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說課設計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什么,汪潮教授在《語文教學專論》中回答:語文教學的本質是語言習得。語言習得,是語文教學的本義之所在,是對語文教學本質的返璞歸真。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努力構建一個以語言習得為主軸,以語言知識、語言能力為兩翼的簡約、高效課堂。課中緊握“語言習得”脈搏,規范語文課堂,正如于永正老師所言“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讓孩子們在語言的海洋里去感受語文真正的魅力。一、“縱橫聯系”研教材——把握課文語言特色。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學期第五組教材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安排了《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為我們走進傳統文化寶庫打開了一扇門。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這課通過對孔子和老子語言、心理、動作的描寫突出了他們的品質。其中,作者運用了“淵博”、“遠近聞名”、 “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毫無保留”等詞語折射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行。而這些詞語正是孩子們理解的難點,年段目標訓練的重點(理解重點詞語)和本課的語言習得訓練點。所以,在教學以“感受孔子、老子品行”為經線,以相應的語言習得訓練為緯線開展教學。在教學資源上,可鏈接經典誦讀《論語》,結合單元導語、插圖,引發孩子閱讀期待;學文中結合資料袋和孩子們自己收集的有關孔子、老子資料潛心會文。學文后延伸閱讀背誦《論語》和孔子、老子有關故事,為語文園地五口語交際和習作《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打下基礎。
二、“有機整合”訂目標——凸顯語言習得訓練點。
三年級上學期是第二學段的起始學期,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學段銜接過度。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默讀理解詞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悟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習慣,運用語言的能力。
綜合學段特點、單元目標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整合為:
1、 復習鞏固“兼、仆、納、丘、毫、授、佩”七個生字。能正確理解積累“遠近聞名”“學問淵博”“學無止境”“風塵仆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毫無保留”七個詞語。
2、 品讀二三自然段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重點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彬彬有禮、學無止境等好品質。
3、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通過“想象小練筆”“選詞填空”和“填寫對聯”積累和發展語言。
其中,“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如此教學目標的確定,既有語言學習目標,又有情感熏陶、思維訓練目標。而語文課最重要的“語言習得目標”得到準確彰顯,為后面語言習得教學起到方向性引領作用。
三、“簡、實、活、效”理思路——梳理語言習得線索。
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基本理念,以讀為主線,鼓勵學生讀中感悟、品味、積累語言,讀中質疑、啟思、探究問題。在教學中把第二自然段作為感悟的重點段,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等詞,作為感悟句群的抓手,一線串珠一詞經緯,突破教學重難點,體現“簡單、扎實中有亮點,簡單、扎實中求實效”的教學特色。
四、“板塊推進”說流程——落實語言習得環節。
以語言習得為主線,組織課堂教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語言習得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基于以上種種分析,《孔子拜師》第二課設計為以下四個板塊。
第一板塊:“溫故而知新”——復習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