展示交流。
1、檢查自讀情況。
(1)匯報詞語,(出示要求掌握的詞語,爭做小老師領讀,從幾位同學中選出一位“最佳小老師”,得到一顆紅五星)。詞語注解等
(2)、請同學進行新舊生字的比較,說說哪些詞容易寫錯,應注意什么。教師范寫,學生練寫描紅。
(3)、小組內分段接讀課文,其余同學認真聽,指出優缺點,并糾錯,其他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引導:抓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干什么?
三、默讀課文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小豬、小牛、小猴是怎樣對待土地公公給的麥子的? 畫出有關詞語,想一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理解關鍵詞語:開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種
2、一年后,土地公公是如何評價小豬、小牛、小猴的?
3、小組合作交流。
四、讀中感悟,學議釋疑.
1、匯報交流,教師作適當引導,點撥,并相機指導讀好相關自然段。
相機引導學生讀好關鍵詞語:
小豬開心地喊、迫不及待(讀出急迫的心情)。
小牛看了又看,心想(讀好心理活動)
小猴:全都
2、指導口述這部分課文。要求學生看板書練說:先分組說一個小動物的做法,再連起來說。
3、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課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第2、3、4自然段分組競賽讀。
五、達標練習,掌握字詞。
1、小結本課所學內容,并進行互評
2、學生完成《學習樂園》1、2小題。同桌互換檢查。
六、作業:
⒈用鋼筆描紅,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的習慣。
⒉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自主檢查,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糾正改錯。
2、指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
二、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⒈理解課文內容。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完成練習。
土地爺爺夸______________(誰)______________(怎么樣)
討論并理解有關詞語:"舔了舔舌頭"、"節儉"、"滿滿的"。
三、品讀感悟。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部分全是人物對話,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個人說話時是什么語氣,說話時地心情怎樣,該怎樣讀才正確?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得不正確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讀,其他同學聽后糾正。
教師范讀難點:小豬回答土地爺爺的話。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導口述這部分內容:
⑴看板書:自己練讀。
⑵指名口述:其他學生糾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學生練習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學生口述。
四、拓展延伸
⒈指名學生口述全文。指導學生講、評議:
(1) 語言是否準確連貫,句子是否通順。(2)講的內容是否正確。(3)是否有豐富的表情。
⒉討論: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得到的三袋麥子上,誰的做法好?為什么?
⒊教師小結:
課文給我們見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節約,什么叫聰明能干。小猴富有創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我們啟發很大,今后我們要想小猴學習。
四、作業:
⒈課堂作業:完成書后第三題。
⒉課后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 三袋麥子
土地爺爺送麥子
(第二年)
小豬 做成食品 吃光
小牛 保存下來 剩半口袋
小猴 全種下地 豐收麥子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11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0
剛升入三年級,總是有些不知輕重之感,講得太簡單了,擔心學生不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講得太難了,學生不能夠理解。于我而言,還是一個嘗試。今天我教《三袋麥子》,感覺比前幾節課好多了。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要架設臺階
第一課時的任務是識字和讀書,我還想滲入一些結構方面的知識,如分段、主要內容等。但是,直接強調怎么分段,對三年級的學生是有難度的。于是,我學習上海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的方法——讓學生填空,即把每段的段意寫下來,關鍵之處空出來,讓學生通過讀書來填寫。我寫了這樣幾個句子:
( )送給( )、( )、( )每人各一袋( )。
三個人采用了不同的( )。
( )不一樣。
學生很快就填了出來,我請學生分段、告訴學生“起因、經過、結果”,讓學生總結主要內容,就順理成章了,學生感到“跳一跳,摘到了桃子”,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要整體把握。
學習這一課,我覺得如果讓學生思路清晰,可以通過表格整體把握。在課堂上,我出示了這樣的表格。學生填寫如下
不同之處 小豬 小牛 小猴
方式 做成各種食品 保存起來,勤透風曬太陽 全種下了地
結果 全吃完了 還有半袋麥子 麥囤里滿滿的
土地爺爺的態度 哈哈大笑 點點頭 夸獎
人物性格特征 貪吃 節儉 聰明有遠見
我感覺這樣的設計能給學生以宏觀的把握,清晰地比較出小豬、小牛、小猴的差異。
三、要“玩”字當頭。
這里的玩,當然不是一味地貪玩,而是在玩中學習語文,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中掌握相應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語言。這一課,我就采用了演課本劇的方式。專門拿一節課出來讓學生表演,全班40余人,每4人一組,全部參與表演。我的看法是要讓每個孩子都來體驗一下,表演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體驗的過程,這是很寶貴的積累。既培養了興趣,又鍛煉了膽量,還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我認為即使時間多用一些也是值得的。
四、適度拓展。
這一片童話故事是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不要光顧眼前,要有遠見。只有像小猴這樣的人才能大有收獲。教參上的建議是要學生可以自由發表對三個動物的看法,但是教師要注意價值觀的引領。從我個人而言,小豬也沒有什么不好——典型的樂觀派,吃完了再說,也許還會有新的食品也說不定。小牛呢——保守派,比較循規蹈矩,但是生活很安穩。小猴——創新派,很有思想,善于經營。很難說哪一種更好一些,這要看個人的生活態度啦。
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是要明確一下,到了高年級,可以讓他們盡情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使是謬論,也是比較好引導一些。(我不知道這樣處理對不對,個人意見。)
另外,可以適當的補充一些課外的小故事,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kongtiaoguanjia.com)
本文轉載;id=8231
葉文 發表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12
目的要求: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體驗三個小動物不同的做法,學習到勤勞節儉的品質,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獲的道理。
3、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各抒己見。
重點:由“方法——結果”的不同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難點:懂得三個小動物不同的做法并無好壞之分。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圖片、文字內容、表格。
教學程序和內容:
一、復習舊知
1、回憶第一自然段內容(師板書)
2、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小豬的做法
1、過渡:同樣是收到一袋麥子,三個小動物各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小豬的做法。(出示文字內容)
2、指名讀
3、問:小豬收到這一袋麥子時有怎樣的表現?
(1)理解“開心地喊”(利用朗讀的形式)
(2)理解“迫不及待”
(3)填表
(4)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小豬?
4、想象:小豬做了哪些食品?
(1)學生想向
(2)出示相關圖片
(3)看到這些,你覺得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小豬呢?
5、感情朗讀
三、學習小牛、小猴的做法
1、過渡:知道了小豬收到麥子后的做法,那么小牛和小猴分別又是如何做的呢?(出示表格)
2、小組學習
(1)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4人一小組討論學習,結合三、四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共同完成這張表。
(2)學生小組學習,教師巡視。
3、共同交流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填表;說說小牛的身上具有怎樣的品質?
(2)繼續完成表格(小猴的表現與做法)
四、各抒己見
1、引入話題:知道了小豬、小牛、小猴各是怎樣處理自己所得的那一袋麥子的,那么它們三個的做法,你最贊成誰呢?
2、學生談想法并說明理由。
五、知道土地爺爺的態度,明理1、快速瀏覽5--9小節,找一找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做法的態度。(出示表格)
2、生瀏覽思考,師巡視。
3、填表。
4、分角色表演,感受人物態度。
(1)師生角色表演。
(2)回答:對三個小動物的做法,土地爺爺最贊成誰的?你從哪兒看出來的?一起讀“老人撫摸著……”
六、拓展
1、剛才,我們先各自談了自己對三個小動物的看法,接著又學習了土地爺
爺的態度,那么如果你也得到一袋麥子,你會怎么做呢?有沒有比它們更好的做法呢?
2、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板書設計:
9、三袋麥子
小豬做成食品吃了——沒有了
小牛保存好——還剩半袋
小猴全種下地——滿滿一囤
只有播種,才有收獲。
教案說明: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在快過年時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三個小動物對同樣一袋麥子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也獲得了不同的結果。從而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做事,并告訴學生只有播種才有收獲的道理。
本案的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圖文結合,加深理解。
表格的設計,將文章內容概括提煉,有助于學生對課文重點的把握。課件
的有效運用,讓學生更形象、直觀地認識事物,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角色扮演,加強體驗。
通過對文中角色的演繹,學生能產生豐富的內心情感,體驗的空間變得更加開闊,思維與審美的情感自由的碰撞、提升。
三、聯系實際,注重拓展。
教案的設計不局限于文本,引入“活水”是為了讓自身更加“清澈”。為學生全面地、整體地認識事物而努力,跳出課本學課文,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地感悟。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教學重點:能投入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就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學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三袋麥子》(齊讀課題)。
二、復習檢查:
1、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幻燈出示):
麥子、迫不及待、糧食、保存、防止、拜訪、仍有、神秘、收獲
2、讀得好!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給哪幾個小動物送了什么節日禮物啊?
三、學習課文2—4段
(一)1、這三袋一模一樣的麥子,在小動物眼中卻是有些不一樣的。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2—5段,仔細找一找,把有關描寫麥子的詞語圈出來。
2、指名答。根據回答,引說。(1)看到這麥子,小豬會情不自禁地夸道:這金燦燦的麥子多誘人啊!這麥子金燦燦的,聞起來香噴噴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會贊道:這麥子一粒粒多么飽滿,竟找不出一粒干癟的麥子,太棒了!(3)小猴會怎么說呢?他卻覺得這麥子是上好的種子。
3、因為對麥子的想法不同,所以他們處理麥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結果也不同。
過渡:你們看,小豬已經迫不及待地閃亮登場了。那就讓我們先到小豬家看一看吧!誰先告訴老師,哪一段寫了小豬?
4、好,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2段,看一看,小豬是怎樣處理麥子的?
(迫不及待地把麥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
什么是迫不及待啊?(等不及的意思)
你們在什么時候也有迫不及待的情況?
5、讀了第二小節,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豬看到麥子很開心。)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小豬很開心?為什么會這么開心?因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軟的白面饅頭、香噴噴的烙餅
6、你能把小豬開心的心情讀出來嗎?
總結過渡:想象著自己將有一個如此美好的新年,小豬的心情太興奮了,所以他開心地喊道(齊讀:)“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面饅頭和烙餅了!”
(二)1、現在我們來說說小牛吧!老師請一位同學讀第三段,其他同學思考小牛是怎樣處理麥子的?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牛?
2、小牛看到麥子后,有什么動作?指名答。(捧起、看了又看,心想)
3、從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怎么樣?(不著急,先想清楚再做,做事有計劃)
師:小牛面對事情先思考再決定,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4、那小牛是怎樣處理麥子的?(先……再……)
5、“為了防止發霉和蟲蛀,小牛經常把麥子搬到屋外透透風,曬曬太陽。”這里可以看到小牛做事怎么樣?(很勤奮很有經驗)。
6、齊讀這一段,讀出小牛的勤奮。
(三)過渡:小猴一貫受小朋友的歡迎。很多同學在作文當中就常常提到小猴,那文中的小猴在得到一袋麥子后,又是怎么做的?請大家自讀第5段。
1、小猴是怎么做的?
2、齊讀
過渡:不同的處理方法,出現了不同的結果。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小豬、小牛和小猴。他們會對土地爺爺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請同學們默讀7-10四個小節,默默地讀、靜靜地想。老師想知道,你會看到什么樣的小豬,什么樣的小牛,什么樣的小猴?
四、學習第6-9節
(一)1、土地爺爺來到了小豬家,小豬看到土地爺爺非常開心,對土地爺爺說了什么?
2、一只容易滿足的小豬把快樂和開心帶給我們大家,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豬憨厚可愛了?
3、“他不由得舔了舔舌頭。”大家猜猜小豬在舔嘴唇的時候在想些什么?
你們看小豬的快樂多簡單啊,有東西吃的時候很快樂,東西雖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還是如此快樂,如此可愛!
4、你們看,土地爺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5、想象一下他聽了小豬的話,會說些什么呢?(你把麥子都吃了,過完年,你吃什么呢?小豬啊,小豬你好可愛啊,不過你不能這樣只想著吃)
6、師:憨厚可愛的小豬不僅帶給我們快樂,還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麥子吃完以后怎么辦呢”?
過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后三段。你們可以用剛才的方法,一邊讀一邊想,思考: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一年后土地爺爺又看到了什么樣的結果?這又讓你想到些什么呢?邊讀邊想,并把有關的詞語畫下來。
(二)1、一年以后,土地爺爺來到小牛家,小牛告訴土地爺爺什么?
2、一年以后,小牛還剩半袋麥子,真的是很會計劃很會過日子。有人注意到土地爺爺對小牛的評價了嗎?(從老人點點頭也能看出對小牛這樣勤儉節約的做法他是滿意的。)
3、土地爺爺是滿意的,但也許還有話要說呢,你們想土地爺爺可能會說什么呢?(小牛,你做的不錯!但你再節儉,麥子還是遲早會吃完的呀!)
4、總結過渡:勤儉節約的確是美德。可節儉并不能阻止麥子的減少。
(三)1、土地爺爺告別了小牛,來到了小猴家,小猴拉著土地爺爺的手,神秘地說:“……”
2、小猴說這話的時候是什么樣的表情?(神秘)為什么你不馬上告訴土地爺爺你有這么大的收獲?
3、小猴此時的心情怎么樣?(高興 自豪)小猴為什么感到這么自豪?(因為他把一袋麥子變成了一囤麥子,他是靠自己的勞動才有了收獲)
4、想想這一年中,小猴把麥子種下了地后,還會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獲?(勞動,辛勤的勞動。)
5、只有勞動才有收獲,只有勞動才讓人更聰明,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能創造財富的人才最了不起!讓我們再來自豪地讀一讀小猴說的話。
6、而土地爺爺也情不自禁地夸獎道——(引讀)
7、你們注意他說話時的表情、動作和語氣了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撫摸小猴的頭,很興奮,很激動。說明他最喜歡小猴師)(看看土地爺爺望著這滿滿的麥囤,望著聰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開心啊!)
8、把你的這些理解帶進去,再讀土地爺爺的話。(生朗讀)
過渡:三個小動物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了土地爺爺給它們的一袋麥子,結果不同,當然也得到了土地爺爺不同的評價。
想一想,那在三個小動物中,誰吃到的麥子多?(從長遠看,還是小猴吃得——最多。)誰來說說看,這三個小動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拓展練習
1、天宮的糧倉少了一個保管員,你推薦( )
2、天宮的食堂需要面點大廚師,你覺得誰最合適( )
3、你是天宮長遠發展部門領導,想選個規劃師,你選( )
七、布置作業
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們也會收到了一份份節日禮物,那就是壓歲錢,那你會怎樣處理這些錢呢?
板書設計: 9 三袋麥子
小豬 吃光了 憨厚可愛
小牛 慢慢吃 勤勞節儉
小猴 種下地 聰明能干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14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小語第五冊中的一篇童話,通俗易懂但又含義深刻。 主要講了土地爺爺分別送給小豬、小牛、小猴一袋麥子。小豬收到麥子迫不及待地幾天就吃完了;小牛留著慢慢吃,第二年還剩半袋;小猴把麥子全種下地,第二年收獲了好多麥子。
本課的教學要求是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能講述故事內容,對小豬、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做出評價并說明理由。
課前,我充分了解了學生的特點,認真分析了學情,課堂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由故事導入,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鑒于此文通俗易懂,學生多多朗讀便能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我設計了學生不同形式的讀,從讀中感悟課文內涵,再把自己的感悟通過讀表現出來。學生從讀文中認識到小豬貪吃,沒有長遠打算。我就此繼續引導:“小豬身上有沒有可取的一面?”學生通過感受、質疑、討論得出:小豬很會生活,懂得享受。是呀,自己尋求安慰,尋找快樂,感受生活的美好,也是一種樂觀的人生態度。一個人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他才能排除干擾,驅散煩惱;懷有一種幸福美好的人生體驗,他才會確立新的目標,并為之作出不懈的努力。
學完課文,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你最欣賞誰的做法,為什么?在備課時,我早已作了精心考慮,我認為同學們一定是最喜歡小猴的做法,并預設了一個讓大家深入討論的問題:小猴的做法最好,書中早有暗示,請大家認真讀書,到書中去找找答案。可學生的討論結果與我的預設大相徑庭,他們有的喜歡小牛的做法,因為這樣最節儉;有的最喜歡小豬的做法,因為小豬憨厚可愛;有的最喜歡小猴的做法,因為這樣做,麥子永遠吃不完。我疑惑了,如果硬要把學生的回答引導到我預設的程序上來,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無數,可能收效甚微,我又想到:“新課堂是‘閱覽室’。它充滿了學生可以自主、自由、自控地閱讀的氛圍。教師的身份已經從知識的壟斷者而變為學生讀書的對話者。學生在這里充分感受到的是閱讀的快感。”學生如此強烈的自主精神怎能視而不見呢?給時間讓他們自由地說吧。我沒有拘泥課文的主旨:向小猴學習,做事要有長遠打算。我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土地爺爺來到我們班,送給同學們每人一袋麥子,你打算怎么處理這袋麥子?我舍棄了預設的為什么說是小猴的做法最好的討論,改為討論如果你得到了一袋麥子,你打算怎么做?于是,同學們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要學小豬,有的說會留一點兒作種子,其余的學小牛留著慢慢吃,有的甚至提出了不同于書上的做法,說自己的做法更好,可以留一半,種一半。大家各抒己見,各呈異彩的答案飛揚的是學生的個性,閃現了學生的思維亮點,流瀉出學生的主體情感。
教學后,我反思了這堂課的教學,獲得幾點啟示:
其一,當學生的發言仿佛偏離了老師的預設,簡直成了自由發言時,教師該怎么做?其實,自由發言正是學生獨特感受的流露,是智慧火花的迸發,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是來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視的課程資源。其二,我感到語文教學的“預設”是必須的,但要有彈性和留白,因為“課堂生成”是語文課程的活力所在。要珍視教學中的“生成”,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選擇出發去拓深、拓展語文課程的內涵和外延。其三,新課程中,師生關系不再是傳統的講授與聽講、主動與被動的關系,課堂上師生互動,共同研究與成長;學生是主角,老師是導演,師生共同演繹豐富多彩、鮮活生動的成長活劇。其四, 小猴、小牛、小豬三種不同的處理辦法,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價值取向(或人生態度),新課改中,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同時還應該注重學生正確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的培養,所以我認為在教學《三袋麥子》一課時,有必要對三種小動物不同的態度進行整合,取長補短,互相滲透,相得益彰。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學再設計:
教學《三袋麥子》時,以表演的形式來結束課效果會更好。我在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后,如果請學生分別扮演土地爺爺、小豬、小羊、小猴,表演課文中一年以后,土地爺爺拜訪他們時的情景。強調抓住“神秘”、“興奮”等神情,并且把文中的生詞“節儉”、“收獲”運用到自己的人物對話中。這樣,學生不僅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習到不少的精辟詞句,而且對所學的詞句進行及時的鞏固,最主要的是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的字詞句,提高了語言運用的能力。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把文中描述性的語言轉化為人物對話),不僅是對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內化的過程,也是口語交際的訓練,是即興口語表達的鍛煉,是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表演讓學生的能力從多方面得到提高,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輕輕松松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質。
《三袋麥子》教學實錄 篇15
設計理念:
1、尊重中年級閱讀教學規律,加強朗讀指導,注重默讀培養,以讀代講,以說促學,讓位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演,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大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參與對文本的多元解讀,讀出真情,讀出滋味,讀出個性。同時,在充分尊重學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發揮教師的引領點撥作用,提升學生感悟內涵。
3、以詞串教學為突破點,既能抓住課文內容的線索,又巧妙的融進語言訓練和語言運用,讓課堂富有濃濃的語文味。
教材說明: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他們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一年以后土地爺爺又來拜訪他們三個并做出了不一樣的評價。課文的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很適合兒童分角色朗讀,創造性表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創造性地表演故事內容。
4.品析重點詞句,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在閱讀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各抒已見,讓學生懂得只有播種才有收獲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品析重點詞句,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根據課文的語言材料創造性地表演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指導書寫生字“麥”:mài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生字、詞語,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讀準多音字“興”“干”“磨”在本課的讀音。
3.同桌互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課文2、3、4自然段,了解同樣的麥子在三個小動物眼中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2.抓住關鍵詞句指導朗讀,體會和感悟三個小動物的性格特點。
a)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6、7、8、9自然段,體會三個小動物的不同特點。
b) 抓住三個小動物的語言指導朗讀。
四、演繹故事,發展思維。
1.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語言特點。
2.看插圖,想內容,演故事。
3.抓住土地爺爺的三種不同反應,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創造性理解課文內容。
五、利用詞串,回歸整體。
1.讀詞串,回想故事內容。
黃燦燦的麥子飽滿的麥粒上等的麥種
磨成面粉保存起來全種下了地
哈哈大笑點點頭興奮地說
2.布置作業。
如果給你一袋麥子,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復述《三袋麥子》的故事,
二、交流作業“如果給你一袋麥子,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講述自己的故事。
三、練習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創造性地表演課文。
四、練習書寫生字詞,會用“撫摸”、“迫不及待”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