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精選14篇)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1
教材分析
《窮人》是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文章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描寫了桑娜和丈夫在自家生活十分艱難貧困的情況下,在家中五個孩子衣食難保的窘況下,主動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感人故事,反映了沙俄統治下窮人的悲慘生活,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了窮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歌頌了天下窮人是一家的淳樸感情。文章語言優美,遣詞用句準確,對人物的內心活動描寫細膩、傳神,人物形象鮮明,思想感情真實、感人。
學生分析
本教學設計為《窮人》的第二課時。六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在第一課時,教師已經帶領學生對于通過各種識字方式解決了課文中易讀錯的字音;通過查閱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了生詞的意思;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進行了質疑。
由于學生對世界歷史知識知之甚少,加之成長于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生活條件優越,生活幸福,沒有作品中人物生活的點滴感受,對作品中反映的當時沙俄統治下窮人的困苦生活只限于表層字面的學習,在理解課文內涵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課文前就布置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方式搜集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及時代背景。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好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點,學習用樸素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的寫法。
3.體會課文中省略號的作用,合理想象,提高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想
首先,抓住教材特點,長文短教。在學生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課文、提出疑問后,進行啟發引導,直奔中心段。這樣,就能夠在有限的40分鐘內,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其次,在學生劃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后,針對桑娜的做法談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對省略的內容補充、想象;在學生找出并劃出“能體現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語句”后,又進一步讓學生對漁夫、桑娜和孩子們的將來進行想象,體會出窮人勤勞、淳樸和善良的本性,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這樣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使他們從中受到愛的教育。再則,把精讀和品讀有機結合,讓學生充分地讀,在閱讀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窮人的淳樸善良。
2.通過品詞、品句,使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到窮人之間互相幫助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學習
1.談話導入:上節課,同學們已經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并提出了許多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進一步學習《窮人》。
2.齊讀課題,回答: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教師隨機板書:桑娜漁夫)
二、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誰還記得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了哪些內容?
2.總結復習: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3.(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學習提示:
讀:哪個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讀一讀。
畫:用直線畫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做簡單批注。
議:在小組內說一說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讀:把你的感受讀給小組同學聽。
三、細讀課文,理解窮人
(一)全班交流
預設:以下為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
(教法理念:順學而導,學生先交流哪一段,就先學習哪一段)
●學習“等待丈夫”一部分內容。
1.課件顯示重點句
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貧困、生活艱難。從“補”、“破帆”、“勉強填飽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艱難。
②感受到桑娜勤勞能干。引導學生說出“溫暖與舒適”指的是什么?
“溫暖”指爐火未熄,與室外的寒風呼嘯相比而言:“舒適”指地面干凈、食具發亮,孩子們安靜地睡著,這是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的處境相比而言。從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勞能干。
③體會到桑娜內心很善良,從“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等處可以看出。)
2.適時朗讀文本,讀出感情,體會桑娜的家庭貧困、勤勞能干、心地善良。
●學習“抱回孩子”部分內容
1.課件顯示相關的重點句
①桑娜走出門去,她出去向海上張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鄰居,桑娜是在自己的親人安危不知、生死難卜的情況下去關心鄰居的,從這里可以看出桑娜關心她人、心地善良。
②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里。當她看到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樂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現出來,她什么也沒想毅然決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充分體現出桑娜的善良。)
③她忐忑不安地想:“她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她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指名讀這段話,其他學生仔細觀察,看看這段話有什么特點。
再讀這段話,此時此刻,桑娜的內心都有什么變化。
.想象補充五個省略號的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桑娜極其復雜、矛盾的心理和她“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教師隨機板書:忐忑不安)
(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讓學生體會到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說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驅使抱回了孩子,沒有征求丈夫的意見,他會同意嗎?這是她第一個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又加上兩個,今后生活怎么辦?這是她第二個不安的地方。他覺得愧對丈夫,“他會揍我的”、“揍我一頓也好!”說明桑娜為救人之難,寧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擔一切后果,充分體現出桑娜的善良。這5個省略號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它生動地存現了桑娜害怕、后誨、自責……復雜的心情。)
2.理解后重點朗讀這部分內容,從中再次深入體會桑娜寧愿自己承擔痛苦和勞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長大的樸實、善良的思想境界。
●學習“漁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內容
1.課件顯示相關的重點句
①“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從這句話可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們的健康,一事當前先為別人著想,充分體現漁夫的美好心靈。
②“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來,怕孩子醒來知道媽媽死了,心靈受創傷。母親死后的慘相不能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待醒來之后,讓他們感到有一個溫馨的家。漁夫完全為孩子著想,至于自己負擔如何完全置于腦后,看漁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③“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回到現實中一想,我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加上兩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難熬,從“熬”字上可以看出漁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備受煎熬。
對“熬”進行換詞練習,對漁夫、桑娜和孩子們的將來進行想象,體會桑娜一家歲月的艱苦、生活的艱難,同時也表達了漁夫的堅強精神,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這些足以說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教師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由憂慮到思考最后作出決定的過程。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舍,這是多么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愿犧牲這一切,從這里我們也看出了漁夫的善良。
(教師隨機板書:嚴肅憂慮“得把他們抱來”)
2.理解后重點指導分角色讀對話。注意省略號的作用。(省略號①表示停頓、間歇;②內容上的省略。)
(二)總結
教師: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卻是那么一致,從中你感受到什么?(窮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
(教師隨機板書: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四、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了窮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達了這一點?好在哪兒?
2.學生交流議答,老師隨時引導
(l)桑娜探望西蒙時在門外敲門動作的變化寫得細致入微。如“敲了敲門”、“一次又一次地敲門”、“猛地推開門”。“敲了敲門”是出于禮貌做出的動作;“一次又一次敲門”說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數多,迫切想知道屋內情況;“猛地推開門”是桑娜意識到情況不妙,預感有所不測,集中力量猛地推開門。這些細致動作的描寫,準確地突出了桑娜對西蒙的牽掛、同情、關注,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高貴品質。
(2)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描寫他的一段話寫得好,從神態到動作到語言描寫非常貼切,簡單的幾句話,漁夫的思考過程躍然紙上。
3.小結: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也應像作者這樣,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五、作業
1.續寫《窮人》故事結尾。
2.閱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其他作品。
板書設計
窮人
桑娜互相關心漁夫
忐忑不安互相幫助嚴肅憂慮
“得把他們抱來”
兩個孤兒
教學本課時,學生能在教師的有效提問下,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教師能夠順學而導,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適時引導學生準確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師生、生生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面廣泛,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好。
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感悟人物的情感變化,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是在抓住學生學習的情感主線后,設置問題更能觸動學生情感的琴弦,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愿望。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2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窮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續編故事,展開想象。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聽寫詞語。
搖籃圍裙烤鵝凍僵火焰薄紗櫥窗
灌進來暖烘烘圣誕樹明晃晃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檢查預習
1.《窮人》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讀過他寫的什么文章?讀過他寫的《跳水)
2.《窮人》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誰能用兩三句話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說一說?(請兩三個學生說說,大概意思正確就行。)
3,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1.開火車朗讀課文(按座位順序每人朗讀一段)。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2.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段講的是什么?(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講漁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從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講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從第十二自然段到結束是第三段,講漁夫回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讀課文
1.同座互相練習朗讀。
2.指名分段朗讀。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每個字寫兩遍,能組成詞的組成詞寫。
六、布置作業
根據課后“思考·練習”第一、二題,進一步自學課文。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3
佚名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教育學生學習漁夫和桑娜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注意細節描寫,敘編《窮人》的故事。
教學重點:從桑娜和漁夫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 :續編《窮人》的故事。
教學準備:投影儀,自制投影片。
課堂教學活動流程
階段目標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
一、復習導入 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復習前節的內容導入 新課。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窮人》這課的最后一部份內容。同學們回顧一下前面學的內容。
師板書
等待丈夫:溫暖、舒適
抱回孤兒:探望西蒙、
坎坷不安 一、桑娜等待丈夫歸來
二、桑娜發現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二、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感知主要內容。
深層研讀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體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歸納部分的內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認為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
(2)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歸納這部分內容,師板書 (1) 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
(2) 學生自由組合角色朗讀
三、理解這部分內容,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
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學共同研究,討論,回答這些問題。
生:寫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搶回孤兒,夫妻不謀而合。
(1)漁夫回家,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
(2)當漁夫問她 “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時候,又娜的神態如何?
(3) 兩個沉默是什么意思。
(4) 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漁夫的臉變得怎樣?為什么?
(5) 漁夫是怎么決定的?
四、評讀 評寫法學習用樸實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取感人?為什么?
說說漁夫和桑娜各是怎樣的人?
指名學生總結全文寫了什么?
續編《窮人》的故事注意兩點。
(1)要把握故事情節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2)無論最后發展成什么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思想不能變。 描寫桑娜坎坷不安的心情桑娜和漁夫的對話。
桑娜、勤勞、善良、樂于助人。漁夫:憨厚正直,關心他人的美好的心靈。
本文講的是
反映了
表現了
根據要續編《窮人》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
溫暖 舒適
窮 等待丈夫
人 抱回孤兒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4
背景
《窮人》是小學五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節選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漁夫和妻子桑娜主動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應了沙俄專制制度下人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的勤勞、善良,以及寧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本文的寫作年代是俄國歷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貴族、資產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重重剝削下的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卻極度貧困。《窮人》這篇小說,真實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的高尚品德,也是作家同情勞動人民的內心情感的真實體現。
“窮” 字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漁夫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冒著生命危險出海打魚,清早出去,深夜還沒回來,而桑娜也從早到晚地干活,可是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艱難。再看西蒙一家,在寒冷的夜晚,寡婦西蒙悲慘地病死在又潮濕又陰冷的屋子里的稻草鋪上,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親旁邊。這些描寫讓人深切地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寄托了作者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的極大同情。課文細致地描寫了桑娜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后緊張、擔憂的復雜心理活動,收養兩個孩子,無異于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份負擔。然而桑娜和漁夫最后還是作出了收養兩個孩子的決定。文中沒有一句直接贊美的話,但桑娜和漁夫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躍然與紙上。文中桑娜與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鄰居的善良美德令人欽佩。
案例
……
㈠ 學習1-2小節,感受桑娜夫婦的勤勞,生活的艱辛。
⒈品讀環境描寫的句子,從側面感受桑娜夫婦的勤勞,生活的艱辛。
出示:“屋外寒風呼嘯……安靜地睡著。”
⑴指導學生結合1、2小節的內容,并說說從這段環境描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桑娜夫婦的勤勞和生活的艱辛)
⑵引讀第1小節,理解“心驚肉跳”。
⒉品讀桑娜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進一步體會他們生活的艱難。
出示:桑娜沉思著:丈夫不顧惜……沒什么可抱怨的。”
⑴讀讀這段話,用上“雖然……但是……”這對關聯詞,簡要說說桑娜心里想的內容。
⑵師示范讀這段話,引導學生從朗讀中了解桑娜的心情。
(對丈夫的心疼;對生活的抱怨而又無奈)
⑶學生自讀。
⑷引讀:此刻古老的鐘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她傾聽著屋外風暴的聲音,她擔心著自己的丈夫,她著急而無助,所以只能祈求上帝——“上帝啊……”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畫著十字。
⑸小結寫作特點:作者通過對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讓我們了解到了人物內心的深處想法,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
反思
本文的語言非常質樸,對于五年級的孩子在理解上基本不成什么問題。但我們學習語文,品味語言不僅要看懂句子的表層含義,還要理解其深層含義。文中第2小節中桑娜沉思的那段描寫,學生能從字面上讀出的是這個家庭的貧苦,但作者想說的僅僅如此嗎?通過“雖然……但是……”這樣一個句式的訓練中學生隱約地感受到這個社會的不公,桑娜面對這樣的現狀也無力改變,學生在說話訓練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但深層含義有時需要通過一定的語用聯想來理解、品味語言,不能只看一句或幾個詞語,要前后兼顧。比如學習漁夫回來后,桑娜與漁夫的這段對話,桑娜和丈夫說的是和她當時內心想的大相徑庭的話,那么從她的每句話中孩子們究竟讀出了什么呢?通過想象,讓他們說說桑娜理應有怎樣的表現,進而在引讀的過程中“攙扶”著孩子們理解桑娜這么說的原因所在:自己的家境已經如此不盡如人意,可卻又擅自抱回了孩子,如今怎樣和拿生命與驚濤駭浪作搏斗的丈夫說呀! “鑼鼓聽聲,聽話聽音。”讀書,要品味語言,讀懂言外之意。大家知道,句子的意義有時很含蓄,在字面意義中還蘊含著某些深層的意義,我們老師就應引領著我們的孩子去“破解”句子深層的含義。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5
一、教材分析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內容上有兩個重點:一是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二是贊頌窮人富于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里沒有一句直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孩子多、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里,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后,作者細致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的復雜心理活動。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于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婦還是做出了收養孤兒的決定。作者在敘述這個故事時,沒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桑娜夫婦沒有說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顆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打動了讀者。
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勞、善良的品質。關于桑娜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一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的形象。漁夫與桑娜的對話,個性鮮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物的真情實感。漁夫的話顯示出他爽直、樂于助人的品質。而桑娜則小心應對,說話斷斷續續,表明了她緊張、不安的內心,反映出她熱愛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質。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方面: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霉、嚴肅、憂慮、濕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本課的重點是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難點是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擬定兩課時達成目標:
第一課時安排自主學會生字,初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感悟沙俄時代窮人生活的貧困。而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則安排為抓住人物對話、心理描寫的重點語句感悟桑娜和漁夫的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并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窮人》的故事。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對于課文所要贊揚的人物品質他們能有所感悟,但難免流于淺表。通過環境、語言、心理等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以前也有所接觸,但要他們靈活運用這種寫法,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還處在摸索階段,因此我想以本篇課文的學習作為學生練筆的契機,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故事。
四、突破重難點的策略
學習本文,重點是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我準備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層研讀,從而感受人物品質。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后復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抱孤兒回家部分,重點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聯系上下文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從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后組織交流: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為什么會想到這些?通過討論明確:由于桑娜家庭的貧窮,由于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才會有如此復雜的心理活動,同時明確: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復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接著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了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則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通過朗讀,讀出兩人不同的性格。
在學完課文后,讓學生回顧所學,體會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再安排練筆,仿照大作家托爾斯泰的寫法續寫故事。
五、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步、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第二步、進入桑娜內心,感知人物品質。
第三步、感情朗讀對話,體會漁夫品格。
第四步、展開合理想象,續編《窮人》故事。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6
一、說教材:
《窮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組第9課,作者是俄國被譽為文壇泰斗的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本課思想內容有兩個重點:
1、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贊頌窮人富于同情心、熱心助人的美德。但是這一課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比較遠,如何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文本、與作者、與文中人物對話,并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促進對文本的認識呢?
在深入鉆研課本,了解單元的訓練目標后,我把著眼點放在讓學生獨立閱讀,從字里行間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感受作品中蘊含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并由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
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并深刻理解窮人夫婦善良、寧愿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于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情感線索,采用啟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三、說學法:
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導學生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啟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程:
我準備分兩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現在著重說說第一課時,在這一課時里,主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自學字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文章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板書)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事。抓住重點語句細讀深思、用心感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體會他們的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這樣,學生就能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課文,使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從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選擇責任,選擇實踐良知,這是最重要的東西。選擇愛,主動給別人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為下節課作了鋪墊,也能和學生在他們已有的思想認識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也留下了許多遺憾。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提高。還請各位專家、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激!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7
教材分析:
《窮人》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根據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主要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所以在預習時,我讓學生在搜集關于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結合課文進行研究,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對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和運用的能力,增強了實踐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有可能只滿足于膚淺的生活認識而不愿意潛心讀文,因此我決定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2、理解不懂的詞語,如:心驚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等。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點。
4、學習本課中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采用情境教學法,教師飽含情感的語言啟迪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心領神會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以感情的朗讀去表達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文中桑娜一家的貧窮,理解桑娜夫婦勤勞、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思想品質。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描寫桑娜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掌握心理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搜集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并加以整理。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窮人是什么意思?(窮苦的人)看著這個課題,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課文為什么用“窮人”做題目?
2、為了解開同學們的疑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和當時的時代背景。
3、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
教師和學生共同了解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這樣的導課設計,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以及作品特點,激發同學們對他的崇敬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路
多媒體出示初讀要求:
1、讀準每一個字,生字隨時查字典弄清字型;
2、讀好每一個詞,新詞聯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讀通每一句話,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反饋初讀情況:
1、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著重正音析形。
2、指名若干學生,排火車讀完全文。
朗讀完畢,學生評議,教者點評。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篇幅很長的課文,在具體研究語言文字、體會語句內涵時,一般不能逐詞逐句的去朗讀、去品評,但是全程教學又不能出現盲區。因此安排這樣一個通讀全文、掃清字詞障礙的環節,不僅很好的避免了盲區,而且為下面的整體感知作了鋪墊。)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故事
1、 談話啟發:
這個故事,篇幅比較長,但思路比較清晰,你們能不能事情的發展變化,簡要地概括主要內容呢?請默讀梳理,形成文字。
2、 學生自學:
(1)教師巡視,排疑解難,對個別學困同學適度提示方法。
不妨先將課文劃分為幾個部分,并歸納每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發生,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著丈夫出海歸來。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部分,講桑娜出門去探望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她已經死去,就抱回了兩個遺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果,講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夫妻的想法不謀而合。
(2)同桌商議,互相修正補充。
3、班級交流:根據需要,指名2---3人交流,適度點評。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和感悟,注重語文的人文性,但并不意味著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著不要訓練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恰恰應該在長課文的教學中予以關注。因此,本環節特意安排這樣一項訓練,這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讀第三遍課文,初步掃描人物
1、 過渡談話:我們了解了故事的大體內容,我們就可以認識有關的人物了。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桑娜
五個孩子
漁夫(桑娜的丈夫)
寡婦西蒙以及她的兩個孩子
五、讀第一段
(通過語言描述,想象畫面把學生帶入小說描寫的情境中。)
1.我們先看第一段。課文一開始就讓我們看到一個什么畫面?
(海邊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補破帆。)
2.指點:從地上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沒有熄,擱板上放著食具這些簡單的擺設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窮苦的但還勉強可以維持生活的漁夫的家庭。
3.從沒有熄滅的爐火和沒有擦凈的食具告訴我們,桑娜一邊補著破帆,一邊在做什么?(對,她分明在等著自己的丈夫。)
朗讀時,這些一一交待清楚。
4.課文中哪一個詞語寫出了桑娜此刻恐懼的心理?(心驚肉跳)
理解“心驚肉跳”這個詞語。
介紹這個小屋的擺設,讀時基本上是平靜的,讀到哪兒語調開始轉換?
(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天氣的惡劣使桑娜恐懼極了,所以課文上的“寒風呼嘯”、“海浪拍擊”、“又黑又冷”更加重語氣。
全班齊讀。
指導:“心驚肉跳”一字一拍,卻尾語調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讀第一節最后兩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著丈夫,夜深了。你們看,第二節寫了幾層意思?(三層)
第一層:深夜不見丈夫歸來。
第二層:沉思:插敘從丈夫想到生活的貧窮。
第三層:傾聽風聲,祈求上帝保佑。
6.指導朗讀
第一層: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第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第二層:沉思,是插敘,讀得平靜些。第三層:焦急地祈求。
7.朗讀桑娜沉思的內容和桑娜說的話。
(設計理念:遵循新課程標準關于“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理念,第一課時安排了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旨在通過閱讀,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課時
一、扼要回顧,導入本課學習
上節課,我們學了《窮人》的第一部分。誰來說說這一部分向我們描述了一個什么畫面?(2---3名學生回答)
描述畫面,帶入情境:
課文第一段,托爾斯泰爺爺就把我們帶到海邊的小屋里。海上正起著風暴,沒有月亮,外面又黑又冷。我們仿佛看到了在這狂風怒吼、波濤轟鳴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正坐在屋里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打漁的丈夫歸來這樣一個畫面。
這一課,我們繼續往下學。
(設計理念:這個導入環節,通過啟發談話,引導學生回顧前一課時學的內容,一方面起到檢驗學習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讓學生整理腦海里的相關認知儲備,對新課學習——研究本課主要人物形成一個經驗背景,可以使新課學習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揣摩人物內心
1.描述:桑娜再也坐不住了,她冒著風暴來到海邊,想看到丈夫的小船,可是漆黑的大海,什么也看不到。
現在,我們的視線隨著桑娜的身影,移到寡婦西蒙的門口。課文又給我們描寫了另一幅畫面,我們仿佛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提示:我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交代清楚時間、天氣、特定的環境、人物的形象。)
(讓學生通過想象,描述畫面,進一步帶入情境。)
(小結:夜是這樣的黑,我們借著小馬燈微弱的光亮,看清一個女人,頭上包著一塊厚圍巾,站在西蒙的門口,她就是漁夫的妻子桑娜。)
2.天又黑又冷,海上起了風暴,出海打漁的丈夫還沒有回來,她為什么來到西蒙門口(稍停)她是怎么想的?課文接連三次寫了桑娜的“想”,你能找出這些句子來讀一讀嗎?
指點:海上風起浪涌,在這漆黑的大海邊,耳邊聽到的是狂風的怒吼,是波濤的轟鳴,清早出海打漁的丈夫能不能平安著回來,還不知道;就在這時,她卻想到了鄰居,另一個窮人西蒙,可見她對西蒙同情和關心程度之深。
讀這些句子,把這種關心和同情讀出來,因為是“想”,聲音還要輕些。
指名女生讀。
女生齊讀。(男生讀敘述的。)
(學生的表情朗讀,渲染了情境,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體驗。)
3.“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門,仍舊沒有人答應”桑娜又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不難看出,這時,桑娜的心情緊張起來。一進門,她看到悲慘情景,應該怎么讀,速度是快些,還是慢些,你自己在下面試試。
提示:一邊讀一邊想象那凄涼的悲慘的情景。
這情景,一下子集中地出現在桑娜的眼前,課文上用了一個很好的動詞,看到了嗎?(投)指點:這一個“投”字說明西蒙的命運桑娜是關注的,是她的視線最集中注意的,“投”在這里用得很有分量。
4.這時我們又看到,在已經死了的寡歸的身邊,睡著兩個孩子,這兒描寫了一個細節,你們看出來了嗎?
(“孩子身上蓋著舊衣服。)
提示:這個細節,使我們很自然地想象到在西蒙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嗎?
(教師小結:風呼呼地敲打著門窗,天氣是這樣的冷,孩子睡了,西蒙勉強撐起身子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孩子的身上,又解下自己的頭巾,裹住孩子的腳。她已經氣息奄奄了。她看著心愛的孩子傷心地說“孩子,媽媽不行了,你們這么小怎能離開媽媽呢?啊,上帝啊,保佑吧,讓哪個好心人把孩子拉扯大吧!”她一字一淚,辛酸的淚水順著雙頰流下來,滴在孩子的圓臉上┉┉。)
5.指導朗讀:西蒙死了,孩子睡得這樣的香甜,說明孩子還根本不懂事。讀的時候,好像沒有發生什么事,顯出孩子的天真、不懂事。越是讀出孩子不懂事,越是使是使人感到凄涼、悲慘。
讀到這兒,你內心有什么感受?(是啊,我們都為孩子擔憂,沒有父親,又失去了母親,他們怎么生活下去呢?)
6.這兩個孩子后來怎樣了?
是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用頭巾裹好,抱回家里。桑娜抱他們時態度怎么樣?用課問中的話說一說?
教師小結:她有沒有想,家里多了兩張嘴,吃飯更困難?(沒有)她有沒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會更苦?(也沒有)她有沒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變成九口人,丈夫會更苦?(也沒有)有沒有想到這樣她自己會更苦,(更沒有)這些都沒有想。
對,桑娜毫不猶豫地把孩子抱回家,她沒有遲疑,是抱回家呢,還是不抱回家。所以書上說:“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從這里可以看出窮人的本色,一心想著別人,而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困難。
7、練習朗讀。
教師讀本小節一、二兩句,學生齊讀第三句“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出示:理所當然,義不容辭。
8、你們看,她把兩個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這時,我們仿佛看到第三個畫面,桑娜不安地坐在床前,身后的帳子里睡著七個孩子。(稍定,讓學生想象一下那動人的情景。)
這時桑娜有些害怕了,課文上用了一個什么詞,顯出了她心里很不平靜?
(忐忑不安)
她為什么這樣地不安,哪一句話是最主要的?(“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他”是誰,后面省略了,你們能補上嗎?
(“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再加上兩個孩子,往后的日子怎么過呢?”)
所以她說“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她想到丈夫可能會責怪她,甚至會揍她。因為他們實在太窮了,一家七口人“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9、指導朗讀這一小節。 從這一小節中你看出桑娜的什么品質?
(越是窮,越可以看出這個窮苦漁民的妻子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的品質。)
10、描述: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不安地等待著丈夫的回來。
指導朗讀:
門,突然門開了,桑娜緊張、不字,連眼睛都不敢抬起看他,當然說話也不會高聲了。而丈夫是個漁民,魁梧、黧黑,說說一定是聲音宏亮、粗獷,但和風暴搏斗這么久,死里逃生,拖著破網回來,顯得疲勞,情緒沮喪。
男女生對讀第一組對話。
11、到這兒,桑娜心上的石頭還沒有落下,兩個人沉默了一陣,桑娜想什么?漁夫又在想什么?
桑娜終于鼓足勇氣告訴了丈夫,這時她又沉默,這時她想的是什么?
教師小結:他們想到一塊兒了。在他們看來,把孩子抱回家是義不容辭的,責無旁貸的。
指名分角色讀第二組對話。
12、“你瞧,他們在這里啦”強調“在”。“桑娜拉開帳子。”課文到這里就結束了。你覺得這個結尾怎么樣?這樣的結尾,使我們想到些什么?你能接下去補充兩句嗎?
13、總結:托爾斯泰爺爺通過這篇小說告訴我們窮人生活窮苦但品質高尚,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緊扣桑娜的內心活動展開教學,一方面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本身,從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去發現她的性格特點;另一方面,啟發學生想象課文中省略的部分去揣摩人物形象。整個過程都注意由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
三、拓展延伸
1、續編《窮人》故事
2、讀托爾斯泰的其他作品。
教學反思:
《窮人》這篇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根據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主要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通過讓學生感情朗讀、思維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
首先,抓住教材特點,長文短教。在學生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課文,提出疑問后,進行啟發引導,直奔中心段。
其次,在學生劃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后,針對桑娜的做法談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對省略的內容補充、想象;在學生找出并劃出“能體現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語句”后,又進一步讓學生對漁夫、桑娜和孩子們的將來進行想象,體會出窮人勤勞、淳樸和善良的本性,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這樣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使他們從中受到愛的教育。
再次,讓學生充分地讀,使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8
【設計理念】
小學語文教學應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這個交際工具為主,滲透人文性。《窮人》一文設計,我著眼于學生發展,講求實效,先從題目入手,讓學生明白課文寫了什么;再思考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最后從中進行表達方法訓練,進而理解文本內容,掌握語文這個工具,以此達到簡單教語文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窮人“窮”的特點,感受窮人的善良心靈。
3、有感情朗讀課文。
4、學習寫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
【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過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矛盾內心),寫與人物相關的事例、襯托等表達方法突出人物特點及品質。
【教學準備】
學生認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認真讀課文(不少于三遍)。
【教學過程】
一、檢查導入──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自學了字、詞,請自由拼讀課后生字條里的生字,并各組一、兩個詞,不好寫的字可動手寫寫;再讀讀課文中自己勾畫的新詞。
2、導入新課:
齊讀題目兩遍,我們可知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文中寫出了人的什么特點?(板書課題,給“窮”字加點)寫了哪幾個窮人?(相機板書:桑娜一家、桑娜、漁夫、西蒙。)
學法總結:這里告訴我們學課文要看題目,要多思考題目。題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據題目可知很多與課文相關的知識。
二、走進文本──課文寫了什么
1、讀文勾畫。請同學們潛心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窮人的一些什么事?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還可在一些句段處寫旁注。
點學法: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匯報板書。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并板書關鍵詞句:⑴學情預設:
①桑娜一家貧窮、艱難,但桑娜勤勞、能干。
②桑娜擔心丈夫、關心西蒙,抱回西蒙孩子心里忐忑不安、臉色發白。
③漁夫要求快去抱回孩子,說總能熬過去。
⑵教學策略:
學生說說自己理解,并讀讀相關語段:
①學生一起賞讀第一自然段。
②第7自然段抽學生讀,其余同學閉目邊聽邊想象情景。
③抽學生讀第8、9、24自然段。
3、總結過渡:
⑴結合板書復述課文講的要點。
⑵談話過渡:窮人雖窮,但從他們做的一些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窮人有一顆什么樣的心?(板書:善良)課文是怎樣表達窮人善良的呢?
三、感悟外化──怎樣寫的
1、抓“點”品讀:
⑴語段一:第九自然段:
抽讀──說體會──默讀質疑(如:矛盾心理、省略號處)──解疑中有感情朗讀──評價后再讀──對比讀(材料見下面)──體會不同表達方法(直接描寫矛盾心理,更好表達真情實感)──背誦。
對比讀的材料(曾有學生這樣寫了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情形):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后,她想到這件事沒征求漁夫同意,自家養活5個孩子很艱難,再增加兩個怎么辦?因此她一會兒想該抱回兩個孩子,一會兒想不該抱回……
總結過渡:課文除了通過直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外,(相機板書:心理)還用了些什么表達方法刻畫人物?
⑵語段二:第24自然段:
①齊讀第24自然段。
②說說表達方法;(相機板書:語言、神態、動作)
③自由背誦。
2、自讀感悟。自由勾畫、再讀讀文中其它地方寫人物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
3、教師點撥。學習襯托寫法:
⑴課文第1自然段寫天氣起什么作用?(襯托桑娜、漁夫勤勞、能干。)
⑵老師總結:襯托寫法是指為了突出事物特點,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
⑶瀏覽課文,說說文中其它地方用的襯托寫法。
學情預設:
①第2、3自然段中,用桑娜擔心丈夫襯托桑娜關心西蒙、心地善良。
②第7自然段中,用西蒙家窮襯托西蒙愛自己孩子,也有善良心靈。
③第8~11自然段中,用桑娜忐忑不安的內心襯托桑娜淳樸、善良。
④第12~24自然段中,用漁夫回家后桑娜的神情襯托桑娜、漁夫善良……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瀏覽相關自然段,提示:“用……內容襯托……”,或“為了襯托……,用了……內容”說說。
四、總結升華──為什么這樣寫
1、總結過渡:
老師結合板書總結:課文寫了窮人很窮,但寫“窮”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窮”,襯托出窮人善良,這樣寫更好地達到了作者的寫作目的,更好地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
2、小結延伸:
我們學習課文、讀課外書,不光是明白文章寫了什么,還應思考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
五、遷移運用──學習表達方法
1、總結寫法:
老師結合板書總結表達方法: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明白了窮人盡管很窮,但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靈,這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家托爾斯泰是怎樣表達人物特點的呢?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呢?(見板書)
2、表達運用:
學習本課表達方法,以“西蒙的孩子醒來之后”為話題寫一個片段。
⑴注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盡量舉事例,用上襯托等表達方法。
⑵寫后抽學生讀讀自己的片段,再自評──他評──師評。
⑶全班同學自己修改片段,然后小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窮人
桑娜一家:貧窮、艱難
勤勞能干、擔心丈夫
桑娜:關心西蒙、非做不可
忐忑不安、臉色發白
漁夫:快去抱來、總能熬過
西蒙:蓋在、包住
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寫事例、襯托等表達方法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9
一、激趣入境
師:昨天我們初步學習了《窮人》,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生:寫得非常感人,成功地表現了桑娜夫婦的高尚人格。
師:的確,這是一篇世界名著的作品,但由于種種原因,列夫·托爾斯泰并未把它寫完,事隔多年這位偉大的作家再次誕生了。他,就在我班教室內。
生:(紛紛問)是誰?
師:就你們自己!(學生歡笑)今天,你想把自己的著作繼續寫完并公諸于世嗎?
生:(齊)想。
評析:通過故事未完待續,造成懸念,激起了學生創作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也為他們的創作樹立起了成功的信念。
二、放飛思維
師:能有幸和各位大作家一起學習、探討,本人深感榮幸。(學生歡笑)下面就請各位追憶往昔。談一談當時的社會本質及桑娜一家。
生(1):當時社會黑暗,窮人命運悲慘。
生(2):桑娜一家住在海邊,以捕魚為生,生活窮困潦倒,但心地善良。
生(3):他們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
師:在以后的生活中,桑娜一家又會發生哪些事呢?
學生獨立思考。
生(1):生活越來越艱難,可他們對西蒙的孩子特別關心,總是先讓他倆吃飽,自己僅喝一點湯。
生(2):第二天,莊嚴地安葬了西蒙。
生(3):西蒙的孩子病了,桑娜日夜守候,精心照顧。當孩子退燒時,桑娜——一位賢妻,一位慈母終于倒下了------
生(4):桑娜的五個孩子也非常關心西蒙的兩個孩子他們一起快樂地玩耍。
生(5):西蒙的 大兒子撿到一顆大珍珠,賣了好價錢,漁夫開了一間小魚鋪,一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評析:善于想象是學生最寶貴的思維品質,教師為學生營造了想象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潛能的增強。同時,引導學生進入意境,為學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礎,使想象合理化。
三、合作研究
師:續寫時除了要把握想象內容的合理化之外,你們認為還應注意什么?
生: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使它們能融為一體。
師:非常感謝您的指導。(學生歡笑)下面請各位大作家把自己搜集的資料拿出來,并結合課文,在小組中研究列夫·托爾斯泰的寫作風格。
學生分小組合作研究,教師巡視并和學生一起討論。
師:你們有了什么新發現?
生(1):我們發現他對人物的心理刻畫得生動細膩,如(略)。
生(2):我們認為他的語言十分樸實,沒有追求華麗的詞采,而是用真情來打動讀者。
生(3):作者運用了鮮明對比的表現手法,即:利用描寫桑娜一家多么的窮苦,還去收留鄰居之子,表現桑娜夫婦平凡中的偉大。
評析: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通過搜集信息,處理信息來認識列夫·托爾斯泰的寫作風格。學習不再是對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四、個性創作
師:“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天我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昔日的《窮人》已經流芳百世,相信今天的續寫,一定會風云再起,你們有信心嗎?
生:(齊)有!
生:(舉手)請問作業可以等到下個星期交嗎?
師:大作家的創作還有時間限制嗎?(學生歡笑)只要你認為成功了,不管多久,我都愿意等候拜讀。
學生創作。
評析:不要求何時完成,開放了創作的時間,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消除了緊張的心理,更利于學生發揮。
總評:課堂上學生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寫出來的作品也具有較高的水準。他們那豐富的想象中閃爍著“祝好人一生平安”的美好心愿,表現出憎恨黑暗社會的品質;在描寫方法上,注重了人物心理的刻畫,充分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創作的內容更是長而生動,全班有十三位同學超過四千字。我也懷著激越的情懷收集了八位學生的作品,出了一本《續寫窮人》向本校各位同仁推薦,得到一致好評!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我認為其關鍵在于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喚醒了學生的創作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堅定了學生的創作信念。具體體現于以下四種教學觀:一、對話的教學觀。教師把學生看作大作家,并虛心向學生學習,師生雙方互相承認,互相賦予平等與尊重,共同參與學習的交流,體現了教學的對話觀。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在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在教。預先設定的程序被打破,只有情境化的生活存在,沒有問答儀式,只有思與思的撞擊,心與心的接納,沒有尊卑之分。二、探究的教學觀。教師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結合課文進行研究,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對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和運用的能力,增強了實踐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三、合作的教學觀。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中探究。使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啟發,使自己的見解更豐富、更全面。同時,其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以培養。四、開放的教學觀。預習時,教師讓學生在課前搜集關于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討論時,放飛學生思維,任憑學生自由想象;習作時,不規定完成時間等。充分體現了開放性,使學生的思維自由地馳騁于廣闊的天地間。摒棄了課堂的種種“禁令”,教學沒有指令性,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探求知識,創新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10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前談話】
今天,就在我們即將走出母校的日子里,能夠有幸在全校領導老師面前,特別是在聯誼校的領導面前上一節課,大家高興嗎?那么,哪位同學敢上臺來露一手?課堂上積極、勇敢有兩種,第一種是老師已經提出問題或者已經說明要干什么,你覺得自己能答會做,舉起手來了,這就是積極、勇敢,但還不夠。第二種是不管老師問什么或者讓做什么事,不管你有沒有把握都敢舉手,敢嘗試,這才是真正的勇敢。剛才我只說了“露一手”,并沒說讓做什么,你們就都不敢舉手了,你們覺得自己是一個真積極、真勇敢的人嗎?
那么,我再問一次:誰敢上來露一手?好!請你上來,看到沒有,這才叫真勇敢,把今天要學的課題寫到黑板上。
你們笑了,可能心里在想:這露一手就這么簡單?早知道我也快點兒舉手了!有點兒后悔是不是?后悔不要緊,只要你這節課積極思維,大膽發言,那么你也一定會成為一個真正積極、真正勇敢的人,能做到嗎?好!(上課)
【教學實錄】
一、整體感知
師: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們的物質世界一樣“窮”。通過預習你們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誰嗎?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生:本文的作者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的全部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不朽名著。
師:看樣同學們的預習效果不錯,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窮人》這則故事中去。
(播放課文影片。)
師:看了這個故事誰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圍繞主要人物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故事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事。
師:根據你們剛才對這件事情的了解,想一想:你認為故事里面這兩個主要人物是勤勞善良還是懶惰愚蠢?是做事魯莽沖動還是小心謹慎?是自私自利還是助人為樂?或者你還有什么認為?認為他們是什么樣的人?請你們認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一邊想,畫出最能體現他們是哪種人的語句。
二、主體研讀
師:我希望同學們能各抒已見,一定要有自己的見解,誰先來試試。
好!你來說。大家注意聽,每個同學的發言應該都有這么三個內容:第一個內容,先說明你的觀點,你認為他是什么樣的人;第二個內容,把你畫的作為根據的那些課文讀出來;第三個內容,根據你畫的語句談談你的道理,你的理解,明白了嗎?
生:我覺得漁夫和桑娜是一個非常勤勞的人。我是從這兒體會到的。“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真飽肚子。”因為鐘已經敲了十下,十一下,后面還有一個省略號,說明夜已經很深了,可漁夫打魚還沒有回來,說明他很勤勞;而桑娜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這么晚了還沒有睡還在補帆,說明她也很勤勞。
生:我也同意他的觀點,我也認為他們很勤勞,我的根據不同。“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這里的“干干凈凈”、“閃閃發亮”、“白色”幾個詞語充分體現了桑娜是勤勞的。
生:我覺得“溫暖而舒適”用在這里不夠準確。
師:能說說不準確的原因嗎?
生:漁家的小屋里只有一個沒有熄的爐子,外面寒風呼嘯,在屋里聽得清清楚楚,說明屋子是漏風的,屋里怎么可能是溫暖的呢?
生:漁家的屋子是個小屋,爐子、食具、床都擠在一起,這樣小的屋子怎么能說是舒適的呢?
師:有和他一樣看法的嗎?你再來說說。
生:地掃得干干凈凈,食具擦洗得閃閃發亮,小屋最多只能說是整潔的,五個孩子擠在一張床上,這哪里談得上舒適呢?
師:是啊!廚房、餐廳、客廳、臥室都合在一起了,而且只有一個爐子取暖,又漏風怎么能算是溫暖、舒適的呢?看來,托爾斯泰這位大文豪也不過如此,用詞不當的毛病還需要我們來幫助修改。對你們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勇氣,我由衷地表示敬佩!你們敬佩嗎?我都敬佩了你們怎么還不敬佩呢?你們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覺得“溫暖而舒適”用得非常準確,因為小屋跟外面相比是溫暖而舒適的。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外面狂風怒吼,又黑又冷,而小屋即使漏風,肯定也不會有多大,更何況小屋里還生著火爐,所以跟外面相比,家里相對來說還是溫暖的。
師:有道理,你能聯系上文的內容來思考,說明你己掌握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讀書方法。那么“舒適”這個詞用的準確嗎?
生:桑娜的丈夫一早就駕著小船出海,到晚上還沒有回來,他這時還在大海里跟風浪搏斗呢!而桑娜坐在家里,靠著火爐在補帆,跟丈夫相比,她應該說是舒適的了。
生:我覺得相對西蒙的家來說,小屋也可以說是“溫暖而舒適”的了,因為西蒙的家又潮濕又陰冷。
師:你真聰明,你又采用了聯系下文的方法來思考問題,看來我們理解課文內容一定要聯系上下文全面考慮才行。
生:我認為文章表面上寫漁家“溫暖而舒適”實際上是為了反映漁家生活的艱辛和貧窮。
師:哦?為什么這樣說呢?
生:那樣一個在我們看來簡陋無比的屋子,對漁家人來說,就算是“溫暖而舒適”的了,可見他們對“溫暖而舒適”的要求是極低的,可見漁夫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艱難!
師:從“溫暖而舒適”居然能看出漁家的生活的艱辛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在這一點上我不如你們,因為我沒有想到這一點,你們是我的老師,謝謝!同學們,這就證明只要我們在閱讀時真正動腦子去思考,一定會有更多的新發現。
師:好!我們繼續前面的話題,你認為他們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我認為桑娜是一個辦事非常魯莽沖動的人。“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當桑娜發現西蒙死了自己想都沒想就把兩個孩子抱回了家,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所以說桑娜是一個非常魯莽沖動的人。
生:我也認為桑娜是一個魯莽沖動的人。“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通過這一段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可以看出她已經后悔了,所以她寧愿讓丈夫揍一頓,可見她是一個非常魯莽沖動的人。
生: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認為通過這段的心理描寫恰恰說明桑娜是一個善良的人。因為通過這段描寫我們可以體會到此時的桑娜并不是在后悔而是在深深的自責。說明她在抱孩子回來時根本沒想到自己的苦難生活,想到的只是讓孩子們好好的活著。這正是桑娜的善良所在。“他會揍我的”說明桑娜在暗暗地為漁夫擔心,自己已經有五個孩子了,已經夠他受的了,又多了兩個,無疑是雪上加霜,他肯定會承擔不起的,會受不了的,會發脾氣的。她怕就怕在這兒,但是她又想“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于是下定決心“嗯,揍我一頓也好!”說明她寧愿自己挨揍也要把孩子抱回來養大成人,所以我認為這段心理描寫說明了桑娜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
生:桑娜和她丈夫生活了那么多年,難道還不了解她丈夫嗎?為什么會擔心她丈夫會揍她呢?
生:她丈夫以前打過她。
生:我不同意他的觀點,他們那么恩愛怎么會打她呢?可以說他們是患難與共的夫妻,她害怕漁夫會打她說明這件事太重要了,要撫養兩個孩子并不是簡單的施舍,更何況他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生:桑娜擔心她丈夫會打她,是因為她家太窮了,她從早到晚的干活才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無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如果再加上兩個孩子他的丈夫會更加受不了的,所以她害怕丈夫會打她。
師:是啊!桑娜之所以害怕丈夫會打她,不是因為丈夫殘暴,也不是因為她不了解丈夫,而是因為她家實在是太窮的,生活實在是太困難了,他們根本就負擔不起呀!可即使是負擔不起她也要擔負起撫養兩個孩子的責任,那么這里的“自作自受”僅僅是她寧愿讓丈夫打她一頓嗎?
生:不,不是的。“自作自受”也說明她寧愿自己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
師:桑娜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人,現在你們還能說她抱回孩子是一時的沖動嗎?那么誰能把她心里想的內容通過朗讀體現出來?誰敢自信地舉起手來,表示我是班里讀課文讀得最好的,誰敢?我先請一名男子漢來。
師:不錯,是全班最棒的!──大家服氣嗎?誰不服氣就和他比一比,看誰能把他讀坐下?
注意在讀“是他來啦?”這句話時,說明桑娜在聽外面的聲音,此時她既盼著自己的丈夫早點回來,回來了說明他沒有遇難,可她又害怕丈夫回來,怕他回來責怪她,讀時要讀出桑娜那種矛盾的心理。“不,還沒來!”確定了,心里踏實了,當得知丈夫還沒回來時,她又開始深深地自責“為什么把他們抱回來啊?”要讀出自責的語氣。好,開始讀吧。
師:他倆誰坐下,為什么?你能把她讀坐下嗎?
師:通過桑娜的心理描寫讓我們深切地感悟到她是那樣的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撫養鄰居的孩子,那么漁夫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把你找到的最能體現漁夫是怎樣的人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你的理解。
生:我認為漁夫既是一個為他人著想的人又是一個善良的人。“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通過這段話可以看出一事當先,他首先為別人著想,害怕西蒙死后的慘相留在孩子的記憶中,怕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至于自己的負擔他完全置于腦后,充分體現了漁夫的善良。
生:我通過一個“熬”字也可以看出漁夫非常善良。我們正常的應該說是過日子,而漁夫一家卻是在一天天的“熬”日子,說明他已經做好了吃更多的苦的準備。
師:這段話雖然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由憂慮到思考到最后作出決定的過程,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舍,這是多么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愿犧牲這一切,多么善良的人啊!
三、總結歸納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窮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現在就讓我們也拿起手中的筆,在課文的插圖旁針對勤勞善良的漁夫和桑娜,也可以針對這幾個可憐的孩子,還可以針對帶著未了心愿而慘死的西蒙,更可以針對列夫.托爾斯泰寫上一句你最想說的話。
師:同學們的句句肺腑之言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現在我把托爾斯泰的名言送給大家,讓我們共勉。
1、幸福在于為別人而活。
2、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11
《窮人》,俄國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改編雨果敘事詩《可憐的人們》,成就的一篇短篇小說。
全文沒有一個“窮”字,我們卻在字里行間感受著“窮人真窮”。盡管如此,他們又是富有的,幸福的。她們關愛鄰居,在西蒙死后,本能的抱回西蒙的兩個孤兒,漁夫寧可自己“熬”,也要撫養兩個孤兒。她們愛家,家雖窮,卻“溫暖而舒適”。她們愛親人,桑娜在家補破帆,心里擔憂的卻是丈夫的安危,西蒙的死活。漁夫回到家更是關心妻子在家干什么。西蒙臨死,用舊衣服蓋住孩子,舊頭巾包住孩子的小腳,憐子之心,蒼天可鑒。正是這樣的藝術構思,為作品增添了豐富的內涵和精神的力量。窮人,并不窮!這些可敬的窮人,雖然是最底層的小人物,但他們在苦難面前的所作所為,給了我們多么美好的感動,他們的心靈深處,永遠閃爍著鉆石般的光芒。反觀《窮人》,耐人尋味。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環境描寫、情節描寫,塑造人物品質。
結合語文要素和《窮人》文本的特點,我的設計思路以情感為主線,以環境描寫、情節中的心理描寫、對話描寫為支架,讓學生在體會文章情感的基礎上,學會表達,也就是小說文體如何借助環境描寫、情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為了達成目標,主要設計兩大議題:一是體會“窮人真窮”,此環節放手讓學生在文本中的環境描寫中、情節描寫的細節描寫中找窮人很窮的句子。在此基礎上做一交流。最后我總結,窮可能隱藏在一處環境描寫中、一處細節中、一處標點中……;二是重點理解“窮人不窮”。窮人不窮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主要引導學生聚焦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來學習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同時挖掘桑娜、漁夫身上的人性光輝。以達到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雙線合一。能力遷移部分設計第一道題是通過學習桑娜家里的環境描寫遷移理解西蒙家的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起到的作用。第二道題是利用文本留白,抓住桑娜兩次沉默,來讓學生寫出桑娜此時矛盾、糾結心理中隱含的善良之心。抓住漁夫的語言描寫“熬”,寫出漁夫此時雖然日子過的艱苦,卻顯示出一個男人的責任與擔當的心理活動。通過體會、寫話學生再一次認識了西蒙身上母性的光輝,桑娜、漁夫身上善良、仁愛的人性光輝。最后讓學生說出窮人窮的是什么,不窮的是什么。升華主題,水到渠成。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12
教學目標:
一、認知和能力目標
1.認讀、掌握生字:擱(板)、帳(子)、(抱)怨、揍(一頓)、掀(起)、寡(婦)、魁(梧)、(倒)霉、熬(過去)
2.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詞語:心驚肉跳、勉強、傾聽、探望、張羅、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
3.理解課文內容,熟悉抓住人物、場景、理清線索的讀書方法。
二、方法和過程目標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投入情感,展開想象,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
2.與同伴合作學習,交流自己的體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沙俄統治的黑暗以及窮人的貧苦生活。
2.通過學習課文,體會人性之美,感受和學習窮人勤勞、善良的品質。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依據主要場景制作課件、圖片及配制音樂。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讀通課文,大致了解情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入題:同學們,當你穿上嶄新閃亮的新衣服時,當你在宴席中享受豐盛的大餐時,當你在親人的包圍中感受著無比的幸福時,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極度貧困中的窮人?今天讓我們跟隨*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走進窮人的世界,體驗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心靈。 (板書:窮人)
2.引導預測:看到“窮人”這個課題,你想弄明白哪些問題?覺得文章重點應該敘述什么內容? (學生各抒己見,想弄明白的問題是:⑴窮人是誰?⑵為什么會窮?⑶窮在哪里?⑷他們怎樣熬過窮日子?認為文章重點是敘述“窮”的具體表現)
3.以疑激讀:那么,托爾斯泰有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寫“窮人”呢?讓我們走進課文,探個究竟。
【設計意圖】
1.開篇談話,以激活學生生活儲備中的幸福體驗為引子,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認知背景,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2.面題發問,以引導學生通過審題預測課文內容,一方面使學生產生明確的閱讀期待,提高閱讀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從題目開始的良好讀書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初讀要求: 請同學們認認真真讀三遍課文
第一遍,輕聲慢讀,讀準每個字,讀通每句話;
第二遍,快速默讀,找出課文中依次出現的幾個窮人是誰;
第三遍,仔細默讀,將作者敘述的內容在腦海里轉換成畫面,看看作者重點描述了哪幾個場景。 同桌的兩個如果都讀完了,可以稍稍議論一下。
2.反饋初讀情況
⑴出示重點生字,擇重正音析形。
⑵指名若干學生,分段朗讀全文。 (朗讀完畢,學生評議,教者評點,再擇難句適度指導) ⑶抓住“窮人”“場景”,討論課文要點。
①課文中依次出現的窮人是:桑娜,西蒙,漁夫 (板書:桑娜,西蒙,漁夫) 啟發:其中作者要著力表現的窮人是誰?(桑娜) (板書:“桑娜”二字下加著重號)
②以桑娜的活動為主線,作者描述了以下幾個場景: 場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魚的丈夫回來。
場景二:桑娜看望西蒙發現她死了抱回了她的兒子。 場景三:漁夫聽說了西蒙的不幸,主動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啟發:其中作者要著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桑娜與丈夫收養寡婦西蒙的兒子) 依據三個場景,板書“中心詞”
①補破帆,等丈夫。
②看西蒙,抱遺孤。
③吐真情,得支持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安排了兩件事
1.安排學生反復讀書,連讀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要求。這樣做,一方面是讓學生讀通、讀熟、讀明白,甚至讀出整體印象,為后面的深入研究奠定認知和情感基礎,另一方面,是讓學生養成帶著問題讀書的習慣,提高讀書效果。
2.引導學生通過抓人物、抓場景,來整體有序地把握主要內容和寫作思路,既切合課文特點,也滲透類似課文的學法指導,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都有重要意義。
三、細讀課文,體會“窮”境
1.談話提示:托爾斯泰筆下的窮人究竟窮到什么程度呢?讓我們走進他描寫的第一個場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怎樣。
2.個人自讀:找出體現窮的語句,體會體會。
3.小組討論:交流體現窮的語句,說說理由。
4.班級交流:(可以打破課文固有順序,言之成理即可)
●發表讀書感悟,穿插朗讀指導
⑴我從“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看出窮。要是不窮,可以換新帆,不用去補了。
⑵我從“這間漁家的小屋”整個的面貌看出窮。瞧,如果不是窮,就這么一間小屋,怎么可以又做客廳,又做廚房,又做臥室,又做儲藏室呢?如果不是窮,怎么能夠一家七口全擠在一間小屋里呢? ⑶我從“丈夫清早駕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看出窮,這時候就是“古老的鐘聲敲了十下,十一下„„”甚至更晚的時候,漁夫是清早出海的,到深夜還沒有回來,起早貪黑地干,那都是因為窮的緣故。
⑷我從桑娜的丈夫“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看出窮,海上風大浪急,小船在風浪中出沒,那是拿命去玩,如果不是窮,誰愿意這樣去冒險呢?
⑸我從桑娜“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看出窮,已經有丈夫每天起早貪黑地捕魚,妻子一天到晚做那么多的活計,不是窮的話,他們不必干得那么苦。
⑹我從整個這一部分看出窮:一個七口之家,擠在一間破舊的屋子里,家里的全部財產也就是這間破屋,一只小船,一張破帆,一些簡單得不能在簡單的生活用品;為了生活,丈夫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出海捕魚,妻子任勞任怨包攬這所有家務、照料五個孩子,就是這樣拼死拼活地干,可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
5.引導深究:是啊!正因為窮,作為一家子的頂梁柱,漁夫每天得在風浪中出生入死;正因為窮,作為家庭主婦,每天都得牽腸掛肚地等待丈夫。讓我們再次細細地讀第一部分,看看桑娜怎樣焦急萬分地等待丈夫,哪些情況讓她焦急萬分?
●發表讀書感悟,穿插朗讀指導: ⑴桑娜焦急萬分的表現:“他現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心驚肉跳、自言自語、劃著十字 ⑵桑娜焦急萬分的原因:寒風呼嘯、洶涌澎湃、又黑又冷、始終不見等 (先說出詞語,再理解意思,再想象情境,再體會心情、讀出感情)
6.齊讀全段。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教學,緊扣一個“窮”字,凸現一個“急”字,引導學生進行兩個輪回的讀和悟,第一輪回主要以先自讀后交流的方式,反饋讀書效果,旨在發現學生思想的火花;第二輪回主要以先自讀后朗讀的方式,反饋讀書效果,旨在促成學生的情感投入。這樣,力圖做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注學生閱讀的個性化、體驗的獨特性。
第二課時
一、配樂描述,導入本課學習
(錄音配制海邊的夜晚,漁家的小屋,轟鳴的波濤,怒吼的狂風,嘶啞的鐘聲) 動情描述: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跟隨托爾斯泰到海邊的漁家小屋里,聽到了夜深人靜的海上狂風的怒吼、波濤的轟鳴,而漁夫起早出海打魚到深夜還沒回來,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小屋里焦急地等待著,等待著,可是始終沒見丈夫的影子。桑娜再也坐不住,提著馬燈到海邊,可是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見。后來,卻讓桑娜看到了一幅令人揪心的畫面—— 那是怎樣的畫面呢?請打開課本。
【設計意圖】 一個簡單的導入環節,以繪聲繪色的解說式語言,輔以海邊風吼浪嘯的樂聲,來描述桑娜焦急等待丈夫歸來的場景,營造出一種真真切切讓人心悸的氛圍,既扼要溫習了上一課的內容,又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學習情緒,使之全心關注情節的發展和“窮人”的命運,達到熏陶、感染的目的。
二、引讀談話,導出西蒙場景
教者:(引)海風卷著被刮斷的東西,敲打著鄰居小屋的門,于是,桑娜想起了——
學生:(讀)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個生病的鄰居。“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
教者:(引)桑娜一邊想一邊敲敲門,可是沒人答應。于是,她又想——
學生:(讀)“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
教者:(啟)同學們,從剛剛老師與你們的交流中,你們對桑娜有什么認識?
學生:(談)
⑴我覺得桑娜很關心她的女鄰居西蒙,她知道西蒙生病,早就想去看望了。
⑵我覺得桑娜很有同情心,自己家七口人日子很難過,但她深深知道一個寡婦張羅兩個孩子的日子比自己更難過。 ⑶我覺得桑娜很善良,她一邊擔心著丈夫的生死,一邊還要牽掛著女鄰居西蒙。 „„
教者:(導)是啊,往往越是窮人,越是善良!讓我們跟隨桑娜,走進西蒙的小屋——桑娜,還有你們,看到了怎樣一幅畫面?誰能以朗讀來描述這個畫面——(指名朗讀)
教者:(導)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感想?請聯系有關語句說說。
學生:(談)
⑴西蒙家比桑娜更窮更苦,桑娜家雖然擠,但生了爐子很溫暖,可是西蒙家連爐子都沒生,又潮濕又陰冷。
⑵西蒙很愛自己的孩子,那么窮那么苦,也許自己就是餓死的,可兩個孩子都是“圓臉蛋”,“圓臉蛋”就是胖胖的,可見西蒙從來沒讓孩子餓著。
⑶西蒙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因為那么冷的天,她臨死前“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讓孩子“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勻而平靜”。
⑷西蒙死得很痛苦,一只手還想“抓住什么”,臉色繃得“冰冷發青”,可見她死前一直苦苦掙扎,不愿死去,不愿離開兩個孩子。這情景實在讓人揪心。
教者:(隨機提示)這個細節,使我們很自然地想到西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嗎?
學生:(想象描述)風呼呼地敲打著門窗,天氣是這樣的冷,孩子睡了,西蒙勉強撐起身子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孩子的身上,又解下自己的頭巾,裹住孩子的腳。她已經氣息奄奄了。她看著心愛的孩子傷心地說:“孩子,媽媽不行了,你們這么小怎能離開媽媽呢?啊,上帝啊,保佑吧,讓哪個好心人把孩子拉扯大吧!”她一字一淚,辛酸的淚水順著雙頰流下來,滴在孩子的圓臉上„„
教者:(結)是啊,西蒙的家境,讓人同情;西蒙的不幸,讓人揪心;西蒙的孩子,讓人特別心疼啊!讓我們以深深的憐惜之情朗讀這一段(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主要研讀西蒙家境和她的特點,既要讓學生感覺到她的家境值得同情,揭示桑娜救助她孩子的心理動因;同時讓學生認識西蒙也是個很善良、很愛孩子的偉大母親,對下文體會桑娜品質形成襯托。兩個層面的感受,都為學生深度研究語言文字奠定厚實的情感基礎,同時通過感情朗讀達到熏陶效果。
三、品讀課文,體會桑娜品質
1.啟發談話,引導品讀
能夠心心相通的,也只有窮人了。桑娜看到西蒙死了,怎樣做的?怎樣想的?請同學們仔仔細細讀下面的內容,找一找桑娜的表現,體會體會她的心情,從而感受她的品質。
2.自讀課文,圈劃體會
(學生閱讀體會期間,教者走動巡視,隨機查看,及時個別提示點撥)
(發覺同學大都已經完成自讀圈劃,即示意大家同桌議論)
3.交流心得,指導朗讀
(程序:說出語句——談談感悟——嘗試朗讀——評議練讀) 重點語句研讀預設: ⑴“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把這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①這三句話寫了抱回西蒙孩子時的動作和心理。
②行動很干脆:“裹”“抱”“放”“拉”這一系列動作做得那么自然那么利落,可見她完完全全把西蒙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多么善良啊!
③想法很簡單:家里一下子多兩個人,本應該想些什么:從此多了兩個孩子,日子更難過;多了兩個孩子,自己的孩子會更苦;多了兩個孩子,丈夫會更苦;多了兩個孩子,自己會更苦„„但是,“不知道„„”,說明她當時什么也沒想,什么也來不及想,救助苦難不需要任何理由!而“覺得„„”說明她懂得救助苦難天經地義! 教者:(評贊)一個女人,在沒有得到丈夫同意的情況下,作出這樣一個非同小可的決定,這是多么偉大的善良!讓我們以深深的敬佩讀一讀這段話,讀出她偉大的善良!(學生齊讀)
⑵從“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一直到“‘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整個這段文字描寫“忐忑不安”的心路歷程
①憐惜丈夫,深深自責:他終日勞累,自己不能為他多多分憂,反而擅自作主抱回兩個孤兒來增加他的負擔;
②為了孤兒,甘受責罰:人有良心,誰也不可能眼巴巴望著幼小的孤兒見死不救!拿定主意接受丈夫懲罰。
③不謀而合,無比欣慰:一邊傾吐對丈夫的關切和牽掛,一邊又囁囁嚅嚅透露西蒙死去的不幸,試探丈夫的態度,發現丈夫與自己息息相通,終于一塊石頭落地。
4.總結評贊,深化情感: 看,這就是桑娜,毫不猶豫地抱回西蒙孩子的桑娜,甘受責罰也不后悔的桑娜,體恤丈夫又不舍棄鄰居的孤兒的桑娜!多么質樸、多么善良、多么偉大的桑娜!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涉及課文的篇幅比較長,采用了“紅線串珠”的導讀方法,緊扣桑娜這一中心人物,又緊扣抱回西蒙遺孤前后的表現,引導學生通過找、悟、議、誦,來理解課文語句,體會人物特點,旨在避免逐句感悟、逐詞挖掘可能導致的嚴重費時、沖淡學生閱讀興趣的現象。
四、全文整合,總體認識窮人
1.完整認識桑娜
⑴啟發談話:托爾斯泰的筆下,桑娜是個最值得稱頌的窮人,除了善良,桑娜還有什么特點?請快速閱讀全文,找出有關語句,發表你的看法。(學生讀書)
⑵交流看法
①桑娜還是個吃苦耐勞的人:“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②桑娜還是個賢惠溫柔的人:“‘我?’桑娜臉色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么兇,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
2、全面認識窮人
⑴啟發談話:那么,其他窮人呢?他們都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再一次快速閱讀全文,找出有關語句發表你的想法。(學生讀書)
⑵交流看法
①西蒙也是個善良的人,她很苦,但看得出她一直獨自忍受,沒有過多麻煩鄰居,直至死前。
②西蒙還是個勤勞的人,一個寡婦拉扯兩個孩子,不是勤勞,就沒法養活,而她居然能夠把兩個兒子撫養的很好。
③漁夫是個勤勞的人,愛家的人,每天都出海打魚,卻從無怨言。
④漁夫是個善良的人,他一聽說西蒙死了,身邊睡著兩個很小的小孩,立刻就決定要抱回他們。
3.歸結課文主題: 啟發提示:大家學得很認真,讀書的收獲很大,感受很深。通過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了—— 學生歸納:桑娜及他的丈夫,在女鄰居西蒙死去后,毅然收養西蒙的兩個遺孤的經過,表現了窮人善良、勤勞的品質。
回應課題:讓我們記住這些可愛的窮人吧,記住窮人們閃耀著人性光輝的高尚品質吧!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花費適當時間和精力,引導學生由中心人物——桑娜,到中心事件——收養遺孤,擴展開去,推及到全文涉及的幾個窮人、多方面的品質,達到對課文由點到線再到面的全面理解,在突出重點內容的基礎上,兼顧了非重點內容,實現了點面互補。
板書設計:
窮人
桑 娜 (勤勞、善良)
(五個孩子)
漁夫 非這樣做不可
(兩個孩子) 得趕快抱回來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抱怨、傾聽、魁梧、撕破、嚴肅、憂慮、洶涌澎湃、濕淋淋、心驚肉跳、忐忑不安、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是教學重點。揣摩學習作者通過環境、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
1.板書課題。
2.交流學生課前搜集的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適當補充。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導入新課,通過讓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作者的資料,激起學生對列夫·托爾斯泰這一世界級大作家的景仰之情,從而調動學生閱讀課文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查字典。
2.學生練習朗讀,達到通順、流利、有感情。(教師適時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3.初步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把著力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上,讓學生在準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初步把握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1.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將課文分成三部分,并考慮每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魚的丈夫回家。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講桑娜出門探望丈夫是否歸來,順便去看望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繼續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講漁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動提出收養孤兒,夫妻倆的想法不謀而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條理,把握作者的敘述脈絡,進一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并為進一步研讀文本做好了鋪墊。]
四、研讀課文,把握人物特點
同學們,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心地太善良了。)
漁夫和桑娜心地善良,他們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我們僅僅了解故事的梗概是不夠的,大作家托爾斯泰用他的生花妙筆細膩傳神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特點,這需要我們仔細地去品味,去欣賞。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文本,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悟主人公精神的高尚,同時領略大作家托爾斯泰高超的文學才華。
(一)研讀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朗讀1、2自然段,看看除了知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歸來這件事外,你還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漁夫和桑娜十分勤勞。
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
a.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b.這段文字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先寫了屋外,再寫了屋內。)
c.室內的描寫是圍繞哪個詞語寫的?(課件將“溫暖而舒適”加上著重號。)
d.這所謂的“溫暖而舒適”是什么樣子的?
e.你認為應該怎樣理解這所謂的“溫暖而舒適”?
f.這所謂的“溫暖而舒適”是靠什么取得的?
g.這段文字中漁夫和桑娜的勤勞,作者是直接寫出來的嗎?(不是。)是怎樣寫出來的?(是通過室內外環境描寫表現出來的。)
教師告訴學生:這種不直接描述人物特點,而是通過環境來烘托的方法又叫側面描寫。
(2)桑娜家境非常貧窮。
桑娜的家境貧窮從哪些文字可以看出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
師邊讀邊提問:
a.“沉思”是什么意思?桑娜家境貧寒是通過對桑娜的什么描寫表現出來的?(心理。)
b.“勉強填飽肚子”是什么意思?
c.這“勉強度日”的生活是靠什么來維持的?
小結:這段文字以桑娜的心理描寫的方式表現了桑娜家境貧窮,通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得知,桑娜的家庭生活只能說是勉強度日,而這種勉強度日的生活也是靠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不停地勞作才得以維持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讀書發現作者在敘事的過程中通過環境描寫寫出了桑娜、漁夫的勤勞和他們家境的貧寒,有利于進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
(二)研讀第二部分
1.當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歸來的夜晚,去看望西蒙,發現西蒙已死,她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作者并不是平鋪直敘地展示事件的發展過程,而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完成了對人物美好形象的塑造。請同學們仔細默讀3—11自然段,看看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刻畫桑娜這一人物的?
生默讀后回答。(主要是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的。)
2.請同學們再次默讀3—11自然段,畫出描寫桑娜心理的句段,仔細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也可以寫一寫,留下你思考的痕跡。
3.交流。
根據學生的交流,重點引導學生品讀以下兩處。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a.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b.對這句話你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c.教師引導理解。
為什么說“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 桑娜抱回孩子的那一刻她經過了深思熟慮嗎?她考慮到自己這樣做是舍己為人的善舉嗎?那么是什么驅使她這樣做了?(善良的本性。)
“非這樣做不可”什么意思?(應該而且必須這樣做。)為什么在桑娜看來“非這樣做不可”?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a.讓學生說一下對這段話的理解。
b.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忐忑不安”什么意思?
“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桑娜為什么會想到這些?
“……是他來啦……不,還沒來!……”說明了桑娜怎樣的心情?
你從“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從這里你認為桑娜是怎樣的一個人?(桑娜是一個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人。)
c.你對這段話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引導學生探討省略號的作用:心情緊張,心理活動時斷時續,不是很連貫,很有條理。)
d.誰能有感情朗讀一下這段話,注意讀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e.學生自由朗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并讓學生在品味人物心理描寫的過程中領悟到桑娜心地的善良。讓學生通過感悟、質疑、相互啟發,訓練思維,增強品評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研讀第三部分
桑娜未經丈夫同意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她內心忐忑不安,自家的生活已是朝不保夕,再加上兩個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漁夫回來后是如何表示的呢?
1.請同學們自由默讀12—27自然段,思考(課件出示):
a.作者在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畫人物?
b.在這部分文字中你對桑娜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c.當漁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兩個可憐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從中可以看出漁夫是怎樣的人?
2.交流。
(1)作者在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畫人物?(主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
(2)你對桑娜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談一下對21至23段的看法。)
(3)當漁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兩個可憐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
一生讀后出示: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自由朗讀,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漁夫是怎樣的人?
讓我們來仔細地品讀一下這段文字。
a.“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從漁夫的表情變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
b.“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c.漁夫同意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意識沒意識到這樣要加重負擔?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熬”字說明了什么?這里可以看出漁夫是怎樣的一個人?(善良、堅強,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d.下面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一下這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一下這段文字,體會漁夫的美好心靈。
[設計意圖:仍然關注課文表達上的特點,讓學生抓住人物語言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進一步加深對桑娜的認識,體會到漁夫善良、堅強的美好品質。]
五、回歸整體,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
通過認真閱讀,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漁夫和桑娜的勤勞、善良及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通過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細致地刻畫了人物。在課文前部分通過室內外環境的描寫表現了漁夫和桑娜的勤勞,通過桑娜的心理活動,交待了漁夫一家貧窮的家境,通過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桑娜的善良,最后通過人物的對話進一步刻畫了漁夫的美好形象。
1.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交待桑娜貧窮的家境?(凸顯人物品質。)
2.如果沒有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表達效果會有何不同?(體會心理描寫的作用:真實感人,合情合理。)
3.閱讀這篇課文,你在寫作方法上受到什么啟示?
4.通過學習課文,你對托爾斯泰有何認識?
5.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和作者匠心獨運的表達方法。
[設計意圖:回歸整體,品評作者組織材料的別具匠心,進一步領略作者高超的文學才能。]
六、作業
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續寫《窮人》。
北師大六上 《窮人》第二課時 教學案例 篇14
《窮人》教學反思
《窮人》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寫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窮的情況下,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根據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感情朗讀、思維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努力讓學生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我主要采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如《窮人》中漁夫和妻子的對話,我先讓學生揣摩他們的心理,再讓他們通過分角色朗讀,理解漁夫和妻子是個怎樣的人。從中掌握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和環境變化的襯托,是寫好人物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還在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同時,還設計了啟發式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課文,中間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讀課文。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勾畫重點詞句,質疑問難。
《窮人》教學反思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我覺得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由于本學期我們語文課要求每篇課文盡量用兩課時的時間來完成,于是我是這樣來設計思路的: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自學字詞,了解大意,梳理思路。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
第二課時:
精講細讀,體會感情。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針對上節課同學們的朗讀熟練,我先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課文,把學生們帶入到文中不同的環境中,然后主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內的活動來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語言文字來體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如以下幾個點:
(1)文章開頭的對比描寫:先讓學生通過讀感受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在此基礎上,再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干。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并在此設置疑問:這里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給學生留些想象的空間。
(2)第二部分我讓學生繼續自由朗讀,做好批注。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并著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復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
(3) 第三部分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自行品味。
文章的結束我是通過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后續寫來完成的。
這樣設計教學這篇課文,我覺得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寫,也能夠感受到環境描寫的重要性,又學會了習作中的細節描寫,還鍛煉了片斷寫作,只是對于當時社會的環境描寫欠缺,還學讓學生多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