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詞兩首(精選12篇)
9詞兩首 篇1
目錄:第一頁,教學設計。第二頁,教學思考及資料。第三頁,學生想象詞境作文
如 夢 令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顆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
教學難點: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有關“詞”的知識和學過的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揭示課題,學生說說曾經學過的“詞”。
2、介紹“詞”的常識。
3、本節課學習的詞《如夢令》,學生介紹作者李清照。
二、抓住景物,感知畫面。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語氣并在書上劃出斷句的位置;學生朗讀。
2、學生朗讀,要求讀正確。
3、一起正音,熟讀這首詞。
4、學生邊讀邊畫線:文中描繪的景物。
5、交流。溪亭、日、藕花、鷗鷺
6、適當解釋詞中的字或詞的意思。
常記:經常記起
溪亭:小溪邊的涼亭。
日暮:太陽將要下山,時間已經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歸路:回家的路。
興盡:興致很盡心
7、學生朗讀,抓住課文中所描繪的景物,感知這些景物所構成的美妙的畫卷。
三、展開想象,領悟意境。
1、寫作背景。這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述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歡樂情景。
2、詞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愉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是愉快的心情,從“常記”“沉醉”二句可以看出。一個“沉醉”凝練地反映了一天的歡樂。
3、這一天的歡樂集中在歸途中表現,歸途中妙趣橫生的畫面有哪幾幅?
誤入藕花深處,(迷路),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人心情由沉醉到急切再到愜意,充分享受著這大自然的樂趣。
4、詞中描寫了一幅什么景象?用了哪些小事物?
描寫了江南山村月夜的圖畫:
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飄香、蛙聲一片。
(夜晚很靜,以動與靜,一幅豐收景象)
星稀天外,點雨山前,路轉溪頭,忽見茅舍。
(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情趣橫生)
5、以各種形式誦讀,讀中進一步體會詞人的心境,交流自己所感悟出來的意境。
四、完成練習,鞏固提高。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和同學交流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
《漁歌子》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以師生談話的形式簡介作者。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二、自主探究,理解詞意。
1、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2、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3、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1)讀生字:塞 箬 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一名學生自愿當小老師上臺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臺下學生可以對“小老師”問難質疑,“小老師”解疑,若“小老師”答不上或答不對的,臺下同學可補充、更正,無人答對的教師可引導、幫助。在生生、師生的相互解答、質疑中完善對這首詞的理解。(著重理解“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引導學生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②學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③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的平和與怡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五、總結升華
1、以各種形式誦讀全詞,感悟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2、和同桌說說各自讀了詞后想象所描繪的景象。
六、作業:
從兩首詞中任選一首,想象它所描繪的景象,寫下來。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 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課前思考:《如夢令》是李清照的一首充滿生活情趣和雅致的詞,是李清照的驚世之作,女主人憧憬美好生活,關切著美好的事物,無憂無慮,敏感而多情。教學本詞,引導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的資料,結合她生活的特定背景來理解,也可以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類比,以加強學生的理解。另外就是要注重學生橫向的遷移,能夠回憶起以前所學的李清照的相關詩詞,還需引導學生對其思想的把握,從而領會詞的意境,提高學生對文學的欣賞水平。教學中適用誦讀和意會。
如夢令》賞析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人。她也擅長詩、文創作,但最為人們稱道的,還是她的《漱玉詞》。其詞帶有婉約清新的風格,被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以宋朝南渡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門世家,早有詩名,婚后又與丈夫趙明誠伉儷情深,唱和相隨,生活比較美滿,所以,其早期的詞作大多表現一位處境優裕的少女、少婦,對自然風光的喜愛,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閑愁或夫妻別緒,也不過幾縷淡淡的感傷,無妨其歡快明朗的基調。從金人入侵的“靖康之變”起,她在突然之間接連遭受到國破、家亡、夫喪的慘痛巨變,自己也不得不顛沛流離,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內心充滿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詞作充滿了家國之痛、滄桑之感,基調趨于孤寂而悲涼。總的看來,李清照的詞,主要繼承了宋詞中婉約派的風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長,故能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并對后人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
《如夢令》(“常憶溪亭日暮”)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的早年之作。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憶”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后,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復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這首小詞,語言生動流暢,風格清新自然,趣味橫生,引人入勝。它雖然只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卻讓它折射出心靈世界中的七彩陽光;雖然只敘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卻賦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審美意義。
張志和
中國唐代詞人。初名龜齡,字子同。婺州(今浙江金華)人。生卒年不詳。16歲游太學,擢明經,向肅宗上書陳策,特見賞重,賜名志和,命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后因事獲罪貶南浦尉。遇赦還,以親喪不復仕,隱居江湖間,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著《玄真子》12卷,3萬言;《述太易》15卷,均佚。
張志和能書善畫,長于音樂, 嘗與陸羽為顏平原食客,善畫山水,揮筆立就。現存其《漁歌子》即《漁父》詞5首,描繪江南水鄉風光、漁父生活。詞的基調清新、質樸,并融和著隱者淡泊、澄清的高情遠意。張志和是詞人,又是畫家,所以他對淡泊逸致的抒發,是詞畫相兼的。
一、導入。
1、大家還記不記得以前學習過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描寫的是借寒江獨釣的漁翁,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首關于描寫漁翁的詞〈〈漁歌子〉〉。
2、作者是張志和。
3、請生簡介張志和,并作相應的評價。
4、這里的詞牌名是漁歌子,名是西塞山。
5、西塞山指的是哪里嗎?(今浙江吳興縣西南)
二、新授。
1、請生朗讀,注意停頓之處。
〈〈如夢令〉〉押的是u韻,那看看這首詞押的是什么韻?
押韻使得讀起來瑯瑯上口。
2、這首詞主要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用橫線表示。
這些詞語給我們勾勒了一幅什么季節的景物?你從哪里可以看出?
想想我們以前也學過描寫春雨、春風的句子是什么?
(南宋·志南和尚《絕句》里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地點在哪里?
3、看第一句話,哪些字你理解了,哪些字還不理解?
請生翻譯這一句話。
4、在這幅如此美麗的畫面中,肯定少不了……
那作者有沒有寫到人呢?你從哪里可以看出?
你知道“箬笠”“蓑衣”是什么嗎?可以對照書中的圖片。作者這里描寫的人物指的是誰?
“青箬笠、綠蓑衣”描寫的是人物的……(衣著)
對照圖片仔細想一想,此時此刻這位漁夫在干什么?
(駕著一葉扁舟)
5、漁夫駕著一葉扁舟在斜風細雨中“不須歸”。
請生解釋“不須歸”。
想想漁夫身處如此美妙境界里,盡情的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所以不僅僅是不須歸,而是不想歸。
說明了什么?
其實,“不須歸”除了指不想回家外,還指什么?聯系張志和的生平。
6、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這首詞勾勒了一幅具有濃郁江南風味的“垂釣圖”,塑造了一位悠閑自得的漁翁。
7、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抒發了詞人的人生志趣,表達詞人對自然景物和自由生活的熱愛。
8、請生朗讀。
三、展開想象。
把詞中描寫的這一幅美麗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可以對照圖片。
四、布置作業:完成可后練習3。
引導學生品讀《如夢令》,用一個詞來概括整首詞。
1、醉,陶醉在(美酒中,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美麗的意外驚喜中,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中……)詞人深深的陶醉了,誰也來醉一回,醞釀一下,來,請……朗讀
2、興,因為興致很高,所以晚歸;因為晚歸,所以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驚起一灘鷗鷺……
3、驚,鳥驚,人驚,驚喜呀!這一驚,讓詞人有了意外的收獲,才會常常記起,才會寫出如此美妙絕倫的詞!“驚”字用得最是精彩,鷗鷺驚飛的場面,詩人由驚慌而至驚喜的神情,都躍然紙上
4、“誤”字,寫出作者搖船時的醉酒憨態。
5、“爭”字,刻畫出詩人著急慌亂的神情。
學生想象《如夢令》所描繪的景象
溪亭游記
李清照去溪邊的小亭子游玩,她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一邊喝著醇醇的美酒,十分愜意。池塘的景色令人著迷,池水碧綠碧綠的,一眼望到底,池中的游魚細石清晰可見,小魚活蹦亂跳,可愛極了。池塘里滿是荷花,荷葉綠油油的,像一個個大玉盤,盤中的小水珠晶瑩剔透,像一顆顆光艷奪目的大珍珠。在荷葉的襯托下,荷花顯得格外精神,亭亭玉立,有的含苞欲放,鼓鼓的花苞惹人喜愛;有的競相開放,香氣怡人;還有的微微頷首,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天色不早了,李清照游興已盡,便準備劃船回家,可她喝得大醉。不知道回家的路了,不小心劃到了荷花叢的深處,她心中不免著急起來,便用力劃,誰知,驚動了滿灘的水鳥,它們一邊鳴叫著,一邊穿出荷花叢,撲棱棱地飛走了。
——六(1)班 楊蓓媛
學生想象《漁歌子》所描繪的景象
西塞山前春色美
西塞山前的湖中有許多白鷺。它們有的展翅高飛,有的在湖面上盤旋,有的正在捕食魚蝦。桃花正盛開,張著一張張笑臉,吮吸著春的氣息,它們的花瓣粉紅得尤其可愛。瞧,落在水面上的花瓣,多像一只只小船呀!水中的鱖魚長得多么肥美呀!它們不時躍出水面,觀賞一下這迷人的春色,它們被陶醉了。湖面上有一葉扁舟,上面坐著一位戴著青色的斗笠,穿著綠色的蓑衣的漁夫。他正在釣魚。微風習習,春雨絲絲,但漁夫還是不想回家。雖然他在釣魚,但眼睛卻欣賞著周圍的景色,他也被陶醉了。
——六(1)班 陳一閣
學生想象《如夢令》所描繪的景象
美好的回憶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在溪邊亭子里游玩的情景:
帶上一壺美酒,劃著一只小船來到亭子里,邊飲酒邊欣賞美景。那時正是夏季,平靜的湖中到處都是碧綠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的,荷葉上還有幾顆小巧玲瓏的水珠在上面嬉戲,讓人眼花繚亂。天邊絢麗的晚霞把天空裝飾得格外漂亮。
瞧!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一盞盞發著粉紅色光的燈;有的在余輝的照耀下,像披上了一層金光……不知不覺中,太陽已經落山了,她游興已經滿足了。于是,準備乘著小舟往回劃。但是,因為她喝得大醉,竟迷了路,劃進了荷花池的深處。天就要黑了,她心急如焚,想著:該怎么劃呀,怎么劃呀,再不回去,父母該著急了。她越想越心急,不禁拼命、胡亂地劃了起來。誰知驚醒了正在棲息的水鳥,它們一慌、一怕、一亂,都撲棱棱地飛了起來。
——六(1)班 曹雨潔
學生想象《如夢令》所描繪的景象
美好的回憶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在溪邊亭子里游玩的情景:
帶上一壺美酒,劃著一只小船來到亭子里,邊飲酒邊欣賞美景。那時正是夏季,平靜的湖中到處都是碧綠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的,荷葉上還有幾顆小巧玲瓏的水珠在上面嬉戲,讓人眼花繚亂。天邊絢麗的晚霞把天空裝飾得格外漂亮。
瞧!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一盞盞發著粉紅色光的燈;有的在余輝的照耀下,像披上了一層金光……不知不覺中,太陽已經落山了,她游興已經滿足了。于是,準備乘著小舟往回劃。但是,因為她喝得大醉,竟迷了路,劃進了荷花池的深處。天就要黑了,她心急如焚,想著:該怎么劃呀,怎么劃呀,再不回去,父母該著急了。她越想越心急,不禁拼命、胡亂地劃了起來。誰知驚醒了正在棲息的水鳥,它們一慌、一怕、一亂,都撲棱棱地飛了起來。
——六(1)班 曹雨潔
9詞兩首 篇2
《憶秦娥•婁山關》這首詞描寫了紅軍在婁山關戰斗中的行軍情景和戰斗勝利后越過雄關的情形,表現了紅軍不怕任何困難,壓倒一切敵人的革命英雄主義的豪邁氣概,藝術地反映了遵義會議給黨和紅軍帶來的歷史性轉折和巨大變化。
《沁園春•雪》這首詞以宏偉的氣魄,生花的妙筆,寫景論史,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
一、基礎知識積累1.給下列加紅字注音。沁(qìn) 嬈(ráo) 遜(xùn) 莽(mǎng) 胤(yìn)2. 形近字┏沁(qìn)沁人心脾 ┏弛(chí)松弛 ┏蠟(là)蠟燭 ┏竟(jìng)竟然 ┗泌(mì)分泌 ┗馳(chí)奔馳 ┗臘(là)臘月 ┗競(jìng)競賽 3.多音字 ┏(fēn)分別 ┏(hàn)汗水 ┏(huán)歸還 ┏(cháo)朝代分┫ 汗┫ 還┫ 朝┫ ┗(fèn)成分 ┗(hán)可汗 ┗(hái) 還是 ┗(zhāo)朝陽 ┏(yè) 嗚咽 ┏(shù)分數咽 ┫(yān)咽喉 數┫(shǔ)數一數 ┗(yàn)吞咽 ┗(shuò)數見不鮮 4. 解釋詞語【西 風 烈】西風即指秋風。烈,強烈、猛烈。【 咽 】聲音受阻而低沉。【如 鐵】像鐵一樣牢固,難以攻破。【殘 陽】日落時殘存的晚霞。【北 國】指我國的北方。【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下。莽莽,這里是無邊無際的意思。【山舞銀蛇,原馳蠟像】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在舞動,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原,作者自注指秦晉高原。蠟象,白色的象。【紅裝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紅裝,原指婦女的艷裝,這里指紅日照耀著大地。素裹,原指婦女的淡裝,這里指白雪覆蓋著大地。【分外妖嬈】格外艷麗多姿。【折 腰】鞠躬,傾倒。這里有稱頌、贊美的意思。【一代天驕】指稱雄一世的人物。天驕,“天之驕子”的省略語。漢朝人稱匈奴單于為天之驕子,后來稱歷史上北方某些少數民族君主為天驕。【俱 往 矣】都已經過去了。俱,都。【數風流人物】稱得上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數,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5. 文學常識填空(1)《憶秦娥.婁山關》中的“憶秦娥”是__________,“婁山關”是________。按字數分,《憶秦娥•婁山關》是___________,《沁園春•雪》則是___________。(2)詞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般分上下兩片,又叫“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詞的曲牌、字數、平仄都是規定好的,所以詞又叫 “____________”。 (3)霜晨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而今邁步從頭越。(5)《沁園春•雪》中表現詩人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詞牌 題目 小令 長調(2)曲子詞 長短句 詩余 上闋 下闋 填詞(3)馬蹄聲碎,喇叭聲咽(4)雄關漫道真如鐵(5)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二、課文學習1.作者介紹【明確】毛澤東,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一個農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毛澤東始終堅持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維護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主權,維護世界和平。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做出全面、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結論。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其他已公開發行的著作有《毛澤東書信選集》、《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和《毛澤東詩詞選》等。2.“詞”知識回顧【明確】詞,是我國傳統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樂(興起于隋唐,由漢族音樂、少數民族音樂與外來音樂融合而成,隨著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會,故名)曲調的歌辭,在發展過程中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某些詞牌的命名,與創始之作的內容有關聯,但后人倚聲或依譜繼作,則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賦詞牌本意,也可以撇開詞牌本意自由發揮(為了說明詞作的主題或內容,有時作者在詞牌下自擬標題或加寫小序)。毛澤東同志的詞,皆屬后者。3.題目解說【明確】《憶秦娥•婁山關》:“憶秦娥”是詞牌名。世傳李白首制此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的名句,故名。又名“秦樓月”“碧云深”等。雙調四十六字,分仄韻平韻兩體,仄韻詞多用入聲韻,上下片各一疊韻。婁山關,一稱婁關、太平關,在貴州遵義北大婁山中,位于峻拔山峰之間,此處萬峰插天、中通一線,地勢極為險要,自古為川、黔兩省交通要道。這首詞是毛澤東指揮遵義戰役中的婁山關戰斗取得勝利后寫的,詞中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沁園春•雪》:“沁園春”詞牌名。“沁園”,相傳是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曾被外戚竇憲奪取,后從作詩以詠其事,調名由此而得,又名“壽星明”“東仙”“洞庭春色”“大圣樂”等。分上下兩片,共114字。“雪”是這首詞的題目,內容與“沁園春”無關。4.《憶秦娥•婁山關》寫于長征途中重要的轉折關頭,這首詞表達詩人怎樣的革命情懷?【明確】這首詞寫于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遵義戰役中的婁山關戰斗取得勝利后寫的,詞中表達了工農紅軍不畏艱險、戰勝各種困難、敢于壓倒一切敵人的革命英雄主義的豪邁情懷。5.1945年10月,毛澤東在重慶曾把《沁園春》書贈民主人士柳亞子,同年10月7日,他在給柳亞子的信中說,這首詞作于“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試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景色和由此引發的感慨中,體會詞中雄奇壯闊的意境,領悟革命偉人超凡的氣魄和膽識。【明確】詩人站在想像中的最高點上,總寫北國冰雪飄,白雪茫茫的壯麗圖景,這圖景是那樣的清新開闊,令人耳目一新,使心胸開闊,讓人頓生心心馳神往的熱愛向往之情,難怪歷代英雄們為此競相折腰,進而建功立業,但哪一代帝王也沒有當今無產階級英雄的見識和膽略,他們文武兼備,必將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建立不朽的功業。6. 結合全詩說說下列詩句中加紅字的表達效果?(1)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明確】“碎”:在詩中是“細碎”的意思。能通過細碎雜沓的馬蹄聲表現了紅軍行軍之“急”、行軍之“速”。“咽”在詩中是用來形容晨風中軍號的聲音時斷時續。通過這個詞,既寫出紅軍斗爭生活的艱苦卓絕,又渲染行軍途中莊嚴肅穆的氣氛。(2)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明確】“頓”:在詩中是“一下子” 的意思。詩人通過一個“頓”字,表明黃河迅速封凍,極為夸張地寫出了嚴寒的威力。(3)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明確】“略”和“稍”:在詩中都是指“稍微、略微”的意思。作者通過這兩個詞委婉地指出了歷史上四位非常偉大的封建帝王的歷史局限。7.結構圖表: ┏ 西風猛烈 ┓ ┏ 上片 ┫ 空雁霜月 ┣ 婁山關戰斗中行軍 ┓ 不怕困難 ┃ ┃ 馬蹄聲碎 ┃ ┃ ┃ ┗ 喇叭聲咽 ┛ ┣ 壓倒敵人憶秦娥•婁山關 ┏ 雄關如鐵 ┓ ┃ ┃ ┃ 從頭越過 ┃ ┃ ┗ 下片 ┫ 蒼山如海 ┣ 越過婁山關的情形 ┛ 氣概豪邁 ┗ 夕陽如血 ┛ ┏ (1)寫北國雪景 ┓ ┏上片描寫 ┫ (2)具體描寫北國風光┣ 北國壯麗雪景 ┓ ┃ ┗ (3)想像雪后風光 ┛ 抒熱愛之情 ┃ 沁園春•雪 ┫ ┣ 熱愛祖國山河 ┃ ┏ (1)承上啟下過渡 ┓ ┃ 歌頌無產階級 ┗ 下片議論 ┫ (2)五位帝王文治不足 ┣數帝王不足 ┛ ┗ (3)歌頌無產階級英雄 ┛頌當今英雄 三、深入探究1.寫作特點分析:(1)《憶秦娥.婁山關》:選材巧妙,注重側面烘托。析:這首詞寫的是婁山關戰斗,但詞中字面沒有一個字寫戰斗。詞作略去了戰斗場面的描寫,只是以烘托的筆法,側面描寫了從“霜晨”到“殘陽”這一天的戰斗生活,雖未寫戰斗的過程,但是紅軍戰士那種不畏艱難、敢于奪取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表現得極為深刻動人。(2)《沁園春•雪》:①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②動靜相襯,虛實相生。③語言簡練,極富表現力。1.怎樣認識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評價?【明確】本詞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在詩詞中運用形象思維進行議論的藝術典范。它將本來可能枯燥的議論,加以藝術的處理,使之形象化、詩化,生動可感,耐人尋味。作者以“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表現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評了他們長于武功,而短于文治,表明了自己對他們的評價。這段評論以“惜”字為統領,定下了批評的基調,意味非常豐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而且是無數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們具有悲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惜”中有貶,委婉地批評了這些英雄的不足,他們不善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文學才華也欠缺;“惜”中寓志,蘊含后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史英雄人物的自信。有了這些作為鋪墊,下文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2.對“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應該怎樣理解?【明確】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即抒發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對此,最重要的是從文本出發,即根據這首詞內容和語境加以體會和分析。作者在1925年所作的《沁園春.長沙》一詞,其中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之句,與本詞的詞意頗有相通之處。3.《沁園春•雪》這首詞的寫景、抒情和議論是怎樣結合的?【明確】這首詞是一首雄壯的抒情詩。它的抒情是與寫景、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下片議論,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國河山的壯麗,想到無數英雄為之傾倒,并對歷史英雄加以評說,而寓情于議,蘊含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俱往矣”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風流人物,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高峰,點明主旨,抒發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從而使全詞收到了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4. 反復吟詠下列詩句,充分想像詩句中所描繪的畫面,并談談你的感受。(1)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明確】秋風猛烈,大雁在霜晨冷月的季節里鳴叫,此時出征作戰,真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和慘烈。這句表面是寫景,實則借景寫季節和出征的時間,從側面寫出征的悲壯。(2)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明確】蒼山像大海一樣翻騰涌動,落日像血一樣的鮮艷明亮,此句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說今后的革命征途中還會遇到如蒼山大海一樣多的關隘、困難,戰勝它們還需要更多的革命英雄為此獻出一腔熱血。(3)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明確】這句是從整體一概括北國的壯麗雪景,突出的特點是冰封、雪飄,茫茫無際,給人一種意境清爽,心胸開闊之感。(4)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明確】這句是想象雪后天晴,雪日交相輝映的一片生機盎然的美景,真是令人心馳神往。四、課內閱讀沁園春•雪毛澤東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1.下片中兩個詞古今義不同,這兩個詞分別是什么?它們的含義又是什么?2.詞的上下片抒寫的內容有何不同?上下片有何聯系?3.上片所寫景物有何特點?4.下片抒情,指出歷史上帝王的不足,用意何在?【參考答案】1.風騷:文學才華; 風流:功勞卓著。2.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寫景為抒情服務。3.所寫景物具有概括性,突出雄奇壯闊的意境。5. 這是用襯托手法,以古代英雄襯托當今革命偉人超凡的氣魄和膽識。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1.該詞的詞牌名是_____,題目是____,它描繪的是____戰役中婁山關戰斗的場景。2.上片寫自然環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用______渲染進軍途中莊嚴肅穆的氣氛。3.“雄關漫道真如鐵”意思是____________。4.下片中“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如何理解?5.毛澤東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詞作,請根據你的積累,試寫出一首戰爭年代的詞作?【參考答案】1.憶秦娥 婁山關 遵義2.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馬蹄聲碎 嗽叭聲咽 惡劣天氣3.不要說雄偉險要的婁山關像鐵一般地難以攻破。4.這兩句寫的是傍晚時分,紅軍躍過婁山關,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波瀾壯麗、色彩濃艷、氣魄雄偉的圖景。這個畫面既是寫實,又是在實感之外,寓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如海的蒼山象征革命的勝利需要紅軍戰士浴血奮戰、前仆后繼,輝煌的勝利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預示著未來斗爭的艱辛和曲折。5.如《清平樂.會昌》(一九三四年夏):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9詞兩首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塞”、“笠”、“蓑”三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
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情意目標:
1.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3.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兩首詞的意思,根據這兩首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課前準備:
課件。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背誦《憶江南》(齊背、單獨背)
二、學習《漁歌子》。
1.以師生談話的形式簡介作者。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3.自主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一名學生自愿當小老師上臺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臺下學生可以對“小老師”問難質疑,“小老師”解疑,若“小老師”答不上或答不對的,臺下同學可補充、更正,無人答對的教師可引導、幫助。在生生、師生的相互解答、質疑中完善對這首詞的理解。(著重理解“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引導學生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②學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③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的平和與怡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5)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拓展性練習。
1.自學自解宋代詩人蘇軾的詩:惠崇《春江曉景》,也可自己選擇描寫春天的詩詞來學習。
2.交流自學情況。
3.讀一讀、背一背。
四、指導書寫,鞏固字音,記憶字形。
1.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2.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9詞兩首 篇4
學生視角
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無數的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久遠的詩詞名篇。詞與詩不同,但又韻味無窮,一定會引入去誦讀、探究。
難點
對于詞中所描述的美景難以想象與描述。
教師思考
《憶江南》是白居易懷念舊游的代表作。這首詞開篇就感嘆“江南好”,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漁歌子》描述了一幅多么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機勃勃,而且充滿了喜氣。學習這兩首詞,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同時,要用各種形式朗讀,在誦讀成背的基礎上:多看畫片、圖像,給學生以想象的依據和空間,才能真正地領略詞中的旖旎風光。
重點
了解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感。
設計特色
自讀自悟,想象創新。
信息資料
師生查閱的有關白居易、張志和的資料以及描寫春天美景的詩詞。
[教學要求]
1。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對于淳樸美麗的大自然的贊美、懷念之情。
2。想象詞中描寫的意境,理解詞的內容。 ·
3.朗瀆課文。背誦《憶江南》。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詩人對江南春日勝景的贊美,領悟作者對江南的懷念之情。
2.讀詩詞,想畫面,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3.朗讀課文。背誦這首詞。
教學流程:
一、背唐詩,初識詞
1.以賽詩會的形式,在3分鐘之內背唐詩。
2.再出示這首詞,說說以往我們學過的詩與詞有什么不同?
(從形式上初步了解詞,體會長短句與詩的不同。既帶領學生進入古詩詞的意境,又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詞的興趣。)
3.介紹詞和詞牌。
(1)先是由學生介紹“詞”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教師給予補充。
(激起學生對“詞”學習的向往,感受“詞”的魅力。尤其是宋詞,引導學生進行誦讀與學習。)
二、初讀《憶江南》
1.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教師用范讀引導學生進入意境,打好感情基調。)
2.學生讀,對于學生的讀法采取自由,可以加手勢,加頭的動作,可以背著手站起來讀,更要大聲地讀。
3.學生展示讀。
4.再讀時要努力想象,眼前會是一幅怎樣的畫卷?
(要求學生用現代漢語把古代藝術講出來,講時盡量強調,有感情地把浮現眼前的景色講出來。)
5.出示圖像。
展示江南水鄉的風景,觀看蘇、杭的秀麗風景;讓學生飽覽江南春日勝景,充實學生的想象,豐富學生的語言。
三、再讀《憶江南》
1.帶著情感朗讀這首詞,結合自己對江南春日勝景的想象,讀出自己對江南的喜愛。
2.我們如此地看待心目中的江南,那么白居易出生在北方,曾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又怎能不回憶這美好的風景呢?想象自己;就是白居易,正在窗前回憶自己曾經依 戀的地方,回憶那江花和春水,大膽地體會著讀。
(換位思考,會更形象,更直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展示讀這首詞。
4.嘗試著背這首詞。
四、借鑒《憶江南》
1.小組同學議一議,這首詩哪個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學生的回答要有個性,只要是自己的意見,直接說出來就要給予適度的評價。學生的想法只要是值得肯定,教師一定鼓勵,鼓勵學生繼續發現。)
借鑒的地方很多:開篇就感嘆“江南好”,好在何處,一言難盡。于是作者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抓住典型事物的特點,短短十四個字寫盡了江南春日勝景,這怎能不使作者魂牽夢繞,所以水道渠成地反問結尾。
2.學生匯報,其他同學補充。
3.總結。
五、課堂練習
1.讀下面的句子,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背誦一首白.居易的詩。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
1.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詩人對西塞山邊的景色熱愛之情以及詩人自己的人生志趣。
2.讀詩詞,想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詞。
教學流程 : .
一、導人新課
背誦《憶江南》,引入古詩詞意境。
2. 出示《漁歌子》,介紹張志和。
(對于本首詞的作者要詳細了解,更能體會詩的內在深意,繼而為體會詩人的人生志趣鋪墊。
先給學生交流作者生評的時間,然后教師補充。這樣才會使學生查找資料的愿望長久保持下去。)
3.請學生板書課題,;
(盡快導入 新課,激起學生讀詞的欲望。)
二、學習新詞
1.準愿意把這首詩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邊看,邊小聲地讀,把生字的讀音讀準。
(這首詞出現的生字較多,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準備,會增加展示讀的信心。)
2.讀這首詞。邊讀邊思.這首詞都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
(引導學生關注詩中描寫的景物,為想象畫面做準備。)
3.白騭、桃花、流水、鱖魚、微風、細雨,這是一幅多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展示這一幅春的畫面嗎?
(發展語言是語文學習的目的之一,借助這些詞匯所展示的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既接受古代漢語的熏陶,又發展現代語言,一舉兩得。)
4.有感情地讀自己創作的小散文。
5.出示圖像。
觀看圖像,結合自己的想象,引起共鳴。
6.再次有感情地朗瀆這首詞。
。 三、體會情感
1.齊讀《漁歌子》,說說如何理解“不須歸”。
指導學生理解不歸哪兒,體會作者不回家,棄官隱居,一去不遠的原因。指導學生結合張志和自稱為“煙波釣徒”來理解。
2.帶著體會到的、作者熱愛淳樸美麗的大自然的情感,有感住地朗讀這首詞,能背下來更好。
3.總結。
四、課堂練習
1.讀下面的句子,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背誦——首描寫春天的詩詞。
五、 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了解張志和、白居易,請同學們查找白居易、張志和的詩詞,并有感情地誦讀,開一個古詩文朗讀會,從朗讀中賞析古詩詞。
板書 .
詞 兩 首
江花 勝火
>讓人魂牽夢繞
江水 如藍
白鷺 桃花 流水
>讓人流連忘返
鱖魚 斜風 細雨
9詞兩首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 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9詞兩首 篇6
教學要求:
1、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對于淳樸美麗的大自然的贊美、懷念之情。
2、想象詞中描寫的意境,理解詞的內容。
3、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教學重點:了解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對于詞中所描述的美景難以想象與描述。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背唐詩,初識詞
1、以賽詩會的形式,在3分鐘之內背唐詩。
2、再出示這首詞,說說和以往我們學過的詩和詞有什么不同?
3、介紹詞和詞牌。
(1)學生介紹詞在古文化中的地位。
(2)教師給予補充。
二、初讀《憶江南》。
1、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2、學生讀。
3、學生展示讀。
4、再讀時要努力想象,眼前會是怎樣一副畫卷?
5、出示圖像。
展示江南水鄉的風景,觀看蘇、杭的秀麗風景,讓學生飽覽江南春日勝景,充實學生的想象,豐富學生的語言。
三、再讀《憶江南》。
1、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詞,結合自己對江南春日勝景的想象,讀出自己對江南的喜愛。
2、我們如此看待心目中的江南,那么白居易出生在北方,曾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又怎能不回憶這美好的風景呢?想象自己就是白居易,正在窗前回憶自己曾經依戀的地方,回憶那江花和春水,大膽地體會著讀。
3、展示讀這首詞。
4、嘗試著背。
四、借鑒《憶江南》。1、小組同學議一議,這首詞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學生的回答要有個性,只要是自己的意見,直接說出來就要給予適度的評價。)
借鑒的地方很多。開篇就感嘆“江南好”,好在何處,一言難盡。于是作者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抓住典型事物的特點,短短十四個字寫盡了江南春日勝景,這怎能不使作者魂牽夢繞,所以水到渠成地反問結尾。
2、學生匯報,其他同學補充。
3、總結。
五、課堂練習。
1、讀下面的句子。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背誦一首白居易的詩。
9詞兩首 篇7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憶江南》,熟讀古詩。
2、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 新課
1、出示課題:詞兩首
2、今天,我們學習第一首《憶江南》
3、簡介作者:(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今陜西渭南縣人,幼年時因戰亂避難江南,比較接近勞動人民,了解他們的痛苦生活。他的詩歌反映現實生活,語言平易通俗。
4、討論詞和古詩有什么區別,結合本課的學習查閱資料解決。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自學方法。
2、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個人自由朗讀。同桌同學互讀互幫。自由結合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詞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
《憶江南》舊曾諳:過去曾經熟悉。諳:熟悉。江花:江邊的花。綠如藍:碧綠如藍草。藍:一種可以從葉子里提取青藍色染料的草。
2、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詩句大意: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風景是多么美好。朝陽和江邊的鮮花火一樣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凈碧如藍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懷?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思考
1、《憶江南》這首詞哪些地方是根據江南的特點來寫?寫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陳述句。好不好?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讀,交流,總結朗讀方法。用江上的朝日和江邊的鮮花作襯托,形象鮮明,寫江花用紅勝火不僅有色彩,而且表現出一種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五、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漁歌子》,熟讀古詩,了解大意。2、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 新課
1、出示課題:詞兩首
2、今天,我們學習第二首《漁歌子》
3、簡介作者:
(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張志和(730~846)唐代詩人,今浙江金華人。曾在朝廷做過官,后來出家當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他的作品大多描寫自己的閑居生活。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自學方法:
西塞(sài) 鱖魚(guì) 箬笠(ruò lì) 蓑衣(suō)
2、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
個人自由朗讀。同桌同學互讀互幫。自由結合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詞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鱖魚:又叫桂魚,肉味鮮美。不須歸:不必回去
2、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詩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鷺展翅飛翔。桃花紅,流水碧綠,鱖魚正肥美。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迎面吹來,釣魚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
思考:
1、《漁歌子》中的“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討論總結:詞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無限的詩情畫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風細雨不須歸”。
2、有感情地朗讀,交流,總結朗讀方法。
3、詞中描寫的是作者過著隱居閑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無比的春光。
五、作業
1、背誦古詩。
2、練習。
后記:有幾個字很難寫,得多提醒學生注意書寫。
9詞兩首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學創作。
過程與方法:
分析《鷓鴣天·桂花》以議論入詞的寫作特點;賞析《永遇樂》中對比的寫作手法和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作者在《鷓鴣天·桂花》中所表現出的超塵脫俗的美學觀點和對桂花由衷地贊美和崇敬之情;感悟作者在《永遇樂》中所表達的盛衰之概和身世之悲。
教學重點:
賞析《永遇樂》中對比的寫作手法和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
教學難點:
分析《鷓鴣天·桂花》以議論入詞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朗讀、背誦、鑒賞、引導、討論。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
基本閱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鷓鴣天·桂花
【導入語】
播放李清照的詞作歌曲《一剪梅》視頻,詢問學生,這首歌曲的作詞者是誰(李清照),現在我們來學習李清照的另一首詞《鷓鴣天·桂花》。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天資卓越,不到十一歲,她的詩文已被父輩晁補之等人所稱贊。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母王氏也工文章。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李清照與丈夫都喜好讀書。他們節衣縮食,省下錢來買書。他們起書庫,造書櫥,收藏之富,冠絕一時。于是買書、藏書、校書,幾乎成了書癡。李清照結婚之初,北宋已瀕臨危亡的邊緣。欽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歲時,金兵攻下汴京,徽欽二帝被俘后,朝廷南遷,北宋滅亡,趙明誠時在山東做官。第二年即李清照43歲時,金兵攻陷山東,夫婦南逃到建康(南京)。從山東流亡到建康,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贊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加上沿途風霜勞頓,使趙明誠病倒了。后來趙明誠為了哭奔母喪,舊病復發,建炎三年即李清照47歲時,丈夫病死建康。在舊時代,丈夫幾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了丈夫,就可以說完全孤弱無依了。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后,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并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后來的拳腳相加。之后,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于行,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后,由于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多年的背井離鄉,使李清照那顆心已經殘碎了,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污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殘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李清照一生都沒有子嗣,原因在于趙明誠不能生育,而且趙明誠和他的幾個妾也沒有留下子嗣。因此,李清照的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優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她的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夫君趙明誠,是宋朝小有名氣的金石考證家。他們燕爾新婚后不久,趙明誠就只身外官,讓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濟南獨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難耐思夫心切時,常寫些詩詞寄去,一吐愁腸!那趙明誠忙于官場應酬,難得寫出好詩詞回應。李清照既失望又擔心,怕丈夫長此以往,才思枯竭。趙明誠為了讓愛妻放心,當然也懷有我堂堂大丈夫豈能須眉輸于巾幗的念頭,便閉門謝客,苦思三日,先成詞50首,又選出20首加以精雕細刻,再把李清照剛寄給他的《醉花陰》重抄之后混雜其中。然后置辦酒宴,特邀好友們來對這些詞做些評價,并再加以精選。酒過三巡,眾人傳閱罷這21首詞。商議畢,便推舉某名士講評。該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詞,捻須夸贊道:“老兄真是奇才!雖說你的詩詞大多平庸,但這一首確是沙里淘金、絕妙好詞!其中有一句,真堪稱千古絕唱,定將流芳百世。可喜可賀啊!”那趙明誠一瞧,乃是《醉花陰》,陡然紅了臉,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慚愧呀,慚愧!鄙人豈敢貪天之功。實話相告,此首《醉花陰》乃內人清照所作。我不該心懷忌妒,移花接木,做出東施效顰之舉,以致貽笑大方……”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瑞腦:香料 金獸:香爐 紗廚:紗帳”。
9詞兩首 篇9
(望海潮·東南形勝、雨霖鈴·寒蟬凄切)·教案
雨霖鈴
導入新課:
學生唱李煜詞《虞美人》(以唱代背檢查上節課內容),帶出熱烈的課堂氣氛。
解讀作者,明確目標(均用投影展示):
(1)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柳永的資料,教師略加補充。
(2)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第一步:美美地聽——感受詞的語言美。
播放flash課件,學生聽情感真摯的配樂朗讀。
(1)第一次聽:進行語感熏陶,注意節奏。
(2)第二次聽:感受詞的意境,注意情感的運用。
第二步:美美地讀——語感訓練。
(1)第一次讀:再播放flash課件,學生小聲仿讀。
(2)第二次讀:教師范讀一小節,作節奏指導,學生自主朗讀訓練。
(3)第三次讀:抽檢學生朗讀情況,來個小比賽,看誰朗讀得最好。(先抽兩個學生分別朗讀上片和下片,由同學評價,若認為自己朗讀得更好的,可以向他們挑戰)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師作詩詞鑒賞技法指導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語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有象征意義的詞、用典等。
(3)寫作技巧:把握寫作技巧。
2.小組討論
(1)找意象,說作用。(幻燈片上逐一展示有關意象的詞及其表達的感情)
(明確)意象: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晚、楊柳岸、曉風、殘月
作用:渲染惆悵傷感之情
(2)找出體現作者情感的詞語,說表達的情感。
明確:無緒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難分難舍)
良辰好景虛設更與何人說(慘不成歡)
(3)寫作技巧的探討:請同學們回顧詩詞常見的表達技巧,說說本詞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補充相關的寫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以樂寫哀,以哀寫樂)。
3.個人體悟
請閉目凝神,通過意象想象離別場面,品味詞中美的意境,然后說說你感受到的意境。(學生各抒己見,同學們評點誰的感悟最好)
4.小組交流討論
鑒賞詞中美的詞句,說說你認為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詞句美在哪里?
(學生開始堂上發言,其他同學評點,教師點評穿插其間)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賞析發言,要準備足夠的應對材料,以便生動自如地應答學生的發言。如: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來渲染氣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極為傳神地寫出了千言萬語又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難分難舍,情意綿綿的眷戀之情。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美在展現了一個別后的暗淡景象,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見之無期,充滿無邊無際的離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美在將楊柳、風、殘月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為一幅畫,使離人勾起對往事的回憶,深感眼前的孤單,并渴望團聚,言盡而意無窮。又讓這幅畫出現在“酒醒”之后,讓離人產生了濃烈的“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離別情景歷歷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煙波”卻還須前行,離心愛的人更遠,真是“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而“曉風殘月”寫出別后心境的凄涼冷落,“楊柳”則更添愁思。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美在寫出詩人別后的孤寂,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
5.評選佳句
對比同學們談的美句,結合剛才的評價,你認為哪一句是最美、最傳神的千古名句。
明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注意不可一錘定音,允許百家爭鳴)
6.交流學習體會,學生小結
7.課外延展,能力遷移
運用本節學到的知識鑒賞張先的《江南柳》,并與本課學的《雨霖鈴》相比較,說說它們的異同。
江南柳 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確) 同:都寫別情,都描寫了別時的典型環境。都寫了別后,都是情景相生。
異:柳詞想象別后遠行的情景,虛實相生。
張詞著重寫送行者別后情景,而未寫別時情事。
8.課外練筆
用形象化的語言描寫你所經歷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體裁不限,也可填詞作詩。②要寫真情實感,不得無病呻吟。
第四步:美美地唱——感受美妙的韻律。
(1)播放flash課件,欣賞美妙的旋律和極富悲情的演唱,品鑒柳詞美妙的意境。
(2)再播放flash課件2次,同學們伴著音樂學唱。
(3)再播放flash課件(去掉圖像和原唱),讓學生在音樂聲中以唱的形式背誦課文。
望海潮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知識。
2.反復誦讀,流暢背誦,感知次詞的聲韻之美。
3.學習鋪陳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詞的有關知識
(1)詞的起源:詞產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得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
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于詞牌和標題:此的標題是次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次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3)詞的分類
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二.導入
宋真宗咸豐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三.作者簡介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鶴沖天 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四 .朗讀本詩
教師范讀 學生齊讀 學生自由朗讀
五.試著背誦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生試著背誦
二.學生齊讀
三.解題
望海潮,詞牌名,柳永開創的。
四.具體分析詞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二)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寫了山河水量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 從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時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祝愿。
五.藝術特色
本文是慢詞,所以在藝術手法上與小令有所不同。本詞重在用鋪敘的手法,例如“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前面一句是總說,這幾句是對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9詞兩首 篇10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通過朗讀想象畫面,引導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和意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預習新課(讀詞五遍,查字典:常記、沉醉、興盡、斜風、不須)
2、誦讀李清照的另外二首詞:《如夢令》、《聲聲慢》、柳宗元《絕句》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第一首詩《如夢令》,對比閱讀李清照的另一首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誦讀,導入新詞:
1、背誦 辛棄疾的《清平樂 村居 》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二、揭題:
1、板書:如夢令 漁歌子
2、生讀題
3、師解題:《如夢令》和《漁歌子》都是詞牌名。詞牌是填詞時用的曲調的名稱,它規定某一詞牌的字數、句數、平仄和韻腳。
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如夢令》,分別指名讀兩首如夢令,初步認識詞牌,了解如夢令的特點。
4、板書作者并做相關介紹
李清照:南宋第一才女,出生一個大夫的學者人家,博學多才,精通書畫,擅長寫詞。
張志和:唐代詩人,能書善畫,長于音樂。
三、初讀,讀流利詞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正音。
3、同桌讀,注意讀正確。
4、教師范讀,學生注意節奏。
5、生練讀,并指名讀。
四、精讀指導,學習《如夢令》
(一)抓字詞,理解詞意。
1、交流以下幾個詞的意思。
常記:常常想起
沉醉:大醉
興盡:游興滿足了
溪亭:溪邊的亭子
2、整體感知
(1)師問:這首詞寫的是詞人一次郊游的情景,發生在什么時間?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自由讀詞,請找到文中的關鍵字詞回答。(“醉”“日幕”)
(2)交流
3、抓“醉”理解全詞
(1)讀一讀全詞,從“醉”你看出什么?(可結合生活經驗,也可聯系下文)
(2)交流
①詞人的心情愉快,暢飲導致醉
②不知歸路
③日幕,游玩興致還很高,流連忘返
④誤入荷花深處
⑤詞人在荷花叢中快速地劃動小船,想找到出路
⑥驚起棲息的水鳥
(3)師結:作者愉快的游玩,興致盎然。由于暢飲喝醉了,以致發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回想起來別有情趣。
4、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意思嗎?先自己試一試,再同桌說一說,然后交流。
經常想起那一次在溪邊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家的路。游興滿足了,天黑了,往回劃船,卻錯誤地劃進了荷花叢中。使勁地劃呀,劃呀,驚動了滿灘棲息的水鳥,都飛了起來。
(二)想畫面,體會意境。
1、看圖,再讀讀詞,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
2、交流(興致勃勃在溪亭游玩 在荷花叢中一女子蕩舟游玩,游興不盡 拼命的劃船驚動了棲息的水鳥……)
3、你從中感覺到什么?(作者的心情很愉快,很有情趣,游玩的興致很高)
4、朗讀,將這種感受讀出來。
指名讀。
(三)誦讀,體會感情
1、指導背誦,理清全詞的思路。
地點、時間、發生什么事(沉醉、誤入、驚起)
2、自由練習背誦
3、不同形式的誦記
4、你體會到早期時的李清照是怎樣的?
過渡:生活如此有情趣的詩人,后來由于命運發生變故,她漂泊異鄉,孤獨寂寞的度過晚年。
(四)、拓展閱讀,對比中體會詩人的情感
1、出示:《聲聲慢》
2、師讀,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3、說說感受
五、作業誦讀《如夢令》、《聲聲慢》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張志和的詞《漁歌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2、誦讀李清照的詞《聲聲慢》
3、背誦柳宗元的《絕句》
過渡:今天我們將再去認識一位在白鷺飛翔,桃花盛開,鱖魚肥的季節中獨釣的漁翁,享受一番當時的情趣。
二、精讀指導《漁歌子》。
(一)抓字詞,理解詞
1、指名讀
2、出示關鍵字詞,看圖說說它們的意思。
(1)箬笠 蓑衣
(2)斜風、細雨
聯系生活經驗,猜想是怎樣的風,怎樣的雨。
(3)不須歸
(4)師解:西塞山:在湖州,西塞山前有一溪,但樊漾湖已不存在。
2、整體感知
(1)自由讀,找一找,這首詩中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它們是怎么樣的?眼前仿佛看到怎樣的一幅畫面,(秀麗的春天)
(2)交流
(3)詞中的人是怎樣的?
(4)交流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詞意。
(二)想畫面,體會意境
1、劃出表示顏色的詞,想象中的畫面是怎樣的?(交流)
2、除了色彩繽紛,許多事物是處于動態的,找一找,你仿佛看到哪些事物正處于動態之中。(交流)
3、看書中插圖,再讀讀詞,你腦中出現怎樣的畫面。
生閉上眼睛,師讀詞。
交流
4、探討:漁翁為什么“不須歸”?
5、朗讀
(三)誦讀,體會感情
1、指導背誦,并自由練背。按由景到人的順序。
2、不同形式的背誦
3、作者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漁翁形象,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呢?
贊美漁家生活情趣,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也融和作者隱憂后的淡泊、澄清的高情遠意。
三、拓展誦讀
1、再讀柳宗元的《絕句》,體會情感,同樣有著隱者的淡泊、澄清的高情遠意。
2、背誦寫春的古詩
四、作業
1、從兩首詞中任選一首,想象它所描繪的景象,先說說,再寫下來。
9詞兩首 篇11
教學目的
1.學習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的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設想
抓住詩的思路,反復朗讀,著重體會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進而具體、深入地感受詩的意境,學習詩人的寬廣襟懷和昂揚的革命精神。
教學時數 1教時。
由于班級的基礎不一樣,教學的重點、進度可以有差別。基礎好的班級,只要點到為止,不必詳講。基礎差的班級可以適當延長教學時間。
導入 新課
1.介紹詞的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有詞牌,又稱詞調。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長沙”是題目。
2.播放這首詞的朗讀錄音帶,初步感受詞中強烈的抒情氣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指導預習:
1.學生輕聲朗讀課文。
2.根據課文《預習提示》第1、4節和注釋學習課文,初步了解這首詞的大意,并鼓勵學生提出質疑。
3.請學生把難解的字、詞、句寫到黑板上,并鼓勵學生查閱工具書,師生共同解決難題。
4.思考這首詞的思路。
研習新課
1.時代背景介紹。
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正值國內第一次大革命爆發的前夜,全國各地工農運動風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先后建立了20多個農民協會,創建了湖南農村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廣州創建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如畫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勢,回憶過去戰斗的歲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動人的詩篇。“詩言志。”詞是抒情性很強的文體。作者用詞表達了自己對當時的秋色和形勢的強烈感受,抒發了革命的抱負和豪情。
2.梳理詞的思路。
(1)提問:
①上闋寫了些什么?
明確:主要寫景,寫眼前之景。即描繪了絢麗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精神。順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②下闋寫了些什么?
明確:主要抒情。通過追憶往事,表現革命青年的戰斗風姿和遠大抱負。
③上、下闋有什么內在聯系?
明確:上闋為景,下闋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闋,詩人面對充滿蓬勃生氣之景發問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通過革命豪情的抒發,藝術地回答上面的問題,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來的全國人民來主宰這個世界。
(3)歸納:
這首詞的思路:由景到情,由實到虛,由眼前之景到追憶往昔的戰斗歲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誰主沉浮”這一句是構思的樞紐,轉變的關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3.抓住“立”“看”“悵”“問”“攜”“憶”“記”等關鍵詞,進一步品味詞意。采用邊讀邊議的方式進行。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提問:“立”字之前加個“獨”字起什么作用?詩人“立”在何時、何地?
明確:“立”字之前加副詞“獨”字,點明詩人一人獨游,為下面追憶和抒發感慨做好鋪墊。“寒秋”兩字表明獨游的時間。“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名“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八字,點明獨游的地點和特定的環境。以上十二個字,把詩人獨立顧盼,意氣昂揚的形象烘托如畫,并為全詞奠定豪邁風格的基調。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提問:這個“看”字,總領幾句?詩人從哪幾個方面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秋色圖?
明確:共七句。詩人從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個方面分別進行描繪。
在教師引導點撥下,逐層鑒賞、體味:
首先,看到的是山色:“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表示多。這里的群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以及附近的許多山峰。“紅遍”二字,既寫出色彩艷麗,境界開闊,又與“寒秋”二字呼應起來。“層林盡染”四字,點明經過多次霜打,所有的樹林都變(“染”)成紅色。這四字,對上句“萬山紅遍”來說,有強調、渲染的作用。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江”,指湘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勢仍然很盛,用一個“漫”(滿)字來寫它,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湘江水質好,到了深秋更加清凈。“碧透”二字如實地描繪了湘江之水澄碧、清澈見底的特征。“碧”,與上文“遍”為互文,都是副詞,含有“極”的意思。如果說“漫江碧透”是靜景,那么“百舸爭流”便是動景。百舸:船很多。爭流:爭著行駛。一個“爭”字,把湘江上千帆競發的壯觀場面寫了出來。
又次,抬頭,看到天空:“鷹擊長空”;俯首,看到水底:“魚翔淺底”。長空:廣闊的天空。一個“擊”字,把雄鷹在天空中展翅高飛的情景寫活了。淺底:水清能見到河底,故顯得淺。翔,一般用于指稱鳥的動作,這里借用它來描繪魚在水中游動的動作,非常生動,這天上、水中兩幅畫都是所謂動景。前者屬于遠景,后者為近景,遠近結合,相映成趣。
“萬類霜天競自由”句,則是對以上山、樹、水、船、鷹、魚等事物精神風貌的概括。萬類:萬物。霜天:習慣指秋天。這句話意思是說,世界萬物,在寒秋嚴霜下仍然蓬蓬勃勃,奮發自強。這句詩暗喻了當時的大好革命形勢。詩是靠形象思維表達思想感情的,一般都不直說。
歸納:這七句描繪出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秋色圖。這幅圖畫,有近景,也有遠景;有靜景,也有動景。它巧妙地做到遠近結合,動靜相宜。
提問:作者為什么能夠把這幅圖畫寫得這樣出色?
明確:一方面選擇的景物富有典型性,如山林、江水、雄鷹、游魚都是湘江地區最有特色的景物。一方面貼切地寫出這些景物的主要特征,如寫山林,突出“紅”字;寫江水,突出“碧”字;寫鷹,用“擊”字;寫魚,用“翔”字。
這七句全是寫景,為下闋抒情烘托了背景,準備了氣氛。從寫景到抒情,中間安插了下面三句作了巧妙的過渡。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提問:“悵”字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它富有表現力?
明確:悵:不如意。這里含有慨嘆的意思。寥廓:指宇宙的遼闊無邊。“悵”字準確地描述了詩人當時特定的心態。面對廣闊無垠,一派生機蓬勃的大千世界,詩人的心里油然升起“悵”的思緒。
提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的“問”字值得玩味。詩人為什么要“問”?從“問”中表現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發問,是激情的推動和理性思考的必然結果。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不可能不激起思緒萬端。詩人,也是個哲學家。他正在作哲學的沉思。從這發問中表現出詩人感情的熱烈和思想的深邃。聯系下闋更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和凌云壯志。
攜來百侶曾游。
提問:“攜”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詞結構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攜:攜手。在這里是“親切友好地”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許多青年戰友一起到這里聚會、游覽,抒發革命豪情,暢想美好的未來,研究對敵斗爭的策略。“攜”字生動地表現了革命戰友親密無間的關系,也為下面回憶往昔戰斗歲月做好了鋪墊。用了一個“攜”字,很自然地從上闋轉入下闋。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提問:“憶”字總領幾句?它們表現了哪些內容?
明確:總領八句。這八句,主要表現當時的時代特點,革命青年的戰斗風姿和豪情壯志。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句,畫出了時代特征。往、昔:同義反復,都是指過去。對過去的歲月,詩人用“崢嶸”一詞來形容可謂絕妙。崢嶸:形容山勢高峻。這里指風云變幻,激烈斗爭的生活。湖南青年趕走軍閥趙恒惕一事便可見當時的歲月確實“崢嶸”。一個“稠”字,表明這樣激烈的斗爭是經常性的。
對革命青年戰斗生活的回憶,寫得層次分明:
第1層:“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恰:正當。“恰同學少年”五字,點明這群革命者的相互關系以及年齡特征。風華正茂: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這四字描繪了他們特有的氣質、秉賦。
第2層:“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描繪青年們的精神狀態。他們意氣奔放,奮發有為。揮斥:奔放。遒:本意為強勁有力,引申為奮發有為,百折不撓。
第3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三句描寫同學們的戰斗行動。他們評論國家大事,用文章批評污濁的事物,贊美美善的事物。“糞土當年萬戶侯”,表現了對當時大官僚、大軍閥的蔑視。
歸納:以上八句寫出了“憶”的具體內容。從幾個側面表現了青年們的戰斗生活,也抒發了詩人的革命情懷。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提問:先說一說這三句的大概意思。然后回答:這一設問句與上闋末尾的設問句有什么內在聯系?
明確:這三句的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只。這一設問句,是對上闋“誰主沉浮”問題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國家民族的命運,乃至人世間的一切應該由我們這一群敢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熱血青年來主宰。這一設問句再次抒發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4.歸納主題
師生共同討論、歸納本詩的主題。
明確:這首詞,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發革命青年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5.學習、體會本詞極強的語言表現力。
先由學生把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寫在黑板上,并談談自己的初步認識。著重學習、體會下列諸詞:
(1)“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字,寫出當地山峰之多。“遍”字,寫出紅的范圍之廣。“層”字,表現樹林之多。“染”字,化靜為動,增強詞的生動性。
(2)“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漫”字,畫出湘江水勢之盛,似有滿溢之感。“透”字,畫出江水碧綠清澈之狀。“百”字,形容船只之多。“爭”字,畫出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
(3)“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擊”字,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在空中矯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飛翔的姿態。“翔”字,活畫出魚在水中自由自在、輕快活潑地游動的神態。
6.集體朗讀一遍。要求讀出節奏和韻味,體會壯闊的意境和強烈的抒情。
鞏固練習:
1.完成“思考和練習”一。
2.背誦這首詞(課外完成)。
〔附〕 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1]
9詞兩首 篇12
教案示例
《詞兩首》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3.理解兩首詞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兩首詞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憶江南》,理解詞的意思。
2.能對《憶江南》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詞。(板書:3 詞兩首)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學生可根據“預習”或搜集到的有關詞的資料自由談。)
3.讀讀這兩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別?
二、學習《憶江南》
1.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嗎?(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2)播放視頻資料“白居易簡介”。小結:白居易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2.簡介時代背景
3.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認為這首詞的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匯報交流。
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詩句,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詞的意思,然后可欣賞插圖。
(5)有感情地朗讀并練習背誦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三、布置作業
背誦并抄寫《憶江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漁歌子》中的3個生字。
2.朗讀《漁歌子》。
3.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憶江南》背誦情況。
二、學習《漁歌子》
1.簡介作者。(可以播放視頻)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3.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②學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③教師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的平和與怡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5)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2.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四、布置作業
1.朗讀全文,能夠背誦的就把兩首詞都背下來。
2.請你為其中的一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可以畫圖畫、水彩畫、油畫棒畫、彩筆畫,愛好畫畫的同學,請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書設計
3 詞兩首
憶江南
白居易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教案點評:
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讀、議、賞、用等方式激發學習情趣,幫助學生“走近古詩詞”,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探究活動
1.自學自解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江南春》和宋代詩人蘇軾的詩《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選擇描寫春天的詩詞來學習。
2.同學之間交流自學情況。
3.讀一讀、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