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精選15篇)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1
一、教學內容
1.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2.周長的概念,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3.長度的估計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通過對長度和周長的估計,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三、編排特點
1.從日常生活中引入幾何概念,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幾何知識。
利用校園的情境認識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樹葉、教科書、小國旗、鐘面)來認識和計算周長。
2.利用活動鞏固對幾何概念的認識。
教材中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活動:涂色、分類、拉一拉平行四邊形、在釘子板上圍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用長方形紙剪平行四邊形、用七巧板拼圖、實際測量一個物體的周長,等等。這也是由幾何知識的直觀操作性決定的。
3.周長的概念更強調從一般性的角度引入,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從任意圖形(包括不規則圖形)入手,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是一個一般概念,避免學生產生只有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規則圖形才能求周長的思維定勢。此外,通過對一般圖形周長求法的探索,使學生經歷長、正方形周長求法的知識形成過程。
四、具體編排
(一)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1.主題圖
提供了一個校園的場景,圖中有很多幾何圖形,其中包括很多四邊形,如學校大門的推拉門上有平行四邊形,人行道上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籃球場是一個長方形、籃板是一個長方形,籃板上有一個長方形的框、羽毛球場地上有很多長方形、足球門上有長方形、梯形,遠處教學樓的樓梯上有平行四邊形、窗戶是長方形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進行觀察。有些名詞,如平行四邊形、梯形、菱形雖然沒學過,但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知識,教師要給予肯定。通過觀察主題圖,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種四邊形。
2.例1(認識四邊形)
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涂上顏色,從而讓學生通過討論,找出四邊形的特征:有四條直的邊和四個角。由于學生已經有了認識長、正方形的基礎,可以利用長、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征歸納四邊形的特征。這也是合情推理(歸納)的一種體現。
可能有的學生一開始認為第三行第二個圖形也是四邊形,認識了四邊形的這兩個特征以后,就能正確地判斷了。
通過本例,學生對小學階段出現的各種特殊四邊形乃至一般四邊形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以后的學習中將逐一認識。
3.例2(對四邊形分類)
(1)例1的目的是把四邊形從其他圖形中區別出來,例2是在四邊形內部進行分類。
(2)教材上給出了三種分類結果:
a.長方形、正方形是一類,其他是一類。(突出了長方形、正方形四個角的特征。)
b.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是一類,梯形是一類。(突出所有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c.長方形是一類,正方形和菱形是一類,平行四邊形是一類,梯形是一類。(把第二種分法進一步細分,突出正方形和菱形四邊相等的特征。)
(3)鼓勵學生發現更多的分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讓學生說出分的理由來。(如把平行四邊形分成矩形和一般平行四邊形兩類,或分成鄰邊不相等的和菱形兩類。)
(4)通過本例,可以進一步感性地認識和區別各種四邊形的特征。
4.“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四邊形,可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2題,讓學生通過在釘子板上圍不同的四邊形,可以進一步體會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矩形四個角是直角等特征。
5.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及下面的“做一做”
(1)在前面認識四邊形時,學生已經見過平行四邊形,這兒是單獨對它進行初步的認識。
(2)通過校園里樓梯上和伸縮門上的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并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小精靈提出的問題“為什么這樣的門能伸縮?”去發現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點(變形后仍是平行四邊形)。
(3)下面的“做一做”實際上就是對例1問題的回答。通過實驗使學生發現,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而平行四邊形具有可變性,如果把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固定,轉化成兩個三角形,就穩定了。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這一特性時,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當椅子發生前后左右晃動時,只要在凳子腿上斜著釘一根木條就固定的例子,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
6.圍、畫、剪平行四邊形
(1)前面已經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在這兒也不對平行四邊形下定義,只要求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來,然后讓學生觀察圍出的平行四邊形,說一說它的邊有什么特征,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2)畫平行四邊形比圍平行四邊形稍難,要讓學生結合圍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來想應該怎樣畫。(首先確定一個頂點,再任意畫出一條邊,然后任意畫出相鄰的邊,這樣就確定了三個頂點,最后一個頂點就不能任意畫了,要使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相等。)
(3)用一張長方形紙剪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很多,教材上只提供了兩種,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創造出更多的剪法來,而且要保證剪出來的是嚴格意義上的平行四邊形,不能僅憑感覺剪出來像平行四邊形就可以了。
7.練習九
第3題,改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很多,體現開放性。
第4題,讓學生通過測量、比較探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邊、角的特征。但只是初步的描述,以后還要學習更數學化的表述。
(二)周長
1.例1(概念)
(1)給出一組實物和一組幾何圖形,實物有不規則的,有規則的。但這些實物和幾何圖形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封閉圖形。
(2)用描述性的的語言來定義周長。
(3)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測量不同物體和圖形的周長,有的是拿繩子把物體圍一圈,再量繩子的長度,有的是分別測量物體的各條邊的長度,再相加。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為求長、正方形的周長做準備。
2.例2(長方形的周長)
體現了周長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但在這兒沒有總結出(長+寬)×2的公式,學生只要理解了周長的涵義并會計算就可以了。
3.“做一做”第2題
可以看作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開放性很大,選取的物品表面可以是規則的,也可以不規則,采取的方法也是開放的,可以直接測量,也可以先量再計算。
4.例3(正方形的周長)
編排方式同例2。
5.“做一做”第2題
解決的方式多樣,可以看作一個新的2×1的長方形,也可以先算出兩個小正方形的周長,再減去重合的兩條邊的長。
6.練習十
第3、4題都是實際操作的題目,體現開放性。其中第3題還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周長的實際應用,如做衣服時要知道胸圍和腰圍。
(三)長度的估計
對長度的估計不是一節課上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估計,逐步培養起正確的長度觀念。
1.例4
憑感覺畫出8厘米的線段,完全依靠平時積累的長度的表象。畫完后再用尺量一量,幫助學生重新建立正確的長度表象,培養估計的能力。
2.例5(對周長的估計)
涉及到對鉛筆盒長、寬的估計,周長的估算,對彩紙長度的估計。估計完了以后,可以讓學生實際測量、計算一下,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修正自己的估計策略。
3.“做一做”
第2題,可以先讓學生估計哪條路線近些,哪條路線遠些,再運用數學知識精確地判斷一下(兩點之間直線段最短)。有兩條路線是同樣長的,要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
第3題,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估計一下,可以直接估計,也可以先估計出一個人的臂展,再估算出5個同學拉成一圈的周長。第2小題也是同樣。
4.練習十一
第2題,利用長度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給人的不同感覺,讓學生先進行估計。然后,可以讓學生實際測量一下
第3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計算策略。當長方形的一面靠墻以后,首先要從圖上判斷是哪一面靠墻,再計算。計算時,可以直接把其他三邊長度相加,也可以用計算出來的周長減去該邊長度。
第4題,由于學生還沒學習24÷2,所以在這兒還不能要求學生用周長的逆運算來解決。可以讓學生通過嘗試的方法來解決,如可以先確定一條邊的長,如1厘米,再看另外一邊,通過數格子的方法來解決。學生通過探究圍出一個長方形后,可以啟發學生有規律地圍出其他圖形(一邊增加1厘米,另一邊減少1厘米)。
第5題,也是一個實踐活動的題目。
五、教學建議
1.選取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素材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課堂拓展到生活空間中去,并引導他們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空間與圖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邊形。
2.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幾何知識的學習要借助于直觀的觀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邊形,要通過觀察、畫一畫、圍一圍、剪一剪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識。
對于一般圖形的周長的探索,有助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長度觀念的建立,首先是腦中要有某個長度的表象,而這個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觀察和測量等過程來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學要求。
在這兒只是讓學生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至于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后還要進一步學習。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也只是會計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來表示。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平行與垂直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平行線與垂線。
2、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操作、比較、概括中,經歷探究平行線和垂線特征的過程,建立平行與垂直的概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活動中豐富學生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2、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與垂直概念的本質特征。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畫圖感知
1.學生想象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教師: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紙,你有什么感覺?
(1)學生交流匯報。
(2)像這樣很平的面,我們就稱它為平面。(板書:平面)
我們可以把白紙的這個面作為平面的一部分,請大家在這個平面上任意畫一條直線,說一說,你畫的這條直線有什么特點?
(3)閉上眼睛想一想:白紙所在的平面慢慢變大,變得無限大,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直線也跟著不斷延長。這時平面上又出現了另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呢?會有哪幾種不同的情況?
2.學生畫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各種位置關系。
把你想象的情況畫在白紙上。注意一張紙上只畫一種情況,想到幾種就畫幾種,相同類型的不畫。
二、觀察分類,感受特征
1.展示作品。
教師:同學們想象力真豐富!相互看一看,你們的想法一樣嗎?老師選擇了幾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如果你畫的和這幾種情況不一樣,可以補充到黑板上。
不管哪種情況,我們所畫的兩條直線都在同一張白紙上。因為我們把白紙的面看作了一個平面,所以可以這樣說,我們所畫的兩條直線都在同一平面。(板書:同一平面)
2.分類討論。
教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來這么多種情況。能把它們分分類嗎?為了方便描述,咱們給作品標上序號,可以怎么分?按什么標準分?
(1)先獨立思考:我打算怎么分?分幾類?
(2)再小組交流:怎么分?為什么這么分?
3.匯報交流。
教師:哪組來說一說你們的研究結果?
學情預設:
(1)分兩類:交叉的為一類,不交叉的為一類。
(2)分三類:交叉的為一類,不交叉的為一類,快要交叉的為一類。
(3)分四類:交叉的為一類,不交叉的為一類,快要交叉的為一類,交叉成直角的為一類。
教師:你們所說的交叉在數學上叫相交。(板書:相交)
質疑:2、3兩幅圖中的兩條直線相交嗎?
學生說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課件演示:兩條直線延長后相交于一點。
圖6屬于哪一種情況?(相交)
小結: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但在判斷時我們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他們的本質,也就是這兩條直線延長后是否相交。
3自主探究,揭示概念
1.揭示平行的概念。
(1)感知平行的特點。
教師:這兩條直線就真的不相交嗎?怎樣驗證?
結合學生回答用課件演示兩條直線無論怎樣延長都不會相交的動態過程。
(2)揭示平行的定義。
①教師:像屏幕上這樣,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在數學上叫什么呢?
②課件出示: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
③教師:你認為在這句話中哪個詞應重點強調?為什么?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舉例: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嗎?為什么?(出示一個長方體)
學生體會“同一平面”和“互相平行”的含義。
(3)介紹平行符號。
①課件分別呈現三組不同位置的平行線。
②教師:這三幅圖中的直線a與直線b都互相平行,我們用符號“∥”來表示平行,a與b互相平行,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③教師: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a平行于b,你們覺得怎么樣?是呀,像這樣來表示兩直線互相平行,既形象又方便。
(4)體驗生活中的平行現象。
教師: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平行的現象,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學生舉例后,教師可用多媒體課件適時補充一些生活中的實例。
2.揭示垂直的概念。
(1)感知垂直的特點。
教師:剛才同學們在畫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時,還畫了相交的情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相交的情況。(課件或實物投影呈現幾組典型的作品)
教師:觀察一下這些相交的情況,你們發現了什么?(都形成了四個角,有的是銳角,有的是鈍角;還有的比較特殊,四個角都是直角……)
教師:你怎么知道他們相交后形成的角是直角呢?請同學們量一量,剛才所畫的兩條相交直線組成的角分別是多少度?通過測量,你們又有什么新發現?
學生通過測量能夠發現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所形成的四個角,每個角都是90°。
(2)認識垂直的定義。
教師: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課件呈現三組垂線。
教師:觀察這里的三幅圖,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根據剛才的比較,能嘗試總結你的發現嗎?
預設:垂直要看兩條直線相交是否成直角,而與怎樣擺放無關。
(3)介紹垂直符號。
教師:垂直和平行一樣,也可以用符號表示,就是“⊥”,直線a與直線b互相垂直,記作a⊥b,讀作a垂直于b。
(4)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現象。
教師:生活中我們還會常常遇到垂直的現象,你能舉出生活中一些有關垂直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補充一些實例。
教師:同學們,以上內容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有關平行和垂直的知識。
(板書課題:平行與垂直)
4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1.下面各組直線,哪一組互相平行?哪一組互相垂直?
2.下面每個圖形中哪兩條線段互相平行?哪兩條線段互相垂直?
結合新知完善對長、正方形特征的認識。
5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1、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2、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課后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1、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2、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3
一、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已經認識了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及其性質,因此在學習中心對稱圖形時可以進行比較。另外,學生還掌握了一些常見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例如平行四邊形、矩形、圓形、正方形等,所以在研究這些圖形的中心對稱性時是有幫助的。
學生的活動經驗基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實例,可以作為這一節課的活動基礎。
二、學習任務分析:
基于已有了研究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以及旋轉知識,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在于理解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及其性質,難點在于理解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會判斷哪些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并且還要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會尋找生活中的中心對稱圖形,會分析各種圖案,標志是中心對稱圖形,還是軸對稱圖形。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經歷觀察發現中心對稱圖形的有關概念以及性質的過程,理解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性質。
(2)會判斷一些常見圖形是否是中心對稱圖形。
(3)會判斷生活中的一些圖案,圖標是否具有中心對稱性。
(4)學會運用數學眼光分析身邊事物的能力。
(5)培養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及其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中心對稱圖形的定義,會判斷哪些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環節:學生課前收集一些圖案,圖標等。
以4人合作小組為單位,開展收集圖案活動:
(1)美麗圖案
(2)各車的標志
(3)商標
活動方式:提前準備
活動目的:通過以上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眼光分析周圍世界。
第二環節:情境引入
在學生收集到的圖案中,首先請學生先選擇出是軸對稱圖形的圖案,與學生共同回顧軸對稱圖形的知識。然后,教師挑出具有另一種對稱性的圖案(中心對稱的),引入課題。
第三環節:學習新知
1.探究活動:平行四邊形ABCD
運用電腦演示下列過程:連結對角線AC,BD交點為O,確定原來平行四邊形的位置,然后使它繞著點O旋轉180°。
2.提出問題:(1)此時的平行四邊形是否與原來的圖形重合?
(2)旋轉中心,旋轉角各是多少?
(3)為什么旋轉后的平行四邊形會與原平行四邊形重合?
3.定義概念:
像平行四邊形這樣,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固定點旋轉180°后能與原圖形重合的圖形叫中心對稱圖形,這個固定點叫對稱中心。
觀察與思考:設點是某個中心對稱圖形上的一點,繞對稱中心0旋轉180°后,它變成了點B,點A與點B就是一對對應點,且OA=OB
結論:中心對稱圖形上的每一對對應點所連接的線段都被對稱中心平分。做一做:
(1)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嗎?如果是,請找出它的對稱中心,并驗證作的結論。因此還可以驗證平行四邊形的哪些性質?
(2)線段是中心對稱圖形嗎?對稱中心是什么?
(3)你還能找到哪些常見的幾何圖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它們的對稱中心是什么?
活動方式:1)四人小組活動,合作交流:
2)全班討論
活動目的:盡可能多地找出常見的圖形進行知識歸納,其中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圓等。
議一議:1)下面的撲克牌中,哪些牌的牌面是中心對稱圖形嗎?
紅桃2 黑桃9 方片J 黑桃8 梅花3
答:黑桃K,方片9
2)再舉出生活中的一些中心對稱圖形
第四環節:練習提高:
隨堂練習1,2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中心對稱圖形
2)像線段、平行四邊形、圓、偶數邊的正多邊形就是中心對稱圖形
3)會辨認生活中哪些圖案是中心對稱圖形
第五環節:作業布置
習題4.12 3
四、教學反思
中心對稱圖形比軸對稱圖形難理解和為學生所接受,因此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動畫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性質,并能認識到生活中哪些圖案是中心對稱圖形為了發展學生興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圖案設計,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提升學習水平和能力。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4
教學內容:四邊形(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4—36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讓學生通過對四邊形的觀察和直觀感知,能夠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
過程方法:通過找一找,涂一涂,說一說,分一分,圍一圍等多種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并滲透分類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良好習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四邊形(特殊)的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圖形,釘子板,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 你喜歡什么運動 光明小學校園里,同學們也正在進行各種活動,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主題圖)
你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圖形了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閃動圖形)師:大家真能干!在我們的校園中,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看來啊,圖形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這些圖形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真美!其中像長方形,正方形,自動門上的形狀(平行四邊形),橘黃色(菱形)地磚的形狀,足球場上攔網架上的形狀(直角梯形)都叫四邊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四邊形.(板書課題:四邊形)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面)
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第35頁,看,這頁上有許多的圖形(如下圖)
(2)你能從中找出四邊形嗎 并涂上你自己喜歡的顏色.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快又好看.(老師指定一,兩個學生在老師給的紙上涂色)
(3)涂完后,同桌交流,說說理由.(師展示一學生的作品)
(4)集體反饋,:為什么這些是四邊形,而那些卻不是 (板書 四邊形 其他圖形)
2,概括四邊形的特征.
(1)為什么這幾個圖形是四邊形 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討論,匯報)
(2)師:對,像這樣由四條直直的邊圍成的,有四個角的圖形都是四邊形.
板書:
(3)我們知道了四邊形的特征,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 (學生舉例)
(4)我也請你們欣賞生活中的四邊形!(多媒體顯示實物,實景)
3,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請你把桌上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兩人合作完成)然后互相說一說分類的依據和理由.教師巡視.
(2)全班交流:學生匯報并說說分類標準.
(3)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對學生的不同分法,教師要加以肯定)
4,圍四邊形.(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你知道這是一個什么圖形嗎 (長方形,觀察其特點并匯報.)
板書: 長方形
對邊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2)你能把長方形的邊變得相等嗎 同上匯報正方形的特點.
板書: 正方形
四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3)師:看來,長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所以長方形和正方形也叫特殊的四邊形.)
(4)你能圍出一個對邊相等,但卻不是長方形的四邊形嗎 .
教師下位巡視,及時進行指導.
3.判斷四邊形.
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他們是四邊形嗎 (集體用手勢判斷,并說明理由)如果不是,你能把他變成四邊形嗎 (課件演示)
四,(機動)拓展應用
1.誰來幫幫我.
是一個( )形,也是一個( )邊形.
是( )邊形,有( )角,其中有( )個直角.
圖中有( )個四邊形.
2. 自己拿出一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后,它會變成什么形狀,請你動手試一試.
五,課堂總結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類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你學得開心嗎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36頁。
教學目標 :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紙(包括不規則形狀)、剪刀、三角板、直尺、釘板。
教學過程 :
一、感知四邊形
1.圍四邊形。
師:(出示課題:四邊形)你想像中的四邊形應該是什么樣的?
指名回答,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師:根據你的想像,動手來把四邊形做出來好嗎?
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自己想像的四邊形,教師巡視并適當參與學生活動。
2.討論四邊形特征。
反饋。讓學生展示介紹自己圍出的四邊形。
(如果學生圍出的以正方形和長方形為主,教師應及時點撥引導,適當補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邊形以及不規則四邊形。)
師:看著這么多的四邊形,你能說一說,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結合圖形得出: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
二、尋找四邊形
1.在主題圖中找。
師:(出示主題圖)在校園里,你發現了四邊形的蹤跡嗎?你能找到多少個?
2.在眾多圖形中找。
師:(出示例1圖),圖中有很多圖形混雜在四邊形中間,請你把四邊形都涂上相同的顏色。
3.舉例。
師:說一說,在哪兒還看到過四邊形?
三、動手實踐
1.剪四邊形。
師:動手剪一剪,要求每個同學剪出兩個以上不同的四邊形。
學生獨立動手(教師巡視并參與)。
反饋,有選擇地讓學生上臺展示(各種類型),教師適當加以評論。
2.分類。
師:4人一組,將你們桌上的四邊形分分類。(請其中一個組上臺將臺上的四邊形分類。)
教師巡視,并聽取學生的想法。
反饋,要求學生說一說分類的依據和理由?
四、延伸拓展
1.師:用釘子板圍一個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
我們以前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是比較特殊的四邊形,特殊在哪兒呢?小組里說一說。
提示: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們的角,量一量它們的邊,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匯報,得出結論: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2.師:圍出或畫(剪)一個對邊相等,但卻不是長方形的四邊形。
3.師:把一個四邊形,剪去一個角后,它會變成什么形狀?請你動手試一試。
五、課堂小結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6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材說明
本單元是在前面“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本單元分三段編排。第一段主要教學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二段主要教學周長的含義及計算。第三段主要講一些物體長度的估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具體安排如下頁表。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并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目的是加強有關空間觀念的內容。
具體內容及要求:
主題圖
校園場景圖。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
四邊形
從各種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征。
平行四邊形
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以與其他四邊形的聯系和區別,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周長
利用實物和一些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并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現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估計
通過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三重難點
1區分認識四邊形,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解決實際問題。
3能準確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建立空間觀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四教學建議
長期以來,關于“幾何”的課程內容和目標,在小學階段主要側重于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較少涉及三維空間的內容,使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標準》將以往的“幾何”拓展為“空間與圖形”,是對我國傳統數學課程內容的一次重大變革,符合數學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為此,小學階段的教材削弱了單純的平面圖形周長、面積、體積等的計算,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增加了圖形變換、位置的確定等內容,加強了幾何建模以及探究的過程。這樣,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材選擇了許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作為教學素材,如把校園體育運動場景作為單元的主題圖,用一個小朋友移推拉門的情境作為平行四邊形的導入材料,等等。教學時,要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并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突出幾何探究過程。
空間觀念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因為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比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采用了許多活動化的呈現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教學時,教師就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了解教材編排特點,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學生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因此,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結構,把“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學段中,每一學段都有相應的目標。這樣,既突出每個年級的學習重點,又注意前后連貫。如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材就分兩段編寫。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第二次將在第二學段出現,要求學生理解:兩組對邊平行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可見,同一內容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學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就拿常見的數學概念來說,在小學階段,盡管描述式和定義式是最主要的兩種表示方式(定義式是用簡明而完整的語言揭示概念的內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動、具體的語言對概念進行描述),但低年級采用描述式較多,中年級逐步采用定義式。在整個小學階段,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的定義,而是從學生所了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屬性。本單元教材的編排也是如此,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周長等都沒有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如周長,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的物體或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即可。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材也沒有分別概括出相應的計算公式(長+寬)×2和邊長×4。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計算的方法有一個獨立思考、不斷感悟和比較的過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現象。
因此,具體教學時,要認真研讀《標準》,仔細分析教材,恰當把握教學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單元可用6課時完成。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7
數學人教版第五冊《四邊形》教后記
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對四邊形有一定的了解,整堂課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本節課是在學生對四邊形的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四邊形的,學生對分、畫、拼四邊形都非常有興趣,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但是“四邊形的分類”這一教學環節的教學中學生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學生能直觀的進行分類,但用語言表達分類的標準比較困難,在幾次的教學中,學生都說的不理想,有沒有好的建議,希望大家能一起來探討。
數學人教版第五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后記
我力求在本課中體現以下兩點:
一、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數學的抽象乃屬于操作性的,它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的階段,而最初的來源又是十分具體的行為,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其特征。創設觀察的情境,讓學生情境中體驗,獲得新舊知識的鏈接;自己動手制作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知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點;閱讀“你知道嗎”并自己舉例,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養成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讓學生盡情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滿足,是本課教學的主旨。富有活動性的教學,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二、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天地。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改變傳統的“傳授——接受”模式為“探索——發現”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學習中很多知識都盡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去感悟。在學生利用材料制作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后,讓學生聯系制作過程去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自己用塑料吸管做出長方形后,拉成平行四邊形,比較兩者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學生的每一個發現都是他們努力的結果。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8
教學目標:
1. 能夠認識和辨別三角形、四邊形及多邊形。
2. 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邊形。
3.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認識和辨別三角形、四邊形及多邊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書上圖1)
1. 同學們,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到圖形王國里去參觀,大家看看其中有你認識的朋友嗎?
2. 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這幾個平面圖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再來認 識幾個新朋友。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先請你動動小手,把這些圖形來分分類。
2.把你分出的結果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3.各小組匯報分類結果。
第一種情況:分成5類,三角形:4、8、11、12 長方形:1、3、13 正方形:6、14 四邊形:2、5、9、10 五邊形:7
第二種情況:分成3類,三角形:4、8、11、12 四邊形:1、2、3、5、6、9、10、13、14 五邊形:7
大家比較一下,這兩種分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 為什么大家都同意把4、8、11、12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這些三角形都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
師:我們把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 師:什么叫“圍成”?(出示圖形)“圍成”指全部封閉起來。
5. 為什么在第二種分法中,你們要把第一種的三類合并成一類呢? (因為它們都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你能給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取個名字嗎?
板書: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四邊形。
在這些四邊形中,正方形和長方形都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也就是說它們是特殊的四邊 形。(板書)
6.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本領:三角形與四邊形。(出示課題)
7. 認識多邊形:現在你知道圖7叫什么圖形了嗎?(五邊形)為什么? (由五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五邊形)
師:老師有一個疑問: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那么六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七邊形呢?八邊形呢? 得出結論:幾邊形就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三、運用發展,鞏固新知。
口答:說出下列圖形的名稱。(出示課件)
四、學生用牙簽、橡皮泥動手拼搭認識的圖形。
(1)作品展示并介紹自己拼搭的圖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2)你能寫出它們各自的名稱嗎?完成書上題2。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4、35、36頁內容。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辯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流程:
一、 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通過談話,引入校園場景圖,讓學生從中找一找圖形。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認識了哪些圖形?
生:我認識長方形
生:我認識正方形
……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 從這幅圖中你都發現了哪些圖形?把你發現的圖形和同桌說一說
生:匯報。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在這所不大的校園里,同學們就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看來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圖形中的一種——四邊形
板書: 四邊形
二、創設情境,體驗新知
師:你想象中的四邊形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生:(充分發表意見)
師:同學們都認為四邊形應該有四條邊和四個角。四邊形到底 是什么樣的圖形呢?看,這幅圖中有這么多的圖形,請你挑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并作上記號。(出示例1圖)
生:獨立完成
師:誰想把你找到的四邊形和大家說一說?
生:上臺來利用課件把所選出四邊形放到四邊形的家,別的同學若有不同的觀點,可以立刻陳述,最后達成共識。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在這么多的圖形中能準確無誤的找出四邊形,老師很佩服你們。
現在請同學們觀察我們找到的四邊形,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
生:我發現四邊形都有四個角
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演示課件,并板書特征。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像這樣有四條邊和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
師: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形狀是四邊形的?
生:(紛紛發言)
師:同學們能找出這么多表面形狀是四邊形的物體,看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數學問題。
三、操作探究,互動交流
1、給四邊形分類: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組圖形。看看它們各自都有什么特點然后和小組的同學合作根據這些圖形的特點試著把這些圖形分分類,邊分邊想一想你們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2、 生匯報
師:哪組同學想想把你們的想法和大家說一說。
生:展示本組的分法
師:同學們很善于思考,根據這些四邊形的特點想出了不同的分類方法,你們很了不起。
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四邊形(長方形 正方形),你發現什么了?也可以借助三角板量一量。
生動手操作然后匯報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通過動手測量有這么多的發現。這兩個四邊形的特點是其他四邊形所不具備的,所以說他們是特殊的四邊形。
3、剪一剪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看到你們個個都很出色,我們已經知道了四邊形的特征,現在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剪一剪圖形
生:想
師:1、每個同學剪一個四邊形
2、 2、剪兩個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然后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圖形。
3、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生生進行評價。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得開心嗎?讓你最開心的事是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充分利用生活實際的情境校園場景引入四邊形,把認識四邊形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圖形無處不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幾何初步知識中關于幾何圖形的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比較抽象。所以我盡量提供各種感性材料,如教材例1中的圖,各種各樣的圖形卡片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抽象出四邊形的共同特點,然后再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剪一剪的活動,給學生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思考,使學生對四邊形有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從而也進一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交流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點的環節,讓學生感性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使學生能夠逐步自覺地運用這些方式進行學習,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2.在觀察與比較中,使學生在頭腦里建成長方形與四邊形間的區別與聯系。
3.體會平行四邊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生活情景與實踐操作,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學準備
教具:活動長方形框架點子圖。
學具:七巧板。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利用學具逐步探究
1.拉一拉
發給每位學生一個長方形的學具。輕輕地動手拉一拉,看看它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動手操作,交流自己的發現。學生會發現長方形向一邊傾斜了,角的大小發生了變化等等。程度較好的學生會說出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
教師將拉成的平行四邊形貼在黑板上。引出課題并板書:平形四邊形
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利用你們的學具,在四人小組里討論。
(1)小組觀察、討論。教師到各個小組中指導,引導他們從邊和角兩個方面探究。
(2)分組匯報,小組之間互相補充。得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一樣,都有四條邊,四個角,對邊相等。不同的是,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邊形一組對角是鈍角,一組對角是銳角。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經歷將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在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的基礎上,探索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和區別,幫助學生建立平行四邊形的模型。)
2.猜一猜:[課件出示如果這些圖形都是可活動的,估計哪些能拉成平行四邊形,哪些不能拉成平行四邊形,為什么?
讓學生安安靜靜的思考后,交流看法。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所以三角形和五邊形不能拉成。普通四邊形的對邊不相等,也不能拉成。正方形能拉成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菱形。長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邊形。
請在導入時得到學具獎勵的學生上臺利用學具拉一拉,驗證大家的猜測)
3.認一認:
讓學生判斷大屏幕上的圖形是平形四邊形嗎?[課件出示]
學生逐一回答。教師隨即追問為什么第三、第五個圖形不是平形四邊形?)
4.找一找:
給出一幅畫,讓學生從這幅畫中找到平行四邊形
課件出示畫面:在小花園里,有菱形的瓷磚、伸縮們、回廊……圖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匯報后,讓他們數一數中有幾個平行四邊形。
師:除此之外,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到它嗎?
二、動手操作拓展延伸:
1.畫一畫:
(1)生利用尺子、鉛筆在點子圖上畫平形四邊形。畫好后,在小組里互相交流。
(2)利用展臺展示學生作品。如果出現錯誤,讓學生當“小老師”互相糾正。
2.拼一拼:
用七巧板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桌兩人一組,比一比,哪個組拼的方法最巧妙。
(1)請三組同桌在黑板上拼,其余學生分組在下面拼。教師巡視,發現巧妙的拼法,讓其展示在黑板上。
(2)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平行四邊形,說一說它是用什么形狀的七巧板拼成的。
三、課堂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師:只要注意積累,你們的知識會越來越多!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11
根據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本節內容的作用,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四邊形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些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以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融合,加強了集合建模以及探究的過程,更好地體現了“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是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空間,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了解四邊形的特點,并能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進行思想教育。
3、教學重難點:
在以往的知識當中,學生只對各種圖形有所認識,而對什么是四邊形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引導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是本課的重點。
三年級的學生對事物的觀察,比較能力還是很弱,所以說出四邊形的分類標準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的重要任務,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幾何圖形是比較抽象的,而學生的生活世界大都與空間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教學時我會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整節課將采用觀察法、操作法、演示法和討論法,讓同學們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的概括,充分遵循了感知——表象——概念——認知規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從而調動他們的興趣,是全體同學都參與探求新知的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1、主題導入:
首先,我會提出問題,問他們是否喜歡體育運動?喜歡那種運動?這里就對學生進行了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然后問他們從主題圖中看到了什么,讓同學們從自己熟悉的運動場上找到生活中的感覺,從而自然走進本課。由于同學們在這節課之前就有一些圖形的基本知識了,所以讓他們仔細觀察這張圖片,從中發現各種各樣的圖形并進行匯報交流。之后我便會引出本課的主題《四邊形》。
2、自主探索:
在上課之前我就給同學們發了印有各種圖形的紙,這時便讓他們分組并給自己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涂上顏色,然后匯報交流,讓幾名同學代表他們那組將四邊形貼在黑板上并說出原因。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加上老師的適當引導,大概就知道了四邊形的特點了。這時便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出四邊形的具體特點,請同學發言,引導他們說出什么是四邊形,并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分成規則的和不規則的。。這樣就達到了自己探索出結果的效果,有利于同學們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3、聯系實際讓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達到一種從生或中提煉知識再回歸生活的效果。
4、課后練習,鞏固拓展:同學們在完成了教材第36頁1、2題后,我便會引導他們從四邊形的特點引申出五邊形、六邊形等等多邊形的特點,培養他們發善思維的能力。
5、總結結課:
首先請同學們說說我們今天學到了什么,回顧本課的知識,加深記憶。
其次就由老師總結,說出四邊形的特點,和根據特點分類的標準,讓他們所形成的概念規范化。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2)能靈活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根據面積計算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根據面積計算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教具、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概念。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性質。
3.各圖形的對稱情況。
4.圖形的大小用面積來表示。 (引人新課)
二、新授
1.投影,并觀察,填書本P1的空格
2.操作: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
3.量一量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怎樣的關系?
4.得出: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
5.怎樣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1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四邊形》。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空間圖形、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其它空間與圖形的基礎。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園場景圖,圖上有許多關于“空間與圖形”的信息。目的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并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接下來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借助于涂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邊和四個角。例2讓學生通過把各種四邊形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本單元的內容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同時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都不要求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因此,我覺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定為: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是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征.難點是通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
在教學中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學策略1.重生活經驗,讓學生的豐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數學。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因此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并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2.重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觀察法:通過觀察主題圖和圖形,找出四邊形,再通過分類等活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動手操作法:通過分一分,圍一圍等活動,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征。
概括法:在實踐活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概括四邊形的特征。
我把本節課的預設過程分為四大塊,分別是,
一.感知四邊形
1.圍四邊形。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圖形:四邊形,你想像中的四邊形是怎樣的?讓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后表示出自己想像中的四邊形。(注意:如果學生圍出的以正方形和長方形為主,教師應及時點撥引導,適當補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邊形以及不規則四邊形。)
2.定義四邊形。這里的四邊形的定義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下定義。師:看著這么多的四邊形,你能說一說,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二.尋找四邊形
1.在主題圖中找四邊形。
2.在圖形中找四邊形。
3.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4.小結。
三.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
過渡語:象這樣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圖形出示,不同類型的四邊形)。
1.分類。師:你能按自己的標準把這些四邊形來分分類嗎?
學生會出現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對此,要求學生說明自己的理由,對于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有自己的理由,都要予以肯定。其中把長方形、正方形分為一類,其它圖形分為一類進行的分類方法進行重點研究,解決本課的難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
2.練習
準備一些關于特征的判斷題。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14
我所執教的這一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四邊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認識四邊形》。
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使學生直觀的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涂一涂、找一找、分一分、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于教師適時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1、課前準備(游戲:復習圖形知識)
2、導入新課(創設情境,觀察主題圖)
3、涂一涂(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初步感知四邊形)
4、總結四邊形特點(4條直邊,4個角)
5、反饋練習(快速搶答)
6、找一找(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7、分一分(根據四邊形邊和角的特點分類)
8、鞏固練習(走四邊形的迷宮、畫四邊形)
本節課中我做的比較好的有以下三點:
一、力求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本節課中,我由光明小學校園場景圖引入,既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和親切感。
在學生對四邊形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我又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通過學生找生活中的四邊形,進一步滲透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理念。
二、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點明今天研究四邊形之后,我設計了涂一涂的環節,先讓學生把心目中的四邊形涂上顏色。學生們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雖然這時候他們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四邊形,只是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在涂。涂完之后再交流為什么有的不涂?接著在老師的引導之下,他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探索逐步概括出了四邊形的特點。
在認識了四邊形之后,我安排的教學環節是將四邊形分分類。學生獨立分類之后再和其他同學交流為什么這么分。在這里,學生的思維被充分的展開了,出現了許多情況。書中例2展示了兩種分類方法,教學參考給出了三種,而學生們互相啟發、勇于探索,出現了四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有按角分的,也有按邊分的。而且每種理由表述的都比較清楚。這說明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為孩子們打開了思維的大門。在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表達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三、針對不同的學生和回答給予多元的評價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不僅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是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本節課中,我盡量對每位同學的回答都有一個恰當的評價,例如:你的反應真快!你的思維真敏捷。這次回答比上一次的有很大的進步。你的聲音真響亮。你回答對了,如果能把話說完整就更好了。你的回答對大家進一步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等等。
本節課中,我感覺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在認識了四邊形之后,如果能給學生準備一些小棒,讓學生親自去擺一擺四邊形,或者準備一些釘子板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圍一圍,就更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四邊形有4條直邊和4個角的理解。
三年級上冊《四邊形》期末考點歸納人教版 篇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70頁至7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討論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2、通過活動,在對各種四邊形分類整理中,了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
3、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想像力。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和討論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了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直尺,三角板,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三角板,白紙,鉛筆。
【教學過程】
一、通過觀察,加深學生對四邊形特點的了解。
1、用課件出示一組(三角形和四邊形)平面圖形,讓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點。
(1) (2) (3)
(4) (5) (6)
師:請同學們看電腦,上面有6個圖形,你知道它們叫什么圖形嗎?
生:(1)、(4)、(5)是三角形(同學們很熟悉),(2)、(3)(6)是四邊形(部分學生回答不出來,原因是對四邊形的概念不怎么理解)。
師:你知識三角形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嗎?
生1: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生2: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對,今天我們來學習兩種特殊的四邊形。
[設計說明:通過這部分的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三角形和四邊形的理解,為下一步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作準備。]
二、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1、通過讓學生觀察討論,認識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定義。
出示課件:在電腦上出示一組四邊形。
(1) (2) (3)
(4) (5) (6)
師:電腦上的這組圖形都是什么圖形?
生:四邊形。(有前面的知識作鋪墊,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
師:你能把它們分類嗎?
生:能。(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從而發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生1:我覺得圖(1)、(3)、(6)可以分為一組,圖(2)、(4)、(5)可以分為一組。
師:你能說說把圖(1)、(3)、(6)分為一組道理嗎?
生1:因為圖(1)、(3)、(6)有兩組平行線。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說得有道理嗎?用你學過的方法驗證圖(1)、(3)、(6)這三個圖形有兩組平行線嗎?(通過學生發現、驗證、得出結論這三個步聚,使學生探索中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并復習了平行線的畫法。)
生:確實有兩組平行線。
師:回答得好,我們把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揭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并板書)
師:誰能說說把圖(2)、(4)、(5)分為一組的道理?
生2:它們只有一組平行線。
師:對,我們把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揭示梯形的定義,并板書)
2、通過學生討論,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我們已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請問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呢?
生1: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邊形,因為我覺得平行四邊形應該是斜的。
生2: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邊形,因為我覺得平行四邊形的四個角大小應該是不一樣的。
生3: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只要有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
師:贊成第一位同學的舉手,贊成第二位同學的舉手,贊成第三位同學的舉手。看來贊成第三個同學的人比較多。
師:只要符合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這個條件就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符合了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這個條件,所以長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邊形,只是它有點特殊吧了。我們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叫做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師:你們能說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特殊的地方嗎?
生: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對,這說是平行四邊形特殊的地方。
(通過學生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同時更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3、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師:請大家看一看這幾個平行四邊形,它們還有什么特點,同學們可留意它的邊和角。(老師提示,讓學生進一步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生1:我發現平行四邊形對邊是相等的。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
生2:我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師:請同學們用量角器量一量。
師:這兩位同學的發現正確嗎?
生:完全正確。
師:梯形有這些特點嗎?請同學們量一量。
生:沒有,梯形的對邊不相等,對角也不相等。
(通過學生的操作,進一點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師:下面我們可以用圖表表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圖形對邊平行對邊對角
平行四邊形有兩組對邊平行相等相等
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不相等不相等
(用圖表表示平行四邊形的特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區別和聯系。)
三、認識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師:同學們,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不是四邊形?
生:是。
師:我們可以用這個圖來表示:
平行四邊形
梯形
四邊形
師:長方形和正方形應怎樣表示呢?
生1:應在平行四邊形圈內畫圈表示,因為它們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師:對,應這樣表示:
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 梯形
正方形
四邊形
四、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那些圖形的平行四邊形,那些圖形的梯形。
(1) (2) (3)
(4) (5) (6)
(7) (8) (7)
(使學生運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判斷那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那些是梯形。增強學生對定義的理解)
2填空。
1、兩組對邊( )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 )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3、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兩組對邊分別( )且( ),所以它們是特別的( )。
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 )形,它們都有( ),( )個角。
(通過練習,使學生更深刻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和特點)
五、全課小結。
師: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
生:我們今天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了解它們的特點。并了解到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設計說明:本設計通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觀察和探索,發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并動手驗證所發現的觀點,從而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再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結論。本設計體現了探索-發現-驗證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和動口的過程中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