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長征》(精選15篇)
語文教案-《長征》 篇1
呈現問題組內合作組間交流合作鞏固
12長征
教學設想:
教學從整體入手,在朗讀欣賞中讓學生自主選擇本課的學習內容,并以“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的主要活動形式。找出疑難,解決問題。師生合作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呈現出來。
然后由學生自主選擇問題,參與小組討論。其間,教師在各組內巡視,了解學情,適時點撥,將學生的討論引向深入。
接著,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情況及收獲,并將不能解決的問題向其他組請教,并適時開展競賽活動。待這一環節充分討論后,教師對這一階段的合作進行小結,以利于下一步合作的開展。
一、 創設情境、呈現問題
師:同學們,在中國革命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舉世聞名、氣吞山河的歷史事件,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欣賞《長征》配畫朗誦(播放課件)。
師:剛才同學們欣賞了長征的朗誦,我想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根據你自己的理解,把這首詩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的同學要想你最欣賞同桌朗讀的哪些句子。
生:(朗讀詩文,同桌互讀互評)
師:哪幾組同學向我們展示一下?
A組:
生:朗讀《長征》。
生:我覺得他讀得比較流利,但在節奏處理上,把握得不太到位,沒有讀出詩中蘊含的感情。
師:真了不得,一上來就是一個專家級的點評。我想她說得這么好,讀得一定不錯,請她讀一下好嗎?(學生齊呼好)
生:(專心致志地朗讀一遍,讀完后學生自發鼓掌。)
師:她的聲音響亮,節奏把握得很準確。哪一個組還想展示一下?
C組
生:朗讀詩文。
生:她的語速、停頓非常好,而且朗讀得很有感情,我要向他學習。
師:你也來試試?
生:(朗讀)
生:他朗讀的也非常好,聽了他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烏蒙山、水流湍急的金沙江、白雪皚皚的岷山。
師:這幾位同學讀得都很好,那么剛才你們在朗讀的時候有沒有不明白的問題或不理解的句子呢?
生:思考
生:我不明白“等閑”是什么意思。(寫在黑板上)
生:我想知道“五嶺”指的是什么?(寫在黑板上)
生:(紛紛舉手)
生:我想知道“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為什么“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中為什么寒。(寫在黑板上)
生:我不明白“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與下面詩句的關系。(寫在黑板上)
生:我想知道“盡開顏”是什么意思。(寫在黑板上)
生:我不明白“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是什么意思。(寫在黑板上)
生:我不明白“岷山”是指什么?(寫在黑板上)(有同學發出噓聲)
生:我不明白遠征是指什么?(寫在黑板上)
生:我不明白“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寫在黑板上)
……
師:請同學們看黑板,有誰能夠解答其中的問題。
生:(紛紛舉手)
生:我知道岷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四川、甘肅交界的地方。
師:你知道的真多,好請坐。
生:等閑是平常、一般的意思。
師:你能說說只等閑所表達的的思想感情嗎?(學生沉默)
師:你能用等閑造一個句子嗎?
生:孫悟空既能駕跟斗云又會七十二變,可不是等閑之等。(學生笑)
生:我想遠征是指兩萬五千里長征,開顏是笑逐顏開的意思。
……
師:同學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手指黑板)大家看黑板剩下的問題誰還能解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與下面詩句的關系。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生:無聲思考
[“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疑起于思,這些問題都來自于學生對課文的思考。在合作學習前先讓學生獨立通過讀書找疑,便于多角度、多層次地發現問題。大大增加了合作時的信息交流量。教師進行歸類整理又加以呈現,更明確了學習的目標。]
二、 組內合作,解決問題
師:人多力量大,對于這些我們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四人一組,選擇其中的幾個合作解決它們好嗎?
生:高興地接受并積極查閱資料、解決問題。
組內開始合作(以第一組為例)
組長:請大家討論一下,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生:可以查閱資料。
生:可以先理解詩句中重點的字再來理解詩句的意思。
……
組長:這幾種方法我們都可以試一試。
(每個同學都認真地在尋找答案。一會兒一個同學發言了)
生: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了五嶺是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這句詩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
連綿起伏的五嶺比作河流中細小的波浪。
師:(巡視指導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僅要理解詩句的意思,還要談談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生:我通過查閱資料理解了“喜、寒”的所表達的意思,喜是說紅軍在渡金沙江時沒費一槍一彈,表達了紅軍歡快的心情。寒是講大渡河上的鐵索寒光閃閃,表現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生: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看,我覺得第一句是對全詩的總的概括,第一句是直接點明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困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第二、三、四句是對這種精神的具體描寫。
……
[熱烈的討論,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思維活躍了起來,對問題做了深入切磋,提高了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分組學習的關鍵體現在“合作”上,充分讓學生相互討論,相互幫助,相互啟發,真正收到“合作”的效果,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教師充分相信孩子,參與到小組之中進行指導,體現了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
教師在組間進行巡視,不時地參與到各個小組中來。其它小組討論也非常熱烈。有的小組已將不理解的問題記錄了下來,準備在全班交流時提出來。)
三、 組間交流、教師調控
請各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組員可隨時補充。
生:我們小組解決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第一句與其余詩句的關系,通過討論我們發現,第一句是總寫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樂觀主義精神,第二句是通過對紅軍翻越五嶺和烏蒙山來具體描寫表達紅軍不怕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第三句是通過寫紅軍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第四句是通過寫紅軍翻越岷山寫出紅軍不怕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第二個問題是:只等閑的意思。我們通過討論認為只等閑是指只當作平平常常的事情,紅軍把翻越千山萬水的困難只當作平平常常的事情,反映了紅軍不怕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第三問題是我們覺得暖寫出金沙江氣候比較溫暖,寒寫出大渡河氣候比較寒冷。
師:對于他的三個解答哪個組還想補充嗎?
生:(踴躍舉手)對第三個問題我們理解的“暖”和“寒”的含義與他們不同。我們通過查閱資料發現紅軍在渡金沙江的時候,沒有費一槍一彈。因此這個“暖”字寫出了紅軍巧渡金沙江之后的喜悅心情。“寒”寫出了瀘定橋上的鐵索寒光閃閃,上面沒有一塊橋板,鐵索下是水流湍急的江水,所以現在回想起來還令人心驚膽寒。
師:你們理解的很準確,“暖”字的確寫出了紅軍巧渡金沙江歡欣鼓舞的喜悅心情。“寒”字既寫出了鐵索寒光閃閃的樣子也寫出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師:你們對“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是怎樣理解的?
生:這句詩是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出樣紅軍不怕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師:你能具體談談你的感受嗎?
生:思考(其余小組也表示不明白)
師:出示課件
連綿起伏的五嶺和巍峨挺拔的烏蒙山(畫面)
師:同學們當你看到五嶺和烏蒙山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生:它們實在是太雄偉。
生:烏蒙山高聳入云、十分險峻我想攀登它們肯定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
生:從圖中看五座山嶺綿延起伏,好像能有幾公里,而且山勢陡峭肯定很難翻越。
師:出示課件
大家看這是什么?
生:這是小河中的波浪,還有走路時腳底帶起的泥丸。
師:波浪和泥丸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生:細小、微不足道。
師:大家想想作者把五嶺比作波浪,把烏蒙山比作泥丸是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
生:(有所感悟的樣子)作者想說紅軍不把這些困難放在眼里。
生:紛紛舉手
寫出了紅軍不怕困難,不把困難放在眼里的精神。
……
四、引進競爭、鞏固合作。
師: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已經理解了全詩,體會了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開展一次朗誦競賽。仍以剛才的A型組合形式,人人參與,開展朗誦競賽。可以朗誦毛澤東的其他古詩。
生:(各組同學情緒高漲,聲情并茂地分角色練讀,氣氛熱烈。)
師:學生互評合作學習情況,教師作小結。對合作中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給予表揚,并指出合作中的不足之處。[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
實踐反思:
“創設情境、呈現問題 、組內合作、解決問題、組間交流、教師調控、引進競爭、鞏固合作”這一學習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是以循環、滾動的方式進行的。小組活動的形式也隨著呈現的問題和學生的實際而靈活變化,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象又隨著小組形式的變化而不斷地變化。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讀書,參與質疑解疑,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有創見性的體會和看法。教師也應發揮其主導作用,參與小組學習,及時掌握學情,善于調控,捕捉學生在交流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和疑難之處,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語文教案-《長征》 篇2
〈 長 征 〉
教學要求:
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具準備:紅軍長征路線圖;紅軍過雪山的掛圖;學習輔導資料每人一張;自制投影片數張。
教學時數:2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我們學過哪些課文是講述長征路上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豐碑》)
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簡單介紹長征。
長征取得了勝利,毛澤東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長征》。這首詩,對舉世聞名的長征作了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檢查讀課后的詞語。
磅,讀páng,不要讀成bang;岷,讀min,不要讀成ming。
自由朗讀詩,要求讀準字音;再指名朗讀,適當指導。
質疑(視情況作答,多放在講讀中解決)。
指導理解詩句。
齊讀全詩后要求找出總寫長征紅軍的精神和氣慨的詩句。
板書:總寫
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①理解詞語:遠征,萬水千山,只等閑
②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
⑵這兩句詩概括寫出紅軍的什么精神和怎樣的氣慨?
板書:大無畏精神 英勇豪邁的氣慨
從哪些詩句描述可以具體地反映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①理解詞語:遠征,萬水千山,只等閑
②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
⑵具體指導理解詩句:(參考有關資料進行思考理解回答)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嶺”“烏蒙”分別指什么?它們是“千山”的代表。
②“五嶺”有什么特點?(理解“逶迤”)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
什么?(理解“騰細浪”)
③(顯示投影片)根據②自問自答,烏蒙山有什么特點?(理解“磅
礴”)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什么?(理解“走泥丸”)
④小結:“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實際的山;“細浪”
“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紅軍眼里的山。寫山的大,表現
紅軍遠征的艱難;寫山的小,表現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平常事的英雄氣慨。
板書: 不怕艱難險阻,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根據上兩句詩的方法進行學習)
①“萬水”的代表是什么?金沙江有什么特點?“暖”字反映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什么心情? 板書:歡快
②(顯示投影片)根據①同位互問互答大渡河有什么特點?哪個字反映了紅軍飛奪瀘橋驚險悲壯的場面? 板書:驚險悲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①理解:“岷山”“三軍”“盡開顏”
②出示紅軍過雪山情景的掛圖,朗讀這兩句詩。
③“喜”字表現了紅軍怎樣的心情? 板書:無限喜悅指導朗讀全詩(讀出紅軍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氣慨)
按詩內容填空。
詩人在詩歌中寫了紅軍攀越 、 、和 、兩次戰斗,以及 的困苦過程,以革命領袖的偉大氣魄,概括地表現了長征中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贊頌了紅軍 和 精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這是一首七律詩,七字一句,在節奏上是四頓。讀時應讀出韻
腳an和以下節奏。
紅軍/ 不怕/ 遠征/ 難,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萬水/ 千山/ 只/ 等閑。 大渡/ 橋橫/ 鐵索/ 寒。
五嶺/ 逶迤/ 騰/ 細浪,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烏蒙/ 磅礴/ 走/ 泥丸。 三軍/ 過后/ 盡/ 開顏。
教師范讀(讀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慨)
學生練習,再指名讀。
小結詩的特點。(感情特別豐富,語言格外精煉,講究押韻與節奏)
練習背誦。
毛澤東詩詞欣賞。(鼓勵學生讀毛主席的詩詞)
〈菩薩蠻 ·大柏地》、《西江月·井岡山》、《解放南京》等
作業 (略)。
附板書:
15 長 征
1935年10月紅 軍 不 怕 遠 征 難, 大無畏精神
總寫 萬 水 千 山 只 等 閑。 英勇豪邁氣慨
五 嶺 逶 迤 騰 細 浪, 烏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不怕艱難險阻金 沙 水 拍 云 涯 暖, 歡快心情分述 大 渡 橋 橫 鐵 索 寒。 驚險悲壯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三 軍 過 后 盡 開 顏。 無限喜悅
附: 《長征》學習輔導資料
1、“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四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2、“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
3、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
敵人戒備森嚴。但紅軍一面佯攻龍街,一面分兵到絞車渡奇襲守敵,繳獲渡船,活捉了守衛在對岸的敵兵。結果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等敵人發覺趕來時,我軍已安然到達江北。
4、飛奪瀘定橋(小學語文第10冊15課)
大渡河在四川西部,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只有十三根鐵索,橫跨東西兩岸,又叫鐵索橋。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寒氣逼人。
5、“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語文教案-《長征》 篇3
教學要求:1、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
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
主義精神。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
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
點的感性認識。
教具準備:紅軍長征路線圖;紅軍過雪山的掛圖;學習輔導資料每
人一張;自制投影片數張。
教學時數:2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我們學過哪些課文是講述長征路上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
《飛奪瀘定橋》、《豐碑》)
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簡單介紹長征。
長征取得了勝利,毛澤東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長征》。
這首詩,對舉世聞名的長征作了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檢查讀課后的詞語。
磅,讀páng,不要讀成bang;岷,讀min,不要讀成ming。
自由朗讀詩,要求讀準字音;再指名朗讀,適當指導。
質疑(視情況作答,多放在講讀中解決)。
指導理解詩句。
齊讀全詩后要求找出總寫長征紅軍的精神和氣慨的詩句。
板書:總寫
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①理解詞語:遠征,萬水千山,只等閑
②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
⑵這兩句詩概括寫出紅軍的什么精神和怎樣的氣慨?
板書:大無畏精神 英勇豪邁的氣慨
從哪些詩句描述可以具體地反映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⑴根據回答板書:分述
⑵具體指導理解詩句:(參考有關資料進行思考理解回答)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嶺”“烏蒙”分別指什么?它們是“千山”的代表。
②“五嶺”有什么特點?(理解“逶迤”)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
什么?(理解“騰細浪”)
③(顯示投影片)根據②自問自答,烏蒙山有什么特點?(理解“磅
礴”)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什么?(理解“走泥丸”)
④小結:“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實際的山;“細浪”
“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紅軍眼里的山。寫山的大,表現
紅軍遠征的艱難;寫山的小,表現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
平常事的英雄氣慨。
板書: 不怕艱難險阻,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根據上兩句詩的方法進行學習)
①“萬水”的代表是什么?金沙江有什么特點?“暖”字反映了紅
軍巧渡金沙江的什么心情? 板書:歡快
②(顯示投影片)根據①同位互問互答大渡河有什么特點?哪個字
反映了紅軍飛奪瀘橋驚險悲壯的場面? 板書:驚險悲壯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①理解:“岷山”“三軍”“盡開顏”
②出示紅軍過雪山情景的掛圖,朗讀這兩句詩。
③“喜”字表現了紅軍怎樣的心情? 板書:無限喜悅
指導朗讀全詩(讀出紅軍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氣慨)
按詩內容填空。
詩人在詩歌中寫了紅軍攀越 、 、和 、
兩次戰斗,以及 的困苦過程,以革命領袖的
偉大氣魄,概括地表現了長征中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贊頌了
紅軍 和 精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這是一首七律詩,七字一句,在節奏上是四頓。讀時應讀出韻
腳an和以下節奏。
紅軍/ 不怕/ 遠征/ 難,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萬水/ 千山/ 只/ 等閑。 大渡/ 橋橫/ 鐵索/ 寒。
五嶺/ 逶迤/ 騰/ 細浪,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烏蒙/ 磅礴/ 走/ 泥丸。 三軍/ 過后/ 盡/ 開顏。
教師范讀(讀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慨)
學生練習,再指名讀。
小結詩的特點。(感情特別豐富,語言格外精煉,講究押韻與節奏)
練習背誦。
毛澤東詩詞欣賞。(鼓勵學生讀毛主席的詩詞)
《菩薩蠻 ·大柏地》、《西江月·井岡山》、《解放南京》等
作業 (略)。
附板書:
15 長 征
1935年10月
紅 軍 不 怕 遠 征 難, 大無畏精神
總寫 萬 水 千 山 只 等 閑。 英勇豪邁氣慨
五 嶺 逶 迤 騰 細 浪,
烏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不怕艱難險阻
金 沙 水 拍 云 涯 暖, 歡快心情
分述 大 渡 橋 橫 鐵 索 寒。 驚險悲壯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軍 過 后 盡 開 顏。 無限喜悅
附: 《長征》學習輔導資料
1、“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四嶺、大庾嶺,在江
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2、“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
3、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
敵人戒備森嚴。但紅軍一面佯攻龍街,一面分兵到絞車渡奇襲
守敵,繳獲渡船,活捉了守衛在對岸的敵兵。結果不費一槍一
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等敵人發覺趕來時,
我軍已安然到達江北。
4、飛奪瀘定橋(小學語文第10冊15課)
大渡河在四川西部,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只有十三根鐵索,橫
跨東西兩岸,又叫鐵索橋。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寒
氣逼人。
5、“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
米左右,終年積雪。
語文教案-《長征》 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2、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具準備:紅軍長征路線圖;紅軍過雪山的掛圖;學習輔導資料每人一張;自制投影片數張。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我們學過哪些課文是講述長征路上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豐碑》)
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簡單介紹長征。
長征取得了勝利,毛澤東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長征》。
這首詩,對舉世聞名的長征作了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檢查讀課后的詞語。
磅,讀páng,不要讀成bang;岷,讀min,不要讀成ming。
自由朗讀詩,要求讀準字音;再指名朗讀,適當指導。
質疑(視情況作答,多放在講讀中解決)。
指導理解詩句。
齊讀全詩后要求找出總寫長征紅軍的精神和氣慨的詩句。
板書:總寫
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①理解詞語:遠征,萬水千山,只等閑
②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
⑵這兩句詩概括寫出紅軍的什么精神和怎樣的氣慨?
板書: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慨
從哪些詩句描述可以具體地反映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⑴根據回答板書:分述
⑵具體指導理解詩句:(參考有關資料進行思考理解回答)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嶺”“烏蒙”分別指什么?它們是“千山”的代表。
②“五嶺”有什么特點?(理解“逶迤”)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什么?(理解“騰細浪”)
③(顯示投影片)根據②自問自答,烏蒙山有什么特點?(理解“磅礴”)但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什么?(理解“走泥丸”)
④小結:“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實際的山;“細浪”“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紅軍眼里的山。寫山的大,表現
紅軍遠征的艱難;寫山的小,表現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平常事的英雄氣慨。
板書:不怕艱難險阻,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根據上兩句詩的方法進行學習)
①“萬水”的代表是什么?金沙江有什么特點?“暖”字反映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什么心情?板書:歡快
②(顯示投影片)根據①同位互問互答大渡河有什么特點?哪個字反映了紅軍飛奪瀘橋驚險悲壯的場面?板書:驚險悲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①理解:“岷山”“三軍”“盡開顏”
②出示紅軍過雪山情景的掛圖,朗讀這兩句詩。
③“喜”字表現了紅軍怎樣的心情?板書:無限喜悅
指導朗讀全詩(讀出紅軍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氣慨)
按詩內容填空。
詩人在詩歌中寫了紅軍攀越、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次戰斗,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困苦過程,以革命領袖的偉大氣魄,概括地表現了長征中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贊頌了紅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這是一首七律詩,七字一句,在節奏上是四頓。讀時應讀出韻腳an和以下節奏。
紅軍/ 不怕/ 遠征/ 難,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萬水/ 千山/ 只/ 等閑。大渡/ 橋橫/ 鐵索/ 寒。
五嶺/ 逶迤/ 騰/ 細浪,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烏蒙/ 磅礴/ 走/ 泥丸。三軍/ 過后/ 盡/ 開顏。
教師范讀(讀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慨)
學生練習,再指名讀。
小結詩的特點。(感情特別豐富,語言格外精煉,講究押韻與節奏)
練習背誦。
毛澤東詩詞欣賞。(鼓勵學生讀毛主席的詩詞)
《菩薩蠻·大柏地》、《西江月·井岡山》、《解放南京》等
作業 (略)。
附板書:
15 長征
1935年10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 大無畏精神
總寫 萬水千山只等閑。 英勇豪邁氣慨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不怕艱難險阻
金沙水拍云涯暖, 歡快心情
分述 大渡橋橫鐵索寒。 驚險悲壯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無限喜悅
語文教案-《長征》 篇5
教學內容: 11課《長征》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了解課文所贊揚的紅軍戰士藐視困難,一往無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啟發法 講授法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讀全詩,領會詩句的意思。
1、自由朗讀全詩,想想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作者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這首詩?
二、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
1、學習首聯。
(1)學生質疑。
(2)師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閑”
(3)紅軍戰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4)長征時,戰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5)紅軍戰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6)朗讀首聯,想想表現了紅軍戰士什么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2、學習頷聯。
(1)哪些詞是說明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
(2)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
(騰: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3)朗讀頷聯。
3、學習頸聯。
(1)如果說頷聯是千山的寫照,那么頸聯就是萬水的說明。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3)說說這兩句的大意。
(4)質疑:為什么說暖、寒?
(5)討論歸納: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只敵船,活捉了守衛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
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
攀鐵索,冒著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寒”
表現了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6)再讀這一段。體會思想感情。
4、小結
從這兩聯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5、岷山——紅軍長征翻過的最后一座山。此時,紅軍戰士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6、讀出這種心情。
7、理解: 更喜 盡開顏
什么人“喜笑顏開?”
(紅一、四方面軍以及所有的革命軍民)
8、品讀。
三、總結全詩。
1、談談你學完全詩后的感受。
2、那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3、紅軍戰士的哪些品質值得你學習?
四、吟誦詩句,背誦詩文。
1、反復朗讀課文,運用停頓、節奏、重音等讀音技巧,再現詩中意境。入情朗讀。
2、(可以采用配樂朗讀。)
2、檢查背誦。
五、作業 (略)
語文教案-《長征》 篇6
六年制十一冊《長征》,是毛澤東同志一九三五年十月寫的一首七律詩,全詩意境壯闊、氣勢磅礴。毛主席用他那如椽的巨筆,抒發了一個偉大的無產階段革命家的豪情胸懷,給我們揮灑了一幅幅長征途中的壯麗畫卷。郭沫若曾說:“詩的本職專在抒情”。作為教師,如何讓學生體會詩人與詩之情感呢?在教學中我們不妨可以這樣進行:
一、創設情境,激之以情
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發展過程。學生的學習,也是首先從感受開始的。教學時教師應盡可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1、談話激情。“同學們一定都知道《馬背上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所述的長征故事吧。我們的紅軍戰士個個都是鋼鐵漢,他們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終于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取得了革命的決定性勝利。毛主席為此寫下了這首《長征》詩,這是一曲對英勇的紅軍戰士的熱情贊歌”。這是上課伊始,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語調娓娓道來,學生一上課就聚精入情,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感導入 詩歌之情中了。
2、視聽激情。魯迅先生說:“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學生的感知是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發揮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情感。《長征》一詩配有插圖:昏晦的穹蒼下,一支紅軍隊伍行進在冰雪覆蓋的山嶺之中。他們頂風冒雪、你幫我助、勇往直前,恰似冰天雪地之中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在學生觀察畫面的同時,教師播放歌曲《紅軍不怕遠征難》,雄渾高昂的曲調,驚心動魄的畫面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感受,學生凝神視聽,入情入境。
3、范讀激情。葉老曾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當時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范讀正是教師從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以教材的字里行間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無聲的語言文字通過美讀,正確、示范性地表達作者情感的一種方式。教師范讀《長征》,那高亢激昂、抑揚頓挫的朗誦可把詩之恢弘、雄渾和諧壯美的韻律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人蕩氣回腸,使學生對詩文生趣動情,也為學生感情朗讀提供了極好的榜樣。
二、析詞解句,悟之以情
有人說:“語言文字實際上是作者情感的符號。教學中教師必須恰如其分地把握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愫,把傾注在文中詩人的情挖掘出來,讓學生悟之以情。例如教詩中頷聯:“逶迤”、“磅礴”、“五嶺”、“烏蒙”等詞意后設計以下提問:“五嶺”與“細浪”、“烏蒙”與“泥丸”有聯系嗎?通過思考討論,學生悟出了用“逶迤”、“磅礴”形容“五嶺”、“烏蒙”,是極力往大處說,愈說得大,愈見遠征之難,而“細浪”、“泥丸”又盡量往小處說,愈說得小,愈見紅軍不怕艱難的頑強精神。加之運用“走”、“騰”兩動詞,化靜為動,以動襯靜,活畫出“五嶺”、“烏蒙”的雄姿,進而襯托出紅軍戰勝困難的戰斗英姿和豪邁氣概。由此可見作者造境之宏壯、氣魄之偉大、想象之超凡,令人嘆服。這樣學生在理解了詩意、體驗了詩情后,才做到了詩人、詩情與學生之情三情相融。
三、品味吟誦,抒之以情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毛主席的《長征》無論是從詩的意境、情韻,還是錘詞煉句都是堪稱光輝篇章,這樣的好詩令人情緒激昂、百讀不厭。教師應讓學生在反復吟誦、反復思考、反復品嘗中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精神和樂觀豪放的情懷,只有如此熟讀精思、口誦心惟,才能以聲傳情、抒之以情。
語文教案-《長征》 篇7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第14課《長征》。
一、教材分析
《長征》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第14課,本課是毛主席在1935年10月,長征即將勝利之時,追念起長征中赤軍所走過的萬水千山,所履歷的艱巨崎嶇,心潮洶涌寫下的詩。縱觀全詩,魄力磅礴,魄力雄偉,格調奮發,筆力雄健。本課的內容無論是在本單位照舊本冊書以致整個小學語文課本,都有偏緊張的職位地方和作用。
二、學情闡發
五年級的學生比力好動,愛說,好奇心強,容易被新穎的事物吸引,想象力富厚,他們的頭腦積極性容易被引發出來。同時,對赤軍長征的內容有肯定相識,好比在曩昔學過《豐碑》、《倔強的小赤軍》、《飛奪瀘定橋》等,還通過影視、文學作品相識了長征。但缺乏對長征費力進程完備的學習,缺乏對長征精力的感覺和體驗。再加上這首詩的期間配景離學生的生活年月比力遠,學生要掌握詩中的頭腦情感有肯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多媒體課件等資源,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自主探究,互動交流,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漾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詩句品讀感悟,體會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詩這種題材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透過詩句領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詩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五、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進行學法指導,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采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寫法,體會感情。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體會詩境。
六、教學過程
本課設計為“了解背景,走進長征——放手閱讀,感知長征——細讀鑒賞,深入長征——回歸全文,升華長征——拓展延伸,學習長征”五個環節。
(一)了解背景,走進長征
教學伊始,我借助長征路線圖,激情概括紅軍長征的艱難及詩文《長征》的創作背景。緊接著,欣賞《長征》詩文范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通過鋪墊史實背景,把握全詩的情感基調,在學生中營造閱讀期待。
(二)放手閱讀,感知長征
對高年級學生而言,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在閱讀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由地朗誦全詩,盡情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梳理、引導、點撥。通過匯報、交流、更正,讓“三軍、更喜、等閑”這些詞語在課堂上理解,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騰細浪、走泥丸、鐵索寒”這些難理解的詞語,把它們提出來作為本課時的重點、難點,待集體在進一步的讀書交流中解決。通過放手讓學生讀通、讀順詩句,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詩句作鋪墊。
(三)細讀鑒賞,深入長征
此時,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把學生置于主動、自動、互動的平臺之上,以讀代講,讓學生自讀自悟,領略本詩的意境。
1、小組研究,互動感悟。
新課標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將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讓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長征資料,對照詩文研讀,在學習小組中進行合作、交流,嘗試互相解答對詩文的質疑。教師熱情鼓勵,參與評議,然后小組匯報、集體交流。如有的小組在合作學習中讀懂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總領全詩;有的小組說出了“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詩的詩意,并告訴大家是運用了強烈的對比和夸張的手法;還有的小組發現了“暖”和“寒”表達了紅軍戰士截然不同的心情。同時教師適時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當那連綿不斷的五嶺、氣勢宏偉的烏蒙出現在學生眼前時,對“逶迤”“磅礴”也就理解了;當學生看了巧渡金沙江后,笑了,這一笑,對云崖暖的理解也就到位了;當學生看了大渡河上那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是那樣激烈、悲壯,對于鐵索寒自然會有所感悟了。學生潛心會文,自主思考,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導航者和合作伙伴,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視頻再現,拉近距離。為了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紅軍長征中所遇到的艱難險阻,我通過三段視頻分別展示那些驚心動魄的重大歷史事件,它們分別是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和過雪山。這些視頻直觀地再現了當年紅軍長征所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他們所表現出的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給學生以強大的震撼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3、創設情境,品讀感悟。《長征》僅有八行56個字,但它記錄的時空內涵,卻有著世界歷史上罕見的沉重和深遠。如何讓學生讀“厚”——透過這八行56個字與偉人毛澤東一起回顧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如何讓學生讀懂長征之難,領悟到紅軍藐視困難、克服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重難點,我圍繞全詩的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來展開,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做到以讀悟情,以情激情。如:“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既是《長征》這首詩的點睛之筆,又是學生最難理解的地方。因此,我在教學中創設了豐富的情境。以“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為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說說巧渡金沙江這場戰斗,然后試著用一個詞概括,學生說出了“險”、“歡樂”,老師適時點撥:正因為高興,所以戰士們看到金沙江的水拍打著高聳入云的山崖,心里暖洋洋的,讀出他們的心情!長征中,紅軍幾乎每天都有一場遭遇戰,每天都有戰友的犧牲,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戰卻沒費一槍一彈,讀!金沙江之戰,干凈利落,快刀斬亂麻,高興呀,再讀!我們的伙伴一個都沒少,心里都樂開了花呀,讀!在老師動情的描述中,學生和詩人的情感落差縮小,情感間距拉近,他們在激情朗讀中感同身受。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再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指導,他們細細品讀了每一句詩,并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
(四)、回歸全文,升華長征
《長征》這首詩不但語言美、韻味美,節拍更美,在本課的末了,我和學生一起欣賞歌曲《長征》。讓學生陳訴請示學習了《長征》后的勞績,資助學生升華對課文的明白、對長征精力的領會以及表達對一代偉人的崇拜之情。
(五)拓展延伸,學習長征。
末了,老師出示“抗洪搶險”、“抗擊非典”、“防治伯仲口病”、“抗震救災”的畫面,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白在本日的寧靜年月里,新的世紀有著新的挑釁,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仍舊必要長征精力。
七、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我遵照了教學以人為本,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同伴,注意課表里的延伸,運用配景資料、視頻等多種資源,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聚,讓學生讀議聯合,給學生提供富足的表達時機,使這節課滿盈了語文味,真是悟詩情,學精力,更喜講堂四非常,師生同吟盡開顏!
語文教案-《長征》 篇8
學習目標:
1、了解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2、理解故事情節,體會環境的作用,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3、學習紅軍指戰員對待困難不屈不饒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
學習重點:理解故事情節,體會環境的作用,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學習難點: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教學設想:
預習要求:1、查找有關影視藝術及紅軍過草地的資料
2、認真朗讀課文,查找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填寫讀書卡
學法設計:基于本文的體裁是劇本,學習以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運用朗讀,觀看影片,討論,模擬播音員等方式進行有效地學習。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長征》第22集碟片,影碟機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猜題導入
上課之前先來測一測大家的IQ(智商),請聽題,四個提示:草地、雪山、二萬五千里、紅軍。答案兩個字。(長征)
請說明理由。
請同學講述紅軍過草地時發生的感人故事。
這樣感人肺腑的故事還有很多,作家王朝柱也充滿激情地講述了一個感人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一 、自主積累,展示預習
交流讀書卡(說明摘錄理由并領讀)由同學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其他同學可補充。
讀書卡
課題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生字
詞語
資料
備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
三、 自主研讀,合作學習
a) 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挑讀段落,四人小組合作,提出問題或尋找亮點。
b) 預備題目
①攻占婁山關的英雄周團長,為什么不勇往直前,卻要爬進水塘赴死?
②一副錚錚鐵骨的彭德懷,既然下決心槍殺了自己的戰馬,又為何要“溢出串串淚水”?
③作為導演,可以根據劇本在拍攝時加以修改,請發揮想象,你認為“周團長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來的戰士,又轉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能否給予特寫。
說明:若小組通過合作學習能提出一些問題,發現一些亮點,且討論較到位,見解較獨特,理由較充分,預備題可不用。
四、 課堂延伸,暢談感受
在學習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的英雄,有忍痛殺馬的彭德懷、有舍己為人的周團長,那么你心目中的英雄又是怎樣呢?請以“走近英雄”為題寫一段話談談你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欣賞影片,品味環境
1、觀看《長征》第24集的片斷,“讓面殺馬”,回味課文內容,注意片中環境描寫。
2、結合劇本,體會紅軍過草地的險惡環境及其在劇中的作用。
二、模擬配音,性格凸現
1、 四人小組合作,任選某一部分進行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語氣語調,討論人物性格
2、 由小組選擇要配音的片斷,播放影片,消去聲音,由學生用話筒配音。(可以選兩組左右)
3、 采用互評,自評等方式對“配音演員”進行評價,結合背景,環境,人物性格,提出合理性建議。引導同學們從語言中體會劇中人物的崇高精神魅力。
三、拓寬視野,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及平時看電視劇的體會聯系有關影視作品的資料,舉一反三,拓寬視野歸納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資料)影視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視覺造型藝術,它熔文學、表演、攝影、音樂、美術于一爐。以推、拉、搖,跟移空格等各種鏡頭為基本結構單位,通過鏡頭的組接創作出運動的,有連續性的,不受時空限制的畫面,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圓滿地滿足人們視覺感受的需要。
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1、 精心選擇和切換場景
2、 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
3、 特點鏡頭的恰當運用
(說明:這個特點的歸納以學生的發言為主進行恰當引導歸納,不強求字詞不差,若時間空余,可請同學們就這三個特點對此劇本進行分析。)
四、簡談感受,總結全文
通過精心選擇和切換場景,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兩個特寫鏡頭的恰當運用,使得那一個個具有堅定革命意志和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紅軍指戰員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們面前。親愛的同學們,你想對他們對長征說些什么呢?
板書 《長征》節選
斷糧暈倒 泥濘的草地
舍己為人 堅定的信念
讓面殺馬 樂觀的精神
歌舞戰饑
光明的大道
語文教案-《長征》 篇9
之四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學習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學習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教具準備
紅軍長征路線圖;繪有紅軍過雪山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指名讀第六組“導讀”。說說這一組有哪幾篇課文,這一組的訓練重點是什么。
二、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1.《長征》
這首詩是毛主席1935年10月寫的。(板書:長征1935年10月)
2.出示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圖,簡單介紹長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錯誤路線,紅軍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路線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黨中央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已撤消省的建制)、甘肅、陜西等十一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歷盡艱苦,跋涉千山萬水,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比如四渡赤水,沖破烏江天險,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穿過草地等,連續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三、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逶,讀w5i,不要讀成w7i;迤y0,不要讀成y@;磅,讀p2ng,不要讀成b4ng;礴,讀b$;丸,讀w2n;岷,讀m0n,不要讀成m!n。
2.提出不懂的問題。(視情況作解答,大多放在講讀詩句過程中解決。)
四、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五、理解詩句。(先同座試講,再指名逐詞逐句講解,教師酌情指導。)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1)“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指紅軍在長征中遇到無數的艱難困苦;“只等閑”只當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話,把這兩句詩解釋一下。
(3)紅軍為什么把無數艱難困苦當作平平常常的事?(因為紅軍有英勇豪邁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烏蒙”指“烏蒙山”。“五嶺”“烏蒙”是上一句詩中“千山”的代表。
(2)“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延續不斷的樣子。“磅礴”,氣勢盛大。“逶迤”“磅礴”說明“五嶺”“烏蒙”的險峻雄偉。
(3)“騰細浪”,水面吹起的細小波浪。“走泥丸”,滾動著的泥丸。在紅軍眼里,險峻雄偉的高山就像是細小的波浪、滾動的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云崖”,指金沙江兩岸的懸崖峭壁。“云崖暖”,金沙江水流很急,激浪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橋下水流湍急,橋上只剩下十三根鐵索,叫人看了心驚膽寒,所以說“鐵索寒”。
(2)簡單介紹紅軍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的經過,幫助理解這兩句詩。
(3)從“暖”和“寒”這兩個字中,還能體會到什么含義?(從“暖”中可以體會到戰士們的喜悅心情,從“寒”中可以體會到長征的驚險悲壯。)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岷山”,在四川、甘肅交界處,山頂終年積雪,稱為大雪山。“三軍”,指整個軍隊。“開顏”,就是笑。
(2)出示繪有紅軍過雪山情景的掛圖。
(3)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六、練習朗讀。先各人練習,再指名朗讀,要讀得準確、流利。
七、布置作業 。
1.熟讀課文。
2.將生字抄寫兩遍。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岷山盡開顏萬水千山
(聽寫后同座互相批改,有錯的課后訂正。)
二、指名講解聽寫的詞語。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這是一首七律詩,每句七個字,在節奏上是每句四頓。讀時應按以下節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2)教師范讀。注意讀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
(3)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四、指導背誦。
1.指名試背。
2.齊背。
五、讀了這首“長征”詩,你最突出的感覺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鼓勵學生談具體一些,特別是要說清楚自己是怎么從詩句中體會到的。)
六、布置作業 。
1.背誦課文。
2.預習《偉大的友誼》。
語文教案-《長征》 篇10
評價表檢測題基礎題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正確的讀音。(4分)驀地( ) 哽咽( ) 篝火( ) 分外( )冤枉( ) 踉蹌( ) 和著口琴聲( ) 嚇得一怔( )2.“然”可以作副詞或形容詞后綴,如“突然”“顯然”“凜然”“欣欣然”“飄飄然”等。請你先根據字面揣摩一下下面幾個詞的意思,然后再查閱一下詞典,看看自己揣摩得是否正確。(4分)(1)猝然:________ (2)慘然:________(3)愕然:________ (4)毅然:________3.寫一段話,創設一個情景,把下面幾個詞用上去(不超過100字)。(8分)翩翩起舞 萬籟俱寂 情不由己 異口同聲 4.辨字組詞。(4分) 認真閱讀前一段《泥濘的草地》這一部分,完成下面的練習。5.這一部分開頭有一特寫鏡頭:草地上倒下各種頭向著北、拼命掙扎前進的紅軍烈士。請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在“紅軍烈士”前加“頭向著北”和“拼命掙扎前進”兩個修辭語?(5分) 6.少奇同志為什么會冤枉警衛員?你能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嗎?(6分) 7.彭德懷在“掏出手槍,對準戰馬”之前有一段時間“久久不語”,你能不能揣摩一下彭德懷此時的心理活動,用五六個句子把它表達出來。(6分) 8.警衛員以身護馬,伸出雙手大聲喊:“不!不!……”之后,電視鏡頭上是“長時間的靜寂”。請你和班上的同學討論討論,此時,、彭德懷同志、警衛員同志各在想什么?然后再互相評定一下,看誰的答案最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也最符合劇情的發展。(9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彭德懷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警衛員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彭德懷:“知道了!少奇同志,周團長是攻占婁山關的英雄,為革命已經失去一條腿,如今……”他說不下去了。彭德懷同志為什么說不下去了?“如今”后面的省略號可能省略了什么話?(6分) 10.寫文章要講究前后照應。找一找,在前一段《泥濘的草地》這一部分里,有哪些情節是與后面三個部分中的內容互相照應的(至少找出兩處)。(8分) 綜合題1.本文是電視文學劇本(節選),文中人物的臺詞和動作極具個性化,請聯系具體內容,分析人物個性化的臺詞和動作。 2.作者精心選擇和切換場景,請聯系課文內容,分析作品中場景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參考答案基礎題1.mò yè gōu fèn wang liàng qiàng hè xià 2.(1)突然;出乎意料。(2)形容悲慘的樣子。(3)形容吃驚。(4)堅決地;毫不猶豫地。 3.能用這些詞,并表達流暢即可。 4.組詞正確即可。 5.這兩個修飾語表明紅軍戰士北上抗日的大無畏的堅定信念,他們可以倒下,可以犧牲,但北上抗日的信念決不動搖。 6.彭德懷:“我早就留意了,他偷偷兒地把自己那份兒炒面分給你我吃了!”(注意“偷偷兒”一詞) 7.要抓住彭德懷同志當時的矛盾心理進行揣摩分析。8.答案只要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符合劇情的發展即可。 9.因為彭德懷同志內心非常痛苦,所以說不下去了,省略的話可能是“如今他又要為革命獻出生命”。10.(1)彭德懷:“何止我們在餓肚子啊!主席也斷了糧,昏迷中的恩來同志也沒有吃的……”照應了后面《草地之夜》中毛澤東同志的話:“同志們!葉劍英同志給大家送糧來了,快起來吃飯了——”。(2)彭德懷同志掏出手槍,準備殺馬的情節照應了前一段《泥濘的草地》中“彭德懷猝然拔出手槍,對準戰馬扣動了扳機”的情節。(3)結尾彭總和關于周團長的對話照應了《草地水塘旁邊》周團長爬進水塘赴死的情節。(其他的只要正確均可) 綜合題1.面對彭軍長餓極而栽倒在草地上的情景,先是命令警衛員弄炒面,繼而生氣地批評警衛員,當得知冤枉了警衛員后,又“撫摸著警衛員的身體”賠禮道歉,這些富有個性的言行,充分展現了急人之難、官兵一致、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和領袖風范。能這樣舉出一例,且分析正確,表述清楚的,等第是優;能舉出一例,分析正確,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良;能舉出一例,但分析一般,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不能舉出具體人物,且分析一般,表述不清的,等第是下。2.作用是:一是為劇情的展開提供相應的空間舞臺;二是以自然環境來表示某種寓意。能答出兩點,并表述清楚的,等第是優;能答出兩點,但表述一般的,或答出其中一點,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良;能答出其中一點,且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沒有答出一點,且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下。
語文教案-《長征》 篇11
一、教材分析
1.內容上:
本課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表達上:
這是一首七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中間兩句對仗,壓“an”韻。全詩運用了總分的寫法,一句總寫紅軍不怕遠征難,二、三四句分寫了紅軍不怕困難,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對比等手法,用詞精當,氣勢磅礴。
3.教材中的位置: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十五課,在教材的第八單元,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領略毛澤東的風采。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展現的是毛澤東的偉人風采和詩人風采。
二、學習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會寫三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后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和高昂氣質。
教學難點: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了解背景,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七律·長征》)
師:請你來讀讀課題。
師: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長征是這首詩的名字。所以在讀的.時候,中間應略有停頓。誰再來讀?
生:七律、長征。
師:對于長征,你有哪些了解?
生:長征是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陜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二萬五千里,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
師:同學們,你們看。課件出示: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長征。他們一路跋山涉水,其間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整個行程約二萬五千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了解了這些,誰能再讀課題。
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師:這究竟是一段怎樣的征途呢?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二十五課,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生讀。
師:讀得不錯,你們看,這幾個字音不容易掌握,誰來讀?誰還想讀?課件出示:
逶迤 磅礴 岷山
生讀詞語。
師:同學們,讀詩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詩的節奏,要讀得有板有眼。誰能根據老師的提示讀出詩的節奏來?
生自己練讀。
師:請你讀。
生讀詩。
師:讀得不錯,讀詩就要讀出節奏,我們齊讀。
生齊讀。
師:預習時有什么不理解的詞語嗎?提出來,我們共同交流解決。
生:“逶迤”是什么意思?
師:誰能幫她解決?
生:指山蜿蜒曲折。
生:“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師:“泥丸”什么意思?“走”又當什么講?
師:“走”當什么講?對,當跑、當滾過講。那“走泥丸”就是──
生:小泥球從腳下跑過去滾過去。
(三)讀悟結合,細讀品味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一、二句,看看你能讀懂些什么?你讀懂了什么?
生:紅軍豈會畏懼遠征的艱辛,千山萬水化作區區小事不足道來。
師:紅軍把“難”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讀出你的感受。
生讀。
師:紅軍戰士把什么困難當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紅軍遇到的困難畫出來。
生:把遠征看成是平常的事。
生:把戰爭看成是平常的事。
生:把金沙江看成是平常的事。
師:對,他們就是把這萬水千山都只當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果真如此平常嗎?
課件出示:逶迤 磅礴。(變紅)
師:自己先讀讀這兩句,再看看這兩個變紅的詞,你發現了什么?
生:都是寫山的。
師:那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寫出了山的不同樣子。
師:逶迤的五嶺呀,想象一下,這會是一道道什么樣的嶺?
生:我想這一道道的嶺走也走不完。
師:磅礴的烏蒙山呀,這又是一座什么樣的山?
生:這是一座險峻的山。
師:同學們,逶迤的五嶺山脈,橫跨湖南、江西、廣西、廣東四省,綿延幾千里;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山勢陡峭,讓人望而生畏啊。想象一下,紅軍戰士走在這樣的嶺,這樣的山上會遇到什么困難?
生:會有戰士掉下山崖。
生:他們有的人會受傷。
生:還有敵人的圍追堵截,他們會傷亡慘重。
師:其實,紅軍戰士不光要面對這惡劣的自然條件,還要隨時應對敵人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僅湘江戰役一戰,紅軍戰士就由原來的八萬多人銳減到三萬人,可見長征是多么艱難呀。
師:可是,這樣的嶺,這樣的山,在紅軍戰士的眼中又是怎樣呢?
生:在紅軍的眼里那不過是翻騰著的小浪花。
生:在紅軍的眼里那不過是腳下滾過的小小的泥丸。
師:多么強烈的對比呀!那應該怎樣讀呢?
男生讀,女生讀。
師:此時,在你的心中,這是一隊怎樣的紅軍呀?
生:勇敢無畏。
生:不怕犧牲。
師:對,他們就是這樣的樂觀,無畏。讀出你的感受,齊讀
師:這就是我們的紅軍戰士,面對山,他們不怕;面對水,他們會怎樣呢?對于這一“暖”一“寒”你是怎么理解的?
師:同學們,你們看“金沙水拍云崖暖”,這描寫的是哪場戰役?
(課件出示金沙江圖片)你們看,這就是金沙江。它是長江的上游,水流湍急。誰能說說巧渡金沙江這場戰役?
生:1935年5月,中央紅軍全部渡過金沙江,從此跳出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戰略轉移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史料稱之為“巧渡金沙江”。
師:萬里長征紅軍戰士經歷了無數惡戰。這一戰卻如此輕巧地取得了勝利。如果你身處其中,你的心情怎樣?
生:高興。
師:這就是暖呀。來,讓我們讀出來吧。
師:可是,這樣令人欣喜的戰斗太少了。
(課件出示瀘定橋圖片)你們看,這就是瀘定橋,它僅有十三根鐵鏈組成,橋面9根,兩側橋欄各兩根,橋下就是湍急的河水,兩岸是懸崖峭壁。站在這樣的橋上,你有什么感受?
生:讓人膽戰心驚。
生:害怕。
師:不僅如此,在瀘定橋之戰時,就連橋上的木板都被敵人撤掉了。
師:(課件播放錄像)敵人的瘋狂掃射壓得戰士們抬不起頭來,只能用雙手雙腳向前挪動。十米、二十米,一個戰士中彈了,但他咬緊牙關,繼續前行。五十米、六十米,一個戰士跌落河中,其他的戰士毫無畏懼,仍舊向前挪進。九十米、一百米,敵人在橋頭點起了熊熊烈火,戰士們毅然沖過火海,奪去了戰斗的勝利。這是一場怎樣的戰斗?
師:戰斗慘烈,戰友犧牲,大渡河上的鐵索橋寒光閃閃,寒氣逼人哪!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大渡橋橫鐵索寒”。
師:從這一“暖”一“寒”中,你看出這是一群怎樣的紅軍戰士?
生:堅強不屈的紅軍戰士。
生:英勇頑強的紅軍戰士。
師:就是這樣的紅軍戰士,之后又爬過了岷山。岷山你了解嗎?
生:岷山,自中國甘肅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褶皺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長約五百公里,主峰雪寶頂位于四川省松潘縣境內,海拔五千五百八十八米。
師:對呀,就是這樣一座連鳥都飛不過去的大雪山,紅軍戰士卻說──“更喜岷山千里雪”,喜什么呀?
生:翻過大雪山太高興了。
師:多么樂觀的精神呀!所以才──“三軍過后盡開顏”。
師:“開顏”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個動作表演一下。
生做動作。
師:你笑了,我笑了,他笑了,我們都笑了這就叫“盡開顏”。
師:此時,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四)拓展升華
師:帶著我們的感悟再來完整地讀讀這首詩。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能背過的同學,我們一起背一背。
生背課文。
師:同學們,五嶺、烏蒙、金沙、大渡,還有那皚皚的岷山,一幅長征的畫卷緩緩地在我們眼前展開。長征不僅是一段征途,更是一曲精神的贊歌。你們聽──(課件播放長征歌曲)同學們可以小聲哼唱或吟誦一下。
師:毛澤東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精神。毛澤東在長征途中還創作了許多壯麗的詩篇,課后同學們可以搜集毛澤東的其他詩詞或有關長征的其他作品讀一讀。下課!
語文教案-《長征》 篇12
【教學要求】
1、通過本詩的學習,體會紅軍長征途中越過千難萬險的情景,學習紅軍戰士藐視圍難,戰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中"等閑、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暖、寒、更、喜、盡、開顏"等主要詞語的含義;體會詩中運用的夸張手法的作用。
3、背誦全詩,并能講出大意。
【課前準備】紅軍長征路線圖。《長征》歌曲錄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范讀、激起情緒。
同學們學過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這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長征詩(板書課題)。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當年毛主席親自率領紅軍進行長征,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已經勝利在望,毛主席回顧長征走過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而且還親自向紅軍戰士朗讀了這首詩。
現在李老師把這首詩朗讀給你們聽。(教師背誦全詩)
毛主席寫這首詩熱情地贊頌了紅軍戰士藐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
二、初讀,介紹時代背景,結合讀講一、二兩句。
△試讀
1.因為這是一首律詩,學起來有一定困難,我們自己先試試把它讀正確。
2.指名四人輪讀,試讀課文。
3.詩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們能搞清楚嗎?
山名:五嶺烏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4.講述(介紹時代背景):中國工農紅軍為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指圖),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氣勢磅礴的烏蒙山,接著又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然后爬雪山,過草地,最后翻過岷山,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里,紅軍戰士開動每人的雙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完成舉世無雙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講讀第一、二兩句。
5.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詞?"萬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說?
(出示:萬水千山千山萬水)
6.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詞?要戰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詞?(出示:千難萬險千辛萬苦)
小結:要越過這萬水千山,千山萬水,紅軍歷盡千難萬險。(有意識運用以上出現的詞語)
7.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么樣?用一個字概括。(板書:難)
8.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書:等閑)
9.這里說萬水千山只等閑,加了"只"表示什么?
10.指導朗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豪邁、等閑,有蔑視的意味。)
指點: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再讀一遍。
現在詩歌的時代背景懂了,全詩主要的內容懂了,我們抓住這兩句的意思,再繼續自學,想想每個詞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記號。提問。
△進一步自學,提出疑難。
11.學生提出疑難。
三、帶入情境,讀講3--8句。
(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通過《長征》這首歌曲的節奏--這音樂的語言,從總體上體會紅軍長征的豪邁的氣勢。)
1.指點:要解決這些疑難,先要體會體會詩歌的整個意境。現在請你們聽用這首詩譜成的歌曲。聽著歌曲的旋律來體會紅軍怎么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
2.播放長征歌。
3.描述:聽著這首激動人心的歌,好像我們也看到了紅軍大隊人馬越過萬水千山的場景,那五嶺上谷烏蒙峰巒留下了多少紅軍戰士的足跡;金沙江畔仿佛回蕩著紅軍勝利的歡呼聲;大渡河上好像還閃動著紅軍戰士攀著鐵索橋奮勇前進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還映著紅軍戰士的張張笑臉……
啊,這萬水千山,千山萬水,詩人怎能一一寫下,在這里毛主席選取了兩座山,兩條水為代表。
4.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里.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嶺逶迤。五嶺連綿不斷。"
釋"逶迤",山勢這樣彎彎曲曲,連綿不斷就?逶迤"。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連綿不斷。
5.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二十幾個狼山那么高。
(粉筆示意畫)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______。
6.指點:這一對句子都是寫山。
五嶺寫山嶺之長,
烏蒙寫山巔之高。
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7.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里可能看出來?
8."騰"是什么意思?"走"呢?
9.學到這兒這兩句的意思懂嗎?李老師給你一個詞"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嶺在紅軍的眼里像跳動的細浪。)
(例句②磅礴的烏蒙在紅軍的腳下像滾動的泥丸。)
指點:在這里毛主席生動地運用了夸張的方法,進一步寫出紅軍不怕遠征難,高山峻嶺只等閑。
10.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1.過渡:山,紅軍不怕;水呢,紅軍也不怕。紅軍涉過許多江河,在這里毛主席也選了兩條。
12.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嗎?就是高聳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剛才有同學問,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請你們聽一段錄音。
13.播放錄音:
1935年5月有,紅軍主力在毛主席率領下,浩浩蕩蕩向云南進發。快要到達金沙江畔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遠遠望去,烏黑烏黑的一長列大山橫在眼前,金沙江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滾滾江水飛濺起層層浪花,撞擊著兩岸的云崖,發出轟轟的巨響。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兩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滾幾丈高,船行水上一葉漂。敵人為了阻撓紅軍北上,又封鎖各處海口,而且搶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設問:你們說,面對洶涌的江水,狡滑的敵人,紅軍要渡金沙江怎么辦?紅軍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請你們繼續聽:但是紅軍戰士按照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擾亂敵人視線,同時又順利地俘獲了敵人偵察用的兩只船。結果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捉到俘虜六十多個,奪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紅軍所有大隊人馬,全部勝利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取得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
14.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5.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讀)
16.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17
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
導語 :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
"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
"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大渡河橫鐵索寒(加重語氣)
男女生輪讀,再齊讀三、四、五、六四句。
提示:律詩當中四句是一對一對的,非常整齊。指名讀。
小結:紅軍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萬水千山只等閑。
讀講七、八兩句。
過渡:因為紅軍不怕遠征難,才能取得遠征的勝利,七、八兩句自己學,你們覺得哪些字眼含義很深不能放過?找到了還要細細推敲、琢磨、自己問自己。
(如:"喜"為什么要喜?為什么盡開顏?)
指名讀。齊讀。
小結:全詩先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然后寫越山,山不怕;再寫涉過水,水不怕,最后長征全面勝利,全軍欣喜若狂。
朗讀全詩。指名讀。
四、總結全詩。
最后讓我們用毛主席的一段話結束我們這一堂課。(出示小黑板,先默讀一遍,再輪讀。)
師: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生:沒有,從來沒有的。
男:長征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
女: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
女: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
劉: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師:誰使長征勝利的呢?
齊: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
結束:今天我們學習毛主席的《長征》詩,感受到紅軍戰士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不畏艱難險阻,堅持到最后勝利的英雄氣概。從這首壯麗的詩篇中,我們汲取了怎樣的力量,大家課后進一步體會。
語文教案-《長征》 篇13
佚名
【教學要求】
1、通過本詩的學習,體會紅軍長征途中越過千難萬險的情景,學習紅軍戰士藐視圍難,戰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中"等閑、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暖、寒、更、喜、盡、開顏"等主要詞語的含義;體會詩中運用的夸張手法的作用。
3、背誦全詩,并能講出大意。
【課前準備】紅軍長征路線圖。《長征》歌曲錄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范讀、激起情緒。
同學們學過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這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長征詩(板書課題)。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當年毛主席親自率領紅軍進行長征,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已經勝利在望,毛主席回顧長征走過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而且還親自向紅軍戰士朗讀了這首詩。
現在李老師把這首詩朗讀給你們聽。(教師背誦全詩)
毛主席寫這首詩熱情地贊頌了紅軍戰士藐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
二、初讀,介紹時代背景,結合讀講一、二兩句。
△試讀
1.因為這是一首律詩,學起來有一定困難,我們自己先試試把它讀正確。
2.指名四人輪讀,試讀課文。
3.詩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們能搞清楚嗎?
山名:五嶺烏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4.講述(介紹時代背景):中國工農紅軍為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指圖),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氣勢磅礴的烏蒙山,接著又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然后爬雪山,過草地,最后翻過岷山,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里,紅軍戰士開動每人的雙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完成舉世無雙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講讀第一、二兩句。
5.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詞?"萬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說?
(出示:萬水千山千山萬水)
6.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詞?要戰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詞?(出示:千難萬險千辛萬苦)
小結:要越過這萬水千山,千山萬水,紅軍歷盡千難萬險。(有意識運用以上出現的詞語)
7.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么樣?用一個字概括。(板書:難)
8.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書:等閑)
9.這里說萬水千山只等閑,加了"只"表示什么?
10.指導朗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豪邁、等閑,有蔑視的意味。)
指點: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再讀一遍。
現在詩歌的時代背景懂了,全詩主要的內容懂了,我們抓住這兩句的意思,再繼續自學,想想每個詞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記號。提問。
△進一步自學,提出疑難。
11.學生提出疑難。
三、帶入情境,讀講3--8句。
(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通過《長征》這首歌曲的節奏--這音樂的語言,從總體上體會紅軍長征的豪邁的氣勢。)
1.指點:要解決這些疑難,先要體會體會詩歌的整個意境。現在請你們聽用這首詩譜成的歌曲。聽著歌曲的旋律來體會紅軍怎么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
2.播放長征歌。
3.描述:聽著這首激動人心的歌,好像我們也看到了紅軍大隊人馬越過萬水千山的場景,那五嶺上谷烏蒙峰巒留下了多少紅軍戰士的足跡;金沙江畔仿佛回蕩著紅軍勝利的歡呼聲;大渡河上好像還閃動著紅軍戰士攀著鐵索橋奮勇前進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還映著紅軍戰士的張張笑臉……
啊,這萬水千山,千山萬水,詩人怎能一一寫下,在這里毛主席選取了兩座山,兩條水為代表。
4.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里.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嶺逶迤。""五嶺連綿不斷。"
釋"逶迤",山勢這樣彎彎曲曲,連綿不斷就?逶迤"。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連綿不斷。
5.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二十幾個狼山那么高。
(粉筆示意畫)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______。
6.指點:這一對句子都是寫山。
五嶺寫山嶺之長,
烏蒙寫山巔之高。
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7.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里可能看出來?
8."騰"是什么意思?"走"呢?
9.學到這兒這兩句的意思懂嗎?李老師給你一個詞"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嶺在紅軍的眼里像跳動的細浪。)
(例句②磅礴的烏蒙在紅軍的腳下像滾動的泥丸。)
指點:在這里毛主席生動地運用了夸張的方法,進一步寫出紅軍不怕遠征難,高山峻嶺只等閑。
10.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1.過渡:山,紅軍不怕;水呢,紅軍也不怕。紅軍涉過許多江河,在這里毛主席也選了兩條。
12.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嗎?就是高聳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剛才有同學問,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請你們聽一段錄音。
13.播放錄音:
1935年5月有,紅軍主力在毛主席率領下,浩浩蕩蕩向云南進發。快要到達金沙江畔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遠遠望去,烏黑烏黑的一長列大山橫在眼前,金沙江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滾滾江水飛濺起層層浪花,撞擊著兩岸的云崖,發出轟轟的巨響。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兩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滾幾丈高,船行水上一葉漂。敵人為了阻撓紅軍北上,又封鎖各處海口,而且搶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設問:你們說,面對洶涌的江水,狡滑的敵人,紅軍要渡金沙江怎么辦?紅軍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請你們繼續聽:但是紅軍戰士按照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擾亂敵人視線,同時又順利地俘獲了敵人偵察用的兩只船。結果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捉到俘虜六十多個,奪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紅軍所有大隊人馬,全部勝利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取得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
14.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5.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讀)
16.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17 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
導語 :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
"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
"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大渡河橫鐵索寒(加重語氣)
男女生輪讀,再齊讀三、四、五、六四句。
提示:律詩當中四句是一對一對的,非常整齊。指名讀。
小結:紅軍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萬水千山只等閑。
讀講七、八兩句。
過渡:因為紅軍不怕遠征難,才能取得遠征的勝利,七、八兩句自己學,你們覺得哪些字眼含義很深不能放過?找到了還要細細推敲、琢磨、自己問自己。
(如:"喜"為什么要喜?為什么盡開顏?)
指名讀。齊讀。
小結:全詩先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然后寫越山,山不怕;再寫涉過水,水不怕,最后長征全面勝利,全軍欣喜若狂。
朗讀全詩。指名讀。
四、總結全詩。
最后讓我們用毛主席的一段話結束我們這一堂課。(出示小黑板,先默讀一遍,再輪讀。)
師: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生:沒有,從來沒有的。
男:長征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
女: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
女: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
劉: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師:誰使長征勝利的呢?
齊: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
結束:今天我們學習毛主席的《長征》詩,感受到紅軍戰士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不畏艱難險阻,堅持到最后勝利的英雄氣概。從這首壯麗的詩篇中,我們汲取了怎樣的力量,大家課后進一步體會。
語文教案-《長征》 篇14
【教學要求】
1、通過本詩的學習,體會紅軍長征途中越過千難萬險的情景,學習紅軍戰士藐視圍難,戰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中"等閑、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暖、寒、更、喜、盡、開顏"等主要詞語的含義;體會詩中運用的夸張手法的作用。
3、背誦全詩,并能講出大意。
【課前準備】紅軍長征路線圖。《長征》歌曲錄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范讀、激起情緒。
同學們學過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這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長征詩(板書課題)。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當年毛主席親自率領紅軍進行長征,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已經勝利在望,毛主席回顧長征走過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而且還親自向紅軍戰士朗讀了這首詩。
現在李老師把這首詩朗讀給你們聽。(教師背誦全詩)
毛主席寫這首詩熱情地贊頌了紅軍戰士藐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
二、初讀,介紹時代背景,結合讀講一、二兩句。
△試讀
1.因為這是一首律詩,學起來有一定困難,我們自己先試試把它讀正確。
2.指名四人輪讀,試讀課文。
3.詩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們能搞清楚嗎?
山名:五嶺烏蒙岷山
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4.講述(介紹時代背景):中國工農紅軍為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指圖),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氣勢磅礴的烏蒙山,接著又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然后爬雪山,過草地,最后翻過岷山,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里,紅軍戰士開動每人的雙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完成舉世無雙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講讀第一、二兩句。
5.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詞?"萬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說?
(出示:萬水千山千山萬水)
6.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詞?要戰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詞?(出示:千難萬險千辛萬苦)
小結:要越過這萬水千山,千山萬水,紅軍歷盡千難萬險。(有意識運用以上出現的詞語)
7.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么樣?用一個字概括。(板書:難)
8.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書:等閑)
9.這里說萬水千山只等閑,加了"只"表示什么?
10.指導朗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豪邁、等閑,有蔑視的意味。)
指點: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再讀一遍。
現在詩歌的時代背景懂了,全詩主要的內容懂了,我們抓住這兩句的意思,再繼續自學,想想每個詞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記號。提問。
△進一步自學,提出疑難。
11.學生提出疑難。
三、帶入情境,讀講3--8句。
(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通過《長征》這首歌曲的節奏--這音樂的語言,從總體上體會紅軍長征的豪邁的氣勢。)
1.指點:要解決這些疑難,先要體會體會詩歌的整個意境。現在請你們聽用這首詩譜成的歌曲。聽著歌曲的旋律來體會紅軍怎么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
2.播放長征歌。
3.描述:聽著這首激動人心的歌,好像我們也看到了紅軍大隊人馬越過萬水千山的場景,那五嶺上谷烏蒙峰巒留下了多少紅軍戰士的足跡;金沙江畔仿佛回蕩著紅軍勝利的歡呼聲;大渡河上好像還閃動著紅軍戰士攀著鐵索橋奮勇前進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還映著紅軍戰士的張張笑臉……
啊,這萬水千山,千山萬水,詩人怎能一一寫下,在這里毛主席選取了兩座山,兩條水為代表。
4.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里.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嶺逶迤。五嶺連綿不斷。"
釋"逶迤",山勢這樣彎彎曲曲,連綿不斷就?逶迤"。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連綿不斷。
5.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二十幾個狼山那么高。
(粉筆示意畫)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______。
6.指點:這一對句子都是寫山。
五嶺寫山嶺之長,
烏蒙寫山巔之高。
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7.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里可能看出來?
8."騰"是什么意思?"走"呢?
9.學到這兒這兩句的意思懂嗎?李老師給你一個詞"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嶺在紅軍的眼里像跳動的細浪。)
(例句②磅礴的烏蒙在紅軍的腳下像滾動的泥丸。)
指點:在這里毛主席生動地運用了夸張的方法,進一步寫出紅軍不怕遠征難,高山峻嶺只等閑。
10.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1.過渡:山,紅軍不怕;水呢,紅軍也不怕。紅軍涉過許多江河,在這里毛主席也選了兩條。
12.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嗎?就是高聳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剛才有同學問,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請你們聽一段錄音。
13.播放錄音:
1935年5月有,紅軍主力在毛主席率領下,浩浩蕩蕩向云南進發。快要到達金沙江畔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遠遠望去,烏黑烏黑的一長列大山橫在眼前,金沙江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滾滾江水飛濺起層層浪花,撞擊著兩岸的云崖,發出轟轟的巨響。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兩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滾幾丈高,船行水上一葉漂。敵人為了阻撓紅軍北上,又封鎖各處海口,而且搶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設問:你們說,面對洶涌的江水,狡滑的敵人,紅軍要渡金沙江怎么辦?紅軍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請你們繼續聽:但是紅軍戰士按照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擾亂敵人視線,同時又順利地俘獲了敵人偵察用的兩只船。結果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捉到俘虜六十多個,奪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紅軍所有大隊人馬,全部勝利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取得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
14.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5.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讀)
16.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17 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
導語 :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
"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
"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大渡河橫鐵索寒(加重語氣)
男女生輪讀,再齊讀三、四、五、六四句。
提示:律詩當中四句是一對一對的,非常整齊。指名讀。
小結:紅軍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萬水千山只等閑。
讀講七、八兩句。
過渡:因為紅軍不怕遠征難,才能取得遠征的勝利,七、八兩句自己學,你們覺得哪些字眼含義很深不能放過?找到了還要細細推敲、琢磨、自己問自己。
(如:"喜"為什么要喜?為什么盡開顏?)
指名讀。齊讀。
小結:全詩先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然后寫越山,山不怕;再寫涉過水,水不怕,最后長征全面勝利,全軍欣喜若狂。
朗讀全詩。指名讀。
四、總結全詩。
最后讓我們用毛主席的一段話結束我們這一堂課。(出示小黑板,先默讀一遍,再輪讀。)
師: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生:沒有,從來沒有的。
男:長征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
女: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
女: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
劉: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師:誰使長征勝利的呢?
齊: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
結束:今天我們學習毛主席的《長征》詩,感受到紅軍戰士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不畏艱難險阻,堅持到最后勝利的英雄氣概。從這首壯麗的詩篇中,我們汲取了怎樣的力量,大家課后進一步體會。
語文教案-《長征》 篇15
一、詞語積累
1.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如:為了北上抗日,紅軍從1934年10月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遠征。
2.萬水千山: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如:紅軍跨越了萬水千山,終于勝利到達了陜北。
3.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如:這事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閑視之。
4.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常用來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如:逶迤的環山公路盤旋而上,直上云端。
5.磅礴:①(氣勢)盛大、雄偉。如:黃果樹瀑布氣勢磅礴,蔚為壯觀。③(氣勢)充滿。如:革命者大義凜然、正氣磅礴,嚇得敵人心驚膽顫。
6.三軍:①指陸軍、海軍、空軍。②對軍隊的統稱。③本課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7.開顏:臉上現出高興的樣子。如:他聽醫生說自己的病不難治好,終于開顏一笑。
二、近反義詞
近義詞:長征--遠征等閑--平常逶迤--蜿蜒開顏--高興萬水千山--千山萬水
反義詞:難--易暖--寒細浪--巨瀾等閑--非常
三、難句講析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中國工農紅軍不怕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無數的山、無數的水、無數的艱難困苦,在紅軍眼中只不過是平平常常的事罷了。這兩句詩是全詩的總括,也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概敘。長征之“難”,一是“"遠”,縱橫十一個省,行程兩萬五千余里;二是“萬水千山”,無數的險山惡水造成了征途的艱險;三是前有敵人的堵截,后有敵人的追擊。但這些艱難被紅軍視作尋常,這是多么豪邁的氣概呀!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嶺”、“烏蒙”都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這兩句詩是說,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的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實際上的“五嶺”、“烏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嶺,但在紅軍眼里卻是小小的“細浪”、“泥丸”。寫山勢高峻,是紅軍遠征艱難的實際狀況;寫山的微不足道,是紅軍一往無前英雄氣概的真實寫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紅軍跨越過的河流,是“萬水”的代表。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鐵索高懸在波濤洶涌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氣逼人。這兩句詩記敘了兩處斬關奪隘的壯烈經歷和紅軍當時的心情。巧渡金沙江,不費一槍一彈,令人欣慰,心中“暖”;搶渡大渡河,飛奪河上的瀘定橋時,戰斗慘烈,驚險悲壯,因此有寒氣逼人之感。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更使整個紅軍全部喜笑顏開的是,過了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開朗,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紅軍跨越了千山萬水,沖破了無數艱難險阻,戰勝了前堵后追的敵人,終于一步步接近了最后的勝利,他們怎能不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呢?
四、篇章學習
這首詩記敘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經歷,抒發了革命者的豪情壯志,贊頌了紅軍藐視困難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詩的開頭兩句,是全詩的總括,也可以看作是對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高度概括。接下來的6句,可以看作是頭兩句的具體化和分敘。這6句中,寫到了長征中途經的五個險峻的處所: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同時寫出了紅軍指戰員在戰勝這些艱難險阻時的心情。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以下特點:
1.語言高度凝煉。長征是歷時一年、途經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的壯舉,這首詩卻只用了寥寥56個字便把長征中所經歷的幾處險山惡水都反映出來,并點出了這幾處的特點(五嶺的“逶迤”、烏蒙山的“磅礴”、金沙江的“水”與“云崖”。大渡河的鐵索橋、岷山的“千里雪”)真是做到了言近旨遠、言簡意賅。
2.想像豐富。這首詩把逶迤的五嶺想像為“細浪”,把氣勢雄偉的烏蒙山想像為“泥丸”,巧渡金沙江之后想像那里所云崖變“暖”,搶渡大渡河覺得那橫跨江面的鐵索“寒”氣森森。這些大膽、奇特的想像,把詩人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氣概表現出來了。
3.兩兩相對的句式。這首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十分整齊。“五嶺”對“烏蒙”,都是山名;“逶迤”對“磅礴”,都是用來表示事物性質的詞;“騰細浪”對“走泥丸”都是一個表示動態的詞后邊一個表事物名稱的詞。“金沙”對“大渡”,都是水名;“水拍”對“橋橫”,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后邊一個表動態的詞;“云崖暖”對“鐵索寒”,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后一個表示狀態的詞。這種兩兩相對的句式,不但結構整齊、瑯瑯上口,還能增強語言文字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