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說課稿(精選12篇)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通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于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把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干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通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說明1/4的含義,然后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說明,1/4可以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接著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體實例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通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把對學生學法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后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說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通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通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說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復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
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可以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說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為后續學習提供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把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通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并說明含義。接下來教學把“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把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說明什么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接著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為以后學習分數單位提供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能力。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通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借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
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把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通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構數學概念,并能自覺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老師多多指導。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的關系。
2、通過動手實踐,發現并總結規律,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3、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狀態,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在實踐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四、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創設猴王分餅的情境,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既找到了教學的起點,又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這種引課的方式取代了過去的“復舊引新”那種機械的模式。有效性和學生思維震蕩的深刻性。
2、創造性地用好課程資源,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教學通過折紙得出分數,認識到分數大小相等,并探究出規律,這一部分內容跳出教材圈子,有機地整合了教材,把教材的做一做作為鞏固知識的載體。利用折紙得出的多媒體演示、三個大小不變的分數,把學生們帶入一個探究的空間,感知分數的基本性質的來歷,同時學生對分數的分母和分子之間的關系產生疑問,通過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3、整節課力求體現探究學習的基本要求,讓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體現,使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漲。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設疑
教師創設猴王分餅的情景:同樣大小的餅,第一只小猴分得,第二只小猴分得,第三只小猴分得,它們誰分得多?學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明白了,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設置懸念,使學生急于想弄明白誰多誰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3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基本是真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分數的意義》是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第1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將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簡單了解分數產生的過程,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小學數學里,認識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單位“1”和分數單位是本節課兩個重要的新概念,是理解分數意義的核心。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理解分數、學習分數運算和運用分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必要基礎,所以必須切實理解。
如何在40分鐘時間里引導學生提升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建構分數的概念?“1”的擴展是學生理解分數意義的支點,我從“1”入手,以1/4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采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即把問、說、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直觀演示,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難點,力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幫助學生在過程中獲得感悟,自己建構分數的意義,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就是學習的領袖”。具體設計如下:
一、巧設情境孕育核心
孩子們從熱鬧的課間回到課堂需要一個動力系統興奮學生的大腦,幫助學生激活思維,“有效的情境”無疑是最好的助燃劑。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從現在開始將開始一段全新的學習征途,為此課始我在黑板上大大寫下一“1”,看到“1”你想到了什么?哪些事物可以用“1”來表示?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維集中起來了,單個物體可以用1來表示,這是我們以前都知道的,“我們68個同學可以用1來表示嗎?”“能”、“不能”在學生的爭論中學生漸漸明確“我們68個同學組成了一個整體——五(1)班,可以用1來表示,不僅如此,上課到場的同學、家長和老師也可以用1來表示”,此時教師適時介紹“當我們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休時我們通常用集合圈把這些物體圈起來,在數學中我們一個物體或一個整體都叫作單位1。”由此拓展學生對“1”的認識,為后面順利建構分數的意義打下伏筆。
二、先學后教以點帶面
1、有機整合學案導航
本節內容是對三年級時建構的分數的一次擴充,教材大篇幅集中展示了三個知識點:分數的產生背景、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只有貼合學才是有效的。分數的意義同屬概念教學,很多知識是不必花大氣力去探究的,為此我結合教材知識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之前設計了一個“先學”的環節,先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這是學生茫然的,老師必須幫學生指明,針對本節課我設計了:“(1)分數是怎樣產生?(2)請結合具體例子說出1/4的意義?(你有幾種不同的表示方式?)(3)說一說什么叫分數?(4)什么叫分數單位?自己說一個分數并寫出它的分數單位是多少?”這四個小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這4個問題是學生學習的拐杖,幫助他們初次構建知識體系,讓學生明確學什么和怎么學,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形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學生開展自學的過程中,老師在學生間穿行,或指導或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看似隨意,實在為后面有效地講解收集信息。
2、抓住本質鑿深鑿透
分數的產生是一個了解性的知識,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以課件的形式呈現了三幅圖畫幫助理解,同時呈現小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分數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的受國熱情和學習興趣。分數的意義是重點,“你是怎樣表示1/4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四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8份,表示了其中的兩份;有的把4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表示了其中的一個物體;有的把8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四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2個)……“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相互交換每人就有兩種思想”這就是交流的魅力,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再次利用4顆、8顆、16顆、32顆、64顆、128顆……糖引導學生表示出1/4,“為什么都能表示出1/4?它們的相同點在哪里?”通過這兩個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至此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已由感性邁向了理性的門坎兒。然后再次呈現人體中的分數和班級中的分數引導學生在說一說每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的活動中強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不僅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還可以表示其中的若干份,最后抽象出“什么叫分數?”幫助學生建構分數的概念。數概念的建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展示交流、相機點撥是學生構建數學模型的核心環節,教師順應學生在讓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適時引導提升,化“灌輸”為“對話”,變“說教”為“點化”,真正實現“以學定教、以導為輔”。
三、游戲展示升華理解
訓練是數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本節課的展示環節設計了兩個“摸一摸、猜一猜”的小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再次感悟單位1與每份所表示的物體個數及分數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化對分數意義的認識。題目少而精,且富挑戰性和趣味性,把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放在練習的首位,摒棄了以往大量的題海戰術的做法。
總之,整節課我努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以“創境引入——先學后教——展示反饋”為基本模塊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老師在重點處、關鍵處進行適當點拔、講解,提升學生的思維,真正把老師從繁復的課堂講解中解放出來,把學生推向課堂前沿,把課堂轉變為“學堂”,把講臺變成學生的“舞臺”,讓質疑、爭辯、補充、修正充盈其中,讓分數概念在生本、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中生成、建構。
我們經常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其實,數學教學無需貪多求全、每一節課都有一個核心,只要找準支點——數學知識的本質,簡簡單單就能撬動學生的思維!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書P60--62《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主干,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分數”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張白紙。是他們在四年級學習中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以及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的學習是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盡管教材在知識呈現上顯得比較簡單,但是使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知識點較多,一共有五個。分別是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以及分數單位和單位“1” 的含義等。而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點。這節課教學難點是單位“1”的理解。學好這節課是后面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基本性質以及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以后學習有關分數知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單位、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在分析、比較、辨析活動中,拓展思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由于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學習雖然不是從零開始,但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的思維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對概念的理解還需要經歷從直觀到抽象、朦朧到明晰的過程,所以這一過程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識物化在演示、操作過程中,使具體形象向抽象轉化,建立分數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學理念,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發現中交流,在交流中體驗,在體驗中得到發展。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
(二)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讓學生在練習鞏固、內化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具體安排有四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憶舊引新。
師:關于分數,你們已知道了哪些知識?”在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的同時,學生可能會談到分數的讀寫法、分數的產生、分數的各部分名稱、簡單分數的含義等(如1/2 1/4),這時教師作適當的小結。
設計意圖:我覺得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的已有知識。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可以找到本節課的教學起點。然后作為新課教學的切入點,并聯系學生認知水平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分數的意義。
(二)提供材料,學習新知。
1、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利用實物感知)
根據學生在前面提到的一個分數作例子(如:1/4)讓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師:你能否用學具袋中的學具(學具袋中有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多根小棒、多個正方體)來表示1/4?
(1)小組合作分一分或擺一擺
(2)大組匯報(邊說邊展示作品)
(3)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以上的表示過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不同點:被分物體的個數有一個物體的、有一些物體的。相同點:都是“平均分”;都表示1/4)
(4)歸納說明單位“1”的含義。
(5)列舉單位“1”。
設計意圖:單位“1” 是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學生分一分,借助動作思維使學生先獲得鮮明感知,即直觀地感知到單位“1”,不僅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一些物體。然后歸納說明單位“1”的含義,使學生理解起來容易,突破了教學難點。動手分一分,還可以使學生再一次直觀地感知到分數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單位“1”是分數意義中的共同本質屬性。這樣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利用圖像,加深感知。(利用圖像感知)
出示圖例(略)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其中兩個不能用分數表示)。
(1)寫一寫用哪個分數表示。(有1/3 5/6 2/5 4/7 1/2 3/8 )
(2)說一說它們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圍繞以下幾點說一說有什么體會
A、一個物體、一些物體可以用“1”表示;
b、“平均分”,沒有平均分就沒有分數;
C、其中的一分或幾分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設計意圖:這樣通過觀察、寫一寫、說一說使學生再一次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在頭腦中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這樣讓學生經歷了這些分數的形成過程同時,也理解了這些簡單分數的含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創造分數,加深理解。
用畫圖的方法把12個小正方體分一分,畫一畫,表示出一個分數,并把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說給同桌聽。分數有:1/2 1/3 2/3 1/4 2/4 1/6 2/6 5/6 1/12等
設計意圖:創造分數能直觀地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
4、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1)師:我們已學了那么多的分數,那什么叫分數?
(2)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設計意圖:這部分讓學生在建立“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表象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能抽取出它們的共同本質屬性,然后把這些共同本質屬性進行推廣。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最后接著問: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會是多少呢?(自學書本書p62)
設計意圖:分數單位理解起來不難,所以放手給學生自學。這樣既可以為學生指導讀書的機會,培養自學能力的同時,也能為學生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
(三)鞏固練習,強化意義。
數學練習是鞏固知識,培養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節課練習的安排主要體現本節課的基本內容、重難點。
1、書p63T1—2。
2、書p64T8
3、用直線上的點表示下面各分數。
4、畫一畫游戲:
有三個紙盒,里面分別放有一些小棒。
(1)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
(2)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
(3)從第一個紙盒里拿出3根小棒,就拿出了這盒的1/5,第一個紙盒里有幾根小棒?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進一步體會:一個整體不管具體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時也使學生感知到,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四)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節課我采用說一句話的形式來總結課堂。如: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你能用一個分數說一句話嗎?
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真實、親切,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通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于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將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干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通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說明1/4的含義,然后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說明,1/4可以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接著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體實例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通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將對學生學法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后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說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通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通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說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將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復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
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可以將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可以是一個物體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面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將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說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為后續學習提供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將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可以將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將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將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通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并說明含義。接下來教學將“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將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說明什么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接著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為以后學習分數單位提供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能力。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通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借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將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通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構數學概念,并能自覺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老師多多指導。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意義,這是一節概念課。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對分數深入學習和探究,認識單位“1”,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較完整建立分數的概念。經過具體的現實情境,調動學生相關生活經驗來幫忙理解概念的內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產生的現實背景,設計了兩幅插圖,前一幅從歷史角度,表現了古人度量物體長度時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測量物體時由于得還到整數結果,而產生了把一個單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圖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發,給出了兩個小朋友分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干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個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這樣經過測量與分物兩個實例,展示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到分數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在建構分數意義時,教材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讓學生舉例說明14的含義,然后運用適當的圖片、圖示從兩方面來說明,14能夠是一個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也能夠是一些物體四等份中的一份。之后逐步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引入分數單位這個概念時,教材是以“做一做”供給具體實例來幫忙學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時,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逐層深入地展開概念的構成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明白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分數意義,明白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經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等活動來理解分數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本事。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意義及分數單位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明確分數意義,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經過直觀觀察思考,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分析討論,比較歸納突破了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是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把對學生學法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遷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質。
三、說教學過程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在自我的教學過程中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主要經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組織教學的。
1、情境導入。
教學中,我直接引入新課,提出“三年級對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分數,那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然后創設了兩個情景來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從歷史的角度,先創設了古人在測量石頭長度,發現剩下的不足一段,說明分數從那時就產生了。我給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物體的情境,發現兩個人來平分這一物體,每人分得的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經過測量與分數兩個實際問題,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發,揭示產生分數的現實來源,使學生感悟到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提高了學習的進取性,促進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經過回憶想象,直觀操作來舉例說明14的含義,這也是對三年級學習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14的復習,同時也為學生創新學習作準備。新知識的生長點就是讓學生感知也能夠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后也能夠得到14。教學時,我出示了一組一些物體的圖片,讓學生表示出它們的14。之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會驚奇地發現14能夠是一個物體的14,也能夠是一些物體的14。我就順勢告訴學生這上頭例子中的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能夠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就用分數14表示。這也是對教材中小精靈提出的說明14的含義的一個完整概括。這種以舊知作基礎,從實例引入,為后續學習供給了具體的感知材料。
教學中,我結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讓學生把對“一個整體”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們身邊還能夠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后,能夠表示哪一個分數?”我引導學生想一想能不能舉一些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的例子,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經過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數例子,并說明含義。接下來教學把“一個整體”抽象成單位“1”,具體來理解單位“1”的含義,這是概括和理解分數意義的需要,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讓學生把單位“1”的認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經過觀察比較發現單位“1”能夠是一個物體,也能夠是一些物體,很自然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
有了這些豐富的感性認識,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單位“1”來說明什么叫分數?根據學生的認識順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數意義,完整建立了分數概念。之后引導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義進行剖析,強化了對分數意義理解,較好突破了難點。
3、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在設計練習時我也是分層次、有梯度來設計練習。“做一做”設計有兩層意義,既是對前面剛學習分數意義描述的具體化和鞏固,也為以后學習分數單位供給了實例,我結合這道題,引導學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數線表示含義。教學分數單位時,研究到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讓學生自學方法,結合自我的理解和教師的講解來掌握這一概念,培養了學生的一種自學本事。
練習第1題兩道填空題經過具體實際來鞏固對分數概念、分數單位的認識,接下來的3題都是借助直觀開展練習,鞏固分數概念。第2題表示的是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第3、4題是把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表示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最終的小游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總之,經過本節課教學,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課堂上,學生經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我建構數學概念,并能自覺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去。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到位,沒能很好處理預設學生成問題等,請領導和教師多多指導。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7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又學習了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的單位。為進一步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分數四則運算以及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題,例1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每個圖中涂色部分,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感受被平均分的對象是非常廣泛的,從而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數的意義并認識分數的單位。“試一試”和“練一練”要求學生說明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該分數含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不斷鞏固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練習六的1-5題主要是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理解分數的意義。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與結構的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讓學生在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的意義
難點:認識分數單位以及對單位1的理解
接著我將談談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以及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意義,在小組交流中,抽象出單位1的含義以及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進而認識分數的單位,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
為了掌握這部分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動手寫一寫,動腦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我將說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部分我將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匯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后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里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于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于最后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后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分數的意義。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著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系。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分數單位,接著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里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么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并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系,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后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四、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十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教學分數的意義,分子、分母的意義,分數的讀法,分數的組成及分數單位,這部分知識,是學好分數重要基礎,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認識了有關概念,如分數的單位、分數的組成等,對進一步學習分數、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和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及其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2、通過分數意義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學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單位“1”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四、設計理念
1、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自主活動,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從大量的具體實例中整體感知分數的意義,形成分數概念。
2、重視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在解決新、舊知識的認知沖突中,完成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3、注重對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五、教學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為了進一步地幫助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教師組織學生動手分一分學具,小組合作交流,并進行觀察、猜測、推理等數學活動得出分數的意義及認識單位“1”。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看看今天我們教室里有什么變化?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一位老朋友,你們想不想見見他
板書:1/4
師:你們認識它嗎?它是誰?這是一個什么數?對于分數,你有那些認識?
2、感悟分數的產生。
二、操作探究
1、學習分數的意義
(1)、通過操作體會1/4的意義。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獨立操作,盡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陰影部分表示出1/4。 學生操作,小組交流。
展示匯報:誰愿意來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學生展示、匯報。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就是1/4。
(2)、出示練習紙:看圖填上適當的分數。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并說明分數的意義。
(3)、認識一個整體。
出示一個橙子,師:我如果要把一個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這個橙子的'多少?
出示5個橙子,問:現在我這兒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個盤子里,可以怎么說?如果放在一個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說?放在一個盒子里呢?
小結:我們可以把這5個橙子看作一個整體。
師:現在我要把這盒橙子平均分給5個同學吃,每人吃幾個?吃了這盒橙子的幾分之幾?再出示一盒水彩筆,提問:現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現在我把這盒水彩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盒水彩筆的幾分之幾?
舉例:我們還能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4)、操作認識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種,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虛線在圖中表示出來,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題。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匯報交流。
(5)、認識單位“1”。
自學課本74頁第一小節。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
出示單位“1”的概念,齊讀。
(6)、小結分數的意義
小組討論、交流:什么樣的數叫分數呢?
小結分數的概念,學生齊讀。
2、練習應用。
(1)、說出下列分數的意義,并找出單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學生的4/7;
已經修了全長的3/8;
西紅柿是黃瓜的1/2。
(2)、完成課本“練一練”。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涂一涂等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感受并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3、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4、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學方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并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說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四、說教學程序
(一)展示資料,了解分數的產生
通過談話自然引入,讓學生通過調查、把自己知道的說給大家聽。使學生有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二)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過回顧舊知,為學習新知作準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第一次動手操作理解單位“1”的含義。
(1)老師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還可以表示什么呢?為了便于同學們研究問題,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材料(8顆圍棋子、1米長的繩子、一張圓形紙片、一幅熊貓圖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用這些學具試著表示1/2。
(2)集體交流、共享成果
各組選派代表到實物投影儀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點、難點問題老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予以突破。
如:學生用8顆棋子、6只熊貓表示1/2這個分數后,老師出示課件,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4)引導歸納,通過比較相同與不同,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去學習,去探究,體會、理解單位“1”并結合實際談單位“1”,體會生活中的單位“1”
2、再次操作,領悟分數意義
(1)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為概括分數的意義作準備。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試著概括分數的意義
(3)閱讀課本86頁什么叫分數,自學分數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4)5/73/8”為例,鞏固分數的意義和分子分母的含義。
(三)反饋練習
這一環節,老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何?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四)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老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數學下冊分數的意義。
2、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用單位“1”來表示,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分數的產生,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說明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實際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一些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教學重點、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說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創設情景、啟發誘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等教學法,并穿插直觀演示。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正方形紙、四個蘋果、一米長的繩子,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于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四、設計思路
本節課著重研究的是分數的意義,主要設計思路是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動手去操作去實踐,從而自己得出分數的意義。在備這節課時我就挖空心思地為學生考慮,應該準備哪些材料讓學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讓學生容易操作又能進行有效學習?最后決定用一張圓形紙片、一張長方形紙片、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正方體以及一些火柴棒,組織學生分小組學習,提高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盡量做到讓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體驗了愉快的學習過程之后才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使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從而使他們獲得發展。
在課堂教學時,學生利用我為他們準備的材料展開別開生面的研究,在小組合作操作過程中,學生獲得許多不同的分數,然后從這些不同的分數產生中逐漸得出分數的意義。特別是學生在利用正方體和火柴棒進行操作的時候,可以從中很好地體驗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突破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分數的意義。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11
各位評委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數的意義》。
首先我將對教材進行一些簡要的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又學習了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的單位。為進一步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學習分數四則運算以及運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題,例1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每個圖中涂色部分,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感受被平均分的對象是非常廣泛的,從而抽象出“單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數的意義并認識分數的單位。“試一試”和“練一練”要求學生說明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該分數含有多少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同時,不斷鞏固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練習六的1—5題主要是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理解分數的意義。
根據上述教材內容與結構的分析,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讓學生在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生的基礎,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的意義
難點:認識分數單位以及對單位1的理解
接著我將談談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以及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意義,在小組交流中,抽象出單位1的含義以及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進而認識分數的單位,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
為了掌握這部分內容,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動手寫一寫,動腦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我將說說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這部分我將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匯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后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里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于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于最后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后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分數的意義。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著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系。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分數單位,接著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里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么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并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系,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后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四、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節課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
分數的意義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第五單元第節的內容。主要由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組成。
分數的產生,通過分物引入分數,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并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通過分鐵釘、分硬幣的實例,學生對“整體”有正確的認識,既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從而強調出單位“1”。在此基礎上再給出分數單位的概念。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的思考、主動、創造性的學習,但也有部分學生基礎較差,需要老師多關注、多引導,在課堂上多提問,充分的調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分數的產生,建立單位“1”的概念,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
過程與方法:通過說一說、分一分、折一折、寫一寫等體驗活動,認識分數的產生,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在實踐中領悟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分數的意義。
難點:熟知單位“1”和分數單位。
五、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立足點,借助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復習回顧,激活記憶
首先,通過談話問學生“把一個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過媒體呈現例1的幾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導學生小組間相互說一說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且學生匯報所填寫的分數,預設學生在填寫最后一幅圖的分數時,出現“2/3、2/6、1/3”,這時肯定1/3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環節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這一環節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合作交流,理解單位“1”
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這幾個分數,小組間交流這些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預設學生能認識到這里分別是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平均分的,這時向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把它叫做“單位1”,接著要求學生根據對單位1的理解,同桌間相互說說這幾個分數分別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再指生回答。
(二)概括分數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先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作單位1,再交流這幾個分數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對于第一個物體預設學生能說出把這個餅看作單位1,3/4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中間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學生能仿照第一個物體較容易的說出,對于最后一個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向學生明確是把這若干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看作單位1,然后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1份,根據上述對4個分數的討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再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結果適時總結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揭示本節課的課題并板書——分數的意義。
全班齊讀分數的意義。接著讓學生試著說一說練習六的第3題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間說一說,第(3)小題,通過畫直觀的鐘面圖,讓學生認識到一節課的時間與1小時的關系。在對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上,向學生說明什么是分數單位,接著讓學生結合例1完成試一試中的問題,小組里相互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再說一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期間要幫助那些對分數單位不是很理解的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體會對單位1的理解以及認識分數的單位,感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環節三:內化知識,解決問題
為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練習:
練一練是要求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且說出每個分數單位是什么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使學生在例1基礎上鞏固了對分數單位的認識。
練習六的第1題要求學生先讀一讀各個分數,再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體會并知道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第2題讓學生根據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數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個數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特別是對單位1的理解。
練習六的4—5題作為課堂作業。第4題要告訴學生0到1這一段表示單位1,通過用直線上的點表示分數,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數的意義,把握分數與整數的關系,第5題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加透徹地理解分數。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加深了對單位1的理解,進而內化了分數的意義且進一步認識了分數的單位,也為后面學習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了準備。
環節四:課堂總結,全面升華
課結束前,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通過總結,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我的板書注重條理清晰,易于學生理解。
分數的意義
1、單位“1”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的整體
2、分數單位:單位是“1”,把它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