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精選13篇)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1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金色”像金子一般的顏色,黃燦燦、亮閃閃。人們往往把它與富有、充足聯系在一起,與崇高的品質、與美好的事物聯系在一起,以此來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對崇高品質的希冀,站在教育教學的前沿陣地,觀瞻著孩子們的“金色童年”,“金色人生”在我們工作的主線中跳躍。我們如何依托文本,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真正在他們心靈深處播下金色的種子呢?
我和同學們一同在學習《金色的腳印》一課時,作了一些嘗試。
一、激活主體意識,立足一個“趣”字
《金色的腳印》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略讀課文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娓娓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傭人從山里捉回一只小狐貍,兩只老狐貍想盡辦法要救小狐貍出去,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貍,并和十分同情小狐貍,偷偷給老狐貍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親密信任的關系,后來,小狐貍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貍,不慎掉下懸崖,兩只老狐貍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這個太郎要回了小狐貍,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貍一家終于團聚并回到了樹林中。文章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也展示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學習這篇文章目標定位不僅要培養學生抓重點詞句、感悟文本的理解力,還要透過文本體會“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熏陶,受到同情弱者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六年級學生初步具有了獨立閱讀的能力,但由于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生命體,他們的性格、興趣、學習品質自然存在著差異,為了讓每個個體的學習興趣都被激發起來,教學時,我首先從“趣”字入手,營造和諧的情感激勵場,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
1、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聲像畫面激趣:
一開課,我通過現代教育媒體將聲情并茂的森林動物王國的圖景展示在學生面前,帶領學生漫游動物王國,定格于三只嬉戲的狐貍上,隨機問道:“同學們認識他們嗎?”
同學們立即應到:“那是狐貍。”
“那是狐貍的一家。”
“瞧,那只昂頭的是狐貍爸爸,低頭撫慰的是狐貍媽媽。”
“是啊,瞧他們一家多開心啊,想知道他們為什么這么開心嗎?”
同學們的好奇心迅速被激發出來。我們知道好奇心是產生興趣,求知欲的基礎。這時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想”,洪亮的“想”字代表一種強烈的學習愿望,只有在強烈愿望下的行動,才是具有實效,可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達到了這一目的,而且迅速拉近了同學們與文本對話的時空距離。
2、利用讀題質疑問難,營造問題情境激趣:
同學們有了學習意愿,并不代表他們有了具體的學習目標,此時教師的引導顯得至關重要,教學時,我抓住學生興奮點迅速引出作者并板書課題:《金色的腳印》。讓同學們自由讀題,引導學生抓題眼,從而生發出共同探究的問題:為什么說腳印是金色的?讓學生帶著這一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感知文本,這樣不僅有利于激勵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更有利于激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共同研學,從而真正受到文與道的熏陶。當然問題情境的營造不僅要引入自然,而且要環境和諧輕松,讓學生在平等自主的氛圍中自由發問,不管是一些膚淺的表象問題,還是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挑戰性問題,我們教師都要認真聆聽,合理梳理、導引,讓學生迅速解決表象問題,篩選出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這樣讓學生帶著大家共同認同的問題走進文本,研學氛圍會更濃,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3、利用情感激勵表,創導自我檢測激趣: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疲軟現象在我們課堂上時有發生,特別是自主學習習慣尚未形成的學生,他們往往會迫于教師的壓力,拿著書本隨著大家應和,甚至有時魂不守舍,心早就飛到學習之外了。為了激勵學生始終保持亢奮的學習熱情,我們教師們都很重視課堂評價激勵,教學中教師用精當的評價語,的確是滋潤學生的心靈的甘泉,然而我們卻忽視了一個學生自評的激勵效應,為了讓我們的激勵變為學生學習自主、自覺的行為,我們制定了課堂自主學習情感激勵表,從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認同效果等方面,實施爭星評定,讓學生對自己課堂上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以此激勵學生重視學習過程,督促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有學習自覺性的人。
教學實踐證明,“趣”隨文生,理隨“趣”明,“趣”是學生落實學習過程,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強心針、興奮劑。
二、倡導主體探究,突出一個“讀”字
所謂閱讀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實踐獲得閱讀能力,逐漸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并在閱讀過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實踐活動。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回歸語文原生狀態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吳伯蕭先生針對的語文教學中的弊端曾說:“現在語文教學把課文都講‘腫’了,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生閱讀原文上”。要回歸自然常態下的語文教育,讓學生直接與大師對話,直接親近原汁原味的“綠色文本”。的確,沒有學生感知文本的過程,即沒有與文本對話的過程,那么同學們的思考與感悟也只會是現有經驗的膚淺再現。為了讓語文教學不架空就俗,在積極倡導主體探究的過程中,“讀”被突出地顯現出來,在教學《金色的腳印》一課時,我從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入手,落實初讀文本──初步了解、整體把握故事情節獲得初步情感體驗的過程。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與作品進行原生態對話,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個性差異,自主閱讀文本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同學小聲讀,有的無聲默讀,有的邊讀邊批注,無論他們以什么方式與文本對話,作為探究學習的合作伙伴教師,我們只能作為一個積極的旁觀者,靜靜地關注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用贊許的眼神鼓勵他們讀完全文,激勵他們獲得初步感受,形成整體印象,為探究文本、細讀品味做好鋪墊。
所謂細讀品味,即研學文本、探究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思考:為什么喜歡這段話?讀了這段話后,有哪些體會和感受?怎樣讀才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讀出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發現與探索的過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的確,同學們在這種強烈內驅力作用下,認真讀文批注,自告奮勇地品讀、評讀,讀書氛圍異常活躍。
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出自己的理解,這一過程是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的過程,是學生自主體味作者匠心獨運的構思,潛移默化地熏染心靈、清潔靈魂的過程。
三、張揚主體個性,凸現一個“得”字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口誦心維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的過程。在學習活動中,由于學生不是從零開始,在他們成長歷程中接受著來自家庭,來自各種媒體的大量信息,了解了許多事情,當他們面對每一個閱讀文本時,他們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獨特的理解。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追求本真閱讀的課堂應允許學生對文本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只有他們通過自讀自悟出來的,才是賦有不同特性的鼓勵他們用心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所載負的感情,自然會顯示出不同個性,然而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舞臺,時常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教學《金色的腳印》時,我拋棄了常規段落,詞問講練形式,在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后,直接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互質疑釋疑,放手讓學生談自己的學習感悟,讓學生個性閱讀、個性化理解有了展示的舞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象性問題,淺層次疑惑迅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理解,關于為什么說腳印是金色的也迎刃而解:
“我從最后一段明白了這一句話與課文的題目相呼應,點明了中心,這里用‘向著金色的光芒’說明狐貍父母之間及人和動物之間充滿了‘愛的光芒’”。
“因為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人類對動物的關愛,這種感情是非常珍貴的,所以用‘金色的腳印’來加以贊揚。”
“因為愛是偉大的,老狐貍用這種愛維持了自己孩子的生命,所以用‘金色’一詞。”
“因為這腳印中,我們可以看到老狐貍為了救自己的孩子,不怕犧牲,努力營救的可貴品質,可以看出老狐貍知恩圖報的‘人性’,‘金色’流露出了作者對老狐貍的贊美。”
“本文金色的腳印表面上是狐貍的腳印,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金色的光芒,實際是因為老狐貍對小狐貍的母愛和正太郎關愛它們的情誼給它們照上了金色的光環。”
多富有個性的理解啊,不僅展示了同學們的學習力,更展示了他們對金色的崇敬與向往。
在自主呈現展示的過程中,同學們對文本的感悟也更清晰明朗: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只有愛才維系著生命并使它充滿活力。”
“母愛是偉大的,它能維系生命,讓生命更加鮮活。”
“人與動物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諧相處。”
“人與動物之間只有互相關愛,才能營造出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人與人之間多一些理解、尊重、信賴,人間會變得更美好。”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關愛等于給漫長的人生打上了完善的句號。”
這些發自同學們肺腑的感悟交流讓我深深感到了學生是感悟能力無可限量。在教學中,我們絕不能禁錮他們的手腳,要真正解放他們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他們的手,讓他們能干;解放他們的眼,讓他們能看;解放他們的嘴,讓他們能說。只有在張揚個性學習的寬松氛圍里,才能不斷地生成新的知識、新的感悟,正如課程專家所言:學生從同學身上、教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教科書中學到得多。
教學實踐中,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珍視學生生命體,讓學生主體學習的精髓在不同文本中徜徉,他們金色童年才會充滿金色陽光,他們的人生定能綻放金色的光芒。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2
教案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第三組課文的第四篇課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2)通過閱讀及細節描寫的欣賞讓學生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3)認識本課6個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內容和意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教學方法:討論交流、自主探究、讀寫結合
教學用具:幻燈片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出示狐貍圖片,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了《狐貍和烏鴉》的有趣故事。后來又學習了成語故事《狐假虎威》。請問,在你的心目中,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請三、四名學生說。可以談對狐貍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講有關狐貍的故事。)談話后小結:看來狐貍在大家的心目上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于狐貍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后,也許你會給狐貍“平反”了。
2.板書課題:金色的腳印。
3.質疑課題。如“為什么課題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等有價值的問題,老師要加以肯定。
二、出示目標,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幻燈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4)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師快速讀學習目標,讓學生懂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A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B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C當正太郎失足受傷時,狐貍們是怎么做的?
3、讓學生自由讀書后討論,在學生討論后匯報,幻燈認讀生字,引導學生完成以下板書:
小狐貍
喂奶
要回
咬木樁
放歸樹林
喂食老狐貍正太郎
搭救
4、讓學生根據板書簡要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經過、結果怎樣?這樣能使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把握。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過渡談話:剛才同學們圍繞老師提出的三個問題認真地進行了研究和討論。但請大家記住: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除了這些問題,你還能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把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組討論。)
2.教師歸納梳理學生問題,進行四人分組討論:A老狐貍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狐貍?B正太郎為什么能和狐貍建立親密關系,并能得到狐貍的救助?C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D課文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你能把相關句子讀好嗎?
3.討論后各小組選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4.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給狐貍“平反”了。老狐貍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狐貍,使我們明白,動物之間也像人類一樣有著不可割舍的親情,尤其是作為父母的老狐貍對自己的孩子小狐貍非常關心和愛護。(動物如此,何況人呢?)另外,我們還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
四、解決質疑,體會文章思想。
1、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你有什么感受?(為狐貍一家的團聚而感到高興,也為正太郎的做法感到欣慰)
2、指導朗讀,讀出故事結局的那種圓滿蘊味,讀出團聚后的那種愉悅。多讓幾個學生讀。
3、交流解決質疑:課文為什么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讓同桌交流意見,然后班上交流。(“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就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貍的腳印。另外一層意思就是“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紀念的東西,文中的結局就是最美好、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腳印”來贊美這件事;小狐貍一家雖是動物,但是它們也像人一樣,它們的生命也同樣珍貴,這腳印中,飽含人類美好的思想,這金色的腳印中,體現著狐貍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動物再怎么狡猾也有其“親情”。人和動物是可以在地球上和諧共處的。
五、讀寫結合,升華主題
1.啟發談話:是的,能夠回到屬于自己的家是多么幸福的事。請看看這幸福的一家。(出示圖片)
2.看到如此幸福的一家,你會想到什么?請以《相親相愛的狐貍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見上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緣故、黯淡、消瘦、知覺、空落落、光禿禿、冷清清、直勾勾”等詞語。
2.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狐貍一家及她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動物要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內容及意義,明白動物也有親情,也有偉大的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準備】
搜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了《狐貍和烏鴉》的有趣故事,后來又學習了《狐假虎威》的成語故事。請你說一說,在你印象里,狐貍是怎樣一種動物?……看來狐貍在大家心目中并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狐貍的文章,學習以后,你也許會改變現在的看法了。
2.教師板書課題:金色的腳印
二、朗讀課文,梳理內容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老狐貍為救小狐貍做了哪些事情?“我”是怎樣做的?狐貍和“我”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動?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集體交流討論:
(1)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哪些事?請在課文中找出來,并讀一讀。
初次給小狐貍喂奶和咬鐵鏈救小狐貍,之后在“我”家地板下,冒著生命危險做窩,養和救小狐貍。
(2)“我”為狐貍做了些什么?狐貍和“我”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我”為小狐貍和老狐貍送食品,向鄰居討回小狐貍,放了小狐貍。小、老狐貍不再以“我”為敵,我們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狐貍通過“我”的幫助和愛護,體會到“我”對它們沒有傷害的意思。
“我”和狐貍一家不再為敵,友好和睦相處,你還知道哪些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同學們交流自己的資料,教師做適當的評價。
(3)課題為什么叫“金色的腳印”?
“金色的腳印”體現了人類對動物的關愛,體現了狐貍之間的親情。這樣的感情是非常珍貴的,因此用“金色的腳印”來加以贊揚。
三、總結擴展,布置作業
1.朗讀全文并交流收獲。
2.可用第一人稱的語氣來復述課文。
3.以《相親相愛的狐貍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4
【教學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和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諧相處。
3、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提示課題
1、老師講兩個故事:
⑴ 表現親情。
⑵ 表現友情。
2、談話:
同學們,這兩個故事體現了我們人世間兩種最偉大的感情,一種是親情,一種是友情。(板書:親情,友情)我們人是有情有義的,那和我們人一起居住在地球上的其他動物呢?今天就一起學習一篇略讀課文,齊讀課題。
二、默看課文,找出你有感受,有體會的句段,并有感情地讀一讀
三、交流自學課文后的總體感受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中動物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的情與義,并完成板書:
四、回到課文中,具體交流有感受、有體會的段落
讓學生談體會,并指導好朗讀,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以下幾處:
1、分析5、14、15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老狐貍對小狐貍深深的愛。
2、分析16、17、18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正太郎與狐貍一家深深的友情。
五、引導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并解題
1、抽讀這兩個段落,你有什么體會感受?
2、結合插圖感受狐貍一家團聚時的溫馨畫面。
3、談話提問:
狐貍一家團聚了,狐貍爸爸媽媽帶著小狐貍走向了樹林深處,最終消失在我們的視野,可它們那閃著金色光芒的腳印卻會永遠留在我們心中。課文以金色腳印為題,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嗎?
4、同方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明白課題含義。
5、小結:
這個故事中有令人敬佩的無私的母愛、父愛,有人與動物間深厚的情意,這種愛,這種情是值得我們贊揚歌頌的。“金色的腳印”正是對這種愛與情的贊揚,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題。
六、拓展內容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人與動物和諧或不和諧相處的一些故事。
七、總結全文
是啊,在這個地球上,不僅有人類,還有其他動物,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應該像故事中的正太郎和狐貍一家一樣,和睦相處,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美麗。三只狐貍、一個男孩、一顆愛心構成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愿我們的世界永遠充滿愛。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5
上這一課最獨到的感受是我自己被文中的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感動了,被文中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發了學生的情,使課堂始終被一種濃濃的情感包圍著,這份情感隨著讀書的深入,對話的深入彌漫開來,散發到教室里每一個角落,滲進教室里每個人的心田。
1、用人類的情感去感受狐貍一家的親情
我很快讓學生理清故事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后引導學生讀書,看老狐貍為營救小狐貍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文章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娓娓道來,很多地方讀來讓人感動至深。學生紛紛找到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談自己的感受,比如,冒著生命危險給營救小狐貍;為陪伴小狐貍,蝸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師總是充滿激情地提升:這種陪伴,這種照顧難道和我們的人類不是一樣嗎?這句話的反復出現,一次,兩次,三次,頻繁地沖擊著孩子們的耳膜,也在孩子們的心田激起漣漪,是啊,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有這樣感人至深的親情,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熱愛之情不也悄悄地植根在孩子的心田嗎?
2、用人類的語言去表達狐貍一家的心聲
孩子們沉浸在狐貍一家的親情中,老師放上一段略帶傷感的音樂,用包含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心中涌動的情感:自己讀一讀你感動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貍的多少心聲啊,老狐貍不能言,小狐貍也不能言,但我們能言,替它們說一句心中的話。前面情感鋪墊,音樂的渲染,教師語言的感染,讓孩子們深深沉醉其中,孩子們的情感被點燃了,激發了,教室里出現了動人的場面:空靈的音樂流淌著,孩子們動情地朗讀著,真誠地述說著,時間在這一刻仿佛靜止不動了,一種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傳遞著。聽聽孩子們替狐貍表達的心聲: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保護你的;我的兒子,無論有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會放棄的;相信我們,一定會把你救出來的……孩子們真正走進課文了,融進課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個。
課上到這里,無須多說,孩子們已經被感動了。文章要傳遞給孩子們的感受狐貍一家的親情,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諧相處的主旨已經不知不覺印在孩子們心里了。但是,我不滿足,用了相當的時間進行了一番近乎說教的總結上升,一下子沖淡了學生自身的體驗。如果到這里,我沒有過多的說教的東西,而是留給孩子更多的回味,讓孩子在今后的生活體驗中豐富加深這種體驗,或者給孩子提供“斑羚飛渡”之類同樣震撼人心的文字讓孩子自己去讀,留給孩子的思考的空間會更多一些。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6
《金色的腳印》(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 小男孩正太郎的傭人從山里捉回一只小狐貍,兩只老狐貍想盡辦法要救小狐貍出去,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里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貍,并和十分同情小狐貍,偷偷給老狐貍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親密信任的關系。后來小狐貍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貍,不慎掉下懸崖,兩只老狐貍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貍,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貍一家終于團聚并回到樹林中。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老狐貍和小狐貍之間的親情。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了本文的詞語、主要內容以及故事情節。今天我們繼續走入《金色的腳印》,深入探究、體會文章情感。
二、自主閱讀
1、用心默讀課文,找出文中給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批下你的體會,小組交流學習。
2、文章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
3、帶著你的體會,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感悟展示
(一)、各組學生代表交流小組的學習情況教師順勢引導交流體會、朗讀
1、“它用牙齒拼命地咬,好長時間才明白過來這樣做是徒勞的,就臥在地上給小狐貍喂奶。”
“拼命地咬” “臥”“喂奶”,一連串動詞表明了母狐貍對小狐貍的愛,在它發現咬不斷鐵鏈時,竟冒著被發現的危險去“臥下喂奶”,偉大的母愛全然包含在這些簡單的動作中。
(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如果讓你來朗讀,你想讀出什么樣的韻味、情感?)(引導學生讀出母狐貍救孩子的急切心理,母狐貍對小狐貍真摯的愛)
2、“他費力地睜開眼睛,朦朧中看見一只大狐貍正在不停地舔著他的臉頰。另一只狐貍蹲在他的胸脯上,溫暖著他的身體。”
(教師引導學生1;延伸感悟:看見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
(引導學生2:是啊,被大家公認的*詐、狡猾的狐貍尚能救人,如果我們也都能像它們一樣,想想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3、“它脖子挺得直直的,為他們放哨。過了一會兒,狐貍爸爸發出了警惕的叫聲。狐貍媽媽只好從孩子身旁走開。兩只老狐貍又回頭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樹林里。”
(“脖子挺得直直的”“ 警惕的叫聲”寫出了狐貍爸爸放哨的專注。“只好”寫出了老狐貍對小狐貍得戀戀不舍。整句話體現了老狐貍對小狐貍的愛。)
(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體會老狐貍對小狐貍愛的情感。)
4、文章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
(教師引導學生“金色”告訴我們什么?)(讓學生由此體會到珍貴。)
(教師再次引導:文中什么東西像金子一樣珍貴?)(體會人類對動物的關愛,狐貍之間濃濃的親情。)
5、完善板書
通過剛才的交流感悟,隨著作者的筆端走入作者的文章,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同學們是否能將板書繼續完善,體現本文的中心所在嗎?(學生上講臺完善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全文,體會整篇文章的情感。)
四、拓展探究
從同學們的交流體會,板書完善可以看出同學們已真正體會到了人類對動物得關愛,動物之間得疼愛,你能將這份博大的愛融入你的筆端,為動物們寫幾段廣告標語來提醒人們關愛動物嗎?
五、訓練提升
同學們得廣告語無形中給人們又敲響另了一次警鐘。那么文中老狐貍對小狐貍深深的愛,讓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出動物間表達偉大母愛得故事。)
請同學們搜集類似的故事,并把它寫成一篇文章。
六、板書設計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教學準備:
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
課時安排:1課時
4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經驗中,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學生簡單談對狐貍的印象。)
那么,通過昨天對24課的預習,狐貍又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請用一兩個詞或一句話說一說。
2、是什么讓同學們對狐貍的印象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小聲自讀課文及閱讀提示,讀準字音,讀通語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畫出重要提示。
2.匯報初讀情況。
(1)本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閱讀提示”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嘗試擬訂自學提綱。(相機板書關鍵詞)
預設提綱:1.快速閱讀課文,思考①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②狐貍一家和正太郎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交流讀后的感受。
(3)說說你還有什么問題?
預設可能提出的問題:“我”為什么要幫助救狐貍?課文結尾及題目有什么含義?......
補充提綱3.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根據自學提綱獨立思考,勾畫圈點作批注;思考完畢可與小組同學交流。
2.集體討論交流:
(1)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老狐貍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貍;老狐貍深入“虎穴”做窩喂養、營救小狐貍。)
老狐貍營救小狐貍的過程中,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通過交流,朗讀,體會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愛的偉大。)
(2)狐貍一家和正太郎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課文的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探討。
“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貍的腳印。深層次看,“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有意義或值得紀念的東西,在這里指狐貍一家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團聚,又開始了它們美好的生活;這腳印,不僅包含著狐貍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也包含著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
3.教師小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當人類施惠與它們時,它們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當動物對人類流路感情時,一點也不亞于人類對人類流露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四、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1.你能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人與動物的故事?
(海豚奧利納;海龜救人的故事;丹頂鶴的故事;小獅子愛爾沙;昆索潑的猴子學校......)
2.課外練筆:(二選一)①你與小動物之間最能體現真情的一個片段;②課文情節生動,有不少的地方都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小練筆。如:正太郎在去牧場的路上從懸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他是怎樣被救的呢?正太郎與小狐貍一家分別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寫具體嗎?
板書:
*金色的腳印
小狐貍(被捉)
奶樁回
喂木放要
咬
老狐貍送食正太郎
(聰明、善良)搭救(善良)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8
《金色的腳印》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七組課文的最后一篇文章,本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人與動物,四篇課文講述的都是關于人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和諧的故事。《金色的腳印》以老狐貍救小狐貍、正太郎與老狐貍一家之間的情感變化為線索,贊揚了動物也有人性,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
本課的設計思路是以著重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的習慣,。我在設計及教學的時候力圖體現以下幾點:
一、尊重學生起點,充分預習,自主學習。
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充分地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且進行三處的課文批注,讓學生寫一寫自己認為難讀的字詞,還讓學生去查找人與動物的有關故事并且在課堂上面進行交流。這樣的學習起點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來說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本篇課文內容多,篇幅長,如果沒有做到課前的充分預習是很難在課堂上面完成教學任務的。在課堂上面,我尊重學生的預習成果。我還讓學生用較快的速度來默讀課文,課堂上面就省略了朗讀課文的環節,為學習其他更多的內容節約了時間。在新課的開始就讓學生講述三個主要角色,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問題:如老狐貍為救小狐貍做了哪些事?正太郎為狐貍一家做了哪些事?來貫穿全文的教學,并且告訴學生把幾個主要角色之間發生的事情說清楚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在課堂上面我給予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的時間,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
并且善用“空白”,引發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上的'一切。”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而教師必須給他們提供一個思維支點進行啟發、導向,才能挖掘創造想象的潛力。例:課文情節生動,有不少的地方都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請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小練筆。如:正太郎在去牧場的路上從懸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他是怎樣被救的呢?正太郎與小狐貍一家分別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寫具體嗎?這樣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使同學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取舍教材重點,略其所略,重其所重
在設計意圖上,我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課文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的學習是個引子,所以在教學上面力求做到粗線條,把所有的句子放在一起教,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感。這部分的教學是力求做到精、簡單化。后半部分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正主郎情感發生變化的主要線索,我在設計教學意圖的時候也是力求能夠突出詳細。尤其是課文結尾處:迎著耀眼的朝陽,狐貍們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談自己對這就話的理解,讓人欣慰的是,學生的理解很深刻。說:“小狐貍的生命是金色的”;“狐貍一家與正太郎的友誼是金色”;“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景是金色的”。這樣的回答充分說明學生對文章有了更深地理解和認識。
一節課上下來更多的是讓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學智慧,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上面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自主學,做一個更好的引領者。課件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9
【說教材】
一、對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腳印》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故事:小男孩兒正太郎家的傭人從山里捉來一只小狐貍,兩只老狐貍想盡辦法要救小狐貍出去,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貍。正太郎十分同情它們,就偷偷給老狐貍喂食。因此建立了親密信任的關系。后來,小狐貍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貍,不慎掉下懸崖,兩只老狐貍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貍,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貍一家終于團聚并回到了樹林中。
從學生的理解角度閱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可以看到課文是以時間為序,敘述了事情的全過程。課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傭人從山里捉來一只小狐貍;4— 18自然段是事件的經過:兩只老狐貍喂奶,救小狐貍;正太郎給老狐貍喂食。他們之間建立了親密信任的關系。正太郎為要回小狐貍,不慎掉下懸崖,兩只老狐貍救正太郎。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結果:正太郎要回了小狐貍,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貍一家終于團聚并回到了樹林中。重點在第二部分。
二、教學目的及重難點的確定
這篇課文安排在十一冊第七組課文的最后一篇。這組課文的的閱讀提示中對本單元的學習提出了這么幾個要求:1、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2、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3、揣摩作者怎么把這么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在對照單元學習目的及課文內容后,我大致為課文定下了這樣的目標:
1.教學目的: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本課故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2)通過閱讀及細節描寫的欣賞讓學生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3)繼續練習用快速閱讀的方法來閱讀課文。
2.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體會動物與動物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的那咱溫情。
3.教學難點: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在教案時我充分考慮了教學重點、難點,利用學生的已知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讀書感受出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并捕捉學生情感思想上的變化,使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析學生】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雖然打算借班上課,我想還是可以嘗試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的。教學時,以學生自學為主,采用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這也是略讀課文所要求的。
【設計思路】
倡導自主、自讀、自悟式的閱讀,提倡教師在個性化閱讀中的引導,強化朗讀在閱讀課堂中的作用。強化學生的體驗,能做到披文入境。通過啟發點撥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替代式自讀感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交流、深入探究。
【說過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情況以后,為了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我始終以學生自學、討論交流貫穿全課。為實現教學目的,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把主要教學內容設計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幾個教學環節。
一、讀題改題:跳讀課文,找主要人物,改課題。讓學生通過這一次快速閱讀過程,不但繼續訓練快速閱讀,掌握快速閱讀的一定的辦法——默讀或者是跳讀,并且完成對課文的整體的認識,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二、初讀概括:用所選的二個角色聯系課文內容說話。課文很長,別說六年級的學生,就是我們也覺得一下子難于把握課文的主線?抓重點角色讀,縮小了范圍,學生閱讀有了目標,同時全班交流照顧到了文本的整體。在交流之后,在板書的幫助下,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就降低了難度。
三、再讀體悟:初讀后有了整體的感覺后,再深入地細讀,了解課文各個角色給我們的感覺。學生初讀的感受肯定不完全一樣,怎么樣讓大家不同的感受都得到照顧得到尊重,同時又能夠抓住課文內容的,我的做法是獨立個性的基礎上的合作。每個人的觀點是有不同的,但是大多數人的感覺會趨同。這就是“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只會有復仇的王子而不是別羅密歐的道理。讓大家第二次讀,為人物前加上一個詞。說明理由。就是讓大家的個性閱讀能充分體現出來。同桌交流和全班交流加詞為的是讓大家的不同體驗得到相互啟發得到碰撞。
四、替讀感受:課文中對于動物也有感情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理解,沒有作者那樣的深刻的生活體驗,一般來說是無法有多少深刻的感受的。這就要我們想辦法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交流,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閱讀的過程理論也告訴我們,這正是文本對讀者產生影響的原因。把自己當成作品中的人,是閱讀文本之所以感動的原因之一,正是基于這樣的想法,我設計了:選擇角色以角色的視角來讀課文。看看角色“我”都做了些什么。說說“我”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在這樣安排之后,學生對于動物之間也有感情已經不言而明了。安排小組交流,聽眾也要說說你聽到的感受。是從一個人,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家動物或者正太郎與動物。把課本的閱讀與學生已經有的閱讀經驗、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說一句最想對課文里一個角色的話。
五、聚集腳印:突破難點,理解作者的態度。在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和平共處、和諧美好的關系時,只有用讀才能讓學生悟到,而不用點得很清楚。所以我安排了:分角色說心情,分心情反復讀。這樣一個環節。再通過“分角色分別或相聚感言”這樣一個補白的訓練。
六、知識延伸:送禮其實就是知識延伸,新課標的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語文學習的開放性。送禮就是要把學生的目光從課內引向課外,讓學生有興趣主動閱讀更多的文學作品。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10
陳大偉教授在《閱讀文本,需要培養言語表達能力》一文中指出:“在讀明白語言上下工夫,就是尊重語言文字內在的約束力和規定性的基礎上,去認識文本本身相對確定的東西,比如文字的常用意義和常見搭配、故事經過、作者表達的觀點……對于相對確定的東西,我們不能憑個人的意愿和愛好張冠李戴,指鹿為馬,否則,就可能惹出麻煩。”
在這篇文章中,他還指出表達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他說:閱讀是這樣,表達也是這樣。表達時,如果不能有效地運用約定俗成的語言符號系統,別人就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也就難以達到交流和溝通的目的了。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言語,在于運用。”他提出明確要求:閱讀教學要“對閱讀文本的語言下工夫,不是停留在認識文本確定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在認識基礎上進行語言積累,才能完成日常的語言交流。
閱讀教學中,在語言上下工夫,就需要下積累的工夫。我們不僅要積累字、詞、句等語言素材,積累語法、修辭等表達方法,而且要獲得謀篇布局的技巧,同時也要積累各種文體的表達樣式。積累需要一些背誦,但最好方法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語言實踐,是運用閱讀過程中獲得的語言知識和規律進行言語活動。”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11
我教《金色的腳印》一課時,在學生交流預習、感知課文,懂得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讓學生細讀課文設計能幫助大家進一步領會文章表達情感的問題。當學生將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展示出來時,我發現他們所設計的問題雖然五花八門,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貍為什么不多生幾只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救小狐貍?小狐貍是被正太郎家的傭人捉走的老狐貍為什么還要救正太郎呢?陽光再耀眼也不會把狐貍的腳印照成金黃課文為什么說狐貍的腳印閃耀著金色的光芒?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等。
【教后反思】:
一直以來,課堂上的提問是教師才有的“特權”。教師問,學生答,似乎天經地義。而教師的提問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來設計的,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在失去了提問的權利的同時也失去了質疑和深層次思考的機會,最終失去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以教促學”的習慣,在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問,以學生提出的問題決定教學目標。當學生將他們的問題展示出來時,我很高興。高興的是學生提的問題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夠緊扣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這一思路來設計,與我的教學思路是一致的。這說明一段時間來我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頗有成效的。我想老師有容納學生提問的心胸,學生才有提問的欲望。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學生自始至終是這一活動的主體,而教師的作用就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積極地探討知識。教師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同時也把民主還給了課堂,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訓練了自己的思維,培養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技能。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同時教師也將面對為解決突如其來的問題而不斷地博覽群書,博采眾家之長,不斷地“充電”,增長著自己各方面的知識,這難道不是學生“饋贈”給教師的一筆豐厚的財富嗎?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12
成功之處:這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了小男孩正太郎與狐貍之間的傳奇故事。通過前三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感情。那么,在寓言和童話故事里,往往與“狡猾”一詞緊密相連的狐貍又與人類發生了什么的故事?于是,我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有關角色并且找出角色之間的關系。但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我班學生的弱項,但是這種關系鏈式的板書卻大大降低了學生概括文章的難度,學生回答的`比較到位。另外,學生也能夠從文章的點點滴滴中感受到了狐貍一家濃濃的親情以及正太郎與狐貍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教學效果相對比較好。
不足之處:個別同學不理解的課文內容不會質疑。
改進措施: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質疑。
播下金色的種子──《金色的腳印》教學案例 篇13
教材分析:文章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描寫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文中小男孩正太郎家里的傭人從山上捉來了一只小狐貍,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曾先后給小狐貍喂奶、在地板下面做窩,咬木樁,老狐貍的表現深深感動了正太郎,于是為狐貍一家投放食物。后來小狐貍被送給了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貍不慎掉下懸崖,兩只老狐貍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文章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同時也展示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美麗的道理。
學情分析:我班81個學生,男生較多,班風活躍,兩級分化嚴重。一部分學生上課發言不夠積極,喜歡在下面討論答案,即使對了也不喜歡舉手,發言小聲,缺乏自信。而另一部分則積極大膽,有的甚至張口就說想法,課堂紀律觀不強。
目標分析:
知識技能: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過程方法:以讀為本,用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體會生命之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現在屏幕上出現的這種動物,因為不是我們這地方的特產,可能同學們沒親眼見過,但是我相信你們都知道它的名字叫——狐貍。(出示狐貍的圖片和狐貍的有關資料。狐貍:一種哺乳動物,形狀有點像狼,但形體比狼要小一些。狐貍嘴尖面長,臉呈三角形,耳朵也是三角形的,尾巴蓬松且長,毛色一般為赤黃色。這種動物生性狡猾多疑,常晝伏夜出,以鼠類、鳥類或家禽為食。)人們對它的印象都不是太好,一說到它我們都會想起一些不好的詞語,如狐貍尾巴、狐貍精、狐假虎威等。(讓學生來說《狐假虎威》的故事。)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狐貍有關的課文,學習完后你應該對狐貍會有一種全新的認識。出示課題,全班齊讀《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看著這幅圖,猜猜看他們是誰?(正太郎和狐貍一家)
2.這幅場景能用我們學過的什么詞語來形容?(和諧)
3.想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嗎?那么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能夠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4.全班交流
5.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連起來就是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你們說的這樣?(教師出示屏幕)
三、 細讀課文,自主探究
(一)請再次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劃出答案,做好批注:
1、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
2、狐貍一家和正太郎的關系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3、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
(二)全班分小組討論
(三)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1、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 (老狐貍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貍;老狐貍深入“虎穴”做窩喂養、營救小狐貍。)
2.狐貍一家和正太郎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1)開始,“我”見兩只老狐貍救小狐貍沒成功,覺得小狐貍可憐,出于同情,“我”想為小狐貍解開鐵鏈。
2)當“我”發現兩只老狐貍在自己家里做了窩并開始咬那根拴鐵鏈的木樁時,“我”打消了放小狐貍的念頭
3)“我”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讓老狐貍施展自己的本事,又決定給老狐貍投送食物。漸漸地,老狐貍體會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親昵的舉動。“我”越發感覺到狐貍是有情有義的動物。
4)當“我”為尋回小狐貍而失足受傷時,是老狐貍給了“我”溫暖,使“我”得以蘇醒,“我”更加感動,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我”最終把小狐貍要了回來,讓他們一家團聚。
3.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
1)以前我們學過《金色的魚鉤》,作者把銹跡斑斑的魚鉤看作是金色的,表現了老班長那種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那么這里為什么是金色的腳印呢?
2)全班交流,教師歸納
(四)教師小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當人類施惠與它們時,它們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當動物對人類流露感情時,一點也不亞于人類對人類流露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更讓人感動和珍惜。
四、課外延伸,升華主題
1.學完這篇課文你最想說什么?
2.大自然是人和動物共同的家園,人類和動物要和諧相處,就像他們一樣,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美麗。(出示圖片)
3.你還知道哪些人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下去搜集看看。(丹頂鶴的故事)
板書設計
起因: 傭人抓到一只小狐貍
(1-3)
老狐貍:喂奶 做窩 咬木樁→骨肉親情 人與動物
24金色的腳印
經過: 搭救正太郎→知恩圖報
(4-21) 正太郎:投送食物 要回小狐貍→關愛動物 和諧相處
結果: 把小狐貍放回大自然
(22-24)
《金色的腳印》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以正太郎的眼光來寫的,老狐貍用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貍未遂,接著又在正太郎的家里做窩,喂養小狐貍,繼續想辦法救小狐貍,當正太郎遇到危險的時候,老狐貍救了正太郎。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了愛的力量,同時也贊美了動物與人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共處的美好關系。
一、成功之處
我覺得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兩點:
1、這節課中我主要用了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我感覺我設計的一組電子幻燈片是很好的。它很好的展示了我的教學意圖,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學效率。
2、這節課中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外地學習的經驗,合理的讓學生使用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改革發展成必然的今天,不改革是不行的。只有改革,才有發展,才有進步。
二、要改進的地方
1.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轉變為自主探究,關鍵在于設計好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了大規模的討論,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之后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說的能力,使學生敢說、會說。
案例中以“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如此以一問題統領全文,不僅產生了領悟作者意圖的解讀效果,而且贏得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注意向這方面發展。
2. “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時,不是一味地聽;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地講。”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有深度、有爭議的問題,一時搞不明白。這我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在辯論中明晰,互相啟迪,共同提高。在這次教學中我就注意做到了這一點。我深深地感到:學生自主快樂學習,就是老師在教學中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