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和略寫的好處。
重點難點:
1、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難點:學習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師準備老北京過春節的有關圖片,資料等
2、學生搜集、整理并熟悉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圖片,資料
3、生認真預習并完成好本課的導學稿
4、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難忘的寒假生活
二、學習“單元導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導讀”,了解本組主題、學習目標。
2、師談話導入:“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那么,關于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4、師小結學生發言導入、揭示并板書課題。
三、學習字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文中重難點詞語(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理解新詞的方法。)
2、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并說說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北京的春節的“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四、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生默讀課文,完善導學稿,做好小組內交流的準備。
(自學內容以導學稿為藍本,要求學生課前充分自學完成)
2、小組內討論、交流,確定中心發言人和匯報形式。
3、小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過春節的?重點寫了哪些日子人們的活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歸納:點面結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描寫,展示朗讀。
(重在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五、拓展對比,感受寫作特點
1、認真閱讀文后“閱讀鏈接”,思考在寫法上與《北京的春節》與何不同。
2、小組內交流后全班匯報,相機點撥學生從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情感、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來體會。
3、師小結并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
課堂小練筆:運用自己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過春節的情景。
(若時間充足可展示部分學生已完成的練筆作業)
布置作業:
1、繼續完成小練筆的作業
2、讀《理想的風箏》中第51到65頁文章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獨特的民俗文化
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點面結合 重點突出 詳略得當 主次分明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2
進入六年級以來,感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了一個層次,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個段落,學會了前后貫通的方法。在《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節日時,發現我糾纏于一個個獨立的段,沒能進行整體的了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除夕重在一個“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么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較之除夕自然比擬的了。正因為這樣,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大可以把三個部分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便是“燈”再來體會燈,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之后再讓學生來體會人山人海的情形,也就不會像我的現實課堂中那么淡而無味了。
對于畢業班的教學,我對每篇課文的教學都做到精致細膩,唯恐漏掉一個知識點,縱觀《北京的春節》這堂課,我終于感覺自己錯了,一直指導學生詳略得當,可自己的課堂卻略而不略,詳而不詳,該舍的不舍,該抓的抓不牢,方法單一,學生學起來也索然無味。總感覺課文的每個方面都要學生掌握到,詞語、重點句子、表達方法、語言特色等等,不舍得撇開,就講解,結果卻適得其反,一篇課文下來,雖然學生學習狀態很好,興致很高,但真的能把知識都學會的沒幾個,可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要抓住文章的詳略,運用多而有效的方法,讓自己的教學過程實而有效。
以此為例,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放手,更要對自己放手,該舍的一定要舍,該詳的一定要落實到位。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2.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書寫好的對聯
教學過程
一、 歌曲激趣導入。
1、 課件播放歌曲《恭喜》,回顧過年情景。
師:從這首喜慶的歌曲中,你想起了什么? 生:(過年的有關事)
這首歌是我們常在過年時唱到的一首歌。
2、 課件出示關于北京春節的圖片。
師:瞧,這是哪在過春節呢?生:北京。板書:北京
3、 引入: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在語言大師老舍的引領下,去細細品味北京的春節。板書:的春節
[意圖:通過歌曲的導入,感受快樂喜慶的氣氛,雖說是課堂剛出發,但希望學生能從歌曲圖片中能有熱流在沸騰了。]
二、 復習課文,用童謠來回顧北京過年前的準備。
1、 回顧課文1—7自然段。
師:北京人過春節都會做些什么呢?
2、 出示童謠,用韻律表現童謠。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我們學過的一首歌謠來回答嗎?
[意圖:練習與游戲結合,童謠是基礎訓練上的誦讀題,韻律是下課自編的,在課堂上演練,體會成功的喜悅,也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也是快樂的。]
三、 深入片段,品讀課文
<1> 除夕
1、 引入片段學習。
師:過年之前,北京人就已做好了精心的準備,做了這么多精心的準備,是為了迎接哪一天的到來?(除夕)
師:你們喜歡這一天嗎?
2、品讀除夕片段。
1)同學們,老舍把除夕這一部分安排在哪一自然段?
2)讀第8自然段。
師:同學們,你們都喜歡除夕,那就讓我們高高興興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8自然段吧!
師:從你們剛剛讀的情況足以看出你們很興奮,的確很喜歡除夕。那么,你為什么會中愛除夕了?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嗎? 板書:除夕 熱鬧
師:從哪可以看出除夕很熱鬧呢?
還從哪可以看出除夕很熱鬧呢?
師:說得非常棒,能抓住關鍵詞句來回答,回答也很完整。
師:誰還能像剛剛這些同學那樣表現得如此出色,再來說說。
師:噢,除夕那天各種鞭炮從十二開始,一點、兩點……直到天亮,響個不停,這就是日夜不絕,真是熱鬧呀!
師:除了鞭炮聲,還有什么熱鬧之處? 這天,出門在外的人……
師: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其實,我們現在也有守歲的習俗,讓我們回到春節的現場一起來守歲,手拿出來,一起倒數迎接新年。5、4……(播放新年鐘聲)
3 小結:對呀,從零點鐘聲開始一直到天亮,人們圍坐在一起辭舊歲、迎接新年的到來。
4 延伸:孩子們,除夕夜你們一家在做什么呀?
師:是啊,我們的除夕和北京的除夕一樣的熱鬧,也會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守歲。真可謂是熱熱鬧鬧辭舊歲。(貼上聯:熱熱鬧鬧辭舊歲)
5、配樂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師:把書拿起來把熱鬧的除夕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來讀第8自然段。(課件播放《春節序曲》
師:這才叫讀得有滋有味,老北京的除夕真熱鬧!
[意圖:抓住課文內容,深入分析,同時又讓學生談談我們南方的年俗,所謂“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
<2> 元旦——初六
1、自學9—11自然段。
師:領略了熱鬧的除夕,還有哪些日子吸引你?
我相信你們的學習能力一定很強,自學9—11自然段,做好自學筆記。
2、 交流體會。
(1) 學生做好筆記后交流。
(2) 教師做小結詞。
師:這些活動可以看出北京人在這幾天十分休閑,真是高高興興迎新年。 板書:(板書:休閑)貼下聯:高高興興迎新年
3、 小結:同學們你們用精美的語言把我和在座的老師帶進了熱鬧的元旦,謝謝你們。
[意圖: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已經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了,只*老師牽線去學不利于學生的個體發展,所以自學、交流是不必少的,這也需要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去做。]
<3> 元宵節
1、配上音樂,讓學生自由想象
師:如果說除夕是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現在,就讓你們來做一回導演,請你精心為元宵節籌備一個燈會,你會做哪些準備?
2、小組交流。
師:小組討論交流下,比比哪組最有創意。
3、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的點子真是多,讓我們享受了如此美麗的元宵節。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北京的元宵節是怎樣的?
4、 默讀12、13自然段。
師指導用課文原句回答。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老舍用上一連串的有的,這是一種什么修飾手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生:突出燈的種類多)
5、過渡: 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 );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春聯,人人穿著新衣裳,可它們都沒元宵節美好快樂。
(板書:美好快樂)
5) 配樂有感情的讀這一片段。
[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多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再來組織學生說,想、說結合,也能有效的提高口語能力。]
<4> 春節結束
1、師: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春節結束了。
2、師:過了一年,你們又將長大一歲,希望你們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
3、貼橫聯:新年快樂。
[意圖:讓學生活生生的了解春聯的特點。]
四、領悟寫法
1、課文:從臘八到正月十九,一個多月的時間,課文卻只記敘了六個時間段的主要活動,就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你從課文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意圖: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老舍的寫作方法,再加以實踐指導,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3、 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師:昨天,同學們寫了一篇日記《我的春節》,如果此時再讓你重寫,你打算怎樣寫?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意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
[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特色進行鞏固或延伸,真正做到尊重學生,讓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
六、結束語:老北京的春節結束了,同學們可別遺憾,再過兩過月,2009年的春節就要來到了,同學們到那時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們資興的春節。
板書:
北京的春節
熱 新年快樂 高
熱 除夕:熱鬧 高
鬧 元旦:休閑 興
鬧 元宵:美好 興
辭 迎
舊 新
歲 年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4
春節剛過,我們在家迎來了開學季。第一課就是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針對本課授后的教學實際,我作出如下反思:
1、 在教學過程中能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因為在講授本節課時,我們的新年剛剛結束不久,學生對自己及家鄉春節的習俗還記憶猶新,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他們善于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
2、本課教學設計采用列圖表的形式合理流暢,能全面把握教材。學生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順序,還一目了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寫作方法。
但是,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一節課,也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學中,我努力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卻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后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更好的把握教材,做到收放自如。
2、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系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對于生字的教學環節,我忽略了。問題即課題,立足于教學實際的研究必將有利的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彩、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禮貌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述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教學時間:2課時
整體設計意圖:
透過第一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單元資料,導入新課
1、了解單元導語。從這天開始,我們要進入第二組課文的學習了。請同學們讀一讀單元導語,看看這組課文安排了什么資料?
(1)本組課文主要是講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
(2)我們能夠結合課文的學習開展調查活動,去了解節日、服飾、飲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風民俗。
2、了解課文安排。我們再看看課文的題目,看看圍繞“民風民俗”,本組教材安排了哪些資料?
3、學生回憶過春節的情景。
能夠讓學生先回憶:我們是怎樣過春節的?借此引導學生感受春節是喜慶的節日,是團圓的節日!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先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學習資料,再縱觀將要學習的課文題目,看圍繞“民風民俗”安排了哪些資料,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并會主動搜集相關資料的資料,為理解課文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解答疑問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北京的春節》,把自然段標出來,同時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會兒提出來。
1、整體感知。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如:
臘月:農歷的十二月。臘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們說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說的過年。
初旬:一個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個月的開頭十天。
(2)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齊解決。如:
空竹:能夠看看錄像或圖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種類,玩法很多,還能發出哨聲,很好玩。
逛天橋:不是逛我們平常說的人行天橋。天橋是老北京一個十分熱鬧的地方,當時有河也有橋,所以叫天橋。天橋是一個十分大的市場,有很多民間藝人在賣藝,有很多北京小吃,還有很多說書的,還能夠買賣各種東西等。
殘燈末廟:結合注釋,聯系課文資料,能夠明白是指春節結束的時候。
培養整體感知的潛力,解答疑問,為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三、默讀填表,了解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
1、了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個性長,有一個多月。)
2、默讀課文,合作填表。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老舍先生寫到的時間畫出來,填在表格的左邊;再看看在這些時間里具體有哪些風俗習慣,填在表格的右邊。填表的時候能夠同桌合作,一會兒再向大家匯報。
時間
風俗習慣
3、匯報交流,了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
(1)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對照自己填寫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做上記號,等會兒一齊討論討論。(“風俗習慣”一欄不強求填得全面細致,表格資料供參考。)
(2)根據表格的提示,同學們發現了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表格的形式把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一目了然地呈此刻學生的眼前,學生也自然會發現課文的寫作順序,學到利用列表格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四、自由朗讀,練習難讀的句段
1、自由練讀:透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得更清楚了。此刻自由練習朗讀課文。如果有覺得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讀好。
2、展示朗讀:剛才自己著重練讀了哪些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
培養學生朗讀潛力,為理解課文作準備。
五、結束語與作業布置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練習了難讀的語句。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詞,下課后請同學們認真抄寫,準備在下節課聽寫。
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資料加深印象。
第二課時
一、聽寫新詞,對照課文,檢查改錯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雙美、餃子、雜拌兒、榛子、
栗子、鞭炮、風箏、截然、寺院、逛廟會、張燈結彩。
復習鞏固所學生字。
二、回顧寫作順序和主要資料
上節課填寫了表格,進行了匯報交流。此刻回憶回憶,同桌互相說說: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主要寫了什么?
1、寫作順序:時間順序。
2、主要資料: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十分熱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回顧寫作順序和主要資料,對這節課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分清詳略,練習朗讀
1、分清詳略: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1)默讀思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
(2)群眾交流:明確作者詳寫的是“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個部分。
2、練習朗讀:朗讀詳寫的四個部分,注意讀得正確、流利。
(1)自由練讀。
(2)展示朗讀:你覺得自己哪部分讀得好,就讀哪個部分。在朗讀、評價、群眾練習中到達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目標。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默讀、朗讀,多次與文本交流,培養學生默讀、朗讀潛力,對課文資料更加熟悉。
四、深入詳寫片段,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準備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的同時,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交流重點如: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搞笑。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
(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述,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述的細膩。
3、正月初一。主要透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
(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
(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參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閑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簡單自在。
4、元宵。主要透過對燈的描述來體會。
(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
(2)談談自己的體會。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能夠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能夠感受到。
(3)老舍先生著力描述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么?
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完美快樂的日子”。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采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默讀――思考――討論――交流――朗讀”這一閱讀過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節的喜慶、熱鬧、祥和的氣氛。從中領悟到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懂得: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作文時才會做到詳略得當。
六、學習“閱讀鏈接”
引導學生體會到老舍爺爺在《北京的春節》里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但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詳細。同時懂得,同樣寫除夕,能夠有不同的寫法。在以后的習作中,我們也要善于靈活運用不同的寫法,寫出個性,寫出特色。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6
一、回顧全文,情境導入
1、唱歌謠想春節,和老舍先生一齊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節。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北京春節的呢都是什么時間你能不能按照時間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課文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十分熱鬧,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3、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4、出示本節的課的學習目標。
二、分清詳略
1、在這些日子的描述當中,老舍先生把什么資料寫得比較詳細,又把什么資料寫的比較簡略呢快速默讀課文,把詳寫的資料用括號括起來。
2、學生匯報,板書:(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三、深入詳寫片斷,品讀課文,感受節日氣氛
1、在詳寫的這些資料中,你最喜歡哪一個部分呢深入的讀讀,勾畫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談談自己的體會。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2、學生自由讀
3、學生交流:
(一)臘八:(課件出示句子)
“在臘八那天,家家都熬臘八粥……農業展覽會。”
從“家家都”都能夠看出節前人們的忙碌,對春節的重視。
“農業展覽會”是說粥里的各種豆、米、干干過十分多,多得好像聚在一齊開展覽會。(課件演示,臘八粥的圖片)
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動的比方,把臘八這天人們的忙碌描述得如此風趣。板書:忙碌
“把蒜瓣放進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一個“翡翠”寫出了蒜瓣的形、色;一個“辣”字寫出了醋的味道,這樣的色味雙美當然讓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讓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詞的簡潔、巧妙。
(二)除夕
1、知名讀第七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給你什么感覺呢板書:熱鬧
3、你們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熱鬧”呢
★人們的活動“家家趕”“到處”“男女老少都”“萬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歲”:一重意思,年長的人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輕的人守歲,則是為了父母延壽。
師:從這些詞語當中,我們能夠看到人們是多么重視除夕夜的團圓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歡度除夕,當然熱鬧了。
★從味、色、聲的描述
“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華”“鞭炮聲日夜不絕”
師:從味道到色彩到聲音,除夕這一夜,作者進行了全方位的描述,無不體現出除夕的熱鬧,也讓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觀察的細膩。
3、除夕這天,你是怎樣過的呢打開記憶的閘門,讓我們分享你的快樂吧生自由說
小結:是啊,熱鬧的除夕,處處洋溢著喜慶,訴說著團圓的故事。
4、指導朗讀:想象著這熱鬧的場面,有滋有味地把這一段讀讀。
(三)正月初一:
1、指名讀第八自然段課件出示: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樣與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什么意思形容兩種食物毫無共同之處。
“正月初一”與“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課件演示:“鋪戶……全城都在休息。”
這樣的“截然不同”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呢板書:悠閑
2、你們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們的游戲自在
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女人們,小孩們,鋪戶們,伙計們。
小結: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每個人都在拜年,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總之都沒有閑著的,分明都是那么快樂簡單自在。
3、指導朗讀:誰愿意讀出這簡單自在的感覺。
(四)元宵節
1、誰喜歡寫元宵的這一部分。咱們先不著急說,讀讀這部分,看看作者寫的最多的是什么(燈)
2、再讀課文,把描述燈的語句畫出來,讀一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
3、學生匯報交流:
“正月十五……紅火而美麗。”板書:紅火而美麗
“有名的老鋪子……故事。”一連串的排比,讓我們感受到了“燈”的數量多、種類多。
“家中也有燈…….叮叮地響”完全走進了燈的世界,這是一種怎樣的美麗啊!
師:讓我們也進入這燈的世界里遨游,感受這份紅火而美麗吧!
課件演示:各種燈的.圖片。
4、想象:假如你在這燈的世界里暢游,你還會看到怎樣的花燈呢
小結:是呀,在這五光十色的燈的世界里暢游,讓人情不自禁,讓人流連忘返,難怪老舍先生說課件演示:——“元宵上市,春節的有一個高潮到了”
——“這的確是完美而快樂的日子”
四、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剛才,我們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詳細描述的四個部分資料,感受了北京春節的溫馨而完美,那么好還又那些部分寫得比較簡略呢再回顧課文看看。
2、學生討論。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嗎抓住主要特點來描述。突出了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讓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們的習作中也能夠運用這種詳略得當,抓主要特點描述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7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那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的干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干果與蜜餞攙合成的。孩子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鋪戶多數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年前
1、這個片斷主要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寫了年前的哪些日子,有哪些活動或習俗,從中感受如何,請完成下表:
時間
習俗或活動
感受
3、請在片斷中找出一個諺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諺語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么說“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臘八蒜的做法是這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色味雙美”的意思是顏色和味道都很好。說明臘八蒜色味雙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孩子們準備過年,有哪幾件事是喜歡做的呢?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零七八碎兒”在文中具體指什么?找出來畫上“——”線。
9、找出一個過渡句,畫上“=====”。它起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10、哪個話說明了“大人們也忙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老北京的春節,年前的臘八要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糖,還要大掃除,一片繁忙的景象。同學們想想,你們的年前都有哪些準備或活動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的寫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堂堂清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舉辦廟會,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小孩子們特別愛逛廟會,為的是有機會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廟會上有賽馬的,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熟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正月初六開張,不過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1、片斷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摘錄文中的句子,寫下來: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正體現了出了過年的喜慶氣氛,可以用熱鬧來概括,請找出表示“熱鬧”的句子,畫上“﹏﹏﹏”。
3、除夕真熱鬧,主要的活動有:做( )、穿( )、貼( )和
( )、放( )、吃( )飯,還要( )。
4、文中說“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表現在哪里?找出相關語句,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逛”字是( )結構,部首是( ),音序是( ),它的意思是( )。
6、“光景”這個詞在文中指(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用這個詞造一句體現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地方變化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熱鬧( ) 間斷( ) 光景( ) 接待( )
特有( ) 姿態( ) 嫻熟( ) 技能( )
8、片斷的第三自然段寫了哪些人?他們進行什么活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選擇這些人物來進行描寫,說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這里寫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熱鬧光景,是屬于(詳寫,略寫)。
第三課時堂堂清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的響。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閑的時候。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干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1、“懸”字的部首是( ),音序是( );“懸”的意思有:①掛 ②公開揭示 ③抬 ④無著落;無結果 ⑤距離大;差別大。文中的“懸”取第( )種解釋;“實力懸殊”取第( )種解釋。
2、找出一個夸張句畫上“————”,這樣寫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
3、說明燈的數量多的詞語是:________說明燈的種類多的詞語是:_________
4、用“________”劃出說明燈的數量多的句子;用“======”劃出說明燈的種類多的句子。
5、根據你的課外閱讀理解,把下面人物分類。
林沖、賈寶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寶釵、
屬于《水滸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屬于《紅樓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最能說明“有聲有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喜歡北京的元宵節嗎?你從哪句話看出來的?讀這句話要讀出什么感情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題:理解填空
《北京的春節》是按_____________順序寫的。春節差不多在________就開始了,在___________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過小年,差不多是春節的彩排。__________真熱鬧:要做_________、穿_________、貼________、放_______、吃_________,還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人們外出________,女人們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張燈結彩,吃元宵。__________春節結束。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8
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二單元的專題是“民風民俗”。作家老舍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課文樸實的語言中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學理念:以學生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利用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起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思路: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優勢自學生字詞語,就掌握的信息質疑問難,繼而主動探究,悟讀課文。在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理解課文,發展思維,提高語言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利用網絡課件自學本課生字、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分析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上網閱讀、歸納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過程與方法: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倡自主學習,能就掌握的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品讀北京的年味,充分感受北京的年俗,體會作者詳略得當的描寫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
2、激發學生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設計并制作相關知識的教學網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文中生字詞語,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重點研讀三個高潮部分。
教學步驟:
一、童謠激趣,共話春節。
1、欣賞童謠,激趣導入。
2、回憶春節,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以富有夸張意味的動漫童謠,勾起學生對自己春節生活的回憶。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解疑問難。
1、字詞認讀。
2、整體感知。
3、結合預習,質疑問難,自讀解疑。
設計意圖:檢查預習的設計一方面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質疑問難,自讀解疑是讓學生結合課前的預習提出自己尚未讀懂的地方,既是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體現,也便于教師以學定教,調整教學設計。
三、品讀年味,感受民俗。
1、欣賞年俗,感受年味。
2、概括習俗,了解年俗。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學生自主地欣賞感受北京的年俗,在引導學生了解北京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后,讓學生概括自己最喜歡的一天的風俗習慣并通過網絡展示,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體現了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的特點。
四、細讀感悟,體味高潮。
1、了解北京春節的高潮日是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
2、品讀高潮。
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勾畫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學生整體感受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后,深入地體味北京春節的特點,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有感情的朗讀便會水到渠成,體現了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讓學生選擇最難忘的一個高潮日來交流,這也是本課教學中選擇性學習方式的又一體現。
五、分清詳略,對比閱讀。
1、分清詳寫和略寫的部分。
2、對比閱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對課文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的明確,同時讓學生明白同樣寫過年,可以有不同的寫法。
六、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總結:同學們,“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北京的春節是這樣的,其他地方的春節呢?請大家課后登錄“中國民風民俗網”,去了解各地的春節習俗,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寫一寫,也可以寫我們這里的春節。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進一步培養學生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興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臘八”節,進一步感受北京的春節習俗。交流自己收集的春節習俗,完成課后作業。
教學過程:略
我的教學體會:
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俗白”又有趣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與美好,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文中所列舉的大量老北京的春節習俗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也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切入點,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比如,在導入新課時,我播放《過大年》的動漫童謠,有趣的童謠讓學生仿佛又回到了春節的日子里,心里忽然就涌起了許多有關春節的回憶,學生交流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了解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便是一種心理需要的。再如,學生在感受北京春節的高潮時,讓學生結合自己過年時的感受勾畫批注實際上是讓學生表達自己過年時的感受。
充分運用網絡環境和色彩明亮的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意境,接近了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喚起了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學生在讀中生疑,又在讀中解疑。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他們自主地閱讀課文,自主地合作交流,感受到探究的有趣和閱讀的快樂。這種積極的情感使這節語文課充滿了人文色彩。
怎樣最好地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起來,這節課也做了一點嘗試。如: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組織學生的預習,課前讓學生利用網絡課件自學生字詞,這讓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以展示和鍛煉。又如:在學生充分感受了北京春節的年味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天,深入閱讀概括習俗,并填入表格。
當然,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也很多,如何將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設計得更科學,更合理,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9
一位教師教授的《北京的春節》一課的片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精彩片段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3.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5.小組內交流。
6.全班交流匯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一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地玩耍。)
b.整個春節都彌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時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啊。),說說你的體會(充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后,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閑、娛樂、高興的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7.請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熱鬧、喜慶、團圓的春節氛圍表現出來。
推薦理由:
以上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中的一個教學片段。在這一片段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師生角色的變換,看到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而是自主地“學”,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北京的春節到底有著怎樣的年味呢?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教師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讀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啟發,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說”,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生碰撞,產生靈感,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合作。最后,教師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對北京的春節有了更深的感悟。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體會詳略得當、總分結構、準確用詞等寫法的好處。
3、以文帶代文,學習《除夕》《本命年的回想》《青玉案·元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描寫的“除夕”“十五”這兩個日子,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詳略得當、總分結構、準確用詞等寫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引入新課
美好古老的傳統節日,各具特色的地方節日中蘊含著一份份美好動人的情感,一種種支撐民族脊背的精神,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本節課老師要帶著大家再次走進《北京的春節》一課,去體驗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二、回顧課文,總結寫法
1、這一課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寫了“臘八、小年、除夕、初一、十五、十九”六個日子,在這六個日子里,作者詳寫了“臘八、除夕、初一、十五”四個日子。這樣寫詳略得當,條理清晰,讓人讀了感覺清楚明了,重點突出,如果面面俱到,會讓人感覺文章非常臃腫,讓人讀著不夠輕快明了。
2、復習回顧課文內容3、總結寫作法寶一: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三、在美讀中悟情,在悅寫中提升
1、現在就請同學們選擇作者描寫最詳細的四個日子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反復讀讀,體會寫法,加以批注。
2、反饋交流:
(1)學習“除夕”部分
①教師總結讀。
②圍繞中心句強調讀。
③本段中心句:除夕真熱鬧。在作家老舍的筆下除夕夜是熱鬧的,那在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地區除夕夜又是怎樣的呢?
④以文帶文:
A、斯妤《除夕》 B、劉紹棠《本命年的回想》
⑤比較三兩位作家筆下的除夕的異同之處。
相同點:都寫出了除夕夜的紅火喜慶,都采用了總分的寫法。
不同點是描寫的側重點不同,描寫的角度不同,一個抓住了熱鬧、一個抓住了忙碌,一個抓住了歡樂而又莊嚴,然后從各方面圍繞重點去寫。
⑥總結寫作法寶二:總分結構,條理清晰。
⑦朗讀地方節日特色范文。
⑧學生課堂練寫。
⑨分享交流、評價。
以上是我們交流學習的除夕部分,現在我們來學習“十五”部分,如果說元宵節是春節的高潮,那什么又是元宵節的高潮就是燈了。
3、學習元宵節部分。
(1)換詞朗讀:
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都是牛角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文中的一律、清一色、通通表示什么意思?我們把它們都換成“都”,感覺怎么樣?
(2)比較換詞的'效果,總結寫作法寶三:準確用詞,生動表達。
漢語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語言。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或詞語來表達。這樣可以避免言語呆板枯燥,也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當然文中妙不可言的美文表達還有很多呢。
(3)朗讀感悟
這妙不可言的是回環反復的美——大人賞燈: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這妙不可言的是簡潔流暢的美——小孩玩燈: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
這妙不可言的是留白遐想的美——吃元宵: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在現代作家的筆下元宵節是這么的美好快樂,那么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元宵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4)以文帶文:《青玉案·元夕》南宋辛棄疾?教師誦讀譯文,學生讀原文。
簡析助理解:在這首詞中的元宵佳節之日作者都描寫了些什么呢?有馬、有車、有燈、有人。那馬、那車、那燈、那人、何其美哉!繪聲、繪色、繪形、繪神,讓人回味無窮·······一切的美好都會讓人回味無窮,最后請同學們帶著這份回味無窮和本堂課學到的三大寫作法寶完成課后的學習。
四、布置作業,鞏固拓展延伸
1、小練筆:寫寫你印象最深的一個節日。
2、背誦《九月十日即事》和《鵲橋仙》。
板書:
北京的春節
臘八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小年除夕總分寫法條理清晰初一十五準確用詞生動表達十九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1
《北京的春節》是六年級語文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針對本課的教學,我作如下反思:
一、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用童謠引入,讓學生從童謠的內容中初步了解北京春節的時間及風俗習慣。接著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后瀏覽課文,畫出北京春節的時間段,并找出詳寫部分。重點放在學生自主研讀“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這四部分。引導學生通過競賽,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讀書討論中,師生共同參與評價,融入其中,感悟臘八的忙碌、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與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還是用童謠來概括本文主要內容,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二、有詳有略地處理講讀,引導學生體悟作者寫作手法的精妙。在課文中,老舍先生選擇了春節中的九個時段來介紹北京春節的習俗。其中,臘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四個時段為詳寫,其它為略寫。要是在學習時處處點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達到囫圇吞棗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四個重點時段來品讀、討論,從而感受到北京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喜慶與歡樂,體會本文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
這一節課,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少,教師講解成了主導,沒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京腔京韻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不深,不能達到學生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目的。
3、讀是培養學生語感和語言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也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所以,以讀為主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本節課教學缺乏對學生讀的訓練,學生讀的方法少,讀的形式少,學生感悟理解就很膚淺。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下大力氣進行扎扎實實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在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2
(三)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體會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節前的年味主要表現在哪?重點交流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些日子里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態。
②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們忙碌中洋溢著的喜悅和希望: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④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⑤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在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干些什么呢?
2.體會過節的熱鬧
交流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過節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熱鬧)
②同是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反復讀一讀,想一想。
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
除夕:喜慶、團圓;初一:悠閑、快樂;十五:紅火、美麗。
④再讀一讀,討論、交流:這些感受你們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⑤交流反饋除夕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
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⑥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筆下的除夕為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人們主要的活動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閱讀鏈接短文二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怎么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致描寫了準備過程和圍爐情景。
⑦交流反饋初一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初一的悠閑、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逛廟會時人們的表現來體會悠閑與快樂。
⑧交流反饋十五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想像: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創設情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⑨總結: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卻被作家僅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個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畫卷。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再讀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為什么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鑒學到的寫法談,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夾敘夾議等。
五、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于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搜集到的關于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3.精彩再現:摘抄自己認為描寫好的關于春節的詩詞佳句或優美片段。
4.春節建議:春節怎么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5.節日集錦:除了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把你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潛力
1、掌握本課生字詞,積累詞語“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彩”、“有聲有色”、“各形各色”等。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過程與方法
感情朗讀法、讀議結合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禮貌和傳統文化。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難點:引導學生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突破: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場景的描述,想象畫面,領悟表達方法;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真切感受北京的春節不一樣的民風民俗,理解課文所展示的民俗的內涵――春節代表的親情、鄉情、祝愿、期盼等,以及由此反映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傳統。
教學準備:
1、有關老舍的資料。
2、描述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暢談春節,導入課文
1、同學們,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我們是怎樣過春節的呢?誰能說一說,在春節里,我們都要做些什么呢?
2、童謠一: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童謠二: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龍燈,踩高蹺,迎財神;合家歡,樂淘淘,大家齊迎新年到,新年到!
詩歌: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同學們,這天,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老北京的春節,感受一下京味十足的、獨特的民風民俗的年文化。我們已經學習了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誰能說一說?
介紹老舍:老舍(1899~1966)現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了較大的國際影響。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代表作有:《駱駝樣貌》,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劇本《龍須溝》、《茶館》等,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貌》、《四世同堂》便是描述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資料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布置先生自讀課文。
要求:(1)、借助課文注音和工具書解決課文生字詞,將課文讀準確,讀流利。
(2)、作者寫了春節期間哪些重要的日子?
2、指名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相機正音)
(1)讀下列詞語:
初旬臘八粥蒜瓣翡翠醋臘月雜拌兒榛子蜜餞麥芽糖鞭炮通宵
守歲水滸傳小販除夕黏嫻熟走馬燈宮燈分外逛街元宵天橋
(2)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初旬
臘月
除夕
守歲
天橋
3、讀完課文,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是怎樣的?
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祥和等
4、討論交流:課文描述了春節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三、再讀課文,感受過年的味道。
1、北京人的春節過得又熱鬧又喜慶。此刻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能不能找到年的味道,能找到哪些年的味道?
2、從描述爆竹的文字中感受年的'味道。
兒童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天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
3、從空氣中到處飄蕩著食品的香味感受過年的味道。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買雜拌兒;吃又甜又粘的糖;臘月二十三那天,還要把肉、魚、雞、青菜、年糕什么的準備充足;除夕夜,家家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家家都要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4、人們過年的時候快樂嗎?從哪些地方能夠看出來?
春節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大事,對于大人們來說也是大事。家家忙過年,人人都歡喜。孩子們能夠盡情地吃、玩、樂,大人們也是忙著準備過年吃的、穿的、用的,還有逛天橋、逛廟會、聽戲、做燈籠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由此能夠看出人們過年時的情緒是多么快樂。
四、展示讀課文
把你認為最優美的部分讀出來與大家共賞。
五、布置作業
文中有許多描述春節熱鬧、喜慶的場面,找出來并有感情地朗讀。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說說你的感受。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全班交流匯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4)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系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五、總結評價:
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這樣開心熱鬧,字里行間里流露濃濃的年味。
六、課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過春節的習俗,了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
板書設計:
14、北京的春節
/ 除夕燈火不斷,吃團圓飯,守歲
春節的三次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
\ 正月十五放鞭炮,吃元宵
教后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
3.對比寫法。
閱讀《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
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2、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
《北京的春節》教案
教學要求:
1、學習記敘文常用的表達方式
2、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
3、了解民俗風情
教學重點:著重體會文章的敘事和組織材料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孩子孩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讀了這首兒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寫了北京過春節的情景,題目就叫:北京的春節。
二.作者介紹老舍(1899~1966)
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后旅居美國從事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致,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三、初讀課文,指導預習。
1、出示預習要求: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想辦法認識。
(2)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熱鬧、隆重、愉快、祥和)
2、找出時間詞
臘八-----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
(開始) (準備) (高潮) (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春節的開始,臘八
第二部分(3-7)春節前的準備,十九、二十三、除夕
第三部分(8-15)春節的高潮,初一、元宵
第四部分(16-17)春節結束
1. 分清詳略: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明確:作者詳寫的是“臘八、臘月十九、二十三、正月初一、元宵”五個部分。其他的略寫。抓住這幾個特殊的日子來寫,就使北京人過春節的習俗展現在讀者眼前了。
2、 下面我們具體研讀某些部分: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臘月十九:學校放假了。主要寫兒童準備過年的三件事:買雜拌兒,買爆竹,買玩藝兒。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送灶王爺上天,要用糖粘住灶王的嘴。
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正月初一。主要通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參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閑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松自在。
元宵。街面燈展、放花盒、大人觀燈、小孩放炮、吃湯圓。主要通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2)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么?
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采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五.寫作特點:
1、敘述為主,描寫和議論次之的表達方式 2、詳略得當
3、語言簡潔流暢,平白樸實,活潑幽默,具有濃郁的京味兒
六.作業:課后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