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精選16篇)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1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這是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與核心要素,旨在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帶動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這是“以人為本”,注重挖掘人本身的學習潛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真誠期盼。隨著新課程的進一步深化,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認真地按照“課標”精神引領自己的課堂,使課堂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
欣喜之余,我們不禁又發現了,在課堂表面熱鬧活躍的背后,形式重于內容的現象并不乏見,特別是合作學習的運用方面,不管是哪門課程,均在不加甄別地使用。似乎沒有用上合作學習這一環節,就不是新課程意識下的課堂。于是乎,合作學習成了每堂課必備的“特色菜”。君不見,課伊始,教師早將學生的座位排成了 “合作型”狀,課堂上“四人小組合作合作”的聲音不絕于耳,在課后留的作業設置上,讓幾個同學合作完成的“時髦”作業也屢見不鮮。合作學習成了當下課堂的 “統一標簽”。特別是每回聽課時,看到四張桌子合并,六個人一組,坐在旁邊的那兩位同學,側身坐也不是,正身坐也不是,苦了學生,也別扭了我們聽課的教師,真不懂執教者的心里作何感想。難道這樣的“排排座”,課堂上的“嘰嘰喳喳”,幾下子的“交頭接耳”就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合作學習”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合作學習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遭遇到了誤區,請看下面的教例:
一位青年教師在教學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時,有如下的一個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讀懂的地方寫感受,并有感情地讀讀,讀不懂的地方做記號,在小組里交流。請學習小組的組長作記錄,能解決的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待會兒全班交流,同學們開始吧。
生:(默讀課文,圈圈畫畫注注,組長記錄組員不理解的地方。)
師(拍拍手,示意停止活動):同學們,我們交流吧,哪個組先來?
生1:我讀懂的句子是“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我認為,這句話是作者在為光陰的流逝而惋惜和感嘆。
師:喔,說得真好!(點擊課件,屏幕上出現該生讀的這句話。)好,下面全班齊讀這句話吧!
生:(齊讀,沒有感情可言。)
師:還有誰想交流?
生2:我讀懂的是“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告訴我們時光匆匆。
生3:我讀懂的是“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他們告訴我,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走了。
師:說得真好,請大家讀這一句。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合作一下,我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結合身邊的實際,說說時間是怎么流失的,最好能照課文中的句式。
生:(合作學習)。
(一分鐘后,師示意學生發言。)
生4:學習的時候,時間從勤奮中流過,玩耍時,時間從懶惰里過去。
生5:看電視的時候,時間從電視機前過去,睡覺時,日子從夢里過去。
生6:運動的時候,時間從蹦跳中過去,作業時,時間從本子上過去。
師:同學們合作學習得真好,下面請大家把剛才在學習小組里合作的話寫在課堂本上。
乍看這一教例,老師挺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這個環節里教師用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二次還有成果的展示(我們姑且不去評論成果的正確率),似乎教師運用“合作學習”的意識還是相當強的,甚至達到了“短、頻、快”的程度,可深究一番,我不禁要質疑,這個環節如果不用合作,效果會不會更精彩?學生個性化的解讀會不會更有“嚼頭”呢?
說到這,我們有必要對“合作”一詞來探討一番。“合作”按《新華字典》的解釋是“同心協力搞一件工作”。請注意,該注釋的兩個關鍵詞匯是“同心協力” 與“一件工作”。對照這個注釋,我們重新審視以上的教例,“同一件工作”──結合身邊的實際,談時間是怎樣流逝的。這一點是符合條件了,但“同心協力”卻難見痕跡。這個問題靠單個人的社會生活經驗便可解決,就無所謂“同心協力”,更無所謂合作學習。由此來衡量,這是無效的合作學習。
那么,怎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什么情況下該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嘗試解讀“合作學習”。
一、追溯“合作學習”的淵源及含義
合作學習是二十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家首先倡導并實施的。這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改革理論與策略。它將班級分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小集體,為完成一個集體任務進行切磋,以達成一致或作出決定。最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達到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有機會展示自己,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獲得全面的發展。
在合作學習諸多理念中,最重要當數互動觀,它不再局限于師生的互動,而是將教學互動推延至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且把互動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關系的拓展上。
二、有效“合作學習”的要素
基于對上述合作學習含義的理解,我認為“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必須具備以下要素:
1、必須要有明確的任務指向:
任務的確立(也就是問題的提出)“含金量”要高,是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而且是學生一個人所無法完成的。它必須借助小集體的協作力量,在小組內分工配合,才有希望突破的。還以《匆匆》一文為例,如若要設計成“合作學習”型的教學,我認為任務指向應該是,舉全組之力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作者有沒有對此作出回答,讀完課文之后,你們的一致感受是什么?這樣的任務確立明確,也易于合作學習的操作。
2、合作學習應將“刀刃”裝在難點的突破上:
合作學習是通過教師任務的引領,讓學生自主思考后,再進行組內切磋,以謀求對這一指定任務的共識,采取一致的解決行動。動用這些,目的顯而易見,是希望藉學生的集體智慧,將文本內容進行“自我建構后的集體再建構”,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習得“精華”。因此,合作學習必須為突破難點服務。
3、合作學習必須“全員齊動”:
從合作學習的含義可知,合作學習要求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要參與展示,體驗交流、合作的快樂。而這,是針對以往班級授課制中,生生交互面窄的弊端進行創意改進的“匠心”所在。教師課堂組織的力氣就必須花在激發學生“全員齊動”上。課堂上教師應特別關注那些比較沉默、沉寂的小組,參與他們的合作、討論,以自己的模范示范行為激活學生的思維。另外,課前,教師就應在合作學習小組劃分上下功夫,學習小組的劃分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氣質,現有的學習狀況等因素,盡量往均衡搭配上努力。力爭使每個組的成員組成“旗鼓相當”,這樣有助于課堂學習引進“競爭機制”,以“小組的榮辱”來迸發學生全員參與與合作學習的激情。
4、合作學習的成果必須多樣化展示,允許在各組啟發下的不斷修正完善。
合作學習的目標不只展示對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更重在倡導小組能創造性地展示學習小組的合作成果。特別希望,后發言的小組能在其他發言小組的啟迪下,不斷地修正完善原有的決定,不走與前面小組一樣的路,力求風格各異,呈現多樣化。當然小組推薦的代表在展示成果時,千萬別忘了自己的集體,不能把“我認為”老掛在嘴邊。
三、“合作學習”的運用時機
合作學習的優勢不言而喻,恰當地運用它,會讓我們的課堂充滿蓬勃的生機,但切忌濫用。像以上我所舉的那個教例就是濫用合作學習的典型,什么時候運用 “合作學習”,巧用而不盲目讓合作學習的標簽滿天飛。我想,這就關系到運用的時機問題了。
用在學生質疑問難的“卡殼”處。
1、課堂是生成的,學生以自己的心靈世界解讀文本,體驗生活,以他們的視角看世界,可能會出現我們成人難以想象的一些“問題”。開放的課堂,學生有可能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棘手的問題。我認為此刻,是采用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如教學《麻雀》一文時,有位學生出乎我的教學預設,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屠格涅夫是不是缺乏愛心,眼睜睜地看著獵狗一步步逼近小麻雀,他竟然無動于衷,要不是老麻雀及時現身,說不定小麻雀早就成了獵狗的腹中餐了,老師,他為什么不馬上喚回獵狗呢?此時,合作學習便到“發威“的時刻了。
2、用在讀寫結合的一些訓練點上:
每一篇精讀課文,總能挖掘出一兩個對學生進行讀寫遷移的訓練點,由于學生的層次有異,如果統一步調要求,勢必造成“兩極分化,中間膨脹不起來”的流弊。為此,若適當采用“合作學習”,能取得以優扶差,集體受益的好效果。如學了《麻雀》、《貓》、《雪猴》、《鳥情》一組課文后,要求學生“合作創作1~2條的廣告語”來呼喚人們保護動物的意識,學生熱情高漲,一條條充滿了童真、愛心的廣告語紛紛出爐,合作的效果明晰可見,課堂學習也因此被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3、用在課本劇的演練上: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適合于讓學生表演。如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話等。這些課文的學習就適宜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學生自我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經過集體的合作編成課本劇,小組成員兼導演、編劇、演員、美編等的職責于一身,傾全組之力,再現文本的內容,并能融全組的理解與加工于創作中。這時的合作便能產生迷人的力量,這是“單槍匹馬”獨干難于企及的。
4、用在習作的評改環節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改作文的習慣,自改前的互改依然是不容忽視的,而合作,能讓小組成員就“旁觀者讀眾”角色解讀分析習作,能以“小眼睛”看習作的得與失,提出供參考的修改意見,這樣將有助于學生的習作自改。實踐證明,此環節用“合作學習”,效果甚佳。
“合作學習”給語文課堂送來縷縷清新的風,但一定要慎用,用在“七寸”咽喉之處,她便能“療效顯著”;若濫用,讓“合作學習”滿堂飛的話,不但達不到 “合作學習”的初衷,反而會帶來負功能,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慎用“合作學習”,還原其本應有的作用,讓語文課堂不再浮躁,真正實現“洗去鉛華見真章” 來。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李大釗及朱自清兩位作者的基本情況。
2.會讀、會寫、會用“劫、掣、顱”等3個字。會運用“風馳電掣、歸宿、淵源、遙相呼應”等詞語。
3.學會“尋找支撐句閱讀法”,并據此了解《“今”》文的主要內容及寫法。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教學。
設計情景:通過想象,采用比喻的方法,運用“時間是---- (形象的名詞)”的句式,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時間,并簡述理由。
明確:如:“時間是老人,因為它記錄著歷史的滄桑,演繹著人類的'文明。”又如“時間是流水,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因為它都是一去不復返的,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
注意:這一環節盡可能讓學生暢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加以肯定,不過語言表述要求不能降低。這一教學步驟對于調節氣氛,啟發思維都是很有作用的。
2.作者簡介(對照注釋講解)。
①李大釗: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 “五四”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
②朱自清: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字佩弦,江蘇東誨人,其散文以語言洗煉、文筆秀麗著稱,其中《春》、 《背.影》、《荷塘月色》、《綠》及《匆匆》等都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文。
3.整體閱讀——比較兩文的相同點。
提問“今”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匆匆”描述的對象是什么?
明確:“今”就是“現在”,也就是“時間”。“匆匆”描述的對象是“時間”。
提問:兩文寫了哪方面的題材?
明確:時間。
提問:兩文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
明確:《“今”》和《匆匆》兩篇文章都是曉喻人們要珍惜時間。
本環節小結:比較閱讀的一個方面是尋找相同點,因為沒有相同點的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的話,就失去了比較的基礎與意義。
4.分析《“今”》一文的結構及寫法上的一些特點。
(1)朗讀《“今”》文,思考:文章圍繞主題寫了哪些內容, (此問題不需要馬上作答)
學生聽錄音。
(2)詞語教學。
通過投影或板書,明確下列字詞的讀音和解釋:
劫:jie2(浩劫) 風馳電掣(ch4):像風一樣地急馳,像電一樣地急閃。形容非常迅速,急閃而過。掣,一閃而過。 顱:(lu2) 歸宿(su4):人和事物最終的著落。 淵源:比喻事情的根源。
(3)練習:請給文章換一個題目。要求:用論點為題,并從文中找出理由。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3
匆匆
朱自清
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 朱靜
教學目的:
1、理解人生的匆促與時間的不可逆轉性,知道珍惜時間的道理。
2、體味文章擬人、排比的修飾手法及優美的語言。
重點難點
體味文章擬人、排比的修飾手法及優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情感奠基。
1、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的資料。(教師選擇性介紹)
朱自清,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土、愛國知識分子。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1898年出生于江蘇東海。 1903年隨家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20年畢業于北大哲學系。上大學時,朱自清開始創作新詩,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震動了當時的詩壇。1929年出版詩集《蹤跡》,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研究古典文學。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2、解題:不僅人會“匆匆”,時間也會“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復返。時間到底到那里去了呢?
二、學生課文,初步感知
三、課文分析
(一)第一段
1、作者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
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哪兒去了?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來,楊柳枯了再青,桃花謝了再開,是要說明什么?
大千世界里的萬物,有四季輪回,新老交替,有去有來。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沒有重復,誰都沒有辦法將時間留住,誰都沒有辦法將流逝的時間再挽回來。
排比
(二)第二段
3、如何理解“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這句話。
比喻,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4、為什么“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呢?
為時間的失去急得出汗,為時間一去不復返而流淚,寫出面對時間流逝所感受到的緊張和失落。
(三)第三段
5、究竟時間是怎樣溜走的呢?
(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
如:a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水盆”“飯碗”“雙眼”下面加點。 排比、擬人 日子就是這樣在我們不經意中過去了,日子匆匆。
b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時間能“跨”能“飛”,作者用排比、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
小結: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除了運用了排比、擬人的手法,寫出時間像個小精靈,將時間流逝的特性揭示得栩栩如生。還巧妙地運用大量的疊詞,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輕輕悄悄”“伶伶俐俐”,讀起來令人感到格外的輕巧,婉轉。
(四)第四段
6、理解“我留著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地來到這世界,轉眼間又將赤裸裸地回去吧?”
作者為自己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作者在時間重壓下的感傷與苦悶。人生苦短,事業難成,青春易老。
(五)第五段
以一個問句結束全文,既與開頭形成照應,又將讀者引向更深遠的思考。
四、談談你的讀后感。
啟發學生思考歷史上惜時如金的典范,思考各時代做出杰出貢獻的英雄,思考身患絕癥而忘我奮斗的強人。與課文作者的感觸融合起來,領悟到自己的責任感——不光是眼前的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將來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筆調抒寫了一個舊時代文人處于一個動亂的年代里,面對“逃走如飛”的匆匆時光而產生的那種無奈與悵惘。
文章用語講究:一是巧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可視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 口語疊詞的運用,讀來很有音樂的節奏美,典雅至致。本文也初步顯示了朱自清散文特色:詩意的語言,細膩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
1、積累有關時間方面的散文、詩詞、格言警句。
2、課外閱讀建議:
閱讀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4
一、談話導入,鋪墊性引出文本
1、同學們,知道曹老師的年齡嗎?猜猜看!是的,光陰荏苒,歲月匆匆,不知不覺我已經走過二十八個年頭,彈指一揮間,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無聲息地過去了。我不禁想起幾個成語。
貼板: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逃去如飛、稍縱即逝
(齊讀成語)讀完有什么發現嗎?對于時間,你們是怎樣認識的呢?(指名交流)
2、是啊,時間真是個神奇的精靈!上個世紀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經飽含深情地寫下一篇關于時間的散文,題目叫“匆匆”。(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性感知文本
1、引讀:
這是一篇優美而充滿智慧的散文,讀了以后,它會讓你怦然心動、豁然開朗。想不想讀?課文就在你們的手里,讀起來吧!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傾聽、指導。
3、初讀感悟:
同學們都非常認真、細致地讀了一遍課文。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或者說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了什么?憑直覺,你覺得朱自清為什么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呢?你覺得朱自清先生寫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樣?
4、小結:
虛度光陰、無可奈何、前途不明、傷感彷徨,這些復雜的心情,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朱自清有,其實你有,我也有。讓我們把這份情感凝聚在我們的朗讀中吧!
5、朗讀展示,適時評議,注意評價的引導性、激勵性。
三、探究閱讀,體驗性批注文本
1、引導:
時間在我們的朗讀中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同學們已經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但這是不夠的!波爾克說過:“讀書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吃飯要細嚼慢咽,讀書也要認真閱讀,細心體會。真正的閱讀,應該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讓我們輕聲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劃出課文中寫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邊寫上你最想說的話。可以是對優美詞句的欣賞,可以是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體會,也可以是閱讀時的感受和聯想,還可以是對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質疑問難……每位同學可以重點選擇2-3處,認真閱讀,細心體會。
2、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點、批注,與課文、作者對話;教師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思考中去。
四、師生對話,互動性解讀文本
剛才的閱讀過程,我們同學都非常投入。許多同學讀得好,想得深,寫得更是沒話說。下面,我們就來交流閱讀的感受和體會,老師非常愿意傾聽你們心靈的聲音!
1、“燕子去了……有再開的時候。”:
你說得好,讀得也不錯!教師還想聽你再朗讀一遍!朱自清文筆清新,語言樸實,還有誰想讀讀這句話的?(指名讀)喜歡這句話嗎?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
2、“在默默里算著……淚潸潸了。”
參與:讀了這小節,我也深有感觸。我今年28歲,屈指算來,竟有1萬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兒時的我曾有一個美麗的夢想,當一個作家,用筆寫生活,寫世界;17歲那年,我考取南通師范學校,畢業時我也曾有過當特級教師、當名教師的壯志豪情。然而,走上工作崗位已有八年多時間,我豁然發現:隨著日子的一天天過去,這一切似乎離我越來越遙遠了!所以,我覺得朱自清的這段話,也寫出了我的心事。我很想讀一讀,可以嗎?──還有誰也想讀一讀這段話?
點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是把自己置身于課文情境之中,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書。
小結:“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不要太難過,只要珍惜擁有,我們一樣可以創造輝煌,走向卓越!
3、“于是……從我腳邊飛去了。”
時間的確是走得很快。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點嗎?──日子在作者洗手、吃飯、默默時匆匆而去,那么它是怎樣在我們的身邊,不知不覺地消逝的呢?
(引導說話訓練。)
小結:時間真是走得太快了!讓我們一齊讀成語: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逃去如飛、稍縱即逝。
4、“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在交流中評議,在朗讀中引導:
⑴ 你用心讀書,讀出了自己的感受!很好!
⑵ 你的朗讀讓我仿佛來到了上個世紀的20年代,看到了朱自清先生身穿長衫,在無奈地長吁短嘆。
⑶ 你的感慨已經寫在臉上,如果能發自內心就更好了!
⑷ 你已經深入到朱自清的內心,觸摸到了作者的心!
⑸ 我感到你的心與朱自清的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小結引讀:是的,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一種對理想的追求,讓作者在最后兩小節連發七問。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兩小節。(齊讀)
五、言語運用,生成性拓展文本
1、聯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讓人浮想聯翩。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想到了什么呢?(引導交流)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
2、朗誦激qing:
此時此刻,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知道這段話是誰說的嗎?(奧斯特洛夫斯基)
3、教師示范:
“時間與生命同在。珍惜時間,我們的生命就會日益充實;善待時間,我們的生命必將走向成功。”──知道這段話是誰說的嗎?告訴你們,它的作者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自己!
4、學生創作: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于時間都有一份自己獨到的思考與理解。下面,就請同學們沉思一分鐘,然后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你對時間的認識。(交流、評議。)
六、默讀反思,批判性質疑文本
1、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問是思維的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是否產生了一些疑問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看看能不能讀出些問題來。
2、學生默讀思考、質疑。如:
⑴ 為什么朱自清說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⑵ 雖然日子逃去如飛,但我們依然可以有所作為,為什么朱自清卻“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⑶ 朱自清在過去的八千多日子里真的沒有留下什么痕跡嗎?
3、評議小結:
同學們真不簡單!我覺得你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課后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上網等方式獲取朱自清的資料,下一節課我們一起探討。我相信你們的收獲會更大!
4、時間就是這樣的來去匆匆,不知不覺,40分鐘的一節課就要結束了。難怪孔老先生面對流逝不返的河水,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四個成語。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逃去如飛、稍縱即逝。
5、推薦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句話:
我知道人永遠是跑不過時間的,但是我們可以在自己擁有的時間里快跑幾步,雖然這幾步很小很小,但收獲卻會很大很大。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5
教學目標
會寫“藏、挪”等5個字,會寫“空虛、嘆息”等3個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作者表達感情的方式,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積累語言。
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的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寫出了珍惜時間、贊美時間的美文,來抒發自己對時間的感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篇關于時間的散文——《匆匆》。
板書課題“匆匆”,指導寫好“匆”字,書寫不要忘了點。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他的散文風格素樸縝密,清雋沉郁,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富有真情實感。《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詩意盎然著稱于世。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
讀準字音。
畫出中心句。
(二)反饋檢查。
指名朗讀課文,讀不通、讀不順的重點練習,學生互助。
重點指導書寫。
空虛嘆息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涔涔潸潸
找出中心句(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了解前后呼應的表達方法。
討論問題: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自由朗讀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的原因。
提出疑問。“我的問題是。”(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留待下一課時研究。)
三、課堂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的收獲。
布置作業: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搜集有關時間“匆匆”和珍惜時間的詞語、句子和詩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還能用什么詞句表達這個“匆匆”的意思?
導入新課:朱自清先生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
二、深入研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一)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
句,深入體會。
(二)根據學生匯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的內容。
重點品讀以下內容: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導學生匯報感受。
(2)學生個性化朗讀。
(3)改成小詩,感受課文語言的美。
改成的'小詩:
燕子去了,
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
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
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
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們吧:
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
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4)探討:一連串的問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對時光流逝卻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之情。)
(5)誦讀積累語言。
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1)品讀“八千多日子”的無聲無息,體會作者比喻運用的巧妙。
(2)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這篇散文寫于1922年3月,此時正是五四運動落潮期,現實不斷讓朱自清失望。他在猶豫、徘徊中眼看寶貴的時間從身邊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淪,于是寫下了這篇感人的散文。
(3)學生交流讀書體會。(時光飛逝)
三、領悟寫法,拓展延伸。
過渡: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陰無處尋!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呢?面對逃去如飛的日子,作者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一)默讀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呢?邊讀邊
想,感觸深的地方可以寫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匯報。
相關句子: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走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學習表達技巧,理解“八千多日子”的來去匆匆。
這段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排比、擬人)作者用哪些生活細節表現了日子的來去匆匆?(洗手、吃飯、默思、遮挽、睡覺、睡醒、嘆息等)
你對“時間之流”有什么感觸?請仿照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感觸。
引導學生聯想時光還會怎么樣匆匆流逝。
課件:的時候,日子從過去;
的時候,日子從過去;
的時候,日子從過去。
體會情感,指導朗讀。
用導讀引導學生反復體會,體會情感,提升朗讀。
(二)指名讀第4自然段。思考:面對逃去如飛的日子,作者產生了怎樣的思
想感情呢?
學生匯報讀書感悟。
讀“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一句。你體會到了什么?(作者的思考、無奈和彷徨)指導朗讀。(讀出無奈、感慨)
讀“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一句。這句話有什么妙處?(把時間的流逝比喻成輕煙被吹散、薄霧被蒸融,比喻獨特,聯想新奇。)
讀“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1)“游絲樣的痕跡”指什么?(一點兒微不足道的成就)
(2)這一連串的問句寫出了什么?(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不甘心虛度光陰,力求上進)
指導朗讀。(讀出沉穩、堅定)
討論:運用一連串的問句來表達情感,有何好處? (增強感情,點明主題)
指導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
四、拓展遷移,布置作業。
拓展,讀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加深感悟。
布置作業。
(1)認真讀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比賽。
(3)辦一期以“珍惜時間”為主題的手抄報。(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板書設計
匆匆——珍惜時間
洗手時
吃飯時只有徘徊匆匆(無奈、追尋)
默默時
……
初讀環節,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針對感情表達方法進行有效交流,重視有效交流,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6
【設計理念】
1、以讀、評、議為主要方式,促進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深入體會作者由于時光流逝而產生的悲傷、惆悵、無奈之情。
2、以學生的生活體驗與作者的感受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與作者的感情共鳴,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珍惜生命、提升人生價值的意識。
3、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恬淡、優美的畫卷和憂傷低沉的樂曲中受到感染與熏陶。
4、引導學生采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獲取情感體驗,得出自己的觀點。允許學生合作討論中發表不同的意見,實現個性化的閱讀。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些詞是用來形容什么的?你能不能也用一些詞或者句子來形容時間?
2、學生發言。
二、總體把握
1、教師小結過度:
大家談得真好!時間就象同學們說的那樣,總是匆匆而過,不留痕跡。那點點滴滴、分分秒秒的時間究竟是怎樣流走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朱自清的《匆匆》。一邊聽一邊思考:在作者的筆下,時間是怎樣流走的?面對時間的流逝,作者是什么樣的心情?
2、學生欣賞課件。
3、學生劃出描寫時間流走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
4、小組討論匯報:作者的時間是怎樣流逝的。
5、看著時間悄悄流走,作者的心情怎樣?有感情的朗讀相關句子。
三、討論探究
1、小結過度:
在作者的眼中,8000多個日子在不經意間悄然流走。那我們從出生到現在,也有4000多個日子悄無聲息地溜走,你們同作者有過同樣的經歷和感受嗎?
2、抽學生說。
3、出示課件。(關于人一生可以做什么事的資料)
4、小組討論交流:
時光既然如飛馳的馬車,匆匆而過,我們該如何把握好分分秒秒的時間呢?
5、學生用座右銘小結本環節。
四、進入角色
1、學完課文,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在怎樣的環境里怎樣讀這篇文章?
2、抽學生讀。其他學生評議。
五、小結質疑
1、學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學生回答。
六、課外延伸
課后讀一讀朱自清的《綠》、《春》、《荷塘月色》。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7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創作于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地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地創設情境。上課伊始,引背《長歌行》,并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要珍惜時間、及早努力的情感。然后出示朱自清二十四歲時寫這篇文章前的一段話,讓學生明白朱自清二十四歲時已經意識到時光悄然逝去而無所作為,決心從今以后要珍惜時間,才寫下了這篇《匆匆》。最后播放《匆匆》 FLASH動畫的`配樂范讀,形象的畫面,舒緩的音樂,低沉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情境,奠定了整節課那種淡淡憂傷的基調,學生在這種基調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發,心靈地傾訴和思緒地流淌,語言都很美,而這篇散文尤為突出。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也盡量與文本一致,與課堂基調相符。如:“讀了這句話,你聽到了作者在你耳邊的低低絮語了嗎?”“作者通過寫自己的日常生活來將無聲無形的時間具體化了。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它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在一個又一個極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讓我們真切地觸摸到了時間的腳步。”“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時間又是怎樣過去的呢?能像作者這樣具體地揀拾起時間的足跡嗎?”……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
首先,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課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環節落到實處。這篇課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正常的情況下,應該分二至三課時完成,但為了顯現課堂的整體性,設計了一課時學完,確實密度很大,不夠科學。導致有些地方該拓展的不能拓展,該多讀的不能多讀。如讓學生談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這部分是本課的主要環節,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在讀中感悟、理解、領會,領會后再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拓展練習,但由于時間所限,匆匆結束。
其次,交流不夠。課堂應該成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生與文本交流的平臺,而這種交流的引發還是離不開提問。因而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應該成為學生課堂交流的依據。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在備課時,我采用了課前預習提示中的問題: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們看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學生確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問: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本以為這個問題可以統鄰全文,讓學生充分交流起來,但在實際上課中,這種“提問”沒有轉化成“交流”,同學們沒有動起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覺得所提的“問題”是有價值的,只是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不能融會貫通地遷移、引導,導致師生交流不夠充分,沒能激發起學生地交流熱情。因而,問題的設計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學時機更重要。
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學機智,是動態生成,為了不使每一節課匆匆而逝,我還要不斷地深入學習。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飯碗、伶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帶、幻燈片。
【課時安排】
本課為第二課時。
第一課時,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學會文中的4個生字;教學生正確理解“匆匆”的意思;請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或者喜歡的句子,并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標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過程】
一、讀
通過反復讀課文,實現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使學生從讀中體會散文的語言美、情感美,為下一步理解感悟課文做好鋪墊。
1、放課文的錄音,學生靜聽,回顧,形成整體的印象。
2、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朗讀。
3、指名讀,并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可以就一段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生的理解不同,不能強求一致。
4、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師生共同評議,共同練習朗讀。
評議有圍繞以下幾點展開:
⑴ 第一段:讀出燕子、楊柳、桃花與日子的對比及作者的猜測與追問的語氣。
⑵ 第二段:讀出日子溜去悄無聲息,令人毫無察覺。讀出遺憾、惋惜、悵然若失的語氣。
⑶ 第三段:要讀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歇,語速稍快。
⑷ 第四段:讀出作者的思考:
自己的日子是怎樣度過的?要怎樣度過自己的日子?這一段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思索,要讀出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語氣,引讀者產生深思、引起共鳴。
二、悟
學生在上一個環節讀的基礎上,在小組內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能解決的小組解決,解決不了的重點問題,全班共同解決。
1、學生結組討論交流:
⑴ 自己讀懂了什么?
⑵ 有哪些問題不懂?
教師在此過程中,深入到學生中間,參與討論,傾聽學生意見,也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搜集學生提出的、解決不了的重點問題。
2、重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 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⑵ 課文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他回答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他向我們提這樣一個問題的用意何在?
⑶ 本文在寫作方法上,你認為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⑷ 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① 二、三自然段中的相關片段和句子:
“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 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但是新來的日子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幻燈片演示相關段落。
②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他沒有在課文中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作者在開頭第一自然段提問,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又以同樣的問題結尾。說明作者在全篇論述的過程中,并沒有說出問題的答案。
作者的用意:(由學生各抒己見)如:
a、作者自己搞不清楚為什么時間一去不復返,想提出來,通過讀者弄個明白。
b、作者提出這個問題是想吸引讀者,因為我們也搞不清楚為什么,于是就想往下讀,看個究竟。
c、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很難回答,我想它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它能引發我們的思考—由作者的時間想到我們自己的時間,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
③ 寫作方法上,有以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a、排比手法:
燕子再來、楊柳再青、桃花再開。
從水盆里過去、從飯碗里過去、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
b、擬人手法:時間能“跨”能“飛”。
c、比喻手法:如輕煙……如薄霧。
d、疊詞的運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輕輕悄悄、伶伶俐俐。
三、議
全班交流自己通過學習本文的體會,給學生以充分的表達的空間,各抒己見,使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本文,聯系你自己的實際,你有什么體會?受到了什么啟發和教育?你想說些什么呢?我們可以從內容、從作者,還可以從文中的語言和表達形式來談。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發言,我們來暢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各抒己見。
1、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談。
2、可結合名人或他人利用時間的事例來談。
3、可結合一些成語、諺語、名言警句來談。
……
四、練
學以致用,把所學的寫作方法運用于實踐,練習中運用、創新,鞏固知識,加深印象。
師:剛才同學們談到了文中那么多在寫作方法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的確,朱自清先生這篇文章真是寫得太美了,既使我們受到了教育,又讓我們受到了美的熏陶。那么,同學們想不想嘗試一下、模仿作者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呢?
同學們可以從文中任選一段來仿寫。(學生動筆練寫)
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
教師作小結,鼓勵學生勤于練筆。
五、課后總結,布置作業
師:同學們,這節課大家的熱情很高,我們通過學習朱自清先生這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不但懂得了要珍惜時間的道理,還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很多寫作的方法。看來,這節課同學們有了不小的收獲。課下,請同學們把你寫的小練筆作進一步的整理,我們進行一次展評,比一比誰寫得好,好不好?
全課結束。
【板書設計】
匆匆
朱自清
日子一去不復返
↓
珍惜、合理利用時間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9
時間過得很快,在周二劉潔瓊老師的立標課上完之后,組里安排了組員上學標課,我是本組第一個上學標課的成員,這一次講授的是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全文的語言優美,但是也不乏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因此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主要是利用第一課時解決字詞句的理解以及本文的大概內容的掌握;第二課時主要是解決重點段落的理解和落實情況,從而延伸到積累拓展。
一、朗讀指導對于每節語文課來說都很重要。從教六年了,但是對于指導朗讀這個環節的操作還是不能夠做到很順利的完成,針對這節課來說就是在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處理過程中應該很好的指導學生朗讀重點的句子,但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沒有落實這一個環節。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這一個環節的處理,也希望自己慢慢的熟練這一個環節的教學。
二、無痕教學如何落實。在這節課的講授過程中,我們組的領導評價我的教學中有一個環節做到了無痕教學,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反思自己的教學,什么時候才可以做到每一個環節都是無痕的教學。如果要問什么事無痕的教學,怎么做才能夠做到無痕的教學,我想就是首先應該做到的是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其次是設計好每個環節的過渡語言,這樣也許能夠做到無痕教學吧。
三、教學語言。在這一次授課結束后大家對我的教學語言的評價是干脆、利索。其實我自己認為自己僅僅做到了這兩點,但是存在的不足就是我的語速太快,以至于自己原來帶出來的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語速也很快,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生朗讀沒有得到鍛煉,但是課堂的容量無形中就增大了。
總之,每上一次公開課都會讓自己成長一步,每成長一步就能夠很好的激勵自己更好的前進,加油!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10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創作于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我采用讓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一、有效的課前預習,促進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五至六年級的學生要能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幫助自己理解課文。《匆匆》這篇文章寫于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當時的作者剛剛二十出頭,大學畢業,正是大展宏圖之時,但社會的動蕩,令作者感到前途渺茫,作者不甘心就此碌碌無為,但又找不到奮斗的目標,心情特別壓抑,因此寫下了這篇散文。我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前了解這一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其次,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相關代表作,又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面,同時能進一步領略朱自清先生樸實而又細膩的文筆,在頭腦中留下優美的語言,留下美好的情感。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我有目的地布置學生進行預習:
1、通過資料的收集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以及朱自清寫《匆匆》的時代背景。
2、自學課文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受散文的語言表達。
3、劃出自己不能完全讀懂的句子,在書上提出自己的問題。
這一環節的安排,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促進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拉近了作者作品與讀者的距離,使學生能站在作者所處的環境中去想作者所想,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當時孤獨無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游離于作品之外。
二、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閱讀課文。教學的一切成果都要通過學習者自身的發展來體現,而學習者自身的發展是不可替代的。教師更是不能越祖代苞,要把課堂實踐的機會留給學生。
因此,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便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進一步理解課文。有的學生提出可以根據課后思考與練習去學習課文,有的學生則采取反復誦讀的方式來理解課文,并把喜歡的段落背下來;有的學生喜歡一邊讀一邊寫,把自己在閱讀中對部分詞句的理解批注在書上。
我讓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一環節的安排,充分關注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絲毫沒有把老師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讀書的快樂,享受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實踐機會。事實證明,學生的感受確實是獨特的,也是有一定的深度的,有的學生特別喜歡第一節,并在邊上批注從這一小節的描述中,我發現作者是個心思細膩的人,被常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的新陳凋謝,到了作者眼里,竟成了他抒發情感的材料。
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古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有的同學根據課后習題要求,模仿作者來描寫一天里時間轉瞬即逝的蹤跡,游戲的時候,日子從歡聲笑語中淌過;閑聊的時候,日子從閑聊的嘴邊滑過;敲擊鍵盤的時候,日子又從鍵盤上溜過有的學生在八千多日上打上問號,提出這里的幾千多日是虛指還是實指?有的學生則對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中的他們提出問題:這里的他們指的是誰?我不時在行間巡視,了解學生閱讀情況,存在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在下一環節的指導上能做到有的放矢,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三、重視有效交流,訓練學生的合作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因為未來的社會里,所有密集性產業都需要通過員工的精誠合作來完成,合作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又能讓學生學會取他人之長,補已之短。
因此,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我組織了兩次交流,一次是小組交流,按所坐的位置,四人一組,交流發表自己的學習感受,人人發言,互相補充,可以是談對課文的認識,可以是通過朗讀來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不懂的問題,互相切磋。實在在小組里無法解決的,就暫時擱下,等大組交流時再提出來。
以上是小組交流的第一個環節,第二個環節就是協商推選大組發言的人選和內容,這一環節由小組里的組長負責,首先決定發言人選,其次根據組內的學習情況,把理解的最好的部分進行整理,讓發言人練習發言,如有問題也請他一起在匯報時提出,這一輪合作就注意了全體學生的'參與與鍛煉,做到了人人有發言權,人人有發言的機會,然后進行大組交流。在大組交流過程中,我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進行有機的組織、點撥。
比如,第一組的發言人悟的是對第一節的理解,那么其它小組有沒有也是準備談這一節的?如有,就應該再讓他們來發言,補充對第一節的認識,如果老師覺得學生對部分關鍵詞語忽視了,那老師可以先問同學在這一節里是否提出了問題?有,就讓學生提,沒有,就由老師提出來,讓學生思考,對學生在朗讀中的處理,教師不必強調一致,只要他讀得有感情就行,技巧方面易淡化處理。
比如有學生提出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時間中的他們指誰,我先讓同學自己思考,讓他們各抒已見,有的說,這個他們是虛指,有的說,這個他們指的是人的壽命,有的說這個他們指的是時間,那到底指什么呢?我告訴學生,這里的他們是代指時光老人所給予的一個人的壽限,但一個人究竟能活多久,我們彼此都無法知曉,朱自清也一樣,所以他在這里用上他們一詞。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
首先,盲目求全:
由于追求課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環節落到實處。這篇課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正常的情況下,應該分二至三課時完成,但為了顯現課堂的整體性,設計了一課時學完,確實密度很大,不夠科學。導致有些地方該拓展的不能拓展,該多讀的不能多讀。如讓學生談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這部分是本課的主要環節,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在讀中感悟、理解、領會,領會后再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拓展練習,但由于時間所限,匆匆結束。
其次,讀得太少:
盲目追求學生的自讀自悟,重視學生的感悟,而缺乏朗讀指導,其實課后想想,此文的教學也可采用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此課教學后,我提醒自己,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多讀書,為了不使每一節課匆匆而逝,我還要不斷地深入學習。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1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為。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作者具體描寫“日子匆匆過去”的句子。
(二)難點
由于人們語言習慣的變化,把句子讀通順成為這篇課文的難點。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教師相機點撥,以有感情的朗讀促進理解。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介紹作者,便于學生的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并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齊讀題目
2.讀了課題,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問題?
(二)介紹作者
朱自清:我國的詩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個用白話文寫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響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至逝世。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蹤跡》。《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三)自己讀課文,思考問題
(1)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告訴我們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講的是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二、三、四自然段寫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滿惆悵和傷感。)
(四)自由讀課文
(1)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要記住,一會準備交流。
(2)你有哪些讀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準備討論。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問題?
(2)作者是怎么提出這個問題的?
(用一個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問題。十分新穎,引人入勝)
(3)指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2.讀第二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頭涔涔,淚潸潸”是什么意思?
①讀第二自然段,聯系上下文體會詞語的意思。
(為什么會“頭涔涔,淚潸潸”?我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從我的手中溜走會想些什么?這個詞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2)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3.讀第三自然段,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1)這一段講的是什么意思。(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從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這句話跟后面有什么關系?這句話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樣具體講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時候——日子……吃飯的時候……默默時……遮挽時……天黑時……睜開眼時……掩面嘆息時……”
①日子是怎樣溜走的?
②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時光的留戀和光陰消逝時的傷感。
④你能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嗎?
(在……時候,時光又……溜走了。)
4.讀第四段,解決問題。
(1)這一段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一種淡淡的郁悶和傷感)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六)小結
1.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說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時光,想到自己貪玩,浪費時光,想到今后應該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掌握本領。)
2.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寫一篇讀后感。
(七)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12
《匆匆》教學反思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創作于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手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抓重點句子,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的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通過課件一分鐘的展示,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分鐘,但緊緊扣住時間這一概念,激活了學生的情感,為下面的學習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礎。接著播放《匆匆》一文的配樂朗讀,舒緩的音樂,低沉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情境,奠定了整節課那種淡淡憂傷的基調,學生在這種基調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發,心靈的傾訴和思緒的流逝,語言都很美。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盡量與本文一致,與課堂的基調相符。如:是啊,從這些句子中我們也感觸到了時光流逝的蹤跡,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飛快的閃過,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這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第三,注意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說一說學了課文后,你想到的關于時間的詩詞或格言。教學中緊扣重點,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聯系在一起。
不足之處:
1、教學中,沒能準確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由于學生是初次接觸散文這一體裁的文章,如能引導學生比較與記敘文,說明文的不同,會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2、關于作者朱自清的資料,不應出自教師之手,這樣便失去了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能力的大好機會。
3、設計中雖是以讀為主線,以讀激情,以讀導練,但在教學中讀的還不夠,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
《匆匆》教學反思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創作于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地創設情境。上課伊始,引背《長歌行》,并讓學本課文質
兼美,是學習語言的典范。我教學本課以讀為主線,由以讀《長歌行》導入新課;以讀激情:時間匆匆而逝的無奈之情,沒有把握好時間的惋惜之情、自責之情;以讀導練,“你在…… 的時候,……從 …… 過去 ”,練習說話,創新運用,以表達學生讀文后的獨特感受。 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做得較好的是: 1. 整體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調,在讀中使讀者與作者、文本對話。 2. 和學生一起欣賞、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現美。 3. 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成遷移到了寫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過程”。人們常有這樣的體驗:當讀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個動人的情節時,往往會熱淚盈眶或黯然神傷。為什么?那是因為閱讀者帶著強烈的閱讀主體的個性特征,閱讀時融進了自己的獨特情感、理解和體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用心靈誦讀,融入角色,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會受到情感熏陶,會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其次,交流不夠。課堂應該成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生與文本交流的平臺,而這種交流的引發還是離不開提問。因而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應該成為學生課堂交流的依據。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在備課時,我采用了課前預習提示中的問題: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們看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作者有沒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學生確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問:作者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為這個問題可以統領全文,讓學生充分交流起來,但在實際上課中,這種“提問”沒有轉化成“交流”,同學們沒有動起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覺得所提的“問題”是有價值的,只是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我不能融會貫通地遷移、引導,導致師生交流不夠充分,沒能激發起學生地交流熱情。因而,問題的設計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學時機更重要。
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學機智,是動態生成,為了不使每一節課匆匆而逝,我還要不斷地深入學習。
品文字精華,建詩意課堂——匆匆教學反思
《匆匆》一課上完了,留下了許多的思索,本次小連環我們研究的題目是“品文字精華,建詩意課堂”,如何能讓學生以課文為載體,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能力,在體會作者的情感的過程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呢?于是,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
親近作者,微撼心靈。
讀文激情,蕩懷抒胸。抒情散文,特別是象《匆匆》這樣的抒情散文學生接觸少,如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情境呢?我如下設計了讀的訓練。第一次讀的安排是要求學生聽范讀,主要是欣賞,在欣賞優美的朗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從而初步體會課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二次讀,我要求學生們跟著范讀去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次聽的基礎上,已經能把握文章朗讀的基調,在第二次讀時能讀得入情入境,達到了很好的朗讀效果。
品詞析句,暗生情愫。
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我指導品讀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讓學生體會這個排比句具體寫出了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
從“跨”和“飛”兩個詞語中我們感受到時間就是這樣輕巧地在不經意中溜去了。學生在讀書,品詞、感悟之后,個人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升華。
遷情移境,感嘆人生。
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里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我設計了這個練習:
仿寫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學生寫下了許多優美的句子,對時光匆匆流逝有了更深的感悟。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13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
2.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觀念與情感。
3.讀寫結合,深化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談話導入
同學們,作者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呢?對這個問題,作者是怎樣回答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16課《匆匆》。(板書課題)
二、熟讀課文,加深理解。
(一)反復誦讀
1.學生自讀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輪讀
(二)理解句子
找出文中含義深刻或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感受。
例如:“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太陽有腳”、“挪移”,以擬人的手法,寫出時間在不經意間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作者以略自責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過著日子。
“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作者深感時間匆匆而過,流逝很快,既然來到世界就應該抓緊時間成就一番事業,不能白白過此一生。
三、讀寫結合,注重實效。
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練習仿寫。
(一)精讀第三自然段
1.這一段講的是什么意思?(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從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
(這句話跟后面有什么關系?這句話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樣具體講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時候——日子……吃飯的時候……默默時……遮挽時……天黑時……睜開眼時……掩面嘆息時……”
①日子是怎樣溜走的?
②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時光的留戀和光陰消逝時的傷感。
(二)練習仿寫
你能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嗎?
(在……時候,時光又……溜走了。)
先鼓勵學生大膽地講,再整理寫下來。
四、拓展思維,陶冶情感。
本文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一)討論達成共識:時光易逝,一去不返,唯有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才能不因終生一事無成而悔恨。
(二)交流自己對時間的感悟,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是啊,同學們,你們說得多好!“光陰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那么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三)鼓勵學生敞開心扉,盡情表達。
(四)師生總結: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匆匆》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第一組教材圍繞“人生感悟”這一專題編寫了五篇課文,從不同角度闡明了人生的哲理。《匆匆》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結構精巧,層次清晰,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緊扣“匆匆”二字,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時光轉瞬逝,彈指一揮間”的無奈和惋惜。文章中巧妙的大量疊詞、短句的運用,使文章簡樸、輕靈,讀起來輕巧、婉轉,是一篇指導學生練習朗讀、學習語言的佳作。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主體閱讀感受和體驗,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我采用了“以讀為本,以說寫相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地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神,在讀中理解文意,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染,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在讀后輔以“說、寫”體會作者反復表達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光陰易逝的無奈,體會要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每一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讀說寫結合,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閱讀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靈,認識時光的短暫和一去不復返,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難點:
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搜集有關朱自清的資料。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法,讀說寫結合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引出“匆匆”
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寫出了好多珍惜時間、贊美時間的`美文,來抒發自己對時間的感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篇關于時間的散文《匆匆》。
看老師寫課題,請同學們注意“匆”字最后一筆的點不要丟了。
(板書課題:2.匆匆)
二、初讀美文,感知“匆匆”
1、(生齊讀課題。)讀到這兩個字,你的腦海里又會很自然地浮現出什么樣的畫面呢?
2、剛才同學們想到的是人們急急忙忙,行色匆匆,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么,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語言讓這看不見、摸不著的、匆匆而過的時間躍然紙上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語文課本第4頁,自由輕聲地讀課文。
3、讀過課文,你心中產生怎樣的疑問呢?
(咱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4、你的問題和作者的問題不謀而合。(板:一去不復返?)
5、這個問題在文中出現幾次?都在什么位置?
6、作者是以問句開篇,又以問句結尾,這在寫作方法上是前后呼應,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中心。
三、精讀美文,品悟“匆匆”
1、作者沒有直接寫日子一去不復返,而是寫這一句(課件)“燕子……再開的時候”
自由讀一讀。你能看出什么特點?除了排比句,在內容上有什么發現?
2、除了課文中的事物,你還能舉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這樣的句式說一說。(無論是燕子、揚柳、還是桃花,他們去了,都能再回來,這是大自然周而復始的規律。)
3、請看屏幕,我把這一句話這樣排列,你發現了什么?(像一首小詩)
4、誰能像朗誦一首小詩一樣美美的讀,(讀出作者對時間的珍惜之情)
5、讀的真美,請同學們接著往下讀(課件)看看你又會有什么樣的體會?
(作者是為了說“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6、那么,作者寫時間一去不復返與燕子、楊柳、桃花有什么關系呢?(對比)。正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三者都能失而復得,而我們的時間卻不能,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怎樣的心情?(無奈、惋惜)(板)把這種鮮明的對比讀出來吧!
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會對過去的時間發生感慨。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大約多大年齡?(20)
8、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走了。)你很會思考!作者1898年出生,1922年寫作此文,當時作者24歲不到,就已經對時間發出了如此感慨。
9、(課件)請大家看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我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針尖上一滴水”,把“時間的流逝”比作“大海”。)通過這個比喻,你體會到了什么?(作者的日子和時間的流比較起來微不足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八千多日”?四個就是90多歲,比較少見了,生活中有幾個人能活到90多歲呢?),但是,作者說:一個“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針尖上的一滴水”,四個“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針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學們,請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約有幾滴水,現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么?(生命太短暫了)。
10、當作者突然間想到了自已的24個青春年華已一去不復返,他的心情怎么樣?一想到這些,他怎能不(頭涔涔而淚潸潸)呢?
11、其實,讓作者頭涔涔而淚潸潸的還不僅僅因為這些,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三——五自然段,找出還有什么讓作者頭涔涔而淚潸潸的呢?做上標記(生讀第四自然段)。
交流我們的疑問理解。(痕跡,游絲,兩個赤裸裸)生解答。
12朱自清面對匆匆而過的日子,他一問自已?
(課件)(在逃去——做些什么呢?)
朱自清面對匆匆而過的日子,二問自已?(課件)(在八千——剩些什么呢?)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過去的日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他三問自已?(課件)(我——這呢?)
是呀!到底有沒有留下成就呢?他四問自已
(課件)(我何曾留著像游絲一樣的痕跡呢?)
難道像蛛絲一樣的成就都沒有留下就得離開這世界嗎?他五問自已?
(課件)(我赤——回去罷?)
憤憤不平呀!他六問自已?
(課件)(但不平的——遭啊?)(課件)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作者不想赤裸裸的離開這個世界,不想自已走這一遭。)
(作者不甘愿虛度此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業來)。
誰能告訴大家,朱自清此生虛度了嗎?(一生交流,一生補充)。
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時間匆匆,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辛勤勞作的結果呀!
13、時間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的流逝更是難以描寫,可作者是運用什么樣的語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個日子描寫得如此生動,活潑呢?請你來讀第三自然段。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好在哪里?
14、作者不是直接說:我們要愛惜時間呀!而是把時間當人來寫,它能“跨”,能“飛”,能“閃”,能“溜”呀!簡直是個淘氣的小精靈,這樣當然更生動、形象了。(生讀文)
15、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沒有用的,時間就是這樣,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陰。(生讀文)
16、“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輕輕悄悄”“玲玲俐俐”,讀起來是那樣輕巧婉轉,那么無奈惋惜,我們再合作讀------(師讀到“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生接讀“于是------”)
四、課內拓展,深化“匆匆”
1、那么,告訴我,你們那四千多個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能不能學著朱自清先生的寫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寫一寫自己對時間的認識?做一個小朱自清,好嗎?(課件)。
2、誰能夠大膽地讀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欣賞一下?寫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讀,再聲情并茂地讀一遍,好嗎?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幾分朱自清的味道?
3、作者的八千多個日子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溜走了,你們的四千多個日子,張老師的一萬四千多個日子,也這樣無聲無息地逝去了。一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頭涔涔而淚潸潸)呢。因為我們也不想(白白地走這一遭啊)。而去這一去不復返的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珍惜時間不能讓時間白白溜走;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抓緊時間,利用時間學習,長大為祖國多做貢獻,讓自已活得更有價值)。
五、課外延伸,升華“匆匆”
1、同學們,我們也可以像魯迅一樣事事走在時間的前面,也可以像林清玄一樣與時間賽跑。這樣,當你回首往事時就不會因虛度光陰而感到羞愧,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感到悔恨。(課件)
2、美文推薦《春》、《荷塘月色》、《背影》、《給亡婦》。(課件)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15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課文了解作品內容,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學生無不為文中優美而樸實的語言而感動,無不為作者能合理運用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準確地描繪出時間是如何從身邊匆匆流逝的而拍手叫絕。所以,抓住這一契機,我課堂上注重讀寫結合。我給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從聽范讀讀準字音,到朗讀課文讀懂文心;從靜心默讀到個性品讀。這些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體味文章的語言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接著在學生理解作者表達方式的基礎上注重仿寫。例如:學生在訪寫中寫到:
在默默的算著,四千多日子已經在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也滴在時間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在看電視時,時間在那虛構的世界里度過;在玩跳繩是,時間在那上下晃動的跳繩間跳過;玩耍時,時間在追逐打鬧的笑聲中度過。時間像永遠不停息的車輪,讓人不斷地與他爭先,如果沒有他快,便會被歷史的車輪無情地碾壓。所以,我們便要爭分奪秒的享受生活。
又例如:在教到排比句“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時,讓學生仿說一句自己的時間是怎樣流逝的,接著讓學生去發現,文中表示時間流逝的詞語不僅僅是“過去,過去”,還有什么?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飛去”、“跨過”、“溜走”等,我讓學生給自己剛說的句子加上合適的動詞,學生信手拈來,句子也立刻生動了。我慢慢加大難度,你能一下子說兩句嗎?你能想一想后說出三句嗎?學生的思路開闊了,說得漸漸多了,也順了。課后作業中,我讓學生將自己說的句子寫下來,落實了寫。
總之,從讀到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有效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這樣的訓練形式培養了學生想象和創新的能力,提高了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
語文課堂應慎用合作學習──《匆匆》教學案例 篇16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設計理念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學習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憑直覺,你認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
(學生大膽猜想)
我們估算一下,按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你們現在已經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
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確實太短暫了,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轉眼就沒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輕人也和我們有同樣的感覺,這個人就是朱自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讀通課文。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究竟寫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注意讀好標注拼音的詞語,難讀的地方要反復讀。
(學生自由朗讀)
剛才同學們自由朗讀,看同學們認真投入的樣子,就知道你們肯定讀得很好。現在誰能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聽。
(指名接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
是啊,告訴我們日子怎么一去不復返呢?
教師指導問號的讀法。
大家看“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應該怎樣讀?你能不能試著來讀一讀。
(教師范讀 學生練習。)
對了,以后碰到問號的時候就要讀出“問”的感覺。
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呢?我們要到文章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默讀課文,交流感受。
下面我們來默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一個自然段。邊讀邊隨著作者的描寫,想象文中描寫的畫面。
(學生默讀課文)
同學們都讀完了,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么?說說自己讀文章以后的感受。
(學生交流感受)
四、自由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問題。
同學們真不簡單,邊讀邊想象就有了這么真實的感受。對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對文中的哪些地方還讀不明白?
出示要求:自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句話、每個詞、每個標點符號。畫出有關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五、小組交流,解決問題,揣摩朗讀。
出示要求:
1、懂的地方通過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設計如何讀才能把這些句子讀好。
3、組長記錄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小組內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你們小組畫了哪些句子?說感受,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
教師出示自己的照片,(嬰兒、少年、青年、現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流逝。
同學們能不能講出自己的一些和時間有關系的故事。
(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體驗)
怎樣才能讀好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當時的心情,還要加進我們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學們再讀一讀。
(指名讀,老師指導朗讀)
舉例: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這一段話應該怎樣讀呢?(從學生的感受入手,指導朗讀)
(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教師的適時恰當的評價。)
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想象到了什么?作者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出示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大學讀書后期,受五四運動的影響,開始寫新詩,一直繼續到畢業后在江浙一帶當中學教師的時期。
1926年任清華大學教授,轉而從事散文創作,成為名噪一時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葡歐洲,次年回國,仍至清華大學任教授。抗戰期間,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促使朱自清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愛國民主運動,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
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該年8月在北平逝世。對此,毛澤東給予高度評價:“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自由朗讀作者簡介。您能說出讀了作者簡介以后的感受嗎?交流感受。
朱自清先生一生中,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范。我們也應該做珍惜時間的人。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也體會到作者感覺時間流逝而自己沒有作為的傷心,還有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
那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
2、匯報交流,感受語言。
你認為作者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在哪里?特別之處在哪里?
引導學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體會句式的運用)
“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體會運用比喻的好處)
教師隨機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
【評論朱自清的資料摘錄
(1)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
(2)“現在大學里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本國的文學史,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口語,朱先生應該是首先被提及的。”
(葉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林非《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決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語言,絕不是堆砌詞藻。
(朱德熙《漫談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本人對寫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
——談描寫“于每事每物,必要剝開來看,拆穿來看”,“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的秘密”,只有這樣“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
3、朗讀交流。
除了剛才我們說的這些以外,這篇文章還有什么妙處呢?我們還要仔細品味一下,請大家自己默讀課文,劃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后大聲朗讀畫出的句子。
誰能把自己劃的句子讀出來,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老師和其他同學評議并示范。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下面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拿出來。
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資料準備:
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3、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5、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三、寫感受。
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我們對時間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覺。
下面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一段話,寫出自己現在最想說的話。
學生練習。
全班交流。
四、課下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推薦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人教教材小學語文第七冊)。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