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教學實錄(精選12篇)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1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師:板書:《如夢令》。(字寫得漂亮嗎?)一起把題目讀一下。
(板書:宋、李清照)這首詞是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寫的,中間用一點隔開,板書要考慮整體布局。
李清照童年生活在趵突泉邊,大明湖畔,官宦之家,一生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那是她人生紅最美好的時光。人到中年,宋朝與金兵作戰,節節敗退,于是李清照搬到江南,丈夫后來也去世了。晚年非常孤獨寂寞。今天學的這首詞是她年輕時寫的。
師:這首詞的題目是?
生:如夢令。
師:你們上當了!“如夢令”是詞牌名。他有題目嗎?
生:是“常記溪亭日暮。”
師:有的人為了把這首《如夢令》與其他《如夢令》區別開來,再說這首詞是就說“《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但“常記溪亭日暮”并不是題目。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首詞的題目。詞的題目要能概括詞的內容或傳神地表達作者的情感,要簡潔精煉。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
二、初讀感知
師:請同學先自己讀讀這首詞。
生:入情入境地認真自讀。
師:我們班同學自讀時很有詞的節奏感。誰來讀讀?
生1讀。(很好,讀得準、讀得通順,有節奏感。把詞牌名放在前面讀。)
生2再讀。(非常棒,他看著我,仿佛我的臉上有詞,善觀察。)
生3讀。(很有詞的韻味,節奏感很好,讀得準,讀的通。讀出了節奏。)
師:再聽聽別人是怎么讀的。聽課文范讀錄音。誰再來讀讀?
生4讀。(唔,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現出一幅幅畫面,用力的想,讓我們把畫面看清楚。)誰再讀?讓我們看清畫面。
生5讀。(很有詞的感覺,讓我們仿佛進入了詞的情境。)
師:讀詞時要能把詞讀到臉上,讀出動作。范讀
生自練。
師:老師讀詞,大家一起站起來邊讀邊做動作,老師要看大家表情,讀的時候要仿佛看到詞描繪的情景。
生6讀。(師:讀時帶動作,讓大家看到當時的場景。)
師:你讀時,可以用一個詞形容:惟妙惟肖。仿佛你的嚴重、腦海中浮現出一幕幕生動的畫面。
三、精讀想象
師:指讀1、2行,你看到了什么場景?
生1讀。
師:你“醉”得不夠。“沉醉”可以看出醉得厲害,再請人讀。
生2讀.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場景?什么畫面?
生說略。
師:你們都說到“夕陽西下”,因為詞中講“日暮”。傍晚時分,有一處美景,我給這幅畫面起個題目就叫:“溪亭日暮”。(板書)
師:“溪亭”指的就是(生:溪邊的亭子)。溪邊的亭子在日暮時分是怎樣的一番美景呢?同坐說.
生:同座位交流。
生1:……李清照不僅喝醉了,也可能被美景陶醉了。
生2:夕陽西下,亭邊在霞光的映襯下,水天一色,讓人如夢如幻。
師:這樣如夢如幻的夕陽美景,作者怎能不沉醉?范讀。
生:齊讀1、2句。
師:這么美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但太陽落山了,還是要回家了。出示3、4句。
生:讀3、4句。
師:讀得準。“興”讀xīng,“高興、愉快”之意。板:興。(你根據字義區別多音字,是個好辦法。)
師:“興盡”什么意思?
生1:沒有心情。生2:高興之后。生3:興致得到極大滿足。
生齊讀,指讀。
師:“藕花深處”,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許多藕花。
師:你由此想到了哪些美麗的詩句?吟誦一下。
生1:“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們仿佛來到了六月的西湖。)
生2:“出淤泥而不染”。
師:近看,有一朵朵盛開的荷花,圓圓大大的荷葉挨挨擠擠。瞧,那邊,還有花骨朵。遠處,一片綠意盎然,綠葉叢中,淺紅、粉紅、潔白的荷花,星星點點,這就是:“藕花深處”(板書)。
跟老師寫:“藕”。
想象“藕花深處”的美景。
生:藕花深處,粉紅、淺紅的荷花婀娜多姿,含苞欲放,就像孩子的笑臉,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目不暇接。
師:這就是“藕花深處”的美景,這就是作者眼中的美景。
生:齊讀3、4句。
師:為什么會“誤入”呢?不認識回家嗎?
生1:作者已經醉了。(聯系上下文回答很好。)
生2:作者被溪亭日暮的美景陶醉了。情不自禁的誤入,再加上天色已晚。
師:景色太美了,情不自禁。李清照突然一個激靈,要回家了,這個時候(天色已晚),這時,李清照心里(生:非常著急。)所以詞中寫到:“爭”(板書)。“爭”是心理活動的。“爭渡、爭渡”就是心里想怎么劃回家呢?
生:齊讀:“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你看到什么?
生1:詞人焦急地劃著船,不知道怎么回家,劃著劃著,把鷗鷺驚飛了,手忙腳亂。
這時又看到美景,看到白鷺如冬天雪花漫天飛舞。(白鷺像“雪花”,有詩意。)
生2:看到一只只雪白的鷗鷺從藕花深處亂飛起來。
師:“亂”仿佛是詞人心理的寫照。這就叫(一灘鷗鷺)板書。
看到如雪花般的鷗鷺驚起,李清照心情怎樣?
生:驚訝!
師:“驚”什么?
生1:鷗鷺為什么和我一樣焦急?
師:有詞人的素質,敏感。這就是“驚”字的況味、意念。這飛起來的景象太美了,太好看了,讀到這里,你覺得這首詞像一幅畫,一副美麗的照片,一副美麗的畫卷、動畫片。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如一個動畫般的電影,一個動聽的故事,這是我們學生讀懂的《如夢令》,許多藝術家也讀,也讀出了他們自己的感受,創作了許多精美的作品,低低吟誦,想象這幅畫,傾聽這個故事。
生:配樂齊讀(輕輕地)。
師:聽完,還要想起一個詞:“常記”。什么叫“常記”?
生:經常記得。
師:為什么?
生:景色美,記得下次再來玩。
師:這時李清照最美好的時光,最快樂的日子,所以常常記起,這個時候,仿佛看到李清照倚在窗邊,輕輕吟誦著《如夢令》。
生:配樂指讀。(意外:音樂沒響。師:雖然音樂沒響,但我們心底響起這樣一段美妙的旋律。)
師:多么美的意境。聽著這首詞,我們想這首詞可以讀成詞中的一個字。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嗎?為什么?
生1:“醉”。因為李清照一輩子不會忘記這美麗的景色,美好的時光。一醉是“溪亭日暮”,二醉是“藕花深處”,三醉是“一灘鷗鷺”。她在醉中體會著美景。
生2:“夢”。溪亭的美景如夢境,讓人回味無窮。景美如夢、如畫。
生3:“常記”。常記溪亭的美麗,因景人樂,所以常記。正因為常記,所以這么美好的時光才難得。美景如夢,如畫,如詩的感覺,所以作者被深深陶醉。
師:如果你給《如夢令》七個題目,你會起?
生1:《醉在溪亭邊》。
生2:《溪亭日暮》。
生3:《藕花深處》。
生4:《不知歸路》。
師: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見解,題目中像《不知歸路》更貼切。好,今天可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2
一、對聯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如夢令》。上課之前,有的同學光 顧和老師聊天了,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兩副對聯,請同學讀一讀。
一生讀:大明湖畔趵突泉邊 故居在垂柳深處
漱玉詞中金石錄里 文采有后主遺風
(許多學生舉手想讀)
師:先不念了,誰能猜著,老師為什么要寫這副對聯?
生:因為這副對聯是李清照寫的,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李清照的詞。
師:錯,不是李清照寫的,再猜。
生:右邊描寫的是李清照去玩兒的地方的情景,左邊是描寫李清照的才華的。
師: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離十了,不是李清照寫的,但是和李清照有關系。昨天我請同學們查資料,看來同學們都沒有查著類似的資料。大明湖、趵突泉是兩處名勝,在山東省的濟南市。大明湖旁、趵突泉邊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故居在垂柳深處。李清照一生寫了許多詞,后人就將她的詞編撰在一部書里,這部書就叫《漱玉詞》。《漱玉詞》是李清照的集子,大家都學過《西江月》,辛棄疾的集子叫《稼軒長短句》。《金石錄》也是一本書,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寫的一本書,它是研究金石的一位專家學者,什么是金石呢?大家猜一猜。
生:奇形怪狀的石頭。
生:還有金子。
師:金,不是指金子,是金屬類的一些東西,如銅質的一些東西。比如說鼎,鼎上或石碑上刻有文字,有些人專門研究這些文字,這些人就叫金石學家,是非常有學問的人。李清照的文采有唐李后主的遺風,后主是誰?有句詞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就是李后主的一句詞。
二、檢查預習結果
1、初步了解
師:下面,我來檢查預習結果。預習的程度:會讀是一種,會背是一種,讀懂了又是一種,你們覺得你們屬于哪一種?
生:會背。
2、請三生板演
師:好。請三個同學到黑板上默寫。我聽說有一個叫高士奇的同學寫字特別好,請你來寫前兩句;另一個女孩寫三、四句,最后兩句由那個男孩來寫。把字寫得大大的,讓大家都能看清楚。
(三生板演,老師的檢查仍在繼續。)
3、和其他學生交流預習情況
師:我繼續檢查其他同學的預習情況:題目是《如夢令》,詞牌名,誰來告訴老師,詞有什么特點?以前學過詞嗎?
生:學過《清平樂(yuè)》
師:是清平lè還是清平yuè?
生:是yuè,因為詞是在宮里去唱的,樂是樂曲的意思,所以就應該讀yuè。
師:非常準確。詞最早是有曲子的,有譜的。現在有許多詞牌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比如《清平樂》《漁歌子》《水調歌頭》。他說出了詞的一個特點:最早是配樂演唱的。
生:詞分上闕和下闕。
生:詞有詞牌名和題目。
生:詞不是四句,而且每一行的字數不一樣。詩一般都是四句。
師:詩只是四句嗎?
生:還有的八句。
師:詩有的一行七個字,有的一行五個字。詩的要求十分嚴格,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詞有一千多種,格式非常自由。
關于詞我們今天就說到這兒,下面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情況。
4、檢查三生默寫情況
(師轉身領學生一起檢查同學默寫情況。)
第一句:常記西亭日暮。
生:應該是“溪”,不應是西。
師:為什么是小溪的溪?一會兒要說到。我們繼續看……
第三句:興記晚回舟
“記”應該改為“盡”
師:興讀“xìng”還是“xǐng”?
生:xìng
師:為什么?
生:非常高興。
師:有興致的意思。
第四句:誤入藕花山處
生:“山”應為“深”。
師:“藕”是本課的一個生字,他寫對了。通過檢查我們發現,有的同學雖然會背了,但是沒有注意本課的幾個生字,有幾個字很容易寫錯,如“溪亭”是溪水邊的亭子,而不是西邊方向的亭子,所以不是“西亭”;“暮”是日字底,而不是巾字底,為什么呢?
生:日薄西山。
師:“沉”不要寫成“沈”。把“盡”寫成“記”表明沒有理解詞的意思,一會兒我們再解釋。
三、讀詞質疑
師:下面我要提問第二個問題,因為有的同學說了,這節課我們是帶著任務來的,您一定要多問問題。我可以問問題,你們也可以問我問題。你們都已經預習這首詩了,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不著急舉手,可以認真思考一下,大家打開書,請一同學讀一遍。
(大屏幕出示《如夢令》)
一生讀詞。
另一生再讀。
師:請問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
生:“爭渡”是什么意思?
生:爭取渡過。
師:對不對呢?我們先作為一個問題寫下來。(板書:爭渡)
生:是詞人和鷗鷺爭著渡河。
師:理解完這首詞我們再解答誰的答案對?你可以接著提你的問題,也可以說你讀懂了什么?比如說這首詞寫的是什么?
生:我認為寫的是李清照在溪亭喝酒,喝醉了之后不知歸路,一不小心進入了藕花深處,于是和鷗鷺爭著渡河。
師:這位同學把詞完整地串了一遍,他認為是寫了一件事。說是:有一天到溪邊去玩兒,迷路了,誤入藕花深處這樣一件事。
生:我認為是:坐船到溪邊的亭子里游玩,去了以后喝了些酒,然后醉了,到了晚上不知道怎么回去了,劃著劃著就跑到藕花深處去了,很著急出來,就驚起了一灘鷗鷺。
生:題目為什么叫《如夢令》呢?
師:詞都有詞牌,詞牌就規定了這首詞的格式,比如《西江月》是一種格式,《如夢令》又是一種格式,詞有長有短,“令”是最短的一種詞。剛才同學們都發現了這是寫了一個過程,一件事,現在我們具體來看看,寫了什么樣的一件事情?在這樣的事情中李清照經歷了什么?
四、研討詞意
師:我們先看前兩句,誰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生: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李清照經常記起這件事。她喝醉了,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師:她說了一個非常好的詞的解釋——經常想起這件事,所以說這是一次回憶,不是剛才發生的事。那么,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生: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在溪邊亭子里的一件事。
師: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在溪邊亭子里他們做了些什么呢?
生:他們在亭子里喝了些酒,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師:是自己喝悶酒嗎?
生:她還可能約了一個或一些朋友,一塊兒游玩,一塊兒喝酒。
師:還可能是什么情況?
生:還可能是去慶祝某件事,比如說得了獎。
師:總之,是在高興地喝酒,游樂。誰來解釋三四句?
生:李清照微醉以后,回家的時間有點晚了,所以她不小心就進入藕花深處了。
師:為什么會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呢?
生:因為她喝酒喝多了。
師:因為“沉醉不知歸路,所以誤入藕花深處。”大家想一想,藕花深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藕花就是一些荷花、蓮花,荷花結蓮藕,所以叫藕花,它們很漂亮。
師:有一首詩叫……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雖然此時不是映日的荷花,但是無窮碧的荷葉一定給李清照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這也是一處美景,作者玩夠了要回家了,誤入藕花深處去了,之后怎樣呢?誰來說后兩句?
生:之后想渡出來,結果不小心驚起了一灘水鳥。
師:讓我們回到開始的問題:“爭渡”是什么意思?
生:爭先恐后的劃船。
師:東劃劃,西劃劃,爭著劃。還有別的解釋嗎?
生:爭渡就是和誰爭一件什么事?和藕花爭。
師:有的同學說和鷗鷺爭,有的同學說和藕花爭,到底怎么個爭法?
生:非常著急的劃船,就是想劃出來。
師:爭先恐后,都想先劃出來,這時,驚起了一灘鷗鷺,為什么驚起一灘鷗鷺呢?
生:因為水里有鷗鷺。
師:是的,為什么被驚起呢?
生:因為劃著劃著,驚動了水鳥,水鳥比較怕人,所以被驚起來了。
師:還有別的說法嗎?
生:因為他們劃的特別著急,這時候太陽落山,水鳥正在睡覺,他們弄的水波紋或者說弄出來的那種聲音驚動了水鳥。
師:日已薄暮,水鳥都已經休息了,這時,他們劃船的聲音驚起了一灘鷗鷺,多美的景象啊!
生:我還在想剛才的問題,應該是和藕花爭渡,因為前面說“誤入藕花深處”,那些水鳥應該不是在水里睡覺,應該是在荷花深處做窩,荷花的響聲把它們驚醒。
師:誰和藕花爭渡呢?
生:李清照
師: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了,可能枝蔓把小船纏住了,這種理解也非常好。大家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還有一個問題:剛才大家都認為,李清照喝了點小酒,有些微醉,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那么,我們整個讀完詞之后,感覺“沉醉”還有沒有其它的意思?
生:沉醉就是喝的酒特別多,找不著回家的路了。
生:被美景沉醉了,特別喜歡,所以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五、讀人悟詞
師:你說的是沉醉于美景的意思,這時,李清照的心情怎樣?我們不說了,一起讀出來,自己先練習讀。
生自由練讀。
師:請同學來讀,要讀的比剛才有進步,因為已經了解了整個詩意。
一生讀
師:你覺得你讀出了李清照的什么心情?
生:贊嘆美景。
師:沉醉于美景之中,誰再來讀?
一生讀
師:你們聽出了李清照的什么心情?
生:前面是高興,后面是著急。
師:高興又著急,一種興奮的心情。
師:下面,教師配上樂,大家齊讀一遍,老師起頭。
生配樂齊讀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3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師:今天盛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
生:讀過。
師:讀過哪首詞?
生:《長相思》!
師: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詩的話每一句的字數是一樣的,詞的字數不一樣。
師:對!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師:你們學的《長相思》是不是句子有長有短?
生:是!
生:詞分上闕和下闕,詩是沒有分的。
師:對!有的分上闕和下闕了,有的也沒有分的。
生:《長相思》是詞牌名,它不是題目。
師:所以詞有詞牌名。你們還知道哪些詞的詞牌名?
生:“憶江南”。
生:“西江月”。
師:對,這些都叫做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
生:如夢令。
師:想迫不及待地讀讀這首詞了吧?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生讀詞。
師:平時你們是不是喜歡大合唱?(笑)我可喜歡聽一個人讀。誰愿意一個人來讀一讀?
生(女)讀。
師:挺不錯的,特別是她把里邊的多音字讀準了。興:在這讀第四聲。表示興致、興趣。什么時候讀第一聲?
生:大興安嶺、興奮。
師:誰還愿意再來讀一讀,找個男孩子來讀一讀。
生(男)讀詞:
師:我覺得應該給他點掌聲,他已經注意了停頓,能讀出些詞的味道來了。好,看起來把這首詞讀通順、讀正確沒問題吧?
生:沒有問題!
師:咱們連起來讀一讀。
生:好!
生齊讀詞。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師: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
(學生默讀)
師:小聲地說一說,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師: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生: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就是李清照經常和她的朋友去溪邊的亭子里玩。
師:“暮”指的是——
生:就是說,李清照記得一次和她的朋友一起去溪邊的亭子里看落日美景。
師:哦,你這樣說咱們都聽明白了。
師:好,接著往下說,你還學懂哪一句了?
生:我知道第二句“沉醉不知歸路”的意思就是每天看到很晚,然后一直看到盡興還不回家。
師:你從哪個詞讀出來是“每天”?
生:是有一次。
師:是啊,作者就向我們記敘了一次郊游的經歷。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注釋中有。
師:哦,看來,看注釋也是一種很好的學詞方法。
師:那么這個“醉”指的是——
生:陶醉了。
師:盛老師在這兒給你們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生:我是說“誤入藕花深處”這句的意思就是說李清照他們乘著小舟,準備回家,但是他們不小心劃到了荷花池里。
生:他們就在荷花池里玩,然后他們驚起了一灘鷗鷺。
師:怎么會驚起一灘鷗鷺的?還有一句,誰來說?
生:因為他們玩得很開心,嘻嘻哈哈的,把那些鷗鷺全部都驚起,全部飛起來了。
師:“爭渡爭渡”就是?
生:他們在那里拼命劃船,拼命劃船,聲音很響,然后驚起了一灘鷗鷺。
師:好,挺不錯的,剛才,同學們不知不覺地,就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讀胖”。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啊?
生:長!
師:但是你看這首詞,它只有多少字?
生:三十三!
師: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4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通讀全詞。
1、了解詩與詞的不同
生任意背誦兩首以前學過的古詩。
出示李清照的詞,比較詩與詞有什么不同?
——詩每行字數一樣,詞不一樣,有長有短。
——讀起來的氣勢不一樣。
——題目的不同。(了解詞牌名)
2、認識詩人——李清照(課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簡介)
二、初讀體會,把詞讀“胖”
1、播放音頻:聽讀
2、自己試讀,挑生朗讀。
3、把詞讀“胖”
根據課件提示的注釋,理解詞意,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讀懂了那句詞或哪個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讀品味,把詞讀“瘦”
1、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圍繞“醉”字美讀全詞,想象畫面。(板書:醉)
——醉態一:醺醺沉醉,忘記了回家:“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醉態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1)你強調了“晚”,為什么強調它?①喝酒喝了很長時間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強調了“深處”,說說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會感覺……
詩人真的是喝醉了,(板書:酒醉)
——醉態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讓我們想象一下:
視覺上,那時的天空……荷塘……鷗鷺……(關注色彩:綠葉、紅花、白鷺、余霞,落霞與鷗鷺齊飛,荷塘共天空同色,這是一種夢幻的色彩)
聽覺上,你的耳邊縈繞著……(鷗鷺撲棱聲、鳴叫聲;水聲,驚叫聲、劃槳聲、嘻笑聲、歌聲、岸邊的偷笑聲……)
深深地聞一聞,沁入心脾的是……;皮膚上感受到的還有……甚至,還有驚起一灘鷗鷺之后的無限遐想。
哦,詩人在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書:景醉)
(3)當我們的感覺這樣流動著,交織著,你的心底,彌漫著一種什么情緒?(歡樂的,輕松的,愉悅的,美好的,沉醉的,夢幻的……)
美酒加美景,給了她美麗的心情,這種心情,讓我們讀著,看著,也跟著陶醉了。齊背《如夢令》。(板書:人醉)
3、你聽——(《如夢令》歌詞)播放蔡琴《如夢令》,嘗試跟著唱和。
四、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課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比較: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細觀察后交流。
這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都是一樣的。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五、課后作業
推薦朗讀:李清照的《聲聲慢》。走進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書設計如夢令
酒醉
景醉
人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品讀字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準備:自制ppt課件
《如夢令》教后反思
在教學《如夢令》一課時,我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教學建議:“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歌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詩與詞的對比。
在課堂開始,我先讓學生了解了詩與詞的不同,從而更好的認識詞、學習詞。
二、朗讀全詞,讀出節奏。
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配樂配圖范讀,再讓學生自讀、指名讀等方式,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奏、初步了解詞的情感。
三、結合注解理解內容
古詩詞的教學,最忌逐句串講。由于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課前已經預習過,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哪些句子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詞的內容,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四、把握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品讀,發現哪個詞最能概括表達詞的意境,并聯系詞的內容說出自己的體會。要求學生不僅要感悟哪個詞用得好,還要說明為什么好,具體表現在哪里。
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基礎上,我再結合自身對文本解讀,引導緊扣詞眼,欣賞“醉”字,分析詞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詞意的關聯,以及作者為何對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進而體會語言運用的精煉、巧妙,進一步感悟詞的意境、情感。像這樣憑借情境,讓學生咀嚼詩句、品味詩句的語言的豐富內涵和情味,學生就有了很具體的感受調適。此時鼓勵學生把這首詞背下來,于永正曾這樣說過:誰擁有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好的古詩文,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記就不是學語文。
在這節課上,學生輕松愉快地學了這首詞,也能有感情的背誦,但是由于教師的激情不夠,沒有很好的將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出來,所以學生在描繪詞的意境的時候,表達的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要繼續努力,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5
師:我聽說,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全校古詩詞大獎賽,同學們都在積極地準備著。現在,我出示畫面,大家根據畫面聯想古詩詞,看誰聯想得快?特別提醒一下:吟誦的時候,最好吟出古詩詞的味道來。
1、《尋隱者不遇》山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震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3、《清平樂 村居》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看出來有沒有聽出來,前三首都是古詩。第四首是一首詞。這一節課,我們要再次好好感受一下詞的魅力。讓我們一起走進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幻燈片出示)
師:請大家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自由讀)
師:誰來讀給我們聽聽?(指名一人讀)
師:讀得真好,“興盡晚回舟”的“興”是個多音字,“誤入藕花深處”的“藕”是個生字,他都讀準了。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老師想問問大家,“興盡晚回舟”的“興”為什么要讀第四聲呢?
師:哦,我明白了。有個成語叫“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讀)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趁著興致而來,興致滿足了就返回了。那這首詞中的“興盡”就是指------5
師:同學們,讀古代的詞,注意好詞句的節奏和停頓,就能讀出它的韻味,讀出它的音樂美來,請大家欣賞錄音《如夢令》,注意他朗讀時候的節奏和停頓。
師:想不想自己練練,也讀得這么好聽?(試試吧)
師:(指名讀) 來,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夠,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看注釋、看畫面、問老師、問同學。。。。)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好不好?開始吧!(自說—同桌說)
師:你讀明白哪一句詞的意思了?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師:曾經有人評價李清照的這首詞是“以尋常語繪精美畫”,那么這首詞描繪的究竟是怎樣精美的圖畫呢?請大家閉上眼睛再次欣賞錄音,邊聽邊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錄音)
師: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稍停頓)用一段話把你看到的一個畫面描寫下來,好嗎?
師: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來說說看?
生:( )( )( )
師:真美!是詞中那句話讓你想到了這么美的畫面呢?(據答出示:常記溪亭日暮。。。。)
師:你剛才說得那么美,相信你一定能讀好它。(生讀)
師: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我為之沉醉。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會在西亭邊做些什么呢?( )古人都喜歡飲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李清照盡管是個女子,但在她的許多詞里,都提到了酒。我們繼續,他們還會做些什么呢?
生:( )
師: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者花香,酒香,他們吟詩、彈琴、唱歌、下棋,玩得多盡興啊!這景象怎能不令人沉醉呢?這就叫酒不醉人( ),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行文字。( )
師:繼續交流,你仿佛也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
生:( )( )( )
師:這么美,怪不得詞人看得有滋有味,如癡如醉,連小船誤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讓我們一起走進去。(出示:興盡晚回舟。。。。。)讀
師:在這樣的藕花深處,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很多描寫荷花的古詩來,你想到了嗎?
生:( )
師:有詩有畫,充滿詩情畫意,讓我們一起再讀( )
師:當一彎明月如水般傾灑荷花時,眾人才猛然驚醒,于是(出示讀:爭渡。。。。。)
師:讀了這兩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 )
師:真是一幅熱鬧的畫面,讓我們來讀出這份熱鬧。(讀)
師:詞中有這么一個字“驚“,誰驚了?
生:
師:鳥背人驚,人背鳥驚,讓我們再來讀,讀出熱鬧,讀出歡快,讀出驚喜。
生:( )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麗的畫面。你們看,因為欣賞“西亭日暮”沉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這些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人(有鳥),這真是一幅流動的畫面!來,一起讀整首詞,讓我們在這流動的畫面中再次沉醉。
師:人們常說“景中藏情”。這首詞,字里行間都向我們傳遞著李清照當時內心無盡的喜悅,你能猜一猜李清照當時生活怎樣嗎?說說你的理由。
師: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她的詞獨樹一幟,登峰造極,被稱為“詞國女皇”。和你們猜測的一樣,早期時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滿中,生活在她的眼里充滿了色彩,充滿了愉快,充滿了生機,也充滿了樂趣。我們品讀這一首詞,其實也是在品讀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歷。讓我們跟隨李清照,再次回憶起她少女時期的那一段美好的生活。
李清照中年的時候,宋兵與金兵作戰,節節敗退,李清照流亡江南,丈夫也去世了。她承受著國破、家亡、夫死的悲痛,晚年生活孤苦凄涼。那么,李清照后期生活的轉變使她的詞風又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感興趣的同學下課之后可以繼續去讀她的詞。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6
(一)導入
1、背誦古代詩詞,溫故知新。
2、比較詞與詩,略說不同。
3、交流李清照的相關資料。
上課伊始,談話交流:六年的小學生活讓我們積累了許多古代詩詞,現在,你還記得哪些?學生回憶曾學過的詩詞之后引出詩與詞的比較。接著告訴學生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這時課件顯示課題和作者。學生齊聲朗讀之后出示李清照的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回憶古代詩詞是為了溫故而知新。課件顯示課題和作者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營造與本文相融合的美好意境。出示李清照的相關資料則是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礎。
(二)初讀
1、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說說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師生活動:重點抓住“常記”“沉醉”“興盡”“爭渡”等詞語理解詞義。最后歸納課文敘述的主要內容。
2、聽讀課文,體悟情感。
聽課文錄音,說說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設計意圖:自由讀詞的目的是讓學生直接接觸并熟悉文本,從整體上感知課文。文本是學習的根本。在學生朗讀之后點評“興”字的讀音則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聽課文錄音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古詞的魅力,體會古詞朗讀時舒緩的語速和連貫的氣息。質疑交流目的是為了引發學生思考。讀懂“常記”“興盡”等詞語的意思,為讀懂整首詞的大意、把握情感、感知意境作鋪墊。
(三)細讀
1、細讀課文,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2、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
(課件出示課文動畫)
學生相互比較動畫與課文并思考:動畫中哪些景物課文中寫到了,哪些沒有直接寫出來。在共同探討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1)引導學生想象“溪亭日暮”的畫面,抓住一“醉”字,用自己的話說說是怎樣的情景。
(2)引導學生想象“藕花深處”的畫面,抓住一個“誤”字,體會作者無比激動和陶醉的心情。
(3)引導學生想象“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的畫面,抓住一個“爭”字,一個“驚”字,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一幅畫面描寫出來。
3、小結:體會本文詞眼——“醉”。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全文,想一想這首詞中哪個字最能表達作者的心情。
設計意圖:從動畫入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說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也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看詞想象畫面,是為了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深刻體會作者美好生活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演讀
溪亭日暮的寧靜恬淡,藕花深處的神秘幽香,一灘鷗鷺的壯觀驚喜。這一切,留在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的記憶深處,久久不能忘記,常常不自覺的輕輕吟唱起這首詞。回味那次難忘的郊游。你聽——
(課件播放歌曲《如夢令》)
學生邊聽,邊跟唱。再次基礎上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讀詞:注意“沉醉”、“誤入”、“爭渡,爭渡”、“驚起”等詞語包含的情味和意味。
設計意圖:出示歌曲《如夢令》是使學生受到古文化的熏陶,再一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比讀
(課件出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寫得清新明麗,生動活潑。下面請同學們再讀一首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
邊讀邊想象,詞人又為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從中讀出了詞人怎樣的心情呢?
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境,作者筆下的景物也不一樣了。讀詞,我們要能透過景物,讀出作者的心情。兩首詞,讓我們讀到了不一樣的李清照,讀到了不一樣的李清照的詞。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兩首詞進一步鞏固詞的學習,了解詞人李清照。
(六)總結
今天我們領略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感受了作者快樂和幸福的美好時光。讓我們齊聲誦背全文,在誦背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7
9.詞兩首(《如夢令》《漁歌子》)
重點、難點:
1. 什么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其實,詞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
2. 詞的分類: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小令;58字以內為小令
(2)中調;59~90字為中調
(3)長調。91字以上為長調。
3. 詞牌和題目: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卜算子·詠梅》這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如夢令》是詞牌,《漁歌子》是題目,詠打魚。
4. 《如夢令》
(1)作者:李清照(約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
(2)譯文:
時常記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
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
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
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3)大家一起讀一遍這首詞,這首詞所敘述的事發生在哪一個季節?
從“藕花深處”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
它是詞人當天寫的嗎?
從“常記”一語可以看出已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為什么詞人經常想到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注意:第五句連用兩個“爭渡”,這叫什么句式?
疊句。
(4)這首詞記的是女詞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獨自去的嗎?
從“爭渡”一語可以看出,還有她的許多同伴。
為什么要爭渡?
“誤入藕花深處”。
為什么會“誤入”呢?
因為“沉醉”。
還有別的原因沒有?
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邊的亭子,可見周圍是水鄉,水路縱橫。
什么時候發現“誤入”的?
沉醉中發現周圍凈是藕花想到來時沒有經過這個地方,這才大叫起來:錯了!錯了!
既誤入,慢慢劃出去,不也行嗎?
不行,已是“日暮”時分。
你能想象出“爭渡”的情景嗎?
從“驚起一灘歐鷺”可以想見漿聲、水聲和少女們的笑語喧嘩聲一時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5)小結:
這首詞構思巧妙。從“沉醉”一語可以看出,女詞人和游伴們在溪亭里曾舉行過一次時間不短的郊宴,一邊說笑、行酒令,一邊喝酒,充滿了歡樂的氣氛,直至夕陽在山才匆忙上船。但詞中卻略去郊宴不寫,而只寫歸途,甚至連歸途也沒有寫全,至“爭渡”“驚鷗鷺”便戛然而止。這是因為由于誤入而群起爭渡是這次郊游中出乎意外的一個高潮,用這個典型細節能更鮮明、更集中地表現少女們天真活潑的性格和熱愛生活的感情。
(6)李清照詞風婉約,她的藝術特征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強烈的感情熔鑄在藝術形象里,造成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她還善于從描繪一段情節、一個思想曲折中,顯示出感人的意境來。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等。
②造語淺顯新奇。李詞語言既淺顯自然,又新奇瑰麗,富于表現力。她的詞用典不多,卻善于運用口語、市井俗語,使詞寫得明白而家常。詞的音節和諧,流轉如珠,富有音樂美。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等。
5.《漁歌子》
(1)作者:張志和(約730~約810 )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蘭溪人。張志和博學多才,歌、詞、詩、畫俱佳。
(2)譯文:
西塞山,青又翠,白鷺展翅飛,
桃花紅,江水碧,鱖魚正肥美。
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
斜風細雨迎面吹,釣魚的人兒不想歸。
(3)賞析:這首詞通篇二十七字,有山、有水、有飛鷺和肥魚,還有斜風細雨,更有那優游自在的漁父。詞人藉漁父寄托自己的情懷,而漁父又是被安排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中。恰是江南春色方濃、桃花春汛泛起時,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的漁父,高處有從水田飛入上空的白鷺鷥,低處有落英繽紛的春水綠波,更有能引起人們鮮美味覺的大口細鱗的肥嫩鱖魚,鷺在飛,水在流,魚在潑刺地嬉逐,水映桃花而紅,桃花因水而濕。人、花、魚、鷺,一切都被斜風細雨所籠罩,天地萬物渾然一體,顯得那么的新鮮、清麗、秀潤。好一幅水墨淋漓的“煙波垂釣圖”。
詞人當時正是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由此而產生了自然、淳樸的意趣,不愿離開這一個魅人而又宜人的境界的深情。“斜風細雨不須歸”,對漁父說來,不正是他對美的發現、對美的執著追求么?在斜風細雨中,張志和體驗到鷺鷥的飛翔更飄逸,漂流在水里的桃花瓣格外鮮妍。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垂釣,漁父的心情,就不只是為美而陶醉,更為眼前的優美畫境而堅定了意志,不僅不思歸,而是更進一步的“不須歸”了。張志和所執著的已經不是垂釣,而是作為詞人內心的自白——“我決心以山水之間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終老”。這顯然又是畫中之詩,隱伏在西塞山前空間結構背后的時間潛流,悠悠地但終于又是深穩有力地蕩漾著的感情波瀾。可見,張志和的淡泊逸致不是訴諸直接詠懷,而是寄情于景,以畫入詞。詞人而兼畫家的張志和,把高遠的情思化為清空的意境,把質樸的語感提煉為脫俗的意趣,從而使他的詞作形成獨樹一幟的高蹈風格。正因為張志和與世俗相忤,所以才能從大自然中覓取心靈滋養,從而陶醉于清山秀水之中。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8
《如夢令》和《漁歌子》這兩首詞含蓄、凝練。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想象畫面、品悟詩情,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詞的意境,產生持久不斷的美感享受。
片斷一
師:欣賞著這樣的美景,此時此刻,想想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
生1:站在溪邊的涼亭里,一邊喝著酒,一邊欣賞落日的美景。
生2:欣賞著滿池的荷花,李清照和朋友們吟詩作樂、作畫。
師:詩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
生3:李清照玩累了,躺臥在小船里,沐浴在金色的余暉之中,微閉著雙眼,靜靜地享受著。
師:多么愜意的享受啊!眼里看到的是無限美景,嘴里品到的是醇香美酒,鼻子里還聞到陣陣荷花的清香,那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讓我們把感受到的送進這兩句詞的朗讀中去。
片斷二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李清照在用力地劃槳,劃到東,劃到西,就是找不到回去的路,她心里可著急了:“怎么辦?怎么辦?怎么劃去呢?”
師:請你讀出詞人心中的著急。
生1讀
生2:我仿佛看到在河灘邊棲息著的一群鷗鷺鳴叫著,拍打著翅膀,沖破夜幕,飛上天空。
師:多么壯觀的場面啊!你能讀出來來嗎?
生讀
師:還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1:我似乎聽到了一群水鳥撲棱棱拍打翅膀的聲音。
生2:還有翅膀與荷葉摩擦的沙沙聲。
生3:我聽到漿劃過水面的聲音。
生4:劃槳聲,溪水聲,還驚動了水中的魚蝦,從荷葉間不時躍出水面,發出“ 撲咚、撲咚”的聲音。
師:你真有想象力,那你也試試寫一句詞?
生4:爭渡,爭渡,驚起一池魚蝦。
師:才女阿,都可以和李清照pk啦!
片斷三
師:據張志和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會釣到魚嗎?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到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
生1:釣到了好心情。
生2:釣到了寫詞的靈感,所以才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漁歌子》。
師:他一共留下了5首《漁歌子》。
生3:釣到了自由的生活。
生4:釣到了大自然中的樂趣。
生4:我認為他釣到的不是“魚”而是“愉”!“愉快”的“愉”。
師:好一個不是“魚”而是“愉”!是的,詞人志不在魚,釣的是志趣。
反思:“李清照玩累了,躺臥在小船里,沐浴在金色的余暉之中,靜靜地享受著。”“爭渡,爭渡,驚起一池魚蝦。”“釣到的不是‘魚’”而是‘愉’!”……學生那一句句閃動智慧靈光的語言,在課堂上汩汩地流淌,令我欣喜,讓我激動,更使我感到無比的幸福。我喜歡這樣充溢激情與靈動的課堂,喜歡傾聽學生靈動的聲音。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無限潛能被激發,靈動思想被點燃,他們就像小溪中的一條條魚兒,活蹦亂跳,蕩起一朵朵美麗的漣漪,而我只愿做魚兒的引路者、欣賞者。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目標一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目標二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10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2、介紹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如夢令。
二、初讀感知。
1、生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適時糾正學生的讀音,指導關鍵字詞的讀音。
3、學生齊讀詞。
三、細讀全詞,古文今譯。
1、過渡: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2、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適時指導 “暮” “醉” “爭渡爭渡”等字詞的意思。
3、這首詞用了多少個字?(三十三)
小結: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1、引導學生:學古詩詞還得學習另外一種本領,那就是要把詩或詞“讀瘦”。板:讀瘦
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兒?看看整首詞是圍繞這首詞里面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2、學生討論,適時板書:醉
五、牽引“醉”線,分層解讀。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過渡: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2、引導學生想象 “溪亭日暮”這個詞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3、獎勵你讀一讀吧。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
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4、過渡: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詞人他們會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對對子,看風景。
小結: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就——醉了。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讀出濃濃的醉意來。
5、小結,繼續討論:好!大伙兒還能從哪些詞語當中讀出這個“醉”字來?
引導學生想象“藕花深處”所描寫的畫面。
這種畫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詩來了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是啊,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肯定更醉了。讀。
6、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是趕緊——讀下去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讀這兩句啊,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結:那場面多壯觀啊。看媒體:詞人她們笑啊叫啊,那聲音太響,太熱鬧了,只聽撲啦啦一聲,一河灘受驚的鷗鷺,一下子沖破夜幕飛向藍天!那場面壯觀嗎?!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11
一、聲情誦讀,導入新課。
(錄音機播放古箏曲)教師聲情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同學們伴著這悠悠的古箏樂曲,讓我們一起走進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板書:如夢令)
(多媒體屏幕出示李清照全詞)
二、初讀全詞,通讀全詞。
師:《如夢令》是一首詞,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就是這樣的,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這首詞嗎?請大家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己讀吧!
(學生放開聲音自由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就請你吧,勇敢的女孩子。
生:(讀詞)
師:謝謝你,你是第一個勇敢地站起來讀書的孩子。剛才她在讀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是通順的,流利的是不是?你們有意見嗎?沒有意見,我有意見,這里面有一個字是個多音字,“興盡”,這個字又讀xìng又讀xīng,什么時候讀xìng,什么時候讀xīng你們知道嗎?什么時候讀xīng?
生:興奮。
師:還有“大興安嶺”。但是這個“興”“高興”、“興致”的“興”卻讀第四聲,所以在這個地方你說應該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第四聲,咱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這一句)
師:不錯,咱們再讀讀這首詞,這回第一個舉手的是誰?是一個勇敢的男孩子,就請你讀讀吧!
生:(讀詞)
師:你的聲音清脆響亮,口齒清晰。不僅讀得正確流利,也注意了一定的節奏,讀出詞味道來了,你真棒!
師:讓我們把握好節奏感一起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那么你們能簡單概括一下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嗎?誰來說一說?
生:這首詞主要寫了李清照和朋友們去郊游的事。
生:這首詞主要寫了李清照和朋友去游山玩水的事。
生: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李清照難忘的一次郊游。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師:這是一首非常美的詞,需要我們好好的品味。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詞,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生:(小聲讀詞)
師:你從中讀出了哪些美麗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溪亭日暮的美景。
生:我感受到了藕花深處的幽靜與甜美。
生:我看到一灘鷗鷺齊飛的壯觀景象!
(教師板書: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一)畫面1:“溪亭日暮”
師:看到“溪亭日暮”,你腦海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小溪邊有座亭子,那位詞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生:也就是詞人正在看黃昏時的景色。
師:對,什么景色?
生:美麗的景色。
師:太陽落下來的景色,日落美景。畫面當中有人、有亭子,那個亭子是幾個角的?噢,是個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別致的。你想得這么美,肯定能讀好它。你來讀一讀。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你腦海中的畫面當中還有什么?
生:我看到一個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著天,天空披上了一層紅紅的晚霞,一條小徑通向遠方。
師:哦,你還看到了一條小徑。落日余輝,晚霞籠罩天空的情景,你們看到過嗎?怎么美?誰來描繪給大伙聽聽啊。
生:天邊都是紅顏色的,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掛在天上……(學生覺得詞窮。)
師: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語言的蒼白,是不是?來,你就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媒體播放黃昏情景,配樂)
師:你們看啊,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人啊讓李清照情不自禁地吟誦出這樣的詩句 “常記溪亭日暮”。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難怪詩人此時已經——(生讀)“沉醉不知歸路”,你怎樣理解這句詞?
生:我覺得詞人看到這美麗的溪亭日暮美景,陶醉其中,不想回家了。
師:有道理,你能帶著那份沉醉來讀一讀這兩句詞嗎?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生:我覺得詞人不僅欣賞著美景,還與朋友開懷暢飲,喝酒喝多了而忘記了回家的路。
師:你說的也很有道理,能讀出這份酒醉嗎?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這里的“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陶醉也好酒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讓我們帶著這份醉意來讀這兩句,一定更有味道。
指名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畫面啊!讓我們一起讀出那濃濃的醉意吧!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二)畫面2:藕花深處
師:在那樣美麗的地方,詞人和她的朋友們除了喝酒,還會做些什么呢?
生:一邊喝酒一邊作詩。
生:一邊吃菜一邊賞景。
師:哦,是在郊宴。
生:他們可能會下下棋。
師:對,詞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你想她還會做什么?
生:我想他們還會彈彈琴,或是對對子。
生:他們還可能會高談闊論。
師:是啊!怪不得詞人是——(生讀)“興盡晚回舟”。
師:此刻詞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他的心情是高興、愉快的!
師:就請你讀出那份高興、愉快吧!
生:興盡晚回舟。
師:你怎樣理解“興盡”?
生:我覺得詞人與朋友玩得太開心了,玩得很晚才回家!
師:請你帶著那份高興讀一讀這句,相信你會讀得很好!
生:我覺得詞人與朋友玩得很盡興,很過癮,天黑了就回家了!
師:請你也讀出你理解的感情!
生:我覺得詞人玩的還沒盡興呢,但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劃著小船回家!
師:那此刻詞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生:他會感覺很留戀,舍不得離開這里!
師:那就讀出那份留戀與不舍吧!
生:興盡晚回舟。
師:就在詞人回舟時,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生讀)“藕花深處”。“藕花深處”指哪里?
生:就是滿眼都是荷花的地方!
生:就是荷花池里!
生: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一大片的。
師:滿池都是。怎么美,你能說得美一點嗎?
生:下面是綠綠的荷葉,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美麗極了。
師: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咱們學過《荷花》一課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
生:荷花的顏色真是五彩斑斕啊!有白色的,有深紅的,有淺紅的,有淡黃的,有粉紅的,美麗極了!
生:碧綠的荷葉像翡翠做成的大盤子,荷花像是婀娜多姿的仙女,讓人目不暇接啊!
師:你們仿佛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你能用優美的詩句來形容你眼中的荷花景象嗎?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師:這就是寫黃昏時候荷花的情景的。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我想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更加陶醉了。來,讓我們再次讀出那份沉醉!
生: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師:在這兩句中,你覺得哪一個字最能說明詩人又一次醉了?
生:我覺得是“誤”字!
師:能用一個詞來代替這個“誤”字嗎?
生:不知不覺
生:情不自禁
師:是啊!詞人看荷花看的有滋有味,如癡如醉,連小船劃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這是怎樣的一種醉呀!讓我們再來讀這兩句,一定會讀得更好!
生:(齊讀)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如夢令》教學實錄 篇12
《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敘她一次泛舟流連忘返,酒醉后幾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學本課是,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作為文言文,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難點之最,因此在教學設計是個人認為本堂課的“煽情”或者“鋪墊”應該做好。老師讓學生回憶并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詞句把課文讀活讀美、提醒學生體會33個字包含了無比豐富的內涵,直到最后跟著音樂吟唱本詞。并且教師通過范例來吟誦這首詞,使學生的興趣馬上濃厚。所有這些,都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如夢令》的樂趣,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文的熱愛。
2、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本課不僅采用了讓學生課前自學的方式理解每句詞的意思,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三幅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課堂細節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意思。例如,當學生把“興盡晚回舟”中的“興”讀成第一聲時,我就馬上給予糾正,讀準了“興”的聲調是第四聲,學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語文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欣賞文學作品時,要帶著學生進入到文字深處,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我在引導學生找到本詞所描繪的三幅畫面之后,想法設法將學生引入到三幅畫所展示的意境之中。當學生想像了這三幅畫面之后,再巧妙地把這三幅畫面統統歸結于一個“醉”字,引導學生把這三幅畫聯系在一起,由那個“醉”字使學生體會到詞人不僅僅為“美酒”而醉,更為眼前的“美景”而醉,為自己與同行朋友之間的“美情”而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學生對三幅畫面的意境的感悟很深刻,如果在課堂上能設計一段對此的寫話訓練,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