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古詩兩首(精選15篇)
13古詩兩首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兩首詩所描繪的情景。
4.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景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能背給大家聽嗎?
2.指名背。
3.今天,我們又要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是哪兩首呢?自讀課題。我們首先學習《村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釋題:在鄉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1)出示生字,讀準音,記住形。
(2)指導書寫,描紅,臨寫。
(3)指名朗讀,正音。
(4)跟錄音讀。
三、細讀全詩,解詞釋句,弄懂詩意:
1詩歌主要寫了哪個季節的什么景色?
2小組討論,弄懂相關詞語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草長鶯飛:野草旺盛生長,黃鶯自由飛翔。
拂:飄拂、拂拭、掠過。
堤:堤岸。
醉春煙: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紙鳶:紙做的風箏。
4詩句的意思知道嗎?同桌互說后集體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兒旺盛生長,空中鶯兒自由飛翔,堤邊楊柳飄拂搖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們放學回來天色還早,趕忙趁著東風放起了風箏,那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5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朗讀全詩,讀出感情。自瀆——指名讀——糾正——指名讀——齊讀——跟錄音讀
四、賞讀全詩,進入意境,熟讀成誦:
1 看圖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再現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作者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練習背誦。
3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時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說一說。
五、作業 :
1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2背誦
3抄寫這首詩。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 兒童散學
醉春煙
楊柳拂堤 | 竟放紙鳶
早春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村居》。
2說說這首詩的意思。你讀了這首詩仿佛看到了怎樣一幅畫面?
二、初讀《宿新市徐公店》
1揭題,簡介作者:
2題目是什么意思?同桌討論。(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開設的旅店時看到的景象)
過渡:詩人住在這家旅店里看到了什么呢?
3自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1)出示生字,讀準音,記住形。
(2)指導書寫,描紅,臨寫。
(3)指名朗讀,正音。
(4)跟錄音讀。
三、細讀全詩,解詞釋句,弄懂詩意:
1 逐句邊讀邊想: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了,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分小組交流,在組內提出不懂之處,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
樹頭:樹的枝頭。未成陰:樹葉還不茂盛,還沒能形成樹陰。
急跑:快跑。飛入:紛亂地飛進。
3說說句子的意思:
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
樹的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沒長大,還沒有形成樹陰。
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
黃色的蝴蝶紛紛飛入金黃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4看圖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5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朗讀全詩,讀出感情。自瀆——指名讀——糾正——指名讀——齊讀——跟錄音讀
四、賞讀全詩,進入意境,熟讀成誦:
1輕讀全詩,想想詩人寫的什么季節的景色,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為什么黃蝶飛入菜花中就無處可尋了呢?
3讀了這首詩,你還體會到什么?
4指導朗讀,背誦。
五、練習:
1詩的前兩句寫了(稀疏的籬笆、深遠的小路、落花的枝頭),還寫了(暮春)的景色,展示的是一派田園風光;后兩句既寫了(兒童追逐黃蝶的活潑),又表現了兒童尋找黃蝶時的天真可愛。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后兩句是(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趣盎然。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六、作業 :
1朗讀,背誦。
2根據《宿新市徐公店》的詩意,畫一幅暮春圖,涂上顏色,比比,誰畫的最能表現出這首詩的意境。
板書:
宿新市徐公店
籬笆稀疏 小路深長 黃碟飛舞 兒童急追
樹頭花落 葉未成陰 融入菜花 無處可覓
景—————人
靜—————動
暮春
13古詩兩首 篇2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 學會生字,理解古詩意思。
2、 通過理解古詩,體會詩人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春入秋,引出《山行》
1、 你們還記得哪些寫“春”的古詩?作者是誰 ?
(1)《春夜喜雨》——杜甫
(2)《春曉》——孟浩然
2、 現在是秋天了,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人寫秋天的詩《山行》
投影揭示: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3、 板題。釋題。“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的意思。簡介作者杜牧。
二、初讀指導
1、 快讀全詩,畫出生字詞,查字典。
2、 徑:小路
楓林:楓樹林。
楓樹:圖。
霜:冰粒。
3、 質疑
第一句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白云深處”?“坐”怎么講?“于”怎么理解?
*第一句理解時要調整一些詞序:深秋時節充滿涼意的山林里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處伸展。
*白云深處“是白云飄浮的地方。
三、精讀訓練
1、 反復吟詠,體會詩意。
2、 各自試講,交流,糾正。
3、 指名說說《山行》這首詩的意思。
4、 看圖閉目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情景。
5、 討論:在《山行》一詩中,詩人寫了什么?表達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6、 小結:詩人贊美秋天。
四、作業
1、 朗讀《山行》背誦和默寫《山行》
2、 用自己的話說說《山行》的意思。
3、 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 背誦《山行》
2、 用自己的話說說《山行》的意思。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楓橋夜泊》
二、初讀指導
1、 讀題解題
(1) 簡介“楓橋”
(2) 簡介作者
(3) 出示: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2、 各自試讀。畫出生字,讀準字音,查字典理解意思。
3、 師生合作探究這首詩的意思 。
(1) 學生講:月亮西沉了,烏鴉在啼叫,滿地是霜。江邊的楓樹,漁船上的燈火……蘇州城外寒山寺的鐘聲,半夜里飄到了客船上。
(2) 學生不理解“對愁眠”
(3) 師:(看到這一切)面對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燈火,我心里憂愁,很難睡得著。
(4) 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楓橋夜泊》的意思。
三精讀訓練
1、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楓橋夜泊》的意思。
2、 再次朗讀思考:
(1) 詩人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時候的情景?
(2) 在這首詩中詩人寫了哪些景物?抒發了什么思想感情?
3、 比較《山行》和《楓橋夜泊》中的兩和“寒山”。
4、 反復朗讀,背誦。
5、 指導背誦。
三、作業
1、 朗讀背誦課文。
2、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 寫字。
13古詩兩首 篇3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民,愛惜糧食。初步了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生字卡片、插圖、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20 古詩兩首
鋤禾 憫農
日當午 汗滴 春
一粒 盤中餐 辛苦
秋 萬顆
餓 死
作業 設計安排:
課內:描紅、仿影、臨寫、朗讀
課外: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嗎?能背誦嗎?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板書:古詩兩首。解釋“古詩”的意思。詩歌以“首”為單位。
3、先學《鋤禾》
二、初讀指導
1、板書:鋤禾,領讀。解釋字意。
2、教師范讀、領讀全詩。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用小黑板揭示:鋤禾當午粒粒辛苦盤皆
(1)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指名認讀,提醒學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記住這些字?學生自主學習,然后交流。
4、指導朗讀,注意重音和停頓。
5、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指導看書上的圖。這幅圖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畫的什么?自由說說圖意。
2、當眾交流。
3、教師講“當”、“正是”等字詞意思。板書:日當午汗滴盤中餐辛苦
4、講解。
5、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組詞。
2、讀拼音,寫漢字。
3、用“辛苦”說、寫一句話。
4、用自己的話講〈鋤禾〉的意思。
5、背誦〈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閑田農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查字典,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所以講一講。同桌試講,共同糾正。結合講解板書:春一粒秋萬顆餓死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畫去括號內不恰當的拼音。
2、解釋。
3、詩句中“一粒”的“粒”表示,“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的詩意。
5、背誦《憫農》。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課文。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鋤禾〉、〈憫農〉的意思。
3、背誦〈鋤禾〉、〈憫農〉。
4、再次朗讀〈古詩兩首〉,想: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農收閑夫。
2、這幾個字里,你認為哪幾個比較好寫?說說你是怎么寫好的。學生自學后逐字講每個字寫時的注意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補充和小結。
3、按筆順描紅。
三、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選擇一首古詩,用自己的話把詩意寫下來。
13古詩兩首 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以《尋隱者不遇》為例,學習并初步運用讀懂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3.訓練學生把對語言文字的抽象思維變成生動畫面的形象思維。
4.背誦、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教學難點
如何把“話”變成“畫”。(即:如何使抽象思維變成形象思維。)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文字投影片、圖畫場景投影片、錄有古曲的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學法
(一)導言。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通過描寫引人入勝的景色,進而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不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還要把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進入到詩的意境中去,從而正確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讀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打出投影,出示復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對照投影片審題、解題,搞清楚“話”和“畫”的涵義。)
話——詩中的語言文字。
畫——通過再造想象,將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
二、指導學法
(一)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尋隱者不遇》。
2.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句。
3.逐字逐詞逐句弄懂詩的字面意思。(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4.指名說說這首詩的字面意思。
(賈島在松樹下問一個小孩,他師傅去哪兒了,小孩說師傅采藥去了,就在這座山中,但是云霧彌漫、繚繞,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問題、想詩境。
以“松下問童子”這一句為例。
1.就詩句逐字逐詞提出問題。(可以提“什么樣”、“怎么樣”的問題。)
(1)什么樣的松樹下面?
(2)誰怎么樣問童子?
(3)問什么?
2.根據所提問題想象畫面并用語言描述出來。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幫助學生形成畫面。
(2)學生借助投影片描述畫面。
(在一棵高大挺拔、古老蒼翠的古松下面,身穿藍布長衫的賈島問一個正在樹下讀書,頭上扎著兩個發髻的小孩:“小童子,你的師傅到哪兒去啦?”)
(3)鼓勵求異思維,說說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么。
(三)悟詩情,詠詩句。
1.根據你所描述的畫面,體會詩人當時是怎樣的感情。(同學討論,板書:興奮)
2.根據你所體會的感情,吟誦詩句。
三、總結學法
出示復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總結歸納學法。
四、遷移鞏固學法
在教師適當的點撥下,運用學法學習古詩后三句。
(一)抓字眼、明詩意。
(二)提問題、想詩境。
1.學生針對詩中字詞提“什么樣”和“怎么樣”的問題
(1)小童子是怎樣回答賈島的?
(2)師傅什么樣?他怎樣采藥?采什么藥?
(3)山里都有些什么?
2.出示第二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內容是“青山白云”,請學生根據所提問題,填充畫面內容并加以描述。
(三)悟詩情,詠詩句。
1.提問:詩人雖然沒能尋到隱者,但是當他想到隱者的生活是那樣自由自在、富有情趣,會是什么心情呢?(同學討論。板書:羨慕)
2.帶著體會出來的感情吟誦這幾句。
3.追問:賈島尋隱者不遇后會怎樣?(描述畫面)心情又會如何?(同學討論。板書:向往)
4.配樂吟誦。
教師播放古曲,學生配樂吟詩,從而進入到廣闊而幽深的山中境界,體會詩人羨慕隱者這種與世隔絕,甘與大自然為伍,自得其樂的采藥生活和神往之情。
五、獨立運用學法
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六、布置作業
用把“話”變成“畫”的方法學習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一)指名背誦《尋隱者不遇》。
(二)限時集體默寫《尋隱者不遇》
二、學習《題西林壁》
(一)知詩人、解詩題。
1.請學生結合課外知識,先來講講對詩人的了解及對詩題的理解。
2.教師歸納小結。
這首詩是我國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早年中進士,以文章知名。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作品大都揮灑自如,明快豪放。這首詩是作者游覽廬山時,在廬山西林寺的墻壁上題寫的,因而名為《題西林壁》。
(二)抓字眼、明詩意。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
提示生字“緣”的寫法:左邊不要寫成“幺”,右邊不要在撇上加點。
3.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句。
4.抽學生試講,教師訂正。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橫看”,正面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地看;“側”,從側面看。“嶺”,是山嶺;“峰”,是山峰。
①“嶺”和“峰”有什么不同?
“嶺”——連綿起伏。
“峰”——高聳峭拔。
②“各不同”指的是什么不同?
指的是看到的山的姿態不同。
③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
從正面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姿態。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①查字典,找出“緣”的幾種解釋;結合詩文,選擇合適的一個。(因為)
②結合“身在此山中”理解“只緣身在此山中”。
③說說前后兩句是什么關系?(果因關系)
④用“果因”句式說說詩句的意思。
作者之所以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
⑤追問:為什么詩人在廬山之中卻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因為詩人站的位置、看的角度不同,因而看來看去只能看見廬山的一部分,看不全面。)
(3)學生自己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三)悟詩理,誦詩句。
1.你從這首詩中得到什么啟發?
(對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調查分析,就容易主觀地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個事物。)
2.舉例說一說。
3.指導有感情地吟誦、背誦。
4.默寫《題西林壁》。
三、布置作業
將《尋隱者不遇》改寫成200字左右的記敘文。
(韓瑞生)
13古詩兩首 篇5
第一課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導入新課
1、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朋友送別的古詩?
2、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3、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之”:去的意思。
4、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每個字讀三遍。
3、跟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向同學求助。
4、生開始自主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煙花:柳如煙,花似錦。三月:陽春三月。下:順流而下。碧空:藍天。盡:消失。惟見:只看見。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4、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能力訓練,情景表演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評選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昨天我們學習了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大家把它朗誦一遍吧。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讀詩題《送元二使安西》
3、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導學生讀題。(師板書)
4、了解作者:關于詩人王維,你知道些什么?
5、師生交流:安西在哪兒呢?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注釋了解詩的大意,并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朝雨、輕塵、客舍、更盡、陽關”的意思。
(2)提出疑問,并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5、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三、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師也學習了這首古詩,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別從渭城出發,去千里之外的西域當差。恰巧這天公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綿綿細雨,滋潤了道路兩旁的青青柳樹。平日里,這條人來人往的大道上車水馬龍,塵土飛揚,而現在一場小雨剛停,天氣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為朋友安排的一樣。也不枉我特意趕來為君送行呀。來,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這份情怎能讓人割舍得下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從詩中的哪些字詞中最能看出王維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3、想象自己與親人朋友分別時的場面,加上你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再讀這首詩。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師生評議,再指名讀。
5、生練習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6、指名讀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四、拓展賞析
1、同學們還收集到了很多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再好好讀一讀,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下來,咱們一會來個書法及誦讀比賽,好嗎?(別董大、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生上臺展示書法,朗誦古詩。
3、師小結: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試著即興創作詩歌)
五、布置作業
今天你想做什么作業?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愿望。
13古詩兩首 篇6
課題
21 古詩兩首
課型
新授
課時
2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師生教學互動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一課時一、導入 二、學習古詩《鋤禾》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一、指導看圖 二、講讀詩句 三、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四、指導寫字 1.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2.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兩首詩,就是反映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米來之不易的古詩。 1.出示古詩圖文。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禾”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1)自讀。 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1.觀察生字,說說你記住生字的方法。 2.師范寫“禾、粒、辛、苦”。 1.這幅圖上畫了什么樣的場面? 2.第二首詩寫了這幅圖的內容。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現像詩句中的悲慘景象呢?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餓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1.練習背。2.指名背。1.收:左窄右寬。 豐: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學生交流。 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 禾:禾苗。“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指名說。 3.背誦表演古詩。 1.認讀生字,觀察記憶。2.生描紅、臨寫。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的內容。1.粟:小米。泛指谷粒。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2.學生積累成語: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精耕細作 千倉萬箱1.理解:四海:普天下,全中國。 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2.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1.同桌背。2.齊背。1.觀察生字的位置,說說關鍵筆畫。2.生描紅、仿寫。
板
書
設
計21. 古詩兩首
鋤禾 憫農鋤禾日當午, 春種一粒粟,汗滴禾下土。 秋收萬顆子。誰知盤中餐, 四海無閑田,粒粒皆辛苦。 農夫猶餓死。
13古詩兩首 篇7
教材分析《古詩兩首》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起頭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淺顯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牛郎織女》。《嫦娥》這首古詩情感綿長幽怨,學生在情感上很難跟進,共鳴。因此,本課目標定位為感受而非感悟,力圖借助本詩和嫦娥奔月的傳說讓學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麗和神奇。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釋義、書空等方法認識“乞、霄、燭、曉”等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注意乞不能多橫,曉右上部不要多點,霄雨字頭要扁。
2、通過配樂、賽讀、引讀等途徑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體會兩首詩中歡樂和孤獨的情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3、通過預習、拓展,結合資料袋等手段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4、閱讀課前準備的民間故事,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學重難點重點:朗讀古詩,有感情背誦古詩。難點:領會詩中抒發的情感。課前準備1、 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2、 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八單元學情分析 基本程序教學調整第一課時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誰愿意把你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學生背古詩)經常把自己學過的古詩背給老師、親人、朋友聽一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因為溫故而知新。
2、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古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古詩兩首》。板書課題。二、初讀正音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一讀,請記住,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注意讀準詩句中的四個生字。1、指名讀,主要正音:乞巧中乞音變,燭翹舌音、屏后鼻音等。 2、你發現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強調古詩中都含有民間故事)三、學習《嫦娥》過渡:這兩首詩中,你覺得哪一首更難懂?讓我們先走進《嫦娥》。(一)自主學習,初步感知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這首詩。2.小組合作借助插圖、注解、民間傳說說大意。3.全班交流:誰能說說你讀明白了什么? (從字、詞到句)4、師說意思,學生說詩句。(室內,云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室外,銀河漸漸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嫦娥大概是后悔偷吃了靈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二)再讀感悟,品味詩情1、了解了詩的大意,你能感受到嫦娥的心情嗎?(孤單?寂寞?無盡的思念?)2、是哪些詞句為你勾勒出這么樣的畫面?.3、預設交流點:云母屏風---冰冷的石材,精美迤儷的圖案。從中引導感受優裕的物質條件下嫦娥內心的孤寂凄涼。(和自己家裝潢的很富麗堂皇,只留下一個人時作對比。)曉星沉---百無聊賴地守侯著星星升起又沉下,無數個不眠夜啊!悔---這是一種怎樣的悔恨啊。教師補充:嫦娥飛入月宮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鄉親,雖有山珍海味,宮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煩。碧海青天----這詞給你一種怎樣的聯想,從中感受到什么?邊交流,邊引導學生讀好詩句。(三)感情朗讀,升華詩境1、師補充有關詩文賞析內容:月宮豪華卻寒,仙子無心細看。如今獨守廣寒,不知后弈冷暖?思念如水澹澹,不分黑夜白天。星星便是淚線,一串聯著一串。現在后悔已晚,那叫當初心貪。竊得后弈靈丹,飛天變作神仙。昨夜星河璀璨,滿天繁星如眼。遙想銀河那端,孤魂涕淚漣漣。此情若能再敘,來生不做神仙。2、生練讀。3、師指導朗讀。配樂,引導學生邊想象情景邊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的境界。四、回讀生字,指導書寫1、生字卡片認讀生字。2、指導書寫生字。教師范寫“曉、屏”,注意曉不能多點。3、指導書寫整首詩,要求美觀、整潔。五、課后練筆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而 “神舟6號”、“嫦娥1號”又把國人的飛天夢想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又會演繹出怎樣富有現代特征的神話故事呢?請你編寫一個神話故事。 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1、比賽背誦《嫦娥》。2、默寫《嫦娥》。3、講關于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4、你會講《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嗎?引出《乞巧》。板書課題。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1、請同學們讀課題,根據注釋理解題意。
2、簡介作者: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杰寫的。林杰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他六歲時就能寫詩。但17歲就離開了人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林杰僅存于世的2首古詩中的一首--《乞巧》3、按自己習慣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4、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感悟詩意。(1)“宵、霄”兩字可用查字典來理解字詞。“宵”是晚上(拓展成語:通宵達旦等)。“霄”是天空(拓展成語:九霄云外等)。(2)前兩句詩可以結合牛郎織女美麗的傳說。(3)后兩句詩可以聯系資料袋來理解。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取智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了解多少啊?(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補充資料: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織得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亮。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織女的巧手。你們羨慕嗎?你們羨慕什么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乞巧節。三、感情朗讀,再悟詩情1、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著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前兩行詩嗎?教師隨機引讀:是啊,牛郎和織女一年只相會一次,能不激動嗎?一家四口終于相見,多么幸福!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可又無從說起,化作深情對視,多么令人感動啊!2、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么啊?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你能讀好后兩行詩嗎?3、配樂齊讀整首詩。四、默讀質疑。《嫦娥》、《乞巧》這兩首詩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五、拓展學習。1、運用學到的方法學習古詩兩首。(一)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注釋: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樹。 斜:為了押韻,此處可以按古音讀作xiá。
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官。 傳:賜給。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極、王逢時五人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意思:暮春的長安城里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里頌賜新蠟燭,輕煙先升起在皇帝貴戚家。 (二)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 ,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出的爆裂聲。用來驅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藥酒店。古代習俗,驅邪避瘟以求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風俗用桃木板寫上兩個門神的名字,分掛大門左右驅鬼鎮邪,每年一換。意思:爆竹聲中已把舊年驅除,春風送暖飲屠蘇避禍求福。千家萬戶迎來了正月旭日,總要用新門神換掉舊桃符。2、說說有關的民間故事。六、指導書寫。1、生字卡片認讀生字。2、指導書寫生字。教師范寫“乞、霄”,注意乞不能多橫,霄的雨字頭稍扁。3、指導書寫兩首詩,要求書寫整潔,格式美觀。
13古詩兩首 篇8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重點:1、學習生字詞。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教學時間: 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9月11日 總第8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2.學習《尋隱者不遇》,體會詩人尋隱者未遇的悵然心情。3.學會生字“遇,言”,理解“遇,言,只,深”等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能說出全詩的意思。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課件、音樂教學過程:教學環節達成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 揭示課題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的古詩。1、揭示課題,讓學生讀題,并解題。2、教師簡單介紹詩人:賈島。 讀課題并理解“尋”、“隱者”、“遇”二、聽錄音,理解。讀通順這兩首古詩。對詩文有初步的印象。聽錄音,思考: ①全詩共提到幾位人物、圖中人物分別是詩中提到的誰?(3位。作者和童子) ②這三位人物之間分別是什么關系?(作者和隱者,朋友關系;隱者和童子,師徒關尋 ③為什么作者拜訪朋友沒能遇上? ④用自己的話口頭說說詩意,提出不懂的字、詞。聽錄音 針對老師提出的思考題,對古詩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 三、自讀古詩。 讀準字音。注意詩的節奏。 1、學生自由讀古詩。2、學生先自己理解古詩,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和同桌一起討論交流。自由讀古詩。在讀不懂的詞句下面做上記號。四、合作探究,悟解詩歌。 通過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借助譯文,理解古詩,體會作者的情緒變化: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并想象詩句所揭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進一步體會古詩主旨。1、指名朗讀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指名朗讀,齊讀。2、學習詩句。 ①第1、2句:松下問童子:我在一棵松樹底下向一個小男孩問訊。(童子:男孩,這里指隱者的書童和弟子。)言師采藥去:這孩子說他師父出門采藥去了。 (言:說)②第3,4句:只在此山中:(師父他)就在這山林中。(只:就;此:這)云深不知處:山上云霧重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深:重重;處:地方)3連起來說說詩句意思。4體會感情: ①作者拜訪友人卻未遇上,心情怎樣? ②推想作者的朋友在山林中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③賈島是位著名的詩人,他的朋友想必也是位極有才華的人,為什么他不去做官,卻寧愿在山里采藥,過這種隱姓埋名的生活呢?(對社會、對官場不滿) ④作者寫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5指導朗讀。背誦:①再聽錄音,體會節奏及重音。②指導朗讀,背誦,齊背 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好古詩。 讀詩句,先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相互交流學習,感悟詩句的意思。 在教師的引導下,邊讀古詩邊體會作者的心情。想象作者的朋友在山林中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聯系當時的社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背誦古詩。五、布置作業 1、繼續背誦古詩。2、抄寫古詩。3、把《尋隱者不遇》所描繪的意境寫下來。 板書設計: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滿懷希望 言師采藥去。 失望 只在此山中, 一線希望 云深不知處。 徹底失望 第二課時9月12日 總第9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3、 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教學準備:小黑板、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達成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 古詩導入,揭示課題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的古詩。1、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描寫兒童的古詩,指名背誦。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首。2、板書古詩題目,讀題,并解題。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4、教師簡單介紹詩人:杜牧。背誦以前學習描寫兒童的古詩。 讀題,并解題 聽教師介紹詩人。二、初讀課文。讀通順這兩首古詩。對詩文有初步的印象。1、明確初讀要求:(1)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2)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3)讀懂句子,學會提問。 2、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評議。 根據要求讀古詩。 讀課文。 三、合作探究,悟解詩歌。 通過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借助譯文,理解古詩, 并想象詩句所表現的畫面,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1、學生齊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2、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3、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4、理解詩意。(1)出示課文插圖。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c齊讀詩句。(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齊讀詩句。(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好古詩。 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 質疑。 圖文結合理解:牧童騎黃牛 想象牧童的歌聲。理解:歌聲振林樾。 朗讀詩句。 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齊讀詩句。 嘗試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一起再來讀古詩。 四、讀詩想畫面。通過聽范讀,看畫面,背誦古詩,引導學生想象。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聽老師讀古詩,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根據畫面背誦。 判斷古詩季節。五、編故事。通過編故事,啟發學生想象,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1、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2、指名交流故事。 試著編一個故事。 交流故事。六、布置作業。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板書設計:所見 牧童騎黃牛, 所見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所想忽然閉口立。 教后反思:學習古詩最關鍵的是體會詩境,而在體會詩境之前,先要學生正確理解詩意,如何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呢?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抓住“詩眼”,挖掘詩的內涵。每首詩中總有其精華所在,抓住這些精彩的詩句,讓學生讀懂讀透這些詩句,無疑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比如在《尋隱者不遇》這首詩中,我就抓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一關鍵詩句,通過對比體驗,使學生感受到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二、展開想象,領會詩的意境。對隱士游蹤不定,無羈無絆生活的贊嘆,是詩人賈島在古詩《尋隱者不遇》中所要抒發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呢?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展開合想象,以此體會隱士的自由自在,自得其樂。三、結合實際,補充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這兒的結合實際既指結合教材的實際,又指結合學生的實際。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分別穿插了:有關賈島的典故《推敲》,賈島的另一首絕句《劍客》,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3古詩兩首 篇9
一、教學內容:
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贊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其中一首。
三、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的課外時間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能怎樣來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歸納出臺下順序(如果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沒有這樣的練習,有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引導):
3、解古詩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大體了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情誦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
1、根據搜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作者李白的了解。
2、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組合作,利用字典、課后注釋和文中的插圖(投影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交流。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天門、楚江、中斷(中間斷開)、開(通)、至此回(在這里拐彎),通過理解這些重點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意圖:運用小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直解決。
4、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簡單畫出來,在交流時結合畫面敘述。(建議教師在交流中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強求學生敘述得太一致,將大概詩意敘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詩歌所描寫的雄偉的景象,體會了作者的贊美之情,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自由讀,再請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
2、背誦這首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三、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意圖:將課前的搜集與課內的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望天門山》,誰來背誦一下?先個人背誦,再集體背誦。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誦給大家聽。
3、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意圖: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展示背誦搜集到的古詩的機會,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學古詩,明白大意。
1、自由朗讀古詩,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小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課后注釋、課文插圖來理解這首詩歌。)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作者蘇軾的了解:
(2)對題目的理解;
(3)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墻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為);
(4)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意圖:由于這首詩的詞句比較易懂,教師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間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意思。]
3、大家對這首詩歌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為什么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古詩的意思。)
4、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決疑問。[意圖:這首詩的后兩句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電教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很直觀地弄明白。]
三、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才大家通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邊聽老師誦讀這首詩,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師配樂誦讀,學生想象。
2、交流,估計學生可能想象到廬山雄偉的景象,比如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想象。
3、討論,然后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比較淺顯地感悟這首詩中蘊含的道理,在討論中明白這首詩蘊含的道理,受到啟發。]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搜集的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教學小結:
這兩首古詩或繪畫或悟理意境深遠,是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詩篇,課后我們通過背誦來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3古詩兩首 篇10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
教學難點 : 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9.11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注意音韻節奏。
(2)生字詞。
焚燒 千捶 萬擊 墨梅 乾坤
三、學習《石灰吟》
1.指名讀。
2.理解詩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擊:撞擊。若:好象。
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說說陣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感情。
教師啟發:山石承受千捶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什么樣的?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
5.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1)理解字詞。
(2)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討論。
(1)理解字詞。
吾:我。淡墨痕:素凈雅潔。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乾坤:天地。
(2)指名說說詩意。
(3)看圖想象。
(4)朗讀體會。
4.小結。
五、作業
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9.12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
2.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
二、背誦課文
1.聽錄音,輕聲朗讀課文。
2.看圖朗讀,體會詩歌的意境。
3.自由練讀,背誦。
三、總結課文
1.這兩首詩分別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四、教學生字詞
1.指導書寫。
2.學生描紅。
五、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焚燒清白洗硯乾坤
2.解釋詩句。
(1)千捶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板書:
3古詩兩首
石灰吟
千捶萬擊 粉骨碎身 若等閑
烈火焚燒 (堅強不屈) 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潔身自好)
墨梅
素凈 池邊樹 朵朵 淡墨痕(寫實)
清香 不要——只流—— (明志)
(寄寓貞潔自守的情操)
13古詩兩首 篇11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字詞、背誦古詩
難點:理解意境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自由記生字。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師范讀。
自愿讀。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13古詩兩首 篇12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具準備】課件、卡片。
【學習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要求〗
1、會認6個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和展示、交流課前查閱資料所得。教師可視情況有選擇地講解: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又叫他蘇東軾。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好,蘇東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十分高興。他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
2、看圖說話。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課題,自讀古詩
1、借助拼音讀題。注意“贈”、“景”是后鼻音。書空“劉”字。
2、說說題目的意思。
3、蘇軾送給劉景文一首什么詩?請大家小聲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后再讀給同桌聽。
4、用筆圈出生字讀讀。
5、同桌合作學習生字,嘗試理解字義。
三、再讀感悟,想像畫面
1、自由讀詩,結合圖思考:詩描寫的是什么的景色?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相機點拔。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合作,讀完后交流自己體會,交流后再融入感情讀。
4、小組匯報自學收獲和不懂之處。小組間答疑。師進行指導。如:理解“霜”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指導。你見過霜?冰箱里白色的東西就是霜。霜是一種自然現象,北方秋天氣溫降到了攝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葉上會凝結一層薄薄的白色冰晶。這就是霜。下霜時,天氣已經冷了。還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如:“擎雨蓋、傲霜枝”,讓學生觀察插圖,重點引導觀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蓋、傲霜枝”指什么。
5、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所描繪的畫面: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6、指導感情朗讀,帶著對秋天的贊美語氣來讀。
四、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1、引導學生用自的話說說讀了這首詩后,頭腦中形成了什么畫面?
2、根據詩意,參看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秋天難道只有橙黃橘綠兩顏色?出示課件讓學生議一議。
六、指導寫字
1、要寫的的字:
首、劉、枝、記。
2、學生認讀:
首:書空筆順。
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筆是點。
3、讓生觀察范字,說說怎樣書寫。
4、指名板書生字,師生共同評價,探索寫好字的方法。
5、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學習要求〗
1、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背誦其它寫秋天的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贈劉景文》。
2、聽寫“劉、記、枝”三個字。
3、出示《山行》。
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師巡視指導:
自學提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這首詩。如,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幾個人組成小組學;可以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描繪的景象;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還可以畫一幅畫,有什么別的方法可以試一試。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學習所獲。喜歡表演的同學用充滿激情的聲音讀;愿意說的同學說說讀后想到的景象;喜愛表演的同學邊給同學朗讀邊進行表演;擅長畫畫的同學把自己的作品向周圍的同學展示過程中,師相機點拔詩中表現出的楓葉經霜仍然生機盎然,富有生命力。
3、集體討論,解決學習中還不懂的問題。
4、小組比賽朗讀《山行》,老師針對學生情況相機指導朗讀。
三、趣味實踐活動
1、卡片連詞練背誦,方法:
師出示本詩的生字卡片,讓學生按生字出現在詩句的先后擺放,然后連起來,試著背詩句。
2、情境背詩,方法:
師扮演學生的家人,如,媽媽、爺爺、奶奶等,請同學背誦詩給“家人”聽。
四、指導寫字
1、指名學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于、首”兩字,集體評一評寫得怎么樣?
2、師在田字格里范寫“楓”字,提示學生這個字左窄右寬,學生書空。
3、學生寫一遍,同桌交換評、改。
4、學生練習書寫生字,師巡視檢查學生的寫字姿勢。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背誦古詩。
13古詩兩首 篇1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兩首詩所描繪的情景。
4.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景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能背給大家聽嗎?
2.指名背。
3.今天,我們又要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是哪兩首呢?自讀課題。我們首先學習《村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釋題:在鄉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1)出示生字,讀準音,記住形。
(2)指導書寫,描紅,臨寫。
(3)指名朗讀,正音。
(4)跟錄音讀。
三、細讀全詩,解詞釋句,弄懂詩意:
1詩歌主要寫了哪個季節的什么景色?
2小組討論,弄懂相關詞語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草長鶯飛:野草旺盛生長,黃鶯自由飛翔。
拂:飄拂、拂拭、掠過。
堤:堤岸。
醉春煙: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紙鳶:紙做的風箏。
4詩句的意思知道嗎?同桌互說后集體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兒旺盛生長,空中鶯兒自由飛翔,堤邊楊柳飄拂搖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們放學回來天色還早,趕忙趁著東風放起了風箏,那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5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朗讀全詩,讀出感情。自瀆——指名讀——糾正——指名讀——齊讀——跟錄音讀
四、賞讀全詩,進入意境,熟讀成誦:
1 看圖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再現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作者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練習背誦。
3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時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說一說。
五、作業:
1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2背誦
3抄寫這首詩。
板書:
村居
草長鶯飛 兒童散學
醉春煙
楊柳拂堤 | 竟放紙鳶
早春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村居》。
2說說這首詩的意思。你讀了這首詩仿佛看到了怎樣一幅畫面?
二、初讀《宿新市徐公店》
1揭題,簡介作者:
2題目是什么意思?同桌討論。(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開設的旅店時看到的景象)
過渡:詩人住在這家旅店里看到了什么呢?
3自讀,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1)出示生字,讀準音,記住形。
(2)指導書寫,描紅,臨寫。
(3)指名朗讀,正音。
(4)跟錄音讀。
三、細讀全詩,解詞釋句,弄懂詩意:
1 逐句邊讀邊想: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了,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分小組交流,在組內提出不懂之處,依*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籬落: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
樹頭:樹的枝頭。未成陰:樹葉還不茂盛,還沒能形成樹陰。
急跑:快跑。飛入:紛亂地飛進。
3說說句子的意思:
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
樹的枝頭上的花已經落了,但葉子還沒長大,還沒有形成樹陰。
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
黃色的蝴蝶紛紛飛入金黃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4看圖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5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再朗讀全詩,讀出感情。自瀆——指名讀——糾正——指名讀——齊讀——跟錄音讀
四、賞讀全詩,進入意境,熟讀成誦:
1輕讀全詩,想想詩人寫的什么季節的景色,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為什么黃蝶飛入菜花中就無處可尋了呢?
3讀了這首詩,你還體會到什么?
4指導朗讀,背誦。
五、練習:
1詩的前兩句寫了(稀疏的籬笆、深遠的小路、落花的枝頭),還寫了(暮春)的景色,展示的是一派田園風光;后兩句既寫了(兒童追逐黃蝶的活潑),又表現了兒童尋找黃蝶時的天真可愛。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后兩句是(動態)描寫,全詩動靜結合,情趣盎然。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六、作業:
1朗讀,背誦。
2根據《宿新市徐公店》的詩意,畫一幅暮春圖,涂上顏色,比比,誰畫的最能表現出這首詩的意境。
板書:
宿新市徐公店
籬笆稀疏 小路深長 黃碟飛舞 兒童急追
樹頭花落 葉未成陰 融入菜花 無處可覓
景—————人
靜—————動
暮春
13古詩兩首 篇14
12、△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中描繪的風光、景色。
2、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加深對兩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揭示課題,并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園詩人。
杜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
2、自學課文。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詞,同座討論,教師指導。
(3)練習說說詩的意思。
3、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拔
4、再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四時田園雜興》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發生的事?你從哪里理解的。
(2)人們為什么如此辛榮?你體會到什么?
(3)朗讀全詩。
(4)《望岳》這首詩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受?
(6)齊讀《望岳》。
5、練習背誦兩首詩。
13古詩兩首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能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4.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課件播放錄音。學生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詞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并初步整體認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2.教師范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自讀時板書全詩)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無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詩。《小兒垂釣》。(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播放錄音)
1.認讀生字詞: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借問、遙招手、不應人。(注意生字“蓬、稚、遙”的字音字形。)
2.教學生字“釣”,注意右邊“勺”里面的“點”不要丟掉。
3、學生試讀全詩。
三、釋題介紹作者
讀課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釋?用釣竿釣線部分,理解絲線的一頭向下可以說成是垂下來的線。并引導學生理解:“垂釣”什么意思?“小兒垂釣”什么意思?
(看多媒體錄像,作者簡介。)
四、學習前兩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從哪看出他年齡很小?理解“蓬頭、稚子”。這個頭發很亂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綸”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圖,指圖理解“學垂綸”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指名讀第二句。思考:小孩兒學釣魚是怎么坐的?什么是“側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圖幫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導朗讀。
小孩年齡這么小,卻獨自坐在草叢中模仿大人的樣子學釣魚,你覺得小孩怎么樣?(板書:天真可愛)。這樣的小孩你們喜歡嗎?要讀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4.指名說前兩句詩意。出示投影邊聽讀邊體會,想像詩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說這兩句詩意。
五、學習后兩句
1.齊讀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魚兒上鉤,出現了什么情景呢?一從哪看出路人在問路?“借問”什么意思?想象路人來問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遙”是什么意思?
2.指名讀第四句。思考:小孩為什么擺手?從哪看出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呢?除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還怕什么聲音呢?讀后半句,思考“應”什么意思?“不應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他一門心思撲在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釣得怎么樣?(板書:專心認真)
4.學生扮路人、小孩表演,體會小孩緊張心理和天真可愛的形象。
5.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孩緊張的心理和活潑可愛的特點。
6.指名看圖說后兩句意思。
六、體會待的意境
學生觀察圖,邊看課文朗讀邊體會,想像詩的意境。(播放媒體課文朗讀)
指名到前面講全詩的內容,要展開想像。
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美。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小孩的樣子和釣
七、指導背誦全詩
八、總結
魚的姿勢,后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學釣魚的神態,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描繪得活靈活現,用詞準確,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讀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色。
九、隨堂練習
自讀下面一首古詩,試著解釋,并講給同學們聽。
白 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
散作乾坤萬里春。
十、作業
1.背誦《小兒垂釣》。
2.預習《我和企鵝》一課,試讀全文,不懂的字詞查字典解決。
板書設計:
3 古詩兩首
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農績麻, 勤勞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淳樸
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 天真可愛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認真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