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通用14篇)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
“一個教師,四五十個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就是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中,令我久久難以忘懷的場面。
縱觀陳老師整節課的教學,于大氣中隱含著深邃,在平和中張顯著個性。精心的設計,精妙的點撥,精彩的回應,牽引著學生的靈魂沉浮于字里行間,讓心靈浸染著墨韻書香。這充滿著濃濃書香的課堂,怎不讓人回味?
香自何處來
語文課需要智慧的投入,更是閃現智慧的課堂。這種智慧得益于教師深厚的文學功底,得益于教師巧妙的預設與生成,得益于課堂文化氛圍的創設。
(一) 閱讀·文學·文化
似乎這幾個關鍵詞所涉及的內容過于寬泛與精深,絕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贅述完的。但是,細細地品味陳老師的課,再慢慢地咀嚼這幾個詞語,也許你會有所發現:沒有教師堅實的人文底蘊,哪來對文本深入細致地詮釋;沒有對文本深入細致地詮釋,學生怎么會一步步與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并由此進入神圣的文學殿堂,使整個課堂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我們再來聽一聽陳老師在課堂上幾次深情地描述:
①說得多好啊!一顆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愛心!因為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危險的工作環境,他也不動搖;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
②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
③正因為老人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的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閱讀對一個人精神的滋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陳老師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語言文字,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使掃路人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逐漸放大。而上述三段對掃路人恬淡心境與高尚品質的深情描述,不僅使人物形象更趨豐滿,更讓學生進一步走進了人物的內心,走進了自己的內心,讓心與心在這一刻充分地交流著、撞擊著,從而受到心靈上的浸染與精神上的洗禮。不得不承認,教師深厚的文學功底,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了一方思緒的晴空,一份持久的感動,從而進入了“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灌稻,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的自由領地,透出語文課特有的文學氛圍、文化氣息。
(二) 喚醒·引領·體悟
陳老師的課沒有內容的支解,沒有繁瑣的分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是這樣三個問題:
(1)最讓你欽佩的人是誰?
(2)能看出作者對這位掃路的老人懷有深深的敬意嗎?
(3)掃路人哪些地方讓“我”如此敬佩呢?
陳老師以這三個問題統整整節課的教學,緊扣文章的主線,思路相當清晰,線條非常明快。
課始,陳老師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最敬佩的一個人,看似閑聊卻是匠心獨運: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為文本的解讀做好情感上的鋪墊,從而架設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橋梁,讓交流更加符合生活的本真。果然,學生暢快淋漓地表露著心中所想。此時,教師話鋒陡然一轉:“同學們敬佩的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親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對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天游峰掃路人產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他的理由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是啊!如此普普通通又素不相識的人,怎會讓作者平生敬佩之情呢?思維的矛盾點一旦閃現,就勢必激起閱讀的欲望,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話題的交談之中。細細體味,你不得不由衷感嘆:高招!
接下來,陳老師引領學生在文中進行探尋,讓隱藏著的文字浮游出來,并加以細細咀嚼:
生:“緊緊抓住”說明作者感情深摯,握手表示友好,“緊緊地抓住”抓得更緊了,說明他們兩個人的心*得越來越近了。
生:“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還要回來,30年以后還要來,這么長的時間都沒忘記這位掃路人,可見掃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生: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一直伴隨”表示時間很長很久,說明掃路人對“我”的影響太深了,一輩子都忘不了。
書讀到這,也就不知不覺進入了佳境,此時將第三個問題和盤托出,更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于是,學生的思維游走于文本之中,與掃路人、作者和自己的閱讀同伴進行著多維、有效地對話,在反復體悟中豐富著語言的內涵,豐富著人物的精神,豐富著學生的人生體驗。
香飄何處去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如果著意于精神的滋養,著力于語言的訓練,那么,必然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一) 真實·自由·個性
回想上個世紀的語文教育,有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虛假多了,禁錮多了,共性多了。正因為如此,北京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韓軍在談到自己“新語文教育”的思想時特別指出,“五四”新文化精神就是新語文精神,而“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實質就是“真實、自由、個性”。反復感受陳老師的課,可以說無時無刻不閃現著學生與教師真實、自由、而又獨具個性的心靈表白。
當談到“掃路人哪些地方讓‘我’如此敬佩呢?”這個話題時,師生之間就文中第7自然段的內容展開了精彩的對話。讀讀這些對話,我們會發現,這其中既有學生對掃路人勞動之艱辛的認同,又有對掃路人精神之高尚的敬佩,還有對掃路人奉獻愛心的由衷地贊美。這些都是十一、二歲懵懂的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展現,體現了孩子們對真、善、美的不懈訴求。教師著力營造的自由的對話空間,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文化窗戶。
孩子們盡情地說著、交流著、彼此敞開了心扉。他們不停地流露著人物背后所隱含著諸多的人生感悟。課終,陳老師順勢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孩子們的“真情告白”:
生: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讀了《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生:讀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計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么,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好好工作。
生:學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想起了一句話:對于一個不滿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生:既來之,則安之!
生:自信快樂生活,踏踏實實做人。
生:樂觀一些,生活永遠都會對你微笑!
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師精心營造的溫馨的精神殿堂中。如此豐厚的人生感悟,也許是一個人用一生也無法體驗得到的,但是我們的孩子卻能在閱讀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本有形的書,卻創造出無限大的閱讀時空,這不得不說——最是書香能致遠。
(二) 出入·吞吐·收放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讀得充分,讀得深入,是寫的前提和保障。讀寫結合一直語文教育界所研究的課題,而要將兩者有機融合,達到近乎無痕的境界,著實不易。陳老師的教學始終貫穿著對學生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寓有形于無形之中,寓有意于無意之間。
留心一下陳老師的寫作指導,不難發現,它主要體現在這樣四個方面:
1、 表達方式的形象化
在讀到作者看見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不禁倒抽了一口氣”時,學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我覺得(不禁倒抽了一口氣)是表示作者的驚訝。但為什么不說‘我不禁驚訝起來了呢’?”教師及時予以肯定,并引導學生從兩者所蘊含的意思上進行比較、鑒賞,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作者表達之形象與生動:
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無窮魅力!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說“驚訝”也可以,但看不見摸不著,不太好體會;說“倒抽了一口氣”就形象化了,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說表示害怕,還可以說成“倒抽了一口冷氣”,“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脊梁骨發麻”。我們要學習和運用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
2、 表現手法的多樣化
在平時的習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只知道平鋪直敘,而不懂得側面的烘托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使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妙處,在讀到課文中描寫天游峰之“險”時,陳老師適時地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寫掃路人,為什么用了整整一段話來寫天游峰的險?這樣就引發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真正領悟寫作的技巧。
3、 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我覺得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師:從哪里看出?
生:因為他穿了一套褪色的衣服,說明衣服已穿了很多年了,已經很舊了;而且人是精瘦的,說明他生活條件也不好。
師:生活條件好的人都得是胖子?
生:不一定。
師:再往深處想一想,從“褪色的衣服”、“精瘦”兩個詞還能體會到什么?可以討論討論。
生:從“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勞動,因為整天勞動就不容易發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風吹日曬的也容易變瘦。
生:“褪色的衣服”不但說明老人艱苦樸素,也看出這是老人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才會褪色的。
生:老師,“運動鞋”也說明了老人是掃路人,穿運動鞋干起活來才能方便。
師:可見,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
教師時時不忘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點撥與指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既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又感受到寫作時推敲文字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4、 人物描寫的漸進性
陳老師就像一位撥弄琴弦的樂師,時不時地用“旋律”撞擊一下學生的心靈,擦出新的火花。文中有兩處對掃路人外貌的描寫,為什么要分兩處來寫?這是學生很難想到的問題。陳老師就在此處設一“障礙”,讓學生跳一跳,體會思考的愉悅,品嘗收獲的快感。
最最巧妙的是,上述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導,陳老師在設計上體現了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讓人不得不嘆服其設計的精妙!
我想沉浸在陳老師課堂里的學生一定非常幸福,因為他們的心靈始終浸染著書香,他們的心靈也始終彌漫著書香。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2
如果把文本只是作為一景而觀,課堂不深入而觸及人的靈魂,這種儀式化的教與學總讓我感覺思想虛空、情感飄渺。比如《天游峰的掃路人》描寫了作者在天游峰上與一位七十高齡的掃路人相遇,并被其笑對人生的樂觀情懷所感染。課堂上,教師一般都會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中一些詞句的賞析,帶領學生走近老人并接受教育。你觀察課堂,學生交流說得也不錯,但總感覺隔著一層,沒有悠然心會,沒有怦然心動——他們是把課文當作知識來吸儲的,而與自己的心靈成長無涉。如何克服學生的冷漠心態,幫助學生把目光從課文抬起后,能投向自己的未來?正路不行,那就“歪”教吧:
一開場,我就和學生來了個實話實說:你長大后最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有學生說想做什么橋梁專家,有想做什么探險家,有的要發明什么,總之學生們想從事的都是知識型的職業。我說,你們真有志向,那掃路人在你心中是什么位置?不少學生直言不諱:這個職業太苦了,又臟又累,而且被人瞧不起。我們這兒稱其為是“掃大街的”。看來學生的本性暴露出來了,但我想考驗考驗他們的“立場”,便作驚訝狀:一個掃路人,靠自己力氣吃飯的清潔工在你們眼里身份就這樣的低*?說完我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們。一些察言觀色者舉手了,陳說:“本學期我們思想品德課第一課就講了勞動者都是平等的,清潔工是城市的美容師!想一想,天不亮他們起來清掃街道了,假如沒有他們,我們這個城市會臟成怎樣?”不錯不錯,慷慨激昂。但我忍不住斜搗一杠:“城市美容師,多好的名字。你一定想做?”這位學生絕沒有想到我會來這一招,也許他本來看我那般的期待,表現表現救救我的場,哪想到我會如此操戈反擊,一時反應不過來,張著嘴愣在了那里……
看著學生情緒已經被調動,我開始觀點滲透:所以,我并不想咱們班30個同學,十幾年后出十個二十個掃路人。(生笑)但我要說,雖然我不想你們成為一個掃路人,但老師期望你們做一個像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樣的人(正色,重復),理解老師的話嗎?學生思考,回答,有學生說,老師是不希望我們真正地成為清潔工(我插:如果你實在做不來其它的工作,做清潔工也未嘗不可),但您期望我們像天游峰的掃路人那樣,有一個樂觀的情懷。
多好啊,魚兒已經上鉤了,我趁熱把學生引向對課文的學習:對呀,老師為什么有這樣的期待呢?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什么原因走進了作者的視野,又是什么讓作者忍不住提筆為他寫一篇文章?讀課文,交流。
交流突出了以下四點:
1、山是這樣險。(品賞“銀絲”,與“電線”比較:其一、易斷,更險;其二、有色彩,有飄動感,形美)
2、生活是那樣苦。(穿著之簡陋,面容之黑瘦,飲食之粗劣)
3、工作是那樣累。(每天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
4、而掃路人卻如此豁達。“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在工作中尋找樂趣,享受工作;“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在生活中發現甜蜜,享受生活。
最后我詩意總結:是青松,就挺立山巔,是小草,就裝飾大地。人的崗位可以不同,但對工作對生活的情懷應該一樣:永遠做一個快樂的人。
(《現代教育報·教學研究》2007/11/05)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詞語。
3、品讀具體語言材料,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開朗的生活態度,并從中受到啟迪。
4、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寫表現人物內心的寫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的語言、神情等,領會課文蘊涵的哲理。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寫表現人物內心的寫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談話:
1、單刀直入,揭示課題。
2、朗讀課題,引發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課文內容或課外資料)
(2)師生對話,引發討論:天游峰的掃路人與別的掃路人有什么不同之處?
二、初讀,感受:
1、自由放聲讀課文,思考上述思考題。
2、檢查讀課文:把你認為能體會到不同之處的語段讀給大家聽。
三、精讀,感悟:
1、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邊讀邊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體會作個批注。
2、交流感悟,適時深化體驗,朗讀語句。
教師預設:
服務地點 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險
見面方式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穿著 樸素
生活態度 不是苦勞動,而是賞風景。對山有真感情
服務方式 勞動量大,認真細致
外貌 精神,慈善
年齡 70高齡(人生七十古來稀)
語氣神情 悠然自在,樂觀開朗
生活環境 優美舒適,人山一體
茶 充滿人性,溝通心靈
3、你想對這位掃路人說什么?
作者這樣說了嗎?他是怎么說的?
四、總結,作業:
1、總結課文內容,領會寫作特色:
景物與人物相結合
結尾含蓄,意義深遠
通過描寫語言、神情等表現人物
2、作業:抄寫生字詞;閱讀《挑山工》。
第二課時
一、閱讀,比較:
1、自主閱讀《挑山工》。
2、比較:兩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處?
教師預設:寫旅游途中的一個人,反映一個深刻的哲理
寫人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與人物結合起來,利用環境烘托人物
3、總結:通過比較,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二、積累,練筆:
1、摘錄兩篇文章中你欣賞的詞句,多讀幾遍,背誦。
2、小練筆: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蘊涵著深刻的道理。你有這樣的小事嗎?如果有,寫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4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蘇教版第十冊的一篇課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因此,我在備課時想到要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在教學中,我試圖抓住課文對掃路老人的外貌描寫和三次對話描寫來貫穿全文,讓學生從這些描寫中來朗讀品位,體會人物的特點和精神。因此設計了一個大問題,即“你從這段文字中對老人有什么印象”。通過這個問題串起全文,引導逐步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內在精神。同時我也注意到了課文對天游峰的又險又高的文字描寫,設計了相應的環節讓學生讀中體會。
但是由于經驗尚淺,對自己所設計的種種問題想放又不敢放,因此造成了對學生自主性的局限,使自己的主導性過強。同時,對于文章中峰與人的關系沒有能夠將鉆研教材時的處理實施貫徹,造成了文本上的分裂。是一個遺憾。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相信,隨著自己的努力和大家對我的幫助,我會不斷的前進,使自己教學中的遺憾越來越少!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
1.由于敘事性閱讀教材,更能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相機滲透寫作知識,就要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學生便能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使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學時,我引領學生弄懂人物的外貌描寫如何有選擇地進行;揣摩文章明明寫了掃路人,作者為什么又花了那么多的筆墨寫了天游峰的景色呢?讓學生在內容與寫作方法都有所得。
2.學生感悟、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便是與文本潛心對話的過程。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自主感悟,進行個性化的表達和朗讀。在指導課文的朗讀時我緊緊抓住情感這條線,設計了默讀,自讀,聽讀,指名讀,齊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品,從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反思
《天游峰的掃路人》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贊美。在上課之前,我認真認真查找資料,反復修改自己的設計,盡管這樣,講完課后我覺得還是有許多的遺憾。其實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更有利于改進自己的教學。
一.認真研讀文本,上好課的前提。
在上課之前,我反復地讀教材,因為只有真正地走進文本,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徜徉在文字的字里行間。在多次朗讀課文后,我覺得文章很簡單,一是突出了峰的高和險,二是對掃路人的描寫。作者通過對掃路人的言、行、貌的描述,告訴我們這是一位勤勞、樸實又樂觀豁達的老人,通過老人樸實的語言,告訴我們人生的哲理,表達自己對老人尊敬和贊美之意。讓這位掃路人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甚至影響他的一生,這才是文章的“內核”和“靈魂”。讀懂了文本后,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
首先我直接導入,然后讓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思考:“天游峰到底是什么樣的山峰?”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是一種不錯的想法,但授完課后我認為,作為高年段的學生,從概括內容入手,讓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所以我認為在課伊始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回顧更合適一些。
然后,默讀課文3——11自然段,邊讀邊品味人物特點,就是一個層次的跨越。體會“武夷山第一險峰的險峻”的教學也尤為重要,我在前一課時已經完成,本堂課只是讓學生通過抓住文中“像一根銀絲”、“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等詞句邊朗讀,邊想象一根銀絲在云霧中飄飄悠悠的險。回顧天游峰高而險的特點。最后練習朗讀,讀出巍峨險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為后面理解老人掃山路的艱辛作好鋪墊。
“我”與掃路人的對話描寫特別細致,表現了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走進對文本的研讀,認真自讀課文,思考,“你讀出了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這一主導性問題,讓學生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讓學生從課文描述的語句中去尋找事實依據。從天游峰的險峻中體會老人上山掃九百多級、下山掃九百多級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等語句來體會老人掃山路是十分艱辛的。接著,我進一步引導,“既然掃山路是一件很艱難、很辛苦的事,那老人為什么說不累呢?”再次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語言:“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等語句,朗讀感悟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體會老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并且讓學生討論“人生70古來稀,30年后,還能看到老人嗎?”學生在熱烈地討論中進一步又一次體會出老人的樂觀、自信,勤勞,是長壽的秘訣,學習老人豁達的人生態度。
二.品讀文本,感受人物品質,讓課堂更精彩
在這節課的主要環節的設計上,我就采用了板塊式,“峰、人、情”,既干凈利落,又避免了支解課文。在學生研讀人的特點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寫出來,并讓學生說出理由,學生不但寫的好,有的寫“樸實,健康”,有的寫“自信、樂觀”,有的寫“有精神、愛生活。”哪怕是一點,也是學生自己的收獲,而不是教師的灌輸,這一點是學來的。理解是閱讀的靈魂,讀好則是閱讀的歸宿。一節成功的閱讀課,瑯瑯的書聲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誦讀為“美讀”,他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侯傳達出來。”這告訴我們誦讀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相通。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重視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在指導《天游峰的掃路人》課文的朗讀時根據文章抒發的情感引導學生。情感低沉、纏綿柔緩采用個別讀,體會到節奏的陰柔美。激昂、熱烈的文字,采取集體誦讀,體會節奏的奔放美。這樣緊緊抓住情感這條線,讀出掃路老人的精神之美。并且讓學生自己評價,讀的好,評的好,學生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中,領會了文章的思想內涵,表達技巧,同時又體會到課文的情感美,享受到節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讀寫結合,與老人近距離對話,讓語文課堂“課終而意未了”
文章有兩處描寫了掃路人的外貌,學生認真讀后,我就問學生“為什么兩處寫人物的外貌?不能在一起寫出來嗎?”我以為這個問題會把大家難住,沒有想到一位女生回答的很是精彩,“第一次是站字遠處觀察,第二次是和老人交談后,進距離觀察。所以不一樣。”然后讓學生把自己想對老人說的話,寫下來。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閱讀課中真正是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最后讓學生帶著對老人深深的敬意再次齊讀課題,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天游峰的掃路人》。
當然,缺點和不足還是很多的,我會不斷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爭取更大進步!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4、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重點、難點分析]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達了對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的贊美。
因此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哲理,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據題生疑。
1、[播放多媒體課件]天游峰的美景。(側重體現天游峰的高、險峻)
2、看了這些,你想說什么呢?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看后的體會。
[設計意圖:充滿詩情畫意的天游峰美景,讓學生產生了無限的遐想,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為課題的出現作了鋪墊,為學生生疑奠定了基礎。]
3、作者無意欣賞天游峰這迷人的景色,卻對天游峰上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
[課件出示課題]指名讀課題,師進行點撥評價,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問題?(學生提問:為什么作者會寫掃路人?掃路人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疑是學生學習的指向標。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對整體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中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自由品賞,整體感知。
1、是啊,這到底是一位怎樣的老人?自由朗讀課文,細細體會,找出你感性趣的語句細細品味。(學生自讀課文,圈圈畫畫,在書上寫上自己的體會。)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用線條符號或簡潔文字加以標記。學生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愛怎樣批注就怎樣批注,具有很強的閱讀自主權,滿足了個體學習的需要。]
三、以疑促讀,讀中悟情。
1、同學們,你們見到這位老人了嗎?誰能說說他的外貌?(指名朗讀相關內容,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課件出示老人圖片與相關文字]
齊讀這兩段話。看了這位老人,再看看這險峻的天游峰,你一定有問題想問這老人。(學生提問:老人掃天游峰累不累?看上去年紀很大了,為什么還在掃天游峰?……)[課件同時出示天游峰和掃路人的圖片]
[設計意圖:要認識這一位老人,首先要從了解他的外貌,通過圖文結合,通過學生的朗讀體會,學生不僅對老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了解了人物外貌描寫的方法。 “學貴有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為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老人作下鋪墊。]
2、你認為掃天游峰累不累?從哪里看出掃天游峰很累?(學生找出相關段落第二段和第七段。)
①[課件出示圖片、文字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你認為哪些地方要強調。讀出天游峰的險峻。(指名朗讀,指名交流,再指名讀,齊讀。)
②[課件出示圖片、文字第七自然段]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倒抽一口氣的感覺。(自由練讀,比賽形式讀,齊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天游峰的高、險,能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打掃天游峰是件很累的事。這樣,通過對比,學生學習老人說的話時,就能真切體會到老人對生活的樂觀。
朗讀是學生對課文感悟的表達,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充分表達。]
3、在我們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險,掃起來太難了,太累了。老人覺得累嗎?從哪看出?(學生自由朗讀,尋找。)
指名交流。①老人不覺得累,他說得輕松自在,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可以感受老人樂觀、開朗、攀登不止的精神。[課件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讀出輕松自在,讀出老人對這份工作的喜愛。(指名讀,齊讀。)②雖然年紀很大了,但是舍不得離開。感受老人對大山的喜愛。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讀中感悟,采用多種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老人樂觀、開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4、[課件出示第十自然段]老人退休了,為什么舍不得離開?指名交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生活和老人的生活進行對比,我們喝的是自來水,吃的是買來的大米,呼吸的是污濁的空氣,噪音,垃圾,壞人相伴。)感受老人對大自然的熱愛。齊讀第十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自己現在喝的、吃的、呼吸的,能讓學生感受到老人所在自然環境的優美,從而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5、作者深深地為老人這種豁達開朗樂觀的生活態度所折服,他緊緊抓住老人的雙手說——
30年后,老人多少歲了,老人真能活到那時嗎?(指名交流,感受到這是作者對老人的祝福。)
[設計意圖: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想法。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中,學生加深了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6、[課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學生齊讀。指名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①老人對生活充滿自信。相機指導朗讀。讀好第一句話,充滿自信。(指名讀,齊讀。)
②“這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這笑聲僅僅伴隨我回到駐地嗎?誰來改動一下!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對文章中心的把握。通過文中句式的改變,使文章的中心凸顯出來。]
③改得真好,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讀出作者對老人的敬佩之情。
四、擴展延伸,情感升華。
1、老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個貌不驚人的掃路人,為什么給作者留下了這么深刻的印象呢?老人,看似普通,但親近自然,熱愛工作,自信的精神卻深深留在作者心里。
這篇課文有許多感悟,請用一句精練的話寫下你的感受!(學生動筆寫,教師巡視,適當表揚。)
2、組織交流,作出肯定的評價。每一位同學寫的都是一句小名人名言,希望你們把自己的話寫在一張精美的書簽上,夾在你書本里自勉,也可以送給你的朋友,與朋友共勉。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一句最精練的話寫下自己的感受,并說出來,既起到了概括中心的作用,又使學生受到了人文教育。雖是寫、說一句話,卻是學生對文章感悟的升華。同時,這一教學環節也更好的體現了閱讀教學讀、寫、說有機結合的特點。學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因此表達出來的語言也是不同的,用“小名人名言”的形式鼓勵學生,對他們作出肯定性的評價,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6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三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2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訓練,理解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德育目標: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游峰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能體會到掃路人樸實的外表、平淡的話語、爽朗的笑聲中所蘊含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2、學習文章通過寫景、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三課時
板書: 10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 美、高、險
掃路人 熱情、自信、豁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啟發談活,揭題設疑
(1)出示祖國風光圖片,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們跟著一位掃路人去天游峰游歷一番。看了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讀課文
(1)提出讀書要求。
①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②在讀通順的基礎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2)糾正讀音。
(3)答疑解難。
①對于不懂的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②對于涉及句意、中心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對課文語言進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講讀課文時解決。
(4)理清課文脈胳。
①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見、所聞、所感分段。
②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讀課文
5、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說說“攀、瘦、鞋、吁”這4個字是什么結構。
(2)重點指導寫好“瘦”,筆畫多,間架結構較繁復,要指導學生看清字形。
(3)指導學生描紅,把這4個字寫緊湊。
6、作業
(1)讀好課文。
(2)抄寫好生字詞。
教學隨筆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第一、二、七自然段,體會天游峰的高險。
1、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和掃路人一起去天游峰游歷一番。
(播放天游峰圖片。)
2、天游峰的景色美麗嗎?課文中作者對天游峰的描寫十分精彩,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了天游峰,看看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請用幾個字概括出天游峰給你的印象)
交流:一、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一二句話。
3、再讀讀,看看哪些地方特別能讓你感受到天游峰的美、高、險?
從“第一險峰”、“九百多級”、“一根銀絲”、“拋”、“仿佛要斷掉”、“飄飄悠悠”、(好不得意)等詞看出天游峰的險峻。
“一根銀絲”指什么(指的是武夷山第一險峰天游峰的九百多級石梯,遠遠望去他仿佛是從空中拋下來的,多么險峻)
理解“好不得意”在這里的作用。(從作者的得意可以看出天游峰確實很險。)
4、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險峻,你能讀出這種險勢來嗎?
作者登上了險峰時是多么喜悅,你能從朗讀中體現出這種心情嗎?
自由讀,指名讀,評價。
5、“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6、小結并過渡:作者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認識這位老人吧。
二、精讀其余部分,感悟掃路人的豁達開朗。
1、看看課文哪幾句話寫掃路人?他是個怎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出示相關句子后,交流并指導朗讀)
2、“在一片靜寂中,我隱約聽見‘嘩——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
從頗有節奏‘嘩——嘩——嘩——’的聲音,可以看出老人身體很健朗。
(最先吸引我的是老人掃路時的“嘩——嘩——”聲,作者是運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筆法。以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
3、“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4、“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說明老人很熱情。
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
5、(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2)……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
老人生活在美麗的山中,他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愛這兒的生活。他仿佛就是這山中的一員。他已經與武夷山的天游峰融為一體,以苦為樂,熱愛生活,即使自己到了70歲高齡,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彼,悠然自在。
6、“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大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老人終年在山上掃路被曬得黝黑,說明工作辛苦,但他眼睛炯炯有神說明了他不怕累,對這項工作是樂此不疲。
7、作者猜老人60歲了,但沒想到老人已經70歲了,這說明老人在山上掃路,鍛煉了身體,可謂是身心俱佳,心態年輕,所以看上去也年輕了。
8、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非常熱情、自信、開朗、豁達。
9、師小結:正因為老人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此時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嗎?
10、老人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同樣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你從哪里能看出作者也感動了呢?
(1)“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作者對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
11、 讓我們再次傾吐對老人的祝福吧:“ 30年后,我再來看您!”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本文描寫天游峰的險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掃路人工作的辛榮,歌頌了老伯頑強不息,對生活的自信與熱愛。)
二、擴展閱讀,深化主旨。
1、教師介紹其他相關的故事:《峨眉鋪路人》《守林人》。
2、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天游峰的掃路人,峨眉鋪路人,守林人這樣,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的普通勞動者還有許多許多。他們不顧世俗偏見,對工作勤勤懇懇,對事業執著追求,你還知道哪些普通勞動者的故事?說一個給大家聽聽。
3、說話練習:用搜集到的名言贊一贊這些普通勞動者吧。(也可以自己創作)
三、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1、課文中是怎樣刻畫老人的?
(通過人物的外貌、衣著、語言、動作、神態)
2、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周圍的人。
3、交流評價。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會是什么樣的?他們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然后寫下來。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7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課上反饋。
1、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
循聲 褪色 掃帚 沏茶 氣喘吁吁 頗有節奏 武夷山 望而卻步
打量 瘦削 黝黑 宿鳥 炯炯有神 豁達開朗 大汗淋漓 半途而返
2、“三讀”課文:
一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找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二讀要求: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讀要求:默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二、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自學。
1、再讀課文,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由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小組合作交流并在班級展示。
四、課堂目標檢測:
1、在括號中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老人 ( )地清掃
( )的天游峰 ( )地打量
( )的星光 ( )地抓住
2、選擇關聯詞填空。
不僅……而且 …… 雖然……但是…… 因為……所以…… 既然……就……
(1)( )這位老人已有70歲了,( )他還在險峻的天游峰掃路。
(2)在這里,他( )能呼吸清爽的空氣,( )還有花鳥作伴。
(3)( )我順著九百多級石梯上了頂峰,( )心里好不得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教學重難點讀通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教學資源
章武,原名陳章武,福建莆田人。中共黨員,1942年生,1964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學院中文系。歷任福建第二師范學院中文系助教,南靖縣報道組干事,《福建文學》編輯、副主編,《臺港文學選刊》副主編,仙游縣副縣長,福建省文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福建省作家協會第三屆主席團成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海峽女神》、《處女湖》、《天游峰的掃路人》《仲夏夜之夢》、《生命泉》、《章武散文自選集》等。散文《北京的色彩》選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病的快樂》選入全國衛校語文課本。散文《陽臺》獲1989年《人民日報》燕舞散文征文二等獎、《武夷山人物畫》和《北京的色彩》分別獲福建省第二、三屆優秀文學獎。
預習設計
一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找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二讀要求: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讀要求:默讀課文,初知課文大意。
學程設計
一、啟發談話,揭題設疑:
1、啟發學生回憶,為導入新課作準備。
2、揭示課題,設問置疑。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各小組到黑板上展示預習情況。
2、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新詞,并糾正讀音。
3、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語。
4、交流讀喜歡的段落。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由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默讀課文:
1、用“——”畫出描寫天游峰的語句,想想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在相關處作出批注。
2、在你頭腦中浮現出的是一座什么樣的天游峰呢?
3、朗讀天游峰高與險的句子。
五、留下懸念,延長文本:
我們通過讀課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險,作者寫天游峰的高和險是為了什么呢?他想表達什么內容?下節課我們將慢慢品味。
導學設計
一、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許多名山風景秀麗。你能說說你曾游覽過的名山秀景嗎?游覽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齊讀課題再質疑:你們想知道有關老人的哪些情況?讀了課題,你們有問題要提出來嗎?(學生自由提問)
二、1、各小組到黑板上展示預習情況。
2、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新詞,并糾正讀音。
3、學生提出的不懂的詞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4、交流讀喜歡的段落,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小組同學評議讀書情況,并糾正讀音。
三、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見、所聞、所感自由分段。
2、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武夷山天游峰的險峻,以及“我”登上頂峰時的喜悅。
第二段(第3自然段):寫“我”下了山在小溪邊散步時發現了天游峰的掃路人。
第三段(第4至12自然段):寫“我”在與掃路老人的交談中,感受到老人對生活充滿自信。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1、用“——”畫出描寫天游峰的語句,想想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在相關處作出批注。
2、在你頭腦中浮現出的是一座什么樣的天游峰呢?(從語言中整體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險。)
3、指導朗讀天游峰高與險的句子。
五、我們通過讀課文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高和險,作者寫天游峰的高和險是為了什么呢?他想表達什么內容?下節課我們將慢慢品味。
板書設計
15、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 高 險
游
峰 九百多級石梯 望而卻步 半途而返
《天游峰的掃路人》導學案(第二課時)
一、課前預習,課上反饋。
1、在文中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邊讀邊做上相關的批注,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2、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想想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二、合作探究,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在這又高又險的天游峰上,一位70多歲的老人每天還要爬上爬下,掃那一千八百多級臺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老人,與作者、老人進行對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三——十二自然段。
三、小組合作交流并在班級展示。
四、課堂目標檢測:
1、在我們眼中,天游峰又( )又( ),游客們登山時常常( ),( ) ,甚至( ),( ),而文中天游峰的掃路人,卻是一位( )歲的老人。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該退休了,可他覺得實在離不開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還有( )作伴。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從內心( )他。
2、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括號里,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填寫。
(1)在一片( )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
(2)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 )了。
(3)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 )我回到住地。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朗讀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文中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資源
武夷山遺產地處中國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東部,位于福建與江西的交界處。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通用福建贛語、閩北方言和國語。根據區內資源的不同特征,將全區劃分為西部生物多樣性、中部九曲溪生態、東部自然與文化景觀以及城村閩越王城遺址等4個保護區。核心面積63575公頃,核心次面積36400公頃,同時劃定了外圍保護地帶--緩沖區,面積27888公頃。
預習設計
1、在文中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邊讀邊做上相關的批注,寫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2、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想想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學程設計
一、復習導入。
齊讀課題,回憶針對課題提了哪兩個主要問題?
天游峰是什么樣的峰?
二、合作探究,感受老人的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1、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三至十二自然段。
(1)出示學案中的問題,明確要求。
▲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說說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練習感情朗讀,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方法。
4、交流匯報,相機點撥。
(1)學生代表在全班匯報,匯報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句子。
(2)有感情朗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讀出老人的自信、開朗、豁達。
5、精講點撥。
(1)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怎么能“ 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呢?”
(3)課文重點寫掃路人,而文中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了天游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學生自由質疑。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有什么感悟嗎?
2、再次齊讀課題
3、完成學案中填空練習。
導學策略
一、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5課天游峰的掃路人,齊讀課題。上節課同學們就課題提了哪兩個主要問題?(天游峰是什么樣的?這位掃路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
天游峰是什么樣的峰?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現在請同學們交流上節課的學習心得。
二、1、在這又高又險的天游峰上,一位70多歲的老人每天還要爬上爬下,掃那一千八百多級臺階。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瞧,老人來了。(出示圖片)看圖,說說你知道的信息。(通過觀察,得出對老人的第一印象:勤勞、樸素。)
2、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老人,與作者、老人進行對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三——十二自然段。(1)出示學案中的問題,明確要求。
▲畫出描寫老人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反復品讀描寫老人的句子,說說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練習感情朗讀,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方法。(允許學生只研究某一處、某一句,但必須要讀進文中去,腦海中能浮現出這位老人的形象。反復朗讀思考,邊讀邊圈點勾畫、做批注,再在小組內交流。)
4、(1)學生代表在全班匯報,匯報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句子。
▲外貌:“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樸實、健康、慈善、有精氣神的老人)
▲動作:“引我進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濃茶”。(熱情好客)
▲神態、語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搖搖頭,伸出七個指頭,然后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朗聲大笑。(自在悠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
(2)指導有感情朗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讀出老人的自信、開朗、豁達。
5、(1)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言外之意是什么?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怎么能“ 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呢?”小組合作探討這個問題,再匯報,補充發言。
(3)課文重點寫掃路人,而文中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了天游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天游峰的“高”與“險”反襯出掃路老人自強不息、自信豁達的人生態度。)
6、預設:(1)30年后,作者能否喝到老人的這杯茶?
(2)天游峰掃路老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
四、1、你認為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有什么感悟嗎?
2、讓我們記住這位對大山有著深深的熱愛與依戀,豁達、開朗、自信的老人吧!再次齊讀課題
3、出示學案中填空練習,指名讀,齊讀。
《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板書課題(課題中“峰、人、”兩個字用紅筆寫,且寫得很大)
二、引導質疑:
師:看到老師寫的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把“峰”和“人”寫得那么大?“峰”和“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三、自讀感悟:
1、多媒體顯示學習要求:
(1)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劃下自己認為能回答問題的句段。
(2)讀一讀劃的句段,想一想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3)與周圍的同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4)讀好所劃的句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
四、班內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1、自由匯報讀書體會:
關于峰: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過渡:就是這樣一座險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掃著九百多級臺階,此時你心中有什么想法?
關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他皮膚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2、教師點撥(引導深入體會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樂觀)
·練習感情朗讀。
3、設計情境,表演對話:
一人扮演旅游局領導,考慮老人年事已高,勸其回家享清福;另外一人扮演老人,說服領導讓其留下繼續工作
五、總結延伸:
1、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與這位貌不驚人的掃路人進行了溝通,他親近自然,熱愛工作,自信樂觀的精神卻深深留在作者的心中,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像老人那樣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在自然中快樂生活吧!
2、 寫一句名言。可寫感受,寫體會,寫想法。
六、課后練筆:
多媒體顯示練筆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
根據上面文字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板書: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 → 掃路人
(險,高) (自信,豁達,開朗)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采用辯論、表演等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感悟老人是一位熱愛生活、自信豁達的人。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體會有關句子中“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播放有關武夷山的圖片或錄象
精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天游峰的景色美麗嗎?課文中作者對天游峰的描寫十分精彩,請你自由朗讀第一、二小節,看看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請用一兩個字概括出天游峰給你的印象)
2看看哪些地方特別能讓你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險?
從“第一險峰”、“九百多級”、“一根銀絲”、“拋”、“仿佛要斷掉”、“飄飄悠悠”、(好不得意)等詞看出天游峰的險峻。(師板書:高、險)
“一根銀絲”指什么(指的是武夷山第一險峰天游峰的九百多級石梯,遠遠望去他仿佛是從空中拋下來的,多么險峻)
理解“好不得意”在這里的作用。(從作者的得意可以看出天游峰確實很險。)
3既然是寫掃路人,為什么用了整整一段話來寫天游峰的險?這樣就引發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真正領悟寫作的技巧。
4指導朗讀。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險峻,你能讀出這種險勢來嗎?作者登上了險峰時是多么喜悅,你能從朗讀中體現出這種心情嗎?
5自由練讀,指名朗讀。
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
1作者在登天游峰的途中遇到了一位掃路人,讀一讀第三自然段,這位掃路人是什么樣的?他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學生邊讀邊畫重點字詞,細讀體會。
出示相關語句:
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3師生交流討論:
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我覺得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從哪里看出?
(因為他穿了一套褪色的衣服,說明衣服已穿了很多年了,已經很舊了;而且人是精瘦的,說明他生活條件也不好。)
生活條件好的人都得是胖子?
(不一定。)
再往深處想一想,從“褪色的衣服”、“精瘦”兩個詞還能體會到什么?可以討論討論。
(從“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勞動,因為整天勞動就不容易發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風吹日曬的也容易變瘦。)
“褪色的衣服”不但說明老人艱苦樸素,也看出這是老人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才會褪色的。
老師,“運動鞋”也說明了老人是掃路人,穿運動鞋干起活來才能方便。
(可見,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5最先吸引我的是老人掃路時的“嘩——嘩——”聲,作者是運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筆法。以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
第二層
過渡: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時,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人的外貌衣著,要進一步了解這個人,必須與他交流。
1師讀課文第四節,在這里作者為什么要寫茶?(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2指名讀5—12自然段對話,出示討論題:老人掃天游峰的臺階到底累還是不累?
3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觀點:
觀點1:我覺得老人掃天游峰的臺階累。
觀點2:我覺得老人掃天游峰的臺階不累。
觀點3:我覺得老人又累又不累。
4分成三大組,再讀課文,把有利于自己的論據劃下來,進行交流討論。
觀點1:我覺得老人掃天游峰的臺階累。
(1) 游客多,公德差。
(2)臺階多達一千八百多級 ,游客只是游玩就氣喘吁吁。(出示第七節)
(3)聯系第二自然段,體會天游峰的險。(出示圖,體會比喻的精妙----像銀絲從空中拋下來)
(4)老人70歲。
觀點2:我覺得老人掃天游峰的臺階不累。
(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2)……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
老人生活在美麗的山中,他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愛這兒的生活。他仿佛就是這山中的一員。他已經與武夷山的天游峰融為一體,以苦為樂,熱愛生活,即使自己到了70歲高齡,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彼,悠然自在。
觀點3:我覺得老人又累又不累。
兩者結合,覺得老人雖然體力上的感覺是累,但是內心卻一點兒也不累。
說得多好啊!一顆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愛心!因為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危險的工作環境,他也不動搖;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掃路人的這種樂觀、開朗、攀登不止的精神令作者敬佩。讓我們通過讀來體會。
5分角色朗讀8—12自然段。
6想一想,為什么課文最后說伴隨我回到住地的僅僅是老人的笑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對老人的崇敬之情從內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還有那些文字能看出作者對這位掃路的老人懷有深深的敬意?
(“緊緊抓住”說明作者感情深摯,握手表示友好,“緊緊地抓住”抓得更緊了,說明他們兩個人的心*得越來越近了。
“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還要回來,30年以后還要來,這么長的時間都沒忘記這位掃路人,可見掃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一直伴隨”表示時間很長很久,說明掃路人對“我”的影響太深了,一輩子都忘不了。)
7師小結:正因為老人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的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預約30年后
30年以后,“我”又來到天游峰……
1續編故事,形式不定
2交流
3自由組合,由一人當導演,一人演老人,一人演作者。
1 人物的外貌描寫。
2 把采訪記寫下來。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板書課題(課題中“峰、人”兩個字用紅筆寫,且寫得很大)
二、引導質疑
師:看到老師寫的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為什么把“峰”和“人”寫得那么大?“ 峰”和“人”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三、自讀感悟關于天游峰的語句。
1、多媒體顯示學習要求1:
畫出課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再讀一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
4、班內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關于峰: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天游峰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過渡:作者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可他的收獲卻遠遠不止這些,他還在游覽天游峰的過程認識了一位讓他深受啟發的老人。
三、自讀感悟關于天游峰的語句。
1、多媒體顯示學習要求2:
找出課文中描寫掃路人的句子,仔細讀讀,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在課文中空白的地方作批注。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小組交流。
4、班內匯報交流,教師點撥。
關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 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他皮膚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 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
(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2.教師點撥(引導深入體會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
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樂觀)
練習感情朗讀。
四、拓展想象,體會人物性格。
1、多媒體出示學習要求3:
聯系課文展開想象:
三十年后,作者章武先生又來到天游峰,會是什么情形呢?
2、學生自由練習說。
3、討論交流。
4、完成小練筆。
附板書:
天游峰 高而險 臺階多 難攀登
離不開
掃路人 健康 不怕累 能吃苦 自信樂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9
《天游峰的掃路人》課堂實錄與評析
張建剛
江蘇省徐州市鄭集實驗小學 ,江蘇 徐州 221143
一、誦讀頒獎詞,真情引入。
師:(聲情并茂地誦讀一段頒獎詞)“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 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不移,寵辱不驚。”同學們猜猜這是為誰寫的頒獎詞?
生:季羨林老人,我們曾學過他寫的《 夾竹桃 》。
師:是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故事感動著我們,他們的高尚人格魅力感染著我們。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近——天游峰的掃路人。相信這位掃路老人的事跡、他的語言一定會打動我們。
(2006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故事,本身就感動著每一個人,再加上老師聲情并茂地誦讀頒獎詞,“未成曲調先有情”定能激起學生情感的浪花,洞開學生心靈的窗扉,激起他們走近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渴望。)
二、 初讀課文,尋找感動。
師:課文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寫了天游峰的掃路人。請大家放聲讀課文,想想: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哪兒最令你感動?(學生讀課文,不作交流。)
師: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的一個人?誰來讀讀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并簡要說說感動的原因。
生:我覺得這位老人很樸素。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
師:哪些詞語最能說明老人很樸素?
生:褪色。可見這套衣服他已經穿很長時間了。“運動鞋”也能說明。
生:我認為老人身體很健康,心地很善良。“精瘦”、“瘦削”、“慈善”這幾個詞語可以說明。“精瘦”,說明身體結實,是長期掃路鍛煉的結果。
生:課文第四節的描寫讓我感動。從這一段話中,我感受到這位老人的熱情好客。他與作者素不相識,卻向招待老朋友那樣,引作者進屋,為作者沏熱茶。。
師:煙是介紹信,茶是連心橋。老人的一杯濃茶拉近了與作者的距離。
生:最讓我感動的是老人說:“不累,不累……”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這說明老人不怕苦,不怕累。
生:我從第十自然段:“老人搖搖頭……我能舍得走嗎?”老人的話說明他愛大山,離不開大山。
生:“30年后我照樣請你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從這里可以看出老人的自信。
……
(崔巒老師指出閱讀教學是披文得意的過程,也是緣意學文的過程,要緊緊抓住文本語言,讀出情,品出味,悟出效,習得法,激活思。張老師深諳其道,教學伊始便讓學生到文本中去走一個來回,品味語言文字,從而有了學生個性化的對老人的解讀。)
三、抓住語言,體味感動。
師:讀了課文,我們初步認識了這位掃路老人,了解了他的故事,尤其是他的樸實無華的語言,令人感動不已。都說“語言有溫度,詞語知冷暖”。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仔仔細細品一品老人的語言,與作者一起真真切切地感動一回。
師:有聲地朗讀有利于與文中人物交流,無聲地默讀有利于思考。請大家默讀課文,靜靜地思考,細細地品味,用筆在語言文字的空白處寫下你的感動。
{讀書批注是培養學生專注性品質的手段;學生在閱讀過程全神貫注,心無旁騖,這是提高閱讀質量的重要保證;學生靜靜地讀,細細地品語言文字,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體會老人的語言背后蘊含的“弦外音”,這是探究性閱讀的精髓。}
師:大家的一定收獲了不少感動。誰來說說你的收獲.
生:“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從這段話中,我覺得老人很樂觀。他一天掃一個來回,多么辛苦,而他卻說不累,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師:你真會傾聽,達到了聽話聽音的境界了!老人到底累不累呢?
生:(眾生齊聲)累。
生:(一生大喊)不累。
師:我聽到不同的聲音了,觀點不同,以理說明。
(新課標倡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當學生有了不同的見解,教師能夠捕捉這一生成性資源,積極利用,這充分顯示了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
生:我認為老人累,是因為天游峰很高、很險。
生:從對游人及作者的登天游峰地描寫也能體現出來。
師:能讀讀有關的語句嗎?
生:“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這句話寫出了天游峰很高很險。”
師:這是一個比喻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石梯”比作“銀絲”,說明天游峰很高很險。
生:“那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這句話中的“終于”、“好不得意”也能反映出天游峰很高很險。
師:火眼金睛,你們真會讀書。能讀出天游峰的高與險嗎?
(學生練讀,指名讀。)
師:天游峰這么高,這么險,能夠爬上去心里怎能不得意?
生:課文的第七節中的一、二句話也能看出天游峰的高與險。
師:你來讀讀這兩句話。
生: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師:哪些詞語具體寫出了天游峰的高與險?
生:“頂天立地”、“九百多級”、“一千八百多級”、“層層疊疊”這些詞語從正面寫出了天游峰的高與險。“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這些詞語寫了游客們登天游峰時的反應,從側面寫了天游峰的高與險。
師:你不僅會讀書,而且會思考。你能讀出天游峰的高與險嗎?
(學生練讀。)
師:誰來讀讀?
(指名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游客們登天游峰時個個是有備而來,輕裝上陣,然而攀登了一陣后,個個是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有的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老人累不累?
生:累,非常累。
師:請大家都來讀讀這一節,體會一下老人的辛苦。
(學生練讀)
師:你能讀出老人工作的艱辛嗎?(指名讀)
(老師沒有告訴、分析,重在喚醒,讓學生抓住重點段、關鍵詞品讀、感悟。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字詞句章中穿行,觸摸文本跳躍的脈搏和激越的情感,開啟學生心智。)
師:讀書不僅要讀語言文字,還要讀標點符號。這節中有一個省略號,你能讀懂它嗎?
生:我從省略號中讀出了老人掃路的辛苦。
生:我讀出了老人掃路的時間長。
生:我認為省略號省去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十年、幾十年--------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掃著天游峰的高聳入云的石階。他太了不起了!
師:你們同樣了不起!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掃呀掃呀,他究竟掃了多少個石階,掃帚知道;他究竟掃了多少個來回,石階清楚。請大家捧起書,再來讀讀這一節,相信你會讀出新的感受。
(學生再讀第七節)
師:請大家齊讀這一節。
(學生齊讀)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氣,這位老人太不可思議了!他的工作太艱辛了!
師:面對這樣艱辛的工作,老人是怎樣說的?
(學生齊讀第六節)
(投影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生:(說老人不累的學生,不解地)老人的工作這么辛苦,他卻說不累,這與實際情況不矛盾嗎?
師:(鼓掌)老師先為你敢于表達與眾不同觀點的勇氣鼓掌。那你有沒有想想,這矛盾的話語說明了什么?
生:(恍然大悟),說明他不怕辛苦,把掃路當成樂趣。
師:這叫以苦為樂。他把掃路當成了欣賞風景,一路掃來,風光無限,盡情欣賞,免費旅游。累在身上,樂在心里。多么樂觀的老人,多么樂觀的生活態度!
師:請大家讀讀這一節,讀出老人的樂觀。
(學生練讀,指名讀)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言一語總關情。是的,一個標點也關情。一個省略號中包含著老人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勞,學生能從省略號中獲得無盡的感動。只有深入地鉆研教材,才會有這教學細節。)
師:老人的第二段話也一樣令人感動,誰來說說你讀后的感受。
生:“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這位老人是一位熱愛大山、熱愛山中生活的人。
師:他舍不得走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為這里的山好、水好、空氣好。
生:在這里鮮花簇擁,群鳥相伴,人間仙境,誰不留戀?
生:我覺得他吃的、喝的,都是大山給予的,他舍不得走,他要回報大山,要守住大山 。
生:他熱愛大山,熱愛自己的工作,要繼續掃石階。
師:我們來讀讀老人的話,體會老人對大山的情懷。
(學生讀書)
師:作者聽了老人的這一番話后,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作者為什么不說3年、5年,而說30年呢?
生:因為這里的環境好,作者相信老人能夠再活30年。
生:作者衷心地祝愿老人能夠長命百歲!
生: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使作者相信他能活百歲。
師:聽了作者的話,老人是怎樣說的?
生:“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投影出示: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
師: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老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他是位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他相信自己能再活30年。
(板書:豁達開朗)
師:請大家齊讀這句話,讀出老人的自信。
師:老人的樂觀、自信、豁達開朗感動了作者,讓作者永遠記在了心里。請大家再讀讀“我”與老人的對話,讓我們也來真真切切地感動一回。呆會兒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生練讀,分角色讀)
(朗讀必出于內心,溢于言表,并在潛意識中受到課文中語言材料所包含著的美的境、美的情的熏陶和價值引領。作者與老人的這一段對話,語言簡練、樸實。然而樸實的語言中折射出老人恬淡心境與高尚的品格。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反復品味,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使掃路人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逐漸放大,讓學生漸漸走進了老人的內心,走進自己的內心,讓心與心在這一刻充分地交流著、撞擊著,從而受到心靈上的浸染與精神上的洗禮。)
師:大家讀得很投入,很精彩。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位普通的掃路人。但他的樂觀、自信、豁達開朗卻感動了我們。同學們,在人生道路上有雨有風,只要我們擁有樂觀、自信、豁達開朗,相信一切都會變得從容。記住:我們樂觀,陽光在前!
師:讓我們齊讀這句話,并把它記在心里。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教書育人。教師的語言不僅僅是對這位老人樂觀、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的總結,也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潤物無痕的思想教育------我們樂觀,陽光在前!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在這里得以體現。同時也有效地引領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四、書寫真真切切的感動。
師:假如這位老人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需要寫一份頒獎詞,你樂意接受這項任務嗎?(樂意)從你們響亮的回答聲中,老師聽出了你們的自信。頒獎詞要言簡意賅,字字有力,能感動別人。
(學生寫頒獎詞,兩分鐘后交流)
師:有的同學已經舉起了自信的小手。誰來讀你寫的頒獎詞。
生:一位豁達開朗、自信、樂觀的老人,在深山掃路幾十年,與花鳥做伴,與大山為鄰。他的出現,讓垃圾望而生畏;他的付出,令游客嘖嘖贊嘆。天游峰因為有他而驕傲;游客們因為有他而舒暢。他——天游峰的掃路人!
生:一位平凡的老人,一份平凡的工作,他為了天游峰的環境整潔,付出了青春,付出了天倫之樂,付出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樂于付出的精神感動了你我,他那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震撼了你我。天游峰的掃路人——你不平凡!
生:他曾在天游峰的石階上走了不知多少遍;他手中的掃帚不知擺動了多少回;他曾自信地大笑過不知多少次……掃帚在汗的海洋中揮動,石階在掃帚地擺動中整潔。山峰贊美他,石階吟頌他,叢林歌唱他,我們永遠記住他——天游峰的掃路人!
生:平凡的一生,平凡的崗位,一個又一個365天里,你總是在用掃帚譜寫你樂觀的態度,雕刻你自信的精神。你熱愛生活,生活也熱愛你!
生:你自信而又樂觀,你的靈魂里刻滿大山的一顰一笑,骨子中回蕩著大山的溫和與堅定。掃聲悠悠,是掃路人在為大山生靈奏響的贊歌;風吹鳥鳴,那是大山在贊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您值得我們尊敬!
(學生情真意切的頒獎詞,足以驗證我們常說“情動于衷則能形于言”,“情動而辭發”。學生在充分地讀書感悟,自主探究領會,徜徉于文本語言后,他們的精神就會和文本的情感強烈地碰撞。他們會被這位普普通通、貌不驚人天游峰掃路老人的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精神所感動,所激勵,所鼓舞。他們會思如雨、語如潮、情如虹。情感的閘門一旦被打開,詩一樣的語言將從學生的口中娓娓道來,從他們的筆下潺潺流出。這一教學環節地設計,不僅是學生言語能力的實踐和發展的過程,更是學生生命精神的潤澤和提升的過程)
作者簡介:張建剛(1973—),男(漢族),江蘇徐州人,小學高級教師,學士,2002年榮獲徐州市語文優質課一等獎。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0
課本劇《天游峰的掃路人》
時間:季的某一天傍晚
地點:天游峰山腳下
人物: “我”,(即文章的作者)
掃路人,看起來60多歲,精瘦,面色黝黑。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
動鞋。
幕景: 幕布為巍巍天游峰,高聳入云,石梯一線,自山巔曲垂而下。山腳下,竹木蔥蘢,一派蓬勃
。一屋一桌,居于臺中。
[幕啟,幕后響起潺潺溪水聲……“我”背挎旅行包,自舞臺一側拾階而下。]
“我” (得意地,向觀眾,指幕景):沒攀登過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過武夷山。您看,這天游峰—
—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
能斷掉似的。嘿!今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線上了峰頂,真是一覽眾山小,風光無限好啊!(手搭涼
棚,看看天)這不,從山上下來,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夕陽無限好哇,趁著游興未盡,我何不踏著暮
色,沿著這小溪散散步呢?(隨口哼著小曲,作自由散步壯。此時幕后響起“嘩——嘩——”的頗有
節奏的掃地聲,掃路人由舞臺另一側掃路而上。)
“我”: (傾聽,自言自語)什么聲音?“嘩——嘩—— 嘩——嘩——”的?(“我”循聲而進,
迎上掃路人,上下打量對方)天這么晚了,您老人家這是在干什么?
掃路人:(哈哈大笑)我是這游覽區的掃路人啊,這登天游峰的石階每天都是我負責給打掃干凈的呀
。(打量“我”)你是剛從山上下來的吧,來來來,進我的小屋歇歇腳吧。(讓“我”進屋,落坐)
掃路人:(沏茶)來,嘗一嘗用咱們雪花泉的水沏的濃茶!
“我”: (品茶)嘖,又熱又香!喝到肚里暖融融的!老人家,太謝謝您啦!如今的游客多,您老工
作挺累吧?
掃路人:(很輕松的)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
水看一程。挺自在悠閑的。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自言自語地)這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
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這層層疊疊的石階,游客們常常都會氣喘吁吁,大漢淋漓,甚至有
人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黑黑瘦瘦的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
…(不禁倒抽一口氣,由衷地豎起大拇指)老人家,您可真了不起呀!
掃路人:哪里哪里,習慣成自然嗎。
“我”:(打量老人)您老有六十歲了吧?
掃路人:(搖了搖頭,伸出七個指頭)七十嘍,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
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
“我”:(起身,緊緊握住老人家的雙手)我該回住地了。老人家,30年以后,我再來看您!
掃路人:好哇!30年以后,我照樣請您喝茶!哈哈哈哈!(朗聲大笑)
“我”:(退場,揮手)老人家,再見!
掃路人:(揮手)再見,別望了,30年以后,我照樣請您喝茶!30年以后,我照樣請您喝茶!(定格
)
[幕在老人的呼喊中徐落]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1
時間:季的某一天傍晚
地點:天游峰山腳下
人物: “我”,(即文章的作者)
掃路人,看起來60多歲,精瘦,面色黝黑。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
幕景: 幕布為巍巍天游峰,高聳入云,石梯一線,自山巔曲垂而下。山腳下,竹木蔥蘢,一派蓬勃。一屋一桌,居于臺中。
[幕啟,幕后響起潺潺溪水聲……“我”背挎旅行包,自舞臺一側拾階而下。]
“我” (得意地,向觀眾,指幕景):沒攀登過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過武夷山。您看,這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嘿!今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線上了峰頂,真是一覽眾山小,風光無限好啊!(手搭涼棚,看看天)這不,從山上下來,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夕陽無限好哇,趁著游興未盡,我何不踏著暮色,沿著這小溪散散步呢?(隨口哼著小曲,作自由散步壯。此時幕后響起“嘩——嘩——”的頗有節奏的掃地聲,掃路人由舞臺另一側掃路而上。)
“我”: (傾聽,自言自語)什么聲音?“嘩——嘩—— 嘩——嘩——”的?(“我”循聲而進,迎上掃路人,上下打量對方)天這么晚了,您老人家這是在干什么?
掃路人:(哈哈大笑)我是這游覽區的掃路人啊,這登天游峰的石階每天都是我負責給打掃干凈的呀。(打量“我”)你是剛從山上下來的吧,來來來,進我的小屋歇歇腳吧。(讓“我”進屋,落坐)
掃路人:(沏茶)來,嘗一嘗用咱們雪花泉的水沏的濃茶!
“我”: (品茶)嘖,又熱又香!喝到肚里暖融融的!老人家,太謝謝您啦!如今的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掃路人:(很輕松的)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挺自在悠閑的。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自言自語地)這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這層層疊疊的石階,游客們常常都會氣喘吁吁,大漢淋漓,甚至有人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黑黑瘦瘦的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不禁倒抽一口氣,由衷地豎起大拇指)老人家,您可真了不起呀!
掃路人:哪里哪里,習慣成自然嗎。
“我”:(打量老人)您老有六十歲了吧?
掃路人:(搖了搖頭,伸出七個指頭)七十嘍,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我”:(起身,緊緊握住老人家的雙手)我該回住地了。老人家,30年以后,我再來看您!
掃路人:好哇!30年以后,我照樣請您喝茶!哈哈哈哈!(朗聲大笑)
“我”:(退場,揮手)老人家,再見!
掃路人:(揮手)再見,別望了,30年以后,我照樣請您喝茶!30年以后,我照樣請您喝茶!(定格)
[幕在老人的呼喊中徐落]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2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一
作者:葛雪卉 轉貼自:通師三附 點擊數:50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一
通師三附 葛雪卉
一 投石激浪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齊讀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
2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勝地,號稱武夷第一勝景。如果我們同學也有機會到那兒旅游的話,你會特別留意那兒的什么?(風景名勝、游人)
3 可是我們的作者卻把目光聚焦在一個——掃路人的身上。(掃路人下加點)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題,(再次齊讀課題)有什么疑問嗎?(這是怎樣的掃路人?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作者為什么不寫美景寫掃路人?……)
二 讀中感悟
(一)聞聲尋人
過渡: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打開課本,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掃路人?用“——”畫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的句子。(學生默讀課文,畫有關句子)
△ 找到了嗎?你來讀讀看。
(出示) 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這樣的老人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節約、儉樸) (老人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
從哪兒看出來的?(圈出:精瘦、褪色、運動鞋、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
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指導朗讀)
△ 我為什么會注意到這樣一位老人呢?(聽到掃路聲)課文是怎樣描寫掃路聲的?
(出示) 在一片靜寂中,我隱約聽見“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這聲音由遠而近,一聲比一聲分明。
從這段描寫中你讀懂了什么?(老人的身體健康、精神十足?)從哪兒讀出來的?
(根據學生回答圈出:“頗有節奏” 、 “一聲比一聲分明”)
是的,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樣的側面描寫更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一位干勁十足的老人。讓我們一起把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好不好?(齊讀)
△ 作者聞聲尋人終于見到了這位質樸但卻精神矍鑠的老人(出示兩處外貌描寫)但是這兩處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分開來寫呢?(第一次是粗粗的看的,第二次是仔細打量。)作者為什么會仔細打量這位老人呢?(對老人有了敬佩之意)
(二)小屋茶香
過渡:是什么讓作者對老人產生了敬佩之意呢?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走進老人那飄滿茶香的小屋。
(出示) 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輕聲地讀一讀,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過渡:是的,一杯濃濃的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茶熱,情更熱 ;茶濃,情更濃。讓我們一起把老人的熱情和溫暖讀出來。(齊讀)
(三)心靈溝通
過渡:那么作者和老人進行了怎樣的心靈溝通呢?我們再一起找一找文中老人的語言,用波浪線畫出來。再小小組交流一下這到底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學生畫交流
△(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1 從老人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他很熱愛自己的工作,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不覺得累 ) 從哪兒體會到的?(不累,不累,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2 同學們,你們覺得掃路的工作累不累?累。是的,而且老師覺得天游峰的掃路人比一般的掃路人更累,你們同意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 (出示)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廢。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哪些詞語讓你感到累?(頂天立地、九百多級、層層疊疊、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廢)(在課文中點出詞語)
(2)我們來比賽讀讀看,看誰能讓老師聽了也抽口氣。 指名讀。齊讀。
你還可以從哪兒感受到?
◎ (出示)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那天,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
(1)說說為什么?(因為天游峰高、險)(板書:險)哪兒具體寫出了他的險?(第一險峰、九百多級、像一根銀絲、飄飄悠悠、風一吹就能斷掉) 能讀好嗎?
(2)(出示天游峰圖片)同學們看,這就是天游峰,想說什么?
(3)把我們的感受一起讀出來好嗎?(齊讀)
過渡:面對如此險峻的天游峰,能爬上去已經很不容易了,這一邊爬一邊掃該有多累呀! 可老人卻覺得——(指讀:不累不累)為什么呢?
(相機引讀:)他――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是呀,老人把自己喜歡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覺得累。(帶著喜歡的感情讀。)
所以老人說得——?(板書:輕輕松松 自在悠閑) 能輕松悠閑地讀一讀老人的話嗎?(指導朗讀)
△ (出示) 老人搖搖頭,伸出了七個指頭,然后悠然的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1 從這段話中你又讀懂了些什么呢?(老人舍不得走、這兒的生活環境好。)
2 老人喝的是—— (我們喝的是 )老人吃的是—— (我們吃的是 )老人呼吸的是 —— (我們呼吸的是 )
3 這樣的生活老人當然會舍不得。他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愛這兒的空氣,愛這兒的一切。所以老人會說得那么——(點:悠然)。能悠然地讀一讀嗎?(指導朗讀)
4 這兒的大自然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老人在這兒過的簡直就是老神仙的生活呀! 讓我們一起把老神仙的悠然快活讀出來好嗎?(齊讀)
5 是的,老人已經與天游峰融為了一體,即使自己已是70歲的高齡,卻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疲,悠然自在。實在是令我們敬佩,讓我們懷著敬意再一次讀出老人的悠然與不舍。(齊讀)
△ “三十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1) 這話是在怎樣的情境下說的?老人愿一輩子與大山為伴,我被老人的話深深地感動了,于是緊緊抓住他的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說這句話呢?(出示:30年后,我再來看您!)
(2) 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
生:老人天天這么掃,很勤勞,能活到150歲。 山上空氣清新,能活到100歲。 自信,豁達。
(3) 是的,人的心情、意志也能使自己延長壽命。 這是一位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板書:充滿自信 豁達開朗)
(4) 讓我們讀出老人的自信和豁達來! 指導朗讀
三、結尾轉換,小結激情。
出示引讀最后一句話:“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1)“笑聲”能持續這么長時間嗎?(學生交流)生:笑聲留在作者心里。 笑聲留在腦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聲刻在了我的心里。 ……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回到住地就沒有了嗎?誰能把這句改得更好?
(學生交流)
(3)師:這笑聲也會珍藏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
(4)現在你能明白作者為什么要寫了一位掃路人了嗎?(這是一位……的掃路人)(這就是――天游峰的掃路人)
(5)認識了這樣的掃路人,現在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位掃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啟發,不斷收獲,不斷成長!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了解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樂觀開朗、豁達自信的老人。
2、通過朗讀、情境活動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老人的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悟生活,培養學生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天游峰的美景:
2、導語:看了這些,你想說什么?生說。
過渡:作者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
二、感悟課文:
1、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的人。找出你感興趣的語句細細品味。
2、學生品讀。老師巡視。
3、交流:
你覺得老人是什么樣的人?生說。
請你讀出你的感受,再說說你對老人的印象。
導語例舉:聽了你的朗讀,老師感到一股濃濃的暖意。
老師聽了,感覺那位老人是那么富有活動。
老師感覺非常悠閑.
聽同學交流,能豐富我們的感受。
聽聽不同的聲音,看看你能收獲什么?
有人說,能說什么樣的話就知道有什么的性格。
4 從學生的交流中生成話題:老人這么工作累不累呢?
生說,生讀。
導語:(1)應該很累吧。(2) 感覺很累,心里很充實。
過渡:人生七十古來稀。老人卻讓人意想不到。
5 生成話題:
七十多歲的人了,還是舍不得走,真奇怪!是什么讓他戀戀不舍?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舍不得走呢?交流:
導語:與山水為友,與花鳥為伴。老師也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老師也被這位老人吸引了,我琢磨著,他的家人,他的兒孫對他會是什么態度呢?
三、合作學習:
1 要求:
(1)、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角色。
(2)、讀一讀,想一想,他和家人會說些什么?
(3)、小組同學表演。
2 老師巡視,掌握情況。
3 請一組表演。其它同學聽一聽,再評一評。
4 師點撥:這老人夠自信的,(樂觀的)……你是老當益壯啊
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實,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對他也是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區的領導不大同意老人繼續工作吧?你是老人,怎么去說服他。
1 自由組織說服。
2 我就是旅游區的領導:你這么一把年紀了,回家該享享福了!
3 生接著“說服”:
過渡:想不到,你這么一把年紀,比我想有精神啊!佩服佩服!
4:誰還想說服我嗎:生說。
過渡:看你這樣子,再活個100歲沒個問題。
四、引導想象:
1 過渡: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山谷中
2 出示:畫面
三十年后,我們又來到了天游峰,又聽到嘩嘩的聲音……
3 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景象呢?
4 學生練寫。交流。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感悟作者對這位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敬佩之情。
2、讀寫結合,遷移訓練,指導學生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課文第3節至第12節的內容,如何指導學生很好地朗讀,并體會作者內心的敬佩之情。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完成“寫”的遷移訓練。
教學過程:
一、閱讀課文。
從“天游峰”入手,抓住一個“險”字指導學生朗讀。
二、分析課文。
由“峰”到“人”,在朗讀訓練中完成對天游峰掃路人的清晰認識,體會作者內心的敬佩之情。
1、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這個掃路人是個什么樣的人?
2、抓住作者對人物外貌的兩次描寫,在比較中,指導讀好第6節、第7節。
⑴學生讀兩次外貌描寫。
⑵啟發提問:從這兩次外貌描寫上,你覺的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⑶思考:兩次外貌描寫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讓作者“仔細”打量這個掃路人的?
⑸指導讀好第6節、第7節。
①讀出“輕輕松松、自在悠閑”的語氣。
②抓住“一級一級掃上去,再一級一級掃下來”,在朗讀中感悟作者對掃路人的佩服。
3、指導讀好第10節,深化對掃路人的認識。
通過反復讀書,感悟“悠然”的含義。并在讀、悟后,認識到作者對掃路人的敬佩。
4、齊讀11、12節。
三、讀寫結合,遷移訓練。
回到住地的作者,對偶然相遇的掃路老人念念不忘,他會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議一議。
2、個別發言、交流。
3、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