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通用7篇)
《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 篇1
《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
《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我站在鐵索橋上》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斗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瑯瑯上口。這兩節詩的學習中,我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比如指名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配樂齊讀等。在第二段的教學中,分為三個層次讀,其中穿插了影片,毛主席的詩歌《長征》。在第三節的教學中也穿插了多種形式地讀,男女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小組讀,齊讀等。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紅軍飛奪瀘定橋事跡的資料,想通過了解當年的歷史,讓學生在腦海里構建起形象生動的畫面,為情感的流露搭建一個平臺。課堂上,讀到描寫紅軍戰士英勇作戰的小節時,有的孩子開始用課外資料幫助聯想。
他們的回答中,不僅是對資料的轉述,而且與課文結合。這時,一個孩子找到課文中的一個詞:強渡,并介紹了瀘定橋重要的戰略位置,從中體會到了紅軍戰士渡河的勇氣和決心!我覺得,在理解課文時,只有把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與課文真正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乘機和孩子們交流了課外資料的使用問題,讓他們懂得了搜集什么樣的資料,以及怎樣用搜集的資料。我想,要注意抓住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點去引導學生,為我所用;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每一個評價,甚至每一句話都要背下來;教學中不要太瑣碎,太細化,要給學生一個整體感。總之這節課上的比較成功。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斗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瑯瑯上口。第一次試教,由于對教案不熟,我第一次的課沒有上完,在第二段的對紅軍英勇頑強的精神的理解上并不深刻。我很不滿意,覺得自己在詩句的把握上還不夠好,教案沒有細化。后來,在羅主任和馬老師建議下,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在第二段的教學中,分為三個層次讀,其中穿插了影片,毛主席的詩歌《長征》。在第三節的教學中也穿插了多種形式地讀,男女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小組讀,齊讀等。星期四,我又一次試教這一課,不光組內老師,羅主任也來聽課,親身指導。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怎樣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詩歌中的句子,準確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起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的體會應該是他們通過閱讀文本,思考、感悟而得到的。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紅軍飛奪瀘定橋事跡的資料,想通過了解當年的歷史,讓學生在腦海里構建起形象生動的畫面,為情感的流露搭建一個平臺。課堂上,讀到描寫紅軍戰士英勇作戰的小節時,有的孩子開始用課外資料幫助聯想。他們的回答中,不僅是對資料的轉述,而且與課文結合。這時,一個孩子找到課文中的一個詞:“強渡”,并介紹了瀘定橋重要的戰略位置,從中體會到了紅軍戰士渡河的勇氣和決心!聽了這個孩子的回答,我表揚了她:你是個會讀書的孩子!在理解課文時,只有把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與課文真正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乘機和孩子們交流了課外資料的使用問題,讓他們懂得了搜集什么樣的資料,以及怎樣用搜集的資料。我想,羅主任說得好,要注意抓住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點去引導學生,為我所用;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每一個評價,甚至每一句話都要背下來;教學中不要太瑣碎,太細化,要給學生一個整體感,這兒可讓學生想象畫面,給他一個整體的印象……
《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 篇2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斗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瑯瑯上口。第一次試教,由于對教案不熟,我第一次的課沒有上完,在第二段的對紅軍英勇頑強的精神的理解上并不深刻。我很不滿意,覺得自己在詩句的把握上還不夠好,教案沒有細化。
后來,在馮老師和王老師的建議下,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在第二段的教學中,分為三個層次讀,其中穿插了影片,詩歌《長征》。在第三節的教學中也穿插了多種形式地讀,男女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小組讀,齊讀等。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怎樣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詩歌中的句子,準確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起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的體會應該是他們通過閱讀文本,思考、感悟而得到的。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紅軍飛奪瀘定橋事跡的資料,想通過了解當年的歷史,讓學生在腦海里構建起形象生動的畫面,為情感的.流露搭建一個平臺。
課堂上,讀到描寫紅軍戰士英勇作戰的小節時,有的孩子開始用課外資料幫助聯想。他們的回答中,不僅是對資料的轉述,而且與課文結合。這時,一個孩子找到課文中的一個詞:“強渡”,并介紹了瀘定橋重要的戰略位置,從中體會到了紅軍戰士渡河的勇氣和決心!聽了這個孩子的回答,我表揚了她:你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在理解課文時,只有把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與課文真正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乘機和孩子們交流了課外資料的使用問題,讓他們懂得了搜集什么樣的資料,以及怎樣用搜集的資料。我想,羅主任說得好,要注意抓住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點去引導學生,為我所用;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每一個評價,甚至每一句話都要背下來;教學中不要太瑣碎,太細化,要給學生一個整體感,這兒可讓學生想象畫面,給他一個整體的印象……
《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 篇3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斗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瑯瑯上口。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采取了“以讀為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為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
紅詩并不難教——《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反思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斗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瑯瑯上口。第一次試教,由于對教案不熟,我第一次的課沒有上完,在第二段的對紅軍英勇頑強的精神的理解上并不深刻。我很不滿意,覺得自己在詩句的把握上還不夠好,教案沒有細化。后來,在馮老師和王老師的建議下,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在第二段的教學中,分為三個層次讀,其中穿插了影片,毛主席的詩歌《長征》。在第三節的教學中也穿插了多種形式地讀,男女生配合讀,師生配合讀,小組讀,齊讀等。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怎樣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詩歌中的句子,準確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起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的要求:“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的體會應該是他們通過閱讀文本,思考、感悟而得到的。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紅軍飛奪瀘定橋事跡的資料,想通過了解當年的歷史,讓學生在腦海里構建起形象生動的畫面,為情感的流露搭建一個平臺。
課堂上,讀到描寫紅軍戰士英勇作戰的小節時,有的孩子開始用課外資料幫助聯想。他們的回答中,不僅是對資料的轉述,而且與課文結合。這時,一個孩子找到課文中的一個詞:“強渡”,并介紹了瀘定橋重要的戰略位置,從中體會到了紅軍戰士渡河的勇氣和決心!聽了這個孩子的回答,我表揚了她:你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在理解課文時,只有把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與課文真正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乘機和孩子們交流了課外資料的使用問題,讓他們懂得了搜集什么樣的資料,以及怎樣用搜集的資料。我想,羅主任說得好,要注意抓住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點去引導學生,為我所用;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每一個評價,甚至每一句話都要背下來;教學中不要太瑣碎,太細化,要給學生一個整體感,這兒可讓學生想象畫面,給他一個整體的印象……
《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 篇4
《我站在鐵索橋上》教學案例及反思——“有效教學的行動策略研究”課題錄像課案例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0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達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具及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學習菜單
教學關鍵:
1、在教學中著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將讀和想象、表達有機結合起來。如:讀第二節,要結合課前收集的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想象紅軍飛奪盧定橋激烈戰斗的場面,想象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說后再讀,這樣更容易把自己置身于詩歌描寫的情景之中,讀出文中的感情和韻味。采取多種形式的讀書方法來表達感情,真正使朗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2、要抓住描寫紅軍強渡的詞句,加強朗讀、想象,重視熏陶感染,細心體會紅軍的品質以及蘊涵的感情,提高品德修養。
3、注意鏈接教材以外的豐富材料,幫助學生真切地了解戰爭年代革命英雄的偉大事跡,緬懷那些英勇戰斗的英雄們,激發學生繼承革命傳統的精神。
研究目標:
在本節課教學中,體現新課程有效教學“先學后導、問題評價”的教學思想,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材分析: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鄂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英雄贊歌”這個話題,安排了三篇體裁各異的文章。本課是一首詩,曾被譜成曲子,填作了歌詞。全詩共四節,追昔惜今,既追憶了我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的積累戰斗,歌頌了紅軍英勇頑強,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又撫看今朝,敘述了烈士們當年激戰過的地方成為今天鮮花盛開的地方,表達了對先烈緬懷和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熱愛.
學生分析:
在教學《我站在鐵索橋上》這首詩時,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作為四年級學生,能聯系上下文、借助字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在學習這首詩歌中,要想讓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課前布置學生閱讀了《飛奪瀘定橋》一文,收集了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并組織學生收看了電影《飛奪瀘定橋》。學生對瀘定橋的外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紅軍浴血奮戰,不畏生死地奪下瀘定橋的事跡比較熟悉,為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作好了鋪墊。但如何使學生能深刻體會到作者站在鐵索橋上那時的心潮澎湃的感情思緒呢?我嘗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按學習能力強弱組建學習小組,這樣借助優等生的智慧啟發和引領后進生學習。對他們采取同步建構、異步達標的教學策略,并給與他們個性化指導和幫助,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同時,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情況,把握詩歌教學的規律,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吟誦,細細品味領悟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情感。
設計理念:
一切為了學生發展、一切適應學生發展、一切促進學生發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讓教師真切享受成功的喜悅,讓課堂充滿生命力。我在本課教學設計中,體現新課程有效教學“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思想,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及要求,結合我班學生實際進行了創新性設計。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創造、自主探究和自主朗讀的方式,走近文本,發現問題,使知識問題化。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設計環節時,確立了滿足學生差異及需要的教學重點、難點和三維目標。使學生在自主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接受審美情趣的陶冶。繼而,加強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拓寬語文學習的各種渠道,真正讓語文詩意化、風情化、情感化、社會化、多元化。把讀與思、讀與想(象)、讀與劃、讀與寫、讀與練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體驗式、參與式、自主式教學中,凸現學習的主體性、自主性,構建煥發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課件展示不同角度的“瀘定橋”風貌,播放歌曲,教師畫外音:這就是馳名中外的瀘定橋,也就是詩中寫到的鐵索橋。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在瀘定橋受到國民黨軍隊的攔截,為了爭取時間,他們冒死攀橋欄,踏鐵索,取得了“飛奪瀘定橋”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精心策劃的大渡河會戰,譜寫了中國歷史上“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麗篇章。多年后,詩人顧工來到這里,心潮起伏,激動地寫下了《我站在鐵索橋上》這首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細細地體味詩人的情感。
二、問題生存預設:
1、師:課前,同學們都仔細預習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誰能告訴老師,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現在我們就來交流一下: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三、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一)自讀詩歌、完成學習菜單
1、師: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幾個問題,把詩中描寫看到的句子用“……”劃下來;把詩中描寫想到的句子用“~~~~~”劃下來;把詩中描寫心情的句子用“ ”劃下來。然后完成學習菜單(學習菜單附后)。
(二)學習第一節詩
1、師:剛才同學們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現在請大家來匯報一下: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了什么?(二郎山的云霧,大渡河的白浪)
2、師:課件出示句子:“頭上飄過二郎山的云霧,腳下是大渡河的白浪。”你能從這句詩中體會到什么呢?誰愿意讀讀這句話?(引導學生讀出過鐵索橋的驚險。)
3、師: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橋身在輕輕地搖晃,看到了頭上飄過二郎山的云霧,腳下是大渡河的白浪。誰愿意把第一小節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導讀,師生齊讀。)
(三)學習第二節詩
1、師:看到了頭上飄過二郎山的云霧,看到腳下是大渡河的白浪。這時詩人想到了什么呢?(想到英雄的紅軍,曾在這里強渡。)理解“強渡”。
2、師:那我們的紅軍在強渡瀘定橋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的第2小節,劃出相關的語句。(遇到的困難:一根根鐵索 密密的彈雨 敵人的火網 )從這些詞語中你又能體會到了什么呢?
3、師:遇到這么多的困難,紅軍戰士為什么還要強渡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當時的情形吧!(課件播放示意圖播放時代背景介紹。)
4、師:同學們,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對敵人的先進武器,我們的紅軍必須強行渡過瀘定橋,才能順利北上抗日。我們的紅軍戰士又是怎樣強渡的呢?(攀著、冒著、沖破等)從這些詞語當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具有英雄頑強,不屈不饒的獻身精神)師:多么危險的情形呀!英雄的紅軍戰士毫不畏懼、不怕犧牲,奮勇強渡,請同學們帶著這種體會練習讀這一句話。指名讀。
5、師:英雄的紅軍戰士毫不畏懼、不怕犧牲,奮勇強渡,你們想親眼去目睹他們強渡瀘定橋時的激戰場面嗎?(看視頻),看完視頻短片,相信大家對我們英雄的紅軍戰士更加敬佩,誰愿意再來讀一讀這節詩呢?指名讀、男女生分角色讀、齊讀第2小節。
(四)學習第三節詩
1、師:在這次強渡中,紅軍戰士不怕犧牲,冒死攀橋欄,踏鐵索,取得了“飛奪瀘定橋”的偉大勝利。這場戰役真可謂是“大渡橋橫鐵索寒”,鐵索橋上顯威風。詩人站在鐵索橋上,不僅想到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斗的情景,他還想到了什么呢?
2、師:請大家自由地讀課文的第3節。你們從這里能體會到什么?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3、師:除了詩中寫到的這些,詩人還會想到現實生活中的哪些美好的景象呢?讓我們懷著敬意和感激之情來讀一讀這句話。
4、師:勇士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祖國的安寧、祥和;勇士們的浴血奮戰換來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勇士們用生命換來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祖國也不會忘記他們。人民是怎么做呢?(人民捧著美麗的鮮花,輕輕地,輕輕地撒在著英雄的土地上。)指名讀這句話。相機問,你為什么讀得這么輕?全班帶著敬意之情來讀這一句。英雄的紅軍用生命換來了祖國的安寧祥和、繁榮昌盛,也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現在讓我們懷著敬意和感激、緬懷之情再來讀一讀這一節詩。小組讀、齊讀第3節。
(五)學習第四節詩
1、師:站在鐵索橋上,詩人看到了頭上飄過二郎山的云霧,腳下是大渡河的白浪。遙想紅軍當年在這里英勇無畏的戰斗情景,又想到現在人民在這里幸福生活,詩人的心情怎樣呢?誰能用書上的一個詞語來回答?(洶涌激蕩)“洶涌激蕩”是什么意思?當年在這英雄的土地上,勇士們曾浴血奮戰過,追憶這些,詩人心情洶涌激蕩;想到現在人民在這里安居樂業,想到祖國的和平盛世!詩人的心潮更加的洶涌激蕩!讓我懷著洶涌激蕩的心情來讀一讀詩的二、三兩節。指名讀、小組讀、師生合作讀、齊讀。
2、師:站在鐵索橋上追憶過去,詩人心潮洶涌激蕩,看到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詩人心潮更加洶涌激蕩!這時再放眼看看眼前的二郎山、腳下的大渡河,所看到的景色又有了怎樣的變化呢?男女生分角色讀、小組對比讀這兩句話,再次體會詩人洶涌激蕩的心情。
3、師:此時此刻,詩人的心潮洶涌激蕩!他情不自禁地要高聲歌唱。齊讀課文的最后兩句話。詩人要高聲歌唱什么呢?讓我們滿懷激情地和詩人一起高聲歌唱吧!齊讀第4節。
(六)背誦指導
1、師:在這英雄的土地上,勇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了人們的幸福生活,這里的人們格外珍惜。這些情景令詩人心情洶涌激蕩,久久不能平靜,讓我們懷著敬意和懷念之情來背背這首詩吧。 先在小組內試著相互背一背,然后指名背,最后會背誦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背。
四、拓展:
1、師:長征勝利以后,許多作家、詩人等寫下了一篇篇壯麗的長征詩篇。你知道有哪些呢?毛澤東同志也寫了一篇著名的詩詞《長征》來歌頌長征中英勇奮戰的勇士們,你們想讀一讀這首詩嗎?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懷著對紅軍戰士的歌頌、贊美之情齊讀這首詩。
2、師:學習本文后,你想對先烈說些什么呢?請把你的心里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10、我站在鐵索橋上
看到 想到 心情
二郎山的云霧
大渡河的白浪 強渡:攀著 冒著 沖破 洶涌激蕩
激戰的樓房 教室
灑過鮮血 梨花開
附件一:
《我站在鐵索橋上》學習菜單
看到 想到 心情
教后反思: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多樣的閱讀趣味,引導學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華,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學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審美情趣,是語文本真的體現。在教學時,為了凸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自主性,構建煥發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策略,取得了比較理想教學效果。
(一)課前行動策略
課前,我讓學生反復地閱讀課文,使其對課文內容有進一步的了解,然后布置學生閱讀了《飛奪瀘定橋》一文,收集了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并組織學生收看了電影《飛奪瀘定橋》。讓學生對瀘定橋的外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紅軍浴血奮戰,不畏生死地奪下瀘定橋的事跡比較熟悉,為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作好了鋪墊。
(二)課堂行動策略
1、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情感派”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愛美的情。以情帶讀,帶出的是飽含深情的讀、是全神貫注的讀、是多元感悟的讀、是個性飛揚的讀、是融會貫通的讀、是出神入化的讀。以情帶讀,還自然帶出讀的技巧、讀的節奏、讀的旨趣、讀的韻味、讀的神采。語文學習是學生以原有的認知經驗和人生體驗為基礎,對文本主動加工并重新建構的過程。
(1)在教學時,創設媒體情境,采用教學視頻讓學生欣賞盧定橋的旖旎風光,自然的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分角色讀,小組讀、對比讀、邊想象邊讀,看完視頻短片后再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書,讓學生走進課文,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去感受詩人心潮激蕩的心情,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2、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理念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在深度預習的基礎上,提出在預習中解決不了的問題,生存學習問題。然后指導學生小組合作訓練來加以解決。在訓練過程中,采用學習菜單對已經解決的問題和尚未解決問題進行分析和登記。這個訓練過程,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我始終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受詩人所要表達之情,讓學生邊讀邊思,暢談心得,將自己的領悟都表達出來,并以朗讀作為貫穿課堂教學過程的線索,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情感發展。同時充分體現出“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有屬于自己的感受”這一精神,師生憑借文本,言語、思維、表達就能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努力通過個人思考,小組交流等層層遞進的互動環節,促進教與學兩類活動間、學生個體間、個體與群體間的多向交流,使每個學生自覺能動地感知新內容,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拓展策略
在“知識傳授型”教學中,拓展學習是非常忌諱的事情,恐怕學生涉獵更多的課外知識,擔心個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瞎說”或“違犯紀律”。在新課程有效教學中,拓展策略是在課前有結構化預習中生成高質量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有效策略。新課程理念強調課程整合,教材是課程的一個范例,要想使文本問題得到更好地生成和解決,就得把課程視閾擴大,讓學生主動探究和拓展更大的課程空間,以便深刻了解文本真諦。比如:課前布置學生閱讀了《飛奪瀘定橋》一文,收集了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并組織學生收看了電影《飛奪瀘定橋》。讓學生對瀘定橋的外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紅軍浴血奮戰,不畏生死地奪下瀘定橋的事跡比較熟悉,為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作好了鋪墊。課后設計讀一讀、寫一寫的環節,讓學生學完課文后交流自己收集的其它有關描寫長征的詩歌,學習本文后,請把自己想對先烈說的心里話寫下來。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按照新課程有效教學“先學后導、問題評價”的教學思想,采用“深度預習、問題生存;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個性朗讀、體會感情;拓展練習、升華情感”的教學流程,努力讓我的課堂變成了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 篇5
學習培訓結束,帶著急切地和孩子共同學習的心情走進了課堂。今天學習的課文是《我站在鐵索橋上》,這是一首現代詩。主要講了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遙想當年紅軍戰士的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激烈場面,展現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唱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在開課時,我尊崇孩子們學習的疑點出發,讓孩子們質疑。
1、鐵索橋在哪里?
2、我站在鐵索橋上為什么心潮洶涌激蕩?
3、為什么我要站在鐵索橋上?
4、勇士們是怎樣強渡大渡河的?孩子們針對課題,針對詩句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應該可以激發孩子們強烈的學習欲望的。我們也往往這樣認為,可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當中,無論是老師講解歷史背景,讓學生看圖講述鐵索橋是怎樣的一座橋,孩子們竟索然無趣,即使引導學生看圖,也只寥寥幾人舉手。
為什么?這首詩一共四小節,讓孩子們默讀每一小節,寫寫每節寫了什么,更有困難,有一、兩個孩子還難以下筆。其他孩子呢?積極性也不是很高。(課堂思維是核心,對有些孩子來說,比干什么都難)以孩子們這樣的情緒,再來解決后面的三個問題,這不是難上加難嗎?搞得我灰心喪氣。
第一課時下來,回到辦公室,我認真地對第二課時進行了調整。因為詩句是凝練了的語句,必須把凝練的詩句化作生動的畫面,化成孩子們內心的共鳴,孩子們才能讀得出情,感悟到情。決定讓孩子們觀看《飛奪瀘定橋》的視頻,孩子們看完之后,我讓大家說一說自己看完后的想法,很多孩子能體會到了紅軍戰士雖身處險境,卻能克服困難,英勇頑強,勇往直前。
同時在詩句的對比中體會到了我們對勇士們的敬重、崇敬。通過對詩句中的“攀著”“冒著”“沖破”等詩句畫面在腦海中的再次重現,勇士們的高大形象已屹立在孩子們的心中,孩子們也唱出了自己心中對英雄的贊歌。讓我體會到,質疑的問題雖然是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但離開了孩子們對問題探究的心理需要,離開了孩子們的內心共鳴,孩子們往往在兩眼無神的狀態中暈暈乎乎。正如教育大師說贊可夫: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
《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 篇6
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時的激烈戰斗場面,展示了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了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本首詩共有四節,感情強烈,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我決定讓學生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課文的內容。
說起讀詩,可是我班包煜同學的專長。我先讓他范讀詩,然后指導了他讀的不準確的地方,糾正之后讓他領全班同學讀了兩遍。有了包煜的示范,同學們放開了自己,也跟著抑揚頓挫地讀了起來。
看到同學們讀詩時投入的神情,我決定組織一場“詩歌朗誦會”,讓不愛說話的同學在這個小小的舞臺上也展示一下自己。
我宣布了規則和要求,在評委就坐后,活動開始了。
……
后半節課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度過了,雖說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其他方面的收獲還是讓我滿載而歸了。
《我站在鐵索橋上》課后反思 篇7
《我站在鐵索橋上》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詩人站在鐵索橋上,思緒萬千,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斗的場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詩共四節,感情強烈,借景抒情,節奏鮮明,瑯瑯上口。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
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采取了“以讀為本,自讀自探自悟”的教學模式,將師生各種形式的讀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旨在強調課堂上的一切活動,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讀為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