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精選17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1
一、復習導入
師:你初讀課題可能會有你的感受和認識。
你強調了這一株柳給你的印象,你強調了這一株柳生存的環境。上節課我們強調了青海高原的惡劣環境,你記住了,是的,這是一株神奇的柳。這節課我們走進文中,從外形特點和神奇走近這株柳。
二、圍繞學習目標,聚焦重點段落。
(一)、品讀第五小節,明晰柳樹形象
師:讀一讀第五小節,哪些詞值得你關注,你懂得了什么,自由讀,各人讀各人的。
生自由讀課文,仍是一起讀。
師打斷:孩子們你們心很齊,但強調一下各人讀各人的。
學生讀課文,仍有部分齊讀。
師打斷:哪些詞引起你的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生:百十余平方米。
師,相當兩間教室呢,想一想怎么讀出來。
生再讀。
師,還關注到什么詞
生撐立。
綠感到這棵樹長得很茂密,
師:我也關注到一個詞:巍巍然,(板書)你怎么樣讀這一段文字,讓我們感受到這個詞帶來的形象呢
生讀。
師,我感受到巍然,但還差那么一點兒,你再來讀。
又一生讀。
師:讀得真好,立刻就有一種巍巍然。幾筆就勾勒出這株巍巍然的柳樹,想象這株柳樹,再來讀這一段。
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如果再慢一些會更好。難怪作者說它是一株神奇的柳樹,怎么不令作者浮想連翩呢,想一想作者都想了什么?讀一讀。
生自由讀課文。
(二)、品讀6-8節,感悟柳樹精神。
師:好,同學們,在作者想象中,這株柳樹生存得容易嗎,那些詞語感受到作者說它生存得艱辛。6、7節畫下來。由于時間關系,同學們可以選擇一處作重點批注。
批注內容不要長,簡單幾個字,能表達出你的感受就可以了。
我們來一起分享一下你的讀書心得。
生:復蘇,感受到艱辛。
一茬一茬,而它又生存了下來。
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從這個句子感受它頑強的精神。
師:張老師的巡視中,許多同學關注了第7小節,言簡而意豐。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一小節。
生讀第七小節。
師:好的,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段文字一共有四句話,好好讀一讀,從句子與句子聯系上或內容上你能有什么發現?小聲讀。
生默讀。
師:有發現嗎?只有一生舉手。被我問愣了,張老師提醒下,第四句話又在寫什么?發現了嗎
一二兩句寫了什么?
生:生存不容易。
師:可是這一小節都寫了不容易。
生:它經歷的不容易。
師:就是具體環境下的不容易,第三句話呢
生:總結了起死回生。
師:最后一句話呢,
生:它的精神。
師:升華了。通過你們讀書和思考。真了不起。為什么作者要這樣安排呢,再讀一讀,想一想。
生讀。
師:你懂得了什么
生:讀課文。
師:我來讀一讀。我讀的會有變化,注意我的變化。仔細聽。師讀。聽出來了嗎?
生:經歷的地方,高原加重,最后又讀慢了。
師:感受到不易,高原環境的恐怖。怎樣讀?
生讀文。
師:我聽出來了一點點。我感受到高原的惡劣,但柳樹的不易弱了一些。誰再來讀?
生再讀。
師:第三句話怎么讀呢?
生讀。
師:為什么這樣讀呢?
生濃縮在這一句話中。
師:層層遞進的句式。我想把我的感受也讀給大家聽一聽。 當我讀這段文字時,我被作者豐富的想象和濃濃的情感深深地感動著,你們也來好好讀一讀。
生:投入地齊讀。
師:你們最想聽誰讀?誰最想讀?
生讀。
師:難怪作者說神奇得令它——,還看板書。師復述課文。
這一實一虛,才使得這柳樹豐滿起來。以后寫作也用這種寫法。作者為什么還寫家鄉灞河的柳呢。誰還沒舉過手。
生:相比較,反襯出高原柳樹的不容易。
師:你說作者難道只想給我們介紹一株柳嗎?簡介陳忠實。
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想說的,你覺得作者僅僅是寫柳樹嗎
生我覺得他在寫自己。我覺得與柳樹有關。
師:你們都是陳忠實的知音呀。正是因為他從這株柳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生命,拿起文章,讀最后一節。
今天有什么收獲?讀書方法、寫作方法、
生:我從讀書方面,我明白了讀書要有感情地讀。要把看到的想到的結合起來寫。
師:你們不僅讀到了一株柳,還讀到一種精神。
生:我從寫作方面,知道由景到人,可以有實有虛,去想象。
師:也會寫了。大家都很有收獲。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2
一、揭題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
二、一讀柳樹,感受高大。
師:你們上一節課已經知道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柳樹?
生:神奇的柳樹。
師:課文中有一段文字直接描寫了這株柳樹的形象,你能找到嗎?請你讀一讀。
生讀這一段文字。
師:(出示投影)這段文字用四句話寫了這株柳樹的樣子,請你仔細地去讀一讀,想想看,這株柳樹長得怎么樣?
生:(自由輕聲讀)
生:我覺得這株柳樹高大。
師: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是通過“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看出來的,如果柳樹不高大,就不會有兩合抱粗,不會有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
師:兩合抱指的是什么?
生:這株柳樹很粗,要兩個人才能抱過來。
師:請你們兩個演示一下好嗎?(同桌演示兩合抱)
師:百十余平方米有多大?我們這個階梯教室有一百五十多平方米,百十余平方相當于我們階梯教室的三分之二。你見過這樣大的柳樹嗎?
生:沒有。
師: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把柳樹的粗、大表現出來。
生讀。
生:從這句話我還可以看出這株柳樹的年齡很大了,長到這樣粗要經過好多年。
生:從第二句和第三句我知道這株柳樹的枝干是生鐵鐵錠的色澤,它的葉子非常綠,顯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
生:從第四句中的“巍巍然”我體會到這株柳樹高高地挺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師:“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生:高大的樣子。
師:這株柳樹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來,我們用朗讀讓這株柳樹挺立在我們面前!
生齊讀——
二、二讀柳樹,走進柳樹生活歷程,體會柳樹的頑強。
師:這樣一株高大的柳樹在我們這兒稀奇嗎?
生:不稀奇。
師:可是同學們,這株柳樹長在什么地方?
生:青海高原。
師:什么地方?
生:青海高原。 (大聲地)
師:作者在青海高原一路走來有沒有看到過其他的樹?
生:沒有。
師:那么這株柳樹在青海高原上是怎么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這株柳樹,走進它的生長歷程吧!
師:(出示投影2)請大家讀讀這段文字,同學們想想看,在青海高原上存活這樣一株柳樹容易嗎?為什么?
生:(自由朗讀)
生:我覺得在青海高原上長出這樣一株柳樹很不容易。你看,風把一團團柳絮拋散到這里,生長出一片幼柳,干旱就隨之而來,這一茬柳樹苗子熬不過持續的干旱,他們全毀了,一棵也沒有剩下。
生:就算有的柳樹僥幸挺過了干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能夠經受干旱和寒冷而活下來的柳樹那就是一個奇跡。
師:是啊,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被稱為世界屋脊,它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兩季連旱,一滴雨都不下;年平均氣溫很低,最冷的時候可達零下二十多度。青海高原上的土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凍士。可見青海高原的生存環境是多么惡劣。
生:我從“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地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看出那么多的柳樹苗子都在干旱中倒下了,有的樹苗在熬過干旱之后又死于寒冷,而這株柳樹卻活了下來,我感覺它是在和死神做斗爭。
師:說得好!還有誰想說?
生:老師,我覺得青海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是無情的。它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這株柳樹要想活下來是多么不容易呀!
師:我們真會讀書!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文字。
生讀。
師:再有感情的把最后一句讀一遍。
生:(有感情地)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師: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可這株柳樹不但活了下來,還長得這么大,這么粗,這么生機勃勃!這真是一個生命的奇跡啊!
師:出示投影,請同學們聽老師讀這段話,想想看,在作者的情感世界里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
生:(自由讀)
師:誰先來說?
生:我認為文中的柳樹是神奇的。因為這棵柳樹經歷過那么多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竟沒有死亡!它能頑強地與命運作抗爭,不像其他柳樹,遇到大風大雪就無力抵抗,最后死了。就好比我們人一樣,你死了能復生嗎?不能,而柳樹它一次又一次被摧毀后,能一回又一回蘇醒過來,多么奇妙!
師:你真是個天才的演說家!說得有理有據。
生:我認為這是棵十分頑強的柳樹,因為它不僅經過了持久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還經過了不知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但是它沒有向任何困難低頭。
師:你不但能從這段文字中讀出柳樹的頑強,還能聯系上文來理解,真了不起!
生:我從“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讀出了柳樹的堅強。
師:同學們,在青海高原,這株柳樹所經受的是什么?
生:是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
師:還有呢?
生: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師:它倒下了嗎?
生:沒有!
師:它凍死過多少次又——
生:復蘇過來。
師:被劈斷了枝干,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條。
師:他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
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師: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三、三讀柳樹,啟迪人生。
師:現在,我們再來讀讀描寫柳樹的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和體會嗎?
生:我覺得青海高原上,既高寒又缺水,這株柳樹經受住了考驗,而且長得這么高大,這么茂盛,可以說是百煉成鋼。
師:好一個“百煉成鋼”!這是你獨特的理解。還有嗎?
生: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是它創造了高原上的奇跡。
師:“鍛鑄”這個詞你們理解嗎?
生:鍛鑄就像打一把寶劍,只有先將鐵放在火中燒,等燒紅了再拿出來用鐵錘打,再放進火里燒,再拿出來打,這樣一次次鍛鑄就能鍛鑄出一把——好劍。
師:說得多好呀!再請大家想想看,是什么在鍛鑄著這株柳樹呢?
生:我覺得是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是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師:還有呢?
生:還有持久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
師:所以他的樹干和樹枝才會呈現出什么樣的色澤?
生:生鐵鐵錠的色澤。
師: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
生:粗實而堅硬。
師:它的葉子才會如此之綠,綠得
生:蒼郁
師:綠得
生:深沉。
師:老師把課文第六、第七小節中的兩句贊美柳樹的話分別加在了這段的開頭和結尾,請大家讀讀看,有沒有什么新的感覺?
生:(齊讀)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當我們再次面對這株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樹的時候,你心中還僅僅是一株柳樹嗎?你想到了什么?
生:這株柳樹和革命烈士一樣都有一種不怕困難,百折不回,永不低頭的精神。
師:革命烈士已經離我們而去了,而這株柳樹卻活生生地挺立在我們面前。還有誰想說?
生:我想到了梅花。我認為高原上的這株柳樹比梅花還要堅強。它比梅花更值得尊敬。
師:看來柳樹的精神已經在你心靈的土壤里發芽了。
生:我想到了自己。我覺得我們也要和柳樹一樣,在磨礪中成長,讓人生更加炫麗!
師:祝福你,希望你勇敢地去經歷風雨,創造人生的輝煌!
師:來,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讀描寫柳樹的這段文字,把這株柳樹牢牢地記在我們的心田吧!
(師生有感情的朗讀)
師:是啊,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雖然沒有家鄉柳樹的婀娜多姿、風情萬種,但它有的是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難怪作者最后說——“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齊讀。
最后老師想送幾句話和大家共勉,不過要你們補充完整才行。
出示: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扼住命運咽喉的人,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誰來讀第一句?
生: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師:齊讀!
生: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生:只有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才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師:齊讀!
生:只有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才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生: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師:齊讀!
生: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和作者進行了一次讓人激動的精神之旅。相信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怎樣的坎坷都會堅強地去面對,爭取最后的勝利。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3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我們知道了柳樹是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的樹,為什么作者陳忠實要說它是“極其平常”的柳呢?
生:因為作者的家鄉灞河以柳樹著名,那里的柳樹眾多,所以作者稱它是極其平常的柳。
師:那么作者為什么又稱它為一株神奇的柳呢?
生:因為青海高原終年凍土,氣候惡劣。
生:因為青海高原那兒氣候干旱,氣候寒冷,別的植物在那兒都生存不下來,更不用說是一株柳樹了,這株柳樹是一個生命的奇跡。
師:說的真好,是一個生命的奇跡。(師板書:生命的奇跡)
師:今天就讓我們繼續走近這棵柳樹,走進青海高原,看看這棵柳樹還神奇在何處?打開書91頁,讀讀第8小節,看看作者家鄉的柳有哪些特點?
師:家鄉的柳樹和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和青海高原上的柳樹有哪些不同,
生:家鄉的柳樹隨便插下便能生長,而青海高原的柳樹卻要經歷干旱和嚴寒才能生存下來
師:那么課文中有哪些語句寫了灞河的柳
生:“漫天飛揚的柳絮,隨便飄落到沙灘上……”從這兒我知道家鄉的柳樹隨便在什么地方都能生長。而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就算能生存下來,也躲不過嚴寒和干旱的考驗,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長得如此壯大。
師:也就是說家鄉平原的柳樹它——(生答:極易生長)
師:還從哪兒看出它極易生長
生:“隨便…….”
師:你注意到了哪些詞語?
生:我注意到了“隨手折下”“插下去”、“三兩年便成”說明了家鄉的柳樹只要有柳絮,隨手一插便成活。
師:說明柳樹極易生長,你的話讓龔老師想到一句俗語——“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這一個“無心”二字,說明了柳樹它——(生齊答:極易生長)
師:還有沒有
生:我家鄉的灞河以柳樹名貫古今,這句話中“名貫古今”說明了這兒柳樹眾多,很有名,容易生長
師:是的,作者的家鄉灞河的確以柳樹著稱,也是作者引以為豪的地方。那么我們剛才分析的這些,看出來家鄉的柳樹生活環境怎么樣?
生:它所生活的環境非常優異,(師糾正:優越)與青海高原的柳截然不同,與它形成對比,從側面說明青海高原的柳它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
師:不錯,你還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上來分析,這的確是一種反襯,一種對比,同樣是一株柳樹,可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卻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與作者家鄉的柳樹截然不同,作者通過想象為我們展開了一幅生長歷程圖,請同學們小聲讀讀6、7小節,畫出寫柳樹生活艱難的句子。
(生自讀6、7小節)
師:誰來說一說你畫了哪些語句,你說
生:“自古以來,人們也許……..”
師:你說說看
生:這句話說明了柳樹在青海高原上是多么地艱難,也說明了青海高原上惡劣的環境。
師:惡劣的環境,你從哪兒看出惡劣。
生:我從“在夏天旱死”和“更為嚴酷的寒冷”看出這是兩個極端,說明了青海高原的溫度差,即使在夏天保存了實力也會在冬天被凍死。
師:這樣的環境就叫做——惡劣。剛才我們一起交流過青海高原的資料,我們知道,這兒長年覆蓋著凍土,夏天干旱,能連續兩個季節不下一滴雨,聽到這兒,你想說什么?
生:我想說,這株柳樹的生命是多么頑強,別的幼苗都在夏天被旱死,在冬天被凍死,而它卻能保存生命,活了下來,而且長得那么壯,那么大,而且寒冷和干旱絕不能容忍別的生命活到一歲,而它突破了這個極限,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
師:從通過這個生命的“極限”,“極限”這個詞,既不怕干旱,又不怕寒冷。我們知道,青海高原冬天能冷到零下幾十度,而夏天和秋天甚至一滴雨也不下,對于一個植物,一個生命,在這樣的環境里,你覺得會怎么樣?
生:我覺得一般的植物在這樣的環境里,幼苗才長出來,一定會被干旱和嚴寒嚇退,會枯死,但是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它沒有像它的同伴那樣,被干旱和嚴寒所嚇退,它不怕嚴寒和干旱,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跡。
師:“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生命活到一歲…….”我從“絕不”和“任何”這兩個詞可以看出在如此如此惡劣艱險的環境之下,在經歷了無數挫折之后,柳樹依然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生命力如此頑強,讓他造就了生命的奇跡。
生:“絕不寬容”這個詞說明了當時環境非常惡劣,根本不可能讓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過一歲,
師:任何一條生命都不能活一歲,何況這一株柳樹。別的生物,甚至連人都難以生存。好的,誰來讀這句話。
(指名讀這句話,讀得不太好)
師:“絕不寬容”誰來讀好。
(再指名讀、齊讀)
師:“然后這棵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你們注意到了這個詞了嗎?“不可思議”,什么叫“不可思議”?
生:就是無法想象到的,沒有人能預測到,我能看出這棵柳樹能頑強地生長下來,是出乎人們的意料,人們根本沒有想到在如此惡劣的環境里,這株柳樹居然能頑強地、不屈不撓地活了下來。
師:所以說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跡。
(齊讀這一節最后兩句話)
師:龔老師注意到一句“自古以來,人們也許看到,年復一年,…….”你注意到這句話中的哪幾個詞
生:我注意到了“自古以來”,就是從古以來就是從古到今,柳樹都是不可能在青海高原上存活的,而這株柳樹卻能在這兒存活,更加說明它不屈不撓、頑強的意志。
師:時間之長,自古以來。還有嗎?
生:“…….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
師:哪一個詞?
生:躲不過,寫出了它的頑強,暴風雪可以輕易地給掀起,
生:還從“年復一年”這個詞,可以看出柳樹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它具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毅力。
師:好的,“年復一年”,還有沒有,繼續看
生:我從“熬過”這個詞可以體會到
師:你再讀這個詞,什么樣的經歷才叫“熬過”
(生讀“熬過”)
生:非常痛苦的經歷
師:你再讀這個詞,
生:從“熬過”這個詞我可以體會出干旱和寒冷考驗著柳樹,它的生活是多么艱難,柳樹適合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而干旱和寒冷給柳樹帶來極大的摧殘。
師:所以說,它這樣的經歷是在熬過啊。
(讀這個句子)
師:是呀,這真是一棵神奇的柳樹。還從哪兒看出它生活的艱難?
生:“長到這樣粗的一株的柳樹…….”從這里可以看出來,柳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的生長過程是多么地惡劣,它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地挺了過來,更體現了它的生命力頑強,是一個生命的奇跡。
師:這一長串的話說的真好,你能注意到哪些詞嗎?請你讀一讀這幾句話。
(生讀第7小節)
師:哪些詞,你最有感受?
生:“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
師:哪些詞?
生:“高原風雪”、“雷轟電擊”,這些災難一次次地向它撲來,一次又一次地被摧毀,被擊斷。然而它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它想在這個地方存活下來,這說明了它的生命力是非常地旺盛,它就像一位勇士一樣屹立在高原之上。種種磨難鍛煉了它,使它更加頑強。
師:“高原風雪”、“雷轟電擊”這是高原上惡劣的環境。還有嗎?
生:我從“虐殺生靈”這個詞可以看出,暴風雪是多么地險惡,可是柳樹還是憑著它頑強的精神在做著斗爭。它長得如此高大挺拔的樣子,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受過多少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可見它是多么地頑強啊。
師:很好。“虐”怎么寫,它是什么頭啊?
生:虎字頭
師:對老虎一樣兇險,扼殺生命,叫“虐殺”。柳樹在這樣的環境,經受了一次又一次地考驗。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聽暴風雪的聲音)
師:你仿佛看到了柳樹怎樣?
生:我仿佛看到了高原風雪向柳樹吹來,把它的樹枝吹斷了。可它卻憑堅強的意志存活了下來。
師:你看到了它在和風雪搏擊。
生:我看到了它像一個巨人一樣屹立在高原之上,雖然狂風把它的樹枝吹斷了,但是它的根還是緊緊地抱住了泥土,它巍然屹立在那里,它在和風雪作斗爭,它是高原上的英雄。
師:好一個頑強的柳樹啊!
生:我看到了雪花漫天飛舞,覆蓋住了柳樹,柳樹的根扎進了泥土,一動也不動,在寒冷的環境下,柳樹用自己頑強的生命抗擊高原上風雪。
生:柳樹巍然撐立在高原上,它在和暴風雪作著斗爭,樹枝被風吹得搖搖擺動,但它沒有屈服,而是堅強地站在那里。
師:從同學們描述的一個又一個場景,無論是風、雨,無論是雷電轟擊,柳樹害怕了嗎?
生:沒有
師:而是凍死過多少次,——(生:又復蘇過來)
師:被劈斷了枝干,——(生:又重新抽出了新苗)
師:經受了一次又一次地摧殘——(生:又能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這是一種多么頑強地精神!同學們,剛才你們描述了種種場景,在這樣的情況下柳樹岌岌可危,在這樣的情況下垂死掙扎,它會怎樣鼓勵自己呢?
生:這么多年了,多少次的暴風雪我都熬過來了,這一次我絕不能向它低頭。
生:咬咬牙,堅持住吧。
生:相信自己,我一定能戰勝暴風雪,相信自己,只要不放棄,生命一定會產生奇跡。
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隨便便成功。相信自己,我一定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
師:好一個不放棄的柳樹。
生:雖然命運對我十分殘酷,但我一定要堅持,要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去挺過這些困難,屹立在高原上。
師:堅持就是勝利。好一個堅持到底的柳樹。
(指名讀這幾句話)
師:我看出來了,它在堅持,還有誰能讀好這段話。
(再指讀這幾句話)
(齊讀這段話)
師:僅僅是經受過一次這樣的風雪雷電嗎?從哪兒看出來?
生:“一次又一次”
師:還有哪個詞?
生:“一回又一回”
師:幾個“又”
生:還有“多少”
師:有幾個“多少”,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柳樹十分堅強,它有著不屈不撓的意志。
師:經受過這么多的摧殘,柳樹卻活了下來,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樹。
同學們想一想,作者此時家鄉的柳樹此時此刻可能正在經歷著什么呢?
生:可能在沐浴著陽光,享受著雨露的滋潤,在湖邊水源充足,有著美好的環境。
生:它可能吸收著甘露。
師:它的環境是多么優越。和家鄉的柳樹相比,我們要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這真是一株 的柳樹!
生:這真是一株望而生畏的柳樹。
生:這真是一株頑強的柳樹。
生:這真是一株堅貞不屈的柳樹。
生:這真是一株不屈服于自己命運的柳樹。
生:這真是一株不屈不撓的柳樹。
師:現在我了解了為什么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作者在最后一小節為我們解釋了為什么這株柳樹造就了高原壯美的風景。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生自第9小節)
師:你知道為什么這株柳樹造就了高原壯美的風景了嗎?讀讀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生:這株柳樹他并沒有畏懼青海高原這個環境。并沒有認為自己的生命是多么地不好,它以超乎想象的毅力造就了高原上壯麗的風景。
師:注意到龔老師的這幾個紅字了嗎?“沒有”、“也沒有”、“而是”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這株柳樹沒有抱怨自己的命運,沒有畏怯生命的危險和艱難,而是去抗爭。
(師板書:不抱怨 不畏怯 抗爭)
出示課文最后一句話: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4
(一)教學內容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陳忠實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第一篇課文,本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
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
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本文共9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篇點題,寫這是一株平常的柳樹。第二自然段話鋒一轉,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樹。第三四五自然段,給我們展示了一株巍巍然挺立于高原之上的柳樹,以其獨特的形象,給荒蕪,蒼茫的青海高原帶來了一方獨立的風景,給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與感召。第六七自然段,通過作者的猜測和想象,演繹了這株柳樹如何在高原嚴寒與雷轟電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的堅貞力量與不屈的生命力,第八九自然段通過與名貫古今的灞河柳樹相比較,贊揚了高原之柳沒有抱怨與畏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全部身心之力生存下來,在一線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的品詞賞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學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欲較強,一經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情感也易被激發。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個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其一,1.學生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經過培養,學生能夠結合平時的訓練,從整體到局部,從粗讀到細讀,多次對文章品味,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進行精神世界的互通。這不是一日之功,與任教教師平時長期的培養與熏陶密不可分。其二.學生已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并能做出準確地分析和判斷,正確把握文章的內容,抓住重點,語言文字,學生能用自己的話清楚的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
其三,.學生已擁有良好的思維品質。由于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根據新課程的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給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互動對話留下了靈動、充分的空間,因此學生能夠在高質量的對話實踐中,思維的深刻性、廣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三)設計思想
一、突出一條主線
“神奇”“奇跡”是兩個關鍵詞,是全文的文眼。抓住這兩個詞,就可以抓
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這兩個詞就能十分順利地帶著學生去感受“眼中之柳”的神奇,感受“心中之柳”的頑強。整堂課中的回憶主要內容、想象抗爭的情景、感悟文章的中心等環節都直接或間接地指向這兩個中心詞。
二、凸顯一個形象
只有不斷地呈現,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形象。因此,第5小節(柳樹的外形)成為課堂上反復出現的內容。前后一共出現三次:在蒼茫的青海高原的背景中,柳樹第一次出現;在持續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中,柳樹再次出現;在經歷了許多的自然災害后,柳樹第三次出現。為的就是使柳樹的形象在具體的環境中呈現,環境越是惡劣,柳樹的形象就越是高大,學生的腦海中也就能夠產生柳樹高大的形象了。
三、感悟一種精神
首先,感悟柳樹的精神需要扣住中心句反復讀悟。第9節中,作者直抒胸臆,贊嘆柳樹頑強的精神。課堂上分兩次呈現,一是課始階段,請學生試著有感情朗讀,跟作者的感悟進行對話,提出問題。二是在課末階段,通過有感情地,反復地,有層次地朗讀,加上自我感悟的暢談,使柳樹的精神牢牢地植入孩子的心中。
其次,感悟柳樹的精神需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證明。學生只有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課文內容的引領下想象青海柳與惡劣的環境抗爭的一個個畫面,才能真正感受到柳樹精神的頑強。為了使學生的想象更加合理,把畫面、聲響、文字等資料引進課堂,成為學生和文本對話的最好的中介。
(四)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
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3、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4、學會本課8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想象青藏高原一株柳的形象,感悟青海高原的環境惡劣,進而品味這株柳樹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1.讀懂“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在全文的蘊涵之義。
2.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五)教學過程設計(版書設計)
一、揭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展示賀知章的《詠柳》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齊讀——《青海高原一株柳》。
3、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強化雙基訓練
1檢查生字讀法
2出示詞串:
廣袤無垠 青石嶙峋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粗實 堅硬 蒼郁 深沉 巍巍然
艱苦卓絕 起死回生 頑強 毅力 韌勁
3讀詞語、自由讀、開火車讀。
三、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思考一下這詞串分別描寫了什么?
第一組寫了青海高原的氣候、環境。——惡劣
第二組寫了這株柳樹的外形。——獨特
第三組寫的是這株柳樹的精神。——頑強的毅力與韌勁
2、找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分別描寫了這些內容?
環境惡劣(3-4) 外形獨特(5) 精神頑強(6-9)
3、指名分小節朗讀
誰帶我們進入荒蕪、蒼茫的青海高原?(讀3-4)
誰給我們描述這獨特的高原之柳?(讀第5小節)
誰讓我們感悟這高原之柳的生命偉力?(讀6-9小節)
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讀1-2小節)
四、初見柳樹,走進青海高原。
1、咱們來看看這株柳樹是什么樣的?(出示:第五節)
2、誰來讀?(指名讀)
3、就是這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的柳樹,但在作者的心目中,(引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因為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那就讓咱們走進青海高原吧!請同學們默讀第3、4自然段,細細地讀,將文字讀成畫面。
4、你眼前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樣的?給你什么感覺?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出示: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云團,心頭便彌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
青海高原古時候就是邊塞戰場,詩人們經常將青海高原的荒涼寫于詩中。羌笛的哀婉,長云的凝重,無不讓青海高原籠罩在蒼涼的氛圍中,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出示:我站在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連綿的鐵鑄一樣的青山,近處是呈現著赭紅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樹。沒有樹族的原野顯得尤其簡潔而開闊,也顯得異常的蒼茫。
你看見了什么?給你什么感覺?從哪里讀出來的?
在這異常蒼茫的青海高原,作者卻驚見了一株柳樹。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株柳樹。
出示:第五節
你們再讀讀,此時此刻,你又有什么感覺?
難怪作者走到李家峽水電站總部的大門口,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不由得“哦”了一聲,難怪作者會發出這樣的驚訝,(引讀------這株柳樹怎么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
5、小練筆:如果你就是作者,你會想寫什么?“哦!---_______”
五、總結談話,提升學生能力
今天這節課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高原之柳所經歷的磨礪,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探究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為什么會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平凡神奇 環境惡劣
外形獨特 精神頑強
(六)設計創新處
1.本著“以人為本,以讀為主”的教學理念,立足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將學生動起來,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清文本內容,感受文本內涵,使讀與思緊密結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2. 在自主閱讀基礎上,挖掘語言文字“撐立”、“佇立”的內涵,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讀懂一棵樹,讀懂一種精神,感知這珠柳樹在高原嚴寒與雷轟電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的堅貞力量與不屈的生命力
(七)教學小結與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
對于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郁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 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使學生在朗讀感悟中體悟文本傳遞的情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5
真正的閱讀要使閱讀者披文入情,能透過文字觸摸到語言的深層內涵,從而領悟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本教案本著這樣的閱讀理念,引領學生潛心閱讀,透過文字想象感受畫面,體會青海高原這株柳的偉大生命力,與作者對高原之柳的敬畏之情感相交融,共同奏響生命的華彩樂章。在自主閱讀中收獲感悟,挖掘語言文字“撐立”、“佇立”的內涵,讀懂一棵樹,讀懂一種精神,調動閱讀的興趣,體會表達方法.
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詞句堆砌華麗,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恰當的比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寫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于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并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結合圖片、聲音,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及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境的惡劣及在這種環境之下表現出來的頑強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讀詞感受高原環境的惡劣蒼茫。
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
齊讀,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高原的環境。
【設計意圖:這幾組分別是描寫青海高原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環境的,讓學生通過讀詞來想象畫面,從而使他們感受到青海高原的環境是異常的惡劣,同時為自然過渡到體會青海柳精神和意志作好鋪墊。】
二、一讀柳樹,感受其高大,從形象層面上體會神奇。
語段: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1、自讀這段文字,初步感受這一株柳。
2.、分句讀,交流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導學生從表示樹干的粗壯、樹葉的顏色等詞句感受這株柳的粗實堅硬,體會它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讀。
三、二讀柳樹,走進柳樹的生長歷程,體會柳樹的頑強,從精神層面體會柳樹的神奇。
1、以“撐立”為導線,自讀課文的第六、七自然段,了解柳樹的生長狀況。
(找出表示柳樹在高原上撐立不容易的詞句,用筆劃下來。)
2、交流討論:這株柳從萌發長到這么粗壯,遭遇了怎樣的困難?
語句: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抓住:“熬”、“持久的干旱”、“嚴酷的寒冷”、“絕不寬容”、”活到一歲”這些詞,感受柳樹生命的頑強。)
結合圖片,體會環境之惡劣,柳樹之堅強。
指導朗讀。
語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這一段你讀出了什么?“多少……多少……多少” “……又……又……”“一回又一回……一次又一次”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聽風雪雷電的聲音,想象此時的柳樹還經受著怎樣的摧殘。練習說話。
▲要是你是那一株柳,你怎樣鼓勵自己站起來,撐立下去?學生說話練習。
烈日炙烤著大地,一連半年不見一滴水,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這株柳它會這樣鼓勵自己……(想象說)
刺骨的寒風割過人們的臉頰,其它植物早已被風雪吞噬,這株柳它這樣鼓勵自己……
一聲驚雷在天空乍響,閃電無情地劈下時,這株柳這樣鼓勵自己……
……
小結:是啊,它差點被風雪凍死,它沒有害怕,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引讀),被劈斷了枝干——(引讀),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范讀、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柳樹的樣子”和“柳樹的成長歷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再通過對每個段落中的重點詞句的深入體會引發學生與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挖掘作者的情感深化這條潛藏于文本的暗線,讓學生對柳樹頑強的感悟更加直觀和強烈,進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去感悟不抱怨命運,以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
四、三讀柳樹,感悟人生真諦,在人生啟迪層面上體會神奇。
結合圖片對比家鄉的柔柳所受待遇,高原柳是怎樣的態度?
語段: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學生自讀。
(從“九十九”和“一”這兩個數字中你讀出了什么?九十九”讓我們感受到它經歷的困難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嗎?“一”讓我們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
再讀——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這句話僅僅在寫柳嗎?從這句話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對文本的情感積淀,本環節重點放在學生感悟的內化過程。讓學生由物及理,由現象到本質,聯系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境作抗,再從柳樹品格聯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種下堅毅、頑強的品格,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回歸整體,升華主題。
(引讀)這株柳樹,它就這樣咬著牙,撐立在――
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它就這樣堅忍不拔,永不放棄地撐立在——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的高原上)
再讀一讀這棵柳樹,此時你有什么更深的體會?
小結:此時此刻,這株柳樹像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撐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讀這棵柳。
語段: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這里為什么不用“撐立”而用“佇立”呢?借此理解“望而生畏”)
總結:一個是“撐立”,一個是“佇立”,讓我們讀懂了一棵樹,讀懂了一種精神,當然也讀懂了作者遣詞造句的良苦用心,希望這棵柳樹的精神能夠永遠佇立在每個人的心中。因為它用堅強不屈、頑強……的精神,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設計意圖:先通過想象柳樹與惡劣的青海高原環境抗爭過程,從中體驗柳樹頑強不屈的意志,再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師生的合作朗讀加深體會,然后把得到的體驗化成一個詞,來豐富柳樹的品質,最后抓住對“撐立”“佇立”的比較學習,對“望而生畏”的深刻理解,強化對這株柳的堅忍不拔品質的概括、理解。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中,不斷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2、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3、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
指導學生領悟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柳樹的強大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指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想想作者從幾個角度來寫青海高原這株柳的?(板書)
3、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過渡:它的“神奇”體現在哪兒?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株柳樹,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銳的心來感受。
二、精讀,感悟柳樹形象的“神奇”。
1、快速找到直接描寫這株柳形態的段落。(第五自然段)
2、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讀出文字背后的畫面來。
3、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來讀,并且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準備一下。
A、“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
(1)“兩合抱粗”有多粗啊?咱們兩個來演示一下。
(2)這么粗壯的柳樹在江南可以看到嗎?而且樹陰有百十余平方米,咱們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說有兩個多教室這么大的樹陰,你說這課柳高大嗎?真是太高大粗壯了。這是一“奇”。
B、“樹干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
(1)這句是寫它的什么?樹干和樹枝,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從哪里感受到它堅硬?(“生鐵鐵錠的色澤”)你們看到過鐵錠嗎?這個鐵錠現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很硬,顏色很暗淡,你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嗎?大門上的把手,它跟鐵錠是“同胞兄弟”,看看它的顏色怎樣?(暗淡,發黑),感覺它的質地怎樣?(堅硬)。說樹干和樹枝像它一樣的色澤,像它一樣粗實而堅硬,奇怪嗎?
(3)提到“柳”,它素來以“柔”著稱,不是都說“柔柳”嗎?可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卻這么堅硬,這是第二“奇”。
C、“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1)葉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綠得這么……這么……是暗綠色的,我們平原上的柳樹是這個顏色嗎?(嫩綠、草綠、鮮綠),理解“鍛鑄”。(先作字面的理解)這又是一“奇”。
(3)誰來讀讀它的這一“奇”?
D、“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1)這句給你什么感覺?(很高大 生命力強……)
(2)理解“巍巍然”和“撐立”,讓我們有這樣的感覺。
4、我們分別讀了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這株柳形態上的“神奇”,指名同學讀這一自然段,讓大家整體感受這株“神奇”的柳,并齊讀。
師:讀到這,這株柳樹的樣子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出示)這是一株( )的柳樹。在如此惡劣的青海高原上能長出這樣高大粗壯的柳樹,難怪作者要說——(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引發想,感受柳樹生長過程的“神奇”。
1、過渡:那么,這株柳的“神奇”是不是就指它形態方面這三點呢?默讀六七兩個自然段,你一定會找到答案。
2、這兩個自然段都是寫什么?(作者對柳樹的大膽猜測和想象這株柳的生長過程的)它的生長過程更體現了它的“神奇”,把其中反應柳樹“神奇”的語句畫下來并讀好它。
3、交流。
A、“風從遙遠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隨意拋散到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發了。風把一團團柳絮拋散到這里,生長出一片幼柳,隨之而來的持續的干旱把這一茬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一株柳樹奇跡般地保存了生命。”
(1)讀了這句,這株柳的“神奇”之處在哪?(1、種子隨意散落卻有幸萌發2、其他柳樹苗子全毀了而唯獨它存活了下來)
B、“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干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出示)
(1)說說你讀這段的感受。(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一歲就是指柳樹沒有能活滿一年的。)
(2)但是這株柳樹呢?(造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3)為什么說是奇跡呢?不光柳樹,別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們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嚴重,連續兩個季節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時候零下幾十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棵留下來了,而且長得高大粗壯,神奇嗎?好好讀一讀。
(4)“只有這一株柳樹奇跡般保存了生命”與上文哪個詞相照應?(唯一)這是一株( )的柳樹,難怪作者這樣贊嘆道: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C、“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出示)
(1)你們對這一段也特別有感受吧?請大家再去認真讀這段,哪個詞語或句子讓你特別有感觸?
(2)交流。(“一次又一次摧毀,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說明它經受了許多許多困難。“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感受到這株柳樹為了生存經受過的無數次的雷轟電擊。
(3)由此可見,這株柳所處的環境非常——惡劣。殘酷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沒有體驗過,你們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們聽。【播放錄音】師激情描述:狂風呼嘯,雷電交加。大雪紛飛,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仿佛看到這株柳樹那種可憐無助的樣子,你腦海中的柳樹正在經受著怎樣的摧毀?它又怎樣面對的?(一陣狂風吹過來,把柳樹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來;險些連根拔起;一陣狂風吹來,樹干都斷了;每一次經受風雪的時候,都是差一點點被凍死,但是又奇跡般地活了過來;柳葉都被吹得四分五裂……)
(4)這株柳樹就在經受這樣的摧毀,但它害怕了嗎?(沒有)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5)再回到第五小節,看看你對“鍛鑄”這一詞又有新的理解嗎?是什么鍛鑄了這株柳樹?(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是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還有持久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這株柳樹靠什么巍巍然撐立在青海高原上?(頑強的精神)
(6)讓我們再合作來讀這一段: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這是一種多么——頑強!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棵留下來了,而且長得這么高大粗壯,不得不說是個奇跡啊!這株柳樹撐立在青海高原上,靠的就是這一頑強的精神!
(出示)這是一株( )的柳樹?難怪作者要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學習這一部分時,課堂須靈動,教師要跟著學生的思路轉,課堂要有新的生成和亮點。)
四、比較體會精神:
作者的思緒一發不可收拾,由高原之柳想到了誰?家鄉柳樹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看屏幕邊讀邊思考。文章要贊頌的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這兒卻寫家鄉的柳樹,這不是多此一舉嗎?(運用對比、襯托,突出青海高原柳樹的頑強,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師:面對這樣一棵柳樹,難怪作者會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五、感悟品質,深化情感
師: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如果評選最具魅力的十棵樹木,我想青海高原這株柳一定入選。要是讓你從課文中找幾句話作為這株柳樹的頒獎詞,會是哪幾句呢?
師:這株柳樹憑什么成就了一片綠陰?
師:(出示最后一句話)這段話中的最后一句話,里面有兩個數字不知道引起了你們的注意嗎?一個是九十九,一個是一。從這兩個數字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柳樹生活的環境非常艱苦,幾乎是九死一生。我讀懂了柳樹一生是非常坎坷的……)
師:“九十九”讓我們感受到它經歷的困難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嗎?“一”讓我們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棄了嗎?(出示詞語)這株柳樹,它就這樣咬著牙,撐立在有著――“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的青海高原上。憑著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撐啊撐,撐出了高原上壯麗的―道風景。撐立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好這段話。如果坐著讀不能表達心情,讓我們站著讀。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配樂朗讀)
師,面對這樣一株柳樹,難怪作者要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師:同學們,站在這樣一株柳樹跟前,你不由得想到了誰?這珠柳樹不正是這些人的化身嗎?從這株柳樹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師:老師希望你也能成為像這珠柳樹一樣的人。最后老師想送幾句話和大家共勉。
①(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只有)扼住命運咽喉的人,(才)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③(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六、總結。
1、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樹。引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2、此時,我相信,這株神奇的柳樹也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永遠記住它————“青海高原一株柳”(讀題)
七、作業:
1、勤于積累:從文中摘錄你認為精彩的語句。
板書設計:
樣 子 高大 粗壯
青海高原-株柳 神奇 環 境 干旱 寒冷 頑強
歷 程 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7
認識陳忠實,源自那部《白鹿原》,那部被譽為“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的《白鹿原》,只記得大學時為了借閱這本書,還曾上圖書館預約,它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終于借到手后,我讀它的狀態用“廢寢忘食”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于是,我喜歡上了這個作家。
第一次教六年級時就對《青海高原一株柳》這篇課文興趣濃厚,只因它出自陳忠實之筆。第二次教,依然興致不減。這篇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和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點擊,卻頑強地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表現了作者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敬畏與贊美。
在這堂課上,我始終緊扣“神奇”兩字,以“神奇”為切口,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研讀文本。課一開始,我問學生:在作家的心目中,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隨即板書“神奇”,并出示這句句子。緊接著就請同學們隨著作家的視角親眼目睹這株柳樹,看看這是一株怎樣“神奇”的柳樹?在細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兩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粗實而堅硬”等感受柳樹外在的神奇。在理解柳樹頑強非凡的生命力的時候,我緊緊抓住“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這兩句中的“巍巍然”和“撐立”上。然后非常自然地用一句話“這樣一株神奇的柳樹僅僅是指它樣子的神奇嗎”過渡到第六、七小節,抓住“干旱”、“寒冷”“不可思議的奇跡。”“經受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一遍又一遍引讀這句話,讓學生了解這株柳樹在經歷了無數次干旱、嚴寒、高原風雪和雷轟電擊卻又能一次次活過來,從而更深刻地感悟到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和內在的神奇!
上完第二課時,有孩子跟我說:“老師,我覺得霍金就像這棵柳樹!”多么強的領悟力啊,我們還沒上第三課時,還沒“由樹及人”講解這篇課文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孩子就能心領神會,我撫摸了一下孩子的頭,開心地笑了。
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
2、要是能夠讓同學聽了你的朗讀能夠想象到這樣的畫面就更好了,誰愿意再來試試?
3、在你的眼中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
4、同學們,作者站在茫茫高原,一眼望去,這里沒有清澈迂回的河流,只有(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沒有松軟肥沃的土壤,只有(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沒有鳥語花香的生機,只有(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云團)。這樣的青海高原是如此的——悲壯和蒼涼
5、就在這莽莽高原之上,生長著唯一的一株柳樹,在作者的心目中這是怎樣的柳樹呢?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6、在作者的眼里,這株柳樹有多神奇?誰再來讀?
7、望而生畏,畏在字典中解釋為害怕,那在這里是害怕嗎?是什么?敬畏
8、神奇到令作者敬畏的地步——一起讀。
(二)、走近柳樹,感受神奇
1、這株柳樹到底神奇在哪里呢?同學們,想親眼目睹這株柳樹嗎?這株大樹,每一處都是絢麗的風景,都值得你去細細欣賞。作者又是怎樣描述這株神奇的柳樹的?請你們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的第5小節。看看哪一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其中關鍵的詞語,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
(屏幕出示課文第5小節內容)
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2、這一株柳樹最吸引你目光的是哪一處?哪里讓你感受到它的神奇的?
3、交流:
a“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師:它的葉子是——
生:非常蒼郁,非常深沉的
師:這是高寒和缺水鍛鑄出來的一種綠,看到過柳樹這樣綠的葉子嗎?
生:沒有看到過
師:那你看到的柳樹的葉子是——
生:它是非常嫩綠的,像草一樣的顏色。
師:哦。你看到的柳樹的葉子是——
生齊:嫩綠的。是——翠綠的,是——草綠的,是——鮮綠的。
師:是啊,這株柳樹的葉子少了一份青翠,少了一份鮮活,多了一份蒼郁和深沉。夠特別的吧,誰來讀?
師:好,你還想讀哪句呀?
b:“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
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高大粗壯
師:你們覺得哪個詞讓你感覺到這柳樹特別的粗壯高大?
生:我從“兩合抱粗”還有“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可以看出這棵柳樹是十分高大。
師:“兩合抱粗”,兩合抱粗到底有多粗,來我們兩個人合作來演一演。
師:這么粗壯的柳樹你們看到過嗎?生:沒有。
師:而且你們看,它的樹陰有百十余平方米,我們上課的教室大概是四十多平方米,也就是說相當于二三個教室,那么大的一片樹陰,可見樹冠的高大。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讀出它的高大粗壯來?
生1:讀。
師:呀,我覺得還不夠大唉。
生2:讀。
師:還有哪句話也讓你感覺到了這棵柳樹是這樣的高大粗壯?
c: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
師:粗壯高大,你從哪個詞語中讀出來的?
生:我從“巍巍然撐立”這二個詞可以看出。
(點擊“巍巍然撐立”)
巍然是什么意思?——“巍巍然”就更加高大了,你看到什么了?對啊,這是一株參天大樹啊!——讀完整了“巍巍然撐立”——再讀這個詞“巍巍然撐立”!——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讀出頂天立地的氣勢來!——多么高大偉岸的身軀啊,一起讀!
d“樹干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
師:你覺得這株柳樹的樹干和樹枝跟咱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嗎?
生:我們平時看到的柳樹的樹干和樹枝都是細細長長的,而這棵柳樹的樹干和樹枝卻是很粗,很堅硬。
師:“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多么柔順啊,而這柳樹怎么會有這么粗實和堅硬的樹干和樹枝呢?太神奇了。誰也來讀讀這句話?
生:讀句。
師:硬到什么樣的地步?
生:硬到用刀都刻不動的地步,像鐵一樣。
師:你從哪兒體會到的?
生: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
師:在作者看來,那粗壯結實的枝干就是一塊經過大自然鍛鑄的鐵塊,敲一敲,似乎能夠聽到金屬特有的“錚錚”聲。誰來讀?一起來!——這又是它奇特的地方,枝干特別堅硬
4、此時,我們的眼前就出現了這樣一株柳樹,他傲然佇立在天地之間,(板書:擎天一樹綠),在茫茫高原的映襯下,處處顯露出它的奇特。
5、難怪,作者會說(屏幕出示第2小節內容并齊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6. 看,枝干——粗實堅硬,葉子——蒼郁深沉,形態——高大挺拔,作者就是抓住了這些特征,向我們展示了它的神奇與偉岸!——齊讀第5小節。
師:柳樹是這樣的高大、粗壯而挺拔,所以在這里它說是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板書:撐立)
(三)聚焦“撐立”,讀出精神
師:撐立還可以說成什么立?
生:屹立,矗立
師:屹立,矗立同樣能讓我們感受到柳樹的高大粗壯,那作者為什么要用撐立呢?
這個撐立還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撐立讓人感覺它的生長過程特別不容易
師:是啊,手掌用力抵住就是“撐”,看來這株柳樹在青海高原遇到了哪些困難讓你感覺特別不容易?默讀課文6,7自然段,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它在高原上生存下來特別的不容易?圈圈畫畫,寫出你自己的體會
生:讀課文6、7節。
1.生:讀“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干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1)讀句,你能說說你的感受嗎?請2~3個學生暢談感受。
生:這些樹木不容易在這種地方生存的,因為這種地方不但有寒冷,而且有干旱,在這惡劣的情況下柳樹是不容易生存的。
生:高原的環境十分惡劣,十分殘酷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
生:絕不寬容
師: 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殘酷嗎?
出示——干旱的時候連續半年都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幾十度,這可是舉世公認的“生命禁區”!這就是—(點擊“持久的干旱”“嚴酷的寒冷”,)。
讀了這個資料,你有怎樣的感受?
所以。讀好這句話——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了下來,熬過了一年又一年,這真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難怪作者會這樣感嘆——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2.它所經歷的考驗只有持久的干旱和嚴酷的寒冷嗎?
生:“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師:屠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風雪并不可怕,可是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你能想象嗎?閉上眼睛,用心去聽。
在這樣急驟的風雪下,它可能——(指生想象說話)
這雷電也不是一聲炸雷,一道閃電,而是——鋪天蓋地,鋪天蓋地這個詞意味著什么?
師:是啊,柳樹遭受著這樣無情的摧毀,這就是——(屏幕投射)
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
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
師:面對這樣兇狠殘暴的風雪雷電,柳樹害怕了嗎?而是——(點擊變紅: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誰來一個人讀讀這二個半句。你讀。
生:讀。
師:從這兩個半句中你仿佛看到了——
生:它在和惡劣的環境拼命的抗爭
生:他在和死神較勁呢
師:把你的感受放到朗讀中去,來讀好這兩個半句
師:我聽出來了他在咬著牙堅持。誰再讀?(生讀)
師:他在拼命地熬啊,挺啊,堅持啊。誰再讀?(生讀)
師:它就是這樣撐過來的。大家一起來讀讀這二個半句。讀。(生齊讀)
師:同學們,柳樹經受這樣的摧毀僅僅是難得一次嗎?
生:不是。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我從“經受過一次又一次”和“卻能夠一回又一回”這二個詞說明它經受的摧毀不止一次。
師:是啊,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還有,你說
生:還有“凍死過多少次”這個詞可以看來。
師:你們看這里用了幾個“多少”?(點擊變紅)誰 能讀好幾個帶“多少”的短句。
生1:讀。這摧毀是這樣的頻繁!
師:柳樹遭受的摧毀是多么地殘暴,多么地頻繁。但柳樹畏怯了嗎?
生:沒有。
師:沒有畏怯,而是凍死過多少次——(指名讀)又復蘇過來,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8
此次桐鄉之行,有幸聆聽了浙江省小語青年名師“共同體”執教的課例。一堂堂樸實、生動的課,詮釋了汪潮教授倡導的“智慧語文”、“簡約語文”。盛新鳳老師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有小家碧玉的精致婉約,更多的是大家閨秀的灑脫自如,她那行云流水般的教學風格令在座一線教師如沐春風。正如她所說的:“教學要追求兩極之美,既要有陽春白雪之美,又要樂意做下里巴人,也就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達到融會貫通。”體現了她“和美語文”的教育思想。盛老師以嚴謹巧妙的教學設計、真摯感人的情感投入,展示了一堂充滿詩意與語文課。
一、點——線——圓結合,流溢整體美。
在這兩節課中,盛老師找到了“撐立”這個結合點,抓住"撐立",挖掘其內涵。開始讓同學們按課文自然順序讀,通過學習描寫柳樹的外形來感受它的高大粗壯,感受其生長環境的險惡,為豐滿“撐立“作準備。先讀作者關于柳的猜想,聽音樂,感受柳在中的無奈,堅強。再讀,找出什么地方寫出了柳撐立的不容易。突顯了三個“多少”四個“又”。此時,設計三次想象與切己體會來突破此難點:
a、想象經歷虐殺生靈﹑高原風雪﹑雷轟電擊時,柳樹是怎樣的?
b、想象它撐不過去時,是如何鼓勵自己的?
c、想象它在苦苦撐立時,平原柳樹是怎樣的?
通過三個想象使柳樹的”形”與”神”更清晰,把學生引入文本,真誠的感受。最后以“佇立”回還照應“撐立”,回歸題目。老師引領著學生讀懂了一棵柳樹,讀懂了一種精神,悟得了人生的一個道理,還學習了作家遣詞造句的匠心。
【片斷】
師:柳樹是這樣的高大粗壯,所以課文中說它是巍巍然立在高原之上。手掌用力,這個“撐”字,手掌用力就是撐。難道這個“撐立”僅僅寫出了柳樹在高原上高大粗壯的樣子嗎?別急,我們再來讀書,這一回,我們快速默讀作者猜測柳樹生長情況的六、七兩個自然段,看看讀完之后,你對“撐立”會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生默讀。
師:讀了這兩段之后中,你覺得柳樹在高原上撐立容易嗎?哪些看出不容易呢?拿出筆來,把重點的句段劃下來。
師:哪些詞看出柳樹在高原上撐立不容易?
生:自古以來,人們也許年復一年看到過,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許熬過了持久的干旱,卻躲不過更為嚴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師:說說你讀書的感受。
生: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一歲就是指柳樹沒有能活滿一年的,
師:但是這株柳樹呢?
生:造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師:不光柳樹,別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們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嚴重,連續兩個季節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時候零下幾十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棵留下來了,而且長得高大粗壯,神奇嗎?把他找到的這段讀一讀。
生讀。
師:還從哪些地方也感受到了它撐立的不容易了?
生: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師:誰對這一段也特別有感受。這么多孩子對這段話特別有感受,自己讀一讀這段話,你覺得讀到哪個詞語哪個詞組的時候特別有感受。自己讀。
生自讀。
師:讀到哪些詞語特別有感受?
生:一次又一次摧毀,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師:說明它經受了――
生:許多許多困難。
師:還從哪里看到它的不容易?
生:經歷了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條。
師:看老師寫這個“虐”字。上面是虎字頭,下面是橫豎折再寫橫,這個字組個詞,可以組“虐待”。
師:你從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這株柳樹為了生存經受過的無數次的雷轟電擊。
師:環境非常――
生:惡劣。
師:殘酷的高原風雪和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我們沒有體驗過,你們肯定想象不到它有多可怕。你們聽。(師放錄音)
師:狂風呼嘯,雷電交加。大雪紛風,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仿佛看到這株柳樹那種可憐無助的樣子了。你們看到它怎樣可憐無助的樣子了?你腦海中的柳樹正在經受著怎樣的摧毀?
生:一陣狂風吹過來,把柳樹吹歪了,然后它又靠自己的精神站立了起來。
師:被狂風吹歪了,彎下腰來了,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險些連根拔起。
生:一陣狂風吹來,樹干都斷了。
生:每一次經受風雪的時候,都是差一點點被凍死,但是又奇跡般地活了過來。
生:差點被其他柳樹苗的芽給埋沒了。
生:柳葉都被吹得四分五裂。
師:這株柳樹就在經受這樣的摧毀,但它害怕了嗎?
生:沒有。
師:而是凍死過多少次,又――
生:復蘇過來。
師:被劈斷了枝干而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條。
師:誰來讀讀這兩句?
生讀。
師:我仿佛看到它在咬著牙堅持。
生讀。
師:它在熬,在挺。誰再來讀。
生讀。
師:它這是在和死神較勁呢!
生讀。
師:柳樹經受這樣的摧毀僅僅是難得一次嗎?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生: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師:從哪兩個詞語中讀出。
生: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師:還從哪里看出經受的摧毀不止一次?
生:多少。
師:用了幾個多少?
生:用了三個。
師:讓我們一起讀好這三個帶“多少”的短句,讀的時候,可以把“多少”的“多”字稍稍上揚些。
生讀。
師:讀得真好,誰再來讀。
生讀。
師:這三個“多少”寫出了柳樹經受的摧毀是多么的多和頻繁。但柳樹畏怯了嗎?
生:沒有。
師:而是凍死過多少次――
生:又復蘇過來。
師:你們這個“又”字讀得真好。被劈斷了枝干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師:又重新?
生:又重新抽出新芽。
師: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次又一次――
生:又起死回生。
師:用了幾個“又”字?
生:四個。
師:這四個“又”字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堅持是多么執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也許很多時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它會怎么鼓勵自己?
生:我一定要撐下去,只要熬過這幾次風雪就好了。
生:堅持就是勝利。
師:它就是這樣給自己打氣的。
生:其他柳樹都死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
生:我一定要活下去,不能這樣死了。
生:我要創造生命的奇跡。
……
師: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定要活下去,撐下去的信念,所以,讓我們再合作來讀這一段。(師引讀)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撐立,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生:頑強……(生上臺板書)
師:正如文中所說的:“……佇立……”
二、“三維審美”,營造詩意課堂。
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是“情”。語文教師應是“性情中人”,應是“多情善感”的人,善于“抒情”“煽情”的語文老師,會使他的語文課堂魅力無窮,充滿磁性與感動,當我們在課堂上用心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課堂就會流淌出音樂般美妙的旋律。語文教學也是追求繪畫美的,語文課以語文實踐活動為基礎,海納百川、廣泛吸收。多方整合后的語文課,必定會以具特有的豐富、生動,呈現出色彩斑斕的迷人風采,如同一幅春天的畫卷。語文教學中的“建筑美”美在課堂結構,課如流水,在流動過程中起承轉合,構成了一堂課的結構,高明的教師如同一位出色的建筑師,會把他的“房子”設計得新穎別致,美觀大方。盛新鳳這堂課很好地體現了“三維審美”。
【片斷】
師: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青海高原的環境非常蒼茫和惡劣,課文中用了這些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
師:帶著感情讀,你的眼前會出現那樣的畫面。
生有感情讀。
師:同學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這株柳樹?
(出示一段文字)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師:這是一棵樹嗎?有同學會說,這不是樹,這是一段文字。它就是一棵樹,這棵樹躲在語言文字的后面,讀著讀著,就會從語言文字中顯現出來,先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
生讀。
師:這一段比較長,咱們挑一句來讀。
生: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師:聽他這么一讀,葉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生:葉子青翠欲滴。
師:你們是不是感覺這樣,綠得這么蒼郁,綠得深沉,是暗綠色的。平原上柳樹是這樣的嗎?那是什么綠?
師:嫩綠,草綠,鮮綠,丹綠,但這株柳樹卻綠得那么蒼郁,那么深沉,奇怪嗎?這是一奇。誰能把描寫葉子的句子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不錯,大伙一起來讀讀這句描寫葉子的話。
生齊讀。
師:你還想讀哪一句。
生:它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師:你這么一讀,這株柳樹的樣子仿佛出現在我們眼前,這句給你什么感覺。
生:柳樹十分高大。
師:從哪里看出?
生:巍巍然。
師:高大和粗壯還能從哪里看出來。
生: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
師:我知道你肯定讀懂這句話是寫它的――
生:樹干。
師:樹干和樹枝。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這樹生長的時間非常久。
師:所以那么粗實那么堅硬,從哪里感受到它很堅硬?
生: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
師:你們看到過鐵錠嗎?是看到的,沒有摸過,這個鐵錠現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以前咱們的衣服要用紡車紡紗,紡機或紡車上鐵做的錠,很硬,顏色很暗淡。樹干和樹枝這么堅硬,奇怪嗎?
生:奇怪。
師:咱們這里的樹堅硬嗎?有一個詞叫“柔柳”,說明我們這里的柳以“柔”著稱,可這株高原柳卻這么硬,這是二奇。誰再來讀讀這一句?
生讀。
師:男子漢的聲音:粗實而堅硬。再來讀一讀。
生讀,齊讀。
師:剛才我們還感覺到它的樣子是高大而粗壯的,我們一起讀。
生: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
師:兩合抱粗有多粗?咱們兩個來演示一下。這樣粗壯的柳樹在江南可以看到嗎?而且樹陰有百十余平方米。咱們教室大概有三十平方米,也就是說有兩三個教室那么大的樹陰,你說這棵柳樹高大嗎?真是太高大粗壯了,這是三奇。讀到這,這株柳樹的樣子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我們連起來讀一讀。(出示畫面,一曲高原之歌緩緩響起,情境交融。)
聽盛老師的語文課,本身就像在聽一首舒緩的曲子,欣賞一幅耐人回味的畫。難怪兩節語文課合并成一堂課,聽課老師渾然不覺累。語文課不光要有“語文”還得有“味”,語文老師的課堂是美的,一種濃烈而不艷俗,高雅而又可攀的兩極相融的美。詩意語文,對話的語文,精神的語文和讀書的語文讓盛新鳳課堂詩情飛揚。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9
●教材版本:蘇教版六年級上冊
●設計理念:
真正的閱讀要使閱讀者披文入情,能透過文字觸摸到語言的深層內涵,從而領悟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本教案本著這樣的閱讀理念,引領學生潛心閱讀,透過文字想象畫面,體會青海高原這株柳的偉大生命力,與作者對高原之柳的敬畏之情感相交融,共同奏響生命的華彩樂章。在自主閱讀中收獲感悟,挖掘語言文字“撐立”、“佇立”的內涵,讀懂一棵樹,讀懂一種精神,調動閱讀的興趣,體會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句。抓重點詞“撐立”“佇立”輻射全文,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用心。
2、品味重點語段,感受高原柳形象,感悟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3、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4、領悟文章想象、對比的寫作方法,并適時進行遷移運用。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樹的神奇,感悟它身處逆境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2. 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青海高原的環境非常蒼茫和惡劣,課文中用了那些詞?(指名讀)
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
2、同學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這株柳樹?
二、反復讀文,理解柳的特點
(一)、一品“撐立”,欣賞樹的高大粗壯
出示: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1、自由朗讀,品味柳樹的特點,做批注
匯報交流:
(1)、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現場演示兩合抱,百十余平方于教室的換算,感受高大粗壯)
(2)、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講解生鐵鐵錠,于平原柔柳相比,感受它的堅硬)
(3)、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與平原柳的顏色“嫩綠,草綠,鮮綠,丹綠”對比,感受它的蒼綠)
2、指導朗讀,讀出高原柳的奇特
過渡:手掌用力,這個“撐”字,手掌用力就是撐。(板書:撐立)難道這個“撐立”僅僅寫出了柳樹在高原上高大粗壯的樣子嗎?別急,我們再來讀書,這一回,我們快速默讀作者猜測柳樹生長情況的六、七兩個自然段,看看讀完之后,你對“撐立”會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二)、二品“撐立”,感受樹的堅強不屈
1、生默讀,劃出柳樹在高原上撐立不容易的句子,做相應的批注。
匯報交流:
(1)、“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生命活到一歲.然而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奇跡。”(感受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的神奇.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生命活到一歲,一歲就是指這株柳樹沒能活滿一年的,但這株柳樹卻造就了一個奇跡。)
師:不單是柳樹,其它的植物也活不到一歲,青海高原上的夏秋兩季連續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時候零下幾十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茬又一茬的柳樹苗子全毀了,只有這一棵活了下來,而且長得如此高大粗壯,神奇嗎?從文中找到這一段讀一讀。(指名朗讀)
(2)、“長到這樣粗的一株柳樹,經過多少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蘇過來;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條。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
①、指名讀
②、重讀“多少”、“又”,能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嗎?(生說自己的理由)
③、請大家都來讀這段話,說說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④、創設情境,想象說話。
烈日炙烤著大地,一連半年不見一滴水,厚實的土層漸漸裂出了縫,這株柳它……(生想象著說)
刺骨的寒風割過人們的臉頰,其它植物早已被風雪吞噬,這株柳它……
一聲驚雷在天空乍響,閃電無情地劈下時,這株柳……
⑤、歸納小結 :像這樣嚴酷的考驗只有一次嗎?(不)這是一種怎樣的“撐立”啊:面對一場場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它挺過來了,這是一種_______精神!歷經一場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它挺過來了,這是一種________精神!經受一次又一次摧毀,它挺過來了,這是一種___________精神!(讓學生上黑板板書自己說的詞語)這么多詞都可以來詮釋這個“撐立”!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段話,感受這株柳的頑強精神吧!(齊讀)
【設計意圖:首先抓住關鍵詞語引發學生與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著在作者想象的基礎上,進而描述情境引發學生再展開更為具體的想象,讓學生對柳樹頑強的感悟更加直觀和強烈。同時,學生想象的過程中在口頭表達和思想認識方面的語文素養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間。】
(3)、同學們,讓我們不妨像作者那樣,再來發揮我們的想象。當這株柳樹在高原的風雪雷電當中苦苦撐立的時候,它的同類,那些平原柳樹它們此時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過渡::同一株柳樹,生活的環境卻不同,可這株高原柳抱怨了嗎?讓我們讀課文的最后一段(生讀)
①、 從“九十九”、“一“這兩個數字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②、“九十九”讓我們感受到它經歷的困難那么多,可它害怕了嗎?“一”讓我們感到它生存的希望那么小,可是它放棄了嗎?生齊讀
(三)、品味“佇立”,再賞樹的傲立雄姿
過渡:這株柳樹,它就這樣咬著牙,撐立在有著――(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它就這樣堅忍不拔,永不放棄地撐立在有著――(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的青海高原上。)它就這樣撐啊撐,撐出了高原上壯麗的――(風景)
1、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描寫柳樹樣子的話。這一回你們讀的時候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師適時引導,體會柳樹的精神)
2、這株柳樹像這個頂天立地的巨人,撐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讀這段話。(配鋼琴曲《命運》)
3、所以作者在開篇說“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佇立在青海高原上。”這里用了一個“佇立“,而不用”撐立“,你覺得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板書:佇立)(表示是長時間地站著,這株柳樹在青海高原上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肯定經歷了很多磨難和困難才活下來的。它已經在高原上很久很久,我們也相信,它能繼續在高原上撐立下去。)
三、由物及人,深化形象。
1、師:站在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個人海倫.凱樂,她就像青海高原這株柳(在遭受又聾又瞎的殘酷打擊下,還能聚合全部身心之力學習各國語言,最終成為一名世界杰出的女性。)
2、你呢?你想到了哪個人?哪句名言、詩句?
出示: 站在這株柳的面前,我不由的想到一個人( ),他(她)就像青海高原這株柳( )。
3、匯報交流,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對人生哲理的認識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點睛之筆由物及理,由現象到本質,讓學生聯系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境作抗爭。】]
四、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絕對的公平,但只要我們心中一直充滿希望,憑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一定會產生奇跡,就像青海高原的這一株柳一樣展現出屬于自己的生命的光彩!
●板書設計:
青海高原一株柳
撐立{堅持不懈、寧死不屈、
永不放棄、越挫越勇}
佇立
● 教學反思:
課文很長,很美,很深,這樣的課文對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初教此文的教師來說,也同樣如此。
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語段,如第5節,如第7節,可惜沒有要求背誦,只要求背誦最后一節,這節當然好,但前兩節更好,因此我也要求學生背誦了。
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樹“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讓人無法想象這一“不可思議”的生存奇跡。讀后震撼,但與生活實際卻很遠,學生怎么能感悟?
還是開門見山,循著我的感受入手吧:“我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不由得‘哦’了一聲。”誰讀了此文,不也會“哦”幾聲呢?那就在學課文的時候一起“哦”幾聲吧。
為什么?為柳樹獨特剛毅的外形,為柳樹生存環境之無法想象的艱難,為柳樹生存的奇跡,為柳樹超乎想象的毅力與韌勁,為柳樹傲然于世的氣概……
“萬條垂下綠絲絳”,柳樹在我們一般人的眼里以“柔”著稱,但在不一樣的環境里居然可以如此剛強堅韌,環境造樹之必然啊!
直奔第5節,三句話,寫了樹陰、樹干和樹葉:一句一句地讀,樹陰如此之廣,百十余平方米;樹干如生鐵錠般堅硬;樹葉卻是深沉蒼郁的;這樣的一株粗實堅硬的柳樹真是“奇跡”!
感悟“撐立”,支撐著站立,多不容易呀!在這樣的環境中不要說一站就是多少年了,就是一天一個月都難,一年也絕不可能,寸草不生,更何況一棵柔柳呢?它要接受持久干旱與嚴酷寒冷的挑戰,它要接受虐殺生靈的風霜雨雪的打擊,它要接受鋪天蓋地的雷電轟擊的滅頂之災,可它居然一次一次地起死回生了!“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卻在一線希望中成就了一片綠蔭”,九死一生的柳樹啊!那是怎樣的“撐立”?我們不難道要“哦”嗎?
這“一株”中,我們看出了什么?一種奇跡,一種精神,一份傲骨,一份希望!師生與作者的感情相交融,在課堂中鏗鏘有力地奏響生命的華彩樂章,震撼了在場地每一個靈魂!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10
教材分析:
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地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
全文共9個自然段,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為人們戰線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語言積淀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3.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回憶或介紹寫柳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
1.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柳樹常識
賀知章的《詠柳》
結合影象資料介紹柳樹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并討論
(1)本文能不能用一個柳字做題目,用“一株柳”做題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題目有什么好?
教師示范讀
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的什么內容?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語
小組交流學習,實在不懂的作上記號。
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認為寫的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勾畫出來;借助工具書或討論理解字詞,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記號。
2.學生分節讀課文,隨時糾正,指名說說不理解的詞語。
3.整體把握,建立印象
三.學習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2.展示評議
四.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課文生字2遍。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11
它是一株柳,一株神奇的柳,一株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樹。它是一個神話,一個奇跡。它造就了青海高原的一方壯麗的風景。
它就是青海高原上的唯一的一株柳樹。
青海高原的那株柳,和灞河邊的柳樹,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卻相差很遠。青海高原的那株柳樹,擁有了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狂風吹不倒它,大雪壓不倒它,雷電轟不滅它,連命運都無法毀滅它。它為了生存努力、努力、再努力,堅持、堅持、再堅持,從而成就了那片綠陰;而現在的我們,就像灞河邊的柳樹,生活在舒適幸福的環境下,遇到困難就很容易退縮,所以也很容易錯過了明天成就的陽光。
這株柳樹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了下來;而現在的我們缺少的正是這股毅力和韌勁,做事總不能善始善終。
這株柳樹不向命運屈服,復蘇了被凍死,凍死了又復蘇;而現在的我們往往承受不了打擊,一次挫敗便垂頭喪氣,甚至失去信心,很難像柳樹一樣振作起來。
這株柳樹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之后才長得粗實、挺拔;而現在的我們似乎在這方面遠遠不如這株柳樹,我們的努力,我們的付出與這株柳樹比起來,真的是“九牛一毛”了。
再想想身殘志堅的霍金,不斷受辱的夏洛蒂,生活窮苦的阿炳、雙目失明、雙耳失聰明能干的海倫·凱勒……這一個又一個逆境成才的人,不都與命運搞爭到底了嗎?
這雖然是一株柳樹,但它卻給予了我(們)許多的啟迪。這株不同于一般的柳樹所具備的品德,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學習。
[出處:宜興市桃溪小學六(1)班]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體會柳樹的神奇與望而生畏。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課。 。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青海高原一株柳》(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回顧一下,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神奇)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株柳樹神奇在哪?
二、品讀“神奇”。
過渡:這株柳樹還“神奇”在哪里?為什么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呢?
(一)感悟其高大,從形象層面上體會神奇。(板書形象)
學習第5自然段
交流:
1.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
理解兩合抱有多粗、百十余平方米有多大。
你感受到這是怎樣的一株柳樹。(高大、粗壯)
2. 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
這句話是描寫什么的(樹干和枝葉)
他們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粗實而堅硬的)
理解生鐵鐵錠(給人的感覺是堅硬,顏色深沉)
比較:咱們這里的樹堅硬嗎?有一個詞叫“柔柳”,說明我們這里的柳以“柔”著稱,可這株高原柳卻這么硬。感受奇特
3. 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葉子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綠得蒼郁,綠得深沉)
我們身邊的柳樹是什么顏色的?你會想到哪些詞?
嫩綠,草綠,鮮綠,但這株柳樹卻綠得那么蒼郁,那么深沉,奇怪嗎?
那么它怎么會綠得那么深沉那么蒼郁的呢?
4. 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從巍巍然撐立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柳樹的高大粗壯,一種生命的力量。
誰能用自己的朗讀把這株柳樹的特點——高大、顏色深、堅硬,讀出來?
5、指名讀。
指導朗讀: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老師感覺這株柳樹已經挺立在我們眼前了。
(二)走進柳樹的生長歷程,體會柳樹的頑強,從精神層面體會柳樹的神奇。(板書經歷)
過渡:那么柳樹的神奇僅僅是體現在它外形的奇特上嗎?
1、學生小組討論,這兩節中你感受最深的語句
2、flash展示
3、交流:
讀到哪些詞語特別有感受?
師:這四個“又”字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堅持是多么執著。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也許很多時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它會怎么鼓勵自己?
4、指名說
5.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株柳樹的精神嗎? (板書:頑強不屈、堅忍不拔、堅持不懈、 寧死不屈、永不放棄。 )
(三)感悟人生真諦,在人生啟迪層面上體會神奇。
1.同學們,讓我們不妨像作者那樣,再來發揮我們的想象。當這株柳樹在高原的風雪雷電當中苦苦撐立的時候,它的同類,那些平原柳樹它們此時此刻可能在干什么?自由第8自然段。
2、能用書上的詞句來概括說說灞河邊柳樹的特點嗎?(極易生長、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3、投影圖片,這就是隨手一插,就發芽,就生長的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灞河邊的柳樹,可同學們想過沒有——
當灞河柳正悠閑地享受著雨露滋潤、正沐浴著燦爛陽光的時候,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卻在經受——高原風雪
當灞河柳正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柔美的身姿時,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卻在忍受——雷轟電擊
4、小結:
5、面對生活道路和命運相差如此之遠,這株柳樹抱怨了嗎?齊讀讀最后一節
三、拓展延伸。
1、過渡:是啊,所有的生命都有兩種狀態:要么順境和要么逆境。青海高原之柳身處逆境,在逆境中,要么消亡,要么創造奇跡。我們人也一樣,請你再說說看,我們的生活中,或者我們學過的課文中,還有那些人也具有像柳樹一樣的精神?這段話給了你什么啟發?
2、學了課文,你知道真正令作者望而生畏乃至敬畏的是什么嗎?(柳樹的品質、精神、生命力)(板書精神)
3、讓我們懷著跟作者一樣崇敬和敬畏的心情,再讀課文最后一段。
4、讓我們把這種精神記在心中,試著背誦下來。
四、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讀懂了一棵樹,它撐起了一片濃蔭;我們讀懂了一種精神,它撐出了一股韌勁;我們讀懂了一份敬畏,它撐出了一片希望……老師希望這棵柳樹的精神能夠永遠佇立在你們每個人的心中:不抱怨、不畏怯、敢于面對、敢于抗爭,成就屬于自己的一方壯麗風景!
[板書設計]
青海高原一株柳
環境
形象 頑強不屈
神奇 經歷 堅忍不拔
精神 不屈不撓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13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
對于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郁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使學生在朗讀感悟中體悟文本傳遞的情感。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具準備:
錄音,投影(小黑板)
課前先學:
回憶或介紹寫柳的古詩或文章。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
1、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柳樹常識
(1)賀知章的《詠柳》
(2)結合有關資料介紹柳樹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并討論
(1)本文能不能用一個柳字做題目,用一株柳做題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題目有什么好處?
3、教師示范讀
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的什么內容?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語
小組交流學習,實在不懂的作上記號。
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認為寫的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勾畫出來;借助工具書或討論理解字詞,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記號。
2、學生分節讀課文,隨時糾正,指名說說不理解的詞語。
3、整體把握,建立印象。
三、學習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2、展示評議
四、布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課文生字2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請大家把課題齊讀一遍。
二、學習課文
1、提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這株柳樹是什么樣子的,課文哪個自然段寫了柳樹的樣子?指名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
請一位同學把第五自然段讀一遍,這個自然段共幾句話?四句
大家把這個自然段仔細地讀一遍,想一想,這株柳樹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交流:
(1)兩合抱指的是什么?請學生演示,說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把這段話再讀一遍,體會柳樹的高大粗實和生命的偉力。
2、這株柳樹長在哪里?青海高原跟我們這里一樣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們這里有什么不同?
交流: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圖,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邊塞詩詞?同桌先討論討論。交流: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看到了這株柳樹,他覺得怎么樣?用書上的詞:神奇
指導朗讀:讓我們帶著這種神奇的感覺讀課文的3、4自然段,指導哦的讀音。
3、為什么說是唯一的一株柳樹呢?還有沒有其它的樹呢?為什么?那這株柳樹是怎么長起來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株柳樹的生長過程?6、7
請大家默讀6、7自然段,劃出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語句,等會我們來交流。
出示:
(1)干旱和寒冷絕不寬容任何一條綠色的生命活到一歲。
(2)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圖,講述:是啊,環境是多么惡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稱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兩季連續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氣溫很低,最冷的時候達到零下二十多度。在這樣的環境中,這株柳樹竟然活了下來,真是一個奇跡!
(2)從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是一株怎么的柳樹?讓我們用贊美的語氣再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4、課文寫到這里已經很完美了,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家鄉灞河邊的柳樹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8自然段,
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一樣嗎?
你能用書上上的詞來概括出灞河邊柳樹的特點嗎?如果說灞河邊的柳樹是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話,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樹就是 、 的?
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歡哪里的柳樹?你呢?為什么?
作者是借灞河邊的柳樹來反襯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樹的頑強。
5、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指名讀 理解意思 齊讀
三、拓展:
站在這樣的柳樹跟前,我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我們在五年級學過的課文中的人物司馬遷
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他(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終于寫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記》。
站在這株柳樹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你想到了哪個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交流。
四、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的的題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樹來贊美有著這種精神的人,我相信學了這篇課文之后,同學們一定會在自己的心中種下這株柳樹。最后送給同學們一首歌,用這首歌來結束我們這節課。
五、作業:
①(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 )扼住命運咽喉的人,( )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③( )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 )要勇敢面對,成為生活的強者!
板書設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壯觀而獨立
粗
神奇 形狀 枝干 葉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這株柳的強大生命力。
3、理清文章的脈絡,知道課文圍繞“青海高原一株柳”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4、通過課堂語言實踐,逐步培養語言領悟的深刻性和正確性。
教學重點:
通過大量的文本語言實踐(讀、思、議、悟)來領會作者文字中的思想。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悟柳樹在青海高原上生長的神奇及作者對柳樹頑強生命力的贊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力量,一種了不起的力量。(出示課件:小草頂開巨石、懸崖邊上的樹)課件旁白:柔弱的小草,為了生長竟能頂開身上的石塊。光禿禿的懸崖峭壁上竟長出了繁茂的大松樹。同學們那頑強的小草和松樹是多么的了不起呀,今天咱們所要學習的課文里也同樣有著這樣一株不同平常的柳樹,大家想熟悉它嗎?請翻開課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版書課題)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一起去熟悉青海高原上那株了不起的柳樹吧。(1)
1、提出自學要求
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課文,留意課文比較長,詞語豐富,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4)
2、讀書莫放“攔路虎”,我們一起來解決閱讀中的障礙(老師想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誰來?)
(1)出示詞串:
廣袤無垠 寸草不生 青石嶙峋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粗實 堅硬 蒼郁 深沉
艱苦卓絕 起死回生 頑強 毅力 韌勁
(2)讀詞語 點名讀 齊讀(5)
(3)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除了這些之外課文里里還有哪些不懂的請提出來。(認真預習,是學好課文的一個要害)(6)
(4)默讀:思考一下這一組組的詞語分別描寫柳樹的什么?
第一、二組寫了這株柳樹的生長環境。
第三組寫了這株柳樹的外形。
第四組寫的是這株柳樹的精神。
(5)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分別描寫了這些內容?
生長環境(3-4)外形獨特(5)精神頑強(6-9)(10)
b、教學第一、二自然段。
(1)那么同學們,第一、二自然段寫的又是什么呢?(作者看見柳樹的感受)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
從學生回答引入“平常”與“神奇”并相機版書,同學們有的說這株柳是極其平常的,而有的說這株柳又是神奇的(教師版書),照這么說的話,這株柳樹就是一株既平常而又布滿了神奇的柳樹嘍?為什么這么說呢?(引導學生說出)《假如這株柳樹長在平原,長在水邊那它就是一棵極其平常的柳樹,可假如它長在青海高原就顯得非常的神奇》。(版書:平原、水邊 青海高原)(10)
為什么長在青海高原就顯得神奇呢?青海高原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在預習的時候老師讓大家找了有關于青海高原的資料,大家找了沒有?誰來匯報一下自己找到的資料。(點名讀)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資料大家一起來看屏幕(出示課件)同學們,看了資料你有什么感受?
原來青海高原是環境這么惡劣的地方,難怪那柔嫩的柳樹生長在青海高原,會讓作者感到非常的神奇,神奇到令人(版書)望而生畏。誰來解釋望而生畏?(看見了就害怕)那么這里是指柳樹神奇到令作者感到害怕嘍?那應該是感到什么呢?(結合上面展示資料是震驚、敬畏)是呀,當那原本柔嫩的柳樹竟生長在環境如此惡劣的青海高原之上,難怪會讓作者感到這么神奇,神奇到令人望而生畏。同學們大家愿意跟老師一塊走進那神秘的青海高原,一塊去感受那柳樹的神奇嗎?(16)
c、 教學第三自然段
同學們請看(出示幻燈)這是課文第三自然里作者描寫青海高原的部分,請大家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感覺讀一讀課文里描寫青海高原的這一段話,老師邊走邊聽,看看哪位同學讀得最有味道。(14)
剛才老師聽到同學讀得都挺不錯的,現在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點名讀)同學們面對著這悲壯而蒼涼的景色,會讓你聯想到哪些邊塞詩詞呢?誰來說一說。(是呀,此情此景,讓老師也深受感慨。老師也想起了一句詩,是唐代大詩人王之渙所寫的《涼州詞》中的詩句,大家想不想聽一聽?不過老師和同學們讀得可不大一樣,大家留意聽留意看。(讀時出示課件)這樣子讀是不是更有感覺了?大家也跟老師這樣來一遍吧。(學生讀)不過老師覺得老師找的這一句還不是特殊的令人滿足,所以請同學們回去也好好的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詩句跟課文結合起來朗讀更合適好不好?(18)
3、作者望著這蒼茫的美景,踏著這廣袤無垠的原野,走到了李家峽水電站總部的大門口,我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不由得(停頓),什么了一聲?(出示課件)這個字該怎么讀?為什么你要這樣讀?(生答:驚奇、興奮、震驚)(點名提問后)大家先自個在下面練一練覺得怎么讀最好。同學們,咱們一齊再來讀一讀這一句,你怎么理解就怎么讀這個字,好不好?(我一眼就……齊)老師接:哦,作者看著這株柳樹心里一定在想,這可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樹呀。(指版書:神奇)(20)
d、教學第四自然段
作者之所以感到這么神奇還因為,“這是我在高原見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樹”。嗯,誰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覺得自己可以讀得好的請舉手讀!想讀的同學請舉手!(舉手的齊讀)。還沒有舉手讀過書的同學請站起來,齊讀。老師來一遍,好不好?(教師可在此時出示音樂范讀。)是呀,(點擊課件出示要害句)這株柳樹怎么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出示課件)同學們這方風景是由什么構成的?(版書)(山,原野,藍天,白云)為什么說這是一方“獨立”的風景呢?(版書)(只有這一株柳樹)那你又從哪里感受到這是一幅“壯觀”的風景呢?(版書)(鐵鑄的青山、遼闊的高原及其它)是的同學們,在這蒼茫而遼闊的青海高原上,在這看不到一棵樹的的青海高原上,這唯一的一株柳怎么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呢?面對作者的疑問同學們有什么感悟?(提問)是呀,這倒底是一棵什么樣的柳樹呀,竟能神奇到如此,壯觀到如此?讓咱們伴隨著音樂,再一次用真摯的朗讀去體味那柳樹的神奇吧。(出示課件)柳樹的神奇并非僅僅如此,請同學們回去好好地讀一讀課文,深入地想一想,并把你所感悟到的記錄下來,咱們下節課繼續學習,繼續領略那神奇的青海高原一株柳。
版書: 平 常 (極 其) 平原、水邊
(望而生畏) 青海高原
神 奇
(壯觀、獨立) 風 景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16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語言優美、寓意深刻的寫景散文。課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望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
全文首先用兩個自然段點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從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生長環境的惡劣和這株柳樹的巍然撐立寫出其強大的生命偉力,繼而猜測和想象那株柳樹存活、長粗的生長過程,進一步體現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頑強毅力,接著又寫了家鄉灞河柳樹的極易生長,從側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與命運抗爭。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話語點明了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從而揭示出人生哲理。本課的教學,我運用有效教學的策略,讓學生思維充分活躍,課堂精彩連。
導入部分,為了引導學生感受青海高原上的極其惡劣的環境,我采用的策略是,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幾組詞語,朗讀中感受蒼涼和惡劣的環境特征,為下文感受這株柳樹的神奇作鋪墊。
合作學習的目的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在互動過程中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在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感受柳樹的神奇環節,我讓小組合作學習,圈畫出描寫這株柳樹神奇的詞語,在邊上寫上自己的體會。小組成員每人交流一句,通過朗讀展示。最后上臺交流,并與臺下學生互動。學生在合作中先整體感知后逐句品讀、感悟,學會了學習語文的方式——多讀多想,就能讀懂語言文字背后的東西,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抓關鍵詞語理解談體會。學生通過“兩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粗實而堅硬”等感受柳樹外在的神奇。“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這兩句抓住“鍛鑄”、“巍巍然”、“撐立”感悟到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和內在的神奇!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合作技能;可以獲得更多的自尊;可以間接提高學業成績。
自主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學習方法。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過程,以取得行為復雜層次更高的學習成果,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對內容進行推理,解決問題,能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感受柳樹的頑強這一環節,我就讓學生默讀、自學、再同桌交流。這里主要側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從“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三個“多少”感受到柳樹經受這樣的摧毀次數如此之多,但它卻頑強地“撐立”著,有了一定要撐下去、活下去的信念,才創造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通過“讀句子—找詞語——談體會”的步驟體悟語言文字所蘊含的內涵。交流、補充、品讀……學生體驗獨特,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傾聽者的角色,適時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習作者想象、對比的方式,在想象和對比中進一步感受高原柳頑強、堅持不懈、敢于同命運作斗爭的精神。課堂上,注重與學生互動,如師生共同板書、配合接讀、朗誦,對于課文中心的感悟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
學到最后,我說:同學們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此時在你心中,僅僅還是一株柳樹嗎?你由這株柳樹想到了什么呢?請大家來說說:望著這一株柳樹,我想到了……這樣深化了文章中心,引導學生由一株柳想到具有柳之精神的人,獲得人生的啟示。
有效教學策略在課堂上的運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把課堂這個舞臺還給了學生,學生自己承擔起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學生是自己的老師。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課堂更加精彩!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實錄 篇17
研究目的:理解課文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研究課題:蘇教版語文教材第11冊《青海高原一株柳》
研究周期:兩周
研究課次:三次
授課教師:孫小靜老師
研究主題的蛻變
六年級語文教研組
數周前,初次進行組內教研時,我組成員一致同意把“立足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做為本次課例研究的主題,其原因是課外閱讀的意義深遠,如果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是很有效的。
七嘴八舌,推翻主題
此時,我們年級已有幾個班開始了《魯濱遜漂流記》的課外閱讀嘗試,日常教學中,幾位老師經常做經驗性的交流,這也就引發了關于課例研究主題可行性的討論:
孫小靜:激發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無論何時、何地,教師都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宋曉芳:我們班先讓學生隨意選擇課外書目進行閱讀,但有一半學生不想做,我覺得一旦把它當成一項作業讓學生完成時,他們會產生反抗意識、厭煩情緒。
王金萍:我們如果針對《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做課例研究內容,必然要集體閱讀《魯濱遜漂流記》,而這是一項集體性的課外閱讀,有的學生因家庭條件貧困及家庭環境所限,不能保證其良好的讀書氛圍。
惠偉玲:學生讀書時往往只注意故事情節,而如果要求他們做批注及讀書筆記時,他們就不想做了。
范會超:我們所進行的課例研究主要針對的是課堂教學,而課外閱讀需要大量的課外時間,教師引導學生執行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張 艷: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需要大量的課外時間來貫徹進行。而我們在課堂教學方面還有許多需要不解的疑問,因此,應該立足于課堂教學,通過短期的研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集思廣義,二次確立
接下來,我們針對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做了歸納、整理:
惠偉玲:學習課文時,學生局限于通過查詞典理解詞語,而對其他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少運用。
王金萍:學生不理解課文,主要還是一些關鍵詞不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個別關鍵詞句來來去理解全篇內容。
范會超:學生欠缺理解詞語的方法。
張 艷:有些學生不經思考,總是從《字詞句》等教輔資料直接摘抄詞語的意思,缺少理解過程,所以老師應在課堂上有意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宋曉芳:學生理解課文很淺,對作者要表達的感情體會不深,甚至不到。我們可以引導他們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來實現。
孫小靜:學生在習作時用詞不注意遣詞用句,不注意推敲運用詞語的準確性,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通過文本的學習有意引導。
基于以上討論,我們參考了《語文課程標準》針對閱讀教學的建議,制訂了本期課例研究的主題:理解課文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組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 理解“神奇”、“撐立”及“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等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3.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4.體會托物言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樹的神奇,感悟它身處逆境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2. 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
1.板書課題,指名讀。
2.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
①這株柳樹長得什么樣?
②青海高原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③青海高原只有這一株柳樹嗎?
④為什么要寫青海高原這株柳樹?
3.通過預習,你能試著解決哪個問題?相機指導讀有關段落。
預:
①讀描寫柳樹樣子的段落——第5自然段:指名讀——生評價——齊讀
②讀描寫青海高原的段落——第3、4自然段中相關句子。師補充相關資料:位于青海省,“世界屋脊”東部,海拔在3000米以上,缺氧現象嚴重,長年是凍土,是全國溫度最低的地區。春季有頻繁的沙塵暴襲擊,屆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能見度很低;夏天有暴雨、雷電、冰雹襲擊,冰雹小如黃豆,大如雞蛋,打在身上非常疼痛。
③嘗試解決第四個問題:讀第6、7、8、9段中相應的句子。
二、整體感知
1. 讀文時,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全班交流。
2. 回顧全篇,課文圍繞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寫了什么?師生交流,教師指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
學生自讀感受深刻的有關段落。
第二課時
一、感受“神奇”,感悟精神
1.快速瀏覽課文,在作者心中這是一株怎樣的柳樹?指名答。
2.課件出示: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
(1)讀了這句話,你產生了什么問題?
①為什么說這是神奇的柳樹?
②為什么這株柳樹神奇的令人望而生畏?
(2)理解“望而生畏”:顧名思義,你怎么理解?課件:畏:①畏懼;②佩服。
3.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株讓作者覺得神奇,且神奇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樹吧。
(1)課件:第5自然段文字。指名讀。
(2)你從哪句話看出這株柳樹的神奇?相機指導讀。
預:
①兩合抱粗(動作演示),百十余平方米(結合教室面積感知)
②生鐵鐵錠的色澤:見過鐵錠嗎?(體積大的鐵塊,顏色黯淡,摸上去很硬)這種色澤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堅硬,經歷了種種磨難)
③小結:我們從柳樹的樣子感受到了它的神奇。(板書:樣子)
4.巍巍然撐立:你怎么理解“撐立”?手掌用力就是“撐”,你體會到了什么?難道這個“撐立”僅僅寫出了柳樹在高原上高大粗壯的樣子嗎?快速默讀作者猜測柳樹生長情況的六、七自然段。
(1)你覺得柳樹撐立在高原上容易嗎?從哪兒看出來的?
經受干旱、寒冷:連續兩個季節不下一滴雨,最冷時零下幾十度。
一次又一次摧毀,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說明它經受了什么?(生死考驗)還從哪里看出經受的摧毀沒止一次?(三個“多少”)柳樹經受了如此頻繁的摧毀,它畏懼了嗎?凍死了——又,枝干被雷劈斷了——又,作者一連用了四個“又”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執著、頑強)我們甚至可以想象,也許很多時候它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覺得自己快掌不下去時,它會怎么鼓勵自己?
(2)課件:第七自然段。齊讀
(3)這是一種怎樣的撐立,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4)小結:柳樹種子發芽、長成幼柳,直至長成有兩合抱粗,能覆蓋出百十余平方米樹陰的參天大樹,從它的生長歷程(板書:生長歷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板書;頑強的生命力)
5.當這株柳樹在高原的風雪雷電中苦苦撐立時,那些平原上的柳樹——我家鄉的灞河柳是怎樣生存、生長的呢?為什么它們卻能極易生存、生長呢?為什么要用如此大的篇幅寫家長灞河邊的柳呢?
6.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啊!齊讀最后一段。讀后有什么感受?(有兩個數字,從“一”、“九十九”你感受到了什么?)
7.讓我們懷著敬畏的心情來讀一讀描寫柳樹樣子的文字。
8.這株柳樹之所以神奇,是因為——
二、拓展延伸,感知生活
1.這篇課文僅僅是在寫柳樹嗎?
2.由此你想到了哪些人?
學生初讀《青海高原一株柳》感受
六、五班
何金同:當一看到這個題目后,我就產生了疑問:為什么青海高原只有這一株柳樹?看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原來這里自然條件惡劣,樹木很難在這里生存。以前來到這里的很多樹種,都因忍不住干旱和寒冷襲擊,一個個地死去了。而那株柳樹最終憑借頑強的精神活了下來。他沒有抱怨命運,而是用超乎想象的毅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他最終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的風景。
這株柳樹的命運和我們人的命運是那么的相似嗎,不要總是抱怨命運對你很不公平,讓你面臨那么多的困難與挫折,我們應該像那株青海高原上的柳樹一樣,學會堅強,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個成功者,成為一個鶴立雞群的人!
王騰飛:我們遇到困難也應該像這棵柳樹一樣,面對危險應該勇敢面對,即便只有一點希望一絲光線也不要放棄,說不定這條路就是通向幸運之門的大道。我們要記住:命運是可以由自己來掌控的,只要自己有能力和勇氣,一定能沖破困難的封鎖線的!
李汶昊: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對這株柳樹的崇拜,為它的驚人毅力和超乎想像的韌勁所折服。這時我想到了我們人類,柳樹沒有毅力和韌勁就不能生存下來,人缺失了這兩條也就不會取得成功的。
張怡聰:我覺得這篇課文出現在我們的語文書上,主要是想教育我們,無論生活怎樣,自己的一生都應該是奮斗的一生,不能受到了一些打擊就放棄了。不能抱怨上天對自己不公平,人與人之間都是一樣的,關鍵是看我們自己,要頑強的生存,與困難斗爭到底,終究會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的。
教師分析:學生們通過自己對文本的閱讀,能夠初步感受到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整體把握很好,有些學生還能夠由物及人,想到我們人,在生活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的,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應該像這株青海高原上的柳樹一樣,具有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韌勁,這樣面對困難才可能取得成功。
《青海高原一株柳》文本解讀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以酣暢淋漓的筆觸介紹了生長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壯的柳樹,這棵柳樹雖然是一株極其平常的柳樹,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著頑強精神的、神奇的柳樹,告訴人們面對人生的困境和艱難,不能抱怨命運,應該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生存環境抗爭。全文首先用兩個自然段點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從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生長環境的惡劣和這株柳樹的巍然撐立寫出其強大的生命偉力,繼而猜測和想象那株柳樹存活、長粗的生長過程,進一步體現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頑強毅力,接著又寫了家鄉灞河柳樹的極易生長,從側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與命運抗爭。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話語點明了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從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詞句堆砌華麗,語言流暢,氣勢磅礴,恰當的比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寫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與家鄉灞河柳樹作了比較,第6、7、8三個自然段的想象占據了文章的一半,有力地寫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于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并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并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還由于學生對青海高原特有的氣候和地理特點普遍缺乏感知和體驗,再加上課文中只是運用語言直接描述,因此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環境的惡劣是教學的難點,而在此基礎上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實質的朗讀感悟和解讀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學的重點。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次反思
鄭州市金水區廟李鎮豐慶路小學 王金萍
這次授課,小靜用的是我們班的學生。這節課結束后,授課老師及聽課老師都普遍認為學生的發言積極,思維活躍。
針對這種可喜的現象的出現,我分析有如下原因:在課前,為了調動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我提前布置的家庭作業就是“談談你在這節課上的感受。”也就是你對自己在這堂課上的表現進行一個評價,同時,也可以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獲及體會。
我想,也許是學生事先有了這個目標吧,不想在作業中對自己捻,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們表現的積極性很高,我在聽課的時候,進行了一個簡單的統計,全班有二十三位同學在課堂上有發言,而且有些同學還多次發言。另外,還有一些同學雖然沒有發言,但也舉手了,但只是老師沒有叫到。
學生有了回答問題的意識后,在課堂上就有了精彩的表現。,聽課老師也都對學生們的發言這精到感嘆著。
另外,通過孩子們這次作業,我又發現了一些閃光點:
大部分同學都對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比較滿意,平時不愛發言的勝杰同學,第一個舉手就被老師叫到,他在自己的感受中寫道:今天上課我舉手發言了,沒想到老師第一個叫起了我。今后我還要在課堂上發言,許多同學分析自己在這堂課上發言的原因是由于孫老師,她在課上微笑著面對大家,并且當回答錯的時候也不批評,而是鼓勵。而平時我上課時,提出的總是難,讓他們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不敢說,這是我要向孫老師學習的方面。
接下來,我就課本身來談一下自己的困惑:
在這節課一開始的時候,孫老師就一下子抓住了“神奇”二字,這正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談到的一樣,也就是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應該說條理非常清楚了,提綱挈領做到了,可是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們在尋找相應的句子時,通篇來找,感覺比較散,這時,老師好像是被學生牽著走了,而這次的研究主題“抓重點詞來理解文章”的目標卻沒有達成。
我覺得可能是老師自己在對抓哪些句子,哪些詞語心里就不太清楚。這些都需要在下備課的時候,再著重注意的。
《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第三次聽后反思
第三次上課,聽課的不僅僅有聽課的老師,還有學過這一課的六二班學生。
一、抓住關鍵詞的理解來讓學生從中理解文本
在理解“巍巍然”時,老師先問“巍然”什么意思,學生知道巍然是形容高山的,老師再問“巍巍然呢?”學生答:就是更加高大的樣子,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來學生深切地讀出青海高原上一株柳的神奇。
在理解“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通過學生的讀讓學生從理解“九十九”“一”來讓學生暢談感受,讓這些溫室里花朵明白一個人的成長要會付出許多辛勞,要面臨許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困難,從中讓他們明白生活與命運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滿著希望,憑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會產生奇跡。
二、學生來當主人,親自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要學習,同時他們也具有評課的權力,在講課之后,留下部分時間讓學生來做一回老師,來評價學生的聽課。學生在評課時不僅能夠正確地指出優點,并同時指出了學生的缺點,這是老師們所料想不到的,看來學生真正地把課文學到了心中,在以后的學習與工作道路上能正確地面對自己的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