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風箏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做《風箏》。(板書課題)
2、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書寫過有關風箏的文字,我們先來讀讀這樣兩首古詩:(出示文字)
(1)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里面沒有寫到風箏啊?怎么老師說這首詩也是寫風箏的呢?
聯系上面的句子看一看,這是說孩子們放學回來得很早,于是——
(2)我們再來讀第二首。
春衣稱體近清明,風急鷂鞭處處鳴。忽聽兒童急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箏。
能否讀懂?孩子們為什么著急地直拍手啊?
3、今天學習的(風箏)到底寫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喜歡讀的可以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把自己喜歡的讀給同桌聽聽,請同桌評出讀得好的,給予表揚。(師巡視,了解學情)
3、感知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做風箏放風箏。
(1)你是從哪兒找到這個答案的?
(2)你們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作者在童年的所有回憶當中情有獨衷的就是做風箏、放風箏呢?
(3)練讀,讀出作者對風箏的感情。
(4)這句話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因為我們發現,它還領起了下文。接下來的課文很自然地就記敘了作者他們做風箏和放風箏的情景,你能試著給課文分成幾部分嗎?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期了《風箏》,知道了,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齊讀第一節。
二、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本段,邊讀邊把自己讀懂的和不懂的勾下來、寫下來。(估計學情:學生能讀懂做風箏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們做完風箏后的心情。對于“憧憬”、“依然”二詞,學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學生匯報。
學生在說用什么做風箏時,教師可讓孩子結合自身經歷及收集的資料談談看法。“憧憬”一詞可根據“泡泡”的提示引導學生查字典,或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依然”一詞可用近義詞“仍然”,通過換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3)當學生在談到書中孩子的心情時,引導他們讀兩個句子:
a、我們精心的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b、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教法:多種形式讀,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風箏,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讓學生入情入境)
(5)多種方式讀全段。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轉換: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干什么?
(2)創設情境: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們放風箏的歡樂場面吧!播放多媒體課件,或者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篇細致描寫放風箏場面的文章,讓學生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