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精選17篇)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
如果把文本只是作為一景而觀,課堂不深入而觸及人的靈魂,這種儀式化的教與學總讓我感覺思想虛空、情感飄渺。比如《天游峰的掃路人》描寫了作者在天游峰上與一位七十高齡的掃路人相遇,并被其笑對人生的樂觀情懷所感染。課堂上,教師一般都會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中一些詞句的賞析,帶領學生走近老人并接受教育。你觀察課堂,學生交流說得也不錯,但總感覺隔著一層,沒有悠然心會,沒有怦然心動——他們是把課文當作知識來吸儲的,而與自己的心靈成長無涉。如何克服學生的冷漠心態,幫助學生把目光從課文抬起后,能投向自己的未來?正路不行,那就“歪”教吧:
一開場,我就和學生來了個實話實說:你長大后最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有學生說想做什么橋梁專家,有想做什么探險家,有的要發明什么,總之學生們想從事的都是知識型的職業。我說,你們真有志向,那掃路人在你心中是什么位置?不少學生直言不諱:這個職業太苦了,又臟又累,而且被人瞧不起。我們這兒稱其為是“掃大街的”。看來學生的本性暴露出來了,但我想考驗考驗他們的“立場”,便作驚訝狀:一個掃路人,靠自己力氣吃飯的清潔工在你們眼里身份就這樣的低*?說完我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們。一些察言觀色者舉手了,陳說:“本學期我們思想品德課第一課就講了勞動者都是平等的,清潔工是城市的美容師!想一想,天不亮他們起來清掃街道了,假如沒有他們,我們這個城市會臟成怎樣?”不錯不錯,慷慨激昂。但我忍不住斜搗一杠:“城市美容師,多好的名字。你一定想做?”這位學生絕沒有想到我會來這一招,也許他本來看我那般的期待,表現表現救救我的場,哪想到我會如此操戈反擊,一時反應不過來,張著嘴愣在了那里……
看著學生情緒已經被調動,我開始觀點滲透:所以,我并不想咱們班30個同學,十幾年后出十個二十個掃路人。(生笑)但我要說,雖然我不想你們成為一個掃路人,但老師期望你們做一個像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樣的人(正色,重復),理解老師的話嗎?學生思考,回答,有學生說,老師是不希望我們真正地成為清潔工(我插:如果你實在做不來其它的工作,做清潔工也未嘗不可),但您期望我們像天游峰的掃路人那樣,有一個樂觀的情懷。
多好啊,魚兒已經上鉤了,我趁熱把學生引向對課文的學習:對呀,老師為什么有這樣的期待呢?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什么原因走進了作者的視野,又是什么讓作者忍不住提筆為他寫一篇文章?讀課文,交流。
交流突出了以下四點:
1、山是這樣險。(品賞“銀絲”,與“電線”比較:其一、易斷,更險;其二、有色彩,有飄動感,形美)
2、生活是那樣苦。(穿著之簡陋,面容之黑瘦,飲食之粗劣)
3、工作是那樣累。(每天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
4、而掃路人卻如此豁達。“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在工作中尋找樂趣,享受工作;“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在生活中發現甜蜜,享受生活。
最后我詩意總結:是青松,就挺立山巔,是小草,就裝飾大地。人的崗位可以不同,但對工作對生活的情懷應該一樣:永遠做一個快樂的人。
(《現代教育報·教學研究》2007/11/05)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2
13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的掃路人》課前談話
支玉恒《天游峰的掃路人》(上)(教學錄像)
支玉恒《天游峰的掃路人》(下)(教學錄像)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掃路人樂觀開朗、自信豁達的生活態度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領悟作者描寫掃路人的巧妙構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天游峰的掃路人》。(生齊讀)
提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導學生弄清課文所記敘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這樣的教學思路是好的。)
二、講讀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過渡: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為什么他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認識這位掃路人。
(這個過渡性的問題,提示了學習的目標。)
1、自讀課文。提示: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天游峰掃路人的句子讀一讀。
2、小組討論交流。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全班交流,相機板書。
年過七旬樂觀開朗
每天掃上掃下工作負責
30年后……自信豁達
(對掃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確而全面的。)
4、研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渡:作者在與老人的交談的過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學生自讀,找出課文中作者直接議論、抒情的內容。
(2)討論、交流。啟發學生展開想像,作者當時對老人說的話。
(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進行研讀。通過研讀,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讀。
(1)小組練習。
(2)指名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又回到了整體,也能再現兩人交談時的情境。)
三、比較閱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1、引讀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險峰,是如此的巍峨險峻……(生讀)。當作者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飽覽了無限風光,心里怎么樣呢?(生讀:“好不得意”。)
2、提問。
晚上,作者在散步時又遇到了一位對工作極端負責、對生活充滿信心的掃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3、出示填空。
這次,作者游覽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飽覽了的無限風光,遇到了一位樂觀開朗、工作負責的掃路老人。
4、學生填后,齊讀。
(這一步的設計很有創造性。不僅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感情變化,而且理解了課文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總結全文。
作者游覽了武夷山,不僅登上天游峰,飽覽了的無限風光,而且遇到了一位樂觀開朗、工作負責的掃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興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寫了下來,告訴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這樣一個人,你會怎么做?
怎么把一個人寫好呢?可以像作者那樣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等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特點。在描寫的過程中,要學習抒發感情的方法,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會是什么樣的?他們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然后寫下來。
年過七旬 樂觀開朗
13、天游峰的掃路人 每天掃上掃下 工作負責
30年后…… 自信豁達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板書課題(課題中“峰、人、”兩個字用紅筆寫,且寫得很大)
二、引導質疑:
師:看到老師寫的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為什么把“峰”和“人”寫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三、自讀感悟:
1、多媒體顯示學習要求:
(1)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劃下自己認為能回答上面問題的句段。
(2)讀一讀劃的句段,想一想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3)與周圍的同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4)讀好所劃的句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
四、班內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1、自由匯報讀書體會:
關于峰: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關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他皮膚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2、教師點撥(引導深入體會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樂觀)
·練習感情朗讀。
五、練筆。
多媒體顯示練筆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
根據上面文字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3
師:初次見面,可以很冒昧地問大家一個問題嗎?最讓你欽佩的人是誰?
生:我最欽佩的人是司馬遷。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他雖然含冤入獄,卻是那樣的堅強,寫下了五十多萬字的巨著《史記》。
師:身殘志堅,值得敬重。
生:我最欽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楊利偉。他駕駛著“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偉大了!
師:吃苦耐勞,勇攀高峰,一百個佩服!
生:我最佩服運動員桑蘭,她戰勝病魔,為國爭光,真是巾幗英雄!
師:這樣頑強的毅力,怎不讓人嘆服!
生:我欽佩的人是“飛人”劉翔,他在雅典奧運會上獲得了百米跨欄的世界冠軍,為中國人爭了光,讓外國人不敢小看我們。
師:揚眉吐氣!壯我國威!誰敢不服氣!
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貿公司做翻譯,能說三國語言。
師:將來超過你爸爸,說五國語言!
師:同學們敬佩的大多是名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對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掃路人產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事情的經過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課題。)
(學生自讀課文。)
師:談談感受好嗎?
生:我覺得這位老人很了不起,怪不得作者會對他產生敬意呢!
師:從哪里看出作者對這位掃路的老人懷有深深的敬意?能找到根據嗎?
生:能!
師:說說看?
生:(讀)“我緊緊地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這說明“我”對掃路人很喜歡,30年后還要來看望他,說明他對老人已很有感情。
師:誰能體會到這種感情?讀讀看。
(一生讀。)
師:交情好像一般,感情還不夠深。哪個詞語最能體現“我”對掃路人的敬重之情?
生:“緊緊地抓住”說明作者感情深摯,說明他們兩個人的心靠得越來越近了。
師:兩顆心靠得越來越近了!你體會得多好呀!多深哪!愿意讀一下給大家聽聽嗎?
(一生自讀。)
師:給你這一讀,這回是“緊緊握住雙手”嘍!我覺得這句的“再”字你讀得挺重的,為什么?
生:“再”就是又一次的意思。下山后他還要回來,30年以后還要來,這么長的時間都沒忘記這位掃路人,可見掃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師:對!一個“緊緊”,一個“再”字,確實表達了作者對掃路人的敬意!還有嗎?
生: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一直伴隨”表示時間很長很久,說明掃路人對“我”的影響太深了,一輩子都忘不了。
師:那么到底掃路人哪些地方讓“我”如此敬佩呢?請大家默讀一下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學生自由讀書,思考梳理問題。)
師:誰來說說?
生:(讀)“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山。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已是暮色中了,說明天快要黑了,掃路人卻要一級一級地掃下一千八百多級臺階,真是太累了,讓人敬佩!
生: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就連游客們都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這就說明石階太長太高,還很危險,游客們都提心吊膽的,而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這里掃下一千八百多級臺階,我覺得老人的勇敢令人敬佩!
生:我覺得老人之所以這樣默默無聞地掃路,給游客一個美好的環境,他不圖什么獎勵,也不圖什么表揚,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心!
師:說得多好啊!一顆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愛心!因為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危險的工作環境,他也不動搖;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這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掃路人!
生:偉大的掃路人!
生:令人驚嘆、讓人欽佩的掃路人!
生:頂天立地的掃路人!
(掌聲響起。)
師:好!頂天立地!這個詞用得好!在書中這個詞是寫——
生:天游峰的。
師:“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指天游峰很巍峨很高大。
生:從字面上看,就是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我覺得這是夸張,就是說天游峰很高,很有氣勢。
師:分析得很有道理!那為什么說是“頂天立地的掃路人呢?”
生:我想這是因為掃路人的精神太偉大了,他的精神頂天立地!(熱烈的掌聲。)
生:他的品質太高貴了,讓人敬仰!所以說他頂天立地!(掌聲再度響起。)
生:他的心靈太美好了,雖然年事已高,本該退休了,卻還在這樣為人們付出自己的辛勞。所以看著他,就像面對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樣。(熱烈的掌聲。)
師:精彩啊!精彩!你們高水平的發言,同樣的頂天立地!好,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這位頂天立地的掃路人。“我抬頭望了望”,讀——
(學生深情地齊讀第7節。)
師:對于這一節,誰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最后一句為什么說“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倒抽了一口氣”,就是說作者看到掃路人這樣不怕危險,不顧勞累地掃石階,感到很驚訝!很佩服!
師:他的解答你同意嗎?
生:我有點同意。
師:就是說還有點不滿意?
生:我覺得既然是表示作者的驚訝。那為什么不說我不禁驚訝起來了呢?
師:你又提出了一個更有價值的新問題!我請大家都來思考一下,如果換成“我不禁驚訝極了”或“我不禁驚呆了呢?”行不行?
生:我覺得可以。因為意思都一樣嗎?而且又讀得通順。
生:我認為不能換。雖然意思是一樣,都是說作者很驚訝,但直接說出來了,反而沒有“倒抽了一口氣”給人的印象深。
師:為什么“倒抽了一口氣”印象就深?
生:因為“倒抽了一口氣”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一樣!(掌聲響起!)
師: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無窮魅力!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說“驚訝”也可以,但看不見摸不著,不太好體會;說“倒抽了一口氣”就形象化了,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說表示害怕,還可以說成“倒抽了一口冷氣”,“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脊梁骨發麻”。我們要學習和運用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下面,我們再回到前面的大問題,掃路人還有哪些品質讓人敬佩?大家再找找看。
(學生自由快速地讀課文。)
生:(讀)“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地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老人對陌生的游客這樣熱情,還為他沏茶,讓人佩服!
師:熱情待客,心地善良!好人!你有個字音沒讀準。“沏”讀第一聲,“qī”,不讀“qì”。來,讀一遍,全班一齊讀。“沏”是個生字,“徹底”的“徹”雙人旁換成“氵”就是“沏”。因為沏茶要用水來泡,所以就是“三點水”。能記住嗎?來,在書上寫一遍。
師:我發現這一節里有一句話和我們剛才學的“倒抽了一口氣”的表達方式一樣。你們發現了嗎?
生:(讀)“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這句話表面寫茶香,人喝了心里熱乎乎的,其實是寫老人的熱情像茶一樣讓人感到溫暖。
生:老人的熱情,老人的友誼就像茶一樣溫暖著作者,他把友誼和熱情傳到了作者的心里。
師: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好!就順著這個話題,大家再找找看,看文中還有沒有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
生:(讀)“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就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作者把天游峰的“險”形象地寫了出來,它把石梯比作在云霧中飄飄悠悠的風一吹就能斷掉了的銀絲,讓人似乎真能看到這樣一幅畫,看到了它的“險”。
師:誰能把這個危“險”的畫面讀出來?
(指生試讀,齊讀。)
師:我倒有個問題了,既然是寫掃路人,作者為什么用了整整一段話來寫天游峰的險?
生:天游峰是掃路人工作的地方,寫天游峰的險,就是突出了老人掃路的危險性。
生:若隨便在一個比較容易的地方打掃衛生,可能也就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了。
師:這對我們寫文章有什么啟發?
生:看來寫一個人不一定都從正面直接來寫這個人,從側面來描寫這個人所在的環境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師:課文里有直接描寫老人的嗎?
生:(讀)“下了山,已是傍晚時分。我游興未盡,……我循聲迎了上去,……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我覺得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師:從哪里看出?
生:因為他穿了一套褪色的衣服,說明衣服已穿了很多年了,已經很舊了;而且人是精瘦的,說明他生活條件也不好。
師:生活條件好的人都得是胖子?(眾笑。)
生:不一定。
師:再往深處想一想,從“褪色的衣服”、“精瘦”兩個詞還能體會到什么?可以討論討論。
生:從“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勞動,因為整天勞動就不容易發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風吹日曬的也容易變瘦。(掌聲。)
生:“褪色的衣服”不但說明老人艱苦樸素,也看出這是老人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才會褪色的。
生:老師,“運動鞋”也說明了老人是掃路人,穿運動鞋干起活來才能方便。
師:可見,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師:來!我們繼續走近這位老人。
生:讀“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師:注意!“瘦削”(xuē)不是“瘦削”(xiāo),讀!再讀!是“炯”(jiǒng),讀!再讀!是(yǒu)“黝黑”,不是“yōu”,讀!再讀!
師:讀了這一段,你又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這是一位身體健康的老人,因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有神身體肯定很好。
師:你從炯炯有神的眼睛看出了老人的健康,會讀書,會思考。
生: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因為書上說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生:這是一位勤勞的老人。因為面色黝黑,說明他長期在外風吹日曬,“瘦削”和前面的“精瘦”一樣,也說明他不停地勞動著。
師:誰來概括一下?
生:這是一位健康的、善良的、勤勞的老人。
師:能用上四個字的詞語嗎?
生:這是一位身體健康、勤勞善良的老人。
生:這是一位勤勞善良、神采奕奕的老人。
生:這是一位心地善良、吃苦耐勞、精神矍鑠的老人。(熱烈的掌聲。)
師:我很奇怪,對老人的兩次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要分開寫呢?放在一塊兒寫不是更省事嗎?
生:第一次描寫是概括地寫,第二次寫得很詳細。
師:你說得沒錯!但為什么不放在一塊呢?
生:一口氣寫在一起太羅嗦了。
師:是嗎?
生:在一塊寫也不是羅嗦。因為兩段話加在一起字數也并不多。因為第一次寫的是穿的衣服之類的,后面是寫老人的臉和眼睛的。
師:穿著和五官不能放在一起寫?
生:也不是。
(學生面露難色,一時說不清楚。)
師: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剛才有同學說了,第一次主要寫了穿著,第二次卻很細致地描寫了老人的眼睛、眉毛、臉色。那這兩次描寫的內容能不能顛倒過來呢?再讀讀這兩段話。
(生自由讀第3節和第8節。)
生:因為第一次作者是無意中聽見“嘩嘩”的掃路聲被吸引過去的,他對老人只是初識,并不了解,也不太在意。所以這時候只能從衣服等方面對老人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
(掌聲響起。)
師:很有道理!接著說。
生:第二次,是因為老人和作者交談了很多,作者對老人每天掃一千八百多級石階很佩服,這時他是懷著很深的敬意來看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細。
(掌聲再度響起。)
師:噢,聽你精彩的解說,我算明白了!大家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這就叫會讀書!不但要看仔細,還要善于發現,善于思考。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三節,看看能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自由讀課文最后三節。)
生:我發現課文最后一句的寫法和前面“倒抽了一口氣”的寫法一樣,也很形象。
師:好!一起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師:誰來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笑聲怎么可能隨著我回到住地呢?這笑聲其實就是指老人的性格。
師:什么性格?
生: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性格。
師:“自信”應該能夠理解吧,“豁達開朗”是什么意思?
生:“豁達”就是很大方吧?
師:有點靠近了。聯系整篇課文再想一想。
生:“豁達”應該是大度吧?
師:對!聯系老人說一說。
生:老人在那么危險的石階上掃路,工作量那么大,那么累,已經退休了,可他一點都不在乎,不去計較。
生:“豁達開朗”就是樂觀。這么險,這么苦,他都不抱怨,默默地奉獻著,而且說自己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還有花鳥作伴,自己舍不得走。沒有樂觀的精神,誰會這么做呢?(掌聲響起。)
師:精彩呀!還能從文中的哪句話里看出老人的豁達樂觀?
生:(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明明已經很累很辛苦了,他卻這樣輕輕松松,自在悠閑,像游山玩水一樣。說明他對工作很滿意,很快樂,很樂觀。
師:正因為老人有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板書。)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好嗎?
(生寫感受。)
師:咱們來交流一下。
生: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讀了《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生:讀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計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么,而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好好工作。
生:學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想起了一句話:對于一個不滿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生:既來之,則安之!
生:自信快樂生活,踏踏實實做人。
生:樂觀一些,生活永遠都會對你微笑!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4
一、回顧復習,進入文本
這節課我們和作者章武一起進一步走進天游峰,走進天游峰的掃路人。
二、品讀課文,理解文本
1、默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反復品讀,說說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初識老人
認識一個人,首先從什么開始?(外貌)
▲“我循聲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1)抓住“精瘦”體會老人辛勤勞動;抓住“褪色”體會老人的節儉,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才會褪色
(2)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
我們繼續走近這位老人。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讀了這一段,你又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相機引導學生用四字詞語概括)
(1)抓住“瘦削”“黝黑”體會老人的勤勞。
(2)抓住“慈善”體會老人的慈祥、善良。
(3)“炯炯有神”說明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很健康。
(4)指導朗讀
▲對老人的兩次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要分開寫呢?放在一塊兒寫不是更省事嗎?
(那這兩次描寫的內容能不能顛倒過來呢?)
3、作者在那兒偶遇了這位老人?誰能用自己的朗讀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作者眼中的天游峰?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就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天游峰高、險)
(1)你想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天游峰的什么?(指導:百多級石梯,在陽光的照射下,象一根銀絲,能看的清嗎?模模糊糊,票飄悠悠)
(2)如此高、險的天游峰,作者……好不得意。“好不得意”?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的掃上去,在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抓住“頂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這些詞句,體會天游峰很高。誰能把天游峰的“高”讀出來呢?
(2)從“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這些詞語中體會游客們登山的提心吊膽,登山的累。
(3)而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的掃上去,在一級一級掃下來……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啊?(不怕辛勞,熱愛工作)
是啊,因為熱愛工作……
▲既然是寫掃路人,作者為什么用了這么多語言來寫天游峰的險,寫游人登山的提心吊膽,登山的累?
4、品讀老人的豁達開朗
▲面對如此繁重的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而老人卻說: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1)指導學生用輕輕松松,自在悠閑的語氣來讀
(2)你讀出了老人怎樣的胸懷?(引導: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豁達開朗
(3)讀出老人的豁達開朗。
▲ 還能從文中的哪里看出老人的豁達開朗?
一、“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1)抓住“我能舍得走嗎?”這句話體會老人對天游峰的深情。指導朗讀。
(2)小結:老人離不開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氣和與他作伴_自勺花鳥。在我們看來,老人的生活其實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卻以苦為樂,舍不得離開。這也是一種豁達、開朗。
二、“30年后,我照樣請你喝茶!”
(1)讀出老人的自信和豁達開朗。
(2) 30年后,老人百歲,這是作者對老人真心的祝福。在老人的心中雖然自己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對未來依然充滿希望,這不正是一種自信、豁達開朗嗎?
(3)……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
笑聲——一笑而過,怎么會一直伴隨作者回到駐地呢?(老人的精神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
三、讀寫遷移
1、正因為老人有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投影)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好嗎?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詞語。
3、品讀具體語言材料,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開朗的生活態度,并從中受到啟迪。
4、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寫表現人物內心的寫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的語言、神情等,領會課文蘊涵的哲理。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寫表現人物內心的寫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談話:
1、單刀直入,揭示課題。
2、朗讀課題,引發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課文內容或課外資料)
(2)師生對話,引發討論:天游峰的掃路人與別的掃路人有什么不同之處?
二、初讀,感受:
1、自由放聲讀課文,思考上述思考題。
2、檢查讀課文:把你認為能體會到不同之處的語段讀給大家聽。
三、精讀,感悟:
1、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邊讀邊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體會作個批注。
2、交流感悟,適時深化體驗,朗讀語句。
教師預設:
服務地點 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險
見面方式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穿著 樸素
生活態度 不是苦勞動,而是賞風景。對山有真感情
服務方式 勞動量大,認真細致
外貌 精神,慈善
年齡 70高齡(人生七十古來稀)
語氣神情 悠然自在,樂觀開朗
生活環境 優美舒適,人山一體
茶 充滿人性,溝通心靈
3、你想對這位掃路人說什么?
作者這樣說了嗎?他是怎么說的?
四、總結,作業:
1、總結課文內容,領會寫作特色:
景物與人物相結合
結尾含蓄,意義深遠
通過描寫語言、神情等表現人物
2、作業:抄寫生字詞;閱讀《挑山工》。
第二課時
一、閱讀,比較:
1、自主閱讀《挑山工》。
2、比較:兩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處?
教師預設:寫旅游途中的一個人,反映一個深刻的哲理
寫人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與人物結合起來,利用環境烘托人物
3、總結:通過比較,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二、積累,練筆:
1、摘錄兩篇文章中你欣賞的詞句,多讀幾遍,背誦。
2、小練筆: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蘊涵著深刻的道理。你有這樣的小事嗎?如果有,寫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散文——《天游峰的掃路人》,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贊美。課文語言優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十分細致。考慮到我班學生對天游峰險峻的特點沒有形象的了解,對掃路人的艱辛也沒有切身體驗。基于以上對教材簡析和學情分析,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文中主要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其中目標2、3是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難點。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首先談話揭題,板書課題后指導讀題,讓學生知道本文寫的是(天游峰)的掃路人。接著,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掃清字詞障礙。再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想“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并相機正音,讀準多音字瘦削xuē,通過學生質疑討論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默讀課文,梳理課文層次,并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課文第一段(第1-2自然段)。課文第二自然段以準確生動的比喻描寫了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的險峻,由于我班學生沒人游過武夷山,也無切身體驗。我設想先讓學生讀讀這一段,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再創設情境,讓學生觀看天游峰的錄像片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銀絲”、“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等詞句邊朗讀,邊想象一根銀絲在云霧中飄飄悠悠的險。最后,在小組內由組長安排練習朗讀,讀出巍峨險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為后面理解老人掃山路的艱辛作好鋪墊。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第二課時,我準備安排三個教學環節:復習導入、研讀交流、拓展延伸。
1、復習導入。課始,以“老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導學生初步回顧上堂課的學習。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自信 豁達 開朗
2、研讀交流。
課文第三段(4-12)“我”與掃路人的對話描寫特別細致,表現了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我設想讓學生走進對文本的研讀,認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給學生創設自主閱讀的空間。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先在小組內朗讀交流,再進行全班交流。
如,引導學生通過老人樸素的話語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我準備進行這樣的預設:
第一步:學生自讀,找出描寫老人語言的相關段落。(第6、10、12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朗讀第6自然段,想想老人掃路到底累不累?
第三步:如果學生理解有偏差,真以為老人掃山路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將引導學生圍繞:“老人掃山路真的很輕松嗎?”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從課文描述的語句中去尋找事實依據。
第四步:引導學生回顧朗讀第2自然段,從天游峰的險峻中體會老人上山掃九百多級、下山掃九百多級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五步:對照第7自然段從游客登山的表現:“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等語句來體會老人掃山路是十分艱辛的。
第六步:我進一步引導,“既然掃山路是一件很艱難、很辛苦的事,那老人為什么說不累呢?”再次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語言:“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朗讀感悟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第七步:指名朗讀第10自然段,你從老人的話中感受到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掃路人與山的情感之深,樂在其中是熱愛自己的工作。讀出對老人的敬佩,進一步體會老人樂觀豁達的性格。
第八步:朗讀“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引導學生從“三十年后” 這個表示時間跨度的詞中體會老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第九步:聯系課文最后一句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來理解體會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達的人生態度。然后指導學生抓住“充滿自信、豁達開朗”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對老人的敬意和贊美。
我將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3、8自然段中對老人外貌的描寫,如從第八自然段中的“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詞句中朗讀感受到這是一位身體健朗、和善可親的老人。
最后,我將根據板書進行總結。指導學生用自信、爽朗的語氣朗讀課文最后一段,再次體會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性格特點。
這堂課我始終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為什么?”為主線展開學習,通過讀讀、畫畫、議議,讓學生各抒己見,當學生感受不到位時,我適時點撥;當學生理解出現偏差時,我順勢引導,從而正確處理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有效地組織好讀書活動。
3、拓展延伸。
課文中人物外貌描寫準確生動,語言刻畫細致傳神,我將設計以下小練筆(任選其中一題):
(1)運用準確生動的詞句,描寫一個你熟悉的人的外貌,要寫出他的特點。
(2)“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根據上面文字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天游峰的掃路人
自信 豁達 開朗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7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蘇教版第十冊的一篇課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因此,我在備課時想到要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在教學中,我試圖抓住課文對掃路老人的外貌描寫和三次對話描寫來貫穿全文,讓學生從這些描寫中來朗讀品位,體會人物的特點和精神。因此設計了一個大問題,即“你從這段文字中對老人有什么印象”。通過這個問題串起全文,引導逐步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內在精神。同時我也注意到了課文對天游峰的又險又高的文字描寫,設計了相應的環節讓學生讀中體會。
但是由于經驗尚淺,對自己所設計的種種問題想放又不敢放,因此造成了對學生自主性的局限,使自己的主導性過強。同時,對于文章中峰與人的關系沒有能夠將鉆研教材時的處理實施貫徹,造成了文本上的分裂。是一個遺憾。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相信,隨著自己的努力和大家對我的幫助,我會不斷的前進,使自己教學中的遺憾越來越少!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
1.由于敘事性閱讀教材,更能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相機滲透寫作知識,就要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學生便能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使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學時,我引領學生弄懂人物的外貌描寫如何有選擇地進行;揣摩文章明明寫了掃路人,作者為什么又花了那么多的筆墨寫了天游峰的景色呢?讓學生在內容與寫作方法都有所得。
2.學生感悟、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便是與文本潛心對話的過程。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自主感悟,進行個性化的表達和朗讀。在指導課文的朗讀時我緊緊抓住情感這條線,設計了默讀,自讀,聽讀,指名讀,齊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品,從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
《天游峰的掃路人》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贊美。在上課之前,我認真認真查找資料,反復修改自己的設計,盡管這樣,講完課后我覺得還是有許多的遺憾。其實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更有利于改進自己的教學。
一.認真研讀文本,上好課的前提。
在上課之前,我反復地讀教材,因為只有真正地走進文本,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徜徉在文字的字里行間。在多次朗讀課文后,我覺得文章很簡單,一是突出了峰的高和險,二是對掃路人的描寫。作者通過對掃路人的言、行、貌的描述,告訴我們這是一位勤勞、樸實又樂觀豁達的老人,通過老人樸實的語言,告訴我們人生的哲理,表達自己對老人尊敬和贊美之意。讓這位掃路人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甚至影響他的一生,這才是文章的“內核”和“靈魂”。讀懂了文本后,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
首先我直接導入,然后讓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思考:“天游峰到底是什么樣的山峰?”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是一種不錯的想法,但授完課后我認為,作為高年段的學生,從概括內容入手,讓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所以我認為在課伊始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回顧更合適一些。
然后,默讀課文3——11自然段,邊讀邊品味人物特點,就是一個層次的跨越。體會“武夷山第一險峰的險峻”的教學也尤為重要,我在前一課時已經完成,本堂課只是讓學生通過抓住文中“像一根銀絲”、“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等詞句邊朗讀,邊想象一根銀絲在云霧中飄飄悠悠的險。回顧天游峰高而險的特點。最后練習朗讀,讀出巍峨險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為后面理解老人掃山路的艱辛作好鋪墊。
“我”與掃路人的對話描寫特別細致,表現了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走進對文本的研讀,認真自讀課文,思考,“你讀出了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這一主導性問題,讓學生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讓學生從課文描述的語句中去尋找事實依據。從天游峰的險峻中體會老人上山掃九百多級、下山掃九百多級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等語句來體會老人掃山路是十分艱辛的。接著,我進一步引導,“既然掃山路是一件很艱難、很辛苦的事,那老人為什么說不累呢?”再次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語言:“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等語句,朗讀感悟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體會老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并且讓學生討論“人生70古來稀,30年后,還能看到老人嗎?”學生在熱烈地討論中進一步又一次體會出老人的樂觀、自信,勤勞,是長壽的秘訣,學習老人豁達的人生態度。
二.品讀文本,感受人物品質,讓課堂更精彩
在這節課的主要環節的設計上,我就采用了板塊式,“峰、人、情”,既干凈利落,又避免了支解課文。在學生研讀人的特點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寫出來,并讓學生說出理由,學生不但寫的好,有的寫“樸實,健康”,有的寫“自信、樂觀”,有的寫“有精神、愛生活。”哪怕是一點,也是學生自己的收獲,而不是教師的灌輸,這一點是學來的。理解是閱讀的靈魂,讀好則是閱讀的歸宿。一節成功的閱讀課,瑯瑯的書聲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誦讀為“美讀”,他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侯傳達出來。”這告訴我們誦讀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相通。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重視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在指導《天游峰的掃路人》課文的朗讀時根據文章抒發的情感引導學生。情感低沉、纏綿柔緩采用個別讀,體會到節奏的陰柔美。激昂、熱烈的文字,采取集體誦讀,體會節奏的奔放美。這樣緊緊抓住情感這條線,讀出掃路老人的精神之美。并且讓學生自己評價,讀的好,評的好,學生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中,領會了文章的思想內涵,表達技巧,同時又體會到課文的情感美,享受到節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讀寫結合,與老人近距離對話,讓語文課堂“課終而意未了”
文章有兩處描寫了掃路人的外貌,學生認真讀后,我就問學生“為什么兩處寫人物的外貌?不能在一起寫出來嗎?”我以為這個問題會把大家難住,沒有想到一位女生回答的很是精彩,“第一次是站字遠處觀察,第二次是和老人交談后,進距離觀察。所以不一樣。”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想對老人說的話,寫下來。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閱讀課中真正是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最后讓學生帶著對老人深深的敬意再次齊讀課題,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天游峰的掃路人》。
當然,缺點和不足還是很多的,我會不斷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爭取更大進步!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8
珍視感悟 張揚個性——《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例談
作者:岱麗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7
珍視感悟 張揚個性
作者:岱麗萍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例談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課文的語言優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十分細致。備課時,我將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
, 通過人物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哲理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本課時,初讀課文后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一步學習課文,學生興味盎然,所提問題也比較集中,他們紛紛發言表示想進一步了解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一位老人。我鼓勵學生自己嘗試閱讀課文,找出直接描寫老人的內容,在深有感觸的地方作好批注,反復朗讀、體會。在充分自讀思考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問導讀,張揚學生個性。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處理的:
師:同學們,你覺得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一位老人呢?
生:我覺得他是一位熱情好客的老人。
生:我覺得他很慈祥,也很悠然自得。
生:我感受到這位老人自信、樂觀的人生態度。
……
師:同學們,你們通過仔細品讀都能有所感悟,真了不起,那么,你能說說你是從哪里感受到這位老人的這些特點的呢?
(學生紛紛找出課文中直接描寫老人的句子、段落交流,我則相機指導學生的朗讀,當學生找到第6自然段老人說的話時,我出示這段話“不累,不累,我每天早上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讓學生從老人的話中感受老人的輕松、自在、悠閑,又不失自信的特點。)
師:(指導朗讀過后,我設問激發學生討論)老人每天都上山下山掃路,難道真的不累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紛紛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尋找理由。)
生1:我覺得肯定很累,因為天游峰頂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他每天掃上山又要掃下山,哪會那么輕松?
生2:我也覺得老人一定很累,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他已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掃山路哪有那么容易呀?
(部分學生的意見是一致的,當然也有持不同意見的,他們說得也不無道理。這種“以問導讀,師生互動”的交流方式,激起了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在與教師的平等交流中,激發了學生“我要學,我能學”的愿望,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充滿樂趣的精神生活,學生興致異常高昂。)
生3:我倒認為他能勝任這份工作,雖然他已經七十出頭,但從他的外貌“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可以看出,老人因為平時的鍛煉,精神抖擻,身體十分硬朗,所以我相信他不會累。
生4:天游峰既高,又險。“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落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要斷掉似的。”對于一個老人來說,能掃上山又掃下山,真的很不容易,我十分佩服他。
……
(對于學生的七嘴八舌,我并沒否定任何一個結論,而是重重表揚了敢于發言的同學,并且鼓勵他以后讀書就要像這樣,注重自身的感悟、領會,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只要是自己通過朗讀有所感悟,那就是有價值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讀人異,各領其奧”,都是閱讀個性的體現。教學中如用一成不變的所謂標準答案去約束學生的不同見解,甚至用“請君入甕”的方法強迫學生接受預設的惟一結論,那是扼殺“學生個性”的。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賞讀課文語言文字,讓學生在整合中得到個性體驗的升華。)
評價:
語文課標反復強調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問,明確宣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的科學理念,其實質是向我們指出“弘揚學生個性”已成為閱讀教學改革追求的崇高目標。因此,我們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應大力開展個性化教學,應該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找到自我,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最終目的。
這一教學環節的安排,促使學生在討論中對老人自信、樂觀的人生態度有了更深的感悟,真正實現了自身與文本的對話;本來與中心聯系很大但又不知如何引入的學習內容
,比如“天游峰的險峻”
,“游客登山時”的表現等的學習,過渡也相當自然,化傳統的流線型流程為立體的網狀結構,使得整堂課形散而神聚,大力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學生的創新意識也隨之培養起來了。
的確,有見解的,個性化的閱讀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個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那么,何樂而不為呢?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9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課上反饋。
1、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
循聲 褪色 掃帚 沏茶 氣喘吁吁 頗有節奏 武夷山 望而卻步
打量 瘦削 黝黑 宿鳥 炯炯有神 豁達開朗 大汗淋漓 半途而返
2、“三讀”課文:
一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找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二讀要求: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讀要求:默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二、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自學。
1、再讀課文,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由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小組合作交流并在班級展示。
四、課堂目標檢測:
1、在括號中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老人 ( )地清掃
( )的天游峰 ( )地打量
( )的星光 ( )地抓住
2、選擇關聯詞填空。
不僅……而且 …… 雖然……但是…… 因為……所以…… 既然……就……
(1)( )這位老人已有70歲了,( )他還在險峻的天游峰掃路。
(2)在這里,他( )能呼吸清爽的空氣,( )還有花鳥作伴。
(3)( )我順著九百多級石梯上了頂峰,( )心里好不得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教學重難點讀通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教學資源
章武,原名陳章武,福建莆田人。中共黨員,1942年生,1964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學院中文系。歷任福建第二師范學院中文系助教,南靖縣報道組干事,《福建文學》編輯、副主編,《臺港文學選刊》副主編,仙游縣副縣長,福建省文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第三屆主席團成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海峽女神》、《處女湖》、《天游峰的掃路人》《仲夏夜之夢》、《生命泉》、《章武散文自選集》等。散文《北京的色彩》選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病的快樂》選入全國衛校語文課本。散文《陽臺》獲1989年《人民日報》燕舞散文征文二等獎、《武夷山人物畫》和《北京的色彩》分別獲福建省第二、三屆優秀文學獎。
預習設計
一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找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二讀要求: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讀要求:默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學程設計
一、啟發談話,揭題設疑:
1、啟發學生回憶,為導入新課作準備。
2、揭示課題,設問置疑。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各小組到黑板上展示預習情況。
2、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新詞,并糾正讀音。
3、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語。
4、交流讀喜歡的段落。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由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默讀課文:
1、用“——”畫出描寫天游峰的語句,想想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在相關處作出批注。
2、在你頭腦中浮現出的是一座什么樣的天游峰呢?
3、朗讀天游峰高與險的句子。
五、留下懸念,延長文本:
我們通過讀課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險,作者寫天游峰的高和險是為了什么呢?他想表達什么內容?下節課我們將慢慢品味。
導學設計
一、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許多名山風景秀麗。你能說說你曾游覽過的名山秀景嗎?游覽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齊讀課題再質疑:你們想知道有關老人的哪些情況?讀了課題,你們有問題要提出來嗎?(學生自由提問)
二、1、各小組到黑板上展示預習情況。
2、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新詞,并糾正讀音。
3、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4、交流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小組同學評議讀書情況,并糾正讀音。
三、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由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武夷山天游峰的險峻,以及“我”登上頂峰時的喜悅。
第二段(第3自然段):寫“我”下了山在小溪邊散步時發現了天游峰的掃路人。
第三段(第4至12自然段):寫“我”在與掃路老人的交談中,感受到老人對生活充滿自信。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1、用“——”畫出描寫天游峰的語句,想想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在相關處作出批注。
2、在你頭腦中浮現出的是一座什么樣的天游峰呢?(從語言中整體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險。)
3、指導朗讀天游峰高與險的句子。
五、我們通過讀課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險,作者寫天游峰的高和險是為了什么呢?他想表達什么內容?下節課我們將慢慢品味。
板書設計
15、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 高 險
游
峰 九百多級石梯 望而卻步 半途而返
《天游峰的掃路人》導學案(第二課時)
一、課前預習,課上反饋。
1、在文中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邊讀邊做上相關的批注,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2、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想想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二、合作探究,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在這又高又險的天游峰上,一位70多歲的老人每天還要爬上爬下,掃那一千八百多級臺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老人,與作者、老人進行對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三——十二自然段。
三、小組合作交流并在班級展示。
四、課堂目標檢測:
1、在我們眼中,天游峰又( )又( ),游客們登山時常常( ),( ) ,甚至( ),( ),而文中天游峰的掃路人,卻是一位( )歲的老人。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該退休了,可他覺得實在離不開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還有( )作伴。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從內心( )他。
2、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括號里,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填寫。
(1)在一片( )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
(2)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 )了。
(3)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 )我回到住地。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朗讀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文中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資源
武夷山遺產地處中國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東部,位于福建與江西的交界處。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通用福建贛語、閩北方言和國語。根據區內資源的不同特征,將全區劃分為西部生物多樣性、中部九曲溪生態、東部自然與文化景觀以及城村閩越王城遺址等4個保護區。核心面積63575公頃,核心次面積36400公頃,同時劃定了外圍保護地帶--緩沖區,面積27888公頃。
預習設計
1、在文中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邊讀邊做上相關的批注,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2、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想想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學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
齊讀課題,回憶針對課題提了哪兩個主要問題?
天游峰是什么樣的峰?
二、合作探究,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1、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三至十二自然段。
(1)出示學案中的問題,明確要求。
▲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說說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練習感情朗讀,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方法。
4、交流匯報,相機點撥。
(1)學生代表在全班匯報,匯報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句子。
(2)有感情朗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讀出老人的自信、開朗、豁達。
5、精講點撥。
(1)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怎么能“ 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呢?”
(3)課文重點寫掃路人,而文中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了天游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學生自由質疑。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有什么感悟嗎?
2、再次齊讀課題
3、完成學案中填空練習。
導學策略
一、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5課天游峰的掃路人,齊讀課題。上節課同學們就課題提了哪兩個主要問題?(天游峰是什么樣的?這位掃路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天游峰是什么樣的峰?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現在請同學們交流上節課的學習心得。
二、1、在這又高又險的天游峰上,一位70多歲的老人每天還要爬上爬下,掃那一千八百多級臺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瞧,老人來了。(出示圖片)看圖,說說你知道的信息。(通過觀察,得出對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勞、樸素。)
2、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老人,與作者、老人進行對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三——十二自然段。(1)出示學案中的問題,明確要求。
▲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說說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練習感情朗讀,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方法。(允許學生只研究某一處、某一句,但必須要讀進文中去,腦海中能浮現出這位老人的形象。反復朗讀思考,邊讀邊圈點勾畫、做批注,再在小組內交流。)
4、(1)學生代表在全班匯報,匯報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句子。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樸實、健康、慈善、有精氣神的老人)
▲動作:“引我進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濃茶”。(熱情好客)
▲神態、語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搖搖頭,伸出七個指頭,然后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朗聲大笑。(自在悠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
(2)指導有感情朗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讀出老人的自信、開朗、豁達。
5、(1)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怎么能“ 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呢?”小組合作探討這個問題,再匯報,補充發言。
(3)課文重點寫掃路人,而文中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了天游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天游峰的“高”與“險”反襯出掃路老人自強不息、自信豁達的人生態度。)
6、預設:(1)30年后,作者能否喝到老人的這杯茶?
(2)天游峰掃路老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
四、1、你認為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有什么感悟嗎?
2、讓我們記住這位對大山有著深深的熱愛與依戀,豁達、開朗、自信的老人吧!再次齊讀課題
3、出示學案中填空練習,指名讀,齊讀。
《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板書課題(課題中“峰、人、”兩個字用紅筆寫,且寫得很大)
二、引導質疑:
師:看到老師寫的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把“峰”和“人”寫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三、自讀感悟:
1、多媒體顯示學習要求:
(1)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劃下自己認為能回答問題的句段。
(2)讀一讀劃的句段,想一想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3)與周圍的同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4)讀好所劃的句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
四、班內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1、自由匯報讀書體會:
關于峰: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過渡:就是這樣一座險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掃著九百多級臺階,此時你心中有什么想法?
關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他皮膚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2、教師點撥(引導深入體會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樂觀)
·練習感情朗讀。
3、設計情境,表演對話:
一人扮演旅游局領導,考慮老人年事已高,勸其回家享清福;另外一人扮演老人,說服領導讓其留下繼續工作
五、總結延伸:
1、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與這位貌不驚人的掃路人進行了溝通,他親近自然,熱愛工作,自信樂觀的精神卻深深留在作者的心中,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像老人那樣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在自然中快樂生活吧!
2、 寫一句名言。可寫感受,寫體會,寫想法。
六、課后練筆:
多媒體顯示練筆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
根據上面文字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板書: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 → 掃路人
(險,高) (自信,豁達,開朗)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0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一
作者:葛雪卉 轉貼自:通師三附 點擊數:50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一
通師三附 葛雪卉
一 投石激浪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齊讀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
2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勝地,號稱武夷第一勝景。如果我們同學也有機會到那兒旅游的話,你會特別留意那兒的什么?(風景名勝、游人)
3 可是我們的作者卻把目光聚焦在一個——掃路人的身上。(掃路人下加點)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題,(再次齊讀課題)有什么疑問嗎?(這是怎樣的掃路人?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作者為什么不寫美景寫掃路人?……)
二 讀中感悟
(一)聞聲尋人
過渡: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打開課本,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掃路人?用“——”畫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的句子。(學生默讀課文,畫有關句子)
△ 找到了嗎?你來讀讀看。
(出示) 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這樣的老人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節約、儉樸) (老人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
從哪兒看出來的?(圈出:精瘦、褪色、運動鞋、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指導朗讀)
△ 我為什么會注意到這樣一位老人呢?(聽到掃路聲)課文是怎樣描寫掃路聲的?
(出示) 在一片靜寂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這聲音由遠而近,一聲比一聲分明。
從這段描寫中你讀懂了什么?(老人的身體健康、精神十足?)從哪兒讀出來的?
(根據學生回答圈出:“頗有節奏” 、 “一聲比一聲分明”)
是的,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樣的側面描寫更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位干勁十足的老人。讓我們一起把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好不好?(齊讀)
△ 作者聞聲尋人終于見到了這位質樸但卻精神矍鑠的老人(出示兩處外貌描寫)但是這兩處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分開來寫呢?(第一次是粗粗的看的,第二次是仔細打量。)作者為什么會仔細打量這位老人呢?(對老人有了敬佩之意)
(二)小屋茶香
過渡:是什么讓作者對老人產生了敬佩之意呢?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走進老人那飄滿茶香的小屋。
(出示) 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輕聲地讀一讀,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過渡:是的,一杯濃濃的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茶熱,情更熱 ;茶濃,情更濃。讓我們一起把老人的熱情和溫暖讀出來。(齊讀)
(三)心靈溝通
過渡:那么作者和老人進行了怎樣的心靈溝通呢?我們再一起找一找文中老人的語言,用波浪線畫出來。再小小組交流一下這到底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學生畫交流
△(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1 從老人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他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不覺得累 ) 從哪兒體會到的?(不累,不累,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2 同學們,你們覺得掃路的工作累不累?累。是的,而且老師覺得天游峰的掃路人比一般的掃路人更累,你們同意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 (出示)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廢。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哪些詞語讓你感到累?(頂天立地、九百多級、層層疊疊、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廢)(在課文中點出詞語)
(2)我們來比賽讀讀看,看誰能讓老師聽了也抽口氣。 指名讀。齊讀。
你還可以從哪兒感受到?
◎ (出示)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
(1)說說為什么?(因為天游峰高、險)(板書:險)哪兒具體寫出了他的險?(第一險峰、九百多級、像一根銀絲、飄飄悠悠、風一吹就能斷掉) 能讀好嗎?
(2)(出示天游峰圖片)同學們看,這就是天游峰,想說什么?
(3)把我們的感受一起讀出來好嗎?(齊讀)
過渡:面對如此險峻的天游峰,能爬上去已經很不容易了,這一邊爬一邊掃該有多累呀! 可老人卻覺得——(指讀:不累不累)為什么呢?
(相機引讀:)他――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是呀,老人把自己喜歡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覺得累。(帶著喜歡的感情讀。)
所以老人說得——?(板書:輕輕松松 自在悠閑) 能輕松悠閑地讀一讀老人的話嗎?(指導朗讀)
△ (出示) 老人搖搖頭,伸出了七個指頭,然后悠然的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1 從這段話中你又讀懂了些什么呢?(老人舍不得走、這兒的生活環境好。)
2 老人喝的是—— (我們喝的是 )老人吃的是—— (我們吃的是 )老人呼吸的是 —— (我們呼吸的是 )
3 這樣的生活老人當然會舍不得。他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愛這兒的空氣,愛這兒的一切。所以老人會說得那么——(點:悠然)。能悠然地讀一讀嗎?(指導朗讀)
4 這兒的大自然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老人在這兒過的簡直就是老神仙的生活呀! 讓我們一起把老神仙的悠然快活讀出來好嗎?(齊讀)
5 是的,老人已經與天游峰融為了一體,即使自己已是70歲的高齡,卻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疲,悠然自在。實在是令我們敬佩,讓我們懷著敬意再一次讀出老人的悠然與不舍。(齊讀)
△ “三十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1) 這話是在怎樣的情境下說的?老人愿一輩子與大山為伴,我被老人的話深深地感動了,于是緊緊抓住他的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說這句話呢?(出示:30年后,我再來看您!)
(2) 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
生:老人天天這么掃,很勤勞,能活到150歲。 山上空氣清新,能活到100歲。 自信,豁達。
(3) 是的,人的心情、意志也能使自己延長壽命。 這是一位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板書:充滿自信 豁達開朗)
(4) 讓我們讀出老人的自信和豁達來! 指導朗讀
三、結尾轉換,小結激情。
出示引讀最后一句話:“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1)“笑聲”能持續這么長時間嗎?(學生交流)生:笑聲留在作者心里。 笑聲留在腦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聲刻在了我的心里。 ……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回到住地就沒有了嗎?誰能把這句改得更好?
(學生交流)
(3)師:這笑聲也會珍藏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
(4)現在你能明白作者為什么要寫了一位掃路人了嗎?(這是一位……的掃路人)(這就是――天游峰的掃路人)
(5)認識了這樣的掃路人,現在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位掃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啟發,不斷收獲,不斷成長!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1
張慧穎
2013年的一天,我又一次來到了武夷山的第一險峰——天游峰。這座山還是那樣險峻,那樣威嚴。
我順著記憶中的小路,來到老人的小屋。一路上,仿佛已經聽見老人爽朗的笑聲。小屋沒變,我敲了敲門。老人打開門,看見我,立即露出了微笑,說:“又見面了。快,進來吧。”
老人為我沏了一杯茶,又香又濃,聞著,喝著,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
我說:“您還在掃路嗎?”
老人說:“當然。這里的好山好水,我百看不厭啊!我的身子還和30年前一樣,硬朗著呢!”
我打量著老人,原本的黑發已經不見蹤影,滿頭銀絲。皮膚還是黝黑,只是多了一道道皺紋。一雙慈善的眼睛依舊炯炯有神。
我對老人說:“您已經一百多歲啦!祝您長生不老!10年后我再來看您。”
“好啊!到時候我還是請你喝茶啊!”說著,老人又哈哈大笑起來,這笑聲一如30年前那樣自信、豁達、開朗,久久地在我心里回蕩……
馮欣怡
今天,小雨綿綿,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再次來到了武夷山。
想到1983年第一次來到武夷山,登上了天游峰。天游峰的石階還是像原來一樣干凈,掃路的還是當年的那位老人嗎?他還是原來的樣子嗎?30年前的約定他還記得嗎?我越想越迫切起來,真希望立即看到那位可敬可親的老人。
我放棄了登天游峰,因為我覺得那位掃路人比天游峰更吸引我。我徑直來到老人住的地方,輕輕叩門,里面沒有動靜。老人是去掃路了嗎?于是我就沿著當年走過的路一路尋去。漸漸的,我聽見了一聲一聲的“嘩——嘩——”,這聲音是那么熟悉,雖然時隔30年之久,但它可是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我更加激動,循聲走去,啊!真是當年的掃路人。他還是像當年一樣,穿著一身褪色的衣服,一雙雖然換過但還是很舊的鞋子——他還是那么樸素。
老人和當年一樣,把我引進屋里,很熱情地請我喝了一杯香濃的茶。我告訴他,30年前,在我的眼里看見的他是一個為旅游提供優質服務的代表,后來我漸漸地悟到了他身上的人生智慧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從而越來越覺得他的偉大。
老人聽了,淡淡地說:“沒什么。我也就是為人樂觀、喜歡自己的工作、喜歡這里的生活。”
我想:老人家,您可知道,您的掃帚不但清掃了天游峰的垃圾,也在清掃著世人的心靈啊!
佘佳盈
我遇到掃路人是在1983年,現在是2013年,我和他約定的時間到了!我驅車趕往天游峰,到了山腳下就豎起了耳朵,希望聽見那熟悉的掃帚聲。
走了一會兒,還是沒有聽到那“嘩——嘩——”的聲音,我突然想到,掃路人跟我講過:他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現在是中午,他應該在山頂上。于是我立即打起精神,向山頂上沖去。終于,我氣喘吁吁地爬上了山頂。我癱坐在地上調整了一下呼吸,然后站起身來,去尋找掃路人,找了好久,還是不見蹤影。我又想,老人說過,他會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是不是拐到什么地方看風景去了呢?于是我又到了幾個景點尋找,仍是是一無所獲。
我只好跑下山,找到我們約定30年后再相見的那座小屋子。推開門,他果然在。老人好像早已料到我的到來,淡淡地一笑,說:“來了。我知道你不會食言的。”難道他今天特地在此等了我半天?
我喘了一口氣說:“老人家,您現在還掃路嗎?”“掃。”“累嗎?”“不累不累!”老人說著,遞給我一杯濃茶,我接過來,聞一聞,依舊是又香又濃!這是我期盼了30年的味道啊。
老人站起來,我發現他的腰比30年前彎了許多,臉上的皺紋也多了許多,但眼睛依然炯炯有神。老人拿起掃帚就走,邊走邊說:“謝謝你遵守承諾啊!”話音剛落,門外響起了“嘩——嘩——”的聲音……
(余興未盡,下課后又寫了一篇)
我遇到掃路人是在1983年,現在是2013年,是如約相見的時候了,我驅車趕往天游峰。
到了峰頂,四處看,看不到那熟悉的身影,只看見一個小伙子在不耐煩地掃著臺階,那把掃帚破舊不堪。我上前問:“年輕人,原來在這里掃路的老人家呢?”
“不知道!”小伙子冷冷地說。
我只好失望地走了,來到山腳下,那座小屋里。推開門,桌上的茶具已經蒙上許多灰塵,可見老人已經離開這里好久了。我不甘心地在屋里來回走動著,忽然被什么東西絆了一下,一看,原來是一個小盒子。
打開盒子,里面有一封信:
老朋友,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已經離開人世了。真不舍得離開這份工作,不舍得離開這塊美麗的地方啊!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可是,對不起,我不能兌現承諾了……
讀著,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我拿著這封信,找到那位掃路的小伙子,請他把我帶到老人的墓前。
我對小伙子講了30年前我和老人相見時的故事,講我對他那自信、豁達開朗的人生態度的景仰。
小伙子聽著聽著,漸漸明白了我說的道理。
高子軒
(也是課前課后各寫了一篇,這里選錄一篇。)
天游峰的一角,掃路人的小屋。
太陽爬起來了,光芒照在老人的墳頭,那么安詳。
我上前跪下,輕輕地將一朵野花放在墳前,喃喃地說:“老人家,30年了,我來看您來了。
“30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贊美您。我當時想的是,老人您是多么敬業,天游峰因為有了您這樣的服務者,變得更加美好。
“現在,我想到了更多。我懂得了您這樣生活的意義。您就是一位智者,隱者。您的生活平靜如水,您的心靈也純凈如水。您是一個平凡的人,您又是一個偉大的人。我會永遠記住您,記住您的茶香,記住您那自信、豁達爽朗的笑聲……”
青山一角,掃路人的小屋將會消失。
天游峰上,掃路人的英靈將會永存。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2
一、激發興趣,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如果老師說“沒登上長城的人,不能算到過北京”,那誰能完成這句話呢?[出示課件]“沒攀登過( )的人,不能算到過武夷山”。 天游峰(板書)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相信天游峰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誰想說一說呢?我們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高、險)。
3、讀一讀,讀出它的高、險。[出示課件]
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寫它的高、險呢?(打比方、列數字)
過渡:形象的比喻和具體的數字,一下子突出了天游峰的特點。就是這樣高、險的天游峰,一位老人,每天早晨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傍晚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們不禁要——(引讀)倒抽一口涼氣,這太不可思議了,他,就是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
二、自讀品析,交流感悟
過渡:這到底是一位什么樣的老人呢?同學們,了解一個人我們可以“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貌”,板(言、行、貌)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著重描寫了掃路人的什么?(圈:貌、言)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完成學習單。
【出示學習單】
默讀課文,用“——”畫出老人外貌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老人語言的句子,看看這位老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可以選擇其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寫批注。
時間:5分鐘
1.交流:
你畫到了哪些句子?(出示五句話)
剛才我們也認真自學了這些內容,現在誰來交流一下你的學習心得?
2、在外貌描寫中交流感悟
過渡:同學們通過自學,在腦海中已經初步建立了對這位掃路人的認識,我想,外貌是留給人的第一印象,我們就從外貌入手,逐步地走近這位老人。
出示:“這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我請一位同學讀讀這兩句話,其他同學思考:從作者對老人的這段外貌描寫中,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交流,板:勤勞樸實
3.通過作者細膩的筆觸,就這樣,我們認識了這位勤勞樸實的老人,讀!
(齊讀句子)
4.現在,假如咱們是一位位攝像師,手里拿著攝像機,我們從遠處看見這樣一位老人正慢慢向我們走來,與此同時,我們的鏡頭也一點點向老人推近,推近,再推近,好,停,此刻,你會將這個特寫鏡頭定格在老人的哪個細節上呢?為什么?(手指課件)
①瘦削(老人為什么會瘦?運動了會怎樣?——更健康)
精瘦(這里還有一個形容老人瘦的詞,是哪個?除了瘦,從這個詞中,你又有什么新的體會?——精神。說明了什么?——常年的運動,使老人精力旺盛,充滿活力,真應了那句“千金難買老來瘦”啊!你看,作者用詞多精準啊!)
②“運動鞋”(老人是掃路人,穿運動鞋干起活來才能方便)
③“一套褪色的衣服”(沒錯,就是這套褪色的衣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質樸的掃地老人的形象,同時,也見證了老人風里來,雨里去,不知疲憊地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
④“黝黑”(皮膚曬得黑這說明什么?——常年的日曬雨淋,工作很勞累。雖然黑,卻黑得——健康)
“炯炯有神”(從這“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你又讀出了些什么?)
3、同學們,是什么鑄就了這樣一位精力充沛,健康向上的老人呢?
(勞動、運動)
沒錯,你看,咱們通過對文字的細細品味,又悟出了新的東西,來帶著感受再次齊讀這兩段文字!
(生齊讀)
4、學到這里,老師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同樣都是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一處放在第三小節,一處放在第八小節呢?放在一塊兒寫不是更省事嗎?
我們學文章要做到前后內容相互聯系,請同學們就兩處描寫,聯系上下文看看作者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描寫老人的外貌的?
預設:請同學們一起來讀讀第3小節描寫外貌之前的句子,是什么讓作者留意了這位老人?第一次作者是無意中聽見“嘩嘩”的掃路聲被吸引過去的,看到的是一個普通的天游峰掃路人,作者是運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筆法。以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
那么作者第二次是什么情況下仔細打量老人的呢?
【過渡:沒錯,兩段外貌描寫作者觀察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可見作者描寫的精準。我們知道,經過雙方進一步的交談,作者不由自主地又一次仔細打量起這位老人來。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話讓作者忍不住又一次觀察起老人呢?我們一起來看這句話,我請一位同學來當一回老人讀一讀。】
(三)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指名讀。
2.謝謝你的朗讀,同學們,你們覺得老人到底是累呢?還是不累呢?有人開始持懷疑態度了。這樣,不管你的觀點如何,都要擺出一定的依據來,依據在哪?在課文中。累或不累?先找出理由來,然后在座位上試著講講自己的觀點,待會兒咱們就來個小小辯論賽。
【觀點一:累】
師:你能從文中找出依據來嗎?
出示: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你關注到了這一連串的數字。
①“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同學們,咱們也來做個估算,一層樓有大概22級樓梯,九百多級相當于幾層樓?老師課前算了一下,天游峰大概有四十多層樓那么高,就這樣一位老人,每天都要連續爬四十多層樓那么高,此時,你最想說什么?
2.還有也覺得老人累的同學有補充的理由嗎?(師順指文字)
②“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是啊,游客一般都是年輕力壯的居多,可文中一連用了哪四個詞形容他們的呀?游客僅僅是爬山看風景,就累成這樣,而老人呢?還要(學生重讀: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
師:說累的同學,咱們一起讀讀這段話,用朗讀同樣也能證明你們的觀點。
(生齊讀)
過渡:看來,老人的工作真是累啊,對嗎?有不同意見的嗎?
【觀點2:不累】
(當學生說到喜歡這份工作時)
1、你有何憑證?哪里看出他是喜歡這份工作的?
出示:“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1、重點圈出“我能舍得走嗎?”
師:這句話換種說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師:你真是老人的知音,那你能幫老人回答,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嗎?(交流)
【還有說不累的同學有補充的理由嗎?】
小結:你看,就是這位老人,多少年了,他忘情于山水,習慣于勞動,習慣于生活,熱愛了這樣一份看似簡單卻又并不容易的工作,他不覺得累,反而享受于他的工作、生活,所以他才說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現在,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老人?(板:熱愛生活)
2、過渡:聽到這里,我們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生:崇敬之情)作者也是如此,你們看!
(六)
出示: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師:老人說
出示: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
1、同學們,30年后老人幾歲了?(100歲)我們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可見活到70歲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100歲,從老人的回答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老人對自己活到100歲充滿了信心,可見老人十分的豁達開朗)
板:樂觀、自信
2、我們再來合作讀讀對話,感受老人的樂觀自信
3.學到這里,老師想問大家,老人的這份自信開朗,從何而來?
(交流)
三、總結寫作方法
過渡:同學們,你們看,兩段外貌描寫,三段語言描寫,字數雖然不多,卻把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描寫得栩栩如生。這樣的直接描寫我們在文學創作中把它稱為(正面描寫)
如果我們的面前有一張畫紙,老人的形象就在這張紙上,但是如何使他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豐富呢?你覺得我們還可以在旁邊畫什么?(天游峰、游客)
沒錯,背景的烘托更能凸顯人物的個性和品質,比如我們剛才通過文中對天游峰和游人的描寫感受到了老人這種熱愛生活、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那么文中對天游峰和游客的描寫在文學創作中我們把它稱為?(板:側面烘托)
四、賞詞析句,體會作者的“情”。
1、同學們看,這幅有山有人的畫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有畫得有名,你會給它取什么名呢?自己思考思考,斟酌過后就把想到的名字寫在課文插圖的旁邊。
(交流)
2、課文學完了,此時此刻,老師特別想感謝一個人,你知道是誰?為什么?
3、其實老師更想感謝這位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想對他說:(出示課件)
4、你想對掃路人說什么?(交流)
5、同學們,現在,你覺得這位老人還僅僅是一個掃路人嗎?(交流)
沒錯,他是一個智者,他像一位老師……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已經漸漸清晰起來,漸漸高大起來,他就是天游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他已不在千里之外,他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也像作者一樣,用我們善于發現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那一位位“掃路人”吧!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天游峰的掃路人
勤勞樸實
熱愛生活
樂觀自信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3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蘇教版第十冊的一篇課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力求把“感悟”與“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通過說話、朗讀、想象、表演、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理解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在快樂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達激情,在創造中增長智慧,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生字、新詞。
情感目標: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1、有關普通勞動者的小故事,贊美普通勞動者的名言。
2、天游峰的多媒體課件。
3、描寫本班學生的一篇人物素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引趣。
1、同學們,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這些普通勞動者創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寫普通勞動者的文章。(板書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
2、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學生暢所欲言,如:天游峰在哪兒?掃路人是誰?他是怎么掃路的?他為什么要掃路?天游峰的景色怎么樣?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為什么作者不寫風景,而要寫掃路人呢……)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中由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思維的基本過程。然而問題是由學生提出還是老師提出,效果大不一樣。學生有了問的權利,主動性完全被調動起來。這樣變教師展示教學目標為學生提出學習目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初讀嘗試,整體感悟。
1、帶著上述問題先把課文讀一遍,怎么讀呢?自由選擇讀書方式。(相機指導讀準生字)
2、學生交流回答質疑中提出的`簡單問題(復雜問題可以在教學課文時解決)。
(設計意圖:朗讀是一種極具個性的容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即使對同一篇文章體會一樣,朗讀的方式也有差異。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來讀,并給予鼓勵、點撥、引導,既尊重了學生“想怎么讀”,又發揮了主導的“該怎么讀”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成為目標明確、氛圍愉悅、人人投入、個個實踐、形式活潑的省時高效學習。)
三、再讀品味,合作探究。
(一)關于峰
1、補充介紹天游峰,(點擊課件)出示補充內容: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海拔為410米,號稱武夷第一勝景,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入之時,登峰巔,望云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登上天游的一覽亭,武夷山水盡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
2、書上又是怎么介紹天游峰的呢?找出來讀一讀,說說感受。
3、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天游峰美、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4、小結并過渡:作者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認識這位老人吧。
(二)關于人
1、小組學習,合作探究。
投影出示學習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的人。找出你感興趣的語句細細品味,聽一聽別人對你的朗讀評價。
2、交流體會,感悟課文。
你覺得老人是什么樣的人?請說說你對老人的印象,再讀出你的感受。(抓住以下句子)
①“……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②“……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④“他皮膚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⑤“……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⑥“‘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熱情、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教師重點點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老人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可用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3、活用課文,情境再現。
過渡:老師也被這位老人吸引了,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情境一:我琢磨著,他的家人,他的兒孫對他會是什么態度呢?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角色,想一想,他和家人會說些什么?
(1)小組同學合作表演。
(2)請一組表演。其它同學聽一聽,再評一評。
師點撥:這老人夠自信的,樂觀的,真是老當益壯啊!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實,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對他也是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區的領導不大同意老人繼續工作,你是老人,怎么去說服旅游區的領導。
(1)自由組織說服。
(2)教師扮演旅游區的領導,學生扮演掃路人進行說服實踐。如,師說:“老人家,你這么一把年紀了,該回家享享福了!”生接著“說服”。
師過渡:想不到,你這么一把年紀,比我想有精神啊!佩服佩服!看你這樣子,再活個100歲沒個問題。
4、總結全文,引導想象:
(1)同學們,爬完了天游峰,我們和作者一樣對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讓我們再次來傾吐對老人的祝福吧(出示,生齊讀):30年后,我再來看你!
(2)引導想象: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山谷中出示畫面:三十年后,我們又來到了天游峰,又聽到嘩嘩的聲音……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景象呢?
(3)學生練寫,交流。
(設計意圖: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討、合作學文,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更使學生在交流中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在教學中教師還創設情境,多處“移情”進課堂,在不的角色體驗中,再次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四、擴展閱讀,深化主旨。
1、教師介紹其他相關的故事:《峨眉鋪路人》《守林人》。
2、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天游峰的掃路人,峨眉鋪路人,守林人這樣,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的普通勞動者還有許多許多。他們不顧世俗偏見,對工作勤勤懇懇,對事業執著追求,你還知道哪些普通勞動者的故事?說一個給大家聽聽。
3、說話練習:用搜集到的名言來贊一贊這些普通勞動者。(也可以自己創作)
(設計意圖: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蘊。此設計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通過說話訓練,拓展思維,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由于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勤奮工作,才創造了這個美好的世界,培養了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五、遷移訓練,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課文的重目的之一,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設置模仿作為中介環節,將讀寫有效結合,從模仿漸入創造境界,使學生一步一步登上習得言語表達經驗的臺階。)
六、拓展思維,課外延伸。
1、繼續完成“人物素描”的習作,開展“班級素描”展評活動。
2、當一次小記者,采訪身邊各行各業的勞動模范,準備召開一次“勞動者之歌”的主題隊會,同時出好一期手抄報。
(設計意圖:課后延伸學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營造“大語文學習”的時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即語文,引導他們運用課堂上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二課時。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學情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七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感悟人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天游峰的掃路人》正是達成此目標的寶貴教材。
這篇散文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我”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現了我對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的贊美。
課文通過形象的比喻,具體的數據,側面的烘托,把天游峰的“高”與“險”表現出來,反襯掃路老人的特點。此外,還通過外貌、神態、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現掃路老人的性格。課文語言優雅樸素,富含哲理。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如自主預習、邊讀邊畫邊批注、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但我們農村學生對天游峰險峻的特點沒有形象的了解,對掃路人的艱辛也沒有切身體驗。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體會天游峰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因為課文中人物刻畫生動形象,作者主要通過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來反映人物的特點,這種寫法值得借鑒,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定為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人”。
教學難點
六年級小學生人生經驗不足,對人的思想心態理解不深,在理解掃路老人的話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品味老人話語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確定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采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瀏覽、速讀等多種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圖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老人的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特點,逐步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五、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我校“自主學習 因勢利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預習階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在小組交流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與探究,培養勇于創新的精神;在展示環節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學。
六、說教學流程
共由復習導入——明確任務——交流展示——整合提升——讀寫結合五個環節組成。
(一)復習導入
第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朗讀,通過學習,對天游峰的掃路人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讓他們溫故知新,為學習本節課做好鋪墊,所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也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并且自然過渡到明確任務環節。
(二)明確任務
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現在重新提出來是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該完成的具體目標,它是落實教學重點的主要途徑。
(三)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分三個環節進行:自我完善——小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學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預習任務,做好在小組中交流的準備。隨后小組交流,(這一環節是因為我們的學生由于處在農村,膽子還是比較小,也不夠自信,小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展示,通過小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完善,增強自信心,為全班展示打好基礎。同時,對于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可以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集體探究進行解決。)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過程中,我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力求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并且隨機進行引導和點撥,落實教學重點。
我估計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會填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熱情好客、樸實、健康、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等內容。對于學生的每一個觀點,只要能從文中找出句子,談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讀下來,我都引導學生對他們進行肯定與贊揚。同時有機的進行整合并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想象天游峰的高與險;去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落實教學重點。
如填(樂觀)的掃路人,孩子們會展示朗讀這一段話——:“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我適時問:“老人累嗎?”
孩子們即時答出:“累。因為他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聯系上文,天游峰有九百多級,而他每天要掃一千八百多級,怎么會不累呢?”
還有的學生會說:“不累。雖然他每天要掃一千八百多級,但他認為掃路當成是欣賞風景,充分體現了他的樂觀。”
然后,我出示天游峰高與險的句子:“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以前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讀完后,我這樣問:“天游峰高嗎?究竟有多高?”
學生回答:“天游峰有九百多級。”
我繼續引導:“是啊,九百多級,教學樓一樓的樓梯大約有20個臺階,那么就相當于45層樓那么高。”
這時我出示天游峰的圖片,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天游峰的高與險,反襯出老人的樂觀。
而后,我再引導學生朗讀老人質樸的語言,在有感情地朗讀中,與文本、與作者、與編者發生共鳴。同時還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通過語言描寫,展現人物性格特點的表達方法。
……
(四)整合提升
在班級展示完成以后,教學重、難點已經落實。我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行整合,從整體上感知天游峰的掃路人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并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周圍,發現生活中的“掃路人”;同時,也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學習掃路人的自信樂觀、豁達開朗。
(五)品讀感悟 讀寫結合
新課標中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假如我們滿足于課堂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假如這位老人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請你為他寫一份頒獎詞,頒獎詞要言簡意賅,字字有力,能感動別人。”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八、說板書設計
(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掃路老人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板書統領全課、簡潔、重點突出的特點,它貫穿全文,也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以上就是我對《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的理解與課堂設計,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5
心理學研究表明:愉悅的情緒對學習有著明顯的優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學習的興趣,給大腦帶來明晰的狀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讓語文課堂輕松點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疲勞,集中學生的精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給學生一種和諧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愉悅美。
人們都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課的開頭非常重要。在課堂導語的設計要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投石激浪”,往往瞬間就可勃發學生熱情,引人入勝。精妙的導語能夠調節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五彩繽紛的語文課堂。
在執教《天游峰的掃路人》這課時,開篇就布設疑陣:同學們去過武夷山嗎?哪里有一處景色極秀麗的地方……(板書;天游峰)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包攬天游峰的美麗風光。不過在一路的游覽中,我們還要和作者一起去認識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掃路人)而且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與這位老人成為朋友的。巧設懸念,為學生進一步體驗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個鋪墊作用,它強烈的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審美教學活動。
一節成功的閱讀課,瑯瑯的書聲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誦讀為“美讀”,他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侯傳達出來。”這告訴我們誦讀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相通。只有真正做到與作者同歡娛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語同己出。
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重視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在指導《天游峰的掃路人》課文的朗讀時根據文章抒發的情感引導學生。情感低沉、纏綿柔緩采用個別讀,體會到節奏的陰柔美。激昂、熱烈的文字,采取集體誦讀,體會節奏的奔放美。。這樣緊緊抓住情感這條線,讀出掃路老人的精神之美。
學生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中,領會了文章的思想內涵,表達技巧,同時又體會到課文的情感美,享受到節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所描寫的景物融為一體所達到的一種藝術。《天游峰的掃路人》課文的第7小節寫了游人攀登天游峰的不易及掃路老人打掃天游峰的艱辛。這時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物,結合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后,出示天游峰的插圖,讓學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當時作者的內心,從而更加突出掃路老人豁達開朗的性格特征。讓學生深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為徑,以作者描繪的景物為緯,讓想象的翅膀任意飛翔。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充當一個主持人的角色。問題的設計不僅關系到教學內容的落實,更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個性的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根據課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自主合作解決一些主要問題,如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至于“他是哪里人”、“他就一個人嗎”、 “他的工資收入有多少”等等,則放到課外,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語文,增長知識。
學生對問題的不同理解,不僅是他們對課文內容的不同感悟,也是他們不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我們要充分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為他們創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其中,在討論“老人累不累”、“環境美不美”與“三十年后是否能喝到老人的這杯濃茶”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說出各自不同的感受,發表不同的觀點。例如,一個學生說:三十年后,我們能喝到老人的這杯濃茶。因為老人豁達開朗,加上天天堅持鍛煉,他的身體非常健康,再說,現在我們國家的百歲老人也越來越多。另一個學生說:我認為喝不到。因為老人生活艱苦,加上他本來就瘦,可能營養不良,況且七十歲了,還要干這么重的體力活,他能吃得消嗎?
總之,語文教學是多方面因素有機的統一。語文課堂教學根據不同的內容,用不同形式來感染學生,讓課堂輕松一點,使學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輕松的環境中成長。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6
15 天游峰的掃路人
學什么
朗讀課文,從天游峰掃路老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了解老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怎樣學
一、讀拼音,寫漢字,看誰寫得最規范、最美觀。
tu s shuxuē qī ch hu d jiǒnɡjiǒnɡ yǒushn yu rn m s
二、照樣子寫詞語
飄飄悠悠
撲棱棱
氣喘吁吁
炯炯有神
測一測
一、寫一寫描寫人物神情的成語
悠然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并仿寫句子
1. 的臉,面色 , 的眉毛下,一雙 的眼睛 。
2.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 ,而且還有 ,我能舍得走嗎?
三、讀句子理解意思,說說自己的感受并寫下來。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再提高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為別人喝彩
我曾應邀參加一所小學的運動會。有一個班獲得了“道德風尚獎”,我向校長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個競賽過程中,并沒有發現那個班的道德風尚比其他班高在何處。校長說:“其實你忽略了一個細節——在同學們都為自己班的運動員取得好成績歡呼雀躍時,惟有那個班的學生在為自己喝彩的同時,也不忘為別人喝彩。”
“為別人喝彩”,竟值得這樣推崇。
由此,我還想起一個外國人為中國人喝彩的場面:2001年8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大運會”開幕式上,當法國體育代表團走到主席臺前時,人們意外地發現,法國運動員高高舉起了一條橫幅,上面用中文寫著一行字:“法國代表團祝賀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巴黎申辦奧運會敗給北京,但法國人仍能大度地為競爭對手喝彩,他們贏得了全場觀眾最熱烈的掌聲。
“為別人喝彩”,未必說明你就是弱者。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為自己的進步與成功竊喜和歡呼,對別人則常常冷漠得面無表情,無動于衷,很少真心實意地為別人喝彩。其實,為別人喝彩是一種智慧,因為你在欣賞別人的時候,也在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為別人喝彩是一種美德,你付出了贊美,這非但不會損傷你的自尊,相反還將收獲友誼與合作;為別人喝彩是一種人格修養,贊賞別人的過程,其實也是自己矯正狹隘自私和妒忌心理,從而培養大家風范的過程。
為自己喝彩容易,為別人喝彩難,我們應該學會為別人喝彩。
一、我來填一填 不看書,你能根據記憶寫出來嗎?
為別人喝彩是 ,是 ,是 。
二、我來寫一寫 請根據前后文理解下列詞語,將其詞義寫在橫線上。
疑惑: 歡呼雀躍:
推崇: 風范:
三、我來說一說
文章劃線部分運用的修辭法是
四、我來憶一憶
有時候,一次喝彩能改變人的一生!請回憶一下,老師、同學、父母是否也有為你、你們班喝彩的時候,你是什么心情、感受?
“歪”教《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7
“一個教師,四五十個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就是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中,令我久久難以忘懷的場面。
縱觀陳老師整節課的教學,于大氣中隱含著深邃,在平和中張顯著個性。精心的設計,精妙的點撥,精彩的回應,牽引著學生的靈魂沉浮于字里行間,讓心靈浸染著墨韻書香。這充滿著濃濃書香的課堂,怎不讓人回味?
香自何處來
語文課需要智慧的投入,更是閃現智慧的課堂。這種智慧得益于教師深厚的文學功底,得益于教師巧妙的預設與生成,得益于課堂文化氛圍的創設。
(一) 閱讀·文學·文化
似乎這幾個關鍵詞所涉及的內容過于寬泛與精深,絕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贅述完的。但是,細細地品味陳老師的課,再慢慢地咀嚼這幾個詞語,也許你會有所發現:沒有教師堅實的人文底蘊,哪來對文本深入細致地詮釋;沒有對文本深入細致地詮釋,學生怎么會一步步與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并由此進入神圣的文學殿堂,使整個課堂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我們再來聽一聽陳老師在課堂上幾次深情地描述:
①說得多好啊!一顆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愛心!因為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危險的工作環境,他也不動搖;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
②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
③正因為老人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的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閱讀對一個人精神的滋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陳老師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語言文字,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使掃路人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逐漸放大。而上述三段對掃路人恬淡心境與高尚品質的深情描述,不僅使人物形象更趨豐滿,更讓學生進一步走進了人物的內心,走進了自己的內心,讓心與心在這一刻充分地交流著、撞擊著,從而受到心靈上的浸染與精神上的洗禮。不得不承認,教師深厚的文學功底,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了一方思緒的晴空,一份持久的感動,從而進入了“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灌稻,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的自由領地,透出語文課特有的文學氛圍、文化氣息。
(二) 喚醒·引領·體悟
陳老師的課沒有內容的支解,沒有繁瑣的分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是這樣三個問題:
(1)最讓你欽佩的人是誰?
(2)能看出作者對這位掃路的老人懷有深深的敬意嗎?
(3)掃路人哪些地方讓“我”如此敬佩呢?
陳老師以這三個問題統整整節課的教學,緊扣文章的主線,思路相當清晰,線條非常明快。
課始,陳老師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最敬佩的一個人,看似閑聊卻是匠心獨運: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為文本的解讀做好情感上的鋪墊,從而架設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橋梁,讓交流更加符合生活的本真。果然,學生暢快淋漓地表露著心中所想。此時,教師話鋒陡然一轉:“同學們敬佩的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親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對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天游峰掃路人產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他的理由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是啊!如此普普通通又素不相識的人,怎會讓作者平生敬佩之情呢?思維的矛盾點一旦閃現,就勢必激起閱讀的欲望,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話題的交談之中。細細體味,你不得不由衷感嘆:高招!
接下來,陳老師引領學生在文中進行探尋,讓隱藏著的文字浮游出來,并加以細細咀嚼:
生:“緊緊抓住”說明作者感情深摯,握手表示友好,“緊緊地抓住”抓得更緊了,說明他們兩個人的心*得越來越近了。
生:“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還要回來,30年以后還要來,這么長的時間都沒忘記這位掃路人,可見掃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生: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一直伴隨”表示時間很長很久,說明掃路人對“我”的影響太深了,一輩子都忘不了。
書讀到這,也就不知不覺進入了佳境,此時將第三個問題和盤托出,更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于是,學生的思維游走于文本之中,與掃路人、作者和自己的閱讀同伴進行著多維、有效地對話,在反復體悟中豐富著語言的內涵,豐富著人物的精神,豐富著學生的人生體驗。
香飄何處去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如果著意于精神的滋養,著力于語言的訓練,那么,必然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一) 真實·自由·個性
回想上個世紀的語文教育,有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虛假多了,禁錮多了,共性多了。正因為如此,北京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韓軍在談到自己“新語文教育”的思想時特別指出,“五四”新文化精神就是新語文精神,而“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實質就是“真實、自由、個性”。反復感受陳老師的課,可以說無時無刻不閃現著學生與教師真實、自由、而又獨具個性的心靈表白。
當談到“掃路人哪些地方讓‘我’如此敬佩呢?”這個話題時,師生之間就文中第7自然段的內容展開了精彩的對話。讀讀這些對話,我們會發現,這其中既有學生對掃路人勞動之艱辛的認同,又有對掃路人精神之高尚的敬佩,還有對掃路人奉獻愛心的由衷地贊美。這些都是十一、二歲懵懂的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展現,體現了孩子們對真、善、美的不懈訴求。教師著力營造的自由的對話空間,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文化窗戶。
孩子們盡情地說著、交流著、彼此敞開了心扉。他們不停地流露著人物背后所隱含著諸多的人生感悟。課終,陳老師順勢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孩子們的“真情告白”:
生: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讀了《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生:讀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計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么,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好好工作。
生:學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想起了一句話:對于一個不滿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生:既來之,則安之!
生:自信快樂生活,踏踏實實做人。
生:樂觀一些,生活永遠都會對你微笑!
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師精心營造的溫馨的精神殿堂中。如此豐厚的人生感悟,也許是一個人用一生也無法體驗得到的,但是我們的孩子卻能在閱讀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本有形的書,卻創造出無限大的閱讀時空,這不得不說——最是書香能致遠。
(二) 出入·吞吐·收放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讀得充分,讀得深入,是寫的前提和保障。讀寫結合一直語文教育界所研究的課題,而要將兩者有機融合,達到近乎無痕的境界,著實不易。陳老師的教學始終貫穿著對學生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寓有形于無形之中,寓有意于無意之間。
留心一下陳老師的寫作指導,不難發現,它主要體現在這樣四個方面:
1、 表達方式的形象化
在讀到作者看見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不禁倒抽了一口氣”時,學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我覺得(不禁倒抽了一口氣)是表示作者的驚訝。但為什么不說‘我不禁驚訝起來了呢’?”教師及時予以肯定,并引導學生從兩者所蘊含的意思上進行比較、鑒賞,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作者表達之形象與生動:
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無窮魅力!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說“驚訝”也可以,但看不見摸不著,不太好體會;說“倒抽了一口氣”就形象化了,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說表示害怕,還可以說成“倒抽了一口冷氣”,“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脊梁骨發麻”。我們要學習和運用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
2、 表現手法的多樣化
在平時的習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只知道平鋪直敘,而不懂得側面的烘托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使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妙處,在讀到課文中描寫天游峰之“險”時,陳老師適時地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寫掃路人,為什么用了整整一段話來寫天游峰的險?這樣就引發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真正領悟寫作的技巧。
3、 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我覺得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師:從哪里看出?
生:因為他穿了一套褪色的衣服,說明衣服已穿了很多年了,已經很舊了;而且人是精瘦的,說明他生活條件也不好。
師:生活條件好的人都得是胖子?
生:不一定。
師:再往深處想一想,從“褪色的衣服”、“精瘦”兩個詞還能體會到什么?可以討論討論。
生:從“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勞動,因為整天勞動就不容易發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風吹日曬的也容易變瘦。
生:“褪色的衣服”不但說明老人艱苦樸素,也看出這是老人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才會褪色的。
生:老師,“運動鞋”也說明了老人是掃路人,穿運動鞋干起活來才能方便。
師:可見,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
教師時時不忘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點撥與指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既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又感受到寫作時推敲文字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4、 人物描寫的漸進性
陳老師就像一位撥弄琴弦的樂師,時不時地用“旋律”撞擊一下學生的心靈,擦出新的火花。文中有兩處對掃路人外貌的描寫,為什么要分兩處來寫?這是學生很難想到的問題。陳老師就在此處設一“障礙”,讓學生跳一跳,體會思考的愉悅,品嘗收獲的快感。
最最巧妙的是,上述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導,陳老師在設計上體現了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讓人不得不嘆服其設計的精妙!
我想沉浸在陳老師課堂里的學生一定非常幸福,因為他們的心靈始終浸染著書香,他們的心靈也始終彌漫著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