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精選2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1
第七單元 科學精神
單元備課:
本單元以“科學精神”為主題,共有五篇課文。有被譽為“當化神農氏”——袁平隆的事跡;有英國教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有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壯舉;有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的成敗得失;有諾貝爾忘我的追求。他們對科學嚴謹、執著的態度,獻身科學的精神,卻同樣令人欽佩,讓人感動。
《當代神農氏》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特別是理解和積累四字詞語。
2、 感受袁隆平獻身"水稻雜交"事業的奉獻精神,以及他為了科學研究矢志不渝,知難而上,敢于拼搏的奮斗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袁隆平堅持不懈、敢干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
2、理解課文內容對袁隆平的描寫。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解題: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默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能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教師隨機解決)
三、 認讀生字新詞。
1 、師:哪些字容易讀錯、容易寫錯,請同學們提出來。
教師提請學生注意這二個字的書寫:虐、曦
注意分清這二個字的讀音:焚 fen 萌 men
2 、根據意思說出詞語:
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 )
十分憂愁的心情。 ( )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燒一樣。 ( )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 )
歷盡災難后幸運地活下來了。 ( )
各種聲音都安靜下來。 ( )
四、 小組討論:
師:給課文的四個部分各擬一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勤奮學習,立志攻堅;
第二部分:反復研究,大膽設想;
第三部分:苦苦尋覓,蒼天不負;
第四部分:歷盡劫難,終告成功;
五、 作業:
1 、抄寫生字詞語。
2 、摘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3 — 5 句。
第二課時
一、 默讀課文,思考:
師:國際友人是怎樣評價袁隆平的?請在課文中劃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第五大貢獻
二、深讀課文,思考:
師:袁隆平的成功是輝煌的,是舉世矚目的,但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又是充滿艱辛的,一路走來,他遇到了哪些困難?請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1 、難度大——許多外國研究人員都放棄或中斷了研究。 袁隆平知難而上。
2 、時間長——整個研究歷時十多年,其中單是尋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之久。 袁隆平矢志不渝。
3 、挫折多——“十年動亂”幾乎斷送了他的全部試驗成果。 袁隆平堅持不懈。
師:找出課文中那些最讓你感動的句子,說說體會,并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三、討論交流:、
袁隆平的成功經歷給你什么啟示?你有什么話要說?
四、給自己立一句勉勵自己的成功格言。 如:成功貴在堅持。
五、以“走近科學家”為主題,要求同學在課外搜集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在班內作一個交流。
板書設計:
勤奮學習 立志攻堅
袁隆平 反復研究 大膽設想 被譽為“當代神農氏”
苦苦尋覓 蒼天不負
歷盡劫難 終告成功
教學反思:
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在成功的背后,袁隆平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努力和時間,他常常是把一分鐘當兩分鐘來用,是呀我們只知成功卻不知在成功背后那些發明人員是多么辛苦呀!
我太佩服袁隆平了,在炎熱的夏天,在烈日下辛勤地工作著,寒冷的冬天在凜冽的寒風里尋找著.即使在十年動亂中幾乎失去了信心也沒有放棄!
但是命運是會沖著努力者來的,袁隆平終于培育出了雜交水稻.....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對自己說行,那你就行,說不行,那是你沒自信心
《一個這樣的老師》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能說出課文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初步擬定學習方案。
3、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并寫出對他的評價。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30,大家齊讀課題。讀了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預計學生可能提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這個老師與別的老師有什么不同?等)帶著這些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
1、按自然段開火車朗讀課文,注意做到正確流利。
2、提出并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解決學生不理解的詞語后,提出:
(1)面面相覷, 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同學們為什么會面面相覷?
(2)冰川期,你們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時期嗎?(地質上的一個時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當時氣候非常寒冷,歐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蓋,也叫冰河時代。)
(3)胸有成竹,文中說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鄭重其事,懷特森老師是怎樣鄭重其事地講“凱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詐)懷特森老師眼里為什么閃過狡黠的光芒?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書上做個標記。
2、匯報:
(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略)
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說,修改完善,達到人人會說(這篇課文寫的是,懷特森老師把一個不存在的凱蒂旺普斯介紹給我們,我們沒有懷疑,結果在考試是我們都不及格。這件事上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
(2)提出不懂的問題:
存疑置后處理的問題預計有:
我們測驗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為什么說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課都是不尋常的探索?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新懷疑主義”指什么?我們是怎樣學會“新懷疑主義”的?
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文中兩次提到“正視”有什么含義?便打了“我們”“我“什么樣的心情?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呢?
四、明確進一步學習的方向
1、你覺得《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可聯系課題、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課后2題確定)
2、下一步我們深入學習什么呢?
首先看看學習《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我們應該弄懂什么——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他對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還要解決我們不懂的問題——懷特森老師介紹的“凱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問?……
3、擬定進一步學習的方案:
學生自擬后師生交流,形成建議性學習方案和自擬學習方案。(此處略,見第二課時)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并寫出對他的評價。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30課《一個這樣的老師》。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引導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你們是從哪兒得到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樣把一個“這樣”的老師展現給我們的呢?這節課我們深入學習課文。
二、依學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學案: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思路1:默讀課文,看看懷特森老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思路2:默讀課文,思考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的過程中“我”的心情和行為有了哪些變化,“我”認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三、共議交流。
l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
(一).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新懷疑主義”的老師。(學生也可能認為是博學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尋常的、不可思議的、惹學生生氣的、狡黠的、戲弄學生的、讓學生學到了探索精神的、讓學生明白書上寫的老師說的都是不一定正確的、用特殊方法糾正學錯誤的、……)
在“凱蒂旺普森”事件中,預計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最初的認識可能是零散的,如:他們會認為懷特森老師是博學的、戲弄學生的、教會我們懷疑的……教學時可依照學生的發言順序教學,而后進行整合提升。
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的老師。(如果學生先談到略處理)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師:你從懷特森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森身上覺得他是一個博學的老師。
2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戲弄學生的老師。
“很簡單,”懷特森老師眼里閃過狡黠的光芒,解釋道,“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編造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過。你們筆記里記的都是錯的,錯的當然就不能得分了。”
師:狡黠是什么意思?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老師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們。而是讓他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3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懷疑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擺擺手,讓大家平靜下來:“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么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1)懷特森老師認為我們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識性的,而是沒有對老師說的話做認真的考慮,發現其中的疑點。)
(2)我們再看看懷特森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斯,看看我們該不該起疑心?
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引導學生把冰川期絕跡和動物頭骨結合起來考慮,體會到在冰川期絕跡的動物留下來的應該是化石而絕不是頭骨。)
追問: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要教會我們懷疑?
(3)從考試成績登記在冊教會我們必須學會懷疑。
過渡::在這次“凱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態度有什么變化?“我”眼中的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 (喜歡——吃驚——憤怒——領會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
……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
……“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
……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
師:讀讀這些句子,結合上下文談談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會懷疑,學會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新懷疑主義。這也是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
小結:一個莫須有的凱蒂旺普斯,讓我們懂得了要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書本上的內容和老師說的,還能從哪感受到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
(二)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探索的老師。(略處理)
師:請你結合實際談談為什么說這是不尋常的探索?
(引導學生從“小汽車”事件體會懷特森老師是一位教我們學會探索的老師)
l 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懷特森老師即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方式有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師: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了我們質疑,也教會了我們探索。那么在懷特森老師教我們科學課之前和之后,我們是怎么學習的呢?
(引導學生結合“我們”行為的變化過程:不習慣質疑——學會了新懷疑主義——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我們的生活,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對我們影響深遠的老師)
相機出示:
逐漸的,我們懂得了,書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并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而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
師:你們覺的什么是“新懷疑主義”?
(引導學生從這一段中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教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掌握了一種學習的方法,培養了我們堅持真理的毅力。教學時還可引導學生結合下文來談懷特森老師對我們的影響。)
師: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懷特森老師,作者不僅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和行為進行了細致地描寫,還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我的心理活動以及我們行為的前后變化,加深了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認識。這種通過對有關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叫側面描寫。
(三)師生總結。
完成填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四、拓展延伸。
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么他還是今天的大衛.歐文嗎?
五、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
與眾不同:學會質疑
學會探索
影響深遠:學習方式
生活方式
教學反思:
其一,授課過程中,老設計的問題過多,讓人聽得有些“暈”的感覺。
其二,對課文的內容面面俱到,能挖的東西都提出來,但沒有深度,留下的卻還是空白,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讀書并批注,但沒有留下師生互動的痕跡,讓課堂缺乏真實、活潑的生命的內涵。
其三,板書是課文的靈魂。整個板書多而雜,關鍵性的詞卻沒有板書出來。
最后,借助教材,教師可設計這樣的一個拓展題,你對你的老師有什么希望?拓展學生的思維,與學生真正平等的交流。
語文教學憑借文本,刪繁就簡一束花。
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
《詹天佑》
課前準備:
1、師生搜集關于詹天佑的相關資料。
2、準備好多種做開鑿隧道實驗材料。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了解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它們的含義。
3、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動手實驗的能力。
5、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訓練思維,發展語言。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詹天佑是怎樣克服困難修筑京張鐵路的。
2、理解詹天佑使用的開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思路。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課文是以什么來命題的?我們還學過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題的課文?這些課文有什么特點?根據經驗你猜想一下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促進新舊知識聯系,滲透命題方法,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2、指讀課文,結合正音,檢查字詞情況。交流自學情況,把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講給同位聽。
3、交流課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關資料。
(溝通課內外聯系,豐富知識積累,幫助理解人物及課文內容)
三、抓住主線,理清脈絡。
1、思考:你認為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展開的?文章圍繞這句話安排了什么內容?
2、討論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層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綱挈領,摒棄繁瑣分析,強調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訓練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四、突出主線,引發探究。
1、通過學習,你認為詹天佑是個怎樣的人?
2、自由交流,簡要陳述。
(根據課文內容,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為分組探究設下伏筆。)
五、分組合作,問題探究。
1、教師在合作前提出明確要求。
(1)要抓住具體事例,結合自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說明自己的問題。
(2)組內成員應明確分工,有組織,有秩序,確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師提供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自行設計問題。
例: a、在的情況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測線路遇到困難時的表現,仔細體會。
c、把“開鑿隧道”和“設計線路”兩部分用畫圖或實驗的方法來說明。
(對學生分組合作提出明確要求和建議,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備選的思考題目,可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六、匯報交流,深悟感情。
1、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匯報,并與其他學生一起,針對該組的學習收獲,給予補充,評價。在此環節中,不硬性規定內容,學生暢所欲言。如:“詹天佑是個杰出的人”,“詹天佑是個愛國的人”“詹天佑是個一絲不茍的人”……都可以。只要學生夠結合文中的事例,詞句,進行流暢的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長短不限。把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討論場”“表現場”。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匯報表達,進行適時的點撥。)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感情升華,促進積累。)
七、創意表達,拓展思維。
教師激情引發: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1、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
2、想像一下當時當地的中國官員、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消息后,會有怎樣的表現?
(深入挖掘文章內容,創設新的學習情境,加深了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在充滿創意與激情的表現里,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
板書設計:
毅然接受——主持修筑——提前竣工
阻撓 要挾 輕蔑
杰出 愛國
教學反思:
為了表現詹天佑的杰出的創新才能,書上舉了“開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個最“經典”的例子,如果借助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總感覺學生學得很被動,效果不盡如人意。在冠以“工程師”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這是種“寓學于樂”的教學方法,是符合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教育思想。課堂上把閱讀訓練與兒童喜愛的游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開鑿居庸關隧道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開鑿八達嶺隧道采用“中部鑿井法”,學生不易理解,就讓他們細讀課文后畫施工示意圖,以圖示意,交流心得,訂正錯誤。設計“人”字形鐵路,課文配有插圖,讓學生畫示意圖并不難,而對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過了‘人’字形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這段話學生不易理解。為此,設計了畫圖和演示相結合的形式。而這些,都緊扣“領會詹天佑杰出的才干”進行。其次,游戲活動與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步進行,融閱讀、思維、表達于一體。畫了即說,演示后即解說,加深了對詹天佑創造才能的理解。
《床頭上的標簽》
教學目標:
1、 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3、領會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李比希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
2、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字詞、內容
二、展示目標(同上)
三、學習新知:
1、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2、思考;
本文的三個特點:
(1). 別具匠心的標題。
以“床頭上的標簽”為題最能表現李比希這位“化學史上的巨人”,具有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持之以恒、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同時“標簽”在文中還起到了線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敗與成功這兩件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完整。
(2). 精心的選材。
本文選了兩件事,而且是一成一敗,一得一失。這樣選材讓讀者感受到科學家也是普通人,他們擁有成功的喜悅,也品嘗過失敗的痛苦。這樣寫,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鮮活,更飽滿。同時也讓讀者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科學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地吸取失敗的教訓,才能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 這篇文章巧妙的細節描寫。
(4). 先寫李比希讀論文后“后悔莫及”這一結果,后寫“懊悔”的原因。是為了強調當時李比希發現自己失誤的痛苦心情。為下文寫他制作“床頭上的標簽”警示自己做準備。
3、找出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并說出理由。
四、練習鞏固:課后題。
五、作業:練習冊內容。
教學反思:
本文中有兩處精當的細節描寫:一處是:當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證明自己失誤的論文時,他“屏著呼吸,細細地閱讀”,此處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李比希對科學研究慎重的態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處是:描寫李比希制作“標簽”的過程。是這樣寫的,“他把那張‘氯化碘’的標簽從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來,裝在鏡框里,掛在床頭,不但自己天天看,還經常讓朋友們看”。生動地再現了李比希求實、自律的形象。
《炸藥工業之父》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及字詞;
2、正、側面描寫相結合;
3、了解化學家諾貝爾的經歷,學習他不畏困難、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詞語,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引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化學家諾貝爾的經歷,學習他不畏困難、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
教具準備:文字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字詞、諾貝爾的資料:
資料:
諾貝爾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干的機械師、發明家,但由于經營不佳,屢受挫折。后來一場大火又燒毀了全部家當,生活完全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債度日。父親為躲避債主離家出走,到俄國謀生。諾貝爾的兩個哥哥在街頭巷尾賣火柴,以便賺錢維持家庭生計。由于生活艱難,諾貝爾一出世就體弱多病,身體不好,使他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活潑歡快。當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他卻常常充當旁觀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
諾貝爾的父親傾心于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試驗炸藥,幾乎是在隆隆的爆炸聲中度過了童年。
諾貝爾到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惟一的正規學校教育。1850年,父親讓他出國考察學習。兩年時間,他先后去過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由于他善于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著科學訓練的科學家。
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所伯萊格就發明了一種烈性炸藥,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歷史上任何炸藥所不能比擬的。但這種炸藥極不安全,稍不留神,就會使操作人員粉身碎骨。許多人因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橫飛,連尸體也找不到。諾貝爾決心把這種烈性炸藥改造成安全炸藥,他發明了雷管。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諾貝爾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他的財產累計達30億瑞典幣。他不顧其他人的勸阻和反對,在遺囑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財產作為一筆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為獎金,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中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人。獎金分成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或醫學、文學及支持和平事業共5份。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從19xx年開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頒發諾貝爾獎。
二、展示目標:(同上)
三、學習新知:
讀課文,感知內容。
理清思路:
(1)本文開篇先概述諾貝爾是一個在科學研究領域內不怕危險的人。這一部分起到了總領全文的作用。
(2)然后,作者用了7個自然段評寫諾貝爾冒生命危險終于成功研制硝酸甘油炸藥,被譽為“炸藥工業之父”。
這一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先介紹諾貝爾的生平經歷。后寫諾貝爾研制炸藥的原因。原因有兩個:第一,1859年26歲的諾貝爾回到祖國,看到了工人手工勞動“既辛苦進度又慢”的現狀,心急如焚;第二,當時的黑炸藥威力小,使用起來很不安全。基于這兩個原因,諾貝爾決心要研制一種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藥,“實現人們移山填海的夢想”。第二層寫試驗遇到的重重困難及危險。這一層中,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體的辦法。先寫“這是一項多么艱巨,多么危險的工作啊!”來概括這項工作的危險性。然后,一一敘述試驗所遇到的險阻。雖然試驗“連連受挫,但諾貝爾毫不氣餒”。第三層寫諾貝爾冒著生命危險終于研制成功硝酸甘油——炸藥,被人們譽為“炸藥工業之父”。
(3)最后一個自然段,寫諾貝爾創立了“諾貝爾獎”。表現了他不計個人私利的偉大品格。
3、寫法總結: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除了正面去體現諾貝爾的精神,還采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塑造科學家形象。在寫諾貝爾研制炸藥遇到了重重困難與危險這一部分時,先些許多研究“都沒有成功”,“有的人在實驗中喪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卻步了”,寫這些內容的目的:一是突出此項研究的危險性;更為重要的是烘托出諾貝爾“知難而進”的光輝形象。
4、練習鞏固:課后練習。
教學反思:
貝爾獨自創辦和與人合辦的大工廠共有15家,專門從事炸藥生產。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一柄雙刃劍,諾貝爾發明的硝化甘油炸藥用于采礦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它也為制造殺傷力更大的炮彈提供了條件。1888年,他的哥哥去世。由于新聞記者的疏忽,諾貝爾讀到的竟然是他本人的訃告。訃告中稱他是“甘油炸藥大王”,是靠制造毀滅性武器發大財的大實業家。諾貝爾看了心情更加沉重。把科學發明用于戰爭,這不是他的初衷,于是他立下了遺囑,把自己財產中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用這筆基金的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五項獎金,從他死后的第五年開始頒發,每年頒發一次,獎給在過去的一年中,對科學事業和世界和平進步事業作出最杰出貢獻的人。這,就是著名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金的設立向世人表明:諾貝爾研制炸藥所追求的目標是為人類造福。
第七單元同步作文:
寫作要求:
不限內容范圍,自由寫作,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訴別人的是什么。寫發自內心的話,表達出真情實感。有中心,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寫作指導:
1、先認真想,確定要說的內容。
2、怎么想,怎么說,傾吐真言。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 篇2
第七單元
豐 碑
7—1 軍需處長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會“坨”一個生字,認識一個“嘯”生字。聯系上下文體會“冰天雪地、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單薄破舊、一尊塑像、惡劣的環境、殘酷的戰斗、晶瑩的豐碑、嚴峻的考驗”詞語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
2 過程與方法:通過人物的神態體會人物的內心的閱讀方法,了解故事的梗概,揣摩文章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記敘的表達順序,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軍需處長克己奉公,以身殉職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本課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通過人物神態體會人物內心。
課時時數:二課時
教學準備:1.制作課件。2.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方法:抓住神態和心理描寫體會理解文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教師板書。
1、導語:
在海拔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他們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將軍在思索著,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讓我們帶著同樣的思索走進課文。
2、結合課前的預習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課件。
3、交流自學筆記。
4.認讀生字。
5.檢查讀課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及時糾正錯誤讀音。)
二、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本篇課文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克己奉公的高貴品質。文章以將軍思想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先寫將軍對紅軍行軍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考驗的思索,為下文所發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鋪墊和暗示;接著寫將軍看到一位老戰士凍僵在雪地上時的憤怒和對軍需處長的責備;然后寫將軍得知凍僵的老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的震驚和對軍需處長的崇敬;最后寫在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將軍率領紅軍戰士繼續前進。
第二課時
一、小組學習討論。
要求:
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小組討論后,把認為有價值的記錄下來。
1.小組討:每人提出自己的問題后,小組進行整理,提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大問題。
2.出示每組同學提出的問題,并對所有問題進行分類歸并歸納整理出幾個大問題。
(1)在整篇文章,將軍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
(2)為什么說紅軍隊伍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
(3)為什么把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稱為豐碑?
(可提示:這位衣著單薄破舊的老戰士被嚴寒奪去了生命,讓我們帶著沉痛的心情讀這段話。先自由讀,再指名讀。)
(3)理解將軍的心情。
①結合第8——12自然段,談談:面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將軍的心情是怎樣的?
(先概括地說,將軍先憤怒了,后又被感動了,再聯系有關詞句重點理解。主要抓“吼道”“紅著眼睛”“豹子”“抖動”等詞。)
②感情朗讀第8——10自然段。(體會將軍憤怒的心情。)
③當將軍知道被凍死的就是軍需處長時,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投影顯示軍需處長的塑像及將軍敬軍禮的樣子 , 通過體會將軍的心情 ,體會他的性格特點。)
理解“豐碑”的含義:
①聯系第13自然段,再結合上文,談談為什么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先理解“豐碑”的意思,再說說為什么是晶瑩的豐碑;從外表和精神兩方面來體會。)
②結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戰士們的腳步聲為什么是“沉重而堅定”的。
(沉重:失去軍需處長心情沉重;堅定:為軍需處長的精神感動和鼓舞,也充滿必勝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話。
(先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再理解“這樣的隊伍”是什么樣的隊伍,深入體會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力量。最后讓學生懷著必勝的信念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二、總結全文,深化思想教育
是啊,這座晶瑩的豐碑不僅感染了將軍,感染了這支隊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讓我們把這座晶瑩的豐碑牢牢樹在心中。
三、作業:為“豐碑”寫碑文,寫好后在班級交流。
四、課后小結:
7—2雷鋒的故事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會兩個生字“攜”“詼”,認識“瓢”“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概括故事的內容,試著給每個故事加上小標題。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故事的內容,體會雷鋒的精神,學習雷鋒熱愛人民、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故事思想感情,學習雷鋒的高貴品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可以讓學生搜集雷鋒的事跡、圖片、故事,以便課上、課下進行交流。
教學方法: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交流預習,展示自己的課件。
二、學習生字。
三、練習朗讀課文。
1、自己練讀,再以小組為單位練習朗讀。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2、默讀,抓住故事的主要內容,再和組內的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
一、題入手,導入新課。
二、入學習課文內容。
1、由整體入手感知課文內容。先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再串聯起來想,文章的主要內容。
2、通讀全文,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出沒個故事的內容。
3、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雷鋒的幾個故事?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開篇引入雷鋒的名言,揭示了雷鋒高尚的思想境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精神。接著講述雷鋒的三個故事。先講雷鋒為災區寄100元錢的事和他對這件事的看法。接著講了一次過春節,雷鋒帶領全班到撫順瓢兒屯車站做好事。最后講了雷鋒出差去沈陽途中,冒雨幫助母子三人,并把他們送回家的事。這三個故事集中體現了雷鋒熱愛人民,助人為樂的高貴品質。
4、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由整體入手感知課文內容。先把握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再串聯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讀了文章,你認為哪一個故事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小組間討論研究。
5、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6、指導朗讀
你認為文中哪些語言優美動人,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三、總結全文
四、作業:完成課后習題。
五、板書設計:(略)
六、課后小結:
表達——我心中的英雄
【表達內容】
選擇一位你心目中的英雄,搜集他(她)的資料,從中選擇一兩件能反映他(她)英雄氣概的具體事例,再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可以用“我心中的英雄”為題,也可以自擬文題。
【表達提示】
1.首先要查閱人物的主要事跡,從大量的材料中選取最能反映人物品質的一兩個事例,具體地描述出來。
2.英雄人物表現出來的哪一種精神令你敬佩,是堅強,是正直,還是勇敢?
3.記述英雄人物事跡時,要有自己對人物的贊揚,表達敬仰之情。
4.英雄可以是眾人皆知的,也可以是你身邊能稱為“英雄”的人。
【指導過程】
1.了解‘“英雄”的含義。
英雄:指非凡出眾的人物。指見解、才能超群出眾或領袖群眾的人。
2.回憶自己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物,想一想再說一說。
3.想一想你為什么要稱他為英雄呢?是他的哪一方面品質打動了你呢?
4.與同學交流后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5.注意,在寫人物的過程中,要選一件或兩件事來突出人物的某種精神品質。
【交流評改】
1.把你寫的習作,先自讀兩遍,進行修改,再讀給別人聽,看看他們是受到感動。
2.比較一下,哪位同學寫英雄人物的手法,值得你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