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安塞腰鼓(通用14篇)
14安塞腰鼓 篇1
如:豪放的、雄渾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縛的、使人嘆為觀止的、激揚而飛動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滿激情與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黃土高原人元氣與神魂的等。
三、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讀,提出疑問,師生合作探究。
學生的疑問可能有:
(1)“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作者用這幾個字組成短句作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這一段中排比手法的運用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句中“那么一股勁”要“掙脫”“沖破”“撞開”什么?是什么“束縛”“羈絆”“閉塞” 了“那么一股勁”?
(4)“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過著貧困生活的農民,哪里來的那么強大的力量?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6)“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為什么聽到這樣的“雞啼”?
師生合作探討,明確:
(1)用“茂騰騰”來形容后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年輕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輝耀眼,“茂騰騰”沸騰著生命的激情,“茂騰騰的后生”簡潔傳神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情奔放。
(2)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激昂的排比句,展示了一場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安塞腰鼓,作者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對生命和力量的詠嘆和禮贊,同時也強調了安塞腰鼓使人產生的聯想和感悟。
(3)“那么一股勁”要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泄在天地間,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4)他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札記
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5)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柔媚的風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載這樣原始、粗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6)當鼓聲停止后,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后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也可認為這是實寫)。
2.教師提問,學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1)有關文章的主旨,有多種見解。聯系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理解。
板書: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由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
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愿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
歌頌陽剛之美。“一群”“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騰騰的后生”,他們“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美;
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遺落了一切冗雜”,打破人們身上堅硬的外殼,而不必計較功名利祿、患得患失、蒼白憔悴。
(2)西北現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作者為什么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教師點撥:
(1)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2)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曾有過秦、漢、唐的強盛,擁有雄睨世界的輝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貧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并沒有因生活的貧困和封閉而喪失希望,復生的生命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的。這里的人們,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并不遙遠。
3.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升華。學生齊讀全文,體會文中對腰鼓舞場面的渲染、鋪排。
四、課堂練習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2)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一捶起來就( ),( ),( )!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________;亂蛙一樣,是______;火花一樣,是______;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1)將“沒命了,發狠了,忘情了”按恰當的順序填入文中括號。
(2)將“閃射的瞳仁,蹦跳的腳步,飛揚的流蘇”按正確的順序分別填在文中的橫線上。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札記
3.模仿下面句子形式造句。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4.把下面的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正確的排序是:______。
①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②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③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
④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參考答案:
1.(1)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2)聲音突然中止
2.(1)發狠了 忘情了 沒命了 (2)飛揚的流蘇 蹦跳的腳步 閃射的瞳仁
3.這微筆,使冰冷的心立即變得溫暖了,使陌生的環境立即變得可愛了,使疲倦的身軀立即變得有活力了。
4.④①③②
五、布置作業
1.摘抄并熟記文中的精彩句段。
2.把課文第7、18語段改寫成詩的形式。
3.閱讀短文《軍歌》,回答問題。
軍 歌
音樂化了的軍旅詩,熔鑄進渾厚、清脆和剛猛;它能打碎有結的靈魂,傾注進風的呼嘯、雨的磅礴。它壯麗、威武,使一切纏綿都默然失色。看吧,全體軍人整齊劃一地站在大操場上進行歌詠比賽。歌聲響起了,浩浩蕩蕩地彌漫。二部、四部輪唱,這邊歌聲剛落那邊又響起,一浪連一浪,形成歌的潮水,歌的海洋。聽吧,男兵是低音鼓、中音貝司、渾厚的圓號;女兵是尖厲的長笛、拔高的小號,潑辣剝離而出。這些聲音從胸腔噴涌而出,如狂嘯的浪濤拍岸,如撼地的雪山轟鳴,唱得彩霞飛舞紅旗揚,唱得風吹樹葉嘩嘩響……誰也不會忘記那樣的時刻,歌聲喚起了激情,它使人思緒迭起、奔馳,心旌飄搖,簡直要沖破軀殼的樊籬。 站在隊列中,看著指揮員的手臂上下左右舞動,劃著歌聲的潮水。歌潮一浪接一浪向他涌去,他在奮力地劃,拼力地搖,驀然停止了又驟然而起,濺起浪花,沖騰起潮沫。拋舉、跌落、馳驟……啊,心的愉悅在擠撞中膨脹、壓縮、發酵、升騰、流淌,心靈每一個孔竅都被它灌滿了。那真是情感的極致、境界的極致、生命的極致!猶如書家的狂草、畫家的噴彩、詩人的長嘯!
(1)給下面加粗字注音。
①磅礴( )( )②心旌飄搖( )③驟然而起( )
④發酵( )⑤流淌( )⑥長嘯( )
(2)結合語境,解釋詞語。
①黯然失色: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札記
②樊籬:
(3)簡要概括什么是軍歌?軍歌的特點是什么?
(4)本文較多運用比喻修辭,從文中找一個比喻句說說運用比喻的好處。
(5)你聽過軍歌嗎?寫下你聽軍歌的感受。(50字左右)
參考答案:
3.(1)①pánɡ bó ②jīnɡ ③zhòu ④jiào ⑤tǎnɡ ⑥xiào
(2)①暗淡沒有光彩。②對事物的限制。
(3)軍歌是音樂化了的軍旅詩。特點是渾厚、清脆、剛猛、壯麗、威武。
(4)男兵是低音豉、中音貝司、渾厚的圓號。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男兵歌聲低沉、渾厚有力的特點。
(5)軍歌給人以力量,令人振奮,聽軍歌,你的步伐會邁得更堅定,你的雙臂會擺得更有力,你會擁有更強的自信心。
第三、四課時
教學要點賞析課文美點,體味文章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暢談家鄉的民間藝術,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了解知識,培養能力。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札記
一、檢查作業
1.小組內互查自改,教師鼓勵性評點。
2.師生齊聲誦讀全文。
二、賞析課文美點,體會神韻
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方法,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請學生默讀全文,勾畫出使用排比和反復的語句,體會表達效果。
教師明確:排比,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的一組句子或詞語排列起來,以增強語勢,加深感情。文中的排比運用在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很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句,猶如江河一瀉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偶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的排比層層遞進,如“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震憾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等,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反復,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在文中常常與排比結合使用。如“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
2.學生誦讀所勾畫的語句。
3.請學生就課文的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用“______好,好在______”的句式簡要評述文章美點。
學生踴躍發言,教師歸結:
(1)詞語方面如“茂騰騰”好,好在簡潔傳神地表現了年輕生命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札記
的熱情奔放。
“忘情了,沒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句式方面:鏗鏘短句的運用好,好在營造了激越的氣氛。如“愈捶愈烈”“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等。
(3)寫法修辭方面:綜合運用排比和反復的手法好,好在增強氣勢,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對比的手法好,好在以水鄉比照高原的力量之美。
(4)結構方面:以“好一個安塞腰鼓”為線索復疊詠嘆好,好在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環美和音樂的節奏美。
三、說話延伸
種類繁多的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并且與各地的歷史人文結合,形成獨特魅力。請學生暢談流傳在家鄉有特色、有影響的民間藝術。條件許可的,可進行豐富多彩的表演。
四、課堂小結
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力量的贊歌。腰鼓其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對其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通篇貫注一個“情”字,既有對陜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贊美,又有對我們這個從沉睡中覺醒、邁著雄健的步伐,不斷走向繁榮的偉大祖國的禮贊!文章用語激昂、酣暢淋漓、大氣磅礴,讓人激情澎湃。
五、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1~12文段,回答問題。
板書:
1.“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作者用這幾個字組成短句作為文章的首段,有怎樣的作用?
2.文章一開始寫腰鼓表演前的“靜”,用了哪些景物作襯托?
3.為什么先寫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和他們的衣衫,接著又寫他們沉穩安靜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4.“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為什么?
5.“但是:”“看!——”單獨成段,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6.畫波浪線的兩個比喻句分別表現了后生們怎樣的美?
7.“驟雨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部分內容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8.如何理解畫橫線的兩個句子的含義?
參考答案:
1.突出后生的茂騰騰的形象,將他們的形象鮮明地推出舞臺。具有吸引人、震憾人的力量。
2.高粱地、風吹高粱葉子、呆呆的腰鼓。
3.動靜相襯,更襯出颯爽英姿,人與鼓的沉靜正是為下文的火爆場面蓄勢。
4.不可以。“似乎”表猜測語氣,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沒響過了,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札記
這與實際情況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5.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靜而動的急轉。
6.①表現了他們的樸實美和沉靜美。
②表現了他們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7.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驟響時的聲、形、光彩和力量。
8.前:寫腰鼓捶響時給冰冷、安靜、困倦的世界帶來了光、熱、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后:意思是生命的力量是偉大的,不可阻擋的,一往無前的。
六、布置作業
閱讀憶明珠的《說到音樂》,回答問題。
說到音樂
說到音樂,我沒有聽西洋音樂的福分,一竅不通。至于中國音樂,也弄不清什么是“陽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過只要是中國音樂總還可以聽得進去的,而且,很喜歡。我是十分醉心于“西北風”的,那回蕩在黃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清亮而憂傷的旋律,就像是從我自己的心頭升起的,是發自我肺腑最深處的聲音,是我的靈魂的閃爆,生命的升華。而江南絲竹則將我帶入另一個世界,不,也許這本來就是我生命中所固有的。如聽瞎子阿炳的琴音,聽他的《二泉映月》,聽著聽著就會情不由己地淚流滿面。聽這支曲子要閉上眼睛用心去聽,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樂曲聲中只有心兒在跳動,在低昂,在徘徊,那是一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廣陵散》。當我第一次聽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見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一下被攝走了①。從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卻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師的樂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纏綿婉轉,難分難舍,欲絕而不可絕,欲了而難能了②,一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無可奈何,有至于此者。
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奮發,燃起我同仇敵愾之義憤的卻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時我還在讀小學,小小年紀,一聽到“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便不由熱血沸騰,恨不能立時殺上疆場,馬革裹尸,為國捐軀。抗日戰爭掀起了中華民族亙古無二的全民歌曲運動,男女老幼哪個不會唱一句:“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那發自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發自犧牲已到最后關頭的最后的呼聲,真足以使貪夫廉,懦夫立,驚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現在,除被定為國歌的那支《義勇軍進行曲》,我們的青少年有幾人還能唱上幾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學校的音樂課上還教唱這些歌曲嗎?那些歌手們、歌星們為什么對自己這一行最輝煌的一頁歷史丟得這樣快,忘得這樣干凈呢?
……
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運動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之后,我們這個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發一次精神的、靈魂的救亡運動?
1.第一段加橫線的“江南絲竹”中“絲竹”作“音樂”解,在你讀過的文言課文中出現過兩次,請任舉一例。
2.給第一段中兩個加粗的“了”字分別注上拼音。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札記
3.解釋第二段中加橫線的句子“使貪夫廉,懦夫立”。
4.細讀原文,我們可以作這樣的概括:“信天游”具激越清亮而憂傷的旋律;“抗日歌曲”具有激昂、催人奮進的旋律。“江南絲竹”具有什么樣的旋律?請你也用一句話進行概括。
5.評價一首歌曲的好壞,不僅要看它的旋律是否和諧自然,還要看它的歌詞是否健康優美。請根據括號里的要求簡評下列歌詞,每條在15個字以內。
(簡評思想內容)
“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罷休”(節選自《愛江山更愛美人》)
(簡評語言特點)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節選自《真心英雄》)
6.作者在談到當今音樂的現狀后,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需要再爆發一次精神的、靈魂的救亡運動。”你是否同意作者的這個觀點?請簡述理由(字數在50個左右)。
參考答案: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或“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2.“了”le;“了”liǎo。
3.使貪婪的人廉潔自律,使懦弱的人自強不息。
4.“江南絲竹”具有婉轉悠揚,令人陶醉的旋律。
5.消極頹廢,不思進取。一語雙關,比喻貼切。
6.無論同意作者的觀點與否,言之成理即可。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劉成章
14安塞腰鼓 篇2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以朗讀教學帶動學生從不同層面去理解、欣賞課文是本設計的特點。本文因其獨特的句式特點而極具音樂美,同時還有豐富的畫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讀方法。
教學步驟 :
一、 齊讀、正音。(讀音準)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齊讀全文(課前有常規的預習)。
2、糾正學生誤讀的字音(主要有學生完成),并強調一些新詞匯的讀音。
瞳仁 恬靜 晦暗 羈絆 驀然 冗雜 戛然 磅礴 亢奮
二、 讀出音樂美
1、學生自我評議:剛才齊讀課文時所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由地說,教師先不作評議。
2、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帶。要求學生帶著剛才評議的問題去聽,并根據錄音在文中作一些標記,如節奏、重音等。
3、對比評議:將自己的朗誦與錄音帶中的朗誦進行比較,發現他人長處。
朗讀指導: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接下來就是要讀準節奏。要讀準節奏,必須注意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還要分析課文的句式特點。句式特點存在著明顯的文體差異,如散文、古體詩、詞、賦、現代詩等皆有著明顯的節奏特點。同時,在同一種文體中,不同的文章其節奏也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散文。本文以短句為主,因而節奏較快。讀準節奏以后還要注意音的輕重,這樣才會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
4、分節朗讀學習,學習重點:節奏、重音。
5、齊讀全文,注意音準、節奏、重音。
6、跟讀:跟錄音帶齊讀全文。
7、學生自由朗讀。
三、 讀出畫面美
朗讀指導:朗讀水平若要向高層次發展,必須深鉆課文,才能身臨其境,進而讀出文章的畫面美。
1、尋找本文主體畫面的構成因素。
黃土高原(厚實、大氣)、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熱情、充滿力量)、腰鼓(靈動而熱烈的陜北打擊樂器)
2、分析全文畫面的構成。
以打擊腰鼓的不同過程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畫面(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等)、陜北農民的生活畫面、黃土高原與江南的對比畫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錄象片段。很多地方的學生都沒有見過這種畫面,搜集并播放一點腰鼓表演的畫面十分必要。
4、自由朗讀(也可以分小組),力求進入課文情景,讀出文中的畫面美。
5、教師示范(選部分段落)。
6、全班齊讀。在節奏、重音的基礎上,力求讀出畫面美。
四、 讀出力量美
1、討論:本文的主旨。讓學生的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各抒己見。
盡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達到統一,但有些因素卻是很明朗的:表現了腰鼓這種民間舞蹈的震撼力,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還向我們暗示了西北這塊土地所蘊涵的潛力。
2、播放配樂朗誦帶,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力量美。
3、學生齊讀。力求讀出本文所特有的陽剛之美。
這里也可以反復指導一下。
五、 積累
1、將自己喜歡的句、段摘錄下來。
2、在摘錄的句、段中再作選擇,背誦下來(不強求)。
14安塞腰鼓 篇3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黃土高原,繼續來領略那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
2、請打開書本,回憶作者在文中反復贊嘆安塞腰鼓的一句話是什么?(板書“好”)
文中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安塞腰鼓的“好“?(板書:場面、鼓聲、后生、舞姿)
3、復習“舞蹈場面”部分
(1)、出示6-7自然段
怪不得作者說:師引讀:看哪,“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生齊讀:“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師引讀:“黃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場……”生齊讀:“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2)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作者不由得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3)、這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場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們,我們也不由得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
二、新授、過渡
(一)師過渡:安塞腰鼓不僅給人視覺上強烈的沖擊,在聽覺上,更給人劇烈的震撼!
自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受到震撼的語句;指名讀(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1、 師:在這里作者連用了六個“隆隆”。師:再讀。(男生讀第9小節,女生讀第10小節,齊讀“隆隆……”)
師:比較:如果去掉“隆隆……”,效果怎樣?(試讀)。
生:能簡單地說一說嗎? 生: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氣勢。 (“隆隆……”增強了氣勢;比喻形象生動,把無形的聲音變得有形了。)(板書 “隆隆……”)
3、師:作者說“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你怎樣理解?生:我覺得觀眾在聽安塞腰鼓的時候,他們都處于一種亢奮的狀態,都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所以就感覺自己的心都跟著鼓聲一起隆隆地響。
師:體會得好。鼓聲震耳欲聾,在山崖里回響,所以作者說“山崖驀然變成……”;鼓聲震撼力極強,撞擊在觀眾的心上,所以作者說“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
4、仿寫練習
師:那沉重的鼓聲還會碰撞在哪里?用文中的句式來說一說。(拓展:這鼓聲碰撞在黃土地上,黃土地也成了……也是……這鼓聲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也是……這鼓聲碰撞在我們的心上,我們的心也成了……也是……)
5、小結:這“隆隆……”的鼓聲,震撼著山崖,震撼著黃土地,震撼著觀眾,也震撼著我們,我們一定會發出一聲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多媒體出示,學生齊讀。)
(二)過渡:安塞腰鼓的舞蹈無疑是魅力四射的,響聲是震撼人心的,那么,這些擊鼓的后生呢?我請我們班的“男子漢”一齊來讀一讀。(多媒體出示第12自然段)
(“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急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1、師:讀到這里,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既然是寫后生們打鼓,能不能用“敲擊”、 “敲打”,代替“搏擊”呢?生:我覺得“搏擊”比“敲擊”顯得更有力度一些。
師:你聯系了上文,說得有道理。不過,老師請你們再小聲讀讀這句話,聯系下面的文字,你是否有新的發現? (學生輕聲自由讀)
2、師:后生們還要與什么進行搏擊?生:后生們還要與艱苦的環境進行搏擊。我聯系這一句來思考:“他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我從這里知道了,黃土高原上的人們過著艱苦的生活,他們吃的是紅豆角、老南瓜,穿的是粗布衣服。
3、師:(出示黃土高原圖片)你們看,這就是黃土高原,常年風沙肆虐、干旱無雨的黃土高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人類無法生存的土地。就是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的高原人民不僅活了下來,而且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師:這是(出示: 的后生),從文中找。
(1)學生可以隨意說,(有力、生命活躍強盛、能量奇偉磅礴、元氣淋漓)
(2)抓住“元氣淋漓”進行感悟。
(3)你從哪些詞句看出后生們是元氣淋漓的?(視學生具體情況而定)重點討論“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與“力量,激情,氣勢”對應起來理解。生:(震撼、燒灼、威逼我們的不僅僅是舞蹈的場面、鼓聲,更是后生們搏擊的精神、頑強地與生命抗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師: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活躍、強盛!現在你們懂了什么是“元氣淋漓”嗎?生:懂了!(齊讀13自然段課件出示黃土高原哪,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板書:元氣淋漓)
師:黃土高原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記載著炎黃子孫輝煌的業績,不愧是東方文明的偉大搖籃。20世紀以來,延安又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這樣的土地養育了這樣的后生,難怪作者說……
生:“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課件出示)
(三)學習“舞姿”部分
1、師讀:(課件出示:“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現實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升華!”)師:你們喜歡安塞腰鼓的“舞姿”嗎?喜歡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讀!(出示第15自然段: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與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2、師:這是(出示: 的舞姿)?(討論,板書:嘆為觀止),誰能說說嘆為觀止的意思?(因看到的事物美妙到了極點而贊嘆)
3、師:那你們看到了些什么?(個讀)這里有4句話,每一句寫了“舞姿”的一個特點,你知道分別寫了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生討論:力量、聲音、姿態、藝術)
4、師: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來突出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聲音美,姿態美,藝術美的?生:(排比)師:本文大量運用了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這些排比有哪些好處呢?生討論。(1)有節奏感,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2)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師適當提示)
5、師:部分句子還使我們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出示插圖),在你心中還會有哪些舞姿?(生交流)
6、小結:好一個變幻莫測、令人嘆為觀止的舞姿啊!讓我們一起大聲贊嘆吧:“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課件出示)
三、體驗到生命意義在延伸的“腰鼓”
1、新時代的安塞腰鼓又一次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這是國慶60周年,閱兵時的安塞腰鼓。(出示國慶閱兵的安塞腰鼓圖片)
2、讓我們帶著對安塞腰鼓的喜愛,再一次對它們發出贊嘆吧:
出示:“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師:作者劉成章生在陜北,長在陜北,他用飽含激情的筆墨,贊頌了樸實的高原人民,寄托了對家鄉的無限深情。之前有同學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文章結尾“耳畔是一片渺遠的雞啼”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在這里,老師布置大家一個課外思考題——文章開頭和結尾的靜態描寫,妙在何處?下課!
四、板書:
場面
好 鼓聲 隆隆……
14 安塞腰鼓 后生 元氣淋漓
舞姿 嘆為觀止
14安塞腰鼓 篇4
第十七課
1、積累“亢奮、羈絆”等詞語。
2、理解本文獨特的富有高原氣息與時代精神的雄渾壯美的意境,感受時代的脈搏。
3、在反復的朗誦中體會本文的意蘊與語言之美。
1、反復朗誦,體味本文的韻律和氣勢。
2、反復朗誦,體味語言的節奏美和詩意之美。
1、深刻理解恢弘氣勢中所包蘊的情感和深意。
第 一 課 時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承載著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以其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奏成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就讓我們一領他的風采與魅力。
1、關于西北: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那里地域遼闊,到處是黃土高坡,有黃河流過。西北,有著滄桑的歷史。它曾有過秦、漢、唐的強盛,它曾有雄睨世界的輝煌文明。而今天,凝重的土地、粗劣的環境、貧困的生活,西北落后了。西北人性格粗豪、強健、堅韌,“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并沒有因生活貧困和封閉而喪失希望,復生的生命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的。這里的人們,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并不遙遠。
2、關于:
誕生于西北高原,在古代它既是激勵邊關將士沖鋒陷陣、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凱旋的歡迎曲,如今它是陜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征。
狂放無忌的舞姿,高亢激越的咚咚鼓聲,釋放出西北漢子們頑強堅韌的生命力,釋放出西北漢子們的粗壯。那是震耳欲聾、充塞天地的聲響,那是毫無羈絆、自由、熱烈的舞動,那是生命的吶喊。
3、關于朗誦:
朗誦的基本語調有:輕、重,高、低,平緩、疾速。
用什么語調取決于文意,內容激越昂揚、爆烈、語調高,語速快;陳述、說明、介紹、沉靜的內容語速則慢。
4、關于排比與反復的修辭方法。
見課后練習說明。
1、注音:
2、釋義:
1、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2、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3、“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4、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5、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6、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1、一句寫鼓聲給人的啟迪,表現人們由不明白、不理解到真正明白、理解了鼓聲的內涵,鼓聲所宣泄的情感與力量。
2、掙脫束縛、羈絆、擺脫貧困、落后、打破閉塞、沖破一切困難的頑強生命力,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力的流露。生命的熱情一旦釋放出來,就沒有什么能阻擋它。此刻,生命顯得那么偉大、雄渾、激昂、粗獷。
3、這兩句是描寫鼓聲撞擊在山崖上、人的心上產生的回音,形容鼓聲震蕩,形容鼓聲給人的感受。
4、生活如此貧困的西北農民,會如此的粗豪、強健、噴薄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動,也讓人驚異。
5、黃土高原的人樸實、沉穩、強健,他們還保存這生命的“元氣”,保存著最原始的生命力,只有他們才能發出如此激蕩人心的搏擊。
江南人過于秀氣,又有些商人的圓滑,已消失了生命的“元氣”,柔媚的江南水鄉只能承載小橋、流水。
第 二 課 時
1、找出描寫擊鼓場面及這場面給人的感受的內容,說說這場面的有什么特點?
渲染出怎樣的氣氛?給人怎樣的感覺?
2、找出排比句,體會其作用。找出第七段的比喻句,看看其本體、喻體分別是什么?
比喻、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開 頭:表演尚未開始,氣氛沉穩、安靜,為下面的火爆、熱烈蓄勢。朗讀時語調稍緩、平穩。
表演場面:語調高亢、有力、快速,表現出驚天動地、銳不可當的氣勢。
感 受:8、12段:有力、急促、高亢。9-11段:稍緩、有力。
1、找出描寫鼓聲及鼓聲給人的感覺的內容,說說鼓聲給人的感受是怎樣的?
2、如何理解“好一個”這句話?
3、如何朗誦這一部分的內容?
3、這句話是對鼓聲的沖擊力的贊嘆。
4、朗讀:稍緩、給讀者以體驗、思索的時間。
1、找出描寫表演者及抒發對其贊美之情的內容,說說這些表演者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2、如何朗讀這一部分內容。
3、朗讀:18段,宜稍緩、有力。22段宜慢而有力且高亢。
1、找出贊美鼓聲、舞姿的內容,說說應該如何朗讀。
短促、有力、漸快。
24段適宜慢而有力。
1、看課文的結尾,說說結尾的特點。
由紅學而突然寂靜,巨大的反差造成強大的沖擊力,反襯上文的火烈、狂放、驚心動魄。
充滿激情的語言,描寫了表現出的磅礴氣勢,一瀉千里的聲威及強健勃發的生命力,這既是對西北這塊土地的贊美,也是對這塊土地上的生命的贊美,更是對我們這個從
1、一個簡短的句子開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一開始寫腰鼓表演前的“靜”,用了哪些景物作陪襯?
3、為什么先寫“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接著又寫他們沉穩安靜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4、“但是:”“看!――”分別單獨成段,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5、在選文中找出描寫這群后生的比喻句,分別指出它們的表達效果。
1、突出后生們的“茂騰騰”的形象形象特點及精神氣質,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高粱地、風吹高粱葉子、呆呆的腰鼓。
3、前者以動稱靜,安靜的環境,沉穩安靜的神態和呆呆的腰鼓,為下文蓄勢,反襯下面的火爆。
4、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靜轉到動。
5、“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現了后生的樸實、沉靜之美。
“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現了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之美。
14安塞腰鼓 篇5
教學建議
一、思想主題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筆墨,描寫了的熱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蘊含的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來,力量又帶生命奔騰升華,文章贊美了,也贊美了黃土高原,贊美了樸實、堅韌的勞動人民,更贊美了一種自由、坦誠、熱烈奔放,豪放灑脫,堅韌頑強的生命狀態。
二、結構內容
本文在結構上較為鮮明,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前四個自然段,主要寫敲鼓前的預備階段。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寫了“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的外貌、神態,并以靜襯動,蓄勢待發,為下文的響起做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從“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寫演奏的階段。這一部分可以再分為幾層,這里運用了一種反復的修辭手法——“好一個”,文中出現了四次,可以自然分為五層。第一層,寫場面和感受,突出了氣勢的壯闊和豪放;第二層,寫鼓聲,并且寫與觀者產生共鳴,突出這力量給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層,寫后生們的動作,突出這力最體現了生命力的奇偉磅礴;第四層,寫舞姿,極贊所顯示的力量之美;最后,寫節奏,它是生命的渲泄、升華的體現,更使人產生一種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即最后三個自然段,寫鼓聲的戛然而止。這一部分與文章開頭相照應,以靜襯動,寫人們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進入到所帶進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強。
三、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段落,猶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仗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的排比層層遞進,如“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四、鏗鏘的節奏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如“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無不鏗鏘激昂。
課文自始至終.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節奏。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不讓人有半點喘息的機會。快節奏使得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蕩,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五、關于抓住中心進行教學的建議
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泄這一中心點,讓學生深入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要圍繞生命的勃發來理解作者對黃土高原和江南的議論,不要作無謂的爭執。
六、指導學生誦讀的教學建議
根據文章特點,讓每個學生都讀,以一組的學生為一單位,分角色讀或分段讀等,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覺得讀樂無窮。是篇鏗鏘激越的散文詩,可讓小組先討論,揣摩該如何表現文章激越、疾猛的節奏,然后要求每小組朗讀一節,另讓四組男生讀四段構成排比的反復句。這樣在無形中又形成了一種比較和競爭氣氛。
教學設計示例
一、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這篇散文有真情、有靈性,語句鏗鏘激越.是訓練朗讀能力的好材料。這節課我們要通過朗讀訓練,分析討淪達到本課的素質教育目標。(投影素質教育目標內容)
二、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并了解有關散文的知識。
劉成章,當代詩人、散文家,陜西人。獲魯迅文學獎,被選人《中國當代散文精華》。
三、重難點解決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把生字詞勾畫出來.借助《現代漢語詞典》注音并解釋。教師針對共性的問題全班予以訂正。
2.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跟讀—邊在課本上用符號記錄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
3.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及朗讀技巧。
文章氣勢恢宏.句子鏗鏘激越,表現了對的贊美之情。朗讀時要注意節奏的變化,要有豪情、音韻鏗鏘有力,細節方面注意摹仿錄音,把握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的變化。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本文描述了,一次看的過程,文章由此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從“—群茂騰騰的后生”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表演前;第二部分從“但是”到“聲,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戛然而止的時候“到”耳畔是—片渺遠的雞啼”,是表演后。
6.如果用—個字來概括第—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用“靜”。
7.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部分側重于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于聲音的寂靜。
8.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么作用呢?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后呼應。
9.當你朗讀第二部分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個詞概括?
亢奮、驚心動魄、震憾都可。
10.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學生作答,教師予以點評。引導學生往兩方面考慮:—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修辭方法。
1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子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分別舉例說明這種寫法,對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12.再次朗讀,體會文章的氣勢和情感。
13.“好一個”在文中反復出現了幾次,有何表達作用?
反復出現了四次,形成了回環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節和情緒向高潮發展。
14.我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燒的熱情,你怎樣理解“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1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這句話包含了怎樣的意思?
四、總結、擴展
我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作者劉成章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他認為自己的散文創作是黃土地的賜予。正如作者所說:“我生長在陜北的山溝……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劉成章的散文從“我”落筆,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血肉的感情、火熱的心腸,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理解,一種獨到的感受,一瞬間即逝的靈感,一種哲理,一層詩意。” (李若冰《劉成章的散文風格》)。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的寫作,人生的思考有所裨益。(可投影李若冰的評論)
五、布置作業
1.寫一篇心得,二三百字即可。
2.背誦你認為寫好的句子、段落。
14安塞腰鼓 篇6
教學建議
一、思想主題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筆墨,描寫了的熱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蘊含的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來,力量又帶生命奔騰升華,文章贊美了,也贊美了黃土高原,贊美了樸實、堅韌的勞動人民,更贊美了一種自由、坦誠、熱烈奔放,豪放灑脫,堅韌頑強的生命狀態。
二、結構內容
本文在結構上較為鮮明,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前四個自然段,主要寫敲鼓前的預備階段。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寫了“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的外貌、神態,并以靜襯動,蓄勢待發,為下文的響起做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從“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寫演奏的階段。這一部分可以再分為幾層,這里運用了一種反復的修辭手法——“好一個”,文中出現了四次,可以自然分為五層。第一層,寫場面和感受,突出了氣勢的壯闊和豪放;第二層,寫鼓聲,并且寫與觀者產生共鳴,突出這力量給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層,寫后生們的動作,突出這力最體現了生命力的奇偉磅礴;第四層,寫舞姿,極贊所顯示的力量之美;最后,寫節奏,它是生命的渲泄、升華的體現,更使人產生一種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即最后三個自然段,寫鼓聲的戛然而止。這一部分與文章開頭相照應,以靜襯動,寫人們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進入到所帶進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強。
三、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段落,猶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仗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的排比層層遞進,如“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四、鏗鏘的節奏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如“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無不鏗鏘激昂。
課文自始至終.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節奏。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不讓人有半點喘息的機會。快節奏使得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蕩,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五、關于抓住中心進行教學的建議
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泄這一中心點,讓學生深入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要圍繞生命的勃發來理解作者對黃土高原和江南的議論,不要作無謂的爭執。
六、指導學生誦讀的教學建議
根據文章特點,讓每個學生都讀,以一組的學生為一單位,分角色讀或分段讀等,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覺得讀樂無窮。是篇鏗鏘激越的散文詩,可讓小組先討論,揣摩該如何表現文章激越、疾猛的節奏,然后要求每小組朗讀一節,另讓四組男生讀四段構成排比的反復句。這樣在無形中又形成了一種比較和競爭氣氛。
教學設計示例
一、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這篇散文有真情、有靈性,語句鏗鏘激越.是訓練朗讀能力的好材料。這節課我們要通過朗讀訓練,分析討淪達到本課的素質教育目標。(投影素質教育目標內容)
二、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并了解有關散文的知識。
劉成章,當代詩人、散文家,陜西人。獲魯迅文學獎,被選人《中國當代散文精華》。
三、重難點解決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把生字詞勾畫出來.借助《現代漢語詞典》注音并解釋。教師針對共性的問題全班予以訂正。
2.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跟讀—邊在課本上用符號記錄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
3.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及朗讀技巧。
文章氣勢恢宏.句子鏗鏘激越,表現了對的贊美之情。朗讀時要注意節奏的變化,要有豪情、音韻鏗鏘有力,細節方面注意摹仿錄音,把握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的變化。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本文描述了,一次看的過程,文章由此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從“—群茂騰騰的后生”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表演前;第二部分從“但是”到“聲,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戛然而止的時候“到”耳畔是—片渺遠的雞啼”,是表演后。
6.如果用—個字來概括第—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用“靜”。
7.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部分側重于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于聲音的寂靜。
8.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么作用呢?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后呼應。
9.當你朗讀第二部分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個詞概括?
亢奮、驚心動魄、震憾都可。
10.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學生作答,教師予以點評。引導學生往兩方面考慮:—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修辭方法。
1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子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分別舉例說明這種寫法,對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12.再次朗讀,體會文章的氣勢和情感。
13.“好一個”在文中反復出現了幾次,有何表達作用?
反復出現了四次,形成了回環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節和情緒向高潮發展。
14.我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燒的熱情,你怎樣理解“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1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這句話包含了怎樣的意思?
四、總結、擴展
我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作者劉成章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他認為自己的散文創作是黃土地的賜予。正如作者所說:“我生長在陜北的山溝……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劉成章的散文從“我”落筆,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血肉的感情、火熱的心腸,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理解,一種獨到的感受,一瞬間即逝的靈感,一種哲理,一層詩意。” (李若冰《劉成章的散文風格》)。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的寫作,人生的思考有所裨益。(可投影李若冰的評論)
五、布置作業
1.寫一篇心得,二三百字即可。
2.背誦你認為寫好的句子、段落。
14安塞腰鼓 篇7
教學目標:
1、感受的雄渾氣勢。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表現出來的生命中奔騰的力量和陽剛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讀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
自學內容:
1.查閱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查閱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你喜歡這些畫面嗎?喜歡哪個方面?你此時內心洋溢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同時交流查閱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資料。).
俗語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讀是與文本接觸的開始,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或課文錄音,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學生各抒已見,既可訓練自已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營造了自主輕松的課堂氛圍。)
2. 積累本課字詞: 亢奮( )晦暗( )羈絆( )
燒灼( )冗雜( )驀然( )
震撼( )磅礴( )
戛然而止( )
3.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組內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后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審美樂趣。同時,用比賽來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三、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一)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用文中詞語或短句)
如: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偉磅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等
(二)理清結構:
1、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
2、表演部分從四個角度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尋找美點:
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敘述。分小組討論進行。
如:1、蓄勢待發的后生美,你看,他們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2、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 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勵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4、 擊鼓的后生美,你看,他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使你……
5、 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從形式上看:
有句內的排比,如:
a.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b.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有段與段的排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b.從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如:
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節奏感強,充滿旋律美,如:
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五)誦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最有氣勢、最有激情的句子并抄寫。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開始,我先用視頻——西北安塞腰鼓激發學生的興趣,強烈的聲響和劇烈翻飛的動作在一瞬間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幾分鐘后當我提問“安塞腰鼓給你帶來哪些震撼”時,學生一片沸騰。“荒涼的背景”、“虎虎生機的動作”、“粗獷豪放、精神抖擻的表演”,他們的評價正好達到目的。我順勢一導,今天,就讓我們在劉成章生花妙筆的引領下,去感受安塞腰鼓那撼人心魄的魅力吧。接下來我讓學生朗讀感知課文:引導他們用心體會,大聲朗讀課文就順理成章了。這節課帶給我的思考是:當電化教學日益成為我們的輔助教學工具后,真正的追求應該不是手段而是教學效果,一切設計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氛圍的親切、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努力,那種濫而不精的幻燈片,除了讓學生覺得我們的老師會運用電化教學之外就沒別的效果的課件,是不是該退出的課堂?還有,那種把課堂上得十分“熱鬧”,一堂課下來,學生唱了,跳了,畫了,討論了,體驗了,旁觀的人卻分辨不出到底是上語文課呢還是文體活動課,這種只重形式而忽視內容的教學是不是也應從多媒體手段中安靜下來了?電化教學的推廣已經走了好幾年了,我忠心祝愿我們能更快的走向成熟,踏著堅定的步伐,來優化推廣我們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14安塞腰鼓 篇8
湖北省漢川市實驗中學 王健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氣勢。 (重點)
2.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感的語言,并了解排比、反復及短句的表達效果。(重點)
3.品味文章意蘊內涵,發表自己的見解。 (難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贊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看表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學情分析】
課文有關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對舞蹈動作、聲音的描寫,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讓學生讀出氣勢即可。
【設計理念】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為核心,并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于完整。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借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至三遍,了解課文大意,寫下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疑問,并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排比這一修辭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使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是勁!”今天我們學習陜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動。
(多媒體投影:課題、有關“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紹和幾幅圖片)
二、收集問題,檢查預習
課前,要求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至三遍,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為了檢驗預習效果,請大家瀏覽課文,快速地畫出表現安塞腰鼓場面特點的語句和表現安塞腰鼓文化內涵和生命意識的句子。此外,大家有什么疑問可提出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解決。
三、聽錄音,感受文中激情
有人說,安塞腰鼓能使空氣燃燒。是啊,就像空氣中本來包含著氧氣一樣,人的心中本來就蘊藏著激情,蘊藏著力量,一旦遇到火種,便會不可阻遏地燃燒起來。那么,就讓《安塞腰鼓》在我們課堂上也燃燒一回吧!
(播放5~13自然段錄音,以激發學生激情,然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體味句式修辭的表達作用
從大家的朗讀中,我們似乎聽到了激蕩的鼓聲,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為什么會這么有氣勢?你能否從文章的語言材料中找一點依據?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明確:文中用了不少排比和反復,以增強文章的氣勢和情感,且手法多變。(因學生已查閱了有關排比的資料,此處就不必多講。)這篇文章中還有許多獨句段,還有許多短句,如“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短促、激烈,有強烈的節奏感,正如急促的鼓點。
多媒體顯示:
句式修辭
剛才大家舉了不少排比、反復的例子。其中有一例很特別,它在文中多次間隔出現,是哪一句呢?它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在引導學生回顧《黃河頌》中三個“啊!黃河!”的作用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這一句,體會其情感的逐步加深。
[多媒體展示:“好一個安塞腰鼓”(反復)]
啟發學生使其明確:“好一個安塞腰鼓!”出現四次,形成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節和情緒向高潮發展,還提示了文章的內容層次;這句中的“好一個”抒發了對安塞腰鼓的贊美之情,可以說是文章的抒情線索。
(多媒體展示:在前一張幻燈片的“反復”之后插入文本:抒情線索。)
這就是排比、反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感知文章結構
教師導語:正是由于運用了這樣的句式修辭,文章的主體部分一直保持著一種快節奏。可是,當我們讀文章的開頭、結尾時,有沒有感受到那種快節奏呢?開頭、結尾有沒有運用排比、反復和短句呢?~~沒有。為什么呢?
啟發學生,使其明確兩者不同的原因在于開頭、結尾寫的是擊鼓前后的寂靜的氣氛,有別于擊鼓時的奔放與熱烈。
多媒體展示:
結構
安靜的腰鼓(靜)──→火爆的腰鼓(動)──→寂靜的腰鼓(靜)
(擊鼓前) (擊鼓時) (擊鼓后)
可見,文章的形式技巧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決定形式。
六、合作探究文章意蘊、內涵
“好一個安塞腰鼓!”作者要贊美的僅僅是安塞腰鼓的壯美么?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輝。讓我們透過這腰鼓,去探尋文章博大深遠的內涵吧!請大家用“好一個”的句式,結合課文中具體的段落或語句,來談談你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思考后在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在班內自由發言。課堂發言可以形散而神聚。在討論發言中,應允許并鼓勵學生質疑,也要鼓勵其他學生就此展開討論,進行答疑。因為這種質疑解疑的過程,實際上也正是對文章內涵逐步了解、不斷深入的過程。
(一)教師示范,“好一個黃土高原!”或“好一個黃土文化”(課文19~22自然段)
(二)學生合作探究,教師根據學生有可能發表的見解及收集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準備,并適時點撥:
1.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難道江南真的打不得腰鼓么?任何藝術的產生都與特定的地域和歷史文化淵源有關。江南的文化風格是柔美的,孕育不出這樣的腰鼓。安塞腰鼓只能是原始粗獷的黃土文化的產物。
2.為什么又強調黃土高原土層的“厚”?──因為這厚厚的土層,正是生命元氣的積蓄,也是黃土文化的深深積淀!贊美安塞腰鼓,實際上也是贊美黃土高原的文化底蘊!
作者在寫作時為了襯托黃土高原的厚重,所以似乎有點厚此薄彼。其實,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只是風格不同,一陰柔一陽剛。正如人之性格,不能評判孰優孰劣。
所以,也可以說“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內涵之一是“好一個陽剛之美!”“好一群茂騰騰的后生!”或“好一群充滿生命力的西方漢子!”(第1至第4自然段、第7自然段、第18自然段)
從這些段落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蓬勃奔放的生命力。
3.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這句話怎么理解?
“紅豆角老南瓜”說明吃得不好,吃得粗糙。他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盡管那里是落后的,但落后是暫時的,有這種生命能量在,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它終有一日會突破迸發!
4.“好一股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勁兒!”(第9至13自然段)要掙脫、沖破了、撞開的是什么呢?
也許一個地域的歷史越悠久,舊的傳統文化習俗的束 縛也就是越牢固。人們渴望變革,渴望沖破這重重阻礙、束縛,渴望打破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
5.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怎么理解?
這句話不僅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而且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人生的道路總是失敗與成功、失望與希望的交替。正如《在山的那邊》中寫的那樣:“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人們在認識事物過程中,常常由迷惘到清晰,清晰了又陷入了新的迷惘,多次反復后才能大徹大悟。我們不可能一下子看透一個人,也不可能一下子認清一個事物。比如今天學的這篇文章,我們能一下子就領會它的內涵么?必然也要經過反復閱讀、反復思考,才能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這堂課上完了也不一定能大徹大悟。今后我們有了更多的人生閱歷、對黃土、中國社會有了更多了解時,再來讀這篇文章,應該會有新的體會。也許是寫出了社會發展變革的過程:人們沖破阻礙,進行了變革,可經過長時期的沿襲,曾經的新生事物又成為了傳統與束縛,又需要新一輪的變革,社會就在這樣的一次次改革中不斷向前發展。這些聯想使文章的境界拓寬了,內涵更深遠了。
●“好一個物我合一的理想境界!”
●“好一個反璞歸真、自然純粹的精神狀態!”(第14、15自然段)
6.“山崖”和“觀眾的心”怎么都會“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為什么又會“遺落了一切冗雜”?
安塞腰鼓引起了山崖的回響、觀眾的共鳴,藝術與自然、心靈融合為一,天地間似乎只剩下這鼓聲。
藝術凈化了、升華了人的心靈。一切欲望得失都被略去了、遺忘了。人還原了人之本性,找到了人生活的最佳狀態──反璞歸真、原始純粹的精神狀態。
●“好一個夢幻與生活的動靜結合!”(25至30自然段)
“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人們都沉浸在其中,如癡如碎,如夢如幻。一聲“渺遠的雞啼”打破了這寂靜,讓人回到現實,眼前又是新的一天,新的世界,充滿新的希望。
多媒體展示:
好一個蓬勃的生命力量!
好一個生命的舞蹈!
好一個充滿希望的原野!
好一個沖破束縛、阻礙強烈渴望!
好一個陽剛之美!
好一個反璞歸真的自然生活狀態!
好一個粗獷厚重的黃土文化!
好一個……
大家對課文的意蘊內涵發表了很多見解,投影所展示的內容中如有你尚未體會到的,可以再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揣摩,最后的省略號也有待于你們今后的閱讀來補充。
七、分聲部演讀
領會了內涵,必然能更投入地朗讀。讓我們嘗試一下分聲部朗讀(一名女生讀開頭、結尾;“好一個安塞腰鼓!”全班齊讀;其他段落男女生齊讀交替穿插)
八、拓展思考
1.如果安塞腰鼓到我們江漢平原來演出,是否能表演出這種氣勢?
2.西北富裕之后,那里的人們是否還能保持這種精神狀態?
14安塞腰鼓 篇9
《安塞腰鼓》,
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蔡瑞豐
【教材分析】
〖教材體系〗
初中語文教材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即第一、第二學期,要求是聯系生活,著重培養一般的閱讀能力。《安塞腰鼓》收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中。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整體領悟,發表見解。
〖文章內容〗
本單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安塞腰鼓》是第二篇講讀課文,文章以瑰麗奇偉的想象,張揚激蕩的句式,鏗鏘磅礴的語言,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蕩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展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鼓蕩澎湃的活力。
〖文章的作用和地位〗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本文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宣泄著生命的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2、能力目標:學生能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
3、情感目標: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并將這種精神融入學生日常的學習中,成為學生改變自我現狀的精神動力。
【重難點】
通過對文章的朗讀、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主旨與情感。
【教法設計】
由于現階段城市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學生都有幾本教輔書(比如《點撥》、《教材全解》等),文章的一些基礎性的內容他們可以憑借手中的教輔書就可以解決。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有些課可以摒棄教師的詳細分析、講解,而是側重學生在自讀中能對一些問題進行探究。本課的教學我主要以學生的思考為課堂主線,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自讀、討論、感悟式。力圖使本文的教學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同時我也要求自己參與到學習中去,成為課堂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與引導者。
【學法設計】
自主探究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根據創新學習的思想,在教學中采用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不求全,不求面面俱到。
【教學準備】
為了拓寬課堂,實現生活、語文、課堂的對接,體現大語文觀,在上課之前首先布置兩項任務:
1、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預先掃清生字詞障礙。
2、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了解安塞腰鼓這種藝術形式,了解作者劉成章。
【教學過程】 (共計40分鐘)
一、導入新課 (1分鐘)
(課前準備時播放王宏偉演唱的《西部放歌》)
導入語:一曲激昂高亢,展現西部人民壯志豪情的《西部放歌》,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廣袤的黃土高原。(多媒體展示黃土高原的圖片)從內蒙古的沙漠和戈壁中吹來的塵埃,用幾億年歲月的累積造就了它,這里雖然貧窮,但是卻蘊含著擺脫貧困的希望,因為這里是黃帝軒轅氏書寫華夏民族第一部史詩的地方,這里的子民自古以來就在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在數千年的抗爭史上,產生了許多展現著西部粗獷,豪放的民風民俗的藝術形式。今天,我們文化之旅的腳步將隨著 劉成章 先生的生花妙筆踏上這片黃土,去欣賞有“天下第一鼓”之稱的黃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
二、學習新課 (37分鐘)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樹立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轉變師生角色,真正體現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在課堂上,老師應作為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深入學生群體,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討論,相機點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根據本文的教學思想及模式,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板塊,在這些板塊的學習中,將大部分學習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發揮主動探究、勇于創新及小組合作的精神,通過自己反復閱讀文本、相互討論而領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目標。)
第一板塊:聽讀課文 體味文勢 (7分鐘)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范讀,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營造學習的氛圍,體會文本的精氣神。(7分鐘)
讓學生揣摩文章的朗讀技巧,初步感受文章的形式美以及其中的深情,最大限度的展現文章內容,實現知識目標。這一環節完成后,預期目標是希望學生能被文本中所描繪的場面所震撼,。
教師范讀時,學生要認真體會老師在朗讀過程中對文章的處理。
師:課件上展示的圖片中有很多安塞腰鼓的場面,你用那些詞語來概括這些場面?
聽完老師的朗讀后,同學們又有些什么感受?你用那些詞語來概括聽的感覺?
學生談聽讀感受。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大致的幾個類別。過渡到對文章音韻美、形式美、精神美這三大美點的探究。
第二板塊:分析課文,美點探蹤 (23分鐘)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采用“問題探究”策略,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探究問題,通過合作探究,自讀自悟,解決文章的重、難點。
老師提供并出示以下主要的小課題:(學生有別的小課題的臨場解決。)
1、對文章朗讀處理的分析——音韻美(8分鐘)
預設:朗讀的處理是由于文章的結構和內容決定的:1—4自然段寫表演前:語速較慢,語調沉穩有力,表現腰鼓表演前安靜中蓄積力量的特點。 5—27自然段寫表演中:語速較快,語調高昂激越,表現腰鼓表演的歡快、火爆、熱烈的特點。 28—30自然段寫表演后:語速舒緩,語調輕柔,表現腰鼓表演結束后場面寂靜的特點。總之:開頭和結尾應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間部分應激情澎湃,情緒激昂。
2、對本文寫作特點的分析——形式美(9分鐘)
預設:由于作者表現的內容是安塞腰鼓,這種藝術的形式的特點是大氣磅礴,節奏鏗鏘有力。因此在文章的句式上多簡潔有力的短句,偶有拖沓的長句;也沒有冗長的段落,一言兩語即自成段落(節奏鏗鏘有力)。大量地運用排比和比喻,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樣(大氣磅礴,富有氣勢)。
分析后就讓學生朗讀相應的有排比和比喻的段落。
3、對本文主題思想的初步分析——精神美(6分鐘)
預設結論:關于這篇文章的主旨,常見的有以下這幾種見解:
1、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由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
2、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
3、歌頌陽剛之美。“一群”“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騰騰的后生”,他們“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美;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遺落了一切冗雜”,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而不必計較功名利祿,不必患得患失。
……
學生暢所欲言,對本文的幾個學習點展開討論,相互交流,概括總結。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自己選定研究題目,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小研究題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結合全文,參照課后練習,匯集小組的智慧,討論得出一個較為完善的結論,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就給以肯定。激發他們的學習、鉆研的熱情,培養合作與深入鉆研的精神。
第三板塊:師生共讀,情感升華。(7分鐘)
在問題研討結束后,老師帶著學生一起高聲朗讀課文。在朗讀聲中完成本環節的教學。
三、作業設計(2分鐘)
該環節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精神生活與社會生活,緊承本文的學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項作業完成。從而引導學生嘗試著在寫作中用恰當的語言形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課件出示作業要求)
1、課外聽幾首侗族大歌,聽完后把你聽的感受運用恰當的句式和修辭手法表達出來。
2、在劉成章《老黃風記》、《扛椽樹》 ; 喬良《高原,我的中國色》三篇文章中選一篇文章,與本文比較,分析相同點和不同點。
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之后,將優秀的文章傳到班級博客上,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且可以相互評價。
14安塞腰鼓 篇10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視頻,進入新課學習。二、初讀課文。1、自由朗讀課文,標處節次,畫出生字。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2、學習生字。投影:(1)根據課后生字表自學生字讀音。(2)指名讀生字,及時糾正。(3)自由讀生字,同位互相檢查。(4)再指名讀。全班齊讀。3、解釋詞義。(1)提出不理解的詞語。(2)班級交流:三、指導朗讀。1、重點指導:(1)自由讀這段話。(2)指明范讀,畫出節奏。(3)自由讀,注意語氣。(4)再指名讀。(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表情。(2)學生范讀,畫出節奏。(3)自由讀,同位指導。再指名讀。2、逐節指名朗讀。隨時糾正不當之處。四、指導寫字。1、自由觀察字型,找出難寫的字。2、指導。3、學生臨寫,教師指導。五、布置作業。熟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3、本文的學習,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熏陶感染學生,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教學難點: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并發表自己的見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聽寫生字二、學習新課 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知內容。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1、明結構。2、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3、(好一個安塞腰鼓)4、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5、3、尋美點。6、布置分組朗讀,分組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燈片,播放例句。學生與之對照,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品味語言1、學生采取"替換式品讀",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形式變為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學生齊讀第6段,教師獎大家剛才讀的內容改成了另一種樣式。(出示幻燈)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身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復朗讀。
2、指導學生采取"評點式品讀",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分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塊:品讀文章,學用語言 1、學生再讀文章,學用課文句式、段式。 2、學生寫好后,小組互評,選出好的作品,課堂展示,師生共議,評出好作品若干,并給予獎勵。四:布置作業
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一、知內容: “……的安塞腰鼓” 二、明結構: “好一個安塞腰鼓”核心句三、尋美點: (根據學生發言板演) (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14安塞腰鼓 篇11
[教學目的]
____1.感受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____2.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
[教學重難點]
____本文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過聯系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設想]
____教學方法
____1.朗讀。
____(設計說明: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____2.揣摩。
____(設計說明: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____3.遷移練習。
____(設計說明:。)
____媒體設計
____1.腰鼓表演片段。
____2.課文朗讀錄音。
____3.遷移練習畫面。
[教學步驟 ]
____一、 導語 設計
____同學們,腰鼓表演我們并不陌生,許多大型文藝晚會里有這類節目,現在就請大家先欣賞一個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約1分鐘)。這就是,鏗鏘激越,發聾振聵。請大家再看一看有關的文字介紹。(播放文字資料,片刻后提問)什么是?(融舞蹈、歌曲、武術于一體,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氣勢磅礴,獨具魅力。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學生能概括出一些特點即可)任何文藝形式都是對人生、社會的感受和認識的反映。的磅礴氣勢與壯闊場景,我們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所蘊涵的文化價值、生命意識,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和感悟。下面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用生花妙筆去描摹一場動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韻的。
____二、 研習課文
____(一)速讀,整體感知。
____1.劃分結構層次。
____本文共分為三大部分,請說出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構思文章的。主體部分又可分為四個層次,請用"||"劃出并概括層意。(顯示結構圖表)
____2.劃出文中明確揭示文化內涵和生命意識的一句話。
____("容不得……一股勁!")
____3.從句式特點及思想內涵兩方面品評這句話。(學生發表見解,教師點撥。)
____(句式特點:①排比:一氣呵成,氣勢磅礴,表現沖破一切障礙的強大力量。②前后對應,"掙脫"、"沖破"、"撞開"力量急速遞增,使人聯想到爆發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會變革……)
____(二)精讀,重點突破。
____1. 過渡: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贊,為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沖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 ,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助的。
____2.(播放表演片斷,配合錄音朗讀)請概括本段的語言形式特點,并舉例說明其表達效果。(學生發表見解,教師點撥。)
____(①多用短詞短句,簡潔有力,清脆響亮;②善用排比,一氣呵成,表現氣勢,渲染形象,節奏鮮明,鏗鏘有力。)
____3. 各自放開聲音激情朗讀,體會語言的節奏和氣勢。
____4. 指名朗讀,自由評議。
____5.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來藝術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的美的。
____(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這是的"形"; 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象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____6.小結:前面我們品讀主體部分的第一層次,領略了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了的意蘊;又分析學習了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
現在請大家快讀其他片斷,運用前面學習所得進行賞析,并發表見解。
____三、遷移練習
____(播放畫面)
____要求:多角度、多側面觀察(正面、側面;動態、靜態;調動各種感覺手段……) 多角度、多側面聯想(由景生情,聯系社會,感悟人生);適當運用排比句式;大約200-300字。當堂交流、評講。
____四、布置作業
____(一) 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____(二) 思考課后練習三。
____(三) 完成一課一練。
14安塞腰鼓 篇12
教學目的
1、 整體感悟,發表見解。
2、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 學習本文由寫實到寫意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方法
1、 多媒體助學
2、 誦讀導學
教學步驟
一、 導語 設計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今天我們學習陜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二、 研習課文
(一)首先請大家欣賞全文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同時,根據板書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斷,聽全文朗讀(配樂、配畫面)。
2、引導學生劃分結構層次。
3、劃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話: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二)講讀,重點突破。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贊,為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沖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 ,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2、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
①播放范讀片斷(配樂、配畫面)。
②指導朗讀,結合具體語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辭的表達效果。
問: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排比。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節奏感強,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請同學朗讀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讀準重音,讀出節奏、氣勢。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增強氣勢)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節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 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層層推進,一氣呵成)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排山倒海,氣勢磅礴)
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
③配合音樂、畫面齊聲朗讀。
⑤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來藝術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
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象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3、小結: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再現“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又運用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現在請大家快讀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語句,說說自己對安塞腰鼓的感受。(解決課后練習三)
三、 布置作業
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附板書設計 :
( 靜 )安靜的腰鼓
↓
( 動 )火爆的腰鼓→
↓
( 靜 )寂靜的腰鼓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 寫實
↓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聯想和想象
↓
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 寫意
14安塞腰鼓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l.學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教學重點
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 :
目標2
教學時間二課時
課前預習: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 口頭作文(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大家在電視節目上看過陜西安塞地區的腰鼓嗎?我想大家一定會被安塞腰鼓那種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對安塞腰鼓是怎樣欣賞、體會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老師范讀、或聽課文錄音、或學生齊讀、輪讀、個別
讀均可)
2.提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第二段:從"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從"當它冥然而止的時候"到完。
3.提問:第二段可以分成幾層?
分成4層。
第一層:從"但是"到"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寫安塞腰鼓的舞姿及
給人的聯想。
第二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寫安塞腰鼓的響聲給人的感受。
第三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
啊"。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4.提問:文章怎樣寫表演前的情況?
從背景寫: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從人物寫:
是藍騰騰的后生。從性格寫:是樸實的。從神情寫:是沉穩而安靜的。從
腰鼓寫:是呆呆的、不曾響。
5.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6.提問:作者與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點?
壯闊、豪放、火烈。
7提問:作者是怎樣寫的?(目標2)
先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
沒命了。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再用排比、連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斗虎。
8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9.提問:"這腰鼓"這一段用了那些反義詞?
空氣(冰冷一燥熱),陽光(恬靜一飛濺),世界(困倦一亢奮)
10.提問:運用反義詞寫有什么好處?
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11.提問:如果說上面是實寫,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寫?
虛寫。
12.提問:用虛寫有什么好處?
用虛寫使人產生聯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13.提問:作者聯想到什么?
聯想到落日古戰場,電閃雷鳴和人的大徹大悟。
14、提問:"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
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這句話怎么理解?
這里寫出了陜北高原人們的性格特征,是粗礦、豪邁、開放的。
(以上環節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回答。教師注意步步逼進,讓學生從問題中理清本課重點)
四、教師小結
文章描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壯闊、豪放、火烈。先實寫,用連喻,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虛寫,通過聯想、想象,寫安塞腰鼓給人的感受寫出了陜北人們的性格特征。
五、布置作業
A.完成課后練習一。
B.完成課后練習三。
C、寫一段二三百字的文章,描述一個表演場面。
六、說課精要:讓學生掌握課文的知識,必須設計一些問題,使他們遵循一定的思路去歸納,學生回答時要注意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加強口頭表達能力。
七、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l.學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4.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教學重點:
目標2 目標3
教學難點 :
目標3
課前預習
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課前口頭作文(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從而導入 新課。(一學生講文章的內容)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層,今天我們
再來看看作者怎樣描寫安塞腰鼓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節奏、重音、感情。
2.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層怎樣寫安塞腰舞的響聲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安塞腰鼓聲音的回響。第一句寫聲音撞擊在山崖上,山崖發出回響;第二句寫聲音撞擊在觀眾的心里,觀眾的心里發出共鳴。第三句寫聲音引起的豪壯的抒情、嚴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3.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響聲,氣勢不同反響。
4.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層怎樣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先寫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擊著,使人感到震撼、燒灼、威逼。使人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感受到陜北農民的那種取之人的甚少,奉獻給人的甚多的精神。寫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
5.提問:"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只有黃土高原這么深厚的土層,才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才能有這么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6提問: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這里用比喻說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
7.提問:第二段的第四層寫什么?
總結上面的三層的意思。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幻、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從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寫給人心靈的凈化。從后生們生命中噴發出來的力量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震撼。
8.提問:倒數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
升華!"
這幾個詞能不能對調?為什么?
不能。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9.提問:為什么說"當它嘎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里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10.提問;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雞聲是天亮的標志,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升華,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11.提問: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說明這樣的寫法,對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l)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2)句與匈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錢鉆,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12提問:訪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安塞腰鼓的描寫,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以上環節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回答。教師注意步步逼進,讓學生從問題中理清本課重點)
四、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
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
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罌群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布置作業
A.完成課后練習一。
B.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
C、寫一段二三百字的文章,描述一個表演場面。
六、說課精要:讓學生掌握課文的知識,必須設計一些問題,使他們遵循一定的思路去歸納,學生回答時要注意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加強口頭表達能力。要解決課文的重、難點必需滲透在每個問題中。
七、教學后記:
<-- #EndEditable -->
14安塞腰鼓 篇14
教學目標:
1、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
2、能夠借鑒本文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并把它們運用到平常的寫作當中去。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本文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過聯系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方法
多媒體設計:
1.腰鼓表演片段。
2.課文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資料了解安塞腰鼓,準備安塞腰鼓圖片及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并制成課件。
學生:1、搜集安塞腰鼓的有關知識及作者的情況;2、查閱工具書,疏通生字、詞語;3、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看錄像,談感受:
安塞腰鼓曾在我國多種大型活動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體教學錄像。在正式講解課文時,放出來,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調動學生的情緒。
學生邊看錄像邊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其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學生討論交流感受,教師適當相機引導
①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合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③安塞腰鼓的內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瀉;是羈絆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發、噴涌。
2、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安塞腰鼓的知識和作者作品資料,教師總結歸納
(屏幕顯示)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是陜北人民精神風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勵邊關將士沖鋒陷陣、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凱旋的歡迎曲。如今它已成為中華民族堅毅不屈、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象征。
二、朗讀感知課文
1、齊讀、正音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齊讀全文。
(2)糾正學生誤讀的字音。
2、讀出音樂美
(1)學生自我評議剛才齊讀課文時所存在的問題。
(2)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帶。要求學生帶著剛才評議的問題去聽,并根據錄音在文中作一些標記,如節奏、重音等。
(3)對比評議:將自己的朗誦與錄音帶中的朗誦進行比較,發現他人長處。
(4) 分節朗讀,學習重點:節奏、重音。
(5)齊讀全文,注意音準、節奏、重音。
(6) 跟讀:跟錄音帶齊讀全文。
(7)學生自由朗讀。
三、讀出畫面美
朗讀指導:朗讀水平若要向高層次發展,必須深鉆課文,才能身臨其境,進而讀出文章的畫面美。
1.尋找本文主體畫面的構成因素。
黃土高原(厚實、大氣)、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熱情、充滿力量)、腰鼓(靈動而熱烈的陜北打擊樂器)。
2.分析全文畫面的構成。
以打擊腰鼓的不同過程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畫面(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等)、陜北農民的生活畫面、黃土高原與江南的對比畫面等。
3.教師示范朗讀片斷。
4.自由朗讀,力求進入課文情景,讀出文中的畫面美。
四、讀出力量美
1.討論:通過以上的朗讀,試用“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內容。
學生各抒己見,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偉磅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從中讓學生感受腰鼓這種民間舞蹈的震撼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
2.播放配樂朗誦帶,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力量美。
3.學生誦讀。力求讀出本文所特有的陽剛之美。
五、總結尋美
分組朗讀,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 美,你看(聽) ”的句式敘述出來。
學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①蓄而待發的后生美,你看,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②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③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擊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⑤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
……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尋美,感受了安塞腰鼓那雄渾、激越、壯闊、火烈的特點和洋溢的陽剛之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尋美”和“評價”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和壯美,課文中也反復出現一句話,表現對安塞腰鼓的贊嘆,請找出來。
學生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
結構說明 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這一句話。
明確: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內容賞析 出示問題:這樣“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聯想到什么? 它體現了什么樣的主題思想?
學生討論主旨: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有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
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
歌頌陽剛之美,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他們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美;
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不必患得患失。
(有一定的難度,無須面面俱到,只要有所體會、領悟即可。)
品味語言
學生尋找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三次。請用“我喜歡 句子,因為 ”的句式進行評點。
(教師提示:可以從用詞、句式、修辭、寫法等角度入手)
教師舉例:我喜歡“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句子,因為反義詞用得好,在強烈的對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學生間互相交流,教師作適當的歸納。
從用詞方面說:
(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2)“茂騰騰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3)“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說:
(1)“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2)“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從修辭上說:
(1)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2) 文中的反復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錢鉆,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從寫法上說: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2)“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后的寂靜。
(3)文中開頭的靜態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后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拓展延伸
教師將大家剛才讀的內容改成了另一種文學樣式——詩,(幻燈出示所改之詩)教師范讀。
驟雨一樣 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 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 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 是閃射的瞳仁
斗虎一樣 是強健的風姿
學生反復朗讀,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內容。如:
愈捶愈烈 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
愈捶愈烈 思緒中不存任何隱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歡樂
生活和夢幻 擺脫和追求
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
交織! 旋轉! 凝聚! 奔突! 輻射! 翻飛! 升華!
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
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激越豪壯,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作業:
1、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可事先準備一個表演錄象)
2、積累詞語,收集文中好字好詞。
3、背誦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并摘抄筆記本上。
教學反思:
回顧這節課,我覺得還存在以下的問題:
1、 注重結果,忽略過程
課堂教學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時偏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如:有學生賞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句話時,她的答案完美無缺,我很欣然,其實這答案是教學資料上的照本宣科,并不是她思考的結果。如果,我不沉湎于這個完美的答案,而提問一下他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更實在,更有味。
2、問題設計有待推敲
在朗讀和品味這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兩個問題是:①你認為哪幾個段落比較精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②你最喜歡的哪幾個句子,說說你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重復,一般來說,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應該把兩個問題合并為:哪些段落你最喜歡,用你認為恰當的情緒和節奏讀一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 缺乏追問藝術
在品味語句這個教學環節,本應是很出彩的環節,但由于我缺乏追問的藝術,而平淡了不少。如一個學生在談理由時,講他喜歡這個句子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我沒有追問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這樣課堂就顯得淺薄,缺少深度。
總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進步,這堂課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