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通用13篇)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1
作者:江蘇江寧 馬曉春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講的是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在街頭的故事。本文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非常濃烈的感情,教學時應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讓他們在朗讀中進入情境,受到感染和教育。具體做法如下:
一、初讀整體感知
在教學中,我首先將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而產生的種種幻象的圖畫掛出,讓學生在觀看畫面的同時,聽教師范讀課文,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進入文章描述的特定環境之中,把握感情基調,產生感情共鳴。再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幫助學生確定本文的朗讀基調是親切愛憐,壓抑憤恨。這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重點讀學習課文
1、重點段對應讀。課文第二段是重點部分,講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先由學生在四人學習小組內議讀,弄清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的原因,出現的情景,其中的幻覺要讀出小女孩短暫的喜悅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而小女孩的現實處境要讀得沉重、緩慢,以表現她內心的悲傷、痛苦。
2、對關鍵語句重音及語速的處理。一是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情景,“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這里“終于”說明了什么?學生再讀課文,弄清“終于”反映了小女孩思想斗爭激烈,她之所以抽出了第一根火柴,是因為她冷得實在受不住了,因此“終于”要讀重音,句子語速稍慢,以強調小女孩悲傷、痛苦的思想感情。二是在小女孩擦燃第四根火柴的時候,奶奶出現在亮光里,為了留住奶奶,為了和奶奶在一起,“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我引導學生思考:這時候小女孩心情怎樣?哪些詞語能準確反映她這種心情?學生通過自由讀、議讀,確定要用稍快的語氣朗讀,“趕緊”,“一大把”要讀出重音,從而體會到小女孩見到奶奶的心情激動,留住奶奶的心情急切。
3、結尾處入境悟情。在指導朗讀文章最后三個自然段時,首先讓學生邊聽二胡曲《二泉映月》邊朗讀課文,隨著那哀婉、凄楚的樂曲,學生已入情入境,認真地、動情地朗讀著。然后,指名讓朗讀好的學生讀,讀到“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這句時,語速逐漸加快,語調也更加沉重。文章結尾,“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教師范讀時,在兩個“幸福”處運用了控制音量的一字一頓方式,表達出滿懷同情的沉重心情。接著學生齊讀,此時的學生已完全沉浸在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之中,讀著讀著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這樣朗讀讓人肝腸寸斷,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小女孩的內心世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以讀導寫,訓練表達能力
在學生感情激發恰到好處之時,我出示了《你別問這是為什么》這首詩,讓學生反復誦讀,并談談學了這篇童話的感受。此時,學生情緒仍沉浸在悲憤、沉重之中,紛紛發言,訴說自己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表達自己的愿望。有的說,我要把自己的生日禮物送給小女孩,讓她得到快樂;有的說,我要把小女孩接到自己家里來住,讓她得到家庭的溫暖……在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要順勢引導:能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因為有了教學的鋪墊,學生再也不感到無話可說了,紛紛寫下了自己讀了本文后的真實感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實踐告訴我,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使學生入境悟情,動真心,吐真情,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點:
1、學習作者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展開合理想象的寫作方法。
2、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力點:
1、培養學生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讀中體會的能力。
思想教育滲透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一次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倒數第三個自然段中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關鍵:
以課后思考練習二為主線。
五、教學方法:
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法。
六、學習方法:
體現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
七、教學思想: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八、教具準備:
微機軟件
九、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啟發自學
(1)、復習課文第一段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誰愿意說一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哪些內容?
(2)、交代學習任務
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深入地學習,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2、自主探究,解決疑點
(1)、整體入手,提出問題
圍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你想知道哪些內容呢?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選擇重點有序地板書幾個問題:
①、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原因?
②、她看到了什么?
③、從小女孩看到的東西中體會到什么?
(2)、分段學習,解決問題
①、學習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自由讀文,解決課前提出的三個問題。
b、理解“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體會小女孩矛盾的心理和激烈的思想斗爭過程。)
c、讀中體會小女孩擦火柴時的猶豫不決,看到火爐時的高興喜悅,火柴滅后的難過失望。
②、學習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默讀,解決課前提出的三個問題。
b、教師設疑:“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這句話已經把小女孩看到的東西表達清楚了,為什么還要寫“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這句話呢?
(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性和合理性)
c、指導朗讀“更妙的是......又厚又冷的墻。”
③、學習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出示畫面,體會情境。
b、解決前面提出的三個問題。
c、指名讀文,再現情境。
④、學習小女孩第四、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a、指名讀文,解決三個問題。
b、分角色朗讀體會小女孩的心理。
c、屏幕出示“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體會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
d、找出五次擦燃火柴的內在聯系。
3、質疑問難,培養能力
①、輕聲讀最后一段。
②、學生質疑。
③、屏幕出示“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體會兩個“幸福”的含義,激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
4、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①、學生談體會,用自己生活的美好和小女孩的悲慘遭遇作比較。
②、教師總結全文,提出希望。
③、布置作業:寫讀后感《我和小女孩比童年》《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的合理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從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有關課件.
【教學方法】以情境教學法為主,輔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順勢導入
1,談話:
新年到的時候,你會做些什么 說說你的大年夜是怎樣度過的
(多媒體展示大年夜的圖像.)
2,導入新課:
是啊!你們的大年夜是那樣的熱鬧,那樣快樂,可是有一個小女孩,她也是和你們一樣的孩子,在大年夜里,她孤苦伶仃地在街頭流浪……
(出示課件:小女孩在街頭.)
二,溫故整體感知
1,自由說一說通過初讀你們都學到了什么
(我知道故事的內容,課文的順序……)
2,小女孩為什么在大年夜賣火柴
三,精讀細嚼,體會處境
聽配樂課文錄音第二段:
(多媒體:播放配樂課文朗讀.)
1,小女孩幾次擦燃的火柴 都看到了什么 為什么會看到這些
(出示課件6~14.)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有關語句,自由說小女孩看到大火爐,烤鴨等五種幻景,體會小女孩生活的可憐,命運的悲慘.)
2,自主讀文,暢談感受.
(細讀小女孩幻想的部分,體會小女孩當時迫切想得到各種美好東西的心情及命運的悲慘.)
3,自由練讀,讀出感受.
(出示文中的重點句,通過不同層次的引導,讓學生用最使自己感動的方式來朗讀課文,置身于小女孩當時的困境之中,反復咀嚼品味,達到感染他人的目標.指名讀:師生間互相點評,并引導學生把讀到,聽到的感受說出來.)
4,小女孩的結局怎樣 她的命運到底如何呢
四,精讀入情,升華感情
(多媒體相機出示兩個句子.)
1,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小女孩只是在幻景中看到了她渴望得到的一切,但現實是殘酷無情的.)
⑴ 小女孩死了,為什么還"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
⑵ 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讓你動情,讀給大家聽聽.
五,拓展延伸,個性表達
1,假如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怎樣說,怎樣做 想送什么禮物給她
2,課外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
(多媒體展示安徒生童話.)
六,作業
1,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來我家》.
2,讀《安徒生全集》.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4
一、成功之處
1、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三次自由說話訓練,讓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
(1)如果小女孩不被凍死,活下來她將過著怎樣的生活?
(2)當我們讀到小女孩美好幻想的的語段時,她心里會說什么?
(3)感受了小女孩悲慘的命運,你會對她說什么?
這些適度的說話練習,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深刻性,在學生的侃侃而談中,他們深入理解了課文,課文的中心也從而得到了升華。最后順著課文延伸想象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的情形,學生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并形成高潮,一聲聲發自肺腑的話語,表達了學生同情他人、關懷他人的美好情感。這又一次開放性的說話練習,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同時,更適時有效地對他們滲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2、讓學生通過不通形式的讀來感受人物命運的悲慘,來體會作者的情感。開課我用情境朗讀引學生入境,課中讓學生個別讀體會情感,再以配樂對比朗讀,讓學生在美好幻想和殘酷現實中體會小女孩的悲慘命運,通過朗讀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產生了共鳴,為課尾理解重點語句做好鋪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整堂課充滿了瑯瑯的讀書聲。有效的落實了語文課以讀為主的訓練。
二、不足之處:
1、時間沒有把握好,上課前由于等待聽課老師,耽誤一點時間,在教學過程中讀的環節處理太細,有重復之處,導致在后邊拓展延伸時有些緊張,延長了教學時間。
2、個別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夠理想,沒進入學習情境,學生說體會時說的不夠深刻,總習慣集體回答,不能充分顯示閱讀的個性感受,沒達到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的境界。回答問題的`學生總局限在一部分學生身上,一部分學生不積極發言,習慣于集體回答,影響教學效果。
3、板書由于黑板的局限和教學設計有所改變,但也揭示了重點。
三、改進措施
泰戈爾說“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在自己的教學舞臺上不斷的學習,實踐,探索,礪練,讓自己上每堂課時,都仿佛站在公開課的舞臺上,這樣我們的課就會逐漸驅于完美。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5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閱讀方法實現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致力語文素養的形成。珍視兒童獨特的理解。
2、采用對文本細讀的方式,教學生讀出語言文字背后的信息,讀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讀出文字背后的思考。
3、通過對小女孩的“小”,發覺對應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中一個個的“大”,體會童話永恒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
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亮火柴的內容,整體上加深和感受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
3、能抓住重點句子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本內容,認識小女孩生活的悲慘。
難點:抓住重點句子理解并能談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錄音機、幻燈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配樂詩朗誦,老師朗讀《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師:這是當年九歲的劉倩倩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下的詩。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個女孩(板書:女孩。學生讀一讀)。加上“小”字再讀,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我感覺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覺這個小女孩個頭矮小。
師:那么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你怎樣的印象呢?
【設計意圖:在凄涼的音樂中,讓小女孩可憐的形象刻印在學生的心中,引出文本,為學習下文做下鋪墊。】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感受?(可憐、窮苦、美麗、缺少疼愛……)
2、現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出剛才你們所談到的這些感受的。或許會豐富你的認識,提升你的看法。
[設計意圖:重視自讀自悟,整體感知故事,培養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
三、學習探究1—4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
(1)重點品味第一句。
師:讀到一個“冷”字,這是告訴我們什么?“雪”呢?它告訴什么季節?那“黑”呢?
(2)指導朗讀(讀出兩種不同的形式。語氣一種是由弱到強。一種是由強到弱。隨著老師的手勢齊讀。)
師:還是這句話,我們再讀。讀到“冷”,什么感覺?
生:我們感覺到冷,再加上“冷極了”,說明真的很冷。
師:注意緊跟這“冷”后面又出現了一個“雪”呢?
生:這兩個詞放在一起,就讓人感覺更冷了。
師:再注意,這兩個詞后面又多了一個“黑”,又是什么感覺呢?
生:已經是三個“冷”了!讓我感到那不是一般的冷,那是冷極了!
師:我們在“冷”的前面加上一個什么字,才能體現這不是一般的冷呢?
生:加一個“極”,就是“極冷”。
生:不,我覺得加一個“寒”更好,“極冷”是說冷的程度,而“寒冷”的寒,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冷的程度,更讓我們感到寒氣逼人,令人覺得冷得可怕。(板書:寒冷)
師:這句沒有寫小女孩,去掉可以嗎?
生:不可以,這是環境描寫。讓我們感覺故事發生的環境如此惡劣,預示著故事的悲慘,小女孩的不幸。
師:看,小女孩向我們走來了。請同學們細讀這句后面的幾句話的描寫,看哪個詞語、句子觸動了你,把你讀出的感受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學生默讀,后發言。)
生:我從這句 “光著頭、赤著腳”說明了小女孩的窮苦。
生:這里說是“大年夜”,“大年夜”本來是一家人快快樂樂溫暖地在一起,而小女孩卻“光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很可憐。
生: “一向是他媽媽穿的”說明小女孩家非常窮,沒有屬于自己的一雙鞋。
師:(教師因勢利導)那就是說,小女孩一向就沒有鞋穿。
生:“小男孩說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搖籃”一詞說明小女孩的鞋非常大,這是用了夸張的寫法。
師:小女孩已經夠可憐的了。
幻燈出示:“她在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從 “嚇”字看出了什么?想象小女孩的心里。(板書:“恐懼”)
師:就在這樣寒冷環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滿恐懼,但沒有辦法。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引讀)這一整天,誰也——(學生接讀: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學生接讀:沒有給過她一個錢)。
師:想象這里的誰,都會是哪些人?“誰”強調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幻燈片出示:這一整天,小女孩 ( 沒有賣出過一根火柴 ),小女孩( 沒有掙到一個錢 )。
師:這僅僅是自然環境的寒冷嗎?(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的寒冷理解。)
師:自然環境的寒冷,加上社會環境的冷漠恐懼,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雪上加霜!)
3、從三、四自然段中任選一段學習。看哪個詞哪句話觸動你,說說你的感受。
生:“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我覺得小女孩“又冷又餓”。
師:這一整天,那可是從早到晚,這里的“餓”是我們平常說的餓嗎?
生:小女孩是餓極了,那叫(板書:饑餓)
師:寒冷,再加上饑餓,小女孩整個是(饑寒交迫)。
生:我讀到了這一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我覺得小女孩很美,可是她卻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美麗。而且課文還寫道,“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說明富人家很有錢,而小女孩卻在這個大年夜在街上走著,冷著、餓著,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師:一個沒注意,一個忘不了。這對比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生:小女孩這么美,她沒有注意,沒有人和她一起過大年夜,可是她卻忘不了,我覺得這個對比,更讓我感覺到小女孩的可憐和不幸。
師:“可憐的小女孩!”這是誰站出來說話了?
生:我覺得是作者在說,是安徒生在說。我發現這里用到的是“!”,這也說明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內心的這種情感很強烈。
學習第四自然段。
幻燈片出示:“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著腿,縮成一團,可她覺得更冷了。”(引導學生從天氣、家窮、沒有關愛幾方面去理解)
小女孩在外面受了這么多的苦卻不能回家,心里就覺得更冷了。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她家里是多么貧窮!用草和破布堵住,可是風還是能灌進來。這里“灌”可以感受到風的威力,因為我們平常說風刮進來、吹進來。說“灌”,那是說風像水一樣倒進來,可以想象她家該怎樣的冷!如果她爸爸能給她一點溫暖,小女孩也不會在這么冷的天氣里在墻角呆著,一定會回家呆一會兒的。
師:此刻,她是(心灰意冷!)此時,小女孩是多么(板書“孤獨”)
【設計意圖:細讀文本,理解語言文字蘊含的意思,談感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師:無助的小女孩!她實在太孤獨,太難過了,她要點燃這些沒有賣出去的火柴。她一共點燃了幾次?(5次。師引導學生說出相關內容)
四、幻燈片出示文中體現小女孩可憐的.部分語句。
1、配樂朗讀。教師用感人的語言引出幻燈片的句子,學生讀幻燈片的句子,增強對前面所學內容的整體感受。
師:這寒冷,這饑餓,這恐懼,這孤獨,當我們把這些散亂四處的句子規整一起,整體閱讀的時候,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內心又是怎樣的情感?(板書“痛苦”)
師:飽受這樣苦難的小女孩,可以想象,當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時,她會怎么呼喊?
2、重點引導學生讀在亮光中幻覺見到奶奶的句子
(1)、“奶奶!”(學生帶著驚喜的語氣朗讀。)
師:她那么饑寒交迫,這回終于看見了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她又會怎樣的呼喊?
(2)、“奶奶!”(學生帶著快樂的語氣。)
師:她要驅散內心的恐懼與孤獨,該怎么請求奶奶?
(3)、“奶奶,請把我帶走吧!”(學生帶著急切的語氣)
師:她必須請求奶奶帶走她,因為——
(4)、“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讀出了懇求的語氣。)
師:此刻她的臉上一定還留著傷心無助的淚花,聲音哽咽,誰再來呼喊?
(5)、“奶奶!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6)、多種朗讀形式體驗“啊”的情感。讀出抽泣,哽咽無聲的聲音。
(7)、學生把雙手伸向天空再次朗讀,體會。
師:盡管如此,火柴還是熄滅了。隨火柴一起熄滅的還有——小女孩的生命。
師:她死了, 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嘴角還掛著令人心碎的死亡的微笑。
的微笑!
【設計意圖:營造一種悲劇的氣氛,感染學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想象小女孩的內心世界,對小女孩悲慘生活的同情。同時也欣賞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五、總結
師:故事結束了。我們發現,在這矮小、瘦小、弱小的女孩的生命里,對應著我們讀到的,卻是那些看得見的“大”——
生:那雙可以用來做搖籃的大鞋。
生:那兩輛沖過來的大馬車。
生:那些不肯買火柴的大人。
生:還有那堵高大的墻。
師:這都代表著小女孩所生活的是一個強大的冷酷的世界。透過這個強大的世界,我們還讀到了那些看不見的大——
師生一起總結
板書:不盡的寒冷,無邊的饑餓,不盡的恐懼,難掩的孤獨和無限的痛苦。
師:同學們有這么深的感受,是因為細細地讀,慢慢地品味了這篇課文,才讀到了這么多感受。也是因為你們有一顆富于同情、憐憫的心。
板書設計:
(不盡的)寒冷
(無邊的)饑餓
(不盡的)恐懼
(難掩的)孤獨
(無限的)痛苦
【設計意圖:了解童話故事幻想性的寫法。簡潔、明了的板書設計,感人的字眼,更讓人感覺到了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長舒了一口氣,這一節課的內容對于本班學生是多了些。但任務完成還是較滿意。特別是剛走下講臺,一位老師對我說:“符老師,這節課我聽到流淚了,真感人。”當時,我真的有些成就感。
我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最終目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重視朗讀能力的訓練。“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采用自讀、齊讀、品讀、精讀、指導讀、重點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的目的。感悟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作者寄予的同情。讀、思、議結合,認識小女孩現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
2、配樂詩朗誦,創設情景,在悲傷、凄涼的氣氛中引出文本,感染學生,為學習課文做下鋪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細讀文本,慢慢地品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而這節課最大的亮點,把描寫小女孩現實生活的句子整合在一起配樂朗讀,在悲慘的音樂中感受小女孩的情感,讓學生欣賞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激起學生對小女孩悲慘生活的同情。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第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選擇讀、說內容,全班交流。同學們各抒己見,感受深刻,尊重了學生自主選擇和獨特的感受體驗。使前面“抓住一個句子反復推敲,聯系上下文感受”的學習方法得到了遷移。
4、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表達不夠流暢。指導朗讀重于全班讀,忽略指導學生個別朗讀。如:“奶奶!啊!請把我帶走吧。”如果先指名學生讀后,再指導全班齊讀,效果會就更好。沒有關注到每個同學。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6
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通過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鼓勵幼兒運用形容詞(例: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衣衫襤褸的),把自己的感受連貫、完整地述說出來,借助幼兒思維的跨躍性,培養幼兒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和求異性。
(二)情感目標通過感受童話故事中小女孩悲慘的經歷,激發幼兒的同情心、樂于助人的愛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標通過幼兒自由想像,并鼓勵他們將發生的事大膽地講述出來,培養幼兒的獨創性。
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感知圣誕節是開心、快樂的節日。
(二)環境準備布置有圣誕氣氛的環境。
(三)物質準備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電視機、VCD機、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整體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慘氣氛。
1、師:圣誕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憐的小女孩是怎樣度過圣誕夜的,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2、出示書面漢字: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等形容詞,營造氣氛,幫助幼兒理解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師:你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賞,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時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會這樣。
1、師: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時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師: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讓你幫助小女孩實現愿望,你會怎樣幫她呢?
2、師: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會怎樣幫助她呢?
3、師:小朋友,想想你們是怎樣熱熱鬧鬧過春節的?
4、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想想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樣過圣誕夜的?
(三)整體欣賞,激發幼兒感情的升華。
師:小女孩這么可憐,如果你能幫助她,你會怎樣幫助她呢?
各領域滲透
藝術:讓幼兒在欣賞這一童話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對小女孩的祝福與希望畫出來。
生活中滲透
在生活中,鼓勵幼兒多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培養豐富的情感。
環境中滲透
1、將故事制成圖片,讓幼兒進行排圖講述。
2、設置小小舞臺,放置道具,讓幼兒嘗試表演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家庭中滲透
建議家長讓幼兒多欣賞同一體裁的童話故事,深化幼兒對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活動評價。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7
執教:寧波市東海實驗學校 張小雁 記錄整理:浙江省著名特級教師 陳妙恩
師: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品讀了文章的第一段。下面我們先來聽寫幾個詞語,注意全部聽完后,再動筆寫。擦燃、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
生:(動筆默寫)
師:現在看老師在黑板上默寫,請你校對。聽寫的詞語全對的同學請舉手。
生:(舉手,個別學生有錯)
師:寫錯的同學請說說都錯哪兒了?
生:我將“烤”寫錯了,多寫了一橫。
生:“誕”,右邊寫成了“廷”。
師:好,看仔細了,也記住了,馬上訂正。
生:(快速訂正)
師:同學們,請你用上這五個詞語,連起來說一段話好嗎?來,先輕聲自由說說。
生:(自由說)
[既是富有新意和實效的詞語默寫檢查,也是課文內容的巧妙梳理。把五個詞語連說,更是別出心裁的設計。]
師:好,誰先來說?
生:賣火柴的小女孩擦燃火柴,眼前出現了幻景,她看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
生:賣火柴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她看到了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和慈愛的奶奶。
師:說的好,不僅能用上這五個詞語,而且概括得很好。這就是課文第二段的內容。今天這堂課我們要著重討論、學習這些幻景,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二段中有關描寫幻境的語句,先體會一下這些幻景給你的感受怎樣,用一個詞來說說。
[由課文內容的概括,直接轉入對發現目標的揭示,不停留于情節,而啟發思考對幻景怎樣描寫的探究]
生:(讀課文)
師:能說了嗎?
生:這些幻景是幸福的。
生:我覺得這些幻景給人以美妙的感覺。
生:不,應該是美好的感覺。
生:我感受到幻景顯得很溫馨。
生:好象夢幻一樣的。
師:你看用詞多么豐富啊。大家感覺到實在太“美好”了。(板書:美好)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和小女孩一起來感受這些美好的幻景吧。請看(錄像;幻景中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出現時的片斷)高興時你可以笑,也可以叫。
生:(看錄像,高興、激動)
師: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許多同學都幸福地笑了,在這些幻景中你對哪次幻景感興趣?
生:我感興趣的是烤鵝出現的幻景。
師:為什么?
生:因為烤鵝正冒著香氣,可以填飽小女孩的肚子。
師:說得好。
生:我喜歡出現火爐這次幻景,因為火爐很溫暖。而當時小女孩感到很冷。
生:我還喜歡圣誕樹出現的幻景,因為這是大年夜,小女孩想到了圣誕樹,而且圣誕樹很美。
生:這些幻景我都感興趣,但最讓我喜歡的……
師:印象最深的?
生: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出現的這段幻景,因為奶奶是那么的慈愛,她是惟一疼愛小女孩的人。
師:就像你們說的,看了錄像中這些幻景,我們已被深深打動。那么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再讀有關語句,讀出“美好”的感受,你感興趣的幻景可以多讀幾遍。
生:(有感情地讀四詞幻景,師個別點撥)
[所體會的幻景越美好,與出現破滅的結果一旦相聯系,則更凄然,為后面的比較作基礎。]
師:好,誰愿意先讀,就讀你感興趣的那次幻景。
生:我讀烤鵝這次幻景。
師:好,想想該怎樣讀?
生:“火柴燃起來了……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師:應該說你讀得不錯,如果幾個關鍵詞能再強調些的話,就更好了。比如“更妙的是”,應該突出怎樣的語氣?
生:(分別說)奇妙的,美妙的,有趣的。
師:對呀,是奇妙的,同樣像“跳”、“蹣跚”、“一直”都應該強調。好,誰再來讀,就從“更妙的是”開始。
生:“更妙的是……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師:好極了,你看多么誘人呀。有感情朗讀就應該抓住關鍵的字詞作出語氣上的處理。
生:我讀“火爐”這次幻景,“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多么舒服啊!”
師:真好,尤其是“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你讀得真舒服啊!來,我們齊讀這句。
生:(齊讀)“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師:你看,在小女孩的眼里,這只火爐就是這樣溫暖。
生:我讀奶奶這次幻景。“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
師:很好,突出“那么溫和,那么慈愛”。接著讀。
生:“這一整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師:你讀得真幸福啊。來,想讀“美麗的圣誕樹”這次幻景的同學請起立。(幾乎全班同學都起立)我們齊讀,想想該怎么讀,準備——開始。
生:“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
師:很好,接著讀。
生:“翠綠的樹枝上長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在向她眨眼。”
師:“在向她眨眼”是美麗的,突出“眨眼”,再讀一遍。
生:“在向她眨眼。”
[緊扣美好的幻景的具體描述的句子,加深學生的感受。朗讀訓練到位,教師從旁邊點撥,突出“美好”。]
生:老師我想提個問題。
師:你說。
生:小女孩的眼前怎么會出現“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這些幻景?
師:你的意思是說小女孩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幻景?
[學生有了讀中所產生的真切感受,才會這樣生疑,去探究幻景產生的原因。]
生:是的。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透過幻景思考產生的原因,同學們,這就是鉆研,很多時候我們就應該多想“為什么”。這位同學,你真行,對他這個問題,大家能回答嗎?讀書,想一想。
[提出問題,又趁勢回復課文,再讀,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發現交流。]
生:因為當時小女孩又冷又餓。(師板書:寒冷、饑餓)所以她會想到火爐、烤鵝。
生: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是寒冷、饑餓、痛苦的,她想得到溫暖和幸福,所以她會想到火爐、烤鵝、圣誕樹和奶奶。(師板書:痛苦)
生:因為小女孩渴望得到溫暖、幸福,還有快樂。(師板書:溫暖、幸福、歡樂)而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能給她溫暖、幸福、歡樂,所以她會想到火爐、烤鵝、圣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景。
師:講得多好。是啊,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饑餓、痛苦還有孤苦。(板書:孤苦)她渴望得到溫暖、食物、歡樂和幸福,(指板書)所以當她擦燃火柴以后,幻想中,她看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和奶奶。然而火柴終究是要滅的呀,火柴一滅,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沒有?結果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寫的?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
[原因的比較,很大成分上是學生自讀后產生的認識。由不同的需求渴望,才分別產生不同的幻景,現實中的小女孩多么寒冷、饑餓、痛苦、缺少疼愛。]
生:(讀課文找句子)
師:來交流一下。
生:當火柴滅了以后,這些幻景都不見了。
師:文中哪幾句話寫這樣的 結果呢?
生:“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師:很好,還有嗎?
生:還有“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簡直成了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過一道長長的紅線”。
師:(實物投影這三句話)來,我們讀讀這三句話,“她坐在那兒……”
生:(自讀后再齊讀)
師:這三句話都是寫火柴滅了以后留給小女孩的結果,再讀讀,想一想這三句話你讀懂了哪幾句?
[這是一個很有意味的教學處理,突出體現教學是為學生學習服務。自己能讀懂哪句交流,教師盡可以引路指點。]
生:(輕聲讀,思考)
師:好,誰先說?
生:我讀懂了第二句,它是講火柴滅了以后,烤鵝沒有了,留給小女孩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師:不錯,請注意“墻”。
生:我覺得這句話是講火柴滅了以后,烤鵝不見了,留給小女孩的只有饑餓。
師:真好,你想得更深刻了。
[以此評價,激發學生深入發現,廣泛交流。]
生:我讀懂了第一句。它告訴我們當火柴滅了以后,留給小女孩的只有一根火柴梗。
生:也就是說,火柴滅了以后,火爐不見了,那么也就是溫暖沒了,留給小女孩的就只有寒冷。
師:講得多好呀,那么第三句呢,想想為什么要寫星星?
[指引思路,相信學生必能有所發現,廣泛交流。]
生:這顆星星其實就是小女孩的靈魂。
生:說明小女孩快死了。
師:具體說說。
生:因為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
師:聯系下文,講得好。
生:這顆星星還讓她想起了奶奶。
師:小女孩想起了奶奶是因為——
生:奶奶是惟一疼她的人。
師:當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這位惟一疼她的奶奶竟然出現在亮光里,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地叫起來,體會一下當時的心情,想想該怎么讀第十節,先自己練練。
生:(自由朗讀)
師:好,誰第一個讀。
生:“奶奶,小女孩叫起來。”
師:注意是“叫”!這是撕心裂肺的叫呀。再來一次好嗎?
生:“奶奶,小女孩叫起來。”
師:感人多了,接著讀。
生:“啊!……就會不見的。”
師:不錯,再請一位。
生:“奶奶……就會不見的。”
師:兩位同學都念得好動情。朗讀這段話我們還有注意“啊”、“吧”這兩個語氣詞。想一想語氣處理。
生:是激動的。
生:渴望的。
生:乞求的。
師:是的,幾乎是哀求的,同時還要強調兩個“就會不見的”。讓老師也試試好嗎?“啊!請把我帶走吧!……就會不見的。”(哀求、迫切)你們再讀讀。
生:(有感情地自由讀。)
師:好極了,我甚至已經看到了幾雙含淚的眼睛。(示意坐下)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這一次與前四次相比,特別是與第一次擦火柴有明顯的不同。(實物投影兩次擦火柴:①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②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讀讀這兩次擦火柴,抓住重點詞,想一想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充分運用句間比較,深入引導學生發現,殘酷的現實迫使小女孩從開始的猶豫到最后的果斷,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生讀句,思考)
師:來交流一下。
生: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是不敢的,后來她又敢了。
師:她怎么敢了呢?
生:因為她實在太冷了,她想溫暖一下。
師:很好,接著說。
生:最后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是沒有思考過的,毫不猶豫的。
師:講得好。
生: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是猶豫的,第五次擦火柴,小女孩是很干脆的。
師:好極了,你從哪些詞中體會到的?
生:我從這幾個詞中體會到的,“一根”、“終于”、“趕緊”、“一整把”。
師:還有嗎?
生:還有,“敢”字也充分反映了她開始時的猶豫、害怕、緊張的心情。
師:對了,“敢”嗎?意思就是不敢。那么小女孩一開始時為什么要猶豫,而最后又為什么如此果斷呢?
[相互比較中,學生發現源越來越豐富,感受也越來越強烈。緊緊扣字扣詞地領悟語言材料蘊含的意思,文章被嚼得越來越有滋味。]
生:小女孩猶豫,因為她怕父親要打她。
生:因為小女孩是賣火柴來掙錢養家的,擦了火柴就不能賣錢了,那么家里人又要挨餓了。
生:小女孩不敢,因為她的火柴是要賣錢的,但后來她實在太冷了,所以她擦了一根來暖和暖和身子。
師:最后竟敢擦著一整把火柴,這又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她要留住奶奶。
生:因為小女孩想反正都快死了,她只想留住奶奶,她什么都不顧了,所以擦著一整把火柴。
師:你們講得多好!抓住了重點句、重點詞,進行相互之間的比較,我們就能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意思。區別它們的不同之處。同樣抓住這幾個重點詞,我們也要讀出這兩句話的不同語氣,誰來讀?
生:“她敢從……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師:不錯,“嗎”讀得再輕些。“終于”再強調些,再請一位試試。
生:“她敢從……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師:很好,讀第二句。
生:“她趕緊……要把奶奶留住。”
師:就學著她的,強調這幾個重點詞,我們齊讀。
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此時的小女孩已經太虛弱了,這一整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出來沒有像現在一樣高大,這樣美好。看這段話。(實物投影“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同學在讀幻景的時候已經念到了,現在我們再來讀這段話,特別注意“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這一處,邊讀邊想,也可以互相討論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推進發現,求得在原有基礎上,有更深切的感受。]
(生讀讀,想想,議議。)
師:好,來說說,你能理解多少就說多少。
生:這句話告訴我們小女孩死了。
生:這句話說明了女孩跟著她奶奶到天堂去了。因為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是天堂。
生:小女孩的命運是非常悲慘的。
生:我想小女孩是很可憐的,因為她是被活活餓死、凍死的。
[通過幻景與現實的比較,進一步發現小女孩的命運之悲慘。]
師:是的,就像你們所說的,小女孩的命運是悲慘的,是可憐的。(板書:可憐)“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這是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應該得到的,而對小女孩來講,在當時冷酷的(板書:冷酷)現實生活中她卻什么也得不到,她帶著她的寒冷、饑餓、痛苦飛走了,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這就是她的可憐之處。體會到了這些,想想我們該帶著怎樣的情感來讀這句話呢?誰先來試讀?
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師:好,特別是對“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這幾處的處理,大家聽清了沒有,他是越讀越——
生:輕。
師:對了,我記得一開始大家在讀幻景的時候,有同學讀得很幸福,很激動,越讀越高。現在他越讀越輕,兩種處理效果,哪一種更能準確地表達情感呢?來,自己再讀讀。
[朗讀處理的比較,信手拈來,運用嫻熟,效果很好,體會更加至誠至深。]
生:(有感情自由讀。)
師:再請一位同學來讀。
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越讀越輕)
師:好極了,越讀我們心里越難受,心情越沉重,對小女孩可憐的遭遇越同情。讓我們齊讀這段話。
生:(齊讀。)
師:小女孩就這樣飛走了。如果說小女孩擦火柴出現幻景反映了小女孩的可憐,那么小女孩死后的情景則是更可憐的。這待我們下堂課再來共同討論學習。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8
教學目標:學習作者基與現實進行幻想的表達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對殘酷社會現實的不滿,從內心和作者產生共鳴.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課前準備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安徒生是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你們知道他的哪些童話 (教師點名說)請同學們觀看動畫片《賣火柴的小女孩》.
導學新課
看了同學們的表演,你從的哪些地方體會出小女孩的悲慘 (提出內容問題)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然后和同學交流.(板書:痛苦的生活)
指名讀有關句子,師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的可憐.(板書:光頭赤腳 又冷又餓 不敢回家)
教師相機出示大年夜幸福人家歡樂的情景和小女孩在街頭賣火柴的情景.
指名讀句子.(示畫面)(板書:悲慘結局 凍死街頭)如果你看到小女孩凍死在街頭,你會怎么說 自由讀最后一自然段,聯系第剛剛學習的一段,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明明那么悲慘不幸,為什么卻用兩個"幸福"說她是"幸福"的 (學生提出第二個內容問題)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第二段.(黑板旁注:為什么說小女孩幸福 )出示研讀專題(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 你從中體會到她的幸福了嗎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指名回答1,2兩個問題.(板書:火爐 烤鵝 圣誕樹 奶奶 飛走了)你體會到她的幸福了嗎 她擦燃火柴看到暖和的火爐時是幸福的.她為什么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火爐 ( 出示畫面) 指名讀第五段她感到幸福的句子.以第一次擦燃火柴為例,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自信能讀好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讀出幸福的感覺.讀到這里,我仿佛聽到小女孩的聲音,你們聽到了嗎 你們好象聽到什么 指名說.請同學們按照你喜歡的方式自學其它幻想中你最感動的一次,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指名匯報學習結果,教師指導朗讀并出示畫面.如果這一切不是幻想,它們真實的出現在你的面前,你會有這種幸福的感覺嗎 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哪一次幻想最讓你感動 (出示句子)指名讀第十自然段,師重點指導本段.她們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想象指名說(出示畫面)這樣的地方對小女孩來說存在嗎 (出示凍死街頭的畫面)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這一切只能是美好的幻想.(板書:美好的幻想)
現在你明白為什么說小女孩是"幸福"的嗎
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只有死亡才能讓它擺脫寒冷,饑餓和痛苦.此刻你的心中有什么感受
創新思考(出示問題)假如你看見這位可憐的小姑娘會怎么說,你希望她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嗎 下節課用我們充分的想象力,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幸福和新生,好嗎
附板書設計: 光頭赤腳
痛苦的生活 又冷又餓
不敢回家
火爐
賣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的幻想 烤鵝
圣誕樹
奶奶
飛走了
悲慘的結局 凍死街頭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里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的合理想象。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謝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想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學難點:
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的合理想象。
3、學習生字新詞。
4、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學文,體會小女孩的悲慘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學難點:
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愛讀童話故事嗎?你們都讀過那些童話故事呢?
2、學生自由說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丹麥的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名作《賣火柴的小女孩》。
[ 由孩子們自己熟悉的童話故事引入課題,使學生產生知識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要求,自學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2)讀后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樣的句子來評價小女孩的命運?
2、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
3、讀后匯報。
(1)檢查自讀情況:讀一讀你覺得最難讀的句子,然后選一兩句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說:讀了這篇課文,你想用什么樣的句子來評價小女孩的命運?
4、師提煉:小女孩處境可憐,命運悲慘。
[ 以讀為主線,提綱挈領,強調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為分組探究設下伏筆。]
三、再讀課文,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學要求。
(1)默讀課文,畫出具體的語句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2)畫出句子后,試著把這些句子讀好。
2、學生自由研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3、分組合作,匯報交流。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匯報。在此環節中,不硬性規定內容,學生暢所欲言。如:“小女孩的命運很悲慘”,“小女孩很可憐”“小女孩也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等等都可以。只要學生能夠結合文中的語句,比較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長短不限。把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討論場”“表現場”。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匯報表達,進行適時的點撥。
(2)全班交流:把你認為最能體現小女孩命運的語句讀給大家聽,并說明理由。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這一部分的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用讀讀——議議的方式,培養孩子們閱讀的獨特性和思維的求異性。]
四、引發矛盾,深入探究。
1、大家都說小女孩的命運悲慘,但是課文中最后三節卻寫到了她的快樂和幸福,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把課文最后三節默讀一遍,想一想這個問題。
2、學生自讀,思考。
3、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師巡回指導,適時點撥。
4、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結果。
[ “矛盾處見真知”,利用矛盾性問題,以疑促讀,讀中解惑,使學生在讀、悟、議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
五、回顧全文,升華情感。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感人的故事。(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錄像片段)
[ 用播放錄像的方式回顧全文,給學生以想象、回味的空間,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
六、質疑問難。
1、剛才大家欣賞了這篇精彩的童話,現在你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的嗎?
2、學生自由提問,全班合作解決。(有價值的且無法馬上解決的,師予以歸納,留待下一節課討論)
[ 讓學生的共同合作來解決剩余的疑難問題,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布置課外作業。
1、從文中摘抄你喜歡的好詞好句。
2、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 促進學生的閱讀積累,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討論上一節課留下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3、引導學生發揮合理想象,以現代社會為背景改寫課文結尾。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釋疑解難。
1、出示上一節課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問題。
2、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結合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匯報表達,進行適時的點撥。
3、小組派代表匯報,進行全班交流。
[ 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實現學生的發展為最終目的。]
二、研讀課文,體會寫法。
1、布置學習任務
(1)請你把你認為文中寫的最精彩的部分找出來,認真讀一讀。
(2)自己讀完后,再讀給你的同桌聽,并說說你為什么認為這個部分寫得好。
2、學生按要求學習,師巡回指導朗讀。
3、指名讀課文精彩部分。
4、根據學生的朗讀,教師相機引導: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那么多美好的東西?
5、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指導。
6、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成果。
7、齊讀課文五次劃燃火柴的部分。
8、師小結:想象源于現實,只有源于現實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 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體會想象的合理性。]
三、拓展延伸。
1、我們也來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現在來到我們身邊你會怎么幫助她呢?
2、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
3、師引導:是啊,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能來到現代,她就不再痛苦、孤獨,因為有一大群愛她的小伙伴。讓我們想象一下,她來到我們身邊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大家自己動筆把這個故事寫下來。
4、學生試編故事。
[ 創設新的學習情境,表達學生自己的內心感受,使語言積累和運用得到有機結合。]
四、布置作業。
1、繼續編寫小故事。
2、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
[ 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教學設計理念:
本文設計依據“以讀為本”“尊重個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擺脫了“多余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讓“讀”貫穿教學始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合作學習來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從根本上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10
一、看拼音寫詞語。
二、比一比,再組詞。
焰( ) 烘( ) 梗( ) 櫥( )
餡( ) 拱( ) 硬( ) 廚( )
魂( ) 蜷( ) 填( ) 爍( )
槐( ) 倦( ) 鎮( ) 櫟( )
三、找出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1.拖鞋 慈愛 蜷著
2.暖和 成徑 噴香
3.維一 簡直 擦然
4.火焰 臘燭 凍疆
四、照樣子,寫詞語。
明晃晃:
又冷又黑:
五、把下列反問句改寫成陳述句。
1.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
2.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可是有什么用呢?
六、寫出下列詞的反義詞。
快樂 ——( ) 光明 ——( ) 精致 ——( )
美麗 ——( ) 冷淡 ——( ) 柔弱 ——( )
七、整理錯亂的句子,在句前( )填序號。
( )1835年,他正式從事童話創作。此后每一兩年都要在圣誕節出一本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書,直到逝世前兩年為止。
( )由于這些童話,居然使他的祖國丹麥的名字,使丹麥文學和他自己,在歐洲文學史上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 )安徒生是一位卓越的童話作家,于1805年4月2日誕生在丹麥中部恩島上的歐登寨,1875年8月4日逝世。
( )17歲時,寫出了第一個詩劇,并取得了助學金才上了哥本哈根大學,專攻文學。
( )他的作品語言優美,想象豐富,情節動人,常有耐人尋味的結尾。像《拇指姑娘》、《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丑小鴨》、《野天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待,都是聞名世界的作品。
( )他出身于勞苦家庭,他的雙親靠勤勞的雙手掙錢養家糊口。安徒生11歲時,父親死了。幼小的安徒生只好離家到京城哥本哈根謀生,在艱苦中嘗試寫作。
八、小常識
大蒜為什么能殺菌?
大蒜味道很辣,而且吃過后,口中總有一種“蒜臭”味兒,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吃,可是食大蒜確實對人體有很大的益處,大蒜中含有一種 “大蒜素”,它的殺菌能力幾乎是青霉素的一百倍。最近,有人做過實驗,傷寒、痢疾、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遇到八萬分之一的大蒜素就會被消滅,科學家們研究還發現,多食大蒜還能降低膽固醇,預防冠心病,可以防癌、抗癌,所以,大蒜對人體健康是有很大好處的。其實吃過大蒜后,要去掉口中臭味也很簡單,只要含幾片茶葉即可。
讀完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九、猜謎語。(打一物)
外面圓,里面空,鉆進去,暖烘烘。
答案:
一、衣兜、蜷著、火焰、暖烘烘、填滿、櫥窗、閃爍、靈魂
二、火焰、餡餅;暖烘烘、拱橋;火柴梗、堅硬;櫥窗、廚房;靈魂、槐樹;蜷縮、誨人不倦;填空、鎮靜;閃爍、櫟樹
三、1
四、紅通通、綠油油、黃澄澄、黑乎乎;又餓又渴;又哭又鬧;又大又圓;又肥又大
五、1.她不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 2.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可是沒有用。
六、痛苦、黑暗、粗糙、丑陋、熱情、堅強
七、4 6 1 3 5 2
八、略
九、謎底:帽子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11
本課教案見: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61
各位老師:
我要說的是義教六年制十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一個童話故事,通過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敘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本文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實重點訓練項目——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重點課文。課文可以分3課時教學。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程序三部分向老師們匯報:
先說說我對所教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課文的第一大段“賣火柴”,這一段內容比較散,共有四個自然段,先講小女陔怎么會赤著腳走路;接著講她已經在街上走上一整天;再講她聞到街上飄著烤鵝的香味;最后講她不敢回家。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能根據標題給課文分段。
3.能讀懂第一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4.初步感受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激發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層面之中。
第一步,導言揭題。
上課開始,我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時也自然地交代了課文所寫的內容發生的時代背景,誘發學生情感,激發學習情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檢查預習并給課文分段。
這一課生字共3個,還有1個多音字,我有針對性地安排練習,重點正音“梗”和“噴”,理解“蹣跚”的義。再通過默讀課文,安排練習,寫出大意,濃縮為小標題,降低分段的難度。
第三步,學習第一段。
第一環節,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安排問題:小女孩留給你什么樣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這一意思?找出中心句“可憐的小女孩!”。抓住這一統攝全段的句子,展開第一段的教學,能省時高效。
第二環節,部分入手,精讀理解。
找描寫小女孩可憐的詞句,抓住四句描寫冷的句子,先重點指導第一句“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后面三句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嘗試使用自己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女孩的可憐的第二方面是餓,我作略處理,進而理解“無人疼愛”這一方面,從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層次即理解比較簡單的句子的教學告一段落。
第二層次句子的理解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先扶學第一句“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講拖鞋大,再聯系上下文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最后通過朗讀體會,之后小結學法,授之以漁,學生運用學法,遷移到另一句的學習,同時落實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努力達到葉老所說的“逐漸去扶翼,終酬放手愿”之理想境界。
第三環節:回歸整體,深化理解。
首先,回顧小女孩的可憐體現在冷、餓、沒有歡樂、無人疼愛四個方面。
其次,運用掛圖進行訓練,加深理解,以“可憐的小女孩!”為開頭或結尾說話。掛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課文中描述的形象,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鞏固剛才所學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同時培養了想象能力,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最后配上風聲,努力創設情境,齊讀第一段,使學生再一次在整體感知第一段的基礎上,充分表達出對小女孩的同情,結束第一段的教學。
總之,第一段的教學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思想,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突出讀的訓練,努力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熏陶有機結合,自然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后一步,略學第三段,切入結局,留下懸念。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令你感動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女孩五次幻想的事物,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主要途徑,讓學生在讀中質疑、釋疑,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引導學生把讀、思、議結合起來,出畫面,議出感悟,讀出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窮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2)激起學生對舊社會的憎恨和對新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
重難點、關鍵
1、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
2、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詞,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凄美”的詞語卡片,全班讀一讀。
2、指名反饋“凄美”的意思。(凄慘而又美麗)
3、教師導讀:人們都說《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個凄美的故事。說它凄慘,我們能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深切地感受到。可是,為什么說它是個美麗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最能這個問題的一句話。
二、再讀,鼓勵讀文了解幻象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
2、指名反饋:為什么說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3、教師追問:她在凍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東西呢?這是我們今天探究的一個主要問題。
4、教師導讀: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當時的小女孩又冷又餓又累,最后蜷縮在了墻角里,她太冷,太餓了!于是,她擦燃了火柴……就是這一次次擦燃的火柴把她帶入了美好的幻象。
三、研讀,了解五次幻象的內容
(一)總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女孩幻象的段落。
2、指名反饋:文中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小女孩的幻象?她一共幾次擦燃了火柴?
(一共五次)
(二)研讀第一次,指導學法。
1、教師導讀:五次的幻象內容各不相同,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麗的東西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第5自然段。
2、指名反饋: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東西?
(“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多么舒服啊!“)
3、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時的小女孩心情怎樣?
(高興、激動、幸福、滿足)
4、指導感情朗讀這一句子。
5、教師: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想象到的,這對她來說是這樣的美好,而現實又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聯系該段以及前文反饋:冷,她的小手幾乎凍僵了;小腳凍得紅一塊紫一塊;她凍得哆哆嗦嗦,蜷著腿縮成一團)
6、學生邊反饋邊畫出相關語句,指導學生讀出對小女孩的同情之情。
7、教師小結:小女孩實在太冷了,所以她渴望溫暖,哪怕是一根火柴的火焰,她也覺得是那么溫暖,那么明亮。可是,擦燃這根火柴對她來說卻并不容易。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句話。
(教師出示句子)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8、指導學生讀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艱難和矛盾。
9、指名反饋:小女孩只是擦燃一根火柴而已,為什么卻顯得這樣艱難和矛盾?
10、教師小結,導讀:是呀,火柴是她們一家的救命繩,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就要挨打,更何況是擦燃一根火柴呢!可是這么艱難擦燃的火柴很快就滅了,美麗的幻象也不見了……
(學生讀:她剛把腳會伸出去……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11、教師:讀了這一自然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小女孩太可憐了;小女孩多么渴望溫暖啊;窮人的生活太悲慘了……)
12、教師指導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讓我們懷著對可憐的小女孩的同情、憐愛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注意讀出小女孩感情的變化:擦燃火柴的矛盾、害怕;看見美麗幻想的喜悅、激動;幻象不見了的悲傷、失望。
1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法。
(1)找出描述幻象的句子,感情朗讀。
(2)聯系上下文說現實。
(3)對比幻象和現實談體會。
(4)有感情地朗讀段落。
(三)合作學習,遷移學法。
1、教師: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按照剛才總結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余下的四次幻象。
2、學生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3、集體反饋,完成表格。
第幾次擦燃火柴,幻象,現實
第一次,火爐,冷
第二次,烤鵝,餓
第三次,圣誕樹,沒有歡樂
第四次,奶奶,沒有人愛
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飛走,寒冷、饑餓、痛苦
4、指名反饋,你們從這四次的幻象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一說)
5、教師根據學生反饋小結:現實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人疼愛,所以她渴望溫飽,渴望愛,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6、教師:然而火柴一滅,暖和的火爐不見了,噴香的烤鵝不見了,美麗的圣誕樹不見了。當她擦燃了整把火柴的時候,她的愿望終于實現了。(教師出示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7、指名說說:你們是怎么理解這語句的意思的?(學生說一說)
8、教師小結: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饑餓,只有痛苦。渴望溫飽,渴望愛,渴望幸福,這一切只能靠死來實現。真是太悲慘了!我們一起把這一感人的語句讀一讀。
9、教師:這四次的幻象中還有不少感人的語句,請同學們自己畫一畫,讀一讀。
(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有策略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再通過集體的反饋,大膽地交流自己讀文的見解,達到自由表達感悟、集體求同存異、真正理會文本內涵的目的。)
四、探究,深化文本的主題
1、教師:小女孩的生活是悲慘的,但她死前卻看到了那么美麗的東西。所以說這是一個凄涼而美麗的故事,故事的結局,也是那樣的凄美。
2、指名讀一讀課文倒數第2自然段。
3、指名反饋:小女孩又次又餓,結果凍死在街頭。她的嘴角上為什么還帶著微笑呢?(因為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教師質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看到了小女孩死前所看到的美麗的東西。可這“幸福”該怎么了解呢?
5、學生討論、交流。
6、集體反饋,教師引導。
(前一個“幸福”是因為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后一個“幸福”是說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
7、教師:同學們,在當時的社會,對一個窮苦的孩子來說,死就等于幸福。這告訴我們什么呢?
(社會的冷酷、世界的冷漠)
8、教師小結,引導學生閱讀詩歌:天氣寒冷,更冷的是這冷漠的世界,是這冷酷的社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深沉打動了我們的心。有個叫劉倩倩的中國孩子讀了這個童話,深受感動,寫下了一首小詩《你別問,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首詩。
五、總結全文
教師總結: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動了每一個讀者。安徒生運用虛實結合的方法,通過殘酷的現實和美麗的幻象的對比,反襯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安徒生一生寫下了一百多篇童話,受到全世界兒童和大人的喜愛。希望同學們用心去閱讀,相信你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六、布置作業
1、寫幾句話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
2、閱讀安徒生的作品。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讀寫訓練 篇13
三河四小(六)年級(語文)學科導學案
課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
課型
預習、展示、反饋
主備課人
宗麗光
學習目標
1.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搖籃、圍裙、蜷腿、裂縫、填滿、櫥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學習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最后三個自然段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學習過程
預見性問題及點撥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1、duōsuō chú chuang wēi qún dōu zhe yìnɡ bì
( ) ( ) ( ) ( ) ( )
2、我積累的形近字、同音字、近反義詞和多音字。
3、重點詞語理解。
4、積累的好詞佳句。(最好分類整理)
5、搜集到的相關材料。
6、通過對課文的預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寫在下面:
二、創設情景,初學課文。
1.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童話作家,以及對于童話的認識。
2.學生談談課前搜集到的關于安徒生的資料,引入本課。
三、展示交流環節:
1、開火車讀文,糾正字音,指導難讀的詞、句,讀后全班交流根據課題提出的問題及答案,交流好詞、佳句。
2、全班交流預習提綱中的1、2、3、題,同桌互查,部分疑難問題可以問老師。
3、小組探究交流預習提綱中的4、5題,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全班展示交流,學生相互補充,教師點撥指導。
4、交流解答不懂的問題,為制定下節課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做鋪墊
四、理清文章脈絡。
1、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課件出示:全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的順序來寫的。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小標題依次是( )——( )——( )。
師生共同合作,理清文章脈絡,為自學做好鋪墊。
五、完成自學導航。
1、自主完成《學案》的第三部分內容。
2、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確定重點內容,以小組為單位重點研讀。
第二課時
一、基礎知識重點檢測。
以習題形式,針對于重點、難點的基礎知識部分,對各組的中下等生進行檢測。
二、分組交流重點展示內容,教師巡視指導。
三、展示過程和內容: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音樂劇的精彩部分,為激發學生情感奠基。
(二)分組展示,教師點撥、指導。
重點展示學案中“自學導航”部分的1、2、3、4、部分。
1、文中幾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況下提的?作用是什么?
2、讀第一部分后,你想用哪個詞語來形容賣火柴的小女孩( ),為什么會用這個詞,結合文中的語句來說明(用筆畫一畫,動手寫寫批注)
3、課文中小女孩( )次擦燃火柴,請結合課文內容,填寫下表。
擦然火柴的次數
幻象
現實
體會
①從這些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②本部分內容將現實與幻象揉合在一起來寫,這樣的寫法叫 ________________,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仔細閱讀第三部分,你有什么疑問?請寫下來后,與小組成員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篇童話為什么讓我們如此感動?
三、拓展延伸:
1、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我會對她說:(或者我會怎么做)
2、我推薦的安徒生的作品:
3、其他拓展。如課本劇表演、評書等形式演繹故事等
補充資料:
火柴為什么能在墻上擦燃?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火柴的出現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類擺脫了“鉆木取火”的原始方式。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問世的,稱為硫酸火柴,火柴頭浸入硫酸中才燃起火來。 1816年,法國人德魯森制成了黃磷摩擦火柴,火柴頭上涂有硫黃,再裹上黃磷、鉛丹或二氧化錳及樹膠的混合物。用黃磷制成的火柴,受熱到40 °c時就會起火燃燒,在粗糙的物體上一擦就著,容易引起火災,很不安全。
創作背景:1846年,安徒生到國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來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來的三張畫片寫一篇故事。其中一張畫片上,畫的是一個窮苦的小女孩,金黃的長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她手里拿著許多火柴,瞪大了一雙可憐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著這張畫片,雙眼漸漸濕潤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小時候要過飯,有一次要飯時,實在走不動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時代惟一疼愛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媽媽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墻角里,蜷著腿縮成一團,盼望著討飯的奶奶快些回來。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摟在懷里,給他帶來溫暖,為他解除饑餓。他還想起了在丹麥封建王朝統治下,千千萬萬窮苦的兒童……想著、想著,他情不自禁地攤開稿紙,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對廣大窮苦兒童的同情,以及對統治階級的憎恨,奮筆疾書,寫出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優美動人的童話。
質疑課題 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
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他家境貧寒,14歲開始自謀生計。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象力豐富,構思巧妙,情節生動。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贊揚為給全歐洲的一代孩子帶來了歡樂。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150多種語言,成千上萬冊童話書在全球陸續發行出版。他的童話故事還激發了大量電影,舞臺劇,芭蕾舞劇以及電影動畫的制作。代表作《海的女兒》《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打火匣》《堅定的錫兵》《野天鵝》……
在自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分析理解能力、加批注的能力等。
時時刻刻關注學困生,他們的注意力最容易流失。
通過創設情景,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交流中,教師把握的重點:
1、選編本課的主要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切實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三是通過課文,使學生走近安徒生,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2、讀好擦火柴的部分,通過幻象和現實對比朗讀的方式,讀出小女孩內心渴望的美好和現實的嚴酷,以及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作者深深的同情,從而體會作者表達方法及表達效果。朗讀時注意指導學生讀出幻象描述的情景。
3、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讀、思、議結合起來,不要人為地割裂。
知識點:
1、三次提到大年夜。對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著快樂幸福、團圓美滿。快樂的節日氛圍更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2、第一次擦燃火柴帶來的幻象,帶給她片刻的幸福和歡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跟“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的躊躇和后者的毫不猶豫,表達了小女孩強烈的內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為現實,永遠不消失,尤其是慈愛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3、見到親愛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來,她知道奶奶也會在火柴熄滅時很快不見,所以懇求奶奶把她帶走,她向奶奶表達自己此時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話中四次出現了感嘆號,表達了小女孩的渴盼。
4、“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句子理解:聯系前文的內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饑餓,只有痛苦。
5、“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子理解:句子里的兩個“曾經”和兩個“幸福”。曾經,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產生的幻象。前一個“幸福”,聯系前文可知其含義: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后一個“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