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體會天游峰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3、學習襯托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掃路的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2、品味文中老人話語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課件
一 揭示課題 ,導入新課。
1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5天游峰的掃路人
2從課題上我們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寫什么呢?(掃路人)那么這是一位什么樣的掃路人
作者為什么要寫掃路人呢?這是我們這節課的主要內容。下面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面對面地認識這位老人。
二、精讀感悟,體會掃路人的精神品質。
1、(課件出示:掃路人圖片)師:課文有兩處寫老人的外貌,請大家打開書,用筆畫出來,并仔細地讀一讀,看看這位老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2、分別出示兩處外貌描寫的句子,說說你讀出了什么?(老人的勤勞、善良、樸實、健康、精神煥發等)
3、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過渡:這兩處外貌描寫都是寫老人的,為什么不把它們放在一起呢?第一處是在傍晚時分看到的老人,第二處是在晚上借著淡淡的星光看到的老人,為什么天色越來越暗,作者對老人的觀察卻越來越細致了呢?(因為一開始作者對老人不了解,后來通過交談對老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師:對了,正是因為作者與老人的交談使他對老人的了解越來越多,越來越深,才使他忍不住仔細打量起老人,那么他與老人交談說了哪些內容,從中又能體會到他是什么樣的人呢?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5——12節讀完后,畫出課文中描寫老人語言的句子,再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從中感受到這時一位怎樣的老人?
4、交流:
①誰來讀一讀老人說的是第一段話。
課件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②老人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到底累不累呢?要體會老人到底累不累,我們要聯系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
5、出示: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①指名讀。
②從這段話你體會到了什么?(天游峰險)從哪里看出?
③你還讀出了什么?(高)從哪里看出?
④看圖片
師: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來看看天游峰的圖片。看,在這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的石梯,多一根從空中拋下的銀絲呀!
⑤看了圖片,大家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誰再來讀一讀,看能不能讀得更高,更險。
過渡:天游峰真是又高又險,文中還有介紹嗎?
6、出示: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①自己在下面練一練,看誰的朗讀能讓我們在座的老師和同學都有倒抽一口氣的感覺。
②指名讀。
③你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
④在我們的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險,游客們登山時常常(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而天游峰的掃路人,每天都要登這么高的山,干這么重的活,而且已年過70,你們說他累不累呀?,可是為什么老人卻說他不累呢?
學生討論交流。
⑤誰再來讀讀老人說的這段話,把老人的這種感覺流淌出來。
⑥師:同學們,有人說,這篇課文主要是寫掃路人的,可是課文卻寫到了天游峰和游人的表現,實在沒有必要,你覺得呢?說說你的觀點。
這種方法叫襯托,閱讀時聯系上下文體會,我們的感受會更深刻。我們寫作時適當運用會使筆下的事物更加形象,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
7、課件出示:“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①指名讀。
②“我能舍得走嗎?”意思就是——
③老人離不開這里的理由是什么?從這段話你能體會到什么?(熱愛工作,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熱愛武夷山,對生活很樂觀。)
小結:是呀,老人70歲了,按說早該退休了享受幸福的晚年,可他卻不愿意離開天游峰,理由是在這里可以喝——,可以吃——,可以呼吸——,這樣的理由幾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從老人的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老人生命不止,攀登不息的精神。他熱愛工作,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熱愛武夷山,愿意與這片山水終生為伴。)
讓我們再來悠然地讀讀老人的話。(齊讀)
8、過渡:聽了老人的話,作者情不自禁地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出示:“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1、老人說:“30年后,我——”可見老人——
(老人對自己活到100歲充滿了信心,可見老人十分的豁達開朗)
2、我們再來讀,感受老人的豁達開朗。
3、師總結:三段語言描寫,字數雖然不多,卻把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描寫得栩栩如生,我們全班一起再來讀讀。
三、賞詞析句,體會作者的“情”。
出示:笑聲驚動了竹叢里的一對宿鳥,它們撲棱棱地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1、文章寫掃路人為什么寫宿鳥呢?(引導體會這依然是襯托的寫作手法,通過寫宿鳥,寫出了老人笑聲的爽朗,同時也預示著鳥兒離不開樹林,老人離不開天游峰)
2、課文最后這樣寫“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笑聲”能持續這么久嗎?回蕩在作者心里的僅僅是老人的笑聲嗎?)
師:對,不僅僅是笑聲,還有老人自信、豁達開朗精神,這也是作者不寫天游峰迷人的景色,卻寫一位普普通通掃路人的緣故。作者對這位老人充滿了敬意!板:!自信、豁達開朗
3、這笑聲到了住地就沒有了嗎?你們能不能把句子改一下呢?(注意還可以將句號改為省略號)
出示: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到永遠。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靈深處。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銘刻在我心中。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讓我難以忘懷。)
師總結:這笑聲將永遠藏在所有人的心中。
四、總結課文,拓展練習。
1、同學們天游峰的掃路人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掃路人,作者為什么能把他寫得這么生動、形象?
這是因為:(課件出示)
①、善于在平凡中發現偉大。
②、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來刻畫人物。
③、通過襯托來表現人物。
2、神奇寫話:
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特點,用簡潔的筆墨,準確勾畫出了掃路人的形象。請你也寫一個片段,抓住人物的特點,準確勾畫出身邊的一位同學的形象。
(學生寫完后,選擇重點進行點評)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老師相信同學們表現人物的手段和方法一定會越來越豐富。
最后,讓我們記住這位對大山有著深深的熱愛與依戀的、豁達開朗、自信的老人吧!(齊讀課題)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6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掃路人樂觀開朗、自信豁達的生活態度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3、學習襯托以及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等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抓住細節,品析語言,感受掃路人樂觀開朗、自信豁達的生活態度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們先來讀一個詞語
[幻燈片“天游峰”]
2、有沒有哪位同學去過天游峰?或者在電視上見過天游峰?
幻燈片鏡頭: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險峰,號稱“武夷第一勝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尋、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霧繚繞。登峰巔,望云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
出示幻燈片
3、我們再來讀讀這個詞語
[幻燈片:掃路人]
4、你對“掃路人”有怎樣的印象呢?誰來說一說。
5、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題目就叫《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起把課題讀一下。
6、讀了課題,你知道課文主要是寫什么的?(是寫掃路人的)
對了,課文主要是寫掃路人的。那么,這是一個怎樣的掃路人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天游峰的掃路人?學了課文,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二、初讀課文
1、通過昨天的預習,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夠把生字都讀正確了,誰來展示。
[幻燈片:夷 頗 褪 帚 削 罷]
(指名讀 指名領讀)
2、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讀或者寫的時候要特別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指名回答)
3、老師補充:[點擊“夷”字]“夷”這個字一般的意思是安全。老師教給大家一個好辦法,既可以一下子記住字形又可以一下子記住意思,請大家看這個字的結構和筆順,一個人背上背著一張弓,這就是字形,一個人背上背著一張弓,感覺很安全,生命有了保障,這就是意思。記住了嗎?
(點擊“削”字)“削”是個多音字,有兩個讀音,[換成如下幻燈片]一個是讀xiāo,例如削蘋果、削鉛筆。另一個讀音是xuē,例如剝削、削弱、削減,本課中的瘦削也讀xuē。
[幻燈片:削 xiāo,削蘋果、削鉛筆
xuē,剝削、削弱、削減、瘦削]
4、下面請同學們翻到練習1,用鋼筆認認真真地描紅。描紅的時候要注意寫字的姿勢,不僅要把字寫正確,還要把字寫得美觀。
5、生字能讀正確了,詞語能不能讀正確呢?誰展示?
[幻燈片:武夷山、頗有節奏、褪色、掃帚、瘦削、說罷](指名小組讀)
6、老師提示:“帚”單個讀的時候讀第三聲,在詞語“掃帚”中則要讀輕聲。
“頗有節奏”在這個詞語中的“頗”在這里的意思是“很、相當”的意思。
7、再看下面幾組詞語:
[幻燈片:
輕輕松松 飄飄悠悠 氣喘吁吁
自在悠閑 層層疊疊 大汗淋漓
炯炯有神 頂天立地 望而卻步
朗聲大笑 九百多級 半途而返]
這幾組詞語,你們覺得是橫著讀好,還是豎著讀好?理由是:
這幾組詞語中,第一列是寫掃路人的;第二列是寫天游峰的;第三列是寫游人的。我們豎著讀讀這幾組詞語。
8、生字和詞語都能讀正確了,那么課文有沒有信心讀正確,讀通順呢?下面請一個小組來展示。(全班點評)
9、下面請同學們再快速瀏覽課文:合作完成:
出示幻燈片:小組合作,比一比誰說得好
1.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文章先后兩次寫了天游峰的險峻,老人的外貌,與老人交談,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的內容。
(小組學習交流 ,全班展示)
師總結:從以上內容中,我們不難發現,文章當中兩次寫到了老人的外貌,分別是在第3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兩次寫了天游峰的險峻,分別是在1、2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兩次寫了與老人交談,分別是在4——6自然段和9——11自然段。而這些內容是相互交叉融合在一起的。看一看老師是不是這么歸納的。
出示幻燈片后齊讀:幻燈片鏡頭:
[一、(1——2)天游峰的險峻
二、(3)初見老人,第一次描寫老人外貌
三、(4——6)與老人談話
四、(7)穿插天游峰的險峻以及游人登山的表現
五、(8)第二次描寫老人的外貌
六、(9——11)繼續談話,并與老人約定]
(再看第二題 指名小組回答)
出示幻燈片后
指名讀:
這篇課文寫了作者在登天游峰時,遇到了一位老人,通過與老人的交談,對老人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精讀理解
1、天游峰是旅游勝地,許多人千里迢迢、萬里迢迢到天游峰觀光旅游。課文中有幾段文字是描寫天游峰的,我們先來細細品讀第2小節,請看學習要求:
出示幻燈片:
(1)這段話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2)寫了天游峰的特點?尤其那幾個詞語最能表現這些特點的?在這些詞語下面做上著重好。
(3)感情朗讀。
2、小組合作完成
3、全班展示 (指名回答)
板書: 又高又窄: 銀絲 拋
又險又峻 飄飄悠悠 斷掉
4、想見識一下這如又高又險的天游峰嗎?我們一起來看這張圖片:
你看,在這高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的石階多像一條從天上拋下來的銀絲啊!
6、看了圖片,是不是感受更深了,現在讀這段話,一定能讀得更高更險。
幻燈片鏡頭:
[幻燈片: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天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
7、我們再來讀讀第7自然段。
【幻燈片出示圖片】
合作學習三
1、這段話寫了天游峰的險峻,那些是直接描寫?那些是間接描寫?
2、讀了這段話,你想準備去天游峰旅游的提醒些什么?
3、讀好這段話,讀出“倒抽一口涼氣”的感覺。
(1)學生合作學習 全班展示
(直接描寫的:頂天立地、九百多級、一千八百多級、層層疊疊 間接描寫的: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2)提醒:注意安全 身體虛弱的人要有家人的陪伴 等)
(3) “倒抽一口涼氣”表示什么?(驚訝)大家做一做 你們能不能讀出這種感覺呢? 指名讀 小組讀 評 齊讀
[幻燈片: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百八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0總結:這篇課文主要寫掃路人的,我們僅僅通過對作者筆下的天游峰的品讀,就覺得掃路人真不簡單,最起碼是一位不怕苦、不怕累的掃路人。至于這位掃路人到底有哪些精神、哪些特點,課后請同學們細細品讀其它的段落,下一課我們來交流。
四、作業 自主練習。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3
一 投石激浪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齊讀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
2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勝地,號稱武夷第一勝景。如果我們同學也有機會到那兒旅游的話,你會特別留意那兒的什么?(風景名勝、游人)
3 可是我們的作者卻把目光聚焦在一個——掃路人的身上。(掃路人下加點)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題,(再次齊讀課題)有什么疑問嗎?(這是怎樣的掃路人?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作者為什么不寫美景寫掃路人?……)
二 讀中感悟
(一)聞聲尋人
過渡: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打開課本,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掃路人?用“——”畫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的句子。(學生默讀課文,畫有關句子)
△找到了嗎?你來讀讀看。
(出示)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這樣的老人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節約、儉樸) (老人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
從哪兒看出來的?(圈出:精瘦、褪色、運動鞋、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指導朗讀)
△ 我為什么會注意到這樣一位老人呢?(聽到掃路聲)課文是怎樣描寫掃路聲的?
(出示) 在一片靜寂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這聲音由遠而近,一聲比一聲分明。
從這段描寫中你讀懂了什么?(老人的身體健康、精神十足?)從哪兒讀出來的?
(根據學生回答圈出:“頗有節奏” 、 “一聲比一聲分明”)
是的,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樣的側面描寫更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位干勁十足的老人。讓我們一起把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好不好?(齊讀)
△ 作者聞聲尋人終于見到了這位質樸但卻精神矍鑠的老人(出示兩處外貌描寫)但是這兩處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分開來寫呢?(第一次是粗粗的看的,第二次是仔細打量。)作者為什么會仔細打量這位老人呢?(對老人有了敬佩之意)
(二)小屋茶香
過渡:是什么讓作者對老人產生了敬佩之意呢?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走進老人那飄滿茶香的小屋。
(出示) 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輕聲地讀一讀,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過渡:是的,一杯濃濃的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茶熱,情更熱 ;茶濃,情更濃。讓我們一起把老人的熱情和溫暖讀出來。(齊讀)
(三)心靈溝通
過渡:那么作者和老人進行了怎樣的心靈溝通呢?我們再一起找一找文中老人的語言,用波浪線畫出來。再小小組交流一下這到底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學生畫交流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1 從老人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他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不覺得累 ) 從哪兒體會到的?(不累,不累,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2 同學們,你們覺得掃路的工作累不累?累。是的,而且老師覺得天游峰的掃路人比一般的掃路人更累,你們同意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 (出示)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廢。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哪些詞語讓你感到累?(頂天立地、九百多級、層層疊疊、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廢)(在課文中點出詞語)
(2)我們來比賽讀讀看,看誰能讓老師聽了也抽口氣。 指名讀。齊讀。
你還可以從哪兒感受到?
◎ (出示)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
(1)說說為什么?(因為天游峰高、險)(板書:險)哪兒具體寫出了他的險?(第一險峰、九百多級、像一根銀絲、飄飄悠悠、風一吹就能斷掉) 能讀好嗎?
(2)(出示天游峰圖片)同學們看,這就是天游峰,想說什么?
(3)把我們的感受一起讀出來好嗎?(齊讀)
過渡:面對如此險峻的天游峰,能爬上去已經很不容易了,這一邊爬一邊掃該有多累呀! 可老人卻覺得——(指讀:不累不累)為什么呢?
(相機引讀:)他――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是呀,老人把自己喜歡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覺得累。(帶著喜歡的感情讀。)
所以老人說得——?(板書:輕輕松松 自在悠閑) 能輕松悠閑地讀一讀老人的話嗎?(指導朗讀)
△ (出示)老人搖搖頭,伸出了七個指頭,然后悠然的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1 從這段話中你又讀懂了些什么呢?(老人舍不得走、這兒的生活環境好。)
2 老人喝的是—— (我們喝的是)老人吃的是—— (我們吃的是)老人呼吸的是 ——(我們呼吸的是 )
3 這樣的生活老人當然會舍不得。他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愛這兒的空氣,愛這兒的一切。所以老人會說得那么——(點:悠然)。能悠然地讀一讀嗎?(指導朗讀)
4 這兒的大自然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老人在這兒過的簡直就是老神仙的生活呀! 讓我們一起把老神仙的悠然快活讀出來好嗎?(齊讀)
5 是的,老人已經與天游峰融為了一體,即使自己已是70歲的高齡,卻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疲,悠然自在。實在是令我們敬佩,讓我們懷著敬意再一次讀出老人的悠然與不舍。(齊讀)
△“三十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1) 這話是在怎樣的情境下說的?老人愿一輩子與大山為伴,我被老人的話深深地感動了,于是緊緊抓住他的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說這句話呢?(出示:30年后,我再來看您!)
(2) 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
生:老人天天這么掃,很勤勞,能活到150歲。 山上空氣清新,能活到100歲。 自信,豁達。
(3) 是的,人的心情、意志也能使自己延長壽命。 這是一位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板書:充滿自信 豁達開朗)
(4) 讓我們讀出老人的自信和豁達來!指導朗讀
三、結尾轉換,小結激qing。
出示引讀最后一句話:“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1)“笑聲”能持續這么長時間嗎?(學生交流)生:笑聲留在作者心里。 笑聲留在腦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聲刻在了我的心里。 ……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回到住地就沒有了嗎?誰能把這句改得更好?
(學生交流)
(3)師:這笑聲也會珍藏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
(4)現在你能明白作者為什么要寫了一位掃路人了嗎?(這是一位……的掃路人)(這就是――天游峰的掃路人)
(5)認識了這樣的掃路人,現在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位掃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啟發,不斷收獲,不斷成長!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4
一、回顧復習,進入文本
這節課我們和作者章武一起進一步走進天游峰,走進天游峰的掃路人。
二、品讀課文,理解文本
1、默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反復品讀,說說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初識老人
認識一個人,首先從什么開始?(外貌)
▲“我循聲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1)抓住“精瘦”體會老人辛勤勞動;抓住“褪色”體會老人的節儉,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才會褪色
(2)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
我們繼續走近這位老人。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讀了這一段,你又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相機引導學生用四字詞語概括)
(1)抓住“瘦削”“黝黑”體會老人的勤勞。
(2)抓住“慈善”體會老人的慈祥、善良。
(3)“炯炯有神”說明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很健康。
(4)指導朗讀
▲對老人的兩次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要分開寫呢?放在一塊兒寫不是更省事嗎?
(那這兩次描寫的內容能不能顛倒過來呢?)
3、作者在那兒偶遇了這位老人?誰能用自己的朗讀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作者眼中的天游峰?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就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天游峰高、險)
(1)你想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天游峰的什么?(指導:百多級石梯,在陽光的照射下,象一根銀絲,能看的清嗎?模模糊糊,票飄悠悠)
(2)如此高、險的天游峰,作者……好不得意。“好不得意”?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的掃上去,在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抓住“頂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這些詞句,體會天游峰很高。誰能把天游峰的“高”讀出來呢?
(2)從“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這些詞語中體會游客們登山的提心吊膽,登山的累。
(3)而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的掃上去,在一級一級掃下來……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啊?(不怕辛勞,熱愛工作)
是啊,因為熱愛工作……
▲既然是寫掃路人,作者為什么用了這么多語言來寫天游峰的險,寫游人登山的提心吊膽,登山的累?
4、品讀老人的豁達開朗
▲面對如此繁重的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而老人卻說: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1)指導學生用輕輕松松,自在悠閑的語氣來讀
(2)你讀出了老人怎樣的胸懷?(引導: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豁達開朗
(3)讀出老人的豁達開朗。
▲ 還能從文中的哪里看出老人的豁達開朗?
一、“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1)抓住“我能舍得走嗎?”這句話體會老人對天游峰的深情。指導朗讀。
(2)小結:老人離不開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氣和與他作伴_自勺花鳥。在我們看來,老人的生活其實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卻以苦為樂,舍不得離開。這也是一種豁達、開朗。
二、“30年后,我照樣請你喝茶!”
(1)讀出老人的自信和豁達開朗。
(2) 30年后,老人百歲,這是作者對老人真心的祝福。在老人的心中雖然自己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對未來依然充滿希望,這不正是一種自信、豁達開朗嗎?
(3)……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
笑聲——一笑而過,怎么會一直伴隨作者回到駐地呢?(老人的精神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
三、讀寫遷移
1、正因為老人有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投影)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好嗎?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5
13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的掃路人》課前談話
支玉恒《天游峰的掃路人》(上)(教學錄像)
支玉恒《天游峰的掃路人》(下)(教學錄像)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掃路人樂觀開朗、自信豁達的生活態度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領悟作者描寫掃路人的巧妙構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天游峰的掃路人》。(生齊讀)
提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導學生弄清課文所記敘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這樣的教學思路是好的。)
二、講讀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過渡: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為什么他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認識這位掃路人。
(這個過渡性的問題,提示了學習的目標。)
1、自讀課文。提示: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天游峰掃路人的句子讀一讀。
2、小組討論交流。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全班交流,相機板書。
年過七旬樂觀開朗
每天掃上掃下工作負責
30年后……自信豁達
(對掃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確而全面的。)
4、研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渡:作者在與老人的交談的過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學生自讀,找出課文中作者直接議論、抒情的內容。
(2)討論、交流。啟發學生展開想像,作者當時對老人說的話。
(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進行研讀。通過研讀,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讀。
(1)小組練習。
(2)指名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又回到了整體,也能再現兩人交談時的情境。)
三、比較閱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1、引讀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險峰,是如此的巍峨險峻……(生讀)。當作者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飽覽了無限風光,心里怎么樣呢?(生讀:“好不得意”。)
2、提問。
晚上,作者在散步時又遇到了一位對工作極端負責、對生活充滿信心的掃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3、出示填空。
這次,作者游覽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飽覽了的無限風光,遇到了一位樂觀開朗、工作負責的掃路老人。
4、學生填后,齊讀。
(這一步的設計很有創造性。不僅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感情變化,而且理解了課文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總結全文。
作者游覽了武夷山,不僅登上天游峰,飽覽了的無限風光,而且遇到了一位樂觀開朗、工作負責的掃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興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寫了下來,告訴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這樣一個人,你會怎么做?
怎么把一個人寫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樣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等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特點。在描寫的過程中,要學習抒發感情的方法,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會是什么樣的?他們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然后寫下來。
年過七旬 樂觀開朗
13、天游峰的掃路人 每天掃上掃下 工作負責
30年后…… 自信豁達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板書課題(課題中“峰、人、”兩個字用紅筆寫,且寫得很大)
二、引導質疑:
師:看到老師寫的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為什么把“峰”和“人”寫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三、自讀感悟:
1、多媒體顯示學習要求:
(1)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劃下自己認為能回答上面問題的句段。
(2)讀一讀劃的句段,想一想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3)與周圍的同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4)讀好所劃的句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
四、班內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1、自由匯報讀書體會:
關于峰: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關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他皮膚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2、教師點撥(引導深入體會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樂觀)
·練習感情朗讀。
五、練筆。
多媒體顯示練筆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
根據上面文字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天游峰的掃路人》是蘇教版第十冊第13課,此文是篇散文。作者有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
設計意圖: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朗讀為突破口,從人物的語言入手。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地讀書活動,這樣使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精神風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綠線中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訓練,理解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游峰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能體會到掃路人樸實的外表、平淡的話語、爽朗的笑聲中所蘊含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2、課文中寫景對人物品質的襯托作用。
教學用具:小黑板、掛圖
教學用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啟發談活,揭題設疑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許多名山風景秀麗。你能說說你曾游覽過的名山秀景嗎?游覽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掃路人有什么特點呢?大家能從他身上受到什么啟發呢?
2、自讀課文
(1)提出讀書要求。
①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②在讀通順的基礎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2)糾正讀音。
(3)答疑解難。
①對于不懂的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②對于涉及句意、中心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對課文語言進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講讀課文時解決。
(4)理清課文脈胳。
①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見、所聞、所感分段。
②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讀課文
5、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說說“攀、瘦、鞋、吁”這4個字是什么結構。
(2)重點指導寫好“瘦”,筆畫多,間架結構較繁復,要指導學生看清字形。
(3)指導學生描紅,把這4個字寫緊湊。
6、作業
(1)讀好課文。
(2)抄寫好生字詞。
第二課時
1、復習溫故
(1)自讀課文,天游峰掃路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語句是描寫老人語言的?請你朗讀給大家聽。
2、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①指名讀。
②講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險峰,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認真地讀一讀,找一找。
③出示學生找出的關于“險峰”的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④峰這么險,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悅心情你能體會到嗎?試著讀一讀。
⑤小結。
(2)精讀第二段。
①指名讀。
②讀讀有關掃路人清掃地面的語句。體會“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是什么感覺。
③出示投影片。
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a.自由讀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
b.討論:你對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④小結。
(3)精讀第三段。
①指名讀,感知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讀4~7小節。
a.你認為連起來朗讀,對比感受,體會掃路人樂觀、開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c.感情朗讀。
③分角色朗讀8~12小節。
a.畫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神態、語言、行動的詞句,進一步說說老人的哪些特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組織讀議,啟發思考:
ⅰ30年后他們能相聚嗎?老人的話說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顆對生活充滿自信、開朗、豁達的心。)
ⅱ“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對老人的崇敬之情從內心升起。)
c.感情朗讀。
④小結板書。
3、朗讀課文
4、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有感情地賞讀佳句(投影顯示)
①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②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③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2)填空。
本文講述了一位老人已有歲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該退休了,可他覺得實在離不開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還有作伴。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從內心敬佩他。
二、總結全文,朗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
(3)本文描寫天游峰的險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掃路人工作的辛榮,歌頌了老伯頑強不息,對生活的自信與熱愛。)
(4)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課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寫,認真讀一讀,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②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周圍的人。
③交流評價。
三、仿寫。
1、學習課文的寫法。
2、課文中是怎樣刻畫老人的?
3、讀一讀,表現了老人怎樣的品質?
4、開展“班級人物素描”活動。
5、寫一寫。
6、猜一猜。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會是什么樣的?他們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然后寫下來。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蘇教版第十冊的一篇課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力求把“感悟”與“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通過說話、朗讀、想象、表演、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理解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在快樂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達激情,在創造中增長智慧,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生字、新詞。
情感目標: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1、有關普通勞動者的小故事,贊美普通勞動者的名言。
2、天游峰的多媒體課件。
3、描寫本班學生的一篇人物素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1、同學們,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這些普通勞動者創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寫普通勞動者的文章。(板書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
2、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學生暢所欲言,如:天游峰在哪兒?掃路人是誰?他是怎么掃路的?他為什么要掃路?天游峰的景色怎么樣?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為什么作者不寫風景,而要寫掃路人呢……)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中由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思維的基本過程。然而問題是由學生提出還是老師提出,效果大不一樣。學生有了問的權利,主動性完全被調動起來。這樣變教師展示教學目標為學生提出學習目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初讀嘗試,整體感悟。
1、帶著上述問題先把課文讀一遍,怎么讀呢?自由選擇讀書方式。(相機指導讀準生字)
2、學生交流回答質疑中提出的`簡單問題(復雜問題可以在教學課文時解決)。
(設計意圖:朗讀是一種極具個性的容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即使對同一篇文章體會一樣,朗讀的方式也有差異。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來讀,并給予鼓勵、點撥、引導,既尊重了學生“想怎么讀”,又發揮了主導的“該怎么讀”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成為目標明確、氛圍愉悅、人人投入、個個實踐、形式活潑的省時高效學習。)
三、再讀品味,合作探究。
(一)關于峰
1、補充介紹天游峰,(點擊課件)出示補充內容: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海拔為410米,號稱武夷第一勝景,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入之時,登峰巔,望云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登上天游的一覽亭,武夷山水盡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
2、書上又是怎么介紹天游峰的呢?找出來讀一讀,說說感受。
3、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天游峰美、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4、小結并過渡:作者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認識這位老人吧。
(二)關于人
1、小組學習,合作探究。
投影出示學習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的人。找出你感興趣的語句細細品味,聽一聽別人對你的朗讀評價。
2、交流體會,感悟課文。
你覺得老人是什么樣的人?請說說你對老人的印象,再讀出你的感受。(抓住以下句子)
①“……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②“……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④“他皮膚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⑤“……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⑥“‘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熱情、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教師重點點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老人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可用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3、活用課文,情境再現。
過渡:老師也被這位老人吸引了,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情境一:我琢磨著,他的家人,他的兒孫對他會是什么態度呢?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角色,想一想,他和家人會說些什么?
(1)小組同學合作表演。
(2)請一組表演。其它同學聽一聽,再評一評。
師點撥:這老人夠自信的,樂觀的,真是老當益壯啊!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實,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對他也是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區的領導不大同意老人繼續工作,你是老人,怎么去說服旅游區的領導。
(1)自由組織說服。
(2)教師扮演旅游區的領導,學生扮演掃路人進行說服實踐。如,師說:“老人家,你這么一把年紀了,該回家享享福了!”生接著“說服”。
師過渡:想不到,你這么一把年紀,比我想有精神啊!佩服佩服!看你這樣子,再活個100歲沒個問題。
4、總結全文,引導想象:
(1)同學們,爬完了天游峰,我們和作者一樣對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讓我們再次來傾吐對老人的祝福吧(出示,生齊讀):30年后,我再來看你!
(2)引導想象: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山谷中出示畫面:三十年后,我們又來到了天游峰,又聽到嘩嘩的聲音……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景象呢?
(3)學生練寫,交流。
(設計意圖: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討、合作學文,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更使學生在交流中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在教學中教師還創設情境,多處“移情”進課堂,在不的角色體驗中,再次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四、擴展閱讀,深化主旨。
1、教師介紹其他相關的故事:《峨眉鋪路人》《守林人》。
2、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天游峰的掃路人,峨眉鋪路人,守林人這樣,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的普通勞動者還有許多許多。他們不顧世俗偏見,對工作勤勤懇懇,對事業執著追求,你還知道哪些普通勞動者的故事?說一個給大家聽聽。
3、說話練習:用搜集到的名言來贊一贊這些普通勞動者。(也可以自己創作)
(設計意圖: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蘊。此設計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通過說話訓練,拓展思維,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由于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勤奮工作,才創造了這個美好的世界,培養了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五、遷移訓練,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課文的重目的之一,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設置模仿作為中介環節,將讀寫有效結合,從模仿漸入創造境界,使學生一步一步登上習得言語表達經驗的臺階。)
六、拓展思維,課外延伸。
1、繼續完成“人物素描”的習作,開展“班級素描”展評活動。
2、當一次小記者,采訪身邊各行各業的勞動模范,準備召開一次“勞動者之歌”的主題隊會,同時出好一期手抄報。
(設計意圖:課后延伸學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營造“大語文學習”的時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即語文,引導他們運用課堂上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散文——《天游峰的掃路人》,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贊美。課文語言優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十分細致。考慮到我班學生對天游峰險峻的特點沒有形象的了解,對掃路人的艱辛也沒有切身體驗。基于以上對教材簡析和學情分析,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文中主要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其中目標2、3是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難點。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首先談話揭題,板書課題后指導讀題,讓學生知道本文寫的是(天游峰)的掃路人。接著,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掃清字詞障礙。再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想“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并相機正音,讀準多音字瘦削xuē,通過學生質疑討論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默讀課文,梳理課文層次,并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課文第一段(第1-2自然段)。課文第二自然段以準確生動的比喻描寫了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的險峻,由于我班學生沒人游過武夷山,也無切身體驗。我設想先讓學生讀讀這一段,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再創設情境,讓學生觀看天游峰的錄像片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銀絲”、“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等詞句邊朗讀,邊想象一根銀絲在云霧中飄飄悠悠的險。最后,在小組內由組長安排練習朗讀,讀出巍峨險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為后面理解老人掃山路的艱辛作好鋪墊。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第二課時,我準備安排三個教學環節:復習導入、研讀交流、拓展延伸。
1、復習導入。課始,以“老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導學生初步回顧上堂課的學習。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自信 豁達 開朗
2、研讀交流。
課文第三段(4-12)“我”與掃路人的對話描寫特別細致,表現了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我設想讓學生走進對文本的研讀,認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給學生創設自主閱讀的空間。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先在小組內朗讀交流,再進行全班交流。
如,引導學生通過老人樸素的話語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我準備進行這樣的預設:
第一步:學生自讀,找出描寫老人語言的相關段落。(第6、10、12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朗讀第6自然段,想想老人掃路到底累不累?
第三步:如果學生理解有偏差,真以為老人掃山路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將引導學生圍繞:“老人掃山路真的很輕松嗎?”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從課文描述的語句中去尋找事實依據。
第四步:引導學生回顧朗讀第2自然段,從天游峰的險峻中體會老人上山掃九百多級、下山掃九百多級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五步:對照第7自然段從游客登山的表現:“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等語句來體會老人掃山路是十分艱辛的。
第六步:我進一步引導,“既然掃山路是一件很艱難、很辛苦的事,那老人為什么說不累呢?”再次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語言:“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朗讀感悟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第七步:指名朗讀第10自然段,你從老人的話中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掃路人與山的情感之深,樂在其中是熱愛自己的工作。讀出對老人的敬佩,進一步體會老人樂觀豁達的性格。
第八步:朗讀“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引導學生從“三十年后” 這個表示時間跨度的詞中體會老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第九步:聯系課文最后一句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來理解體會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達的人生態度。然后指導學生抓住“充滿自信、豁達開朗”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對老人的敬意和贊美。
我將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3、8自然段中對老人外貌的描寫,如從第八自然段中的“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詞句中朗讀感受到這是一位身體健朗、和善可親的老人。
最后,我將根據板書進行總結。指導學生用自信、爽朗的語氣朗讀課文最后一段,再次體會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性格特點。
這堂課我始終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為什么?”為主線展開學習,通過讀讀、畫畫、議議,讓學生各抒己見,當學生感受不到位時,我適時點撥;當學生理解出現偏差時,我順勢引導,從而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有效地組織好讀書活動。
3、拓展延伸。
課文中人物外貌描寫準確生動,語言刻畫細致傳神,我將設計以下小練筆(任選其中一題):
(1)運用準確生動的詞句,描寫一個你熟悉的人的外貌,要寫出他的特點。
(2)“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根據上面文字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天游峰的掃路人
自信 豁達 開朗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9
課程標準: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內容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沒有去過天游峰,對掃路人這個職業也沒有深切體會,他們的人生經驗不多,對人物的思想,心態理解不深,這是理解上的難點。所以本課的設計要引導學生突破難點,深入理解掃路人的思想,內心,以及表現出來的積極向上的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詞語。
2、方法與途徑: 通過讀,圈,劃等方法,讓學生找出文中人物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句,朗讀感悟,質疑解答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品讀詞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險,以及掃路人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文章通過寫景、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2、通過品讀能體會到掃路人樸實的外表、平淡的話語、爽朗的笑聲中所蘊含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評價任務:
1、通過環節二和環節三的 第1步來檢測目標1。
2、通過環節三來檢測目標2。
3、通過環節三、四來檢測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情況。
1.同學們,你最敬佩的人是誰?能說說理由嗎?
2.引出課題,齊讀。
3.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自學情況入手,了解學生所掌握的的信息,以便更好的從學情出發,調整教學思路,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二、檢查生字詞語情況
1.出示本節課中學生容易讀錯的生字詞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以給大家提個醒兒的形式,讓學生交流容易出錯的讀音。
2.鞏固讀一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生字詞語的讀音,加深記憶。
三、直奔重點,品讀感悟。
1.以“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為主線,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學習,才能了解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引導學生交流并適時板書:語言、動作、神態、外貌。
2.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掃路人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體會一下,從這些語句中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可以簡單的在旁邊寫一下體會。
(一)外貌
1.第三、八段,你抓住了哪些重點的詞語,體會到了什么?
2.同樣是外貌描寫,作者卻按照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向我們展示了一位樸素、慈善、有精氣神兒的老人,我們男女生對比讀一讀體會一下。
(二)動作
1.指生交流
2.一個小小的動作,你都體會到如此到位,了不起,你能通過朗讀把老人的熱情好客讀出來嗎?
(三)語言
1.“不累不累,我每天……自在悠閑。”
A.指生交流體會。
B.師述:老師聽明白了,這兩位同學通過聯系上下文的形式體會到老人的工作是很累的,老人卻說不累。那老人的工作到底累不累?先別著急用簡單的累或不累來回答我,如果你能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證明你的觀點,那就更好了。先自己找找看,也可以同桌討論討論。
①“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倒抽了一口氣”
A.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以及標點符號,體會老人的不易。
B. B.小結:你把老人每天登山時候的表現和游客登山時的類累做了對比體會到老人工作的辛苦,理由充分。你能通過朗讀把體會到的讀出來嗎?
C. C.指導朗讀。
②“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飄下來。”
A. 學生談自己的體會
B.小結:作者運用比喻的表達方法,形象生動的向我們展示了天游峰的高和險。
C:看圖知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③“我抬頭望了望……一千八百多級。”
A.學生交流
B.聯系生活中高樓的石階,推測天游峰相當于多少層樓那么高。
C.指導朗讀。
2.體會反襯的表達方法
師述:同學們,我們剛才通過抓住描寫天游峰又高又險的句子,體會到老人在這兒的工作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就拿游客來說吧,偶爾來一次就累的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老人卻幾十年如一日的在這兒工作著,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面對如此沉重的體力勞動,老人不但不嫌棄,不抱怨,還要在工作時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你又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我們體會到的老人的品質都與天游峰有關,看來作者在文章中描寫天游峰的高和險并不是閑來之筆,目的是什么?
這種寫作方法就叫做反襯,我們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可以學著運用這中方法。
3.指導學生朗讀老人的語言。
4.“老人搖搖頭……我能舍得走嗎?”
A.學生交流
B.小結:是啊,老人的收入肯定不高,喝山里的水,吃大米和青菜,這樣的生活,在有些人眼里是清苦,可是在老人眼里卻是那么的富有詩意,喝的是——引導朗讀
5.“30年后,我照樣請你喝茶!”
A.指生交流
B.這30年里包含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找老人的外貌描寫的句子,體會老人的清貧,節儉,健康;通過找描寫老人動作的句子,感受老人的熱情好客;通過找描寫老人的語言的句子,感受老人的敬業愛崗,積極樂觀,熱愛生活,樂于奉獻。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將天游峰的高和險貫穿其中,讓學生明白作者這樣構思的巧妙之處,這樣使老人的形象一點點清晰與完善,激發學生對老人的敬佩之情。
四、升華主題,感受作者思想內涵
1.課文學到這兒,你有什么收獲?不管是做人方面還是作文方面的?
2.學生交流。
3.大家還覺得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掃路人嗎?帶著敬佩的心情,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說收獲,這樣既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總結全文了,升華了主題,又對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方法。
五、作業設計
1.拓展閱讀:《挑山工》
2.仿照作者的方法寫一篇寫人的文章。
板書設計: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 高、險
掃路人 熱情、自信、豁達,樂觀,敬業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10
佚名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綠線中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訓練,理解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游峰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能體會到掃路人樸實的外表、平淡的話語、爽朗的笑聲中所蘊含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2、課文中寫景對人物品質的襯托作用。
教學用具:小黑板、掛圖、錄音機
教學用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1、啟發談活,揭題設疑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許多名山風景秀麗。你能說說你曾游覽過的名山秀景嗎?游覽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掃路人有什么特點呢?大家能從他身上受到什么啟發呢?
2、自讀課文
(1)提出讀書要求。
①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②在讀通順的基礎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2)糾正讀音。
(3)答疑解難。
①對于不懂的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②對于涉及句意、中心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對課文語言進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講讀課文時解決。
(4)理清課文脈胳。
①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見、所聞、所感分段。
②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讀課文
5、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說說“攀、瘦、鞋、吁”這4個字是什么結構。
(2)重點指導寫好“瘦”,筆畫多,間架結構較繁復,要指導學生看清字形。
(3)指導學生描紅,把這4個字寫緊湊。
6、作業
(1)讀好課文。
(2)抄寫好生字詞。
第二課時
1、復習溫故
(1)自讀課文,天游峰掃路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語句是描寫老人語言的?請你朗讀給大家聽。
2、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①指名讀。
②講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險峰,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認真地讀一讀,找一找。
③出示學生找出的關于“險峰”的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④峰這么險,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悅心情你能體會到嗎?試著讀一讀。
⑤小結。
(2)精讀第二段。
①指名讀。
②讀讀有關掃路人清掃地面的語句。體會“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是什么感覺。
③出示投影片。
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a.自由讀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
b.討論:你對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④小結。
(3)精讀第三段。
①指名讀,感知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讀4~7小節。
a.你認為連起來朗讀,對比感受,體會掃路人樂觀、開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c.感情朗讀。
③分角色朗讀8~12小節。
a.畫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神態、語言、行動的詞句,進一步說說老人的哪些特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組織讀議,啟發思考:
Ⅰ30年后他們能相聚嗎?老人的話說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顆對生活充滿自信、開朗、豁達的心。)
Ⅱ“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對老人的崇敬之情從內心升起。)
c.感情朗讀。
④小結板書。
3、朗讀課文
4、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有感情地賞讀佳句(投影顯示)
①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②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③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2)填空。
本文講述了一位老人已有歲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該退休了,可他覺得實在離不開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還有作伴。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從內心敬佩他。
二、總結全文,朗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
(3)本文描寫天游峰的險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掃路人工作的辛榮,歌頌了老伯頑強不息,對生活的自信與熱愛。)
(4)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課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寫,認真讀一讀,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②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周圍的人。
③交流評價。
三、仿寫。
1、學習課文的寫法。
2、課文中是怎樣刻畫老人的?
3、讀一讀,表現了老人怎樣的品質?
4、開展“班級人物素描”活動。
5、寫一寫。
6、猜一猜。
四: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會是什么樣的?他們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然后寫下來。
教后感:
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朗讀為突破口,從人物的語言入手。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地讀書活動上,這樣使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精神風貌。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11
一、激發興趣,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如果老師說“沒登上長城的人,不能算到過北京”,那誰能完成這句話呢?[出示課件]“沒攀登過( )的人,不能算到過武夷山”。 天游峰(板書)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相信天游峰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誰想說一說呢?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高、險)。
3、讀一讀,讀出它的高、險。[出示課件]
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寫它的高、險呢?(打比方、列數字)
過渡:形象的比喻和具體的數字,一下子突出了天游峰的特點。就是這樣高、險的天游峰,一位老人,每天早晨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傍晚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們不禁要——(引讀)倒抽一口涼氣,這太不可思議了,他,就是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
二、自讀品析,交流感悟
過渡:這到底是一位什么樣的老人呢?同學們,了解一個人我們可以“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貌”,板(言、行、貌)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著重描寫了掃路人的什么?(圈:貌、言)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完成學習單。
【出示學習單】
默讀課文,用“——”畫出老人外貌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老人語言的句子,看看這位老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可以選擇其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寫批注。
時間:5分鐘
1.交流:
你畫到了哪些句子?(出示五句話)
剛才我們也認真自學了這些內容,現在誰來交流一下你的學習心得?
2、在外貌描寫中交流感悟
過渡:同學們通過自學,在腦海中已經初步建立了對這位掃路人的認識,我想,外貌是留給人的第一印象,我們就從外貌入手,逐步地走近這位老人。
出示:“這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我請一位同學讀讀這兩句話,其他同學思考:從作者對老人的這段外貌描寫中,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交流,板:勤勞樸實
3.通過作者細膩的筆觸,就這樣,我們認識了這位勤勞樸實的老人,讀!
(齊讀句子)
4.現在,假如咱們是一位位攝像師,手里拿著攝像機,我們從遠處看見這樣一位老人正慢慢向我們走來,與此同時,我們的鏡頭也一點點向老人推近,推近,再推近,好,停,此刻,你會將這個特寫鏡頭定格在老人的哪個細節上呢?為什么?(手指課件)
①瘦削(老人為什么會瘦?運動了會怎樣?——更健康)
精瘦(這里還有一個形容老人瘦的詞,是哪個?除了瘦,從這個詞中,你又有什么新的體會?——精神。說明了什么?——常年的運動,使老人精力旺盛,充滿活力,真應了那句“千金難買老來瘦”啊!你看,作者用詞多精準啊!)
②“運動鞋”(老人是掃路人,穿運動鞋干起活來才能方便)
③“一套褪色的衣服”(沒錯,就是這套褪色的衣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質樸的掃地老人的形象,同時,也見證了老人風里來,雨里去,不知疲憊地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
④“黝黑”(皮膚曬得黑這說明什么?——常年的日曬雨淋,工作很勞累。雖然黑,卻黑得——健康)
“炯炯有神”(從這“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你又讀出了些什么?)
3、同學們,是什么鑄就了這樣一位精力充沛,健康向上的老人呢?
(勞動、運動)
沒錯,你看,咱們通過對文字的細細品味,又悟出了新的東西,來帶著感受再次齊讀這兩段文字!
(生齊讀)
4、學到這里,老師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同樣都是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一處放在第三小節,一處放在第八小節呢?放在一塊兒寫不是更省事嗎?
我們學文章要做到前后內容相互聯系,請同學們就兩處描寫,聯系上下文看看作者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描寫老人的外貌的?
預設:請同學們一起來讀讀第3小節描寫外貌之前的句子,是什么讓作者留意了這位老人?第一次作者是無意中聽見“嘩嘩”的掃路聲被吸引過去的,看到的是一個普通的天游峰掃路人,作者是運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筆法。以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
那么作者第二次是什么情況下仔細打量老人的呢?
【過渡:沒錯,兩段外貌描寫作者觀察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可見作者描寫的精準。我們知道,經過雙方進一步的交談,作者不由自主地又一次仔細打量起這位老人來。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話讓作者忍不住又一次觀察起老人呢?我們一起來看這句話,我請一位同學來當一回老人讀一讀。】
(三)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指名讀。
2.謝謝你的朗讀,同學們,你們覺得老人到底是累呢?還是不累呢?有人開始持懷疑態度了。這樣,不管你的觀點如何,都要擺出一定的依據來,依據在哪?在課文中。累或不累?先找出理由來,然后在座位上試著講講自己的觀點,待會兒咱們就來個小小辯論賽。
【觀點一:累】
師:你能從文中找出依據來嗎?
出示: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你關注到了這一連串的數字。
①“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同學們,咱們也來做個估算,一層樓有大概22級樓梯,九百多級相當于幾層樓?老師課前算了一下,天游峰大概有四十多層樓那么高,就這樣一位老人,每天都要連續爬四十多層樓那么高,此時,你最想說什么?
2.還有也覺得老人累的同學有補充的理由嗎?(師順指文字)
②“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是啊,游客一般都是年輕力壯的居多,可文中一連用了哪四個詞形容他們的呀?游客僅僅是爬山看風景,就累成這樣,而老人呢?還要(學生重讀: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
師:說累的同學,咱們一起讀讀這段話,用朗讀同樣也能證明你們的觀點。
(生齊讀)
過渡:看來,老人的工作真是累啊,對嗎?有不同意見的嗎?
【觀點2:不累】
(當學生說到喜歡這份工作時)
1、你有何憑證?哪里看出他是喜歡這份工作的?
出示:“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1、重點圈出“我能舍得走嗎?”
師:這句話換種說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師:你真是老人的知音,那你能幫老人回答,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嗎?(交流)
【還有說不累的同學有補充的理由嗎?】
小結:你看,就是這位老人,多少年了,他忘情于山水,習慣于勞動,習慣于生活,熱愛了這樣一份看似簡單卻又并不容易的工作,他不覺得累,反而享受于他的工作、生活,所以他才說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現在,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老人?(板:熱愛生活)
2、過渡:聽到這里,我們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生:崇敬之情)作者也是如此,你們看!
(六)
出示: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師:老人說
出示: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
1、同學們,30年后老人幾歲了?(100歲)我們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可見活到70歲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100歲,從老人的回答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老人對自己活到100歲充滿了信心,可見老人十分的豁達開朗)
板:樂觀、自信
2、我們再來合作讀讀對話,感受老人的樂觀自信
3.學到這里,老師想問大家,老人的這份自信開朗,從何而來?
(交流)
三、總結寫作方法
過渡:同學們,你們看,兩段外貌描寫,三段語言描寫,字數雖然不多,卻把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描寫得栩栩如生。這樣的直接描寫我們在文學創作中把它稱為(正面描寫)
如果我們的面前有一張畫紙,老人的形象就在這張紙上,但是如何使他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豐富呢?你覺得我們還可以在旁邊畫什么?(天游峰、游客)
沒錯,背景的烘托更能凸顯人物的個性和品質,比如我們剛才通過文中對天游峰和游人的描寫感受到了老人這種熱愛生活、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那么文中對天游峰和游客的描寫在文學創作中我們把它稱為?(板:側面烘托)
四、賞詞析句,體會作者的“情”。
1、同學們看,這幅有山有人的畫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有畫得有名,你會給它取什么名呢?自己思考思考,斟酌過后就把想到的名字寫在課文插圖的旁邊。
(交流)
2、課文學完了,此時此刻,老師特別想感謝一個人,你知道是誰?為什么?
3、其實老師更想感謝這位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想對他說:(出示課件)
4、你想對掃路人說什么?(交流)
5、同學們,現在,你覺得這位老人還僅僅是一個掃路人嗎?(交流)
沒錯,他是一個智者,他像一位老師……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已經漸漸清晰起來,漸漸高大起來,他就是天游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他已不在千里之外,他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也像作者一樣,用我們善于發現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那一位位“掃路人”吧!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天游峰的掃路人
勤勞樸實
熱愛生活
樂觀自信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12
說教材與資源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說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十二冊第五單元15課《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感悟人生,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贊美。感悟人生的主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人生經驗不多,對人的思想心態歷程理解不深,這是理解上的難點。為了讓學生對本課時學習更利于掌握,我主要合理、巧妙利用遠程資源進行輔助教學。
農村遠程教育資源走進學校,為我們的教學插上一對翅膀,尤其是對于我們農村學校來說是莫大幸福。因為農村學生視野比較狹窄,我們農村的教學資源相對單一。遠程教育給我們農村老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大大開拓師生的視野,不斷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結合遠程資源及課文內容和閱讀課的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找出文中人物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句,朗讀感悟,質疑解答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品讀詞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險,以及
掃路人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開朗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內容為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所以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找出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掃路的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品味文中老人話語中所蘊涵的人生哲理。
四、教具準備:課件
說學情
課文的表達語言平實易懂,學生通過朗讀即可大概了解課文內容,但對其中的個別詞語、句子理解存在困難,經過老師結合課文中的語言環境進行點拔,相信會理解。朗讀感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反復針對句子的朗讀訓練,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
說教法
在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上,我著重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根據學生的特點我結合現代農村遠程教育中的教學方式合理利用資源、結合資源巧妙制作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觀賞圖片感受天游峰的高、險;體會到掃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開朗的生活態度;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
2、朗讀感悟法。“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經過反復地朗讀課文,尤其是對重點詞句的朗讀,可深入體會課文思想內容。
3、質疑啟發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與課文緊密相關的問題,應用資源以媒體顯示問題,之后通過質疑解答問題,找出相關的句子,感受掃路人的特點。
說學法
圈、劃、讀、悟法。新課程倡導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授課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圈、劃找出描寫天游峰高、險的語句。再讓學生反復品讀,以求在讀中感悟。學生以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即可達到了培養學生自主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程序分三點進行
(一)、朗讀課文,加深理解內容
在第一課時里,已經學習生字,初步朗讀課文,并給課文分了段。在這個課時的開頭,我就要求全班再朗讀課文,順便進行適當的朗讀指導,目的在于讀中求悟,以讀帶講。
(二)、緊扣內容,解決問題
我開門見山地說明今天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 1、體會天游峰的“險”;2、體會掃路人的“樂”;3、體會作者的“情”。下面逐個解決。
1、體會天游峰的“險”。(課件出示)出示天游峰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天游峰的高、險。再出示問題:找出課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讀一讀,再想一想這些句子在描寫上的特點。這個問題的提出:就能把學生引到學習第二、七自然段中,學生找出不同的句子,我就順勢板書:天游峰:高、險。游客:望而卻步。然后再讓學生讀,想象天游峰的險,引導學生體會登峰的不易,為下面體會掃路老人自信、豁達的生活態度作鋪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直觀天游峰的圖片,再結合課文語句,能更好地感受到天游峰的高、險。為下面能較好地體會到掃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開朗的生活態度作鋪墊。)
2、體會老人的“樂”。接著要著手解決第二個問題:(課件出示)你覺得天游峰掃路人是個怎樣的人?為了便于授課,使教學程序更加有條理,我把以上的大問題分解為幾個相關的小問題:(課件出示)(1)這是一篇寫什么為主的文章?(2)寫人的文章就一定抓往人物的什么來寫?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老師就依次板書: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3)分別找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神態、動作、語言的詞句,說說從中體會到了老人是個怎樣的人。這是本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我投入大部分的時間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詞句,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朗讀中感受到人物的特點。
(設計意圖:1、農村學生語文基礎薄弱,老師把大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降低了難度,便于學習;2、在突出學習重點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讓學生找相關句子、讀相關句子、悟相關內容,但不是亂找、亂讀,而是按一定的順序找,既使學生主動思考,又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了互動的效果,即相互合作交流。)
3、體會作者的“情”。提出問題:(課件出示)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里看出?學生找出相關的兩個句子:(課件歸納出示)(1)30年后,我再來看您!表達出對老人真誠的祝福,祝他長壽;(2)“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表達出作者對老人懷著崇敬之情,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理解了這一問題,是為總結全文,概括中心打下了基礎。)
(三)總結全文
1、這位老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再現板書。
(設計意圖:概括中心,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根據板書口述課文梗概,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附: 板書設計:
天游峰
高、險
游客 掃路人
望而卻步 (反襯) 輕松自在
外貌
掃路人 神態 自信
動作 豁達
語言 開朗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13
陳章武,福建莆田人,1964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學院中文系。歷任福建第二師范學院中文系助教,南靖縣報道組干事,《福建文學》編輯、副主編,《臺港文學選刊》副主編,仙游縣副縣長,福建省文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第三屆主席團成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海峽女神》、《處女湖》、《仲夏夜之夢》、《生命泉》、《章武散文自選集》等。1983年第一次到武夷山創作的《武夷山人物畫》系列作品,有2篇文章入選全國語文教科書。其中《武夷撐排人》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四年級上冊同步閱讀教材,《天游峰的掃路人》選入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四單元。這兩篇文章不僅贊美了武夷風光,還刻畫了武夷山人民通過實際行動熱愛武夷、保護武夷、宣傳武夷的良好形象。
附:《八十年代散文選武夷山人物畫》——《武夷撐排人》、《天游峰的掃路人》、《導游女》
武夷撐排人
簡直難以設想,假如武夷山沒有九曲溪,假如九曲溪上沒有這種輕盈小巧、用六根毛竹編成的竹排……
竹排,一枚小小的針;九曲溪,一根長長的線。正是它們,把綠寶石般、紅瑪瑙般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巖,織成了一軸錦繡般的長卷。
如今,我站在九曲溪上游的星村渡口。感謝不知名的建筑師,用武夷山特有的丹巖在這里堆砌了一座刻有“逍遙游”字樣的假山。假山下,平置著一條和實物同樣大小的竹排模型。這模型,是用潔白的花崗巖精工雕琢而成的,天生麗質,自有一種樸素的、純凈的美。可惜我來不及細加品賞,石階下已傳來了熱辣辣的、粗獷的招呼聲:
“上排嘍——”
他,二十出頭,立在竹排的尾部,手中橫著一根竹篙。一抹曙光從背后用橘紅的線條畫出了他修長的輪廓,活脫脫是大王峰上一棵青青的竹子。
我們小心翼翼上了排,在橫置的小木板上坐下。他把竹篙斜斜地往水里一點,身子微微一蹲,竹排便像一條鰻魚,無聲地往綠瑩瑩的水面滑去。一片開闊的溪水,清亮亮地把五顏六色的鵝卵石捧獻在我們眼前。
排頭坐著縣文化館一位擅長搜集整理民間故事的女同志。她揚起頭,朝撐排人發問:
“你是新來的吧,貴姓?”
厚厚的嘴唇一咧:“叫我小俞好了。”
“那位老俞——”
“是我爸爸。”
“他今天沒來?”
撐排人的手輕輕一抖,竹篙的頂尖在排側的一塊石頭上劃出了一聲刺耳的尖叫,隨之,一絲陰影在他的臉上迅速地掠過。
他用我們聽不懂的閩北方言輕輕地、匆匆地向文化館的女同志說了幾句。女同志急忙低下頭,背過臉去,沉默了。
水面不再那么平靜了。開始有了汩汩的水聲。微波細浪拍擊著竹排的排沿,仿佛在輕輕地傾訴著什么。
就在這低微的水聲中,響起了撐排人深沉渾厚的聲音。他,按照撐排工的老規矩,不緊不慢地講起了武夷山的來歷,講起了“武夷兄弟”的故事。平緩的語調中蘊含著一種力量,一種堅實而又動人的力量:
“ 很久很久以前,咱們這個地方,有山沒有溪,有石頭沒有樹。下一場雨就發一次山洪,田淹了,房舍毀了,僥幸逃脫的人們只能躲在崖頂的山洞里挨餓。幸好,出了一位彭祖老人,他領著眾人劈開大山,鑿穿石壁,硬是要開出一條長長的九曲溪,把洪水排出去。可惜彭祖太老了,他歸天去了。他只留下兩個兒子,一個名叫彭武,一個名叫彭夷。”
峰回溪轉,水聲越來越響。微波細浪變成了奔突而下的激流和令人目眩的漩渦。撐排人不再言語。他睜大雙眼,抿緊厚厚的嘴唇。微微翹起的排首,眼看就要撞上一塊突兀在溪中的礁石,但竹篙輕輕一點,竹排又從石側輕輕地閃了過去……
趁撐排人專心致志和險灘較量之時,文化館的女同志紅著眼睛,悄悄地在我耳邊說:
“他父親老俞是這里的老撐排工。我那些民間故事,有一大半是老人口述的。可惜,我們再也見不到——”
“當心坐穩嘍!”撐排人一聲吆喝,耳邊巖影一閃,幾簇涼颼颼的水花飛上了我的臉頰。我發現,那女同志的睫毛全都濕了。
“游客越來越多,需要增添新的竹排。前不久,老俞帶人上山選伐又粗又直的毛竹,不料,下山時,拖拉機翻了……于是,小俞便接替老俞來撐排了。”
險灘已過,面前是一汪深潭。水聲平息了。水面光滑得像一塊玻璃。玻璃下的潭水綠得發黑。陽光從水面上反彈上來,軟軟的,似乎含著一股冷意。
撐排人停篙在手,繼續講起了往昔的故事:
“彭祖死后,彭武和彭夷兩兄弟秉承父志,一日也不敢停歇。終于,九曲溪通了,洪水泄出去了,從此,這里才有了綠的樹,香的茶,開不敗的花。為了紀念兩兄弟的功績,從此,這里有了‘武夷’這個名字……”
群峰,連同倒影,全都屏聲靜息,悄然不語。
九曲溪啊,你這源遠流長的九曲溪!
你把美麗和富足毫無保留地奉獻在游客的面前,而古往今來的種種艱辛和不幸,卻深深地埋進了幽幽的潭底。
幽幽的深潭,永遠是靜默無聲的。
天游峰的掃路人
沒攀登過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過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時分。我游興未盡,便踏著暮色,沿著小溪散步。在一片靜寂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這聲音由遠而近,一聲比一聲分明。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原來老人是游覽區的掃路人,每天負責打掃登天游峰的石階。
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上,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歲了吧?”
老人搖搖頭,伸出了七個指頭,然后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笑聲驚動了竹叢的一對宿鳥,它們撲稜稜地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導游女(節選)
過了水簾洞,鷹嘴巖,再到流香澗去!
流香澗,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
可是,通往流香澗之路,只是一條曲曲彎彎的、正待整修的石板路。
她,始終走在前面,卻又頻頻回首。一身雪白的制服,只在領口處露出一角火紅的運動衫。佇立時,她分明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白杜鵑。走動時,她又靈巧得像一只小野鹿,腦后那一束烏云般的秀發,隨著腳步有節象地甩動,秀美而又飄逸。
在我們這一行人中,他最年輕。也最老:她能把幾千年前的山川變異、歷史掌故繪聲繪色地說出來,連那位北京來的老畫家也聽呆了,像孩子似地張大了沒牙的嘴巴。
她不是植物學家,卻對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了如指掌。那兩位南京林學院的學生,一左一右緊隨著她,仿佛緊隨著他們的導師、教授。
她說,她“暫時”還不會寫詩。’可是,從李商隱、陸游到郁達夫、郭沫若……古今詩人詠嘆武夷的名句,源源不絕地從她的嘴里奔涌而出,害得那位戴眼鏡的香港記者,邊走邊記,差點一腳踩空,跌落水圳。
“她沒上過旅游學校,卻又頗通游客心理學。對那位信奉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老阿婆--從新加坡返國觀光的老華僑,她專講這里的民間傳說:大王與玉女,朱文公和胡麗娘……
不料,“嘶--”的一聲,路旁的野玫瑰,伸出長長的帶刺的枝條,把老阿婆的一條嶄新的黑底紫花的褲子給勾破了,口子裂開近尺長。
頓時,馬六甲海峽烏云密布,老阿婆哭喪著臉,跌坐地上,再也不肯往前走了:“罪過,罪過,我就坐這兒等你們回來吧!”
一人向隅,舉座不歡。
她,笑吟吟地來了,纖手兒輕輕地撥開野玫瑰的枝條,用山泉般又清又亮的嗓音甜甜地說:“老阿婆,祖國的花草可有情意呢!它見您老人家不遠千里,漂洋過海來武夷,她舍不得您匆匆走開,特意伸出手兒拉著您,不讓您走呢!”
老阿婆緊蹙著的眉頭舒開了。
她蹲在老阿婆身邊,打開自己的小提包,拿出針,拿出線,飛針走線,輕靈靈地,一下子把老阿婆褲子上的裂縫嚴嚴實實地縫好了。
老阿婆的眼角漾開了笑意。
她攙著老阿婆站了起來,眼睛一亮:“瞧,那是什么?”她指了指路邊的一叢野花--修長的葉片碧森森,小喇叭式的花兒金燦燦,“這,是忘憂草。”
“忘憂草--忘憂得喜,善哉善哉!"老阿婆舒心大笑,高興極了。
前面就是流香澗。兩旁,一色陡峭的石壁,中間,一條九曲回腸的小溪澗。峭壁上下,溪澗兩邊, 著, 著,全是蘭花,武夷山特有的馨香醉人的蘭花!一縷陽光從峽谷上空輕輕地飄落,蘭花的倒影使澗水顯得忽明忽暗,斑斑駁駁。從小巧玲瓏、圓潤光潔的小石子間濾出來的洞水,瑯瑯當當,發出古箏般清越的聲韻……
老阿婆親切地摟著她,仿佛摟著武夷山的精靈。她請我為她倆照一張相,一張值得永遠紀念的相片。
我屏聲靜息, 地按動了快門。
流香澗啊,您流入海外僑胞心間的何止是蘭花的馨香!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14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三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2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訓練,理解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德育目標: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游峰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能體會到掃路人樸實的外表、平淡的話語、爽朗的笑聲中所蘊含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2、學習文章通過寫景、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三課時
板書: 10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 美、高、險
掃路人 熱情、自信、豁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啟發談活,揭題設疑
(1)出示祖國風光圖片,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們跟著一位掃路人去天游峰游歷一番。看了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讀課文
(1)提出讀書要求。
①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②在讀通順的基礎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2)糾正讀音。
(3)答疑解難。
①對于不懂的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②對于涉及句意、中心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對課文語言進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講讀課文時解決。
(4)理清課文脈胳。
①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見、所聞、所感分段。
②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讀課文
5、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說說“攀、瘦、鞋、吁”這4個字是什么結構。
(2)重點指導寫好“瘦”,筆畫多,間架結構較繁復,要指導學生看清字形。
(3)指導學生描紅,把這4個字寫緊湊。
6、作業
(1)讀好課文。
(2)抄寫好生字詞。
教學隨筆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第一、二、七自然段,體會天游峰的高險。
1、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和掃路人一起去天游峰游歷一番。
(播放天游峰圖片。)
2、天游峰的景色美麗嗎?課文中作者對天游峰的描寫十分精彩,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了天游峰,看看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請用幾個字概括出天游峰給你的印象)
交流:一、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一二句話。
3、再讀讀,看看哪些地方特別能讓你感受到天游峰的美、高、險?
從“第一險峰”、“九百多級”、“一根銀絲”、“拋”、“仿佛要斷掉”、“飄飄悠悠”、(好不得意)等詞看出天游峰的險峻。
“一根銀絲”指什么(指的是武夷山第一險峰天游峰的九百多級石梯,遠遠望去他仿佛是從空中拋下來的,多么險峻)
理解“好不得意”在這里的作用。(從作者的得意可以看出天游峰確實很險。)
4、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險峻,你能讀出這種險勢來嗎?
作者登上了險峰時是多么喜悅,你能從朗讀中體現出這種心情嗎?
自由讀,指名讀,評價。
5、“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6、小結并過渡:作者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認識這位老人吧。
二、精讀其余部分,感悟掃路人的豁達開朗。
1、看看課文哪幾句話寫掃路人?他是個怎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出示相關句子后,交流并指導朗讀)
2、“在一片靜寂中,我隱約聽見‘嘩——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
從頗有節奏‘嘩——嘩——嘩——’的聲音,可以看出老人身體很健朗。
(最先吸引我的是老人掃路時的“嘩——嘩——”聲,作者是運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筆法。以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
3、“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4、“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說明老人很熱情。
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
5、(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2)……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
老人生活在美麗的山中,他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愛這兒的生活。他仿佛就是這山中的一員。他已經與武夷山的天游峰融為一體,以苦為樂,熱愛生活,即使自己到了70歲高齡,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彼,悠然自在。
6、“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大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老人終年在山上掃路被曬得黝黑,說明工作辛苦,但他眼睛炯炯有神說明了他不怕累,對這項工作是樂此不疲。
7、作者猜老人60歲了,但沒想到老人已經70歲了,這說明老人在山上掃路,鍛煉了身體,可謂是身心俱佳,心態年輕,所以看上去也年輕了。
8、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非常熱情、自信、開朗、豁達。
9、師小結:正因為老人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此時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嗎?
10、老人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同樣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你從哪里能看出作者也感動了呢?
(1)“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作者對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
11、 讓我們再次傾吐對老人的祝福吧:“ 30年后,我再來看您!”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本文描寫天游峰的險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掃路人工作的辛榮,歌頌了老伯頑強不息,對生活的自信與熱愛。)
二、擴展閱讀,深化主旨。
1、教師介紹其他相關的故事:《峨眉鋪路人》《守林人》。
2、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天游峰的掃路人,峨眉鋪路人,守林人這樣,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的普通勞動者還有許多許多。他們不顧世俗偏見,對工作勤勤懇懇,對事業執著追求,你還知道哪些普通勞動者的故事?說一個給大家聽聽。
3、說話練習:用搜集到的名言贊一贊這些普通勞動者吧。(也可以自己創作)
三、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1、課文中是怎樣刻畫老人的?
(通過人物的外貌、衣著、語言、動作、神態)
2、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周圍的人。
3、交流評價。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會是什么樣的?他們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然后寫下來。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15
邳州市實驗小學 王琳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直接引入,板書課題(課題中“峰、人、”兩個字用紅筆寫,且寫得很大)
二、引導質疑:
師:看到老師寫的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為什么把“峰”和“人”寫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三、自讀感悟:
1、多媒體顯示學習要求:
(1)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劃下自己認為能回答上面問題的句段。
(2)讀一讀劃的句段,想一想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3)與周圍的同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4)讀好所劃的句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
四、班內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1、自由匯報讀書體會:
關于峰: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關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他皮膚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2、教師點撥(引導深入體會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樂觀)
·練習感情朗讀。
五、練筆。
多媒體顯示練筆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
根據上面文字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16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課上反饋。
1、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
循聲 褪色 掃帚 沏茶 氣喘吁吁 頗有節奏 武夷山 望而卻步
打量 瘦削 黝黑 宿鳥 炯炯有神 豁達開朗 大汗淋漓 半途而返
2、“三讀”課文:
一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找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二讀要求: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讀要求:默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二、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自學。
1、再讀課文,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由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小組合作交流并在班級展示。
四、課堂目標檢測:
1、在括號中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老人 ( )地清掃
( )的天游峰 ( )地打量
( )的星光 ( )地抓住
2、選擇關聯詞填空。
不僅……而且 …… 雖然……但是…… 因為……所以…… 既然……就……
(1)( )這位老人已有70歲了,( )他還在險峻的天游峰掃路。
(2)在這里,他( )能呼吸清爽的空氣,( )還有花鳥作伴。
(3)( )我順著九百多級石梯上了頂峰,( )心里好不得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教學重難點讀通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教學資源
章武,原名陳章武,福建莆田人。中共黨員,1942年生,1964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學院中文系。歷任福建第二師范學院中文系助教,南靖縣報道組干事,《福建文學》編輯、副主編,《臺港文學選刊》副主編,仙游縣副縣長,福建省文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第三屆主席團成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海峽女神》、《處女湖》、《天游峰的掃路人》《仲夏夜之夢》、《生命泉》、《章武散文自選集》等。散文《北京的色彩》選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病的快樂》選入全國衛校語文課本。散文《陽臺》獲1989年《人民日報》燕舞散文征文二等獎、《武夷山人物畫》和《北京的色彩》分別獲福建省第二、三屆優秀文學獎。
預習設計
一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找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二讀要求: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讀要求:默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學程設計
一、啟發談話,揭題設疑:
1、啟發學生回憶,為導入新課作準備。
2、揭示課題,設問置疑。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各小組到黑板上展示預習情況。
2、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新詞,并糾正讀音。
3、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語。
4、交流讀喜歡的段落。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由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默讀課文:
1、用“——”畫出描寫天游峰的語句,想想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在相關處作出批注。
2、在你頭腦中浮現出的是一座什么樣的天游峰呢?
3、朗讀天游峰高與險的句子。
五、留下懸念,延長文本:
我們通過讀課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險,作者寫天游峰的高和險是為了什么呢?他想表達什么內容?下節課我們將慢慢品味。
導學設計
一、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許多名山風景秀麗。你能說說你曾游覽過的名山秀景嗎?游覽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齊讀課題再質疑:你們想知道有關老人的哪些情況?讀了課題,你們有問題要提出來嗎?(學生自由提問)
二、1、各小組到黑板上展示預習情況。
2、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新詞,并糾正讀音。
3、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4、交流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小組同學評議讀書情況,并糾正讀音。
三、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由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武夷山天游峰的險峻,以及“我”登上頂峰時的喜悅。
第二段(第3自然段):寫“我”下了山在小溪邊散步時發現了天游峰的掃路人。
第三段(第4至12自然段):寫“我”在與掃路老人的交談中,感受到老人對生活充滿自信。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1、用“——”畫出描寫天游峰的語句,想想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在相關處作出批注。
2、在你頭腦中浮現出的是一座什么樣的天游峰呢?(從語言中整體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險。)
3、指導朗讀天游峰高與險的句子。
五、我們通過讀課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險,作者寫天游峰的高和險是為了什么呢?他想表達什么內容?下節課我們將慢慢品味。
板書設計
15、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 高 險
游
峰 九百多級石梯 望而卻步 半途而返
《天游峰的掃路人》導學案(第二課時)
一、課前預習,課上反饋。
1、在文中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邊讀邊做上相關的批注,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2、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想想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二、合作探究,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在這又高又險的天游峰上,一位70多歲的老人每天還要爬上爬下,掃那一千八百多級臺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老人,與作者、老人進行對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三——十二自然段。
三、小組合作交流并在班級展示。
四、課堂目標檢測:
1、在我們眼中,天游峰又( )又( ),游客們登山時常常( ),( ) ,甚至( ),( ),而文中天游峰的掃路人,卻是一位( )歲的老人。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該退休了,可他覺得實在離不開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還有( )作伴。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從內心( )他。
2、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括號里,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填寫。
(1)在一片( )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
(2)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 )了。
(3)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 )我回到住地。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朗讀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文中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資源
武夷山遺產地處中國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東部,位于福建與江西的交界處。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通用福建贛語、閩北方言和國語。根據區內資源的不同特征,將全區劃分為西部生物多樣性、中部九曲溪生態、東部自然與文化景觀以及城村閩越王城遺址等4個保護區。核心面積63575公頃,核心次面積36400公頃,同時劃定了外圍保護地帶--緩沖區,面積27888公頃。
預習設計
1、在文中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邊讀邊做上相關的批注,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2、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想想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學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
齊讀課題,回憶針對課題提了哪兩個主要問題?
天游峰是什么樣的峰?
二、合作探究,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1、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三至十二自然段。
(1)出示學案中的問題,明確要求。
▲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說說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練習感情朗讀,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方法。
4、交流匯報,相機點撥。
(1)學生代表在全班匯報,匯報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句子。
(2)有感情朗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讀出老人的自信、開朗、豁達。
5、精講點撥。
(1)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怎么能“ 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呢?”
(3)課文重點寫掃路人,而文中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了天游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學生自由質疑。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有什么感悟嗎?
2、再次齊讀課題
3、完成學案中填空練習。
導學策略
一、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5課天游峰的掃路人,齊讀課題。上節課同學們就課題提了哪兩個主要問題?(天游峰是什么樣的?這位掃路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天游峰是什么樣的峰?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現在請同學們交流上節課的學習心得。
二、1、在這又高又險的天游峰上,一位70多歲的老人每天還要爬上爬下,掃那一千八百多級臺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瞧,老人來了。(出示圖片)看圖,說說你知道的信息。(通過觀察,得出對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勞、樸素。)
2、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老人,與作者、老人進行對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三——十二自然段。(1)出示學案中的問題,明確要求。
▲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說說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練習感情朗讀,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方法。(允許學生只研究某一處、某一句,但必須要讀進文中去,腦海中能浮現出這位老人的形象。反復朗讀思考,邊讀邊圈點勾畫、做批注,再在小組內交流。)
4、(1)學生代表在全班匯報,匯報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句子。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樸實、健康、慈善、有精氣神的老人)
▲動作:“引我進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濃茶”。(熱情好客)
▲神態、語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搖搖頭,伸出七個指頭,然后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朗聲大笑。(自在悠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
(2)指導有感情朗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讀出老人的自信、開朗、豁達。
5、(1)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怎么能“ 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呢?”小組合作探討這個問題,再匯報,補充發言。
(3)課文重點寫掃路人,而文中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了天游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天游峰的“高”與“險”反襯出掃路老人自強不息、自信豁達的人生態度。)
6、預設:(1)30年后,作者能否喝到老人的這杯茶?
(2)天游峰掃路老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
四、1、你認為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有什么感悟嗎?
2、讓我們記住這位對大山有著深深的熱愛與依戀,豁達、開朗、自信的老人吧!再次齊讀課題
3、出示學案中填空練習,指名讀,齊讀。
《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板書課題(課題中“峰、人、”兩個字用紅筆寫,且寫得很大)
二、引導質疑:
師:看到老師寫的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把“峰”和“人”寫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三、自讀感悟:
1、多媒體顯示學習要求:
(1)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劃下自己認為能回答問題的句段。
(2)讀一讀劃的句段,想一想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3)與周圍的同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4)讀好所劃的句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
四、班內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1、自由匯報讀書體會:
關于峰: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過渡:就是這樣一座險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掃著九百多級臺階,此時你心中有什么想法?
關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他皮膚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2、教師點撥(引導深入體會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樂觀)
·練習感情朗讀。
3、設計情境,表演對話:
一人扮演旅游局領導,考慮老人年事已高,勸其回家享清福;另外一人扮演老人,說服領導讓其留下繼續工作
五、總結延伸:
1、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與這位貌不驚人的掃路人進行了溝通,他親近自然,熱愛工作,自信樂觀的精神卻深深留在作者的心中,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像老人那樣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在自然中快樂生活吧!
2、 寫一句名言。可寫感受,寫體會,寫想法。
六、課后練筆:
多媒體顯示練筆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
根據上面文字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板書: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 → 掃路人
(險,高) (自信,豁達,開朗)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 篇1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2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過后的一點感想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蘇教版第十冊的一篇課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因此,我在備課時想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在教學中,我的設計是抓住課文對掃路老人的外貌描寫和三次對話描寫來貫穿全文,讓學生從這些描寫中來朗讀品味,體會人物的特點和精神。因此設計了兩個大問題,即“你對文中的老人有什么印象,你從這位老人身上學到了什么?”。通過這兩個問題串起全文,引導逐步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內在精神。課上學生的發言比較積極,有的學生說,從老人瘦削的臉,可以看出老人的身體很好,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有錢難買老來瘦。有的學生說,一個人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關鍵看自己的心態,你開心的話,那么做什么都開心,如果你不開心那么就做什么也不開心。如此等等,我這一刻驚訝于他們以前生活的積累,或許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意思的時候遣詞用句還很稚嫩,但是我也看到了他們并不只是一張白紙,他們也已經對客觀世界有了自己的認識。
但是這一節課我總覺得自己在對所設計的種種問題的處理上,還是想放又不敢放得太開,因此造成了對學生個性的局限,自己的主導性過于強。同時,對于文章中峰與人的關系沒有能夠將鉆研教材時的處理實施貫徹,造成了文本上的分裂。是一個遺憾。
現在真的是體會到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希望隨著自己的進步,教學中的遺憾能越來越少吧!
許獻濤 發表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