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通用13篇)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1
課前交流:
師:知道老師姓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我姓什么告訴大家。
師寫下“薛法根。”
師:我叫什么?
生:薛法根。
師:好聽嗎?
生:好聽!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以后在大街上遇到我就叫我
生:薛老師。
一、交流預習
師:今天學習的課文預習了嗎?(預習了),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的預習內容?
生1:我查出了不理解的詞語。
生2:我明白了課文給我的啟示。
生3:我解答了課后習題。
師:那連課后題都解答了,今天來干嘛?
生眾說紛紜。
師:還有其他的嗎?
師:我最關心的你們做了嗎?
生:課文有關的內容。
師:我最關注的是你們課文讀了幾遍?
生1:兩遍
生2:4遍……
師: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
師:如果課文讀4、5遍非常勤奮的孩子,平時學習課文都讀4、5遍嗎?(沒有)那今天為什么讀這么多遍?
生:因為今天的課太重要了。
師:老師告訴你的嗎?預習課文時做到三到,一要認識課后生字,二要了解課文內容,三要試著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查到答案可以寫上面;四可以查找有關的資料,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師:拿出你們的課堂自學筆記本,帶來了嗎?老師請大家寫幾個詞語?愿意嗎?一次說兩個詞,兩個兩個的聽寫。不會寫的可以看課本。
洗澡水 玫瑰花
機械師 逆時針
領域
師:哪三個詞語比較重要?不準看課本,回憶一下?
師:預習時要畫一畫,抄一抄課文中新鮮的,你以前沒有接觸的詞語,讀黑板上的詞語,不要拖腔,要讀出彈性。
師:看他寫的“械”寫對了嗎?
“逆時針”相反的是什么?如果寫錯了,自己圈起來訂正,看這個同學寫的三個詞語,非常好!全寫對了,真不容易,給他掌聲。
師:我們同學都寫了哪些詞語?(交流)
生:見微知著
二、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齊讀,你們一個一個讀,一個詞一個詞的讀,突出真理,再讀。這篇課文是作者?寫的?
師:有人說了這樣一個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并且說這個觀點也是一個真理。你相信嗎?
生:(紛紛答)相信!
師:無論誰說這句話都是真理,我們都要懷疑,看看這句話,你們有問號行嗎?98個、101個行嗎?
生:我寫100個問號,就會出現真理嗎?
師:還有問題嗎?
生:為什么100個問號之后,之前不行嗎?
師:我們有這些問號,不斷追問,你就離真理不遠了。
師:做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對這個觀點提出疑問。對這句話,作者怎么說?讀第二自然段。
師:對這句話理解嗎?(問一生,生膽怯不語)問其他同學:理解嗎?
又問此生:理解嗎?
生:不大理解。
師:在這里老師提一個詞,“司空見慣”理解嗎?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覺得奇怪了。
生:經常看見的事就習以為常了。
生:見的次數多了就見怪不怪了。
師:生活中哪些事情你們已經司空見慣了?
生:太陽每天都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山。
生:我們每天餓了都要吃飯,困了都要睡覺。
師:太陽每天從西邊升起,從東邊落下,白天升起的是太陽,晚上升起的是月亮,這些現象都是司空見慣的。你們對“司空見慣”的理解是就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有誰想過“司空見慣”這個詞語怎么來的?為什么叫“司空”“見慣”呢?
生:(驚異地)沒有!不知道!
師:我們對于熟悉的事物常常失去好奇心、探究欲,也就沒有問號了!“司空”是古代的一個官職,專門掌管建設工程,相當于現在的建設部部長。相傳唐代司空李紳請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詩人劉禹錫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勸酒,并歌舞助興,極盡奢華。劉禹錫就寫了一首詩:“高髻云環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這原是一首諷刺官員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詩,后來就有了“司空見慣”這個成語。明白了吧?
生:(恍然大悟的樣子)哦!
師:不問不知道——
生:一問嚇一跳。(眾大笑)
師:你嚇什么呀?那叫——問了才知道!(眾笑)問號才能變成感嘆號。這里的“?”和“!”分別表示什么?
生:“?”表示對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產生了疑問;“!”表示經過不斷的探索,終于發現了真理。
生:“?”表示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表示最終找到的真理。
師: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意思。但是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生:這樣說就是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表示,讓別人印象深刻。
師:這是你的理解?
生:《課文詳解》里看到的。
師:書上寫的是別人的理解。你的呢?
生:這樣說感覺很新鮮,也很簡單。
師:這才是你的理解,你的觀點。說得多好啊!新鮮,簡單!把一個真理說得那么通俗易懂、簡單明了,讓人耳目一新。一起再讀一讀這個語句。
生:(齊讀)
師:剛才有人問為什么一定要是“一百個”真理呢?99個不行嗎?101個也不行嗎?
生:“一百個”并不是真的是100個問號,而是說很多問號,無數個問號。
生:“一百個”是形容有很多很多問題。
生:“一百個”是說真理的發現過程是很長的,要經過艱苦的探索。
生:“一百個”是指那種不斷探索的求真精神。
師:說得都有道理!“一百個”不是實指,而是指真理的發現要經歷長期而艱辛的發問、探索的過程。比如“這件事交給我,你放一百個心吧!”是不是一定要正好放一百個心?
生:不是!是指絕對放心的意思。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2
一、導入課題,理解“真理”。
師:老師這兒有幾句格言想送給大家,誰來讀一讀?
出示:有志者事竟成
團結就是力量
失敗乃成功之母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師:這幾句格言分別告訴我們什么?
生:
師:除了這些格言,你還能說出一些嗎?
生:
師:這些格言都闡明了真實的道理,都被實踐證實是真確的,所以我們稱它們為真理。這些真理常常成為我們的座右銘,指導我們的言行,為我們的人生導航。
師:同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二十課的課題也是一個真理。誰來讀讀這一真理?
生:
師:你似乎對它還有懷疑?再讀。(學生讀的響亮有利)既然是正確的道理,咱們就應該讀的理直氣壯。
二、學習文本
1、用自己的話概括事例。
師:對于這樣一個道理,一個觀點,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它的?請大家瀏覽課文,試試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一說。
生:課文具體寫了三件事,第一件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生:第二件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后發明了石蕊試紙。
生:第三件寫的是奧地利的一位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中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的關系。
2、比較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
師:再請大家仔細地讀讀這三個事例,看看三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注。
(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
師:我看到有很多同學都在課文中做了批注,發現了這三段話中的很多相同點,現在請大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討論存在的疑問。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師:現在,我們進行課堂交流,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
生:我們發現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發現的問題。
生:我發現這三個事例都是在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生: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師:同學們很快就找出了這么多相同的地方,接下來咱們嘗試給每段話劃分層次,看看還有沒有新的發現,有沒有人能把他們的相同點分析得更清楚一些?
生:我認為這三個事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或者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復的研究和實驗;最后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生默讀課文,劃分層次。)
生:通過剛才的劃分層次,我發現這三段話的寫法是相同的,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后寫解決問題。
師:你很會讀書,而且善于發現,概括的也很清楚。
3、理解課文第二小節
師:其實這樣的共同點,課文的哪一小節為我們作了總結?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生:(請學生讀)
師:這里的“?”號和“!”號,它們代表的是什么?
生:科學家的疑問和尋求到的真理。
4、尋求科學真理的過程。
師:從疑問到找到真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家們憑借著什么在這漫漫的長途中尋找到真理?你能透過事例中的語言文字找到答案嗎?找找看,看看三位科學家靠什么找到了真理。
板書:? !
生讀書
師:你找出了哪些詞句,你覺得他們找到了真理,憑借的是什么?
a、見微知著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國……敏銳地注意到……
(你是從“敏銳”一詞,體會到謝皮羅教授的善于發現,敏銳的觀察力,對嗎?請你再讀這句話,把你對這個詞的體會讀出來)
師:洗澡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謝皮羅卻敏銳地捕捉到一個細節……并抓住了問題的本質,這種本領就叫——見微知著
師:謝皮羅教授善于從細小的、隱約的現象中,看到它的實質,這種見微知著的本領同樣在波義爾和奧地利醫生身上找到嗎?
……波義爾立即敏感的意識到……
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
(讀出對加點詞語的體悟)
師:看來要想發現問題,有所成就,首先得練就一雙銳利的眼睛,善于觀察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能見微知著。
b、不斷發問、獨立思考、追根求源
師:請同學用波浪線畫出他們發問的句子。
●這是為什么呢?
……
師:那一連串的疑問其目的是為了——用文中的一個詞:追根求源,或者說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其實發問的過程也是他們獨立思考的過程,(板書:追根求源 獨立思考)
咱們跟隨著這些科學家一起發問,一起思考,一起追根求源,請齊讀這些發問的句子。
生讀
師:一個微小的細節,仿佛就是一顆石子,在科學家們的腦海中激起層層漣漪,產生了諸多的奇思妙想,當他們產生這一連串的疑問時,他們該是多么?——興奮、激動、高興……
師:你就是謝皮羅,興奮的問自己吧!
生:
(師:你就是奧地利醫生,你會怎樣地問自己?)
c、鍥而不舍(堅持不懈)
生:我覺得他們都憑借著鍥而不舍的精神找到真理的。
生:他們都是通過反復實驗最終找到真理。
師:當他們發現問題之后,他們是怎樣做的?謝皮羅?
●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我聽出來了,你強調了“緊緊、反復”,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因為這樣突出了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
(很好!你再讀)
師:波義爾是怎樣做的?你找到的句子是?你讀這句話你準備強調哪個詞?
這一奇怪的現象……許多實驗。(強調許多)
(真好!你讀)
師:誰來說說那位奧地利醫生?
他百思不得其解……
師:“百思”說明他想的——很多很多,可是沒有找到答案。是放棄還是繼續研究下去?此時他可能在想?
生:
師:他會堅定地對自己說?
生:
師:看來尋求科學真理的過程就是要?
生:
師:其實呀,科學并不是那樣神秘莫測,真理也不是遙不可及。
出示: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當然……鍥而不舍精神的人請學生讀并說說對這兩段話的理解。
5、領悟“!”所蘊涵的情感
師:現在我們再看看這個感嘆號“!”,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個符號,他散發著溫度,洋溢著情感,你感覺到了嗎?(科學家們的驚喜、興奮、激動、驕傲、自豪以及給世人的震撼……)師:是啊,一個“!”凝結了多少難以名狀的情感啊!當他們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過的歷程時,他們激動地、驕傲、興奮……對世人說(指板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讓我們也堅定地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6、交流類似謝皮羅、波義爾、奧地利醫生這樣的事例。
這些科學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事實,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板書設計: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見微知著+不斷發問+追根求源+獨立思考+鍥而不舍
? ------------------------------------------→ !
作業:
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3
一、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師:這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作者在文章開始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觀點?
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板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為了說明這個觀點,作者舉了哪幾個例子?
生:洗澡水的漩渦方向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紫羅蘭濺上鹽酸的花瓣會變紅;奧地利醫生發現人睡覺時眼珠會轉動。
師:很好,哪位同學能更詳細具體地說一下?
生:具體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謝皮羅發現洗澡水的漩渦方向與地球自轉有關;第二件事是波義耳發現石蕊地衣遇酸會變紅、遇堿會變藍;第三件事是奧地利醫生發現人睡覺時眼珠轉動是正在做夢。
師:大家仔細讀讀這三個事例,看看三段話在寫法上、內容上有什么相同點?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注。
(學生讀課文,思考。)
生:我發現這三個事例都是在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生: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生:這三個事例講的都是在生活中偶然發現的問題。
生:事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發復的研究和實驗;最后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師:分析得很有道理,我們一起來看這一段話。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學生齊讀句子。
師:是啊,“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真理。”換言之——
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請同學們再讀句子,想一想:這里的“?”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作者這樣表述有什么好處?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發現的現象,不斷的發問;“!”指的是最后找到的真理。
師:誰還能談談自己的理解?
生:“?”指的是在生活中發現的現象,不斷的發問;“!”指的是通過探索,解決了問題,發現了真理。
師:科學史上,能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找到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例子?
生: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通過著名的風箏試驗,發明避雷針,現在的高層建筑頂端都裝有避雷針,它將電流引向自身,并使它安全泄入大地來保護建筑物的安全。
生: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后,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后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喊著“尤里卡”,“尤里卡”,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后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生: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功能電報機,一個偶然的故事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發出了聲音,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了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大開,成了電話的專利人。
生: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布,推理出了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后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師:人類根據蜻蜓的翅膀發明了飛機,根據蝙蝠的嘴和雷達,根據鯨魚的外形發明了輪船,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制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這么多的事例說明了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但是要想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前提條件是——?
生: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師:這也是說課文中的哪句話?
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你現在明白“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嗎?
生: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師:對,只有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決問題,正像華羅庚說的:
出示: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生齊讀句子。
師:請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看來要想發現問題,有所成就,首先得練就一雙銳利的眼睛,善于觀察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能見微知著。
生:我們要做一個善于發現、善于獨立思考的人。
生:科學雖然離我們并不遙遠,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科學家,要不斷思索,才有可能找到靈感。
二、再讀課文,感悟寫法
師:請同學們再次默讀全文,想一想: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先提出觀點,再列舉事例證明。
師:這樣的文章叫論說文,也叫議論文。我們曾經學習類似體裁的文章是什么?
生:《為人民服務》
師:這兩篇雖都是議論文,但寫法也有不同。本課通過列舉事例說明,以后我們寫議論文也可采用這樣的方法。
三、拓展閱讀,隨文練筆
師:下面我們再來閱讀一篇論說文,看一看這篇文章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
敞開心扉
不要讓你的心靈總是戒備森嚴,拆除墻壁迎接陽光,那就連冬天也是暖融融的。
一個人種了一棵桃樹,果實成熟了,他摘了下來,把它送給鄰居品嘗。一個經商的鄰居吃了,一定要付給他錢。婦女和孩子都不要,還用一種令人不舒服的警惕目光看著他。惟獨一位老人收下了他的桃子,還感激地對他說:“謝謝”。他很高興,因為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懂得吃桃子的人。看了這個故事,你一定覺得很可笑。可是再想想,人與人之間何嘗不是如此呢?現在我們身邊多的是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雖說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但許多時候,別人向你展現的是心靈的閃光,人性的善良,是愛的陽光。有這么一個故事:兄弟倆住在閣樓上,由于年深日久,閣樓十分陰暗。他們看見外面的陽光掃進來的“好主意”。雖然他們很用心地把外面的陽光掃到簸箕里,可陽光一到閣樓上又消失了。他們沒有放棄,可一切都是徒勞。這使他們困惑不已。正在廚房里忙碌的母親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母親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如果只是刻意地去等待,期望他人給予你溫情,那么你永遠難以獲得那絲溫暖。事實上,只要將自己封閉的心門打開,首先付出一些愛,給予他人一些溫暖,那么你就同樣獲得了溫暖,得到了那一絲陽光。
只要你將自己的心扉敞開,就能夠感受到世間的溫情。在你抱怨這個世界如此冷漠的時候,你是否想過,你覺得世界冷漠,很大程度是因為你封閉自己的心,拒絕感受人間溫情呢?
師:這篇文章作者要說明的觀點是什么?
生:只要你將自己的心扉敞開,就能夠感受到世間的溫情。
師:我們已經學了兩篇議論文,又聽讀了一篇論說文,下面我們親自嘗試寫一篇論說文。
師:這次寫作很簡單,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寫法寫一段話,要求:用具體事實來說明一個觀點。觀點可以從以下方面選擇:“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板書: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善于思考 善于發問 不斷探索——找到真理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4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接著學習議論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請大家齊讀課題。對于這樣一個真理,一個觀點,作者列舉了三個事例來證明,還記得是哪三個事例嗎?
生:謝皮羅……,波義耳……,奧地利醫生……
師:那么你們以上這三個事例是不是充分證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呢?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一下這三個事例,揭示出這些事例背后隱藏的奧秘。我們先來看第一個事例。誰讀讀?
(學生讀課文。)
師:文章在前面說,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謝皮羅教授也不例外,那么他從洗澡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問題?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的時候,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師:每次……總是……,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每次放掉洗澡水時他都要觀察。
師:每次都觀察,每次都看到的情形都一樣,于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在他的頭腦中產生了。(板書“?”)這是為什么呢?接下來他是如何解答這個問號的呢?
生:謝皮羅教授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師:你覺得應該抓住哪兩個關鍵詞理解這句話?
生:緊緊、反復。
師:對,就是這兩個詞,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覺得謝皮羅做了很多次實驗。
生:我覺得他有認真鉆研的精神。
生:他不找到真理決不罷休。
師: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和研究之后,謝皮羅終于解開了心中疑團。1962年,他發表論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誰來讀讀?
生:他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
師:具體的情形是什么樣的呢?
生: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順時針方向旋轉 ;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
師:同學們,謝皮羅教授所生活的美國位于哪個半球?
生:北半球。
師:對啊,可是他對洗澡水在南半球、在赤道的旋轉情況也了如指掌,這說明了什么呢?
生:他進行了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師:是啊,反復的實驗和研究之后他終于把 “?”拉直變成“!”(板書“!”),找到真理。
師:謝皮羅的見解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
生:完全正確。
師:他找到的就是真理啊!可是在這之前,又有誰曾想到洗澡水的漩渦竟然和地球的自轉有著密切的關系呢?同學們,記住他吧,從洗澡水的旋渦中找到真理的——謝皮羅(板書) 。也許謝皮羅的發現讓你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可是像這樣的稀奇事啊不止一個,還有和他配成對的呢,用一個成語來說叫做——
生:無獨有偶。
師:完全正確!我們來看第二個事例。
師:誰來讀讀?
(學生讀課文。)
師:說說吧,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做實驗時偶然發現了什么奇怪的現象?
生:濺上鹽酸的紫羅蘭花變成了紅色。
師:他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生: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成分遇鹽酸會變紅。
師:他追問了嗎?讀讀。
生:這種物質到底是什么?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么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么樣的意義?
師:我們看,他由紫羅蘭想到別的植物,由鹽酸想到別的酸,進而想到對化學研究的意義,他是在用豐富的聯想力進行不同于常人的深邃的思索啊。一連串的問題給了他科學研究的強大動力,促使他進行了許多實驗,最終他有所發現,有所發明。誰來讀讀 ?
生:大部分花草受酸或堿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堿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制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堿試紙——石蕊試紙。
師: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間,這種試紙一直被廣泛應用于化學實驗中。同學們,你們看,一個偶然的發現竟然為人類科技的進步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 讓我們也記住他吧,石蕊試紙的發明者——波義耳 (板書)
師:好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最后一個,也是最有趣的一個事例吧。同學們,請你們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然后用我們研究前面兩個事例的方法弄明白這位奧地利醫生是如何找到真理的。
(學生自讀課文。)
師:這位奧地利醫生是如何找到真理的?誰來試著說說?
生:一次兒子睡覺時,他發現兒子的眼珠忽然轉動起來。他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個夢。這位醫生們由此產生疑問: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么關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反復的觀察實驗之后他終于得出結論: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師:同學們,你覺得這個結論的獲得容易嗎?
生:不容易。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他為了得到這個結論進行了反復的觀察實驗。
生:書上說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為了找到答案可以說是絞盡腦汁啊,太不容易了!
師:我們看,他都以誰為實驗對象?
生:兒子、妻子、鄰居。
師:再想,他的研究要在什么情況下進行?
生:別人睡覺的時候。
師:也許是在讓人昏昏欲睡的中午,也許是在寂靜的夜晚。當別人進入甜蜜夢鄉的時候,他卻開始了反復的觀察和研究。想象一下,他可能遇到什么困難,或者說阻力?
生:太困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生:被觀察的人突然醒了,嚇他一跳。
生:別人說他是瘋子, 精神病。
師:是啊,這些都有可能出現,或者還有更多我們意想不到的麻煩呢。可是所有這些都沒能阻擋他探求真理的腳步。雖然他沒有留下名字,可是我想你們一定卻深深地記住了他,對吧?說說吧,你記住了他的什么?
生:堅持不懈地實驗和研究。
生:從細小的現象中發現問題,不斷探索,找到真理。
生:記住了他鍥而不舍的精神
師:同學們,記住他吧——一個可愛的、可敬的奧地利醫生。
師:剛才,我們仔細分析和研究了作者用來證明真理的事例 ,比較三個事例,你發現了什么?談談吧!
生:從細小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就會把所有的問號拉直,找到真理。
生:只有反復實驗、反復研究才能找到真理。
生:只有把所有的疑問解決掉才能最終找到真理。
師:是啊,正如同學們所說的一樣,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出示課件: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板書:發現 發明 創造 成就)
師:仔細看這四個詞,你發現了什么?
生:按收獲從小到大排列。
師:我任意換位置可以嗎?
生:不可以。
師:這樣的排列,符合人們人是客觀事物的規律,也揭示了人們找到真理的一般過程:偉大的成就往往就來自于細小的發現;從細小的現象中發現問題,不斷解決,最終找到真理。(板書“問題”“真理”)像這樣的事例你們還有嗎?說說吧。(隨機板書科學家的名字)
生:牛頓……
生:瓦特……
生:伽利略……
師: 同學們,謝皮羅、波義耳、奧地利醫生、牛頓、瓦特等等眾多的科學家用一個個不爭的事實生動地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再來對比科學家們成功的事例,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發現的問題雖然不盡相同,可是他們解決問題,找到真理所需要的條件卻是驚人的相似。你覺得他們都是靠什么找到真理的呢?
生:堅持不懈的研究。
生:從細小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實驗和研究。
師:我們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課件出示: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師:誰來讀讀?
師:仔細讀讀,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條件?
生: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
師:是啊,你們看: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就解答了——
生:若干個問號。
師: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
生:找到了真理!
師:哎呀,這是在說哪句話啊?
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對啊,作者在這里重申自己的觀點,和文章的開頭怎么樣了呢?
生:相互照應
師:同學們,找到真理需要我們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可是這些能力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說的:(出示課件: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 有準備的人,給那些 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 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
師:同學們,再讀讀這兩句話,看看你能讀懂什么?如果理解起來有困難,還可以求助周圍的伙伴,發揮集體的力量。
生:一邊讀一邊思考、討論。
師:說說吧,你讀懂了什么?
生: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要想產生靈感必須善于觀察,善于從細小的現象中看出問題。
生:懶惰的人永遠也不會產生科學的靈感。
生:那些坐等機遇降臨的人,那些只是空想而不著手進行實驗和研究的人,永遠也不會產生科學的靈感。
師:文中說“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你覺得誰是這樣的人?
生:謝皮羅是這樣的人,波義耳是這樣的人,奧地利醫生是這樣的人,牛頓、瓦特、伽利略等等也都是這樣的人。
師:你覺得他們為了發現真理都準備了什么?
生:準備了知識。
生:他們準備了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的能力。
師:同學們,也許你們已經感覺到了,在科學領域的偶然之中,其實隱藏著必然。抓住科學領域的“偶然的機遇”,化偶然為必然,那就是把一百個問號拉直,找到真理!同學們,如果給你一個偶然的機會,你會不會緊緊地抓住它呢?
生:會!
師:瞧,我給你們帶來了幾個奇妙的自然現象。(課件出示:蘋果葉圓果實圓,香蕉葉尖果實尖,鳥喙長腿也長,喙短腿也短。)
師:自己讀讀。
師:你們想問什么?
學生提問
( 板書“?”)
師:同學們,看,每一個問號后面都有一個我們現在無法解決的問題,可是,我希望,也相信你們也能夠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地探索下去,直到把所有的“?”拉直變成“!” 最終找到真理!因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同學們,最后,我向你們推薦一本書。 《科學機遇故事》(站在巨人肩上) (出示課件) 內容提要 本書編輯了因偶然機遇引出的幾十個科學發現和發明的故事。機遇對于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機會,有所發現,有所建樹。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包括物理、化學、數學、醫學、生物、農業、工業、日常生活、地理、天文等多個領域。
板書設計:
20、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發現、發明、創造、成就
“?”————————————————>“!”
問題 真理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研讀文中第一個事例,感受追根求源,契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2、初步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探究并學習作者由“問號”-“過程”-“真理”表達特點.
一、導入
1、小實驗
課前老師先給大家帶來一個實驗,不過老師有個要求:你們必須用敏銳的眼睛觀看,用睿智的心靈去傾聽,用聰慧的腦子去思考。行嗎?那好,請看老師在這水槽里裝了些水,這兒,還有兩個小瓶,里面一個是洗衣粉浸液,一個是食用酸醋.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液體,有顏色嗎?(沒有)老師可有辦法,讓它們變出顏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變紅),這還不夠,更神奇的還在后頭,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攪勻(使水槽水恢復無色.)
師:從你們“哇”的一聲中,老師知道你們心中有太多的疑問.(師板書: “?”那誰來?(指名提出問題)
師:你們真是好問,好思考的好孩子,只要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就一定能找到真理.(板書:真理)正如一句名言說得好:“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老師來寫一寫,提示“誕”字的寫法)
師:一百個問號,老師就要寫一百個嗎?這一百個代表什么?
生:不要寫那么多,這一百個代表的是很多,許許多
師:對,許許多多,數也數不清
2、今天我們就與作者葉永烈一同走進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也許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解決你們心中的疑問。
(提示讀課題,沒有拖腔拖調的感覺,要緊湊,干凈利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家默讀課文,想想本文有寫事嗎?如果有的話,寫了誰的什么事?
老師巡視,在1-2分鐘時,相機表揚,提示學生在文本上做批注.快到時間后,師:同學們咱們到了高年級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呀!
(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下,紛紛做批注,和快速閱讀.)
學完后,師:大家做得非常好,默讀不僅有一定的速度,還能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呀!這種邊讀邊在文中作上批注,,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同學們書讀得怎么樣呢?老師先檢查一下你們的生字情況.
2、檢查生字:洗澡、機械、玫瑰、逆時針、領域、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追根求源、
⑴誰來給大家讀一讀,一個詞讀兩遍.邊讀邊正音,然后齊讀
師:瑰,在這個詞中讀輕聲,單獨讀第一聲
生在老師帶讀后,齊讀詞語
⑵了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的意思
師:什么是“無獨有偶”“見微知著”呢?
生:“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還能找到還能成對的。
師:獨就是?
生:一個
師:偶就是?
生:兩個.
師:雖然單個很罕見,但偏偏有成對的,那你能不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生1: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可是英國化學家波義耳也發現紫羅蘭會變色,這真是無獨有偶.
生2:雖然這是寶玉,可是這也是無獨有偶的.
生3:他是光澤人,我也是光澤人,這真是無獨有偶.
師: 你們觀察一下“無獨有偶”這個詞很有特點,“獨”跟哪個相對?
生:偶
師:“無”跟哪個相對?
生:有
師:很有特點嘛,你們生活中還有類似的詞語嗎?
生1:天高地厚、大驚小怪、前因后果
生2:七上八下、先苦后甜
師:看來你們平時有豐富的積累,我們說厚積才能薄發呀!那么另外一個詞什么是“見微知著”?
生:遇到事情的苗頭,就能預知事情的發展趨勢.
師:科學家探求真理就必須要有這種見微知著的能力.
⑶重點指導書寫:“逆”“械”
師:在這些詞中還有兩個字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個是機械的“械”字,
這個字的右邊是一個"戒"
請同學們拿出手指,跟老師一起寫.
師:還有一個“逆”字,它是半包圍結構,請跟老師寫.你們記牢了嗎?
生:記牢了.
3、讀后,我們顯然知道,這篇課文也有寫事.不過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篇課文中的寫事,與我們以前寫事的文章一樣嗎?它有沒有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生:沒有)有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對,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不是記敘文而是一篇——(議論文)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事例,就是為了證明一個觀點,讀(課題).為了證明這個重要觀點,課文寫了哪些事例?那我們按順序來說說都寫了誰的什么事呢?
4、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水的漩渦紫羅蘭變色 眼珠轉動)
生1: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旋轉方向與地球自轉有關.
生2:英國化學家波義耳發現紫羅蘭遇鹽酸會變紅色,最后發明了石蕊試紙.
生3:奧地利醫生由兒子睡覺眼珠轉動,發現睡覺眼珠轉動與做夢有關.
前面幾位同學用精煉和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了文中的三件事例.雖然三件事發現的現象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但這三件事都說明了一個觀點.(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他們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板書:橫線和嘆號)
5、這里的“?”號和“!”號,它們代表的是什么?“拉直”又指的是什么樣的一個過程呢? 此時在你的心中也產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那么我們就來通過學習第一個事例來解決你心中的疑問,把它拉直變為嘆號.
三、精讀事例,感受精神
1、(看大屏幕)根據表格,我們看看謝皮羅教授,從普通小事中,看出了什么問題,他又是如何探索,最后找到了什么真理?下面同學們自由地,輕聲地讀讀第三自然段,你能從中發現答案的.
人物
看出的問題
探索過程
找到的真理
謝皮羅教授
很多同學能邊讀邊動腦,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
2、反饋:
⑴謝皮羅教授從洗澡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問題?
生1:“每次……總是……”
師:誰還能讀讀?
生2:讀“每次……總是……”
師:誰還想來讀讀?
生3:“每次……總是……”
師:你們聽出了沒有,她哪兩個詞讀了重音?全班齊讀,
生:每次、總是
師:那我作一起來讀讀.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生1:謝皮羅教授他實驗了很多次.
生2:謝皮羅教授他對身邊的事觀察的很細致.
師:你從哪個詞中知道他觀察的細致,是因為他有一雙什么樣的眼睛?
生:敏銳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格言導入
1、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幾句格言,誰來讀一讀?
(出示格言: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團結就是力量。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誰來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格言?這些格言都闡明了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也把
它們稱之為真理(板書:真理),這些真理也常常成為我們的座佑銘,指導我們的言行。
2、今天,老師再送同學們一條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這也是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新的課文。
讀課題。誰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學生自由發言)
3、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真理和問號之間的關系。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文,要求:
(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
(2)畫出文中直接描寫問號和真理之間關系的語句,并多讀幾遍。
2、師生交流:
(1)檢查自學生字情況。匯報課文主要內容。
(2)匯報:讀了短文,你發現除了題目中的語句,還有哪些語句也向我們描述了問號和真理的關系?
a、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b、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c、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3)學生自由讀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4)學生再讀句子,思考:聯系三個句子,想一想,作者說這么多,其實想說什么?
(5)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內容板書,并小結。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具體事例。
1、為了證明這一個觀點,作者為我們闡述了三個具體的事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出主要內容。
2、師生交流。
3、拓展閱讀,閱讀三個具體事例的有關背景資料。
四、課堂小結。
作者是按照“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的順序來進行組織材料的,首尾呼應,結構嚴謹,是議論文的標準形式。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的主要想表達什么?
過渡:的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真理,課文就為我們擺出了三個具體的事例。
二、研讀、感悟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個事例(第三自然段),思考:具體事例中的“?”
是什么?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么?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2、師生交流(教師出示表格)
問號是: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的防線旋轉?
真理是: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旋轉,就不會產生。
過程是:反復實驗和研究。
從這個事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3、教師小結:我們要善于觀察個發現,敢于提出問題,并反復實驗,解決問題,就能得到真理。
4、自學第四、第五自然段。完成表格。
5、教師小結。
三、教師總結,片段仿寫
1、總結課文特點。
2、練習仿寫:
作者運用三個具體事實說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觀點。我們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團結就是力量”
3、學生小練筆
板書: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見微知著 善于發問
? !
不斷探索
獨立思考
鍥而不舍
教學反思:
本課的跨越式教學,反思這次教學過程,我覺得比較好地實驗了跨越式的模式進行教學,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簡潔、高效。
一、簡潔
這里的簡潔可以分為過程簡潔和環節簡潔。過程簡潔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抓住主要的重難點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基本完成課標任務的同時,能夠把節省下來的時間進行拓展訓練。教學中,抓住了“真理與問號之間的關系”和事例中“問號與真理的關系”兩個重要問題進行教學,在學生理解了問題后,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完成了任務后,本課的講授任務也基本完成了。環節簡潔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為了討論而設的討論,朗讀也根據教材的特色沒有進行多元朗讀訓練,師生交流也盡力做到簡潔快速。
二、高效
能夠按照跨越式實驗模式進行教學,那么課肯定高效,四十分鐘需要進行課標的任務完成,又需要進行拓展閱讀、小練筆寫作能夠按時完成絕對的高效。《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文章很好地體現了跨越式實驗教學模式的高效了。原因是教材的篇幅適中,內容容易理解,而且文中的三個事例的段落結構相同,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學生也能夠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課文的學習和閱讀的拓展以及小練筆的寫作。在第一課時上,教師要求學生進行閱讀的拓展,讓學生對三個例子的背景有進一步的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第二節課的小練筆,學生因為在第一課時進行的拓展閱讀中理解了三個事例的背景資料,而且三個例子也是結構相同的,所以學生在學習三個例子時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省下時間進行小練筆了,在小練筆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總結的課文寫作方法“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的模式初步學習寫作議論文,從反饋看來,學生的把握不錯。下面有學生的幾篇二百字左右的小練筆,都是課堂上完成的內容,大概花了十來分鐘。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馮詩琪)
生活中有許多細微的小事。可是,如果你認真去思考,你就會認為,這件事已經變成了大事。
那次,我晚上很認真的做練習冊,到了明天,老師開始評講。說道一條選擇題,老師讓我回答。我就站起來說“b”。立即傳來的聲音不是“嗯,對”而是一陣又一陣的;“嘩··怎么可能?”可是,在“不可能”中聽到夾雜著一兩個說“沒錯”老師見此景就說,選a的舉手,于是大部分的人都舉手啦,全班只有渺渺的幾個沒有舉手。當老師開始公布答案時,每個人的手里想楸這一把汗。“b”一直高叫,把所有的人都嚇壞了。
真理掌握早少數人手中,這個就是真理。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張梓婷)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覺得這句話說的沒錯。
就想我們一些棒的同學一樣,每當測驗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就會驕傲起來。然而,到下一次測驗的時候,他就會取得很差的分數。因為他每當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他就會驕傲起來,所以導致下一次測驗取得不理想的分數。但是,當他取得不理想的成績時,他會從中吸取教訓,然而他下一次測驗他就會取得理想的成績。
所以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同學們,我希望你能從我的例子里吸取教訓。
團結就是力量(曾海倫)
其實,世界上沒有事,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一個人完成不了,我們也可以叫人幫忙,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有一些事是可以利用團結,比如:我們正要開一個大鐵門,自己不行,就得回去叫別人幫忙來一起拉鐵門得繩索,如果一些人遠不夠,就可以叫上所有人。我相信,只要大家團結一致起來,就成了一股任何東西都可以抗拒的無比力量。
當然,找人幫忙,團結一致,一氣呵成的能力,結合就是力量,那么這個力量可以做任何的事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程偉豪)
人人常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在以前每次聽到這一句話后,都不會相信,直至到三年級的一天,我才認同這句話。
記得那天,全班同學都在埋頭做試卷,我也不例外。當時我的心就像是正在拿著一只兔子一樣,蹦蹦直跳。考完后,我和其他同學一樣舒暢了許多。很快,考試成績出來了,我考了100分,我高興不己,所有同學都投來羨慕的眼光,我開始驕傲起來了,常常拿自己的成績來炫耀同學,很快同學都開始討厭我了。但我還在沾沾自喜。第二次考試來臨,我懷著自大、傲慢、驕傲的心理去考試。考完后我就又自大起來了,以為一定能考第一。隨后成績下來了,我拿下試卷一看:90多分。我再仔細一看,不該錯的都錯了。我沮喪不己,我又望一望考第一的同學,她并不像我一樣,到處炫耀。我開始慚愧起來。之后我努力復習,第三次考試又來臨,我認真做題,成績下來了,我又是第一;
自從我經歷了三年級的教訓后,我從中發現了一個道理: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也讓我從中明白道:你得到了很高的分數或很大的獎勵,都不能驕傲,不能炫耀,不能自大,要虛心,要謙虛,要繼續努力!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李爽棋)
一次,我們班的一位同學,他學習的成績突然提高,他看到了自己是全班的第二名,很高興。可是以前一二名的同學降下到了10多名。那位同學驕傲了。在上課時,不再那么專心了,做作業也完成就算了,沒細心檢查。在第二次考試成績下降到20多名。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以爸爸、媽媽為實驗對象,反復的觀察實驗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有錯誤,就虛心改正,并多想想為什么,那你的成績一定能提高。但你一驕傲,以為自己學會了,就不聽人說,那你的一定會下降。
所以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7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我們會有哪些新的認識和收獲。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指導較難寫生字的書寫,本課5個生字要求會認會寫。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生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⑴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么觀點?
⑵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認讀聽寫生字詞。
2、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么觀點?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默讀全文,畫出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反復朗讀。
二、品讀感悟,全班研討
以第二自然段為線索展開學習,先學習具體事例部分,后學習前后兩部分。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讀,就這段內容提出問題。
問題預設:“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指的是什么?不斷發問,都會問什么?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到文中所舉的三個例子中,去找尋答案。
2、學習第一個事例:
⑴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謝皮羅教授發現的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說說這個現象細小在哪,司空見慣在哪?
⑵再讀第三自然段,說說謝皮羅教授問了些什么問題?
⑶再讀第三自然段,交流謝皮羅教授的研究結果。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在讀書交流的同時設置填寫表格:
人物發現現象不斷發問找到真理
謝皮羅教授洗澡水的漩渦為什么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旋渦的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3、學習第二個事例:
⑴總結學習第一個實例的具體學習步驟。
⑵按步驟自主學習第二個事例。
⑶全班交流學習體會,在交流時注意以讀為主,讀悟結合,共同填寫上面的表格。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4、學習第三個事例:
以自學為主,自己填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學習體會。
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5、學習一、二自然段:
讀一、二自然段,圍繞著課初就這段所提出的問題展開交流,重點研討: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注意讀悟結合,切忌光談不讀。
6、學習六、七、八自然段:
⑴自讀六、七、八自然段。
⑵小組交流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⑶全班重點研討“見微知著”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么聯系。
三、回歸整體,總結收獲
1、回讀全文,談談課題的含義。
2、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獲,可從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等方面談,教師重點強調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3、作業:
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8
【教材分析】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教材六班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于議論文。課文題目“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就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從而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
【設計理念】
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所蘊含的善于觀察、不斷發展、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玓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主旨,是創新精神公德重要方面。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質疑問難、追根求源的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另外本課是一篇進行“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滲透的有效教材,因而本人在整節課里秉承著“引導學生悟法——得法——用法”的教學理念進行設計。進行了“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引導學生將在閱讀中領悟的寫作方法運用于習作中,實現讀寫結合的自然銜接。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詞語。
2、深入學習課文,理解深刻的句子,感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3、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入情入境,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
2、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領悟課文內容,體會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體會并運用課文用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石蕊試紙、鹽酸、堿及重點詞句的課件。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找與文本有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揭題質疑。
1、同學們,在平時生活中你們都提出過什么問題?發現過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2、是的,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我們不斷進步!今天,我們要學習作家葉永烈的一篇文章,題目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呢?
(預設:“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什么意思?課文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呢……)
[設計意圖]
從學生愛提問題的實際出發,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么,“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到底寫了什么內容呢?他的含義是什么呢?這是我們本課重點研究的問題。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呢?(讀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用平時常用的方法解決。)
2、學生自學后課件出示:檢測訓練
(1)讀準下列詞語。
誕生 漩渦 花圃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見微知著 鍥而不舍
(2)引導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啟發聯系上下文理解。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預設:a、課文主要用幾個事例,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b、課文主要用三個事例說明只要善于觀察,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普通事物中發現真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既符合學生閱讀規律,又為后面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三、自主感悟,體會內涵。
(一)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課文用哪三個事例來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呢?請默讀,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
2、你對哪個事例感受最深呢?請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為什么感受最深?并在重點地方做上批注。
(二)學生自學后集體交流檢測。
1、全班交流:你對哪個事例感受最深?為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啟發、及時指導朗讀。)
(1)當學生談到對謝皮羅教授發現誰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自轉有關的事例感受深時,課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敏銳地注意到”、“緊緊抓住”、反復的實驗和研究“有感情地朗讀。并思考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當學生讀到對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遇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后發明了石蕊試紙的感受時,可引導學生想象:當波義耳看到水落在濺上鹽酸的花瓣上,花瓣奇跡般地變紅了時,他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3)當學生談到對奧地利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發現了眼珠轉動合做夢有關的感受時,可根據文中重點詞”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讓這位醫生發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有關呢?指導學生朗讀。
2、你們明白了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中的“?”和“!” 的含義了嗎?請說一說。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卻由于他們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于是就成了“發現”、“發明”、“創造”、“成就”。你知道什么叫“打破沙鍋問到底”嗎?這說明什么?
(板書:善于發現 不斷探索 發現真理)
4、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學生不理解的語句。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9
師:大家認識我嗎?
(有些同學說認識,有些說不認識。)
師:認識我的同學舉手!
(有些同學舉起了手。)
師:來,請你說說,你怎么認識我的啊?
生1:有節體育課是你上的。
師:哦,有節體育課是我上的啊!
師: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上節課,大家歡迎不?
生(齊):歡迎!
師:知道我為什么要來上這節課嗎?
生(齊):不知道!
師:不知道啊?實話告訴大家吧!
生(齊):好!
師:上個禮拜啊,我聽了我們章老師的一節課。上了一篇課文,我覺得挺好玩的。我就跟駱老師說,這課那么好玩,我也想來玩一玩,好不好?駱老師說,好啊,喜歡劉老師來玩啊!大家喜歡不?
生(齊):喜歡!
師:既然同學們喜歡,我們就來上課吧!上課!
生1:起立!
師:同學們,上午好!
生(齊):老師上午好!
師:請坐。
一、聽寫詞語,檢查預習
師:從大家的問候聲中,我感受到,大家還是蠻喜歡我的!是不是啊?
生(齊):是!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篇課文。把這個課題讀一遍!
(生齊讀課題)
師:大家有沒有預習過課文啊?
生(齊):預習過了!
師:預習課文都做了些什么呢?你說!
生1:讀課文。
師:讀了幾遍?
生1:兩遍!
師:讀了兩遍。恩,很好,來你說!
生2:摘錄好的句子。
生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生4:標自然段。
生5: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你們班同學的學習能力真強!駱老師的學習方法指導的真好!但是有哪么多的好東西,有一個前提。首先要把課文里面的字學懂。是嗎?
生(齊):是!
師:要學好課文,要把課文中字、詞學懂。我要來檢查一下。好嗎?
生(齊):好!
師:首先,我們先來學習幾個詞語。誰能自告奮勇地到黑板上來寫?其他同學就拿出紙,看誰的字寫的好?寫在這好了!老師沒有教之前,寫錯都是正常的。請你不要擔心,但一定要把字寫寫好。(學生聽寫詞語老師報詞語)第一個,玫瑰。第二個,機械。第三個,敏銳。敏銳這個詞在課文中很重要!好了,最后一個,誕生!(見上臺的同學寫不出來了)寫不出來了嗎?誰來幫他寫?(幫助的同學寫完后,老師發現字寫得不好時))
師:寫對了,但寫得不是很好!
生1:老師,他寫錯了,這個點沒有的!
師:哪個點沒有的?
生1:這個!
師:哦,這個點沒有的!有不有的啊?
生(齊):有的!
師:這個點,是有的!知道劉老師為什么要先寫這幾個詞語嗎?
生(齊):不知道!
師:因為這些詞語中,都有一些字是要求我們會寫的!你們翻開書看一看,是不是啊?
生(齊):是!
師:這些詞啊,劉老師發現同學們比較容易寫錯。而且錯誤呢,比較多!多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們對這個字還不太了解。你們看,玫瑰,它是什么旁啊?
生(齊):王字旁!
師:我們都覺得,玫瑰是一種花。都會覺得它應該是草字頭或木字旁。為什么它是王字旁呢?對不對啊?我老是覺得,玫瑰玫瑰,和這個沒關系啊!后來啊,我去翻過字典,其實啊,玫瑰原來是指一種美玉。它這個王字旁象征的是什么呢?玉!很多漢字的王字旁都是象征什么啊?玉!古代人啊,喜歡說成美玉,而我們后人呢,就把他說成了玫瑰。玫瑰的真名啊,叫薔薇。薔薇呢,就有草字頭了!是不是啊?
生(齊):對!
師:原來玫瑰就是薔薇啊!玫瑰啊,很美麗。有沒有意思啊?
生(齊):有!
師:同樣的問題。你們看,這機械的械!機械是什么啊?
生(齊):拖拉機!
師:這拖拉機啊,汽車啊,車床啊!這都是鐵做的的啊,是不是?
生(齊):是!
師:那干嘛找個木字呢?
生1:因為以前的紡車是木頭做的!
師:哦,以前都是用木頭做的,對!說明你們是會思考的孩子!這就是從源頭上去找!這個械啊,它本來的這個字蠻好玩的。是木頭做的,毫無疑問!是嗎?
生(齊):對!
師:它的右邊是什么啊?
生(齊):戒!
師:這個戒呢。是一個戈加一個卉。本來的懈是什么呢?是用來扣押犯人的一種刑具。把他 關住,鎖牢!就像我們現在的手銬一樣!你看,有沒有一點像啊?
生(齊):像!
師:本來啊,這個械是用木頭做的。把手指夾住。后來啊,又成了一種武器!現在呢,又成了機械。 同樣來看,我們這個域。它怎么和或搞在一起呢!這我就不明白了!換一個字你就明白了!我們有一個新詞認識不?
生(齊):國!
師:對,這就是一個國!他表示的是什么的?這個戈是武器、人,下面這個是土地。用武器,守衛自己的領土。保衛下面的人民。是不是啊?
生(齊):是!
師:這個是什么字?
生(齊):域!
師:域就是土地的意思。知不知道啊?
生(齊):知道了!師:原來他就是這個意思,后來加了個提土旁,表示領域!就像我們中國有中國的領域,美國有美國的領域。如果你去他的領域上去侵犯的話,那就叫侵略!這是在政治和地域上的領域,我們在其他方面也有領域。劉老師是教書的,我應該屬于什么領域啊?教育領域!你媽媽是醫生,她應該屬于什么領域啊?
生(齊):醫生。
師:醫療領域!有的人是在科學這一塊研究的那叫什么領域——
生(齊):科學領域。
師:科學領域。領域實際呢,就指的是一個范圍!是不是啊?
生(齊):恩!
師:你們看這個字,他也有地方寫錯了,你看哪個地方寫錯了?
生(齊):筆順!
師:對,他的筆順錯了。應先寫這一部分,再寫這一部分。現在知道劉老師為什么先寫這些詞了嗎?
生(齊):知道了。
師:知道了吧。而且知道了這漢字的本來的意思。我們以后就不會寫錯了。也比較好玩一點是嗎?
生:對!
師:好不好玩啊?
生(齊):好玩!
師:好了,我們檢查了這幾個詞語之后,我相信對大家下面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那么,你們預習了這篇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是一篇什么課文?
生:科學論文。
師:是一篇什么文啊?好象你們六年級以前學過一篇課文叫《為人民服務》?
生:對!
師:這屬于什么課文啊?
生(齊):議論文。
師:議論文。對了,這是一篇議論文。議是這個議,論是這個論。這是一個文。是不是啊?
生(齊):對!
師:那么,議論文有沒有什么寫作特點?議論文首先要有自己的——
生(齊):論點!
師:還要有自己的——
生(齊)論據!
師:還有一個過程叫什么的啊?
生(齊):論證!
師:這是議論文的3個核心。那么你們預習了這篇課文,葉永烈在這篇課文中,他的觀點是什么?他到底在論什么?他的論點是什么?然后他又用了哪些論證?來證明他的觀點?這是我們讀議論文,應不應該關注的啊?
生(齊):應該!
師:好,同學預習可能沒有抓住這個方面去想。現在劉老師給大家5分鐘時間,找出他的論點,論據。開始!
生:(都拿起書本讀了起來。)
師:好大家停下來。葉永烈他的論點是什么?我們評判他的議論文好不好,首先要判斷他的觀點鮮不鮮明?對嗎?
生(齊):對嗎?
師:那么他的觀點是什么?找到了的舉手!
生:(都顯得茫然不知)。
師:不會吧,葉永烈的觀點那么不鮮明啊?讀了一遍課文,竟然找不到議論文的觀點。令我大失所望!是真的沒有讀呢?還是找不著?觀點啊,那就議論文的旗幟啊!對不對?
生(齊):恩!
師:白的、黑的、紅的、青的,一看就知道的啊!來,我請一個不舉手的。來,你知道嗎?他的觀點是什么?
生1:我覺得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對不對啊?
生(齊):對!
師:找到了這個的舉手,認為是這個的舉手。
很多同學舉起了手。
師:怎么現在有那么多手舉起來了啊?剛才那么多手都藏著。恐怕是沒有把握,是不是啊?
生(齊):對。師:要有自信。 葉永烈的論點就是課文的——+
生(齊):題目!
師:議論文就用自己的觀點做題目。這才叫旗幟鮮明,觀點明確!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觀點讀一下。
生(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所以學習要有自信一點,要相信自己。好不好?
生(齊):好!
師:剛才我們讀了課文知道,葉永烈用了3個論據。用了哪3個論據?我們一起一起把他寫出來。首先關注3個人物,對不對?
生(齊):對!
師:來,你說,第一個人物是誰?
生1:美國……謝皮羅教授。
師:他是不是姓謝啊?
生:是!(過了一會。)不是!
師:美國人才不姓謝呢,我們中國人姓謝。如果我們中國人取一個名字叫謝皮羅,那還是蠻好玩的。第二個呢?
生2:波義耳!
師:波義耳這名字也蠻好玩的。第三個呢?
生3:奧地利醫生。
師:奧地利醫生是誰啊?我去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他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你要是不相信的話。我們現場有幾位老師,大家都知道弗洛伊德。可是在沒讀這篇課文之前,我還不知道謝皮羅和波義耳,章老師。是不是這樣?
(章老師:是的。)
師:羅老師,是不是這樣?
(羅老師:是。)
師:弗洛伊德這個人可了不起了,他是研究夢的偉大的科學家。夢是我們最神奇的東西,是不是啊?
生(齊):對!
師:我們中國歷史上有個周公解夢。人家說那時迷信,也有科學根據。因為這個夢太神奇了,是不是啊?醒來就沒有了!人為什么要做夢?這個夢,和我們生活有什么關系呢?這個弗洛伊德啊,就對夢進行了科學的解釋。他有一本書,叫《夢的解析》。你們長大了去讀,現在可能還讀不懂。我對這課文把他的名字刪掉了,實在有點不夠意思。對不對?用個奧地利醫生,什么意思啊?這是對他的不尊重。對不對啊?我們來看這3個論據怎么可以證明這3個觀點呢?對不對啊?
生(齊):對!
師:然后我們看,這3個放在一起,怎么來證明真理誕生與一百個問號之后呢?他們是怎么來證明的?他要為這個論點提供證據啊。也就是我們這個房子搭起來了,得有柱子啊。如果這個柱子不行的話,這房子就怎么了?
生(齊):塌了!
師:你這個論點就不存在,是不是?
生(齊):是!
師:那么他的怎么來證明的?要好好地讀一讀這幾個證據,這幾個證據很重要的。請同學們細細的讀一下這3個故事,他分別為這個論點提供了什么有利證據?現在就要開始思考了,讀書不思考不行。
( 同學們認真地思考了起來。)
師:你來說一說,先說謝皮羅的。
生1:謝皮羅在一次洗澡的過程中,發現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反復的實驗研究。終于到出了結論!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在赤道不會有漩渦。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啊?
生(齊):對。
師:他把謝皮羅的這個故事概括了一下。他從洗澡水的什么啊?
生(齊):漩渦
師:想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和地球的……
生(齊):自轉有關!
師:然后我們再來看波義耳。來,你說。
生2:波義耳從紫羅蘭的變色……
師:他從紫羅蘭的變色,因而發明了?
生(齊):石蕊試紙!
師:地球自轉我們都知道的。那石蕊試紙呢?
生(齊):不知道。
師:是一張紙,把他放入水里就能測出酸堿度。
生1:是不是就是ph試紙?
師:對,現在就叫ph試紙。在ph試紙之前叫什么?
生(齊):石蕊試紙。
師:我們再來看弗洛伊德。來,你說!
生3:根據眼珠的……
師:根據眼珠的轉動什么呢?
生3:得出他正在做夢。
師:就是眼球轉動和做夢有關。 我們發現了這三個證據,這三個證據怎么就證明了這3個觀點的?你說。
生1:因為這個問題是說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肯定需要很多的問題。要經過不斷的探索,才能找到真理。而課文中也反復強調,他們是經過反顧實驗研究之后才找到的真理。
師:把掌聲送給他!
(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中的問題找出來,好好讀一讀。體會他是怎么思考的。
( 同學們邊劃邊讀。)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每次放掉洗澡水時……預備起!
生(齊):讀 每次放掉洗澡水時……
師:沒有問號,沒有聽到你們的問號。每次放掉洗澡水時……預備起!
生(齊):讀 每次放掉洗澡水時……
師:你們有沒有看到過洗澡水的旋渦?
生(齊):有!
師:我們都沒有去問一個為什么。可謝皮羅問了。所以說——
生(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第二個問號怎么問的?找出來!找到沒?
生(齊):找到了!
師:請一個同學來讀讀。
生1:讀 那么,這種物質……有什么樣的意義?
師:這個問題比剛才的問題多。可這個同學的問號怎么越來越少了啊?沒有一點問的意思啊?我請你們好的讀一讀!來,你來!
生2:讀 那么,這種物質……有什么樣的意義?
師:好不好?
生(齊):好!
師:比剛才好,但還不怎么好!來,你來!
生3:讀 那么,這種物質……有什么樣的意義?
師:好不好?生(齊):好!
師:這才叫思考。這就是科學家的思考。預備起!
生(齊):讀 那么,這種物質……有什么樣的意義?
師:是不是從這些問題中證明了他的論點?
生(齊):對!
師:來第三個!
生4:醫生……什么關系呢?
師 :我們經常看到奶奶、媽媽睡覺時眼球在轉。其實他在——
生(齊):做夢!
師:可我們就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這3個論據是不是證明了這個論點的正確性?
生(齊):對!
師:所以葉永烈找的3個論據很正確!議論文是否就在與論點的是否正確。我們來看,這3個人物,都有什么共同之處呢?課文中有幾個詞語就能體現,我們把他歸納起來。來,你來說說!
生1:他們都是經過反復觀察實驗的
師:有3個詞語,概括出來的。來,你說!
生2:見微知著
師:找到沒?
生(齊):找到了!
師:見微知著。前面的都是微,后面的是著!第二個!
生2:善于發問!
師:善于發問!也就是——
生(齊):打破沙鍋問到底!
師:第三個?
生3:鍥而不舍
師:有見微知著、打破沙鍋問到底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同樣我們也能發現真理。你看葉永烈就發現了真理。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生(齊):老師再見!
聽課后的啟示:簡簡單單上語文,輕輕松學語文,這是聽了劉老師上這堂課后的最大的收獲。縱觀時下的語文課堂,花槍花調太多,這法那法太多,搞得老師花盡心思處處精彩,弄得孩子霧里看花一無所得。劉老師用他的課告訴我們:扎扎實實教語教文,輕輕松松學語學文,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我敢說,這一堂課不僅僅是讓孩子記住了這些字,記住了弗洛伊德,記住了議論文的三要素,更讓他們感悟到祖國的文字竟有如此的魅力!學習語文竟是如此的輕松,如此的好玩!這才是一個語文老師讓他孩子們有課堂上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情況下東西!(章紅蓮)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目的:
1、正確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后”;
3、理解關于科學發現的三個故事在寫法上的相同點,以及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的寫法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用事例說明觀點的寫法,初識議論文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所列舉事例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以“三”引入,激發興趣:
1、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 你知道哪些與“三”有關的故事? 哪些與“三”有關的成語或名言?
2、讀課題,指導“誕”的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你能從課文中發現多少個“三”?
2、匯報交流:
⑴、三個故事三個人物:分別簡單說說是哪三個人三個故事?
⑵、三個地方三個方向:順時針、逆時針、沒漩渦
⑶、三百多年:說明了什么?
三、細讀課文,對比發現:
三個例子,三件事,三個人!大家仔細讀文,老師這里有一張表,你們能對照著書填一填嗎?(表見后)
1、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表格;作者為什么選擇這三個事例?這三個事例有什么相同之處?
2、課文中哪一段話可以概括你們剛才的分析?
3、文中有一個詞語可以概括這一段的內容,是哪一個詞?
4、分別說說每件事例中的“微”和“著”分別指什么?
5、這一段中有一個“?”和一個“!”,它們分別指什么?
6、從“?”到“!”的過程容易嗎?科學家們是怎么做的?從這些描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三位科學家用他們的經歷告訴了我們什么?
人物
發現的現象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
找到的真理
謝皮羅教授
洗澡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
為什么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緊緊抓住問號不放、反復的實驗和研究
水的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化學家波義耳
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
這種物質到底是什么?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么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么樣的意義?
敏感地意識
一連串的問題
許多實驗
制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堿試紙——石蕊試紙
奧地利醫生
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
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么關系呢?
百思不得其解
一連串的疑問
反復的觀察實驗
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四、小結關系,明確寫法
1、聯系三個例子的相同點,你發現了什么?
2、用不同事例說明同一個觀點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3、你還知道哪些事例能夠說明他的觀點?
五、拓展練筆,鞏固寫法:
1、選擇其他事例,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觀點;
2、選擇另外一個觀點,再用事例去證明
“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團結就是力量”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11
☆一、基礎練習
1、根據意思寫詞語:
(1)看得多了,不以為奇。 ( )
(2)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 ( )
(3)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 )
(4)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 )
(5)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
(6)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
2、用上上面的詞語,說說本課的論點。
3、讀課文,完成練習。
課文向我們論證了 的道理。作者通過列舉1、
2、 3、 這樣的三個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文章體裁叫做 。
☆☆二、讀課文完成表格:
人物
發現現象
不斷發問
找到真理
謝皮羅教授
洗澡水的漩渦
為什么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旋渦的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三、課堂小練筆:
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等等。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12
設計理念:
本文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是一篇進行“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滲透的有效教材,因而本人在整節課中進行了“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引導學生將在閱讀中領悟的寫作方法運用于習作中,實現讀寫結合的自然銜接。緊緊圍繞作者如何運用三個具體事例說明觀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找尋它們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然后進行追問:讀了三個有趣的科學故事,你對課題又有了怎樣的認識?自然過渡引導學生“習得法”: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道理)可以使讀者更信服所要陳述的觀點(道理)。引導學生尋求相關事例來說明這一觀點,通過交流感受事例的來源,明確事例來源的多種途徑。最后“用其法”,選取一兩個具體事例來說明一個自己熟悉的觀點(道理),閱讀為寫作服務,至此,回歸初衷。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中的句子,正確理解“司空見慣、見微知著、追根求源、鍥而不舍、無獨有偶”等四字詞語,并利用這些四字詞語完成板書。
2、研讀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體會它們在內容、寫法上的共同點,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3、能根據句子間的聯系,理解課后習題3中的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4、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學習用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并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5、引導學生認識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研讀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體會它們在內容、寫法上的共同點,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
2、體會并運用課文用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
先學要求:
1、預習課文。
2、搜集有關科學家善于觀察、有所發現的故事。
教學程序
一、回顧內容,初識文體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真理會有全新的認識。
2、讓學生聯系昨天的板書,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提出觀點—證明觀點—總結觀點)
二、品讀事例,理清條理
(一)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件事來證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的?
(二)生匯報。
課文主要寫了三件事:
第一件: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第二件: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試驗,終于發明了酸堿試紙。
第三件: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球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指導讀這三句話。
(三)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認真讀讀這三個事例,你能說說三個故事在寫法上、內容上的共同點嗎?可以在課文中畫一畫,做一做批注。
(四)生匯報:
預設:
1、在寫法上,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后寫解決問題。
2、生:這三個事例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事件。
師:能用文中的哪個四字詞來概括?
生:司空見慣。
生:他們都能從這普通的事例中引起注意,產生疑問,并進行研究。
師:你能用文中的四字詞語來概括嗎?
生:見微知著。
師:那他們分別產生什么疑問呢?請分別找出來。
3、師:那么,這幾個主人翁雙是怎樣研究問題的呢?你能繼續用文中的四字詞語來概括嗎?
生:追根求源。
生:鍥而不舍。
指導讀這幾個四字詞語。
4、師:很好,最后他們都發現了真理。請找出每個事例中發現的真理,用“——”劃下來。
(生匯報,分組讀這三個結論。)
4、師: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說明他們 “見微知著”?
出示:謝皮羅教授:敏銳地注意到
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
奧地利醫生:感到很奇怪,連忙
生匯報,出示句子,生讀,找出重點詞:敏銳、敏感、奇怪。
5、思考:分別從這三段中找出體現“追根求源”、 “鍥而不舍”的語句。
生匯報,出示句子,生讀句子,找出重點詞:反復、許多、反復
三、拓展事例,理解觀點
(一)體現發現真理的過程,理解重點語句
師:通過這三個事例,你認為人類是如何發現真理的?請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a: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能發現真理。
生b: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師:你覺得他們誰找對了?
生:都對。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們表達的意思都一樣。
師:那么這兩句話有什么聯系?
生:前后呼應。
師:你更喜歡哪句話?為什么?
生:第二句,因為“?”“!”更形象。
師:“?”、“!”分別指什么?
(師趁機板書)
(二)拓展事例
師:這三個事例都證明什么觀點?
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你還能列舉出這樣的事例嗎?
生自由說。
(三)理解重點句子,培養凡事多問的精神
1、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真理?怎樣的人能發現真理?
2、理解句子
(1)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2)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么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于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人。
四、體會寫法,仿照寫話
1、總結本文寫法: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一個觀點。
2、說說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名言。
3、小練筆:
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五、作業布置:
摘抄課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把它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提出觀點:20、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 發現問題 司空見慣
見微知著
證明觀點 研究問題 追根求源
鍥而不舍
! 解決問題 發現真理
總結觀點 善于發問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實錄 篇13
教學目標
1.會寫“慣、圃”等11個字,正確讀寫“真理、司空見慣”等13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
4.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知道每個故事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能根據具體事例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引導學生認識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知道每個故事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正確理解課題的含義。
2.體會課文的寫作特點,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慣、圃”等11個字,正確讀寫“真理、司空見慣”等13個詞語。
2.了解課題,明確作者的觀點;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知道每個故事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教學過程
板塊一標點導入,點明觀點
1.書寫標點,觀察思考。
(1)課件出示“?”,教師提問:這是一個什么標點符號?它有什么含義?
(2)學生自由發言。
(3)把問號的上半部分拉直,就會變成什么標點符號?它又有什么含義?(課件演示動畫,把“?”拉直變成“!”)
(4)學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引入課題,解釋“真理”。
(1)引入課題:由問號變成嘆號,這兩個看似簡單的符號變換,卻被我們的作者用來形象地向我們闡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板書課題)
(2)啟發思考:先看看這兩個標點符號的變換,再看看課題,想一想“?”代表課題中的哪個詞語,“!”又代表課題中的哪個詞語。(?:問號!:真理)
(3)理解“真理”:你們知道哪些真理?可引導學生說幾個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
(4)小結:以上的名言警句、公式等都闡明了真實的道理,都被實踐證實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稱它們為真理。這些真理在生活中被廣泛運用,指導著我們的言行。
(5)指名讀課題。
【設計意圖】
課堂教學開始時要有亮點,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環節以標點符號“?”到“!”的變換引入,令學生眼前一亮,緊接著自然引出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板塊二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1.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1)提出自學要求。
①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工具書。
②先把句子讀通順,再朗讀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①認讀詞語。課件出示詞語:
課件出示:
真理司空見慣疑問花圃搜集蚯蚓實驗階段
事例見微知著靈感領域機遇
②理解重點詞語“司空見慣”“見微知著”。
2.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1)提出要求。
①默讀課文,要求不出聲、不指讀。
②思考: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了什么?
課件出示:
理清課文說明順序,填一填。
本文先提出觀點,然后列舉、三個事例,最后總結:只有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才能解決問題,發現真理。
(2)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
本文是按照“提出觀點——舉出事例——總結觀點”的思路寫作的,條理很清晰。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層次,設計了填空練習,為學生搭建支架,又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鋪墊。
板塊三理解事例,填寫表格
1.初步了解,概括事例。
(1)找出文中列舉事例的段落,快速瀏覽,用自己的話概括事例。
(2)作者為了說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舉了哪幾個事例?誰能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一說?
(3)學生交流。
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第二個事例是魏格納從蚯蚓的分布,推論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
第三個事例是一位奧地利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中發現了人睡覺時眼珠的轉動和做夢的關系。
2.深入理解,填寫表格。
(1)學習有關第一個事例的段落,師生合作填寫相關的表格。課件出示:
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找到真理
事例1洗澡水的漩渦為什么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反復試驗和研究漩渦旋轉的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事例2
事例3
(2)現在再請大家細讀有關另外兩個事例的段落,同桌合作補全表格。
(3)交流表格的填寫,課件出示答案:
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找到真理
事例1洗澡水的漩渦為什么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反復試驗和研究漩渦旋轉的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事例2同一種蚯蚓分布在美國東海岸和歐洲西海岸的.同緯度地區,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研究推論推論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
事例3睡覺時眼珠為什么會轉動反復觀察實驗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設計意圖】
在“深入理解,填寫表格”這個環節中,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首先師生共同填寫第一個事例的相關內容,再讓學生獨立補全表格。設計這個表格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三個事例中了解到真理誕生的過程。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默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于科學發現的故事,知道每個故事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能根據具體事例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引導學生認識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板塊一談話導入,回顧學法
1.歸納敘述順序。
(1)觀察表格,回顧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敘述這三個事例的?
(2)學生先討論,然后舉手發言。
(3)小結:這三個事例中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過程是相似的,作者寫這三個事例都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寫的: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復的研究和實驗;最后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課件出示:
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找到真理
過渡:書上有一段話和大家說的意思是一樣的,請大家找出這個自然段。(第2自然段)
2.理解關鍵句子。
課件出示: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1)齊讀這段話。
點撥: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這就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2)引導理解問號和感嘆號的含義。
①在這一段話中,“?”和“!”有什么含義呢?它們各指什么呢?(“?”的含義是:發現問題,不斷追問;“!”的含義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
②那么,“把‘?’拉直變成‘!’”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話相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③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形象、直觀、易懂)
3.拓展舉出事例。
(1)列舉事例:科學史上,從生活的細小現象中受到啟發,不斷實驗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還有很多,你能舉出幾個嗎?
(2)學生匯報搜集的資料。
(3)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進行補充,課件出示事例。
課件出示:
瓦特從水蒸氣推動壺蓋的現象中受到啟發,改良了蒸汽機。
魯班的手被植物葉子劃傷,后來他發明了鋸子。
牛頓在蘋果樹下被掉下來的蘋果砸到了頭,后來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4)小結:這么多的事例說明了科學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遙遠。只要你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就可以找到真理。
(5)師生合作讀。
【設計意圖】
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是怎樣說明作者的觀點的?這是本環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讓學生聯系前一課時的表格內容,思考它們共同的敘述順序,即“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找到真理”,從而引出表達作者具體觀點的段落,并深入理解句子,水到渠成。
板塊二感悟科學精神,總結觀點
1.找關鍵詞,感悟精神。
(1)默讀課文,提出要求。
真理的發現也是有條件的,那么科學家們是靠著怎樣的科學精神,在漫漫的科學長途中尋找到真理的呢?
(2)默讀課文,畫出關鍵詞語,并聯系事例理解。
(3)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交流:你覺得他們憑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①見微知著。
a.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話體現了謝皮羅這種見微知著的本領呢?(見微知著:見到一點兒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b.指導朗讀句子,課件出示:
課件出示: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c.在魏格納和奧地利醫生身上能找到這種見微知著的本領嗎?
d.學生交流。
小結:看來要想發現問題,有所成就,就得練就一雙銳利的眼睛,善于觀察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并能見微知著。
②善于發問。
a.奧地利醫生憑借什么找到了真理?(板書:善于發問)
b.誰來讀一讀奧地利醫生那一連串的問題?
課件出示:
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有什么關系呢?
③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舍。
a.啟發引導:當他們發現問題之后,謝皮羅教授是怎樣做的?魏格納是怎樣做的?奧地利醫生是怎樣做的?
b.在發現問題之后,他們進行了反復的實驗。他們正是憑借這種不斷探索、獨立思考、鍥而不舍的精神,才發現了真理。
2.總結觀點,暢談體會。
(1)總結觀點,反復讀課題。
是啊,這個“?”和“!”凝結了科學家們多少難以名狀的情感啊!如果你是謝皮羅教授,在抓住問號不放并進行反復的研究之后,發現洗澡水的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你一定會贊同作者的觀點,一定會驕傲地對世人說:“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2)暢談體會。
學習課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
情感是小學語文的靈魂。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體現科學家科學精神的關鍵詞,使他們心中升騰起敬佩之情。在總結觀點環節,老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探索發現的熱情。
板塊三領悟課文寫法,仿寫練習
1.總結寫法。
(1)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本文先點明觀點,然后通過具體事例說明觀點,最后總結觀點)
(2)教師總結:這篇課文圍繞著“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觀點,列舉具體事例加以說明,最后總結觀點,這樣的文章叫作議論文。
2.仿寫練習。
(1)題目要求:“失敗乃成功之母”“團結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志者事竟成”這些格言也是真理,現在就請你們仿照本文的寫法來寫一篇短文,論證某句格言。
(2)口頭交流短文的選材,思考應該怎樣選材。
提示:圍繞自己的觀點選擇具體的事例。
(3)編寫簡要的提綱,課件出示:
課件出示:
團結就是力量提出觀點
舉出事例事例1:
事例2:
總結觀點
(4)學生開始寫作。(如果時間不夠,可以放到課后去寫)
【設計意圖】
本課后有道“小練筆”,這是個讀寫結合的練習。怎樣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遷移呢?先總結課文的寫作特點,然后交流如何圍繞觀點選材,再指導列出提綱。按這樣的步驟進行寫作練習,學生再寫起來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