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通用12篇)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掌握目標:
了解《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以及創作原型;分析魯濱遜以及星期五的形象;研討《魯濱遜漂流記》所產生的巨大的藝術魅力;賞析作品中的優美語句。
(二)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養目標:
(1)根據文學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點,培養學生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情感的體驗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評價和鑒賞 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四)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好書可以增加我們知識的廣度,可以增加我們思想的深度,可以使我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廣大的世界,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閱讀溝通了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閱讀溝通了殊方異域的文化傳播,使人類變得豐腴,可是面對茫茫書海,青春年少的我們又該如何尋找一片凈土,為我們的靈魂加油充電呢?讓我們共同走進屬于我們自己的圖書。
(二)想一想:
進入高年級,我們的閱讀又向外延伸到外國文學的賞析上,老師先給大家播放一部影片的幾個片段,大家猜猜看,今天我們要走進誰的生活中?
(播放《魯濱遜漂流記》電影版的幾個片段)
能先回答我的幾個小問題嗎?
1、《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誰?哪國人?
2、這部作品是以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真實經歷為原型創造的,那么大家知道在塞爾柯克身上曾經發生過什么故事嗎?
3、魯濱遜在荒島上獨自生活了多少年?
4、被魯濱遜救下的土著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魯濱遜教給他的第一個單詞是什么嗎?
小結:面對種種挫折,魯濱遜總是“不成功決不放手!”,想出變通的方法去達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爭中,他改變了惡劣的環境,戰勝了地震的恐懼,挨過了疾病的打擊,只要有可能,就動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的人生哲學就是行動的哲學,不怕困難的哲學。
(出示:補充材料:《魯濱遜漂流記》是十八世紀英國四大名著小說家之一的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學創作的里程碑,同時也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
魯濱遜的原形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他是一個蘇格蘭水手,他是在 1704 年 9 月由于與船長發生爭執而被遺棄在距智利海岸 500 海里,周圍約 30 英里的于安·菲南得島上的這個無人居住,只有來往南美的船只偶爾到這里來補充或修理船只。
塞爾柯克在這里住了四年零四個月,才被有名的航海家渥地士·羅吉斯發現,塞爾柯克參與了他的船隊,在一七一一年回到英國。
作者笛福曾這樣點評魯濱遜:形象為不安于現狀,勇于行動,勇于追求,不畏艱險,按照先導文明的模式,開辟新天地的創造者。
(三)說一說:
魯濱遜是世界海洋文學中第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今天就讓我們原文的精彩語句,讓魯濱遜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
(四)演一演:
對于魯濱遜來說,“一個人只是呆呆的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漂流在荒島上的他以人的尊嚴、人的智慧、人的力量與大自然進行著頑強的斗爭,讓我們從中看到生命活力的跳躍。魯濱遜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帶給我們一種啟示,如果你是魯濱遜你會怎樣面對下面的處境呢?
(播放電影中的某些片段,讓學生嘗試著配音,并走進魯濱遜的生活。)
小結:魯濱遜在與自然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敢、勤勞和熱情是我們人類至今都診視的寶貴品德。
(五)寫一寫:
那么結合著大家對魯濱遜的分析,你能用一段文字、一個符號、一種圖形或是一種聲音來表達你對魯濱遜的評價嗎?
小結:聽著同學們的評述,老師被魯濱遜震撼著,也被同學們感動著,我想魯濱遜的拼搏、勇敢、智慧和熱情應該是這部書送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吧!請同學們去拜讀原著吧!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2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讀課文,了解魯濱遜在荒島創造條件、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學習寫梗概的方法。
2.探究魯濱遜能在荒島上生存下來并且生活得很精彩的原因,感悟魯濱遜面對困難時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激發課外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培養勇于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
要點把握
1.了解魯濱遜的歷險經歷,體會其內心想法,感知人物形象,學習他頑強、樂觀的精神。
2.培養細讀文本的習慣,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課外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回顧內容,加深理解。
指名說一說《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
(教師課件出示提示。)
通過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這部小說的故事梗概,我了解到這部小說主要寫了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________,漂流到________。為了生存,他________,最后________。
2.學生根據提示匯報,師生共同評價。
3.魯濱遜在荒島上創造了生存的奇跡,說說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4.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正如同學們所說,魯濱遜是一個勇敢的航海家和冒險家,他在荒島上的經歷表現出他是一個勇敢堅毅、樂觀積極的人。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敘述,去具體感受他的這些品質。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讀“梗概”,探究人物形象。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其他學生找出概括魯濱遜性格特點的詞句。
預設:這段話位置特殊,在文中有特殊的作用。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段話開門見山,介紹了魯濱遜愛好航海和冒險的性格特點,為后文寫他遇到困難并戰勝困難埋下伏筆。
明確:“喜歡航海和冒險”“碰到過許多危險”“一點兒也不畏懼”“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2)品讀重點句子,體會魯濱遜的性格特點。
預設:“梗概”部分剩下的內容概括敘述了魯濱遜在荒島上戰勝困難,求得生存的經歷。在上節課初讀課文時,學生已用表格的形式概括了魯濱遜流落到荒島后遇到的困難及其解決困難的方法。教師在這里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通過品讀句子來具體感受魯濱遜“喜歡航海和冒險”“碰到過許多危險”“一點兒也不畏懼”“希望走遍天涯海角”等性格特點。
①體會魯濱遜初到荒島的心情。
這是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到處是亂石野草。他又冷又餓,心里想:流落到這種地方,怎樣活下去呢?(魯濱遜身處孤島、瀕臨絕境,心中不免有些擔憂和惶恐。)
在船艙里,魯濱遜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東西,陸續搬到岸上。沒有淹死的一條狗、兩只貓陪著他,這使他在凄涼中感到一絲安慰。(即使面對絕境,哪怕是一絲的希望也讓魯濱遜感到高興。)
②從魯濱遜解決困難的行動中感受其品質。
困難一:無住所。
魯濱遜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了一塊有水源、有樹蔭、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魯濱遜在選擇容身之地時充分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有水源、有樹蔭、防野獸,體現了魯濱遜的聰明才干和堅強的意志。)
困難二:食物很快吃光了。
他每天或是拿著槍,帶著狗到森林里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還把捕到的活山羊畜養起來。
他用這點兒麥種反復種收,到了第四年,終于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魯濱遜為了生存下去,想到了各種辦法來解決食物問題。由此可見魯濱遜是一個堅韌不拔、不畏艱難,能靠智慧解決困難的人。)
困難三:野人襲擊。
魯濱遜在恐懼之中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些可能出現的野人。(魯濱遜迎難而上,勇敢地面對現實,想辦法戰勝危難。)
魯濱遜決心救下這個逃跑的野人,于是他開槍打死了追趕他的另外兩個野人。(魯濱遜敢想敢做。)
困難四:發現英國船只叛亂
魯濱遜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長,船長愉快地答應帶他們回英國去。(勇救船長,體現了魯濱遜的機智勇敢。)
(3)教師小結。
小結:面對惡劣環境的挑戰,魯濱遜沒有絕望和妥協,而是勇敢地面對現實,用頑強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同困難作斗爭,創造了不朽的傳奇。他的這種在絕境中樂觀向上、勇于拼搏、機智勇敢、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2.讀節選片段,把握人物形象。
(1)教師出示閱讀提示,引導學生閱讀。
過渡:這個節選片段主要講述了魯濱遜初到荒島時的生活狀態和他面對現實的思考。請大家朗讀這個片段,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課件出示問題。)
①魯濱遜克服了哪些困難?
②他的心態發生了什么變化?
③你覺得魯濱遜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學生帶著問題讀選文,在文中圈點批注。
(3)學生分組交流討論,感知人物形象,教師相機指導。
(4)小組派代表在班級匯報,教師整理匯報結果。
匯報展示:
①魯濱遜克服了哪些困難?(身陷孤島,生活憂傷寂寞;在島上缺少必要的工具,干什么都困難重重。)
重點句子:我現在處在一個令人憂傷的、沒有言語交流的生活場景中,也許這種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聞的。
明確:這句話是魯濱遜在孤島上生活的寫照。他所要過的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聞的”,他的心情是憂傷的。一個人置身于孤島,魯濱遜面對的困難除了吃穿住的窘迫,還有內心的孤寂和絕望,這是他能否在島上活下去的關鍵。他認識到了這一點,就能更好地戰勝這些困難。
我幾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柵欄圍起來的小小的住所。
我花了好長的時間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他們運回家去的時間更要長得多。所以我需要花兩天時間砍成一根木樁,把它運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進地里。
明確:這些句子表明魯濱遜每完成一件事都要付出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魯濱遜具有頑強的毅力和肯吃苦的精神。
②他的心態發生了什么變化?
預設:這個問題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應以選文后半部分為依據,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魯濱遜面對現實情況時心理產生的變化,探究他列出“壞處”和“好處”的作用,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深刻感悟魯濱遜從自己的不幸處境中得出的經驗教訓的現實意義。
A.文中表明魯濱遜心理變化過程的句子:我的理智現在已經逐漸能夠控制我的沮喪心情,我開始盡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兇險和幸運作個對比,使自己能夠心平氣和。
B.魯濱遜列出“壞處”和“好處”的作用。
明確:首先給魯濱遜帶來了勇氣,使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還沒有完全處于絕境;其次,這也使魯濱遜能夠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現實,積極樂觀地謀求生存;再次,他通過對照得到心理安慰,得到了要頑強活下去的理由。
C.理解魯濱遜得出的經驗教訓。
相關句子:總的說來,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盡折磨的處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寬慰的東西。
在困境中,我們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并且從中找到一些東西來寬慰自己。
明確:這兩句話集中體現了魯濱遜積極樂觀的精神,他的這種做法啟示我們: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我們遇到不利環境的時候,就要像魯濱遜一樣直面現實,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增強跟困難作斗爭的信心。
③你覺得魯濱遜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魯濱遜是一個不屈服于命運的人,面對命運棄他于孤島,能及時調整心態,努力改變不幸的命運;他是一個善于調整心態的人,他經歷了三次心態調整,逐漸解決了生存問題、生活問題及如何活得有意義的問題;他是一個不怕孤獨的人,他與貓狗為伴,以記日記來排遣寂寞,活得充實;他是一個以苦為樂的人,盡管島上條件極差,他仍不斷自我安慰,盡量改善生活;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面對不幸,他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熱情地投入實際生活中去。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選段,邊讀邊感受魯濱遜這個人物形象的特點。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1.師生共同探究寫法。
(1)通過比較“梗概”和節選片段在表達上的不同,引出第一人稱敘述。
預設:學生通過朗讀能很容易發現“梗概”和節選片段在表達上的不同。最明顯的不同是人稱不同--“梗概”采用第三人稱,節選片段采用第一人稱。由此導致的語言風格不同--“梗概”采用概括性描述,語言簡練;節選片段的語言生動、形象,有較多的細節描寫。兩者的差別正顯示了第一人稱敘述的好處。
(2)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第一人稱敘述。
方法點撥:所謂第一人稱敘述,即行文中作者以“我”(或“我們”)的身份和角度展開敘述,直接向讀者敘述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這個“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采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有助于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內心活動的描寫,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和親切感。
(3)學生通過朗讀自主感悟第一人稱敘述的好處,并在討論交流中加深理解。
2.學生嘗試運用。
(1)教師出示一個以第三人稱敘述的片段。
(2)學生運用第一人稱改寫這個片段。
(3)對比閱讀,感受第一人稱寫法的好處。
(4)教師小結。
四、課堂回顧,拓展閱讀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魯濱遜漂流記》原著,激趣薦書。
師:《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小說,本課中的“梗概”部分實際上是對小說進行了縮寫,原著的情節更加生動,描寫更加細致。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原著讀一讀,將會大有收獲。
2.教師推薦適合這本書的幾種讀書方法。
(1)過電影的方法。
讀書是把語言文字轉化成鮮活的形象與畫面,這是一個硬工夫,需要我們不斷練習。閱讀這本書時,可以在腦子里邊讀邊演電影,這樣可以讀得特別深入,真正做到入眼、入腦、入心。
(2)復述的方法。
我們讀到某個章節,會被書中的情節與人物深深地吸引,特別想與他人交流和溝通。那么,我們可以在各自的小組與同學,或者在家里與父母繪聲繪色地講一講所讀的章節,這樣還可以練習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3.學生選讀某個章節,概括主要內容,再試著在小組內講一講。
五、摘抄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豐富積累。
2.課外讀一部小說,嘗試著寫梗概。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同步鞏固練參見“世紀英才叢書--世紀英才好學案”,閱讀提升練參見“英才好閱讀”叢書)
板書設計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閱讀“梗概”,了解大意
(學生快速瀏覽“梗概”部分。)
師:讀了“梗概”后,誰能給大家說說這部小說的大概內容?
生:這部小說講了魯濱遜在海上遇險后流落到了一個荒島上,一個人過著艱難的生活的故事。
師:他為什么會流落到這個荒島上?他是怎樣生活的?最后結局怎樣呢?你能更完整地說說嗎?
生:小說講了一個叫魯濱遜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大風,船翻了,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他戰勝了種種困難,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終于獲救,回到了英國。
師:你概括得比較完整,語句也很簡潔。從“梗概”中我們可以看出小說的重點部分是什么?
生:小說重點寫魯濱遜漂流到島上后遇到了很多困難,他想方設法克服了那些困難。
師:具體有哪些困難呢? 他又是怎樣克服困難的呢?請大家再次默讀“梗概”,把魯濱遜遇到的困難及克服困難的辦法做上記號。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圈點批注。)
師:同學們讀得很快,做的批注也很精彩,哪位同學能來說一說?
生:首先是沒有住的地方。“魯濱遜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了一塊有水源、有樹蔭、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那兒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見過往的船只,以便請求救援。”他在荒島上建房定居,等待救援。
生:還有吃的困難,魯濱遜先是從船上找到很多吃的東西,但因為從“破船上搬下來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于是,“他每天或是拿著槍,帶著狗到森林里去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還把捕到的活山羊畜養起來。后來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他還把從船上搬來的麥子“撒在圍墻里,不久長出了嫩芽,后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他用這點兒麥種反復種收,到了第四年,終于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生:還有一點,就是孤獨,幸虧還有一條狗和兩只貓跟他做伴。
生:我覺得他最大的困難是恐懼。有一天,他發現了野人的腳印,擔心野人會來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群分成幾個地方圈養”。后來,他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跡和滿地的人骨,他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些可能出現的野人。
師:他有什么辦法可以解除孤獨嗎?
生:后來,魯濱遜救了一個被同伴追殺的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經過教化,這個野人成了他的好幫手。
師:現在,我們嘗試著把重點內容抽出來,再講一講小說的大概內容。
生:從前,有一個叫魯濱遜的英國人在海上遇險,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為了生存,他用木頭和船帆搭帳篷。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拿著槍到森林里去打獵,到海邊去捕魚,還把捕到的山羊畜養起來,并種了一些麥子。當發現島上可能有野人時,他想辦法對付野人,戰勝恐懼。二十六年后,他救了一個被同伴追殺的野人,給他取名“星期五”,并教化他,讓他成為自己的幫手。有一天,他倆看到附近停了一艘船,船長被綁架,他們便救下了船長,那個船長把他們帶回了英國。
師:同學們概括得很精準。魯濱遜在看似毫無希望可言的荒島上克服了重重困難,創造了生存的奇跡,說說這時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勇敢堅毅、樂觀積極,靠智慧解決困難等。
賞析:本教學片段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對小說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經歷了一個“概括--揣摩--提升”的過程。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根據故事梗概具體而又準確地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接著,引領學生回到梗概之中,具體感受魯濱遜經歷的困難和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然后,圍繞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有效地融合具體內容,進行再概括。經歷這樣的反復過程,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培養。
這篇課文由“梗概”和節選片段兩部分組成,“梗概”主要講了魯濱遜是如何在荒島上歷險的,突出表現了他不畏艱險、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的特點;節選片段主要講了魯濱遜初到荒島時的生活情況以及他對現實的思考,重點表現了魯濱遜面對重重困難時積極樂觀的精神。這樣安排教材的目的是讓學生感悟到魯濱遜面對厄運時積極的人生態度,同時從魯濱遜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學會生存的道理。所以在講授本課時,我特別注意向學生滲透抓緊在學校學習的機會,強健身體,鍛煉意志,豐富知識,提高技能,增強生存能力和社會競爭能力的思想。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不僅對此有較濃厚的興趣,而且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談感悟,這也正體現了世界名著的魅力所在。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3
【文本分析】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小說主要講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魯濱遜冒險出海航行,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里堅強地度過了28年孤獨時光的生動故事。小說最主要的價值是塑造了魯濱遜這個典型性格。人,可能經歷很多次戰爭,但與寂寞作戰是最鍛煉人的,魯濱遜憑借勇敢與智慧獨立生活,最后成為一個傳說、傳奇。小說以主人公精彩離奇的故事表達了只要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而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戰勝自己的怯弱與悲觀。
【教學目標】
⒈了解作家常識及本部作品的創作背景
⒉理清小說的故事線索,在熟悉的基礎上準確記憶小說精彩的故事情節及與之相關的人物,如魯濱遜“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難船長”“燒制陶器”等等。
⒊初步運用小說人物形象分析法,評點“魯濱遜”這一形象。
⒋引導學生感悟名著蘊含的哲理完成讀書心得。
【教學過程】
一、簡介笛福生平
有人說,《魯濱遜漂流記》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與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關。那么,笛福一生的經歷如何呢?下面我們一起作個簡要的了解。
丹尼爾.笛福(1660-1731)生于倫敦一個商人家庭,到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已是一個體面的商人,他從事過內衣業、煙酒貿易,還開過磚瓦廠。經歷過破產。他在從事商業的同時從事政治活動,代表當時日益上升的資產階級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冊子,并因此被捕,后來靠疏通關系才得以出獄。此后他繼續辦報紙刊物,寫了大量的政治、經濟時文,又幾次被捕,都是因為言論關系。在快年屆六十時,笛福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已多年來的海上經歷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運用自已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文學加工,創作了這部妙趣橫生、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傳記體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為自已博得了“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的美譽。這促使他數月后便推出了該書的續集,并在短短五年內一鼓作氣寫出《辛格爾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羅克薩娜》等好幾部小說。
二、品析小說選段“我認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貸方金額’方面”,即“荒島余生”。
㈠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著問題再次研讀選文。
1用一句話歸納本節內容。
2本文描寫魯濱遜時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3說說被困荒島之初,主人公在“生存”與“毀滅”的抉擇面前處于怎樣一種心境?他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的?
4如果換了其他任何一個人,也許就沒有了魯濱遜這樣的神話了。那么,魯濱遜能夠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樣的結論。
三、選文延伸
魯濱遜是一個錚錚硬漢,對他來說“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就是“絕對真理”。那么,他是如何憑借自己的雙手,憑著自己一個人的力氣,使荒島的生活一天天好轉?欲知詳情,請大家去閱讀小說原著《魯濱遜漂流記》。
四、作業
名著欣賞記錄卡
學生姓名 班級
閱讀時間 記錄時間
1、讀物名稱 字數
作者 讀物類別:□中國 □外國
2、這部名著的主要內容是:
3、這部名著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優美句段是:
4、欣賞這部名著,我最大的收獲和體會是:
五、交流:說一說,你認為最精彩的片斷或語句。
六、評一評: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一)魯濱遜形象。提示: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及相關故事情節來說。
(二)“星期五”是一個怎樣的人?
七、小結
本部小說最主要的價值是塑造了魯濱遜這個典型性格。人,可能經歷很多次戰爭,但與寂寞作戰是最鍛煉人的,魯濱遜憑借勇敢與智慧獨立生活,最后成為一個傳說、傳奇。作者在敘述時處處采用樸質和嚴肅的態度,別具慧心地向讀者表達了只要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業。這就是《魯濱遜漂流記》至今還沒有失去,而且永不會失去它的光彩的原因。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了解魯濱孫在荒島上的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播放電影《魯濱孫漂流記》片斷。聽說過這個故事嗎?你還知道一些什么?
2、板書課題并解題。
二、初讀課文
自讀課文:
1、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寫的是一位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種種困難,歷盡磨難,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終于獲救回到英國的一件事。)
2、記下疑難問題。
三、深入理解課文
l、默讀課文,思考:魯濱孫漂流到荒島,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么解決的?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難:冷、餓、野人的威脅。
解決辦法:搭起帳篷、打獵捕魚、養羊種麥。住所前空地插樹樁,羊群分養,救下星期五為伴。
從中體會:魯濱孫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難,有頑強斗爭求生存的精神。)
4、朗讀課文。(讀出魯濱孫當時的艱難和他在困難面前的勇敢。)
5、質疑、解疑。(隨機解決,教師穿插背景知識及簡介相關細節)
四、總結
1、魯濱孫的經歷給了我們什么啟發?在學習和生活當中遇到困難時,你是怎樣做的?應該怎樣做?(啟發聯系實際談)
2、你想詳細了解魯濱孫嗎?可讀一讀原著。
板書設計
魯濱孫漂流記
不畏艱險
險 機智堅強
聰明能干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于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教學難點:第二至八自然段魯濱孫戰勝困難的經歷。
教學思路:本課是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鑒于個別學生已經大概知道這個故事的原因,可以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印象講述故事,以激發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按要求讀課文,多讀幾遍,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接著,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講一講魯濱孫的種種困難的經歷。最后交談一下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
教學準備:
建議學生在課前閱讀《魯濱孫飄流記》原著。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向命運挑戰》這篇課文。通過學習,霍金那種向命運抗爭的勇氣,頑強的斗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再來結識一位與困難作斗爭的勇士,他就是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魯濱孫。(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通過預習課文,查找資料,你們對魯濱孫知道了些什么?
2.哪位同學講講這個故事,也可以幾位同學共同完成?
3.指名讀課文,指導讀正確、讀流利。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先閱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然后按閱讀提示自行閱讀。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2.把不理解的語句畫下來
四、小組合作學習
請大家自由組合,三五人一組,先交流對畫出的難理解語句的理解,再講講魯濱孫的故事。
自由說,如,課文是長篇小說的縮寫,小說的其他內容等。
講故事,聽故事。
閱讀“閱讀提示”,并按閱讀提示自行閱讀。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畫出不理解的語句
交流難理解的語句,講講魯濱孫的故事。
閱讀第二至八自然段并思考
討論并歸納
交流體會并自由發言
五、重點研讀感悟
1.仔細閱讀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魯濱孫在荒島上生存下來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難?
2.師生共同討論,從“食物、住處、安全”等方面進行歸納,使學生認識到:這是生存下來的必備條件,為此,魯濱孫想了不少辦法,很不簡單。
3.交流體會。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從魯濱孫的非凡經歷中,感悟學會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氣,要善于因地制宜想辦法,要不斷改善生存環境。
教學反思
《魯濱遜漂流記》是作家笛福的著作,文字洗練,敘述流暢,情節曲折,非常容易吸引學生閱讀。魯濱遜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課文按魯濱遜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遜“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主人公,使學生感悟魯濱遜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從魯濱遜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閱讀引導。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在課堂教學時,圍繞“難和險”字展開教學,把精力集中在孩子直接接觸文本的閱讀上,引導學生挖掘文章中的幾個關鍵問題,然后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自學自悟,動口、動腦、動手,用不同的符號找出有關的語句。《魯濱遜漂流記》屬于歷險小說類。記敘探險、歷險的故事,以險扣人心弦,情節跌宕曲折,向來擁有眾多的讀者。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奇”與“險”相結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魅力。我充分利用課外語文資源,學完課文后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的原著,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歷險故事大觀》等,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
二、自梳情節。
學生課前必須充分自學,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快速閱讀課文,了解并交流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概括一下魯濱遜在荒島經歷了哪些事情。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來“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五個小標題。接著重點交流精彩片段,思考深陷絕境的魯濱遜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從而了解從魯濱遜具有敢于冒險、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熱愛勞動、堅強不屈、百折不撓、勤勉實干、創造進取等精神品質。最后交流從魯濱遜戰勝種種困難的非凡經歷中悟出的道理。
不足之處:讓學生寫一兩句話并用上一兩個好詞在插圖下夸一夸魯濱遜。這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未做到做到讀寫聽說相結合。未讓學生充分學以致用,從中受到啟迪。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我會這樣做:圍繞三維教學目標切入教學重點。精彩片段中“好處”“壞處”對照表,是本課最具特色的表達方式。通過這一內容和形式,既體現了魯濱遜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又能幫助學生今后用這樣的方法克服困難。通過自讀自悟——對照比較——對讀感悟,落實知識、方法、態度三維目標的整體達成。這個教學重點的突破,也為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學會生存”的話題交流打下基礎。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6
今天,媽媽檢我買了一本《魯濱遜漂流記》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講述一位英國人,名叫魯濱遜,他在家中就能享受優裕生活的,他有一個理想就是要出海,所以不聽父母的勸告,出海遠洋,出海后,他刻服種種困難,終于又回到祖國。
當他再次行海的時候,他們又遇見了猛烈的颶風,一連幾天,他們一共有十四個人,其中有一個患熱病死了,還有二個人被海浪卷走,剩下的十一個人都上了小艇,結果小艇被大浪給打翻了,只有魯濱遜一個人活了下來,但是他沒有衣服可換,也沒有任何充饑止渴的東西,身邊除了一把小刀,一個煙斗和一匣煙葉,別的什么也沒有,天黑了,他還擔心會有猛獸和野人的襲擊,而他沒因此放棄生活,而是用自己的雙手,智慧和恿氣解決了一個又一的問題,他一個人在荒島生活了二十七年,在這二十七年中,他自己制了許多的生活工具。當他苦悶的時候,他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把當前的好處和壞處加以比較,并把自己的幸與不幸,有利與不利排列出來,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重新振做起來,還在這么堅苦的情況下每天堅持寫日記,而我媽媽追著我讓我寫日記,我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顯的垂頭喪氣,以后,我一定要向魯濱遜學習。
當重返故鄉面對三百多只狼的時候,非常鎮定,不拿著槍亂打,而是按照順序一排一排的打,如果是我,我就會亂打,不過我也會用火把它們嚇走,所以我做什么事都要冷靜,也要有個計劃,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默讀梗概,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能用小標題的形式進行概括。
3、感知魯濱遜的人物形象,激發學生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
4、培養學生在逆境面前戰勝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快速閱讀中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2、關注人物命運,體會魯濱遜不怕困難、頑強生存、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世界文學寶庫里,不僅有許多中國的經典作品,還有許多外國的文學名著。這些名著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誰能說一說你讀過的外國名篇名著?(學生交流)今天老師也想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板書課題,簡介作品及作者)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力求把句子讀通順。
2、課件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正音,全班齊讀。
3、交流不懂的詞語,結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弄清楚詞語的意思。
三、閱讀梗概,了解主要內容
1、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課文是用什么方式來給我們介紹這部小說的。(用梗概和精彩片段兩種方式)
2、什么是梗概?(梗概是一種應用文體,常用來簡要介紹電影、電視和小說的情節。翻開一本書,一般能在封面、扉頁或封底上見到它。)
3、快速瀏覽課文梗概,簡要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生讀文后舉手發言)
4、交流這部小說的大意。(主要寫了遇難荒島的魯濱遜與自然斗爭。他在島上建房定居,畜牧種植,以頑強的意志生存了下來,還收留了一個野人,取名“星期五”,他們愉快地生活在島上。后來,他們救了一位船長,船長帶他們回到了英國。)
5、再讀課文,思考:課文梗概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寫了哪幾件事?請用小標題的方式列出來。
四、小結課文
同學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魯濱遜是怎樣生存了二十多年呢?請大家閱讀節選部分,思考一下:他克服了哪些困難?他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梗概部分,誰能說說這個部分寫了魯濱遜流落荒島的哪些事。
二、精讀片段
1、快速瀏覽片段,試著說說課文節選片段的主要內容。(指名說)
(主要寫了魯濱遜在逆境中心理活動的變化過程,用理智戰勝失望,從而改善生活的事。)
2、說說片段在表達上與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片段用第一人稱描寫“我”流落荒島后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細膩逼真的心理活動描寫,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
3、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幾個問題:魯濱遜克服了哪些困難?他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同學們閱讀節選部分,把他克服的困難及克服困難的辦法做上記號,并與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共同品讀句子。(課件出示)
(1)我現在處在一個令人憂傷的、沒有言語交流的生活場景中,也許這種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聞的。但我必須接受這種生活,并且一天一天過下去。
(這句話正是魯濱遜孤島生活的寫照。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憂郁和寂寞的。)
(2)我不稀罕它可以給我弄來什么東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卻辦不到。
(這句話表現了魯濱遜的孤寂和無奈。想和這條狗交流,但是做不到。)
(3)總的說來,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盡折磨的處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寬慰的東西。
(結合前文魯濱遜記錄的“幸”和“不幸”來理解,可以知道魯濱遜孤身一人,流落荒島,艱險重重,是不幸的;但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他畢竟還活著,活著就有希望,所以也算寬慰。這句話是魯濱遜“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體現。)
(4)這場世界上苦難最深重的經歷告訴世人:在困境中,我們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并且從中找到一些東西來寬慰自己。
(這句話是魯濱遜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集中體現。他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對現實,從絕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從而得到內心的安慰,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5、過渡:深陷孤島,困難重重,魯濱遜沒有向困難低頭,令人欽佩,你覺得魯濱遜身上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勇敢堅毅、勤勞善良、積極樂觀、富于智慧、有冒險精神)
6、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魯濱遜精神的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
7、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這種精神。(出示魯濱遜的“幸”與“不幸”。同桌間逐條對照互讀。男生讀“壞處”,女生讀“好處”;老師讀“壞處”,全體同學齊讀“好處”。)
8、結合整個節選片段內容,試著用“從……中,我感受到魯濱遜是……的人”來說一句話。
9、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難或有什么煩惱嗎?可以像魯濱遜一樣把壞處與好處列出來,再說說這樣做對你是否有幫助。(啟發聯系實際談)
三、激發閱讀興趣,拓展提升
學完了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梗概中還有哪些部分也會很精彩?你還想了解什么?(學生交流)同學們有這么多的疑問,我們還是去看看原著吧。我相信,你一定會被小說精彩的情節所吸引,解開心中的疑問。
[教學板書]
5、魯濱遜漂流記(節選)
喜歡航海和冒險
荒島歷險海上遇難
建房定居畜牧種植
救“星期五”
獲救回國不畏艱險
樂觀向上
片段困難重重
理性思考
[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多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魯濱遜戰勝各種困難的經歷。學生掌握了這些,我再講解課文的重點句子,學生就能很好地感悟到魯濱遜面對逆境時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從中悟出生存的道理。最后,我讓學生仿照魯濱遜的方式,寫一寫自己遇到的困難和煩惱,學生能從中找到共鳴,積極性很高,課堂效果很好。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8
在暑假里我欣賞過許多部小說,但卻沒有幾部認真讀下來的。正巧有兩天停電,我一口氣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這篇小說,讓我現在還記憶猶新。
那篇小說講述魯濱遜在海上旅行時,船翻了,而能讓人游在水面上的,就只有幾塊木板。許多人放棄這一線希望,所以相繼死去了,只有魯濱遜奮力游向小島,在那里安家,度過了漫長的好幾年,他一直在等待有人救他的那一天。果然有一支探險船隊救了魯濱遜,他又開始了岸上新生活……
魯濱遜那種知難而進,對生命充滿渴望,對生活充滿信心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最喜歡他說的一句話:“我一定要讓受欺辱的黑人對自己有信心。”是啊,誰也不能因為挫折的阻擋面氣餒,因為失敗以后就成為灰心的奴隸。(這一段文字寫的真是好極了:因為這一段文字抓住了這部小說的最要緊的地方,并能說出自己的真知卓見)因為這也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歷。
一次,我在特長班學習時,由于不專心聽講,考試得了個倒數第一。那次以后我灰心了,感覺自己不是那塊材料。于是便跟媽媽說不想去特長班了。媽媽聽后大發雷霆,嚴厲地訓了我一頓,逼我去學。使我特別委屈,一直懷恨在心。(這一段寫媽媽的文字不大好:因為“大發雷霆”、“嚴厲地訓”不是教育所提倡的,應當把媽媽寫成一個循循善誘的好媽媽)
但我讀完這篇小說后,才知道媽媽是對的。又感覺自己像那落水后放棄生命的人。他們失去的是生命,而我失去的卻是一種知難而進,對自己有信心的信念。相比之下,雖然略有差別,但都十分重要。所以將來我一定要成為像魯濱遜一樣的人。(這一段文字寫的入情入理,語言簡潔明白,絲絲入扣)
只要我們不怕挫折,知難而進充滿信心,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
老師評:親愛的孫成林,讀了你的這段文字我真是高興極了,沒有想到一個六年級的學生能寫出這樣好的讀后感:1、能緊扣讀后感的特點來寫,符合文體要求。2、語言簡潔明了,一句費話也沒有,這不是一個小學生所能做到的。3讀后感在有感而發,你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并能抓住小說的要點來寫,尾尾道來,入情入理,一般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而你做到了,這就是我高興的緣由。要是照這樣寫下去,我的孫成林一定會成為一個文章高手。
祝你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2.了解《魯濱孫漂流記》這部長篇小說的梗概,瀏覽作品的精彩片段,激發起課外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
3.初步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戰勝困難頑強生存的積極生活態度。
4.通過討論、摘抄或寫心得體會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在快速閱讀中培養把握主要內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與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談話導入。
2、簡介作者笛福。
二、看圖片回顧小說內容。
三、讀故事梗概,概括主要內容。
(板書)魯濱遜:冒險生活荒島余生返回英國
四、交流精彩情節,感悟人物精神。
1、魯濱遜流落荒島,遇到了哪些困難?
2、魯濱遜靠著什么克服了這些困難,在島上生活了將近28年?
3、小說那些地方可以體現出魯濱遜堅忍不拔的精神、樂觀向上的態度、豐富的知識與技能?(可以是一個動人的情節、也可以是一段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的描寫。)
▲身處不幸的處境,將好處與壞處對比起來看
▲造船、做各種生活用品花費的時間長
▲選址建房
▲種植小麥
五、交流學生摘錄的優美句段,并談談感受。
說說魯濱遜這個人物形象給了你什么啟示?
六、小結。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掌握目標:了解《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以及創作原型;分析魯濱遜以及星期五的形象;研討《魯濱遜漂流記》所產生的巨大的藝術魅力;賞析作品中的優美語句。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養目標:根據文學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點,培養學生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情感的體驗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評價和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標: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4.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掌握精讀和泛讀等讀書方法
2.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好書可以增加我們知識的廣度,可以增加我們思想的深度,可以使我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廣大的世界,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閱讀溝通了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閱讀溝通了殊方異域的文化傳播,使人類變得豐腴,可是面對茫茫書海,青春年少的我們又該如何尋找一片凈土,為我們的靈魂加油充電呢?讓我們共同走進屬于我們自己的圖書。
二、想一想:
進入高年級,我們的閱讀又向外延伸到外國文學的賞析上,大家猜猜看,今天我們要走進誰的生活中?
能先回答我的幾個小問題嗎?
1.《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誰?哪國人?
2.這部作品是以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柯克的真實經歷為原型創造的,那么大家知道在塞爾柯克身上曾經發生過什么故事嗎?
3.魯濱遜在荒島上獨自生活了多少年?
4.被魯濱遜救下的土著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魯濱遜教給他的第一個單詞是什么嗎?
小結:面對種種挫折,魯濱遜總是不成功決不放手!,想出變通的方法去達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爭中,他改變了惡劣的環境,戰勝了地震的恐懼,挨過了疾病的打擊,只要有可能,就動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的人生哲學就是行動的哲學,不怕困難的哲學。
(出示:補充材料:《魯濱遜漂流記》是十八世紀英國四大名著小說家之一的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學創作的里程碑,同時也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
魯濱遜的原形叫亞歷山大·塞爾柯克,他是一個蘇格蘭水手,他是在1704年9月由于與船長發生爭執而被遺棄在距智利海岸500海里,周圍約30英里的于安菲南得島上的這個無人居住,只有來往南美的船只偶爾到這里來補充或修理船只。
塞爾柯克在這里住了四年零四個月,才被有名的航海家渥地士·羅吉斯發現,塞爾柯克參與了他的船隊,在一七一一年回到英國。
作者笛福曾這樣點評魯濱遜:形象為不安于現狀,勇于行動,勇于追求,不畏艱險,按照先導文明的模式,開辟新天地的創造者。)
三、說一說:
魯濱遜是世界海洋文學中第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今天就讓我們原文的精彩語句,讓魯濱遜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
四、演一演:
對于魯濱遜來說,一個人只是呆呆的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漂流在荒島上的他以人的尊嚴、人的智慧、人的力量與大自然進行著頑強的斗爭,讓我們從中看到生命活力的跳躍。魯濱遜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帶給我們一種啟示,如果你是魯濱遜你會怎樣面對下面的處境呢?
1、沒有吃的東西。
2、沒有住的地方。
3、受到野人的襲擊。
4、沒有人可以說話。
小結:魯濱遜在與自然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智慧、勇敢、勤勞和熱情是我們人類至今都診視的寶貴品德。
五、寫一寫:
那么結合著大家對魯濱遜的分析,你能用一段文字、一個符號、一種圖形或是一種聲音來表達你對魯濱遜的評價嗎?
小結:聽著同學們的評述,老師被魯濱遜震撼著,也被同學們感動著,我想魯濱遜的拼搏、勇敢、智慧和熱情應該是這部書送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吧!請同學們去拜讀原著吧!
六、總結閱讀方法,激勵廣泛閱讀
1.教師小結:一般文學作品都有兩個重要的創作方面:一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點,一是作者的表達方法。我們重視了這兩個方面的閱讀,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對照這節課的閱讀,回憶以前的閱讀方法,你認為在今后的課外閱讀中應該運用哪些閱讀方法呢?請用這些方法閱讀其他關于探險的書籍。
(世界名著青少年版)
《湯姆索亞歷險記》
《八十天環游地球》
《綠野仙蹤》
3.結束語
讀一本好書就像跟一個高尚的人對話,希望同學們每天抽出30分鐘的時間閱讀課外書,特別是文學名著,充實自己。
板書:
有選擇讀書
講方法
讀記寫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11
讀完《魯濱遜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后,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我仿佛看到輪船甲板上站著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斗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并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遜的困難,對于他也更具有挑戰性!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孫無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戰才剛剛開始!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巖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遜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墻,作防御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遜不但把落下來的松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遜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魯濱遜無意中掉在墻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遜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遜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么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遜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魯濱遜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于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么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魯濱遜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干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會隨著這本書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課教案 篇12
一直沒有閱讀過此書的全文。多年前,就聽說過魯濱遜的故事,對他有一種莫名的欽佩。常常有一定要讀一讀此書的沖動,便買了這本書放在辦公室。
我常常在辦公室放著幾本書,在工作閑暇或者周末值義務班時,便拿出來讀幾頁,這本書就是在斷斷續續的時間中讀完的。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與歐洲的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1660-1731)59歲時所著,受一個蘇格蘭水手被船長遺棄在荒島4年而獲救的真實故事啟發而成。魯濱遜的荒島傳奇,世間罕有,讓人驚嘆!正如原序中所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沒有摻雜虛幻的成分,不管怎么想,這篇故事無論是作為消遣,還是作為教訓都可以說是有益的。"該書發表后收到廣泛歡迎。
其故事情節不再贅述,僅談談讀此書的幾點體會。
魯濱遜在荒島生活28年,面對渺茫的生存環境,以堅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勤奮勞作,頑強生存,變不可能為可能。他自己制衣、種谷、圈地養羊、編框、砍樹造船、曬葡萄干、搭建了兩個"城堡",這一系列的創造發明似乎證明了達爾文的進化論,讓人想起了毛澤東說過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豪言壯語。其經歷讓人欽佩和驚嘆,給人鼓舞。面對這面歷史的銅鏡,讓我們看到很多人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當逃兵,就打退堂鼓,就條件反射式的陽萎,強調客觀原因,而不去發掘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體現在工作上就是死氣沉沉,按部就班,推一下動一下,即使擁有再優越的條件,在他們手里也會慢慢退化,不僅浪費寶貴資源,其辦事效率常常事倍功半。
魯濱遜身處絕境,不怨天尤人,常常自我反省,對上蒼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正如他自己所說:"人們不管處在什么樣的生活條件下,如果同那些處境不如他們的人相比,他們就會非常知足,人生在世也不會抱怨沖天了,而如果總是同那些處境比自己更好的人相比,他們當然就會牢騷滿腹,叫苦不迭。"正是有這樣的思想作主導,所以,當魯濱遜被海浪沖上荒島,發現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個人時,沒有過多的怨天尤人,而是為別人都葬身大海而他一個人獨活而感謝上帝,在荒島生活的每一份收獲都對上蒼懷有虔誠的感恩之心,雖然這些收獲都是他一個人艱苦卓絕的勞作。試想現在有些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做錯了事,不是自我檢討,面對事實承擔責任,更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全面的思考問題,而是怨天怨地,指責他人,自己都是對的,都是別人的錯。對得到的利益、情感,不管自己有沒有資格得到,都認為是自己應該得到的,都是別人應該給予的,自己相當于揀到了"天下掉下個林妹妹",該自己走運,而不是想著自己如何去付出,去報答、去感恩……這樣的人,就是掉在蜜罐里,也感覺不到甜味。
另外,此書構思巧妙,丹尼爾·笛福用生動逼真的細節把魯濱遜28年虛構的荒島傳奇寫得使人身臨其境,仿佛他的一切生活細節都非常真實的被我們一一看見,我們似乎可以見證他經歷荒島的風風雨雨。譯者趙龍先生對作品把握全面,翻譯的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可讀性強。
二百多年過去了,感謝丹尼爾·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