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精選17篇)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1
學完《懷念母親》一課后,在練習題后有一問:在你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我把它設計成了書面作業,讓學生展開充分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筆描述一下季羨林母親的面影。作業上交后,學生完成的很出色,以下是幾位學生的精彩之作:
您,一位和藹慈祥的母親,您那飽經風霜的臉上,仿佛刻滿了您以前所受的壓迫和折磨。雖然您未過半百,但您的頭發以變得花白,您那一雙眼睛里流露出憂郁的眼神,又仿佛在訴說操持家務的不易。
她,既不年輕也不漂亮,一條條皺紋布滿整個臉頰,臉色還有幾分暗淡蒼白,能看的出,她日夜為家庭操勞著。眼角也有幾絲魚尾紋,黑眼圈是那么明顯。但是,她的嘴角邊有兩個酒窩,常常掛著甜蜜的笑容。
作者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那是一張飽經風霜的臉,滿頭銀絲,彎彎的鼻梁,嘴唇上布滿了道道裂痕,從她那滿臉的皺紋,含著幾條血絲的眼睛里,我仿佛看到了她經受過的痛苦與磨難。
在為學生豐富想象力以及精彩描寫感到高興欣慰的同時,我突然閃過一念,何不趁熱打鐵,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父親與母親呢?同時讓自己的父母“拜讀”一下孩子的“大作”,既能為他們創設一個交流的平臺,還能讓家長趁此機會了解一下孩子前面作業的情況,何樂而不為呢?但此題材學生接觸太多,把握不好易讓學生厭煩,感覺沒有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寫作欲望,起到“舊瓶裝新酒”的功效,我特意為學生們播放了《父親》和《母親》兩首歌曲,感人肺腑的歌詞,歌唱家動人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學生,有些學生情不自禁跟著哼唱起來,眼中浮現出淚光。時機成熟,就等欣賞學生的精彩之作了。果然,第二天作業上交之后,學生的習作處處流露出真情,毫無矯揉造作、生編硬造之感,有些家長還寫了讀后感言,現摘錄幾段:
學生的話
說起我的媽媽,你們也許都不知道,是的,她在幼兒園教師崗位上默默無聞工作了17年,沒有創造什么豐功偉績,更未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卻因為擁有一位慈祥的母親而自豪。有一次,她在為托班的孩子們備課,我低頭看她:一對有神的大眼睛透出無限的慈祥和智慧,緊抿的嘴角微微上挑,像美麗的蒙娜麗莎一樣,一頭烏黑的靚發中攙雜了幾根銀絲。隨著歲月的流逝,大自然這位能工巧匠也在她皺紋里刻上了成熟與穩重。
“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一聽到這首歌,我就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母親。“天涼了,記得加件衣服。”“下雨了,別忘了帶把雨傘。”……這些話經常回響在我耳邊。這些話語聽起來沒有什么,可仔細一想,這里面飽含了母親的多少愛與關懷呀!
當我來到世上,最先熟悉的就是我的媽媽。媽媽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有著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媽媽的笑容就像春天里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我生活中的每一天,她給我信心,使我振奮,讓我歡樂……媽媽每天為我洗衣做飯,接送我上學,一天下來沒有多少休息時間。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最美麗的身影是媽媽的,最熟悉的聲音也是媽媽的。”
在熾熱的夏天里,晚上有一絲絲涼爽慢慢滑進心田,那是媽媽手中輕輕搖擺的扇兒,讓我進入甜美的夢鄉;在早上出門前媽媽一聲又一聲的叮囑,讓我心中涌起點點甘甜;在我每一次遇到困難后媽媽一次又一次的鼓勵,讓我心中的希望重新燃起。我的媽媽,一位偉大母親給我的愛,是我永遠也還不起的濃濃的愛。
家長的話:
讀完這篇短文我很感動,孩子用她自己的視覺感受描寫了她心目中母親的完美形象。可我感覺我在個別地方做的還不夠到位、不夠耐心,雖然我很疼愛她,也為她付出了許多,但很少像朋友一樣平等的、心平氣和的和她交流溝通。以后我會注意并努力做到最好。
話語雖然不多,但我深深被震撼了!我的女兒長大了、懂事了。說實話,工作之余我常企望女兒能盡快長大,但我也常感嘆歲月流水,轉眼間我已從一個毛頭小伙子進入了不惑之年,女兒也一天天長大了。我工作確實很忙,每年除了春節,從沒有星期天,終日忙碌,但有了女兒一顆誠摯的心,做父親的還有什么遺憾呢?
讀了孩子寫的文章,我的思緒也多了起來。通過女兒這些簡單的描寫概括,我感受到孩子對我的愛,平時總以為嘮叨的話孩子不愛聽,很煩,看來其實不然。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媽媽對孩子的付出,孩子都是記在心里的。所以,我作為一個平凡的母親,必將所有的愛傾注給我心愛的女兒,希望她在我的愛的呵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此次作業,在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明白了作文只有“真”才能出色,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再次感悟到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父母之愛的偉大,要尊重、孝敬父母,把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聯系了起來。如果我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有意識地把人文思想、道德教育等內容融入其中,讓孩子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還能享受到思想的洗禮與熏陶,那么我們的教育就能起到春風化雨般的神奇效果,正如杜甫詩中所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2
一,說教材
《懷念母親》是六年級上冊第六課,課文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開門見山地指出了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系;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去,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并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后,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對祖國的懷念,將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后,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為什么會有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二,說教學目標:
1,從多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
2,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懷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之情。
四,說教法
1,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2,以讀代講法:如默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范讀等。
五,說學法
采用朗讀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聯系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六,教學課時兩課時
《懷念母親》教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的
1,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2,理解"真摯,凄涼,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二,教具準備
課文中的插圖,生字卡片,幻燈片。
三,教學過程
(一)引讀課題——走近"懷念"
今天,我們來學習季羨林的一篇文章,齊讀課題,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伴隨著季羨林的一生,再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探心路
1,自由地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字,注意從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2,學生交流后的初步感受,
3,讀讀六個詞語"棄養,凄涼,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頻來入夢,思潮起伏",引導學生帶上想象,讀出詞語的形象與情感。
4,這篇課文在形式上和我們以往學過的課文有所不同,發現了嗎知道為什么要插入這些日記和《尋夢》片段嗎。
5,指名讀四篇日記和《尋夢》片段,初步體會季羨林對母親,對祖國思念之頻之深。
6,誰能把我們讀到的這些文字一日記《尋夢》讀薄,讀成一段話瀏覽全文,在文中找一找。
(三)體悟"懷念"
1,品讀"恨"字——思母至痛
(1)學生輕聲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季羨林失去母親后的心境。
(2)你能體會季羨林當時的心情嗎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恨"字。
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教師相機援引三則資料,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季羨林恨誰為什么而恨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資料一:季羨林六歲離開了生母,寄住在親戚家,而這一住就是十六年,他最后一次見到母親還是在她去世的八年以前,
資料二:《賦得永久的悔》中的片段:"當我回家,看到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
資料三:季羨林曾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后,立即迎養母親。
(3)他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的懷念著自己的生母,直到他離開自己的祖國,來到了德國,來到了那個孤寂的小城,這么遠的距離割斷了他的思念了嗎下節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具準備
關于季羨林的資料
教學過程,
2,感悟"哭"字——思母至深
季羨林帶著失母之痛來到了哥廷那座孤寂的小城,這么遠的距離割斷了他的思念了嗎指名讀文中的第二篇日記,談初步感受。
體會房東太太對兒子的等待,"她高興得不得了",她高興成了什么樣子她會為兒子的回來做了哪些準備文中是省略號,請把省略號讀成一段話,后來,兒子沒有按時回家,她又會怎樣焦急地等待。
從這位房東太太身上,季羨林看到了自己母親的等待,也更加刻骨銘心地感受到自己心中那份"恨",母親曾經怎樣苦苦地等候兒子的歸來呢這邊的同學可以拿起筆來寫寫,此時,身處異國他鄉的季羨林才明白,自己的母親曾有過多么痛苦地等待,他又有怎樣的話要對長眠地下的母親說請這邊的同學拿起筆來,寫一寫季羨林此時最想說的話。
創設情景,母子倆穿越時空進行對話。
兒子的千言萬語都融在這段文字里——指名讀:"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一樣的!真想哭",這哭聲中有什么呢把你的理解送進朗讀中去。
3,涵詠"糊"字——思母至切
學生默讀第一篇日記,有不懂的地方畫上波浪線。
在學生充分質疑后,重點探討,為什么作者的懷念是凄涼而甜蜜的。
師生對話,走進那個"黃昏"一般說來,黃昏的時候,我們都放學了,大家要——在這個時候,你們的爸媽下班了,他們都要——天上的鳥兒在這個時候也要——此時,季羨林能回家嗎他的家在哪兒引領學生體會海外游子有家難歸的苦衷,創設情景,走進作者的心海:"季羨林又孤寂地站在窗前,抬眼望去,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正步履匆匆地往家里趕,漂泊的魚船也靜靜地停靠在海港,就連不知疲倦的小鳥也開始歸巢了,薄暮中,遠遠地傳來了母親喚兒回家的聲音……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季羨林,你的心會看到什么啟發學生想象,讓文中的"故鄉故園"故國的朋友"化為一幅生動的畫面,從而對祖國的懷念變得真實可感。
在交流中理解"甜蜜",指導朗讀,教師根據學生發言,適時點撥:當你回憶起這些快樂的時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說,有時候,美好的回憶往往是精神上的安慰,是對心靈創傷的一種治療。
這凄涼,這甜蜜,最后都融如入到了一個字里面,哪個字(糊)。
"糊"是什么意思這"糊"在季羨林心頭的究竟是什么。
4,咀嚼"尋"字——思母至苦
正是這種對母親,對祖國的愛,使得季羨林在獲得博士學位后,不顧國外多家研究機構的挽留,毅然回國,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而他的生身母親呢,卻只有到夢里去尋找,讀《尋夢》中兩個片段,想一想,他在夢里看清了自己的母親了嗎。
緊扣"面影",體會作為兒子記不清母親模樣的痛苦,指導朗讀片段二。
即使看不清,季羨林還是要苦苦地去尋找,分男女朗讀片段一。
季羨林一生也沒有找到母親清晰的面容,齊讀片段二。
從某種意義上說,尋找母親,就是在尋找生命的源泉,尋找做人的根,季羨林的根在哪兒。
(四)回應全文——升華情感
1,師深情誦讀:九十歲的季羨林回故鄉給母親掃墓,來到母親墓前,百感交集,"撲通"一聲跪倒下去,眼淚奪眶而出,淚水滴到了眼前的香燭上,此刻,他在心中暗暗地說"娘啊!這恐怕是你兒子今生最后一次來給你掃墓了,將來我要睡在你的身邊,"(摘自《真情季羨林》)。
2,睡在母親的身邊,也就躺在祖國母親的懷抱。
(五)課外作業——拓展閱讀
今晚,請你和你的媽媽去讀季羨林的另一篇文章——《賦得永久的悔》,你將對"懷念母親",四個字理解得更深刻。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3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A案
課件:季羨林相關資料
談話導入
1、了解作者。誰知道一般“國寶”就是指什么?(大熊貓)但就是在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他就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2、呈現季羨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2)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就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2、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么。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以下這些語言也可在初讀時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就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就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一)抓課文主線。
母親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后,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的一草一木也常會浮上心頭。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一讀。
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就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兩個“頻來入夢”)
2、朗讀句子。質疑。(如,“頻來入夢”什么意思?對于“頻來入夢”的初步理解應該聯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記中的時間可以反映經常懷念母親,文章的最后一節中的“沒有斷過”、“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讀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就是為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么。
課件出示資料1:到了中秋節──農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就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并沒有注意,母親就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就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就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課件出示資料2: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能正確讀寫“真摯、寢不安席、頻繁、朦朧、凄涼、斑駁、篇章”等詞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透過關鍵詞句感悟深沉的愛國之情。
過程與方法:生活遷移,逐步引領。
情感與價值觀:感念母親的養育之恩,體會作者旅居海外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品味揣摩,體會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意真摯的愛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感念母恩
1、全世界,有且僅有一個稱呼是相同的,你們知道這個稱呼是什么嗎?對,這個稱呼就是母親。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國別、不同語言的人們喊出了一個同樣的稱呼呢?(學生自由交流)
2、同學們,你愛你的母親嗎?為什么?(學生自由交流)
二、關注留守,暢抒別情
是啊,在我們成長的足跡中,無不傾注了母親全心全意的關愛,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句嘮叨、一聲撫慰、一次等待……一切的一切,回想起來都是那么窩心,那么溫暖。可是,因為種種無奈,我們不得不與父母分開,例如為了學業,我們在校住宿,一個星期才能與父母團聚一次;也有的父母,為了給你們一個更燦爛的明天,選擇遠走他鄉掙錢養家,有時一年都見不到一面。同學們,與母親分別的日子里,你想念母親么?思念無法遏制的你,經常會處于什么樣的情景當中呢?
三、品讀課文,情感共鳴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道出了全天下母親對子女的牽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也刻畫出普天下子女對母親感激不盡的情懷。現在,我們打開課本第22頁,默默勾畫出作者與你心意相通的地方,記錄下你和作者一脈相通的情感涓流 。不理解的地方也做上記號,一會我們共同解讀作者的心聲。
交流:
1、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之火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痛哭、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等詞語表達了作者失去生身母親后的悲痛心情。古語有云“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盡我們可能孝順他們,讓他們幸福快樂。
2、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的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就是經常夢到她。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正是因為作者對兩位母親真摯的愛和濃烈的思念時刻縈繞心頭,她們才會常常走入作者的夢中。
3、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作者獨自漂泊異國他鄉,心盈憂愁、思念,難免感到凄涼;但在孤寂的日子里,在故鄉和朋友共同度過的美好日子、快樂情景,是她派遣孤獨和思念的良藥,想起這些,又怎會不甜蜜呢?
4、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個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
這樣的情景,可曾在你們夢中出現過?同學們,這份深沉的思念你會不懂嗎?
……
四、精誠所至,母女重逢
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作者對兩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感動了上帝。上帝特賜她生母一顆還魂丹,準其真實地走進女兒的夢中,讓母女重逢。同學們,現在你和同桌之間,一位就是女兒,一位就是母親,想想你們的表演一定會驚天地、泣鬼神!
五、休書一封,盡訴心意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表演我們明白:“有愛就要說出來!”畢竟天人相隔的重逢只是無法企及的夢。有生的日子,還有什么比我們用真情真心去愛我們愛的人,用真言真語對她說出我們的愛更重要呢?現在,請同學們給媽媽寫一封信,告訴她,你有多愛她,好嗎?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5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描述心中的母親,引入新課
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著母親,無數次沐浴著母親的愛.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喊一聲——母親.
你腦海中浮現怎樣的形象 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練說: 的母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里,對母親也有著獨特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的母親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新詞讀正確,把課文句子讀通順.
2.交流哪些字詞比較難讀或者難懂,引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環境理解.
3.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語句再讀一讀,請部分同學進行交流.
4.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著同樣的敬意和愛慕.)
哪些自然段給了你這樣的認識
三,抓住重點語句,理解生身母親
自由讀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1)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2)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是不是僅僅因為母親的逝世
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1)聯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隨母親于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3)補充資料,談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再讀整段話.
四,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1.摘抄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親生母親,感受敬慕
1.聽寫詞語:真摯,寢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詞語,說說我對生身母親的愛.
二,研讀祖國母親,感受懷念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讀文章,從字里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懷念.
2.說說在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3.再讀課文,思考: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
三,重點研讀以下句子:
1.……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2)你知道頻來入夢的原因嗎 (作者旅居在外,對生身母親,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與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兩位母親不斷出現在作者的夢中.)
(3)感情朗讀.
2.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甜蜜和凄涼是不是有矛盾 你怎么理解 (因為在遠離家鄉的日子里,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仿佛就在身邊,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少了一些凄涼,孤獨.)
(2)感情朗讀
3.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1)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怎么樣的 (關愛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為什么要寫房東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讀.
4.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理解悵望灰天的意思.
(2)在作者腦海里,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 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3)在淚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4)感情朗讀.
四,呼應文章首尾,適度拓展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兩位母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偉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為——
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這樣的體驗,我們能理解嗎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過 請大家互相交流.
五,摘錄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摘錄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系夢系的句子,讀一讀.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6
【全文教學設想】
在 “傳箴言、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活動中,學生們會唱《我的中國心》了。恰逢學習季羨林《懷念母親》,該課閱讀鏈接也是黃霑的詩歌《我的中國心》。因此,我要求學生歌唱《我的中國心》,既激起愛國情感導入課文,又用唱的方法拓展學生閱讀,一箭雙雕。俗話說“古來忠孝兩難全”,不無道理,“忠”,盡忠祖國,“孝”,孝敬父母,“忠孝”是中國的傳統。語文教育的使命是塑造人的靈魂,讓人更完美,更善良。《懷念母親》這課,深深蘊含著“育人”因素,是發展學生個性,建構學生人格的佳作。鑒于此,我將該課分為三個課時教學,讓課堂書生朗朗,讓學生答問充滿理智,做好“咀嚼語言,共鳴情感,實時練筆”,以期讓學生在語言品味中靈魂得到塑造,語文能力得到提高。第一課時:讀懂課文內容,弄清課文結構,從第一自然段讀出作者寫作目的;第二課時:品作者的“孝心”,共鳴情感,做課堂小練筆;第三課時:品味作者對祖國的“忠”,學習表達方法——引用說明,再次完成小練筆。
【第二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好!我們上節課探究了季羨林爺爺為何要寫這篇文章,大家都應該有所收獲吧。這節課,我們就來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季羨林爺爺對自己母親那真摯的愛慕之情。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讀完了第二自然段,告訴我你們讀懂了些什么?請舉手回答。
(紛紛舉手。)
師:(示意一舉手學生回答。)
生:我從“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真想隨母親于地下”,這兩句,讀出了季羨林爺爺因為母親逝世而悲痛欲絕,看出他對母親真摯的愛慕。
師:好一個“悲痛欲絕”,看來你讀書做到了心到,用了一個高度概括作者那時那刻心情的詞語。(板書:悲痛欲絕)不過,你能具體談談你是如何讀出季爺爺悲痛欲絕的心情嗎?
生:(充滿自信,振振有詞)母親逝世,他不但痛哭,而且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這是“悲痛”;“真想隨母親于地下”看出他也不想活了,想隨著母親死去,這是“欲絕”。只有對母親有真摯愛慕的人才會這樣。
師:你答問題答到問題的點子上,看來你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值得老師佩服,同學學習。那么同學們是不是該想想作者為何悲痛欲絕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不過需要同學們再次讀課文。
(生讀課文)
生:因為季羨林爺爺母親棄養。
師:什么是棄養,你能說說嗎?
生:“棄”的意思是放棄,“養”的意思是撫養,“棄養”就是母親放棄對子女的撫養,再加上母親只活了40多歲,說明母親逝世了,不能再對作者進行撫養了。
師:(微笑著示意學生坐下)你能聯系下文解釋詞語,你對“棄養”的解釋很到位,看出你是認真讀書了。現在同學們再讀這個自然段的第三句話,興許你還能讀出點什么來。
(生緩緩地、沉沉的、深情的讀第三句)
生甲:我讀出作者用“棄養”一詞,避諱說母親逝世,看出作者對母親崇高的敬意。
生乙:我對剛才同學的回答做一補充,還能證明作者對母親真摯的愛慕。
生丙:這句話中的“只”字,加在“活了40多歲前”,我讀出了作者深深的遺憾。因為作者當時還在讀大學二年級,是一個學生,根本沒有辦法對母親盡自己的贍養,然而,母親已經棄養,作者今生今世再不能對母親盡孝了,所以才會有后面的悲痛欲絕。
師:(恍然大悟樣)同學們抓住了重點語句進行情感體會,言之有理。(邊念邊板書:避諱說出逝世 遺憾)母親棄養前同學們知道他在讀大學二年級,那之前他又做什么去了呢?
生:因為季羨林爺爺家里當時太窮,他六歲就被送給別人家做養子,中間曾回故鄉兩次奔喪,就倉促地離開了母親。
師:(肯定的樣子)看來這位同學預習課文時,查過資料,這是學習語文的一個好辦法。一個“倉促地離開母親”,好呀!老師想問問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只”字知道的,“只”字說明我與母親相聚的時間太短太短,娘倆還有沒有說完的話,聊完的天。
師:你體會得非常準確,不知其他同學體會出來沒有。請同學們再讀讀第二句話,看能讀出些什么來?
(讀第二句話)
生:我讀出了作者是念念不舍地離開母親的。
師:你是如何讀出來的?
生1:我抓住“仍然”一詞讀出來的。
生2:“仍然”一詞,說明當時作者離開母親完全是出于無奈,如果不是家里太窮,作者可能無論如何也不會離開母親的。
師:讀書真夠認真,連一個字、一個詞都不肯放過,很好!(板書:無奈 念念不舍)(指著黑板上的板書念出)無奈、念念不舍、避諱說出逝世、遺憾、痛不欲生,從這些體會中你們有更進一步的體會嗎?
(生茫然,陷入思考中,突然一位學生用低得不能再低的聲音冒出一句“孝順”)
師:剛才有位同學說了什么?你能鼓足勇氣站起來理直氣壯地說嗎?
生:(站起來)我體會到作者對母親的“孝順”。
師:(鼓掌)同學們,掌聲哪去了!
(生鼓掌)(生豁然開朗)
師:季羨林爺爺雖然對母親孝順,但是母親已經棄養,這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呀!從此,季羨林爺爺就成了一個孤兒。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三句話,看又能讀出什么。
(教室立刻響起深情的讀書聲)
生1:我讀出了季羨林爺爺不能孝敬母親、贍養母親,自己感到悔恨,而且成天悔恨,只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
生2:老師,我不理解“靈魂不全”的意思,是不是有點兒迷信?
師:剛才一位同學答得不錯(板書:悔恨),另一位同學問得有意思。“靈魂不全”是因為作者沒有能贍養母親,沒有孝敬母親,作者感到自己是一個不孝之子,不孝之子就是靈魂不全的人,更能看出作者對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同時是作者的自責(板書:自責)。
生:我讀出季羨林爺爺不是不孝順母親,而是十分的孝順母親。
師:談談理由。
生:因為季羨林爺爺對不能贍養母親抱終天之恨,而且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如果母親不棄養,他就可以好好孝敬母親了,所以這就是他對母親的孝心。
師:(板書:孝心)季羨林爺爺是那樣孝自己的母親。“可憐天下父母心”呀!現在,你們的爸爸媽媽或許正在為你們生活得更好而辛勤操勞,季羨林爺爺是一個孝子,你們也學學他爭當一個孝子吧!就用你們手中的筆,寫寫你心里的話。
(學生練筆,很投入)
師:寫好自己的心里話,下節課展示展示。(響起了下課鈴)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7
一、談話引入
師: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每個母親都是世上最偉大的人,你們愛你們的母親嗎?你們知道失去母親的滋味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吧!
懷念母親。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 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2.再讀課文,想想文中的兩個母親分別指的是誰?
(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
3.你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什么?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談談自己的感受。
4.小組交流、匯報。師生總結。
(體會到了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深深的愛與懷念。
對祖國母親: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不知道是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里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國了。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就心潮騰涌,惶惶不可終日,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三、默讀課文,勾出生字詞。
1.通過查字典詞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準備與同學討論。
2.與同學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讀課文,用橫線勾出關鍵詞句,加深體會。
1.找出寫懷念生母的句子,反復讀,想想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2.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關鍵的詞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幾年,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臥著的母親,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淚流不止、頻來入夢等詞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失去母親的悲痛等。其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寢不安席,頻來入夢的意思,結合對《永久的悔》的閱讀,進一步體會到作者對生母的敬意和真摯的情感。為理解對祖國母親的情感作好鋪墊。)
3.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課時)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讀題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懷念母親》這篇課文,大家齊讀課題。帶著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之情,我們再讀題目。
2、過渡:
提起季羨林,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現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這悔、這恨就從失去母親那一刻開始
二、感思母之痛。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這段話中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名說。
2、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段話,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齊讀第二自然段。
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心走向了季羨林,現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3、課文中為一個恨字,這是怎樣的恨?他悔恨的是什么?請你再仔細地默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這個恨字?
(學生抓住句子任意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重點理解: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4、好,讓我們一起讀出這樣的悔恨吧!
過渡:
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后來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遙遠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卻頻來入夢,作者不知道為什么,同學們一定想知道,請你們讀讀下面的四則日記,把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畫一畫,和同桌交流感受。
三、悟思母之情。
(一)、自讀自悟。
(二)、交流體會:
過渡:
夜靜極了,沒有一絲風,更沒有一絲聲響,作者的心是否也跟著這夜晚靜了下來?
(作者的心活動起來了,他的心都會回到哪里,都會看到什么呢?)
1、體會一個糊字。
出示句子: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為什么我在想故鄉、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
(凄涼是因為作者身在異國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與母親的距離遠了,與祖國的距離遠了,與親人的接觸少了,心中有憂愁、有思念。)
(但是在遠離家鄉的日子里,能時常懷念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他們是那樣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著他。)
(2)、一個糊字你讀出了什么?
(作者通過比較的方式,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得非常充分。)
(3)、好,把作者的這種思念讀進去。
個別讀、齊讀。
文中像這樣描寫作者內心活動的句子還有哪些?
2、觸景傷情悟哭字。
(1)、看到房東太太的神情,作者為什么真想哭?請你來讀讀這段話。
指名讀。
(2)、房東太太高興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樣的不得了嗎?她會做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3)、房東太太讓作者想起了什么?
對,自己的母親也是像房東太太這樣等待的,而自己卻八年沒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所以作者真想哭。帶著作者的這種心情再讀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齊讀。
過渡:
在作者的日記里,類似這樣的語段還有很多很多,可見,一想到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作者的心就會很激動,很不平靜,文中哪個詞寫到了這種心情?(心潮騰涌)讀讀這句話。
3、解頻來入夢。
過渡: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作者的親生母親會(頻來入夢),祖國母親也(頻來入夢)。
出示句子: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頻來入夢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了嗎?
(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句子中一個也字很巧妙地將祖國與母親聯系起來,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兩者的確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這是他熱愛祖國的體現。)
4、感悟尋夢。
過渡:
但是老師卻突然有了這樣的疑問:異國的生活讓兩位母親頻來入夢,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段落,看看作者尋的到底是什么?
出示句子:
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生自由讀《尋夢》的兩個段落。
(2)、交流讀后的感受。
重點理解: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1) 面影能換成面龐嗎?為什么?結合你們收集到的資料說一說。
2) 在你們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
(3)、作者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他追尋的結果,只是讓他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他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發出這樣的感嘆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
請同學們想一想,季羨林單是在尋找自己的生母嗎(更有濃濃的懷念祖國之心。)所以,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四、音樂升華情感。
1、在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香港歌星張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憾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你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讓我們也來唱一唱吧!
(播放音樂)
2、朗誦詩歌《我的中國心》。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9
一、說教材
《懷念母親》是義務教育課標版第十一冊第二組的第二篇課文。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季羨林先生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 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著,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系: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并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后,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后,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為什么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懷念母親、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本課教學我主要運用以讀為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開頭并輔以情景教學法。課堂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本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的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作者對祖國、對母親的深摯的思念之情。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受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力求實現“訓練與感悟并重,工具與人文共振”。
1、情景教學法:上課伊始,由《鄉愁》引出季羨林,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主要經歷及季羨林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默讀,交流感受,揭示課題。
2、以讀代講法:葉圣陶老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朱熹也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默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范讀等,達到“讀中感悟”,以讀代講的效果。
三、說學法
教與學是相長的,為了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法方面我主要采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圍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聯系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班級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師:誰知道余光中的《鄉愁》?(指名學生背誦)這首詩寫出了中國臺灣人民的心聲,也道出了無數海外游子的心聲——身處異鄉,思念親人,思念祖國,渴望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海外游子傾吐心聲的課文-----季羨林的《懷念母親》。板書課題,朗讀課題。
設計意圖:余光中的《鄉愁》語言質樸,動人心弦。以此導入新課,易于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激發學生探究文本的欲望。同時,也為學生朗讀文本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2、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3、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
4、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5、師:季老的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母親,都表達了自己對母親強烈的思念情感。讓我們再讀課題,讀出“懷念”的情感。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作者痛苦、悔恨的情感,奠定學習本課的感情基調。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朗讀課文,說說讀過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在自由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作者懷念的“母親”,一個是生身之母,一個是祖國母親。)
設計意圖: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通過朗讀課文,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全文。
(三) 抓住重點語句,品讀
1、首先是作者對親生母親的感情,重點研讀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聯系上下文,讓學生感受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母親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時間不在母親身邊,雖然中間有短暫回歸,但畢竟時間短暫,沒有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如今母親逝世,即使想報答養育之恩,也永無機會,因此心中覺得傷心難過:“我的愿望沒能實現。”作者覺得,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虛和寂寞了,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么,只有遺憾和悔恨一直充滿心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2、接著轉入對祖國母親的思念,這部分讓學生抓住難理解的語句,如,“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作者的內心體驗;“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在作者記憶深處的母親的身影,從而體會作者對祖國無比熱愛和思念的情感。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標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取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有所體驗。” “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夠聯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在教學方式上提出了“要提倡靈活多樣”,“尤其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所以,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當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應抓住契機進行適時的引導、點撥,梳理與歸納,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學習寫法,首尾呼應
學生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引導學生認識到兩個母親的身份不同,對母親的懷念卻是永遠不變的,從而呼應文章開頭,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真摯的情感。交流寫法特點。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做到在習作中會靈活運用,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師:同學們,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國家每年都有近四十萬中華兒女拋家離子,遠渡重洋,他們獨自承受骨肉分離,孤獨無依的痛苦。他們何曾不想孝敬雙親、享受天倫之樂?他們何曾不想回歸祖國、報效祖國?著名歌唱家張明敏演唱的一曲《我的中國心》唱出了他們共同的心聲。
2、放歌曲,齊唱歌曲《我的中國心》。
預設(1)唱完歌,學生談想法;并結合實際,在國慶節來臨之際,讓學生再暢談最想通過什么方式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預設(2)在回顧課文《懷念母親》,你不想說些什么嗎?(學生自由寫話)
設計意圖:“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泄情感的時空,實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從而引起學生心靈上的震撼,不斷加深,不斷升華,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 6、懷念母親
生身母親 祖國母親
無論何時何地,心中一樣親
設計意圖 :
板書是整節課的眼睛。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做到了簡潔明了,突出重點。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10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學會“真摯、避免、朦朧、凄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文中表情達意的關鍵詞,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悔恨之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季羨林資料及相應文稿《賦得永久的悔》,制作相關課件。
一、談話導入、播放音樂導入新課
1、出示季羨林照片
師簡介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課件展示)
2、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親切的稱呼,我們曾無數次呼喚著母親,無數次沐浴著母親的愛,此時,你腦海里浮現出母親怎樣的形象?用一兩個詞來形容(—— ——的母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都對自己的母親有著一份獨特的愛,著名學者季羨林的文章,也對母親獨特的解釋,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季羨林的這篇——懷念母親,齊讀課題。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伴隨著季羨林的一生。再讀課題。讀出懷念的意味。
(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二、檢查預習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兩位母親?
2、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懷著怎樣的情感?
3、出示詞語“真摯”“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頻來入夢”“朦朧”“可見一斑”等詞語檢查學生讀音。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季老的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那么,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讀讀第一自然段。
1、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
2、作者說“我一生有兩個母親”是哪兩個母親?文中哪句話概括交代了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情感?
3、抓重點語句,理解對母親的懷念
出示句子: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四、失母之痛——永久的悔恨
走近季羨林:我們提起季羨林,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現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這悔、這恨就從失去母親開始——
1、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你不懂的詞。同學們自己讀了,也聽別人讀了,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心走近季羨林,現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課文中為一“恨”字,這是怎樣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2、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你看到了這個“恨”字?學生任意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句子1: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這個句子讓我感受到母親的去世,讓作者感到無比的傷心,一連痛哭了好幾天,而且吃不下飯,可見作者對母親有多么愛。
不僅吃不下飯,還“寢不安席”,你知道“寢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嗎?
就是睡不著覺,在床上翻來覆去。
是啊,最親最愛的母親的離去,讓作者內心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誰能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會如此痛苦不堪?
因為作者六歲就離開了母親,而且平時也很少回家,沒有很好地幫助母親分擔生活的壓力,所以感到很內疚。
我覺得還有一點,母親臨終之前都沒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兒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母親是帶著遺憾、帶著不舍,離開這個世界,也離開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絞。請你讀讀這句話。
在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的時候,他的腦海里會回想起什么?
會想起自己曾經依偎在母親身邊的情景。會想起母親為了這個貧困的家日夜操勞的情景。
……
(出示資料:這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時我大部分時間是和母親形影不離。母親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親到地里摘綠豆莢,我便跟到地里,在母親身后跑來跑去,不停地問這問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給母親看一看。棒子上長了烏霉,我一定要問母親這是為什么。母親總是一邊摘著豆莢一邊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師:這是存留在作者腦海中關于母親最深刻的記憶了,因此當母親突然去世,作者內心深處又怎能接受?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句子2:“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作者對母親真摯的愛慕,因為作者覺得自己失去了母愛,成了一個靈魂不全的孩子。
師:的確,這是一個很值得認真品味的句子,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句話,你能讀懂些什么?
生:我覺得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對母親的眷戀,對母愛的'渴望。因為作者覺得只有擁有母愛,自己的靈魂才是完全的。
生:失去了母親,作者感到內心無比空虛、寂寞,似乎整個世界都變得一片黑暗,覺得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了任何快樂。
師: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可見母親的離去,帶給作者多大的傷痛。母親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終生遺憾。
(出示資料: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師;讀了這則資料,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因為無法迎養母親而更加感到遺憾。
生:我明白了文中提到的“我的愿望沒能實現”這句話,我想這個愿望就是作者贍養母親的愿望。
師:是呀,當作者即將大學畢業,即將有能力贍養母親的時候,母親卻離開了自己,這怎么不讓作者難過、悔恨?帶著這種感受一起讀第二自然段。
讓作者傷心的,是不是僅僅是因為母親的去世?真正讓作者感到遺憾和悔恨的是什么?(生回答,師總結: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播放音樂)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懂這一段更為痛苦的文字:出示《賦得永久的悔》片段:“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師:在季羨林心中,他認為什么最重?(生:母愛,母愛最重!)師:可他偏偏失去了最重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卻依然只有那一恨,還有那無盡的懷念,我們齊讀這段文字。
2、拓展作業:看了這句話,你們一定感觸很深吧?此時,你有什么想對你的母親說的嗎?(教師引導:想想母親在家的辛勞,養育你們的不易)快拿起你手中的筆把想對母親說的話寫下來吧!(叫學生回答)
3、推薦:課外閱讀《賦得永久的悔》
總結:是啊,季老再也沒有機會報答自己的母親了,留給他的唯有那遺恨和永久的懷念。而我們大家,卻還有這個機會,來報答自己的母親。我們能做的很多:在家,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母親的負擔;在學校,好好學校,不辜負母親對我們的期望!板書設計:
6懷念母親
敬意
愛慕親生母親
悔恨教學反思:
《懷念母親》是新課標下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季羨林是個文化界殿堂級的大師,他的散文總是感人至深。真和樸無處不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除了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我還通過引導學生對比讀,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自讀等方式,使學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語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外,適當補充,拓展有關的資料,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11
一、【教材分析】
《懷念母親》是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二組的第二篇課文。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季羨林先生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著,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系: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并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后,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后,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為什么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二、【教學目標】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本課文共分2課時,執教的是第1課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初讀課文,重點學習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語句,以讀為本,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并創設情境,在場景的拓展中了解人物的內心情感。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逐步深刻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恨。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恨之情。
難點: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體會作者隱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我們這冊書中有那兩課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設計目的一是為了檢查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二是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對作者產生探究的欲望,由此引出課題并板書。)
2、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了解季羨林的成長歷程,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降低學習難度。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著“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并想想作者寫了哪兩位母親?以及對她們有著怎樣的情感?”這樣的問題初讀課文。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落實本課字詞教學任務,然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三)重點品悟,體會真情
首先是對親生母親的感情,重點研讀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體會句子含義,通過聯系上下文,讓學生感受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母親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時間不在母親身邊,雖然中間有短暫回歸,但畢竟時間短暫,沒有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如今母親逝世,即使想報答養育之恩,也永無機會,因此心中覺得傷心難過:“我的愿望沒能實現。”作者覺得,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虛和寂寞了,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么,只有遺憾和悔恨一直充滿心頭。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評讀、賽讀等讀書方法,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五、【設計特色】
1、情景教學法:上課一開始,由“國寶”引出季羨林,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主要經歷、主要的成就,以及季羨林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片段,讓學生默讀,交流感受,為全文的學習奠定一個基調,使學生盡快地融入到文本的探究中。另外,在學習完第2自然段之后,整體回歸文本的時候,讓學生在幽怨的音樂聲中朗讀,以調動學生的心弦,更好地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2、朗讀感悟法:葉圣陶老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課堂上我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指名讀、自由讀、齊讀、配樂讀等,達到讀中感悟、以讀促悟,以讀代講的效果。課堂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本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地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悔恨之情。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受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力求實現“訓練與感悟并重,工具與人文共振”。
3、資料拓展法: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讀懂一篇散文,尤其是文學功底深厚的國學大師在七、八十歲寫的文章,實在是有一段距離,因此怎樣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語言文字,我想到了用資料的拓展,來充實學生對作者理解的空白與間隙,搭起橋梁以方便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比如,在課的導入時呈現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片段,進入第2自然段學習時補充了作者心中的悔,另外還有作者腦海中關于母親最深刻的記憶片段以及贍養母親的愿望等等,一系列的資料補充,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實,學生理解更到位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12
教學目標:
1.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2. 揣摩重點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方法:
閱讀探究法、以讀代講法、情景教學法。我重點運用的是閱讀探究法,因為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探究閱讀中,加深理解,受到熏陶,獲得啟迪。”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讀中悟,再悟中讀。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讀題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懷念母親》,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書空課題。
2、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知道讀,再讀,全班讀。
過渡:懷念母親,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承載著季羨林老人內心深深的痛,永久的悔。
二、失母之痛——讀。
1、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從那些句子可以感到作者失去母親的那份痛。請畫出來,也可以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2、看看這一段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
3、順勢理解: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4、誰能聯系上下文說說為什么作者如此痛苦不堪?(六歲離開母親,大學二年級約19歲,母親去世,中間只回過兩次,他怎能不痛苦呢?)
5、我想,書越讀感受越深,我們再次用心來讀這些文字。(出示課文內容1)看你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
6、是啊,季羨林是個特別看重母愛的人,想盡孝,此時,母親卻不能醒來,他怎能不恨呢?
過渡:季羨林老人在很多文章中都談這個問題,請看下面三份資料。(出示資料1,學生讀資料)。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7、你讀出了什么?(盡孝,報答)
8、然而,誓言還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了,留下的只是這綿綿不盡的——恨!(出示課文內容2,生讀資料)
9、(出示資料2、3)誰來讀這一段令人最為痛苦的文字?(請一個特別有感情的同學來讀)
資料二: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個黑棺材,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羨林《寸草心——我的母親》
資料三: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出示課文內容3)(學生讀資料)
10、在季羨林的心中,他認為什么最重?(母親)母親、母愛最重,可他偏偏失去了最終的東西。所以“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出示課文內容4)
11、解讀:(想像他在怎樣的情況下:吃飯時,閑坐時,工作時,睡覺時……)
12、后來,作者24歲那年帶著這份懷念來到了德國,來到了一座孤寂的小城。而這么遠的距離能割斷他的思念嗎?從第三自然段的那個詞看出來?(頻來入夢)
13、什么是頻來入夢?(生身母親 祖國母親)
14、生讀第三自然段。可作者總是不知道為什么?用了兩個不知道。你們讀了下面幾則日記,我相信你異地昂從中找到答案。
三、讀日記,解思母之情。
生快速默讀這四則日記
(一)異國思鄉——品“糊”
1、看第一則日記,是什么活動起來?(想故國,故鄉的老朋友)
2、為什么作者說這是凄涼的但有時甜蜜的?(出示課文內容5)
(1)凄涼是因為什么?(遠離故國,缺少朋友……)
(2)甜蜜又會是什么呢?
在遠離故國的日子里,能時常回憶起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仿佛就在身邊,心中才多了一絲安慰,一點甜蜜。所以說,回憶也是一劑良藥,可以未接我們一顆孤獨的心啊!
3、于是,這凄涼,這甜蜜,濃濃的融成了一個字,什么字?
4、為什么用“糊”?用“貼”用“沾”行嗎?(“糊”有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感)
(二)觸境傷懷
1、看第二則日記,房東太太等待兒子的心里活動變化:(高興——沮喪——期待)。
可見,母親想念兒子是多么的無奈和痛苦。
2、這是,房東太太讓作者想起什么?(母親)
他的心情是怎樣的?(真想哭)他為什么想哭呢?
3、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的等待,而自己去八年沒有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啊!他怎能不哭呢!
4、所以,(生讀:我現在才發現,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5、引讀
師: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斷涌現著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著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頭不僅揮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離而變得更加強烈了,請同學們與老師一起再深情地朗讀他的日記,再一次走進老人濃濃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記
師: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記
師: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輕輕地驚動,也能勾起游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生:11月28日日記
四、夢中尋母。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相信,你們對第三自然段作者提到的兩個“不知道為什么”一定有所了解。
同學們,異國生活已經讓兩位母親頻來入夢了,而作者在后又偏偏還要尋夢。夢境已經如此之頻,作者為什么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兩個段落,看看作者到底尋什么?
1、全班讀《尋夢》兩個自然段。
2“夜里夢到母親”“母親”指的`是誰?
3、夜里夢到母親,但是作者看不清母親的面容,是在什么情況下才能看到母親呢?
4、同學們,請拿起書,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在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疾呼——讀《尋夢》后一段。(出示課文內容7)
5、作者為什么對祖國對母親有如此深深的懷念呢?用課文開頭的一句話來說。(讀)
6、總結:是一位有了這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所以,作者才如此,懷念自己的母親。這恨,這糊,這哭,這尋,才構成了作者一生懷念母親,懷念祖國的心。
五、體會文章寫法。
1、瀏覽課文開篇、結尾。
2、你發現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了嗎?能結合課文具體說說文章是怎樣首尾照應的。
3、小結:像這樣首尾照應就能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六、聽音樂,讀詩歌,總結延伸。
1、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誦讀歌詞。
2、這篇課文首尾照應使每一個讀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識到作者在歐洲的十一年是對母親思念異常強烈的十一年,生身母親與祖國母親化為一體,成為支撐他在國外漫長歲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課后請同學們把文中描寫對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摘抄下來,愿意進一步了解季羨林先生的同學,可以讀讀《季羨林畫傳》、《重返哥廷根》、《季羨林論人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13
【教學目標】
1、會寫本文出現的生字,學寫“真摯、避免、凄涼、寢不安席、頻入夢來、朦朧、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并能根據語言環境理解其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深沉的愛。并摘抄相關句段。
3、了解文章寫作方法。開門見山,點明主題,首尾呼應。以及文章特有的引用格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的敬意與真摯愛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能抓住關鍵詞、句、段、日記和散文,體會季羨林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其愛國之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季羨林成長過程文字資料、《賦得永久悔》文字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簡介作者,揭示課題。
創設情境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來自誰的哪篇文章?(季羨林《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簡介季羨林。今天我們再來品味季老的一篇有關母親的散文《懷念母親》。首先讓我們欣賞他的另一篇寫母親的文章中的幾個片段。
【設計意圖】
這節課的導入,我從學生的舊知入手,直接引入,貼近作者開門見山,點明主題的開篇方法。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與學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遠,對于作者與母親和祖國的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實體驗,他們年齡小,閱歷少,進入感悟、欣賞的層次較低,表達自己感受能力較差。這是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所以,我給學生介紹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中的幾個片段,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體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為理解本課起到輔助的作用。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檢查預習
(1)生字注音組詞(重點指導寢、聘、朦、凄的'寫法)
(2)認讀重點詞語(提醒學生注意喪的寫法,理解寢不安席思潮起伏、頻來入夢、可見一斑的意思)
(3)質疑解疑(重點理解棄養、終天之恨、薄暗、悵望灰天等不常用詞語的意思,有些詞語最好聯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留下懸念在品讀課文時理解)。
3、教:
介紹引用較多文章的另一種格式:以冒號標注開始,另段用不同字體表示。指導學生標出自然段。(把引用內容和提示語看成一個自然段)
4、快速瀏覽課文,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預設:、生答:“我對這兩位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或“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設計意圖】
讓學生把課文讀成一句話,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從而增強課堂學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大大降低聽課的難度,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己邏輯思維的能力。
追問:這兩位母親指的是誰?
指名讀第一段,了解文章寫作方法:開門見山,點明主題。
指名讀最后一段,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
三、理清課文脈絡,給課文分段。
再次瀏覽課文,思考:哪部分集中寫懷念生身母親?哪部分是寫作者對生母的懷念時刻伴隨著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14
《懷念母親》是季羨林老人寫的一篇懷念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散文詩。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懷念母親》教學反思一,希望能夠幫到您!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一
教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感觸頗深,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充分表達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字里行間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讓人思潮澎湃,情緒跌宕起伏。
一、從題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干
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后我緊緊抓住“母親”一詞質問學生:“這里的母親指的是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一個是親身母親,一個是祖國母親。”“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懷念自己的兩位母親呢?”這樣既交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又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
二、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系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課堂上,學生們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并在小組里交流,學生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習積極主動,交流時氣氛活躍,他們找到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句子,這樣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三、以讀促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對生身母親的懷念時,我讓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等詞語,自己讀句子,談感受,并鏈接《賦得永久的悔》,讓學生明白作者對母親的悔恨,在讓學生反復地讀,從讀中體會到了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懷念時,我結合課文內容,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作者的內心體驗;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對比讀、選擇喜歡的部分讀、自讀等方式,感受作者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
上完這節課,同學們都被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深深地感動了,有的同學甚至熱淚盈眶,這也讓我感受到: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解讀”,更應該引導學生“創讀”,以讀促講,以讀悟情,以讀激情。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二
執教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我布置學生回家寫讀后感,從孩子們的文章中我很有感觸,于是提筆謝謝自己的反思。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從而表達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并且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首尾呼應,說明了為什么會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渾然一體。
一、引用《賦得永久的悔》,做好理解鋪墊。新課開始,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默讀,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
二、理解詞句,感悟文章思想方面。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系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這一點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課堂上,學生能圍繞一些重點詞句來理解失母之“恨”、思母之情、夢中尋母。并抓住“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等句子,在讀中感悟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縱觀整堂課,本節課還存在著一些遺憾之處,比如:因為課堂容量過大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溝通合作、再次朗讀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我的教學機智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比如:課堂上由于頻繁的表揚學生,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揚語出現重復,沒新鮮感。但我會不懈的努力,因為追求無止境。更讓我有深刻體會的是備課過程中備學生備得不夠。我將在以后的時間里積累相關的經驗使自己在教學方面得到提高。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能抄寫對祖國魂牽夢縈的句子。
2.感悟課文內容,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3.感情朗讀。
4.搜集文中相關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能抓住關鍵詞、句、段和日記,體會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關于季羨林的資料和閱讀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國心》的歌碟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師: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每個母親都是世上最偉大的人,你們愛你們的母親嗎?你們知道失去母親的滋味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吧!
懷念母親。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 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我對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2.再讀課文,想想文中的兩個母親分別指的是誰?(一個是生身母親,一個是祖國。)
3.你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什么?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談談自己的感受。
4.小組交流、匯報。師生總結。
(體會到了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深深的愛與懷念。
對祖國母親: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不知道是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里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國了。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就心潮騰涌,惶惶不可終日,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三、默讀課文,勾出生字詞。
1.通過查字典詞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準備與同學討論。
2.與同學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讀課文,用橫線勾出關鍵詞句,加深體會。
1.找出寫懷念生母的句子,反復讀,想想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2.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關鍵的詞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幾年,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臥著的母親,我真想哭! )
(生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淚流不止、頻來入夢等詞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失去母親的悲痛等。其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寢不安席,頻來入夢的意思,結合對《永久的悔》的閱讀,進一步體會到作者對生母的敬意和真摯的情感。為理解對祖國母親的情感作好鋪墊。)
3.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課時)
四、朗讀全文,師生小結。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品評同學的朗讀。
二、(接第一課時)繼續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點體會以下三個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不知道是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想想頻來入夢是什么意思?
(常常進入夢鄉或夢境。)
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離開祖國,我熱愛祖國)
從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顆愛國心。強烈的思國情。)
請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
(2)出示第二句: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為什么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呢?
(因為我深愛故鄉、深愛老朋友,雖然我身在異國他鄉,暫時不能與他們見面,但他們在我的心中永遠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
從這句話,我們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認為故鄉、朋友都是最可親、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處何地,他們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鄉情、愛國情。)
有感情地朗讀。
(3)出示第三句: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
細讀懷念祖國母親的句子,體會愛國情感。
2.自由讀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由談。(只要不偏離主題。)
有感情地讀。
3.從其他幾個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學說明】此部分教學,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講解過程,均由學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學生找到的句子老師與學生共同朗讀、共同討論,得出祖國母親與自己生母一般,讓作者思念,作者那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躍然紙上,同時通過文字也傳遞給了我們。教師應多指導學生通過朗讀及抓住句子關鍵詞語的方法體會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裝句子的意思。
4.齊讀這些句子,想想它們都讓你體會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過讀表達出來。
三、讀文體會表達特點,有機拓展。
1. 通讀全文,說說這篇文章的寫法與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如摘錄日記,摘錄文章來表達思想感情等)
2.讀文拓展,想象習作。
《尋夢》的開頭一段和結尾一段都有(見課文),你能想象這篇文章的中間寫了些什么嗎?學生想象,再寫一寫。
3.學生交流習作片段,交流習作感受。
四、聽音樂讀詩歌,升華情感,結束教學。
1.在1984年的春節聯歡會上,香港歌星張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嗎?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唱唱這首《我的中國心》吧!
2.朗誦文后詩歌《我的中國心》。
3.唱完這首歌,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4.總結: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聲,雖然他們常年漂泊在外,可他們始終不忘自己的祖國,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板書:
懷念母親
崇高的敬意 真摯 愛慕
生身母親= 祖國母親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16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描寫對生身母親及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
2. 品味揣摩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 揭題導入,奠定基礎
1、直接入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季羨林這篇——
生讀課題:《懷念母親》
2、介紹作者
師:作者季羨林老人是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曾在2006年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我們平時看到的更多是他頭上的光環,但是,當我們走進這篇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你會發現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永久的疼痛,他曾經說:“我這永久的悔恨,我本不該離開,這痛,就從我失去母親開始。”
3、懷念母親,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它讓我們看到的是這將近百歲老人的心,帶著那些濃濃的思念,再來讀一遍課題。
4、回顧課文,作者懷念的是哪兩位母親?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懷有怎樣的情感?
出示課文句子: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引讀: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
過渡:下面我們先來看作者是怎樣表達對母親的情感的,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品讀思母之痛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老師想請一個同學,讀一下課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思考這段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一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學生談感受。
2、書越讀,思考越深入,我們的感受就越深。下面請同學們也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你又能從中捕捉到季羨林內心怎樣的感受。
(悔,恨)
3、他用了書上的一個字,“恨”,很有很多種,請你把目光再次鎖定到這段文字當中,你從哪些語句當中看到了這個“恨”?
相機出示: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4、生默讀,任意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重點理解: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5、剛才我們同學精彩的發言讓我們真正地走進了季羨林的內心,他確實像我們同學剛才所說的——(師讀)我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誓言還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留下的只是這綿綿無盡的——恨!我們來讀這段滿帶“恨”意的文字。(生齊讀。)
過渡:在季老的文字當中,到處都有這樣的思念、懷念。比如在他的日記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日記中找一找。
(二)學習11月18日日記
1、房東太太讓我想起了什么?
2、房東太太因為兒子沒有從學校回來由高興變得有點沮喪,而當年,十四年之中我只回了兩次家,最后一次看到母親已經是八年前的時候了,這段時間我的母親又是怎么等待我的
3、通過剛才我們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讀懂這一段最為痛苦的文字。(請一個讀書特別有感情的同學讀。)
生讀: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師:房東太太的兒子今天沒回來,明天后天也許就回來了,而自己的母親卻——,直到自己去世的那一年,依然沒有看到自己的兒子回來,此時季老心中所有的感覺化為三個字————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引讀)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讀到這,老師不由得想到了王維的兩句話“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異國他鄉,季老懷念的還僅僅是自己的生母嗎?還有誰——(祖國母親)
三、體味對祖國母親的情感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三自然段,這個自然段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季老對祖國母親的魂牽夢繞?指名讀
①理解“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這句也出現了一個“頻來入夢”,你是怎么理解的?
問題設計:祖國母親為什么也會一次又一次走進作者的夢中呢?讓我們走進作者1935年11月16日的日記。
出示11月16日日記
②快速瀏覽這則日記,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季老對祖國的懷念?。
ⅰ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濃濃地糊在心頭。一想到故鄉作者會有什么感覺?(板書:凄涼,甜蜜)
③、作者為什么而凄涼,為什么這凄涼又是甜蜜的?
師小結指導朗讀:作者運用凄涼與甜蜜這一看似矛盾,實則并不矛盾的詞語巧妙的將自己遠離家鄉親人的孤寂與想起親人的甜蜜進行了對比,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的非常充分。因此讀這句時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點凄涼”與“甜蜜的、濃濃的”語氣上的區分。指名讀
師:同樣表達懷念故國情感的日記還有11月20日
ⅱ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不能忍耐。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思念祖國)
指導朗讀:艾青曾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來表達我此時的感受:“為什么我的眼里滿是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同學們,這種深沉、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怎樣通過讀傳達出來呢?練習讀一讀,指名讀。
ⅲ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④通過剛才學習,聯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為什么祖國母親也會頻來入夢嗎?
2、引讀
師: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斷涌現著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著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頭不僅揮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離而變得更加強烈了,于是他在11月16日的日記中寫到:生讀11月16日日記
師:這種思念是多么深切啊!為了表達他對祖國的思念之情,他在11月20日日記中寫到——生:11月20日
師: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輕輕地驚動,也能勾起游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于是,他在11月28日日記又寫到——生:11月28日日記
(三)體會《尋夢》的情感
過渡:為了更好的表達對兩位母親的敬意與愛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記外,還引用了他的散文《尋夢》的開篇、結尾,讓我們來讀讀這兩段文字,用心去體會、感悟。(分男女生讀)
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尾。
(四)學習最后一段
過渡:懷念生身母親、懷念祖國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許多許多,母親已成了游子夢中一個重要內容,快速讀讀課文做后一段。
說說從這一段中的哪個詞、哪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現在開始閱讀。
感情朗讀
五、體會文章寫法
1、快速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你發現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了嗎?能結合課文具體說說文章是怎樣首尾照應的嗎?
2、小結:像這樣首尾照應就能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六、總結延伸
作者在歐洲的十一年是對母親思念異常強烈的十一年,生身母親與祖國母親化為一體,成為支撐他在國外漫長歲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在這里老師想向大家推薦一首歌,這首歌幾乎成為了所有海外華人的心聲,它就是——我的中國心!
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體會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愛國激情。
七、板書設計
生身母親:悔恨 食不下咽 寢不安席 敬意
懷念母親
祖國母親:凄涼 甜蜜 心潮騰涌 愛慕
【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傾注了我們六年級組所有老師的心力。為了能讓教師的教學用語規范、簡潔及讓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案中設計了每個環節的過渡語,我個人十分喜歡。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無意識的口頭語還是很多,原因還是不夠熟悉教案。課后個別老師建議:1、過渡語過多,可適當刪減;2、總結延伸處加個小練筆,加深激發學生對祖國對母親的情感。這兩點很實在。在制定教案的時候只考慮到怎么說才能把各個教學環節緊密聯系,沒有考慮到過渡語過多會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后面的小練筆可以和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體會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愛國激情。這一環節整合,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練筆,并在音樂聲中說感受。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懷念母親》一課作業布置 篇17
6、懷念母親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學會“崇高、真摯、愛慕、敬意、凄涼、沮喪、頻來入夢、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終天之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同樣崇敬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難點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抓住文章重點詞句,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同樣崇敬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計劃兩課時
課時一
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教師直接板書課題,讓學生讀題后引導學生解題。
1、教師板題,學生讀題
2、學生查字典解釋“懷念”(懷念:思念)。
二、學生自由讀全文,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生字詞。
1、學生自由讀全文,教師板書下列詞語:
崇高、真摯、愛慕、敬意、凄涼、沮喪、頻來入夢、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終天之
2、學生認讀上面的這些生難字詞,然后在文中全圈出這些字詞,再讀讀這些字詞所在的句子。
三、圍繞課題,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1、學生略讀課文,結合自己對全文的理解用“懷念母親”說一個句子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對照課題,用文章中的話來解釋課題。
3、學生查字典理解下列詞語
崇高:最高的;最高尚的。
敬意:尊敬的心意。
真摯:(感情)真誠懇切。
愛慕:喜愛傾慕。幕:依戀;思念。
4、學生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意義和地位。
四、學生讀文鞏固所學
五、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本課生字詞書寫訓練。
2、完成練習冊
3、縮寫下列句子。
1我對這兩位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
2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
附板書:
6 懷念母親
崇高的敬意 真摯的愛慕
生我的母親 祖國母親
課時二
教學內容: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抓住文章重點詞句,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同樣崇敬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過程
一、學生讀課題后復習上街課所學。
t1:課文寫了誰在懷念母親?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二、學生輕聲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中心句,品讀文章中的重點語句。
1、品味“我”對親生母親的懷念之情。
(1)大聲讀第二自然段,用文中重點詞概括段意。(棄養、終天之恨)
(2)結合課文理解“終天之恨”的“恨”。(終天之恨:終身的遺恨,文中是指作者因為失去母親,而感到終身遺恨。)
(3)引導學生深入感受作者的“遺恨”,體會作者“以恨寫愛”的表達方法。
t:你還從這段話哪些地方讀出了作者的遺恨?(讀出這些句子,抓住關鍵詞說說自己的想法)
2、品味“我”對祖國母親的懷念之情。
(1)提問過渡
t: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懷念“祖國母親”的?
(2)學生默讀文章中作者引用的“日記”,邊讀邊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
(3)引導學生逐段品味。
3、學習文章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五個自然段,升華學生的情感。
(1)學生讀第三自然段,說說“頻來入夢”是什么意思?母親為什么會|頻來入夢“呢?
(2)學習《尋夢》的開頭和結尾:作者追尋的夢是一個什么夢?
(3)介紹“季羨林”先生生平事跡,重點介紹他《留德十年》這本書。
(4)教師朗讀《賦得永久的悔》,學生讀《我的中國心》
三、學生讀文鞏固所學。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預習《彩色的翅膀》
3、比一比,組詞
摯( )頻( )凄( )斑( )篇( )
掣( )瀕( )萋( )班( )翩( )
附板書:
6 懷念母親
崇高的敬意 真摯的愛慕
(同樣)
生我的母親 = 祖國母親
教學反思:
本設計用了近三課時才完成。通過三課時的教學,學生對文本的重點字詞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至于讓學生“讀文入境,批文入情”,我覺得這屆畢業班的學生還有很長的一段訓練路要走。
已經引導學生學習了六篇課文,學生學習語文的基點,我似乎還未找到。這段時間的教學里,我總是發現學生語文學習的總總問題。想想學生只有一年就要小學畢業了,可他們這種語文能力的狀態,我又能帶他們跨多遠呢?我心甚憂。(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