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精選13篇)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1
【編輯導引】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了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通過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在感興趣的、主動的、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情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著力給學生創設自主、創作、探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享受閱讀的快樂。
【課堂實錄】
一、檢查預習、疏理結構、整體感知
1、導入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會不一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26課《科利亞的木匣》說的就是這么一個理兒。這可是一個生動而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懷著期待的心開始今天的學習,來,齊讀課題。
(學生精神抖擻地帶著期待的神情讀課題兩遍)
2、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檢查生活讀音。
師:昨天,同學們都回家認真做了預習,課文里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生:(很自信地):認識。
師(懷疑):我可不信,我要來考考大家。我知道走迷宮呀,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啦。今天我送給大家一件禮物就是玩一個“認字走迷宮”的游戲。注意聽,迷宮里藏著許多生字,當它跳出來時,大家準確、整齊地認讀兩遍后,就可以繼續前進。
(學生聽了以后,臉上充滿了好奇的神情,注意力很集中)
(課件出示“認字走迷宮”,學生認讀生字)。
當讀到“懂”、“匣”、“搶”字時,沒讀準。生字上跳出音節,請小老師來教讀兩遍,全班再齊讀。
當讀到“難”字時,先讀課文里帶字詞語“難過”,再讀生字。老師點明這是一個多音字,再請小朋友說出另一個讀音,并組一個詞。
3、游戲活動“魔方輕輕轉”,檢查驗讀準詞語的讀音。
師(高興,神秘):啊哈,大家齊心協力走出了迷宮,你看,迷宮城的主人還獎給我們一個神奇的魔方。(課件出示)
師(拿出教具詞語魔方):“小朋友們快看,神奇的詞語魔方來到了我們的教室里。現在,我們來玩第二個游戲——魔方轉轉轉。轉到哪個詞語大家齊讀兩遍,讀得正確、整齊。魔方轉起來——”
(學生興致勃勃地讀詞):冰鞋、斧頭、手鋸、免得、算術、仍然,在讀“算術”和“仍然”時有困難,老師教讀兩遍。
4、默讀課文,疏理結構。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課文都讀得比較熟了吧!好,請大家默讀一遍,讀完后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打開課本后,靜靜地默讀,并思考)
生:課文講了科利亞5歲的時候,埋下了他的“小木匣”,過了四年,又挖出了木匣,還從這件事中,獲得啟發,懂得了一個道理。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引導著,讓他說清楚,說通順,并板書“埋、挖、啟示”。
這部分教學通過球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和“魔方轉轉轉”來檢查了預習中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通過默讀全文,回顧課文主要內容,來理清了文章的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二、學習“埋木匣”(課文第1、2段)
師(津津有味地):這個故事發生在科利亞的故鄉,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
科利亞和媽媽奶奶決定離開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臨走時,媽媽把有些重要的東西放在大箱子里,埋在了地下。科利亞還小才只有五歲(同時貼出圖片“小科利亞”,只會數10。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2自然段,劃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學生讀文,邊讀邊拿起筆進行勾劃。)
生回答。(課件出示相并句段)
師(鼓勵):哪個同學敢單獨來讀讀這兩段,看看能不能讀得正確、流利
生讀。
師表揚學生讀準了幾個多音字的和難讀的詞語。如“數”“盛”“小玩意兒”“鏟子”。
全班也讀讀這幾字和詞語。
師(疑惑地):同學們自己再小聲地讀讀,邊讀邊想,科利亞一邊埋木匣一邊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讀完后,認真思考、揣摩)
生:我覺得科利亞當時的心里是十分喜愛粉的木匣的
生:他心里想,這些心愛的小玩意兒,我是多么舍不得啊!
生:他要走時后,把所有心愛的小玩意兒,先裝進木匣,還埋起來。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再體會當時科利亞心里想什么。(課文用紅線劃出“他……”)
生讀,再想。
生:他心里想,我要把小木匣埋好,不要讓別人發現了。
生:小木匣千萬別丟了,以后我回來時,還要把它們找出來玩呢?
師:那你們又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生:你看他還用腳踩實,所以我覺得他埋得很認真,是不想讓別人了現了,把他的寶貝小木匣給挖走了。
師:是呀,科利亞是多么喜愛他的小木匣,埋得多認真呀!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段話,一邊讀一邊學著像科利亞的樣子“埋小木匣”。(學生不由自主地站起來一邊讀課文一邊做動作,特別“埋、挖、撒”這幾處,演得很貼切)
師:我想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科利亞埋木匣的方法,位置。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看。
生:他從家門口……
師(反問):幾步呀
生:十步
生一邊數數,師一邊畫線段圖。
師:啊,終于把小木匣埋好了。他是多么高興,多么激動呀!怎樣讀才能表現出科利亞的心情的變化呢?大家自己讀讀看。
學生開始練讀,有的學生邊讀邊停下來想想,有的學生邊讀邊做動作,有的學生和周圍的伙伴交流朗讀。
師:現在誰來讀好這段讀,讓我們都體會科利亞心情的變化呢?其它同學都要豎直耳朵,用心聽聽,看看他哪些地方讀得好,能表現科利亞當時的心情。
請一生讀,讀得正確、流利,但沒有什么感情的變化。
生:xx同學,你讀得很流利,但是我覺得“挖呀、挖呀”應該讀慢點兒,表明科利亞挖得很認真,挖得時間比較長了。
生: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要強調,讀還是“沒有找到”臉上這時應該現出有點焦急的神情,因為他當時心里想,怎么會沒有呀,到哪兒去了呀。
生:當科利當最終找不到時,臉上應該表現出失望的神情到最后可以讀慢點。
生:我認為還應該強調讀“仍然”。
師:那再請一個同學來試試。(課件出示:標出“挖呀、挖呀”)老師有意請了一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孩子來讀,起個示范的作用。
這個小女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還配合了合適的神情,動作,讀完以后大家教自由地送給她掌聲。
師:讓我們大家一齊來讀,相信也能讀得更捧。
學生齊讀,讀得有滋有味,聲情并茂。
三、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即第一次“挖木匣”
師: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時間過得很過一晃四年過去了。你看科利亞長大了,個子長高了,步子也變大了,成為了一個英俊的少年(貼出大科利亞)。他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他們終于回到了故鄉,媽媽迫不及待地來到原來埋箱子的地方,挖出了箱子,全都在,多讓人高興呀,而科利亞呢?那種激動,期待的學習更別說了,眼看終于要和分別四年的心愛的小木工加重逢了,可正當他興沖沖的地開始挖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
生朗讀第8段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段,想想科利亞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們小聲地反復讀了幾遍這段話,有的學生還動筆做了一些句劃圈點。
生:剛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分高興、后來當木匣分找不到時就變得很著急了。
生:想到要挖到木匣了,科利亞多高興呀,于是他動手開始挖,可是坑已經挖得很深了,咦,怎么沒有了,他那個時候心里肯定有點著急,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還是沒有,他泄氣了,不高興了。
生:不單是泄氣,因為他無論如何找,都沒有找到心愛的小木匣,該是多么失望啊。
師:同學們緊緊抓住了科利亞的動作來體會科利亞的心情,值得贊賞,使我仿佛邊浮現了科利亞的當時挖木匣的情景。那大家把這段多讀幾遍。
四、練習第10、11、12段,第二次“挖木匣”
師:是啊,挖不到木匣,科利亞該多失望啊,正在這時候,小伙伴們圍上來了,都朝科利亞說,他們會說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讀第9、10段。
師生合作朗讀10、11段,生讀人物說的話,師讀旁白。
師:科利亞遇到問題時并沒有放棄,開始思考問題出在哪兒,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他靜靜地坐在臺階上,摸著腦門想,突然他想起來,他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了嗎?
生(高興地):找到了
師:抽一生讀科利亞說的話(課件出示)
師:大家起來讀災個好,看能不能讀正確、讀順,(課件在“---------”下面劃橫線)
生讀。
師:你讀了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沒有?敢于提問的小朋友是善于思考的小孩子,你有問題了讓我們大家都來研究研究、討論討論。
生:“量”是什么意思?
生:用一種工具比如尺子來測量長度。
生:課文說是步子來量埋匣子的位置
生:為什么……大了一倍,應該……
生:我想知道“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師,提得好,只有弄明白“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我們才能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讓我們來的周圍的小伙伴討論討論,看能不能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和其它學習分法讓我們都弄明白這“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學生三三兩兩湊在一起開始討論,各說各的辦法。
生:舉個例子來說吧,我第第五歲,我比他大了一倍,那就是十歲。
生:其實就是原來兩個這么多,用手比劃如果這是一步,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
生:我上臺來畫個圖給大家看看,(上臺)如果科利亞原來一臺是這么長,“大了一倍”就應該兩個這么多,就是這么長,(生雖然畫得不標準,但是下面的學生已經弄明白了)。
師:經過大家的講解,我好像也弄明白了,我也想舉個例子來試試,仔細看,看我是不是真正弄懂了,(拿出一段繩子,對折,再放開)
如果這是科利亞的一步,那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對嗎?
學生連連點頭,回答“是”。
師:誰愿意上臺與教師合作,我們再用圖來表示科利亞第一次挖的情況呢?(老師請了一女生上臺)
師:大家一起來數,一起來畫,三個臭皮匠底一個諸葛亮。
師生共同畫圖,孩子們也在下面積極參與,動手動腳,指揮著。
師:咦,哎呀,科利亞走十步已經走過了,挖不到木匣喔。
生:應該往回走五步就可以了。
生:再畫一段用,只退五步就可了以。
師(喜悅):看著孩子們,經過一番思考,科利亞終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你們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了嗎?大家看著板書的圖示,并自己說說這是怎么一回事,為什么科利亞以前挖不到木匣呢,如果用上“因為………所以”就更好了。
學生望著板書,自己嘰嘰喳喳練習說形了。
抽生說:
生:因為科利亞那時還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應該量五步,他卻走了十步,所以他剛開始時,沒有挖到木匣子。
師:可事情的發展真的就像科利亞想的那樣嗎?走五走就能挖到木匣子,齊讀12段(課件拿出來。)
師(喜悅):找到了嗎?
生(喜悅):找到了
師:課文里用哪個詞說明了,事情發展的結果,和科利亞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高興):音樂響起來,你看九歲的科利亞真不簡單,遇到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找到了自己心愛的木匣,不但他很高興,我們也跟著高興,讓我們再讀讀第11、12段感受科利亞的快樂吧。
師生齊讀11、12段。
五、學生第13段
師:科利亞多么開心呀,高興的不單找到了匣子,還有更大的收獲,我想和大家地丐來讀這段話,我來引讀。
師生讀11段
師:我想信今天不光科利亞從埋、挖匣子這件小事中懂得了一個道,我也相信每個小朋友也從中有很多收獲,當你走出教室時,我們也來做一個生活的有心有,觀察你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呢?只要你用心,你也會發現生活中會有很多秘密,將你觀察到的記錄在小本子上,下節課讓我們一起來交流。
學生喜悅地、充滿期待走出教室。
10
5
10
〖板書設計〗
5歲埋
科利亞的木匣
9歲挖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2
貴州省貴陽市第四實驗小學 袁克麗
課文
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他從家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
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進坑里。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
科利亞干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因為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科利亞和媽媽、奶奶決定離開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東西不能都帶走。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里,從家門口起,走了三十步,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在那兒住院了差不多四個年頭。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終于被趕走了。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來回到了幫鄉。他們家的房子還在,屋里的東西卻被法西斯搶走了。
媽媽說:“不用難過,我們還有一些東西在地下哩。”
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小伙伴們圍上來,都朝著科利亞笑:“你的算術不管事啦!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
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兒想。,突然他笑起來,對小伙伴們說:“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高興地說:“伙伴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
課堂實錄
師:昨天,教師已經請大家預習了第18課,大家做了沒有?
生:做了。
師:下面老師寫課題,大家也可以在下面寫。
(師板書課題,邊寫邊講解)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一定產生了許多疑問,很好,今天,老師把科利亞了帶來了,你們來問問他吧?
生:你為什么要埋那個木匣?
生:為什么你邁的五步有大有小?
生:為什么不選其他東西,而選木匣?
生:你是怎么想到埋木匣的?
師:同學真會提問,而且還很有禮貌,科利亞可愿意回答了。請大家打開課文第96頁,答案都在課文里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科利亞都對你說了些什么?
(生讀課文)
師:剛才,老師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你們真是愛學習的孩子。
師:說說看,科利亞都對你說了什么?
生:法西斯打到他們村子里了。
生:因為科利亞把埋在地下,所以用小匣子里。
生:我懂得科利亞的木匣里裝著許多小玩意兒。
生:他告訴我一個道理: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生:我明白他不服氣小伙伴說的話,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師:你真細心。
生:我知道科利亞是個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孩子。
師:你真會讀書。我們知道了很多,那你想對科利亞說些什么?
生:你很聰明。
生:你很愛動腦筋。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你是從哪里看出科利亞愛動腦筋,很聰明的。從課文中勾畫出相關的句段,老師建議你們默讀。
(生默讀)
師:誰能把找到的讀給聽一聽?勇敢點!
生:……小斧頭、小手鋸……
生:從鋪上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
生:……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科利亞看見了媽媽的做法,就學著做,真聰明。
生:他會學媽媽,做得比媽媽還好。
師:我們來讀一讀,把科利亞的聰明讀出來。
(生讀課文)
師:科利亞很聰明,你們也找到相關的句段,也很聰明。還有嗎?
生:……現在我9歲了,……應該走五步。因為旁邊的伙伴都沒想到,他想到了。
生:他用手摸著腦門想,而沒有去問媽媽,說明他愛動腦筋。
師:為什么科利亞一想就想到挖不出木匣的原因,看來,想是很重要的。那么,他到底想什么呢,請同學們讀第五到十八自然段,假如你就是科利亞,你會想什么?
(生讀課文)
師:現在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是科利亞,我想,這個小盒子是四年前埋的,現在已經是九歲了,步子也大了,就不應該是十步了。
生: 我想,這個木匣是四年前埋的,每個人都會長大的,我的步子也會長大的,會比以前大兩倍。
師:咱們班的科利亞真會想,那么想的對不對呀,從哪里看出來
生:從科利亞找到木匣子看出來,(讀句子)
師:在這個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已經告訴我們了,從哪個詞語看出來。
生:果然。
師:作者用詞很準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課文)
師:科利亞的想法,你們明白了嗎?
師:我們用學具把它埋木匣——挖木匣——找到了的過程擺出來。
(在黑板上擺學具,先擺上四年前埋的過程)
師:那么四年后挖木匣還能不能用這樣的一個小方塊做為一步呢?大家來擺一擺第一次和第二次挖的過程。
(學生在自己座位上試擺)
(一學生上臺擺,擺得不對)
師:剛才我發現有一組同學擺得和別人組不一樣,現在看黑板,有沒有不同意見?
師:讀第八到第十二自然段,他這種擺法對嗎?(出示詞語:仍然 一倍 不是……而是…… 果然)
(學生自由讀)
師:他們這種擺法對嗎?
生:第一次還應該再加上十塊,第二次還應該加上五塊。
生:我認為不對。
生:我認為是對的。第一次還應該再加上十塊,因為他步子大了一倍。第二次還應該加上五塊,因為他的五步比原來大了一倍。
師:誰還有疑問?
師:那第一次挖木匣和第二次挖木匣的想法變了沒有?
師:他找到了木匣,也就挖到他的寶貝了,他高興嗎?同學們笑一笑,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
師:還能從哪兒看出來他聰明?
生: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一天天長大,步子也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師:我留給同學們作業:思考科利亞的周圍發生了什么變化,如果你是科利亞,你第三次會說些什么?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說明你讀懂了。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3
【編輯導引】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了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通過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在感興趣的、主動的、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情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著力給學生創設自主、創作、探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享受閱讀的快樂。
【課堂實錄】
一、檢查預習、疏理結構、整體感知
1、導入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會不一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26課《科利亞的木匣》說的就是這么一個理兒。這可是一個生動而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懷著期待的心開始今天的學習,來,齊讀課題。
(學生精神抖擻地帶著期待的神情讀課題兩遍)
2、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檢查生活讀音。
師:昨天,同學們都回家認真做了預習,課文里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生:(很自信地):認識。
師(懷疑):我可不信,我要來考考大家。我知道走迷宮呀,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啦。今天我送給大家一件禮物就是玩一個“認字走迷宮”的游戲。注意聽,迷宮里藏著許多生字,當它跳出來時,大家準確、整齊地認讀兩遍后,就可以繼續前進。
(學生聽了以后,臉上充滿了好奇的神情,注意力很集中)
(課件出示“認字走迷宮”,學生認讀生字)。
當讀到“懂”、“匣”、“搶”字時,沒讀準。生字上跳出音節,請小老師來教讀兩遍,全班再齊讀。
當讀到“難”字時,先讀課文里帶字詞語“難過”,再讀生字。老師點明這是一個多音字,再請小朋友說出另一個讀音,并組一個詞。
3、游戲活動“魔方輕輕轉”,檢查驗讀準詞語的讀音。
師(高興,神秘):啊哈,大家齊心協力走出了迷宮,你看,迷宮城的主人還獎給我們一個神奇的魔方。(課件出示)
師(拿出教具詞語魔方):“小朋友們快看,神奇的詞語魔方來到了我們的教室里。現在,我們來玩第二個游戲——魔方轉轉轉。轉到哪個詞語大家齊讀兩遍,讀得正確、整齊。魔方轉起來——”
(學生興致勃勃地讀詞):冰鞋、斧頭、手鋸、免得、算術、仍然,在讀“算術”和“仍然”時有困難,老師教讀兩遍。
4、默讀課文,疏理結構。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課文都讀得比較熟了吧!好,請大家默讀一遍,讀完后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打開課本后,靜靜地默讀,并思考)
生:課文講了科利亞5歲的時候,埋下了他的“小木匣”,過了四年,又挖出了木匣,還從這件事中,獲得啟發,懂得了一個道理。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引導著,讓他說清楚,說通順,并板書“埋、挖、啟示”。
這部分教學通過球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和“魔方轉轉轉”來檢查了預習中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通過默讀全文,回顧課文主要內容,來理清了文章的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二、學習“埋木匣”(課文第1、2段)
師(津津有味地):這個故事發生在科利亞的故鄉,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
科利亞和媽媽奶奶決定離開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臨走時,媽媽把有些重要的東西放在大箱子里,埋在了地下。科利亞還小才只有五歲(同時貼出圖片“小科利亞”,只會數10。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2自然段,劃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學生讀文,邊讀邊拿起筆進行勾劃。)
生回答。(課件出示相并句段)
師(鼓勵):哪個同學敢單獨來讀讀這兩段,看看能不能讀得正確、流利
生讀。
師表揚學生讀準了幾個多音字的和難讀的詞語。如“數”“盛”“小玩意兒”“鏟子”。
全班也讀讀這幾字和詞語。
師(疑惑地):同學們自己再小聲地讀讀,邊讀邊想,科利亞一邊埋木匣一邊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讀完后,認真思考、揣摩)
生:我覺得科利亞當時的心里是十分喜愛粉的木匣的
生:他心里想,這些心愛的小玩意兒,我是多么舍不得啊!
生:他要走時后,把所有心愛的小玩意兒,先裝進木匣,還埋起來。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再體會當時科利亞心里想什么。(課文用紅線劃出“他……”)
生讀,再想。
生:他心里想,我要把小木匣埋好,不要讓別人發現了。
生:小木匣千萬別丟了,以后我回來時,還要把它們找出來玩呢?
師:那你們又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生:你看他還用腳踩實,所以我覺得他埋得很認真,是不想讓別人了現了,把他的寶貝小木匣給挖走了。
師:是呀,科利亞是多么喜愛他的小木匣,埋得多認真呀!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段話,一邊讀一邊學著像科利亞的樣子“埋小木匣”。(學生不由自主地站起來一邊讀課文一邊做動作,特別“埋、挖、撒”這幾處,演得很貼切)
師:我想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科利亞埋木匣的方法,位置。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看。
生:他從家門口……
師(反問):幾步呀
生:十步
生一邊數數,師一邊畫線段圖。
師:啊,終于把小木匣埋好了。他是多么高興,多么激動呀!怎樣讀才能表現出科利亞的心情的變化呢?大家自己讀讀看。
學生開始練讀,有的學生邊讀邊停下來想想,有的學生邊讀邊做動作,有的學生和周圍的伙伴交流朗讀。
師:現在誰來讀好這段讀,讓我們都體會科利亞心情的變化呢?其它同學都要豎直耳朵,用心聽聽,看看他哪些地方讀得好,能表現科利亞當時的心情。
請一生讀,讀得正確、流利,但沒有什么感情的變化。
生:xx同學,你讀得很流利,但是我覺得“挖呀、挖呀”應該讀慢點兒,表明科利亞挖得很認真,挖得時間比較長了。
生: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要強調,讀還是“沒有找到”臉上這時應該現出有點焦急的神情,因為他當時心里想,怎么會沒有呀,到哪兒去了呀。
生:當科利當最終找不到時,臉上應該表現出失望的神情到最后可以讀慢點。
生:我認為還應該強調讀“仍然”。
師:那再請一個同學來試試。(課件出示:標出“挖呀、挖呀”)老師有意請了一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孩子來讀,起個示范的作用。
這個小女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還配合了合適的神情,動作,讀完以后大家教自由地送給她掌聲。
師:讓我們大家一齊來讀,相信也能讀得更捧。
學生齊讀,讀得有滋有味,聲情并茂。
三、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即第一次“挖木匣”
師: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時間過得很過一晃四年過去了。你看科利亞長大了,個子長高了,步子也變大了,成為了一個英俊的少年(貼出大科利亞)。他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他們終于回到了故鄉,媽媽迫不及待地來到原來埋箱子的地方,挖出了箱子,全都在,多讓人高興呀,而科利亞呢?那種激動,期待的學習更別說了,眼看終于要和分別四年的心愛的小木工加重逢了,可正當他興沖沖的地開始挖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
生朗讀第8段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段,想想科利亞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們小聲地反復讀了幾遍這段話,有的學生還動筆做了一些句劃圈點。
生:剛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分高興、后來當木匣分找不到時就變得很著急了。
生:想到要挖到木匣了,科利亞多高興呀,于是他動手開始挖,可是坑已經挖得很深了,咦,怎么沒有了,他那個時候心里肯定有點著急,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還是沒有,他泄氣了,不高興了。
生:不單是泄氣,因為他無論如何找,都沒有找到心愛的小木匣,該是多么失望啊。
師:同學們緊緊抓住了科利亞的動作來體會科利亞的心情,值得贊賞,使我仿佛邊浮現了科利亞的當時挖木匣的情景。那大家把這段多讀幾遍。
四、練習第10、11、12段,第二次“挖木匣”
師:是啊,挖不到木匣,科利亞該多失望啊,正在這時候,小伙伴們圍上來了,都朝科利亞說,他們會說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讀第9、10段。
師生合作朗讀10、11段,生讀人物說的話,師讀旁白。
師:科利亞遇到問題時并沒有放棄,開始思考問題出在哪兒,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他靜靜地坐在臺階上,摸著腦門想,突然他想起來,他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了嗎?
生(高興地):找到了
師:抽一生讀科利亞說的話(課件出示)
師:大家起來讀災個好,看能不能讀正確、讀順,(課件在“---------”下面劃橫線)
生讀。
師:你讀了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沒有?敢于提問的小朋友是善于思考的小孩子,你有問題了讓我們大家都來研究研究、討論討論。
生:“量”是什么意思?
生:用一種工具比如尺子來測量長度。
生:課文說是步子來量埋匣子的位置
生:為什么……大了一倍,應該……
生:我想知道“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師,提得好,只有弄明白“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我們才能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讓我們來的周圍的小伙伴討論討論,看能不能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和其它學習分法讓我們都弄明白這“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學生三三兩兩湊在一起開始討論,各說各的辦法。
生:舉個例子來說吧,我第第五歲,我比他大了一倍,那就是十歲。
生:其實就是原來兩個這么多,用手比劃如果這是一步,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
生:我上臺來畫個圖給大家看看,(上臺)如果科利亞原來一臺是這么長,“大了一倍”就應該兩個這么多,就是這么長,(生雖然畫得不標準,但是下面的學生已經弄明白了)。
師:經過大家的講解,我好像也弄明白了,我也想舉個例子來試試,仔細看,看我是不是真正弄懂了,(拿出一段繩子,對折,再放開)
如果這是科利亞的一步,那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對嗎?
學生連連點頭,回答“是”。
師:誰愿意上臺與教師合作,我們再用圖來表示科利亞第一次挖的情況呢?(老師請了一女生上臺)
師:大家一起來數,一起來畫,三個臭皮匠底一個諸葛亮。
師生共同畫圖,孩子們也在下面積極參與,動手動腳,指揮著。
師:咦,哎呀,科利亞走十步已經走過了,挖不到木匣喔。
生:應該往回走五步就可以了。
生:再畫一段用,只退五步就可了以。
師(喜悅):看著孩子們,經過一番思考,科利亞終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你們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了嗎?大家看著板書的圖示,并自己說說這是怎么一回事,為什么科利亞以前挖不到木匣呢,如果用上“因為………所以”就更好了。
學生望著板書,自己嘰嘰喳喳練習說形了。
抽生說:
生:因為科利亞那時還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應該量五步,他卻走了十步,所以他剛開始時,沒有挖到木匣子。
師:可事情的發展真的就像科利亞想的那樣嗎?走五走就能挖到木匣子,齊讀12段(課件拿出來。)
師(喜悅):找到了嗎?
生(喜悅):找到了
師:課文里用哪個詞說明了,事情發展的結果,和科利亞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高興):音樂響起來,你看九歲的科利亞真不簡單,遇到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找到了自己心愛的木匣,不但他很高興,我們也跟著高興,讓我們再讀讀第11、12段感受科利亞的快樂吧。
師生齊讀11、12段。
五、學生第13段
師:科利亞多么開心呀,高興的不單找到了匣子,還有更大的收獲,我想和大家地丐來讀這段話,我來引讀。
師生讀11段
師:我想信今天不光科利亞從埋、挖匣子這件小事中懂得了一個道,我也相信每個小朋友也從中有很多收獲,當你走出教室時,我們也來做一個生活的有心有,觀察你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呢?只要你用心,你也會發現生活中會有很多秘密,將你觀察到的記錄在小本子上,下節課讓我們一起來交流。
學生喜悅地、充滿期待走出教室。
10
5
10
〖板書設計〗
5歲埋
科利亞的木匣
9歲挖
【背后的故事
真 實
關于“自己”這個話題,我記得英國詩人蒲柏說過“我們的全部學問就是了解自己。”又另有大羅馬悲劇作家賽內加也說過;“你如何看待自己要此他人如何看待你,重要得多。”人生就是個舞臺,你是自己的導演,認識自己是這幕戲是臺精彩的第一步。每當深夜醒來的時候,我常問自己:“我是誰,我最真實的一面是什么,我該如何來看待我的工作和生活。”我參加第二屆瀘州市小學語文新課程優質課競賽活動中,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在這場精神毅力歷練之旅中,我逐漸認識自己,一個最真實的我浮出水面。
“看庭前花開花落,辱驚不驚,望天上天卷云舒,去留無意。”我直向往這種恬淡、開闊的心境。一直以來,就這樣平凡地工作與生活著,覺得生命這樣已經很精彩。可是,也許老天特別龐愛于我,不斷把好運降臨在我頭上。當聽說今年秋期,要舉行市第二屆課改競賽活動時,我在想,人生難得幾回博,我主動出擊一次,主動去掌握自己的命運吧,即是對從教十年的一次檢閱,又是對自己素質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吧!懷揣著這樣的認識和信念開始迎戰。
從8月下旬到11月份,歷時三個月,因為臨時抽簽決定上課內容,所以檢測老師平時的功底,要多方向儲備“軍糧”:學課標、看課堂實錄、相關的課堂理論,教材年段分析。這個過程是艱辛而古澀的,幾乎有放棄退卻的念頭,但又被頑強的意志給擊退。我常對自己說:“何曉琴,難道這么一點因難都不能克服嗎?你想成為一個意志薄弱的人嗎?”臺燈下,我深深吸一口氣,使勁甩甩頭,拋開懦弱的一個我,又一頭扎進學習中。
從學校選區、全區、直到決賽,一路走來,感到壓力越發沉重,來自自身——好像不能失敗,不允許失敗,沒有失敗的資本,我只能一沖再沖,來年歷外界的壓力——領導的關心,同志的期望,有時幾乎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怎么辦?還得自己的信念,自己在精神要戰勝自己。我印像最深刻的是,當瀘師附小細簽的哪早上,我兩手提著資料袋,向學校走去。離學校越近腳步越發沉重,心也咚咚跳得厲害,快上樓梯時,覺得每一步很艱難。我又深深呼吸一口氣,想像孩子們在運動會上為運動員吶喊助威的情景,此時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為自己喊加油吧!每跨上一步臺階,我就心里用力喊一遍:“何曉琴,加油,何曉琴,努力!”來驅趕緊張、來驅趕怯懦。每當我感覺到疲倦勞累想放棄時,我就這樣為自己打氣,從而保持一個斗志昂揚的狀態。無論結果如何、過程中自己要把握好的狀態。事后我把這段經歷告訴我的姐妹們,大姐劉詩珍笑咪咪地看著我,意味深長地說:“你呀,永遠都像一個小孩似的。”我原來是這樣的一個我,內心深處像孩童一般,稚氣,朝氣,生命里才煥發出一種勃勃生機的力量,是一株頑強的草。
那我還是怎樣的一個我呢?11月3日上午,我在聽第一個參賽老師上課時,我感到賽場很不安靜,有老師不斷進出,不斷接聽電話,打擾了孩子們學習和老師的情緒。我該怎么辦,我不希望我的課堂是這這樣的課堂,我希望任何一個人都應該進入課堂的情境里。我思量了半天,我得有所行動。第二天,課馬上要開始了,我安排孩子們休息。然后我十分慎定地站在了前面,把目光接向后面里黑壓壓的老師們,微笑著掃視著整個會場,誠懇、禮貌地、輕柔地傾訴我的心聲:“各位來自遠方的老師朋友們,你們辛苦了!在課開始之前,想跟大家說幾句心里話,我認為語文課堂應該永遠是詩意的課堂,不管我們要多教的是哪一類型的課文,因為語言文字是有生命、有魅力的、有情感的,這樣的課堂里需要一個人沉下心來聆聽語言文字的生命的聲音。讓我們共同走進美的世界。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您能再看看您的手機關到了震動了嗎?謝謝大家,真誠的謝謝大家,我和孩子們謝謝大家。不管成功與否,過程永遠是最美的。”課后,我又隱隱有絲后悔,在這樣的場合,該不該表露自己真認的心聲是不是不太妥貼。教研培訓中心袁小平老師向我表示祝賀時說:“我覺得你是一個有詩意的,有個性的教師。”因為平時接觸不多,我就開玩笑說:“袁老師,何以見得我是這樣一個有個性的老師呢?”袁小平說:“有今天這樣比賽的場合,在幾百人上千人的面前,在不同層次,不用 的老師面前,請求他們關好手機,確實有個性,不同平常。”旁邊一個老師急忙補充:“這叫個性,這叫大氣,這叫真實。”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竟然也是這樣一個有個性的人。是的,我是一個率真的人。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賦予了一種使命,這個使命是什么?沒有人告訴你,得讓你自己去發現。認識自己,就是發現自己的過程,經過競賽課,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自己,生活還會繼續,還會經歷各種事情,我學會了透過生活的鏡子審視自我,尋找真實的自我,是我最大的收獲。
挑 戰
這次賽課較以往有很大不同,很有挑戰性,以往自己可以選擇所最喜歡的,最擅長的課文類型執教,潛心鉆研,深思熟慮,反復試講,一大堆老師在一旁出謀劃策,字斟句酌,大到課的設計,小到一個字一詞,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要到位。可這不同,上課提前一天抽簽,決定課的內容,沒有選擇的余地,沒有過多的思考空間,要接近于平日的常志教學,是全新的挑戰,在臺上的四十分鐘的表現是趕不出來的,考驗老師是否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是有很深的積淀,你的課堂調控能力,你對教材分析處理,是一種真本事的較量。
教書十年,大大小小的比賽也經歷了許多,但從沒有接受如此嚴峻的考驗,從8月下旬開始,著手準備。
其一、重新學習鉆研了課標,課示解讀,前后反復把重要章節閱讀了至少5遍以上,性質、目標、策略等等,勾勾劃劃,圈圈點點,結合自己的課常教學實反復思量,揣摩。
其二、拜讀了部分教育大師的專著,蘇霍姆林期基《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李玄林老師的情境教學,竇桂梅老師的《三個超越》等,我不僅學到了新的理念,最關鍵的是審視他們的人生,我獲得一種前進的動力。竇桂梅老師作為一名校長,盡管有那么多事務,可她依然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讀書,寫書,聽課,上課,她把整個生命獻給了她所摯愛的教育事業,這是一種高尚的情懷,她有她的人格魅力征服的所有的人。
其三、學習分析了課改年級的教材教參。把握目標,分析課文因為無法得知會抽到哪一篇課文,所以我一有時間就會予以思考,包里永遠帶著三個課本,一有時間就拿出來翻翻。這篇課文,該如何處理呢,可以說,腦子里一直是處于熱情的積極工作的狀態。確實很鍛煉人,你得調動你所有的經驗和智慧來思考文章處理文章,解讀文本,做好設計。
光有理論的儲備還不夠,我得搜集方法。于是我向課政年級的老師求教,下課鈴聲一響,我準跑到二、三年級的老師辦公室里取經,向他們了解學生的學情,認知基礎。常有哪些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學習方法,老師們紛紛伸出友愛熱情的手,毫不保留地為我傳經送寶。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我記了厚厚的一個本子。有學習漢字的方法和游戲活動有對話的方法,有閱讀文章的方法,如何開展小組討論等,這不單是我這次比賽有幫助,對于我整個教育以生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呀。
回顧過去十年,或許真有這三個月時間的收獲少,我認真反思的教學,我自己的課堂,在那一段時間,我在平時自己的課堂 上也充滿了和智慧,我把學到方法立即運用到實際當中,教學效果也很突出。
這不能不說是一次超越,我從中獲得全新的教育體驗,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情感都煥然一新,我看到了自己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比賽是短暫的,暫時的,但這種超越帶來的影響都是永久的,我感謝這次賽課的經歷,實現了自我超越。
溫 暖
賽后,我曾發自肺腑地跟劉詩珍大姐說:“我真的感動了,像這樣的比賽,要獲取成功,一個人是拿不下來的。”沒有什么豪言壯語,都是真情的流露。
永遠忘不了老師們的熱情微笑,停下手中的工作來接待我。來與我探討教材,探討方法,永遠忘不了,我的搭檔——李老師帶病給我代課,忍著病重,幾乎是頂了兩天的課,聽著他說話時,聲音嘶啞,不停咳嗽,他總是微笑對我說:“你放心地去參加比賽,班里的事交給我啦,我沒事,年紀雖然大點兒,挺得住!”還忘不了,老師們給我趕制教具的情景,那時教師們已經工作了一天,已經疲憊不堪了,可都留下了辦公室。賀老師和楊老師細心地做了一個正方體,鄭紅老師小心翼翼地把詞語卡片貼上去,連雙面膠該取多長,一點兒也不馬虎,看著她勻認真地用心來做事的樣子,我真的感動不已,美術老師馮小濤為我畫了兩次“科利亞”的圖像。剛開始,由于我沒交待清楚“科利亞”該走的方向,畫錯了,重來,對知道后二話沒說,我本來想馬虎地在背面涂個色就可以了,可不曾想,我來到辦公室,領取的時候,她又重新設計了“科利亞”看著大小“科利亞”可愛的樣子,我的眼淚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轉,我對自己說要加油啊!
抽簽的那個上午,按照規定,我在指定地點有課,回學校向大家征求意見,當時是中午,可老師們一個也沒走。我一到大家就開始研究、討論,第一個焦點是:“對于第一課時,是上全文,還是處理一半!”黎忠慧老師說:“按平的教學其實處理到第8自然段就已以可以了。”童敏不贊成:“這是一遍整體性很強的課文,處理一半,總是一種不完整的感覺,與離破碎的,”劉詩珍接著說:“那么這一長篇課文就是事實上要有所取舍,不能句句到位。”我聽取了大家意見,也立即拿定主意,長文短教,抓注重點,“埋—挖—悟道理”這三個點。第二個爭論的焦點是處理這三個部分的學習,大家又是各抒己見,三個臭皮匠都確實可低一個諸葛亮了,很快地有了統一的意見,我也覺得適合的風格。“埋”揣摩科利亞內心來學習埋時的動作,指導朗讀。“第一次挖”這一部份,用體驗科利亞心情的變化來指導朗讀,這樣處理“埋”也可以發揮我擅長指導朗讀的特長。第二點是重點,教研培訓中心的熊生貴老師和劉小臨老師認為這部分學習能讓學生獨立質疑,解疑理解“開始挖不到的原因后”轉動學生動手,作圖,達成對語言文字理解,這時是晚上八點,大家早以肌腸轆轆,可都沒有一絲埋怨,全身心地積極到策劃中來,當然最終得由我自己定,看著大家為我餓肚子,面對面容憔悴的校長,我不知該說什么感謝的話,什么也說不出來,我覺得再一次在心里喊著:“何曉琴,你要加油啊!”
集體的溫暖給予了我無窮的力量,家庭的支持也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從準備參賽以來,家務事、婆婆都全部承包了,總是跟我說:“你忙你的,好好比賽,王子恒(我兒子)這段時間,你也別管了,有我呢。”我看到老人家忙前忙后,做這做那的確羞愧難當,每當聽說我得了區第一、市第一時,婆婆臉上的喜悅難以言表,恐怕比我這個當事人不知高興多少倍。愛人才調到一所新學校,他自己也壓力重重,又是班主任,事情也挺多,可他總是盡早忙完事務就趕回家,照顧兒子學習生活,好讓我安心備戰,他給孩子洗澡,給孩子讀故事,檢查作業,承擔了一節,沒有一句怨言,還總對我說:“親愛的,加油,沒問題的!”每當想到這些,心里說不出的幸福和感動,這是一個多溫暖的家啊,我不是一個人作戰,我的身后有那么多的后盾,我怎能不充滿和力量呢!
當課堂上時,音樂響起來,我和孩子們齊讀了文章最后一段,聆聽著音樂,聆聽著學生們的聲音,心里就像倒翻了五味瓶,所有滋味一處涌上心里,心里在早是濕潤了,三個月來的所有感受,那些幸福,那些感動,那些折磨,那些堅持,化作在一起,在心里翻騰著。路還很長,我透過生活的鏡子,看到自己生命在成長,那么多人的目光在關注我,一位教育家說:“教育是一朵去推一朵去要棵做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我真正體會到是那么多人在推動我,那么多朋友在搖動我,那么多真誠的高尚的靈魂喚醒我,一陣風吹過,我以一個真的我上路了——。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4
得到的啟發"為思路,啟導學生突破難點,獨立分段,理清事物特點前后變化的內在聯系,從而明曉事理搞好知識的遷移.在強化"雙基"的訓練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表達的能力.教學時,可按這樣的步驟進行:
1,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教者可用類比情境演示引入,導出本課讀寫訓練的重點內容,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熱情.上課時,先找一名學生與教師進行跨步比賽:兩人同時演示由教室門口向室內跨三大步,再由學生上前檢測兩人所跨距離的差異.接著,教師提問:同樣是跨三步,為什么距離會有差異 課文中的柯里亞是怎樣來認識這個問題的讓學生各自帶著問題去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2,問題引路,訓練閱讀理解能力:
本課記事順序清楚,結構思路明白,可讓學生根據文后思考題默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描寫柯里亞和媽媽"埋木匣"具體情景的語句,然后通過導讀引思,討論口說突破難點獨立分段,弄清事情前后的內在聯系.如:導讀承上啟下的第五自然段,可先讓學生找出"就在那一天"和"住了差不多四年"表示時間的詞語,啟發提問這段側重寫了哪個時間 埋木匣和挖木匣前后相隔有幾年 這幾年中柯里亞會發發生什么變化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思考找出"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那時候還小","步子也小","我已經九歲啦!","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步子比那時候要大一倍呢!"等語句.這樣既能引導學生正確分段,又能在讀思訓練中弄清前后變化的內在聯系,加深對"周圍一切都在變化"一句話的理解.
3,設疑解難,訓練分析表達能力:
本文訓練重點突出,一些句子講出了時間和周圍事物的變化,導出了事物變化因果的內在聯系.因此,我們可以緊扣訓練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閱讀,去尋找事物變化的因果聯系,并且能用自己的話將這種聯系表達清楚,將學生的思維滲透到"雙基"訓練中.如設疑:
⑴ 柯里亞和媽媽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埋東西 又是相隔多少時間才去挖東西的 媽媽為什么一下子就能挖到木箱子
⑵ 當初,媽媽不是隨隨便便地埋箱子的,而柯里亞是因為隨隨便便地埋木匣,所以現在一下子是挖不到木匣的.這樣說對嗎 為什么
⑶ 文中為什么要這樣具體地寫柯里亞埋木匣的情景,這樣寫與下文寫挖木匣又有什么聯系
⑷ 既然知道柯里亞埋木匣跟媽媽一樣不是隨隨便便的,那么他媽媽為什么能一下子挖到木箱,而柯里亞為什么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呢
⑸ 如果他媽媽小時候就認認真真地離門口三十步的地方埋下箱子,到現在也數三十步能一下子挖到當時埋的木箱嗎
⑹ 柯里亞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從不同角度設疑,層層深入地推進思維訓練,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分析表達的能力.
附:板書設計
以上板書,圖一,圖二對比明顯,讓人一目了然.這樣,柯里亞心中的疑團和同學們心中的疑團(即板書中的" "),都被輕而易舉地解開,省去了許多口舌,學生也樂于接受.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5
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認讀生字詞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①同學們,通過預習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說。
②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板書課題,指導學習生字“匣”:讀準音:聯系木盒子識記形,了解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開火車認讀字詞。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嘗試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木匣→( )木匣( )
⑤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三、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師指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c.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
媽媽埋的東西同柯里亞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導書寫
1、生說說書寫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師范寫,生書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
b.重點指導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啟發學生自己上黑板畫線段圖表示科利亞現在每一步的大小,應該畫幾步。
c.聯系上文,讓學生說說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讀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二、學習寫法
課文用了怎樣的寫法?
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板書設計:
26 柯里亞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一切在變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課后生遼表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標好每個自然段的序號,記下自己的疑問。
2、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一曲節奏舒緩的樂曲。
3、用紙分別畫一個5歲左右和9歲左右的“科利亞”的模樣,剪下來準備板貼用。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2、板書課題,指導學習生字“匣”:讀準音:聯系木盒子識記形,了解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3、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4、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5、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嘗試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木匣→木匣
6、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7、引導學生質疑。
三、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1、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⑴教師指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學生找出句子讀: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教師結合生字的學習,啟發學生讀的時候注意突出“各種各樣、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其他小玩意兒”這些詞語。
⑵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⑶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⑴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
⑵重點指導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圖和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亞是5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5歲的“科利亞”形象,讓學生自己從前后課文的有關語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據),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線段圖表示);現在的科利亞是9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9歲的“科利亞”形象),啟發學生自己上黑板畫線段圖表示科利亞現在每一步的大小,應該畫幾步。
⑶聯系上文,讓學生說說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⑷分角色朗讀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3、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⑴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⑵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⑶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四、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一、熟讀課文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自由朗讀全文,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二、鞏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2、分類記憶要求會寫的字:
⑴找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挖、鞋、鋸、搶、難、初、敵、階、懂。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字形。
⑵學生利用筆畫、偏旁或熟字記憶其他4個生字:斧、免、屋、管。
3、給生字組詞。
三、指導寫字
1、出示9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9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學生寫字:
⑴教師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學生閉目靜坐,正確執筆,擺好坐姿。
⑵學生對照范字臨寫。每個字寫兩遍。
⑶教師巡視,及時評議。遇到共性問題可以范寫指導。將學生寫得好的作業即時展示。
四、抄寫詞語
1、自己讀、記詞語。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
六、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7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后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 ,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
2.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后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 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么?(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么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數(sh( 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國戰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蘇聯人民為了保衛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爭。蘇聯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斗,至1945年9月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這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里。)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為什么要把東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么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亞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一是說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現,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后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到十所以他數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么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么時間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么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后,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
媽媽是怎么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于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里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里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么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后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亞為什么那么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么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后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業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 )步,很快( )。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這是因為( )。
2.準備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2.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后內客的內在聯系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里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聯系起來讀,并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三)鞏固練習,總結全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并練習給各段列小標題。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2.領會課文寫法。
(1)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亞埋匣子是模仿媽媽的樣子干的,寫媽媽挖到箱子與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進行對比,從側面說明匣子埋在地下,沒有被人拿走。科利亞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時沒有認識到自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了。)
(2)課文寫小伙伴的話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話襯托科利亞的毅力和決心,另一方面說明伙伴們也并沒認識到事物已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了變化。)
3.請學生畫出科利亞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時怎樣量步子,怎樣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圖。
(四)指導朗的讀課文
(五)聯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六)指導造句
1.分析句子(幻燈出示句子)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仍然”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如:你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補一補,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跟預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這樣”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亞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不光……還……”是表示更進一層。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僅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受到了啟發,明白了道理。
(4)媽媽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設一種情況,后半句表示這種假設實現后出現的結果。
2.學生口頭造句,師生共同評議。
(七)布置作業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書設計
15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設計意圖】
通過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齡變化,步子和步數變化的對比,明白“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有助于突破難點。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8
一、學習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匣、鋸、階”,會寫文后十三個字,能正確讀教材后詞語表中本文15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悉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3、能從事例中感悟科利亞所表現出的精神品質,明白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
4、能從身邊所見、所聽、所經歷的事情中收集到關于“一切都在變化”事例,從而樹立以變化的眼光看世界。
(設計理念:這四項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方面概括了教學這一課所要完成的任務,第一項強調了字詞等基礎知識教學的具體任務;第二項重在落實讀課文的要求及要達到的目標,不僅要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而且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三項是讀的延伸與深化,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去感悟人物的形象及課文所蘊含的道理;第四項,重在拓展,讓學生舉一反三,初步樹立唯物主義思想。這四項目標從淺入深,從基礎到能力,指導著教師的教,引導著學生的學。)
二、學習重點:埋木匣和挖木匣。
三、學習難點:挖木匣的失與得。
四、學習方法:比較法與仿真操作游戲法。
五、學習準備:預習課文,給課文標序號,在文中圈畫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字詞意思。備好筆盒當木匣,鏟子4把、沙子等。
六、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扣題探究
板書題目“科利亞的木匣”,讀題目兩遍。
問:1、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2、請你猜一猜作者會圍繞題目寫些什么內容?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想象能力和依據題目思考與構思方法。)
二、初讀了解大意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明細節
再默讀課文找到埋木匣、挖木匣的描寫部分,并在動作詞上畫上橫線。
四、范讀:學生聽老師范讀,并圈畫不懂問題,并準備馬上質疑問難。
五、自讀課文完成
1、結合上下文,結合預習中所查工具書理解生字、生詞意思;
2、在小組交流中進一步尋找正確答案。
六、朗讀練習:盡量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七、練習:抄寫生字
(設計意圖:第一課時的各步安排重在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我認為讀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大致情節,然后再去細究字、句的意思。也就是說初讀重在篇的整體理解。對于一篇講讀課文,值得學習的方面很多,值得吸收的知識很多、值得揣摩玩味的文句很多,必須要引導學生好好閱讀,盡量多的吸其精華。這一節我設計了五次讀課文,每次都有明確任務,采取多種讀書形式,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認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讀中明白大意,在讀中動手批畫,在聽讀中學習生疑,在自讀中合作探究學習,解答疑問,在練讀中提高朗讀能力。這些教學環節的相連與完成,不僅促進了學習主式的變化,而且落實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體現了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抽讀課文生字16個、詞語15個(見本文詞語表中)
2、說出你難讀的字、詞大家讀讀。
二、指名分節讀課文,思考:
科利亞是怎樣挖到木匣的?他從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探究品味閱讀
1、自由讀8、9、10節,說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2、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3、現場表演埋、挖木匣經過。
(預先在教室前鋪上3.5米長,0.2米寬的長方形沙道,用木板攔住,用文具盒當木匣,備一把鏟子)
a、請一幼兒(或班上最矮一名)當小時候的科利亞,表演埋木匣過程。
完后老師采訪:科利亞小朋友,你埋的什么東西?為什么要埋?你走幾步埋下木匣的?
b、請一高個學生來表演挖木匣,找5位學生當小伙伴,表演好9、10節對話。
老師采訪這位高個學生:你的寶貝會被挖走嗎?為什么?你會采取什么辦法挖到它呢?(也可由其他學生來多方面回答。)
c、啟發:媽媽埋的箱子挖到了,科利亞的木匣應該還在,那么科利亞為什么挖不到呢?他的挖法錯在哪里呢?(引導學生展開議論)
d、指名讀11、12節,思考:科利亞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又如何呢?
比較腳步,埋、挖者上臺各走十步,比所走距離。
請現在的科利亞再次挖木匣。
問:你這次一下子就挖到了,你埋的時候走了十步,現在為什么只走五步就挖到呢?
說說“果然”的意思
e、有感情讀8~11節。
(“咬住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對于課文的重點難點,教師要不惜時間、精力重錘敲打,讓學生充分感知,真正理解。埋木匣時的小,挖木匣的大,埋木匣的實,挖木匣的失與得,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光讀一讀效果不會太好,我抓住他們好動、直觀性的特點,設計了課文內容現場表演演示方法,加上記者現場采訪法,活躍了氣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學生重難點的理解與消化,也必將為學生領會課文中心鋪好道路。)
四、讀最后一節,思考:
科利亞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哪些事物在起變化?
(家中東西、家、木匣子……)
2、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
a、啟發:自己身體、學習、家庭……
b、奧運會:上一屆、這一屆金牌變化
c、天氣
d、其它方面
(有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中心句,創設情景,讓學生暢談真實感悟,只要是學生的真切體驗,只要是學生思想和內心的獨特表露,只要能自圓其說,都將予以肯定和接納。設計這一環節就是要把學生所吸收的東西化為自己的見解,充分地釋放出來。這一環節要保證時間,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示,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得到張揚。)
五、齊聲朗讀課文,說說學了這一課的收獲(包括問題的質疑與解答)
(齊讀,富有感情地讀,進一步整體感知深入內化所學談收獲,包括基礎知識、寫法特點、明白道理等,同時,也讓學生有疑質疑,解決還未弄明白的問題。)
六、作業:
1、抄寫本文詞語表中15個詞語和最后一段課文。
2、回家給父母講講《科利亞的木匣》這個故事。
附板書設計
(周圍的一切 都在起變化)
(該板書緊扣題目與課文重點,以埋木匣、挖木匣作對比,用線段代表尺寸的長度,形象地揭示出挖木匣的失敗、成功與當時埋木匣的關系,以及蘊含在其中的身體變化,直觀地顯示事例與中心句的內在聯系。一個問號,引發思考,一方面表現了科利亞愛動腦筋,另一個方面也在說明做事情要注意周圍事物的變化特點,才能把事情辦好。)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9
學習目標:
1、學會8個字,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4、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在生活中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難點: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培養在生活中思考的習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質疑解疑。
⒈(課前布置學生帶自己的成長記錄冊或小時候的照片)
師:有沒有同學帶來自己的成長記錄冊?
(翻開印有出生石灰私自小腳丫、小手印的一頁)大家看,這是某某同學出生時手和腳的樣子。現在請大家比一比。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⒉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我們在慢慢地長大,我們的身體在不斷變化。
⒊你們在一天天長大,很多事物在時時刻刻變化著。今天我們要學習《科利亞的木匣》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
⒋師:大家已經預習了這一課。通過預習,同學們一定產生了許多疑問,
今天,老師把科利亞帶來了,你們來問問他吧?CAI(出示一個小男孩的圖象)生質疑。
5、教師過渡:同學們可真會提問,而且還很有禮貌,克里亞可愿意回答了。請大家打開課文,答案都在課文里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科利亞都對你說些什么?
6、生自讀課文,自主質疑。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基本內容。
⒈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圍繞木匣,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⒉同桌互議。
⒊全班交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三、學習課文1-3自然段,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
⒈找出課文哪些段落是寫“埋木匣”的。
⒉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和媽媽是怎樣埋木匣的?可在關鍵句子下面做上記號。
⒊小組交流。
⒋全班交流,引導學生了解科利亞和媽媽都使用“量步子”的方法埋木匣的。
⒌指導朗讀。
四、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說說科利亞和媽媽是怎樣埋木匣的。
二、中心切入,研讀品味。
⒈找出課文哪些段落是寫“挖木匣”的。輕聲朗讀邊讀邊思考邊批注,要求學生在疑難的地方畫上問號,把喜歡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
⒉引導學生質疑,教師小結并板書中心議題。
⒊教師指導學生讀“挖木匣”的部分。
⑴媽媽為什么能很快挖出箱子?科利亞為什么第一次沒有挖到自己的木匣,而第二次就挖到了呢?他是怎樣想出來的呢?
⑵在讀中品味,感受科利亞的感情與情緒“焦慮——被嘲笑——冷靜思考——興奮”的變化過程。
⒋借助動畫,直觀呈現“挖木匣”部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進一步了解科利亞的思考過程及人物特點。
三、拓展內化,揭示主題。
⒈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你能給最后一個問句換種肯定的說法嗎?
⒉導讀、品悟、揭示并板書中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在起變化。想一想:你的周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用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自己經歷過的事例,說說對“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的體會。
⒊結語:親愛的同學們,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周圍事物在一天天的變化,你們也在一天天的長高長大,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還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號,但是只要我們像科利亞那樣勤于動腦、善于發現,面對變化著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策略。那,還有什么困難能難倒我們呢?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10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等詞語;練習用"仍然,果然"寫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2.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
三,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 有位同學給我們準備了一個故事,看他給我們帶來什么
聽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板題讀題)課文里的小朋友科利亞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有沒有想辦法解決呢 他又是怎樣解決的呢 大家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初讀
自由讀文,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
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
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匯報.
精讀
默讀第一部分,看看媽媽和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
各學習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本部分內容.
匯報(表演,講故事等形式均可)
根據匯報板書:科利亞
(四年前)埋
媽媽:30步
4.小結
第二課時
(一)引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和媽媽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亞跟著媽媽回來了,他們將要挖出他們的木匣了.關于"挖木匣"這部分,同學們想知道些什么
(二)帶疑學文
學生質疑,抓住重點問題板書,如:科利亞是怎么挖的,挖出來了嗎 有沒有遇到困難 怎么解決 媽媽又是怎么挖的
小組讀書討論解決
(主要)
3 .匯報,主要圍繞重點問題進行理解.
⑴抓含"仍然"的句子分析,指導朗讀.
⑵柯利亞找不到箱子,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 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請學生邊板書邊說明
板書:四年后 挖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指導朗讀,抓含"果然"的句子
⑶科利亞遇到的這種情況媽媽遇到了嗎
板書: 30步
⑷引疑:從板書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討論:為什么媽媽步子不變能挖出箱子,而科利亞不能
⑸從媽媽和自己身上,柯利亞懂得了什么
(學生讀最后一段)
板書: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三)深化拓展
1.科利亞遇到問題能認真思考,所以他能順利地解決了問題.現在,請同學們給《刻舟求劍》里的那個人想想辦法,找到那把丟失的劍.
2.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在你身邊也有,你能舉例說說嗎
引導說話:隨著時間的……(引發學生多方面思考,如身體變化,家鄉的變化,社會的進步,國際形勢的演變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總結全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了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希望同學們帶著這個啟示,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去探尋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啟示.
附: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科利亞 媽媽
(四年前)埋 30
(四年后)挖 30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11
a組
一、辨別形近字,分別組詞語。
二、用多音字組詞。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1.戰爭開始的時候,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____步,埋下了箱子。科利亞量了____步,埋下了木匣子。
2.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____,很快____。科利亞從門口起量了____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____步,他果然____。這是因為____。
四、讀下面的句子,用加粗的詞造句。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12
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認讀生字詞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①同學們,通過預習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說。
②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板書課題,指導學習生字“匣”:讀準音:聯系木盒子識記形,了解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開火車認讀字詞。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嘗試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木匣→( )木匣( )
⑤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三、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師指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c.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
媽媽埋的東西同科利亞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導書寫
1、生說說書寫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師范寫,生書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
b.重點指導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啟發學生自己上黑板畫線段圖表示科利亞現在每一步的大小,應該畫幾步。
c.聯系上文,讓學生說說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讀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二、學習寫法
課文用了怎樣的寫法?
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板書設計:
26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一切在變
《科利亞的木匣》課堂實錄 篇13
一、說教材
《科利亞的木匣》是六年制小語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敘述在德國法西斯快要打來時,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亞回到家里,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子,經過思考,科利亞在離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子。課文通過敘述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說明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這篇課文敘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著“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的啟示”來講的,可以把課文分成三段。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是教材重點。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躲避”等詞語;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2.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用比較閱讀和讀讀畫畫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言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要提倡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圍繞重點開展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容,“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么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么時間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么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后,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媽媽是怎么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于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里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里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么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后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亞為什么那么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么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后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后內客的內在聯系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里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聯系起來讀,并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四)布置作業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附:板書設計
15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