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案例與反思(精選2篇)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
[案例]:
師:殘疾青年為了成全我讀書的愿望,真是煞費苦心呀!那么“我”感受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生1:我扭頭沖了出來,偎在他的輪椅上直想哭。
生2:我努力點點頭,使勁忍著,沒讓自己哭出來。
師:多么感人的一幕呀!捧起書再來讀讀,再來回味一下這感人的場面。
(生讀。)
師:這個故事是真實的,事情雖然過去了那么多年,但作者卻仍然記憶猶新。我想,那天晚上,他回到家,一定沒有睡好,他會想些什么?(出示小黑板:晚上,回到家,我躺在床上想著白天的事,怎么也睡不著:___________________。)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接著往下說。
生1:攤主真是一個好心人。他為了讓我心安理得地看書。編出了這樣一個善意的謊言,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啊!
生2:殘疾青年對我的這份恩情,我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今后我要以他為榜樣,做一個樂于幫助別人的好學生。
生3:這位攤主為了讓我心安理得地去他那兒看書,居然謊稱家中有一匹馬,還買下了我的馬草,他的所作所為真是令我感動。今后,我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知識,以報答他的恩情。
生4:這個殘疾青年真是太有愛心了,他為了成全我看書的愿望,想出了這么一個辦法,雖說他這么做欺騙了我,但他是為了維護我的自尊才怎么做的呀!他的良苦用心真是令我感動,令我欽佩!
師:有時感動就如那生活中不經意的小水滴,悄悄地來到,又悄悄地消失;有時感動就如那暖暖的春風,輕柔的一絲絲吹入你的心田。生活中,我們要用心去把握感動,用心去體驗感動。你們被文中純樸真摯的感情感動了,其實,老師也被你們給感動了。只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思考,你才會得到真正精彩的屬于自己的答案。
[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心靈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的思維在廣闊的天地中自由馳騁。在本課教學中,當學生理解了殘疾青年撒的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后,都被他那種樂于助人的品質所感動。此時,我便趁熱打鐵,問道:“那天晚上,他回到家,一定沒有睡好,他會想些什么?”“情動而辭發。”學生都說得很投入,很動情。他們寫道:“這位攤主為了讓我心安理得地去他那兒看書,居然謊稱家中有一匹馬,還買下了我的馬草,他的所作所為真是令我感動。今后,我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知識,以報答他的恩情。。”“這個殘疾青年真是太有愛心了,他為了成全我看書的愿望,想出了這么一個辦法,雖說他這么做欺騙了我,但他是為了維護我的自尊才怎么做的呀!他的良苦用心真是令我感動,令我欽佩!”……
“把心放到課文中去”,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其實就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帶著自己敏銳的心,到文本中去走一個來回,獲得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這篇課文的語言雖然很樸實,但如果細細品味,人物美好的內心世界就能躍然紙上。課堂上,我通過指導學生反復品讀,與課文中的“我”一起置身于這一個“善意的謊言”,設身處地地想想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從而讓學生由外在的語言探究到殘疾青年美好的內心世界。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2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
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文章除主線清楚,脈絡分明.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 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靈外還具有語言簡樸的特點,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的品德.我在教學中力求讓學生通過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靈,體會"我"對青年的感激之情.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首先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按照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個中心問題,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建議讓學生選擇從"我"的角度說,也可以從殘疾青年的角度說.為了進一步理解課文,我讓學生了解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因為"別餓壞了那匹馬"既是課文的題目,也是推動故事發生的關鍵句.文章用"別餓壞了那匹馬"貫穿全文,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最后,課文中有不少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的語句,集中表現了人物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后用心讀一讀,想想自己為什么感動,或者是說說自己從中體會到人物什么樣的品質.
由于課文的結尾還可以讓學生有暇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間,因此,我讓學生用寫續寫的方式嘗試展開想象的翅膀,幫文章編一個結局,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交上來的續寫結局可以是五花八門,有說作者長大以后,重新回到故地,希望能見上殘疾青年,當面感激他,可惜從殘疾青年妹妹的口中,知道殘疾青年已經去世了,這給作者留下了不少的遺憾.有說作者學成歸來,重新來到故地,見到殘疾青年,給殘疾青年誠心的致謝,并想方設法改善殘疾青年的生活,使殘疾青年過上幸福的生活等.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較個人得失、想方設法讓“我”安心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這篇課文并沒有因為是示范課而特意選擇的,只是按進程剛好到這里。這樣做沒有一點兒輕視本次教研的意思,只想努力把常態化課堂展示給大家。說實話,把一堂課上好實在是太難了。盡管我也花了不少功夫,盡管我也聽取了教研組老師的不少好意見,但結果卻還是不盡人意。
對于略讀課文的字詞教學,我是這樣認為的,應該由學生自學為主,但本篇課文出現的幾個字讀音學生讀起來實在有難度,所以就有意安排這樣的字詞教學。本來,我還設想仿學太平小學陶志斌校長的做法,利用詞語結合課文內容說話的方式來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本來這種方法既可讓學生認識詞語、了解詞意又能達到運用的目的,真是一舉多得。但由于這樣做費時太多,在這樣的場合實試就顯得很不現實,所以盡管有效,還得忍痛割愛。
關于略讀課文的切入點和駐足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篇課文,作為對話的切入點在哪里呢?讀了許多遍文本后,我也想了多個切入點,最終確定從題目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后,學生很清楚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以“謊言——為什么要編謊言——真相大白”三大塊串成現在這條線。特別是略讀課文,就要求我們教師有審讀教材的獨特慧眼,發現有核心教學價值的精妙之處,如果面面俱到,走馬觀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沒有給學生留下。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集中有限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在語言精妙之處駐足鑒賞,細心揣摩,反復吟誦,直至領悟其中滋味。《別餓壞了那匹馬》這篇課文值得我們駐足鑒賞、細心揣摩的地方在哪里?我認為有三點精妙之處:1、課文開頭部分我看書時的尷尬;2、我看書時被父親抽耳光;3、殘疾青年編造的那匹馬。抓住了這些精妙之處,引領學生去認真品讀殘疾青年說過的每一句話,去感受殘疾青年不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學生通過自己的潛心揣摩、反復吟誦,從文中的一句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品讀出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
困惑:課堂熱熱鬧鬧,學生小手林立、口若懸河,教師神采飛揚,這樣的場面我想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想追求,但他們漠然的神色又讓我們顯得那樣的無奈,我們怎么辦?我束手無策。
還好,有人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人家都這樣說了,我也就可以心安理得了。但我還是很懇切地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夠對我這一堂課和我的困惑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先謝謝了。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這篇課文是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十課。是篇略讀課文,主要敘述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讀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故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反思這一課的教學,覺得有幾點設計還不錯。
1.設計了一個好導入。
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說過謊嗎?說謊好不好?”(說謊會傷害別人)。“我們今天來認識一個人,他也說了謊,但他沒傷害到別人,為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對于略讀課文,我認為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設計了這一導入,感覺效果較好。
2.設計了一個好問題。
學生讀了課文后,知道了殘疾青年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我順勢提了一個問題“殘疾青年為什么要編造這個謊言呢?”(他是為了幫助“我”能繼續看書)。其實課文有些地方早就告訴我們這是個謊言,只是“我”未曾發現?用你們的慧眼去找一找,讀一讀,體會體會。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再讀課文思考,劃出相關句子,詞語。略讀課文要給孩子充分讀的時間,但并不是說,有時間給孩子就行了,老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撥。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計就選準了學生自己學習的切入點。
3.設計了一個好練筆。
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交流,朗讀,一切真相大白時,兩位主人公心靈相通了,學生也與文中的主人公心心相應了,我看得出學生有內心表達的沖動,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真是人間處處有真情。如果我們能把這個真情故事繼續延續下去,那將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選擇一題,展開合理的想象寫一段話,續寫故事。注意抓住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
⑴寫寫殘疾青年家的情景:我離開后, 殘疾青年……(提示:可以把碧云也寫進段落中)
⑵寫寫“我”家的情景:我強忍著淚水回到家……(提示:可以把父親也寫進段落中)
⑶寫寫“我”和殘疾青年后來的故事,以及“我”在殘疾青年的鼓勵下,走向美好的未來。從那以后……
我覺得進行小練筆的時機掌握很重要。這時給他們寫的機會,讓他們把內心的情感,流露在筆端,水到渠成,想象合情合理。
當然,這課的教學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1.朗讀訓練不夠。
略讀課文教學本來就應該要把“以生為本,以讀為本”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特別是要把“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謊言,在課文中出現了3次時的語氣要讀出來,體會殘疾青年的高尚品德。如:第一次是“我”把馬草賣給殘疾青年,離開書攤時,青年囑咐“我”的話。 第二次是青年看見“我”背著馬草走向書攤時,吩咐妹妹碧云的話。第三次是我說的話。我覺得學生的朗讀還不夠,沒有入情入境。
2.面向全體不夠。
學生初讀課文后請他們概括“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課堂上,我請一個優秀學生回答,他回答比較完整,我就沒有另請一兩個學生來回答,就這樣過了,沒有照顧中下等學生,去訓練他們的概括能力。如果我從兩個方面來引導他們說話:(1)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這樣就能降低難度,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或者按下中優等生的順序讓他們發言,效果會更好些,一定能達到了這次語文能力訓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