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亡羊補牢
〖教學目的〗
1、學會課文中的18個生字,并會組詞和應用。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結合實際生活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事要及時改正。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復述故事導入新課。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聽寫12個生字。
2、朗讀課文。
三、新授
1、揭示題目《亡羊補牢》,解釋“亡、牢”含義。
2、解釋:
寓言:“寓”,寄托 “言”講道理。寓言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文學作品。
詞語:
羊圈 街訪 窟窿 后悔 授受
多音字:
圈
四、學習生字
橫向記。如:我們學過哪些“穴”字部首的字再學習“窟窿”。
五、討論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要抓住“后悔”“接受”這兩個詞,引導學生討論。想想從“后悔”一詞你了解到什么?從“接受”一詞你明白了什么?從而悟出這則寓言要告訴人們的道理。(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六、作業
1、朗讀課文,把文中的幾層意思讀出來。
2、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南轅北轍
〖教學目標〗
通過寓言故事使孩子們懂得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先認準目標,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生字組詞。
2、朗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問題
這個人到楚國了嗎?為什么?
1、楚國在什么方向?他向什么方向走?
2、他帶的盤纏不多,馬跑的多快,車把式再好,能到他想到的地方嗎?
3、從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討論
“南轅北轍”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四、作業
1、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2、通過學習這兩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3、收集寓言故事,并會講。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生,同時教自己。29課《寓言兩則》的《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這兩則寓言,使我們明白了學習、做事、做人的道理。《紀昌學射》體會到“學習任何本領,必須苦練基本功,必須有恒心,有毅力,有決心,這樣才能精通。” 的道理,《扁鵲治病》體會到“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在教學《紀昌學射》基礎上,對同樣內容比較簡單,以對話為主的《扁鵲治病》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在這堂課上,圍繞幾個問題:
1、蔡桓公為什么總是不聽扁鵲勸告?
2、既然蔡桓公根本不愿聽扁鵲的話,扁鵲為什么還要幾次三番對蔡桓公說他的病呢?
3、扁鵲可以直接告訴蔡桓公不治的后果,為什么要一次次地說?沒想到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效果,上得很舒服,開心。在第3個問題教學時引起了紛爭,學生需要重新回到文本,仔細體會蔡桓公的性格。有的說,蔡桓公根本不會聽的,因為當時他覺得身體很健康。有的說,這樣將會使蔡桓公誤會更深,以為他又在故弄玄虛。有的說,如果那么直接,說不定蔡桓公一怒之下會把扁鵲拉出去殺了,不是說“伴君如伴虎”嘛。最后再回到扁鵲這個固執偏見,自以為是,最終導致小病不醫,一命嗚呼的結果。這個問題深化了對全篇課文的理解。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說
“拔苗助長”、“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這樣的事今天仍然存在。違反規律,急于求成,這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著嗎?不努力做事,心存僥幸,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著嗎?因此本文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我們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不妨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感悟。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聽過很多成語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再看兩個有趣的成語故事。
二、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
(1)帶詞識字。在默讀時畫出生字和生字所帶的詞語,反復讀幾遍,然后可多組幾個新的詞語鞏固對字音與字義的認識。要提醒學生注意,本課要認的生字中,“喘、守、撞、樁、鋤”都是翹舌音,“竄、此”是平舌音。
(2)動作模擬識字。如,“喘”,作“喘氣”狀。
(3)結合生活經驗識字。如,“撞”,下課了猛跑就容易“撞傷”人。
(4)熟字加偏旁識字。如,“樁、竄、鋤”。但要注意“竄( )”跟“串( )”、“鋤( )”跟“助( )”讀音的區別。
2.寫字指導。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焦”上的“隹( )”字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可以這樣提醒學生,計算要用眼睛。“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再寫撇、豎。“望”字上面的“ ”是“亡”字的變形寫法,豎折改為豎提,右邊沒有點。
(2)寫美觀
“守”字的寶蓋應大一點,下面“寸”字的橫不宜超出寶蓋的兩邊。而“丟、算”二字下面的橫卻要寫長,以突出主筆。“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給下邊的“貝”字留下空當。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朗讀感悟
1.要繼續練習默讀課文,在默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并感悟一些詞句的意思。兩則寓言的教學都可以先讓學生默讀,然后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說課文大意,以檢查默讀的效果。
2.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詞句和寓意。
(1)學習《拔苗助長》。第一自然段要把那個人巴望禾苗長高的焦急心理讀出來。在讀中可通過換詞比較法感悟“巴望”一詞,表現那個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對“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等詞語,可聯系“巴望”一詞,在一邊讀一邊做動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終于”一詞,說明那個人想辦法想了很長時間。“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從中午一直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說明那個人拔苗花了不少時間,人累得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朗讀這一段時要重點讀出“終于”與“筋疲力盡”的感覺。
讀第三自然段時,要把那個人又累又高興的樣子讀出來。
讀第四自然段,要讀出結果的意外,也可適當帶有嘲諷的語氣。
之后,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討論:那個人為什么費了那么多力氣,但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因為他不懂得禾苗生長靠自己力量的規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師可在歸納學生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悟出寓意。
(2)學習《守株待兔》。讀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要重點理解“竄”的意思。可通過“忽然”一詞表現出事情的意外。有條件的可通過演示兔子“竄”出來的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讀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個種田人“白撿”到野兔后“樂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幸”的錯誤。
讀第三自然段可帶點嘲笑的口吻。對課后“泡泡”里的問題:“我想對種田的人說……”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實。讓學生在表演中勸說種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積累運用
1.建議在感悟的基礎上,積累寓言、拔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喘氣、一大截、白費、守株待兔、樂滋滋、鋤頭、撞死、樹樁、從此等詞語。
2.課后“讀讀想想”的練習,是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與準確性。
三個句子去掉帶點的詞語后,意思和原來的句子不大一樣了。第一個句子去掉“好像”一詞后,就是肯定禾苗沒有長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達的意思是說禾苗實際是在長的,只是由于長得慢,那個人感覺不到禾苗在長。第二個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個人在田邊怎樣地轉來轉去就不具體了。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個句子里的“整天”是說種田人一天到晚地等著,可見他十分愚蠢。去掉這個詞后,種田人什么時間從在樹樁旁等著就不清楚了。
3.讓學生說說在學習上和生活中是否見到過類似“拔苗助長、守株待兔”這樣的事。
四、實踐活動
1.課前課后,學生可以閱讀一些中國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天一次寓言故事會。
2.課后把這兩則寓言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反思——《寓言兩則》
《寓言兩則》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古時候有個人盼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將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領會課文內容,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一,導入:
寓言是三年級的學生首次遇到的新的體裁,所以一上來,我覺得有必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寓言,讓學生知道在這則小故事中包含著一個道理.并讓學生說說平時看過或聽過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從現實的例子中真正理解寓言二字的含義.即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然后通過學生說的例子中導入我們要學習的一則寓言《揠苗助長》.學貴有疑,我大膽地讓學生針對題目去質疑,然后幫助學生歸納出要解決的問題,并打上問好,讓學生做到心里有數.
二,以讀感知,以演促演
這則故事很精彩,通過演的方式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演來掌握道理.但是要能演好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文中人物的心情,語氣,動作,把自己當做文中的農夫,才能很好的通過演出再現課文的內容.所以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復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在閱讀中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師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例如:"宋國有個農夫,他巴望著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邊去看.可他總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心里十分焦急."在這一小節中我主要想通過反復的讀讓學生自己理解農夫那時候的心情,然后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的朗讀來想象農夫會怎么看,會怎么想,會怎么說,為最后的表演做一個鋪墊,讓學生在表演中有話說.每一小節都能這樣讀演結合,以讀促演.
這樣一次一次的閱讀與小表演的結合,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
三,重視字詞教學
這是一課時的教學,所以識字,寫字也十分重要.這堂課,我充分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豐富識字教學.讓學生自己來為生字找"朋友",真正的把生字運用到生活中去.
四,不足之處:
課堂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比如對于學生的回答評價語言少,總感覺到只有那么幾句可可以表揚的話,還有在讀的層次設計上要有所把握.
整堂課我就是從以上幾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讓學生真正地做學習的主人.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5
《畫蛇添足》是一篇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忍俊不禁,并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
《濫竽充數》敘事平實,情節簡括,由于前后對比,并不顯得平板。突出了人物于變化的環境的應對,一個“逃”字活畫出南郭處士的狼狽。
我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按照一定步驟讀書:
第一步“讀通”。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詞句,粗曉大意。
第二步,“讀懂”。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故事內容,揣摩寓言寓意。第三步,“賞析”。分析寓言的結構、敘事寫人的特點和語言的特點。第四步,積累。用作卡片的方法,積累文言詞語,翻查成語詞典,積累運用這些成語的例句,積累寓言的常識。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3、理解“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觀賞圖畫,直接感受,加深體驗,合作學習、游戲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生字,在課文中反復朗讀,讓學生在情感妙答中體會其中的道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在兩則寓言故事中,學會觀察生活,學會腳踏實地學習。
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感悟寓意。
難點:懂得寓言中的啟示。“寓、截”的識記。“費、望、算”的書寫。
教學突破:《寓言兩則》是一篇給學生的啟迪,讓學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根據新課標的特點,從以下突破:認生字、寫生字是這一課的重點,以合作學習為主,教師組織指導。懂得“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真正含義,是本課的難點。根據低年級兒童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看圖畫,多讀,多感悟,使抽象的問題在形象思維中獲得解決。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儀
教學主要方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提問:你讀過成語故事嗎?舉例說說。
(像《刻舟求劍》那樣,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這樣的小故事叫“寓言”。學習“寓”字。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的是什么故事?這兩個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學習第一則寓言)
1、讀:(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想利用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3、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4、問:(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三、小組合作討論。
1、檢查:(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讀書:(分自然段讀課文,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3、議論:(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那個人為什么在田邊轉來轉去?你是從哪個詞語中看出來的?他的心情怎樣?
解詞: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別著急。
好焦急——禾苗長得太慢
這個人急切地想讓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于是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想辦法。(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并回答:那個人想了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好”辦法——“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他自己感覺怎樣?
解詞:筋疲力盡——形容非常勞累,沒有一點力氣了。
白費——白白地耗費。本課指白費力氣。一大截——一大段。
好辛苦——從中午一直把刀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還認為“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這是故事的經過。)
指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并回答:拔苗的結果怎樣?
結果禾苗都死了。(這是故事的結果。)
“好”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簡要復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問:禾苗為什么都枯死了,這個人錯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長。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斷了,所以禾苗死了。
2.這個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辦壞了。
3.這個人錯就錯在不管禾苗的生長規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結果事與愿違,把事情辦壞了。
(二)自己遇到過哪件事,因為急于求成結果辦壞了?(舉例)
(三)你讀了《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辦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去辦,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五)指導書寫生字“焦、費、望、算”。
1、分析字型及結構。
2、師寫生看。
3、生抄寫生字。
板書設計:
27、寓言兩則
揠苗助長: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寫字:焦、費、望、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詞語。
寓言、寓意、焦急、焦慮、喘氣、計算、算盤
一截、攔截、丟失、費力、浪費、盼望、張望、氣喘噓噓
2、看圖講故事。
3、說一說《揠苗助長》這則寓言的寓意。
4、這節課我們將用上節課學習《揠苗助長》的方法來學習另一則寓言。齊讀課題。識記“守”。
二、自學課文,自讀感悟。
1、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記生字:(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3、想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4、提問題:(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組合作
1、檢查:(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2、朗讀:(評一評準讀得好,好在哪里?)
3、議論:(這則寓言說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討論第一個問題:
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力氣,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誰能回答得簡單一點?
一只野兔撞在樹樁上,死了。種田人白撿了一只野兔。
——按問題回答: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一只野兔的?(先說“誰”,再說“怎樣得到”,最后說“一只什么樣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子。
比較兩個句子。思考:他為什么能撿到?第二個句子說得更明白。
真幸運——野兔撞樹樁,啥力也不費
討論第二個問題:
種田人白撿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要是每天能撿到一只野兔,那該多好啊。
真敢想——每天撿一只,野兔肥又美
做: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死在樹樁上。
真耐心——日出樁邊等,日落茫然歸——他的想法能實現嗎?為什么?
種田人的想法不能實現。因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樹樁上。
——你從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樹樁上的?
“一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竄”是亂跑、亂逃的意思。所以說野兔跑得很快。
“丟下鋤頭”是什么意思。
“丟下鋤頭”就是不種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討論第三個問題:
結果:兔子沒等到,莊稼全完了。
真悲傷——野兔沒再來,農田盡荒廢
同學們,來勸一下這位農夫
指名學生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簡要復述《守株待兔》這個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樹立形象靠感受。
1.朗讀《守株待兔》,想想那個種田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討論:那個種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總撞死在樹樁上。
(二)分析錯因要思考。
1.提問:那個種田人錯在哪里?
2.討論。
(1)那個種田人白撿了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撿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個種田人把偶然性當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存在僥幸心理,希望還能不勞而獲。
(3)那個種田人丟下鋤頭,守株待兔,兔子沒等到,莊稼也完了。
(4)那個種田人錯就錯在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結果把事情辦糟了。
總結:真愚蠢——死守就經驗,絲毫不知變。
(三)揭示寓意需提煉。
1、讀了《守株待兔》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寓意)
2、“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就來源于這個故事。成語“守株待兔”是用來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有萬一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五、指導書寫。
1、分析字型及結構。
2、生試寫“守、肥、樁、比”,評價后再寫。
3、生抄寫生字。
六、作業布置。
1、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課外:閱讀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27、寓言兩則守株待兔:
干活——撿兔——等兔——等不到
莊稼全完
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寫字:守、丟、此、樁、肥
教學反思: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通過圖文結合學習,挖掘它們的思維,讓孩子們的想象能緊扣主題,在教學中通過平等交流,模仿課文中的鄰居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勸說。是孩子們自己能對這兩則語言故事的寓意更加明白,從而突破了難點。通過合作學習,平等交流,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寓言兩則》教學點評:
本課教學生動活潑,圖文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形式多樣,通過讀文、評說、交流、議論,使學生明白寓意,突破難點。教法突出重難點,學法適合低年級的認知能力、心里特征,整體教學效果良好。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7
【教材簡析】
本課是精讀課文,包括《濫竽充數》和《邯鄲學步》兩則寓言。
《濫竽充數》講的是戰國時候,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常叫三百人的樂隊一起吹奏給他聽。齊宣王死后,齊?王繼位,他的的愛好與齊宣王不同,他叫每個人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透逃走。
《邯鄲學步》講的是戰國時候,燕國壽陵有一個人到趙國首都邯鄲去學走路的故事。
這兩則寓言,都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之中,具有諷刺意味,給人以啟發和教育。《濫竽充數》諷刺了沒有真本領,混進行家里充數的人。《邯鄲學步》比喻機械模仿別人,最后連自己原來會的東西也忘記了。
學習這兩則寓言的目的:一是理解兩則寓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理解寓意。二是能夠活學活用,即能夠在生活實際中靈活運用這兩個成語。三是通過續寫寓言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設計理念】
這兩則寓言,雖然短小,都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如何通過自讀、自探、自悟的方式,感悟文章所蘊涵的深刻意義?本課教學講緊緊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的“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逃跑了”和“那個學走路的燕國人為什么只好爬著回去?”這兩個重點問題去思考、理解兩個人落得如此下場的原因。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前后聯系,上下貫通,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寓意,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閱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竽、郭、腮、徹、械”等5個字,會寫“濫、竽、宣、超、編、腔、混、雅、徹、械”等10個字。掌握“濫竽充數、高超、裝腔作勢、幽雅、徹底、機械”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這兩則寓言的寓意,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難點:學習靈活運用這兩個成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動畫引入,揭示課題
1、(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今天,老師請大家來欣賞一段動畫片,看完后,看誰能把這個動畫片的內容講一講。
[音樂、畫面、語言、神情營造出來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同時獲得情感的陶冶。]
2、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寓言《濫竽充數》。生齊讀。(板書:濫竽充數)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生字詞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則寓言故事,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認讀,想辦法識記字形。再畫出新詞,想想這些詞語的意思。(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濫竽充數、高超、裝腔作勢齊宣王 編排 蒙混過關
(2)理解詞語:
濫竽充數:濫,與真實不符;引申為蒙混。竽,一種樂器;充數,湊數;這個成語比喻沒有本領的人冒充有本領;次的充作好的;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裝腔作勢:腔,腔調;勢,姿勢。故意裝出某種腔調,做某種姿勢,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待遇:本課指報酬。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領悟寓意
1、請同學們再快速瀏覽課文,想想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南郭先生本來不會吹竽,但他卻混到樂隊里,最后還是露出了馬腳,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讀文,針對課文內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問題。
(1)小組內交流、討論。
(2)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梳理問題)
1)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
2)南郭先生是怎么濫竽充數的?
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1)以小組為單位,確定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1)……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起吹竽給他聽。(解決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
2)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
(引導學生理解“鼓著腮幫”“ 捂著竽眼兒”“ 裝腔作勢”,然后指導朗讀并表演,體會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的)
[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更好地體驗了人物角色,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造力都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被發覺。(結合上文的講排場來理解。)
4)后來,齊宣王死了……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解決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覺得南郭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或類似“濫竽充數”的事嗎?說一說。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活,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
(4)引導學生理解“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其他的意義。
四、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1、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也希望同學們要有真才實學,因為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不要做第二個“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學們現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會怎樣對他說呢?
(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五、布置作業
1、小練筆: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卻有些讓人擔心,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了,用現在的說法是“下崗”,下崗后的南郭先生會做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幫他出出主意吧!題目:南郭先生下崗以后 (也可以自擬題目)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聽。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A 案
第 一 課 時
導入 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的徒弟,并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交流討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學生讀正確字詞句。
2.匯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了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可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a.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b.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c.出示句子,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寫詞。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女”連起來。“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課 時
導入 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 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師介紹扁鵲其人。(略)
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我讀了你的故事,雖然你是國君,你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么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么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于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癥,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愿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么?對,叫“防微杜漸”吧!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寫正確。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B 案
第 一 課 時
板書課題《紀昌學射》
1.讀課題,懂得課題是什么意思嗎?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紀昌跟誰學射箭?紀昌怎樣學射箭?結果學得怎樣?)
2.請帶著你要了解的問題讀課文。
自讀課文,完成自學要求
1.讀熟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讀生字。
2.根據對課文內容的了解,請補充好題目:紀昌學射;紀昌學射。
匯報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生講述主要內容時,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予提示:紀昌跟誰學射箭?紀昌怎樣學射箭?結果學得怎樣?
2.交流對課題的補充情況,并請學生在文中找出表現所填詞語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可能填寫:“紀昌認真學射、紀昌刻苦學射、紀昌學射很用功、紀昌學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紀昌學射不怕辛苦”等,結合這些詞語,說說從哪看出來的,重點指導讀好第二、三自然段。
體會寓意
1.談一談,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2.總結:紀昌學射這個故事,真的是像同學們說的一樣,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知道了,學習本領,絕不是簡單的事,不僅要練好基本功,還要有認真學習的態度、堅持不懈的毅力。
學習生字,書寫生詞
第 二 課 時
交流關于扁鵲的資料
板書課題,引導閱讀
1.通過交流,我們知道扁鵲是著名的神醫,今天我們就來讀一個扁鵲的故事──板書課題《扁鵲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結果嗎?
2.那么,扁鵲為誰治病,結果是否如你們所料呢?
自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檢查讀課文,匯報主要內容。學生匯報主要內容時,做以下板書:
蔡桓公神醫扁鵲
全身疼痛──死了無能為力──跑了
2.細讀課文,請寫出這個有違常理的結果的原因,能寫幾條寫幾條。
交流討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先在小組內交流原因,形成小組意見;再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結:小病是覺察不出來的,覺察出來已經晚了;小病不治終將釀成大病,即使是神醫也救不了命;聽到醫生說自己有病,就不高興;不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對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據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讀好課文,尤其是扁鵲和蔡桓公四次相見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問,可以提出來討論。
學習生字,書寫練習
總結拓展
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這兩則寓言,使我們明白了學習、做事、做人的道理。這樣優秀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課余時間讀一讀“鄭人買履”“買櫝還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啟示。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懂得無論學習什么技藝,都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紀昌學射和扁鵲治病的經過。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課時劃分】兩課時。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子)。
第一課時《紀昌學射》
一、談話引入,讀題質疑
1、同學們,還記得《驚弓之鳥》故事中的更贏是怎樣一個人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板書課題《紀昌學射》,學生齊讀。(“昌”:讀成 chāng,注意翹舌后鼻韻;“昌”與“帽”的右邊區別。)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紀昌跟誰學射箭?怎樣學射箭?結果學得怎樣?)
二、討論交流,朗讀課文
1、請你帶著要了解的問題自讀課文,勾畫出有關句子。
2、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
⑴ 紀昌跟誰學射箭?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請教:請求指教)。
⑵ 紀昌怎樣學射箭?完成填空:
紀昌( )學射或者紀昌學射( ) 。
紀昌(認真)學射、紀昌(刻苦)學射、紀昌學射(很用功)、紀昌學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紀昌學射(不怕辛苦)……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紀昌學射不怕辛苦,很有毅力和恒心?(引導學生抓第二、三自然段中的重點句理解。)
飛衛讓他練眼力(眼力:視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之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一樣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
師:現在把你手中的筆拿起來當梭子,在眼前來回晃動,請你睜大眼睛注視著它。你有什么感受?
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眼花繚亂。
師:看來,紀昌真的是很辛苦。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綁:讀 bǎng,注意后鼻韻)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聚精會神: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地盯著它。
師: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
(萬丈高樓從地起,飛衛先讓紀昌練眼力,其實是在練習基本功)
師:這些句子(第二、三自然段)該怎么讀好呢?
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刺:讀 cì,注意平舌;“刺”左中不封口)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⑶ 結果學得怎樣?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師:紀昌為什么能成為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因為紀昌勤學苦練,很有恒心和毅力;練好了基本功。)
三、總結課文,揭示寓意
1、此時,你想說點什么嗎?
2、學生匯報,教師小結:
《紀昌學射》告訴我們:
學習本領,絕不是簡單的事,不僅要練好基本功,還要有決心、毅力和恒心。
3、用“要想掌握……,就要……”的句式寫幾句話。(學生練筆)
4、學生交流:
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
〖板書設計〗
紀昌學射
練眼力──開弓放箭──百發百中
基本功:恒心、毅力
〖作業設計〗
1、將下面的技能與基本功搭配練線:
射箭:練腕力。
唱歌:練基本招式。
書法:練眼力。
武術:練丹田之氣。
2、我認為紀昌能成為百發百中的神射手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扁鵲治病》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導語:
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黃帝時代的名醫扁鵲。
2、關于扁鵲,你知道些什么?(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教師補充或者課件播放扁鵲的故事:原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古代統稱名醫為扁鵲。本文所指的扁鵲,真名秦越人,戰國時著名醫學家的醫學家,不僅精于內科,而且精通婦產科、小兒科、五官科等。相傳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望、聞、問、切四大診法,被中醫沿用至今;尤其擅自望診和切診。扁鵲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當地的習俗和多發病、常見病情況,為百姓解除病痛。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后,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尸厥”(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制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晚年時,在秦國為秦武王治病,受太醫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殺害。兩千多年來,扁鵲一直受到人們的懷念和敬仰。
3、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引入:
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自學課文 學習字詞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學習生字:
⑴ 字音重點的是: “腸”讀成 cháng,注意是翹舌后鼻韻。
“燙”和“湯”都是后鼻韻。
⑵ 分析對比記憶字形:
“腸、燙、湯”的字形;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⑶ 學生質疑,全班討論理解字(詞)義:
一聲不響:一點聲音也沒有。
理睬:理會。
縛:搽上,涂上。
無能為力:沒有辦法,無可奈何。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思考:
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
2、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自己的體會。
四、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
2、回答思考題,同時指導朗讀:
⑴ 扁鵲四次見蔡桓公,結果蔡桓公病死了。
⑵ 每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蔡桓公怎么回答?當時雙方分別會想些什么?分角色讀讀他們的對話。(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蔡桓公的態度要有變化)
如: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呢?
3、抽學生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4、交流學生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教師小結:
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五、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1、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
(尊重醫生,有病及早醫治。諱疾忌醫才讓蔡桓公喪失了生命)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教師可適時點撥,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板書設計〗
扁鵲治病
扁鵲(請治) 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 不信
皮肉之間 不高興不理睬
腸胃 非常不高興
病入膏肓 渾身疼痛—病死
(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
〖作業設計〗
1、填寫下列表格:
時間
扁鵲
蔡恒公
醫理
有一天
我的身體很好,什么病也沒有。
過了十來天
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治好。十來天后
病以發展到腸胃里,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又過了十幾天
覺得奇怪。 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無能為力。 跑到泰國去了。
2、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和扁鵲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扁鵲、蔡桓公,我想對你們說》。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0
《寓言兩則》的第一則是《亡羊補牢》,作為成語,這四個字連用,大概是從宋代大詩人陸游的《劍南詩稿·秋興》,詩句“懲羹吹齏豈其非,亡羊補牢理所宜”開始的,再往前找,它在《戰國策·楚策四》的《莊辛謂楚襄王》里,當楚襄王由于不聽莊辛的忠告而被秦軍攻下首都被迫流亡時,又把莊辛給找來時問他:“今事至于此,為之奈何?”時,莊辛說:“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因而,在課伊始時,可以以這個故事導入,既拓展文本的外延,又激發學生的興趣: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陵君又總是隨著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這樣下去國都郢城將會保不住了。(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這時候,莊辛就給楚襄王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我們學習的寓言──亡羊補牢。請大家認真去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莊辛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楚襄王什么道理。
在讀通課文,解決了字詞后,可以讓概括主要內容,并聯系課文理解課題中的“亡”和“牢”。課文中有現成的詞可解釋:“亡”──丟了,“牢”──羊圈。
接著以“當他第一次丟羊后是怎樣想問題的?”“第二次丟羊后又是怎樣看等這個問題的?”來引導,并利用這些練習的輔助得出寓意:
莊辛想通過《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告訴楚襄王。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個同學,因為不認真學習而致使學成績下降,老師想給他說說《亡羊補牢》的故事,那老師想告訴那個同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可以這樣小結:這么看來,不管什么事,只要做錯了或出了問題,都要( )。
所以人們在運用這個成語的時候,常常還這樣說:“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當然,把這個故事復述下來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文后提出的要求是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作為初始的訓練,教師可以通過大量的示范來讓學生明白這樣才算 “自己的話”
可以先出示課文的一段話(第一段),然后羅列一些講法給學生參考:
1、從前有個養羊人,一天早上,發現自己的羊少了一只。他查了一下,發現是羊圈破了一個洞。夜里,狼從這個洞里鉆進來,把羊給叼走了。
2、很早以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有一天,他發現少了一只羊。原來他的羊圈破了一個窟窿,半夜里狼從這窟窿鉆進來叼走了羊。
3、以前一個人,養了一些羊。一天早上,他在放羊時發現少了一只。哪里去了呢?原來是他的羊圈不知什么時候破了一個窟窿,被一只狼發現了。夜里,這狼就從這個洞里鉆過去,把羊叼走了。
第二個故事《南轅北轍》出自《戰國策·魏策四》。
原文是這樣的: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因而也可以以這個原版故事為導入:
魏王一心想稱霸諸侯,取得天下的信任,于是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想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正出使別國的季梁聽說后,走到半路趕緊折回來,衣服上的皺折顧不得整理平整,臉上的塵垢也顧不得洗干凈,急急忙忙去見魏王,說了自己路上碰到的一件怪事:這個怪事就是我們接下去要學的《南轅北轍》。
在讀通課文時,也需要釋題。這個釋題最好能制作一張馬車的圖片,這樣就能比較形象地明了轅和轍的意思,這為理解隱含著的“目標和行動”這一意思鋪墊了基礎。
在理解課文時,也可抓住這個人是怎樣想問題的?他朋友呢?你呢?來理解文本,領會寓意。(寓意:做人做事,必須有正確的方向。方向錯了,條件越好,花的力氣越大,離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就越遠。)
之后可延伸開去問:季梁說這個故事和這有什么聯系?這樣既得出寓意,也可深切了解戰國時期的這些辯士高超的表達方式,促進對國學的了解。
不過,這兒提醒一下,課堂上學生也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南轅北轍是能到達目的地的,而且還是環球旅行呢?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1
寓言二則《亡羊補牢》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教學用具:錄象、自制教學幻燈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理解內容反復朗讀悟出道理聯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講讀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
1、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亡羊補牢---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2、分節讀文,質疑。
糾正讀音:街坊坊讀輕聲:窟窿窿讀輕聲
質疑:
3、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那個養羊人丟失第一只羊后,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當養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后,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4、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b: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較句子:"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后果,執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范讀,個別讀,齊讀。)
d:討論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于養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了又丟了一只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a理解填空:養羊人現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b比較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c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d討論:養羊人現在才后悔,現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5、朗讀全文,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后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三、指導復述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想。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四、堂上練習。1、指導造句:從此-------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后,再試說句子。
五、作業:1、熟讀本則寓言,試背。2、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寓言兩則之南轅北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
2、通過自學質疑、討論解疑、興趣表演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素養。
教學重點:理解《南轅北轍》故事內容,認識其中的道理。
教學難點:體會、領悟道理。
教學具:大黑板多媒體課件
預習要求:查字典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學質疑
1、自由閱讀,個人質疑。
①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②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閱讀。
2、學生說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做車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誰的想法對?為什么?
3、組織閱讀課文。
①齊讀②自由讀③個別指導
二、討論解疑
1、隨機閱讀,結合課文,聯系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組長負責結合組員。
⑵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小組匯報、講讀課文
1、組員匯報形式(自由選):讀文作答口頭說答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⑵自由閱讀、分角色閱讀,理解問題。
a角色:坐車人b角色:朋友
⑶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說明(動畫展示)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楚國)
3、引申闡發道理
⑴總結故事內容,復述故事。
⑵講說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四、興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閱讀,指名復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①分擔角色②人物語言、動作、表情
3、總結小評,啟發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五、作業布置
1、把《南轅北轍》故事講給別人聽。
2、根據自己學文體會,寫讀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濫竽充數、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參殺人、畫蛇添足、后來居上、井底之蛙、驚弓之鳥、庖丁解牛、買櫝還珠、拔苗助長、疑鄰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殺豬、打草蛇驚、紙上談兵。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他人聽。
【重點】
認知生字。
【難點】
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俺們以前學過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兒歌、古詩。但你讀過寓言嗎?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俺們就來學習27課的兩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寓言兩則。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認讀字音。
教師手指題目問,這四個字中哪個不認知?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讀,其他生跟讀,再指各讀。
⑵ 積累新詞“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認讀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隱含的意思。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請大家讀讀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小組討論,兩則寓言中選一則自學),要求:
⑴ 讀準字音。
⑵ 說說這兩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3、同學預習,老師指導。
4、同學匯報自學情況:
⑴ 檢查第一則:
指名讀生字,讀不準請同學幫助。
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長》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 檢查第二則:
方法同上。
過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學。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三份禮物,分別放在三層樓房的三個房間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想)那大家快點練一練吧!
三、送禮物
1、幻燈打出第一份禮物是個玩具熊。
要求:先默讀詞再讀帶點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盼望 喘氣 總算 白費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竄出來 撞 樹樁 從此 丟下 鋤頭 肥
2、第二份禮物是,機靈猴:俺會說。
要求:理解詞義,找出本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意思。
⑴ 盼望 焦急地 自言自語 終于 一直 筋疲力盡 揠苗助長
⑵ 忽然 竄出來 撞死 又肥又大 樂滋滋地 從此 丟下
3、第三份禮物是,美麗的孔雀:俺會讀。
要求:讀準字音(可選一段讀,可全讀,讀好)
⑴ 同學練讀。
⑵ 小組內指名讀,讀的不準的地方,同組同學協助直到讀好為止。
四、小組合作討論
1、默讀課文:
同選一則寓言的小組交流自身的閱讀體會。
2、朗讀課文:
學當老師,給另一組的同學講你學的寓言。
五、大組互講,互學寓言,體會寓意(形成擂臺賽看哪組學的好)
1、看圖講故事。
2、讀文中帶諷刺性的句子。
六、作業
想想實際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生字(卡片)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
“算”的中間是“目”不是“日”。
“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
2、寫美觀:
“守”字的橫不要超越“宀”。“丟”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橫卻要與寫長。“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
3、描紅。
三、讀讀想想
幻燈逐次出示三個句子:
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在樹樁旁邊等著。
讀一讀句子,去掉帶點的詞,句子的意思和原來一樣嗎?
(讓同學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和準確性)
四、朗讀競賽
兩組競賽朗讀。
五、你想對種田人說什么?
六、拓展運用
從文中找出你新學的詞語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對意外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重點】認識生字。
【難點】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兒歌、古詩。但你讀過寓言嗎?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7課的兩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寓言兩則。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認讀字音。
教師手指題目問,這四個字中哪個不認識?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讀,其他生跟讀,再指各讀。
⑵ 積累新詞“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認讀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隱含的意思。
2、本課的兩則寓言講故事,各說明什么道理?請大家讀讀課文吧!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自讀課文(小組討論,兩則寓言中選一則自學),要求:
⑴ 讀準字音。
⑵ 說說這兩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3、學生預習,老師指導。
4、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⑴ 檢查第一則:
指名讀生字,讀不準請同學幫忙。
指名讀帶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長》中的人的辦法是什么?
⑵ 檢查第二則:
方法同上。
過渡:如果大家肯努力,用心學。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三份禮物,分別放在三層樓房的三個房間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想)那大家快點練一練吧!
三、送禮物
1、幻燈打出第一份禮物是個玩具熊。
要求:先默讀詞再讀帶點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巴望 喘氣 總算 白費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竄出來 撞 樹樁 從此 丟下 鋤頭 肥
2、第二份禮物是,機靈猴:我會說。
要求:理解詞義,找出本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意思。
⑴ 巴望 焦急地 自言自語 終于 一直 筋疲力盡 揠苗助長
⑵ 忽然 竄出來 撞死 又肥又大 樂滋滋地 從此 丟下
3、第三份禮物是,美麗的孔雀:我會讀。
要求:讀準字音(可選一段讀,可全讀,讀好)
⑴ 學生練讀。
⑵ 小組內指名讀,讀的不準的地方,同組同學幫助直到讀好為止。
四、小組合作討論
1、默讀課文:同選一則寓言的小組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朗讀課文:學當老師,給另一組的同學講你學的寓言。
五、大組互講,互學寓言,體會寓意(形成擂臺賽看哪組學的好)
1、看圖講故事。
2、讀文中帶諷刺性的句子。
六、作業
想想現實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認讀生字(卡片)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折合寫成一筆。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
“算”的中間是“目”不是“日”。
“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
2、寫美觀:
“守”字的橫不要超過“宀”。“丟”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橫卻要與寫長。“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
3、描紅。
三、讀讀想想
幻燈逐次出示三個句子:
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
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在樹樁旁邊等著。
讀一讀句子,去掉帶點的詞,句子的意思和原來一樣嗎?
(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和準確性)
四、朗讀比賽
兩組比賽朗讀。
五、你想對種田人說什么?
六、拓展運用
從文中找出你新學的詞語抄寫在詞語積累本上。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把式、盤纏、硬要”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在學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有關教學課件
導學過程二次備課:
預習提綱:
1、查找關于寓言的資料。
2、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第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熟字新解,理解課題
1、板書“亡、牢”
你能說說你知道的關于亡和牢的詞嗎?通過這些詞,你知道它們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書“羊、補”
在亡羊補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認真讀書,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體會,明了寓意
(課件:出現一個羊圈,上面有一個窟窿)話外音:現在,一個養羊人的羊圈上出現了一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書:少了一只羊)養羊人是怎么做的?
1、請同學們自己閱讀這個故事,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
2、分節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問題,討論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個學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誰家和他住在同一條街上(或小區)?”“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課文中的原句。理解:他后悔什么?為什么會后悔?
回答后,給課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會對他說些什么?你是養羊人,聽了街坊們的勸告后,會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樣就好了,可惜這個養羊人 _______)(板書:不聽勸)(課件:有個窟窿的羊圈前,養羊人與一個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對讀對話。
⑷誰知夜里,狼又從這個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課件)(板書:又少一只羊)現在,你有沒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書:后悔)
“不該不接受”早知道,當初就________,“不該不”,兩個“不”說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連丟了兩只,你是養羊人,心里也會__________,試試看,將養羊人心里的話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引讀)轉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結果怎樣?__________。
結合理解“從此”:“此”表示“此時、此地”,“從此”就是從“__________”開始。他怎么補的?補得怎么樣?(課件: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的)(板書:堵上窟窿;羊再也沒有丟失)再朗讀這段話,注意突出這些詞。
⑸結合板書理解“亡羊補牢”。
5、齊讀課文。
6、(課件:養羊人站在修補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著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結結實實的,羊兒一只也沒有少,養羊人此時會想些什么?
四、回顧全文,揭示寓意
1、齊讀全文。
2、(課件:再次出現剛上課時出現的那些物件)剛剛上課的時候,老師給大家看了這些畫面,它們上面出現了窟窿,該怎么辦?如果,這些窟窿就像是我們同學身上的缺點,又該怎么辦呢?
五、指導書寫,識記生字
(一)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并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二)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相結合。
六、總結
《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情節簡單。它使我們明白了,做錯了事或出了問題,及時改正或補救,還不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未晚也!”
第二課時
一、游戲導入
吸引學生,請一名學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學生們會立即發現老所指方向有誤,追問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時候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現在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課題。
二、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一)初讀課文
1、自讀。輕聲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利用工具書掌握它。
2、正音,指名讀,注意聽準字音。
3、互檢,同桌互相讀,檢查字音。
(二)識字
1、把你認識的生字卡找出來,貼到黑板上,并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一起給生字擴詞,看誰想出來的多。
3、在小組內以游戲形式讀一讀,考一考。
(三)寫字
1、觀察。仔細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認為難寫的地方,提醒大家來注意。
2、指導,就小朋友們提出的難點,老師進行指導,其他字學生對照田字格自己寫。
3、評價,自評,互評相結合。
三、自由閱讀,個人質疑
1、可質疑詞句意以及個人想了解的問題。
2、個別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閱讀。
3、學生說問題,教師歸納問題。
詞義:盤纏 硬要
問題:“南轅北轍”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南轅北轍》中那個坐車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誰想法對?為什么?
四、討論解疑
1、隨機閱讀,結合課文,聯系實際理解詞義。
盤纏(路費)硬要(一定要)
2、通讀課文,進一步認知課文。(讀中思考問題)
3、學習小組組織討論。
⑴組長負責組織組員。
⑵針對問題討論,組長歸納小組意見。
⑶選代表作答。(可以把這個機會讓給膽小的同學,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五、小組匯報、講讀課文
1、組員匯報形式(自由選):讀文作答、口頭說答、自由表演
2、評點講析
⑴動畫演示故事梗概。(結合演示評析學生作答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
⑵自由閱讀、分角色閱讀,理解問題。
A角色:坐車人
B角色:朋友
⑶結合課件動畫、生活實際,認知“坐車人”和“朋友”誰對誰錯。
課件片段說明(動畫展示)北
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
南?(楚國)
3、引申闡發道理
⑴總結故事內容,復述故事。
⑵講說道理,理解“南轅北轍”詞義。
本來要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⑶結合實際、課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訴我們做事要明確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條件多好,也不能到達目的。
六、興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閱讀,指名復述。
2、小組結合,導演故事。
3、總結小評,啟發教育。
做事要明確方向不能背道而馳,要聽取別人善意的意見。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2、能聯系課文的相關詞句,體會到“學習要先打好基本功,循序漸進,同時還要有恒心和毅力”以及“防微杜漸,要正確聽取別人意見”的道理。3、學習提出問題、討論并解決問題4、學習復述、表演故事,加深理解教學重點:1、通過對課文的分析,讓學生從課文的相關句子中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2、理解故事的寓意并在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加以說明,同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3、讓學生復述并組織表演故事,有自己的語言來演繹故事教學難點:1、理解故事寓意并找出表現故事主旨的詞句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并組織表演故事教學時間:三課時,40分鐘/課時教學準備:1、查閱有關列子和扁鵲的資料2、弓箭的圖片或者模型,自制箭靶圖3、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2分鐘)同學們,你們會射箭嗎?(學生:不會)那你們知道弓箭是什么樣的嗎?老師今天帶了一個弓箭的模型(圖片),讓大家對弓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出示模型/圖片)大家都知道《賣油翁》的故事吧?你們還記得故事里面那個叫陳堯咨的人嗎?他很擅長射箭,十支有八九支射中靶心(出示箭靶圖樣),你們說他厲不厲害啊?你們想知道練得一手好箭法的方法嗎?帶著疑問,我們來學習《紀昌學射》這則寓言,學完你們就知道學好箭法的訣竅了。(板書:紀昌學射)2、揭示課題:(1分鐘)同學們,從這個課文題目里面,你們能了解到什么?(提示:誰?干什么?)同學們回答:有個叫紀昌的人學習射箭。師:好,那我們來看一下紀昌向誰學習射箭以及怎樣學習射箭的3、課文分析,整體梳理(總時間:31—33分鐘)(1)、分析第一自然段。(4分鐘)我們來看第一自然段,“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從這句話中能夠了解什么?(飛衛箭術很好;紀昌拜飛衛做老師,學習射箭)。師:那么飛衛是怎樣教紀昌射箭的呢?紀昌又是怎樣學習的呢?下面我們來讀第二自然段。(2)、指名朗讀并糾正不準確的發音。(4—5分鐘)師:通過剛才同學的朗讀我們思考幾個問題:1、飛衛一開始就教紀昌射箭的方法嗎?他一開始是怎樣教紀昌的?2、紀昌是怎樣做的?3、他做得怎樣?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1、要想學會射箭,首先應該下工夫練眼力。眼睛要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2、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3、兩年以后,就是有人用針扎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 板書: 第一步 飛衛教紀昌 紀昌做 練習了多長時間 練習效果練眼力 注視梭子來回穿梭 兩年 針扎眼皮也不眨眼盯住目標不眨眼 (3)、理解第三段。(5—6分鐘)師:紀昌的眼力已經練得很好了,是不是這樣就夠了呢?同學們一起朗讀第三段,看看飛衛對紀昌說了什么話?而紀昌又是怎樣做的?(指名回答)(飛衛說:你的眼力還不夠,等到練得能夠把很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的時候,你在來見我吧。紀昌回到家就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每天盯著他看) 板書:第二步眼力還不夠 要能把很小的東西看得很大 吊一只虱子在窗口,每天盯著看 很久 師:學到這里,飛衛有沒有教紀昌怎樣射箭了?(學生:沒有)。同學們自由討論一下,假如現在不是紀昌要學習射箭,而是你們要學射箭,而老師一直讓你們做一些好象跟射箭無關的事情,你們心里會怎樣想?(自由發言……)(4)、分析第四、五自然段,揭示寓意。(5—6分鐘)師:飛衛讓紀昌練眼力練了這么久卻一點都沒教他射箭的方法,你們是不是會認為飛衛不是一個好老師呢?是不是飛衛讓紀昌練眼力就沒有用呢?現在我們來看最后兩個自然段。當飛衛知道紀昌能把虱子看得跟車輪一樣大時,他就可是教紀昌怎樣開弓,怎樣放箭。紀昌最后學習射箭的結果怎樣?(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板書:第三步教飛衛開弓、放箭的方法 百發百中 師:同學們想想,為什么飛衛一開始不教紀昌射箭的方法而讓他先練眼力?如果老師讓你們盯著講臺上的一個粉筆盒一分鐘不眨眼,你們感覺會怎樣?(學生:很難受,又酸又痛)紀昌練眼力練了好幾年,這個過程辛不辛苦啊?(學生:辛苦)但是紀昌沒有放棄,而是堅持下來了。通過這個故事,你們能夠懂得什么道理?(揭示寓意:要學習一種技藝,必須先練基本功,打好基礎,循序而進,從淺入深,踏踏實實,才能盡得其巧。同時還告誡人們,學習任何技術,需要自己有毅力,如果不肯勤學苦練,那么做什么也是難以成功的。)進一步揭示:學習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無味。(對于故事的寓意,學生也可以各抒己見)(5)、正確讀寫字詞(5分鐘)a、課文生字詞:(略)(注意“紀”字在課文中是姓氏,應該讀第三聲餓不是第四聲)b、理解“眼力、注視、到家、聚精會神,百發百中“等詞語的意思。眼力:1)、視力;2)、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注視:注意地看,精神很集中地看到家:1)、完備,周詳;2)、在學識和工作上有相當造詣;3)、回到家中聚精會神:集中精神百發百中:1)、射箭、放槍等每次都命中目標;2)、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6)、觀看〈紀昌學射〉的動畫,加深對故事的理解(5分鐘)師: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學生:喜歡)那現在我們就來看〈紀昌學射〉的動畫片,看完動畫片我們就按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都要選出幾個人來扮演故事里的人物并用自己的話來表演這個故事。在講完這一課的時候我們就來表演這個故事。(課后指導學生分成四組、安排角色,并指導他們排練)〈用多媒體播放動畫〉(7)、課堂小結(3分鐘)師:這篇課文主要講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了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懂得了學習要先打好基礎,從淺入深,同時還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廢。(注: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先讓學生總結)課后練習:(2分鐘)1、復習生字詞,查字典搞清楚他們的讀音和意義2、用聚精會神和百發百中各造一個句子3、回去練習用自己的話復述〈紀昌學射〉的故事4、鞏固練習:a、給加粗的詞語選擇合適的詞義,在括號里畫“√”表示。 (1).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 ①回到家里( ) ②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 (2).應該下功夫學射箭。 ①有本領、有造詣( ) ②長期努力實踐( ) (3).首先應當練眼力。①辨別東西的能力( ) ②眼睛的力量( )b、練好眼力與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有什么聯系?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板書:
紀昌學射
紀昌學射步驟飛衛教紀昌紀昌的做法時間練習效果第一步練眼力盯住目標不眨眼注視梭子來回穿梭兩年 針扎眼皮也不眨眼第二步眼力還不夠要能把小東西看得很大吊一只虱子在窗口,每天盯著看 練了很久 虱子看起來大得像車輪第三步開弓、放箭的方法 百發百中 故事的寓意:1、課文的:要學得好箭法,首先要練好眼力,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同時還要有恒心有毅力。2、延伸:學習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無味。 第二課時一、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1分鐘)同學們,你們生病的時候一般都怎樣做啊?(學生:看醫生,吃藥)那你們去看病的時候,醫生讓你們什么時候吃藥、藥該怎吃,是不是都照醫生的話去做呢?(學生:是)嗯,生病要聽醫生的話,那才是好孩子。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跟醫生有關的故事,故事叫做《扁鵲治病》。(板書:扁鵲治病)2、介紹故事主要人物。(1—2分鐘))師:扁鵲是什么人呢?你們知道嗎?(扁鵲是戰國時期的人,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了。他本名叫秦越人,為什么人們稱他為扁鵲呢?那是因為他的醫術在當時是很高明的,于是人們就用上古傳說中的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師:那么蔡桓公又是誰呢?(他是當時蔡國的國君。蔡國是一個小國,地點就在現在的河南省上蔡縣一帶。) 板書: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期的名醫蔡桓公:蔡國的國君3、學習生字詞。(略)(3分鐘)4、課文分析(1)、整體梳理(8分鐘)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扁鵲和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學生:想)好,那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課文,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老師先范讀課文,你們要思考幾個問題:1、扁鵲和蔡桓公總共見了幾次面?2、扁鵲每次分別說了些什么?3、蔡桓公每次接見扁鵲時的態度怎樣?4、課文的最后結果怎樣?5、從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到蔡桓公病死前后共多長時間?范讀完課文,接著指名回答上面三個問題。師:扁鵲和蔡桓公前后共見了幾次面?(四次)師:扁鵲每次分別說了些什么?(第一次:你有病,在皮膚的表層,如果不醫治的話,恐怕會向體內發展;第二次: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和肉之間了,如果不治療就會加深;第三次: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了,如果不醫治的話,還會加深;第四次:君王的病已經發展到骨髓了,所以我不能再去請求為他治病了。)師:蔡桓公每次接見扁鵲時的態度怎樣?(第一次:不以為然;第二次:沒有答理扁鵲、心里很不高興;第三次:還是不理扁鵲、更加不高興;第四次:看見扁鵲掉頭就跑,感到奇怪)師:課文的最后結果怎樣?(扁鵲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病死了。)師:從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到蔡桓公病死前后共多長時間?(三十五天) 板書:(可用小黑板先畫好表格) 扁鵲拜見蔡桓公 次數間隔時間扁鵲說的話蔡桓公的態度第一次 病在皮膚表層,不治將會加深不以為然第二次過了十天病在皮肉之間,不治將會加深沒有答理、心里很不高興第三次又過了十天病在腸胃,不治將會加深還是不理、更加不高興第四次又過了十天病在骨髓,無能為力感到奇怪最后結果:五天以后,扁鵲逃到秦國,蔡桓公病死 5、自主交流,各抒己見,悟出課文包含的哲理(10分鐘)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梳理,我們已經對這個故事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現在請大家自由討論一下,假如你是蔡桓公,面對扁鵲三番四次的拜見,你心里會怎樣想?是不是跟蔡桓公的態度一樣?你們對這個故事有什么疑問?(學生可能會問:為什么扁鵲看一下就知道蔡桓公有病?扁鵲為什么幾次三番地勸告蔡桓公?扁鵲為什么要逃跑?等等)你們從故事中感悟到了什么?(哲理: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固執己見。學生也可以從扁鵲的醫德等方面進行感悟)。6、總結全文,概括哲理,擴展寓意(3—4分鐘)師:同學們,我們剛才通過討論,總結出了這則寓言的寓意: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固執己見。(板書:防微杜漸、聽取正確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師:有病不醫,只是危及自身;一國之君,如果不善于聽良言,則會亡國。(也可以從職業道德、責任心等方面擴展)7、有感情、分角色表演(10分鐘)師:現在我們找三位同學來表演這個故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另外兩位同學分別扮演蔡桓公和扁鵲,并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表演。(根據課文內容,在表演時注意人物的動作和神態)二、課堂小結(1分鐘)同學們,我們學習了《扁鵲治病》的故事,這則故事跟前面學的《紀昌學射》一樣,教會了我們很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我們要防微杜漸,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生活中我們要細心觀察,用心感悟,從生活的小事中發現哲理,做生活的有心人。三、課后練習1、復習、鞏固課文的生字詞;2、課后找一兩個跟醫生治病有關的故事跟同學們互相交流;3、假如蔡桓公現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請把你要對蔡桓公說的話寫在作業本上。 第三課時 活動表演課1、表演《紀昌學射》的故事根據上次分組排練的情況,抽簽決定各組出場順序,然后開始表演。2、各小組互評表演完畢,各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分別說出其他組的表演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3、教師總評先對各小組的表演給予肯定,然后在分別點評,然后評選出名次,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6
【知識塔】
一、知識林
二、寫字擂臺賽,和丁當貓比一比,看誰的字寫得漂亮
【聰明屋】
我能用一個詞語,代替句子中圈起來的詞語
1、古時候有個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邊去看。( )( )
2、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 )
3、他終于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撥。( )( )
4、種田人(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 )
【益智園】
你覺得好笑嗎?講給周圍的人聽
一位父親想知道兒子將選擇什么樣的職業,于是,他問兒子:“我想知道你最喜歡干什么,能說給我聽一聽嗎?”
兒子想了想說:“我最喜歡的是整天坐在汽車里去兜(dōu)風,而且口袋里裝滿了錢。”
父親聽后,對兒子說:“我知道了,你想當名公共汽車售票員。”
人教版第六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篇17
【學習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聯系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1、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羸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三、交流討論,感悟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匯報紀昌是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a.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叫他開弓放箭?
b.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 )本領,就要( ),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c.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重點指導“冒”“妻”“刺”。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人物,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呢?
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 交流學生的疑問。
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得他,又會怎么想呢?
b. 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是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的道理。
c. 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比較字形:腸、燙、湯。
指導書寫:睬、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