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精選17篇)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1
《威尼斯之夜》一文作者通過描寫了威尼斯之夜藍天的嫵媚,夜空的可愛,獨特的小艇和迷人的建筑,獨辟蹊徑地寫出了威尼斯之夜的清新恬靜和水天一色的別致韻味。通篇文章詞句華麗,意境深遠,讀起來給人美的享受。
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估計學生對威尼斯的感性認識不足,另外文章使用的詞藻優美,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采用了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景的教學策略。如,在學習品讀第一小節時,為了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出示了一幅威尼斯星群密布的夜空圖,配上了《月光曲》,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配樂朗誦想象眼前似乎出現了怎樣的景象。然后我請學生自由交流、練讀,讓同學們感到原來跟著音樂讀這樣美,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朗讀興趣,最后從評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文中的意境。
由于課文的`遣詞造句比較精辟,我把品讀作為教學的重點,以幫助學生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境。我讓學生先在反復誦讀以達到正確流利讀文的基礎上,說說看到了什么,從而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布局。在明確課文主要講了威尼斯的夜空和建筑。
在學生交流資料部分,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指導。雖然,孩子們對于威尼斯之夜的感性認識不多,但我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夜晚,孩子們交流的話題就多了,由于所交流的內容都是他們自己觀察所得的,所以具有感染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2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反思2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作文評改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寫作態度與習慣,進一步掌握寫作方法,領悟寫作規律,提高寫作水平和書面表達能力。
在現實的作文教學中,許多老師一般都側重于“改”,而忽略“評”,這沒有把握住“評改”的基本內涵。實際上,“評改”是“評”和“改”兩個語素并列組合而成的詞語,二者不可偏頗。因此,作文之“評改”,不僅要從字詞、語法、邏輯的角度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之處,從內容、結構、表達等方面幫助學生修改不適當的地方,而且還要對學生的作文做出中肯的評論與評價。同時,對學生在習作中表現出來的不良習慣和不正確的態度要進行適度地批評與糾正,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寫作態度與習慣,進一步掌握寫作方法,領悟寫作規律,提高寫作水平和書面表達能力。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我對作文的評改一些看法。
一、認清本質,正確對待。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作文是習作,是一項練筆活動,是書面表達的最基本訓練,而并不是藝術,不是文學創作,只要學生能正確地、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師要求每一個學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寫成小學生優秀作文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培養的不是小學語文教師,更不是培養作家和文學評論家。所以,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對孩子的文字評頭論足,更不能用文學編輯和文學評論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學生作文.
我們在批評他們的作文時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力求保持學生作文的原意,絕不能用教師的思路去代替學生的思路。因為小學生的生活積累和語文知識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難免有些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但那是無關緊要的,隨著他們語文知識的增長,孩子們自然會知道怎樣把他們想說的話說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師對他們的作文要求過高過嚴只會實得其反,那很容易打擊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產生畏懼寫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師在評改他們的作文時,只要學生寫的是真話,是自己心里想說的話,表達的是真情實感,只要“其意義不謬誤”,“字句已通順”,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評大改,把學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為我們評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學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導學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己修改作文。
二、形式多樣,及時有效。
作文評價與批改結果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采用分數、等級來表示,也可以用評語來表示;還可以采用多種評價形式進行綜合評價。平時我們常說的精批細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種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種認為老師把學生的作文改得越細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師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細改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學生作文均改成小學生優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好的作文是很難一次成功的,學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漸進的,教師絕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長。
事實上,如果學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來后,教師都要經過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進行評講,那時學生對自己當時是怎樣寫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凈了,等老師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發到他們手里的時候,他們大多只是瀏覽一下成績或評語而已,而對自己的習作連認真地看一遍的興趣都沒有了,即使老師把他們的作文改得再仔細,對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反而使老師的批改顯得勞而無功了。所以我們在評改他們的作文時,要盡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爭對學生習作的實際情況,以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目的,靈活運用作文評價與評改的方式、方法,讓學生能及時從本次作文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三、因人而異,以鼓勵為主。
教師在評價、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作文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異、對癥下藥,爭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作文必須“求精”,而對另一些學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萬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一刀切”。教師評改作文時要把嚴格要求與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用發展的眼光和戰略的眼光對學生作文進行公正的評價。我們在評價、批改作文時要學會用放大鏡去發現學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績,而不是用顯微鏡去尋找他們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發現學生在作文中的進步,恰當地指出他們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漸進的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我們評價作文時要學會用一雙孩子的眼睛,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小學生作文。一個教師對孩子習作的賞識,絕對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鑒賞能力,而恰恰顯出了教師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在閱讀學生習作時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在評價孩子的習作時多一些欣賞和贊美,讓孩子產生對教師的信賴和親近,使他們打開自己內心世界的大門,讓內心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讓剛剛嘗試用筆表達的孩子們在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贊美中,點燃對語文對文學的興趣,揭開作文的神秘面紗,消除他們對作文的恐懼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讓學生覺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從而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主要還得靠學生自己,不只是老師單方面應該努力的事,所以,教師是絕不可能包辦代替得了學生寫好作文的。在作文評價與批改中要讓學生從習作的被動地位轉向主動地位,努力讓學生從習作的實踐中去體會文章寫好以后要認真修改的道理,讓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看到經自己修改過的作文比原來更通順了、更流暢了,從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以增強學生對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寫作的興趣,進一步養成認真進行習作、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從而不斷提高作文水平,最終使學生成為作文的真正主人。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3
教學理念
新課程要求在美術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并在動手實踐中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朝著目標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五角星》活動一(尋找不同質感的物體,如麻繩,紡織品,硬幣,樹葉等,用蠟筆或鉛筆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圖,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意在讓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參與,并通過操作,經歷和體驗拓印的過程,掌握拓印的方法,體會拓印帶來的樂趣和美感,培養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五角星》這一課活動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的設置是為了使學生在活動中來認識、發現和體驗實物紋理所具有立體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運用蠟筆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形象,這種簡單的方法是學生易掌握的。在本課的圖例中展示的自然紋理和實物紋理,是為了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更多紋理清晰的實物,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多種顏色、形式拓印,在作業中體現操作能力、創造力,使實物的紋理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呈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
學生活躍了起來,相互說著魔術的神奇。
師:那老師來給大家變個魔術,好嗎?
學生安靜下來,注意力集中了。
師:看,我手中有張紙,兩面都是空白的,(師出示一片樹葉)現在老師要把這片樹葉變到紙上去,告訴我,你們想要什么顏色的?
生1:紅色的。
生2:樹葉變黃了,我想讓它還是綠色。
生3:我想讓樹葉上有各種顏色。
師:哪兒有彩色的樹葉,當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我們一定行。
教師拿出大部分同學選擇的綠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樹葉放在紙下,用蠟筆拓印。
師:瞧,一片新的綠葉變出來了。
師:大家想知道怎樣變嗎?
生:想。
教師將紙挪開,呈現紙下的樹葉。
生:原來老師是印的,我也會了。
師:大家可以試一試。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學生動手拓印。(教室伴隨音樂)
結果:有的同學拓印成功,紋理清晰,有的卻沒有出現紋理。
師:讓我們來找找原因吧。
2.請拓印好的學生演示拓印過程。
生:把樹葉反面向上放好,蓋上紙,用手按好后,再用蠟筆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學,并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生1:我的樹葉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樹葉、紙動了。
……
3.質疑,體驗紋理。
師:樹葉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紋理呢?大家摸一摸樹葉的兩面,有什么感覺?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師:大家真聰明,樹葉反面有許多紋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們在拓印時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紋理,而正面沒有凹凸不平的紋理,就拓印不出花紋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有美麗的紋理,都可以拓印出來。
電腦課件展示,讓學生拓展思維。
師:大家覺得美嗎?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來拓印?
教師將物品(麻布,紡織品,硬幣,各種樹葉)按小組分發,讓學生摸,體驗紋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師:下面大家可以選擇你想拓印的物品,開始拓印吧。
4.鼓勵創造,體現個性。
師:在剛上課時,有同學想要彩色樹葉,現在動手試試,看看誰能作業變得更漂亮.
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時表揚,感染全體學生不斷創新.
結果:有的學生將樹葉拓印成一朵盛開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樹葉,有的將硬幣印成五環……
師:大家除了用蠟筆拓印還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讓花紋展現出來呢?
生1:我今天沒有帶蠟筆,用鉛筆側著涂也可以印出花紋.
生2:老師,我還有更好的辦法,把東西直接蓋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紋.
教師積極肯定學生做法.
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
三.總結
展現拼組圖,進行評比。
師:這節課玩得高興嗎?
生:高興.
師:今天我們的方法叫拓印.(板書課題:拓印)
師:你們覺得拓印有趣嗎?
生:有趣.
師:大家下課后還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紋理的物品,把它變成美麗的畫.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同學們學得輕松,玩得愉快,并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課堂成為了同學們的'樂園.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讓師生共同受益.
一、“趣”貫穿于教學始終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特別是對于八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覺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們的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在本課活動之初,我首先問學生:“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引起學生興趣,再進一步告訴學生:“今天老師要變魔術”,有效的把學生興趣引入到教師設置的活動中,通過“變魔術”,把學生最初的“感興趣”提升為“探索秘密的興趣”,為后面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打下基礎。
在學生帶著興趣去發現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動中不斷體驗拓印帶來的樂趣,體會到成功拓印的喜悅,讓學生在趣的引導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去創造,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動手操作成為學生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4
新教改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改進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方法,課堂授課形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實驗班的學生基本上達到了“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但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現反思如下:
一、取得的成果
1、以新理念為主導,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傳統的“師道尊嚴”、“唯師是從”的思想觀念,極大地壓抑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我們樹立新的育人觀,對學生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給學生創造寬松的環境,消除學生心理壓力,充分體現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相結合,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2、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隨時吸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集思廣益,相互討論。極大的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3、轉變師生的教與學的方式,注重了學生主體,發揮教師主導,引導學生主動發展,養成學生自主探究習慣。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擁有充分的學習、思考空間,讓學生“兵教兵、兵強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教學重點是研究學生如何“會學”、“學會”和“樂學”,避免了從前的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學生在教師創設的課堂上暢所欲言、思維活躍、爭先恐后的舉手發言,大膽展示。自學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強。
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學生用自己的表達方式進行交流的同時,給予了適當的點撥、引導,并給予了學生在活動中的成長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更有興趣,更有信心進行研究活動。
二、存在的疑惑
1、學生的行為規范問題
課堂上不再是教師“一言堂”,開放、自主的“群言談”使得學生有了“動”感,一切就變得隨心所欲,任意的、盡情地張揚,沒了任何秩序和規范。這種狀態表面課堂氛圍活躍,而導致的卻是教學效率的低下。如何“活而有序”顯得尤為重要。
2、評價機制問題
評價是什么?是欣賞?是激勵?是導向?改革中,教師的確放下了架子,變“呵斥”為“呵護”了。學生的確身心愉悅了。但,僅僅靠“你說得真好!”“你太有才了!”就能激勵學生并取得效果嗎?
3、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問題
致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正是課堂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但,我發現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多,實效少。有的小組合作僅限于對答案,沒有合作,沒有討論,結果你還是你,我還是我。有的小組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變成了學生說笑或玩耍的機會。
三、努力的方向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做為重點來抓,適時強化。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合作的習慣,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此基礎上選擇好合作學習的時機,切實提高課堂學習實效。
2、注重學生的評價。
課堂評價從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師入手,注重思維上的碰撞和認識上的飛躍。同時建立互助獎懲制度,表揚先進,促進后進生。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5
不論是有經驗的或剛參加工作的教師要上好課,必先學會制定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方案,學會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級的學生完成不同的語文教學設計。這是保證教師順利地、成功地走上講臺、完成教學任務的第一步。小學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對以往的教學進行反思,小結,他的最終目的是使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最優化。所謂最優化,就是教學投入少,而又能達到高效率,使全班學生的語文學習都能達到優良水平。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優化,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正如《新課標》所提出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發展什么?學生的發展應是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發展”和“傳授”是根本不同的,“傳授”主要靠教師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而“發展”主要靠學生內部的動力作用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使自身的素質和個性得到提高。教師要給予必要的、適當的指導、激勵。小學生的.語文素質有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這段話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是對小學語文素質的全面概括。語文素質雖然主要指語文能力,但語文能力還與思想、思維、情感、文化知識、學習習慣等品質密切相關。所以說,語文素質也就是做人的素質。通過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本身包含了促進兒童發展的諸多因素。語文是個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通過語文學習,兒童不僅能學習語言,還會獲得文化科學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及思維能力、豐富情感。所以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期刊網。
二、體現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語文、學語文,也要教做人、學做人。其實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統一的。通過語文課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是由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是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決定的,也是由語文教學內容所決定的。小學語文所載負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是要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小學語文素質就是做人的素質。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完成語文教學目的,所選的教材篇篇都蘊含著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課文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課文歌頌了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跡;有的課文介紹了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的創造發明給人類帶來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動人故事;有的課文揭露了舊社會兒童悲慘的生活等等。課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會發生變化,會逐步懂得做人應該堅持什么、學習什么、反對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輝形象或動人情節或優美景色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會在學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會在其一生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長的巨大動力。只要學生對作品語言有透徹的感悟,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學生也只有感受到語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語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學語文教學歷來重視文道統一,但對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還不是那么明確,通過學語文也學做人,比語文教學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語文教學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認識的提高,而“做人”的內涵主要表現在行動上。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不僅要提高思想認識、豐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不僅在于“知”,而且要利于“行”。不過這不能立竿見影,而要日久天長地熏陶、積累。
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解決問題可以縮短時間,給學生發現機會,發展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新知識的產生除去推理外,還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促使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教師在教學中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把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去討論、去交流、去探究。如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為數學模型,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思維的靈活性表現在解決問題時能擺脫偏見,不受一定的解題模式的約束,能從問題的個性中探索共性,尋求變異,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開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轉換角度,多方思考;引導學生把問題的條件或結論進行推廣,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用、一題多串、一題多解、一題多畫等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中輕松地掌握語文知識,最終將語文課堂打造成愉快而高效的課堂,讓學生獲得健康的成長。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必然統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夠實現的,更不是把語文課變為思品課就能完成的。必須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在貫徹該原理時,必須以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統一各項任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6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于理性,對于外界事物,側重于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伙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新老師”,又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數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里,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里,養成有備無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2、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3、做到“三個一”,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4、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用“因為、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系似的。
5、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后,才能發言。
6、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書寫要認真規范,不敷衍老師。
7、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
8、每學完一課,要做好復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于嚴肅,但我認為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于接近。我經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三、認真備課:
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活動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四、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五、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朗讀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幾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這還需要在后半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7
《窗外》是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第四主題單元美麗的鄉村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過對從前窗外四季美景的追憶,表達了對古樸美麗的鄉村和大自然的愛戀之情。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首尾照應,細致有序的觀察,準確生動的刻畫、細膩真摯的感情是本文的.表達技巧。 這節課我能夠從教學目標出發,吃透教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了課堂的 主人,達到了課堂的有效。主要采用讀中感悟的方法,抓住重點詞句段來感悟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等多種讀來讓學生感受窗外四季的美景,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準確、生動的妙處,采用先自學,再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抓住段落讀讀,交流,體會,這種這種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用心閱讀,用心感悟”的習慣。
具體來說:
1、能夠采讓學生根據季節的順序采取抓景物、找特點、讀出情感的學習方法,在第二自然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然后第三自然段讓學生自學,四五自然段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這樣做到了先扶后放,讓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2、這節課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能夠積極發言,有很多亮點,很多孩子的回答都很令我很滿意。
3、這節課思路清晰,我的教態也親切自然,語調柔和,學生很喜歡。
4、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抓住一個線索去讓學生讀中體會,而且也讓學生品讀了課文,體會到作者對過去鄉村的喜愛之情。 也有幾點不足,就是學生讀的還是時間少了些,學生的情感調動還需要加強,還要多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還要加強語言的訓練。
總之,課堂是個生成的課堂,需要我們更加充分的預設,還要靈活駕馭課堂,把生成的精華變成亮點,讓課堂上的更扎實、有效。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8
教學改革進行到現在,有人說有種“溫水”的感覺,總是沸騰不起來,行動與試驗的效果就是不能夠盡如人意;也有人說付出了太多,但是困難還是太多。我們的課改的確有困難,我們也是迎著困難向前。但是我們感到有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的學習不夠。沒有理論支持,只是一味的按照領導的一點要求去進行,看到的總是我們在實驗的過程中困難很多,不足很多,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是不行。其實有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都在前人的經驗中。我們要向前人的經驗學習。
我認為要想更快的、更徹底的將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下去,我們應該克服等靠思想。不能夠再等著領導督促,每節課都要將我們的理念實施下去,將實驗進行下去。我們做的是事業,是歷史選擇了我們,我們將創造庫溝中心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歷史,所以絕對不能夠看輕自己的課改工作。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覺得這些地方可以進行進一步發展。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經過我們3周的訓練,學生掌握的比較熟練了,各位同學明確了自己的職責;合作過程中知道了如何分工,合理分配任務;合作學習中的發言、傾聽、交流等常規掌握的較好。我們下一步要規范小組展示環節,我們的課堂在展示時,給人的印象往往都是太零散,沒有整體性,造成了小組合作的成果不能夠全部展示出來。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進行展示:將一個大的問題或者進行一次合作學習的問題,讓一個小組進行整體展示。展示時,教師和其他組的同學都不要打斷,等這個小組整體展示完成后,再讓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質疑,教師最后總結提升。
無論采用哪種學習方式,語文教學都離不開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這就要求我們選擇合適的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品讀,并展示到全班。關于時機的選擇,我想可以放到小組展示的最后一步,也可以在小組展示后其他小組補充時進行。
關于讀書的環節(主要是指初讀課文時),放到小組中,放手讓小組獨立進行,要求小組成員合理分工,進行朗讀與傾聽、評價。具體做法可以是:小組長安排組員開火車讀文,大家傾聽、互相評價。分段開火車讀課文時,讀書的同學要站起來,評價提建議的同學也要起立。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9
關于歷史,學生知道的不多,現在的孩子不看歷史書,不看歷史電視、電影,到哪里去了解歷史呢?所以,《歷史朝代歌》的教學無疑又讓課堂變成了“一言堂”。本想花個十五分鐘時間把這個教學內容解決掉,可是一講起來竟然忘了時間,看到學生聽得如此津津有味,倒是很有興致和他們繼續講下去。這個知識不是課文的教學重點,我也覺得動用如此多的時間來上這個內容似乎不值,并且很大可能在期末的測試中不會測試到這樣的題型。但是,最終想來,花一點時間筑成孩子們歷史最基礎知識的圍墻,是值得的。誰叫他們都是炎黃子孫呢?其實,在真正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有特別感興趣的內容,比如“商朝”與“周朝”,那是因為電視連續劇《封神榜》的緣故,雖然電視帶有一點神話色彩,但是基本的歷史不變;再如“清朝”,因為電視里面拍的“清朝戲”很多,雖然有些也是純屬虛構的,但是總還能涉及一些歷史背景的。不求太多,只要有就成。我想,通過本節課對《朝代歌》的學習,學生的心中一定會累積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對于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的興趣也是有幫助的。
本次練習涉及的八個成語都是和《水滸傳》有關的。在教學時,我把成語的教學和后面的水滸故事有機融合,在讓學生回憶故事情節,講述水滸故事的過程中穿插成語的教學,因為《水滸傳》是本學期的共讀書目,學生對其中的經典故事早就了然于胸,加上前幾個星期還進行過書本劇的表演,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這樣一來,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就更有根有據了,背誦起來也快了許多。當然,這些成語所反映的內容并不是《水滸傳》獨有的,古代的每一次農民起義戰爭不都是這樣的嗎?但對學生來說,這些成語正是《水滸傳》的縮影,如此有梯度又完整地教學一項內容對學生是非常難得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10
《天游峰的掃路人》,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贊美。課文語言優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十分細致。
首先談話揭題,讓學生知道本文寫的是天游峰的掃路人。接著,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想想“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老人?”通過學生質疑討論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默讀課文,梳理課文層次,并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武夷山第一險峰的險峻”的教學也尤為重要,我先讓學生讀讀這一段,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銀絲”、“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等詞句邊朗讀,邊想象一根銀絲在云霧中飄飄悠悠的險。最后練習朗讀,讀出巍峨險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為后面理解老人掃山路的艱辛作好鋪墊。
“我”與掃路人的`對話描寫特別細致,表現了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走進對文本的研讀,認真自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引導學生通過老人樸素的話語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找出描寫老人語言的相關段落。主要圍繞“想想老人掃路到底累不累?”、“老人掃山路真的很輕松嗎?”這些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從課文描述的語句中去尋找事實依據。從天游峰的險峻中體會老人上山掃九百多級、下山掃九百多級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等語句來體會老人掃山路是十分艱辛的。接著,我進一步引導,“既然掃山路是一件很艱難、很辛苦的事,那老人為什么說不累呢?”再次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語言:“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等語句,朗讀感悟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體會老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最后,聯系課文最后一句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來理解體會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達的人生態度。指導學生用自信、爽朗的語氣朗讀課文最后一段,再次體會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性格特點,表達對老人的敬意和贊美。另外,對老人外貌的描寫,從 “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詞語中朗讀感受到這是一位身體健朗、和善可親的老人。
我始終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為什么?”為主線展開學習,通過讀讀、畫畫、議議,讓學生各抒己見,當學生感受不到位時,我適時點撥;當學生理解出現偏差時,我順勢引導,從而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11
什么是悄悄話?這又是一種什么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其實這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真實獨白,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悄悄話其實就是日記的另外一種形式,不同之處在于,在這種形式中孩子們可以和老師做心與心的交流,可以隨心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所以孩子們更樂于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說而我卻無動于衷,那就不叫交流了。面對孩子們心中的高興和煩惱,我會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們交心,有時在本子上直接給孩子回話,而更多的是找他們談心。而從中可以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長。有了老師的回音,孩子們在寫時就會沒顧及,而寫的興趣也會更濃。還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對你有意見。要寫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積累,閱讀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時的讀書計劃。睡前半小時,就是睡覺前必須讀書半小時,而書籍類型我并不做規定。因為我記得竇桂梅老師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在童年、少年時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話、神話、名人傳記,除此之外,也許沒有什么可以包袱他的詩意、靈性和慧根,只有孩子們在閱讀著沾滿蜂蜜的書籍,在舒展自由心靈,張開想象的翅膀的閱讀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這些少不了家長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長都做了交心談心,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及好處,有了家長的積極配合,睡前半小時的計劃也順利開展起來了。剛開始,只是閱讀,然后家長在簽字本上反映孩子們閱讀情況,隨后,我開始教給孩子們怎樣將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如何做批三注,這項工作也在進行中。四、多練
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我布置小練筆是很頻繁的,內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級中出現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例:學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感想。隨后,再連續幫家長做一個星期的家務,再來寫一篇感想。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真真了解槐鄉孩子的了不起。說真的三年級課本中60%的課文我都讓孩子們寫過小練筆,而這樣太多的練筆孩子們肯定會厭煩,所以孩子們的小練筆,我并沒有太多的.限制,給予他們自由的發揮空間,字數也不限制,有話時可寫多些,沒話時也可只寫幾句話。但一定要寫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想。而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有待以后進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我們班有三名同學獲得了一等獎,這除了平時的訓練外,對題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網查找了近幾年楚天杯作文競賽的題目,以及各種針對作文競賽的評論,隨后對這些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再確定了考試題型范圍為童話和記事類文章,而寫童話的機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專門針對了這類的作文做了訓練。我來學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這兒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我的成長,離不開在座各位老師的幫助,在這兒我謝謝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問題,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12
時光如梭,轉眼一學期又結束了。一年級的孩子們,知識在增長的同時,能力也提高了許多。一張小小的試卷不僅展示著孩子們的收獲,也承載著老師和家長的期盼。本學期一年級語文期末試卷,總體而言,知識覆蓋面較廣,信息量大,貼近學生生活,既考查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檢測了運用的能力。題量適中,難易適度。
一、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題目難度不算很大,學生感覺與平時訓練相差不大。學生成績比較理想。及格率100%,優秀率83.67%以上。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的層面和內容很多,知識點也分布到方方面面。本次試卷從漢語拼音、同音字、近義詞、反義詞、詞語的搭配、句子的補充運用、積累等對一年級的學生的知識、能力、習慣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檢查。試題以教材為載體,立足基礎,適當增加難度,增大容量,體現出綜合性。屬中等難度。
二、試題分析
1、第一題考查了8個根據拼音寫詞語的能力,學生幾乎沒有失分,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繼續對字詞教學強化訓練,多指導、多檢測、多糾正、多比較。
2、第二題,用圈圈出正確的字。李紋、趙燁炎、李奇把“來(巴吧)”圈錯而各失去1分。
3、第三題是“我會變。加一筆,看看變成什么字,再寫下來”。李紋,趙燁炎、郭祥福、楊帆、沒弄清題意,組成了詞語而失去7、8分。可見在以后的審題上還得下大功夫。
4、第四題是“我會組詞。”有三個小題。1小題字寶寶連線,就李紋一人失去5分,其余同學全得了滿分。2小題比一比,再組詞。李紋、賀田玉各失去1分。3小題寫“馬、火、衣”的筆順,趙燁炎、李鼎威各失去4分,這在平時沒少練習,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繼續加強筆順這方面的指導。
5、第五題考查反義詞的積累。學困生一時不知道“丑”的反義詞是什么。積累應加強。
6、第六題是連線題,得分率是100%。
7、第七題是我會照樣子寫詞語。李紋、趙燁炎、范晉瑜沒弄清題意而在“一個個”后面續寫了句子,這幾人失去7、8分,造成本次考試中嚴重的失分。本題中的“雪白雪白”屬本試題的一大難點,大多孩子寫不出來同樣的詞語而被扣分。
8、第八題是填合適的字,確切地進行詞語搭配理解字義。在填寫的過程中,得分率100%。教師平時要把握好識字關,既要鼓勵多識字,培養識字興趣,也要引導學生正確識字,正確運用。
9、第九題是把句子補充完整。“像。”“嗎?”有幾個學生補充不當而失1、2分。在閱讀訓練上要下大力氣。
10、看圖寫話
習作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學生作文試卷來看,學生能很好地把握圖意。但學生還沒有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錯別字、標點符號等問題上出錯較多。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低段寫話教學有待加強。
三、分析總結
1、從這次檢測中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沒審清題意就胡寫一起。在審題方面也需要多加培養。在今后的教學當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整改:一是要加強平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二是要抓好家庭作業的質量和完成量。三是及時查漏補缺,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四是加強積累運用。五是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語文的世界是廣闊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勢在必行的。問題雖然存在很多,可喜的是我們已自上而下認識了閱讀的重要性。并在努力的實踐中,摸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方法,使學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我們會結合試卷上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13
《小池塘》描寫了春天到來時小池塘的明麗景象,全文語句優美,富有詩意。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白云、太陽、月牙、星星”倒影在池塘里的美景,我隨機展示了制作精美的課件,直觀形象,小朋友不僅美美地朗讀了,而且還能當堂背誦了。
接著,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小朋友,請展開你們豐富的想象,還有其他什么景物倒映在小池塘里,是怎樣一幅美景呢?請小朋友先畫一畫,再模仿文中的句式說說:
( )倒映在池塘里,像( )。
小朋友們頓時來了勁,紛紛舉起了小手,舉手的人太多了,無法一一請到,于是我請他們同時到黑板上來畫一畫,哈哈,黑板上頓時熱鬧起來:有碧綠的柳枝,有青青的小樹苗,天上有白色的飛機、七色的`彩虹……
再來聽聽小朋友們精彩的回答:
小樹苗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個個可愛的小蘑菇。
柳枝倒映在池塘里,像春姑娘長長的辮子。
樹葉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條條小舟。
彩虹倒映在池塘里,像架起了一座七彩橋。
飛機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條銀白色的小魚游過。
……
小朋友的想像力可真豐富!這樣一來,學生對第三段中“映出一個五彩的世界”這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14
教完了《古詩兩首》,學生似乎對《春曉》的學習更為積極些,因為在理解與領悟上,孩子們對第二首的學習略勝一籌,理解起來,也相對簡單些,所以,現在就《春曉》的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想法。《春曉》這首古詩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作者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從而使孩子們喜歡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在教學中,我能根據課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并能按定的教學思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讀的指導,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并會背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而在以前的教學中,我試著一些簡單的教學,把句子或詞語硬生生的拿出來讓孩子們去理解,結果孩子們不僅不理解,而且往日課堂上那一雙雙高舉的小手,此時卻放得規規矩矩的,可見,低年級的孩子學古詩,光靠老師的逐句講解,根本行不通,必須要更多地是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在你朗讀中讀出感情,悟出詩意,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繼而漸入古詩的意境。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熟練地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如教師的配樂范讀、學生的自由讀、帶動作、同桌比賽讀等。這樣,學生在變換中領會了讀的樂趣,而且還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到最后,學生也就能自主的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可見,古詩的教學與“讀”是分不開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15
俄國大詩人萊蒙托夫的《祖國》一詩,發表于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志。詩歌把兩種愛國主義的觀點對照得十分鮮明,一種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種是虛偽的、華而不實的、脫離人民的。詩人說,“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奇異”就表現為不同于統治階級的傳統說教,明確否定沙皇統治集團所宣揚的那種虛偽的甚至反動的愛國主義。詩歌通過令人感動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寫,指明了真正的愛國主義是同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
《黑人談河流》這首詩,詩人用一幅一幅的歷史圖畫,把我們的思想帶到了綿邈的人類的洪荒時代,讓我們感到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黑人民族的'偉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會于形象的詩句之中。以不可遏止之勢,把詩人胸中的郁積宣泄出來。這首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著嚴密的思想邏輯: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由于對外國歷史的不了解,同學的情感難以得到共鳴。我想,作為教師,有的時候也很無奈,為了中考,也不得不把這么好的詩歌簡略的上一下,同學囫圇吞棗,并沒有真正地領略到詩歌的神韻。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16
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覺得極富活力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活力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經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僅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0字 篇17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教科書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12課《北京亮起來了》。文中作者向我們描繪:每當夜幕降臨,北京就亮起來了,各式各樣的燈匯成海洋,看不到邊,望不到頭;各種色彩的光交相輝映,把北京變成了一座不夜城。作者不光感嘆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而且還如數佳珍地把北京的燈光一一描述,燈光絢麗多彩,文中的好詞佳句像華燈一樣,使課文也亮起來了。學習本文要注意咀嚼那些生動、優美的詞句,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使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體會北京的變化,增強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21世紀是高科技的時代,有專家這么說:“你打一個盹,睜開眼睛一看,世界又有新的創造和新的變化。”這真謂瞬息萬變!這也向我們這些教育者提出新的挑戰、新的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塑造創新型人才。目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已成為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主旋律,教學的實踐令我深深地感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深化學科的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對提高教學效益大有裨益。
因此我嘗試通過《北京亮起來了》這堂語文網絡課,努力探索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