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精選13篇)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1
這是一篇科普性文字作品,它生動形象地把知識性、科學性、興趣性三者融為一體。不僅告訴我們有關大自然的種種,而且重點敘述了辨識這些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義。文章淺顯生動、通俗易懂,教學時倡導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開啟思維、積淀情感。并用輔以議論的方式,使學生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在導入設計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1.大自然是綠色的,大自然充滿了生機,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說說你的感受。(放一段有關大自然的錄像并配有音樂)
2.在這片綠色的世界里,你看到了什么?又聽見了什么?
3.你們知道大自然里有文字嗎?
4.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大自然文字的課文,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大自然有哪些文字?我們該怎樣去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呢?
5.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吧,你們一定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的。
我就用這樣的導入語上了這課,同學們真的是興趣黯然呢。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2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學作品,它不但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種種文字,而且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認識這些文字的方法與意義,教育學生要從小樹立起認識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志向。文章淺顯生動、通俗易懂,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是一篇十分耐讀的好文章。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設計理念:本文教學時采用讀、議結合的策略:在讀中走進文本,在議中升華文本。簡簡單單教語文、簡簡單單學語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滿各種知識,激發學生觀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等句子。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我們認識了文字,就可以讀很厚的書,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今天我們就走進大自然,繼續探索這本無字天書的秘密。
二、授新
1、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都寫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生匯報,師板書
星星 砧狀云 石灰石 花崗石
2、學習2——6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想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
小組交流
全班匯報
(1)、星星 辨別方向
“他們朝天望望,在許多星星組成的星座當中,會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當中會找到北極星,有北極星的那邊就是北方”。
(2)、砧狀云 雷雨的預兆
“從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山變得就像鐵匠的鐵砧了。”
“飛行員知道,砧狀云是雷雨的預兆,應該離它遠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飛行,它會把飛機毀掉。”
(3)、石灰石 讓人們知道現在是城市的這塊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
“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貝殼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貝類是海洋里的居民,由此可見在遠古時代,現在是城市的這塊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
(4)、花崗石 讓人們明白這的森林是后來才長起來的、
“那些冰塊從寒冷的北方爬過來,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塊帶著一起走。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當時這根本沒有森林。周圍的森林是后來才長起來的。”
生在學生匯報的同時,相機指導朗讀這些句子。
強調作者寫作方法,用擬人或者比喻的方法更能突出文章趣味性。
3、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4、大自然還有很多文字、很多無聲的語言,聽一聽下面的現代詩句,或許你會有啟迪:(出示、音樂)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個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螞蟻/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螞蟻忙著搬家/出門要帶雨傘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點”/大自然在水面上寫著/春天來到人間
大雁在編隊南飛/不就像“省略號”一串/大自然在藍天寫著/秋天就在眼前
大樹如果被砍倒/你會把年輪發現/一年只長一圈/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歲/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嵌在喜馬拉雅山巔/這是在告訴人們/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塊“漂礫”/撒在江南的廬山/那又在提醒大家/這兒有過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生匯報 師總結
注意觀察 到書里尋找 請教有學問的人
再次齊讀,感受
三、拓展延伸
1、欣賞大自然美麗風光圖片
2、擬寫環保小標語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3
教學目標:
1.初讀課題,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品讀,理解重點。
3.寫讀拓展延伸,激發興趣,訓練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自然充滿各種知識,激發學生觀察、了解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1、教師揚揚手中的書問學生:“這是什么?”翻開書本,指著書中的文字問學生:“這些又是什么?”
板書文字
2、出示文字:我們認識了文字,就可以讀很厚的書,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學生讀這段文字,說說從中體會到的意思。
(了解認識了文字就可以讀很厚的書,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讓學生感知文字的作用。)
3、設問:“我們除了知道書本上的文字還知道其他類型的文字嗎?”
4、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找出其他的文字。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星星
云
石灰石
花崗石
5小結。
同學說得真好,大自然就是一本無字的天書,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顆星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
把板書補充完整大自然的文字
它與我們書本上的文字是不同的,它就是新奇的、有趣的,只是缺少發現和閱讀它的眼睛。同學們,你們有這樣一雙慧眼嗎?
6、過渡:就像古代的水手,在大海上即使沒有羅盤,也不會迷失方向。這是因為……
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討論原因。
師:對啊,古代的水手有一雙慧眼,他們讀懂了星星這種文字來辨別方向。
板書辨別方向
7、從扶到放,由學生獨立解讀云、石灰石、花崗石三種大自然的文字。
教師幫助學生小結。
師:飛行員也有一雙慧眼,他們讀懂了云這種文字來預測天氣。
板書預測天氣
師:地質學家也有一雙慧眼,他們從石灰石、花崗石讀出了地質的變遷。
板書地質變遷
8、小結。
大自然這本書可以分為兩冊。下面,請大家依據課文給分冊取書名并編寫目錄,讓我們共同嘗試編書的滋味,好嗎?
明確:這兩本分冊,一本叫神奇的天書,一本叫有趣的地書。神奇的天書的目錄有星、云,有趣的地書的目錄有石灰石、花崗石。
9、讓學生在天書和地書中加目錄,加厚大自然這本書。
第二教時
1、復習。
1)課文分別給我們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2)人們從那些文字中得到什么信息?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星星 辨別方向
云 預測天氣
石灰石地質變遷
花崗石
2、師:古代的水手、飛行員、地質學家都能從認識大自然的文字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那么如何才能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呢?不妨我們先來看一段文字。
3、出示課文第六自然段,學生品讀其中的三個問句。
它是怎么到這兒來的呢?
誰有這么大的力氣把它搬到森林里來的呢?
而且又是怎樣穿過茂密的樹林的呢?
引導學生體會遇到大自然的事物要注意觀察,學會去探究。
4、師:除了觀察和探究還要怎樣做才能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學習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明確:到書中去找
請教有學問的人
5、通過討論明白有學問的人指的到底是哪些人。
有書本知識的人
有經驗的人
6、引導學生舉例。
如文中的水手、飛行員,有經驗的老農、漁夫,地質學家、考古學家……
7、師:現在,我們就去請教有學問的人——古代的水手、飛行員如何從大自然的文字去辨別方向、預測天氣的。
8、出示夜空圖。
看圖結合文本探究水手、飛行員解讀大自然的文字。
9、拓展延伸。
師:學問學問,就是既要學又要問。這不,我們就從水手和飛行員的口中知道了如何去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同學們,現在你們有能力獨立去解讀大自然的文字嗎?
10、出示年輪圖,讓學生獨立解讀這一大自然的文字。
11、照樣子寫句子。
練習一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個晴天;
螞蟻忙著搬家,______________;
大雁在編隊南飛,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二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幼小的羊兒跪求母乳,是在啟示我們要孝敬父母;
變黃的樹葉落入泥中,是在啟示我們要有奉獻精神;
成熟的稻穗低著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總結。
設問學生學了課文你覺得大自然的怎樣?(有趣、神奇)
結合學生的回答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去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13、作業。以現有的情況,去觀察大自然,發現大自然中的文字,并去破譯它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2、通過課文知道知識不僅存在于書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觀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從中學習知識,樹立探索自然奧秘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知道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懂得要善于觀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由“文字”引出課題,導入課文
1、談話:師微笑著說:能說說老師臉上的表情是什么?那你能讀出我臉上蘊含的文字。真不簡單!
2、同學們,提到文字,我們首先會想到印在書本上的文字,寫在白紙上的文字。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文字既不是寫在白紙上和印在書本上的文字。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書:大自然的文字)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讀一讀神奇的天書和有趣的地書。
二、精讀課文。
(一).齊讀第一段。
(二)默讀課文2-3段,思考:
1、神奇的天書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在文中圈出)
2、人們從這種大自然的文字中可以知道些什么?(用直線劃出)
學生交流。
星星寫成的天書很厚很厚。翻開天書的一頁,指名讀第2段。
3、出示圖片,認識小熊星座,讓生指出北極星。
4、由此可見,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別方向。(板書)
是啊,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可是天空這本大書上的文字還遠遠不止這些呢,再讀讀課文,你還知道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自讀課文的第三段。
2.讀后匯報
砧狀云,這個大自然的文字告訴我們什么知識?
所以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書:觀察氣象)。
3.拓展思維,積累諺語
你們還知道與氣象有關的諺語嗎?
4.引讀。所以說:(師引讀)天上的每一顆星(生回答)是一個字,(師引讀)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個字。這就是(指板書)我們神奇的天書啊!不僅有神奇的天書,還有有趣的地書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
(四)自學課文的第4—6段。
1.自學要求:默讀4—6段,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2.匯報。
(1)哪幾種文字?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想象一下,曾經的滄海會是什么樣,現在的城市呢?真是滄海桑田啊!
(3)可見,看起來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來,可以反映出(地質的變化)
(4)齊讀第5段。
(5)同樣是石頭,這塊花崗石又是怎么來的?找出句子中的動詞。(搬爬帶走)
(6)冰塊是一下子把花崗石搬來的嗎?你從哪個字體會出來的?(爬)
(7)一個“爬”字,寫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質的變遷)板書
(8)這兩種文字,向我們介紹了大地的變和遷。讓我們齊讀4、5、6自然段。
3.同樣是介紹地上的石頭,作者的敘述重點卻不一樣。第五節,強調人們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質變化中的“變”——海洋變陸地(城市);第六節,著重告訴我們地質變化中的“遷”——遠古時代,從寒冷的冰川變遷而來。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到了很多。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滿了智慧,你們看(出示多媒體)這不是大自然的智慧嗎?
多媒體1:陽光照射下的火紅的楓樹林圖。
當很多樹葉變黃的時候,楓樹卻獨樹一幟,格外地鮮艷,多美哪!望著這楓樹林,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晚林,霜葉紅于二月花。”
多媒體2:霧凇圖
吉林霧凇,瓊脂枝玉葉,這真是大自然的奇跡啊!看著它,我又想起了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其實,大自然不僅給了我們美好的一面,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什么。
多媒體3: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斷流前的圖片)
師述:巴西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以前一瀉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卻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巴西總統親自為它舉行葬禮。大自然用這種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們(多媒體出示)齊說:“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
多媒體4:出示琥珀圖片
介紹琥珀的形成,你知道這曾經發生的故事嗎?
四、學習課文的最后一段
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們有哪些途徑呢?自讀第七段。
2. 師小結:走進自然走進書本善于請教
3.總結:同學們,我們走進自然,走進書本,善于請教,就可以認識大自然的文字,讀懂大自然這本很厚的書,感受自然的無窮奧妙。同學們,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請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給大自然這本書添上幾頁精彩的文字。
五、拓展閱讀(以篇帶篇)
這兒有一首小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大自然的語言》
戴巴棣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白云飄得高高,
明天準是個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螞蟻,
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螞蟻忙著搬家,
出門要帶雨傘。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點”?
大自然在水面上寫著:
春天來到人間。
大雁在編隊南飛,
不就像“省略號”一串?
大自然在藍天寫著:
秋天就在眼前。
大樹如果被砍倒,
你會把年輪發現——
一年只長一圈,
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你如果釣到大魚,
魚鱗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歲,
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
嵌在喜馬拉雅山巔。
這是在告訴人們:
那里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塊“漂礫”,
撒在江南的廬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
這兒有過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語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指名讀,齊讀。
六、教師總結。
同學們,大自然豐富多彩,大自然奧妙無窮,讓我們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并不斷破譯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也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會有一個溫馨安寧的家園。
板書設計:
星座 辨別方向
云 觀察氣象
24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質變化
花崗石 地質變遷
教材分析:
“文字”在文中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樣“很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這篇文章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很多自然現象,作者引領我們去認識、了解這些大自然獨特的“文字”。本文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形式。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把星、云、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云山比作“鐵匠鋪里的鐵砧”;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著青苔的樣子說成“披著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反思:
這是前蘇聯科普作家伊林寫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小學會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科普性文章的重點應是弄清楚相關的科普知識,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只是透過課文掌握了幾種大自然的語言還遠遠不夠。因此,透過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圍繞課題去說清相關的知識并了解它們的重要作用以及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應該是本課教學不可忽略的一點。
在學生認識并了解了大自然的種種現象后,我想學生對大自然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認識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學會利用自然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所以巧設一問:“假如你來到了大自然會怎樣運用這些文字呢?”同學們各自發表了看法,都能結合現有的知識經驗,利用身邊的自然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學與用結合起來。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有相當的不足,還有許多需要修正和補充的地方,這將促進我以后的教學工作,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5
“文字”在本文這個地方不僅是指書面上的文字,它還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樣“很厚的書”不只指用紙印刷的書,它還暗指玄妙無比、變化無窮的大自然的這部大書、活書。這篇文章用親切、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很多自然現象,作者引領我們去認識、了解這些大自然獨特的“文字”。本文采用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形式。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把星、云、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云山比作“鐵匠鋪里的鐵砧”;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著青苔的樣子說成“披著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從中也能看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我們知道,每篇課文都有它的思想性,是文與道的統一。拋棄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有違編者的初衷,都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輕率,都不能完成教學既定的任務。在教學中,我們要明白這點。在教學《大自然的文字》之后,我體會到,古人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這話一點不假。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現象,都可以讓我們推測過去,預知未來,增加對自然的認識,并通過了解其規律,達到遵循規律,防患于未然的功效。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多提醒同學們,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多觀察自然,做一個有心計,有學問的人。這樣,才能把教材中的思想性挖掘出來,讓學生對其中的教益領悟于心。
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提到文字,我們首先會想到書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文字卻與我們書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那么它是什么樣的文字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自然的文字是寫在哪本書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指的是什么?請大家速讀課文,回答這兩個問題。(學生讀課文,教師畫書樣)明確:大自然好像一部書,大自然的文字是指書中的星、云、鳥、石等物。
2.大自然這本書可分為兩個分冊。下面,請大家依據課文給分冊取書名并編寫目錄,讓我們共同嘗試編書的滋味,好嗎?明確:這兩本分冊,一本叫神奇的天書;一本叫有趣的地書。神奇的天書的目錄有星、云、鳥;有趣的地書的目錄有石灰石、漂礫。(板書)
3.大自然這部書就像老師畫得這么厚嗎?這有多厚、多重?(請學生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大家看板書,根據你所掌握的說明文知識,說說文章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教師小結:本文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舉我們周圍的自然現象加以說明,讀來趣味盎然。
三、品讀課文,感悟重點
1.請學生從“神奇的天書”和“有趣的地書”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某一段文字,講給大家聽,看誰講得好,可以按照這種形式敘述:文字-情態-破譯的內容。(情態主要包括位置、形態、高度、飛姿、叫聲等)啟發引導:(用多媒體)出示一個畫面(雷雨云圖片),請學生找出相關的語段,帶領學生體味文章是怎樣描述和破譯這種云的。然后學生自由發言,賞析自己喜歡的語段。
2.引導深入:品味本文語言生動有趣的技巧,重點賞析第14段。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再看一個畫面(大雁南飛圖片),請同學們說說這是第幾段的內容?(找學生閱讀本段)本段中并沒有明確指出是大雁,我們從哪點看出是大雁的呢?這一段寫的是什么內容?是從哪些角度寫的?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呢?
3.知識遷移:出示畫面(晴朗天氣的云的圖片),讓學生試著運用本文的語言技巧破譯這種大自然的文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看來大家對大自然觀察得非常細,要知道這正是破譯大自然這部大書的首要條件。那么,如何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給大家講講作者伊林小時候的故事--伊林小時候就對大自然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有時到鄉間去,守在螞蟻窩旁,觀察螞蟻的生活習性,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父親工廠制造肥皂的過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廚房當成實驗工廠,居然成功了;他按照書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興地歡呼起來“科學勝利了”。當然他也有失敗的時候,但這讓他懂得了科學試驗要付出艱苦的勞動的道理。
4.由伊林的故事,我們可以得到如何認識大自然的啟示。讓我們再看作者是怎么說的,下面我們齊讀課文結尾3段,請同學們回答。明確:觀察、讀書、請教。
四、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從書本中看到的或向別人請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種種景象,繼續為本書編目錄,要求語言生動、淺顯有趣。然后學生交流。五、結束語
同學們,大自然豐富多彩,大自然奧妙無窮,讓我們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并不斷破譯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也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會有一個溫馨安寧的家園。
附閱讀材料
科普創作的巨匠──伊林
1934年,一位青年科普作家見到了高爾基。他們一起討論了高爾基在《論主題》一文中擬出的主題:“科學怎樣使人變成巨人?”高爾基對這位作家說,希望你“對孩子們講人是世界的改造者,講人可能達到的和正在達到的高度”。高爾基的思想火花點燃了這個青年人創作《人怎樣變成巨人》的。1936年起,他同他的妻子謝加爾整整花了10年寫成這部三卷本的科普巨著。
這位青年作家就是后來被稱為科普創作巨匠的伊林。他編寫的《人怎樣變成巨人》《十萬個為什么》等書,在世界許多國家翻譯出版,成為最受歡迎的科普著作之一。《十萬個為什么》在我國出過29版,《人怎樣變成巨人》也出過8版。
伊林原名伊里亞·雅科夫列維奇·馬爾夏克,生于1896年1月10日,1953年11月15日逝世。伊林的父親是實用化學家,又喜愛文學。哥哥是詩人。妹妹是兒童文學作家,她創作的《古麗雅的道路》也是我國讀者所喜愛的。這個科學和文學氣氛很濃的家庭,對伊林成長為一名偉大的科普作家是有重要影響的。
伊林早在童年時期就對大自然、對科學、對詩歌發生濃厚興趣。他有時到鄉間去守在螞蟻窩旁,觀察螞蟻生活習性,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父親的工廠制造肥皂的過程使小伊林看得入迷。他把家里的廚房當成試驗工廠,試制肥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書上的配方制成皮鞋油,用它把皮鞋擦得锃亮。這時,他高興得歡呼起來: “科學勝利了!”當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但這卻使他懂得,科學試驗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
伊林從小喜愛讀書,尤其喜歡讀普希金、羅蒙諾索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他九歲時第一次嘗試寫過一首火星的詩。兒童時代的伊林還寫過火山、熱帶森林、美洲豹和鱷魚的詩。
還在上大學期間,伊林就開始為兒童刊物《新魯濱孫》寫化學方面的科普短文。1925年,伊林大學畢業,到列寧格勒涅瓦硬脂酸工廠擔任實驗室主任,業余時間從事科普創作。1927年,他的第一部中篇科普著作《桌子上的太陽》(中譯本名為《不夜天》)問世。在這以后的26年間,伊林創作了近20部中篇和長篇科普作品。其中有一些是與他的妻子合寫的。
伊林的科普作品知識性強,內容豐富,文筆流暢,深入淺出,讀來使人回味無窮。
伊林說:“只有自己為所寫的事件感動并且不掩飾自己感動的人,才能引人入勝地描述這件事。”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國內開展了熱氣騰騰的經濟建設。這使伊林深為激動,他不是旁觀者,而是滿懷積極參加者。因此,他能寫出《五年計劃的故事》《山和人》和《人民──建設者》這樣一些激動人心的、反映蘇聯五年計劃建設的科普讀物。在伊林的筆下,枯燥的數字變成了一個個氣壯山河的故事,變成了一個個優美動聽的琴符。據我國科普界前輩、伊林著作的早期翻譯者董純才說,在抗日戰爭初期,有些青年人就是在讀了《山和人》之后,對共產主義事業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奔赴延安去參加革命的。
伊林學識淵博。為了給自己的作品增添新的養分,他一生從未間斷過對知識的追求。伊林每寫一本書,似乎都是重新讀一個大學,要讀幾十本書和幾百篇科學論文。為了寫《人怎樣變成巨人》,他在幾年內學習了歷史、考古學、語言學等各種學科的書籍。他寫《人和自然》時,對氣象學和水文學研究了兩年之久。
伊林的創作態度非常嚴謹,創作時,先擬出提綱,描繪出大體輪廓,再著手寫。伊林出筆很快,但初稿寫完后,都要反復進行認真修改。伊林說:“就是最有趣的內容和見解,要是用貧乏的、沒有表現力的語言來描述,也會是枯燥乏味的。”為了探求更好的表現題材的手法、形象和比喻,他絞盡腦汁,不斷構思,他的《十萬個為什么》采錄了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提出問題,并以簡明、活潑的語言介紹基本科學知識,深受讀者歡迎。
對祖國建設的、廣博的科學知識、高度的文學修養和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使伊林成了科普創作的巨人。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6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課文《大自然的文字》。
先說教材,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生動形象的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小學會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全文共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第2至6自然段分別從頭頂的天空和腳下的土地兩個方面,依次介紹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腳下的石灰石花崗石,告訴我們大自然的文字有助于辨別方向、觀察氣象、了解地質變化。第7自然段講怎樣才能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課文的思路清晰流暢,語言通俗易懂,借助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將深奧的科學知識通俗化、大眾化,適合學生閱讀。
針對課文特點,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出現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課題質疑,激發興趣
導入:同學們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來認識一下本文作者伊林。(出示簡介)今天她給我們帶來了一篇非常有趣的課文(出示課題,齊讀)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學習課文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既可以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思考: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問題?
(把孩子的問題歸類整理一下:課文分別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怎樣讀懂大自然的文字?讀懂這些文字有什么意義?這些問題也正是本課教學所要解決的重、難點。)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讓孩子帶著問題初讀課文。由于是六年級的學生,所以在讀課文時出示這樣的自學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看看課文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把你最喜歡的一種多讀幾遍。
(這個問題的出示其實就是在鍛煉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也幫助他們在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檢查自讀情況:
根據實際情況,本課的生字就不再單獨出示了隨課文解決。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文章主要介紹了星座、云、石灰石、花崗石這幾種文字。教師再適時的點撥一下這些文字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又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就幫助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要部分,指導分段,理清文章的層次。)
三、抓住重點,潛心體會。
文章內容豐富、文字生動,段落簡潔。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自學為主。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讓孩子抓住重點句理解“天上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天上”、“腳下”,兩個“每”字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大自然的文字是無處不在的,我們要有發現的眼睛。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題,也是教學的重點。主要從“天上”和“腳下”兩方面列舉了大自然的四種文字。第四自然段是一個巧妙的過渡。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孩子注意這種過渡的運用。其余幾個段落文字淺顯易懂,老師給出問題:這種文字能夠告訴我們什么,你還知道有關這種文字的知識嗎?讓學生分成四大組通過自學,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讀懂課文。
在交流時第二、三自然段注意對星座的介紹。可以拓展一些內容,補充一些看云識天氣的農諺。還讓孩子說說天上還有那些文字。如:太陽、月亮風等。從而知道,天上的文字能幫助我們辨別方向,了解天氣。
第五、六自然段首先要讓孩子了解同樣是介紹地上的石頭,作者的敘述重點卻不一樣。第五節,強調人們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質變化中的“變”——海洋變陸地(城市);第六節,著重告訴我們地質變化中的“遷”——遠古時代,從寒冷的冰川變遷而來,本段中的動詞用得特別好,引導學生多讀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最后強調腳下的文字能讀出地質變遷。
課文第七自然段是文章的結尾,也是課文向生活擴張的一個點。主要解決的是“怎樣才能讀懂大自然的文字?”這個問題。要讓學生明白要讀懂大自然的文字就要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仔細觀察,不斷學習。
因為有了前面的學習,孩子對大自然的文字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候鼓勵孩子走出去,去發現,去探索也就是水道渠成了。
四、拓展延伸
我們的授課絕不僅僅為一堂課,一篇課文所約束,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因此,結合課后習題,我有設計了這樣一個拓展環節。
我的過渡語是: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我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中到處都有文字,大自然通過這些文字在告訴我們什么?你們看(出示多媒體)
多媒體1:陽光照射下的火紅的楓樹林圖。
師:當很多樹葉變黃的時候,楓樹卻獨樹一幟,格外地鮮艷,多美哪!這是大自然在說:秋天來了,是時候賞楓葉了。
多媒體2:霧凇圖
師:吉林霧凇,瓊脂枝玉葉,這真是大自然的奇跡啊!看著它,大自然又讓我們想起了起了: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其實,大自然不僅給了我們美好的一面,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什么。
多媒體3:瀑布的枯竭
師述:大瀑布以前一瀉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卻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大自然用這種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們:“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
多媒體4:太湖藍藻暴發
師:太湖是我們的母親湖,2007年的藍藻暴發,大自然再次智慧地提醒人們:“保護環境,可不容緩或人人有責------”
師:這是老師為大自然這本書寫上的幾頁文字。同學們,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請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給大自然這本書添上幾頁精彩的文字。
(出示:)
1、螞蟻搬家,蜻蜓低飛,魚兒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馬上要下雨了。
2、如果突然之間雞飛狗跳,能讀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可能有一場地震來臨。
3、鋸開大樹,你就能發現樹的斷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紋路,這就是年輪。有多少年輪,樹就有多少樹齡。
4、根據河北太行山山崖間有螺,蚌殼和卵形礫石的帶狀分布,推斷出這一帶是遠古時代的海濱。
5、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魚、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斷出在遠古的時代喜馬拉雅山曾是一片海洋。
------
(這一設計,由老師引導入手,到半扶半放,最后由學生自由發揮,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既激發了孩子探索自然的興趣,又強化了孩子的環保意識。)
五、總結:
最后是全文總結:今天,我們從大自然這本書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我們又共同為大自然這本書寫了幾頁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蘊含無限的知識、學問和奧秘,等我們去觀察、了解和探索。讓我們繼續為大自然這本書書寫更多的文字。
作業:
同學之間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結合課內、課外的知識辦一份小報。
(作業設計彈性較大,強調可以合作完成,讓學生在鞏固課內知識的的基礎上拓展課外知識,并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板書設計:
星座 辨別方向
云 觀察氣象
24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質變化
花崗石 地質變遷
( 觀察 了解 探索)
造福人類
(板書的設計比較簡潔,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即課后習題2的答案)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7
【閱讀測試題】
樣題一:
【多選題】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a星星
b云朵
c石灰石
d花崗石
2.樣題二:
【單選題】石灰石是由什么造成的?
a碎貝殼
b礁石
c珊瑚
d海藻
3. 樣題三
【填空題】
古代,水手們在海上尋找道路時,可以依靠 星來辨別方向。
4.樣題四
【填空題】
砧狀云是 的預兆,它一般出現在 季。
【能力項】提取信息 低級難度
【分析】回答此類樣題,難度較低,只要閱讀課文,就能從閱讀中提取信息。但在第三題填空題上學生檢索信息是如果不夠仔細,可能會發生錯誤,把北極星填寫成小熊星座。
5.樣題五
【構答題】
花崗石為什么會出現在森林里?
6.樣題六
【構答題】
要讀懂大自然的文字需要怎么做?
【能力項】提取信息 中級難度
【分析】此類題目,學生需要關注文章中的細節,需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概括。需要學生細致閱讀。
7.樣題七
【填空題】
大自然是本書,課文介紹了 和 上的文字,我知道還有 也有大自然的文字,如: 。
8.樣題八
【構答題】
課文運用了不同的說明方法把課文寫具體了,你能舉例說明嗎?
【能力項】 推論訊息 高級難度
【分析】此類題目需要讀者對文章中的信息全面關注并進行概括,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思考,方能完成此類題目。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8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生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認讀課文中的生詞。
如:小熊星 聳立 預兆 青苔 花崗石 貝殼 鐵砧 ……
(特別注意:“聳”是平舌音、“苔”、“崗”和“殼”是多音字)
2、讀順每一節課文,找一找文章中向你介紹了自然的哪些文字。
3、讀小詩《秋》感受大自然的文字,加深對大自然文字的了解。
【出示:紅葉一片/是大自然的文字/上面寫著秋天】
過渡:的確,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作者,除了落葉,他還寫了好多好多的文字,這些文字都向我們傳達著各種各樣的知識。
二、合作探究
1、繼續讀課文,向同學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這些文字都向我們傳達著哪些知識呢?(默讀課文,邊讀邊畫)
【試著填空:大自然是一本書,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寫在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導:
(1)星星,結合小熊星座圖認一認,找一找北極星
(2)云,結合鐵砧圖,砧狀云圖讓學生對其有感性認識,重點理解“預兆”
a、讀一讀課文第三節
b、指名說說對預兆的理解——出示解釋】預兆是事情發生前所顯示出來的跡象——說說生活中什么是什么的預兆
c、結合“看云識天氣”引導學生讀一讀
滿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脫。黑云起了煙,雹子在當天。低云不見走,落雨在不久。
天上鐵砧云,很快大雨淋。烏云接日頭,半夜雨不愁。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顛。今晚花花云,明天曬死人。
(3)花崗石,重點了解“漂礫”,結合圖讓學生有感性認識。
2、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這些大自然的文字又向我們傳達哪些知識呢?小組內交流。
可以試著用“大自然是一本書,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寫在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
引導:可以出示一些氣象諺語引導學生說說。
3、你覺得我們怎樣才能學會大自然的文字呢?(可以結合課文的第7節說說)
引導:
(1)出示課文第七小節:讀一讀
(2)課文中告訴我們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主要有這樣三種方法:注意觀察,再到書里去尋找,請教有學問的人。
(3)總是坐在家里的人,永遠也不會懂得大自然的文字。那么,假如你遇到了這樣的一個人,你會怎么勸說他呢?你能用詩歌、格言、警句、名言來好好地勸勸這樣一位“總是坐在家里的人”嗎?。
4、重點理解第三節專用“鐵砧”、“預兆”等詞。認識“小熊星座”找到北極星。
5、大自然的文字除了可以讓我們讀出許多東西,了解很多知識外,我們還可以從中讀到什么呢?(例如:給你帶來的啟示等)
如:從蜜蜂的辛勤采蜜,讓我明白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螞蟻搬食物,喜鵲搭高窩,花生的謙虛……
三、交流展示
對合作探究的幾個話題,一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
四、當堂達標
(一)、給下面的多音字組詞
苔tāi( ) tái( ) 崗gāng( ) gǎng( ) 殼ké( ) qiào( )
(二)、填空:
1.螞蟻搬家,蜻蜓低飛,魚兒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 )。
2.如果突然之間雞飛狗跳,能讀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 )。
3.鋸開大樹,你就能發現樹的斷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紋路,這就是年輪。年輪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訴我們( )。
4.根據河北太行山山崖間有螺,蚌殼和卵形礫石的帶狀分布,推斷出( )。
5.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魚、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斷出( )。
(三)仿寫:飛行員知道,砧狀云是雷雨的預兆,應該離它遠些才好。
我們知道,螞蟻搬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1、讀一讀
《大自然的語言》節選
作者:戴巴棣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個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螞蟻,/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螞蟻忙著搬家,/出門要帶雨傘。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點”?/大自然在水面上寫著:/春天來到人間。
大雁在編隊南飛,/不就像“省略號”一串?/大自然在藍天寫著:/秋天就在眼前。
大樹如果被砍倒,/你會把年輪發現——/一年只長一圈,/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歲,/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嵌在喜馬拉雅山巔。/這是在告訴人們:/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塊“漂礫”,/撒在江南的廬山,/那又在提醒大家,/這兒有過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2、搜集有關天氣的俗語、諺語。
3、課文中有些地方寫得非常生動,找一找,讀一讀。然后參考課文的寫法,寫一段你了解的大自然的文字,看誰寫得最生動。
附:
一、看云識天氣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臨。天上掃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東云長,有雨不過晌。早晨云擋壩,三天有雨下。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曬死人。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天上豆莢云,不久雨將臨。天上鐵砧云,很快大雨淋。老云結了駕,不陰也要下。
云吃霧有雨,霧吃云好天。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烏云接日頭,半夜雨不愁。
烏云腳底白,定有大雨來。低云不見走,落雨在不久。西北惡云長,冰雹在后晌。
暴熱黑云起,雹子要落地。黑云起了煙,雹子在當天。黑黃云滾翻,冰雹在眼前。
黑黃云滾翻,將要下冰蛋。滿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脫。
二、看風識天氣
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日落西風住,不住刮倒樹。常刮西北風,近日天氣晴。
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雨后刮東風,未來雨不停。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
南風怕日落,北風怕天明。南風多霧露,北風多寒霜。夜夜刮大風,雨雪不相逢。
南風若過三,不下就陰天。風頭一個帆,雨后變晴天。晌午不止風,刮到點上燈。
無風現長浪,不久風必狂。無風起橫浪,三天臺風降。大風怕日落,久雨起風晴。
東風不過晌,過晌翁翁響。雨后東風大,來日雨還下。雹來順風走,頂風就扭頭。
春天刮風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物象識天氣
喜鵲搭窩高,當年雨水澇。久雨聞鳥鳴,不久即轉晴。海雀向上飛,有風不等黑。
鳥往船上落,雨天要經過。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蟋蟀上房叫,莊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氣要變壞。蜻蜓千百繞,不日雨來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瘡疤癢,有雨在半晌。棗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澇。晴天不見山,下雨三五天。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來。海水起黃沫,大風不久過
物象
16、燕子低飛天將雨
17、燕子窩墊草多雨水多
18、群雁南飛天將冷群雁北飛天將暖
19、螞蟻搬家天將雨
20、大榕樹冬不落葉兆春寒
21、豬銜草寒潮到
22、狗泡水天將雨
23、雞曬翅天將雨
24、蜜蜂遲歸雨來風吹
25、蚯蚓封洞有大雨
26.日暖夜寒,東海也乾。
2.風吵有雨。
3.缸穿裙,大雨淋;鹽出水,鐵出汗,雨水不少見。
4.星星眨眼,下雨不遠;星星閃爍,風力變強。
5.雷打驚蟄前,四十九日不見天。
6.十霧九晴天。
7.早霧晴,晚霧陰。
8.朝霞雨,晚霞晴。
9.好中秋,好晚稻。
10.東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
11.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12.將下雨:春看海口,冬看山頭。
13.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
14.早晨地罩霧,盡管洗衣褲。
15.木棉樹開花,雨季要提前。
16.未吃五月節粽,破裘不敢放。
17.晚上看見月亮、星星,明天會是大太陽。
18.將下雨:蟬停止鳴叫、烏鴉在天空中叫、白天烏鴉搶窩、麻雀成群在屋檐下、蝙蝠成群在角落、蟑螂特別多、蜻蜓低飛、燕子低飛、蚱蜢在地上跳、蛇鉆出洞來、螞蟻回巢、蜘蛛停在網中心不動、牛羊找乾地躺下來、鳥獸成群結隊、水中的魚無緣無故一直跳、多飛機云、烏云。
魚鱗天(鯡魚鱗),不雨也瘋癲。
雨蛙呱呱叫,下雨必來到。
行云方向相反、云層厚,要下雨。
早晨天發紅,海上警漁翁。
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
明天有雨落,今晚蚊子惡。
螞蟻成群爬上墻,雨水淋濕大屋梁。
將放晴:蜘蛛離巢重筑新巢、春天吹北風、金龜子飛進籠里、螞
蟻出穴覓食、既出太陽又下雨、公雞登高報曉、海鳥向大海飛去、鳥雀高飛、鴿子傍晚咕咕叫。
黃昏天發紅,漁翁笑聲隆。
天上魚鱗斑,地上曬谷不用翻。
蜘蛛張了網,必定大太陽。
雞在高處鳴,雨止天要晴。
蜜蜂低飛,有雷雨。
21.打雷,梅雨終結。
22.飯粒黏碗、山腰有卷云,天氣晴。
23.候鳥早飛來之年,雪較多。
24.正月冷死豬(寒死龜),二月冷死牛,三月冷死播田夫。
25.四月初八晴,瓜果好收成。
26.五月南風下大雨,六月南風飄飄晴;六月十九,無風水也吼。
27.六月大風臺,七月作水災。
28.九月九港風。
29.霧緊靠山頂往上飄、煙往上飄時晴天,橫散時下雨。
30.天氣變壞:水溝臭臭的、海水起大浪(起風)。
31.雨來雪,不停歇。
32.雷打天頂,有雨不狠;雷打天邊,大雨連天。
33.早晚冷,中午熱,下雨半個月。
34.有雨山戴帽,無雨河起罩。
35.雨不歇:頂看初三,下看十八。
36.雨澆上元燈,日曬清明種。
37.大雨無雨,明年旱。
38.立春落雨至清明。
39.霧氣升山頂,將有傾盆大雨;霧氣散大地,無風且無雨。
40.烏云接日頭,天亮鬧稠稠。
41.早燒不出門,晚燒行千里。
42.烏頭風,白頭雨。
43.江豬(烏云)過河(天河),大雨滂沱。
44.東北風,雨太公。
45.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久雨見星光,明朝雨更狂。
46.天頂出有半節彩虹,要做防臺敢能成。
47.二八亂穿衣:二月春天后母面,八月秋老虎。
48.前冬不穿靴,后冬冷死人。
49.罩霧罩不開,戴笠仔幪棕簑。
50.春霧日頭,夏霧雨,秋霧涼,冬霧雪。
51.春雷十日寒。
52.有雨亮四邊,無雨頂上光。
53.下雨走大街,臺風走小巷。
54.先下牛毛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9
教學內容分析:蘇教版小學十一冊第期七單元
這篇科普小品文生動形象的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2、通過課文知道知識不僅存在于書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觀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從中學習知識,樹立探索自然奧秘的志向。
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觀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難點:學習“花崗巖”一段的寫作方法。
學情分析:文章淺顯生動,通俗易懂,教學時倡導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開啟思維、積淀情感,并輔以議的方式,使學生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本課的教學,既要教育學生從小學習、認識大自然,又要引導學生樹立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志向。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介紹本文的體裁:科普小品文(師板書)
介紹作者:伊林及他的作品。
齊讀課題
二、品讀課文
(一)檢查預習的情況:
1、聽寫課文中的生字
對照檢查批改
讀一讀這幾個詞語
2、給“砧”字注音。(學生上黑板注音)
理解它的意思
(二)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1、思考課文寫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2、把大自然的文字分為上下兩冊,分別給它們起什么名字?
(三)課文哪幾段寫了天書,選擇感興趣的段落多讀幾遍
1、轉換角色:你來當水手或飛行員介紹天上的文字
a、第二段:你現在是一名水手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出示小熊星座)怎樣尋找北極星。
引讀:水手讀懂了北極星,“即使沒有羅盤,也照樣不會迷失方向。”
b、第三段:誰愿意當飛行員,把你的經驗告訴其他飛行員。
如何識別砧狀云(出示圖片)
2、讀懂天書后,用簡練的語言把這兩句話補充完整
( )是( )的文字,它告訴我們( )。
( )是( )的文字,它告訴我們( )。
(四)再看看腳下的土地,自學5、6段,讀懂課文。
1、把這兩句話補充完整。
2、你覺的那一段寫得最有趣,從文中畫下來,體會這樣寫得好處。
學生交流,品悟文中比喻、擬人的寫法。以及質疑的寫法。
再讀一讀,感受作者形象的寫法。
(五)你們還懂得那些大自然的文字
自由讀第七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小結:打開緊閉的門窗,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讀天上的每一顆星,讀地上的每一粒石子,感受大自然的無限樂趣。
板書設計:
北極星 辨別方向
砧狀云 大自然的文字 識別天象
石灰石 (觀察,查找,請教) 曾是汪洋
花崗巖 冰川運動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10
一 導課
1 孩子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2 孩子們自由談論
3 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到了很多。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滿了智慧,你們看(出示多媒體)這不是大自然的智慧嗎?
多媒體1:
陽光照射下的火紅的楓樹林圖。
師動情說:當很多樹葉變黃的時候,楓樹卻獨樹一幟,格外地鮮艷,多美哪!(提問:楓葉為什么變紅?花青素顯現出來了)望著這楓樹林,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生大聲背了起來)“停車坐愛楓晚林,霜葉紅于二月花。”
多媒體2:
霧凇圖
師:吉林霧凇,瓊枝玉葉,這真是大自然的奇跡啊!看著它,我又想起了岑參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生齊說),千樹萬樹梨花開。”
其實,大自然不僅給了我們美好的一面,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什么。
多媒體3:
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斷流前的圖片)
師述:巴西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以前一瀉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卻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巴西總統親自為它舉行葬禮。大自然用這種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們(多媒體出示)齊說:“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
多媒體4:
太湖綜合治理后的圖片
師:環境變美了,太湖水逐漸清澈,大自然再次智慧地提醒人們:“保護環境,刻不容緩或人人有責------”
師:這是老師為大自然這本書續寫的幾頁文字。同學們,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神奇、力量、一本天書、觀察家的眼睛、實踐家的腿等)結合理解“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個字”。請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給大自然這本書添上幾頁精彩的文字。
4、先用筆在作業本上寫寫,然后小組交流,如果你寫的和別人一樣,這說明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人有我無或人無我有,那就要相互分享。
(1)學生寫。
(2)小組討論、交流。
(3)匯報
(1、螞蟻搬家,蜻蜓低飛,魚兒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馬上要下雨了。)
(2、如果突然之間雞飛狗跳,能讀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可能有一場地震來臨。)
(3、鋸開大樹,你就能發現樹的斷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紋路,這就是年輪。有多少年輪,樹就有多少樹齡。)
(4、根據河北太行山山崖間有螺,蚌殼和卵形礫石的帶狀分布,推斷出這一帶是遠古時代的海濱。)
(5、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魚、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斷出在遠古的時代喜馬拉雅山曾是一片海洋。)
(6、看見正在枯竭的大瀑布,能讀懂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大自然在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
(7、------)
5、再回到課文
師:同學們真是見多識廣,能從大自然中學到很多知識,真不容易,其實,我們每天從書本上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于從大自然中學習知識,課文告訴我們要怎樣才能學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識呢?
(1)學習課文最后一小節。
(2)指名讀最后一小節。相機板書:觀察、尋找、請教、認識、學會
6、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應該多觀察、多請教,走進大自然,不僅僅領略其美妙的風光,更要積累這方面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長大了多研究大自然,破譯大自然的玄妙,從而讓它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其實,我們的古人早就為我們作出了榜樣,魯班發明鋸子。
生:薄殼建筑、流線機輪船、躍野賽車、雷達------
師:所以,我們可以為大自然這本書再添上精彩的一部分就是:造福人類(板書)
7、總結:今天,我們從大自然這本書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我們又共同為大自然這本書寫了幾頁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蘊含無限的知識、學問和奧秘,等我們去觀察、了解和探索。讓我們繼續為大自然這本書書寫更多的文字。
板書:
星 辨別方向
大自然的文字 云 預兆氣象 造福人類
(觀察 尋找 請教) 石 了解歷史滄桑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11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引導學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一、扣題導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教學此課時,我從回憶《大自然的語言》這首小詩導入,揭示課題,簡介作者。然后質疑: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呢?讓學生自讀課文后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星星、云、石灰石、花崗石)。如果我們把大自然看成一本書,那么根據課文把這本書分為上下兩冊,該怎么分呢?你能根據課文給上下兩冊分別取個書名嗎?(一本叫神奇的天書;一本叫有趣的地書。)教者板書。
二、自讀課文,讀懂大自然的文字
讓我們趕緊去讀一讀“神奇的天書”和“有趣的地書”吧。看看有什么收獲?當然你在讀書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提出來。讀后討論交流,教者板書,相機指導朗讀。
星星(北極星)————辨識方向
云(砧狀云)—————觀察氣象
石灰石——碎貝殼———這塊地方曾是一片汪洋
花崗石——冰川漂礫——周圍的森林是后來才長起來的
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點,要理解這塊花崗石是在森林里,上面披著青苔。本來應該是在山上的,怎么會穿過森林呢?學生找出書上的語句并不難,可是未必真正理解。我上課時結合了以前科學書上的一個小故事,告訴學生這叫“冰川漂礫”,是冰川帶著這些碎石從上游漂過來的,冰川融化了,石頭留在了這里。上面還布滿了擦痕,甚至有明顯的洞。那是與冰川撞擊的結果。后來河流可能消失了,長成了現在的森林。
這樣學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為什么要加引號,因為這是表示特殊的含義,意思是漂。在這里是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冰川和石塊緩慢移動的過程。
文章的這上下兩冊書是通過哪句話連接起來的呢?學習第4段過渡段。抓住一個“也”字,表明過渡。補充前一部分的總起句,或總結句。“我們頭頂的這片藍天,在會讀它的人看來,是一本神奇(有趣)的書。”
同學們,大自然神奇有趣,這節課我們只是學會了讀其中的幾個字而已,老師把剛剛在課上交流的內容寫成了一首小詩,出示小詩的前半部分,指名讀,齊讀。
三、拓展思維,想象大自然的文字
同學們,你們注意到了嗎,這首小詩的結尾是省略號,除了書上列舉的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這本書上,還有哪些文字呢?學生補充(月亮圓圓的,說明是農歷十五左右;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螞蟻搬家蛇過道,明天必有大雨到;烏龜背冒汗,出門帶雨傘……)你們能仿照著上面的句式來寫兩句嗎?學生說。
四、掌握方法,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看來大家對大自然觀察得非常細,要知道這正是看懂大自然的大自然這部大書的首要條件。那么我們要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還要注意什么呢?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這個自然就是告訴我們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就要(注意觀察、認真讀書、學會請教)老師同樣也以詩歌的形式寫了出來,齊讀后半部分小詩。
同學們,大自然神奇有趣,這節課我們只是學會了讀其中的幾個字而已,老師把課上交流的內容寫成的一首小詩,我覺得我們可以把它作為這本書的序,讓更多的人都能來讀一讀它,能更加熱愛我們的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大自然,積極探索我們的自然!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12
讀讀議議,議議寫寫——蘇教版十一冊《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談
[文本解析]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學作品,它生動形象地把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三者融為一體。不僅告訴了我們有關大自然文字的種種,而且重點敘述了辯識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義。文章淺顯生動,通俗易懂,教學時宜以讀為主,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開啟思維,積淀情感,并輔以議的方式,使學生對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一方面既要教育學生從小學習認識大自然,另一方面又要引導學生樹立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志向。
[設計理念]
本文教學時采用讀議寫三結合的策略:在讀中內化文本,在議中升華文本,在寫中超越文本。力求凸顯簡簡單單教語文,簡簡單單學語文的教學新境界。
[設計過程]
一、讀————在讀中走進文本
(1)讀課題
從課題上能收集到哪些相關信息?(①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②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③大自然的文字是否神秘?怎樣認識大自然的文字?)
(2)讀作者
①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可圍繞《十萬個為什么》一書)
②小資料閱讀:
伊林(1895—1953),蘇聯兒童文學作家、工程師,被稱為科普創作的巨匠。他致力于寫作通俗科學作品,如《十萬個為什么》、《人與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對前蘇聯科普文學有一定貢獻。伊林誕生于烏克蘭。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這一切,為他日后用文藝的手法,詩一般的意境、創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礎。1914年中學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金質獎章。從1924年起,他還在大學念書時就開始創作科學文藝性短文。1925年畢業于列寧格勒工藝學院。1927年創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喜愛,在這之后的30多年中,他為青少年創作了《幾點鐘》、《黑白》、《十萬個為什么》等幾十部膾炙人口的科學文藝著作,在普及科學知識、鼓舞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終年58歲。
(3)讀通文章
①自由讀,讀正確;
②讀讀劃劃,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③展示讀,分小組或以桌為組進行;
④指名讀,整體感知文本。
(4)讀懂文本
①精讀,讀懂了什么?讀出了哪些困惑?
②組織交流,教師引導
③重點閱讀,大自然的文字——“星(第二小節)、云(第三小節)、石頭(第五六小節)”
④回讀,走進文本。
[語文課要有語文味,我想這“讀”定然是少不了的。因為讀不僅僅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更加是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無聲對話過程。所以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為主,力求通過形式豐富的閱讀,讓學生們在讀的實踐中加深對文本的感悟與思考,發展自己的思維和情感,既得到一定的思想啟發,又為享受語文的美而積淀情感。]
二、議————在議中升華文本
(1)議“教師”
①教師小結: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滿了智慧。“智慧”一詞不正是大自然“文字”的寫照嗎?
②議議,課文哪些語句能看出這樣的“智慧“?
如:“他們朝天望望,在許多由星星組成的星座當中,會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當中會找到北極星,有北極星的那邊就是北方。”
“有卷云就不會有好天氣,十成有九成是陰雨——————飛行云知道,砧狀云是雷雨的預兆。”
“它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現在是城市的這塊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
“它不是人搬來的,而是冰搬來的。”
(2)議“自己”
①教師小結:這是我在讀完《大自然的文字》一文的所感所想,相信同學們也一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我們一起共同分享這些勝利的果實吧!
②議議,在你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如:神奇、力量、一本天書、觀察家的眼睛、實踐家的腿等等)
(3)議議,這是不是一種人性美呢?是不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呢?(略)
[議的訓練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一方面注重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情意態度;一方面實實在在地于具體的思辯情境中鍛煉了口語水平、思維能力。在議中讀,在讀中議。既不游離于文本本身,又在走進文本的基礎上升華了文本。實際上這就是《新課標》里一直所提倡的探究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這樣的閱讀也正是借助于議的手段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了文本的學習質量。] 三、寫————在寫中超越文本
(1)教師小結:同學們,大自然是神奇的,就像是一本百科全書,它需要我們去閱讀,去實踐,去發現。相信只要有了敢于攀登的精神,那么就一定能到達自己心中的顛峰。請敞開心扉,一起來描繪自己心中的大自然吧!
(2)摘錄,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常識
(3)寫一寫,《我眼中的大自然》、《大自然的神奇》、《我讀大自然這本書》、《大自然揭密》等。
[閱讀是積累,議論是吸收,而習作則是傾吐。在充分地讀、自由地議的基礎上,積極營造寫的氛圍,讓學生快樂地寫,無拘無束地寫。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習作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習作的內容,鍛煉了學生習作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良好語感的形成,活躍思維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漸漸形成。]
《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教學的導入語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2、分析重點句子,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拓展延伸,訓練能力
一、激趣導入,復習舊知
1、同學們,你知道公雞叫告訴我們什么?
2、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嗎?
大自然豐富多彩,她充滿著生命的神奇與魅力,大自然奧秘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去聆聽大自然的語言,她將引領我們去領略大自然的風彩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出示第一段內容
2、分組讀,突出“天上”、“腳下”、以及兩個“每”。
3、質疑:從這段中,你讀懂了什么?
三、 學習第2——6自然段
1、出示自讀問題
(1)畫出課文中描述“大自然的文字”對人類的作用的句子,讀一讀
(2)找出第6自然段中的幾個動詞,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這一部分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學生默讀
3、小組交流
4、檢查學習效果
四、精讀第7自然段
認識大自然的文字有這么多好處,那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呢?(齊讀第7自然段)
1、出示句子:總是坐在家里的人,永遠不會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2、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五、小結課文,拓展延伸
1、談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課堂練習
螞蟻搬家—— ? 蝌蚪水中游——? 白云飄得高高——?
六、總結課文
同學們,大自然豐富多彩,大自然奧妙無窮,讓我們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并不斷破譯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也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會有一個溫馨的家園。
七、作業
把你讀懂的大自然語言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文字
星星 辨別方向
新奇的天書{
云 預測天氣
石灰石
有趣的地書{ } 地質的變遷
花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