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案(通用15篇)
《竹石》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中國畫作為我國的國畫開始受到國人的關注,中國畫欣賞美術欣賞的一種,有著美術欣賞共有的特點,同時又別于其他的藝術形式。而目前的藝術欣賞(中國畫欣賞)是兒童藝術中備冷落、忽視的一部分。教師一味的講解作品的知識、技能、趣聞軼事,而缺少幼兒自身對國畫作品的深入體驗、獨特感受和把握,使得有限的國畫欣賞教育缺乏它特有的魅力,而不能有效的吸引兒童。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通過與大師作品的經常性接觸、對話、欣賞,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大師的構圖,線條,作畫方式,對色彩的運用,畫面的總體感覺,甚至某些藝術的語言,在潛移默化的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提高他們的藝術感覺及綜合藝術素養。
本篇案例,結合《幼兒園整合課程》中涉及的中國最具特色的中國畫,并對此進行延伸,一方面對國畫進行繼續傳承,激發孩子對國畫的了解和喜愛;另一方面也探索出一種適合孩子們欣賞美術作品的一種有效途徑。
二、活動目標:
1、欣賞吳作人筆下的熊貓活潑、可人的姿態,增強對熊貓的喜愛,并感受作品中錯落有致、動靜結合的和諧之美。
2、激發幼兒用動作、體態表現作品中動、靜的美,培養幼兒細心的觀察力和良好的審美情趣。
3、培養幼兒對中國畫的進一步認識,并進一步嘗試學習水墨作畫,初步了解濕畫的特點。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作品《熊貓竹石圖》、各種姿態的熊貓圖片、竹子圖片;墨水、宣紙、毛筆等。
2、知識準備:初步了解中國畫;熊貓是我國國寶;知道水墨、宣紙的`特性等。
四、活動過程:
(一)欣賞熊貓圖片、竹子圖片等,導入主題。
出示吳作人作品《熊貓竹石圖》,介紹吳作人。
(二)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內容。
1、看到這幅畫,你什么感覺?你看到了什么?他們都是什么樣子的?
2、在吳作人爺爺畫的熊貓圖里,你發現了什么?他們是什么樣子的?請你學一學。
3、 吳爺爺畫了這幅熊貓圖,請你們也來試試。(幼兒嘗試進行作畫)
(三)幼兒嘗試作畫,針對作畫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幼兒尋找原因并嘗試解決。
1、在剛才作畫的過程中,你遇到什么問題?
2、你畫的和畫上的有什么不一樣?我們看看吳爺爺的作品中是怎么達到這個效果的?(吳作人運用濕畫的方法,使得每只熊貓感覺上去毛茸茸的。而且每個幼兒遇到的情況不一樣,再次觀察吳作人的作品時,能看到不一樣的特點。)
3、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產生這樣的結果?(引導幼兒想辦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并在合適的時候,老師給與幫助。)
4、那我們再試一試。(鼓勵幼兒再次嘗試作畫。)
(四)展示幼兒作品,并作出評價。
五、效果評析
在本次的活動中,孩子們初次觀察熊貓的、竹子、石頭的實際的圖片,并回憶出自己曾經見過的形態、特點。再過渡到吳作人大師的作品《熊貓竹石圖》,在此之中,孩子們既感受到中國畫與照片上實物的不同之處,也感受了解了中國畫的魅力。在幼兒初次作畫的之中,遇到畫熊貓、竹子、石頭的各種問題,在和原畫相比較的過程中,比較發現不同之處,并嘗試找到原因。再次創作之時達到幼兒自己預期的效果,并且加深了對作品本身的認識。
在進行國畫欣賞中,創作本身就加深了欣賞者對作品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竹石》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認識“破、磨、擊、爾、南”5個生字,掌握“磨”的兩種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撲背誦古詩。
3、通過誦讀古詩,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竹石圖》,配以古琴樂)
導人:聽過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吧,說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畫家鄭燮的故事。他可喜歡竹子了,大家看到的這幅{竹石圖}就是他62歲時的作品。
2、感知圖畫。說說畫中的竹子給你的感覺。
3、感知古詩。
鄭燮還會作詩呢,這畫中的詩就是他自己寫的,老師讀給你們聽聽吧。
教師范讀古詩。{配以課件《竹石圖》及古琴樂)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塊兒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自由讀詩,自學不認識的字。(教師進行巡視,提醒學生把宇音讀準)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教師引導學生互評。
4、救師檢查生字、生詞的讀音。
咬定
破巖
千磨萬擊
堅勁
5、小組齊讀古詩,讀流利。
三、讀詩悟情
1、欣賞圖畫,練習讀古詩,整體感悟詩中怎樣寫畫中竹的。
2、逐句練讀。
①賞畫。竹子長在什么地方?
學生自由讀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②教師描述詩句的意境:竹子緊緊扎根在巖縫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樣.一點也不放松。
③學生自由讀前兩句詩,指導學生評讀。標準:音準、有感情、韻律美。
④賞畫想象:風吹來了,雨打來了,竹子害怕嗎?
學生自由讀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⑤引導學生想象:除了風吹雨打,竹子還會遇到什么折磨?
教師總結:風吹、雨淋、霜凍、雪落,這就是千磨萬擊!
⑥指名讀全詩,學生評讀。
3、再次整體感悟古詩。
①指名學生誦讀全詩。
②對照圖畫,再讀古詩,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導:你喜歡詩中的竹子嗎?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齊讀古詩。
4、練習背誦古詩。
學生自由練習背誦,交流好的背詩方法。
四、課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優秀的品質,詩人們時常寫詩來贊美它們。課后讀讀(梅花)。下次課大家來交流學習體會。
《竹石》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會認生字:破磨擊爾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古詩。
了解課文內容,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簡介作者:鄭燮,他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2 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板書:竹石
二、學習古詩
1 學生自學古詩。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 全班集體正音。
3 教師吟詩,學生思考古詩是寫竹,還是寫石?
4 小組討論。
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像用牙齒咬住一樣,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立:站立,扎根。破巖:風化的巖石。磨:磨難。堅勁:堅定,強勁。爾:那。任:任憑。
5 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來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巖石的縫隙之中。
經歷狂風千萬次的吹打折磨依舊堅硬如鐵,
任憑你地東西南北的狂風。
三、誦讀古詩,體驗情感。
1 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2 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3 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四、課外拓展
1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
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要求默寫《竹石》,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認識“破、磨、擊、爾、南”5個生字,掌握“磨”的兩種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撲背誦古詩。
3、通過誦讀古詩,感受竹子堅定頑強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竹石圖》,配以古琴樂)
導人:聽過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吧,說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畫家鄭燮的故事。他可喜歡竹子了,大家看到的這幅{竹石圖}就是他62歲時的作品。
2、感知圖畫。說說畫中的竹子給你的感覺。
3、感知古詩。
鄭燮還會作詩呢,這畫中的`詩就是他自己寫的,老師讀給你們聽聽吧。
教師范讀古詩。{配以課件《竹石圖》及古琴樂)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塊兒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初讀古詩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自由讀詩,自學不認識的字。(教師進行巡視,提醒學生把宇音讀準)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教師引導學生互評。
4、救師檢查生字、生詞的讀音。
咬定
破巖
千磨萬擊
堅勁
5、小組齊讀古詩,讀流利。
三、讀詩悟情
1、欣賞圖畫,練習讀古詩,整體感悟詩中怎樣寫畫中竹的。
2、逐句練讀。
①賞畫。竹子長在什么地方?
學生自由讀詩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②教師描述詩句的意境:竹子緊緊扎根在巖縫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樣.一點也不放松。
③學生自由讀前兩句詩,指導學生評讀。標準:音準、有感情、韻律美。
④賞畫想象:風吹來了,雨打來了,竹子害怕嗎?
學生自由讀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⑤引導學生想象:除了風吹雨打,竹子還會遇到什么折磨?
教師總結:風吹、雨淋、霜凍、雪落,這就是千磨萬擊!
⑥指名讀全詩,學生評讀。
3、再次整體感悟古詩。
①指名學生誦讀全詩。
②對照圖畫,再讀古詩,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導:你喜歡詩中的竹子嗎?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齊讀古詩。
4、練習背誦古詩。
學生自由練習背誦,交流好的背詩方法。
四、課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優秀的品質,詩人們時常寫詩來贊美它們。課后讀讀(梅花)。下次課大家來交流學習體會。
板書設計:
《竹石》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要體現開放襟懷,把課外的學習引進課內,使古詩的教學變得“充實”“厚實”起來。而且詩人的生平與他詩作蘊涵的精神一脈相承,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設計特色: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教學過程講究承接、回環,從入課時賞畫到結課時在畫上題詩,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一、導入:
1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 鄭燮 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學生學情板書:咬定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于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
鄭燮
板書:
咬定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竹石》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鄭燮的《竹石》,理解詩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巖、千磨萬擊、堅勁、任爾”等詞。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竹石》,體會竹子立場堅定、決不動搖、不向困難低頭的品質。
3.了解詩人鄭燮,聯系他的生平事跡體會詩中表露的詩人不向惡劣環境和世俗低頭,堅忍不拔、剛毅正直的胸襟。
重點體會竹子立場堅定、決不動搖、不向困難低頭的品質。
難點體會詩中表露的詩人不向惡劣環境和世俗低頭,堅忍不拔、剛毅正直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背誦王冕的《墨梅》。
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詩中,你讀到了什么?
小結:詩言志。
今天我們要讀的也是一位畫家寫的,他同時還是一位書法家、文學家。他就是清代的鄭燮。關于鄭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揚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揚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鄭板橋。可以結合一些故事來了解。)
二、初讀《竹石》。
1.齊讀,把古詩讀正確。
2.再讀,讀出節奏感來,
3.再讀,讀出平仄的變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三、借助詩題,解釋古詩。
1.讀著“竹石”這個詩題,我不免產生了一個問題?這首詩到底是寫竹還是寫石啊?你們說呢?
2.自讀,從文中找一找依據,說明這首詩寫的到底是什么?
3.交流,在交流中展開學習。
“咬定青山不放松”
這個“咬”字讓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個“咬”字會想象竹根盤根錯節的模樣,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間的情景。你還能想到其他詞來形容嗎?(如抓、攀等)
朗讀表現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間的情景。
“立根原在破巖中”
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討論交流:“破巖”是什么?
體會竹子的生長環境的艱險、貧瘠。
朗讀表現竹子生長環境的艱險、貧瘠。
把一、二兩句詩聯系起來讀,你又讀懂了什么?(體會竹子雖然生活在艱險貧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堅強地生長著,讓人佩服。)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立根在破巖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堅韌不拔)
朗讀,讀出竹子的堅韌來。
讀著這樣的竹子,你對他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情?(肅然起敬)
朗讀,讀出你對竹子的這份崇敬之情來。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抓住“堅勁”,理解“堅”中的“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理解“勁”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抓住“堅強不屈”,深入理解:
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萬擊”“東西南北風”(磨——磨難、困難;擊——打擊。)
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難、打擊。在學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4.小結詩中的竹子形象。
5.朗讀古詩,讀出這竹子的形象來。
四、理解詩意,拓展延伸。
1.讀著這首詩,我們只是看到一株株堅強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嗎?讓我們來讀一讀這樣幾個故事。
2.閱讀有關鄭燮的故事。(詳見附件)
3.讀了故事,請你談談此刻的感受。
4.小結鄭燮竹子般的形象。
5.鄭燮的繪畫多選竹、蘭、梅、菊,其中尤其以竹與蘭畫得最多,最好。現在你明白鄭燮為何如此喜歡畫竹,為何還在畫上留下這一首題畫的《竹石》詩呢?(小結:詩言志)
6.古人有許多喜歡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詩人這樣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說這話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
7.推薦閱讀鄭燮的另一首竹詩:
竹(清.鄭燮)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以及:
竹清·鄭板橋未出土時先有節,已到凌云仍虛心。
華藏院此君亭詠竹(中四句)宋王安石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8.文人墨客們為何如此愛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別的形象呢?你感興趣的話不妨去研究研究。
五、布置作業。
默寫《竹石》
收集有關詠竹的詩句。
《竹石》教案 篇7
設計特色: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教學過程講究承接、回環,從入課時賞畫到結課時在畫上題詩,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一、導入:
1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誦、背誦《石灰吟》和《竹石》,了解詩的內容,在了解整首詩的基礎上理解詩的重點句;
2、體會詩句的含義,了解作者的崇高志向和節操,學習詩人的高貴品質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3、聯系作者生平,了解詩歌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志向;
2、難點:聯系作者生平,了解詩句托物言志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導入: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千百年來,名家輩出,名篇佳作浩如煙海,我們就是在一首首詩歌的沐浴下長大的。有些詩,我們早已銘記于心。
說到柳樹,我們會想起賀知章的名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提起荷花,我們腦海里會浮現起楊萬里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談到瀑布,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吟誦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談到母愛,你必定會想起盂郊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新的古詩詞,請大家看到16課《古詩三首》,今天呢我們要進行一次挑戰,一節課學兩首,看看同學們的學習能力。
3、請大家齊讀課題《石灰吟》、《竹石》,現在我們猜一猜,這兩首詩分別寫的什么。
(石灰、生長在巖石中的竹子)請完成表格第一欄
(二)朗讀詩歌,體會詩意
1、自由朗讀2遍,再讀給同桌聽。請同學展示朗讀,請同學跟著朗讀,然后播放名家朗讀,請男生讀《石灰吟》,請女生讀《竹石》
2、小組討論,參考資料,說說你從詩句中分別讀出了石灰和竹石怎樣的特點,并完成表格第二欄
(三)了解詩人,尋找共同特質
1、師:相傳這首《石灰吟》做于他17歲。當時他在求學路上經過一座石灰窯,正值師傅們在煅燒石灰石。他看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便脫口而出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為何于謙看到石灰會這般激動,甚至為這平平無奇的石頭賦詩一首,鄭燮為何也會對著普普通通的竹子,而心潮澎湃,不僅為其作畫一幅,還落筆題詩呢?讓我們一起回到過去看看他們的一生,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請同學們默讀詩歌,參照資料2作者生平,完成表格第三行、第四行。
2、同學們的講述和回答都非常精彩,現在我們看到這兩欄(特點與品質),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歸納共同特質,用一個詞來形容石灰和詩人于謙,你會用?(清白)用清白形容石灰,老師能理解,因為不管歷經千錘萬鑿,還是烈火焚燒,亦或粉骨碎身,石灰依舊保持著潔白無瑕的顏色,用清白來形容于謙,是想說于謙長得很白嗎?那這個時候的清白代表著什么呢?【高尚的人格】 遷移學習,用一個詞來形容竹石和鄭燮。(堅勁)同樣的在用堅勁形容鄭燮的時候,你們是在贊揚什么呢?【不懼怕人生的挫折】 (四)托物言志
1、師: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詩人寫這兩首詩是僅僅是想描繪和夸贊這石灰和竹石這兩個事物嗎?那詩人實際上是想要寫什么,想表達什么呢?展示詩文的思想感情:
《石灰吟》——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這一次讓我們在腦海中想著擁有高尚品格的詩人于謙,再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讀出于謙兩袖清風的高潔,讀出于謙那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竹石》——即使艱難困頓了美好的生活,仍要面對現實,戰勝困難,像巖竹一樣堅勁勇敢即使風雨浸濕了蕩氣回腸的夢想,即使黃沙掩埋了跳動的希望,即使艱難困頓了美好的生活,仍要面對現實,戰勝困難,像巖竹一樣堅勁勇敢。
讓我們帶著對勁竹的敬佩之情朗誦全詩。那么,這種明明是要寫人,寫自己的志向,卻不直接寫,而是通過寫一個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手法叫作“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五)拓展提升,指導寫法
1、這類詩在我國的詩歌中很常見,而當我們掌握了其中的方法后,我們也是可以寫出來。下面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方法,首先我們需要從這世間萬物中選擇一種事物,可以隨便選嗎?有什么要求呢?(特征相吻合)
3、然后,描摹特點,最后,抒發志向
4、小竅門:將表達人類品質和態度的詞語直接加在這個事物上,這樣就很容易讓人從物聯想到人了。示例說明:烈火焚燒(石灰經歷)若等閑(態度),粉骨碎身(石灰經歷)渾不怕(態度)
四、作業布置
1、背誦《石灰吟》和《竹石》
2、閱讀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詩選,從其中選擇一項事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小文,100字左右
3、預習《夏日絕句》
五、板書設計
六、作業布置
1、閱讀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詩選
2、選擇一項事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小文,100字左右
《竹石》教案 篇9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學習清代詩人鄭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學目標定在: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能夠聯系注釋以及工具書讀懂詩意;
3、感受竹子的頑強毅力,從而激勵自己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為了達成這些目標,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采用以下幾個步驟組織教學:
一、導課激趣是前提
對于一首古詩,學生只有對它感興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學習。如果學生對古詩不感興趣,則學生很難會去學習它。為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竹石》的興趣,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
師:讀了題目你有什么話想說?
生:竹子生在石頭當中。
生:是石頭做成的竹子。
師:你見過竹子嗎?你對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話說說?
生:竹子的葉子一年四季是綠的。
生:竹子有一節一節的。
生:竹子小的時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們可以到竹園里納涼,做游戲。
小結:鄭燮寫的《竹石》到底寫些什么呢?學了詩句以后我們會了解的。
因為學生對身邊的竹子是比較了解的,組織學生由此及彼地進行鏈接,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竹石》興趣。
二、理解詞句是關鍵
要讓學生進一步領會《竹石》的大意,還需要引導學生從字面上讀通、讀懂詩句。我讓學生悟讀,引導學生對照注釋以及工具書自己悟讀。在一首古詩中,往往會因幾個陌生的字詞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詞而影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那些關鍵的字詞,予以點撥指導,啟發引導學生去領會全詩大意。如咬定、破巖、還、任爾等字詞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發情趣是目的
學生通過悟讀,真切感受到巖竹的精神堅強、有毅力,剛強不屈。請看部分學生的情趣產生過程:
生甲:從咬定一詞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點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頑強的毅力。一個咬字可以看出鄭燮已經把竹子不當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經當作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巖中的一個破字寫出了竹子生長環境的惡劣。它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還依然挺立著,可見竹子多么堅強。
生丙:我還有補充,一個破寫出了山上的巖石隨時都有可能倒塌,竹子隨時都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險,但它還是樂呵呵地生活著,你說堅強不堅強?
生丁:千磨萬擊還堅勁可以看出竹子已經經歷很多很多的磨難,一個還字說明竹子沒有被困難壓倒。
生戊:任爾一詞也說明竹子不怕艱難險阻。可見竹子剛強不屈。
感受:學生通過讀讀、議議、再讀讀、再議議對巖竹那種偉大的堅強性格感悟得非常透徹了。因而對竹子的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
四、訓練朗讀是重點
小學生學古詩,我的觀點要引導學生多讀,要在讀中做文章。因為,只有讓學生反復讀,才能引導學生反復與文本接觸,才能引導學生反復地感悟文本。學生感悟文本次數量的增多,必然為達到質的改變。這個質變是學生通過閱讀自然而然獲得的。我采用五讀:一是范讀,老師有表情地先讀一遍,引發興趣;二是自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體會節奏;三是細讀,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等自主感悟;四是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將竹子的頑強性格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表現出來;五是背誦,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程度。通過這樣反復地讀,學生就會自覺地進入詩的意境之中,從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引導鏈接是延伸
學生通過學習,對竹子的精神有很深的感受,學生們紛紛表示:我們要像竹子學習,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進行鏈接。我是引導學生與日記、周記鏈接。
《竹石》教案 篇10
.《竹石》教學設計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學習清代詩人鄭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學目標定在: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能夠聯系注釋以及工具書讀懂詩意;3、感受竹子的頑強毅力,從而激勵自己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為了達成這些目標,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采用以下幾個步驟組織教學:
一、導課激趣是前提
對于一首古詩,學生只有對它感興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學習。如果學生對古詩不感興趣,則學生很難會去學習它。為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竹石》的興趣,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
師:讀了題目你有什么話想說?
生:竹子生在石頭當中。
生:是石頭做成的竹子。
師:你見過竹子嗎?你對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一二句話說說?
生:竹子的葉子一年四季是綠的。
生:竹子有一節一節的。
生:竹子小的時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
生:夏天,我們可以到竹園里納涼,做游戲。
小結:鄭燮寫的《竹石》到底寫些什么呢?學了詩句以后我們會了解的。
因為學生對身邊的竹子是比較了解的,組織學生由此及彼地進行鏈接,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竹石》興趣。
二、理解詞句是關鍵
要讓學生進一步領會《竹石》的大意,還需要引導學生從字面上讀通、讀懂詩句。我讓學生悟讀,引導學生對照注釋以及工具書自己悟讀。在一首古詩中,往往會因幾個陌生的字詞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詞而影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那些關鍵的字詞,予以點撥指導,啟發引導學生去領會全詩大意。如“咬定”、“破巖”、“還”、“任爾”等字詞的意思的理解。
三、激發情趣是目的
學生通過悟讀,真切感受到“巖竹”的精神“堅強”、“有毅力”,“剛強不屈”。請看部分學生的情趣產生過程:
生甲:從“咬定”一詞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點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頑強的毅力。一個“咬”字可以看出鄭燮已經把竹子不當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經當作一個堅強不屈的人了。
生乙:“立根原在破巖中”的一個“破”字寫出了竹子生長環境的惡劣。它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還依然挺立著,可見竹子多么堅強。
生丙:我還有補充,一個“破”寫出了山上的巖石隨時都有可能倒塌,竹子隨時都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險,但它還是樂呵呵地生活著,你說堅強不堅強?
生丁:“千磨萬擊還堅勁”可以看出竹子已經經歷很多很多的磨難,一個“還”字說明竹子沒有被困難壓倒。
生戊:“任爾”一詞也說明竹子不怕艱難險阻。可見竹子剛強不屈。
感受:學生通過讀讀、議議、再讀讀、再議議對巖竹那種偉大的堅強性格感悟得非常透徹了。因而對竹子的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
四、訓練朗讀是重點
小學生學古詩,我的觀點要引導學生多讀,要在讀中做文章。因為,只有讓學生反復讀,才能引導學生反復與文本接觸,才能引導學生反復地感悟文本。學生感悟文本次數“量”的增多,必然為達到“質”的改變。這個“質變”是學生通過閱讀自然而然獲得的。我采用“五讀”:一是范讀,老師有表情地先讀一遍,引發興趣;二是自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體會節奏;三是細讀,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等自主感悟;四是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將竹子的頑強性格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表現出來;五是背誦,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程度。通過這樣反復地讀,學生就會自覺地進入詩的意境之中,從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引導鏈接是延伸
學生通過學習,對竹子的精神有很深的感受,學生們紛紛表示:“我們要像竹子學習,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怕困難,不畏艱險。”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進行鏈接。我是引導學生與日記、周記鏈接。
《竹石》教案 篇11
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要體現開放襟懷,把課外的學習引進課內,使古詩的教學變得“充實”“厚實”起來。而且詩人的生平與他詩作蘊涵的精神一脈相承,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設計特色: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教學過程 講究承接、回環,從入課時賞畫到結課時在畫上題詩,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一、導入
1 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 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 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 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 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 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 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學生學情板書: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 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 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 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 石
鄭燮
板書:
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竹石》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2、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課件:圖上有什么?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畫擅蘭竹。
2、體會詞意: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來,原本。 破巖:破裂的巖石。
磨:折磨,挫折。 擊:打擊。 堅勁:堅韌、剛勁。 任:任憑。
三、朗讀詩詞。
1、指名朗讀。
2、教師范讀。
3、說說詩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千種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韌挺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風。
四、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讀竹與石的對話。
2、評讀。
3、指名回答: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4、再次指導朗讀古詩:
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可以采用對讀、指名讀、齊讀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1、教師提問: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2、導入: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松竹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你還會背哪些關于竹的典故或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3、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教案 篇13
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二小 李 莉
設計理念:語文課堂要體現開放襟懷,把課外的學習引進課內,使古詩的教學變得“充實”“厚實”起來。而且詩人的生平與他詩作蘊涵的精神一脈相承,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設計特色: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教學過程 講究承接、回環,從入課時賞畫到結課時在畫上題詩,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一、導入 :
1 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 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 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 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 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 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 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學生學情板書: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 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 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 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 石
鄭燮
板書:
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竹石》教案 篇14
設計特色: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教學過程講究承接、回環,從入課時賞畫到結課時在畫上題詩,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小黑板或課件
一、導入:
1、看圖:圖上有什么?(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后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為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根據學生學情板書:咬定千磨萬擊堅勁立根東西南北風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么?
(板書:詠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著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為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石》教案 篇1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能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是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2配樂的課文朗讀錄音。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1、背誦《墨梅》。
2、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樣的人?
二、回憶方法。
學古詩先理解什么,再理解什么,最后體會什么?板書:古詩
理解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三、講解《竹石》
1、聽配音朗讀磁帶。
2、指讀注釋,理解詩句。(讓學生標出不懂的句子)
3、討論重點詞句。
(1)第一句中“咬定”是什么意思?
板書:咬定
(2)學生自己解釋第一句。(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
(3)第二句“破立”是什么意思?“立根”是什么意思?
板書:立根
(4)學生自己解釋第二句。(它的根牢牢扎在巖石縫中)
(5)第三句“堅韌”是什么意思?“千磨萬擊”是什么意思?板書:堅韌
(6)“咬定” “立根”指的是竹石的什么?
板書:竹石特性
(7)竹石在什么情況下依然堅韌?
板書:歷經磨難
(8)學生自己解釋第三句。(千種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忍不拔)
(9)第四句“任”是什么意思?“爾”是什么意思?
(10)指導學生看掛圖,理解第四句詩文。
板書:無論多少
(11)學生自己解釋第四句。(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風)
(12)竹石的特性好象人的什么精神呢?
板書:人堅忍不拔
4、指導朗讀。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竹石》
2、理解詩句,領會詩句中贊頌了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