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實驗》導學案(精選16篇)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1
課題: 12 夜晚的實驗
早讀課:(20分鐘)
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0分鐘)2、感受科學家細心觀察、大膽試驗并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精神。(5分鐘)
檢效:小組長檢查晨讀目標的完成情況,老師抽查目標的達成情況。建議可以進行誦讀比拼。(5分鐘)
預習課:(晚自習30分鐘)
預習目標:自讀自悟:《夜晚的實驗》全文,完成如下任務:
第一課時預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感知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預習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
2、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不斷實驗、潛心研究、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自主積累:積累文中重點詞句。
自主感悟: 理清課文思路,能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學習目標:(1分鐘)
1、通過自主學習,交流展示,能夠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不斷實驗、潛心研究、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定向導學·互動展示·當堂反饋】
課堂
元素
導學
流程
自學質疑模塊
互動探究模塊
交流展示·精講點撥模塊
矯正反饋模塊
自學指導
內容、學法、時間
互動策略
內容、形式、時間
展示方案
內容、方式、時間
重點摘記、成果記錄、
知識生成、規律總結
抓住
重點
賞析
語言
領悟
主題
第一課時預習
初讀課文:(10分鐘)
1、借助工具書認讀生字、詞,能夠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掌握朗讀的方法,了解課文大意,劃分段落。
3、知道斯帕拉捷做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第二課時預習
一、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0分鐘)
1、斯帕拉捷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
2、斯帕拉捷做了幾次試驗?分別是怎樣做的?結果怎么樣?(抓住重點字詞來理解)
3、斯帕拉捷為什么能夠成功?揭開蝙蝠飛行的秘密,有什么意義呢?
4、什么事超聲波?超聲波加上引號你怎么理解的呢?
5、超聲波給人類帶來哪些恩惠呢?你能說說超聲波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嗎?
請按以下程序進行組內合作交流:
a、兩人小對子檢查自研成果,并解決自學時遇到的疑難問題。(4分鐘)
b、六人互助小組交流探討,著力解決前面階段未解決的問題。(5分鐘)
c、十八人共同體大組大組長抽簽:
教師給出抽簽順序,明確本組展示任務。(1分鐘)
(總預時:10分鐘)
第一課時
預演:(10分鐘)
大組長帶領本組組員參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務,同時進行組內小展示和板書規劃。
展示單元一:(5分鐘)
認讀、識記生字詞。理解詞意。如何巧記字形并組詞。
展示單元二:(10分鐘)
朗讀課文比賽。
展示單元三:(15分鐘)
感知課文內容,知道斯帕拉捷做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總預時:40分鐘)
第二課時
預演:(8分鐘)
大組長帶領本組組員參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務,同時進行組內小展示和板書規劃。
細讀鑒賞: (27分鐘)
展示單元一:
1、斯帕拉捷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
2、斯帕拉捷做了幾次試驗?分別是怎樣做的?結果怎么樣?(抓住重點字詞來理解)
展示單元二:
3、斯帕拉捷為什么能夠成功?揭開蝙蝠飛行的秘密,有什么意義呢?
展示單元三:
4、什么事超聲波?超聲波加上引號,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5、超聲波給人類帶來哪些恩惠呢?你能說說超聲波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嗎?
展示單元四:
6、你從課文中得到什么啟示?
7、復述課文內容
(總預時:35分鐘)
隨堂筆記:(5分鐘)
1、斯帕拉捷做實
驗的過程:
2、實2、實驗的結果是:
3、 斯帕拉捷成功的原因:
4、我搜集到的超聲波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
等級評定: ★
寄語:
創讀
悟情
課外
拓展
遷移
運用
1、你從課文中得到什么啟示?
2、復述課文內容
(10分鐘)
當堂
反饋
學完本課后談談你的收獲或體會。
兩人小對子用紅筆批改隨堂筆記并互相給出評定等級,(加油,相信你是最棒的!)(預時:5分鐘)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2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系課文語言環境,懂得課后作業中“瞎子”、“穿透”、“聽”等詞的意思及其所帶引號的用法。
3、通過朗讀、復述等一系列語言訓練,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學習重、難點:
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我的收獲:
1、這篇課文我已經讀了( )遍,其中容易讀錯的字是( ),容易寫錯的字是( )。
2、我能理清課文的脈絡。
3、這篇課文記敘了( )通過( ),終于揭開了( )的經過。這一實驗結果促進了人們對( )的研究,并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恩惠。
4、我知道什么是超聲波。
課堂交流:
1、斯帕拉捷為什么能夠解開蝙蝠夜行的秘密?這對你有什么啟發?
2、說說下面句子中引號的用法。
(1)、“難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僅能夠飛翔,而且能在夜間洞察一切嗎?”斯帕拉捷這樣猜想。
(2)、原來,蝙蝠靠喉嚨發出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
(3)、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
班情補充: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3
預習方案
1.讀熟課文,學會生字:蝙蝠 障礙物
2.斯帕拉捷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
方法 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請回答:是什么促成斯帕拉捷做這個實驗的?又是什么促成斯帕拉捷完成這個實驗的?
4.你覺得這篇課文中哪些句子寫得好?
5.很多發明、發現都跟一雙敏銳的眼睛有關,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建議查閱資料)
導學過程
1.聽寫。
2.指名讀課文。
3.斯帕拉捷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交流表格。快速瀏覽三次實驗,他們在詳略上給你什么樣的啟示?第一次實驗是如何寫的?能把寫作的順序說出來嗎?
4.思考,如何作者寫成實驗報告式的文章,跟這篇文章再做做比較,你覺得分別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優勢?
5.你覺得課文有哪些句子寫得好,大家交流,要想一想,句子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寫的?
6.你覺得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有什么好處?
7.很多發明、發現都跟一雙敏銳的眼睛有關,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對你有什么樣的啟發?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系課文語言環境,懂得課后作業中“瞎子”、“穿透”、“聽”等詞的意思及其所帶引號的用法。
3.通過朗讀、復述等一系列語言訓練,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學情分析: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探索與發現”,共選用了《夜晚的實驗》、《海洋——21世紀的希望》、《學會合作》三篇課文,《夜晚的實驗》放在這一單元的第一篇。斯帕拉捷,是學生不熟悉的科學家;蝙蝠的飛行秘密是學生感興趣的;超聲波是什么,是學生不熟悉的,它有什么功用,也是學生不太了解的。課文內容并不復雜,事情的來龍去脈學生通過自讀便能了解。正因為如此,更應引導學生關注關鍵詞,如文后問題的思考。可抓住“常常、好奇、驚叫、奇怪、猜想”等詞思考揣摩,發現斯帕拉捷成功的原因:勤于觀察(關注現象)思考(發現問題),堅持實驗研究(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 要求學生搜集古今中外科學家發明創造、造福人類的故事。
2. 多媒體課件,展示超聲波在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情調查: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鳥兒在天空有自由飛翔的本領,人類就模仿鳥兒的結構制造飛機。這就是仿生學的例子。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個在仿生學過程中重要的實驗。
板書課題:夜晚的實驗(讀題)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問嗎?
二、合作探究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讀準字旨,讀順課文。
(2)借助字典并聯系下文自學生字詞。
三、展示交流
1.檢查自學情況。
(1)指瀆生字詞,相機字音。
喉嚨 蒼蠅 瞎子 薄膜 油漆 礦藏 領域
堵住 揭開 判斷 (嚨、蠅是后鼻音,在詞中讀輕聲)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掌握課文的能力。
2.通讀課文,回答揭題時提出的前兩個問題。
(板書:蝙蝠 斯帕拉捷)
能不能根據這兩個詞把文章的內容概括出來。
3.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第—段(第1自然段)寫蝙蝠在夜空中飛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寫經過多次實驗,終于揭開蝙蝠出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寫斯帕拉捷的實驗引起了科學對超聲波的研究,使我們享受到它帶來的恩惠。
三部分中哪個是我們學習的重點,為什么?
四、矯正反饋
本課生字全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寬或左小右大。
判:左右相等;
添:注意“點”和“捺”。
五、啟發預習
1.上網了解什么是超聲波,超聲波有哪些應用,搜集有關的資料。
2.搜集一些介紹古今中外的科學家通過對事物或現象的研究從而發明創造,造福人類的事例。
第二課時
一、學情調查。
1、同學們都很崇拜科學家,老師也是一樣。可是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不是總是覺得科學實驗是一個特別懸乎的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的認識是不是有了一些改變呢?
2、我想我們這節課應該至少解決兩個問題:(出示)
斯帕拉捷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
斯帕拉捷是個怎樣的科學家?
通過解答第一個問題,我們才能對斯帕拉捷這個人有所了解,才能走進這位科學家;我們了解了斯帕拉捷,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實驗的魅力。
二、合作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斯帕拉捷為什么想到做這個實驗?
2.指名讀。
3.為什么斯帕拉捷對蝙蝠感興趣?我想散步的人不會是他一個人吧?
4.可能我還有一個疑問希望大家幫助解答:我想街道上、樹上棲息的動物會不少,可是他為什么對蝙蝠這么感興趣呢?
(一)閱讀2-6自然段,根據表格的要求邊讀邊思考:斯帕拉捷的實驗一共分為幾次完成的?
提出合作要求: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先在書上做上記號,再小組合作嘗試著填表。
實驗順序
實驗設想
實驗想象
實驗結果
實驗后反思
實驗次數實驗做法實驗結果
三、展示交流:
各組分工匯報。(結合匯報,抓住重點句,換位思考,體會斯帕拉捷的科學精神并相機指導朗讀)
(1)第一次實驗哪一組來匯報?(蒙眼輕盈敏捷飛翔)當看到蝙蝠仍能輕盈敏捷飛翔,此時此刻,你會怎樣呢?出示句子:“……很奇怪……”斯帕拉捷為什么會覺得奇怪?指名讀出奇怪之情。
(2)第二次實驗哪一組來匯報?(堵鼻飛得敏捷輕松)這一次又引起了他什么猜想呢?指名回答齊讀
(3)第三次實驗哪一組來匯報?(油漆涂滿全身沒有影響)斯帕拉捷的三次探索都失敗了,換了是你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4)斯帕拉捷的第四次實驗呢?(堵耳東碰西撞跌落)四次實驗終于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得出了什么結論?出示句子:“啊!……”練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5)此時此刻,斯帕拉捷的心情十分激s動,如果你是斯帕拉捷你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矯正反饋:
明確要求,指導創造性復述
斯帕拉捷的這個實驗引起了轟動,很多人都邀請斯帕拉捷去講學,斯帕拉捷分身無術,他決定開一個記者招待會,將他的實驗公布于眾。現在你就是斯帕拉捷,來給大家講講。為使你的發布會成功,你們可以再精心準備準備,建議你再讀讀課文或看著實驗記載表說,還可以加上自己做實驗時的想法。個人準備
(1)指名復述
(斯帕拉捷講的時候,你們仔細聽,有什么問題或想法可以向他提問。)
各國記者提問、板書總結: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
(2)同學們,聽了斯帕拉捷精彩的報告和他對我們的殷切希望,你們有什么收獲或啟發呢?
五、啟發預習:
斯帕拉捷憑著自己對科學的不懈追求,大膽實驗,終于得出了結論:“蝙蝠在夜間飛行,捕捉食物,原來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的。”他的實驗對后人有什么意義呢?
(超聲波對人類有巨大的作用,上網查閱相關資料)
第三課時
一、學情調查:
斯帕拉捷憑著自己對科學的不懈追求,大膽實驗,終于得出了結論:“蝙蝠在夜間飛行,捕捉食物,原來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的。”他的實驗對后人有什么意義呢?
二、合作探究:
學習第7、8、9自然段
1.斯帕拉捷的實驗為后來的研究者打開了一扇門。看看人們都有了哪些收獲?
2.能不能用圖形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下蝙蝠的工作原理。
3.大家還知道哪些仿生學的事例?
三、展示交流
1.從斯帕拉捷的結論中你能發現新的研究問題嗎?能不能按照上節課所填寫的圖表說一說斯帕拉捷實驗的過程。?
(小結:必須要有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
我們將來才有可能成功。
2.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一個未來的科學家,奇妙的大自然,豐富多采的生活中有很多現象值得大家去探究,你們頭腦中也問過許多為什么,讓我們聽聽你們這些未來的科學家腦海中都有什么問號
3.小組合作,練說。
四、矯正反饋
1.課后有這樣一個習題,讓我們也來探究一下好嗎?(出示課后練第4題:讀一讀,說說下面句子中引號的用法。)
(1)那幾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
五、啟發預習
海洋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海洋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在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人們都說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請大家搜集有關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資料,了解海洋與我們人類社會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系。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5
作者:宗陽春 發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22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系課文語言環境,懂得課后作業 中“瞎子”、“穿透”、“聽|”等詞的意思及其所帶引號的用法。
3、通過朗讀、復述等一系列語言訓練,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大膽實驗、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在教師指導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同學們知道嗎,超聲波在現代:工:業、農業、醫療、軍事等領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那么,人們對超聲波的研究是怎么開始的呢?這得從意大利——位科學家的實驗說起。
板書課題:7 夜晚的實驗(讀題)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為什么實驗是在夜晚進行的?誰做實驗果如何?)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讀準字旨,讀順課文。
(2)借助字典并聯系下文自學生字詞。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瀆生字詞,相機字音。
喉嚨 蒼蠅 (嚨、蠅是后鼻音,在詞中讀輕聲)
瞎子 薄膜 油漆 礦藏 領域
堵住 揭開: 判斷
(2)指名試瀆課文,并理解詞語掌握情況:
敏銳:感覺靈敏,文中指目光尖銳。
敏捷:(動作等)迅速而靈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結合生活經驗理解)
洞察:觀察得很清楚。
領域:區域、范圍。
恩惠:給予的或受到的好處。(可通過換詞理解)
3.通讀課文,回答揭題時提出的前兩個問題。
(板書: 蝙蝠 斯帕拉捷)
4.指導分段
第——段(第1自然段)寫蝙蝠在夜空中飛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寫經過多次實驗,終于揭開蝙蝠出間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寫斯帕拉捷的實驗引起了科學對超聲波的研究,使我們享受到它帶來的恩惠。
5.質疑問難。
三、指導書寫
本課生字全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寬或左小右大。
判:左右相等;
添:注意“點”和“捺”。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人
同學們,若請你們來寫斯帕拉捷實驗的情況,你想先讓讀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實驗的緣由是什么)
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樣。這也是這一類文章通常的寫法。
二、精讀指導
1.理解第一段:
(1)默讀,口頭填空:斯帕拉捷————產生好奇:一一———一
(2)交流。(板書:憑什么……)
(3)朗讀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從哪里看出來的?觀察細致,對常見現象敏感,好奇心強。
①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靈活地在夜空中—琶來飛去,卻從不會撞到樹上或者墻壁上。
②蝙蝠憑什么特殊的本領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呢?
(4)指導朗讀。
突出句中重點詞語,瀆好疑問的涪氣,表現斯帕拉捷強烈的來寫?
2.理解第二段
實驗的情況怎樣?
(1)默讀,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廠幾次實驗?分別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交流。
①蒙上眼睛 輕盈敏捷地來回—龜翔
②堵住鼻子 還是飛得那么敏捷、輕松
③全身涂滿油漆 還是沒有影響到它們的—屯行
④堵住耳朵 很快就跌落到地,亡
(2)一系列實驗,怎樣寫既清晰又簡潔,而不使人覺得重刻呢?寫的時候要有重點。你們覺得應重點寫哪—次實驗? (第一次)
(3)輕讀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樣寫的。 交流,相機點撥。(指名讀有關語句并概括)
①先交代實驗的時間、地點,然后依次寫斯帕拉捷的做法,實驗的結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板書: 做法 結果 思考 )
②提問:“當他看到放出去的幾只蝙蝠輕盈敏捷地來回龜翔時,不由得驚叫起來,”為什么?(事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③“瞎子”引號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4)指導根據板書的提示,看圖復述第一次實驗的情況。
自由試述。指名復述,評議。
(5)默讀第4—6自然段,思考:與第一次相比,后來幾次實驗的情況是怎樣簡明扼要地寫的?
交流。(先概括,再讀有關語句)
①第4自然段緊承上文簡潔地敘述斯帕拉捷兩次實驗的做法、結果及第二次實驗后的猜想。
②第5自然段寫最后一次實驗的做法和結果。
提問:為什么做法一帶而過,而結果較細地加以描寫呢?
(因為結果與先前截然不同)
③第6自然段寫斯帕拉捷的發現,
(板書: 發現 原來是……)
(6)指導朗讀。
注意通過停頓體現出實驗過程的層次。
重點指導讀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個問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嘆句,體會斯帕拉捷終于揭開蝙蝠夜間琶行秘密的無比喜悅激動的心情。
指名讀,齊讀。
(7)小結
這一段簡練、生動地記敘丁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實驗,終于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的經過:
(8)從這一段的敘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貴精神?
(勤于思考,大月巳實驗,刁;怕失敗,不斷探索,打破沙鍋問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
三、指導復述實驗過程
1.分部分復述;
借助板書,抓住文中關鍵語句進行。
同桌試述,指名復述,評議。
2.完整復述。
指名復述,評議后各自練習復述。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人
1.斯帕拉捷是怎樣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的?
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詳細地復述。
2.讀了這個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
(要注意觀察,對一些現象進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
3.過渡:斯帕拉捷的實驗有什么重大意義呢?
二、精讀指導(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讀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體呢?
說說句中引號的用法。
(視線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體:通常耳朵只會聽到聲音,而蝙蝠卻能像聽聲音一樣“聽”到前方的物體)
3.引讀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將其中的奧妙說一說。(同時可畫圖或動作演示)
(2)把自己對“超聲波”的認識用一句話表達出來。
(板書:超聲波)
4.齊瀆課文最后一句。
說說讀懂了什么。(實驗造福了人類)
(板書:巨大恩惠)
又交流:讀了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啟發?
(科學家前仆后繼地進行科學研究,以豐碩的科研成果造福人類,我們也
應該努力學習,勤于鉆研,立志造福人類。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6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小學 2,學科:語文
2,課時:2
3,學生課前準備:
一、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 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詞的意思。
三、 自學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系課文語言環境,懂得課后作業中“瞎子”、“穿透”、“聽|”等詞的意思及其所帶引號的用法。
3、通過朗讀、復述等一系列語言訓練,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鳥兒在天空有自由飛翔的本領,人類就模仿鳥兒的結構制造飛機。這就是仿生學的例子。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個在仿生學過程中重要的實驗。
板書課題: 夜晚的實驗(讀題)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問嗎?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讀準字旨,讀順課文。
(2)借助字典并聯系下文自學生字詞。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瀆生字詞,相機字音。
喉嚨 蒼蠅 (嚨、蠅是后鼻音,在詞中讀輕聲)
瞎子 薄膜 油漆 礦藏 領域
堵住 揭開: 判斷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掌握課文的能力。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百度搜索】
1、斯帕拉捷為什么想到做這個實驗?
2、指名讀。
3、為什么斯帕拉捷對蝙蝠感興趣?我想散步的人不會是他一個人吧?
4、可能我還有一個疑問希望大家幫助解答:我想街道上、樹上棲息的動物會不少,可是他為什么對蝙蝠這么感興趣呢?
四、學習課文二-六自然段:
(一)整體把握,梳理線索。
1、首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根據要求邊讀邊思考。
2、斯帕拉捷的實驗一共分為幾次完成的?
3、我們發現有的可以內容可以通過讀書直接填寫出來,有的不能光看就清楚的。先說第一次吧。這一次書上寫的比較詳細。
4、指名回答。
5、我們是概括的回答,課文中寫得還是比較詳細的。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這個自然段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實驗猜想,一個是實驗后反思。
6、請一個同學把實驗猜想部分再來讀一讀。他讀完了,我再來讀一讀,大家認真聽,發現有什么區別嗎?
7、請同學把實驗的過程讀一讀(即讀第二自然段)看到這個詞了—— “輕盈敏捷” ?能不能用幾句話來形容一下它們是如何“輕盈敏捷”的?
8、斯帕拉捷不由得——驚叫起來。誰來讀一讀斯帕拉捷的反思。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會如何來表達?(只要學生說的有理則行)
9、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實驗過程,作者并沒有像第一次一樣面面俱到。認真地讀四到五自然段,把作者沒有寫出來的部分通過自己的想象填寫出來。大家可以先看看第一次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對你寫有幫助。
10、指名說,只要說得有理就可以了。
11、通過這樣幾次實驗,斯帕拉捷終于發現蝙蝠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的。一起讀第六自然段。
有沒有發現這個“啊”字呀!這可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字。說說看,在這個字背后隱藏著斯帕拉捷的什么情感?
12、請同學們想一想:科學發現一般要經過哪幾個過程,才能有所發現,獲得結果。這幾個部分能不能調換次序?
13、斯帕拉捷的實驗完成了,說說看他在你的印象中是個怎樣的科學家?
五、學習七-九自然段。
1、 斯帕拉捷的實驗為后來的研究者打開了一扇門。看看人們都有了哪些收獲?
2、 能不能用圖形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下蝙蝠的工作原理。
【百度搜索】
3、 大家還知道哪些仿生學的事例?
【百度搜索】detail&word=%e5%85%b3%e4%ba%8e%e5%a3%b0%e7%ba%b3%e7%9a%84%e7%a4%ba%e6%84%8f%e5%9b%be&ie=utf-8&in=31087&cl=2&lm=-1&st=&pn=4&rn=1&di=192479507600&ln=1338&fr=ala1&fm=ala1&fmq=136237220537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1&di192479507600&objurlhttp%3a%2
六、拓展資料:
語文主題學習4《巴斯德的探索》,讀一讀,看看跟《夜晚的實驗》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
二、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夜晚的實驗,終于揭開了蝙蝠飛行秘密的經過。他從蝙蝠飛行的啟示中發現了超聲波,并進而造福人類的故事。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在尋找文本的切入點時,我注意到了課文的幾個問句。這幾句問句與幾次實驗息息相關,與全文中心有著極大的關系,它們反映出了斯帕拉捷在實驗過程中的思路,現象引發了他的分析思考,思考產生了疑問,疑問又推動了下一次實驗,并最終使斯帕拉捷揭開了真相。
在教學中,我不光引導了學生學習體會課文表述斯帕拉捷思考過程的精彩,還引導學生領悟斯帕拉捷的實驗過程正是其思維的過程,藉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學生在有感情地熟讀這幾個問句的基礎上,思路得以清晰,使復述課文變得流暢而簡單,真正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三、 教師個人介紹
省份:山東省 學校:青州市云門山街道云峽河回民小學 姓名: 李彩玲
職稱:小學一級教師
電話:628
電子郵件:
通訊地址:青州市云門山街道云峽河回民小學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7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學生自由發言)
大家知道蝙蝠是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雷達是探測的儀器,前者是自然界里的動物,后者是人類的一種發明創造,看起來毫不相干,然而,人類的許多創造發明都從動物身上得到啟迪,那么蝙蝠它給人們什么啟示呢?你想知道嗎?答案就在課文里。
二、自讀課文,了解內容
(一)邊讀邊劃出生字詞和不懂的詞語。
(二)標出自然段,想想哪幾段說的是一個意思。
三、檢查自讀情況
(一)認讀生字詞。(卡片)
(二)找四五名同學讀課文
(查:生字讀音,文字正確流利。)
四、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一)回顧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一讀二想三并
(二)請七名同學分別讀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每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三)大家議論說每段主要講了什么?哪幾段意思相近。
(四)將相近意思的段合并為一大段。獨立一個意思的為一段。按一定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分段結果:第一段是第1、2自然段;第二段是第3~6自然段;第三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即: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
(五)歸納段落大意。
1.歸納段落大意要注意什么?
(1)要抓住主要內容。
(2)語言要簡練。
2.怎樣歸納段落大意呢?
教師給方法,出示小黑板。“獨立成段的抓重點句;合并成段的,舍棄次要,抓主要。”
3.學生根據方法,討論如何歸納段落大意。
(討論過程:第一段中的第1自然段講了一架飛機在安全夜航。第2自然段就這個現象提出問題。段意可概括為,由飛機夜航的現象,提出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問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第二段中講了先提出蝙蝠在夜里為什么會有高超的飛行本領,講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的情況和結果,最后揭示了蝙蝠夜間安全飛行的秘密。這么多內容,要用精練的語言概括一下;讓學生根據課后思考練習題2,選擇正確的第二段段意。第三段只有一個自然段。講了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安上雷達,保證飛機安全飛行,還著重講了雷達的工作原理。這兩點中最主要就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把這個作為段意就可以了。)
五、分段練習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語
六、個人利用工具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意
七、全班交流
(一)提出難懂詞語。
(二)大家進行解答。
八、練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九、作業
預習課后思考、練習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初步閱讀課文,進行分段,歸納段落大意,并理解了一些詞語的意思。這節課繼續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知道科學家是怎樣通過反復試驗和研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二、找三名同學讀書。大家思考:文章開頭提出一個什么問題?課文哪段具體解答了這個問題
三、變序教學,先學首尾段
(一)默讀首尾段,了解寫作特點。
(二)提問:
1.文章開頭提出了什么問題?(飛機為什么能在夜間安全飛行?)
理解詞語:漆黑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在文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引起人們的思考和閱讀的興趣。)
3.科學家研究的結果是什么?理解詞語:“摹仿、啟示、障礙”。
(板書:天線、熒光屏、電波、反射、障礙物)
4.先提出問題,最后解答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方法。(首尾呼應)
(三)請兩名同學分別讀首尾段。
過渡:科學家為什么會得出這個結果呢?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四、學習第二段
(一)個人小聲閱讀第二段。思考: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是什么?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邊讀邊劃。
(二)提問:
1.蝙蝠夜間飛行特點是什么?從哪個詞看出來的?(蝙蝠不但能夜間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無論怎么飛,也不會同任何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也能靈巧的避開,通過“即使……也……”這個詞看出來的。)
2.從這些特點中反映出什么?(蝙蝠夜間飛行,就如同在白天飛行一樣動作靈巧,反映敏銳。)
3.蝙蝠為什么能在夜間飛行?科學家為了揭示這個秘密,做了幾次試驗,都是怎么做的?試驗證明了什么?
(三)學生帶著問題讀書。
1.個人默讀4、5自然段。
2.找單人讀4、5自然段。
大家思考:
(1)課文對哪次試驗作了比較詳細介紹?
(2)對試驗做了哪些介紹?
(四)學生議論發言,理解詞語“橫七豎八”。
(答案:課文把第一次試驗敘述得比較具體,講了試驗的時間、場所、條件、情況和結果。)
(五)請同學當一回“科學家”,將三次試驗填寫在表格中進行匯報。
(六)教師小結:
科學家針對蝙蝠高超的飛行本領,做了三次試驗,第一次排除了視覺在夜間飛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試驗證明蝙蝠夜間飛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寫試驗時作者在寫作方法上有詳有略,同時使我們知道寫試驗情況時應介紹交代什么。望同學們學習這些寫作方法。
過渡:蝙蝠到底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七)單人讀第6自然段,大家邊聽邊劃、劃出與問題有關的重點詞語。
1.提問。
2.理解詞語“反復研究”、“終于”。從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1)科學家對待科學的態度,認真、不辭辛苦、刻苦鉆研的精神。(2)結論是來之不易的。)
3.讓同學畫畫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飛行的草圖。
4.用自己的話說說蝙蝠是怎樣飛行的。
(板書:嘴、耳朵、超聲、反射)
過渡: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什么?
五、學生自由讀課文最后一段
(一)同座位的同學議論,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聯系?
1.學生試畫雷達工作的原理圖。
2.做填空練習。
3.對照投影或板書說說雷達和蝙蝠的對應關系。
(二)討論發言。從這一事例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由議論。你還知道哪些發明創造,也是人們從生物身上得到的啟示?
六、請三名同學讀全文
七、教師總結
這篇課文通過講敘科學家對蝙蝠飛行情況的研究,找到原因,從而得到啟迪。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安全飛行的事例,使我們知道,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多觀察事物,觀察生活,向科學家學習,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三課時
一、交代本節學習任務: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要求能夠掌握字音,記住字形,理解運用。
二、溫習課文內容
請同學們接力朗讀課文。
三、復習生字詞的讀音
(一)學生自己讀生字表和課后詞語。
(二)用生字詞的卡片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四、學生個人分析和記憶字形,懂得意思
(一)分析字形結構,偏旁部首。
(二)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練習擴詞,豐富詞匯。
五、集體學習
(一)要強調字音的生字有:
“即”是第二聲“j0”,不要讀成第四聲“j@”。
“塞”是平舌音,要讀準。
“豎、鐘、超、障”是翹舌音,要讀清楚。
(二)要強調字形的生字有:
“即”字右半部是“卩”,不要寫成“阝”
“熒”字下邊是“火”,不要寫成“蟲”或“玉”。
“配”的左半部不要少寫一橫。
教學步驟:
(三)先讓學生自己說說哪些字音易讀錯,然后,說說要注意什么。再找一找哪些字形易寫錯,怎么記住它們。
(四)區別形近字,組詞練習。
堅熒配摹塞豎螢醒幕賽
(五)學生提出難理解的字義或詞義,大家通過,聯系上下文,進行議論解答。
如:敏銳——感覺靈敏,眼光尖銳。本課意思指眼光尖銳。
摹仿——照某種現成的樣子學著做。本課指科學家根據蝙蝠探路的原理發明了雷達。
障礙——阻擋、限制。本課指超聲波遇到影響、限制的東西就反射回來。
六、造句指導
(一)弄懂“反復、證明”的意思
“反復”在本課中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復的意思。
“證明”在本課當作動詞用。是用可靠的材料來表明事物的真實性。
(二)教師造范句進行引導。
反復——經過反復練習,小紅終于把《小青蛙》這支曲子彈會了。
證明——看見燕子低飛,螞蟻搬家,小明說要下雨了。果然,不一會兒天上飄來一片烏云,豆大的雨點落了下來,證明小明說的是對的。
(三)學生練習造句。
注意用這兩個詞造句時,要把事講清楚,不能太籠統、太含糊。
七、練筆
(一)帶領學生做一個《吹球》的小實驗。
(二)說說實驗過程。
(三)按照課文中介紹試驗的方法,把這個實驗的經過、結果寫下來。
八、作業
(一)寫生字詞。
(二)朗讀課文。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8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2課《夜晚的實驗》,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本文寫的是著名科學家————為了解開————所做的——————。
二、民主導學
1、那帕拉捷為什么會想到做這個實驗呢?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抓一下兩點指導
a. “常常看到”,“引起了他的好奇”這些語句你讀出了什么? (觀察細致,對常見事物敏感。)
b. 自由讀讀,讀出斯帕拉捷強烈的好奇。
c.指名讀,其余評價。 再齊讀
三、學習第二段
過渡: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為了揭開疑問,斯帕拉捷進行了幾次試驗?分別怎樣做的?結果如何?默讀2----6自然段,結合課文內容,填好表格
實驗次數
實驗過程
實驗結果
結論
2.交流
(1)那么他第一次實驗是怎樣進行的呢?誰來讀課文的2、3自然段,他是怎么做的?
①*如生讀句子“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飯,便走出街口,把籠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當他看到放出去的幾只蝙蝠輕盈敏捷地來回飛翔時,不由得驚叫起來。”
a.你從“匆匆”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急切地心情,潛心研究)你能通過你的朗讀來表達這種心情嗎?
b.是什么使斯帕拉杰驚叫起來的呢?學生交流。
c.(誰來讀一讀)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因為那幾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d.“瞎子”加上引號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這樣的瞎子卻能輕盈敏捷地來回飛翔,誰能讀出他的驚訝,不可思議。
e.齊讀
②斯帕拉杰原來是怎么想的?
a.出示句子“原來,每當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輕巧自如地飛翔時,總認為這些小精靈一定長著一雙特別敏銳的眼睛。假如它們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靈巧地躲過各種障礙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飛蛾了。”
b.這段話中,出現了許多關聯詞:每當……總……假如……就……從這些關聯詞中,你感受了些什么?(第一組:留心觀察,剛開始他的想法和常人一樣。第二組:敢于假設、進行推測,正是進行了這樣的推測,才有了他的第一次實驗) c. 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他當時的猜想。蝙蝠和我們人類一樣,是用眼睛來辨別方向的嗎?(出示)他帶著這個猜想進行了實驗,然而事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結果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話概括:被蒙上眼睛的蝙蝠在黑暗中輕盈敏捷地來回飛翔。是呀,第一次實驗,斯帕拉杰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我們一起來讀讀這第一次實驗。
(2)“不用眼睛,蝙蝠憑什么來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的飛蛾呢?”接著他又進行了哪些實驗呢?自由讀讀第4、5自然段,
第二次實驗他是怎么做的?(鼻子堵住),從他的做法中,你覺得他是怎樣進行猜想的?可結果呢?由此,他得出結論——
(3)那第三次實驗呢?誰根據表格來說說?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填寫表格。
(4)那第四次呢?(生講到猜想后)你能像第三次那樣用上難道……不僅……而且……來說說嗎?難道( )不僅( ),而且( )?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得出什么結論,誰來繼續交流?
(5)在這次實驗中,斯帕拉杰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出示第六自然段)請同學們輕聲地多讀讀這句話,這個“啊”字背后隱藏著斯帕拉捷的什么情感?
指名答:體會到這樣的結果真是出乎意料。
(6)、一起來讀這個句子,讀出千辛萬苦,讀出恍然大悟,讀出出乎意料。(齊讀句子)
(7),斯帕拉杰通過多次實驗,終于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從這個過程中,你感受到了斯帕拉捷哪些可貴的精神?
(勤于思考 大膽實驗 不怕失敗 不斷探索…)
實驗次數
實驗過程
實驗結果
結論
一次
蒙上眼睛
輕盈敏捷
不是靠眼睛
二次
堵住鼻子
敏捷、輕松
不是靠鼻子
三次
涂滿油漆
沒有影響
不是靠翅膀
四次
堵住耳朵
東碰西撞
是靠聽覺
(8)對比幾次實驗過程的敘述,體會詳略得當的寫法。
總結:是啊,正是由于他這樣的善于觀察、大膽推測,勇于實踐,堅持不懈,潛心研究,才使得實驗取得了成功。為后來的研究者打開了一扇門。(相機板書)
四、學習第三段
過渡:孩子們,在斯帕拉捷揭開了蝙蝠的飛行秘密以后,人們又是怎么做得呢?下面請大家自己讀讀第三段。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促使很多人進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后來人們繼續研究,終于弄清了其中的奧秘。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體呢?說說句中引號的用法。你從“進一步”“繼續研究”體會到什么?體會到科學家前赴后繼、堅持不懈進行科學研究的精神。
3誰能將其中的奧妙說一說。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原來,蝙蝠靠喉嚨發出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這種聲音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像光照到鏡子上那樣反射回來。蝙蝠用耳朵接收到的“超聲波”……食物。
4超聲波上加引號你怎么理解? (板書:超聲波)
加引號表示特定的稱謂(專有名詞)
5那么斯帕拉捷的實驗有什么重大意義呢?
學生抓住“現在,人們利用……”“廣泛地應用于……”“……給人類帶來如此巨大的恩惠”感悟到斯帕拉捷實驗的重大意義。
6讓我們一齊讀讀7、8、9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斯帕拉捷是一位科學家,他善于觀察周圍事物,勤于動腦思考,勇于探索科學奧秘,進行科學研究堅持不懈,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啊。讀了他的事跡,你又不禁想起了誰?說說你的理由。
檢測導結:
1、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醫療上的( )、航海中的( )、汽車上的( )等都應用了超聲波技術。同時我們也認識了( )的科學家斯帕拉捷。
2、打開書看課后2題
板書:
夜晚的實驗
斯帕拉捷
善于觀察 勤于思考
大膽實驗 不怕失敗
堅持不懈 勇于探索
《夜晚的實驗》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科普小品。本文主要寫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經過多次實驗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秘密的經過,點明了蝙蝠依靠聽覺接收“超聲波”并作出判斷的奧秘,并指出了“超聲波”在近代多種領域廣泛應用的前景。文章融科學知識于故事之中,懸念迭起,引人入勝。
設計意圖: 本設計以思維訓練為主線,循著作者的思路,引導學生展開縱向思維,以揭示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猜想——實驗”的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到斯帕拉捷的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不斷實驗、潛心研究、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3、在讀中感受科學家的孜孜以求的精神。領悟斯帕拉捷的實驗過程正是其思維過程,藉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到斯帕拉捷的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不斷實驗、潛心研究、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教學難點:在讀中感受科學家的孜孜以求的精神。領悟斯帕拉捷的實驗過程正是其思維過程,藉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夜晚的實驗》科學發明故事四則
華佗的“五禽戲”
華佗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大醫學家和藥物學家,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古代醫學寶庫,做出了重大貢獻。
華佗不僅精通醫術,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華佗正在書房里讀書,見一小孩把住門閂來回晃蕩,他立即想到古書上“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話,人為什么不也這樣天天運動,讓氣血流通呢?后來,華倫參考了“導引術”(全面鍛煉身體的方法),編出了一套鍛煉身體的拳法,名叫“五禽戲”。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華佗的弟子吳普,由于幾十年堅持做“五禽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聰目明,牙齒堅固。可知“五禽戲”是行之有效的健身體操。
得助于孩子的啟發
16XX年,荷蘭米德爾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鏡師漢斯•李波爾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它是怎樣發明的呢?
有一天,兩個小孩正在李波爾賽的商店門口玩弄幾片透鏡,他們通過前后兩塊透鏡看遠處教堂上的風標,突然,好像發現什么似的,興高采烈。李波爾賽趕忙跑了過去,他也拿起兩片透鏡一看,遠處的風標放大了許多。
李波爾賽高興地跑回店中,把兩片透鏡裝在一個筒子里。試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望遠鏡。后來,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遠鏡,直接導致了“日心說”的偉大發現。
“小人國”的發現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顯微鏡的發明者。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真正開始了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
列文虎克只是個荷蘭德爾夫市政府的看門人。他利用看門之余,磨制了許多鏡片。有一次,他透過兩片透鏡看東西,發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許多倍。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他用這種鏡片觀看自己的牙垢,發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他驚訝地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國”的居民
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多!”一個看門老頭兒發明了顯微鏡,成了微生物學的開門鼻祖。
有人對他十分羨慕,追問著他成功的“秘訣”。列文虎克什么話也沒說,僅向問話者伸出他的雙手
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碰倒紡車的啟示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明家)是一個普通工人。他既能織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里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并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他說干就干,終于試制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并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10
一、說教材
《夜晚的實驗》講述了科學家從蝙蝠飛行的現象上發現了超聲波,并利用這個科學成果造 福人類的事實。這篇課文是本冊第四單元“探索與發現”的典型例文,課文條理清晰,語 言通俗易懂。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 能聯系課文語言環境,懂得課后作業中“瞎子” 、 “穿透” 、 “聽”等詞的意思及其所帶引 號的用法。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復述等一系列語言訓練,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大膽實驗、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激發學 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感受并學習科學家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潛心研究、遭受失敗不氣餒、善于 反思。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在突破認知目標時,我采用自學檢測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有些學困生適時點 撥,不理解的詞語運用聯系上下文及查字典的方式來解決,生字回憶以前學過的形近字來 比較學習,以達到溫故而知新。
學法:六年級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了《讀書做記號的學問》和《精讀 和略讀》 ,初步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通過讀書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 基說: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 者、探索者”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主動參與、樂于探索、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在突破能力目標時,采用合作探索法,小組內自由讀課文,分自然段輪流讀讀自己喜歡的 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自己提問題,小組內探討,最后全班集體交流,分項讀書收獲。 對 于情感目標,主要培養和感受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就采用自讀自悟法及互動式教學法,全 班同學交流討論后,由教師布置新案例,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 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創新精神。
五、說教學過程
(一)、話說科學,誘發興趣。
1、師:同學們喜歡上科學課嗎?你們知道科學的任何一次發明、發現都是從哪兒開始的嗎?
2、師: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鳥兒在天空有自由飛翔的本領,人類就模仿鳥兒的結構制造飛機。這就是仿生學的例子。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另外一個在仿生學過程中重要的實驗。
(二)、整體把握,梳理線索。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讀準字詞,讀順課文。
(2)借助字典并聯系下文自學生字詞。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準生字詞,相機正音。
喉嚨 蒼蠅 (嚨、蠅是后鼻音,在詞中讀輕聲)
瞎子 薄膜 油漆 礦藏 領域 堵住 揭開 判斷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掌握課文的能力。
3.通讀課文,找出本篇文章的關鍵詞。
(板書:蝙蝠 斯帕拉捷 超聲波等)
能不能根據這幾個詞把文章的內容概括出來。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次輕聲讀課文,弄清楚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2.指導分段
第—段(第1自然段)寫蝙蝠在夜空中飛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寫經過多次實驗,終于揭開蝙蝠出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寫斯帕拉捷的實驗引起了科學對超聲波的研究,使我們享受到它帶來的恩惠。
(四)、研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若請你們來寫斯帕拉捷實驗的情況,你想先讓讀者了解什么?(起因,即他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
2、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樣,這也是這一類文章通常的寫法。默讀課文第一段口頭回答:斯帕拉捷看到 產生的好奇
3.蝙蝠在夜間的飛行可以用課文中的哪一個詞語來形容?
(引領學生理解“自由自在”這個詞語的意思)
4.找出蝙蝠飛行這個特點的句子來。
很多蝙蝠靈活的在夜空中飛來飛去,從來不會撞到樹上或者墻壁上。
5. 為什么斯帕拉捷對蝙蝠感興趣?我想散步的人不會是他一個人吧?怎么就單單引起了他的好奇呢?
(因為他平時注意觀察,凡事愛動腦筋,善于思考)
6.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從哪里看出來的?
(觀察細致,對常見現象敏感,好奇心強)
7.指導朗讀——突出句中重點詞語,讀好疑問的語氣,表現斯帕拉捷強烈的疑問。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對課文有了個大致的了解,那么蝙蝠為什么能夠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飛行呢?我們下節課再來一起探討。
(六)、布置作業
1.正確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2 夜晚的實驗
蝙蝠 斯帕拉捷 超聲波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11
《夜晚的實驗》講述了科學家從蝙蝠飛行的現象上發現了超聲波,進而用這個科學成果造福人類的事實。在教學中,我抓住“好奇”“奇怪”“ 猜想”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飛行現象上發現超聲波的,并從中學習科學家留心觀察,勤于思考,潛心研究,孜孜以求造福人類的精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任何有意義的發現都源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認真實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任何有意義的發現都源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認真實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播放運用超聲波來為飛機、輪船導航,超聲波治病,超聲波勘探的幾組CAI課件,讓學生體會超聲波的廣泛用途。
2.你們知道超聲波是怎樣被發現的嗎?它緣于一位科學家的夜間實驗。
3.出示課題《夜晚的實驗》
二、扣題生疑,走近文本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2.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我們要善于從這眼里發現問題,再帶著這些問題讀書,才是有目的的讀,才會提高讀的效率。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吧!
三、掃除障礙,走進文本
1.自由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檢查認讀,讀準后再描一描。
3.輪讀課文,檢查自讀。
4.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提的問題。
5.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問題?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據讀一讀。
(通過交流,讓學生解決“誰做實驗”“做了什么實驗”“為何在夜間實驗”等幾個淺顯的問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讀中探疑,深入文本
(一)還有幾個問題沒有解決,再讀讀讀課文,找找答案吧。
1.快速瀏覽課文,將寫斯帕拉捷實驗過程的幾段標出來。
2.指名讀2---3節,看看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實驗。
(1)找一找斯帕拉捷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2)抓住“總認為”“完全”“不由得驚叫”等詞語理解斯帕拉捷的感情變化。
(3)抓住“敏捷”、“敏銳”、“靈巧”、“靈活”來體會蝙蝠不是依靠眼睛來探路的。
(4)小結:斯帕拉捷蒙住了蝙蝠的眼睛,可蝙蝠仍能自由飛行,證明蝙蝠不是靠眼睛來探路的。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4-6節,完成表格。
4、比較4次實驗,討論:斯帕拉捷為何對第一次實驗的結果感到如此驚訝。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為在我們的思維定勢里總是認為眼睛是來看清東西,辨別方向的,只有多細心觀察,多動腦分析,勤于實驗,才能發現真正的秘密。
5、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何啟發?
(二)“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夜空,‘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讓我們讀讀第7-8節,細細探明究竟。
指名讀第8節,用手電筒配合一面鏡子幫助學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聲波探路的。
(三)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終于被揭開了,人們也因此發現了超聲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超聲波的巨大作用。齊讀第9節。
五、設疑生疑,感悟文本。
1、是呀,“超聲波”的作用真不小,超聲波是斯帕拉捷發現的嗎?為什么課文末尾寫道“斯帕拉捷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實驗會給人類帶來如此大的恩惠呢?”
(再次讓學生潛心會文,理解隱藏在語言文字背后的無限意蘊,真正領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維目標。)
2、再讀課文,說不定你會找到更多的疑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你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又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文本。)
六、自選作業,拓展文本。
1、將自己的疑問列出來,與同學討論交流解決。
2、查閱并收集有關發現或實驗的小故事,辦一期手抄小報。
3、你在生活中有沒有有趣的實驗或發現?寫出來與大家交流交流。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12
一、說課本
《夜晚的實行》報告了科學家從蝙蝠飛行的征象上發明了超聲波,并使用這個科學結果造福人類的究竟。這篇課文是本冊第四單位“探索與發明”的典范例文,課文層次清楚,語言普通易懂。
二、說教學目的
本領目的:1.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能結合語言情況,明白課后作業中“瞎子”、“穿透”、“聽”等詞的意思及其所帶引號的用法。
認知目的:學會3個生字,明白由生字構成的詞語。
情緒目的:通過朗讀復述等一系列語言訓練,感覺并學習科學家仔細視察,大膽實行,不停使用科學技能造福人類的科學精力。
三、說重、難點
1.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在課文的學習中,體會斯帕拉捷科學嚴謹的態度,堅持不懈的精神,在課文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四、說考點、易混點
考點:斯帕拉捷的4次實驗分別是怎樣做的以及結果是什么。
易混點:區別“靈巧”與“輕巧”、“敏銳”與“敏捷”
五、說學法
六年級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習了《讀書做記號的學問》和《精讀和略讀》,初步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通過讀書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主動參與、樂于探索、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六、說教法
在突破認知目標時,我采用自學檢測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有些學困生適時點撥,不理解的詞語運用聯系上下文及查字典的方式來解決,生字回憶以前學過的形近字來比較學習,以達到溫故而知新。
在突破能力目標時,采用合作探索法,小組內自由讀課文,分自然段輪流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自己提問題,小組內探討,最后全班集體交流,分項讀書收獲。
對于情感目標,主要培養和感受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就采用自讀自悟法及互動式教學法,全班同學交流討論后,由教師布置新案例,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創新精神。
七、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是一片有關實驗的文章,但作者在敘述中語言組織具有極大的跳躍性和想象空間,這樣的描述,這樣的跳躍,卻給學生的質疑、思考、探究、創新留下了極大的空間。于是我對教學過程作了這樣的設計:
一、話說科學,誘發興趣。
1、師:同學們喜歡上科學課嗎?為什么?你們知道科學的任何一次發明、發現都是從哪兒開始的嗎?
2、師:課文《夜晚的實驗》講的就是一個科學家發現的故事,讓我們一塊去經歷一下科學家發現的過程,同時探究一下課文在表述這個故事時有什么特點,好嗎?
二、整體把握,梳理線索。
1、師:下面請同學們自讀一下課文,想一想:
①課文講了誰?什么時候,看見了一個什么現象?
②這位科學家一共做了哪幾次實驗?這些實驗都是從哪兒開始的?
注:學生交流時,可讓學生把“人物、時間、現象、疑問、實驗”的有關內容寫在黑板上。
2、師:你能把這些疑問處都找出來嗎?
三、讀中誘疑,轉換創新。
1、師:下面我們來研究第1次實驗和第1個疑問之間的關系好嗎?
誰愿把第2自然段讀一下?(指名數人讀)
2、師:再請同學把第1個疑問句讀一下。(可找兩三人)
3、師:你們覺得科學家斯帕拉捷所做的第一個實驗,是從這個疑問開始的嗎?
注1:如果學生聽不懂,可換個角度:假如你就是斯帕拉捷,你看到這個現象,產生這個疑問,會馬上就去做這個蒙眼睛的實驗?
注1: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意見,一種是“是”,一種是“不是”。可讓學生說說理由,展開矛盾,讓同學們仔細聽辨,哪部分同學說得更有道理。
4、師:可是,作者寫了斯帕拉捷的這個疑問后,卻緊接著就寫了斯帕拉捷做的第1個實驗。這樣寫,你們覺得合適嗎?
注:不管是說合適還是不合適,都要說出理由,這樣就有可能自然地說到第3自然段的有關內容上。
5、師: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在這里有沒有說清,如果認為說清了,能說說作者說清了什么嗎?
注:學生可能會說作者在這里說清了第1次實驗的理由或假設,教師可在原有板書中添加“假設”。
6、師:假如我們要改變一下作者這樣的表達方式,你覺得可以怎樣改?
注1:學生會把假設的內容放在第1句疑問后說。當學生在嘗試語言轉換再創時,教師要引導其他學生聽,思考怎樣把表達清楚意思、恰當使用句式。
四、讀中質詢,感悟再創。
1、師:請同學們讀讀第2次、第3次、第4次實驗的描述,你覺得這三次描述中,哪些地方可說得更清楚點,讀過以后和同桌交流、商討一下,行嗎?
2、學生集體交流。
注1:學生繼上學習后,一般能發現第2次和第4次實驗的描述缺乏一定的假說。交流時可讓學生說清文字的描述缺失了什么。
注2:當學生在語言重組和再創時,可引導學生注意添加有關假說的句式,要多樣化,盡可能不與上面的句式雷同。
3、師:通過這樣幾次實驗,斯帕拉捷終于發現蝙蝠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的。請同學們想一想:科學發現一般要經過哪幾個過程,才能有所發現,獲得結果。
注:這一步著重是讓學生再梳理一下科學發現的全過程,體味科學研究就是從身邊的現象開始,從疑問開始,進而提出假說,不斷實驗,逐步逼近實質的過程。
五、再讀感悟,發現意義。
1、師:作為一個科學實驗,是不是僅僅為了得到這樣一個結果?請同學們讀讀課文7—9小節,想想科學家為什么對蝙蝠飛行的秘密還要繼續研究下去,目的何在?
注:學生可能會馬上說到“發明創造,造福人類”這個目的上去,教師可引發學生再讀第8自然段,想想繼續研究的目的,首先應是什么。
2、師:能說說科學家對其它事物或現象的研究,從中發現了什么而發明創造,造福人類的事例嗎?
六、回顧小結,誘發再探。
1、師:讀了這個故事,研究了這篇課文語言文字的特點,你有哪些啟發和收獲。
注:這里的回顧、小結,不應僅僅指向教材內容所呈現的科學發現過程,以及科學家所持的態度和精神,還應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在對課文表達的學習上,有什么收獲和啟發,以讓學生建構一種批判、反思、深究、再創的學習品質。
2、師:課后有這樣一個習題,讓我們也來探究一下好嗎?(出示課后練第4題:讀一讀,說說下面句子中引號的用法。)
⑴那幾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⑵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
注:探究方式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完成,但交流時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交流中辨別、區分、選擇。同時還可有機引導學生搜尋相關資料,證明個人見解。
七、展示圖片,啟發聯想
1.人類從動物身上揭開了很多奧妙的征象,并受到開導發明白很多對人類有效的工具。如人們從魚的身上受到開導,發明白潛水艇,像如許的例子另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幾多呢?請寫下來。(可以通過閱讀冊本、報紙大概上彀查找,大概問問爸爸、媽媽去更多地相識)
2.平常在天然課上,同學們肯定看過大概到場過一些實行,你能把此中的一個實行的歷程生動地寫下來嗎?(細致順序序、步調來寫,寫明白每一步做了什么,讓人一看就明白)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13
1.說說下面句子中引號的用法。
(1)“難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僅能夠飛翔,而且能在夜間洞察一切嗎?”斯帕拉捷這樣猜想。( )
(2)原來,蝙蝠靠喉嚨發出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 )
(3)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 ( )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年夏天的一個夜晚,意大利科學家( )在街口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這次實驗的起因是( ),這次實驗分為四步: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實驗結論是( )。
3.根據文中的語言描述,試畫出超聲波的示意圖。
蝙蝠靠喉嚨發出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這種聲音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像光照到鏡子上那樣反射回來。蝙蝠用耳朵接收到這種“超聲波”,就能迅速作出判斷,靈巧地自由飛翔,捕捉食物。
4.體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精妙之處。
(1)當他看到放出去的幾只蝙蝠輕盈敏捷地來回飛翔時,不由得驚叫起來。
賞析:
(2)他認為這些小精靈一定長著一雙特別敏銳的眼睛。
賞析:
(3)假如它們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靈巧地躲過各種障礙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飛蛾了。
賞析:
(4)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憑什么來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的飛蛾呢?
賞析:
5.你認為促使斯帕拉捷實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用四字詞語概括。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系課文語言環境,懂得課后作業中瞎子、穿透、聽|等詞的意思及其所帶引號的用法。
2、能力目標:
(1)借助多媒體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能力。
(2)熟悉四次實驗的經過和結果以及實驗的結論,并學習作者各有側重、突出重點的寫作方法。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寫實驗的過程部分。
3、情感目標:
(1)從本課的語言文字材料中感受斯帕拉捷的觀察細致、善于思考、大膽實驗、不怕失敗、持之以恒等優秀品質以及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
(2)從故事中懂得,成功來自于日常的發現;來自于探索過程中的一次次的失敗;來自于堅持不懈的努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蝙蝠飛行的秘密。
2、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充分感悟語言材料,緊緊抓住文中的幾個疑問語句和感嘆句,拓展教學。讀中悟情,步步深入,指導學生讀出平白的文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膽實驗、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認識能力。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家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的生動場景,潛移默化受到科學精神的感召呢,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讀中悟情,用心品味,積極探究,學生產生了良好的情感效應。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觀察事物和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1、圖表,有關投影片,多媒體課件;生字生詞卡片。
2、課前預習時重點布置學生課外收集蝙蝠信息知識,然后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教學方法自讀--討論--點撥式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我主要采用了朗讀法和設疑討論法兩種方法。
教學時數:兩課時
l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1、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鳥兒在天空有自由飛翔的本領,人類就模仿鳥兒的結構制造飛機。這就是仿生學的例子。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個在仿生學過程中重要的實驗。
2、(出示投影片)現實中超聲波的應用圖片。圖中都有些什么?(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上課之前,已經讓大家作了充分的預習和準備。
二、背景介紹:
根據學生資料收集的情況,教師引入“夜晚的實驗”。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如下:
1、讀準字音,讀通讀順讀流利。
2、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3、斯帕拉捷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
4、斯帕拉捷是個怎樣的科學家?
5、斯帕拉捷共做了幾次試驗?為什么一次一次地進行試驗?
6、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三、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一)帶讀生字詞,并提示易錯的地方。
蝙蝠 墻壁 喧騰熱鬧 敏捷 辨別 辯論 辮子 蝙蝠 恩惠
墻壁 敏捷 瞎子 障礙物 領域 翅膀 薄bó膜 油漆 礦藏
(2)交流詞語的理解情況,出示帶有重點詞語的句子,重點檢查詞語的理解。(投影,從理解詞語入手,加深對句的理解,培養語境解詞的能力)
(2)指名試讀課文,并理解詞語掌握情況:
敏銳:感覺靈敏,文中指目光尖銳。
敏捷:(動作等)迅速而靈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結合生活經驗理解)
洞察:觀察得很清楚。
領域:區域、范圍。
恩惠:給予的或受到的好處。(可通過換詞理解)
(二)思考課文的結構,分段,概括段意。
1.理清課文脈絡。
這篇課文結構很清楚,學生們分段不會有難度。因此教師可稍做提示,請同學們找出課文哪些自然段寫得最有趣,最具體,重點是抓住特點。這樣就找準了重點段,再看開頭和結尾,段落就可以分清了。
分三個段落: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
2.學生默讀課文,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段意。
提示:用抓重點句的方法歸納段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寫蝙蝠在夜空中飛行引起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寫經過多次實驗,終于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
第三段:寫斯帕拉捷引起了科學家超聲波的研究,使我們享受到它帶來的恩惠。
(三)細讀感悟
課文精彩片段欣賞
實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可《夜晚的實驗》一課卻把實驗的過程寫得引人入勝。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找找原因。
課文精彩片段
1793年夏天,一個晴朗的夜晚,喧騰熱鬧的城市漸漸平靜下來。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飯,便走出街口,把籠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當他看到放出去的幾只蝙蝠輕盈敏捷地來回飛翔時,不由得驚叫起來。因為那幾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來,每當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地飛翔時,總認為這些小精靈一定長著一雙特別敏銳的眼睛。假如它們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靈巧地躲過各種障礙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飛蛾了。然而事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憑什么來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的飛蛾呢?
填空:
斯帕拉捷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時,常常看到很多蝙蝠靈活地在夜空中飛來飛去
卻從不會撞到樹上或者墻壁上的現象,產生好奇:蝙蝠憑什么特殊的本領
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呢?要讀出強烈質疑的語氣。
【欣賞】
這兩段并沒有具體寫實驗是如何一步步進行的,而是把猜測運用什么方法實驗的結果作為重點寫,突出實驗的成功與否,這樣就避免把實驗的過程寫成實驗報告,增強它的可讀性,很吸引人。
此外,在記敘的過程中,抓住人物在實驗中的神情進行描寫,也使課文在平淡中增加了幾份起伏。
2、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從哪里看出來的?
觀察細致,對常見想象敏感,好奇心強。
(1)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靈活地在夜空中飛來飛去,卻從不會撞到樹上或者墻壁上。
(2)蝙蝠憑什么特殊的本領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呢?
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憑什么來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的飛蛾呢?
這句話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朗讀課文第2~6自然段,思考:
(1)斯帕拉捷共做了幾次實驗?分別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序號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結果實驗結論
1靠眼睛?蒙住眼睛輕盈敏捷不是靠眼睛
2靠鼻子堵住鼻子敏捷輕松不是靠鼻子
3靠翅膀涂滿油漆沒有影響不是靠翅膀
4靠耳朵堵住耳朵東碰西撞原來是靠聽覺
(2)一系列實驗,怎樣寫既清晰又簡潔,而不使人覺得重刻呢?寫的時候要有重點。你們覺得應重點寫哪-次實驗? (第一次)
(3)輕讀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樣寫的。 交流,隨機點撥。(指名讀有關語句并概括)
①先交代實驗的時間、地點,然后依次寫斯帕拉捷的做法,實驗的結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板書: 做法 結果 思考 )
②提問:當他看到放出去的幾只蝙蝠輕盈敏捷地來回龜翔時,不由得驚叫起來,為什么?(事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③瞎子引號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4)指導根據板書的提示,看圖復述第一次實驗的情況。 自由試述。指名復述,評議。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15
《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
通過再次研讀,發現本課的訓練重點應該放在揣摩表達上,而對人物精神品質的體會可以放在課堂集中的一個環節處理。因此,針對這樣的思考,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這一的結果也令世界震驚。如果你是當時某報社的記者,寫一篇關于斯帕拉捷的事跡報道,在這篇文章里你會寫些什么呢?這樣的設計既是對教學內容的升華,對人物精神品質的集中贊揚。集中安排在這里而不分散在前面每個環節中體會,是因為區別于本課教學的重點目標,不干擾課文第二版塊的學習,讓教學的重點、亮點呈現得更好;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情景創設中,主動回顧全文的基礎上,相互補充觀點,對人物形象作出較為豐滿立體的評價,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同時也為解決課后練習作好了鋪墊。
教學后記:
《夜晚的實驗》講述了科學家從蝙蝠夜間自由飛行的現象上發現了“超聲波”,進而用這個科學成果造福人類的事實。按照備課思路,我們很有條理地學完了課文,但作為高年級的孩子,我認為更應該注重讀寫結合,讓學生感悟作者寫實驗的方法:有詳有略,重點突出;倒敘手法,設疑激趣。因為高年級閱讀教學更應重視篇章的訓練,要讓理解內容和學習表達兩條線并進,這才能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探索與發現”,共選用了《夜晚的實驗》《海洋——21世紀的希望》《學會合作》三篇課文,《夜晚的實驗》放在這一單元的第一篇。這篇課文主要講述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夜晚的實驗,終于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秘密的經過。這一實驗的結果促使了人們對超聲波的認識與研究,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恩惠。《夜晚的實驗》注重對科學家個體的描寫,《海洋——21世紀的希望》更側重于站在整個人類探索的角度上來闡述,而《學會合作》更進一步闡明:在“探索與發現”的過程中,我們還更需要合作精神。
《夜晚的實驗》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實驗,終于揭開了蝙蝠飛行的秘密,進而用這個科學成果造福人類的事。在教學中,我抓住“好奇”“奇怪”“ 猜想”這些關鍵詞句,讓學生知道:科學研究首先要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飛行現象上發現超聲波的,并從中學習科學家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堅持不懈造福人類的精神。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一個問題展開——斯帕拉捷共做了幾次實驗?分別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交流。這樣的文章,語言平實,又有一定科學性,學生一讀就懂,作者在記敘中非常詳細地記敘了第一次實驗的經過。至于另外三個實驗,作者較為簡略地進行了介紹,這樣寫的好處是“詳略得當”。
一、自主與合作結合進行批注
本課的課堂學習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為主。在讓學生了解實驗經過的環節,通過讓學生自學及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表格的填寫。這其實也是一種批注,這個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讓學生知道學會填寫表格語言要簡潔明了。也為復述課文這個教學環節打下基礎。最后結尾部分的教學,我要求學生聯系課文說出斯帕拉捷為什么能揭開蝙蝠夜行的秘密,并在書上畫一畫,既鞏固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激發了對斯帕拉捷的崇敬之情,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
文中四次實驗過程不僅啟發我們在寫比較復雜的實驗時要注意“有詳有略、突出重點”,還要學習如何將第一次實驗寫具體,作者在寫第一次實驗時,還是從結果寫起,最后寫引起的思考,應該也是一種倒敘的寫法,讓學生思考這同平時常規的寫實驗的方法比起來又有什么優點呢?這樣一來,學生也開始進行思考,并從中學習作者的寫法,自己寫實驗時就有方法的引領了。
二、圍繞關鍵處進行批注
在要求學生“聯系課文說出斯帕拉捷為什么能揭開蝙蝠夜行的秘密?”這一問題時,學生談到了很多的精神,如: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大膽實驗、不怕失敗、有好奇心、堅持不懈等,雖然都說出來了,但顯得較為雜亂,其實,仔細思考之后,我們不難發現,最主要的是三種精神: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堅持不懈。接著就引導學生回到文本中,找尋依據。
“仔細觀察”。
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第一節中“習慣”、“常常”這兩個詞進行批注,這兩個詞說明斯帕拉捷每天都是這樣做的,他看到“很多蝙蝠靈活地在夜空中飛來飛去,從來不會撞到樹上或者墻上。”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可是斯帕拉捷卻沒有放過,他從這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了問題,引起了他的“好奇”,促使他進一步觀察、思考,并想一探究竟,于是才有了下面的四次實驗。
“善于思考”。
表現斯帕拉捷善于思考的句子,我讓學生抓住“好奇”“奇怪”“ 猜想”這三個關鍵詞,畫一畫有關的句子,學生在文中找到這樣幾句:
“蝙蝠憑什么特殊的本領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呢?”
“不用眼睛,蝙蝠憑什么來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的飛蛾呢?”
“難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僅能夠飛翔,而且能在夜間洞察一切嗎?”
這三個句子,形象地寫出了斯帕拉捷的善于思考的品質。找到句子后,就讓學生讀一讀,體會斯帕拉捷的善于思考。
“堅持不懈”。
為了解開這個秘密,斯帕拉捷共做了四次實驗,前三次都以失敗告終,直到第四次才獲得成功了。每一次的失敗都引起了他的思考,但第三次將油漆涂滿全身還是失敗后,文中沒寫出斯帕拉捷的困惑,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一次批注:斯帕拉捷這時又會怎樣想呢?此處給學生的思考、探究留下了極大的空間,因為前面對文本的解讀比較到位,學生在批注時就有話可說,而且言之有理。有學生寫道:“斯帕拉捷疑惑不解:‘蝙蝠既不是靠眼睛,也不是靠鼻子和翅膀來辨別方向,那難不成是耳朵嗎?’”還有的寫:“斯帕拉捷感到很詫異: ‘蝙蝠到底是靠什么來辨別方向呢?’”……這樣的批注既檢驗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是對斯帕拉捷精神的感悟。后來,我還讓學生進行假設,如果第四次實驗也失敗了,接下來斯帕拉捷是不是還會繼續做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呢?回答是肯定的。
最后,課堂上又補充了一些名言,比如:“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奇心是科學探究的可貴品質”“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科學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不怕失敗、鍥而不舍、大膽實驗的人,才能攀登科學的頂峰。”讓學生抄抄讀讀背背,進行積累,深化了對課文的解讀。
《夜晚的實驗》導學案 篇16
【片段】
師:斯帕拉捷為什么要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
生:因為蝙蝠夜間靈活的飛行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憑什么特殊本領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行呢?
師:大家能把他的好奇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練,交流。)
師:那么,斯帕拉捷如何通過實驗解開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的呢?
生:他先后做了四次實驗,解開了蝙蝠飛行的秘密。
生:不,課文中寫了四次,其實,也許他做的實驗遠不止四次。
師(頷首,示意學生繼續發言。)
生:斯帕拉捷首先蒙上蝙蝠的眼睛,把它們放回天空,沒有想到它們依然“輕盈敏捷地來回飛翔”,他不禁驚叫起來。
師:他為什么驚訝?
生:因為他原先以為,蝙蝠和我們人一樣,是靠眼睛行動的,只不過它們的眼睛更加敏銳罷了。當發現,“瞎子”蝙蝠還是那么靈巧時,自然驚訝。
師:你們驚訝嗎?
生:驚訝。
師:請同學們練讀課文,把驚訝的感情讀出來。
(生練,交流。)
師:“不用眼睛,蝙蝠憑什么來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的飛蛾呢?”斯帕拉捷很奇怪。他接著又怎么做的?
生:斯帕拉捷又把蝙蝠的鼻子堵上,讓它們在天空中飛,結果,它們還是“飛得那么敏捷、輕松”。
師:這下,斯帕拉捷怕沒轍了吧?
生:不。他想:“難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僅能夠飛翔,而且能在夜間洞察一切嗎?”于是,他又用油漆涂滿它們的全身,但是,依然沒有影響它們的飛行。
師:斯帕拉捷在實驗過程中,不斷地失敗,又不斷地提出新的猜想。你們能讀出他進行假設、猜想時的特定的語氣來嗎?
(生練,交流。)
師:既然蝙蝠夜間飛行不是靠眼睛、鼻子和翅膀,那是依靠什么呢?
生:靠耳朵。
生:“蝙蝠在夜間飛行,捕捉食物,原來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的。”
師:斯帕拉捷是如何發現的?
生:他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們放到夜空中。“這次,蝙蝠可沒有了先前的神氣。它們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在空中東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師:斯帕拉捷終于找出了他想知道的秘密。他高興嗎?請讀出他的興奮勁兒。
(生練,交流。)
師:斯帕拉捷的實驗結束了,人們對蝙蝠的探究結束了嗎?那么,科學家們又是如何繼續研究的呢?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從斯帕拉捷開始,科學家們的研究有意義嗎?
(師生繼續交流。略。)
【反思】
感悟的方式有多種,感情朗讀是其中的一種,也是基本的一種。本文比較淺顯,所以沒有也無須采用更多的方式幫助學生走進課文。不過,朗讀尤其感情朗讀必須建立在對課文內容尤其人物思想感情的準確理解之上。教者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循序漸進地展開閱讀理解,相機點拔,把學生導引向前。為感情尋找“著陸點”,再用感情浸染語言文字,幫助學生用適當的感情表達課文內容。科學家在科學實驗中的情感體驗及其變化,是本文的一條隱線,也是學生情感與認識實現升華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