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兩則》(精選16篇)
《文言文兩則》 篇1
學弈 兩小兒辯日
a案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學弈》)
一、讀通全文,感悟讀法。
1.師: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先聽老師范讀課文,再跟老師讀課文。(范讀時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領讀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感悟語速和斷句方法。)
2.學生自由練讀,把不認識的字注上音,并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3.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后,練習熟讀。
二、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學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一話,然后說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什么內容?
3.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
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說全文大意。
三、導悟相濟,突破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1.把你和同學都讀不懂的句子提出來。(結合學生提問重點理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幾句話。)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得出一個什么道理?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2)指名說說“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意思。你從哪個詞知道射的是“天鵝”呢?(“之”字。)
(3)指名說說“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奇怪嗎?兩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卻不相同。用書上的話說說原因。
指名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范讀,讓學生體會怎樣讀聽得更清楚,學生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然后試著讀讀。
(4)”為是其智弗若與?”這句意思是什么?
師:哪個詞是第二個人?這句話該怎么讀呢?指名讀,齊讀。
四、流利朗讀,積累語言
課件出示全文及朗讀錄音,生邊看邊跟讀體會語感,然后練習把全文朗讀好,最后師生合作背誦全文。
五、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拓展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又為學生熟知的文言成語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 (學習《兩小兒辯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你能講講他的故事嗎?(學生講述,老師結合學生的講述補充孔子的生平,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么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重點理解“辯”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讀熟課文,自學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解決。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反復讀文,把課文讀熟。
4.學生對照注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5.按學習《學弈》的方法自學課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
四、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為:也:
如:此:乎: 始出:小兒:
2.兩小兒在辯論什么?(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五、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么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co c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3.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
(引導學生肯定兩小兒敢于嘲笑孔子,挑戰權威;或贊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5.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看哪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準備)
6.向學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第四小學 萬素麗)
b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1)誰學下棋?(2)怎么學下棋?(3)學得結果怎么樣?(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 “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全文注釋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國之(文言助詞,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別。)為聽,一人雖聽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思(想)援(拉開)弓(弓箭)繳而射之(它,指鴻鵠),雖與(和)之(他,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與(文言助詞,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列御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①他們為什么爭辯?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
(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 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3)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譯文如下:孔子到東方去游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1)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學生背誦課文。
《文言文兩則》 篇2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難點:讀通,讀懂文言文,能夠結合注釋理解疏通全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讀"單元導語"
1.了解單元學習重點.
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學習時要注意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試著在習作中運用.
2.提示學期學習重點.
通過前幾年的學習,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我們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認真地讀書作文,使各項語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打開練習冊,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口頭完成各題,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
正式學文: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 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yú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 "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1)誰學下棋 (2)怎么學下棋 (3)學得結果怎么樣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不能照讀譯文,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聽課文錄音)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三,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老師指導學生標出停頓的符號.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文后注釋,標出重點的部分要求學生記憶.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
3.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 誰是老師 ――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 (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 后一個三心二意.)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聯系生活實際,你能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
(一個班級四十多個同學是相同的老師教的,有的同學學習成績很好,而有些同學成績不好,這是什么原因呢這不是智力的差異,而是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專心致志.每節課都能專心致志地聽講的,學習成績優秀;上課時三心二意的,學習就落后.所以,我們在學習文化知識也好,學習技藝技能也好,都要以專心致志的態度去學,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yù御kòu寇的論集.列御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
4. 理解課題,質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們為什么爭辯 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依據是什么 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 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 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3)請學生參考注釋,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爭辯的問題是什么 (太陽在早晨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
(2)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依據是什么 (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不同時間太陽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不同時間里的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補充孔子的資料:孔子 名丘,字仲尼.魯國zōu陬yì邑(今山東曲fù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 為什么 (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 為什么
(1)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
(2)孔子實事求是, 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1,文言文兩則
一人 專心致志 (成功)
學奕
一人 三心二意 (失敗)
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近——大如車蓋
一兒 日中時遠——小如盤盂 (大則近,小則遠) 孔子不能決也
日初出遠——滄滄涼涼
一兒 日中時近——熱如探湯 (涼則遠,熱則近)
參考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里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后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么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文言文兩則》 篇3
導學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導學重點: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導學難點: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導學準備
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閱有關資料,初步了解孔子和孟子的生平事跡。
時間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預習學案
一、我會讀。
惟繳汝學弈鴻鵠盤盂專心致志滄滄涼涼
二、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
見兩小兒辯斗而日中時遠也
孔子不能決也及其日中如探湯
三、我知道。
1.《學弈》選自,孟子是我國古代的、。《孟子》記錄了孟子。《兩小兒辯日》選自,此書中著有許多寓言和民間故事。“辯日”是指。一個小孩的理由是,另一個小孩的理由是。
2.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一人,,。雖與之俱學,。為是其智弗?。
四、我不懂。
預習完課文后,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寫下來,準備交流。
導學案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小組內交流預習學案。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新課標第一網
(1)對照注釋弄明白《學弈》每一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說全文的意思。
(2)用兩個成語形容這兩個學下棋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表現。從中你明白了什么樣的道理?
(3)“孔子不能決也”說明了什么?
2.小組內探究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第二課時
課堂檢測
一、我能行。
1.《學弈》這篇文言文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不能。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我的理解是:。
二、讀下面的句子,說說它們分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2.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3.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4.孰為汝多知乎?
三、對《兩小兒辯日》一文給我們的啟迪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要敢于對自然現象進行探求和質疑。
B.宇宙無限,知識無涯,學無止境,即使是廣聞博識的圣人也會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諷刺一切大學問者,不迷信權威。
D.觀察事物要注意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主題學習
學習主題學習叢書《感謝生活》
要求:1.自讀《點亮心上那盞燈》這一部分,小組討論交流:文中向我們描述了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誰點亮了我心上的那盞燈?哪個故事讓你最受感動?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3.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誦讀。
課后作業
1.背誦兩篇文言文。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初遠涼初近熱
中近熱中遠涼
《文言文兩則》 篇4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難點:讀通,讀懂文言文,能夠結合注釋理解疏通全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讀"單元導語"
1.了解單元學習重點.
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的.學習時要注意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試著在習作中運用.
2.提示學期學習重點.
通過前幾年的學習,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我們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認真地讀書作文,使各項語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打開練習冊,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口頭完成各題,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
正式學文: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 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yú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 "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1)誰學下棋 (2)怎么學下棋 (3)學得結果怎么樣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不能照讀譯文,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聽課文錄音)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三,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老師指導學生標出停頓的符號.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文后注釋,標出重點的部分要求學生記憶.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
3.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 誰是老師 ――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 (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 后一個三心二意.)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聯系生活實際,你能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
(一個班級四十多個同學是相同的老師教的,有的同學學習成績很好,而有些同學成績不好,這是什么原因呢這不是智力的差異,而是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專心致志.每節課都能專心致志地聽講的,學習成績優秀;上課時三心二意的,學習就落后.所以,我們在學習文化知識也好,學習技藝技能也好,都要以專心致志的態度去學,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yù御kòu寇的論集.列御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
4. 理解課題,質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們為什么爭辯 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依據是什么 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 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3)請學生參考注釋,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爭辯的問題是什么 (太陽在早晨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
(2)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依據是什么 (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不同時間太陽形狀大小來判斷的.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不同時間里的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補充孔子的資料:孔子 名丘,字仲尼.魯國zōu陬yì邑(今山東曲fù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 為什么 (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 為什么
(1)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
(2)孔子實事求是, 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1,文言文兩則
一人 專心致志 (成功)
學奕
一人 三心二意 (失敗)
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近——大如車蓋
一兒 日中時遠——小如盤盂 (大則近,小則遠) 孔子不能決也
日初出遠——滄滄涼涼
一兒 日中時近——熱如探湯 (涼則遠,熱則近)
參考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里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后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么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文言文兩則》 篇5
開學的第一天講授了《文言文兩則》,從整節課來看進行的比較順利,但是自己對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想法:
一、成功之處
1、導入課程直截了當。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對于文言文并不陌生,所以我采取了從古代思想家入手,回憶相關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很快進入了課文的學習,同時也對與課文相關的文言文只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2、本課還以讀為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二、不足之處
1、時間分配上不足,課堂練習沒有做上。
2、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被調動,一些孩子還是不張口開朗讀。
三、改進措施
1、把握時間節奏,注意課堂的緊湊性。
2、充分預習、備課,調動積極性。
《文言文兩則》 篇6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
“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⑴誰學下棋?
⑵怎么學下棋?
⑶學得結果怎么樣?
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全文注釋〗
弈秋(人名),通(全)國之(文言助詞,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別。)為聽,一人雖聽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思(想)援(拉開)弓(弓箭)繳而射之(它,指鴻鵠),雖與(和)之(他,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與(文言助詞,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列御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
⑴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
⑵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們為什么爭辯?
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
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⑴理解課題,提出問題。
⑵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⑶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⑷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⑸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⑴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①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②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⑵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①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②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③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譯文如下:孔子到東方去游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⑴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⑵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
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
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⑶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⑷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
(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
①遠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
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
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
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⑴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
⑵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⑴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⑶學生背誦課文。
《文言文兩則》 篇7
《文言文兩則》是小學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的課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文言文兩則》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文言文兩則》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步入六年級的第一課。課文共包括《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兩則故事。
2、教材簡析:《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選編本文的目的:在六年級開學伊始就讓學生接觸這兩篇文言文,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生在學習時要專心致志,善于觀察事物,實事求是。可以讓剛進入六年級的學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實實的學習。二是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
4、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落實點: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夠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指引點:新課程倡導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給學生做適當的引導、點撥、鼓勵、協助,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悟自得,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根據注釋、聯系上下文讀通、讀懂、讀熟成誦、悟理明志。)
情感態度滲透點:新課標規定,“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所以要讓學生通過這兩則故事的學習能夠從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并能夠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了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重難點:本課既然是一篇文言文,就要讓學生明白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在哪兒。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重點。
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于讓學生參考課后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
面對這兩個問題,我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利用課件、板書、簡筆畫等形式來突破解決。
二、說教法
以往的備課都是“備教材”,但是現在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提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行動口號,要求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從課堂的主宰者轉換為平等的交流者;從單向的傳授者轉換為互動的合作者;從呆板的經驗者轉換為教學的創新者。所以教師在“備教材”的同時更要注重“備學生”。
本課的教學是學生不太了解文言文,學生雖對其有很大的新鮮感,但在理解語言上還存在很大的困難,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退縮,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達到思維的興奮點是我組織教學的關鍵。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讀為本,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貫徹到“讀”,為此我準備了“四讀”。
一讀,讀通。使學生能讀準字音,解決字詞障礙。
二讀,讀懂。能夠了解文章大意。
三讀,讀細。理解課文重點內容。
四讀,讀出味兒。初步感悟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
其中,讀懂和讀細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讀出語言的味兒,讀出故事的味兒就是難點了。
其次因為這兩則寓言,故事性很強也很接近孩子們的年齡與生活,孩子們又愛聽故事,所以全過程以講故事,說故事,明道理的形式貫穿始終。
三、說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學習。“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那么,作為教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本文的文言文教學正適合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在討論中獲得新的收獲。正如英國劇作家蕭伯納所說的“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學生在這種“互換”中得到了更多的知識,也體味到了更多的學習樂趣。
四、教學流程
本節課共分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的主要任務是理解內容,初步感悟文章蘊含的哲理;第二課時的任務是品味語言,深刻領悟。升華情感。這里,主要談一下第一課時的流程安排。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在課堂伊始,我會聲情并茂的用文言文講《矛與盾》的故事,讓學生七嘴八舌的說聽后的感受,在暢所欲言中進入學習狀態,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并且能夠自然導入到文言文的教學當中。
2、四讀教學,學文悟理。
(1)進行“四讀”中的一讀,讀通。老師范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即速度要慢,停頓得當,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然后學生自讀,正字音,把容易讀錯的字圈出來,反復誦讀。然后根據課下注釋理解字詞。在這里老師可以就學生易犯的錯誤,或不理解的地方做適當的提醒,如《學弈》中“誨”,應讀四聲。幾個“之”字分別代表什么。《兩小兒辯日》中“車蓋”是指什么,有多大?這里老師可以采用簡筆畫或課件出示古車圖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再如“探湯”是什么意思?老師可以用想象情境找感受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湯”就是熱水,“探”就是伸手去摸,“探湯”就是像把手伸進熱水里那樣燙。老師還可以在這里進行適當的擴展,如文中“汝”是“你”的意思,那么“吾”是“我”的意思,“爾”也是“你”的意思。總之,在這部份的教學當中我學生質疑,學生解疑,教師點撥難點的原則。
(2)進行“四讀”中的二讀,讀懂。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這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想解決這個部分,老師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學弈》這則故事很好理解,老師可以準備一幅兩個學生跟著弈秋學弈的畫,讓學生用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來描述畫的內容。這樣這則故事的大意就能基本理解了。《兩小兒辯日》比較難理解,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匯報交流的方式來解決。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課文能力還不是很強,特別是對于《辯日》這種蘊含科學道理的文言文,在理解上會產生一定的偏差,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了。例如,老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兩個小孩兒究竟在爭辯什么?”這時學生的答案就會花樣百出了,學生可能會回答“他們在爭辯太陽是剛出升的時候離人近還是中午的時候大”或者回答“他們在爭辯太陽是早晨的時候涼還是中午的時候涼”等等類似這樣比較混亂答案,那是因為文中爭論太陽離地球遠近的問題牽涉到參照物等科學知識,小學生沒有接觸過類似的知識而導致暫時的思維混亂。我會帶領學生走進故事,認真分析每一句話,弄懂每一句話的意思,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兩個小孩兒是在爭論,太陽是早晨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
(3)進行“四讀”中的三讀,讀細。與“二讀”相同,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要求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字詞句,同樣可以采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內討論,然后匯報交流。我會就一些重點或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強調,如《學弈》中“思援弓繳而射之”要注意斷句“思/援弓繳/而射之”,那么句子的意思就很容易明白了。再如《學弈》中“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句是文章的總結句,揭示文章要闡述的道理,老師要重點強調。再如《兩小兒辯日》中“孰為汝多知乎?”這是一個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4)進行“四讀”中的最后一讀,品讀,要求學生能夠初步感知文章蘊含的道理。在前面的三個“讀”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對課文非常熟悉了,對于文章蘊含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了。《學弈》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會運用聯系生活實際的辦法,讓學生多發言,說一說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類似的事情,體會出“三心二意”的壞處和“專心致志”的好處。《兩小兒辯日》中揭示的道理比較多,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集思廣益,教師總結。
5、拓展延伸
一課時結束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關于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或寓言,如《南轅北轍》、《老嫗磨杵》、《囫圇吞棗》等,讓學生在故事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6、板書
文言文兩則
專心致志 善于觀察
說話有理有據 實事求是
良好的學習品質
五、總結
總之,本節課本著“大語文”的觀念,緊跟新課標步伐,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徹始終,教師基本上做到了“退出課堂主角,成為幕后執導”的目標。
《文言文兩則》 篇8
教罷《學弈》、《兩小兒辯日》二篇文言文,強烈蹦出一個認識:文言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會讀能說的能力。
讀是基礎。讓學生一讀,讀準字音,單個讀,糾正后再讀,指名讀,齊讀;二讀,讀出停頓,學生嘗試讀,師范讀,指名讀,交流讀,劃出節奏來讀,指名讀,齊讀;三讀,讀出味道來,讀出意思來。
讀是提高。在學生讀到第三步時,讓學生說說文言文的意思,在說意思交流中領悟文言文的感情。《學弈》一課就有學生說出弈秋沒有理解學生,沒有懂學生,那個思援弓繳而射之的學生,讓他去學射箭好了,因為他對學下棋不感興趣,而對射箭特有興趣。鼓勵學生說居然說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來。是啊,童言是率真的,無畏的,有想象力的。
培養學生會讀能說是多么重要的。
《文言文兩則》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詞。
2、聯系上下文,結合注釋,掌握故事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體會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背誦課文,掌握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讀準生字詞。
2、了解孔子、孟子、列子的生平資料。
第一課時 學習《學奕》
一、初讀課文,正確讀寫。
1、學生試讀課文,標出難讀或不會讀的字,劃出不會停頓的句子。
2、教師范讀課文,并重點指導:
①正確讀寫加點詞語:
學奕( ) 鴻鵠( ) 弓繳( ) 弗若( )
②正確停頓下列句子:
思/援弓繳/而射之
二、自由練讀,讀通讀順。
1、根據試讀,師生一起歸納朗讀文言文的要點:
①讀準字音;②停頓適當;③語速稍慢。
2、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
”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
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講故事內容。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兩個人各是怎樣學下棋的?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3、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兩小兒辯日》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學奕》
2、總結學習《學奕》的學法:
①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②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③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④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二、明確目標,自主學習
1、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語速要慢,停頓適當,讀通順。
(2)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3)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
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
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補充資料: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①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5)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答案示例:
(1)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4、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學生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匆 匆
朱 自 清
嘆──時光飛逝
悔──碌碌無為
勸──珍惜時光
《文言文兩則》 篇10
【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甘家廠中心學校 課題組】
〖以超越的精神,構筑開放的平臺·超越教材〗
小學語文教學長期以來,處于相當封閉狀態,學生讀的是課本,老師看的是教參,師生交往的空間僅限于教室。這種學習方式嚴重束縛了師生的思想,不利于主體精神的培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要改革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主體精神的張揚,需要我們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教材為學生提供語言典范、文質兼美的文章,但教材僅僅是個“例子”,我們學習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即所謂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這要求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它,不要把教材當“圣經”,敢于質疑,敢于超越,利用好現有的課程資源,并開發一批課程資源。
首先,要鼓勵個性化解讀。俗話說:“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思想性格不同,對同一篇文章,同一情境所引發的情感體驗也不同。
如對《兩小兒辯日》這篇古文,有的同學佩服那兩個小孩,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有獨立見解,敢據理力爭。他們提的問題竟然難倒孔子。有的同學贊美孔子誠實不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是真有學問的人的態度。
【重慶市巴東縣民族實驗小學 田桂芬】
〖放開手腳天地寬──參加語文教研活動的體會·朗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
最近,我參加了縣和州的語文優質課競賽。之后,又到武漢聽了獲得全國或省一等獎的教師的展示課。在這次競賽中,雖然最后未能取得好成績(縣一等,州三等獎),但是,在參與的過程中,在向外界學習的基礎上,我的收獲和感受卻是頗多的。
我選擇的參賽課文是一篇文言文。為上好這節課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明白了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還是讀。特別是最近在武漢我聽的一節《兩小兒辯日》,也是一篇文言文,兩相結合,使我對朗讀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學中,朗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齊讀,自由讀,默讀,分角色讀,師導讀,有感情的朗讀,背讀,帶著問題讀,糾錯讀等等等等,都需要根據文本需要,根據學生實際的需要,根據教學時的具體情況而定。朗讀的方式多了,不僅有助于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就說糾錯讀吧。我這次比賽的課文中有“弗若之矣”一句話。文中的“弗”有很多學生讀成“佛”,按常規的做法就是誰讀錯,老師或者同學幫忙指出來就算了。但在教學中,我除了糾正錯誤外,還要讀錯的同學再讀,一遍不行,再讀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直到讀準讀好為止。又如江蘇李偉忠老師執教蘇教版《鼎湖山聽泉》,其中有一種聲音是小提琴的,老師先讓學生說出這種聲音的特點(柔美),接著要學生帶著這種好聽的聲音試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聽音樂后再讀,師導讀后學生又讀,再讓學生指出問題(不夠柔美),然后又讓學生讀。就這樣一直讀到淋漓盡致,繪聲繪色為止。讓我們聽課的教師聽得是如癡如醉,完全陶醉在那種美妙的境界之中。
【湖北省宜昌市寶塔河小學 黨懷瑜】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悟方法例談·大膽想象,多元感悟·課后拓展,延伸感悟〗
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特別注意的。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激發學生思維和創造的潛能,教師創造地教,運用多種方法引發學生的感悟,讓學生創造地學,敢于向教材挑戰,敢于超越教材,讓課堂充滿生命力。
《兩小兒辯日》這個寓言故事中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讀了這篇課文后想到些什么。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學完《兩小兒辯日》后,可以安排一次語文實踐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活動前,教師提供活動構想: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遇到兩小兒,兩小兒請少年裁決。活動中,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編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經過這樣的拓展延伸,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感悟。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實驗小學 沈 佩】
〖快樂閱讀,閱讀快樂·探究閱讀的快樂〗
課程改革中的閱讀教學,為能讓學生快樂地閱讀,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教學途徑,都以大語文觀為指導。大語文觀下的閱讀教學目標應包括三個緯度,除了知識、能力目標之外,還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和過程、方法、習慣目標。大語文觀下的閱讀教學,更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培養,對學生閱讀方法和能力的訓練,有助于學生打好語言文字基礎,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到快樂。
《學弈》是走進小學語文課本的第一篇文言文,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為了能讓孩子們一開始就親近它,我課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旨意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運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們喜歡上文言文,感到學習文言文快樂!
我帶著這樣的一個目的,走上了講臺,非常神秘而又鎮重地介紹了“文言文”,并且有點夸張地肯定了學生的能力。這時我看到了一雙雙好奇的眼睛,一張張充滿自信的笑臉。我們的課就在這愉快的氣氛中開始了。“來!我們一起看看今天要學習的文言文──《學弈》,從字面上你能發現什么?”得到任務后,同學們個個神情專注地默讀起課文來。
“老師,我發現了文言文中有許多‘之’、‘也’這樣的字。”余燦首先舉手發言,打破了教室的寂靜。其他的同學也不甘示弱,把手舉得老高。向小程得意地說:“我知道‘也’在文言文中是語氣詞。”“你的知識真全面!”我顧作大聲稱贊,目的是想引起更多的同學參與發現、探究。這時,張恒激動地忘了舉手就立馬站起,大聲說:“我還發現每一句都不長,很簡單。”而這時我發現有些同學投來不屑一顧的眼神。“張恒平時很愛看書,他一定還有些話沒說完,說清楚。我要幫幫他!一來增強他勇于探究的自信心,二來要其他的同學服氣的同時更要像他一樣愛書、讀書、研究書。”我邊想邊面帶笑容地稱道:“太好了!你發現了最關鍵的地方了!咱們大家再來看看課文,它每一句雖短,但表達的意思……”張恒緊接著說:“我知道了,它每一句雖短,但表達的意思很準確、明了。”他的臉上泛著得意的、快樂的微笑。剛才那些不屑一顧的眼神變成了羨慕的眼神。我此時牢牢抓住這個契機,肯定道:“瞧,你們自己通過發現、探究地閱讀已經找準了文言文的特點了!”
接著,我又從開課時他們所找出的“之”字入手,讓他們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去學習自己所發現的問題。結果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預料,他們不僅通過注釋明白了“通國之善弈者也”的“之”是“的”的意思,而且還聯系上下文理解了“思援弓繳而射之”的“之”是“天鵝”。還告訴大家這個字在兩句話里的讀法是不一樣的,隨之示范了朗讀。全班的學生都沉浸在探究的快樂中,個個充滿“我能學”,“我會學”的自信樣。
為了能讓孩子們一開始就親近文本,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什么是“文言文”,自己去探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通過與《學弈》對話,獲得體驗。在閱讀過程中,我不但欣喜地發現孩子們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得到發展和提高,更欣喜地感受到他們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的快樂!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小學 陳 榕】
〖范讀的別樣魅力〗
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和途徑,要讓學生愛讀、會讀、讀好,范讀是不可缺少的。范讀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還可以借助媒體。他除了能給學生一個正面影響,還有著別樣的魅力。
六年級教材安排了幾篇文言文,它語言精練、言簡意賅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精華,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和每一篇課文一樣,我要求學生讀通文章,《學弈》文字不多,內容淺顯易懂,所以沒幾分鐘學生一個個成竹在胸,會了。真的會了嗎?我特地指名一中等生讀來了解預習情況,發現字音不準的有,添減文字的有,讀破詞句的有……一一糾正嗎?浪費時間不說,挫敗學生初學文言文的積極性啊,于是,我播放錄音,要求:課文錄音那些地方和你讀的不一樣?找出來。這個問題一下就叫我們的學生豎起了耳朵,大家專心致志,通過對照,學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針對他們的自主發現,我把重點的問題一一在黑板上板書,以作提示,正確地破詞、破句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難點,學生有些拿捏不準,我再次播放錄音,要求:邊聽邊畫出停頓符號,學生書本上畫,我在黑板上畫,互相借鑒,還可以爭論……短短時間之內解決了文言文最初的誦讀問題,整體效果非常好,少走了彎路,照顧了差生。這比口哺式的教讀、說教、糾正、反復讀強多了,這樣的環節還體現了學生自主意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每冊教材都安排了經典的古詩詞,充分發揮范讀的作用,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去發現、去糾正,不失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小學 陳 榕】
〖指導朗讀的幾點做法·示范的直觀性和指導性〗
讀是語文的傳統學習方法,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正確優秀的朗讀是用形象化的口語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藝術手段;是培養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讀能加強記憶,有益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指導學生朗讀是教師教學藝術、效果的檢驗。在實際教學中,我注意做到了這樣幾點:
教師范讀在朗讀教學中有一定的作用。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把范讀做為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生讀書處于初步學習階段,模仿力較強,教師就是他們最喜歡模仿的對象。教學中,教師采用感知性范讀、情感性范讀、總結性范讀進行有效指導,讓學生在體悟學習過程中,提升朗讀的增量。另外,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尊重個性的基礎上進行范讀,這樣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總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身體力行的示范是對學生最好的誘導。教師通過范讀,讓學生領略到語文世界中那優美的風景、神奇的傳說、動人的故事、感人的情懷;教師通過范讀,使學生經過反復朗讀,提高朗讀水平,并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
范讀,除了給學生一個正面影響,還有著別樣的魅力。六年級教材安排了幾篇文言文,它語言精練、言簡意賅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精華,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和每一篇課文一樣,我要求學生讀通文章,《學弈》文字不多,內容淺顯易懂,所以沒幾分鐘學生一個個成竹在胸,會了。真的會了嗎?我特地指名一中等生讀來了解預習情況,發現字音不準的有,添減文字的有,讀破詞句的有……一一糾正嗎?浪費時間不說,挫敗學生初學文言文的積極性啊,于是,我播放錄音,要求:課文錄音那些地方和你讀的不一樣?找出來。這個問題一下就叫我們的學生豎起了耳朵,大家專心致志,通過對照,學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針對他們的自主發現,我把重點的問題一一在黑板上板書,以作提示,正確地破詞、破句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難點,學生有些拿捏不準,我再次播放錄音,要求:邊聽邊畫出停頓符號,學生書本上畫,我在黑板上畫,互相借鑒,還可以爭論……短短時間之內解決了文言文最初的誦讀問題,整體效果非常好,少走了彎路,照顧了差生。這比口哺式的教讀、說教、糾正、反復讀強多了,這樣的環節還體現了學生自主意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文言文兩則》 篇11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學習《學弈》
一、讀通全文,感悟讀法
1、師: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先聽老師范讀課文,再跟老師讀課文。
(范讀時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領讀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感悟語速和斷句方法。)
2、學生自由練讀,把不認識的字注上音,并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3、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后,練習熟讀。
二、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學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一話,然后說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什么內容?
3、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
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說全文大意。
三、導悟相濟,突破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1、把你和同學都讀不懂的句子提出來:
(結合學生提問重點理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幾句話。)
⑴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得出一個什么道理?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⑵指名說說“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意思。你從哪個詞知道射的是“天鵝”呢?(“之”字。)
⑶指名說說“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奇怪嗎?兩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卻不相同。用書上的話說說原因。
指名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范讀,讓學生體會怎樣讀聽得更清楚,學生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然后試著讀讀。
⑷“為是其智弗若與?”這句意思是什么?
師:哪個詞是第二個人?這句話該怎么讀呢?指名讀,齊讀。
四、流利朗讀,積累語言
課件出示全文及朗讀錄音,生邊看邊跟讀體會語感,然后練習把全文朗讀好,最后師生合作背誦全文。
五、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拓展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又為學生熟知的文言成語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
學習《兩小兒辯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你能講講他的故事嗎?(學生講述,老師結合學生的講述補充孔子的生平,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么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重點理解“辯”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讀熟課文,自學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解決。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反復讀文,把課文讀熟。
4、學生對照注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5、按學習《學弈》的方法自學課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
四、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為、也、如、此、乎、始出、小兒。
2、兩小兒在辯論什么?(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五、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么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3、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
(引導學生肯定兩小兒敢于嘲笑孔子,挑戰權威;或贊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5、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看哪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準備)
6、向學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
《文言文兩則》 篇12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本學期學習的文言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領悟其中的道理,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激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外收集喜歡的.文言文,準備交流。
2、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激趣
1、師談話: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國安邦;用之于軍事,可以百戰百勝;用之于藝術,可以美輪美奐;用之于個人,可以修身養性……我們從小就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
2、(屏幕顯示:詩詞等)這個學期,我們在語文課上學到了哪些屬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呢?
二、溫故知新,復習課內文言文
1、談談對文言文的認識:
師小結:文言文,言簡意賅,瑯瑯上口,便于傳誦,是中華文明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2、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回顧本學期學習了哪些文言文。
4、小組合作,復習文言文。師提示:朗讀,釋義,明理,背誦
5、小組匯報。注意生生互動,讀得充分,入情,有韻味。形式多樣
三、歸納學習方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
四、拓展延伸,交流課外文言文。
1、文言文充滿哲理,飽含人生經驗的語言,能使我們陶冶情操,充實文化底蘊。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了不少文言文,我們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各小組交流課外收集的文言文。)
2、各小組上臺,幻燈展示收集的文言文,匯報自學收獲。
小結:同學們收集到的文言文真是美輪美奐。因為時間關系,還有很多妙文我們來不及看,同學們可以下課后繼續交流。
五、總結。
《文言文兩則》 篇13
【教材分析】
《學奕》是一篇敘事明理的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講述了圍棋高手弈秋教兩個學生學下圍棋,因兩個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同,二人學習結果也迥異不同的故事。告訴人們,并不是他們的智力有別,而是后者不用心學習,三心二意,自然學不好知識。故事告誡人們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課文文辭凝練,寓意深刻,是孟子的傳世名篇。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的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學情分析】
《文言文兩則》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也是小學生第三次接觸文言文。盡管學生以前接觸了兩篇文言文,對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學習方法已有了接觸和了解,但前兩篇相比本文來說比較淺顯。因為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從理解課文內容方面看,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不難理解,難點在于讓學生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句把句子讀通順。
【教學目標】
1.學習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課文,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節奏停頓得當、講究抑揚頓挫。
3.理解重點詞句,能從課文中領悟道理。
4.對文言文產生一定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生根據注釋讀懂課文內容,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教法學法】
范讀示范法、朗讀指導法、點撥探究法、情境教學法。
【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2.學生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讀“單元導讀”。
1.了解單元學習重點。
2.提示學期學習重點。
二、簡介孟子,導入新課。
1.出示名言,指名朗讀。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師問:大家知道這些句子出自何處嗎?(《孟子》)
你對孟子這個人又有哪些了解?(學生交流、教師補充。)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孟子的一篇經典之作——《學弈》。(板書課題)
“弈”字是什么意思?“學弈”呢?
三、范讀引領,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個別難度的句子,對照譯文多讀幾遍。同時圈出難理解的詞語,在相應的地方標上注釋或記號。
2.解決生字詞。
yì hóng hú zhuó fú yǐ
學 奕 鴻 鵠 弓 繳 弗 若 之 矣
3.教師范讀。要求:邊聽邊想老師在讀這篇文言文時與平時讀課文有什么不同?老師讀的和你們讀的有什么不同?
總結:老師讀的速度比較慢;在句中的停頓比較多;讀出了不同句式的語氣。
4.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通過指名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練讀,解決學生學習文言文難度通順的困難。
四、研讀探究,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2.提出疑問,討論解決。
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是什么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等。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講故事內容。
五、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課文,想一想兩個人各是怎樣學下棋的?
“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學得結果怎么樣?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3.學習的結果不同是智力的問題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六、再讀課文,總結學法。
1.自由讀課文,試著背誦。
2.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學習這篇課文的?
總結:多朗讀----看注釋----懂句意----釋全文----明道理
七、作業超市。
自選其二:
1.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分小組、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3.選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的文言成語故事,并嘗試用學過的方法學習。
板書設計:
學弈
一人 專心致志 學有所成
一人 三心二意 一無所獲
第二課時
一、品讀名句,激趣導入。
1.出示孔子名句:“三人行,必的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你們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孔子)
2.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孔子名丘,山東曲阜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教過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賢者七十二人,可謂學識淵博,可他也曾被難住過,想不想知道是誰,用什么問題把他難住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中的第二則文言文。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梳理學法,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多讀課文;二要結合注釋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來讀懂全文;四要明白一個道理或意境。
3.學生自學課文。
三、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兒:
2.交流共議。
①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東游:向東游學。 辯斗:辯論,爭論。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師追問:關于這句話,你還了解什么?
預設生答:全文總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場人物有三個:孔子和兩個小孩
孔子虛心,不恥下問;兩小兒的辯論很精彩,連孔子都吸引了。
指導朗讀:你想怎樣讀這句話?指兩生讀,評價,自讀。
②一兒曰:我已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以:認為。 去:離。 日中:中午。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到了中午時候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近。
引領學生理清兩個小兒的觀點。相機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遠
一兒 遠 近
③一兒曰:日出處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近者大而遠者小乎?
一兒曰:日出處蒼蒼涼涼,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及:到。 盤盂:盛東西用的器皿。 為:原因。 探湯:把手伸進熱水里。
理清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大:如車蓋) 遠 (小:盤盂)
一兒 遠 (冷:蒼蒼涼涼) 近 (熱:如探湯)
他們分別從什么角度說的?(視覺和感覺)一個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初升時離人遠。同樣的事物太陽,兩個小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看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④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決:判斷。 孰:誰。 汝:你。 知:知識。
整句話的意思說,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多呀?
師:孔子被尊稱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兒關于太陽遠近的辯論,竟然不能決也。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從“兩千多年前,人們的科學還不夠發達,對于宇宙的探索還不夠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就是淵博與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識。)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2.通過這篇古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態度。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結果就不一樣。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作業超市。(自選三項完成)
1.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2.你贊同哪一個小兒的觀點,請你用科學知識說明你的觀點。課后查一查相關資料吧。
3.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看哪組理解得好
4.推薦幾篇文言文自學,《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兒 近 (大:如車蓋) 遠 (小:盤盂)
一兒 遠 (冷:蒼蒼涼涼) 近 (熱:如探湯)
《文言文兩則》 篇14
學習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
2、能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學習準備:
學生可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課時:建議兩課時,也可以根據學情適當劃分學習內容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航:
課文導讀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楊氏之子》、《伯牙絕弦》這兩篇文言文嗎?課文短小精悍,卻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給人深刻的啟發。讓我們先來回憶一下曾經是怎樣學習的?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兩則新的文言文,看看從這兩個小故事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明白怎樣的道理呢?
基礎達標
1、結合課文語言環境,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學弈( )惟( )鴻鵠( )繳( )弗( )矣( )與( ) .......
盤盂( )滄( )滄涼涼 孰( )為汝( )多知乎? ....
2、在括號里寫出加點詞的意思,再回答問題。
弈( )秋,通國(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 ) 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 )弈秋之為聽;.....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hú)( )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 )俱( )學,弗(fú)若之矣(yǐ)。為是其......
( )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
3、聯系課文注釋,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②雖與之俱學,弗(fú)若之矣(yǐ)。
③為是其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
④“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同學們挑戰自我:如果你學有余力,可以嘗試完成下面內容。
1、背誦課文。
2、聯系生活實際寫一寫從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同學們,有創意的表達才是生命力的語言,大家不妨走進角色,走進歷史,以小組為單位,扮演一回劇中的人物,將課文中的語言或豐富、或轉化,使之成為淺顯易懂的、極具感染力的戲劇語言,都來演一演、說一說課文中的故事。
相關鏈接
1.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師,被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等七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
懸梁刺骨“(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參照原文:
篇一: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篇二: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文言文兩則》 篇15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后注釋聯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1)誰學下棋?
(2)怎么學下棋?
(3)學得結果怎么樣?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系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全文注釋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國之(文言助詞,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別。)為聽,一人雖聽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思(想)援(拉開)弓(弓箭)繳而射之(它,指鴻鵠),雖與(和)之(他,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與(文言助詞,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 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列御寇,戰國時鄭國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理解課題,質疑問難:
(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
(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們為什么爭辯?
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
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
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1.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
(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2.明確方法,自主學習
(1)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①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語速要慢,適當停頓,到讀通順為止,。
②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師生及時評價。
(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①對照注釋,弄懂詞句,理解故事的內容。
②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③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并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時疏通點撥。
(譯文如下:孔子到東方去游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1)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
(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是什么?
①一小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他是根據形狀大小來判斷的。
②另一小兒的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依據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遠,中午離人近,他是根據溫度來判斷的。
(3)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孔子不能決也――孔子也不能判斷誰對誰錯。)
(4)對兩小兒所持觀點,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表看法,保護他們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
(教師適時補充資料供學生閱讀:其實太陽早上和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
①遠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
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②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
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
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1)兩小兒聰明可愛,善于動腦,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勇于爭辯。
(2)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盡管學識淵博,可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引導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現代話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學生背誦課文。
《文言文兩則》 篇16
教學目標
1、讀準“曝”“囊”“搐”等易混難讀的字,把握朗讀的停頓,讀通課文。
2、借助注釋、資料及已有文言基礎,讀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從這篇文章中明白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欣賞作品,導入課題
1、一首樂曲,讓伯牙和鍾子期成了知音,藝術就是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不僅音樂藝術如此,繪畫藝術也同樣能震撼人心,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繪畫作品。課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畫作(鄭板橋的竹、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為戴嵩畫的《斗牛圖》,順勢導入課題。
2、介紹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畫家,特別擅長畫牛,他畫的牛栩栩如生,尤其這幅《斗牛圖》深受書畫愛好者的喜愛。因為這幅圖還引發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一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吧。(師板書課題,全班齊讀。)
二、多樣讀文,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文言文朗讀有一定難度,下面幾個字詞能讀對嗎?
課件出示:
蜀軸囊曝搐婢拊掌
(3)指名朗讀,正音。
(4)齊讀全文。
2、指導課文,明確節奏。
(1)師:這篇課文在朗讀時,應該怎樣停頓呢?
(2)生交流匯報。
課件出示: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學生試讀,熟悉節奏。
4、自由練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5、師生合作讀。
師:我們來合作讀課文,老師讀課文的敘述部分,同學讀牧童所說的話,一遍讀完后,交換朗讀內容。
三、自學質疑,理解文意
1、用自己的話講講課文的大概意思。
課件出示:
(1)借助注釋及聯系上下文說說文章的意思。
(2)用“△”標出不理解的字詞。
預設一: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理解“軸”在不同語境的意思,指導讀出節奏。
預設二: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理解“尾搐入兩股間”的意思,指導讀出節奏。
預設三: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相機理解“奴、婢”的意思。
2、整體感知,梳理脈絡。相機指導會寫字“曝”的書寫。
四、入情入境,精讀課文
1、面對同一幅《斗牛圖》,杜處士和小牧童卻有不同的表現,請結合文章說一說。
課件出示:
自由讀課文,用“_____”畫出寫杜處士的.句子,用畫出寫小牧童的句子,用一兩個詞語寫寫他們的表現。
2、學生匯報,交流分享。
預設一: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相機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尤、錦囊玉軸,自隨”,讀出杜處士對《斗牛圖》的珍愛。
預設二: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抓住牧童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想象畫面,讀出牧童的天真可愛。
預設三:處士笑而然之。
(1)對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兩處描寫“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現。
(2)再現情景,想象杜處士的神態、動作、語言。
3、朗讀描寫杜處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讀出趣味。
五、變換角色,練講故事
1、用自己的話講講“他們”的故事。
(1)學生自由練習講故事。
(2)指名展示,評價交流。
2、講講“我”的故事。
課件出示:
①我姓杜,人稱杜處士。我讀了不少書,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②今天天氣真好!放牛去嘍!還沒出村子,我看見……
③我是蘇軾,聽說四川有個杜處士,尤愛書畫……
(1)選擇其中一個角色,練習講“我”的故事。
(2)指名講故事,評價交流。
課件出示:
合理想象角色轉換形象表達
六、回顧細節,品讀人物
1、默讀課文,思考:牧童是怎樣評價這幅畫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見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發言。
課件出示:
觀點:謬矣。
理由: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威挑戰的精神。
2、處士面對牧童的話有什么表現?由此可見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指名發言。
課件出示:
表現:處士笑而然之。
可見處士是一個心胸開闊、樂于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3、帶著感情朗讀,讀出牧童的語氣。
全班齊讀: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七、再讀課文,明白道理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蘊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師適時呈現: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結合這句話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課文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不能迷信權威。藝術再美也是來源于生活。
八、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