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云霧》教學案(通用13篇)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1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必填):(內容及知識的來龍去脈、涉及該課程哪一部分,學生認知基礎經驗等簡析) 《廬山的云霧》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美輪美奐的寫景散文,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 我們教學的對象是三年級學生,第二、三自然段的總分結構正是這階段學生所要掌握的重點構段方式,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這一構段方式并初步學會運用這種構段方式。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謂精彩紛呈,令人想象無限。迷茫的云霧在作者的筆下,竟活靈活現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絨帽、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縷輕煙、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一座座冰山……)。從生活的到虛構的,從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豐富的想象,著實讓人感受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與瞬息萬變。而這種寫作手法,也是中年段學生必須要學習與掌握的。這堂課上,要引導學生品味比喻,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初步學會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辭。 這篇文章是寫景文章中較為典型的,能教給孩子很多寫作方法,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了這是篇很美的文章,我們應該引領孩子通過品讀,感受廬山云霧之美,感受祖國河山之美,達到情景交融。 教學目標(必填):(按規定要求敘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積累優美的語句。 2、品讀文中精彩語句,感受廬山之美,感受祖國河山之美。 3、揣摩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寫出云霧特點的,學習寫作方法:總分的構段方式,比喻的合理使用,并練習仿寫。 重難點: 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通過邊讀邊思體會第二三自然段是運用怎樣的寫法寫出廬山云霧的綺麗的。 教學過程(必填)(原則上要比較詳細)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達成 目標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初步感知 三、檢查字詞 簡介廬山的云霧: 廬山在我國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風景如畫。廬山峰奇山秀,瀑布聞名中外,最神氣的要數廬山的云霧了,廬山的云霧既濃又多,并且變化莫測,姿態萬千,是廬山的一大奇景。 揭題。(板書:廬山的云霧)談話導入:廬山的云霧這一神奇的景象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過那里的人都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廬山的云霧到底奇特在何處呢,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就知道了。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每讀完一段及時正音。 感知廬山云霧的特點。 說說課文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 指導寫生字。 出示生字: 廬 瀑 幻 似 姿 籠 罩 系 瀉 返 學生認真傾聽,對廬山的云霧有個初步的了解。 學生齊讀課題。 逐段朗讀課文,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學生自讀課文,各自體會廬山云霧的特點。(一是千姿百態;二是瞬息萬變。) 認讀生字,找出難記難寫的字提醒大家注意。 學生書上描紅生字。 脈絡:這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第二、三自然段:分別寫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重點指導書寫: 瀑:右半部分的下面不能寫成“水”。 幻:左邊不能寫成“ ”,右邊不能多“ ”。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學習一、二自然段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 作業設計 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云霧繚繞,大家想去親眼目睹一下嗎?放錄像。 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過渡:課文是怎樣描寫廬山云霧的呢? 第一自然段。 1、引說第一句,教師:“廬山的景色……”出示問題。 交流: (1)指導朗讀: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變幻無常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a、“尤其”可以換成什么詞? b、廬山的云霧特別在哪里? c、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前面應稍輕,后面稍響) 在山上游覽、漫步,有什么感覺? (2)指導朗讀: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云霧。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a、指導學生練習朗讀表演。 b、老師描述,讓學生閉眼想象上述情景。 在山上游覽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霧,迎面拂過的是云霧,身邊流動的是云霧,腳下踩著的是云霧,此時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駕著云霧在天空中行走,進入了仙境。 c、 伸出你的小手摸一摸身邊的云霧,現在你有什么感覺? d、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騰云駕霧、飄飄欲仙讀得慢一點) e、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什么? (板書:多) 第二自然段。 教師巡視。 引導匯報:你們都畫了什么呀?(教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畫面,廬山的云霧是不是和我們畫的一樣呢? 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也置身于廬山的云霧中,我也想來讀一讀。(師范讀) 我們看了四種云霧的姿態,其實它的姿態遠不止四種,作者只選了四種典型的姿態向大家作了介紹,它還會有哪些姿態呢? 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具體描述了云霧在四個不同位置所呈現的不同姿態,突出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這一特點。 回想一下我們剛剛是怎樣學習這一段的? 第三自然段。 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2、引導交流: 過渡:廬山給云霧籠罩著,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你們還愿回去嗎?是啊,真是舍不得離去。真令人——留連忘返。 第四自然段。 讀到這,你想對廬山說什么? 1、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用手中的畫筆把廬山的云霧畫下來。 2、喜歡背誦的同學,可以背一背廬山的古詩。 3、課后讀拓展閱讀上的相關文章。 欣賞錄象,感受云霧之美。 學生談感受。 學生:“十分秀麗” 學生自由讀并找句子,思考喜歡的原因。 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學生回答:特別 學生回答:變幻無常 指名讀,齊讀。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自由練讀,做動作,指名學生一人讀,一人表演。 學生閉眼想象。 學生伸出手來感受身邊的云霧。 指名學生讀,體會騰云駕霧的感覺。 學生體會云霧的多。 學生自讀,畫出中心句并交流:云霧的千姿百態。 學生找句子。(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巨大的天幕。) 學生尋找答案交流。 自讀課文,兩人合作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各畫出云霧的一種姿態。 學生交流自己所畫內容。 學生欣賞課件。 學生認真傾聽,感受廬山云霧的美和神奇。 根據提綱自學。 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 學生回答:瞬息萬變。 變化又多又快。 學生再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 學生思考。 學生想象交流。 學生自由練說,指名說。 學生產生流連忘返的感覺。 齊讀第四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感想。 問題: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好它,并想想為什么喜歡? a、“尤其”可以換成什么詞? b、廬山的云霧特別在哪里? 問題: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2小節。想想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直線畫下來。 2、哪些語句告訴我們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的呢?用波浪線畫下來。 3、這里介紹了哪些位置的云霧,它們各是什么樣的? 4、再讀課文,畫出云霧的姿態。 問題: (1)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什么是“瞬息萬變”呢?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用筆畫出云霧變化多、變化快的語句。 (4)“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你能象他一樣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云霧的瞬息萬變嗎?還會變成什么? 板書設計 3廬山的云霧 1: 廬山云霧的多和美。 2、3: 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4: 流連忘返。 教學流程圖(必填):(流程設計以需完成的任務或需解決的問題為線索,是在教學詳案基礎上的高度提煉和歸納,文科以目標導引下的“任務驅動”為主,理科以目標導引下的“問題引領”為主,可手繪) 一、簡介廬山的云霧 二、感知廬山云霧的特點 問題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好它,并想想為什么喜歡?a、“尤其”可以換成什么詞? b、廬山的云霧特別在哪里? 問題2: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直線畫下來。 2、哪些語句告訴我們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的呢?用波浪線畫下來。 3、這里介紹了哪些位置的云霧,它們各是什么樣的? 4、再讀課文,畫出云霧的姿態。 問題3: 1、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什么是“瞬息萬變”呢?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用筆畫出云霧變化多、變化快的語句。 4、“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你能象他一樣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云霧的瞬息萬變嗎?還會變成什么? 三、總結 前置學習設計(選填): 課內練習設計(選填): 針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設計(選填): 教師教學方式(必填):(教師如何教得簡潔,約需占用時間,為了讓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地學習,你將做什么?怎么做?) 1、指導書寫,練習用鋼筆字書寫生字。注意字的整體結構,把字寫工整,美觀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時,著重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用想象、語言、形體或書面等表達出自身的體會感悟,再結合適當的引導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 學生學習方式(必填):(為了達成你期望的學習目標和效果,學生需要做什么?如何做?) 1、品味詞句,想象意境,彩筆描繪,訓練朗讀。 2、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通過邊讀邊思體會第二三自然段是運用怎樣的寫法寫出廬山云霧的綺麗。 教后反思(至少按以下四個問題中的兩個作深度反思和記錄): 1、你覺得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了嗎?達成的面和度怎樣?你是怎樣知道的? 2、課堂上的哪些情況與你的預設是有差異的?當出現這種差異時,你又是如何應對和調整的?效果怎樣? 3、如果有機會你對類似的班級上一次相同的課,你的教學會作出哪些調整?為什么? 4、這節課有你印象特別深刻的細節嗎?還有其它想記錄和反思的嗎?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3自然段,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 2.理解課文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緊扣云霧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難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嘗試背誦重點句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廬山云霧以其特有的奇異景象贏得了“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讓 我們再次走進半是仙境,半是人間的廬山,去領略趣味無窮的廬山云霧。
2.談話
(1)初讀了課文,廬山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感受廬山云霧的美,我們應該著重研究課文哪幾個自然段?(2-3)
(二)分賞課文
師: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正是有了千姿百態的云霧。它都有哪些姿態呢?請學生自讀第二小節,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
生:(邊讀課文邊畫。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的不同,所展現的云霧也有所不同。)
師:(教師巡視,同時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出云霧的一種姿態。)
(黑板上的學生和下面的同學都在繪畫。)
師:你們都畫了什么呀?(教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
生1:我畫的是半山腰上的云霧。這些云霧就好像一條條的玉帶,系在了山腰間。
生2:我畫的是山頂上的云霧。這些山頂上的云霧好像一頂白色的帽子,而且是一頂白色的小絨帽,所以我把云霧畫成了帽子的形狀。
生3:我畫的也是山頂上的云霧。
師:同學們,他們畫的好嗎?
生1:他們畫得都很好,看著他們的畫,我仿佛就看到了廬山的云霧。
(三位同學都露出了笑臉。)
生2:老師,我覺得半山腰的云霧還要再畫上面一些,那樣就更準確了。
(老師點頭同意,并請那位同學上來修改。)
生3:老師,書中還寫了兩種云霧的姿態,他們沒有畫出來。
師:你讀書真仔細,老師就請你來畫。
生:上黑板快速的繪畫。(這位同學的繪畫水平較好。)
師:請你向大家作一個介紹。
生:有時云霧彌漫了整個山谷,這時的云霧就好像茫茫的大海一樣,而有時云霧又好像一塊巨大的幕布,把山峰都給擋住了。
師:你說得真好,畫得就更好了。(同學們鼓掌)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感受一下云霧。
(生讀課文)
師:我們看了四種云霧的姿態,其實它的姿態不至四種,作者只選了四種典型姿態向大家作了介紹,它還會有哪些姿態呢?
生:(學生積極舉手)
師:選了四名同學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
生:動手畫。
師生共同點評所畫的內容,想象合理就行。
【評析】
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師:廬山的云霧除了千姿百態,還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一起讀第三小節。
(生齊讀第三小節)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
師:真棒!瞬息萬變也是廬山云霧的另一個特點。誰來說說“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覺得“瞬息萬變”就是變化很快。
師:你是從哪個詞看出變化之快的呢?
生:我是從“瞬息”這個詞中看出的。“瞬息”就是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說明時間很短。
師:你說得太好了,你來表演一下如何?
(生上臺表演)
師:從他的表演中,你感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太快了,幾乎一秒的時間都不到。
師:是呀!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廬山的云霧卻變化很多,這種變化的速度怎樣?
生:實在是太快了!
生:快得讓人目不暇接!
師:這么快而多的變化,作者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呢?請同學們找找文中的句子!
(生自瀆課文,找出描寫廬山云霧變化之快而多的句子)
生: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
生: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師:是呀,這兩句都說明了廬山云霧變化之快,廬山的云霧還有其他的變化嗎?
生:有!
師:你從哪里看出的?
生:我從后面的省略號中看出的,這里的省略號說明還有好多的變化,作者不可能一一說明的。
師:是呀!那你覺得還會變成什么呢?
生:可能會變成一條騰飛的巨龍。
生:可能會變成一頭正在鼾睡大肥豬。
……
師:你們能用上“眼前的……轉眼間……明明是……還沒等你……就變成……”仿說一段話嗎?
生: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條騰飛的巨
龍,轉眼間就變成了一頭鼾睡的大肥豬;明明是一只活潑可愛的松鼠,還沒等你看清楚,它就變成了一朵盛開的菊花。
……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3
案例介紹: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用優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作者借景抒情,把對廬山云霧的贊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出來。
案例背景:
新課程改革實驗到今天,課堂上仍然出現了兩種極端的現象:一種是“灌輸式”教學,管他課改轟轟烈烈,我猶自“滿堂灌”、“一言堂”,這樣的教學壓抑了學生的個性,極大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種是“放羊式“教學,追求課堂表面的虛華和熱鬧,對學生“放任自流”,這種缺乏教師有效引導的教學,既耗時又無效。作為中心“轉變學習方式,提高課堂實效”課題組的一員,我常常在思索:應該如何才能杜絕這兩種極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一、復習舊知,質疑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廬山的云霧》(生齊讀課題)。了解了什么呢?
生1: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
生2:廬山的云霧變幻無常
生3“云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生4:廬山的云霧讓廬山的景色更加秀麗。
……
師:廬山的云霧為什么這么神奇呢?讓我們趕緊打開課文來看看吧!
[評析:“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走進文本,既明確了閱讀的目的性,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以畫促悟,放飛想象。
1、讀中思。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一想: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用“——”畫出來。
(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
2、說中明。
師:誰來?(生紛紛舉手)
生:這段話是圍繞“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這句話來寫的。
師:這一句也叫這一段的(生接:中心句)
師:讀一讀吧!
(生齊讀: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師:“千姿百態”是什么意思啊?(生爭先恐后舉手)
生1:“千姿百態”就是說有很多種姿態。
生2:“千姿百態”形容姿態很多,各種各樣。
師(故作思索狀):哦,那廬山云霧都有哪些姿態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來讀一讀,邊讀還要邊想像課文描寫的景象。
(生讀,師板畫4座山峰)
師:找到了嗎?(生齊:找到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有關語句)
3、畫中悟。
師:誰能把廬山云霧的姿態畫下來?
(生躍躍欲試,請四名同學上臺畫)
師:你們都畫了什么呢?(師指著黑板上同學所畫的內容)
生1:我畫的是籠罩在山頭的云霧,這些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所以我把云霧畫成了帽子的形狀。
生2:我畫的是半山的云霧,這些云霧就像是一條條玉帶,系在了山腰上。
生3:我畫的也是山頂上的云霧。
生4:我畫的是遮擋山峰的云霧,這云霧就像一塊巨大的幕布。
師:畫得怎么樣?(生搶說:很好)掌聲感謝他們。(生鼓掌)
生(迫不及待地):老師,我覺得遮擋山峰的云霧有些亂,畫得不太像,而且彌漫山谷的云霧像茫茫的大海,他們都沒有畫。(一些學生在旁附和:是啊,他們沒畫)
師:你看得清,讀得細,確實這兩種姿態比較難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點擊課件,師結合畫面作介紹)看,這就是云海,云霧彌漫山谷時,它就像(生接: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時,它又像(生接:巨大的天幕)。好看嗎?
生:好看。
4、想中續。
師:那廬山的云霧是不是只有這四種姿態呢?
生搶說:不是,后面還有省略號呢。
師:讓我們來想像一下廬山的云霧還會有哪些姿態?(生想像)
生:濃濃的云霧像是給廬山蓋上了一條巨大的棉被。
生:云霧升上半空像一朵蘑菇。
生:山上的云霧像給廬山披上了一層白色的輕紗。
生:云霧像給廬山撐開了一把大傘。
……
師:師:你們的想像力太豐富,說得太精彩了。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把這一段讀得很漂亮。
(生讀得投入,讀得精彩)
[評析:閱讀就是“還原”,把繪畫引入語文課堂,使學生在讀中悟,在畫中解,做到了“一畫勝百言”。學生在教師有條不紊的引導下,讀、說、畫、想,集動口、動手、動腦為一體,逐漸深入文本,補充文本。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三、總結學法,授之以漁。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好像真的看到了千姿百態的廬山云霧。那請同學們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第2自然段的?(生思索)
生1:先讀課文,并找出中心句畫下來。
生2:交流云霧有什么姿態。
生3:想像續編并有感情朗讀。
……
(師相機點擊課件,出示學法指導:①讀課文,畫出中心句,理解中心詞;②找一找,課文圍繞中心句共作了哪些具體介紹;③想像續編,練習有感情朗讀。)
師:這就是我們剛才的學法,一起來看看。
[評析:“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終身學習的社會里,教師更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及時歸納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明確、掌握學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流連忘返”、“飄飄欲仙”、“瞬息萬變”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流連忘返”、“秀麗”造句。
3、繼續學習總分段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4、閱讀感悟,抓住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
二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
(1)多媒體課件展示廬山云霧的奇麗風光。
(2)練習說話:廬山的云霧
(二)、細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想想喜歡的原因。
(2)交流相機給“秀麗”、“尤其”換詞,用“秀麗”造句。
(3)指導朗讀。
(4)小結并板書:多
(三)、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畫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體描寫云霧地千姿百態的?(讀書回答)
3、想想作者為什么能把這些句子寫得這么優美?(體會比喻句之妙)
4、指導有感情朗讀,想象廬山的云霧還會有那些姿態。
5、讓學生畫出不同位置的云霧。
6、根據板畫引背。
7、小結方法。
(四)、運用學法自學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讀,想想讀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導學生想象省略號處還可補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用“流連忘返”說一句話。
(六)、總結課文。
1、配樂朗讀或背誦課文。
2、誦讀古詩《望廬山瀑布》《題西林壁》
三教后反思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課文通過運用聯想、比較和比喻等方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觀,贊美了廬山云霧的美麗神奇,抒發了作者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本篇課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誘發想象,豐富學生表達的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樂于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著想象。在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登山路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云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為了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課件動畫的設計,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2、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覽途中,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的云霧,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我還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并茂。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5
作者:謝仁萍 轉貼自:梅嶺小學 博客 點擊數:44
《廬山的云霧》-教學隨感(原創)
謝仁萍 發表【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廬山的云霧》課后要求用“流連忘返”一詞造句,在教學第四段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前文的學習理解意思,問他們“廬山云霧雖然很美,但你必須離開廬山了,你愿意嗎?”學生回答舍不得離開,還想在那里看看走走,我相機出示“流連忘返”,并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說說這個詞的意思。在自由造句的過程中,學生混淆了“流連”和“留戀”,我讓孩子進行比較他們的異同點,雖然他們都是“舍不得離開”的意思,但“流連”限指自然景色,名勝佳境等;“留戀”通常指故鄉、母校、親人等。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經歷,想想什么地方讓你流連,久久不愿離去,能夠正確的用“流連忘返”造句。
桑蘭的事跡非常感人,教學這篇課文應讓孩子多讀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使文章的語言和人物的精神深深留在學生心田,積累語言,豐富情感體驗。學習第三——六自然段時我放手讓學生圍繞初讀時提出的“他是怎樣微笑著接受一切的”這個問題自學,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可以多讀讀,多想想,加深體會。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學聽,把感動的地方讀給同學聽,再讓學生互相評議、交流。集體討論時,我引導學生從桑蘭的語言、動作、神態,特別是照片上桑蘭的甜美動人的微笑中深入感悟桑蘭的堅強不屈和積極樂觀,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感動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kongtiaoguanjia.com】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課堂中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揣摩,誦讀領悟,領會其中豐富真摯的情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中學生圍繞課題自主提出問題,自主展開探究,自主交流信息,在探究中體驗了語文學習的樂趣。
梅嶺小學 博客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廬山的云霧》評課
《廬山的云霧》是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教師在課堂中利用課件,展示廬山風景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廬山云霧的圖片,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說:哇!很美啊!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對廬山的云霧作了精彩的描寫,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在課堂上教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分男女或小組比賽讀
.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師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文字描寫變為具體的圖像.然后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深一步的理解.第一自然段,抓住變幻無常神秘騰云駕霧飄飄悠悠等詞語.其中游覽山上漫步山道的感覺,要引導學生意會.第二,三自然段,抓住段首的重點句子引領對下文的學習,并抓住比喻句,讓學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圖像.通過這樣的圖文結合,并展開想象,把離學生生活實際的遙遠空間拉近,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7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走進廬山云霧奇妙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學習“總-分”的構段方式,結合第三自然段練習仿寫。
4. 用“流連忘返”練習說話。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美,這也是重點中的難點;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
教學過程:
一、配樂讀詞造氛圍。
1.認讀課后練習中的8個詞語。
(1)指名讀正確。(2)齊讀。(3)由這些詞你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一是為激起學生對課文的回憶,配上音樂營造氣氛;二是為課后寫話提供相應詞語。】
過渡:這節課,我們一起再去好好欣賞廬山的云霧。
2.板書課題:3.廬山的云霧,齊讀課題。
二、引讀課文回顧美。
景色秀麗的廬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霧,更給它增添了幾分——。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此時,你會感覺自己就像——
【設計意圖:在第一課時理解的基礎上,用引讀的方式回顧第一自然段,回顧廬山云霧的變幻無常。】
過渡:確實,廬山的云霧變幻無常,美麗而神奇。欣賞這樣的美景,
我們不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三、“形態美”中學構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讀完后,找找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交流中心句。從這一段,哪個詞特別能表現廬山的云霧的特點?理解“千姿百態”的意思。讀句子。
3.再讀課文,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
(1)邊交流邊把內容排列出來,在表示位置的詞語下劃線。再點明“總分”結構寫法。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
①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比喻好在哪里。
瞧這山頭,現在是有模有樣啦!看它戴著“白色絨帽”會有什么樣的感覺?(美麗、可愛、暖和、神奇等)適時理解“籠罩”。
② 看圖加深感受。
③ 讀出學生自己理解的感覺。
④ 點回中心句:這處恰當的比喻,讓我們似乎真的看到了廬山云霧的姿態。廬山的云霧還會有什么姿態呢?
4.抓住 “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詞語,運用圖文結合,展開想象的方法感受其它幾處比喻的精到。
指名讀一讀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樣子嗎?給你什么感覺呢?看看圖,是這樣嗎?再讀句子。
5.背誦。
(1)自己邊想畫面邊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那些籠罩在——,就像是戴在——;那些纏繞在——,又像是系在——。云霧彌漫——,它是——;云霧遮擋——,它又是——。
(2)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6.回顧此段學習,師生共同小結方法:讀——劃——品——讀。
【設計意圖:對學生陌生的和詞句進行點評,理解意思;學生不了解廬山云霧到底是怎樣的,因此借助音、像,對抽象的文字進行直觀感受,領略廬山云霧的“姿態美”。讀悟結合,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從學習過程中提煉學習方法,為下段的自學提供“扶手”。】
四、“動態美”中促想象。
1.運用以上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2.檢查自學的情況,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總結補充。
要點:
(1)找準中心句。理解“瞬息萬變”。
(2)討論:廬山的云霧變化很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①找關鍵詞:
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②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來說,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③讀好關鍵詞,讀出變化之快。
(3)討論:廬山的云霧變化很多,你又從哪里看出來的?
①找出云霧由什么變成什么?
②用朗讀的方法檢查學生對“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資源庫中的視頻短片來幫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繪的廬山云霧的動態美。
敘述: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神秘的色彩。看,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
過渡:廬山的云霧還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4. 利用文中的“……”,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廬山的云霧還會變成什么樣子”為話題引導學生練習用總分的構段方式來寫話。
(1)學生說自己的想象。(要注意開闊學生思維,使想象豐富起來。)
(2)出示說話訓練的句式:
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轉眼間——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3)學生寫話、交流。
五、創設情境露真情。
練習用“流連忘返”說話:
情境1:我們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們到哪個地方游覽? 請給外地游客介紹一下。
情境2:我國的名勝數不勝數,你還去過哪里?也給大家介紹一下。
配樂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分層創設情境,給不同經歷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引導學生找到合理的、能吸引人的內容,說規范的句。】
六、課后練寫固方法。
仿照課文第二、三自然的寫法,寫自己喜愛的一處景物。
例:
河邊的小樹林生機勃勃。……
公園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美麗的街燈令人眼花繚亂。……
習作要求:
1.可以選擇提供的內容寫,也可自己另外定。
2.用上“總-分”的構段方式。
3.展開合理想象,用上“比喻”這種修辭手法。
板書設計:
千姿百態
3.廬山的云霧 令人流連忘返
瞬息萬變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8
《標準》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我讓他們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揮,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為了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學中我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總之,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
教學反思:
今天教第一課時,我本來把任務定位最在朗讀課文上,后來在早讀課重新審查教案時,我又作了臨時變動,決定把課文分開,一段一段地讀,一段一段地學。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學起來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把讀和思考結合起來,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反過來隨著學生對文本思考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在提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第一自然段只要三句話,第一句話我讓學生抓住廬山為什么秀麗?引出神秘的云霧來,最后抓住神秘,讓學生從二、三兩句話中自己去體會。一共讀了六遍,我引導學生讀后思考,討論后再讀,就這樣反反復復,最后書讀熟了,文章也理解了。
第二自然段,我先讓學生初讀一遍,讓學生在書上畫出中心句,并大聲讀出來。然后再讓學生仔仔細細地讀:書上是怎樣把這個特點寫具體的?學生讀后,我幫助學生一個形態一個形態地分析寫法,并對其中的關鍵字詞進行探討,最后在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幾分鐘時間,大部分學生就能看著板書把這小節背下來。
當還有學生爭著舉手的時候,下課鈴響了,我宣布下課。對于這課的教學修改,我很滿意,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告訴我,這節課是高效的。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在本課第二段的教學中,我發現要想 展現云霧的姿態,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了“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欲和創造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他們懂得了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自己思考的內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憑借搜集的資料介紹廬山,有介紹景點的古今文章摘要,有關廬山的古詩,有展示廬山景色的圖片。相機引出課題,并結合課文第一句話指云霧是廬山眾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然后引導學生初讀課文,隨作者去登廬山,看看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特點。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結合語境及生活經驗的意思;結合學生以往看《西游記》等動畫的經驗,體會“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意思;利用圖片,想象“云遮霧繞”、“茫茫的大海”的景象。學習中抓住重點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悟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深入體悟廬山云霧的體態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描寫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感情的教育,首先應該使學生體會的廬山的美,廬山的云遮霧罩的美妙景象,了解到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在課前,布置學生用搜集的資料介紹廬山,可以是介紹景點的古今文章摘要,可以是有關廬山的古詩,還可以是展示廬山景色的圖片。理解詞語時可借助學生的已知經驗,再適當引導,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9
教學目標 :
1、默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流連忘返”、“飄飄欲仙”、“瞬息萬變”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流連忘返”、“秀麗”造句。
3、繼續學習總分段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4、閱讀感悟,抓住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美的文字,體會2、3自然段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寫出廬山云霧的美的。
教學準備:投影、錄音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學會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奇麗。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1、出示照片: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你們不能不去一個地方:廬山。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有同學去過或者在電視雜志上看過有關廬山的介紹了嗎?那就簡單講講廬山最有名的景點或者景致。
結合談話看照片(例如廬山瀑布、五老峰)
2、其實,廬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霧了,今天我們就讓我們在文字創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書:廬山的云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
A、讀準生字音,將課文讀正確。
B、用“------?”劃出文中的新詞,查詞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A、指名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及時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態(zi tai)遮擋(zhe dang)
B、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結合理解詞語。
第一節:
這小節有好幾個成語,你通過自學,懂得了哪個成語的意思?
變幻無常: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形容云霧變化多、姿態萬千。
飄飄欲仙:看到美麗的云霧內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騰云駕霧:原來指仙人能借助云霧飛行,這里指看到美麗的云霧,心里很舒暢。
第二節:
絨帽(rong)纏繞(chan rao)
系ji系鞋帶
xi關系
這小節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請同學來幫幫忙。
彌漫:(霧氣)布滿、充滿。
纏繞:環繞。
千姿百態:姿態萬千,各種各樣。
第三小節:
這小節也有好幾個成語,你理解了嗎?讓同學也來享受你學習的成果。
瞬息萬變:形容變化極快。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風:形容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節:
云遮霧照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理解“云遮霧罩”、“流連忘返”。
三、同桌互讀,把課文讀流利。
默讀,理清文章脈絡。
幾遍讀下來,廬山云霧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課文用四個小節來介紹廬山的云霧,每小結分別寫了什么?
1、總學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
2、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3、廬山云霧瞬息萬變。
4、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四、作業 :
1、抄寫詞語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語,并解釋。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精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情景、抓重點詞語等學習方法體味廬山云霧的奇麗,走進廬山云霧奇妙的意境。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想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說說:
你讀懂了什么?
2、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景色十分秀麗,那么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云霧,你特別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尤其)(神秘美)
3、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看,引讀(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此時,你會感覺自己就象————?
4、那么奇麗的云霧想想細細去欣賞?
三、精讀第二小節:
1、自由讀第二小節,想一想:這小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山頭的云霧(象白色絨帽)
半山的云霧(象一條條玉帶)
山谷的云霧(象茫茫的大海)
遮擋山峰的云霧(象巨大的天幕)
3、你覺得這千姿百態的云霧怎么樣?(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
說說你最喜歡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來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種姿態的云霧?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6、總結學習這一小節的方法:讀——劃——品——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小節:
1、運用剛才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小節。
2、指名說這一小節的中心句。理解“瞬息萬變”。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怎么讀吃來的?
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這“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對,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寫法也來寫寫云霧的瞬息萬變嗎?
4、這么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小節。)
五、到這里,老師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樣感嘆: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想說什么?
六、作業 :
1、練習冊。
2、朗讀背誦課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節的結構寫法,寫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山頭絨帽
千態姿態
半山象玉帶
廬山的云霧 山谷大海
奇麗 瞬息萬變 眼前……剛剛……
轉眼間……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又變成……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
《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依據
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積極、愉悅的課堂情境下,在教師的點撥、引導、啟發下,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才會有靈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當堂背誦。
2、初步認識總分段式。
3、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廬山云霧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自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總分段式。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配套課文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秀麗、變幻無常、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流連忘返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3、過渡:廬山的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讓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畫出來想想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具體描寫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并用筆在紙上把云霧的姿態畫出來,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視
2請三位同學上黑板,寫出云霧一種姿態,讓生說說畫的是什么,
3引導學生畫出兩種姿態,師生共評。
4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感受一下云霧,生齊讀課文。
5那么廬山云霧是這四種姿態嗎?它還有哪些姿態呢?
6讓學生畫,指名上黑板畫,生解說內容,師生共同評點所有內容。
三、 自學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學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讀,②這一段的構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學的要求,讀懂第3自然段的同學請談自己的感受。
(1)讓學生讀課文
讓學生評價
再讓學生讀課文
學生評價
(2)讀書時不僅要正確、流利,還要有感情,才能給別人帶來享受,請你們談談自學時,讀懂了什么?
讓學生說,引導就弄懂這段話的中心句,總分構段方式。理解“瞬息萬變”的意思,引導學生體會具體的語境,確切地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巧妙地點撥學法。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用筆畫出描寫云霧變化多、變化快的詞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寫“瞬息萬變”這個特點的。
讓學生說一說
4、作者就是這樣抓住“瞬息萬變”這個特點,展開豐富想象,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這個特點寫得具體形象的,我們一齊來讀這一段。
5、同學們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號,它表示什么?生說
6、想想看,云霧還會變出哪些樣子?
生說
誰能用上一些詞,把你們剛才想到的連起來說?
學生自己說,指名說
7、這么多的樣子,用一個詞來概括就叫——
生齊讀千姿百態。
云霧的變化這么多,這么快,也用一個詞概括叫做——
生齊讀瞬息萬變
8同學們自己讀懂了課文,真了不起,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討論解疑。
9現在,讓我們帶著對廬山云霧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齊讀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為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 生齊說流連忘返 )
“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你能用“流連忘返”說一句話嗎?
五、總結,升華
教學后記
本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有獨到之處,語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學設計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下面談談教后的幾點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視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語言文字重在感悟,讓學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內化領悟”,因此在教學中我盡量減少老師的分析、講解、還是以讀為主,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詞語。
二、注重朗讀,整體感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并注意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學科整合滲透,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畫一畫廬山的云霧,與美術學科整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11
作者:沈高明 發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290
廬山的云霧(第二課時 簡案)
作者:葛躍東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練習用“秀麗”、“流連忘返”“造句。
3、學習二三節,體會總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導入 :
見過山嗎?凡是山都會有什么?
2、這些,廬山都有,可它為什么 與其他山不一樣,顯得很神秘呢?(“山,多幻變,敢把天刺穿。”)
抓“變幻無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稱之為“變幻無常”
二、抓抒情句導讀全文
出示:云霧籠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
流連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連忘返?
作者流連在何處,流連著何物?相信你讀了全文會明白的。
三、自讀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連在何處?(山上、山道、山腰)
流連著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學第二節
(1)、你最喜歡讀哪一句?讀中議
(2)還有什么姿態?
(3)句子與句子之間有什么關系?
3、學第三節
(1)它的第一句與其它幾句也是總分結構,全節都是圍繞“瞬息萬變:”來寫。
(2)理解“瞬息萬變:”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萬變:”
(4)還有什么變化?
4、學習中你還有什么問題?
四、小結。
1、齊讀最后一節。
2、作者忘記了回家,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毛澤東詩詞欣賞
毛澤東 《七絕》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廬山概況
廬山,是我國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可謂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里長江,正瀕而側影著千頃闊湖,山青水秀景色泛勝。由長江、廬山、鄱陽湖相夾地帶,才會形成襟江帶湖、江環湖繞,山光水色、嵐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也正因是如此,廬山才不愧為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
廬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經過漫長復雜的地質運動:早在震旦紀就在淺海底開始沉積,經過“呂梁運動”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銼磨,后下沉淹沒汪洋海水繼得洗禮,直至白堊紀時發生“燕山運動”,掀起“褶皺”波濤重新露出水面,斷塊續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經長期積雪覆蓋,到四世紀末地球變暖,再經更強烈的冰川剝蝕,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崢嶸瀟灑,雄俊詭異,刻切劇烈。
廬山地形走向,東西伸張,南北收縮,像片枇杷樹葉。東臨高壟,西接賽陽,南瀕黃龍山麓,北靠蓮花。其長約29公里,寬約15公里,周圍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由于廬山所處在亞熱帶地方,土質潮濕肥沃,氣候濕潤,有利各種植物發育。因此,在這廣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生長植物3000多種。概括說來,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亞熱帶竹林,有熱帶常綠闊葉林,有溫帶落葉闊葉林,有寒帶針葉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時夾雜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蔥蔥,好個植物薈萃之所以成為勝地,也與植被的功績分不開。如此茂林修竹,不愧為幽雅翠境。
廬山氣候溫適,夏天涼爽,冬天也不太冷,這是廬山又一優越條件。節令特色:春遲、夏短、秋早、冬長。廬山氣溫,根據歷年記載:最高只32攝氏度,最低在-16.8攝氏度,全年平均為15攝氏度,可見廬山氣溫適度。一至于四季,按季節平均計算差異也較正常:春季是11.5攝氏度,夏季為22.6攝氏度,秋季則為17.4攝氏度,冬季常在1攝氏度左右。廬山頂端因處高空地帶,加上江環湖繞,濕潤氣流在前進中受到山地阻擋,易于興云作雨。所以,廬山雨量豐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達168天。廬山云霧較多,全年平均有霧日達192天。更奇異的是廬山云霧常年此出彼沒和變化莫測,給廬山增添了妙景。廬山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在雨量豐沛條件下,有多達90多座峰嶺的廬山,因地殼運動和冰川剝蝕的巧琢,有的峰嶺夾峙峽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淵澗,構成眾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斷,形成數量眾多景觀壯美的瀑布,此為廬山一奇。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12
研究要點:以讀為本,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設計理念: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以讀促寫,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掌握寫作方法,產生寫作的欲望,做到讀寫結合。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積累和運用語言能力。
設計特色:
1、 在賞讀中悟境。課堂上,用課件演示課文情境,豐富學生的感受;讓學生與課文零距離接觸,對課文的魅力之處反復體味、玩賞,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終對課文的語言文字作出正確的判斷,深刻領悟課文的意境。
2、 在寫境中抒臆。在學生體驗、感受云霧的形態美時,發揮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廬山的云霧作進一步的詮釋。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寫法描寫一處景物,體現讀寫結合的理念。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初步認識總分結構,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
3、 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形態美。
教學難點: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教學準備:課件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廬山的云霧》,知道了廬山的云霧變幻無常,很神奇。這一神奇的現象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過那里的人都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廬山的云霧到底神奇在何處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設疑,把學生引領到課堂上來。
二、繼續精讀課文。
1、 學習第二自然段。(課件播放廬山云霧的各種姿態)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說說你看到的云霧是什么樣子的?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可以用課文的哪些詞句來說?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學生自由說)
學生1: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學生2:山頂的云霧像絨帽。
學生3:山腰的云霧像玉帶。
學生4:山谷的云霧像大海。
學生5:山峰上的云霧像天幕。
學生6:我覺得廬山的云霧像仙女的面紗!
(2)、廬山的云霧這么美,作者的語言也很美!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這個自然段圍繞哪句話來寫?并用“——”畫出來。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3)、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這段話,把你最喜歡那一句畫出來。
匯報:誰來說說你覺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歡哪一句?
學生1: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
師:說說“千姿百態”的意思。你能讀出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嗎?
用“千姿百態”來說一句話。
學生2: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絨帽。
師:“籠罩”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這句話美?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能把它的美讀出來嗎?
學生3:那些纏繞在半山腰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
師:“纏繞”是什么意思?誰會用動作表示?
學生4: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師:你怎么理解“彌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換成別的詞語行嗎?為什么?
學生5: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師:誰理解“遮擋”的意思?你能讀出天幕的“巨大”來嗎?
(4)、這么美的云霧,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邊讀邊在腦子里過電影。
看著這些美麗的云霧,你也來展開想象,說說看,它還像什么?
同學們真會思考!云霧這么多的樣子,真是(千姿百態)啊。你們想不想把這些千姿百態的云霧用簡筆畫畫下來,拿回家讓爸爸媽媽也欣賞欣賞呢?學生自由畫。
(5)、小結:這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本段圍繞中心句分別從四個方面具體地描繪了云霧所呈現的不同姿態,突出了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這一特點。 這是廬山的一種靜態美。
(6)、你想不想把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永遠留在腦海里?
學生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學生評議;看著課件畫面,集體背誦。
(7)、討論學法:畫出中心句——認識云霧特點——理清總分關系——感受云霧景象——畫簡筆畫加深理解——練習背誦課文(以讀貫穿學習的全過程)。
設計意圖:課件展示,為學生提供可感的畫面,讓學生從視覺中感受廬山云霧的美,再通過讀、悟、感受語言的美,更感受廬山的美。最后讓學生畫簡筆畫,加深對廬山云霧的特點的感悟,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本環節的設計體現了語文教學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也體現了語文與美術學科的整合,更體現了新課標的三個維度。
2、運用以上的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課件播放廬山云霧的變化)
3、 檢查自學情況。
(1)、這段話圍繞哪句話來寫?
(2)、理解“瞬息萬變”。
(3)、哪一句讓你感到最富于“瞬息萬變?”你能通過誦讀把它記在腦子里嗎?自由背誦課文。
(4)、指名背誦,學生評議。
(5)、看著大屏幕,集體背誦。
(6)、誰讀懂后面的省略號?想想看,它還會變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簡筆畫畫出來,然后告訴大家。
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云霧變化這么多、這么快,真是(瞬息萬變)啊。
(7)、這是廬山云霧的一種動態美。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這一段,感受云霧的瞬息萬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內化文本語言,豐富語言積累。
4、 學習最后一段。
(1)、小朋友們,學到這兒,你想對廬山說些什么?
(2)、作者也發出了感嘆,誰來讀一讀這一節?
(3)、問:“廬山的云霧雖然很美,但你必須離開廬山了,你愿意嗎?”
(4)、“流連忘返” 是什么意思?齊讀最后一段,看誰最舍不得離開廬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讓你流連忘返?能用“流連往返”說說你的心情嗎?
設計意圖:誘發學生誦讀的欲望,讓學生入情入境,忘卻自我,達到朗讀的最高境界。最后通過說話訓練,讓學生把規范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三、拓展練習:
1、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總分的寫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幾句都
圍繞中心句層層展開,具體地描寫這個特點。
2、 現在,老師想請大家用總分的寫法選擇一處景物寫一寫。在寫之前先選擇一處景物按照總分的方法說一說。
(廣場的燈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園的操場上,小河,田野,樹林)
3、學生習作。
(1)、學生練寫,
(2)、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自己的習作。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把文本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情真意切地寫出自己喜愛的一處景物。做到讀寫結合。
四、板書設計:
3、廬山的云霧
千姿百態 瞬息萬變
設計意圖:板書言簡意賅,突出課文重點,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廬山云霧的特點。
《廬山的云霧》教學案 篇13
一、說教材
《廬山的云霧》是s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山云霧神奇美麗,接著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再總寫人們對廬山云霧的喜愛與流連。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所寫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流連忘返”造句,能背誦課文。
3、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仿寫一處景物。
本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因此我把”感悟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于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要在這么短的時間掌握一種構段方式寫出一處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說”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在上一冊課文中,學生已接觸過”總分”這種構段方式,及”比喻”這種表現手法。
本文教學要求學生勤動腦、動手、會與別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學生普遍讀書不注意感情朗讀或掌握不夠。也沒養成與人交流探索的習慣。還有就是學生很少出遠門,根本不知廬山云霧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所以要畫出不同姿態的云霧也不容易。
三、說教學方法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極好的寫景范文,宜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
四、說學法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本篇課文教學我讓學生通過”讀、思、畫”感悟廬山美及文章的語言美。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本課。首先第一課時學生學會了本課生字,以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
第二課重點分析課文。教學過程分為四步:
(一)、談話導入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接著板書課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1、精讀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可能學生讀的時候,感情把握不準,教師相應指導,接著提問:”在廬山眾多景物中,作者最喜愛的是云霧,你從哪里讀出這點來?”學生不難答出(更,神秘)教師提醒在朗讀時應突出”更,神秘”兩個詞,同時板書:神秘的云霧。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領悟詞語,進入文章的意境:
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們看,在山上游覽,似乎……漫步山道……此時,你們會感覺自己就像……“讓學生做出伸手摸云霧、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樣子。使學生充分感受廬山云霧的神奇美麗。這時用導語過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學習:“廬山云霧如此神奇美麗,那么它有什么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精讀第2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并不是被動地接愛,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云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么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板書:千姿百態。接著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千姿百態的?請用筆畫出來。”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像絨帽,像玉帶,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云霧千姿百態”,接著具體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繪畫不同姿態的云霧,使他們感受廬山云霧的美及文章語言的美。指名一兩個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通過直觀畫面使他們理解”籠罩、纏繞、彌漫、遮擋”等詞語。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接著引入下一段的學習:“廬山的云霧還有一個特點,請看第3自然段。”
3、精讀第3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結構與第2自然段相同,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并要求他們找出:
(1)中心句
(2)廬山云霧的特點。具體怎么寫?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學生合作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讀完后,教師小結:正因為廬云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游客們舍不得回來了。(并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至此,教學目標2已完成。
(三)、總結
總結貴在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廬山的云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使學生充滿向往,激起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學目標3。
(四)、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于閱讀教學之中,是許多教師認為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本冊教材訓練的重點。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最后說板書: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法重點,一目了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我努力做到簡潔明了,能加深學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