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知識點歸納(精選9篇)
《乘法》知識點歸納 篇1
第一課:購物
【知識點】: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師引導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提取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列豎式計算乘法。
在計算中明確算理,學會豎式的書寫。用乘數從個位起依次去乘另一個乘數的每一位,把得數寫在對應的數位上。
第二課:去游樂場
【知識點】: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結合具體情境,逐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進而類推出“滿幾十進幾”的算法,初步掌握進位法則: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從個位乘起,哪一位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類推能力和主動獲取新知識的學習習慣。
第三課:乘火車
【知識點】: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逐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已有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乘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連續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4、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第四課:0×5=?
【知識點】: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借助“乘法的意義”“找規律”等方法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4、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當因數末尾有0時,計算時0可以先不參加運算,計算結束后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積后加幾個0。
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可以通過對比進行教學,如:402×3=1206,
307×8=2456,同樣是因數中間有0,為什么一個乘積中間有0,而另一個卻沒有。通過討論402×3積中間是0的那位,因為沒有進位,積當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為發生了進位,所以積當中的0就不見了。
結論:因數的末尾有0,乘積中一定有0。
因數的中間有0,乘積中不一定有0。
5、掌握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豎式的寫法。
6、通過小組討論,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第五課:買礦泉水
【知識點】:
1、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探索多樣的估算和計算方法。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連乘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3、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探索多樣的估算和計算方法。
4、結合買礦泉水的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過程,逐步培養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估算。
5、在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匯報的多種計算方法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著重引導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并掌握連乘的運算順序。
《乘法》知識點歸納 篇2
1、小數乘整數: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個1.5是多少。
計算方法: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2、小數乘小數: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如:1.5×0.8(整數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數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計算方法: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注意:計算結果中,小數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數化簡;小數部分位數不夠時,要用0占位。
3、規律: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
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4、求近似數的方法一般有三種:
⑴四舍五入法;⑵進一法;⑶去尾法
5、計算錢數,保留兩位小數,表示計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數,表示計算到角。
6、小數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7、運算定律和性質:
加法: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見2.5找4或0.4,見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時,省略b)
變式:
(a-b)×c=a×c-b×c或a×c-b×c=(a-b)×c
減法:減法性質:a-b-c=a-(b+c)
除法:除法性質:a÷b÷c=a÷(b×c)
《乘法》知識點歸納 篇3
本單元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以豎式計算為主,先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情況,然后是乘數末尾有0的特殊情況。在“想想做做”里還安排了口算,包括幾百乘幾十(如700×80)、比較容易的幾十乘幾百幾十或兩位數乘幾百(如30×310、23×300)等。
結合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編排的一道思考題讓學生結合計算過程進行逆向思考。在練習中編排的一道思考題讓學生在計算中作出判斷與調整,對學生有挑戰性。編寫的一篇“你知道嗎”介紹我國古代是怎樣計算乘法的。
1 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主動學習新的計算內容。
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復雜螺旋上升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這樣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一方面表現在掌握了算法,能正確地計算,另一方面還表現為能運用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數目更大、過程更復雜的計算問題。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數學認識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也是本單元計算教學的基本思路。
(1) 例題鼓勵學生自己算。學生已經能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三位數乘一位數相比,三位數乘兩位數需要多乘一步,并把兩次的部分積相加。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相比,三位數乘兩位數只是其中的一個乘數從兩位數變成三位數,豎式計算的方法完全可以從兩位數乘兩位數遷移過來。第1頁例題和“想想做做”的編寫有四個特點: 一是在寫出豎式以后,讓學生獨立計算,不作任何提示或指點;二是計算以后要組織交流。交流的內容是計算時的思考,通過交流總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三是在練習中帶出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讓舊知識在新的計算情境中得到應用;四是“想想做做”第6題里有四道題是三位數乘兩位數,還有兩道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把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練習,體會計算時的相同點,促進認知同化,完善認知結構。
(2) 整理學過的乘法口算,更好地把握計算要領。“想想做做”第5題是口算題,有幾十乘幾十和幾百乘幾、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一位數與相應的兩位數乘幾十或幾百幾十乘一位數,這些口算是三年級陸續教學的。教材把這些口算匯集起來,并以題組的形式呈現,讓學生體會同組口算題在思考時的相同處、算法上的聯系點,從而在整體上掌握乘法口算。如,通過21×4、21×40、210×4這組題的計算和比較,體會后兩題都要先想21×4。又如,60×9、600×8、60×50這組題都先用6的乘法口訣算,再在得數后面添0。學生具有了這些體會,就為后面教學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作了準備。
2 逐步加深對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體驗,培養計算技能。
乘數末尾有0是乘法的特殊情況,既可以按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步驟計算,還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在得數的末尾添上適當個數的0。讓學生掌握后一種算法,有助于算得對、算得快,教材第4~6頁教學這個內容。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有三種情況: 第一個乘數(即乘號前的乘數)末尾有0、第二個乘數末尾有0、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其中前兩種情況已經在三年級教學過,第三種情況在本單元教學。
(1) 溫習舊知,初步體驗。第4頁例題在列出算式850×15以后問學生“用豎式怎樣算”,并要求學生先試一試,再和同學交流。學生間的算法是多樣的,通過交流,感受用后一種豎式計算比較簡便。
(2) 創設情境,促進認知擴展。“試一試”850×20兩個乘數的末尾都有0,這種題的簡便豎式以前沒有教過,是這段內容的重點。由于首次教學,教材里寫出了豎式,讓學生思考“170的后面應該添上幾個0”。教學這道題要注意三點: 一是引導學生研究教材里已經寫出的豎式,兩個乘數的位置是怎樣安排的?“170”是哪里來的,為什么寫在這個位置?從中體會用簡便方法筆算的寫法和算法。二是讓學生在豎式上添0以后討論為什么添兩個0。在這里不是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演繹推理,學生還不具備這些數學知識。只是通過合情推理: 850的末尾有1個0,20的末尾有1個0,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2個0,“170”的后面也添2個0。三是組織學生完整地說一說用簡便方法筆算850×20的寫法、計算步驟和注意點。
教材考慮到學生初學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會有些困難,在“想想做做”里作了適當的安排。第1題在列出的豎式上計算,著重解決先算什么和得數末尾添幾個0的問題。第2題才讓學生寫豎式,著重解決寫法問題。這樣安排的意圖是合理配置教學資源,既突出重點,又分散難點。
(3) 不斷地體會,深入地理解。“想想做做”第3題通過同組三道題的計算和比較,體會在乘數末尾有0的時候都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在得數末尾添上適當個數的0,從而形成具有概括性的認識。第5題通過后四欄與第一欄的比較,體會積隨著乘數的變化而變化,滲透了函數思想以及對積的變化規律的直覺感受,進一步鞏固用簡便方法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第8題比較乘數中間的0與末尾的0,進一步明確計算時“0”的處理方法是不同的。第10題從已經確定的積寫出合適的乘數,換一個角度體會積末尾的0。同一個積可以寫出不同的算式,如20×80=1600、200×8=1600、2×800=1600,這三道算式的兩個乘數末尾都一共有2個0,積的末尾也是2個0。還可以寫出320×5=1600、64×25=1600、32×50=1600,這些算式又告訴我們,積末尾0的個數不都是由乘數末尾有幾個0決定的。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對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有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
3 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選擇素材。
教材充分注意了四年級學生的“現實”與第一學段時有所不同,他們的興趣不再是游戲、童話和小動物,已經開始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數學教學應該適應學生的變化,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反映社會進步的信息,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1) 聯系現代化建設選取素材。第2頁第7題是計算京滬鐵路和京滬高速公路長度的問題,第7頁第4題是有關京拉公路干線和京塘公路干線長度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在地圖上簡要介紹這些交通干線的地理情況和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2) 聯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選取素材。第3頁第8題讓學生計算1999年我國14個城市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教學時要幫助學生理解家庭人均月(年)收入的意思,知道這些數據是什么時候用什么方法得到的。還可以補充一些我國家庭收入變化的資料,讓學生從中得到教育。第5頁第4題以保潔費為題材,反映了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教學素材的變化,開始時學生可能不太適應。要稍用一些時間幫助學生理解素材的背景與內容,引導他們逐漸適應。
4 培養簡便運算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上冊)教學了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本單元應用這些運算律結合三位數乘兩位數進行簡便運算。第8頁第6題里有三組算式,前兩組都與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有關。通過計算和比較,體會這些運算律能使125×16、250×24的計算簡便,從而引導學生在第7、8題中進行簡便運算。第三組算式的得數相同,因為它們都求501個20是多少。讓學生初步感受這一點,為教學乘法分配律積累感性材料。
結合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有兩道題比較突出。第3頁第10題商店里的玩具熊,先按原價賣出一部分,剩下的降低單價賣出。第9頁第12題團購公園門票,人數越多,票價越便宜。這兩題非常貼近生活,學生從中能進一步體會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聯系,感受解決問題要尋找最佳的方案。
《乘法》知識點歸納 篇4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生動、現實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能在購物、乘車等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并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4、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乘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單元編寫意圖
1 、會寫 100 以內的數,進一步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
2 、能對 100 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 、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數感。
4 、初步體驗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5 、在活動中,經歷與他人合作學習的過程。
購物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的情境中,能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節主要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它是在學習了口算百以內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
教材通過“購物”的情境引入,旨在通過“購物”這一活動,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在獨立思考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時,可以考慮下列幾個步驟。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情境圖中的信息,在學生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提出各種數學問題。如:買3張桌子多少錢?買3個書柜多少錢?買1張桌子和4把椅子多少錢?教師還可以根據身邊實際情況創設其他的生活情境,如買電器、買衣服。
(2)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相關信息列出算式。例如:買4把椅子多少錢?(12×4=)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怎樣計算,經討論后在班級中匯報小組意見。由于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或列豎式計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因為豎式計算是以后學習計算的基礎,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列豎式計算乘法。多位數乘一位數與多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是不同的,在用豎式計算時,要用乘數去乘另一個乘數的每一位,通過實物演示和對照連加豎式,使學生了解其算理。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同時教師要注意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指導。
(3)拓展應用
教材安排的拓展內容“試一試”,主要是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想法,還可以從以上學生提出的問題中任選一個,讓學生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然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
由于本課是學生第一次用豎式計算乘法,可能會出現許多錯誤,因此教師要注重對豎式計算過程的指導,讓學生了解算理,從而真正掌握數學方法和技能。
教學時,還可以參考前面的教學案例。
去游樂場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節主要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
教材以“買票”的情境呈現教學內容,旨在通過“買票”這一活動,讓學生根據情境圖中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這一教學內容的學習可以通過下面的步驟完成。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學時,先讓學生說一說情境圖中的信息,在學生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42人跳蹦蹦床,需要多少錢” ;也可以讓學生結合本班實際人數提出“購票”問題;還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設計其他的情境,如:外出旅游購車票等,便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問題。
(2)探索計算方法
首先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列出算式,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16×4=)再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計算,也可以讓學生用擺一擺小棒等實踐操作活動輔助探究。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16×4的計算方法。教師要結合具體的算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知道“哪一位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的道理。在剛開始學習列豎式計算進位乘法時,“向前一位進幾”的數可以在乘法豎式中做出記號,以防遺漏;如果有學生不在豎式中做出記號能正確計算,教師應予以肯定,可以建議他為了避免錯誤最好做出記號。
(3)“試一試”,主要是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
乘火車教學目標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節主要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計算,它是在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因此教學時可以充分放手,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自主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教學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展開。
(1)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
教材創設了“乘火車”的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提出各種問題。如學生可能提出下面的問題:“5節臥鋪車廂可乘多少人?”“7節硬座車廂可乘多少人?”“這列火車一共可乘多少人?”“什么車廂乘坐的人多?多多少人?”對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決,如“5節臥鋪車廂可乘多少人”。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讓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乘法算式:72×5=。
②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此時要注意及時進行個別指導,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③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并組織全班集中交流。
只要學生的算法是正確的,教師都要給予肯定。教學時要關注積的個位上“0”的處理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在豎式漏寫“0”后的得數“36”是否正確,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說一說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的方面,防止漏寫“0”的錯誤。
(3)拓展應用
教材通過“試一試”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本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由于學生容易忽略進位,因此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特別關注。
0×5=?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結合具體情境,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應用意識。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乘法意義并掌握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為什么“0×5=0”,在此基礎上通過“算一算”發現“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一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學習一個乘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學時,可根據需要對教材作適當的補充或調整。
這一內容的學習可以通過以下教學過程來實現。
(1)討論 0×5=?——發現規律
①算一算 3×5=( ),2×5=( ),1×5=( ),0×5=( )。
②找規律。在前面四個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
③用其他方法說明0×5為什么等于0。啟發學生用“5個0相加得0”說明0×5=0。還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如:結合“5個空盤子中有幾個蘋果”這樣的實際情境去理解為什么“0×5=0”。
④算一算,發現規律。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后,通過觀察發現有關“0”的乘法的規律;還可以讓學生各自任意出幾道0和任何數相乘的算式(包括“0×0”)進行計算,再通過觀察發現規律。
(2)試一試——探究算理
在學生掌握了“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一規律的基礎上,教材安排了一個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
①試一試“130×5=”,這是一個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并進行小組交流,學生可能這樣想:因為13×5=65,所以130×5=650。這樣想的學生可能已經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認為只要在65的末尾寫上一個“0”就可以得到計算結果。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比較13×5=65與130×5=650這兩個算式,使學生理解13個10乘5等于65個10,也就是650。但是較為簡潔的乘法豎式的書寫方法,即“先將13和5相乘,再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的寫法,學生可能難以獨立完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習這種寫法,讓學生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②試一試“402×3=”,這是一個乘數中間有一個0的乘法題,在學生獨立計算后,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各自的想法,體驗算法多樣化。
724÷9=80……4 驗算:
買礦泉水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連乘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探索連乘的估算方法和計算方法,并結合生活實際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這部分內容是繼續學習混合運算的基礎,教材設計了三個環節。
(1)創設“買礦泉水”的生活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情境圖中的信息,在學生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提出各種數學問題。如“買2箱礦泉水共花多少錢”。
(2)探索多樣的估算方法和計算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結合“買礦泉水”這個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買2箱礦泉水共花多少錢,并在小組中說一說各自的想法,解釋各自的估算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除了教材中呈現的兩種估算方法,學生還可能用以下的方法進行估算:①一箱礦泉水大約70元,兩箱礦泉水大約140元;②一箱礦泉水超過60元,兩箱礦泉水超過120元,但不到200元;③兩箱礦泉水48瓶,不到50瓶,每瓶3元,兩箱礦泉水不到150元。
學生想法合理的地方,教師應給予肯定。
在計算“共花了多少錢”時,可以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交流,展示各種方法,除了教材中出現的兩種方法外,學生還可能用以下方法進行計算:①24×2=48(瓶),48×3=144(元);②24×2×3=48×3=144(元)。
在交流算法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用連乘來解決問題,讓學生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
(3)“試一試”。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第2題是一個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的問題,可以啟發學生從各種不同的途徑進行估算,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中交流估算的方法、解釋估算的過程。學生可能用以下的方法進行估算:①根據一個班的人數和班級數,估計全校總人數;②根據一個年級的人數和年級數,估計全校總人數;③根據做早操時隊列的有關數據,估計全校總人數。
《乘法》知識點歸納 篇5
衛星運行 (三位數乘兩位數)
【知識點】:
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進行估算。
利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注意,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積末尾寫在十位上。
補充【知識點】
時、分、日之間的單位互化。
1時=60分 1日=24時
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
中間有0也要和因數分別相乘;末尾有0的,要將兩個因數0前面數的末位對齊,用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幾個0落幾個0。
體育場(實際生活中的估算)
【知識點】: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要將因數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估算時注意,要符合實際,接近精確值。
神奇的計算工具
【知識點】:
在學生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利用“m+”存儲鍵,“mr”提取鍵,計算四則運算的題目。
了解計算機中使用的是二進制計數法,就是滿2進1。
補充【知識點】:了解兩個因數越接近(即差越小),積越大,兩個因數相等時,積是最大的;兩個因數的差越大,積越小。
探索與發現(一)(有趣的算式)
【知識點】:
第一組算式:積的位數是兩個因數位數之和-1,積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間的數字為因數的位數,兩邊的數字相同并依次減1。(此為回文數)
第二組算式:積都由1、4、2、8、5、7幾個數字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順序不變,只需要確定末位數字就可以算出積(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數字則更好)
第三組算式:積的個位都是1,首位都是9;積的位數正好是兩個因數位數之和;積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組成,只要在首位補9,倒數第二位補0就可以了,只有一個8和一個1。
第四組算式:在0~9的十個數字中,任意選擇四個數字,組成數字不重復的最大的四位數和最小的四位數。然后兩數相減,并把結果的四個數字重現組成一個最大的四位數與最小的四位數。再次相減······在這樣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最后得到數字4176。
探索與發現(二)(乘法結合律)
【知識點】:
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使用時機:當幾個數相乘時,如果其中兩個數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就可以應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乘法結合律可以改變乘法運算中的順序。數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
【知識點】:
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或差)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或被減數、減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在把兩個積相加(或相減),結果不變。用字母表示數:(a+b)×c=a×c+b×c或(a-b)×c=a×c-b×c
補充【知識點】:
式子的特點:式子的原算符號一般是×、+(-)、×的形式;在兩個乘法式子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另為兩個不同的因數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102×88、99×15這類題的特點: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改寫成整十、整百、整千與一個數的和(或差),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運算簡便。
《乘法》知識點歸納 篇6
單元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運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
3.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通過對乘法運算律以及有趣算式規律的探索,經歷探索數學問題的過程,并會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單元編寫意圖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兩、三位數乘法,能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是在這一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根據課程標準具體內容目標的要求,對乘法的整數計算只要求是“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要求實施教學,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運算的意義。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估算,本單元的重點是歸納一些估算的方法。當然,教材的安排不僅是讓學生能發現乘法的運算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歸納結論。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活動中,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與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的方法。
如“衛星運行時間”的活動,在出示情境圖后,可以讓學生簡單地說一說衛星運行的情況,列出算式,接著讓學生估一估大約的時間。教材中安排的兩種估計方法僅是一種參考,學生在估計的過程中可能還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們說得有道理都應肯定。隨后,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由于學生有了第一學段的基礎,一般說來計算上難度不是很大,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做一做,然后再進行討論,從而掌握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教材安排了計算商店的贏利問題,在教學中可以分步出示問題,以降低學生解決問題的難度。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補充一些類似的練習,以鞏固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在交流活動中,引導學生歸納估算的方法
估算活動,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歷了多次,但如何把估算的方法適當地進行歸納,則成為本單元“估算”內容教學的一個重點。在“體育場”(教材第35 頁)的活動中,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后,討論“如何進行估計”“你的根據是什么”等問題,引導他們對所用的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在“練一練”的第1題中(教材第36頁),請學生估計一張報紙其中一版的字數,對于這一內容也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然后再進行小結(估計的方法可以是:折疊后估計、先選擇一版某一段的字數進行估計等)。第2題的數據基本都在200附近,所以,以200為標準,立即就能知道10天的營業額。第3題可以采用先估計部分,再估計全部的方法。可以先把整個圖形分成幾個部分(或分幾個正方形),然后估計其中的一部分,再估計全部。
3. 在探索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乘法的運算律
從本單元起學生將學習計算器,當然,學習計算器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單純地計算,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和探索數學規律(為使學生打好基本的運算基礎,除一些復雜的實際問題和需要探索的問題使用計算器外,一般的計算仍需要學生筆算)。學生在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后,教材安排了三個“探索與發現”的內容。“探索與發現(一)”主要是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蘊涵的規律。安排這一內容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發現數學的奇妙。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探索。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逐步展示題目,解決一個問題后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探索的方法。“探索與發現(二)、(三)”是探索乘法的結合律、交換律與分配律。教材中呈現的步驟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歸納規律。對此,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試一試,然后再交流各自的探索方法以及探索的步驟。
對于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內容,教材中僅安排一些可以直接簡便運算的題目,目的是淡化不必要的技巧訓練。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不需要加深相關的內容,避免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衛星運行時間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估計兩、三位數乘法的積的范圍。
2.探索兩、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利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從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是本教材編寫的重要思路,在引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前,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有關人造衛星的故事,從中引出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1圈的時間。接著,可以提出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2圈、5圈……21圈的時間計算問題。在類比推理中,讓學生理解求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21圈的時間就是114×21。在列出算式后,可以組織學生估一估這個算式的得數。學生可以把114看作100來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來估算……估算時可以讓學生說說估算的方法,并組織全班進行交流。在具體計算時,可以讓學生先嘗試,后討論,對學生使用的多種不同的算法,只要他們講得出理由,都應加以肯定。當然,不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最后,重點討論豎式計算,并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的算理。在鼓勵算法多樣的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會用豎式計算兩、三位數乘法。需要說明的是,教材呈現了用表格口算114×21的方法,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的意識,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位值制的思想。教師要啟發學生理解表格中每個數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不要求所有學生掌握。
體育場教學目標
1.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
2.能與同學交流自己估計的方法。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在前幾冊的教材中,已多次滲透了估計的思想,本活動是在學習兩、三位數的乘法后,利用生活中的數據來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目的是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對估計方法進行歸納。在估計體育場一個看臺的座位數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估一估這個體育場有多少個看臺,并說出估計的依據。接著,討論如何估計一個看臺的座位。在討論時,提倡學生用多種策略去估計,如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或每排取一個整數值等。最后,出示一個看臺的具體數據,讓學生對體育場共有多少個座位進行估計。有關“估計”的教學,有時很難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或“清晰”的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嘗試“延遲判斷”,給學生多留一點“時空”,引導學生說出 “更有說服力”的理由或做“更清楚”的表達或舉出“更好理解”的例子。
神奇的計算工具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使用計算器。
2.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隨著計算器的普及,一些學生在教師講解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經會操作計算器。所以,本活動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做小老師,來介紹計算器各功能鍵的作用,根據學生的介紹,教師再作適當的補充。在學生了解了計算器的各功能鍵后,(如“m+”,存儲;“mr”,提取)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四則運算的題目,供學生練習。當然,提供的內容最好選擇一些有趣的,如:1 + 2 + 3 + … + 98 + 99 + 100;999 × 9,9999 × 9,99999 × 9等,這些題目既可以使學生鞏固計算器的應用,又能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教師也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計算器的使用進行介紹和說明。
探索與發現(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利用計算器進行數學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對有趣算式結果的探索,使學生體會探索數學規律的方法。所以,在開展本活動時,重點是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結果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數學規律。
第一關,可以先出示“1×1,11×11,111×111”三個算式與答案,然后請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點,它們與算式的兩個因數之間又有什么關系。接著,可以鼓勵學生討論“1111×1111”的結果,重點讓學生說一說寫出結果的依據是什么。最后,安排一些數據較大的算式,讓學生獨立地進行嘗試。也可以先出示22222222×55555555,讓學生算出結果,在學生困惑不解時,引導學生從簡單情況入手,先算 2×5,22×55,222×555,發現規律后再解決8個2乘8個5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豎式計算,以明白其中的奧妙。
第二關,蘊涵一個有趣的規律,這些算式的結果總是由“142857”這6個數字組成的。開始探索時,可以先鼓勵學生算一算“乘1,2,3,4”后的結果。學生發現規律后,可以讓他們寫出“乘5,6”的得數。如果學生感興趣,也可以嘗試乘其他的數(如兩位數),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發現得數的規律。
第三關,按照圖像直接組織教學活動,如果所教班的學生有比較好的數學基礎,教師可以直接出示“999999×999999”讓學生計算。實際上這道題用普通計算器無法直接得到準確結果。可引發學生展開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從最簡單的情形(9×9,99×99,……)出發,尋找規律,并由此得到999999×999999的準確結果。這樣的教學將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第四關,學生在探索前,教師可以演示一下尋找神秘數過程的規則,讓學生了解“任意”組合的意義以及如何組合最大數與最小數。然后,演示一下相減后的差以及如何把得數的四個數字組合成最大數與最小數。學生在了解這些規則后,可以獨立嘗試。當學生發現一些規律后,要指導學生用其他的數據繼續進行驗證。
四個活動結束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反思探索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探索的方法。同時要指導學生養成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探索與發現(二)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索過程,發現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并用字母表示。
2. 在理解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活動開展的重點是指導學生探索乘法的結合律,教材所呈現的探索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教學時可以搭一個長方體(如果有條件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搭長方體),并讓學生估一估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幾個小正方體,隨后鼓勵學生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學生在驗證中,可能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但無論用什么方法計算,其結果都是一樣的。這時,應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結果是一樣的,這其中是否蘊涵著某些規律。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的特點,并舉例來驗證剛才的發現是否適合其他數據。由于有計算器的幫助,學生所舉數的范圍可以大一些,以便進一步說明這個規律的適用性。在每個學生舉例的基礎上,全班可以進行交流,從中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學生在學習本內容時,不必出現乘法結合律的文字敘述,只要學生能理解字母表示的含義,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就可以了。
探索與發現(三)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 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活動的探索過程與前面基本相同,也是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所以,教學的重點仍應放在探索過程的指導上。在出示情境圖時,可以先讓學生估一估貼了多少塊瓷磚,然后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驗證估計是否正確。學生在驗證的過程中,會發現不同方法的結果的一致性。那么這個發現是否適用于不同的數據呢?學生需要舉例來驗證。在驗證前,教師應指導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只有這樣,學生的舉例才能符合要求。學生在獨立的舉例后,全班可以開展交流,交流可以分兩個層次:第一,交流學生的舉例是否符合要求;第二,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點。在此基礎上,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對于運算律的價值,屬于通性通法,首要作用不在于簡算本身,即不是簡算的技巧。其教學目的是通過應用進一步體會運算律,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所以在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教師要控制簡便計算的難度,以書上的練習為主,淡化不必要的技巧訓練。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含有減法的分配律的題目不作為基本要求。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前面探索的基礎,所以在本活動中,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教師作必要的指導。
數學閱讀教學目標
了解計算工具的演變過程,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在閱讀本內容時,除了讓學生自己讀懂教材中呈現的材料外,教師還可以適當地向學生多介紹一些算籌、算盤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對于計算機發展的信息,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其他的途徑(如報紙查閱、網上查閱等),獲取更多的有關信息,并在全班進行交流。實際上,工具的發明與不斷進步無論對數學科學還是對人類文明的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師也可以介紹一下這些工具出現的意義。(1)用算籌進行計算是人們把對抽象的數的運算轉化為對具體的物的操作;(2)用算盤進行計算的特點是把算法“口訣”化,大大提高了計算速度;(3)加法機是計算工具史上的一大發明,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開始使用機器進行計算;(4)差分機是第一臺能夠依據一定程序自動控制的計算機;(5)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到現在的曙光大型計算機,60年來,計算機本身有了極大的發展和變化,主要元件已經過四次大的變化———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的功能已遠不止是一種計算工具,它已滲入人類幾乎所有的活動領域,正改變著整個社會的面貌,使人類歷史邁入一個新的階段———信息時代。
《乘法》知識點歸納 篇7
第四單元: 乘 法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生動、現實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能在購物、乘法等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多樣化,并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4、在具體的情境中,能運用乘法等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5、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一位數乘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6、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單元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和百以內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乘法,主要內容是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編排順序是:先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然后在發現有關0的乘法規律的基礎上學習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學習連乘。教學時,教師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積極探究,教學時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購物、乘車等情境,也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探究活動的材料(如小棒、圖片等),并在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引導,以幫助、指導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合作,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2、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如計算“24×3×2”,先讓學生估算結果,可以得到結果比“20×3×2=120”大、而比“25×3×2=150”小。又如“198×2=296”是否正確,教師可以引導用估算的方法。在學生獨立估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方法,逐步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3、體驗算法多樣化。
在探究活動中,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計算方法必然多樣。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提供交流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從其他同學的方法中得到啟發,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對學習中確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11課時。
單元知識技能的評價建議:
本單元知識技能的評價主要圍繞以下兩個要點:能正確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能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評價上述要點時,可以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一方面了解學生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能力;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如學生是否愿意獨立尋求計算方法、是否愿意表達自己的方法、是否注意傾聽同伴的意見、是否關注各種算法的特點等。同時,在評價計算速度時,可以允許學生逐步提高計算速度,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
第 一 課 時
學習內容:教材p28—p29 購物
學習目的: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認真書寫、仔細檢查的良好習慣。
學習過程:
一、復習引入:
口答:300×2= 20×5= 23×3= 4×200=
23×3= 4×15= 24×2= 12×4=
二、探索新知:
1、巧設情境,提出問題并出示掛圖:
搬新校了,學校請我們班的同學幫忙購買一些新課桌椅和書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1)理解圖意:
學生認真觀察圖后,教師提出: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能從圖中看出:一個書柜213元,一張書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
(2)提出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①買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②買3張桌子要多少元?
③買5個書柜要多少元?
……
教師先肯定學生提出的合理數學問題,并向學生提出:
①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②買2個書柜需要多少元?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解決第一個問題: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
①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
②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用了哪種方法,每種方法怎么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a、12+12+12+12=48
b、10+10+10+10+2+2+2+2=48
c、 1 2 d、12×4=48 e、10×4=40
1 2 1 2 2×4=8
1 2 × 4 40+8=48
+ 1 2 4 8
4 8
……
以上每一種計算方法都是正確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表揚。
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第4種算法,指出這是用豎式計算乘法,也是今后學習筆算乘法的基礎,同時引導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如下所示:
1 2
× 4 先用4乘“12”中個位的2得8,積的個位上寫8;
4 8 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積的個位上寫4。
[強調:寫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書寫位置要適當。]
如果在全班交流時學生沒有使用列豎式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前面幾種方法的基礎上列出乘法豎式進行計算。
(2)解決第二個問題:買2個書柜需要多少元?
學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嘗試解決問題,然后匯報交流。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關注列豎式計算,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積中的2、4、6各表示什么?各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在交流過程中,可指名學生板演列豎式計算的過程,發現問題,及時地幫助解決。
3、看書自學。
讓學生看課本第28頁,看看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
三、鞏固練習:
讓學生做課本第29頁“練一練”1、2、3、4題。
1、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指名學生板演,進行全班交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2、第2題。
讓學生獨立練習后反饋、交流。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學生如果在練習中出現錯誤,教師應及時地加以指導。
3、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看書上的圖,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列式計算,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在計算時,可以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豎式計算。
學生在計算12×5、12×6、12×7、12×8這4道題的計算過程中出現了進位,豎式計算時,可能會出現錯誤,在反饋,交流時教師應重點加以指導。
4、第4題。
先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獨立解答本題。再反饋交流。
第二個問題學生可能會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師應給予肯定。
①132×3 = 396(元) ②132×3-132 ③132×(3-1)
396-132=264(元) =396-132 =132×2
=264(元) =264(元)
先指名學生板演以上三種解答方法,再讓學生口答具體的想法和每個算式的意義。
四、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第 二 課 時
學習內容:教材p30—p31 去游樂場
學習目的: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遷移、類比、推理能力。
學習過程:
一、 情境導入:
你們去過游樂場嗎?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紹給大家聽嗎?……
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去游樂場玩一玩。
二、探索新知:
1、 提出數學問題。出示“去游樂場”掛圖。
(1)理解圖意。
先引導學生獨立認真觀察情境圖,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①花10元,坐電動火車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
(2)教師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讓學生思考: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學生列出算式:16×4
(2)教師指出:現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操作活動:先第一行擺1捆(每捆10根),另擺6根,再擺同樣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然后讓學生觀察,問: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幾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計算?
教師邊引導學生擺小棒邊啟發學生發現:要算4個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個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邊。再算4個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3)豎式計算。
①讓學生獨立嘗試列豎式計算。
②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豎式計算過程。
根據板書教師再次強調書寫格式;列豎式時
1 6 相同數位要對齊,“×”的書寫位置要正確。
× 2 4 4乘“16”個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進2,
6 4 在積的個位上寫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進上來的2,
得6(即60),在積的十位上寫6。
④比較歸納。
將本題與上節課的例題(出示12×4的豎式計算過程)相比較,讓學生思考:這兩題的豎式計算過程有什么相同點及不同點,怎樣處理進位的數。
接著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
一位數乘兩位數個位上的數積滿十,向十位進1;如果滿二十,向十位進而二;滿三十,向十位進三……。同時指出,在進位時可以在乘法豎式中做出記號,以防止遺漏,計算熟練后可以不做記號。
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注意點;哪一位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⑤指導看書,深化認識。
讓學生看課本第30頁的例題,讓學生正確認識豎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告訴學生進位的數可寫小一些,記在橫線上。
3、練習。
讓學生做課本第30頁“試一試”中的1、2題。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做課本第31頁“練一練”中的1、2、3、4題。
1、第1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后進行全班交流,教師要特別關注有困難的學生,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
2、第2題。
此題是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同時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練習時,先讓學生根據題意獨立連線,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3、第3題。
此題是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練習時,學生根據題意獨立解答,再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方法,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1)18×2+18 (2)18×(2+1)
4、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后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以下兩種方法:
(1)15×3+45×8 (2)400-45×8 15×3=45(元)
=45+360 =400-360
=405(元) =40(元)
因為405 〉400,所以買票錢不夠。
因為40〈 45,所以買門票錢不夠。
對于學生的各種方法,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全課總結。
說一說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時要注意什么?
《乘法》知識點歸納 篇8
本單元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下表是第一學段各冊教材中乘法的教學安排。
一年級(下冊)
二年級(上冊)
認識乘法,乘法口訣,表內乘法。
求幾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年級(下冊)
兩位數乘一位數,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上冊)
三位數乘一位數,連乘計算的兩步實際問題。
三年級(下冊)
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驗算。
本單元的內容分成四部分,依次是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以及需要筆算的兩位數乘整十數。還編排了一道思考題,探索兩位數乘11的積的規律;編排了一篇“你知道嗎”,介紹我國明朝計算乘法的方法——“鋪地錦”。
1. 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第28~29頁)
兩位數乘整十數是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必須進行的一步,因此,在教學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前應該先教學兩位數乘整十數。教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安排是從兩位數乘10開始,然后向兩位數乘幾十遷移。
例題創設了一個搬牛奶的現實情境,根據問題列式12×10,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位數乘10。雖然學生以前沒有算過12×10,但現實情境能給學生啟發,于是出現多種不同的算法。如圖中已有9箱牛奶,又往上放1箱會啟發學生算12×9+12;圖中把10箱牛奶平均分成兩堆,會啟發學生算12×5×2……學生的各種算法中,有的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交融的產物,有的是類比推理的結果,這些算法都是學生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具體表現。組織學生交流算法,許多人會自動選用從12×1=12類推出12×10=120這種方法。教材及時安排“試一試”,學生計算12×30,可能轉化成12×10×3進行,也可能從12×3類推,再次組織算法交流,更多學生能接受因為12×3=36,所以12×30=360這樣的推理。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題里,讓學生先算32×3,再算32×30;先算4×21,再算40×21……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能較好地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想想做做”分引、練、用三個層次編寫。第1、2題是“引”,發揮“題組”的作用,引導學生利用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帶出相應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整十數乘整十數。第3、4題是“練”,提倡同桌學生合作,以口答為主,提高練習的效率。第5題是“用”,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并從中體驗數量關系: 每盒的數量×盒數=一共的數量。
2. 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第30~32頁)
這部分內容是本單元的重點。例題以訂牛奶為題材,為了計算訂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錢列出算式28×12。例題不急于教學豎式的算法,仍然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為學習筆算積累一些感性材料。學生可以估計,也可以通過已經掌握的計算來解決。在交流時要突出“番茄”卡通的算法,即先算10個月和2個月各要多少錢,再合起來就是12個月要的錢,這種思路和豎式算理是一致的,應該讓全體學生都理解這種方法。
“試一試”中調換28和12的位置相乘,既讓學生獨立進行一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又讓他們看到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調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積也是不變的,并應用這個規律驗算乘法。
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要求是掌握算法,能正確地計算,一般不提速度要求。教材認為,通過例題和“試一試”的教學,學生能理解并學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需要再以文字敘述的法則指導學生怎樣算。教材這樣處理,并不是不要總結法則,而是要組織學生在自己體驗的基礎上總結算法。“想想做做”避免了大量的機械訓練,如果學生能把教材中的題算對、算好,既能減輕負擔,也能達到教學目的。
學生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如果發生錯誤,較多地集中在進位上。教材“想想做做”里的題,一般都不連續進位,先讓學生學會算法,樹立信心。然后從練習三起安排一些需要連續進位的題。為了減少進位時的計算錯誤,教學時要經常組織一些一位數乘一位數再加一位數的口算練習,如3×7+2、6×8+5……
3. 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第33~35頁)
這是新增加的教學內容,因為日常生活里經常需要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估計的方法往往是多樣的,雖然有的估計誤差大一點,有的估計稍精確一點,都不影響估計在生活里的作用,都是具有一定數感的表現。
例題呈現29×42的積比800多、比1500少、在1200左右三種估計,教材提示學生研究“他們各是怎樣估算的”,通過研究學會估計,選擇自己喜歡的估計方法。學生在二年級(下冊)估計36×2的積大約是多少時是這樣想的: 因為36在30和40之間,所以36×2的積在60和80之間。在三年級(上冊)估計613×8的積時是這樣想的: 613接近600,613×8的積接近4800。這些已有的估算能力支持學生現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他們可能把29與42分別看作20與40,于是判斷29×42的積比800大;也可能把29與42分別看作30與50,于是判斷29×42的積比1500小;還可能把29與42分別看作30與40,那么28×42的積在1 200左右。
“想想做做”里有許多估算練習。第2題算一算同組的三道題,比一比中間的題與上、下兩題的乘數與積,就能發現47×23的積比40×20的積大,比50×30的積小,在800和1500之間。第3題在第2題的基礎上進行,不求出積是多少,只估計積的范圍。第4題讓學生自己選擇估算方法,可以估計積的范圍,也可以估計積大約在多少左右。練習四第2題組織合作學習,在小組里相互估計卡片上的乘式的積。
這段估算教學,形式比較多。有估計積的范圍,也有估計積大約是多少。就估計積的范圍,又有比多少大些、比多少小些、在多少和多少之間。回答問題的形式又有說出估算結果,還有選擇適當的答案。教材中出現這些形式,其主要原因是鼓勵學生估計策略與方法的多樣性,允許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選用估計方法。并且還能調動學生估算的積極性,發展其個性。眾多估算形式的實質是一致的,都是不筆算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精確積,利用口算求得積的近似值,都是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比較接近的整十數乘法,都是滿足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教學時絕不能重形式、輕本質,要把握形式與實質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到形式雖然不同,思想方法和基本策略都是一致的;要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形式和方法進行估計,不要強求統一。如第34頁第4題,可以估范圍,也可以估大約是多少。即使估范圍也可以比幾大些、比幾小些或在幾與幾之間,只要方法正確,結果合理,都是可以的。
教材里還安排了一些筆算,在筆算前先估一估積大約是多少,筆算后看一看是不是和估計的一致,使筆算和估算相互促進。練習四第3題滲透乘法的運算律,這里僅是滲透,要讓學生感覺到,但不對乘法運算律進行概括性的描述。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同組的兩道題的得數為什么會相同,只要解釋中有一點“味”就可以了。
4. 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第36~38頁)
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計算中如果不需要進位,可以讓學生口算;如果需要進位,一般都列豎式筆算。對例題里的25×30,由于有前面的學習為基礎,有的學生可能會先算25×3得75,再推理出25×30=750。也會有學生直接列出25×30的豎式計算。教材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積,再在交流中比較兩種算法,體會25×30的積只要在25×3的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并把這種思考寫成25×30比較簡便的豎式。豎式上標的一條紅色虛線,指出了乘的方法和操作的程序: 先寫成虛線左邊的25×3得75,再在虛線右邊寫上一個“0”,積是750。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
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豎式有些“特殊”,“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已經列好的豎式上計算,從第2題起讓學生自己列豎式。第2題還從兩位數乘整十數帶出整十數乘兩位數。
第38頁第2題通過題組再次讓學生體會“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得數末尾添0”這種方法的合理性。同時還通過題組引導學生筆算40×23時可以把豎式寫成
第37頁第5題,通過解題和交流,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從“租4條船正好坐20人”可以知道每條船坐5人,無論是5×7=35、35<38還是38÷5商7余3,都能判斷“7條船不夠”。
第38頁第5題結合填表,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理解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通過解題初步概括“速度×時間=路程”和“路程÷速度=時間”。這些數量關系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要讓他們有所體會。
5. 單元復習。
復習的內容大致有兩部分: 先整理本單元教學的口算、筆算和估算,再解決實際問題。
第5題滲透積的變化規律。由于學生還不能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所以在填表后,只讓學生把左邊的第一列與其他各列分別比較,從中發現變化規律。在敘述自己的發現時,可以說成: 一個乘數乘幾,另一個乘數不變,積也乘幾。因為學生還沒有學過“擴大幾倍”“縮小幾倍”這些數學概念。
《乘法》知識點歸納 篇9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義,感受學習估算的價值,培養估算意識。
2. 能力目標:經歷估算的過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學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3. 情感目標:感受學習估算的價值,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學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教學難點:
了解估算的意義,感受學習估算的價值,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把下面的數按要求分類。(板書結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數是( )。
接近400的數是( )。
你還能舉出接近60、200的數嗎?
二、展開
1. 出示主題圖,提出問題“帶250元夠嗎?”
2. 小組討論:“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準確知道計算的結果嗎?”
學生根據題意和“導入”部分的練習發現,只需要把“29”看成“30”進行乘法計算,既能使計算簡便,又能解決問題。
3. 教師板書學生討論結果: 29×8≈240 明確“≈”的用法。
↓
想: 30(把每人29元看每人30元。)
這種方法稱為乘法的估算。
4.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
(1)乘法估算的方法:把兩位數或三位數看成整十數或整百數來計算。
(2)使用乘法估算的原則:既能使計算簡捷,又能解決問題。
三、鞏固
1. 估算。
304×4≈ 18×4≈
7×31≈ 898×9≈
2. 下列哪種情況使用估算更合適?
三年(1)班同學到公園春游。
A.當班長試圖確認300元是否夠買門票的時候;
B.當售票員告知班長應付多少錢時;
C.當售票員清點當天的收入時。
3. 判斷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