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精選15篇)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1
二年級(上冊)教材曾經安排過一次“觀察物體”,那時從物體(玩具、茶壺、汽車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并選擇適宜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本單元繼續教學“觀察物體”,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并用視圖表示看到的形狀。全單元教材分兩段編寫,第一段觀察長方體、正方體或這些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2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第二段觀察由3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1. 在知道物體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礎上,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相同的。
第86頁例題觀察長方體形狀的圖書柜,首先教學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于學生已經能辨別圖書柜的前、后、左、右等面,圖書柜的前面又可以說成它的正面,圖書柜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側面,圖書柜的上面更容易理解。所以,教材在情境圖的下面由大卡通直接問學生“你能指出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嗎?”,讓學生在指指、認認、說說等活動中實現認識的轉化。然后教學在不同位置觀察這個圖書柜,有時能同時看到它的三個面,有時能同時看到它的兩個面,有時只能看到它的一個面。教材在情境圖的下面又畫了兩個這樣的圖書柜,其中一幅圖上畫出了正、側、上三個面,另一幅圖上只畫出了正面和側面。讓學生判斷這兩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幾個面?學生在情境圖里分別感受老師和女孩的觀察,能夠體會老師同時看到了圖書柜的三個面,女孩看不到圖書柜的上面,只同時看到兩個面。雖然例題里沒有出現只看到圖書柜一個面的情境,但學生能夠從看到三個面、看到兩個面,自覺體會有時只能看到一個面。
“想想做做”里的習題大致分成三部分。第1題是鞏固對物體的正、側、上面的認識。讓學生分別指一指哪是洗衣機的正、側、上面,哪是冰箱的正、側、上面。大多數學生都比較熟悉這兩種電器,指出它們的各個面不會有多少困難。他們憑頭腦里已有的洗衣機和冰箱的表象,識別洗衣機、冰箱各個面的圖形;又依據洗衣機、冰箱的正、側、上面的圖形,想像這兩個物體的樣子。教材通過物體與圖形間的這種轉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如果有學生因不熟悉這兩種家用電器,指出它們的各個面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下面的實物圖給予幫助。
第2題站在不同位置觀察放在桌上的長方體形狀的文具盒,看到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同時看到文具盒的三個面。教材不把這個內容作為知識講授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體會這個內容。由于文具盒比較小,經常能同時看到它的正、側、上三個面,同時看到它的上面或正面、同時看到它的上面或側面也不難。而只看到它的正、側兩面,只看到它的正面或只看到它的側面卻不是很容易的,要把視線放在與文具盒的正、側面相同的高度上才能看到。教材希望學生學會把視線放在適宜的高度上觀察,為下面繼續學習物體的三視圖作好準備。第3~5題是觀察幾何體,先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再分別從正、側、上面觀察正方體,說出看到的圖形;然后是觀察兩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長方體,指出看到的圖形。在從正方體或長方體的正、側、上面觀察時,要指導觀察的方法。如從正面看,應站在物體的正前方,把視線垂直于物體正面的中間。又如從上面看,應站在物體的正前方并緊靠物體,低下頭看把視線垂直于物體上面的中間。另外,觀察正方體和長方體必須看實物,不是看教材畫出的正方體、長方體的實物圖。
2 進行簡單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把“能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作為空間觀念的一個表現。一般情況下,物體的三視圖是指描繪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面的形狀的平面圖形。在第87頁“想想做做”第4、5兩題中,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正方體、長方體的三視圖,初步體驗了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的要領,初步使用了說一說或連一連等選擇視圖的方法。第88~89頁教學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例題先讓學生用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照教材插圖里的樣子擺一擺,再分別從擺成的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然后把觀察位置和相應的視圖用線連一連。擺、看、連是教材安排的三項學習活動。為什么先“擺”?這里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通過擺能夠了解物體的形狀和結構,區分物體的正、側和上面,便于觀察;第二個原因是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可觀察的實物,防止部分學生因缺少幾何體而去看教材插圖。“看”是例題教學的重點,分別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這里的“看”要注意三點: 一是物體的正、側、上面在全體學生中必須是一致的;二是觀察方法要正確,視線必須垂直于物體的那個面的中間;三是要想一想看到的形狀是怎樣的圖形。例題里的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是三個正方形組成的,下面是并排連在一起的兩個正方形,其中右邊那個正方形的上面還有一個正方形。從側面看到的圖形是兩個上下連在一起的正方形。從上面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在物體上的兩個正方形面一個高些、一個矮些,但是用同一幅平面圖形表示它們,應該是左右并排連在一起的兩個正方形。必須讓學生一邊看、一邊體會。“連”是表達觀察結果的一種方式,教材里畫出了物體的三幅視圖,讓學生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分別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適當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
“試一試”向學生提出了兩點要求,先是依據指定的正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然后是畫出這個物體的側視圖和上視圖,讓學生比較充分地經歷“視圖—物體—視圖”的轉換活動。依據視圖擺出物體一般經歷“研究視圖—擺出物體—驗證擺法”的過程。“研究視圖”要分析視圖的結構,下面是兩個左右并排相連的正方形,其中左邊的那個正方形上面還有一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對視圖進行分析研究能啟示物體的擺放方法。“擺出物體”是在分析視圖、構思擺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時也會在分析視圖的同時進行。如看到正視圖的下面是兩個左右并排相連的正方形,就拿出兩個正方體左右并排擺在一起;又看到左邊那個正方形的上面還有一個正方形,就在擺出的左邊那個正方體的上面再放一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是不是符合要求?需要驗證。驗證的方法是從這個物體的正面看一看,如果看到的形狀和指定的視圖一致,擺出的物體是符合要求的。如果看到的形狀和指定的視圖不一致,應該重擺。這道題在擺好以后還要畫出物體的側視圖和上視圖,畫視圖的要求比選擇視圖連連線的要求提高了些,學生能畫出草圖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圍繞幾何體與其三視圖相互轉化而設計。第1、2兩題要求學生先用三個正方體擺一擺。其中第1題是照教材畫出來的幾何體那樣擺,第2題是按“橫著擺成一個長方體”這個要求擺,教學時不能疏忽這一點。第3、4兩題是“依據視圖要求拼搭”,其中第3題的每小題都只有一種擺法,擺好后還要從正面和側面觀察并畫出視圖。第4題是開放的,符合正視圖要求的擺法不惟一。先把兩個正方體一上一下豎著(或一左一右橫著)擺放后,第三個正方體可以擺在這兩個正方體的前面,也可以擺在后面。雖然擺成的物體形狀不同,但正視圖相同;雖然這兩個物體的正視圖相同,但側視圖不同。學生在體會這些同與不同時,空間觀念得到了發展。第5題里的三個物體都是用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其中左邊和中間的物體都能清楚地看到它們的4個正方體,右邊物體只能直接看到3個正方體,讓學生體會還有1個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體。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2
教學目標 ⒈ 通過認真組織拼擺,觀察和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體會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視圖的不同擺法,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看到的視圖,以提升學生對實物及視圖進行轉化的能力。
⒉ 通過學習,使學生發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視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發展空間觀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學程序
一、復習
⒈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分別將它拼擺成以下形狀。
請同學們分別說說它們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
別看到了什么形狀?
⒉指出:剛才的形狀分別是由4個大小不同的正方體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擺的方法,觀察的位置不同,我們在各個面看到的形狀也不太相同,這節課,我們繼續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進一步學會如何觀察物體。
二、教學新課
⒈剛才我拉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擺成了這個形狀。
⑴想一想,此時從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問:如果此時再添加一個小正方體,放在什么位置不影響正面看到的形狀?
你想怎么擺?
⑶指名匯報,并分別演示,啟發學生再想一想還有些什么其他擺法。
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想一想,這幾種辦法擺放后,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正方體擺放時有什么規律?
指出: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可以。
⑸請學生們仔細從上面側面觀察,
提問:這時看到的形狀與剛才一開始的形狀一樣嗎?
小結:由于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觀察不同的形狀,卻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學試一試:
先還原成以上形狀。
⑴現在這里的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從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狀?
組織討論:如果從上面看形狀不變,再添加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們分組討論并操作。
指名匯報,交流想法并擺一擺。
提問:此時再分別從正面、側面觀察,你們看到的形狀一樣嗎?為什么?
⑵還原之后,讓學生從側面看一年,記住你所看到的。
提問思考:如果從側面看形狀不變,再添一個可以擺在哪兒?
學生分組討論并操作。
指名交流匯報并擺一擺
提問:相懷想,如果此時你從其它幾個方面去觀察,看到的形狀會一樣嗎?為什么?
⑶小結:觀察物體時,在同一個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視圖可能有不同的擺法,而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可能有相同的視圖,但也可能不同。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⑴出示圖并說明要求
⑵學生獨立完成,如學生有困難可讓學生先擺一擺
⑶集體訂正。
⒉“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兩題。
⑴按要求請同學們先照著樣子擺一擺。
⑵請學生們依次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
⑶再請同學們同時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讓學生們比一比在同一個方位看到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
⑷小結:同樣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狀,但它們擺法卻不一定一樣。
⒊“想想做做”第3題。
⑴獨立完成
⑵分組匯報。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感到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四、布置作業。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3
教材分析:
本單元知識是學生在學會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通過"看一看"的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體驗從不同觀察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轉化;在通過"節日廣場"這個學生常見的生活情境鞏固學生所學習的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所得形狀可能不同以及上一單元所學乘法口訣;并利用節日氣氛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材安排所有學生都參與觀察和體驗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已經初步學會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他們有較強的觀察興趣,但方法不明確,觀察比較籠統,觀察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材從學生個體體驗入手,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引導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單元教學目標:
在觀察簡單物體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結合觀察簡單物體的過程,體會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并能直觀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重點:
體驗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形狀.
能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單元教學設想:
本單元的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冊的教學內容是從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
根據本單元教學內容,在教學時,教師首先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情境,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然后讓學生在觀察,拼擺和探索中,根椐自己的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讓學生對從不同位置觀察的物體形狀進行辨認,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時安排:(4課時)
課題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看一看(一) 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1課時
看一看(二) 辨認由幾個正方體搭成的簡單物體. 1課時
節日廣場 練習課 1課時
機動 查漏補缺 1課時
第一課時 看一看(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進一步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的意識,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
教學難點:
發展空間觀念.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情境,讓所有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發展空間觀念.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
第二層次:體驗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第三層次:體驗有序觀察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設問引入,激發學生觀察興趣.
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
(1)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桌子,交流觀察到的桌子的形狀.(2)交換位置觀察交流.
(3)小結.
2.體驗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1)通過剛才的觀察活動,你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再觀察每個位置能看到幾個面.
(2)小組匯報交流.
在匯報中,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有序觀察的好處,注意引導學生準確表述正,側面和上面.
(3)小結: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三.小游戲.
書中p26的連一連.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2,3,4題.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2,學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課時 看一看(二)
教學目標:
1.辨認簡單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的形狀.
2.體驗用同樣多的正方體并以某一形狀為正面拼搭物體,拼搭出來的物體的形狀不是唯一的.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知識類推和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幾個正方體搭成簡單的物體并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的形狀.
教學難點;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學完"看一看(一)"后開始學習的.分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學會辨認由幾個正方體搭成的簡單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的平面圖.
第二層次:通過拼搭,體驗不同簡單物體的正面(側面或上面)形狀可能相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觀察主題圖片,引出圖中笑笑,淘氣,機靈狗在從不同角度觀察由3個正方體搭成
的簡單物體.
2.請學生拿出自備正方體積木,拼搭成書上形狀,分別從上面,正面,側面進行觀察.
3.獨立完成p28"連一連".
4.組內交流.
5.全班匯報.
6.小結.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小組活動:用3個正方體搭你喜歡的物體.從正面,上面,側面進行觀察.
2.匯報交流.
三.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2,3,4題.
五.總結:
學生在小組內談體會和收獲.
第三課時 節日廣場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得出不同的形狀.
3.聯系教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1.熟練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2.正確辨認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
設計思路:
本節課一堂復習課.分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層次:正確辨認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國慶節剛剛過去,相信小朋友們和自己的親友一起過了一個熱鬧的國慶節.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節日廣場,再次感受節日的喜悅 (板書課題)
二.探索學習.
1.出示第一幅主題目圖.
2.學生活動.(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把算式寫在堂上練習本上)
3.交流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4.出示第二幅主題圖.
5.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揮想象,獨立完成"下面三幅圖各是誰看到的 ".
6.全班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交流生活中的乘法問題.
四.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 機動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4
案例:
小學數學北師大教材,三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課教學片段。
一、創設情境 復習學過的觀察物體的知識
1、出示課件,讓學生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車,從不同角度觀察,你會發現什么?
生:從上下左右前后觀察小汽車,發現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小汽車,看到的形狀都是不同的,并說出自己的發現。
2、 肯定學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話進行總結,同一物體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狀。
生舉出生活中發現的類似現象。
二、引導學生搭建立體圖形
1、 拿出準備好的立體圖形,并講解本課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要用這些正方體搭建不 同的立體圖形。
學生拿出正方體積木,積極動手進行搭建。
2 、給學生示范書中的搭建過程,邊操作邊講解。
認真觀察老師的搭建過程,發現問題可及時提問。
3 、同學們明白了嗎?現在大家來分組做練習,一名同學說要求,另一名同學搭建。
學生認真配合,聽清要求的內容,爭取搭建出正確的立體圖形。
4 、對搭建有困難的同學進行指導,搭好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
學生多多進行練習,搭出幾種不同的立體圖形,做到搭得又快又準確。
三、引導學生觀察搭建好的立體圖形
1 、引導學生觀察剛感剛剛搭建好的立體圖形,(生認真觀察搭建好的圖形)師提問:應該怎
樣觀察呢?
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如正面上面等。
2 、學生在組內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仔細的觀察,可以互相說說觀察到的不同形狀。
3 、師提問: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實事求是地回答,鼓勵個性化語言。
反思: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本節課充分實現了教學目標,能夠按要求搭建立體圖形;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立體會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通過搭建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搭建出立體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通過觀察來發現問題,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來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能夠按要求搭建立體圖形;通過搭建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搭建出立體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觀察是認識一個事物的重要方法。本節課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簡單的物體入手,讓學生自己搭建自己總結。在此過程中學生自己動手進行了各種搭建練習,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各種積極因素,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了強烈參與欲,學的積極主動,動手能力大大提高。實踐證明,學生興趣越濃,學習質量越高。因此,在教學中,盡量創造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和氣氛,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增強了教學效果。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5
單元教學目標
總目標
在搭立體圖形和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的活動中,逐步發展空間觀念以及觀察和操作能力.
經歷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到從不通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在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右,前,后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知識結構
教學重點剖析
課題一:搭一搭(觀察立體圖形)
教學重點:
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能正確運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發展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
學生在通過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實踐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以及觀察,操作能力.
與其他教學重點聯系:
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右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突出重點的策略:
在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實踐觀察,想象描述等活動,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課題二:練習三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本重點的要素分析:
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與其它教學重點聯系:
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用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方體圖形的形狀.
突出重點的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動,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鼓勵學生想象,實踐,操作,觀察,反思,從而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五,基于課型的教學策略
本單元通過"搭一搭","看一看","畫一畫"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學會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 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學過程強調學生的實踐體驗,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在教學前要準備好學具.課前讓學生收集大小相同的正方體積木(也允許長方體)4個,上課時帶回學校作學具.
(
六,錯例的估計與收集
1,錯例估計
課本16頁第1題第2個圖,正面和右面的判斷會混淆,在方格紙上畫這類圖也容易出錯,如17頁第4題.
2,錯例分析:由于對立體圖形的觀察實踐較少,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強,因此從立體圖形轉變到平面圖形較困難,也容易出錯,這類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學生容易混淆.
3,解決策略:我覺得實踐操作非常重要,讓學生用積木搭一搭,轉一轉,看一看,畫一畫是解決難題的重要一環,同時在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有序的思維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
八,課時分配(3課時數)
1,搭一搭 (觀察立體圖形) 14頁 ,15頁 2課時
2,練習三 16頁,17頁 1課時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選取熟悉的環境和物體作為觀察對象,聯系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通過合作交流,養成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提高數學交流和數學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教學難點
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所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 小藥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圓錐體和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小藥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圓錐體
教學過程
一、 看圖導入,板書課題。
(課件2-5出示教學樓的四張圖片。)這是哪里?(4人回答)為什么不一樣?(1-2人回答)
同學們說對了,因為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觀察物體,相信同學們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板書: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 探究新知
(一):觀察小藥箱(教師及學生拿出教具和學具。)
1、請大家拿出小藥箱,和老師一樣擺放。請你說一說這個藥箱有幾個面?分別都是哪些面?(指名回答)(1人回答)
前面又叫做什么面?其他的面怎么稱呼呢?(3人回答)
(教師相機板書:正面、左面、上面)
2、現在請大家任意選一個角度觀察小藥箱,說說你能看到哪幾個面?(3-5人回答)
學生自由觀察,匯報交流。(三種可能性,3-5人回答。能不能看到4個面,5個面呢?大約2人回答。)
3、我這里有一則案例,請你當一次福爾摩斯,判斷一下誰說了謊?(出示課件6,1-2人回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說出結論,再出示課件中的內容)
小結:(課件7展示)不管站在哪一個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4、大家從各個面觀察小藥箱,看一看能觀察到什么樣的平面圖形?并且把自己觀察到的圖形畫在草稿紙上。注意:視線要垂直于觀察的那一面。(課前要求小組內學生分工,一個同學畫一個面,以節省時間。看星期二的試上結果。)
學生自由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5、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換各自的作品,互相評價一下畫得對不對?
學生匯報、交流。(大約5-6人回答)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正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左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上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右面?
誰畫出了小藥箱的后面?
6、(課件8出示第38頁下圖)請你判斷這三幅圖分別是小女孩從小藥箱的哪面看到的。(板書“例1”)
7、我這里有小藥箱的三個面,哪位同學幫我貼在黑板對應的位置上?(2人上黑板,先差后優)。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展示課件9的前半部分。)請大家把第38頁例1下面的兩個括號填好。
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所站的位置,那么我們觀察到的各個面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2人回答)
這里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于觀察者而言的,如果觀察者的位置發生變化,各個面也會發生變化。(展示課件9的后半部分。)
8、請同學們翻到第40頁,我們來看一看練習八的第1題,這也是個長方體請大家連一連。(教師巡視指導)(2人回答,先差后優。再課件展示)
誰來連一連?
誰再來連一連?
我們一起來連一連。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第 1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
1.結合現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使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2.學生能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3.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初步學會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
4.在活動中培養數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具準備:
課件,小正方體積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玩積木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搭積木的游戲。請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擺法?
生展示不同的擺法。
師:通過剛才的游戲,老師發現同學們越來越喜歡動腦筋了,大家探索出了這么多有趣的擺法。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一節課希望大家積極動手動腦,我們來繼續探索《觀察物體》中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2頁例1
(1)師:看同學們剛才學得真好,我又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玩積木的機會(出示課件):現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如圖),
應該怎樣擺?有幾種擺法?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老師發現好多小組都在積極嘗試多種不同的擺放方法,這種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誰愿意到講臺上,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小組集體的智慧成果?
生擺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生擺
師:電腦出示六種基本擺法,同時指出在這六種方法的基礎上再進行移動,就延伸出了多種擺法。
(2)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展示成果。
(3)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種擺法,你們能嘗試著找到一個如何擺放的規律嗎?可以討論。
生討論交流得出: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后余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后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如果擺在后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也可以不對齊著擺。
三、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它的實物圖有多種擺放方式,你學會了嗎?你還有什么收獲呢?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8
教材分析;
“看一看”(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所要觀察的是長方體形狀的物體,教材要求從情境入手,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進行辨認,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后繼學習從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打基礎。
學情分析;
本節所學內容是在一年級學習“從兩個方向觀察物體”的基礎上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教材設計這個觀察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紙箱后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進行實地的觀察體驗,再通過找一找、連一連、看一看、想一想及數學游戲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現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個面,從而不斷培養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把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辨認準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為本課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在觀察、操作、小組活動、討論等環節中進行,所以學生的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再通過變換角度的觀察,學生從感性上有了真正的體驗,學起來比較輕松,但對判斷所觀察的物體形狀還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教學理念】
1、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教師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體驗著自主、挑戰、勝利帶來的愉悅。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上 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從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探究圖形變化中感受樂趣,學會欣賞數學美。
【學習重點】
1、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2、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活動。在參與探索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交流與簡單評價。
【學習難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幾何體的平面圖形。
【教具與學具】
積木、長方體紙盒等
學習過程:
一、 課前游戲 復習方位
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么呢?”(耳朵)
師:為什么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
師:以前我們學過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詞,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嗎?好,全體起立!聽老師的指令做動作,比一比看誰反應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節奏越來越快。)
二、實際觀察初步感知新知
1、 觀察匯報
師:同學們,你們看戴老師今天穿得漂亮嗎?誰愿意上來站在老師的周圍和老師成為更好的朋友呢?
生分別站在老師的前后左右,觀察老師衣著有什么特征。
師:你能和大伙說說你站在哪里?看到什么嗎?
師:從同學的回答中你發現了什么?
2、 小結揭題
師:像這樣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觀察物體的不同面看到的都會不一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三、深入觀察擴展新知
1、 集體觀察 匯報交流
師:現在老師站在同學們的中間,請大家全體起立。想一想你現在在老師的哪一面,看到什么?換一個你喜歡的位置,看看有什么不一樣?如果老師蹲下來,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師:從剛才的觀察中你發現了什么?
2、觀察長方體,再次驗證規律。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漂亮的盒子,為了讓全班同學都能看見,我們把它放在教室的中間,猜猜能看到幾個面?實踐出真知,我們現在就來試試吧!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觀察,老師要給大家提一些要求:
(1)、保持觀察姿勢,不能左瞧右看,隨意改變自己的觀察位置。
(2)、觀察后要說清楚自己看到了幾個面,這些面各是什么顏色的。
坐自己的位置不動,看能看到幾個面?
想不想站起來看看,哪幾個面?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在同一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3、出示主題圖 鞏固練習
4認識正面、上面、側面。
(1)自學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2)變換擺放長方體的位置,分別指出它的正面、側面、上面。
小結:正面、側面和上面都是相對觀察者而言的。
課間游戲:小小木頭人。
四、實踐活動 延伸新知
1、四人小組觀察學具
師:能夠認清物體正面、側面和上面后,大家想不想也像淘氣那樣觀察我們身邊的物體呢?
師:請同學們4人一組觀察自己的書本、文具盒、橡皮擦、書包等,告訴同組的人你看到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各是什么?換一下位置,看到的會一樣嗎?
生:匯報觀察所得。
2、27頁練一練1、3題。(機靈狗、笑笑、淘氣看到的禮物各是什么樣子的)
2、 自由觀察教室里實物。
師:剛才同學們在小組中的表現都很出色。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活動去觀察我們教室里的其它物體,試著說在不同的角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生:活動后匯報所得。
機動練習:搭一搭:
用正方體學具搭一搭,想一想,再看一看,怎么樣擺成的物體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圖a?怎么樣擺成的物體從上面看到的形狀是圖b?
五: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過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
2、教師總結。
六、練習設計
回家后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從正面、上面、側面進行觀察,并把從各個面看到的圖像畫在美術本上,同時標明是從哪個面看到的。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77頁“搭一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面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和實際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
(4)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體驗空間與圖形和日常生活的聯系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教具準備】
小立方體(學生用),大立方體(教師用),比賽記錄紙(每小組一張)。
教學前準備:
(學生每四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活動中,我們常常要對一些物體進行觀察和分析。比如在語文課本里就有關于這方面的知識。古詩人蘇軾有這樣一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誰來說說前兩句?生:----
師:橫看、側看、遠看、近看、高處、低處各不相同,這就說明了觀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狀也怎樣?(不同)
師:以前我們學習了觀察由三個或四個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由五個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
板書:觀察物體----搭一搭
搭建一個由四個立方體組成的圖形
師:以前我們學習了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從哪幾個方向來觀察它?生-------師板書:觀察物體:正面、上面、側面。
師: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我們怎么看才準確?生----
師:------注意位置和視線
師:一起觀察大屏幕看看從三個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圖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師:現在我們來觀察由五個立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我們分組進行比賽看看那個小組的同學能最快完成任務好不好?現在我們進行第一項比賽:請搞清楚要求后再動手!看大屏幕。師在講臺上搭出圖形。強調學生先搭圖形在畫出平面圖形。
板書:觀察物體畫出平面圖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變換成以下的形狀,從不同方向再觀察,想象它的形狀,并畫出來。
畫一畫:生單獨畫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和想象的立體圖形)
交流:同組同學交流對比,討論修改后完成比賽記錄
展示作品:各組代表上臺投影展示本組比賽作品。
(2)觀察幻燈提問并小結:師: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為什么只看到3個正方形或4個正方形?你想過為什么嗎?這個物體不是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嗎?應該看到5個才對呀,還有一個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來)被遮擋住了。師:雖然看不見,但它仍然是組成這個立體圖形的一部分。請分別指出從從三個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見的是哪一個?
(讓生上臺指出是哪一個)
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二項比賽:請你們從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搭建出立體圖形。出示課件并強調要求。
板書:從兩個方向的平面圖形搭建立體圖形
(1)屏幕出示,課本上從正面和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
(上面)(正面)
(2)師:這是一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上面和正面觀察所畫下的形狀。同學們,你能不能用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根據上面兩圖形搭出立體圖形)
(4)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5)師:請說一說你搭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師:可以先根據正面圖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體圖形,再根據上面觀察到的圖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也可以根據上面的形狀,知道有一塊是隱藏的,再根據正面的形狀確定隱藏在哪一塊下面。
三反饋練習,深化體會認識。
1從二個方向觀察,能不能確定立體圖形形狀。
1)出示課本78頁試一試第一題圖
(正面)(左面)
(2)師:請用5個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3)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4)師:注意到各組搭出的立體圖形,形狀都不一樣,你從中發現了什么?為
什么搭的不一樣嗎?(讓生認識到根據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
圖形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形狀)
師:板書不能確定立體形狀
接下來再看:
2二個方向觀察可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數量范圍。
(1)出示試一試第二題圖
(2)師:引導生先從上面看,哪個位置有正方體,哪個位置沒有正方體。再從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幾個?最少有幾個?進行充分想象。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
(擺放實物搭出這樣的立體圖形,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讓學生體會從二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雖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立體圖形,但可以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10
授課時間
課型
復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教學難點
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回憶梳理構建網絡:激趣: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學們第三單元都學了哪些知識?是出示一幅正方體組成的實物
師: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小組交流
(2)匯報:展示學生所寫的,并引導說板書:
師:這單元學習的是什么內容?(板書:觀察物體的整理和復習)
師:觀察物體從什么角度來觀察?看到的物體是否一樣的呢?(板書:觀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結合學生的回答問:除了這種情況,生活中許多實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就如詩中所見的山峰、)
知識結構網絡:
觀察物體 觀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物體不一樣。
的整理和復習
物體形狀 觀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師:請你用你所學的知識幫它解決一下問題。(出示題目)
二、典型例題溝通聯系
1、讓學生拿出自備的骰子、擺出這樣的圖形
(1) 定正面
(2) 定好正面后,你從正面、左測面、上面觀察到的圖形一樣嗎?請你在紙上畫出你在正面、左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圖形。
(3) 側面分為左側面和右側面,左側面和右側面觀察到的圖形一樣嗎?(從左側面看到的是…、,從右側面看到的也是…、)
2、觀察圓柱體
(1)觀察圓柱體的上面:老師拿出一個圓柱形的茶葉罐
(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圖形是圓形)
(2)觀察圓柱體的正面、側面(難點)
學生從正面和側面來觀察,得出的圖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學生認為是
這樣的圖形,上面兩條邊是彎曲的。
師剖析: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學生很容易得出是一個圓形,但是由于觀察角度以及光線作用于彎曲的圓柱體側面的原因,給學生的感覺就是側面不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課件,來進行講解
正面和側面 上面(和下面)
三、知識應用能力拓展
1、這個圖形是由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如果把這個圖形的表面涂上紅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有兩個面涂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只有3個面涂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有4個面涂紅色的有( )個小正方體;只有5個面涂紅色的有個小正方體。
2、學生按老師要求擺小正方體。
(1)用5個小正方體擺從正面看到的圖形(你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方法)。
(2)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是 ,從左邊看
也是 的情況。
四、小結質疑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誰再來說說剛才我們都復習了哪些內容。觀察圖形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錯的,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地方?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讓學生知道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2、使學生感受對稱美、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法指導:
學生活動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教具學具:
每人準備一面小鏡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說一說本單元學習了那些知識?
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層練習
1、練習十六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3)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你知道了什么?
2、練習十六第2題。
判斷下面三幅圖分別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3、練習十六第3題。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數學書,分別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書上連線。
4、練習十六第4題。
觀察老師準備的圖片,分別看看是在哪個位置拍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5、練習十五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做練習你學到了什么?
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以后再觀察物體的時候,要多從幾個方向看一看。
四、課堂檢測
再往桌面上擺一個立方體,讓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看到的形狀與上次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請說出看到的具體形狀?
(2)分別把你所看到的形狀畫下來教師逐個檢查。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12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通過一個具體的情境——四名同學分別從前面、后面和側面觀察一個熊貓實物玩具圖,通過學生的觀察,再結合書上給出的從四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圖,讓學生判斷四種形狀究竟是誰看到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讓學生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都在進行對物體的觀察,他們從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經積累了一部分的觀察體驗,對于處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該物體的形狀可能會不一樣這一事實,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只是在這節課學習以前學生的認識有的還比較模糊,有的還不很準確,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來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楚的數學認識,從學科知識的角度來強化日常的生活經驗,積累更加豐富的與數學有關的信息。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樣,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發展直觀思想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探究新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1.實際切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照過相嗎?哪位同學給別人照過相?老師今天帶來了一臺照相機,誰想給大家拍照呢?(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拍照)
師:你可真像個小攝影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他拍得怎么樣?(教師操作,屏幕出示剛才在不同位置拍攝的照片)
師:大家覺得拍得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張?這張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這位同學的哪一面呢?(學生討論、回答,課件點擊,對應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歡前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前面。
生2:我最喜歡左面的,站在她的左邊,拍的是她的左面。
2.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細觀察物體,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師:(出示玩具熊貓)這是什么?(生答熊貓)大家看,老師手里的這只熊貓長什么樣子?
生1:有兩只大大的黑眼睛,頭頂上的兩只耳朵也是黑色的。
生2:手和腳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樣子很溫順。
師: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熊貓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課件出示從前、后、左、右拍攝的熊貓照片)
師: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它有粗粗的腿和一只黑耳朵,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壯的腿也有一只黑耳朵,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4:我看到了后面,它的背部和頭部都是黑色的,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前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師: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
生1:我看到了左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后面,剛才看到了左面。
師:為什么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么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置,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
師:你在哪個位置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師:這是老師繞著熊貓一圈拍攝到的錄像,我們來看一看吧!(課件展示玩具熊貓旋轉一圈的畫面,可以定格)
(4)課間小歇。
師:剛才我們觀察了熊貓,你們想不想到熊貓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熊貓都在干什么?(課件演示熊貓電影場景片段)
(5)情感交流。
師:看過之后,你想對熊貓說些什么?
生1:那些小熊貓真可愛,我想養一只。
生2:熊貓的世界真漂亮,我想去看一看。
師:你們知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只熊貓?今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討論發言)
【鞏固應用】
1.做一做。
師:(課件同步)這時,開來了一輛汽車,同學們都很好奇,圍著這輛汽車,想看個究竟。(課件出示四名學生圍著汽車圖)這是汽車的哪一面?(逐一設問)這四名同學分別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注意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區別)
2.擺一擺。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13
隨著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深化,數學課程標準把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定在探索、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強調要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師“教”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樹立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放手給他們一個自行探索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我發展中發現,在自我發展中創新。
一、說教材,說學情
從數學知識、方法的角度看,“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在直觀認識了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它是“空間與圖形”中新增加的一個內容。以前的幾何教學,教材上主要是對形體的具體認識的設計,對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培養沒有一定的落實措施,教師在教學中的隨意性較大,而現在根據“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的內容標準編排的“觀察物體”,就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觀察物體”一課與美術有很密切的聯系,但不等于美術課,它是教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與純粹的美術上要求的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表現世界是不一樣的。此課例是要通過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對幾何圖形的記憶,讓學生初步體驗二維與三維空間相互轉換的關系,使學生有一個豐富的數學學習經歷,使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從學生思維特點的角度看,在我們的環境中,除了看不見的空氣,無固定形狀的水之外,絕大部分東西都有形狀,只是有的形狀簡單,有的形狀復雜,因此,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置身于三維世界之中。他們具有較多的關于形狀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經驗,上小學后,隨著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他們漸漸將這種感性經驗發展為抽象的概念,漸漸獲得了簡單的幾何形體的概念,這是一個體驗、積累和升華的過程,是建立在對周圍環境直接感知基礎上。同樣,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個包括觀察、想象、比較、綜合、分析,不斷由低到高向前發展的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對一年級六七歲的孩子而言,這一學段的教學要注重豐富學生對形狀的感受和認知,要聯系實際生活,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注重知識發現和探索的過程,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只有在這樣點點滴滴的累積之中,學生的視野才會不斷開闊,對圖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課的設計總是朝著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說教法,說學法
(一)組織反映空間觀念的數學材料
本課設計了五組材料。1.依次出現冰箱的三視圖,運用反例,讓學生思考這是一個什么物體。2.讓學生將從家中帶來的玩具、用品等實物擺放在桌上,仔細觀察,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3.利用課件提供的具體生活情境──三個小朋友從不同角度給熊貓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壺等小朋友喜歡的畫面。4.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相關的練習。5.動手操作擺積木的游戲。
(二)設計體現空間觀念的呈現方式
先從看圖片到猜物體,學生猜得五花八門,展現了他們的豐富想象力。對三維空間關系的認識能力本質上是一種空間想象能力,一種更高水平更復雜的空間概括能力。因此,課一開始設計的“猜一猜”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再從看實物到畫出它的一個面,通過仔細觀察,分析比較,發現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觀察,所看到的畫面不同。然后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進一步體驗感知,有助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達到感知的升華。最后通過搭積木的練習,利用課件出示的三視圖,讓學生想一想,再把頭腦中形成的物體的表象擺出來,由面到體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這樣的呈現方式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和認知規律,采用逐步滲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研究有助于學生形成空間概念的教學策略
1.學生已有經驗是發展學生空間概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又來自于豐富的現實原型。對物體的認識學生并不是一點沒有的,因此在設計教學時,要把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融合,在課一開始就遵循這個原理,猜冰箱、畫實物、動畫演示等,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漸漸地靠近。
2.發展空間觀念的途徑應多樣化。過去,比較強調用算式加語言來表達數學思想,其實,表達數學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號來表達,也可以用動作來表達,發展空間觀念也是如此。本課就是通過學生生活經驗的再現、回憶(照相、穿球鞋)、對實物的觀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動手操作(畫畫、搭正方體)、猜測等途徑,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間,有助于學生空間概念的發展。
3.空間概念的培養需要自由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氣氛。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小房子,并且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再和同組的四個小朋友交流所畫、所想、所思,這樣以學生為本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更加具有主動性、創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識,使他們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發展了自己的潛能,培養了空間觀念。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1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體會圖形變換的意義,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分組活動的過程中,與他人能夠合作交流。
二、教學重點:
加深對“對稱”的理解與掌握。
三、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活動內容,經歷從數學到生活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玩具汽車(不同方位的圖形)、一幅雪花圖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簡筆畫、動畫圖片一組。
五、學具準備:
白紙、剪刀、彩筆、動物圖片一組
六、教學過程:
學生回憶:
我們都學過了哪些觀察物體的方法和對稱的知識?
學生自由談論,教師指明進行補充。明確所學的主要知識點:軸對稱、平面對稱、鏡面對稱
找準位置:
出示一輛汽車玩具和從“前、后、左、右、上”觀察到的圖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詞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學生根據教師所出示的每一個形狀,選擇觀察的位置
同位兩人相互判斷對錯
個人操作:
1、“我會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圖案)
現在利用我們學過的對稱的有關知識,思考如何才能既簡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課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圖形和形狀,自己設計、剪出一朵美麗的雪花。
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說出知識依據。
那么你還見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這些內容?舉例說明
小組討論之后。再集體進行課堂評價
同位合作:
1、“我能畫”(出示一幅簡筆畫)
根據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們能夠畫出它在陸地上的樣子嗎?
2、學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級繪畫展評:
指明對不同的作品進行講評。那些地方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說明自己的理由。
小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組不同的動畫圖片)
根據要求貼圖畫:
小貓的左手拿著一支筆。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個桃子。
小狗左腳的鞋子有一個洞。
小豬的右邊有一把鑰匙。
學生根據要求,把每一個小動物的畫像補充完整。
2、小組之間相互評價。
指名讓學生自愿選擇小組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自己進行評價
快樂舞蹈:
播放一塊歡快的音樂,師生一起面對鏡子做舞蹈動作。
根據教師的口令,邊做邊觀察鏡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應該發出什么樣的口令,才能讓鏡子中的“你”聽從你的指揮?
課堂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你覺得你在這節課的表現如何?(小組之間說一說)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 篇15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江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觀察物體。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學習“觀察物體”時,主要是從簡單生活用品(玩具、汽車、茶壺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進行觀察,并選擇合適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形狀。這部分內容則是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觀察物體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感受物體與平面圖形。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
使學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學會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能力目標:
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本課難點是: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觀察手機不同的面,讓學生猜猜物體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復習舊知識,又為新知學習做準備,引出這節課的課題。接著通過觀察福娃玩具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狀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學圖形,通過電腦動態演示物體不同面的組成,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接著利用電腦演示生活中的物體的不同面,學會欣賞數學美,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觀察法。例如,導入課程時,教師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手機、福娃不同的面,讓學生去觀察,觀察結束后組織討論,同一個手機為什么同學們觀察到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機的正面、側面、上面圖)
同學們,請你們猜一猜,這分別是什么物體?為什么都是手機,但形狀卻不一樣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一個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請同學們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去觀察一個物體呢?你喜歡從哪個角度去觀察?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間說一說,并指名回答。
師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簡單說明。
學生仔細觀察。師出示從正面、側面、上面、后面拍攝的福娃的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課件上的哪張圖片?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換位觀察
聽老師口令,請幾名學生按順時針的方向換位觀察物體,你們現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你形狀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為什么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的不一樣呢?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3、全面觀察
游戲:比一比誰的反應快
游戲規則:聽清楚老師說哪個小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應該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跑到相應的位置。
(三)體驗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出示一個每個面的顏色都不相同的禮品盒。
猜一猜:從任何一個位置來看這個禮品盒,你認為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引導學生觀察驗證。
師;大家仔細觀察禮品盒,你能看到幾個面?分別是什么顏色或是什么數字?(生回答)
師:在剛才的觀察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三種不同的結果:可能看到1個面,可能看到2個面,最多可能看到3個面。請你們再看看身邊的其他物體,會不會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呢?
抽答。
小結:
通過剛才的觀察討論活動,你又知道了什么?(板書:最多能看到3個面)
(四)認識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1、認識三個面的名稱
誰能上來選擇一個能看到長方體三個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個面。
誰能給這三個面分別取個合適名字呢?
(教師板書)
2、指導學生隨意變換長方體的位置,說說它的三個面。
(五)層次練習,應用拓展
第87頁的想想做做第1題至第5題。
學生獨立練習,反饋交流講評。
五、總結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同學能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