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教學案例(通用3篇)
藏戲教學案例 篇1
結合本校開展的專題閱讀活動,在我每節語文課講授之前,利用3到5分鐘的時候為學生有感情朗讀精品文章。今天我在上《藏戲》之前,讀了一篇《吉祥鳥》并讓學生談聽后感覺、啟發,積累人生感悟。
講授《藏戲》之前,學生已經充分的預習過課文。
1、學生讀課題。
師:你有什么想說的?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生回答)
教師簡介藏戲。
2、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提醒讀書姿勢)
3、出示問題。
①藏戲同其它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②藏戲的形成?
③藏戲的特點?
4、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注,解決問題。(教師個別詢問)
5、交流問題1,教師相機點撥。
①注意反問句朗讀語氣。
②指導朗讀。
③練讀。
④齊讀。
6、分析問題2。
①理解“藏戲的種子隨之灑遍了雪域高原。”
②學生抓住“種子”結合前文第6自然段來談理解。
③理解本部分內容,抓住相關詞語。如:“隨之灑遍”、“開山鼻祖”等。
7、讀文章后半部分內容,理解藏戲三個特點。
①交流,談感受。
②理解“不要……不要……不要……只要”這個關聯詞語,談感受。
8、學習“演出三五天”
①默讀課文。
②具體談演出過程。
教師小結。
9、布置作業:必做:你喜歡看藏戲嗎?寫感受。
選做:讀專題閱讀的書,積累。
教研員談話實錄:
優點:
1、肯定本節課教師“樸實”的課堂教學。
2、教師朗讀有感情,教態自然大方。
3、抓住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4、學校開展專題閱讀活動,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辨斷問題、語言組織及思維能力。
缺點:
1、課文導語的提出影響教師前半階段的教學。
2、要結合鏈接語中的兩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3、提出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通過前面精讀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應用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壓縮”略讀課文的教學,簡約而不簡單,以議論——體會——朗讀——交流為略讀課文的流程。
4、要抓住文章的語言訓練點,以點覆面,教授課文。
5、學生朗讀。只要學生通過對文章重點句段的理解,將其感受、感想、感悟應用到他(她)的朗讀中就可以,但教師要對讀的不好的同學進行指導。
教后反思:
本次教研領導“突如其來”的聽課,令我在講課之前有些緊張,當看到張主任那慈祥面容,聽其和藹的聲音后,我的緊張的心情迅速平靜了下來。通過本節課后,張主任的點撥、啟發、引領,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如何上好一節語文課,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如何和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調動起來,思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需,不斷的探索語文教學新規律,深入理解高效課堂,改進教學。因為這篇文章極具民族特色,因此課的伊始,我應該采用了極富感染力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深受感染,然后要都紛紛介紹了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藏戲的材料。接下來學生便帶著濃濃的興趣走進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會了相關詞語。然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然后通過小組合作解決比較難一點的問題,簡單的問題隨提隨時解決掉,然后賞析文章,讀一讀,談一談感受,如果這樣教學的話,學生會針對此環節談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對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收集的欲望。除此之外本節課也還存在著其它的不足,例如質疑的問題不夠深刻,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評價不夠及時等。
記得張主任臨走時說本班的學生的總體素質很高并檢閱了五年級的專題閱讀活動的相關作業,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其實不僅是這樣,我們高年級的每一個班級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很高,我想這和我們學校開展的專題閱讀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2005年學校就開展了此活動,學生、家長、教師一起參與讀書活動,讀經典、寫體會,讀名著、共交流,制作書簽。教師引領學生閱讀,學生帶動家長閱讀,家長學生一起閱讀,專題閱讀活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活動中,各個班級精心組織讀書活動,布置富有書香特色的班級環境,指導學生記錄讀書檔案,匯集到“信息大看臺”本上。創設機會讓學生交流讀書感悟,每月都利用班會開展一次讀書匯報會。每周一篇習作,有的學生受讀書的影響,對寫作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學期開展的活動沒幾個周,厚厚的一本“寫作俱樂部”都寫完了。幾乎每個高年級的語文教師,都在講授新課之前讀一篇小短文,讓學生談想法、收獲、啟示等。專題閱活動,不僅使學生與書為伴,親近書本、親近文學,童年的生活浸潤著書香,更使學校閱讀文化建設不斷走向深入,使學校閱讀文化特色更顯著。
本班我曾經制定多個專題閱讀方案。如:情系歷史、情系散文等。這學期我們班制定了“碎思萬象,匯集成線”專題方案。這是本班學生的熱力推薦和認真斟酌,我們有選擇的進行“雜”書閱讀,我們旨在通過這一專題閱讀,讓學生從生動有趣的故事中懂得尊重、分享、獨立、寬恕、勤勞、合作、關懷,教他們懂得更多知識,快樂健康的走向未來。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獲取知識,從書中懂得求學的方法,從書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一貫追求的目標。
同樣家庭也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協調合作。學校召開家長會,印發專題閱讀須知,通過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懂得環境的影響和熏陶作用,既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物質和生活環境,同時也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體驗,不斷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讓孩子在成長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父母與孩子在共同選書、讀書、寫讀后感的過程中,孩子從父母雙方身上吸取優點,有利于孩子完善的人格形成;家長也在參與孩子讀書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所思所想,從而來正確引導、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共同讀書的過程就是父母與孩子真誠交流、共同提高的過程。
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隨著讀書活動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專題閱讀活動的開展,再次燃起了學生讀書的熱情,整個校園充滿了濃郁的油墨書香,書香將長駐新橋這個美麗的校園,書香也將為孩子的一生插上飛翔的翅膀!
藏戲教學案例 篇2
片段:了解藝術特色,領悟表達方法。
師:藏戲有什么特色呢?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課文一開始,就概括地寫了藏戲的特點。我給大家讀一讀(朗讀1~3自然段)。從這三個自然段,也就是這三個反問句中,我們知道了藏戲有“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特點。
師:你很會讀書,從作者開篇的連續三個自然段,也就是連續三個反問句中,概括出了藏戲的特色。同學們,我們一起讀讀這三個自然段。
生:課文還具體描寫了藏戲的面具,在課文的8~16自然段。我和同桌一起給大家讀一讀。
(朗讀8~16自然段。)
生:從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到在藏戲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顏色和形狀基本相同。不同的顏色和形狀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和意義的。
生:我來補充一下。在16自然段,作者還寫了藏戲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讓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
師:兩位同學合作學習后,分工匯報,讓我們了解了藏戲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來的原因,謝謝你們。但是面具是怎樣運用象征和夸張手法呢,誰能再具體地說說?
生:我來說。比如,面具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意義,白色代表純潔,紅色代表威嚴,綠色代表柔順,黃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我們也可以想象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狀上肯定非常夸張,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壓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則用白布或黃布縫制,眼睛、嘴唇處挖一個窟窿,以示樸實敦厚”,這樣就讓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了。
師:補充得非常好!了解藏戲的面具,我們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戲的獨特魅力!除了面具,藏戲其他方面還有哪些特色呢?我們繼續交流。
……
師:同學們,我們回顧全文,作者開篇用反問的手法概括地寫了藏戲的特色,中間寫藏戲的形成,最后又對藏戲的特色做了詳細生動的描寫,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大家仔細想想。
生:我想這是因為藏戲的特色太鮮明了,所以作者開篇就概括寫它的特色,而且用反問形式,情感非常強烈。
生:我想,作者僅僅在開篇這樣概括介紹藏戲的特色,讀者并不能具體了解藏戲到底有什么特色,所以課文后面又濃墨重彩地描寫,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藏戲教學案例 篇3
片段:
了解藝術特色,領悟表達方法
師:藏戲有什么特色呢?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課文一開始,就概括地寫了藏戲的特點。我給大家讀一讀(朗讀1—3自然段)。從這三個自然段,也就是這三個反問句中,我們知道了藏戲有“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特點。
師:你很會讀書,從作者開篇的連續三個自然段,也就是連續三個反問句中,概括出了藏戲的特色。同學們,我們一起讀讀這三個自然段。
生:課文還具體描寫了藏戲的面具,在課文的8—16自然段。我和同桌一起給大家讀一讀。
(朗讀8—16自然段。)
生:從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到在藏戲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顏色和形狀基本相同。不同的顏色和形狀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和意義的。
生:我來補充一下。在16自然段,作者還寫了藏戲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讓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
師:兩位同學合作學習后,分工匯報,讓我們了解了藏戲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來的原因,謝謝你們。但是面具是怎樣運用象征和夸張手法呢,誰能再具體地說說?
生:我來說。比如,面具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意義,白色代表純潔,紅色代表威嚴,綠色代表柔順,黃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我們也可以想象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狀上肯定非常夸張,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壓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則用白布或黃布縫制,眼睛、嘴唇處挖一個窟窿,以示樸實敦厚”,這樣就讓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了。
師:補充得非常好!了解藏戲的面具,我們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戲的獨特魅力!除了面具,藏戲其他方面還有哪些特色呢?我們繼續交流。
……
師:同學們,我們回顧全文,作者開篇用反問的手法概括地寫了藏戲的特色,中間寫藏戲的形成,最后又對藏戲的特色做了詳細生動的描寫,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大家仔細想想。
生:我想這是因為藏戲的特色太鮮明了,所以作者開篇就概括寫它的特色,而且用反問形式,情感非常強烈。
生:我想,作者僅僅在開篇這樣概括介紹藏戲的特色,讀者并不能具體了解藏戲到底有什么特色,所以課文后面又濃墨重彩地描寫,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相關鏈接
1.唐東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師,藏戲創始人。藏民歷來把他看作是創造藏戲的戲神和修建橋梁的鐵木工匠的“祖師”,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創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唐東杰布幼時家境貧窮,牧羊為生。成年后當過兵,做過生意,后削發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博學多思,成為一名有造詣的學者和得道者,被眾人譽為唐東杰布(意為“千里平原上的國王”)。唐東杰布親身感受到西藏地域遼闊、山高水險,交通極不發達,給藏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不便。于是,他不畏辛勞,跋山涉水,廣泛地向民眾講明了搭橋的意圖,贏得了許許多多的人信賴和政府官員的支持。終于于1430年在雅魯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鐵索橋。
以后,唐東杰布為了募集更多的資金修橋造船補路,邀請了山南瓊結縣白納家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共同組成了歌舞演唱隊,他親自教授她們演唱自己創作的作品,把自己設計的各種款式不同的服裝,裝扮在這些美麗的姑娘身上,隨處表演。演戲化緣得來的錢,作為專用資金,調集了設計師和冶煉工匠以及大量民工,因地制宜,連年施工。在他一生中,共建筑了58座鐵索橋。人們親切地贊譽他為“鐵橋活佛”。
唐東杰布在募集資金、解除眾百姓交通不便之苦的過程中,又完成了佛教跳神舞蹈向藏劇的過渡。他將佛教經典中的傳記同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內容融在一起,創作出一種具有人物性格和舞蹈、唱腔相結合的表演藝術,使過去那種單一的跳神舞逐漸地戲劇化,表現手段也不斷加強,并從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形成了藏劇藝術的雛形。因此,藏族人民把唐東杰布尊為藏戲的開山鼻祖。
1464年,唐東杰布逝世,享年79歲。唐東杰布一生為西藏交通的開拓,為藏戲的創立、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績,人們用各種形式歌頌他,紀念他。至今在許多藏戲演出場地,看戲的觀眾首先要在唐東杰布的像前敬獻哈達,以示謝恩;在唐東杰布的故鄉,甚至還保留著一種傳統儀式,每逢大家觀看藏戲表演時,都要帶一些青油和羊毛,將這些禮物送給戲班子表示用青油、羊毛擦在鐵索上,以保存好唐東杰布所建的(早不復存在的)鐵索橋上,使其不銹,永存于世。另外,在西藏的一些寺廟里,也常可看見供著一位白須白眉、神態安詳、和藹可親、手持八節鐵索的唐東杰布畫像或塑像。
2.關于藏戲
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是以民間歌舞形式表現故事內容的綜合表演藝術。藏戲在歷史上多伴隨節慶、廟會、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動,主要在拉薩、日喀則、山南和康區的集鎮、鄉村或莊園演出,其形式和風格帶有強烈鮮明的藏民族特點和濃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作為一種廣場藝術形式,貼近觀眾、易于被接受,是藏戲最大的特點和優勢。演出時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頓”,是開場白;第二部分稱為“雄”,是正戲;第三部分稱為“扎西”,意為祝福迎祥。藏劇的服裝,從頭到尾只有一套,沒有化妝,主要是面具。藏劇傳統劇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結諾桑》《朗薩姑娘》《蘇格尼瑪》《白瑪文巴》等劇目,多含有佛教內容。西藏民間藏戲劇團是十分普遍的。隨時隨地可以見到農村的廣場上,或搭大帳篷,或扯大帆布,藏戲班子就地演出,周圍方圓十里的群眾都會來觀看,常常是圍得水泄不通。
藏戲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3.其他地方戲曲
4.總結: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后,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丑。可以說,她是藏族群眾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