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通用13篇)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1
1. 讀拼音,寫漢字。
頭cén cén( ) 淚shān shān( )
nuó( )移 pái huái( )
2. 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體會到什么。
(1)在逃走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
(2)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3. 讀讀記記,再寫出兩句你喜歡的關于珍惜時間的格言。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4. 說說我們應該怎樣珍惜時間。
5.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練習。
麻雀的疑惑
風來了,雨來了。麻雀招呼孩子們飛進屋檐下的窩里,探出頭指著天空說:“快看,燕子媽媽的心太狠啦,又是風又是雨,還教孩子飛上飛下,一點也不知道心疼孩子。”小麻雀們歡喜地說:“還是咱們的媽媽好,會心疼我們,燕子媽媽是個壞媽媽,不會心疼小燕子。”
時間過得真快,小麻雀和小燕子都長大了。麻雀媽媽和它的孩子們只能從房上、樹上飛上飛下,見點風雨就躲進窩里,個個膽小如鼠。
一天,麻雀媽媽疑惑地問燕子媽媽:“你的孩子個個敢于與暴風雨搏斗,一點也不膽怯。你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秘方嗎?”燕子媽媽笑了笑,說:“這有啥秘方呀,從小教育孩子逐漸高飛、遠飛,鍛煉忍耐力,遇上暴風雨更要加大訓練力度,增強承受力。”麻雀媽媽聽了,一咧嘴,大惑不解地說:“這樣教孩子太狠心了吧,沒有一點人情味。”燕子媽媽搖搖頭,反駁說:“你說得不對。你和你的孩子別說飛越大海,長江、黃河能飛過嗎?”麻雀媽媽啞然了。
(1)仔細讀文,想想看,文中跟“疑惑”意思相近的四字詞語是( ),跟“膽怯”意思相近的四字詞語是( )。
(2)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①一天,麻雀媽媽疑惑地問燕子媽媽:“你的孩子個個敢于與暴風雨搏斗,一點也不膽怯。你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秘方嗎?”
(麻雀媽媽的疑惑是什么?燕子媽媽教育孩子的“秘方”是什么?)
②麻雀媽媽聽了,一咧嘴,大惑不解地說:“這樣教孩子太狠心了吧,沒有一點人情味。”
(“大惑不解”是什么意思?你認為麻雀媽媽說得對嗎?為什么?)
(3)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麻雀媽媽和燕子媽媽說點什么?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個自然段。
2、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讀寫結合,運用語言。
3、揣摩這個自然段中,作者運用的表達方法,體會這種表達的好處。
【教學過程】:
1、初讀,讀正確、流利,了解主要內容。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看老師書寫課題,“勿”忘“、”就是“匆”,“匆匆”,讀——
師(評價):同學們的平舌、后鼻音讀得很準。
師:在我們平時的閱讀或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帶有“匆匆”的詞語,比比看誰積累得多。
師(評價):你是從讀書中積累、你是從生活中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好。
師:“時間匆匆而過”,本來是看不見的,作者是怎樣描述“日子匆匆而過的”,請同學們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用自己習慣的符號做上記號。
師(評價):我發現有的同學邊默讀邊動筆做記號,這是“動筆墨讀書”;有的同學思考完還和同桌交換看法、互相討論,這是合作學習,“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嘛,很好。
師:同學們找得很準。自由讀這段話,思考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師(評價):你抓住這個設問的句子來概括,抓住自然段的重點句來概括主要內容,是個好方法;你能抓住要點,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也是一個好方法。對,這個自然段就是具體寫日子是怎樣去來的匆匆的。(板書:“日子匆匆”)
2、精讀,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心情“茫茫然”“嘆息”。
提問:作者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作者回答了嗎?是怎樣回答的?請找出句子,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出“日子匆匆”的,同桌交流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師(評價):你朗讀得真好,能說說你這樣讀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嗎?對,“茫茫然”、“嘆息”是作者復雜心情的寫照。同學們再讀一讀,用自己的方式力爭表達出這樣心情。(板書“茫茫然”“嘆息”)
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日子匆匆”的呢?
師(評價):你認為作者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來寫“日子匆匆”的,請舉例子來說。(板書:生活細節)思考問題就是要有理有據。
師(評價):你認為作者用了很多的修辭手法來寫“日子匆匆”的,請舉例子來說。(板書:多種修辭)你發現了作者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真好。
講 解:作者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從飯碗里過去”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同學們要讀出氣勢來;時間能“跨”能“飛”,這是用了擬 人手法,同學們要讀得親切些;作者還巧妙地運用大量的疊詞,如“匆匆”、“默默”、“輕輕悄悄”等,同學們要讀出活潑、輕靈的感覺,用心品味語言的美和流 露的淡淡的愁。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讀一讀。(范讀,讓學生靜靜地感受。)
3、練習,讀寫結合、背誦,嘗試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
過渡語:同學們,轉眼就六年級了,就要告別小學了,日子在我們這也是“匆匆”的啊,你感受到了嗎?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吧。如果不想寫,你就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吧。(可以先說,再寫。)
師(評價):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寫,好;你善于吸收同學的好句子,會學習,同學們認真觀察生活,善于運用從閱讀中積累好詞好句,棒極了。現在把自己寫的放到文章中讀一讀吧。
師:同學們試著背一背,同桌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
4、自由提問,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什么問題,請提出來吧。
師 (評價):你從字詞方面提出問題(如“凝然”什么意思?),好;你從句子方面提出問題(如“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這個問句與前面的問句一樣 嗎?)好;你的問題我們一時還難以回答(如“作者為什么會‘茫茫然’、‘掩著面嘆息’?”),我們帶回去,查閱一些關于朱自清先生的資料吧,也許對我們的 思考有幫助。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僅是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高強的學習能力,同學們要繼續。
同學們回去后,可以把朱自清先生的《春》《荷塘月色》《背影》找來讀,下一次,我們開一個朱自清先生散文朗誦會吧。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為。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作者具體描寫“日子匆匆過去”的句子。
(二)難點
由于人們語言習慣的變化,把句子讀通順成為這篇課文的難點。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教師相機點撥,以有感情的朗讀促進理解。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介紹作者,便于學生的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并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齊讀題目
2.讀了課題,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問題?
(二)介紹作者
朱自清:我國的詩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個用白話文寫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響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至逝世。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蹤跡》。《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三)自己讀課文,思考問題
(1)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告訴我們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講的是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二、三、四自然段寫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滿惆悵和傷感。)
(四)自由讀課文
(1)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要記住,一會準備交流。
(2)你有哪些讀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準備討論。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問題?
(2)作者是怎么提出這個問題的?
(用一個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問題。十分新穎,引人入勝)
(3)指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2.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頭涔涔,淚潸潸”是什么意思?
①讀第二自然段,聯系上下文體會詞語的意思。
(為什么會“頭涔涔,淚潸潸”?我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從我的手中溜走會想些什么?這個詞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2)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3.讀第三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這一段講的是什么意思。(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從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這句話跟后面有什么關系?這句話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樣具體講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時候——日子……吃飯的時候……默默時……遮挽時……天黑時……睜開眼時……掩面嘆息時……”
①日子是怎樣溜走的?
②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時光的留戀和光陰消逝時的傷感。
④你能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嗎?
(在……時候,時光又……溜走了。)
4.讀第四段,解決問題。
(1)這一段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一種淡淡的郁悶和傷感)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六)小結
1.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說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時光,想到自己貪玩,浪費時光,想到今后應該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掌握本領。)
2.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寫一篇讀后感。
(七)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4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①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1.文章開頭寫了哪些自然現象?請加以概括。
2.從第二段看,“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的原因是什么?
3.從文中劃線的語句中任選一句,指出他的修辭手法,并說明其作用。
①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
②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4.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連串問句,表達了他的那些感慨?
【參考答案】:
1.世間萬物都有衰敗的時候,都有再開放的時候,都是有輪回的
2.“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的原因是
我因浪費很多時間而感到羞愧
3.(1)用擬人的方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2)用巧妙的比喻告訴我們:流逝的時間就這么白白的過去了,沒留下什么痕跡,暗示自己沒有什么作為!
4.一連串抒情的疑問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靈的自我斗爭,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執著追求。在樸素平淡中透出濃烈的抒情氣氛。
會飛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媽媽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開著一叢叢火紅的杜鵑、鵝黃的迎春、淡紫的牽牛……我快活地拍著手,蹦蹦跳跳采摘這些五顏六色的花兒。可媽媽卻總是輕輕地挽著我走到山坡的另一側,那里開滿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兒怪逗人的:圓圓的腦袋,白白的茸毛,風一吹,就①輕(yínɡ)地飛了起來,飛呀飛,飛得老高老高的,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抓住一朵飛在空中的小白花。媽媽說:“這是蒲公英,它從不滿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歡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
媽媽的話,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廣闊的世界上空飄蕩。
不久,我上小學了,媽媽縫了個花書包給我,書包上繡著幾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還歪歪斜斜地繡著幾個字--會飛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樂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學校的山路上飛來飛去。
一個有風的黃昏,我從學校跑回家,高興地拉著媽媽來到開滿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師剛剛教的兒歌《蒲公英的種子》唱給媽媽聽,我一邊唱一邊在蒲公英叢中跳來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聲中輕輕飄上了天空。媽媽的神情有些激動,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隨著一朵朵飄飛遠去的小白花。
從媽媽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個夢: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輕風的吹送下,飛呀飛,飛過一間間古舊的小木屋,飛過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飛進金色的陽光中……
帶著這個白色的夢,我考上了中學。那個繡著蒲公英的花書包舊了破了。有幾個深夜,媽媽把花書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來,媽媽又守著小油燈,為我做了一件藍色連衣裙,裙上繡著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著藍色的連衣裙,在學校和山村的大馬路上飛來飛去。
幾年之后,一張從遙遠的地方飛來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使我那關于蒲公英的夢更真切了。臨別前的一個黃昏,風很大,媽媽和我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飛得比以往更高了。我驚訝地睜大了雙眼,媽媽站在離我不遠的地方,眼睛里含著淚花。②(mù)色漸濃,我和媽媽默默地
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時,媽媽拉了拉我的手,輕輕地說:“孩子,你算是一朵會飛的蒲公英了,但你還要
飛得更高一些。”
從此,我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開始盡情地在大學的林陰小道上飛來飛去。
一年后,我把從林陰小道上飛進報紙和雜志的詩行寄給了山里的媽媽,并寫了一段話:“媽媽,從你身邊飛出的那朵③嬌(nèn)的蒲公英,不僅學會了飛,而且還懂得怎樣才能飛得更高。”
很快,媽媽回信了,信里夾了一幅水彩畫:一片藍色的天空下,有一個開滿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
畫上題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從這幅畫里,我讀出了媽媽心中那片誠摯的向往--
藍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雙眸,癡癡地凝望著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歡快地唱著: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
這不正是每一個山里母親期待的嗎?
1.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①輕(yínɡ)②(mù)色③嬌(nèn)
【參考答案】①盈②暮③嫩
2.文章第一段中寫“火紅的杜鵑、鵝黃的迎春、淡紫的牽牛……”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襯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3.文章中最能體現蒲公英性格特點的一句話是:
【參考答案】它從不滿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歡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
4.在我成長的不同時期,媽媽為我做的事都和有關。媽媽這樣做的用意是:
【參考答案】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樣不滿足現狀,積極進取,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5.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個山里母親期待的”是什么?
【參考答案】每一個山里的母親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樣飛出大山,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5
【研究背景】
受江口縣怒溪鄉教育辦公室的邀請,縣教育局教研室的委托,于2005年4月8日我參加了怒溪鄉教育辦公室組織開展的怒溪鄉小學語文、數學新課程改革培訓研討會。在這次活動中,我執教了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2課《匆匆》。下面結合《匆匆》一課的教學總結一下本人在這次活動中的得與失。
【情境描述】
〖片段一〗
課前,師生作短暫交流后,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兩道數學算式:
80365;13365在學生茫然的目光中,引導學生提出:
語文課為什么變成數學課了?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特殊的意義?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課伊始,看似兩道與本課毫不相干的算式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與興趣,同時,在學生的質疑中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接著,老師再問:這兩道算式中哪個數字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再看看這兩道算式表示什么意義?
生活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讓學生帶著對時間的感悟走向課外更廣闊的語文天地──生活舞臺,全方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師:一轉眼,大家又將面臨小學畢業。在小學六年的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只可惜它一去不復返了。
生2:我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
生3:我好像什么都沒做,時間就已經悄悄溜走了。
師:是啊!人的一生確實太短暫了,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轉眼就沒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輕人也和我們有同樣的感覺,這個人就是朱自清(投影出示朱自清簡介)。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對時間感悟的一篇文章《匆匆》。(板書課題)
〖反思〗
此環節在設計上比較巧妙,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之一:方法與技巧。課一開始,首先用兩個算式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年齡的推算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共鳴:時間的腳步匆匆,而且一去不復返,直接引入新課,其中滲透學法的指導及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從整體環節看,此過程時間有些偏長。
〖片段二〗
師生靜靜地共同感受一分鐘時間的流逝之后,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感悟。
生1: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
生2:真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啊!時間太可貴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生3:時間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現在一定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不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反思〗
營造課堂上的空白,讓學生靜靜的聆聽時間的飛逝,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談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時空的距離,激起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懂得要珍惜時間。
〖片段三〗
學生精讀第四自然段后。
師:這么美的句子,老師也忍不住想來讀一讀,愿意聽嗎?如果你覺得我哪個地方讀得好,別忘了也夸夸我,好嗎?(師范讀)
生1:讀得非常流利。
生2:非常有感情。
師:同學們平常就這么夸人的嗎?與人交流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生1:老師,我覺得您讀得太好了!
生2:老師,您讀得太流利、太有感情了!
師:你覺得什么地方讀得有感情?從字里行間你有什么樣的感悟呢?
生3:我從“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一句體會到了作者的思考與無奈。
生4:我從“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這一句感覺到作者太謙虛了,他留給我們這樣一篇好的文章就已經是留下了很大的痕跡了。
生5:“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這句話中兩個“赤裸裸”的意思不一樣。前一個“赤裸裸”是指不穿衣服,什么也沒有,而后一個“赤裸裸”卻是說一個人來到這世界,要為社會、為人類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生6:我從“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一句體會到了作者惋惜時間的流逝,不愿虛度年華。
師:說得多好啊!同學們,你們愿意白白走這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閑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你能根據自己的感悟試著寫一句珍惜時間的經典語言嗎?
生1:珍惜時間吧!時間一去不復返。
生2:珍惜今天,等于抓住了明天。
……
〖反思〗
新課程強調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上面的教學片段中,教師不僅給予學生人文上的關懷,而且特別注重讀的訓練──齊讀、指名讀、范讀等,學生在讀中走個來回,“讀中悟,悟后讀”,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同時,學生在細細讀書的基礎上,心中一定有話要說,教師要營造一方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一吐為快,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試著寫一句珍惜時間的經典語言的安排更是升華了學生的情感,積累語言,全方面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6
時間過得很快,這學期教研,我是本組第一個講課的成員,這一次講授的是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全文的語言優美,但是也不乏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因此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主要是利用第一課時教學生品讀散文的方法,對課文進行初步的了解;第二課時主要是解決重點段落的理解和落實情況,從而延伸到積累拓展。
一、朗讀指導對于每節語文課來說都很重要,但是對于指導朗讀這個環節的操作還是不能夠做到很順利的完成,針對這節課來說就是在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處理過程中應該很好的指導學生朗讀重點的句子,但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沒有落實這一個環節。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這一個環節的處理,也希望自己慢慢的熟練這一個環節的教學。
二、無痕教學如何落實。在這節課的講授過程中,郭姐評價我的教學中有一個環節做到了無痕教學,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反思自己的教學,什么時候才可以做到每一個環節都是無痕的教學。如果要問什么事無痕的教學,怎么做才能夠做到無痕的教學,我想就是首先應該做到的是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其次是設計好每個環節的過渡語言,這樣也許能夠做到無痕教學吧。
三、教學語言。在這一次授課結束后大家對我的教學語言的評價是干脆、利索。其實我自己認為自己僅僅做到了這兩點,但是存在的不足就是我的語速太快,以至于自己原來帶出來的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語速也很快,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生朗讀沒有得到鍛煉,但是課堂的容量無形中就增大了。
總之,每上一次公開課都會讓自己成長一步,每成長一步就能夠很好的激勵自己更好的前進,加油!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7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這是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與核心要素,旨在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帶動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這是“以人為本”,注重挖掘人本身的學習潛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真誠期盼。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化,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認真地按照“課標”精神引領自己的課堂,使課堂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
欣喜之余,我們不禁又發現了,在課堂表面熱鬧活躍的背后,形式重于內容的現象并不乏見,特別是合作學習的運用方面,不管是哪門課程,均在不加甄別地使用。似乎沒有用上合作學習這一環節,就不是新課程意識下的課堂。于是乎,合作學習成了每堂課必備的“特色菜”。君不見,課伊始,教師早將學生的座位排成了 “合作型”狀,課堂上“四人小組合作合作”的聲音不絕于耳,在課后留的作業設置上,讓幾個同學合作完成的“時髦”作業也屢見不鮮。合作學習成了當下課堂的 “統一標簽”。特別是每回聽課時,看到四張桌子合并,六個人一組,坐在旁邊的那兩位同學,側身坐也不是,正身坐也不是,苦了學生,也別扭了我們聽課的教師,真不懂執教者的心里作何感想。難道這樣的“排排座”,課堂上的“嘰嘰喳喳”,幾下子的“交頭接耳”就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合作學習”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合作學習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遭遇到了誤區,請看下面的教例:
一位青年教師在教學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時,有如下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讀懂的地方寫感受,并有感情地讀讀,讀不懂的地方做記號,在小組里交流。請學習小組的組長作記錄,能解決的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待會兒全班交流,同學們開始吧。
生:(默讀課文,圈圈畫畫注注,組長記錄組員不理解的地方。)
師(拍拍手,示意停止活動):同學們,我們交流吧,哪個組先來?
生1:我讀懂的句子是“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我認為,這句話是作者在為光陰的流逝而惋惜和感嘆。
師:喔,說得真好!(點擊課件,屏幕上出現該生讀的這句話。)好,下面全班齊讀這句話吧!
生:(齊讀,沒有感情可言。)
師:還有誰想交流?
生2:我讀懂的是“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告訴我們時光匆匆。
生3:我讀懂的是“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他們告訴我,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走了。
師:說得真好,請大家讀這一句。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合作一下,我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結合身邊的實際,說說時間是怎么流失的,最好能照課文中的句式。
生:(合作學習)。
(一分鐘后,師示意學生發言。)
生4:學習的時候,時間從勤奮中流過,玩耍時,時間從懶惰里過去。
生5:看電視的時候,時間從電視機前過去,睡覺時,日子從夢里過去。
生6:運動的時候,時間從蹦跳中過去,作業時,時間從本子上過去。
師:同學們合作學習得真好,下面請大家把剛才在學習小組里合作的話寫在課堂本上。
乍看這一教例,老師挺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這個環節里教師用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二次還有成果的展示(我們姑且不去評論成果的正確率),似乎教師運用“合作學習”的意識還是相當強的,甚至達到了“短、頻、快”的程度,可深究一番,我不禁要質疑,這個環節如果不用合作,效果會不會更精彩?學生個性化的解讀會不會更有“嚼頭”呢?
說到這,我們有必要對“合作”一詞來探討一番。“合作”按《新華字典》的解釋是“同心協力搞一件工作”。請注意,該注釋的兩個關鍵詞匯是“同心協力” 與“一件工作”。對照這個注釋,我們重新審視以上的教例,“同一件工作”──結合身邊的實際,談時間是怎樣流逝的。這一點是符合條件了,但“同心協力”卻難見痕跡。這個問題靠單個人的社會生活經驗便可解決,就無所謂“同心協力”,更無所謂合作學習。由此來衡量,這是無效的合作學習。
那么,怎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什么情況下該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嘗試解讀“合作學習”。
一、追溯“合作學習”的淵源及含義
合作學習是二十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家首先倡導并實施的。這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改革理論與策略。它將班級分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小集體,為完成一個集體任務進行切磋,以達成一致或作出決定。最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達到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有機會展示自己,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獲得全面的發展。
在合作學習諸多理念中,最重要當數互動觀,它不再局限于師生的互動,而是將教學互動推延至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且把互動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關系的拓展上。
二、有效“合作學習”的要素
基于對上述合作學習含義的理解,我認為“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必須具備以下要素:
1、必須要有明確的任務指向:
任務的確立(也就是問題的提出)“含金量”要高,是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而且是學生一個人所無法完成的。它必須借助小集體的協作力量,在小組內分工配合,才有希望突破的。還以《匆匆》一文為例,如若要設計成“合作學習”型的教學,我認為任務指向應該是,舉全組之力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作者有沒有對此作出回答,讀完課文之后,你們的一致感受是什么?這樣的任務確立明確,也易于合作學習的操作。
2、合作學習應將“刀刃”裝在難點的突破上:
合作學習是通過教師任務的引領,讓學生自主思考后,再進行組內切磋,以謀求對這一指定任務的共識,采取一致的解決行動。動用這些,目的顯而易見,是希望藉學生的集體智慧,將文本內容進行“自我建構后的集體再建構”,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習得“精華”。因此,合作學習必須為突破難點服務。
3、合作學習必須“全員齊動”:
從合作學習的含義可知,合作學習要求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要參與展示,體驗交流、合作的快樂。而這,是針對以往班級授課制中,生生交互面窄的弊端進行創意改進的“匠心”所在。教師課堂組織的力氣就必須花在激發學生“全員齊動”上。課堂上教師應特別關注那些比較沉默、沉寂的小組,參與他們的合作、討論,以自己的模范示范行為激活學生的思維。另外,課前,教師就應在合作學習小組劃分上下功夫,學習小組的劃分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氣質,現有的學習狀況等因素,盡量往均衡搭配上努力。力爭使每個組的成員組成“旗鼓相當”,這樣有助于課堂學習引進“競爭機制”,以“小組的榮辱”來迸發學生全員參與與合作學習的激情。
4、合作學習的成果必須多樣化展示,允許在各組啟發下的不斷修正完善。
合作學習的目標不只展示對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更重在倡導小組能創造性地展示學習小組的合作成果。特別希望,后發言的小組能在其他發言小組的啟迪下,不斷地修正完善原有的決定,不走與前面小組一樣的路,力求風格各異,呈現多樣化。當然小組推薦的代表在展示成果時,千萬別忘了自己的集體,不能把“我認為”老掛在嘴邊。
三、“合作學習”的運用時機
合作學習的優勢不言而喻,恰當地運用它,會讓我們的課堂充滿蓬勃的生機,但切忌濫用。像以上我所舉的那個教例就是濫用合作學習的典型,什么時候運用 “合作學習”,巧用而不盲目讓合作學習的標簽滿天飛。我想,這就關系到運用的時機問題了。
用在學生質疑問難的“卡殼”處。
1、課堂是生成的,學生以自己的心靈世界解讀文本,體驗生活,以他們的視角看世界,可能會出現我們成人難以想象的一些“問題”。開放的課堂,學生有可能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棘手的問題。我認為此刻,是采用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如教學《麻雀》一文時,有位學生出乎我的教學預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屠格涅夫是不是缺乏愛心,眼睜睜地看著獵狗一步步逼近小麻雀,他竟然無動于衷,要不是老麻雀及時現身,說不定小麻雀早就成了獵狗的腹中餐了,老師,他為什么不馬上喚回獵狗呢?此時,合作學習便到“發威“的時刻了。
2、用在讀寫結合的一些訓練點上:
每一篇精讀課文,總能挖掘出一兩個對學生進行讀寫遷移的訓練點,由于學生的層次有異,如果統一步調要求,勢必造成“兩極分化,中間膨脹不起來”的流弊。為此,若適當采用“合作學習”,能取得以優扶差,集體受益的好效果。如學了《麻雀》、《貓》、《雪猴》、《鳥情》一組課文后,要求學生“合作創作1~2條的廣告語”來呼喚人們保護動物的意識,學生熱情高漲,一條條充滿了童真、愛心的廣告語紛紛出爐,合作的效果明晰可見,課堂學習也因此被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3、用在課本劇的演練上: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適合于讓學生表演。如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話等。這些課文的學習就適宜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學生自我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經過集體的合作編成課本劇,小組成員兼導演、編劇、演員、美編等的職責于一身,傾全組之力,再現文本的內容,并能融全組的理解與加工于創作中。這時的合作便能產生迷人的力量,這是“單槍匹馬”獨干難于企及的。
4、用在習作的評改環節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改作文的習慣,自改前的互改依然是不容忽視的,而合作,能讓小組成員就“旁觀者讀眾”角色解讀分析習作,能以“小眼睛”看習作的得與失,提出供參考的修改意見,這樣將有助于學生的習作自改。實踐證明,此環節用“合作學習”,效果甚佳。
“合作學習”給語文課堂送來縷縷清新的風,但一定要慎用,用在“七寸”咽喉之處,她便能“療效顯著”;若濫用,讓“合作學習”滿堂飛的話,不但達不到 “合作學習”的初衷,反而會帶來負功能,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慎用“合作學習”,還原其本應有的作用,讓語文課堂不再浮躁,真正實現“洗去鉛華見真章” 來。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8
內蒙古 叢智芳設計
一、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統覽全文
首先,讓學生談一談“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語言中什么時候用到“匆匆”一詞;然后,引導學生初步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說的“匆匆”指什么,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時間的“匆匆”,并交流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根據課文語言流暢上口和情感表達直白濃烈的特點,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真正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背誦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發興趣,為文配畫
1激發興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為他的文不僅僅是文,還是畫,更是詩,詩情畫意,讀后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電視散文MTV,請大家賞美畫,聽美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導學生為《匆匆》一文拍電視散文MTV。
2再讀課文,感悟散文意境,為下一步的圖畫創意打基礎。
3小組合作,構思畫面,畫外配音。
這一環節,請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創作一兩段內容,要求有朗讀,有畫中景的描述,舉例如下(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述場面)一望無際的田野,金黃一片,豐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們呼朋喚友,相約一起飛向南方。春染大地時,它們又飛到了這去年住過的地方。
生(乙):(朗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生(丙):(描述場面)燕子飛過青青的柳梢,飛過鮮艷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讀)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
是……
4交流展示。
小組學習后,充分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相機評價、鼓勵。
四、動手實踐,擴展學習
讀好課文后,布置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惜時的現代詩歌、古代詩詞、名言警句、故事等,辦專題手抄報。手抄報辦好后,開展手抄報一周展活動。在展出期間,學生可以觀摩閱讀,可以相互比較,還可以交流經驗,進行口語交際。展出結束,從材料掌握、書寫、版面設計等方面評出優秀小報。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9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中出現的生字詞、優美的句子。
(2)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欣賞結構美,展開聯想,體會文境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時光,勤奮學習,健康成長。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通過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難點:
引導學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時光,勤奮學習,健康成長。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小組教學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需要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五、教學時間: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就是感受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大自然是美麗的,每個季節都有她獨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用他們那顆敏銳的心靈記錄下了他們心中的四季美景,今天我就要和同學們一起隨著朱自清先生的妙筆去領略春天的美景吧!――板書課題《春》
2、關于作者: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朱自清的文學常識,一名同學作記錄。一個小組展示,其他組可以補充,同學們選感興趣的記到自己的資料卡上。
3、朗讀課文:
A、初讀課文,把你認為值得關注的字和詞畫出來。
B、小組交流解決畫出的字詞。
C、聽課文朗讀。
D、自由朗讀。
E、男女生各為一組,以段為單位朗讀課文。
4、課件顯示,提醒學生朗讀時注意:
A、生字讀音義:
漲(zhǎng水位升高)
烘(hōng襯托)
薄(báo厚度小)
應(yìng呼應)
散(sàn分散)
B、詞語:
1)工夫―功夫:都是名詞,常互換使用;表時間多用“工夫”,表本領、能力多用“功夫”
2)盼望―期望―希望:都可做動詞,“盼望、期望”含有殷切等待的意思,語意較重,只能對別人涌對自己,“希望”只是一般的想想,語意較輕,對別人,對自己都可以用,“盼望”只作動詞,后兩都還兼做名詞。
3)朗潤―濕潤:都有“潤澤”的.意思,前者還有“明朗”的意思,課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潤澤;后者有潮濕的意思,表明事物的干濕程度。
4)“吹面不寒楊柳風”:見注釋⑤,全詩是“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5)“一年之計在于春”:見注釋⒀。語出蕭繹的《纂要》其中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5、梳理課文結構:
同學們:看看文中哪些段落具體描繪了春天優美的景物?那么,我們就來給這部分內容取個詩意的名字吧!(畫春、繪春、繡春等)。
同樣,我們也給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取個名字吧!
6、用下面的句式寫一句話概括自己讀《春》的感受:
我覺得《春》像一首贊美詩,把我們帶進幽深把、美好的境界。
寫好后小組交流,每組派一名同學展示,限三組。
7、小結:
這節課,我們在春草中漫步,聞著春花的芳香,沐浴著春風,淅瀝的春雨相隨,
張開臂膀迎接這美好的春天,不知不覺中這節課即將過去,美好的時光總是走得太匆匆,帶著這份回味,讓我們更加珍惜人生的春天吧!
8、作業:課下反復朗讀、背誦課文,試著賞析文中的一幅畫面。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10
師:同學們可能都不認識我,我姓薛。有同學姓這個姓嗎?(無人舉手)這個姓很少,所以很珍貴。
(生笑。)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2課,讀題──
生:齊讀課題。
師:預習過課文嗎?你在預習過程中都預習了什么?
生:我把課文讀了三遍。
師:你很自覺,沒有要求,你能自覺地讀3遍。不錯。
生:我先看了預習提示,然后根據預習提示中的問題,去讀課文。
師:能夠根據預習提示有針對性地預習,很好。
生:我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都想好了。
師:(笑)了不起,答案都想好了,能透露一個給我嗎?
(生笑。)
生:不能。
師:還保密呢!你能帶著思考進入課堂,收獲就要比一般同學多。
生:我借助工字典解決了預習中不認識的問題。
師:能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來解決預習時遇到的問題,這是會學習的同學。
生:我邊讀邊想有什么問題,想了每一段的段意思。
師:一邊讀一邊想,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
師:好像還有很多同學搜集了許多名人名言,是你吧。
生:高爾基曾說了一句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
師:這句話記得嗎?能背出來嗎?
生:“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人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
師:小結:大部分同學都認真讀了課文,有的根據預習提示進行有針對性地預習;有的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有的借助工具書解決預習時遇到的問題。這些都是你們在預習時自覺做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堅持這個習慣,你必定受益終生。
師:課文讀了三遍的同學請舉手。
(生全部舉手。)
師:讀了三遍以上的請舉手。
(生無一人舉手。)
師:(笑)你們都統一要求讀三遍啊?
師:讀得怎么樣,你來選擇其中一段讀,我們看看你讀得三遍與他人讀得三遍有什么不同。
師:你來讀第一自然段。
……
師:讀得不錯,很流利。這第二個句子很長,“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讀得很流利,不錯。誰再來讀給我聽聽,也能像他讀得那么流暢嗎?
生讀。
師:別急著坐下,考一考,你在讀這一段的時候想些什么?心情有沒有什么變化?
生:(略停一下)這一段中有問句,感情要深厚一些。
師:你注意了這段中有4個問句,感情不同,他注意到了,兩位同學這一段都讀得很好,邊讀邊思考,說明他們讀得很專心投入。
師:誰來讀讀其他的自然段,是不是都像他們一樣認真?
生讀第四小節(強調“呢”)
眾師笑。
師:他讀得很投入,(笑了)因為他的得很沉重。內容可能很沉重,但有些詞語可以讀得比較輕快。誰再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讀(依然強調“呢”)。
師:比較輕快,很好!但是,你說說看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呢”呢?
生:因為作者好像是有問題在問我。
師:誰能不通過強調“呢”來體現這是問句。
生讀得很好。
師:美嗎?象她一樣讀,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一種全新的感受。
生:我來讀最后一小節。
師:為什么?
生:一來是這一節很短,二來是這一節也很重要。
師:我們就請你來讀讀這最重要的一句話。
生讀。
師:他雖只讀了一句話,這卻是課文的靈魂,這個問句的答案文中沒有。正是因為這個問句,使這篇文章成為千古名篇。
生讀第二小節。
師:你有點憂傷的語調,不錯。
師:你們看第三小節最長,誰有勇氣來讀讀第三小節?
生讀。
師:這么長的段落,讀得這么流利,看來是真的下了一番工夫。
師:看課題,“匆匆”就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腳步匆匆,吃飯匆匆,洗臉匆匆……課文寫的是什么匆匆?
生齊:時間。
師:先別急著告訴我,請你大聲朗讀全文,文中有一個詞告訴我們:是什么匆匆。
生大聲讀文。
師:讀好的請舉手。
師:課文有一個詞,寫出了什么“匆匆”?
生:課文寫的是“日子”匆匆。
師:“日子”就是時間,就是時光,意思是一樣的。
師:我們每天都在過日子,往往就這最普通的事情,就容易被忽視。在作者眼中,日子有什么特點?到底是怎樣的?請你們再認認真真地讀第一自然段,告訴我日子有什么特點?好嗎?
生讀文。
生:我覺的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日子是一去不復返的。
師:這是日子最大的一個特點(板書:一去不復返)。
師:你再看一看,這段話中還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點?
生木然。
師:(強調這句話: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從這句話中又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點?
生:這是作者的想象(不入題)。
師:日子能偷嗎?能藏嗎?又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日子無影無蹤(板書:無影無蹤)。
我們齊讀這句話。
生讀。
師:聽我來讀。……一起再來讀。
生齊讀。
師:作者沒有直接寫了日子一去不復返,而是寫這一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老師這樣排列,你能看出什么特點?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生:這是排比句。
師:你注意了句式的特點,除了排比句,在內容上有什么發現?
生:前面都是講了什么事物去了,后面都講這個事物又回來了。
師:你講得很好。無論是燕子,楊柳,還是桃花,他們去了,都能再回來。那叫失而復得。
你來讀一讀。
……
師:你注意到了這三樣事物去了可以再來,他們都會在時間上留下痕跡。
師:日子去了也應該是可以回來的啊?
生:不可以。
師:日子與桃花、燕子、楊柳比有什么不同?
生:日子一去不復返。
師:作者為什么還這樣寫?
生:作者為了突出時間的一去不復返。
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他很渴望時間回來。
師:是啊,他很留戀。(板書:留戀)
生:他很無奈。
師板書:無奈。
師:讀書后能知道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蘊涵了怎樣的感情,這叫會讀書。
請大家把那種留戀、無奈、悵然若失的感覺讀出來。
生自由練讀。
師:我相信,此刻你再來讀這一段,感覺就不一樣了。
指名讀。
師:不錯,體會到、感受到的都包含在讀書中,拿起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課文一開始提出一個問題,也告訴我們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無影無蹤的。但在作者筆下,日子是匆匆的,能看得到,摸得著的,感覺得到的。日子的影子是怎樣的?
請你們讀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日子的樣子。
……
師:日子是有樣子的,找到了嗎?
生:沒有。
師:再讀讀,找找日子的樣子。
師:找不到沒有關系,你去讀讀第三自然段,日子是什么形象?找找。
日子的影子在哪里?是什么樣的?
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師:日子是什么樣子的?
生搖頭。
師:找不到沒關系,請你接著讀第4自然段,(眾師笑)讀了這一段如果再找不到,那就真得糟糕了。
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師:這一段中,你找到的日子的樣子是怎樣的?
眾生舉手。
師:把你找到的句子畫下來。
師:請畫出來的舉手。
師:請你往上看,第2、3自然段中,日子的影子在哪里?請你畫下來,一定能找得到?
……
師:現在都找到的請舉手。
大部分學生舉手。
師:請大家讀讀3、4自然段,發現在作者筆下,日子、時間、光陰是能看得見的,是形象的。
誰來讀一讀。
生:像針尖上的一滴水……
師:這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聲音嗎?有影子嗎?
生再讀。
……
師:現在你能看到八千多日子的影子嗎?
生:就像針尖上的一滴水。
師:有多大?
生:一點點。
師:也就是說,八千多日子就像針尖上的一滴水,你經歷了只不過半滴水都不到。你有什么感覺?
生:……
師:你們算算,八千多日子相當于多少年?
生:24年。
師:作者寫這篇文章時,24歲。你讀到這個句子時(板書:八千多日子 像針尖上的一滴水。)
你能感覺到、能摸得到嗎?你讀了這個句子,有什么體會?
生:日子太容易被人忽視了。
生:時間太短暫了。
師:時間很珍貴,你一生有幾個八千多日子?那僅僅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有什么感受?
生:時間太珍貴了。
師:因為少,所以珍貴,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話。
生齊讀。
師:八千多日子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是有限的,人一生只有幾個八千多日子,只有幾滴水一樣短暫,(板書:短暫)屬于你的時間就像一滴水,你現在連一滴水都不夠。人的生命在時光的大海里,可以忽略不記,是那樣的渺小,想到這里,所以作者“頭涔涔,淚潸潸了”
師:你明白嗎?
生:一直以來,我們認為時間是用不完的,沒想到,你的生命是短暫的,是有結束的那一天的,所以作者“頭涔涔,淚潸潸了”。
師:你還怎么認為?
生:他浪費了一些時間,這二十幾年里,他沒有做什么有成就的事情,所以他“頭涔涔,淚潸潸了”
師:是啊,當他突然發現時間已經過去時,很難受,你有過這種感受嗎?作者驀然地發現八千多個日子已經過去了,你們13年已經過去了,我們齊讀……
生讀……
師: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有聲音嗎?聽不見。有影子嗎?看得見嗎?為什么?
生:因為人們忽視了時間。
……
師:讀到這里,你不要急于回答,讀第四自然段,你對這個問題會有更深刻地理解。
生讀。
師:八千多日像針尖上的一滴水,那每一個日子也是看得見的,是什么樣子的?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他是什么樣子的?
生:飛快的。
師:讀得好,但是還抓不住,我要讓你抓住。
生:太陽有腳……
師:是啊,太陽有腳,像一個人,就是一個人,我們讀這句話。
出示:……
師:你有沒有看到他的腳步?
生讀……
師:這都是時間的腳步在那兒移。怎樣地挪移?
生讀:輕輕地……
師:快嗎?慢嗎?所以吃飯時……
生讀。
師:時間都是慢慢地悄悄地挪移,我們一起倆讀。
生齊讀。
師:開始是挪移,后來從哪里看到他的腳步匆匆而過?
生:跨過、飛過、閃過、溜走(板書)。
師:時間的腳步是怎樣匆匆的呢?……
師:你從這些詞語感覺到什么?或是有什么發現?
生……
師:所以,日子是有形象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他有腳,我可以讓他停下來,可是他與人有什么不同?
生:人的腳步可以快可以慢,可以自由停下來,而時間的腳步一去不復返。
師:他的腳步只能匆匆而過,你想留也留不住,擋也擋不住,讀第一句。
生……
師:……表達作者對時光一種怎樣的感受?
生:無奈。
師:你能留住嗎?那種對日子的無奈表現得非常清楚。(板書:無奈)
師:第四自然段中,你找到日子的形象了嗎?
生:……
師:青煙、薄霧,看得見嗎?你看多形象,如青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朝陽蒸融的樣子,你看過嗎?
作者說八千多日子……
為什么把時間比作青煙、薄霧?而不是比作一滴水?
生:因為被微風吹散的青煙、被蒸融的薄霧都無影無蹤了。
師:說得多好啊。八千多日子就想青煙薄霧無影無蹤、沒有痕跡。主要告訴我們八千多日子沒有在生命中留下任何痕跡。我們來讀……
生讀……
師:你看到過這樣的痕跡嗎?
生:沒有。
師:要急促些,聽老師來讀。
生再讀。
師:這里有兩個問句一樣嗎?為什么要反問一個問題?
生:強調了沒有留下一點點的東西。
師:對,這沒有留下一點點痕跡,為什么?
往前看,讀讀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生讀。
師:八千多日子……留下兩樣東西,一是徘徊,一是匆匆,他沒有做什么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東西。八千多日子就這樣過去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所以有怎樣的感情在里面?
生:后悔。
生:慚愧,因為沒有做過有意義的事情。
師:……
生讀。
師:這個“平”是什么意思?我不能理解。
生:我覺得來得時候、去的時候不能一樣平凡,應該做點什么?
師:有點懂了。
生:不能平靜地、白白地走這一遭。
師:要留下點什么,哪怕是一絲痕跡,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師:它告訴我們,一生要有所作為。人生短暫,生命有限,歲月無情,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應該怎樣走這一遭呢?怎樣有所作為呢?所以作者留下這樣一個疑問,齊讀最后一節。
師:在作者眼里及筆下,日子匆匆過去,是有形象的,八千多日子……
(指著板書總結。)
我們再來讀讀這最后一句話。
生讀。
師: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卻沒有回答。他為什么這樣寫?
生:給我們留下思考的空間。
師:是啊,一個需要用一生思考的問題,人生一去不復返,人生該留下一個怎樣的痕跡,今天留一個作業:為這個問題寫一個答案,想想我們該怎樣走這一遭?
師:把這句名言送給大家,我們共勉:“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師:看看現代人是如何看待時間的……
將時間用于工作,那是成功的代價。
將時間用于思考,那是智慧的來源。
將時間用于運動,那是青春的奧秘。
將時間用于閱讀,那是知識的源泉。
將時間用于愛人,那是幸福的所在
將時間用于奉獻,那是人生的真諦。
將時間用于空想,那是生命的。
將時間用于微笑,那是減負的良方。
將時間用于計劃,那是你能做好上述一切密訣。
師:相信大家學習了今天這一課,對時間會有自己的理解,會有自己珍惜的方式!下課。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11
一、創設情景,激發共鳴導入
師:熱情地拿出班內一個女學生的一組照片,這些照片從她一個月的滿月照到12歲即將畢業時的照片不同。學生開心地笑。
師:同學們,咱們班的小伙伴今年大都有12歲了,想想自己人生的三千多個日子,你又看了同學的這一組成長照片,你覺得用一個什么樣的詞來形容這歲月好呢?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匆匆等。)
師: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他22歲時也跟你們今天一樣,突然感到時光飛逝,匆匆而去,于是就寫下了一篇傳世的散文《匆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板書課題。
師指導學生用富有情感的語調和聲音來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師:散文詩我們小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大多數記錄文人對生活的感慨,往往文辭生動感人。其最大的特點是“形散而神聚”。所謂“神”就是一篇散文的核心。
2、《匆匆》一文你們剛才通讀之后,覺得這篇文章的“神”應該是什么呢?
(看學生理解情況點撥:這篇文章的神是一個核心問題,整篇文章圍繞這個問題展開。)
3、學生交流,師重復這個核心: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它到哪里去了呢?
4、學習課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體會那種睹物傷懷、感慨萬千的心境。
三、品讀課文,領悟感情
1、提出學習要求:
認真品讀課文,思考時間到底到哪里去了? 對于一般人難以觸摸的“時間”,作者是怎樣讓它變得看得到、摸得著呢?你揣摩到了哪些好的表達方法?
2、全班各自學習后交流:
時間一去不復返,它稍縱即逝,來去匆匆,它丟失在水盆里,它遺失在飯碗里,它從凝然的眼神中溜走,它在我們躺下時飛走……
3、重點品讀,嘗試自己寫句子。課件出示“洗手……飛去了”。你能再寫上幾句嗎?
生:聊天時,……
生:看電視時,……
4、揣摩排比、比喻、擬人的表達方法及遣詞造句和委婉、清麗。同時指導朗讀這一個關鍵句。
5、過渡:這一段具體寫了日子是怎樣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每個人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都會引起思考,作者也不例外,接下來的一段就寫了作者對時間和人生的思索。
四、學習感悟第四自然段
1、師范讀,想:這一段作者思索的角度是什么?
2、交流:
他不斷地反詰自己,警醒自己:人生苦短,不虛此行。
3、指導朗讀。(低沉、低緩、空靈)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師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2、拓展: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
3、師:范讀林清玄的散文《又一只鳥飛走了》:
一只鳥又飛走了,兒子小時候,每次吵鬧,我就拿起電話筒撥一一七給他聽,一一七是報時臺,會不斷播報時間,每十秒一次。兒子的好奇心很強,一聽報時臺就停止哭鬧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聽報時臺,滿臉疑惑地問我:“為什么電話里的鳥都飛來飛去,有時候多一只鳥,有時候少一只鳥?”
我把電話拿來聽,話筒里播著:“下面音響十一點五分五十秒……下面音響十一點六分零秒……”
原來,兒子把“秒”聽成“鳥”,“十一點五分五只烏,十一點六分零鳥”,這不是非常奇怪嗎?我正思索的時候,兒子把話筒搶走,說:“爸,你聽那么久,一只鳥又飛走了!”
我每次想到時間寶貴,就會想起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寶貴的鳥,它不斷地張開翅膀飛去,仿佛天上的鷺鷥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鳥都不屬于我,每一只鳥都留不下來。
4、小黑板贈送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鼓勵學生自己也創作幾條: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如果你為失去陽光而嘆息,那么你連星輝也失去了。──泰戈爾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板書設計】
燕子、楊柳、桃花、有去有來、疑問
時間 不復返、頭涔涔、淚潸潸、感慨
匆匆
洗手、吃飯、雙眼、遮挽、躺著、聯想
人生苦短、不虛此生、思索
【教后反思】
執教《匆匆》之前,上網搜尋了很久,由于曾觀摩過支玉恒老師的同題課,因此心里很亂。下載了四五份關于本課教學的教案,卻是越看越覺得不適合自己。首先,支老師的課耗時間太長,我沒有這么多時間;別的老師的教案太拘泥于文學表現手法的講授,對作品的讀、品、悟不夠。
但是怎樣吸取支老師重視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熏陶,又有適合自己學生實際接受能力和40分鐘課堂的實際效果呢?
考慮了很久,還是決定以自己較為擅長的手法來執教──緊扣重點、邊讀邊悟、提升情感、寫下感受。
緊扣重點即文章的主線也就是那個核心問題,開始就把問題拋給學生,引起大家共同的思考,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它到哪里去了呢?整篇文章的教學中一方面抓住這個問題來解讀文本,另一方面抓住這個問題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增加感性的認識,達到和作品的共鳴。
邊讀邊悟即教師的范讀、學生個別讀、師引生接式的讀、學生感情齊讀等,大家對一個好句子一起分享一起品味,一個好段你一句我一句,沉浸在朱自清先生用文字鑄就的疑問、感慨、聯想和思考之中。這些剛好又作為板書關鍵詞出示了,既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又起到了梳理文章條理的好處。
提升情感就是教師以極富感染力的真情喚起學生的真情,有好幾個學生在教學討論過程中因為追悔12載匆匆而去的時光流淚不止,讓聽課老師都感到學生是和文本的情感達成了一致。周校長、高老師都認為我在過渡語句的處理上非常到位,不露痕跡地把情感貫穿在各個自然段中,教學形散而神不散。
寫下感受是我最喜歡在語文課堂上用的一招,可是這一節課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來得及這樣做,因為我沒有拖堂。仝建生老師認為我應該把小黑板上的珍惜時光的名言出示,繼續讓學生寫下去,課堂更完整。事實上評課中大家也認為沒有讓學生寫下感受是一個缺憾,但是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語文課堂就是一個遺憾的課堂。
我是一個不想長大的語文老師,走進學生的心靈是我的本色,我也喜歡這樣的本色。很喜歡《匆匆》,也許是它的深沉凝重讓嗓音嘶啞的我終于有了一個釋放的天地,我對生活的理解和時間的認同也終于能用不夠清脆的聲音去演繹給我的孩子們,謝謝朱自清,謝謝聽課的老師,謝謝可愛的孩子們!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李大釗及朱自清兩位作者的基本情況。
2.會讀、會寫、會用“劫、掣、顱”等3個字。會運用“風馳電掣、歸宿、淵源、遙相呼應”等詞語。
3.學會“尋找支撐句閱讀法”,并據此了解《“今”》文的主要內容及寫法。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教學。
設計情景:通過想象,采用比喻的方法,運用“時間是---- (形象的名詞)”的句式,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時間,并簡述理由。
明確:如:“時間是老人,因為它記錄著歷史的滄桑,演繹著人類的'文明。”又如“時間是流水,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它都是一去不復返的,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
注意:這一環節盡可能讓學生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加以肯定,不過語言表述要求不能降低。這一教學步驟對于調節氣氛,啟發思維都是很有作用的。
2.作者簡介(對照注釋講解)。
①李大釗: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 “五四”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
②朱自清: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字佩弦,江蘇東誨人,其散文以語言洗煉、文筆秀麗著稱,其中《春》、 《背.影》、《荷塘月色》、《綠》及《匆匆》等都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文。
3.整體閱讀——比較兩文的相同點。
提問“今”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匆匆”描述的對象是什么?
明確:“今”就是“現在”,也就是“時間”。“匆匆”描述的對象是“時間”。
提問:兩文寫了哪方面的題材?
明確:時間。
提問:兩文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
明確:《“今”》和《匆匆》兩篇文章都是曉喻人們要珍惜時間。
本環節小結:比較閱讀的一個方面是尋找相同點,因為沒有相同點的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的話,就失去了比較的基礎與意義。
4.分析《“今”》一文的結構及寫法上的一些特點。
(1)朗讀《“今”》文,思考:文章圍繞主題寫了哪些內容, (此問題不需要馬上作答)
學生聽錄音。
(2)詞語教學。
通過投影或板書,明確下列字詞的讀音和解釋:
劫:jie2(浩劫) 風馳電掣(ch4):像風一樣地急馳,像電一樣地急閃。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掣,一閃而過。 顱:(lu2) 歸宿(su4):人和事物最終的著落。 淵源:比喻事情的根源。
(3)練習:請給文章換一個題目。要求:用論點為題,并從文中找出理由。
《匆匆》同步練習 西師大版第十一冊 篇13
①燕子去了,有再( ) 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 ) 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 )
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③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④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⑤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1.選出恰當的詞依次填入文中的括號處。(3分)
a.開 b.青 c.來
2.讀第②自然段回答問題:
(1)為什么說“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2分)
(2)“淚潸潸”中“潸”的讀音是(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1分)
(3)“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3.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內容是什么?(2分)
4.“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是對__________________的精彩描寫。(2分)
5.第④自然段運用的修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歸納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