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學案例(通用17篇)
《麋鹿》教學案例 篇1
我們國家的語文教材基本遵循的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基本依據是知識目標,通過對知識目標的學習和達成,實現對學生聽說寫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教材分析:《麋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學情分析: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的教學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之間的細微差異。
3、學次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之間的細微差異。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并查閱麋鹿的資料,了解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傳奇經歷。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大豐自然保護區,在那里,我們認識了一種漂亮的野生動物,它是誰呀?
2、看課件,欣賞課件中的內容,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3、讓我們回到課本中去,看看課文主要給我們講了哪些內容?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課文主要給我們講了哪些內容呢?
(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傳奇經歷)
2、同學們,麋鹿還有另外一個名稱,人們也稱它為“四不像”,為什么叫“四不像”呢?
過渡:正是因為它有這樣奇特的外形,所以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小說《封神榜》中把“四不像”當作姜子牙的坐騎,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3、麋鹿獨有的外形特征,跟它的生活習性有關系嗎?請同學們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文中描寫麋鹿生活習性的句子,談談體會。(學生體會不深,只是照本宣科)
4、是呀!正是因為它擁有獨特的生活習性,才富于它奇特罕見的外形,以便它在自然環境中生存,那文中還給我們介紹了麋鹿的哪些生活習性呢?
5、同學們,正是因為麋鹿擁有這些多奇特的地方,于是在麋鹿的身上,還有著一段傳奇經歷呢,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樣的故事嗎?
自由的讀課文5—7自然段,讀到又感受的句子,可以用筆做做記錄。
過渡:是啊!麋鹿的傳奇經歷讓我們的內心充滿感動,正是因為國家的強大,繁榮,又使這些小動物從新回歸故土,過著幸福的生活。
三、討論探究
同學們,當我們再次回顧麋鹿的傳奇經歷時,你會想到什么呢?(學生踴躍回答,不錯)
四、角色扮演,回歸文本
如果你是這些可愛的小麋鹿,當你回到祖國的土地上時,你會說些什么?
五、總結質疑
1、學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六、作業(拓展延伸)
請寫一段關于麋鹿的小片段,說明清楚麋鹿的特征。
板書設計:
麋外形特點——奇特罕見
生活習性——獨特
鹿傳奇經歷——歷經磨
《麋鹿》教學案例 篇2
(學習第二段)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a、自由讀課文,分別畫出有關介紹麋鹿外形和麋鹿生活習性的語句,然后試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b、分小組交流討論。 c、對自己感興趣的語句多讀幾遍。)
師:請同學們按要求自讀課文,找出來。
(學生自讀自畫,教師巡視,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和幫助。)
師: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形特征的?
吳鈡宇:我認為課文是從角、面、蹄、尾這四個方面來介紹麋鹿的。
師:那你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讀)
師:其他同學的看法呢?
(大部分學生搖了搖頭)
師(板書:角、面、蹄、尾):下面我們從課文中看看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點(引讀)——角……,面……蹄……尾……
師:下面我們從大屏幕去認識麋鹿(課件播放麋鹿圖,師生共同欣賞,進一步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
師:如果你們去動物園,看到兩種鹿,能不能判斷是不是麋鹿呢?
(大部分)學生(信心十足):能!
師:好,請看大屏幕(課件先后出示馴鹿和麋鹿圖),這頭鹿是不是麋鹿,你是如何判斷的?
(學生紛紛舉手)
陳元利:我認為這不是麋鹿,它站著的時候,角的各枝尖指向前方。
吳秋萍:我是從它的尾巴判斷,這不是麋鹿的,它的尾巴很短,而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
馮少霞:這頭鹿的面不像馬,所以我認為它不是麋鹿。
王春蝶:這頭鹿的蹄像羊蹄,不像牛蹄,所以我也認為不是麋鹿。
……
案例分析:
本環節的教學,遵循著“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從文到圖,從課內到課外的順序,了解了麋鹿的獨特的外形,并能運用所學的麋鹿的外形特點去判斷是不是麋鹿。這樣做,既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而后出示“麋鹿”圖,讓學生可以在比較中加深對麋鹿外形特點的理解,更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麋鹿》教學案例 篇3
教材解讀:《麋鹿》一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課文,課文介紹了珍惜動物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敘述了它們歷經磨難終于回到祖國的坎坷經歷,體現了我國政府對于野生動物的重視。
[教學理念] 富有情趣、突出自主、強化實踐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真真實實地感知麋鹿的特點習性和傳奇經歷。
2、讓學生在了解麋鹿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學生在學文、當解說員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感知“麋鹿的生活天堂”
在上課之前我們隨便聊聊,就給大家講個故事好嗎?這個故事發生在3000年前,相傳有一天,姜子牙正在為自己的坐騎所發愁,因為別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動物坐騎了,像美麗高雅的仙鶴、兇猛有力的獅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選了,他在想,我該選什么呢?選狗選貓?太沒面子了吧,我也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大神了,應該有一種特別好的動物來做我的坐騎。找找吧,他這么張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1)學生用第一節的內容來回答
2)然后指導朗讀
3)看視頻(看過后談體會:你覺得這怎么樣?)
二、認識麋鹿:
(過渡:你真的認識麋鹿嗎?請你看看圖,再看看書,然后辨認一下,哪頭是麋鹿?說話要有依據。)
1、課件展示幾頭鹿的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和課文進行對照,尋找辨別的依據。
2、小小組交流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3、班級交流認識和體會。(課件隨機展示圖片)
4、最后處理“四不像”
預案:* 學生每交流一個麋鹿的特點,提示學生概括。
有些特點教師需要重點強調,比如:角、尾、蹄、毛色等特征。
他們生活的環境要聯系到文章的前面和資料提供的,黃海灘涂是世界上最好的適合麋鹿生活的地方。為麋鹿的回歸打下伏筆。
麋鹿繁殖力低是他珍貴的一個原因。
三、幫姜子牙解說麋鹿。
1、姜子牙從人間找到了麋鹿,帶回了天庭,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說呢?請大家好好想想,然后小組同學練習一下,再舉手。
2、學生練習
3、學生班級交流自己想的演說稿。(教師重點提示說清楚麋鹿獨特的特征)
四、體會麋鹿的傳奇經歷:
麋鹿曾經是姜子牙的坐騎,但是后來它的經歷卻充滿傳奇色彩。你們是如何理解“傳奇”的呢?麋鹿的命運和什么有著密切的聯系呢? 1、你們可以先看書,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想說些什么,先與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再起來交流一下。
2、班級交流
3、總結:麋鹿傳奇——重用、與姜子牙有關
滅絕、與國家被列強欺負有關
國外、與人們喜愛才生存下來
回歸、與國家強盛有關
4、聽說2008奧運會也推薦麋鹿作為吉祥物,這就更體現人們對麋鹿的熱愛。你們能說一下為什么專家們一致推薦麋鹿為吉祥物呢?
五、深化延伸,升華感知
1、學到現在,老師有一點還不明白,我們人類花那么多的精力與金錢保護這些動物,有什么價值呢?
2、引導學生盡可能說,然后教師補充
六、選定一個解說員的角色來向大家介紹麋鹿。
1、要求:
請你扮演一個解說員的角色,向同學或者是外賓,或者是老師介紹麋鹿。(課件展示要求)可以是麋鹿的一個方面的特點,比如為什么叫“四不像”、也可以是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特性、也可以是麋鹿的傳奇經歷,也可以綜合講。
2、自己練習:
3、同桌練習:
4、班級交流
七:總結課文:熱愛麋鹿,保護麋鹿,保護一切野生動物。
八:小練筆:介紹一種你了解的“國家級保護動物”,如大熊貓、丹頂鶴等。(可介紹外形、生活習性、傳聞趣事等)
板書設計:
17、麋鹿
外形奇特:四不像
角、尾巴、蹄子、毛色
生活習性:常在水中……
繁殖能力低
傳奇經歷:回歸故土、回歸自然
《麋鹿》教學案例 篇4
一、教材依據。
《麋鹿》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第五單元第三課。
二、設計思想
六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觀察理解能力,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欲。因此,他們在接觸到新事物時,都勇于去了解探究。而本文寫的是稀有的野生動物,并且它的外形奇特、經歷傳奇,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學生都想通過本課認識麋鹿、了解麋鹿,知道麋鹿是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從而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現代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充分注重學生的“自主的閱讀、獲取和運用”,就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有充分的條件去自主探索,去讀書研究,歸納總結,形成自己的認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
它的傳奇經歷。
2、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1、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麋鹿的傳奇經歷后,讓學生明白
了麋鹿的命運和國家及人民息息相關,激發學生熱愛祖國、
熱愛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技能目標:1、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明白了珍稀的野生動植物不可
再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會自覺的保護珍稀的野生動植物。
四、教學重點: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歷。五、教學難點:從麋鹿多舛的命運,領悟到野生動物的命運往往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六、教法、學法
教法:情景教學法、探究法、讀中感悟法、查找資料法。
學法:以自主探究感悟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珍貴的野生動物麋鹿,但只知其名,不知其詳,那么麋鹿到底長什么樣,通常在那里生活,又有什么樣經歷呢?這節課老師將帶大家去揭開麋鹿的神秘面紗。
二、學文:
(一)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為什么說大豐自然保護區“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
--土地廣闊、氣候溫暖、林茂草豐
想象黃海灘涂的靜謐、美麗,體會大豐自然保護區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練習讀。指名讀。
(二)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讓學生自讀自悟。)
匯報交流: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這幾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角--站著的時侯,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長,站著的時候,角的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這是它獨有的特點哦,因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動物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生活習性--在沼澤環境中生活。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潛游和覓食,甚至連隆冬季節也不例外。
如果你是大豐自然保護區的講解員,你如何向來賓介紹麋鹿呢?
(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時,應按什么順序?學習文中的寫作順序)
(三)為什么說“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呢?再讀課文。
1“麋鹿為什么會銷聲匿跡”令人奇怪,還有同學擔心今后這些麋鹿會不會有“銷聲匿跡”的可能。
2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麋鹿在我國出現最早,但后來竟銷聲匿跡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別是1900年,麋鹿慘遭侵略者的偷盜、殺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鄉,并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3、研究麋鹿的過去
(1)人為因素
麋鹿減少甚至到即將消失,關鍵在于人,因為人們沒有愛惜它,任意去狩獵,去殘殺。
補充:麋鹿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或是特大洪水帶來的災難。
得出研究結論:人類給麋鹿帶來了災難。
⑵人為環境因素:
古時候,人們為了多種莊稼,把許多沼澤或近海低洼荒地被開墾成為農田,使麋鹿沒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許多麋鹿*遠離家鄉。
適宜的生活環境:氣候、溫度、以及沼澤地帶的濕地環境。
得出研究結論:適宜的生活環境是麋鹿生長的必要條件。
⑶社會因素:
可惡的是國外侵略--
外國人的發現和撰文介紹是麋鹿從國內移居國外的導火線。也是麋鹿再次遇難的重要原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慘遭厄運。
“導致麋鹿坎坷命運”的原因不但有人為因素、環境因素、更有社會因素。
得出研究結論: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動物以及我們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
從麋鹿多舛的命運,你領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護野生動物,因為一旦滅絕,不可再生。二是野生動物的命運也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我們長大了要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繁榮。
(意在通過學習課文,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總結:展示大豐麋鹿保護區畫面,由于人們的重視和保護,幾乎絕跡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四、作業:
1.把你知道的珍惜動植物介紹給大家。
2.收集保護動物的資料并開展交流活動。
板書:
麋鹿
外形奇特命運坎坷
八、教學反思
1、本文語言簡潔、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在樸實的語言中注入了濃濃的情趣,極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麋鹿》一課,課文內容淺顯,蘊藏的知識很多: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以及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從麋鹿坎坷的經歷中體悟:“人類一定要保護好野生動物”同時學生也受到美的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
《麋鹿》教學案例 篇5
《語文課程標準》向我們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蘇教版第十一冊《麋鹿》是一篇說明文,旨在讓學生了解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讓學生從小懂得保護珍稀動物。對于類似于此的文章,《語文課程標準》也在階段目標中提到,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樣的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師引導學習,學生很有可能會索然無味。只有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熱情,學生才會真正走進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實現三維目標。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覺得《麋鹿》的課堂應該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課堂。
自主探究:首先可以體現為學習內容上的自主。在初知文章的段落后,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它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段”或是“傳奇經歷”段進行探究。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也會變得輕松愉快。其次可以表現在學習形式的自主。學生在選定學習內容后,可以以多種形式來學習。愛畫畫的同學可以邊讀邊想邊畫,在手、腦并用的情況下化解文本的難點。讀想畫,可以讓學生確切的知道麋鹿之所以被稱為“四不像”的原因,讀想畫,還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麋鹿的外形特征。愛表達的同學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以及傳奇經歷。探究“傳奇經歷”這一段的同學還可用表格的方式,再現麋鹿的發展史。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合適的學習方式,或是創造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合作交流:只要探究,沒有交流,思維也就缺少碰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以后,再展開一個“講解員”競聘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先按照自主學習的不同內容分成兩大組,先在組內尋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講解一遍,兩從組內講解得較好的同學中推選出一個,參加全班性的競聘交流,并接受全班同學的小記者問。而這些,都是以熟讀文本為基礎。因此,在課堂上多留出時間來讓學生自主探究,才會求得合作交流的精彩。
教學反思:
《麋鹿》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內容,層次清晰地介紹了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敘述了它們歷經磨難終于回到祖國的坎坷命運,體現了我國政府對于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視。本課文字簡練,情感豐富:“晨霧如清紗般漂浮”“四不像”“當作姜子牙的坐騎”“失而復得的經歷”,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使學習者興趣倍增,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和愛國主義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向我們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麋鹿》一課,文章內容理解起來比較簡單,很適合孩子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在文章的第一課時教學中,充分的檢查完孩子的預習情況后,讓孩子自學課文,了解文章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然后交流總結,明白文章寫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接著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學習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部分。這一部分的學習也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課文,畫出文中描寫麋鹿外形特點的語句,感受它的特點。然后集體交流,了解麋鹿角、尾、蹄、毛色的特點,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孩子畫得很準,特別是各部分的特點,詞語抓得準確,交流中表達也很好。
反思教學環節各部分處理得都很好,能很好地引導孩子進行自主學習,李老師提議教學能要更貼近孩子些,師生間的交流能跟親切些就更好了。其實這點也是自己教學中存在的瓶頸,自己很難在此能做很大的突破,今后教學應該試著去改變,將自己的教學往更高的層次上去推一推。
《麋鹿》教學案例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23個生詞,其中16個只識不寫,學習多音字“悄”,理解“回歸自然”、“絕跡”、“漂泊”等詞語的意思。
3、抓住課文內容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4、讓學生在了解麋鹿的傳奇經歷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課文的第二、三段為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麋鹿的資料。
2、相關圖片和文字投影。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23個生詞,其中16個只識不寫,學習多音字“悄”,理解“回歸自然”、“絕跡”、“漂泊”等詞語的意思。
3、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書11 麋鹿
二: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字音,認清字形,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
2、讀懂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紹了麋鹿的哪幾個方面。
3、用一句話或一段話介紹麋鹿。
4、交流。(1)生字詞的音形。(2)交流讀書情況,糾音。(3)回答上面的問題。
5、可根據問題分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讀這一小節,你看到了什么,指導朗讀。
結合看圖,了解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場所。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繼續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內容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3、讓學生在了解麋鹿的傳奇經歷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從哪幾方面介紹麋鹿的。板書外形生活習性傳奇的經歷
二:學習課文的重點段。
1、自讀二、三自然段,說說麋鹿的外形。
2、出示圖,生介紹麋鹿的外形。
3、讀第四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從而知道了什么。
4、小組合作學習麋鹿的傳奇經歷。
5、匯報。
三:作業。
1、加偏旁組新字,組詞。
參( )( )( )( )( )( )旁、列、肖。
2、在“氣候溫和”、“林茂草豐”、“廣闊”、“茁壯成長”。這五個詞語中任選三個詞語寫一段話。
3、收集保護動物的資料并開展活動。
《麋鹿》教學案例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并能結合課文內容或者理解詞語的意思。
3、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紹心中的麋鹿。
4、寫法遷移,弄清作者怎樣抓住顯著特點介紹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學生對生動刻畫一種小動物的寫作方法更為清晰。
教學重點: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并能以不同身份介紹心中的麋鹿。
教學難點:
寫法遷移,弄清作者怎樣抓住顯著特點介紹麋鹿的外形奇特,使學生對生動刻畫一種小動物的寫作方法更為清晰。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麋鹿這篇課文,師生共寫課題。
2、看了這課題,猜想課文會寫些什么?
3、帶著問題,快速進入課文,一起走進麋鹿的世界。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出示字詞:
遁入 雌鹿 跋涉 繁殖
殺戮 公爵 別墅 飼養
行動敏捷 烏邦寺 棕紅色
顛沛流離 悄然無聲 銷聲匿跡 慘遭厄運
(1)多種方式讀詞語
2、分小節朗讀課文。(由于課文較長5—7小節可以采用學生默讀的方式。)邊讀邊交流: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麋鹿的嗎?
(歸納,板書:生活環境、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傳奇經歷)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品讀2、3自然段,深入感受麋鹿的外形奇特。
1、(出示麋鹿的幻燈片)用自己的話說說麋鹿的外形特征。
2、那課文中又是怎么總體形容麋鹿的外形特征的呢?
出示: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所以又被稱為“四不像”。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指名說一說)
2、用心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它的外形奇特?圈一圈、劃一劃,體會體會。
3、預設:
(1)角型:
A、學生說出角型獨一無二,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B、是的,這位同學的眼光真敏銳,一下子抓住了麋鹿角型“獨一無二”的特點。“獨一無二”是什么意思?(只有麋鹿才有,其它鹿是沒有的。)
C、對呀,麋鹿站著的時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這就是麋鹿的奇特之處。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2)尾巴:
A、學生說出,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B、教師小結: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這么長的尾巴可以——引讀。
(3)蹄子寬大:
A、學生說出,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B、教師引導體會蹄子寬大的作用——引讀麋鹿蹄子寬大,行動敏捷,它們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潛游和覓食,甚至連隆冬季節也不例外。
(4)一般雄麋鹿體重可達250千克左右,角比較長,每兩年脫換一次。
(5)毛色變化
3、小結寫法:課文先是概括地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奇特,然后從角型、尾巴、蹄子、毛色具體進行了介紹,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在作文中,寫一樣物時,也可以學習這種先概括再具體的.方法來寫,這樣就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長得“四不像”的麋鹿受到人們的青睞,還成了姜子牙的坐騎。可鹿類不高興了。有一天阿,鹿王就批評麋鹿了:麋鹿啊麋鹿,你怎么長了個四不像!除了角跟我們有點像,你看看自己哪還有些鹿樣,長了個馬面,牛蹄,驢尾,多難看!快做個整容手術,恢復鹿面。你覺得鹿王批評得對嗎?麋鹿會怎么說?
(體會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而演變成的。)
5、指導朗讀
四、引讀第4自然段,體會麋鹿自然繁殖力低。
1、與此同時,引讀: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懷孕期比其他鹿類要長,超過九個半月,且每胎僅產一仔。雄性小鹿兩歲時長角分叉,六歲時叉角才發育完全。
2、這段話寫了什么呢?(生活習性)
3、指導朗讀。
五、遷移練說。
1、過渡:剛才我們通過課文的介紹,了解了麋鹿的奇特的外形特點和它奇特的生活習性,但還有很多人不了解麋鹿,假如你就是一只麋鹿,你會怎樣來介紹自己恩?假如你是姜子牙,你騎著麋鹿上天庭,你又如何向天上的神仙們介紹你的坐騎?如果你是飼養麋鹿的飼養員,你又會怎樣向來參觀的客人介紹你的麋鹿?請大家自由選擇一種角色,小組交流介紹。注意在介紹的時候要注意有一定的順序。
2、同桌練習。
3、指名介紹。
4、評價
5、小結
六、布置作業
《麋鹿》教學案例 篇8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珍惜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全文共7個自然段,語言簡潔,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層次清楚,在樸實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極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目標:麋鹿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在了解麋鹿的傳奇經歷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課文內容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課文內容的要點,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經歷。
2.讓學生在了解麋鹿的傳奇經歷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23個生詞,其中16個只識不寫,學習多音字悄,理解詞語的意思。
3.抓住課文內容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內容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麋鹿的資料。
2.相關圖片和文字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圖,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板書17麋鹿
二.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字音,認清字形,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
2.讀懂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紹了麋鹿的哪幾個方面。
3.用一句話或一段話介紹麋鹿。
4.交流。(1)生字詞的音形。(2)交流讀書情況,糾音。(3)回答上面的問題。
5.可根據問題分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讀這一小節,你看到了什么,指導朗讀。
2.結合看圖,了解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場所。
四.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1)觀察第二幅插圖,默讀課文,想一想:這段課文可以分為幾層? 各寫了什么內容?
(2)理解第一層內容。
①指名讀。
②為什么說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③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齊讀。注意重讀更。
(3)理解第二層內容.
過渡思考:第一層已經為我們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為什么作者 還要接下去寫第二層呢?
①指名讀。
②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形特征?讀讀、想想、畫 畫。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這幾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角站著的時侯,個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動物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紹麋鹿的外形,還介紹了什么? (生活習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關系嗎?為什么?
《麋鹿》教學案例 篇9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讓學生知道麋鹿是我國的一種珍惜動物,教育學生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歷。
3.會認“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個生字,會寫“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輸、基”等10個生字,掌握“灘涂、敏捷、繁殖、銷聲匿跡、輸出、基金會”等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歷。
教學難點
從麋鹿多舛的命運,領悟到野生動物的命運往往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麋鹿的傳說故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預習提綱
二、激情導入:
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
出示圖片——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
三、檢查讀課文。
指名讀文。
四、展示匯報,交流成果
1. 同桌互相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2.指名讀生字新詞,正音。
認讀:榜、棕、孕、匿、厄、沛、衍
讀詞:灘涂、敏捷、繁殖、銷聲匿跡、輸出、基金會
3.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4.讀一讀:
麋鹿俗稱“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獨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長,生長慢,喜歡生活在氣候溫和、林茂草豐的濕地環境中。
麋鹿曾因在戰亂中慘遭殺戮,在故土銷聲匿跡。后來,在顛沛流離并幾乎要滅絕于歐洲時,英國的貝福特公爵收養了世界上僅存的18頭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別墅──烏邦寺,由于飼養得法,麋鹿生長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頭麋鹿結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經過長途跋涉,回歸故土,回歸自然。至今,麋鹿總數估計已逾千頭。
5、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段(1):寫大豐自然保護區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2—4):具體描述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
第三段(5—7):記敘了麋鹿的傳奇經歷。
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傳奇經歷。
這是一篇說明文,讀這樣的說明文,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但是,我們僅僅知道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讀出隱藏在這些知識背后的情感。
建議大家再用心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讀著讀著,我是否高興了?悲傷了?痛苦了?憂慮了?憤恨了?同情了?生氣了?感動了?驚訝了?
六、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輸、基”,自讀,指名讀。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么寫。
“涂”:與“除”、“徐”比較。
“捷”:右邊筆順是橫,橫折,長橫,橫,豎,短橫,撇,捺。
“繁”:“敏”+絞絲底(敏的第四筆是橫折,沒有勾)
“殖”:與“值”、“植”比較。
“孕”:“乃”蓋住下面的“子”。
“匿”:若+三框,三框的橫最后寫。
“輸”:與“偷”、“喻”比較
六、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讀一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然后默寫在本子上。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麋鹿,姿態奇特,命運坎坷。讓我們走近它,了解它。
二、展示匯報,交流成果
學文:
(一)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
為什么說大豐自然保護區“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
——土地廣闊、氣候溫暖、林茂草豐
想象黃海灘涂的靜謐、美麗,體會大豐自然保護區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練習讀。指名讀。
(二)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這幾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角——站著的時侯,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長,站著的時候,角的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這是它獨有的特點哦,因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動物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作為大豐自然保護區的講解員,你如何向來賓介紹麋鹿?
(三)為什么說“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呢?再讀課文。
1 “麋鹿為什么會銷聲匿跡”令人奇怪,還有同學擔心今后這些麋鹿會不會有“銷聲匿跡”的可能。
2 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麋鹿在我國出現最早,但后來竟銷聲匿跡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別是1900年,麋鹿慘遭侵略者的偷盜、殺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鄉,并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3 研究麋鹿的過去
⑴人為因素:
麋鹿減少甚至到即將消失,關鍵于人,因為人們沒有愛惜它,任意去狩獵,去殘殺。
補充:麋鹿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
特大的洪水帶來的災難。
得出研究結論:人類給麋鹿帶來了災難。
⑵人為環境因素:
古時候,人們為了多種莊稼,把許多沼澤或近海低洼荒地被開墾成為農田,使麋鹿沒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許多麋鹿被迫遠離家鄉。
適宜的生活環境:氣候、溫度、以及沼澤地帶的濕地環境。
得出研究結論:適宜的生活環境是麋鹿生長的必要條件。
⑶社會因素:
可惡的是國外侵略——
外國人的發現和撰文介紹是麋鹿從國內移居國外的導火線。也是麋鹿再次遇難的重要原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慘遭厄運。
“導致麋鹿坎坷命運”的原因不但有人為因素、環境因素、更有社會因素。
得出研究結論: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動物以及我們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
從麋鹿多舛的命運,你領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護野生動物。二是野生動物的命運也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我們長大了要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繁榮。
三、總結:
展示大豐麋鹿保護區畫面,由于人們的重視和保護,幾乎絕跡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四、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把你知道的珍惜動物介紹給大家。
2.收集國家級保護動物的資料并開展交流活動。
板書: 麋 鹿
外形奇特 命運坎坷
教學反思:是一篇說明文,旨在讓學生了解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讓學生從小懂得保護珍稀動物。對于類似于此的文章,《語文課程標準》也在階段目標中提到,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樣的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師引導學習,學生很有可能會索然無味。只有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熱情,學生才會真正走進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實現三維目標。
《麋鹿》教學案例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麋鹿是我國的一種珍惜動物,教育學生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歷。
3.會認“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個生字,會寫“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輸、基”等10個生字,掌握“灘涂、敏捷、繁殖、銷聲匿跡、輸出、基金會”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歷。
三、教學難點
從麋鹿多舛的命運,領悟到野生動物的命運往往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課前準備搜集有關麋鹿的傳說故事。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 出示圖片——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同桌互相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3.指名讀生字新詞,正音。
認讀:榜、棕、孕、匿、厄、沛、衍
讀詞:灘涂、敏捷、繁殖、銷聲匿跡、輸出、基金會
4.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5.、指導寫字。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 方法。如“輸”與“偷”“喻”比較
三、精讀課文
(一)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為什么說大豐自然保護區“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
——土地廣闊、氣候溫暖、林茂草豐
(二)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意在給學生一個靜靜的場,自讀自悟。]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這幾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角——站著的時侯,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長,站著的時候,角的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這是它獨有的特點哦,因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動物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作為大豐自然保護區的講解員,你如何向來賓介紹麋鹿?
(三)為什么說“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呢?再讀課文。
1 “麋鹿為什么會銷聲匿跡”令人奇怪,還有同學擔心今后這些麋鹿會不會有“銷聲匿跡”的可能。
2 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麋鹿在我國出現最早,但后來竟銷聲匿跡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別是1900年,麋鹿慘遭侵略者的偷盜、殺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鄉,并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3 研究麋鹿的過去
⑴人為因素:
麋鹿減少甚至到即將消失,關鍵于人,因為人們沒有愛惜它,任意去狩獵,去殘殺。
補充:麋鹿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特大的洪水帶來的災難。 得出研究結論:人類給麋鹿帶來了災難。
⑵人為環境因素:
適宜的生活環境:氣候、溫度、以及沼澤地帶的濕地環境。得出研究結論:適宜的生活環境是麋鹿生長的必要條件。
⑶社會因素:
可惡的是國外侵略——外國人的發現和撰文介紹是麋鹿從國內移居國外的導火線。也是麋鹿再次遇難的重要原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慘遭厄運。
“導致麋鹿坎坷命運”的原因不但有人為因素、環境因素、更有社會因素。
得出研究結論: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動物以及我們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 從麋鹿多舛的命運,你領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護野生動物。二是野生動物的命運也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我們長大了要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繁榮。
[意在通過學習課文,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總結:展示大豐麋鹿保護區畫面,由于人們的重視和保護,幾乎絕跡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五)、布置作業:
1.把你知道的珍惜動物介紹給大家。
2.收集國家級保護動物的資料并開展交流活動。
板書:麋 鹿外形奇特 命運坎坷
《麋鹿》教學案例 篇11
【片段一】
課伊始
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都有哪些珍貴的保護動物?
生:東北虎。
生:丹頂鶴。
生:揚子鱷。
師:學生每說一個,就板書一個。
生:老師,你“揚子鱷”的“揚”寫錯了。
師:哦!不好意思,老師寫錯了。(馬上把“楊”改成了“揚”)
【反思】
一個簡短的導入,我卻犯了個低級錯誤,把“揚”改成了“楊”。在學生明銳的眼睛下指出錯誤后,我草草了事了。首先并沒有大力表揚敢于指出老師錯誤的這位學生。李鎮西說得好,語文民主教學就是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權利自由,思考自由。只有師生之間平等了,學生才會給你指出錯誤。所以我當時根本沒有批評這位學生,反而應該表揚。這樣學生才會有更多創新的火花產生,才會學的輕松。如果我當場表揚了他,那么給其他同學帶來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其次我當時也不知怎么的竟然沒用一點教學機制。其實可以話鋒一轉“老師犯了個低級的錯誤,聰明的同學們可千萬不要犯和老師一樣低級的錯誤哦!”這樣一來學生聽得心里很舒服,那么自然而然對這個字也加深了印象,寫就不會寫錯了。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老師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表揚。毫不吝嗇的給學生吧。
【片段二】
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師: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哪些方面呢?
生:自由默讀。
生:介紹了麋鹿的外形。
師:(適時馬上板書:外形)不錯有外形,文章的那一節寫了外形呢?
生:第二自然段。
師:繼續交流,還寫了麋鹿的哪些方面?
生:經歷。
師:書上是怎么說的?有句中心句你能讀出來嗎?
生: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
師:請大家把這句中心句畫出來,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師:課文哪幾節介紹了傳奇經歷呢?
生:五到七。
師:那剩下的三四節介紹了麋鹿的什么呢?
生:麋鹿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
生:他們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潛游和覓食,甚至連隆冬季節也不例外。
生:他們的體重。
師:同學們說的都只是其中一小方面,這些統稱麋鹿的什么呢?
生:(各個面面相覷,很迷茫)
突然有個學生舉手了
生:介紹了麋鹿的生活習性。
師:你是怎么知道這個詞的呢,你知道什么叫“生活習性”嗎?適時板書“生活習性”。
生:生活習性就是麋鹿的一些生活習慣吧。
師:聰明的同學們,請你翻到后面練習,題目里寫的清清楚楚三個方面。所以閱讀時,有的時候也要學會從練習題目中得到閱讀信息。
【反思】
這是我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的教學實錄。從中明顯可以看出學生對于麋鹿的外形和習性找出是沒問題的。難點在于“生活習性”,怎么讓學生理解。學生不會從課后習題題目中了解信息,更沒聽說這個詞,該怎么辦呢?有時學生說不出只好老師引出。但是好在有個學生知道,說出來了。我詢問他是怎么知道這個詞語的目的是想,他會不會是從后面習題中得知的,很想順勢大力表揚。但是他的回答更令我吃驚,“生活習性”大概就是“生活習慣吧”。也許他說得和字典上的解釋有出入,但是他能說出是生活習慣已經很不容易了,接近了正確答案,夠了。便于學生理解的解釋便是詞語最好的解釋。有時你一定要強加給學生字典上生硬的解釋,學生就是難以記憶,就是記不住。我的不足在于課前其實自己給沒對什么是習性做個徹底的了解,所以我沒有給出學生明確的答案,變草草收場了。看來,語文老師沒有精心的準備還真得被學生們難倒呢。所以,老師鉆研教材還應該更深,更廣,更寬。
《麋鹿》教學案例 篇12
說教材:
《麋鹿》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課文,該文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內容,層次清晰地介紹了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以委婉的含蓄的筆觸敘述了它們歷經磨難終于回到祖國的坎坷命運,樸素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也滲透了強烈的愛國情感。
對動物的愛好,對萬物的好奇,正是當今孩子的天性。按照課時計劃,兩堂新授課下來,我發現學生通過網絡學習,興趣盎然,熱情高漲,學生在濃濃的情趣中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在鮮明駭人的史實中激起了學生對麋鹿坎坷經歷的深深惋惜和強烈憤慨。莫忘國恥,振興中華,一種民族精神也油然而生。可以說整個過程收到了預期效果。
然而在課后,我發現,在留言薄上學生留下了許多問題,細細斟酌,每個問題都充滿了學生濃濃的情趣,透露出對動物的鐘情與眷戀,包孕著對新知的渴求。(打開留言薄)
a麋鹿在3000年前在長江中下游就有,為何在漢朝銷聲匿跡,在1885年又在北京發現。時隔這么多年,還有奇跡的出現。而我們大家都喜歡的恐龍為何卻沒有奇跡般的出現呢?它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研究恐龍的滅絕)
b姜子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封神榜寫了個怎樣的故事?(研究姜子牙,《封神演義》)
面對著這些問題,我很是欣喜,這不是學生自己對世界的開拓嗎,這不是偉大的探索精神的體現嗎?這不是學生在自我開發教材嗎?雖然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已經完成,但我卻意識到了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的成功,這才是我們教學工作的真正開始,也是學生發展的真正起點。
可能有老師會提出,這些和課文內容風馬牛不相及,是不是脫離了我們的語文教學。但是值得提醒的是:我們新課程不是提出嗎?語文教學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語文課堂應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不是有專家提出來了嗎?要跳出語文教語文。
課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為大課堂,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絕不能僅僅束縛于課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語文觀” 的指引下,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種種活動與興趣,這不是我們此時所要做的嗎?因此,我就思考,何不將這些來源于學生的問題作為我們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拓展語文閱讀研究的主題呢?我想,這對培養學生眾多能力是有裨益而無害的。
為此,我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決定展開課文的深入拓展研究。也就是想再利用一堂課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研究。
教學目標:
要說這堂課我所追求的目標是什么?四個字:學有所得。就是說,讓學生在我們教師創設的網絡環境中展開研究而有所得,無論是知識、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只要他們提高了,發展了,我就認為我的預設目標就達到了。當然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差異是難免的,但我認為只要他們在各自的基點上有發展就說明我追求的目標就已經達成。學生在研究中只要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這就是有所得,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了這就是所得。
教與學的策略:
基于以上目標的制定,我在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過程中,讓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決定研究的方式、研究成果的表達與展示形式,我將由教壇的表演者退居為后臺的導演者,承擔著準備、設計、參與等的支援者,通過為學生創設和營造一個民主的、和諧的、寬泛的、有彈性的、余暇的充滿人文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各自的興趣愛好中,選定自己喜歡的研究主題,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在這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研究中發展,在研究中進步,我想,學生必有所得。
網絡環境設計:
研究性學習為師生的發展開闊了無限的空間。教師除了要開發好課程外,更要開發好供學生學習的資源與環境。我始終這么認為專題網頁是一種資源,但更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工具,是學生探索研究的平臺。創設良好的具有人文色彩的網絡環境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大家會發現,該網站是以研究麋鹿為對象的,但是我看到留言薄上的幾個問題,我則根據學生需要對此又作了調整與完善,補充了相關資源,其實,我認為,這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發展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我覺得我們教師就是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我們提供的專題學習網站更是要為學生發展服務。不妨我們再來看一下該網站。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大板塊:
(一)“學習(目標)任務區”——學生自主學習的燈塔
在主頁上,我設計了學習任務欄,將學生的提出幾個問題歸納后放到該區,作為本課堂的研究主題,為學生指明航標。
(二)“網絡資源區”——學生探索知識的導航
資源區盡可能集各種麋鹿的相關圖文聲像資源信息與一體,提供基本能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某一相關主題的資源,供學生主動研究。大家都會認為網絡的資源信息應該是海量的,我們提供給學生的信息越多越好。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我們的專題學習網站該怎么建設?“減肥”這個詞語大家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時恐怕早就聽說過,我也曾想,我們能不能在專題學習網站設計時也考慮這個問題,除了我們將有針對性的信息呈現外,我們能不能首頁上設計了一個高效的檢索功能,只要在此輸入關鍵字,學生便能在眾多信息前能方便快捷地檢索信息,從而提高學習的效度。下面撇開麋鹿信息,就支持兩個研究主題研究的信息資源談略談一二。
點擊恐龍館,學生便能找到許多關于恐龍的圖文聲像信息,在各種信息的刺激下,我們每個人都會處于一種高度的興奮狀態之中,產生強烈的探索興趣和勾起研究欲望。
點擊封神榜,我們會看到姜子牙神奇的坐騎,看到許多關于姜子牙的神奇故事,看到眾多關于封神榜的故事。曲折動人的傳奇故事,個性鮮明的傳奇人物,無不讓學生動情,強烈的求知欲望更驅使他們啟動向這部神奇巨著研究的步伐。
另外,考慮到學生可能還會生成新的問題,網絡資源區還超鏈了許多搜索網站,供學生按深入研究的方向繼續學習,來拓展研究性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因此,大家會發現,該網站綜合性強,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足夠的支持率。
(三)“主題討論區”——學生發表見解的窗口
“主題討論區”是專為學生主題學習而開辟的論壇等,并提供netmeeting等網絡工具,為學生創設會話、交流的平臺和協同發展的空間。學生可以在討論區提出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回復看到的事實,發表自己的見解。當然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走出座位,尋找伙伴,共同展開研究與商討。
(四)“成果展示區”——學生展示才華的園地
讓學生將自己的電子創作,ppt文稿,繪畫作品,研究報告等研究成果在展示區中展示,極大地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成就學生。
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設計
“學習支持網”與語文教學結合,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的開放性、問題性、過程性、實踐性、合作性原則,學生能夠完成確定研究主題、實施研究、成果評價等研究型學習的基本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本課的研究性學習由以下幾個主要環節組成:
1.生成問題,確定研究主題——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當學生完成《麋鹿》兩課時學習后,我發現學生在留言薄上提出了一些頗有研究價值的創造性的問題。為此,我就通過網絡,師生共同討論,挑選出兩個學生最關心的問題(研究恐龍的滅絕;研究姜子牙和《封神演義》),向學生推薦研究,也就是確定了本堂課的研究性主題。
2、網上學習,自主研究——實踐體驗階段
這個自主,我是定位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性地圍繞一個主題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中心內容,“同學們,請大家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問題展開研究,這些問題可以是這上面的,也可以不是這上面的,但只要是自己想解決的都可以去研究。”同時,教師幫助學生制定研究計劃。(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和誰一起研究,研究的步驟,研究結果怎樣反映)也可提供研究記錄表。
問題的扼殺,實際是對學生發展的扼殺。這樣設計,既尊重了學生個性,又使學生各取所需,一切在濃濃的興趣中完成,去發展,去追求各自所得。
如在研究二時,有學生對姜子牙的坐騎很是喜歡,學生完全可以通過網絡很快找到“四不像”坐騎的圖片以及關于它介紹的文字信息(演示),“喲賽”“好神奇喲”一種神奇感在此頓生;“姜子牙是個怎樣的人?”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學生在許多曲折的故事中展開研究,剖析人物鮮明個性,學生定會感悟出這是個機智、有謀的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封神演義》是一部世人皆喜的巨著,扣人心弦的視頻,曲折感人的故事,將刺激學生的多種感知元,濃郁的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渴求,將促使學生去研究該作品的傳奇以及該文學的深遠的藝術價值,這樣由姜子牙的坐騎、姜子牙的為人引入到《封神演義》的研究,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喚起學生對我國古典文學的熱愛,對古老文化的熱愛。這不是我們編者的良苦用心嗎?
當然,也有可能,學生在該研究中,會形成新的問題,我覺得這卻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因為大家都會知道,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在問題中發展,在矛盾中增長,從而形成研究不止,發展不止的好勢頭。
在研究的方式上我想讓學生或個人、或小組協作,也可以突破時空隧道,與校外專家、研究者建立有效、快速的聯系,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網絡環境下得以實現。
3.匯報交流,深化提高——表達和交流階段
學生將各類信息加工形成記錄研究過程的小型報告、小論文,以及指導學生制作各種ppt作品、電子作文,將研究結果以各種形式展示出來,形式可以是小組合作匯報,展開答辯會等,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
如在研究一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ppt的展示,研究小論文、電子作文來展示成果,諸類“恐龍的滅絕的原因”“恐龍的生存環境”問題將都奶奶感解決,通過與麋鹿比較,學生得出一個共性:一個良好的環境是動物生存的重要條件。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更涉及到了好多關于遠古時期的知識。。
當然在研究時,不能排除學生對其他問題的研究,如“貝福特是怎樣飼養這些動物的?他為什么會把這些動物養得這么好?”,對于這些新生成的問題,我們將給予肯定,并給予大力鼓勵,讓不同的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有不同的收獲。因為,這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組學習中,個體成員要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享信息與資源,共同承擔學習責任,榮辱與共,呈現出白花竟艷的勢頭。這樣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廣闊而豐富的空間。
4.評價總結,再次展開深入研究,持續發展。
學生在在研究過程中定會產生許多新問題“我國有哪些文學巨著?研究價值怎樣?” “我想去參觀恐龍園”等諸多問題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展開持續研究,讓我們的研究再次深入拓展。從而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學生發展的可持續。
設計特色:
通過思考,我覺得我的設計體現了以下特色:
1、我們很多教師可能在開頭時會覺得本課研究主題散而亂,聰明的老師,相信此時也已經意識到我這堂課“形雖散但神卻很聚”的特點了吧!我們不妨把這幾個問題拎起來,不都是麋鹿課文的拓展深化嗎?感悟麋鹿之神奇,動物保護之急切,生態平衡之重要。再說研究二,不是遵循著“麋鹿神奇——姜子牙神奇——封神演義神奇——我們中國人智慧神奇”我想這也是我們語文拓展閱讀的起點與歸宿吧。
2、遵循了新課程標準,體現了較新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拓展了語文教學的領域,嘗試探索了在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語文綜合實踐課的思路,學語文不是僅語文,跳出語文學語文,真正體現出大語文的教學觀的教學思想。
3、創設了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有足夠研究性學習支持的專題學習網站。在網站建設上首先考慮了減肥的思想,架設了可供學生自主發展,自由展技的舞臺,構建了一個平等會話,協作交流的平臺。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為學生享受成功喜悅而服務。
4、研究的主題來源于學生,貼近學生生活,迎合學生個性,遵循了問題從學生中來,又到學生中去的思想。
《麋鹿》教學案例 篇13
從體裁上來看,這是一篇帶有科普性質的說明性短文。文本的主角是麋鹿。為了更好地把這種奇特的動物介紹給大家,作者煞費苦心通過巧妙的編排把原本枯燥的科學性的小知識通過通俗易懂的畫面語言傳遞給了我們。就像一幕略帶神秘色彩的科幻電影,連續不斷地吸引著觀眾的眼球。
電影的開始,首先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幅十分神秘的背景畫卷:“天色微明”“晨霧如輕紗般漂浮在黃海灘涂上”。接著剪影閃現:一群麋鹿“悄無聲息”地向水塘邊走去。畫外音:人的腳步聲。結果:“警覺”的麋鹿“迅即”“蹦跳著”“遁入”草叢……寥寥幾筆,麋鹿的一些基本特點躍然紙上:群居,膽小,機敏。這一段雖然不長,但是給人留下十分鮮明的印象,在說明中加入適當的描寫,就有這樣的效果。
在說明麋鹿的外形奇特時,作者不僅寫出了麋鹿的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而且和《封神榜》中的姜子牙的“四不像”進行了比較,十分有趣。第三自然段還有麋鹿外形的具體描寫。這里仍用了比較的方法,麋鹿雖然是鹿的一種,角似鹿,但是也有不同,那就是站立的時候麋鹿的角尖都指向后方,而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多說一句,按照達爾文進化理論來看,這或許也是麋鹿幾乎滅絕的一個原因吧。角對于大多食草型的動物來說,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武器。但是,角尖朝后,如何更好的攻擊別人,保護自己呢?難怪要瀕臨滅絕了。這是題外話。至于真正的滅絕原因,我想后面有說明,從麋鹿自身來講,那就是生殖能力很低,和熊貓一樣。
外形特征可用對比的手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它的生活習性呢,則與它的外形特點密不可分,長尾巴、寬蹄子都是為了適應沼澤的生存環境。尾巴長,便于驅趕沼澤中大量的蚊蠅;蹄子寬,這樣在沼澤中行動更敏捷。
麋鹿的經歷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依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三個階段進行介紹:一、從3000年前就有,到1900年后在國內絕跡,其間幾度興亡,這里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的原因,但是文章中強調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二、流浪到各國,成為全世界的財富。麋鹿能有今天的輝煌,我覺得是否也要感謝當時的“盜鹿者”呢?如果沒有他們,麋鹿是否就真的絕跡了呢?當我們在譴責“掠奪者”的時候,是否想到過,從另一個角度考慮,他們也是一個“保護者”,當然前提不是為了自己去謀私利;三、回歸故土。想當年國破家亡,身似浮萍,現如今國富民強,幸福回歸。麋鹿的命運與國家的興亡緊密相連。
另外,作為科普性的說明文章,文章中的語言科學性也很強。文中出現的數字,都經得起考驗。關于麋鹿的生活習性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讓人信服。經歷雖然充滿傳奇色彩,但并不是人們的恣意揣測,而是有據可查。遣詞造句也能夠注意到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別,這也是此文語言運用的一個特點。例如:“放養”和“飼養”,“陸續”和“相繼”等。雖然看著相似,但是頗有不同。仔細咀嚼,“意”味頓生。
《麋鹿》教學案例 篇14
《麋鹿》是蘇教國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揭示了它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描寫了它曾經遭受偷盜、殺戮和被運往西方的不幸命運,突出了它終于回歸祖國懷抱、在大自然中茁壯成長,體現了黨和人民政府對珍稀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和保護。
全文七個自然段,按照內容特點和敘寫順序,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介紹對象麋鹿以及它的生活場所。
先以特寫鏡頭展示麋鹿出沒。
接著寫麋鹿的生活場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氣候溫和,林茂草豐,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
末點這里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紹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這一段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概括介紹麋鹿的奇特外形——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所以有“四不象”之稱,可見“奇特”了。
第二層(第三自然段):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
先指明麋鹿屬于哺乳動物,繼交待它的體重可達250千克左右,在具體寫它的獨特角型,最長的尾巴,寬大的蹄子和隨著季節變幻的毛色,同時也敘寫了如此外形特點及各自的妙用。
第三層(第四自然段):介紹麋鹿自然繁殖力很低的原因是孕期長、產子少、發育緩慢。
第三段(第五至七自然段):敘寫麋鹿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
這一段也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第五自然段):寫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麋鹿,后來逐漸稀少乃至銷聲匿跡,尤其是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偷盜、殺戮,以致在國內幾乎絕跡。
第二層(第六自然段):介紹麋鹿在國外的悲慘命運和在英國的繁殖情況。“大部分相繼死去”和“只有”既有對比作用,又引出在英國繁殖情況的介紹,為后來的我國引進作了鋪墊。
第三層(第七自然段):介紹我國何時引進多少麋鹿,安置在什么地方——突出麋鹿“回歸故鄉”、“回歸自然”、結束“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的生涯,尤其是它在祖國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壯成長”,既指出了麋鹿的現狀,又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珍稀動物的重視和保護。
課文語言簡潔,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層次清楚,在樸素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極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的教學要求,結合高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放養與飼養”“陸續與相繼”等詞語的細微差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學生學習課文,除了了解課文內容,還要用自己的話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傳奇色彩。因此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結合課文內容,學著解說員的樣子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傳奇色彩。3.通過課文的學習來體會我國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我預定三課時完成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設想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后檢查學生學習生字和課文的預習和朗讀情況,后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二課時:我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引導深讀、理解課文--我是小小解說員”等環節來學習理解課文、鞏固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最后我布置“送一份美好的祝愿給麋鹿”的作業。
第三課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的熱情,精心創設“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情景,讓學生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
四.板書設計:
外形特點
麋鹿 黃海灘涂 生活習性
(理想場所) 傳奇色彩
《麋鹿》教學案例 篇15
《麋鹿》是蘇教版六年級教材中一篇說明性課文。課文條理清晰,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我在教學這一課時,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閱讀和做筆記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后,我引導學生學習麋鹿的外形特點。找一找文中從哪幾個方面說明麋鹿的外形特點。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很容易的找出依據,并且認識麋鹿的外形特點——奇特。在教學經歷這一段,因為文章比較長,因此采用了小組合作方式。先小組分工學習,然后完成表格。旨在培養學生合作與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傳奇經歷這一部分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由讀文,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傳奇經歷。在學生學當講解員時,出示了填空:
3000多年前,( );
漢朝,( );
1865年,();
1900年,();
1967年,;
1986年8月,。
在填空的輔助下,學生能把麋鹿這段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講述下來,只是缺乏個人的理解(因為他們都在復述課文),這樣的教學效果就不理想了。
課后,關于這一板塊的教學,教研員也給我提了一些寶貴意見。首先,當我在講解麋鹿傳奇經歷時直接出示了找時間、地點和數量的變化。我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己找出這一部分敘述的變化。其次,這一部分雖然是科學的敘述,但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的情緒是很豐滿的。我可以找取一系列有溫度的詞語來讀出作者的情感。如:銷聲匿跡、慘遭厄運、漂泊不定、顛沛流離等。
最后,既然采用講解員的方式來學習這一部分,就不能只是呆板的復述課文。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情緒融入進自己的講解中。這樣既達到了情感的熏陶,又做到了語用的訓練。
雖然這次的課堂效果不太理想,但我會在每一次挫折中越挫越勇,不斷地成長。
《麋鹿》教學案例 篇16
教學要求】1、學會24個生字,綠線內的1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3、憑借具體語言材料,對學生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4、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時間】二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1、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能說說我國有哪些珍貴的野物動物?2、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板書課題:麋鹿3、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讀課文。1、自由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認清字形。⑵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⑶想想作者介紹了麋鹿的哪幾個方面。2、檢查自學情況。⑴出示生字詞。悄然無聲 遁入 雌鹿 跋涉 每胎撰文 殺戮 公爵 別墅 烏邦寺已逾干頭 顛沛流離 輕紗 棕紅色 飼養①“慘、飼”是平舌音,“紗”是翹舌音。②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筆順和結構。“匿”是半包圍結構,里面的“若”字不要寫得太大。“慘”字右邊“參”的三撇寫法上要注意它們的位置。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評點。⑶學生質疑。3、指導分段。⑴默讀課文,把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弄明白,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圍繞課題直接寫麋鹿的,寫了哪些方面?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麋鹿經歷的,寫了哪些事?⑵交流分段情況。4、學生交流預習所獲知識。 第二課時一、直接導入,精讀課文。1、今天繼續學習第11課,默讀課文的第二段,觀察第二幅插圖,想想這段課文寫了麋鹿的哪些方面?(麋鹿奇特的外形及生活習性;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2、理解第2自然段。⑴齊讀。⑵為什么說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馬、蹄似馬、尾似驢)⑶“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⑷齊讀,注意重讀“更”。3、理解第3自然段。⑴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型特征的?(角型、尾巴、蹄子、毛色)⑵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這幾部分特點的句子。⑶學生交流答案。⑷這一小節除了介紹麋鹿的外形,還介紹了什么?(生活習性)⑸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聯系嗎?(麋鹿生活在沼澤中,長尾巴有利于驅趕蚊蠅,寬大的蹄子使它在沼澤中能輕快敏捷地行動,而毛色的變化則有利于它隱蔽自己,麋鹿奇特的外形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而演變成的。)⑹討論:第2小節已經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第3小節再寫是不是有點多余?為什么?(第2小節概括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第3小節具體介紹,這樣使讀者對麋鹿有了更清晰的印象,而且在介紹外形的同時也介紹了它的生活習性,讓讀者認識到了它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⑺引讀練習。(教師讀“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麋鹿的毛色”,學生接讀相關的具體描述。)4、理解第4自然段。⑴默讀思考。課文從哪幾點來說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⑵交流答案。(一是雌鹿的懷孕期超過九個半月,比其他鹿類長;二是每胎僅產一仔。)5、學習第三段。過渡:麋鹿不僅有奇特的外形,還有傳奇的經歷。⑴快速默讀課文。⑵說說“傳奇”的意思。(經歷離奇,不同尋常)⑶快速默讀課文,為什么說麋鹿的經歷充滿了神奇的色彩?⑷出示。 時間 經歷 ①交流。②學生口頭填空。⑸指導朗讀。①麋鹿在我國出現最早,但后來竟銷聲匿跡了。(惋惜的語氣)②1865年后,特別是1900年麋鹿慘遭侵略者的偷盜、殺戮。(憤怒的語氣)③1986年,麋鹿重歸故鄉,并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自豪、喜悅的語氣)⑹你從麋鹿如此坎坷的命運領悟到什么?(保護野生動物)6、學習第1段。討論過渡:通過課文的二、三兩段描寫,我們對麋鹿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段,可以去掉嗎?⑴齊讀課文。⑵通過你的讀,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對照第一幅圖。⑶現在可以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嗎?(不可以去掉,因為這一段課文不僅交待了麋鹿的生活場所,而且還通過精彩的描寫激發了讀者閱讀下文的興趣。二是鳥戀舊林,魚戀故淵。這一開頭遙應結尾:故土才是麋鹿繁衍后代、茁壯成長的樂園。)⑷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二、課后練習。1、默讀課文,記住課文要點,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經歷。2、舉行“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講解員”選拔賽。 板書: 外形奇特(四不像)麋鹿
傳奇經歷
《麋鹿》教學案例 篇17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在網絡環境下研究解決學生在上課時發現的新問題,憑借網絡信息進行語文教學的拓展,增強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信息的檢索,搜集,篩選,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的綜合素養.
2,學會研究的方法,滲透大語文觀教學思想.
情感目標:
1,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材料以及網絡信息資源,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麋鹿的相關問題的研究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以及進行人文教育,藝術教育,文化教育,真正體現大語文的教學觀.
2,通過小組協作和專題研究活動,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3,讓學生在自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過程中培養成就感.
網絡環境創設:
本專題學習網站集圖,文,音,像等信息于一體,自行設計了一個《麋鹿》的專題學習網站設計了以下幾大板塊:
(一)"學習輔導區"——學生自主學習的橋梁
(二)"網絡資源區"——學生探索知識的導航
(三)"主題討論區"——學生發表見解的窗口
(四)"成果展示區"——學生展示才華的園地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上一堂課,我們利用網絡初步研究了麋鹿,在研究中,大家對"麋鹿為什么會銷聲匿跡"感到奇怪,還有同學擔心今后這些麋鹿會不會有"銷聲匿跡"的可能.圍繞這個問題,老師給大家兩天的時間,要求大家以個人或者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網絡或者利用其他可利用的資源進行調查,進行分析.今天這堂課,我們就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
2,下面請大家準備一下,待會我們共同來匯報.
教師巡回,學生整理
二,交流匯報
(一)分以下幾塊匯報交流:"麋鹿為什么會銷聲匿跡 " ——研究麋鹿的過去
研究探討一:人為因素
讓學生通過多方面匯報研究成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討論
麋鹿減少甚至到即將消失,關鍵于人,因為人們沒有愛惜它,任意去狩獵,去殘殺.
學校圖書館也發現:麋鹿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
特大的洪水帶來的災難.
得出研究結論:人類給麋鹿帶來了災難.
研究探討二:人為因素環境因素
古時候,人們為了多種莊稼,把許多沼澤或近海低洼荒地被開墾成為農田,使麋鹿沒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許多麋鹿被迫遠離家鄉.
適宜的生活環境:氣候,溫度,以及沼澤地帶的濕地環境.
得出研究結論:適宜的生活環境是麋鹿生長的必要條件.
研究探討三:社會因素—可惡的是國外侵略
大衛的發現是麋鹿從國內移居國外的導火線.也是麋鹿再次遇難的重要原因.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慘遭厄運.
貝福特公爵在麋鹿的生還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具體數據統計表說明.
師小結:通過我們剛才的研究,我發現大家已經得出"在我國銷聲匿跡的原因是——,誰來概括一下
學生概括:"導致麋鹿坎坷命運"的原因不但有人為因素,環境因素,更有社會因素.
得出研究結論: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動物以及我們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
(二)匯報交流:今后這些麋鹿會不會有"銷聲匿跡"的可能 -——研究麋鹿的現在與未來
可以讓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研究討論:
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他們在我們國土繁衍后代,茁壯成長.
a,國家開辟許多麋鹿自然保護區.
b,中國在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
得出研究結論:國家重視,不會悲劇重演.
(三)麋鹿保護區的建設——展望未來
你們對麋鹿的前景,麋鹿的未來有什么設想嗎
在我們這兒開發一個自然環境保護區,開辟一個麋鹿生態保護區,讓我們貼近麋鹿,關愛這些動物.
可以讓學生圍繞麋鹿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以及人們的環保意識等多方面展開正方和反方的辯論.
老師:建議大家課后好好思考一下,就"如何建設麋鹿生態保護區"設計一份建設方案,大家相互修改成熟后遞交給我們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爭取讓他們采納你的建議,好嗎
三,總結——麋鹿明天會更好
1,本堂課,大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資料的研究,知道了導致麋鹿銷聲匿跡的重要原因,從大家美好設想中,我似乎看到了一群可愛的麋鹿在隔湖生態保護區自由,安逸地生活著.我相信,隨著人們的意識的不斷增強,隨著我們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這些麋鹿不但不會銷聲匿跡,而且會生長的更好.不久的將來,不但在我們南夏墅能看到麋鹿,在祖國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麋鹿的蹤跡.
2,布置展開深入研究:就"如何建設麋鹿生態保護區"設計一份建設方案,要求繼續通過社會調查,數據分析等方法來完成方案設計.
該課例在武進區"基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教學評優活動"中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