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謎》教學案例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他作為外在的附加任務。新課程在學生觀上也有了較大的改變,提出了“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個核心理念。教師的教學設計一定要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在語文課上使每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受到關注。興趣是開啟學生學習語文之門的鑰匙。《月球之秘》一課在設計初衷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淺。加之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地球,更何況是深不可測的月球呢?單純的靠書本的幾段描述性文字,講起來一定枯燥乏味,學生也好象被關在一個封閉的“暗室”里學習,對課文的理解難度就更大了。考慮到諸多因素,圍繞如何讓“暗室”亮起來,設計了一組讓學生激趣的動畫、課件輔助教學:“神州六號”奔月,為學生再現了具體而生動的學習環境,將學習的主動性交給了學生,變強迫式教學為多媒體交互式學習,教師的準備工作只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設計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創設情境,激趣探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新鮮感,我并沒有讓學生預習課文。而是在上課伊始,首先請學生欣賞了美麗的月球,時而黑暗,時而光明,將學生的目光緊緊鎖住。接著教師問到:“你們想知道月球是怎樣的嗎?猜想一下好嗎?”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猜想。教師并沒有給予評價,學生疑惑了,使得他們迫不及待的去朗讀課文,從而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2、精心設計,以趣助學: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時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在新課程實驗中,我特別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的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我相信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激活學生創造力的渠道。《月球之迷》這篇課文緊緊圍繞海底“月球與地球的異同”進行細致的描寫。但是月球的奇異景象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理解。教師在設計初始考慮到這一問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制作了一系列的動畫課件,將學生一起奔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動畫的輔助教學使學生對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師抓住這一契機,采用速讀、默讀、引讀、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輪讀等形式,使學生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品析語言文字,體會作者情感,并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獲得情感體驗。
3、挖掘潛能,借趣延伸:
教師在課堂中要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敢于想象的興趣借趣延伸。在理解“竊竊私語”一詞時,教師想過如果硬生生的把詞典中的解釋給學生,即使學生課堂中記住了,也是被迫記憶。這時教師選擇了讓學生與同桌的小伙伴做一做,看誰理解的對,表演的好,教師給予“小小導演”的胸牌,表示鼓勵。學生們紛紛行動起來,但是教室里卻一點聲音也沒有,不用教師講解,學生們完成的十分精彩。接著教師出示文字“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還好像在打鼾……”請同學們帶上水中聽音器潛入海底(模擬動作:用手捂住耳朵)你聽到了什么?愿意把你聽到的和大家分享嗎?在這個環節之后教師立刻提問:快快發揮你的想像力,海底還會有什么聲音?(小組交流,學生的興致愈加高漲)學生極富想像力的匯報,讓教師大吃一驚,真是精靈古怪“鈴鈴、砰砰、嘩嘩、鐺鐺……”還有些調皮的孩子設計了海底魚類的游泳動作,有意思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