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和詞語:
徹底、司馬遷、鴻毛、興旺、目標、炊事員、送葬、哀思。
2、訂正(評價字跡正誤、美觀)。
二、導讀課文1~3層(1~3自然段)
1、教師提示學法:
⑴ 自己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你對句子的理解。
⑵ 想一想這幾段怎樣圍繞一個中心進行論證的。
2、討論交流,鼓勵發表個人見解:
⑴ 革命隊伍的根本宗旨。
⑵ 死的兩種不同意義。
⑶ 正確對待批評。
3、朗讀4~5層(4、5自然段),按照前3層的學法學習四、五層:
提問交流后教師小結:
主要講為人民的利益搞好團結,提高勇氣;開追悼會的目的。
三、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分層論述的寫法
四、找出課文中的名言警句或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背誦
五、課堂練習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思考 練習”2、3題。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要求】
1、自學本課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2、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3、深入閱讀理解,體會文章逐層展開論述的思路。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1、結合寫作背景,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了解議論文的基本特點,體會作者圍繞中心逐層論述的思路。
【教學難點】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理解“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含義。
【教學流程】
一、發談話,引出課題
你聽過“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嗎?對這句話你了解多少?
(挖掘學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準教學活動的切入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圈點勾畫,學習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字詞含義。
2、再讀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和體裁進一步認識:
⑴ 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自由交流對文章中心內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層次。
⑵ 交流收集到的議論文寫作常識性材料,了解文章論述上的特點,通過讀書,加深體會。
(讀書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所在,但讀書活動不是機械的照本宣科或簡單重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增強讀書的目的性,在讀書中理解,在讀書中提高,在讀書中體驗。)
3、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課堂練習
1、把文中出現的優美詞句抄寫在積累筆記上。
2、填空,并體會這些句子的特點:
( )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 ),我們( )有缺點,( )不怕別人批評指出。( )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 )行。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聯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詞語及重點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初步了解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5、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了解課文的各個層次是如何圍繞課文中心展開論述的。
課時設計: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詞語。
(二)討論課文圍繞主要觀點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
二、教學重難點
(一)課文圍繞主要觀點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進入課題前,先來看一些照片,看看他們都在干什么,并想想他們為什么這樣做,為了誰。好嗎?
生:好。
(在屏幕上顯示圖片:為人民服務的人,并伴隨著音樂《為人民服務》,渲染氣氛)
師:(觀看完圖片后)看了這些這些圖片,他們那樣子做到底是為了誰?說說理由。
生:他們那樣做是為了人民。為了人民能夠更加幸福地生活……
師:對,為人民服務。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為了人民,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連生命都可以犧牲。他們都是最讓人感動的人。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新課第12課《為人民服務》。(在黑板上板書:12、為人民服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先讓學生邊看課文邊聽錄音朗讀,初步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
2 、學生初步小聲朗讀課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標上序號,畫出不會的生字、生詞,接著讓學生自己借助字典來解決生字、生詞。(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師指名或學生自薦朗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的情況,并讓全班學生一起來糾正讀音。特別注意的字讀音:悼(dào) 不讀成diāo ;民(mín)讀成míng
炊(chuī)不讀成cuī ;先生要讀輕音(xiān sheng)
3、再讀課文,理解詞語
基本解決了課文的生字,讓學生再準確地朗讀一遍課文。然后逐段誘導學生,讓學生解答學生們提出的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在旁指導。(把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
師:請大家再瀏覽一下課文,找出你們之前畫出來的不理解的詞語。現在從第一自然段開始,第一自然段有不理解的詞語的同學請舉手提問。
生:……(提問)
師:那么現在有哪位同學能幫助這位同學理解一下這個詞語呢?
生:(站起)我可以……
學生可能提出的詞語: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課文中指的是除了為人民服務以外,再沒有別的其它的目的。
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在文中是指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應該完全徹底地為人民謀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精兵簡政:精減人員,縮減機構。亦借用于一般的去除繁冗,力求簡要。課本指的是前者。
五湖四海:這個詞泛指全國各地。聯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隊伍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義,有價值。(小拓展:出自《魏書·張普惠傳》:“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
追悼:指的是懷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這個詞可以用分別解字再解詞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也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通過對以上重點詞語的理解,讓學生在讀書的同時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認真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師:我們解決了課文上不了解的詞語。現在請大家默讀課文,然后說說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幾方面的意思。
生:……(學生討論并讓學生暢所欲言)
第一方面:我黨及人民軍隊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第二方面: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意義;
第三方面:講為人民服務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第四方面:講為人民服務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第五方面:講開追悼會的目的。
板書:宗旨——死的意義——堅持,改正——三“互相”——追悼會
教師小結:這五個自然段講了五層意思,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為一段。(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只要他們能各圓其說就可以,不苛求于標準答案)
四、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解決了課本的生字生詞,初步了解了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主要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課文圍繞中心所寫的幾方面內容。
生:……
(教師指著黑板上的板書“宗旨——死的意義——堅持,改正——三’相互’——追悼會”讓學生復習本節課所講的內容)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每個兩行。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二)讓學生受到“為人民服務”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讓學生正確樹立生死觀。
(三)初步了解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四)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句子的理解。
(二)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合作探討,理解句子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詞,解決了不理解的詞語,也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回憶一下課文圍繞中心寫了幾方面的意思。
生:……
(通過復習,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師:現在大家再來細讀一下課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再跟你的組員一起討論討論。
(學生討論)
師:好,現在請有不理解的句子的請提出,然后大家來共同解決問題。
生:……
(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來做解決問題的主人,培養學生的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敢于質疑問題答案的精神)
學生可能不理解的句子: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說明我們這個隊伍是百分之百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目的。“徹底”則說明了我們這個隊伍無論在什么時候,做什么工作,時刻都想著人民。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標準,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有著密切關系。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固:本來;于:比;或:有的。
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可再讓學生說說什么人的死比“泰山”還重?使學生深入領會“為人民服務”的含義。(為人民服務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
3、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結合課文后的資料袋來理解這句話)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5日,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著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為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了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為他為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他的死“比泰山還重”。
拓展:在我們所知道的還有誰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呢?為什么?(讓學生討論)學生可能舉例本單元學過的課文里的李大釗、郝副營長等,盡量引導學生聯系比較貼近生活的實例來說說。例如2005年 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叢飛,07年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孟祥斌等等。
4、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課后練習: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說的是什么?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一共三句話,第一句是講為人民服務,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第二句講: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無論是自己的同志,親密的朋友,還是平日相處時有矛盾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和意見,我們就要接受。這就表明了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人民有好處。
句與句之間的聯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因為……所以”、“如果……就”、“只要……就”、“不管……都”等關聯詞的綜合運用,加強了議論的語言氣勢,加強文章的說服力。(初步了解議論文的議論的嚴密性)
(讓學生一起讀讀這幾句話,體會議論文的嚴密性)
5、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指的是當時的陜甘寧邊區和華北、華中、華南等抗日根據地。當時這些根據地的人口總和是九千一百萬。這句話是說,還要擴大抗日革命根據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國的解放。可見,當時為人民服務的共同目標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6、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這句話是說,革命斗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要遇到艱難困苦。但是,我們為了人民利益,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難,要看到成績和光明,要樹立信心,鼓足勇氣。
7、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意思: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因此,不論是干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二)分析課文,深入探討
師:誰能從第一自然段找出與中心聯系最密切的一句話?
生: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師:課文開門見山,開篇就點明了主題。
師:我們已經理解了課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也體會到了毛主席是如何圍繞“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把幾方面的意思清楚地闡述出來。其實,毛主席在講其中一方面意思的時候,同樣也把意思講得清清楚楚,全面而準確。比如第二自然段,請同學們朗讀這一段,深入地想一想,再和同桌討論討論。
(學生朗讀,思考,討論)
師:我們都知道第二自然段講的是人死的兩種不同意義。那么毛主席認為“如何看待生和死的問題”的呢?又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講清楚的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這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
生:6句。
師:第一句總說“為人民服務”,那么第二句又寫了什么呢?這句話運用了什么手法呢?
生:第二句寫了司馬遷說死的意義有“重于泰山”,也有“輕于鴻毛”,此處運用了引用手法。
師:非常好。課文在這里引用了司馬遷的話,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在以后學習的議論文中也會出現這種手法的運用,或者你們在寫議論文時為了讓別人信服你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也可以適當地引用名人名言。
師:接著的第三句話,哪位同學來分析一下?
生:這句話主要說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輕于鴻毛。
師:分析得不錯。那接著的第四句話誰來說說?
生:第四句話主要講了張思德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師:這段話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句子之間的意思聯系嚴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感受一下句子之間的嚴密性。
生:(朗讀)
師:接下來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讓我們分組討論分析。每一大組分析一段,第一組分析第三自然段,第二、三組分析第四自然段,第四組分析第五自然段。組內再分小組,每四人為一小組,然后讓小組推薦組員站起來分析。
生:(討論)
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是圍繞一個意思來說的:我們怎樣對待別人的批評。這段話共有6 句 。我說說前兩句。第一句講我們如果有了缺點,不怕別人批評指出的原因: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第二句講不管什么人向我們指出都行,革命隊伍內部的人也好,黨外人士也好,敵人也好,都可以指出我們的缺點。
生:接著我來說說,第3、4句話是說我們虛心聽取批評的前提,就是“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第5句話是舉了“精兵簡政”的例子,再次說明我們愿意采納任何人的意見。到第6句話,毛主席總結提出了我們的隊伍要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師:這6句話,圍繞“怎樣對待別人的批評”展開,層次非常清楚。接著第四自然段,誰來分析分析?
生:第4自然段后半部分句子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第一句講我們要努力奮斗,第二句講要奮斗就會有死人的事情發生,第三句講只要是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第四句講我們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最后一句講革命隊伍的人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生:這幾句話之間不僅聯系非常緊密,道理也講得非常全面。毛主席先說了“要奮斗就會有犧牲”,馬上用“但是”一轉,說“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接著用“不過”一轉,說“我們應當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思維真是嚴密啊!
師:最后一自然段,誰來簡單分析分析?
生:這一自然段寫了毛主席建議開追悼會,并進一步說明了開追悼會的目的所在。開追悼會就是要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
四、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對課文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并體會到了議論文的嚴密性,初步了解了議論文的表達方法。
五:布置作業
1、熟悉對本課重點句子的含義。
2、背誦課文。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流程
板塊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看過雄壯的閱兵式嗎?那壯觀的場景真讓人蕩氣回腸啊!值得一看。(播放閱兵式片斷)
2、聽到了嗎?那一遍又一遍的口號,什么? ——(為人民服務)。
同學們,“為人民服務”,這口號響徹云霄、驚天動地;這口號,流傳了一代又一代,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走到了今天,經歷了六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經久不衰,深入人心啊!這口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題目。
3、大家預習過課文,有沒有發現它和我們以前的很多課文不太一樣?有什么不一樣?(學生自由說)
板塊二:預習匯報,初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找重點句,提煉關鍵詞。
1.這篇課文非常特別,沒有精彩的故事情節,沒有細致的描寫,它是一篇議論文,(板書:議論文)它跟你講道理,分析問題。這是咱們小學階段遇到的第一篇議論文,也是最后一篇,六年等一回啊!所以得好好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哦!第一次,所以有點兒難,但我相信大家能學好。
這篇課文很特別,還特別在它也是主席參加張思德同志追悼會的演講辭。(板書:演講辭)(圖片演示)在半個小時的演講中,主席沒有看稿,字字珠璣、慷慨激昂、一氣呵成。
2.這議論文、演講辭啊,每一段都有要說的重點,要說的要點,這些重點要點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話的開頭或結尾。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
3.現在我們讀書,一起尋找每段的關鍵句,并提取關鍵詞。
(根據學生討論板書:死的意義 不怕批評 團結互助)
(二)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不僅找到了每一段的重點和要點,而且,還概括了幾個關鍵詞。這樣的概括和提煉很有意義,簡單明了,對于主席來說,想到這幾個關鍵詞,他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數啦;對于我們這些讀者來說,一看這幾個關鍵詞就知道主席圍繞“為人民服務”談了那些問題。
板塊三:抓住重點段落,體會論證方法。
過渡: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萬事大吉了嗎?(不行,得展開說,就是說服別人,證明自己的觀點)得用什么辦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呢?這樣吧,我們先來看第二段“死的意義”這個部分,一起研究研究。
自己讀讀書,看看你能找到幾種論證方法?
(一)引經據典。
1、毛主席引用古時候文學家司馬遷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來說明死的不同意義。(板書:引用)
毛主席自己就是偉人,就是領袖,為什么還要引用別人的話? (在討論中體會經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檢驗,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經久不衰的時尚,永恒的真理。)
3、指導朗讀。
4、讀到這兒,你還能想到哪一位先人關于生死的豪言壯語呢?同學們帶上你們的情感,盡情地吟誦吧。
學生吟誦: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女英雄同樣可以豪情萬丈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英雄以身殉國,名垂千古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這是無私的愛的情懷啊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
——粉碎身軀何所懼,卻讓骨氣長留存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
……
5、小結:這就是經典名言,表達了對死的不同理解,它表達了愛國志士的民族情懷和英雄氣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嘆!帶給我們的震撼是無限的,深深地打動著我們的心。同學們,不知不覺中,你們學會了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的是流傳廣泛,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給人啟迪,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這是精彩的第一招——引經據典。
(二)對比、比較。
1、過渡:剛才,用引用,緊接著又用什么辦法呢?(對比、比較)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板書:對比)
2、這句話講什么?用一個字概括。(死)
3、能給句子中第一個“死”換個詞解釋嗎?(犧牲,獻身,就義,捐軀)
那第二個“死”可以換成什么詞呢?(送命,送死,喪命,命喪黃泉,一命嗚呼,一命哀哉)
4、同樣一個死,怎么會有這樣完全不同的解釋呢?(贊美與唾棄,歌頌與蔑視,愛與恨含在這字里行間,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中顯現出鮮明的情感導向。)同樣的死卻表達了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是立場不同、情感不同、態度不同。真可謂:“語言有溫度,字字總關情”啊!
5、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主席遣詞造句的生動、在朗讀中感受愛憎分明的立場、在朗讀中強化對比方法的效果。
(三)列舉事例。
1、主席最后還用了什么辦法進一步證明觀點?(板書:舉例)
2、“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張思德是誰?毛主席為什么給張思德這么高的評價?你們太小了,張思德離你們太遙遠了,所以老師特意找了一些珍貴的鏡頭,請同學們好好地看看吧!
3、觀看影片《張思德》幾個精彩鏡頭。
4、怎么樣,見著張思德了,最喜歡最打動你的是哪個鏡頭?(談對張思德的印象,談感受。)
小結:張思德是那么平凡,平凡得像清涼山上的一棵草,但他卻用自己最樸實的行動證明了,什么才是實實在在的——為人民服務,什么才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一個個精彩的鏡頭,就是一個個典型的事例啊,事實勝于雄辯。你們剛才也在用一個個事例來證明什么樣的死才有意義。
5、這樣可愛的戰士,最后是怎么離我們而去的呢?
6、觀看張思德犧牲的錄像片段。
炭窯崩塌了,他犧牲了,犧牲前,他硬是把戰友推出洞口,自己卻來不及了,為什么每時每刻他都惦記著別人,卻總是忘記了自己?可敬可愛的張思德就這樣離開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什么?——為人民服務。
這就是最樸素的——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最偉大的——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最永恒的——為人民服務
板塊四:再讀全文,選取座右銘,寫感受。
(一)“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問問爸爸媽媽,知不知道張思德,知不知道“為人民服務”,今天也輪到我們學習“為人民服務”了,其實,張思德只是為人民服務的一個代表,生死問題也只是“為人民服務”中的一個內涵。
在《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中還留下了主席許多經典的名句,包含著豐富的思想,認真讀讀,它將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發和幫助。
同學們,你們喜歡文中哪句話?聯系你的生活實際,也來寫一寫吧,可以試著用上今天我們學習的“引用、對比、舉例”這些方法。
(二)聯系生活,表達感受,升華主題。
(三)總結本節課:今天我們雖然第一次學習議論文,但大家很認真,回過頭一起理思路,圍繞“為人民服務”談了三個問題――死的意義、不怕批評、團結友愛。圍繞“死的意義”又用了――引用、對比、舉例的辦法講道理,環環相扣、無懈可擊。文章就是這樣層層深入說明問題的。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學習,了解議論文演講辭這種文章獨具魅力的語言表達特點,幾個部分內容又有怎樣的聯系。學完之后一定會豁然開朗,有更多的收獲的!
板塊六:實話實說,網上留言。
(一)同學們,你知道哪里有張思德紀念館嗎?錯了,在網絡上,人們為張思德建立了許許多多的紀念館,成千上萬的人被“精神”所感染,寫下了自己的感動。同學們去看看吧。網址
(二)同學們,學完課文、參觀了張思德網上紀念館后,請你也在紀念館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基礎作業
一、看拼音寫詞語。
chè dǐ xīng wàng hóng máo chuī shì yuán
( ) ( ) ( ) ( )
tài shān bō xuē jīng bīng jīng zhèng
( ) ( ) ( )
wú hú sì hǎi mù biāo āi sī zhuī dào
( ) ( ) ( ) ( )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改正( )提出( )戰勝( )改進( )改良( )解釋( )
★★培優作業
一、查字典。
“鼎”字( )結構,用音序查字法,應查音序( ),音節( );用部首查字法,應查( ),再查( )畫。第六筆的筆畫名稱是( ),寫出含“鼎”的成語(至少三個)
( )、( )、( )。
二、先理解劃線字的意思,再寫出句意。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固: 泰山: 鴻毛: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關聯詞填空。
1、因為……所以…… 2、 如果……就…… 3、 不是……而是……
4、只要……就…… 5、雖然……但是…… 6、即使……也……
1.( )困難再大,我們( )決不退縮。
2.( )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 ),我們( )有缺點( )不怕別人批評指出。
3.( )你說得對,我們( )改正。
★★★培優作業
課內閱讀。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1.填寫文中空缺的內容。
2.用______劃出這段話中運用了對比論證的句子。
3.本文作者_______。全文是他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央直屬機關為_________同志舉行的追悼會上作的演講。
4.文中第一句與第二、三句的關系是( )
a先因后果 b并列關系 c先概括后具體
5.請你列舉一些“死得比泰山還要”的英雄人物。(至少三個)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一、讀寫字詞,加強積累
(重點指導鼎的筆順,讀寫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二、品析片段,感悟寫法
1.品讀課文2.3自然段,說說毛澤東主席在論述人死的不同意義和正確對待批評兩方面內容時,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增強說服力的?(引用名言、舉例子)
2.這兩段都圍繞中心意思進行了分層表述。再次朗讀,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
三、讀背摘抄,積累內化
1.朗讀全文,練習背誦。
2.課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為我們生活的座右銘。選擇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寫下來。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課前準備:
1、收集張思德及文章寫作背景資料。
2、收集議論文寫作的相關文學常識材料。
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自主閱讀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
一、談話揭題
我們經常聽到“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對這句話你了解多少?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圈點勾畫,學習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理解字詞含義。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課文體裁。
(1)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自由交流對文章中心內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層次。
(2)交流收集的議論文寫作常識性材料,了解文章議論文的特點。
3、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課堂積累
1、積累文中出現的優美詞句。
2、填空,體會句子的特點,并練習仿寫。
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有缺點,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行。
四、交流學習收獲。
第二課時
目標:
1、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認識課文是怎樣圍繞“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展開論述的。
3、培養合作學習、閱讀理解的能力。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有了哪些了解?
2、作者圍繞“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組織了哪些內容?
二、自主研讀,合作交流
1、自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段,深入理解,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注意含義深刻句子的體會。
如:(1)你怎樣理解司馬遷的話?你知道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哪些人的死輕于鴻毛?
(2)聯系現實生活的事例,談談你身邊“為人民服務“的人和事等。
3、結合你對課文的理解和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為人民服務”的理解和體會
三、朗讀背誦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結成小組練習朗讀背誦。
四、拓展延伸
找一篇你喜歡的議論文,嘗試閱讀,看看它圍繞什么主題組織了哪些內容?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佚名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學會本課生字。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己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生字新詞。
(二)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讀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課文當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別引起注意。如“悼”讀d4o,不讀di4o;“炊”讀chu9,不讀cu9,應通過反復練習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練習時可以采用選擇正確讀音的形式。如: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本課共有4個生字,數量不多。其中有3個字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憶。如:
這樣可以利用熟字幫助學生很快記住生字。
3.課堂討論識記難字的方法。
應該注意“鴻”字由三部分構成,是一個左中右結構的字,不要把“氵”誤寫成“冫”。
“鼎”字比較難寫,可分成這樣兩部分來記:“目”和,記憶這部分時應抓住這部分左右基本對稱的特點。特別要強調這個字的筆順:目、鼎。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質疑。
可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然后提出來小組討論或查字典,在小組中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出來集體討論。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以“死得其所”這個詞為例,在這個詞中“所”原指地方、處所。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這個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進而聯系實際討論,體會“死得其所”一詞在課文中指的是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意思。
以“鴻”字為例,“鴻”字在課文中組成“鴻毛”一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并不難理解,指的就是鴻雁的毛。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到帶有“鴻毛”一詞的句子進一步理解,鴻毛是很輕的,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實際上暗含了這種人的死是很輕微的,是微不足道的,進而使學生理解到鴻毛一詞的引申義:輕微,微不足道。
(2)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在課文中這個詞指的是除了為人民服務以外,再沒有別的其它的目的。
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說,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應該完全徹底地為人民謀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這個詞泛指全國各地。聯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隊伍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懷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這個詞可以用分別解字再解詞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這個詞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來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過對以上重點詞語的理解,通過讓學生在讀書的同時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培養學生認真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1.讓學生自己按自然段順序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順序朗讀課文,讀完一段,說說這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課文先講了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及黨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接著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又講了為了人民的利益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然后講了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團結,提高勇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最后講了開追悼會的目的。
全文以“為人民服務”為線索,分五個自然段,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這樣便理清了文章的層次,為下一步深入閱讀課文,學習課文做了準備。
(五)指導難句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然后畫出讀不好的句子。
2.小組交流,如何來讀好畫出的難句或長句。
3.提出讀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練習朗讀。
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學生讀起來可能有困難。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師指導學生讀這句話時,可以采用范讀的方式,讓學生聽讀,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練讀。可以這樣停頓: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這句話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讀好這句話,首先要了解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讀好這個長句。可以這樣停頓: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六)作業 。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三)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二)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結構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為人民服務》,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應如何為人民服務?
首先講了我黨及人民軍隊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接著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意義;然后講為人民服務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又講為人民服務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最后講開追悼會的目的。
2.教師小結:這五個自然段講了五層意思,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為一段。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結合這一段中的詞語說說什么是為人民服務?
學生能夠說出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了解放人民,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的回答深入詳盡。
2.板示:
我們這個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這兩句話后,讓學生讀一讀,比較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從帶點的詞語中能體會出什么?請同學們談一談。
“完全”說明我們這個隊伍是百分之百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目的。“徹底”則說明了我們這個隊伍無論在什么時候,做什么工作,時刻都想著人民。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標準,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有著密切關系。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二段,可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第二段,畫一畫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的問題可能集中在這兩句話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可再讓學生說說什么人的死比“泰山”還重?使學生深入領會“為人民服務”的含義。
(2)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句話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理解。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5日,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著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為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了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為他為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重”。
3.學生領會了這兩個難句的意思,教師可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感情再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習第三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2.學生可能畫出這幾句話。
(1)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教師可將這些句子板示出來,然后提問,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說的是什么?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教師可以幫助、指導、啟發學生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為人民服務,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是自己的同志,親密的朋友,還是平日相處時有矛盾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這些人的批評都要聽得進去。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和意見,我們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辦。這就表明了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人民有好處。
(2)學生還可能畫出這句話:
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學生提出這句話,教師可啟發學生結合對上面幾句話的理解來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講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對錯的標準。要使我們的隊伍興旺起來,就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好的,堅持對人民有益的,改正錯的,改正對人民無益的。
3.學生理解了這幾個難句,教師可再組織學生自讀課文,進一步深刻體會文章的含義,同時為后面的背誦奠定基礎。
(五)學習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學生讀書,找難句,提問題;點撥啟發學生,理解難句。在第四段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討論,自己學習。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第四段,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組中說說你對重點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來,小組里的幾個同學共同討論,互相補充。
2.集體討論。
(1)請學生讀自己畫出的重點句,再談談自己的理解。
(2)把小組討論后理解仍有困難的句子提出來集體討論。
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要注意這幾句話的點撥。
①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指的是當時的陜甘寧邊區和華北、華中、華南等抗日根據地。當時這些根據地的人口總和是九千一百萬。這句話是說,還要擴大抗日革命根據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國的解放。可見,當時為人民服務的共同目標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這句話是說,革命斗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要遇到艱難困苦。但是,我們為了人民利益,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難,要看到成績和光明,要樹立信心,鼓足勇氣。
③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論是干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1)背誦之前應先讓學生將這兩段話再讀一讀,對這兩段話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 )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 ),我們( )有缺點,( )不怕別人批評指出。( )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 )行。( )你說得對,我們( )就改正。你說的辦法( ),我們( )。
背誦這幾句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抓住這幾句話中的關聯詞語及重點詞語,利用這些詞語指導學生記憶。
②(“ ”)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 )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 ),我們就采用了,只要我們為( ),為( ),我們這個隊伍就( )。
③我們都是來自( ),為了一個( ),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 )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 ),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 ),要( ),要提高( )。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 )解救他們,我們要( )。要奮斗就會( ),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 ),想到( ),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 )。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 )。我們的干部要( ),( )都要( ),( ),( )。
在指導學生背誦時,教師可采取多種形式。如讓學生自己對照課文口頭填空,熟讀,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組填空等。也可以教學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讀再背誦、抓重點詞背、分層背等等。
(六)學習第五段。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要開追悼會?
指導學生理解開追悼會為了懷念死者,懷念那些曾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做過貢獻的人,同時開追悼會也能使人民更加團結,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
(七)總結課文中心思想。
1.提問:這篇講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個中心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出來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然后按板書提示指名談一談。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人活著到底為什么──《為人民服務》教學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 魏蘭英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議論文,是毛澤東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衛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這個講演著重論述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學習這篇議論文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議論文,感受議論文的表達方式,為初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點兒基礎;二是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結合檢查預習,首先了解學習這篇課文的意義。在交流預習資料后,教師可小結:讀罷這篇文章,或許有人不理解,為什么毛澤東會給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開追悼會?其實當我們真正走進張思德的生活就會明白毛澤東的用意。張思德是革命隊伍中普通一員,在部隊打過仗,負過傷;在大生產運動中紡過線,燒過炭;從戰士到班長,再從班長到戰士,一切從人民利益和黨的需要出發,他的犧牲就是由于1944年9月5日中午時分,在挖窯即將成功時窯洞突然塌方,此時的他奮力把開窯口的戰友推出洞去,自己則被埋在窯里,犧牲時年僅29歲。他這種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高貴品質十分可貴。因此在他犧牲后的第三天,中央直屬機關在延安鳳凰山腳棗園操場上為他舉行了約千人的追悼會,毛主席親筆書寫“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借以緬懷為人民利益犧牲的張思德。
由于本課內容與學生所處的時代較遠,可讓他們在預習時不僅找資料,也可以讓爺爺、奶奶介紹一下,尤其是這是文革期間人們熟知、會背的“老三篇”之一,由長輩講一講效果會事半功倍。
再就是鼓勵學生多找出幾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著重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即:固,本來。或,有的。于,表示比較。句意是: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有的比泰山還重,有的比鴻毛還輕。
最后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抗日戰爭時期,為解救中國人民于危難之中,犧牲在所難免,這樣的死是死得其所,在和平時期,卻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為人民服務與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從而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一轉眼,從教近十年了,公開課也做了不少。對于公開課,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種新理念的嘗試,一種理想的追求,一種藝術的雕刻……是陽春白雪,是冰山雪蓮,是孔雀展屏。然而,當教研員讓我在“區際交流 和諧共進”沈河、和平語文學科教學研討會上執教《為人民服務》一課時,我著實感到困惑了。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這篇講演著重論述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可以說這是一篇典范的演講詞。可是我一直在想:這篇課文學生能喜歡嗎?教材為什么要選這篇課文?時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學生是否完全接受?況且,本文的第四、五兩段似乎與前面幾段論述的不是一個問題,分析起來有一定難度。這樣一篇課文,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我們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么?
經過對教材、學生等反復的思考與沉淀,我把這堂課的教學設計為一節演講課:讓學生感知演講詞針對性、啟發性、感染性的三個特點,從而能夠進行簡短的即興演講。針對教學目標,我預設了這樣的教學過程:通過分析演講詞的結構、語言,緊緊抓住嚴密、準確、有表現力這幾個詞語來體會演講詞的特點,從而掌握演講的基本技巧。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們熱情的反應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這更多應該源于他們對于演講這一的喜愛,這篇課文完全成為學生們學習演講詞的一個載體,因此,他們樂于朗讀、品味、分析、總結,并把學到的知識在即興演講中加以運用。
回顧這一節課,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讓語文課語文味兒十足
總以為只有古典詩歌教學過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夠讓語文課語文味十足,其實不然,語文應是聽說讀寫的結合,要讓一堂課更具有語文氣息,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美,還應該進行扎扎實實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二)讓語文課“實用”起來
語文課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鑒賞的能力、表達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面臨現代社會中交際越來越重要的現實,讓語文“實用”起來。
(三)讓學生思維動起來
有時候,一些課堂熱熱鬧鬧,師生和諧愉快,可是教學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學生并沒有認真深入的思考,因此語文能力提高比較緩慢;我們應該選擇恰當的教學切入點,讓學生的思維真正的動起來。
(四)讓課堂環節靈活、高效
我們學習、領悟課改的新理念,我們更關注這些新理念的落實,關注新課改的實踐,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也遭遇了一些困惑與尷尬。忽視語文教學特點而過分追求新形式,會讓我們的課堂走入誤區。如何讓課堂環節靈活、高效,帶給學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語文課,我們究竟應該帶給學生什么?應該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
公開課是一種磨練,更是一種收獲。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徹底、鴻毛、送葬”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了解演講稿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4.初步掌握圍繞主要觀點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課
1.知作者:同學們,通過預習,你們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毛澤東)。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第一任,同學們對他了解多少?(教師相機引導,初知毛澤東。)
2.析課題:這篇課文是一篇演講稿,是毛澤東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講?(學生自由閱讀“資料袋”后回答。)
3.究主人公:據你們了解,張思德是一個怎樣的人,會令毛澤東如此敬重?(可以用課件播放相關資料,教師隨機引導并補充。)
4.明背景:抗日戰爭后期的延安正處在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的勤務兵張思德為人憨厚樸實,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一心一意為著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默默地奉獻。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他不幸犧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會上深情地說:“我們的隊伍里到處是這樣的人,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注意不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可正是這些人支撐了我們的事業。”毛主席的這篇講演發表時以《為人民服務》為題,這篇文章也成為共產黨人行為準則和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體現,在60多年后的今天,重溫這段歷史和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設計意圖:“知作者→析課題→究主人公→明背景”四個教學環節層層剝筍,環環緊扣,一則展示預習情況,增加課堂信息量;二則鏈接相關知識,使學生在學習前就對這篇看似“平鋪”的文章有一個立體的認識,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這是整合處理教材的一個奠基環節,需要的時候教師要敢于“講”,力爭“點石成金”。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讀通課文:指定6位同學逐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評價、訂正。要求:達到演講的第一步──聲音洪亮、字正腔圓,有一定的語氣變化。
2.學會字詞:可以采用毛遂自薦的方式上講臺帶領大家學習。
①生字:鴻、鼎、旺、炊。
(可以點4名同學上臺板寫并組詞,其他同學觀察筆順、字形是否正確,尤其是“鼎”字,共12畫,第6畫為重點。注意讀準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難nàn 送葬zàng)
②詞語:固、鴻毛、法西斯、精兵簡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可以采用互問互答、替換詞語、舉例子、造句等方式來理解。)
設計意圖:讀通課文,掃清字詞障礙,這是一個比較單調且往往被老師輕視的環節,這樣設計,以期讓每個學生扎實有效地讀書、寫字、積累好詞。
三、再讀,梳理文絡
1.默讀,用“~~”畫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標題批注在課本上。(可以放一段輕音樂)
2.交流找出來的中心句,適當修改后,讓學生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筆畫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標題予以批注,旨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這篇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寫了五層意思,每一段又圍繞一個中心展開論述,列提綱既符合“把厚書讀薄”的理念,又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概括能力。
四、復述課文
1.依據黑板上的提綱,同桌之間復述課文。
2.師生集體復述課文。設計意圖:這是一個傳統但卻很有效的環節,放在課堂結尾,既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記憶,又能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使課堂回歸到課文的整體。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
1.同學們,《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在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所作的著名演講。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課文圍繞“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個方面的意思?
2.將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概括,并板書。
(黨的宗旨──死的意義──是非標準──具體做法──形成制度)
設計意圖:導入開門見山,提問不浮、不泛,緊扣文本,既檢查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掌握情況,又使他們注意力回歸,無需過多組織課堂,便使學生進入到思考狀態。
二、自主選段學習
1.要求:
①弄懂段落中的知識點,如句子之間的關系、表達方面的特色及相關的知識信息等等。
②能帶上表情和動作把本段演講出來。(最好脫稿)
③參考本段的表達方式,仿寫精彩片段。
2.學習方式:先默讀再自由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選擇段落,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在讀中發現并解決問題。三點要求層層拔高,有梯度。在教師的巡視和點撥下,讓學生充分地閱讀,發現文本中的亮點,再經過演講和仿寫形成語文能力。
三、交流學習收獲
以“說”和“讀”的方式進行交流課文知識點,教師予以巧妙引導,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或反駁。(主要內容為各段知識點)
設計意圖:給學生較大的發言空間,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駕馭課堂。擬形成一種全體師生爭先發言的熱烈氣氛。
四、展示演講風采
1.自選課文一段登臺演講。
(師生從聲音、停頓、表情、動作等方面予以評價。)
2.演講自己仿寫的片段。
3.即興拔高演講。
(用簡短的語言演講古今中外“為人民服務”的人。)
設計意圖:層層拔高的演講設計,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前兩個環節可以讓多數同學展示,最后一個環節要求不宜太高,教師可以起個頭,學生的演講哪怕是只言片語,只要語句通順并把握好演講的語氣、表情即可。及時通過演講內化黨的宗旨、死的意義、是非標準等等。
五、總結升華
同學們,在你們的匯報中,我知道了我們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我還知道了張思德同志──我們隊伍中的一員,他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重)。這時候,我想起了臧克家寫的紀念魯迅的一首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讓我們謹記黨的宗旨及毛澤東爺爺的教導,從現在起,好好掌握本領,將來服務人民,造福社會!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的升華環節尤為重要,師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誦使學生在心里埋下一顆“要活在人民心中”的種子。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徐辛夷
《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講演稿。講演,是一種強調闡明觀點和宣傳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論說方式。講演稿屬于論說文的范疇。
教學《為人民服務》的要求是: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朗讀和默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老師應該從“深文淺教”出發,花一番功夫設計教學方案。
一、教師講述背景材料。
出示課題后,讓學生看課文后面的練習第二題:“毛澤東同志的這個講話是在什么情況下、對誰講的”然后由教師簡明地講述有關資料: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對敵作戰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各解放區都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對支援戰爭、減輕群眾負擔、鞏固和擴大解放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軍戰士張思德(屬中共中央警衛團)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窯崩塌而犧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為悼念張思德同志召開大會,毛澤東同志在追悼會上發表了著名的講演《為人民服務》。
二、引導學生初讀課文。
1.全文生字少,學生初讀時不會有困難。但是,課文有不少由熟字組成的詞語,學生在理解上卻有困難。教師除了要提示他們查字典獨立理解一些詞義(如“鴻毛”“固”“或”“賣力”等)外,還應出示小黑板補充一些注釋,如“司馬遷”“法西斯”“精兵簡政”等。學生第一遍讀課文,要求他們抓住詞語,初步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2.為悼念張思德,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對張思德的革命精神進行了熱情贊揚,同時對他的犧牲表達了哀悼之情。組織學生第二遍讀課文時,要他們思考課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達了講演人對死者的評價和悼念。
課文的第一、二段表達了對張思德的評價:張思德生前是“完全”“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第五段表達了講演人的哀思。
3.要求學生重點閱讀第三、四段,并畫出表達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
一切革命聯合會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4.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通讀全文,概括地說說各個段落的大意。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一、我能看拼音寫漢字。
jiě jiù sǐ dé qísuǒ āi sī zhòng yú tài shān
( ) ( ) ( ) ( )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qīng yú hóng máo lì yì míng jì
( ) ( ) ( ) ( )
二、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組詞。
徹( ) 掉( ) 哀( ) 炊( )
砌( ) 悼( ) 衰( ) 吹( )
鴻( ) 遷( ) 族( ) 鼎( )
宏( ) 懺( ) 旅( ) 頂( )
三、我能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興旺——( ) 光明——( ) 減少——( )
正確——( ) 批評——( ) 安靜——( )
提高——( ) 緊張——( ) 團結——( )
困難——( ) 生存——( ) 痛苦——( )
四、我能在括號里填上適合的關聯詞。
1.( )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 ),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
2.( )你說得對,我們( )改正。
3.( )你認為自己的看法正確,( )應該堅持到底。
4.在人生的道路上,張海迪( )不是懦夫,( )是生活的強者。
五、我理解了課文內容,并能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2.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六、我能閱讀課文段落,并回答問題。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1.這一段話是由 句組成。
2.第一句講的是 。
3.第二句講的是八路軍、新四軍這個隊伍的宗旨。這個宗旨是 ,是 。
這個句子中的 和 四個字明確地指明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與 的密切關系。
4.這一段話是《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它指明了的答案
《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一、課標教材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當這優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響起,你是否想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呢?是呀,一個民族不應該忘記歷史,不應該忘記先輩,不應該忘記英雄。因為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本組課文的主題是“牢記先輩與英雄”,《十六年前的回憶》《燈光》《為人民服務》《一夜的工作》這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展現了革命志士的共同理想、信念與高尚情操。教學這一組課文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緬懷革命先輩,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更要讓學生發揚光大,以開創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新局面。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毛澤東主席針對這一情況,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日本侵略者。這是一篇演講稿,屬論說文范疇。文章論點鮮明,論述縝密,層層深入。語言通俗、自然、樸實。文章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然后結合當前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一是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三是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選編這篇文章,有幾方面的意義:一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議論文,感受議論文的表達方式,為初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點兒基礎;二是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教學本課的重點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難點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復雜句子之間的關系。
根據課標要求,教學時一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讀課文之后,引導學生說說課文圍繞主要觀點(中國共產黨和革命軍隊應該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講了哪幾方面的意思。二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討論、交流。除了課后思考題2所列的兩個句子外,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幾個句子。討論、交流時,可在引導學生理解語句含義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聯系實際。
二、教法學法
(一)突出主體,選擇教法:
課堂是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以上的認識,我選擇教法如下:1、以讀為主,讀思寫結合法;2、引扶放相結合,意在引導學生注意議論文的特點與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與習慣。
(二)重在實踐,指導學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與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為此,我指導學生以讀為本,體會文章論述方法、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你還記得課文中心論點是什么嗎?哪個句子點明了這個觀點?(指名答,板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課文從哪些方面對這個觀點展開敘述?(指名答,板書:死的意義、正確對待批評、團結人民)
3、板書課題,說明:議論文論點:觀點論據:材料論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