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精選16篇)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1
葉圣陶曾經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別餓壞了那匹馬》這篇只有一課時的略讀課文,我根據課文導讀的要求,并結合這篇文章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簡潔樸實,情感真摯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的特點,在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時,我簡化頭緒,著重從兩點入手,以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1、品悟語言文字,感受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好品質。
2、感情朗讀,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以學生的自讀、自學為主,讓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思考、發現。我設計了“說故事”的形式,既使學生深入地領悟了課文的內涵,又受到了人文的浸潤,且興致盎然,效果較好。
為敘述故事作必要的鋪墊,在導入課文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進行板書。使學生在頭腦中留下故事的梗概,為復述課文基礎,特別是為后進生在敘述故事時搭建一個平臺,以降低難度,確保人人都有收獲,人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小組內都練說后,
擇優學生在上臺表演前,請各組的同學送給該同學一句激勵或鼓舞的話,以激發其精心參與,凝聚小組成員間的情感。同時,安排全班同學進行評說,評出“最佳故事手”、“最佳表演獎”等,并要說出理由,使全班學生都能熱心參與,避免“熱了一個”,“冷了一片”。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的重要內容,同時,那位“殘疾人”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烙在學生的心中,他的形象不斷地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升華、扎根。
《別餓壞了那匹馬》評課稿
董海浪老師上的《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略讀課文。
總的來說,本堂課是成功的。
首先教師的教學設計新穎,抓住主線完成教學目標。師抓住《別餓壞了那匹馬》,展開學習,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
其次,老師的教態自然,過度語言既簡單又能把全堂課連串起來。
最后能慘透德育教育,陶冶學生是情操。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二次呈現文本,補白找據,培養推理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2、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思考與朗讀,體會文中的“我”對殘疾青年的感激之情以及青年的善良、寬厚。
3、體會“善意的謊言”并聯系生活說一說自己的遇到的善意的謊言。
4、理解“別餓壞了那匹馬”的深層內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思考、品讀描寫人物的言行的語句,感受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
2、理解“別餓壞了那匹馬”的深層內涵。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開門見山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課外的文章,題目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是許申高,一名作家,主要從事小小說、散文的創作,我們稍做了解即可。課文都預習過了吧?──好的,要學好語文,預習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二、檢查生詞,掃清障礙
接下來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看這些都是文章中比較難讀或難懂的詞語,誰來讀──
出示: 瘦削、瞥見、囁嚅、拽著(zhuài)、攥著(zuàn)、流連忘返、忐忑不安、刻骨銘心、怒目圓睜。
指名讀,糾正,齊讀。重點解決“拽著”和“攥著”讀音區別,詞語具體什么意思我們到語境中去理解。
三、整體感知,激趣補白
1、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眼睛尖的同學啊一定在預習的時候就發現了其實我們手頭上的文章,并不完整,是吧?那是老師為了考考大家閱讀文章的能力,故意將文中對于理解這篇文章有著至關重要的句子偷偷藏了起來。因此啊,你們要想真正的理解、感受這篇文章,就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向洪老師索取,二是通過自己的認真的品讀、思考,補上這幾個句子,你們選擇哪種?可是補上這幾個句子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大家潛心會文,靜思默想才能填出。真的該挑戰?
2、默讀課文,補白找據:
好,挑戰開始,下面就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聽清楚老師的要求,第一:一邊讀一邊思考,空白處應該填什么,讀完以后把句子寫在橫線上。第二:竭力的從文中找出自己為什么這么填的理由并做上記號,理由越充分越好。清楚了嗎?好開始吧!
3、交流成果,撞擊思維:
⑴ 一愣一亮,認真看草。
⑵ 妹妹的“茫然”,命令口吻。
⑶ 勸阻進屋,拼命阻擋。
⑷ 大聲恐嚇,馬會傷人。
4、重點關注學生在思考中的推理過程:
(如:見茫然眼神怕露餡──才用命令口吻──無馬。)
指導朗讀,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的語句,讓學生感受當時的情境,做到朗讀與理解結合。
四、呈現文本,二度沖擊
1、出示隱去的內容,對比自己寫的,讀一讀。
2、讀完談感受(寫作特點、思想感情),關注“破折號、兩個問號”朗讀感悟。
3、點明需要同學們填得的兩條橫線上的內容,其所表達的意思與情感是一樣的,故此第二條橫線上填的內容剛才就毋須交流了。
五、嗜書如命,青年維護
1、原本無馬,謊稱有馬,殘疾青年這么做最大的目的是為了什么呢?──是的,他如此用心良苦、苦心經營著自己的謊言,就是為了能讓我“安心的看書”。
那么文中除了寫殘疾青年用謊言來讓我安心看書以外,還有什么地方最直接的描寫了這位青年讓我安心的看書的?
2、自由讀、交流:
寬厚的笑,給凳看書,阻止父親。
六、善意謊言,聯系生活
1、寬厚的笑是為了讓我安心的看書;給凳子坐也是為了讓我泰然的看書;竭力的阻止父親打我更是為了讓我能從容的看書;甚至不惜用撒謊,來讓我能坦然的看書。此時此刻,你會用什么詞來形容這位青年?──善良、寬厚。
2、可是他撒了謊啊?那是一個怎樣的謊言──善意的謊言。
3、結合生活,例舉自己遇到得“善意的謊言”──在生活中,你碰到過這樣的善意的謊言嗎?回憶一下。
七、回扣題目,討論深意
1、同學們感受的真深刻,他一再說到,“別餓壞了那匹馬”,其實并無馬。學到這里你對這個題目是否有了深一層次的理解?(如說不深刻)則問:他口中的這匹馬其實指的是誰?──我;就是,我喜歡看書,別讓我“餓壞”了。
如果給題目中任意地方加個標點的話你會加在那里? ……“馬”
2、真好,同學們感受到了課文中閃現的人性的光輝,希望這節課能給大家帶去一些思考。下課!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3
【教學要求】
1、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重點句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揭題,審題。
2、自學課文,要求:
⑴ 初讀課文理解字詞。
⑵ 思考:書攤主人為什么虛設“那匹馬”?
我為什么信以為真?結果又是如何呢?
3、檢查自學:
⑴ 討論思考題。
⑵ 理解重點句子。
① “碧云,老爸不是有一匹馬嗎?……快把馬草提進去!”
② “這天傍晚我離開書攤時,……行嗎?”
③ “對不起,我這樣做可能傷害了你……你繼續看書吧。”
⑶ 反復朗讀,加深理解。
4、總結課文。
【板書設計】
白讀書──受責怪──賣馬草
買馬草──遇好事──心里樂
送馬草──明真相──直想哭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4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學習重點: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學習難點: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學法提示:綜合運用讀、畫、讀、想、寫、議等多種語文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注意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預習達標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
殘疾(jījí)瞥(piēpiě)見掙扎(zhāzhá)從(cōngcóng)容
2、讀讀記記下面詞語。
忐忑不安刻骨銘心十指連心淚流不止怒目圓睜不由分說一如既往尷尬叮囑
3、多讀幾遍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一共寫了哪些人物?你喜歡其中的哪一個?為什么?
5、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想一想每次的用意是什么?
6、認真讀了課文,我還有以下幾點疑問:
二、合作探究
1、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找一找,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后用心讀一讀,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寫在空白處并與同學交流。
學法提示:綜合運用讀、畫、讀、想、寫、議等多種語文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即:多讀幾遍課文,畫出相關語句,然后用心讀一讀,想想自己為什么感動,或者是自己從中體會到人物的什么品質。最后把這些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2、文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是那么善良,我們可以從多處描寫中體會到他們的美好心靈。讀文找出相關句子,抄寫在下面。
父親的善良:
碧云的善良:
“我”的善良:
3、認真讀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人物的美好品質呢?
三、大膽想象,學習表達。
“我”一直將馬草賣給青年,以為他真的有那匹馬。現在看到了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根據故事的結尾,請你展開想象,“我”回家后會怎樣向父親訴說?寫一段父子倆的對話。
四、拓展延伸
溫暖一生的贈與
余艷琰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時,發現了一張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親、我和4個妹妹。在母親的回憶中,當時的情景又仿佛再現我的眼前。
那是1959年的圣誕夜,空氣中彌漫著節日的喜慶。當時母親帶著我們姐妹離開父親已經一個多月了。那個時代單親母親是不被社會接受的。周圍的人都用歧視的眼光看我們一家。可憐的我們就住在貧困的溫尼伯湖小街區里。那段時間夜里警報聲不時響起,母親望著天花板,眼里噙著淚水,幾乎徹夜不眠。
圣誕夜,外面下雪,房間里的光亮是圣誕樹微弱的燈光,圣誕樹扎得很簡陋。母親給了我們每人一件小禮物。她希望能給我們更多的禮物,但是吃飽才是最重要的。忽然她身子微微一抖,摟著我開始大聲哭泣。
這時,有人敲門。原來是那個“丑女”。這是母親對樓上那個女人的稱呼,因為她總打扮得很俗很艷。母親擦干眼淚讓她進來。
“女士,”她說,“我知道你的生活很艱難。你因為要照顧孩子而無法去教堂。你現在馬上去教堂吧,我會照顧好你的孩子們的。你的大女兒告訴我,你很想去教堂。”
母親相信了她的話。但是故事并沒有結束,結局也并非是母親沐浴著圣誕之光做完禱告回來。她剛進教堂就開始擔心孩子們的安全,她怪自己為什么相信那個“丑女”。她一點也不了解那個女人。她急急忙忙地跑出教堂,在雪夜里狂奔,心揪得緊緊的。“我為什么這么傻,把孩子們留個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她想象得出:家里滿是身份復雜的各色人物和醉鬼,孩子們哭著叫媽媽,那個丑女狂笑著踱著步。
不一會兒,母親已跑到樓梯口,她聽到孩子們的尖叫聲!天哪!她知道發生什么事情了,母親飛一般奔上去,猛地推開門。她見到了和想象完全不同的景象,她首先看到了臉上堆滿微笑的我,我就是尖叫的那個,然后是我的妹妹們。當她看到地面。驚呆了:禮物!好大一堆的禮物。堆放在我們那簡陋的小房間的地上!母親愣了,好久說不出話來,“這是怎么……回事?”那個“丑女”什么也不說,只是微微笑著。“我像傻瓜一樣誤會你……”母親哭著說。“我只是站在這里說說話。是那些流浪漢、清潔工、乞丐們送禮物給你和孩子們的。你們每人至少有八件禮物。”那個“丑女”仍笑著,但眼里閃爍著淚光。
后來,母親從他人的口中得知,樓上的那個“丑女”早已跟整個街區打過招呼。哀求人們來幫助我們。她的善心感動了人們,所以人們慷慨地贈與我們禮物。
無數次,母親講著講著,就戛然而止,那故事永遠沒有結局。她只是意味深長地看著那張照片,仿佛故事的結局就藏在那張照片里。
就在那個大雪紛飛的圣誕夜,我們被禮物的海洋包圍著。你可以從我和妹妹們驚喜地尖叫聲還有母親的笑容里知道這些禮物的意義。就是那群身份卑微的人,給了我們一個永生難忘的圣誕節和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那才是我們一輩子的禮物……
請從下面的語句里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
(1)“母親望著天花板。眼里噙著淚水,幾乎徹夜不眠。”當時,母親的內心:
(2)“那個‘丑女’仍笑著,但眼里閃爍著淚光。”那是因為:
(3)“無數次,母親講著講著,就戛然而止”因為:
你怎樣理解畫線那句話的意思?
五、相關鏈接
一張電影票
蔣溢輪
雨細細地下著,燈光迷蒙。我悠閑地向電影院走去。
電影院門口,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穿著一件灰色的茄克衫,手里捏著錢,不聲不響地站在雨里,一個四五歲的男孩,牽著他的衣角。
等退票的人很多,我剛走近電影院,不少人湊上來問我有沒有余票,我一個勁兒地搖頭。我只有一張票,怎么能給人呢!誰知這時,男孩的父親迎向了我。
“有票嗎?”男子低聲地問,聲音帶著點企望。
小男孩仰起頭,急切地看著我,深深的眸里閃著溫柔的光,一眨不眨地盯著我。望著我渴求的眼神,熱切的神情,我的“沒有”哽在喉嚨口上。
我突然記起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也是這樣的細雨迷蒙,燈光冥冥,我也是男孩這樣的年齡,不同的是,牽著我的手等退票的是母親。頓時,那種遙遠的熱切的記憶漸漸涌向心間,我的心柔柔地震顫了。那次,是一位滿臉絡腮胡子的叔叔把票給了母親。當母親付過錢接過票時,我是多么欣喜雀躍啊!這時,一種崇高的感情在我心間升騰,我突然感到把票讓給這個男孩是我的責任似的。
我將手里捏著的票遞給了孩子的父親。
男孩的臉放光了。“謝謝叔叔!”
“沒什么。”我答,情不自禁地伸手拍了拍男孩的頭,仿佛大哥哥對小弟弟那樣。
看著小男孩蹦蹦跳跳地向電影院走去,我抬腕看了看表,離開映正好還有五分鐘。我心里涌上一種恬淡熨帖的感覺,那是一種做了一件應該做值得做的事的感覺。
回家的路上,我沒有撐傘,任細雨絲絲地灑落在我身上。我吹起了口哨,看著街燈閃爍的光暈,樹枝搖曳的碎影,突然感到這世界是多么美好和親切。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5
學習目標
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通過自學、討論等學習形式來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質疑
1、導入: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齊讀課題。質疑:看了這個課題,老師想提兩個問題:“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是誰說的?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帶著這兩個問題自己大聲去讀讀課文。
3、解答問題并板書。(引導學生從人物、事件、結果等方面概括寫人記事文章主要內容)
二、帶著問題,再讀課文
1、過渡:通過剛才的朗讀,同學們對課文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你看見了課題中提到的“那匹馬”了嗎?(沒有)
2、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已交代出攤主沒有“那匹馬”。認真默讀課文,看看文中有哪些詞句能讓你看清書攤攤主的心思,可以用筆劃下來。
學生交流自己劃出來的部分,并說明原因,大致應包括以下內容: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
“一愣”代表什么?“一亮”又說明什么?
(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訊息是什么?“命令道”讓你體會到什么?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搖著輪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拿!”
“他”為什么“急了”?
(4)“回來”!他在身后喊道,“那馬會踢傷你的!”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發現這些細節透露了一些信息。誰能談談為什么作者這么寫?(為后文寫出*埋下伏筆。對于這一點,學生了解即可)
(5)既然沒有“那匹馬”,攤主為什么說“別餓壞了那匹馬”?
3、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內容,交流各自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動手練筆
1、教師:隨著“我”推開木板房的門而*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黃的馬草前,腦中浮現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仿佛還回響著守攤的殘疾青年說過的每一句話,“我”的心中,在這一刻會想些什么呢?
2、請發揮你的想象,把它寫下來。
3、交流小練筆內容。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6
【江蘇省靖江市實驗學校 趙 靜】
〖換個角度看“教學設計”──我從寫作中獲得的啟發·立意:正確、集中、深刻〗
很贊同這樣一句話:備課就是對教材的再創造。就一篇課文而言,我對它的理解就是:備課是以課文為原材料進行加工、整理、制成成品(即表達)的過程。這個成品便是一篇完整的“教學設計”。它源于課文而有別于課文,是陶器之于泥土,屋廈之于磚塊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設計”也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就功能而言,它類似于應用文,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就體裁而言,它類似于散文,題材廣泛、形式自由、形散神聚。那么,如何做好這種特殊的文章?我們的備課有沒有一種相對具有普適性的模式呢?下面,筆者將嘗試從寫作的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
任何文章總是要表達作者的思想,或是抒發一種感情,或是揭示一個道理,反映在文章中就是中心思想,反映在教學設計中就是教學目標。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在作者未動筆前就確定好的,同樣,在設計教學過程之前我們首先應明確的是教學目標。
深刻。一篇文章對讀者的教育意義和影響程度的大小,取決于立意是否深刻,一堂課同樣如此。比如《別餓壞了那匹馬》,粗略一讀,我們首先被文中殘疾青年的施愛無痕打動,但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文中的“父親”、“我”、“碧云”同樣可圈可點的,因此將教學目標設置為“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故事內容,感受一群普通人美好的心靈”更加深刻。
【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小學 張建蘭】
〖自主與探究共舞 童心與個性齊飛·問題──讓學生自主提出〗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因此,每個人的具體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情況,為每一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空間。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觀點,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水乳交融,讓孩子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真實地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具體表現在:
不同的學生,由于經歷上的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個性心理差異,所體現出來的閱讀需求也是不同的。閱讀期待的心理指向決定著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決定著學生閱讀的是否深入。事實上就是這樣,當一本新書或一篇課文呈現在學生面前,我們可以觀察到學生的閱讀期待指向是不同的,有的也許是被課文中那“千里冰封的北國風光,岸柳飛絮的江南風情”所打動;有的也許是被課文中“英雄人物頂天立地、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的革命氣節”所感染;有的也許是被課文中“詩詞歌賦、寓言神話的博大精深、豐富內涵”所吸引……
例如: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時,揭題后,我問:“這個課題有什么特別之處嗎?”學生指出課題像是誰對誰說的一句話,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對呀,到底是誰對誰說的呢?他為什么這么關心那匹馬呢?于是,我讓他們自己讀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答案,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自己想要了解或有疑難的問題,從問題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捕捉到學生最想了解什么,最需要了解什么。然后通過問題的歸類整理,使問題更加規范、系統,從而使閱讀的方向明、動力足,突出學生具有個性特征的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自我發展的過程。當然我們必須要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期待的水平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江蘇省鹽城市文港小學 劉紅花】
〖小組討論怎樣“活”起來·精心設計問題,科學安排討論過程〗
小組討論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學習形式,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協作能力、評價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樣才能使小組討論“活”起來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否取得最佳效果,關鍵在于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否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是否為學生提供了既能獨立思考,又能集思廣益,共同提高的機會。因此,教師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抓住課文中能產生分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在教《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時,我組織學生“殘疾青年以家中有馬,讓我把馬草賣給他,是不是謊言”這個論題展開討論,學生分成了兩大派,展開了激勵的討論。
【江蘇省昆山市錦溪鎮小學 黃主勤】
〖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去質疑〗
陶行知先生曾在武漢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我認為教育就跟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了不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將一定會好得多!”的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值得每個教育者深思的問題。以下便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馬克思說:“真理是由爭論確立的。”沒有爭議,就無法“別同異”、“分是非”、“治曲直”。同樣在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著色彩斑斕的爭議。這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課堂教學的最好體現。
近日教了六年級一篇課文《別餓壞了那匹馬》,有學生認為“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雖說是‘騙’,但這是友善 ‘騙’,是為了保護好‘我’的自尊心。所以說善意的謊言是正確的。”也有學生認為:如果善意的謊言都是正確的話,那在考試失利后也可騙父母,目的是免讓父母生氣傷神,這難道也是正確的嗎?……雙方各抒己見,爭論也到達了高潮。這時有一名學生跳出來說:“我們都沒把受‘騙’者受‘騙’后的利弊考慮進去。”一針見血,結論終于“顯山露水”了。學生對“謊言”提出的精辟論解,令我刮目相看。我想此時的學生已不再是我純粹的學生,某種意義上說是我的老師,至少是可稱是我的朋友,不是嗎?不拘于一種思維定勢,不局限于一個標準答案,不茍同于一種思想觀點,學生敢想、敢問、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最終讓學生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我們說教師可以把學習材料講解給學生聽、演示給學生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提出各種教學要求,讓學生記憶和操作,但是學生是否聽、是否看、是否想、是否記卻是另外一回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聽、看、想、記、做。教師施加的全部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個體自己的認識活動才能起作用。學生的認識活動要由學生個體自己積極主動地完成。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的主動權充分發揮好,這樣才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成長。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學校 沈曉菊】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初探──在閱讀教學中解讀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學生主體觀”·自我感悟,是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話來加以概括,那就是他經過半個世紀的思考,而概括出來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這一至理箴言。“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現代教育專家認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可見,葉老先生的觀點多么具有前瞻性。由此,我們也更深刻地認識到基礎教育改革必須著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此《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實踐中,我總是將葉老先生的教育觀點與新課程理念相結合,樹立“學生主體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著強烈的自主意識、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都希望自己的發現和體驗得到認可,從而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自我感悟,努力滿足學生的這種內在的學習需求,并使之不斷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在教學中,我最常用的是批注閱讀法,讓學生在閱讀后寫下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時》,考慮到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故事情節又極其感人,就引導學生劃出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在旁邊寫上批注。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找出描寫殘疾青年語言、神態的句子,并且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同時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也就更深刻地認識到殘疾青年的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7
《別餓壞了那匹馬》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從課堂上組織的討論中可見一斑。這就需要老師設計一個精當的練筆來加深理解。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一道小練筆:聯系課文內容,續寫一個片段。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沖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
部分學生如是寫:
學生一: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個“騙局”,一個善意的“騙局”,一個只不過為了能讓“我”安心看書的“騙局”。真是用心良苦啊!
學生二:原來他家里根本就沒有馬!他為了我能安心看書,不必為馬草賣不出去,無法換錢,失去看書的機會而擔憂,不想讓我白白地把這寶貴的光陰給浪費了。更何況借此也讓我懂得要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讀書的機會。
看來,文章所設的懸念學生徹底明了了,叫妹妹收馬草時,妹妹為什么會有“茫然”神情?他又為什么要以哥哥的口吻發出“命令”?當我要提馬草進院時,他為什么 “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要阻擋“我”?當我進入后院時,他為什么叫“我”回來,還威嚇“我”那馬會踢傷你的?這一個個怪異的現象這才真相大白——原本無馬,假稱有馬,叫妹妹收馬草,妹妹豈能不覺得“茫然”難解?原本無馬,假稱有馬,一旦讓“我”進入后院,豈不底細盡露?原本無馬,假稱有馬,為的是讓 “我”安心看書,如果泄露機關,豈不壞了好事?所以他先以“命令”口吻叫妹妹收馬草,次以行動阻擋“我”,繼以語言威嚇“我”……真是用心良苦呀!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8
溫故知新
1、比一比,再組詞
賣( ) 攤( )怒( ) 扭( )泰( )
買( )灘( )努( )紐( )秦( )
2.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 )( )忘返 身無( )( ) 片甲( )( )
( )( )大吉
來之( )( ) ( )流不息 理直氣( )
同心( )力 ( )武揚威 廢( )忘食
千( )一發 調兵( )將
3、比較每組兩個詞的用法有什么不同,選擇恰當的詞填空。
繼而 繼續
(1)他先是一愣,( )眼睛一亮……
(2)“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馬,沒事的,你( )看書吧。”
阻止 阻撓
(1)“別打孩子。”年輕人竭力想從輪椅上掙扎起來( )我父親。
(2)清政府剛提出修筑京張鐵路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 )。
強制 控制
(1)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京張鐵路修筑權,想進一步( )我國北部。
(2)在賣不出馬草的日子,我就( )自己不去書攤。
4、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分別是什么?
含英咀華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香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
我扭頭(沖、跑)了出來,(偎、靠)在他的輪椅上直想哭。
對不起我 這樣做可能傷害了你 他拍著我的肩頭 輕聲說道 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馬 其實 沒事的你繼續看書吧
我努力點點頭,使勁忍著,沒讓自己哭出來。
1、請為第三自然段加上標點符號。
2、選擇運用正確的字,用(√)
3、“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買給他的所有馬草!”中的破折號的作用是( )
a表示聲音的延長; b轉折作用; c解釋說明的作用。
4、“我努力點點頭,使勁忍著,沒讓自己哭出來。”此時的“我”心中會怎樣想呢?請你發揮想象把“我”沒有說出的話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引題板書《別餓壞了那匹馬》生齊讀課題。指題
2、讀了課題之后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3、學生對著課題提出一系的疑問:那匹馬長什么樣的?為什么說別餓壞了這匹馬?這馬是誰家的呢?。。。。。。
4、有些問題馬跑的快不快一讀課文就可以理解,重點是這匹馬是誰說的,這匹馬怎么樣呢?帶著這兩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課文的那些地方出現劃一劃。
評:教師直接引題,帶著學生的疑問引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別餓壞了那匹馬在文章里面出現了幾次?
①生:文章的這句話出現了(3)次,殘疾的青年,看書的作者。
②通過剛才的讀,有沒有看到那匹嗎?
③生:沒有
2、那再次默讀課文,沒馬說成了有馬(其不是在說謊嗎?)那些地方說明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評:本環節教師問題簡單明了卻讓學生了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整體的感受。符合語文學習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認識過程和語文學習的規律。
三 感受這美麗的謊言
1、是啊,這種謊言是通過殘疾青年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出來的,劃出這樣的詞句。課文12—25自然段青年在編造著美麗的謊言。
2、教師出示句子:
(1)他先是一楞,繼而眼睛一亮,笑著對我說:“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他認真地看過馬草后,沖里屋叫道:“碧云,你出來一下。”
(2)“碧云,咱家的那匹馬正缺馬草,收下這孩子的馬草。”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攔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拿!”
這些句子的那些詞看出青年在說著善意的謊言
a.茫然是一種什么樣的眼神,姑娘家的眼神為什么茫然(因為根本沒馬,哥哥為什么命令道,怕謊言被揭穿。
b.一愣一亮,腦子里思考了一下(可以看出青年準備去編造美麗的謊言。
c.別別別?讀的很急是怕謊言被揭穿。
抓住了真不錯來說,能不能抓住這個詞來讀。
d.拼命攔住從這兩個詞里又讀出了什么?青年很著急,不想揭穿心情緊張著急。
帶著這種感情,誰又能讀這個句子?(生站起來讀)
其實到這里為止殘疾青年人的語言、動作、神志中,我們感受到他想掩蓋這美麗的謊言。
評:此環節教師圍繞單元目標,讓學生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活動來感受人物那善意的謊言展開教學,這一點,陳老師抓住了,并抓準了。課堂中展示過程也比較充分。學生學得比較主動。學習中,學生的理解、感受、體會都比較到位,教學效果在學生的發言中能夠體現。
但是,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受,對文學作品的體會學生是要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在回到簡單的認識過程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展示,合理調節,用什么方法讓學生能更清晰地獲得這個過程呢?這是很有講究的,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的。
四、感受殘疾青年心靈的美。
1、其實到這里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同學們,身患殘疾的青年,為了讓一位酷愛讀書的孩子心安理得地看書他的書,收下了一堆廢物卻說是好馬草,此時此刻謊言已經被揭穿謎底的背后是殘疾青年的偉大。善意的謊言背后還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青年美好的心靈,善良,熱心的一面。
評:此環節教師做了總結善良的背后隱藏著青年美好的心靈,善良,熱心的一面,很適當。由于有了前面內容的學習鋪墊,學生自己能夠解讀文本,學生回答總結顯得輕松自如,有效率。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搜集相關事例、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一、導入談話
板書課題,你有什么疑問?自讀課文,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結合自讀導語,默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并解決不理解的詞語。
2、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
(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文中誰最讓你感動?深入理解人物的美好心靈
交流:青年的善良、寬厚。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
2、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隨機出示:
⑴ 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
(為什么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么想的?)
⑵ 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么?)
⑶ “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拿!”
(他為什么急了?)
⑷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
(同學們,“我”走進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著馬草的馬嗎?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把句子再讀讀,看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草一天天多起來,青年仍把馬草收下來,說明了什么?)
“我”一直將馬草賣給青年,以為他真的有那匹馬。現在看到了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交流其他人的美好心靈。
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著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
(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里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著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
四、點題,深化主題
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理解雙關。
五、拓展延伸
課文寫攤主說謊是為了成全我看書,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從這個角度來看,殘疾攤主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身邊又這樣感人的事跡嗎?交流。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1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難點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事例。
【擬訂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直接導入 。
2、質疑:本文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是誰說的?為什么要說?
二、精讀指導。
自學課文:(1)本篇課文寫了幾個人?主要是誰?
(2)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表現了什么?
(3)畫出你最感動的句子,再讀一讀。
2、分組交流。
3、班級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
(1)他先是一楞,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
(為什么先是一楞,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么?)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為什么急了?)
(4)“對不起,我這樣做可能傷害了你。”他拍著我的肩頭,輕聲說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馬,其實,沒事的,你繼續看書吧。”
(這句話道出了攤主“撒謊”的原因,是不想傷害我,是希望我能繼續看書,多么感人的謊話1讀時要表現攤主十分誠懇的語氣。)
4、指導朗讀。
三、總結。
課文寫攤主說謊是為了成全我看書,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從這個角度來看,殘疾攤主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身邊又這樣感人的事跡嗎?
四、作業 。
搜集這樣的事例,講給同學聽。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12
10 別餓壞了那匹馬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深刻體會文章人物內心的同時,指導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運用人物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計劃:一課時
課時一
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繼續學生作者運用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由閱讀提示導入課題,學生讀題。
閱讀提示的問題
t1: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t2: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
二、學生帶著自讀提示的問題初讀課文。教師板書下列詞語,引導學生讀詞讀句,讀通課文。
流連忘返 溜之大吉 羞愧不已 刻骨銘心 怒目圓睜
不由分說 瞥見 囁嚅 茫然 枯蔫焦黃
三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的問題1,從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進而體會文章的中心,學習作者的寫法。
1、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t: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用幾句簡單的話把故事經過說說,然后指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2、品讀故事中的人物,學習作者寫人的方法。
t1:文章中之所以會出現那兩個刻骨銘心的耳光與那句美麗的謊言,是因為“我”的什么?(品讀我對書的愛)
t2:父親為什么要打我這個“酷愛看書”的兒子呢?(重點品讀父親)
t3:青年編織這個“別餓壞了那匹馬”謊言的用意是什么?
t4:文章中的“碧云”是個什么樣的女孩?
四、學生瀏覽課文,思考并完成閱讀提示的問題2,總結全文。
五、學生讀鞏固。
六、作業
1、完成生字詞書寫訓練。
2、完成練習冊
3、預習《唯一的聽眾》
4、給下列多音字組詞。
bēi( ) chōng( ) xiāo( ) kān( )
背 沖 削 看
bèi( ) chòng( ) xuē ( ) kàn( )
5、比一比,給下列字組詞
閣( ) 填( ) 撕( ) 捂( ) 魁( )
擱( ) 慎( ) 嘶( ) 梧( ) 魅( )
附板書
10、別餓壞了那匹馬
我 愛看書 青年
扯馬草 謊言 收馬草
不好買 (美麗) 沒有馬
父親 沒有錢 碧云
教后反思:
前段時間的教學中,因為感受學生基礎較差,課堂教學中特加設了“詞語教學”環節,而且這個環節占用的時間還較多過多。如今,感受著學生語文興趣的加濃,應該是考慮把詞語教學逐步轉移到課外學習的時候了。
學生在本課書的教學中興趣甚濃,舉手的人次明顯增多,算是打破了“一問舉不起三只手”的局面。
我思考:是不是是學校所組織全校早讀起作用了。通過早讀,學生對課文的熟悉度有所提升,明顯感覺到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較快地進行前后聯系。
讀,永遠是語文教學不變的主題。
早讀,我們還要繼續堅持。(10月12日)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詞句在表現人物心理活動、品質方面的作用,學習寫作方法。
3、理清文意,理解“善意的謊言”。
4、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善美。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以及“我”對殘疾青年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1、領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2、理解善意的謊言。
【教學時間】:一個課時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撒過謊嗎?為什么要撒謊呢?
撒謊都是不好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善意的謊言”。
二、新課分析。
(一)速讀課文,理清文意,探討學習。
要求:1、快速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查閱工具書,小組討論交流,理解“流連忘返、茫然、一如往日、溜之大吉”等詞語的意思。
3、找一找,“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并在書上劃出來。看看分別是誰說的,為什么這樣說。
(1)這天傍晚我離開書攤時,輪椅上的他叮囑我:“以后馬草就賣給我,別耽誤時間餓壞了那匹馬,行嗎?”“沒問題。”我巴不得有這樣的好事。
生:第一次出現在第17自然段;
這是殘疾青年對“我”說的,他是想讓“我”以后把馬草送來,給他家的馬,免除“我”每天四處找馬草買主的辛苦,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到書攤看書。
(2)以后幾天,當我背著馬草來到書攤時,他便沖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馬草提進去,別餓壞了那匹馬。”
生:第二次出現在第18自然段;
這是青年說的,他吩咐碧云趕快收下我的馬草,表面上是怕誤了喂馬的時間,實則是讓“我”能夠快點坐下來,安心地讀書,表現了青年的體貼和善良。
(3)“沒事,別餓壞了那匹馬。”我沒有聽他的勸阻,提著馬草推開那扇吱呀作響的門。
生:第三次出現在第22自然段;
這是“我”對青年說的。“我”一直認為青年家養的馬,是“我”在供給它馬草吃,現在他妹妹不在家,“我”有責任把馬照顧好,別餓壞了它。這也表現“我”的善良。
(二)精讀第24到27自然段,發現真相,感受真情。
師:“我”推開門,走進院子,看到了青年家養的馬了嗎?下面請齊讀課文24至27自然段。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了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來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
我扭頭沖了出來,直想哭。
“對不起,”他拍著我的肩頭,輕聲說道,“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馬。沒事的,你看書吧。”
我點了點頭,使勁忍著,沒讓眼淚掉下來。
問題1:
師:走進院子,我看到了青年家養的馬了嗎?我究竟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
師:“一堆”說明了什么?“枯蔫焦黃”又說明了什么?
生:“一堆”說明馬草很多;“枯蔫焦黃”說明馬草放了很久。
師:可以看出這是我從第一天到現在給青年的所有馬草。
問題2:
師:青年家里沒有馬,卻不斷地收下“我”的馬草,原因是什么?
生:他關心“我”,想幫助“我”,讓“我”能夠安心地在他的書攤看書。
師:表現出青年的什么品質呢?
生:表現了他的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小結:青年不計較一己得失,想方設法幫助我,讓“我”有機會看書。他還苦口婆心地編造謊言,讓我自認為每天以扯馬草的勞動來換取讀書機會,在書攤安心地看書。可以看出殘疾青年有著一顆多么善良的心啊!
問題3:
師:“我”一直相信青年家里真有一匹馬,每天把馬草賣給青年,現在才發現了真相,我有什么反應呢?
生:“我扭頭沖了出來,直想哭。”
師:為什么想哭?表達了我當時怎樣的心情?
提示 1:對青年的感激。感謝他想方設法給“我”看書的機會。
2:慚愧。那么久都沒有發現青年家里沒有養馬的秘密。
小結:剛開始“我”在書攤里白讀書,受到父親的教訓后,“我”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讀書機會。于是,“我”每天堅持去扯馬草,以此來換取讀書時的那份心安理得。“我”一直認為是我的馬草喂養著青年家的馬,萬萬沒想到,青年家根本就沒有馬!想到他一直以來對我的熱心幫助和用心良苦,我感動得熱淚盈眶,說不出話來了。下面由老師示范讀一遍,然后全班再來讀這個部分,細細地感受青年那顆美好的心靈,表達出“我”對青年的感激之情。
(三)自主學習,閱讀體驗,掌握方法。
這篇文章的語言簡樸,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的品質。下面小組討論、交流,劃一劃,想一想,讀一讀(分角色讀,自由讀等方式),回答以下問題:
1、青年的美好品質還能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
2、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著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人物的美好品質呢?
1提示:
(1) “我”讀《紅巖》時,他讓“我”“‘坐下慢慢看’”;這說明殘疾青年體貼,關心“我”的讀書。
(2)他先是一愣,繼而眼睛一亮,笑著對我說:“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他認真地看過馬草后,沖里屋叫道:“碧云,你出來一下!”
青年獲悉“我”馬草不好賣的消息,為了繼續幫助“我”,打算通過說謊買“我”的馬草。句子具體寫出了青年做決定的經過。
“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馬草并不好賣。
“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幫助“我”又不易讓“我”發覺的主意。
青年之所以“認真地看過馬草后”,才讓碧云收下馬草,是想讓“我”產生錯覺:青年家真的有馬,而且正缺馬草。這樣“我”就不覺得他是為了幫助“我”而故意這么做。這段言行與神態描寫烘托出青年關心“我”的良苦用心。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拿!”
這段話寫出了青年的著急。由于碧云的意外不在,青年又是殘疾,所以無法將馬草提進院子。而“我”擔心那匹馬餓壞,提議自己把馬草提進院子。青年知道,一旦 “我”走進院子,就會看到那堆枯蔫焦黃的馬草,謊言就會被揭穿。他擔心“我”不能安心地在他的書攤上看書了。文章這樣寫,突出地表現了青年對“我”的關心。
為了阻止真相暴露,“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擋住我的路”,還不惜用“那馬會踢傷你的”來威脅“我”,說明了他的用心良苦。
2提示:
(1)課文還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攥著馬草換來的毛票,我立即奔向書攤,泰然地坐下來,從容地讀著一本又一本的書”。寫出了“我”重新獲得讀書機會后的興奮。
(2)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里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
(3)碧云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著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
(四)拓展:聯系生活,述說真情
隨著“我”推開后院的門而真相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黃的馬草前,腦中浮現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仿佛還回響著守攤的殘疾青年說過的每一句話,“我”的心中充滿感動……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幫助。“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當中,涌現出一幕又一幕守望相助、互幫互愛的感人場面。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圖片、音樂展示)
感受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心靈,體現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用你的筆抓住點點滴滴的感動,寫下體現互相關愛的事情。注意人物的言行、神態、心理活動描寫,表達真情實感。
【板書設計】:
10* 別餓壞了那匹馬
殘疾青年 善良、樂于助人
善
意 感
的
謊 激
言
“我” 愛讀書、誠實、有志氣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14
教材簡析: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0課是一篇課文。文章記敘了一個擺書攤的殘疾青年以一句“別餓壞了那匹馬”的善意謊言實現了一個極其喜歡看書但又沒有能力看成書的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樸實無華,卻處處蘊含著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作者“我”對殘疾青年萬分感激之情。
用“別餓壞了那匹馬”做題目,至少有兩層主要意思:一是這是文中殘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謊言。正因為這句善良的謊言,我才會心安理得地去讀青年的書;正因為這句善良的謊言,故事才會顯得如此的動人;正因為這句善良的謊言,青年的形象才會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餓壞了的馬”,青年知道,后來我自己也知道。
設計理念: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認為閱讀是學生個性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個性化閱讀”。《別餓壞了那匹馬》全文描寫細膩、情真意切。本設計力圖讓學生自讀自悟,憑借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讀敏感,去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目標:
一、通過“愛的書庫”收集資料,了解關于“善意的謊言的故事”背后的道理。
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品讀句子中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在朗讀中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四、通過運用閱讀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探索新的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1、通過“愛的書庫”收集資料,了解關于“善意的謊言的故事”背后的道理。2、通過運用閱讀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探索新的閱讀方法。
難點:教會學生在品讀句子中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準備:搜集相關故事、圖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欺騙,謊言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可是有些謊言卻是善良的,給人帶來真誠和溫暖。今天,我們就要走進一個善意的謊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關心和溫暖。一起來學習第10課《別餓壞了那匹馬》。板書課題,齊讀課題3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聯系上下文小組內交流新詞的意思,教師巡視學生是否使用方框圈點法和旁批法學習。
2.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要求用“ ”勾畫重點句子)
(二)反饋交流。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
(讓學生說,教師相機點撥,從而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
(它在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我”把馬草賣給殘疾青年,離開書攤時,青年囑咐“我”的話。他的話,看起來是對自己家的那匹馬的關心,不讓它餓著,實則是免去了“我”尋找馬草買主的辛苦,讓我把時間花在看書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見“我”背著馬草走向書攤時,吩咐妹妹碧云的話。這話既是說給妹妹聽的,暗示妹妹不要拒絕買這無用的馬草;更是說給“我”聽的,讓我能心安理得地看書。青年既幫助了“我”,又很好地維護了“我” 的自尊。第三次是“我”對青年說的話。每天“我”都想象著馬“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書。關心馬,就是“我”對青年的關心。)
3.我們知道,原本無馬,為了幫助“我”能繼續看書,殘疾青年卻假稱有馬,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呢?
(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說出殘疾青年具有善良、寬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靈!)
三、再讀課文,細細品位
(一)課文中有不少語句,表現了青年的美好品質。讓我們找一找、用“ ”畫一畫這些句子,然后用心讀一讀
(二)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隨機出示: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為什么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么?)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拿!”(他為什么急了?)
4.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同學們,“我”走進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著馬草的馬嗎?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把句子再讀讀,看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草一天天多起來,青年仍把馬草收下來,說明了什么?)
剛才我們通過仔細閱讀課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讀課文就是要學會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難道僅僅只看到了馬草嗎?
(三)現在就請大家讀這段課文,仔細體會其中的感情,找出疑難并用“?”標注。
(四)討論交流: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著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
共同解疑:(父親也很善良。父親雖然贊同“我”看書,但他知道青年生活的艱難,所以忍痛打了“我”,讓“我”去扯馬草換錢。他還不忘利用匆匆翻書的機會,在書里夾上幾張毛票,維護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樣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著哥哥把謊言維持下去。而 “我”喜愛看書,能聽從父親的教導去扯馬草掙錢。對于青年的幫助,“我”心中感激不盡,因此一心不讓青年家的馬餓壞了。)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課文幾次提到的馬,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們仔細想想,這匹馬似乎又是存在的。對追求知識如饑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饑餓的馬,為了不讓我“餓”壞,殘疾青年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讓“我”感覺到了關心和溫暖。你身邊有這樣感人的事跡嗎?
(一)同桌互相交流事例,說說感受。
(二)指名交流。
(三)學生總結:甲:是啊,只要放棄自己的一點點私欲,就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愿望;乙:只要每個人付出一點點善意,這個世界將增添許多美麗和歡樂。師:讓我們每個人都像這位青年一樣,盡自己所能地去幫助別人吧!給別人一點快樂,我們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五、作業廣場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時,會有什么表情,心里會想些什么,他又會怎么做?請你寫下來。
板書設計:
別餓壞了那匹馬
善意的謊言
殘疾青年 “我”
熱心、善良 愛讀書、誠實、有志氣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15
習題精選
一、看拼音,寫漢字。
wú nài( ) cóng róng( ) piē jiàn( ) shòu xuē( )
dīng zhǔ( ) jié lì( ) zuàn zhe( ) jiū zhù( )
二、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沖____( ) 強_____( ) 奔_____( )
____( ) _____( ) _____( )
三、根據語意寫詞語。
1.一眼看見。( )
2.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
3.跟過去完全一樣。( )
4.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多用于對別人的感激。
( )四、寫出帶下劃線字的意思。
1.幾個日本人聞聽此言,惱羞成怒。( )
2.今天的晚報登了一條重要新聞。( )
3.走進公園,人們就聞到陣陣花香。( )
4.父親的兩巴掌不由分說地抽在我的臉上。( )
5.春天來了,柳樹抽出嫩綠的枝條。( )
6.純棉衣服下水后就容易抽。( )
五、按要求寫句子。
1.學校不遠處的書攤是我放學后流連忘返的地方。
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親對我說:“打你不為別的事,都像你這樣看書,人家怎么過日子?搬運隊的馬車夫需要馬草,你可以扯馬草換錢。”
變為第三人稱轉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次,背著馬草四處尋找買主。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依次如下:
一、無奈 從容 瞥見 瘦削 叮囑 竭力 攥著 揪住
二、chōng沖動 qiáng強壯 bēn飛奔
chòng沖著 qiǎng勉強 bèn奔向
三、1.瞥見2.尷尬3.一如既往4.刻骨銘心
四、1.聽到2.消息3.嗅4.五、1.書攤是地方。
2.父親對我說,打我不為別的事,都像我這樣白看書,人家沒法過日子。搬運隊的馬車夫需要馬草,我可以扯馬草換錢。
3.有一次,我背著馬草四處尋找買主。
理思路,說故事,提品位──《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感悟 篇16
教學目標:
1、學會自讀課文,能自主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一個善意的謊言背后的真情。
3、培養樂于助人的真誠情懷。懂得“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欲,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點點善意的付出,會給這世界增添許多美好和歡樂”的道理。
重點難點:學會自覺地在字里行間體會文章真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讀《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九條,(指“要誠實……”幾個字)這里告訴我們什么?(小學生要誠實,不能騙人,騙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復雜的,并不是書上的幾句話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時欺騙并不會遭到譴責,也許反而會得到感激,比如我們將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一場得到感激的欺騙。為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
交流:你發現了謊言了嗎?
殘疾青年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
二、細讀課文
1、過渡:對,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其實會讀書的同學能從課文中就發現蛛絲馬跡,會發現攤主的心思,再讀讀課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點關鍵地方。
2、交流: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一愣”為什么?“一亮”又說明了什么?)
(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為什么“茫然”?為什么要“命令”?)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搖著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云來提!”(為什么“急”?從“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這樣的煞費苦心又賺不到錢,為什么還要這樣費盡心機?(為的是讓我能讀到書)
4、你覺得“我”體會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嗎?從哪看出?(第13、15節的兩次哭)
5、小練筆:
那夜,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傳來幾聲小蟲子的鳴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樣。只有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
6、過渡:這時候,再來讀一讀課題,你從攤主這善意的謊言中,這虛設的“那匹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讀
真會讀書!但真正會讀書的人不僅會讀進去,還要能讀出來,讀出什么來?讀出感情來。這件事是“我”上小學五年級時發生的,可是現在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還是禁不住熱淚盈眶,可見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們能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朗讀把他的情感表現出來,那才叫會讀書!文章很長,這樣吧,自己先取一段認為最能打動你的文字來讀讀,先練習練習。
(學生練讀,指名讀。師相機評點)
四、情理交融
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讀有所悟,就是說要讀出道理來,悟出人生哲理來。你們讀了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指名說)
我也像大家一樣,運用我的密笈悟出了這樣的道理:1、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欲,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愿望。2、每人一點點善意的付出,會給這世界增添許多美好和歡樂。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
反思這一課,覺得這幾點預計,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1.導入激趣
我是這樣引出課題的:“昨天同學們在課外通過各種途徑搜集了有關善意謊言的小故事了吧!誰來給大家講述講述呢?”“你是怎樣理解‘欺騙’這個詞語的?”“生活是復雜的,有些事我們不能僅僅只看到表面的現象,還要去弄清事情的本質。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場特殊的欺騙。”
(對于略讀課文,我認為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設計了這一導讀。其實還有其他的導讀方法,但我覺得略讀課文的導讀不宜太繁,畢竟時間要留給學生。)
2.找準切口
“自讀導語”中列舉了四個環節,但最主要的一環是這個問題——“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么?”這樣會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劃出相關句子、詞語,并琢磨原因。(略讀課文要給孩子充分讀的時間,但并不是說,有時間給孩子就行了,老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撥。我覺得我這個問題的設計就選準了學生自己學習的切入點。)
3.情動辭發
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從課堂上組織的討論中可見一斑。這就需要老師設計一個精當的練筆來加深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續寫一個片段練筆: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沖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
“我”突然之間明白了什么?你能繼續往下寫嗎?
(我覺得進行小練筆的時機掌握很重要。“情動”而“辭發”,這時要給學生寫的機會,讓學生內心的情感和讓文章的情感交融,并涌出紙外。)
經過練筆交流,文章所設的懸念學生徹底明了了,原本無馬,假稱有馬,為的是讓“我”安心看書,如果泄露機關,豈不壞了好事?所以他先以“命令”口吻叫妹妹收馬草,次以行動阻擋“我”,繼以語言威嚇“我”……真是用心良苦呀!
學生最終的情感歸宿就是:要對陌生人付出自己的關愛,更令人覺得了不起;付出關愛,并要不傷人自尊,就需要用心良苦地經營。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馬草,讓 “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作為書攤主人的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從課堂上組織的討論中可見一斑。這就需要老師設計一個精當的練筆來加深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續寫一個片段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著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沖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
這樣,文章所設的懸念學生徹底明了了,原本無馬,假稱有馬,為的是讓“我”安心看書,如果泄露機關,豈不壞了好事?所以他先以“命令”口吻叫妹妹收馬草,次以行動阻擋“我”,繼以語言威嚇“我”……真是用心良苦呀!
《別餓壞了那匹馬》得意之處:
1、我一直把獨立閱讀課文定位于通向課外閱讀的橋梁,讓孩子掌握一些課外閱讀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不把它當作精讀文章一般細品,也不因為不考就不教。今天的《別餓壞了那匹馬》,我是預先推薦了同一系列文章,《天使的吻痕》、《最后一片葉子》、《媽媽愛吃魚頭》、《善意的謊言》、《高貴的施舍》……預先布置學生閱讀這些文章,包括課文。這樣,有了這么多相關文章的閱讀,孩子們對于蘊涵其中的情感已經有了一定深度的感悟。這樣的主題教學,更符合語文的特點。
2、上課時,先交流課前所得,再抓住這篇課文中的精彩細節進行品讀,最后進行小練筆(圍繞這一系列文章,寫一篇讀后感;或是填補文章空白,“那夜,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傳來幾聲小蟲子的鳴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樣。只有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從一篇篇讀后感,就知道學生學習的收獲了。這樣的教學,個人以為還是符合獨立閱讀課文的教學的。
遺憾之處:
其實這不只是今天的發現,好多次學習或閱讀這一類極具感染力的文章時,總發現有那么一部分學生缺少一點什么,本來我以為這一些文章會觸及孩子心靈最柔軟的那塊的,可是他們漠然的神色讓我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
每篇課文都應是學生的范文,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主題內容,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但這只是紙中談兵,要把知識化為能力非多寫不可。這學期,我經常在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就要求同學們進行一次小練筆,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如學完了《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完后,我叫學生以《“謊言”》為題,寫日記。目的在于讓學生學習作者的那種謀篇布局的巧妙,引導學生要把作文寫得有趣味,要有波折,不能平鋪直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