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精選13篇)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1
【依據課標說教材】
《兩小兒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的一篇文言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兒在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本課的設計理念是:質疑釋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緊扣特點說教材】
《兩小兒辨日》一課語言簡潔,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對話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反復誦讀,理解故事內容,并復述故事。能力目標:熟讀成頌,積累文言文的語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學習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展開故事情節的表達方法。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教學重點:這是學生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該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理解文意,解開“辨日”之迷。
【說教法】
由于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在詞語、句式方法差別較大,學生學習時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我堅持師生互動的原則,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練中創”。
【說學法】
1、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與疑。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導入時,我就讓學生從課題的“辯日”進行提問,讓學生主動探究。
2、讀書入境法:
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合作討論法:
為了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團體協作能力,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他們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智力互補,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學流程】
一、初讀生疑
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后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課題,導出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為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創設情景,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二、熟讀成誦
作為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教學的重點。首先,把握好范讀這一環節,通過教師聲情并茂、流暢自如的范讀,來激發學生的朗讀的興趣。同時,通過教師節奏分明的范讀,把語句的停頓、詞語的語氣輕重選擇等信息傳遞給學生。這樣,引導學生聽,體會交流,準確把握節奏和輕重音,為誦讀乃至背誦奠定基穿采用領讀、伴讀等形式,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并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伙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充分讀,使學生熟讀成誦。
三、讀中自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教學本課時,對于理解文意這個難點,可采取結合注釋,反復吟誦,自悟文意的方法來突破。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誦讀古文的能力,增強了感性認識,也為學生的理解從感性向理性上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古文文意的自主感悟。引導學生結合注釋,逐詞逐句讀,逐詞逐句悟。通過誦讀感悟,明白課文講的是兩小兒在爭論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問題,以及他倆的看法截然不同的原因,從而對整篇課文有了總的整體認識。
四、講述拓展
當學生對課文《兩小兒辯日》有了感性認識之后,上升到理性認識成了學生迫切的期望。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和續編故事,在學生講述續編故事中,學生通過再造想象,填補和豐滿了課文的空白。如:續編孔子聽了兩小兒的話后,孔子會怎樣,有的學生說:“我想孔子會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的學生說:“孔子會說‘雖然人們稱我為圣人,說我博覽群書,可宇宙無限,知識無窮,我也有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呀。所以我還要多看書多學習,多找資料豐富自己,使自己日臻完善。’”。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蘊。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時空。
五、辯論內化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對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一些獨到見解,對“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中有無變化”會形成三種認識:其一,認為“太陽距離地球早晨遠,中午近”;其二,認為“太陽距離地球早晨近,中午遠”;其三,會有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認為“太陽距離地球一天內沒有變化”。為此,根據三種觀點,把學生分成三組進行辯論,在辯論中,張揚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創新品質。辯論結束,教師在發表自己的見解,并給學生播放《宇宙與人》的錄像片,讓學生到廣闊的宇宙中,認識自然,追求客觀真理,體現我們開放而鮮活的語文教學。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2
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中一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其中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說教法
對于本文學習,我主要采用了學生多讀、理解、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借助課文注釋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熟讀能誦,讀出古文的韻味,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自學古文的興趣。
說學法
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求知,快樂地學習。
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孔子嗎?誰來簡單講一講。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談自己所了解關于孔子的知識。當學生談到一定的程度,教師適當地點撥:孔子是個博學多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令古今世人肅然起敬。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則有關他的故事,學習之后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讀出節奏,把課文讀通。
(二)解題
孩子對題目的理解,有助于進一步把握課文的內容。師提問:題目是什么意思呢?讓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統一為兩小兒討論關于太陽的問題。再讓孩子深入思考,讀了題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教師將學生的問題歸納為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讓孩子帶著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去讀書。
(三)質疑問難
教學中要將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通過朗讀。然后匯報學習成果。再通過朗讀明確兩個孩子討論的是關于太陽早上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的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兩個孩子各自討論的理由。
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盤孟那么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
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湯里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的涼一些嗎?
(四)拓展延伸
在學習中對孔子的回答,你們怎么想?讓學生感受到孔子那種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精神,受其影響。
(五)背誦課文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3
《誦讀欣賞》 學習目標: 1、能識記常用古漢語字、詞、句解釋。 2、能從《兩小兒辯日》中體會人無完人的道理。 3、能學會分析《黃紗巾》中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課前學習: 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文中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大意。 課堂學習: 第一塊: 學習《兩小兒辯日》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關于太陽的大小以及它和我們地球間的距離這一問題,古代就有人曾經討論過。我們來聽聽孔子和兩個小孩的看法。 聆聽,激發興趣。
2 朗讀課文,弄清字、詞、句的意思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朗讀,糾正字音。
3 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字、詞句的意思方面互相質疑、解答。 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答疑難問題。
4 引發爭論,把握課文的寓意。 文章結尾,孔子無法判定誰的說法正確,因而遭到兩個小孩的嘲笑。那么究竟誰的說法正確呢?文章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思考、交流。 第二塊:學習《黃紗巾》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互相理解,有了溫馨的撫慰,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一條黃紗巾有關的動人故事,感受人間真情。 聆聽,激發興趣。
2 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并思考故事情節是怎樣構建起來的? 兩名學生復述故事,再請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情節特點。
3 開始時兩人的心理怎樣,后來有什么不同? 交流,補充。
4 合作探究,領悟作品主旨 明確:正是在這兩個人之間所展開的極富戲劇性的心理活動過程中,作者讓我們看到了兩顆美好了心靈無聲的契合的象征,使人們感到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思考、交流、領悟。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4
一、教材分析:九年義務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一次選編了兩篇文言文,其意圖是讓學生逐步了解文言文這一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其目的是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運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為以后更多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兩小兒辯日》就是其中的一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時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時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了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反復誦讀,理解故事內容,并復述故事。
能力目標:熟讀成頌,積累文言文的語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學習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展開故事情節的表達方法。
* 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 教學重點:這是學生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該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
四、教學難點:理解文意,解開“辨日”之迷。
五、教學準備:相關課件,學生預習并查閱資料
六、教學時間: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讀名言、揭課題(或設置情景,以辯入題)
出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齊讀、理解、導談孔子
2、揭示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生發疑慮(適機過度)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語句、讀出節奏
1、自由讀,將讀不準的字句作上記號并自己求助釋疑。
2、求助讀,提出不會讀的字句,求助自己最信任的同學教讀
3、分節讀(指名),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4、聽錄音,感受節奏(出示重點句并劃分節奏)
5、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讀注釋,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 (2)小組交流 (3)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思考兩小兒在辯論什么問題。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2)全班交流匯報學習 , 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3)四人小組,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課本劇)
3、背誦課文,復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探究科學知識
1.為什么這兩個小兒會有不同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如果有聽課老師,可鼓勵學生采訪獲知)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么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
五、深化主題,放飛總結
通過本文學習,使我們深深地認識到只有科學才能使人類社會進步,只有專研才能使人提高,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處處皆學問。
板書設計
兩
小
兒
辯 日初—大—近——日中—小—遠
日 日初—涼—遠——日中—熱——近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5
案例一
《兩小兒辯日》課堂實錄評點
【前示】這是一堂研究課。教學內容《兩小兒辯日》是一篇寓言故事,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知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老師依據自己對學生和教材的通體把握,以學定教,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同時,比較注意文本的價值取向,注重積極的互動作用,使得整個教學設計及其演示頗見教學功底和個性。
[上課]
(旁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理解此句意思的同學,誰能闡釋一下自己的見解?
生1:我認為此句是告誡我們應該做一個誠實的人。
生2:我認為這句的意思是說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切忌不懂裝懂。
師:兩位同學分析得很好,有自己的觀點。的確,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湯問》里記載的一則傳說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一聽這個故事嗎?
生:(異口同聲)想!
【評點】由悟其名言初步了解孔圣人,“聽其言,察其人”,使學生從人物身上抑或故事之中受到啟發,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當然也激發出學生學習本課的濃郁興趣。
師:好――下面請聽配樂朗? 小讀叫《 (放錄音。用投影儀顯示本課的學習目標:1、熟讀理解課文;2、復述故事情節;3、分析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師:這篇故事短小精悍,讀起來很有情趣,哪些同學聽了錄音之后,能為我們大家分角色朗讀一下課文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四位被選中的同學的聲音在教室里響起。)
師:同學們評判一下,他們朗讀得如何?
生1:我覺得“小兒乙”讀出了爭論的語氣。
生2:我覺得“孔子”讀出了老夫子的語氣特征。
生3:“旁白”的普通話真好。
師:是啊,老師也認為他們讀得非常好。這些同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的聲音聽起來親切、自然。好!下面我們向他們看齊,集體將課文朗讀一遍。
(齊讀)
案例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課堂教學改革的重心應放在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活動中,怎樣才能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呢?筆者在教學文言文《學弈》 (人教版義教六年級第十一冊25課 )時,是這樣做的。
師:(板書課題《學弈》后)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學弈》這篇文言文,請大家查字典,看看“弈”是什么意思。
生甲:(查字典后)“弈”是圍棋的意思,在本課是下棋的意思。
生乙:我也知道“弈”是下棋的意思,我是從課文插圖看出來的。“學弈”就是學下棋。
生丙:嚴格說“學弈”是兩人跟著“棋手”學下棋的意思。
師:大家都說得好。查字典釋字義是好方法。看圖釋字義也是一種好方法。他們是怎樣下棋的呢?請大家試讀一次課文。
(各自試讀,師巡回查看,同時糾正學生的讀書姿勢)
生甲:老師,我發覺文言文不好讀。
師:是呀,初學文言文是有些困難,讀文后你們有什么看法?
生甲:我覺得文言文比較短。
生乙:我覺得文言文讀時比較拗口。
生丙:我覺得文言文在讀的時候停頓不好掌握……
師:學文言文要多讀,要邊讀邊理解字詞意思,下面請大家邊看注釋邊讀,試試看!
(學生邊看注釋邊讀,教師巡回指導)
生甲:我覺得“通國之善弈者也”。一句不知怎么讀比較好。
生乙:我知道,“通國”:全國的意思;“之”:意思是“的”;“善弈”是擅長下棋的意思。這一句應該這樣讀。
“通國之 /善弈者也。”
生甲:我懂了,我們要在理解字、詞、句意思的基礎上閱讀。
生丙:“思援弓繳而射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應怎樣停頓?
生丁;這句是說,想用弓箭將天鵝射下來。應該這樣讀:“思 /援弓繳 /而射之”。
師:大家知道讀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就是多讀,下面我想抽一位同學來讀。 (學生舉手爭讀,師抽一生讀后 )
生甲:我覺得剛才那位同學讀兩人學下棋讀得好,只是在讀“為是其智弗若與?”時,好象不是在對話,不是在提問。我認為應該讀成“為是其智弗若與?”(語氣上升)
生乙:我同意剛才的同學的讀法,應該讀出問話的語氣來,因為下句就是答語:“曰:非然也。”而且答語要讀慢些。
師:剛才的同學讀后深有感觸,評議得很好。學習文言文最好的方法也是多讀。要讀出感情來。下面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后談談:“兩人是怎樣學棋的?結果怎樣?”
生甲:(讀后說)老師,我知道了,第一個人學下棋專心致志。第二個人卻一心想到天上有“鴻鵠”將至,想用弓箭把它射下來。這樣,兩人一起下棋,第二人當然不如第一個人學得好了。
師:是因為第二個人的智商不如第一個人高嗎?
生齊答:“非然也”。
師:這篇文言文只有五句話,七十個字,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生甲:做事不要三心二意。
師:你們也看見或經歷過這樣的事嗎?
生甲:昨天,我家的貓不見了,我很著急,今天上數學課時,老師在講例題,我卻在想貓不見了的事,還想了很多辦法去找貓。老師講的題我一點也不知道。老師抽答時,我一點也沒答上來。
師:“為是智弗若與?”
生答:“非然也。”
……
從以上的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出,要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教師要提供機會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空間。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使學生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創新”的目的。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6
教學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課時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學習本文的生字,讀準字音;第二課時重點分析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標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了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么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干不少卑賤的雜活.后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匯報.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說說你的觀察結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注釋,自學課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么爭論.)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7
一、談話導入
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
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說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么呢?
二、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畫出來。
2、指名分小節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3、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么問題。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4、背誦課文,復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
1、為什么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么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疏理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目標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介紹孔子,背誦一兩句孔子說過的話。
2、讀文章,注意斷句,把課文讀通,并復述課文內容。
二、合作探究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
(1)見兩小兒辯斗
(2)問其故
(3)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4)及日中則如盤盂
(5)日初出滄滄涼涼
(6)孔子不能決也。
(7)孰為汝多知乎
(8)及其日中如探湯
2、一詞多義:
⑴為
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為:
②孰為汝多知乎為:
③化為鄧林為:
⑵其
①問其故其:
②及其日中如探湯其:
③棄其杖其:
⒊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孔子不能決也
⑵孰為汝多知乎
⑶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⑷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⒋古今異義:
⑴日中如探湯湯:古義:今義:
⑵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去:古義:今義:
⒌、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⑵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6、《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兒辯論一天中太陽大小的變化情況,一個從__角度出發,一個從__角度出發,故得出相反的結論。說明了____、____道理,表現了他們____的可貴精神。
⒎、兩小兒為什么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⒏、這則故事可以給我們以多方面的啟示。請寫出你所得到的一種啟示。
⒐、從文中哪一句話可見兩小兒辯論內容的復雜性?
⒑、兩小兒能對這個復雜的自然現象提出疑問,說明了什么?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游戲激趣導入
猜一猜:——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請同學給大家補充介紹有關他的文學常識。孔子說過許多精辟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地啟迪,能背一兩句嗎?
可這位以博學多聞而著稱的偉大哲人在往東方各國游歷的路上卻被兩個小孩的爭執給難倒了。到底是什么難題難倒了這位對中國歷史文化以深刻影響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兩小兒辯日》去看個究竟。。
二、溫故知新
1.(出示幻燈片2溫故知新)辨析“辯、辨、辮”并簡釋文題中的“辯”。
2.“日”與“曰”區分,你能背誦有“日”的詩句嗎?。
3.釋題:兩小兒辯日(出示幻燈片3常識簡介)
4.質疑:從題目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讀準字音,(出示幻燈片4詞語),檢查預習情況
(二)有韻味地朗讀課文。助媒體畫面展示全文。反復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出示要求:出示幻燈片5讀對、讀通、讀懂.。(出示幻燈片6課文)
(三)小組合作,理解重點詞語。
1.結合課下注釋,引導學生用查字典或聯系舊知識的'方法理解重點詞語。
2.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3.(師出示幻燈片7、8重點詞語的注釋,)幫助學生理解句意,從而
正確斷句
(四)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
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小組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觀點是什么?朗讀,匯報)了解兩小兒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師:兩小兒對太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2、讓學生在文中找出。
3、反饋“辯斗”的觀點:(出示幻燈片9)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4、師: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根據下面的注釋理解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兩小兒各自的意見到底是什么?
5、生反饋:一小兒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6、師板書:日始近、日中遠、日始遠、日中近
(二)了解兩個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師:有理有據才能讓人信服,兩個孩子爭論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們能找出這一段話嗎?
2、生找句子反饋。(出示幻燈片10)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3、師:你們能根據下面的注釋說說這一段話的意思嗎?
4、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么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里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挨得近一些熱而離得遠涼些嗎?(注意反問的提示朗讀)師板書:近大遠小、遠涼近熱。
5、為什么會有不同看法?——觀察角度不同。一個是從視覺角度,一個是從感覺角度。看來認識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會有不同結論,我們要注意客觀科學地分析事情。
6、你對這兩個孩子的辯論有什么評價、看法呢?生應了解到兩個孩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辯論的精神。(自以為有道理);
(三)配樂誦讀
讀出語氣,讀出韻味,誦讀提示:短文的精彩部分是簡潔生動的人物對話。前兩句說的是兩種相反的觀點,都用肯定的語氣讀;后兩句說的是根據,有為自己辯護兼駁斥對方的意思,都用反問的語氣讀。(出示幻燈片11、12)
“我以”、“一兒以”、“此不為”之后,須作停頓。
“大如車蓋”重讀,“則如盤盂”輕讀“滄滄涼涼”輕讀,“如探湯”重讀——使有對比色調。要讀出對比的感覺。
(四)分角色朗讀(出示幻燈片13)
五釋疑解惑
(1)提出“辯日”孰是孰非的問題。(出示幻燈片14)
(2)通力協作,解開“辯日”之謎。
(3)運用媒體手段“印證”學生的解釋。(出示幻燈片15)師總結歸納:其實,太陽無論在早晨還是中午,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
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師:孔子能解答這個問題嗎?
2、生反饋:孔子不能回答,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孔子的知識又很多呢?
3、你怎樣看待孔子的“不能決也”?(出示幻燈片16)4、生暢所欲言。
師小結:依孔子當時的名望和學識。如果承認不能決定需要相當大勇氣的,何況是對著兩個小孩子。但孔子沒有妄加論斷。他選擇了實事求是,他的這種求實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也正如他自己所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個問題連公認的大學問家也有所不知,可見人們懂得的知識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確實不可能無所不知,真是“學海無涯啊”!
七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出示幻燈片17)兩小兒的辯斗,讓我們明白:認識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會有不同結論,要注意客觀科學地分析事物,要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孔子的“不能決也”讓我們明白了: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更讓我們懂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強不知以為知”,要誠實謙虛;
八學而時習之(出示幻燈片18)
1.熟練背誦《兩小兒辯日》;復述課文。
2.寫一寫學完本課的收獲。
3.《兩小兒辯日》新編。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一兒另一兒孔子
日始近日初遠
日中遠日中近不能決
(近大遠小)(遠熱近涼)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10
教學設想
一、這兩篇短文都可以當作故事略讀,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按:《兩小兒辯日》屬于寓言體裁,蓋莊子·列子之文常假托孔子言事說理,非真有其事,而所寄寓之理又較深(張湛注《列子》,對此節的注文是:“所謂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二童子毀笑,未必不達此旨,或互相起予(啟發)也。”)不宜講給學生聽。《樂羊子妻》是史傳,乃實有其人,課文節選的是本傳的前半部,記此人以正言規勸丈夫;其后,有盜欲犯妻而劫其姑,妻引刀自裁,太守賜以“貞義”二字,內容比較復雜,也不宜講。總之,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避難擇易。
二、雖略讀,誦讀仍當照常進行,只是無須從頭到尾字字照讀,可以有選擇地讀。這兩篇短文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對話:《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的對話(含轉述)共87字,《樂羊子妻》中妻的兩段話共94字,合計181字,都宜于誦讀,用一節課可以背下來,不會增加學生負擔。
三、教師講解的重點可以放在詞語上。生僻字較多,古今義不同這是本課的難點。解決這個難點可分兩步走:(1)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粗講幾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2)讀完兩篇短文后帶領學生整理詞語,該補講的再補講。
四、課文內容用不著詳細分析,學生能多少說出一點體會就行,不必歸納主旨,不必把某些觀念強行灌輸給學生。寫作方法也不用專門講,但《樂羊子妻》的兩段話都是說理,講講說理的方式(援引和比喻)可能有助于記誦。
教學內容和步驟
A(適用于一般水平)
可根據B式略加改變。要點是:
1.學生誦讀前加教師領讀;
2.只背誦《樂羊子妻》的兩段話,指導誦讀可從簡;
3.“積累詞語”一項內容可適當減少,解詞無須征引。
B(適用于較高水平)
兩小兒辯日
《列子》
一、解題。
此題系編者所加。“辯日”,意思是關于太陽(距地遠近)的辯論。按這類命題須觀文而后會意,例如,屈原對自然界、歷史傳說等提出170多個問題命名為《天問》;柳宗元對這些問題逐個作了回答,命名為《天對》。這僅供教師參考。
二、教師范讀并疏通文義。
可以先讀后講,也可以邊讀邊講。下面是講解要點:
①“而日中時遠也”,如果完整地說,該怎么說?(“遠”前加“去人”二字。)文言文中常有這種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眼可從上下文去找。
②“一兒以日初遠”中,也有省略,“初”后省“出時去人”四字。按:好幾位專家都認為此句當作“一兒曰:‘我以日……’”’,才跟上下文協調一致,且有文獻資料可證。這不要講給學生聽。
③“遠者小而近者大”,說的是視覺印象,即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
④“及其日中”,許多文獻資料證明,“其”是傳寫中竄人之字,“其”指“日”,“其日”一義重出。這要講,不講學生可能難解文義,指出“其”字多余即可。
⑤“近者熱而遠者涼”,這是就觸覺而言,近的覺得熱,遠的覺得涼。
三、誦讀練習。(含背誦)
先齊讀全文兩遍,然后指導學生背誦兩小兒對話部分。
前兩句說的是兩種相反的觀點,都用肯定的語氣讀;后兩句說的是根據,有為自己辯護兼駁斥對方的意思,都用反問的語氣讀。
“我以”“一兒以”“此不為”之后,須作停頓。
“大如車蓋”重讀,“則如盤盂”輕讀——使有對比色調。
“滄滄涼涼”輕讀,“如探湯”重讀——同上。
自由練習誦讀,能大體成誦即止。
四、說啟示。(略講)
1.從兩小兒的辯論可以看出什么?(注意觀察周圍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
2.“孔子不能決”說明了什么?(天下之理,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強不知以為知。)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11
片斷一:導入
1、齊讀課題。
2、聽寫詞語:車蓋 盤盂(要求:只報一遍)
(1)指名上黑板寫。(要求:大方、工整)其余學生觀察。
齊讀。(要求:不能拖)
(2)請一學生上臺比畫一下車蓋和盤盂。
問:憑你的生活經驗,誰大誰小?
(3)讀,用聲音表現它們的大小。
【語速較緩慢,給人一種沉穩、持重的感覺,尤其在布置學習要求的時候。緩緩道來,而決不拖沓,以這樣的語速,每個孩子都聽得清清楚楚。評價語言到位,不慍不火,恰到好處,一語中的,使學生在他的評價后有提升。體現了高年級的階段目標,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詞語的表達效果。】
3、再聽寫:滄滄涼涼 探湯
(1)選一個詞形容夏天,選一個詞形容秋天。
【“他每次寫完一個詞語,都有一個小動作,誰發現了?對,這就是她檢查的習慣!”從他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視和引導。】
(2)說一個帶“湯”的成語。
【 “說一個合格,說兩個優秀,這就是對全班同學的評價,盡管有些以篇概全。誰能說出第三個,這就是一個卓越的團隊了!”很有激勵性的語言,也注重了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3)齊讀,想想怎樣用聲音來表達?
片斷二:理解辯斗
1、同桌互讀辯斗的句子。
其余學生上臺讀,其余學生認真聽、琢磨,準備評價。
2、生評價,師小結。
【注重全體學生,要求具體,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3、師生辯斗。
問:用什么在辯?(用語言、用理論、用事實......)
【以引讀創設情境,是他的教學特色。既使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又內化了課文語言,為下一步學習打好了基礎。教師用“書本上的語言” 辯、以“此言差矣”開頭辯、以“非也,非也”開頭辯、以“胡說”開頭辯,四個回合的讀,使辯斗的氣氛空前緊張起來,學生已完全進入了辯斗角色。】
3、全班分兩組辯斗。
【這一環節,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情緒高漲!引導學生關注辯斗者的語言,關注辯斗者的語氣、神態與動作,把辯論的場面很好的再現了出來。】
推薦理由:
《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我自己上過,也多次聽別人上過,但這次聽王崧舟老師的這堂課,仍然可以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帶給我強烈的震撼!
首先,王老師的語言感染著我。語速平緩中有起伏,為這堂課定下了平實、厚重的基調。但他又善于用充滿激qing的語言創設情境,使得課堂氣氛熱鬧起來,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他巧妙地將朗讀指導、口語交際訓練、正音等環節穿插其間。師生的互動流暢順達,不牽強,像閑聊,但又多了一份嚴謹。
其次,老師的評價及時、準確、中肯,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喚醒學生的智慧。如:“他每次寫完一個詞語,都有一個小動作,誰發現了?對,這就是她檢查的習慣!”這些適時適當的評價語言不僅能影響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甚至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情境的創設令人叫絕。特別是“師生辯斗”和“分組辯斗”的環節,創設了一個絕佳的辯斗氛圍,學生的情緒高漲,叫學生怎么會不被他吸引?就在這反反復復的辯斗中,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了漢語言的音律之美、聲調之美、節奏之美,使學生的理解得到延伸,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學習、積累了語言,從而獲得了獨特的情感體驗。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12
課文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十一冊語文教材選入的文言文。選編的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使學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品味感悟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意識到知識無窮,學無止境。這文言文文意比較淺顯,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各持一端,爭執不下,連博學的孔子也不能判斷。
設計理念:
文言文的教學應重視朗讀,在指導學生體會文言文讀法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朗讀練習,感悟語感。因為文不甚深,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文意的理解并不很難,況且學生們已有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經驗,因此,采取讓學生讀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解疑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增強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注釋,理解句意。
3、能復述故事,背誦課文,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初步接觸古文,因此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弄明白短文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兩小兒辯日圖,讓學生說說這幅畫的意思?
2、通過對畫面的理解,而明白課題《兩小兒辯日》的“辯”即為“爭辯、辯論”,他們究竟在辯論什么?
二、啟讀、試讀,體味語感
1、教師用稍慢、輕松的語調讀課文。
2、聽課文錄音,讓學生感覺你認為文言文怎樣讀?
3、學生自由發言聽了范讀后的想法。
4、用學生自已的方法試讀課文,將讀不準的地方畫下來,糾正后反復讀。
5、指名分小節讀。
(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朗讀中所體現的情感來自于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因此給足學生讀的時間,通過多途徑、多角度、多方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文本。)
三、通讀、參讀,潛心會文
1、要想清楚的知道這文言文的內容,我們還需要一個小幫手,誰知道這個幫手是什么?(在此滲透學習古文的簡單方法如:查字典、問老師、看注釋等)
2、我們借助注釋,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聯系上下文的意思進行猜想,可以給老師提出來,也可以和小組的同學商量。
(放手讓學生探討課文中的疑難,通過各種途徑來解疑、釋疑)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通過自由探討得到的認識、理解,需要老師進行整合、補充,因此,老師在學生討論之后,要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讓學生突破疑難,從而讓學生對每個問題得到一個完整、清晰、正確的理解)
4、出示“孰”、“汝”明白其意思。提問:在你積累的詞語中有哪些詞也當“你”講?(君看一葉舟、子非吾友也、您好、任爾東西南北風)文章中的“你”指誰?你對他了解嗎?
四、研讀、精讀,深入情境
1、你認為文中的兩個小孩誰對誰錯?你支持哪一個呢?(給學生一個自由的選擇的空間,自然形成一個辯論的氛圍)
2、現在我們就展開一個小小的辯論,一方是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方是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每組選已的代表,再讀課文,找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觀點和理由。
3、進行辯論,弄清兩個小孩子的看法及原因。
(討論交流是探險究學習的一種方式,在課堂討論中可為學生的思維表達更寬廣的空間。目的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
五、背誦積累、延伸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全文。
2、學生試背課文。
3、課外延伸: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沒能回答兩個小孩子的問題,是因為當時的科學技術不發達。到了今天,如果能穿越時空,你到了遙遠的古代遇到了兩小兒辯日,你將怎么呢?請你在課下查閱資料和同學們合作來完成兩小兒辯日續。
課后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力求讓自已是一個等參與者,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因為初學古文,學生們對朗讀的興趣很大,通過范讀、試讀學生們基本上都能把課文讀通順。在理解課文這一環節,有一部分學生借助注釋也不能真正明白文意,教師便引導學生用猜想的方法去試一試,效果很好。在理解課文之后,因觀點不同而展開辯論則更適合了學生的心理,通過辯論加深了理解和體驗。
《兩小兒辯日》說課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1課。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2、理解兩小兒大膽質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 文言啟思,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文言語句以及它們的現代文翻譯,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比較,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2、介紹孔子,以“孔子也有難解之惑”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熟知的文言語句入手,為小學六年級初學文言文設置一個坡度,消除畏難情緒,激發學習興趣;以大圣人、大學問家孔子也有“疑難”設疑,讓學生形成“憤悱”的思維狀態,產生良好的閱讀期待,也為第四環節理解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精神作好鋪墊。)
二、讀一讀 以讀為本,理解文意
1、初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
2、示范讀,劃好停頓,重點指導讀出節奏和輕重音。學生熟讀并嘗試背誦。
3、結合課文注釋,讀懂課文意思,重點理解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語,如“湯”等詞。
4、生用現代文復述故事。
(熟讀成誦是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分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復述故事是難點,須充分理解文意。)
三、辯一辯 以辯促讀,自主學習
1、區別同音形近字“辯、辨、辮”。
2、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話題,分別劃出他們的看法和理由。
3、分角色辯論,師讀旁白,生分別扮演兩小兒讀辯論語言;分組辯論;同桌辯論,先用文言辯,再用現代文辯。
(“辯”是文眼,須先辨形析義,再以它“牽一發動全身”,活用教材,以以辯促讀,開展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在辯論中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促進了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四、說一說 自省自悟,啟迪深思
1、出示話題:“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你想對他說什么?”
2、師點撥引導,理解孔子的“不能決”是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的精神體現,理解兩小兒喜歡探索、大膽質疑的精神值得表揚。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設計有利于個性化閱讀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獲得語言積累、思想啟迪,受到情感熏陶,加深個人體驗。巧妙地設計了“說”的環節,讓學生在說中感悟,課文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得到了發掘,提升了學生的價值觀。)
五、查一查 跳出教材,解疑釋惑
引導學生查閱圖書、網絡等,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以現代科技知識來解答兩小兒之“惑”和孔子不能決之“難”。
(培養學生初步具備收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加強語文綜合性學習,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六、演一演 開放課堂,發展個性
你是21世紀的少年,假如你能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古代,正遇上兩小兒辯日,你會怎么辦?請你根據當時情景,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
(為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把講臺當作展示生命活力的舞臺,在模擬情境中,轉換角色,豐富想像,拓展思維,深化體驗,讓孩子們的個性在表演中得到充分的張揚。)
七、寫一寫 超越文本,延伸拓展
給文中的兩小兒和孔子寫信,告訴他們所爭辯的答案和當今科技的迅猛發展。
(以寫促讀,在寫中復述文本,入情入境,對課文進行二度創作,將課堂所學內化為知識與能力,實現了超越文本的創造性閱讀;在暢敘當今科技發展中抒發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