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拓展練習(精選17篇)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1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枕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上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1、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句子的意思。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上好,也擬泛輕舟。
2、李清照后半生坎坷重重,生活困苦,心情憂憤苦悶,你覺得詩中的哪些字詞表達了她此時的心情,請寫出三個,并寫出理由。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一句中, 是卷簾人的回答,從這個回答中我們可以推測出,作者當時問的是:
2、對卷簾人的回答,作者滿意嗎?顯然不滿意。“應是”這個詞表達了作者的猜想。她想,此刻外面的景色應該是綠肥紅瘦,綠指的是 ,紅指的是 ,肥這個字指的是 ,而瘦這個字寫出了 。
3、肥、瘦常用來形容人物身材形貌,這首詞中,作者把 當作人來寫,表達了她 的感情。
小資料:
李清照(公元1084年---約1151年),自號易安居士,宋朝濟南(在現在山東省濟南市)人,四十三歲以前,她的生活比較安定,后來飽嘗了國破家亡憂患,晚年生活非常清苦。她一生寫了許多詩詞,尤其是詞,感情真摯,思想清新,還有很多充滿愛國情調的佳作。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詞人。
延伸閱讀:
童年趣事
李清照的童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鄉故土度過的。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古城。明鏡般的大明湖,雄偉的千佛山,還有七十二處噴珠吐玉似的泉水,把古城裝扮得分外嬌美。傳說,他家就在城西南著名的柳絮泉畔。平時,她除了和姐姐弟弟一起寫字作畫、吟詩填詞以外,最愛到柳絮泉邊游玩。
有一年夏天,氣候非常炎熱。一天下午,李清照做完母親布置的功課,就向姐弟建議到外面去玩。
“姐姐,捉迷藏去!看我一下子就能把你抓住。”弟弟李hāng高興得大聲嚷嚷。
李清照聽后,笑著搖了搖頭。
“那就到后花園蕩秋千去!比一比誰蕩得又快又高。”姐姐知道李清照愛玩秋千,又出了這個主意。
李清照聽后,還是笑著搖了搖頭。
“那你說玩什么好呢?”姐姐和弟弟同時眨巴著眼睛問道。
李清照并不立即回答,只見她隨手提起筆來。在紙上寫了“劃船游湖”四個字。姐弟一看,樂得拍手大叫:
“好主意!好主意!”
經過母親同意,姐弟三人像出籠的小鳥,手拉著手跑出屋去,登上了停靠在柳絮泉邊的游船。
“開船嘍!”弟弟一聲吶喊,李清照立即奮力劃漿,船就沿著堤岸向前駛去。
這柳絮泉原是個天然池塘,和大明湖相連,周圍有著形狀不同的怪石,池水非常清澈明凈。李清照劃著劃著,不顧岸邊丫頭們的勸告,慢慢地把船劃進了水池中央。姐弟三人一面呼吸著清新芬芳的空氣,一面欣賞著四周美麗的景色。過了不一會兒,太陽落山了,整個湖面變得暗淡起來。姐姐正想催促李清照趕快回去,忽然發現妹妹正對著池邊的怪石出神,忙問道:
“喂,你怎么啦!”
“姐姐,我在給它們起名字呢。”李清照說著,忽然興奮起來,“你們看,那塊怪石像不像天上的仙女?我看就叫它‘怪女石’吧!”
“噯,那邊的一塊真像一只大鐘,該給它取個什么名字呢?”弟弟大聲問道。
“就叫它‘金鐘石’好啦!”李清照隨口回答。
姐弟三人給岸邊怪石,逐個取著名字,什么“老壽星”啦,“小駱駝”啦,真是看不完的怪石,取不盡的名字。忽然,姐姐大聲驚叫起來:
“不好,天黑啦,再不回去,我們可要分不清東南西北,回不了家啦!”
“哎呀,回不了家,我們怎么辦哪!姐姐,快走吧!”弟弟帶著哭聲對李清照說道。
眼看天色越來越昏暗,李清照也著急起來,連忙用力劃動雙槳。誰知因為心慌意亂,小船竟闖進了荷花叢中,把躲在里面的水鳥嚇得大聲驚叫,一齊“撲愣愣”地飛向夜空。姐姐和弟弟嚇得變了臉色,李清照卻樂得大笑起來。
后來,李清照還專門寫了一首《如夢令》小詞,記下了這次游湖趣事。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2
師:我聽說,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全校古詩詞大獎賽,同學們都在積極地準備著。現在,我出示畫面,大家根據畫面聯想古詩詞,看誰聯想得快?特別提醒一下:吟誦的時候,最好吟出古詩詞的味道來。
1、《尋隱者不遇》山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震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3、《清平樂 村居》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看出來有沒有聽出來,前三首都是古詩。第四首是一首詞。這一節課,我們要再次好好感受一下詞的魅力。讓我們一起走進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幻燈片出示)
師:請大家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自由讀)
師:誰來讀給我們聽聽?(指名一人讀)
師:讀得真好,“興盡晚回舟”的“興”是個多音字,“誤入藕花深處”的“藕”是個生字,他都讀準了。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老師想問問大家,“興盡晚回舟”的“興”為什么要讀第四聲呢?
師:哦,我明白了。有個成語叫“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讀)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趁著興致而來,興致滿足了就返回了。那這首詞中的“興盡”就是指------5
師:同學們,讀古代的詞,注意好詞句的節奏和停頓,就能讀出它的韻味,讀出它的音樂美來,請大家欣賞錄音《如夢令》,注意他朗讀時候的節奏和停頓。
師:想不想自己練練,也讀得這么好聽?(試試吧)
師:(指名讀) 來,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夠,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看注釋、看畫面、問老師、問同學。。。。)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好不好?開始吧!(自說—同桌說)
師:你讀明白哪一句詞的意思了?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師:曾經有人評價李清照的這首詞是“以尋常語繪精美畫”,那么這首詞描繪的究竟是怎樣精美的圖畫呢?請大家閉上眼睛再次欣賞錄音,邊聽邊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錄音)
師: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稍停頓)用一段話把你看到的一個畫面描寫下來,好嗎?
師: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來說說看?
生:( )( )( )
師:真美!是詞中那句話讓你想到了這么美的畫面呢?(據答出示:常記溪亭日暮。。。。)
師:你剛才說得那么美,相信你一定能讀好它。(生讀)
師: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我為之沉醉。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會在西亭邊做些什么呢?( )古人都喜歡飲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李清照盡管是個女子,但在她的許多詞里,都提到了酒。我們繼續,他們還會做些什么呢?
生:( )
師: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者花香,酒香,他們吟詩、彈琴、唱歌、下棋,玩得多盡興啊!這景象怎能不令人沉醉呢?這就叫酒不醉人( ),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行文字。( )
師:繼續交流,你仿佛也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
生:( )( )( )
師:這么美,怪不得詞人看得有滋有味,如癡如醉,連小船誤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讓我們一起走進去。(出示:興盡晚回舟。。。。。)讀
師:在這樣的藕花深處,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很多描寫荷花的古詩來,你想到了嗎?
生:( )
師:有詩有畫,充滿詩情畫意,讓我們一起再讀( )
師:當一彎明月如水般傾灑荷花時,眾人才猛然驚醒,于是(出示讀:爭渡。。。。。)
師:讀了這兩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 )
師:真是一幅熱鬧的畫面,讓我們來讀出這份熱鬧。(讀)
師:詞中有這么一個字“驚“,誰驚了?
生:
師:鳥背人驚,人背鳥驚,讓我們再來讀,讀出熱鬧,讀出歡快,讀出驚喜。
生:( )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麗的畫面。你們看,因為欣賞“西亭日暮”沉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這些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人(有鳥),這真是一幅流動的畫面!來,一起讀整首詞,讓我們在這流動的畫面中再次沉醉。
師:人們常說“景中藏情”。這首詞,字里行間都向我們傳遞著李清照當時內心無盡的喜悅,你能猜一猜李清照當時生活怎樣嗎?說說你的理由。
師: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她的詞獨樹一幟,登峰造極,被稱為“詞國女皇”。和你們猜測的一樣,早期時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滿中,生活在她的眼里充滿了色彩,充滿了愉快,充滿了生機,也充滿了樂趣。我們品讀這一首詞,其實也是在品讀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歷。讓我們跟隨李清照,再次回憶起她少女時期的那一段美好的生活。
李清照中年的時候,宋兵與金兵作戰,節節敗退,李清照流亡江南,丈夫也去世了。她承受著國破、家亡、夫死的悲痛,晚年生活孤苦凄涼。那么,李清照后期生活的轉變使她的詞風又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感興趣的同學下課之后可以繼續去讀她的詞。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余興依依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4
學案
【學習內容】9 《詞兩首——〈如夢令〉》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學習重難點】
重點: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難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友情提示:
大自然是美麗多姿、豐富多彩的,古往今來,詞人都喜歡用詩詞贊美自然風光。讀讀這首詞,你會發現這首詞表現了生活的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自主預習
1、用“‖” 標出詞的節奏,反復朗讀,體會詞的意境和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一詞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互動探究
3、《如夢令》是 代詞人 所作。并非其即興之作,而是她回憶寫成的,從詞中 可以看出。郊游的時間在夏季,從詞中 可以看出。詞人玩得很高興,從詞中 可以看出。整首詞表現了 。
讀故事,完成練習。
4、這是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一首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意:稀薄的霧氣濃密的云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獸形的銅香爐內的香料早已燒完。又到重陽這個美好的節日,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剛剛浸透昨日半夜的涼氣。
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卷起是由于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同學們,從這首詞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鞏固案
1、把詞句補充完整,并解釋加點的字詞。
(1)常記 , 不知歸路。 ( )
(2)興盡晚回舟,誤入 。 ( )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如夢令”是詞牌名,而題目是“常記溪亭日暮”。 ( )
(2)《如夢令》這首詞中與“誤入”互為照應的是“不知歸路”。( )
(3)《如夢令》這首詞中運用了兩個“爭渡”,是為了把鷗鳥驚飛。( )
3、想象《如夢令》所描繪的景象,改寫成散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學唱這首詞。
4、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朗讀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完成練習。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1)你發現這首詞與本課學習的《如夢令》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綠肥紅瘦”中的“綠”指綠葉,“紅”指紅花,詞人用“肥”“瘦”二字分別形容綠葉和紅花,有什么妙處?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5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背誦學過的詞《清平樂村居》、《清平樂六盤山》。
2、出示《清平樂村居》、《清平樂六盤山》,導說詞牌名和題目分別是什么。
3、在比較中簡略帶過詞牌在押韻、句式、字數上有規定。
4、今天,我們學習另外一首詞,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二、讀詞
1、詞牌名是——,題目是——
2、指名讀詞,像這樣具備1、3、4、5、6句押韻、第5句反復、共33字特征的詞牌叫——
3、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力爭讀出節奏、韻味。
4、檢讀:
正音:興、藕;理解藕花,寫字。
節奏——可以與理解意思結合
5、導入理解意思
三、解義
1、自學,嘗試理解全文的意思。不理解的字、句打問號,然后同桌相互探討。
2、集體交流、探討字義、句義。
3、想象畫面,情景相生。
完成練習:
想象情景:
時常想起從前的一個日落時分—————————。
興致得到滿足后,很晚了才——————————。
四、解惑、品詞
解惑,圍繞“醉”字品味詞中之景、事、情、理。
醉而忘返——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而返——晚(興致不易滿足)
花又醉人——誤,無意中的過失;花醉誤?——緣何至深處?;酒醉誤?情醉誤?暮夜誤?
爭渡爭渡——動作、性情醉人
鳥驚人醉——一灘,滿灘。
沉醉往事——寫下《如夢令》(常記——)
1、細讀課文,展開想象,引導學生捕捉看到的畫面——可以劃出。
2、討論、交流。
溪亭日暮——一道殘陽鋪水中、三亞落日、酒逢知己千杯少、景也醉人何必酒……
(1)、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溪亭日暮圖”,讀出“溪亭日暮”的美。
(2)、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品讀“沉醉”:還有什么也醉人呢?
(3)、朗讀——濃濃的醉意。(酒微醉,人陶醉)
藕花深處——接天蓮葉無窮碧,小荷才露尖尖角、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1)、想象“藕花深處”的畫面。
(2)、李清照怎么會來到“藕花深處”的?抓住“誤入”、“深處”,體會詞人的心情。
(3)、朗讀——醉。
一灘鷗鷺——幾葉扁舟競渡,一灘白鷺驚飛
(1)、品讀兩個“爭渡”,比較疊句,感受熱鬧有趣的場面,體會著急歡快的心情。
(2)、想象“驚起一灘鷗鷺”的畫面: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讀出“一灘鷗鷺”的壯觀。
(3)、朗讀——鳥驚人醉。
3、小結。
李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
導讀全詞:沉醉往事——寫下《如夢令》(常記——)
五、延伸、比較閱讀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
雨疏風驟 :狂風暴雨
綠肥紅瘦:綠葉多紅花少
1、比較兩首詞:字數、句式、重疊、“醉”字相同;“醉”字表達的具體內容、感情有所不同。
2、讀背這兩首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6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如夢令》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作者小傳】: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常記:長久記憶。
沉醉:大醉。
藕花:荷花。
爭渡:這里指奮力劃船渡過。有注“怎渡”者,不宜從。
灘:明·毛晉汲古閣本《漱玉詞》作“行”。
【賞析】:
這是一首絕妙的大自然的贊歌。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寫她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游,表現其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藝術手法,創造一個具有平淡之美的藝術境界,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給人以強列的美的享受。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7
一、準讀全詞
1、拿出本子和筆跟著老師寫一首小詞,老師在黑板上寫,你們把這首詞寫在本子上。好嗎?
2、這是一首清新、雅致的小詞,自己把這首詞讀兩三遍。
3、[手指“興”],這是個多音字,在詞中應該讀xing還是xing?聽說過這樣一個成語嗎“乘興而往,興盡而返”嗎?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想聽嗎?師述王子猷[yóu]的故事
有一夜下大雪,王子猷一覺醒來,打開房門,叫家人拿酒來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潔,于是起身徘徊,朗誦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安道,他立即連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門口,沒有進去,就原路返回。別人問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說:“我本是趁著一時興致去的,興致沒有了就回來,為什么一定要見到戴安道呢!”
4、“藕花”就是我們常說的?生:荷花,蓮花。
師:那這首詞里的藕花可以換成荷花或者蓮花嗎?為什么呢?
師:不知道?沒關系,我們先把問好留在這里。
5、“爭渡,爭渡”,為什么要重復兩次?
師:還有什么原因呢?我們再來看一首《如夢令》,還是李清照的(出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6、自己讀讀,比較一下你有什么發現?
師:是的,同一個詞牌名的詞,字數和句式都是一樣的,固定的。不僅如此,里面的平仄音也是固定的。。(板書:平仄)平表示一、二聲,用“—”表示;仄表示三、四聲,用“∣”表示。《如夢令》的第四句的平仄音必須是“仄仄仄平平仄”。如果把“藕花”換成“荷花”行不行了?第三個字就是平聲了,就不符合如夢令詞牌的格式了。所以,創作詞,我們一般都說“填詞”,根據固定的句式和平仄音填入不同的內容。
7、除此之外,詞和詩一樣還講究押韻,你看這首詞押的是什么韻?(“u”韻)。
師:是的,因為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韻味十足,又朗朗上口。再讀讀,讀出這首詞的韻味。
二、通讀全詞
師:這首詞呀,雖然很短,只有33個字,卻講述了一件完整的事件。我們先看看事情發生的地點在哪?
師:好地方呀,潺潺的流淌溪水邊有一座精致的小亭。時間呢?
師:“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來了?
師: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把這種美通過朗讀傳遞出來。
師:時間,地點有了,那人物呢?師:只有她一個人嗎?
師: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們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你看出來了嗎?
師:看景、吟詩、作對,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誰來向我們娓娓述說這首詞?誰來讀?
三、品讀全詞
師:真好聽,不過學詞,我們不能只了解寫了什么,還要學會品詞。品出詞人蘊含在詞中微妙而豐富的情感。怎么品呢?詩有詩眼,詞有詞眼,找出詞眼,就能容易觸摸到詞中詞人深藏的情思。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你感覺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這個字就是詞眼。(生:醉)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師:有意思,你感覺李清照醉得怎么樣了?
師:同學們呀,你看,一個女孩子還會喝酒,酒醉得還挺厲害,回家的路都不記的了,你說這像話嗎?
師:太不像話吧,是嗎?其實老師告訴你,在古代飲酒和作詩是文人之間的一件雅事,酒有時就是為了助詩興,助游興的,你們讀過《紅樓夢》了吧,你看,《紅樓夢》里的林妹妹,長得多虛弱呀,但是她們姐妹們在一起的時候,時常也飲些小酒,而飲酒是為了助詩興。但你看這首詞,李清照醉了僅僅是因為飲酒的原因嗎?
預設生:不是,我感覺她也可能被日暮時的美景所陶醉了。
師:日暮,黃昏,多美的時刻呀!一道殘陽鋪水中——生: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李商隱也曾面向夕陽發出如此感慨,夕陽無限好——生:只是近黃昏。
師:有一首歌唱也這樣唱,夕陽本來就是陳年的酒呀,李清照焉能不醉呀!還因為什么而醉了?品詞就得會想呀!
預設生:還因為李清照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游玩,她們談心,盡情玩鬧,所以醉了。
師:是的,友情也是一杯酒呀!誰能把李清照這濃濃的醉意給讀出來!
指名讀詞一二句。
師:再讀讀回去的路上,你又能品出什么呢?
師:此時飛起的鷗鷺多不多?(多的,一灘就是整個河灘。)
師:“荷花深處”是什么意思?(荷花很多的地方。)
師:小舟行駛到荷花的深處,這說明李清照她們在錯誤的道路上已經走了?(生:很長時間)是呀,當她們猛然發覺的時候,呀!自己的身邊,眼前,觸目所及的地方都是朵朵綻放的?(生:荷花)這多讓人驚喜呀!
師:你感覺到了嗎?這首詞妙就妙這“誤入”上呀,你看,前面李清照在溪亭游玩,飲酒,賞景,醉了,累了也興盡了。可是因為“誤入”,他們的興致又上來了,是什么又勾起了興致?(是荷花,是爭渡,還有一灘的鷗鷺。)
師: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師:是呀,想象看,一灘的鷗鷺在沉沉暮色里撲棱棱的飛起,那是怎樣壯觀的景象呀,肯定讓李清照大飽眼福呀!誰來讀一讀這兩句?
師:此時此刻,你體會到詞人的心情怎樣?(指名說)
預設生:多么開心。
師:是啊,那是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獲。
預設生:驚喜。
師: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寫得多好啊。再來讀一讀。
生:讀最后兩句。
師:這是一份意外的驚喜呀!所以盡興了又興起,醉過了又醉了!你能讀出這份意外的驚喜嗎?生讀。
師:讀著這首清新、雅致的小詞,我們仿佛也要醉了。不過,這首詞寫于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呀,那時候,女孩子可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呀!從出生到出嫁只能深居閨房的呀。而李清照為什么能夠和好朋友出游,而且還大膽飲酒呢?
生:她的父母特別的寵愛她。
師:有道理,李清照是家里的唯一的女孩子,她的父母確實特別嬌慣她,所以教他識字,學詞,她的父親更是常常把她帶在身邊。
生:特別的淘氣,調皮,瞞著父母的。
師:也有可能哦。大家想一想像這樣的出游,次數多不多?
生:是不多的,詞的開頭就說“常記”,我想可能就是這一次,所以讓李清照常常記起,難以忘記。
師:是呀,這樣快樂又有驚喜的經歷,一次就足以回味一生了,讓我們再一次分享李清照的快樂。
指名讀全詞。
師:其實李清照的一生并不是一直這么快樂。她曾經歷了國破 家亡 夫死 財散 等多種磨難,但是她每一次都艱難的挺了過來,一直活到了72歲!我相信在她遭受每一次磨難的時候,有一種記憶肯定一直陪伴著她、支撐著她、溫暖著她,這也許就是——《如夢令》
生齊讀《如夢令》。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8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師:今天盛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
生:讀過。
師:讀過哪首詞?
生:《長相思》!
師: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詩的話每一句的字數是一樣的,詞的字數不一樣。
師:對!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師:你們學的《長相思》是不是句子有長有短?
生:是!
生:詞分上闕和下闕,詩是沒有分的。
師:對!有的分上闕和下闕了,有的也沒有分的。
生:《長相思》是詞牌名,它不是題目。
師:所以詞有詞牌名。你們還知道哪些詞的詞牌名?
生:“憶江南”。
生:“西江月”。
師:對,這些都叫做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
生:如夢令。
師:想迫不及待地讀讀這首詞了吧?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生讀詞。
師:平時你們是不是喜歡大合唱?(笑)我可喜歡聽一個人讀。誰愿意一個人來讀一讀?
生(女)讀。
師:挺不錯的,特別是她把里邊的多音字讀準了。興:在這讀第四聲。表示興致、興趣。什么時候讀第一聲?
生:大興安嶺、興奮。
師:誰還愿意再來讀一讀,找個男孩子來讀一讀。
生(男)讀詞:
師:我覺得應該給他點掌聲,他已經注意了停頓,能讀出些詞的味道來了。好,看起來把這首詞讀通順、讀正確沒問題吧?
生:沒有問題!
師:咱們連起來讀一讀。
生:好!
生齊讀詞。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師: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
(學生默讀)
師:小聲地說一說,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師: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生: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就是李清照經常和她的朋友去溪邊的亭子里玩。
師:“暮”指的是——
生:就是說,李清照記得一次和她的朋友一起去溪邊的亭子里看落日美景。
師:哦,你這樣說咱們都聽明白了。
師:好,接著往下說,你還學懂哪一句了?
生:我知道第二句“沉醉不知歸路”的意思就是每天看到很晚,然后一直看到盡興還不回家。
師:你從哪個詞讀出來是“每天”?
生:是有一次。
師:是啊,作者就向我們記敘了一次郊游的經歷。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注釋中有。
師:哦,看來,看注釋也是一種很好的學詞方法。
師:那么這個“醉”指的是——
生:陶醉了。
師:盛老師在這兒給你們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生:我是說“誤入藕花深處”這句的意思就是說李清照他們乘著小舟,準備回家,但是他們不小心劃到了荷花池里。
生:他們就在荷花池里玩,然后他們驚起了一灘鷗鷺。
師:怎么會驚起一灘鷗鷺的?還有一句,誰來說?
生:因為他們玩得很開心,嘻嘻哈哈的,把那些鷗鷺全部都驚起,全部飛起來了。
師:“爭渡爭渡”就是?
生:他們在那里拼命劃船,拼命劃船,聲音很響,然后驚起了一灘鷗鷺。
師:好,挺不錯的,剛才,同學們不知不覺地,就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讀胖”。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啊?
生:長!
師:但是你看這首詞,它只有多少字?
生:三十三!
師: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9
9.詞兩首(《如夢令》《漁歌子》)
重點、難點:
1. 什么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其實,詞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
2. 詞的分類: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小令;58字以內為小令
(2)中調;59~90字為中調
(3)長調。91字以上為長調。
3. 詞牌和題目: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卜算子·詠梅》這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如夢令》是詞牌,《漁歌子》是題目,詠打魚。
4. 《如夢令》
(1)作者:李清照(約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
(2)譯文:
時常記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
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
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
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3)大家一起讀一遍這首詞,這首詞所敘述的事發生在哪一個季節?
從“藕花深處”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
它是詞人當天寫的嗎?
從“常記”一語可以看出已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為什么詞人經常想到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注意:第五句連用兩個“爭渡”,這叫什么句式?
疊句。
(4)這首詞記的是女詞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獨自去的嗎?
從“爭渡”一語可以看出,還有她的許多同伴。
為什么要爭渡?
“誤入藕花深處”。
為什么會“誤入”呢?
因為“沉醉”。
還有別的原因沒有?
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邊的亭子,可見周圍是水鄉,水路縱橫。
什么時候發現“誤入”的?
沉醉中發現周圍凈是藕花想到來時沒有經過這個地方,這才大叫起來:錯了!錯了!
既誤入,慢慢劃出去,不也行嗎?
不行,已是“日暮”時分。
你能想象出“爭渡”的情景嗎?
從“驚起一灘歐鷺”可以想見漿聲、水聲和少女們的笑語喧嘩聲一時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5)小結:
這首詞構思巧妙。從“沉醉”一語可以看出,女詞人和游伴們在溪亭里曾舉行過一次時間不短的郊宴,一邊說笑、行酒令,一邊喝酒,充滿了歡樂的氣氛,直至夕陽在山才匆忙上船。但詞中卻略去郊宴不寫,而只寫歸途,甚至連歸途也沒有寫全,至“爭渡”“驚鷗鷺”便戛然而止。這是因為由于誤入而群起爭渡是這次郊游中出乎意外的一個高潮,用這個典型細節能更鮮明、更集中地表現少女們天真活潑的性格和熱愛生活的感情。
(6)李清照詞風婉約,她的藝術特征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強烈的感情熔鑄在藝術形象里,造成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她還善于從描繪一段情節、一個思想曲折中,顯示出感人的意境來。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等。
②造語淺顯新奇。李詞語言既淺顯自然,又新奇瑰麗,富于表現力。她的詞用典不多,卻善于運用口語、市井俗語,使詞寫得明白而家常。詞的音節和諧,流轉如珠,富有音樂美。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等。
5.《漁歌子》
(1)作者:張志和(約730~約810 )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蘭溪人。張志和博學多才,歌、詞、詩、畫俱佳。
(2)譯文:
西塞山,青又翠,白鷺展翅飛,
桃花紅,江水碧,鱖魚正肥美。
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
斜風細雨迎面吹,釣魚的人兒不想歸。
(3)賞析:這首詞通篇二十七字,有山、有水、有飛鷺和肥魚,還有斜風細雨,更有那優游自在的漁父。詞人藉漁父寄托自己的情懷,而漁父又是被安排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中。恰是江南春色方濃、桃花春汛泛起時,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的漁父,高處有從水田飛入上空的白鷺鷥,低處有落英繽紛的春水綠波,更有能引起人們鮮美味覺的大口細鱗的肥嫩鱖魚,鷺在飛,水在流,魚在潑刺地嬉逐,水映桃花而紅,桃花因水而濕。人、花、魚、鷺,一切都被斜風細雨所籠罩,天地萬物渾然一體,顯得那么的新鮮、清麗、秀潤。好一幅水墨淋漓的“煙波垂釣圖”。
詞人當時正是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由此而產生了自然、淳樸的意趣,不愿離開這一個魅人而又宜人的境界的深情。“斜風細雨不須歸”,對漁父說來,不正是他對美的發現、對美的執著追求么?在斜風細雨中,張志和體驗到鷺鷥的飛翔更飄逸,漂流在水里的桃花瓣格外鮮妍。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垂釣,漁父的心情,就不只是為美而陶醉,更為眼前的優美畫境而堅定了意志,不僅不思歸,而是更進一步的“不須歸”了。張志和所執著的已經不是垂釣,而是作為詞人內心的自白——“我決心以山水之間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終老”。這顯然又是畫中之詩,隱伏在西塞山前空間結構背后的時間潛流,悠悠地但終于又是深穩有力地蕩漾著的感情波瀾。可見,張志和的淡泊逸致不是訴諸直接詠懷,而是寄情于景,以畫入詞。詞人而兼畫家的張志和,把高遠的情思化為清空的意境,把質樸的語感提煉為脫俗的意趣,從而使他的詞作形成獨樹一幟的高蹈風格。正因為張志和與世俗相忤,所以才能從大自然中覓取心靈滋養,從而陶醉于清山秀水之中。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10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通讀全詞。
1、了解詩與詞的不同
生任意背誦兩首以前學過的古詩。
出示李清照的詞,比較詩與詞有什么不同?
——詩每行字數一樣,詞不一樣,有長有短。
——讀起來的氣勢不一樣。
——題目的不同。(了解詞牌名)
2、認識詩人——李清照(課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簡介)
二、初讀體會,把詞讀“胖”
1、播放音頻:聽讀
2、自己試讀,挑生朗讀。
3、把詞讀“胖”
根據課件提示的注釋,理解詞意,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讀懂了那句詞或哪個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讀品味,把詞讀“瘦”
1、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圍繞“醉”字美讀全詞,想象畫面。(板書:醉)
——醉態一:醺醺沉醉,忘記了回家:“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醉態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1)你強調了“晚”,為什么強調它?①喝酒喝了很長時間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強調了“深處”,說說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會感覺……
詩人真的是喝醉了,(板書:酒醉)
——醉態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讓我們想象一下:
視覺上,那時的天空……荷塘……鷗鷺……(關注色彩:綠葉、紅花、白鷺、余霞,落霞與鷗鷺齊飛,荷塘共天空同色,這是一種夢幻的色彩)
聽覺上,你的耳邊縈繞著……(鷗鷺撲棱聲、鳴叫聲;水聲,驚叫聲、劃槳聲、嘻笑聲、歌聲、岸邊的偷笑聲……)
深深地聞一聞,沁入心脾的是……;皮膚上感受到的還有……甚至,還有驚起一灘鷗鷺之后的無限遐想。
哦,詩人在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書:景醉)
(3)當我們的感覺這樣流動著,交織著,你的心底,彌漫著一種什么情緒?(歡樂的,輕松的,愉悅的,美好的,沉醉的,夢幻的……)
美酒加美景,給了她美麗的心情,這種心情,讓我們讀著,看著,也跟著陶醉了。齊背《如夢令》。(板書:人醉)
3、你聽——(《如夢令》歌詞)播放蔡琴《如夢令》,嘗試跟著唱和。
四、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課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比較: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細觀察后交流。
這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都是一樣的。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五、課后作業
推薦朗讀:李清照的《聲聲慢》。走進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書設計如夢令
酒醉
景醉
人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品讀字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準備:自制ppt課件
《如夢令》教后反思
在教學《如夢令》一課時,我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教學建議:“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歌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詩與詞的對比。
在課堂開始,我先讓學生了解了詩與詞的不同,從而更好的認識詞、學習詞。
二、朗讀全詞,讀出節奏。
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配樂配圖范讀,再讓學生自讀、指名讀等方式,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奏、初步了解詞的情感。
三、結合注解理解內容
古詩詞的教學,最忌逐句串講。由于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課前已經預習過,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哪些句子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詞的內容,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四、把握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品讀,發現哪個詞最能概括表達詞的意境,并聯系詞的內容說出自己的體會。要求學生不僅要感悟哪個詞用得好,還要說明為什么好,具體表現在哪里。
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基礎上,我再結合自身對文本解讀,引導緊扣詞眼,欣賞“醉”字,分析詞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詞意的關聯,以及作者為何對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進而體會語言運用的精煉、巧妙,進一步感悟詞的意境、情感。像這樣憑借情境,讓學生咀嚼詩句、品味詩句的語言的豐富內涵和情味,學生就有了很具體的感受調適。此時鼓勵學生把這首詞背下來,于永正曾這樣說過:誰擁有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好的古詩文,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記就不是學語文。
在這節課上,學生輕松愉快地學了這首詞,也能有感情的背誦,但是由于教師的激情不夠,沒有很好的將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出來,所以學生在描繪詞的意境的時候,表達的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要繼續努力,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7
《如夢令》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
教學目標: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余興依依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12
《如夢令》教學反思
《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敘她一次泛舟流連忘返,酒醉后幾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學本課是,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作為文言文,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難點之最,因此在教學設計是個人認為本堂課的“煽情”或者“鋪墊”應該做好。老師讓學生回憶并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詞句把課文讀活讀美、提醒學生體會33個字包含了無比豐富的內涵,直到最后跟著音樂吟唱本詞。并且教師通過范例來吟誦這首詞,使學生的興趣馬上濃厚。所有這些,都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如夢令》的樂趣,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文的熱愛。
2、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本課不僅采用了讓學生課前自學的方式理解每句詞的意思,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三幅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課堂細節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意思。例如,當學生把“興盡晚回舟”中的“興”讀成第一聲時,我就馬上給予糾正,讀準了“興”的聲調是第四聲,學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語文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欣賞文學作品時,要帶著學生進入到文字深處,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我在引導學生找到本詞所描繪的三幅畫面之后,想法設法將學生引入到三幅畫所展示的意境之中。當學生想像了這三幅畫面之后,再巧妙地把這三幅畫面統統歸結于一個“醉”字,引導學生把這三幅畫聯系在一起,由那個“醉”字使學生體會到詞人不僅僅為“美酒”而醉,更為眼前的“美景”而醉,為自己與同行朋友之間的“美情”而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學生對三幅畫面的意境的感悟很深刻,如果在課堂上能設計一段對此的寫話訓練,效果會更好。
《如夢令》教學反思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宋朝著名婉約女詞人李清照的佳作。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外游的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荷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這是一首詞,學生對此缺少相關的學習經驗,那怎樣借助學生以往的基礎恰到好處地教學這詞呢?經過反復的琢磨,精心地備課從以下的幾個方面去攻破:
一、朗讀全詞,讀出韻味。
古詩詞具有一定的音律美,只要恰如其分地把詞的節奏,讀來將會抑揚頓挫,耐人尋味。根據以往讀詩的經驗,對于七言詩學生會讀成二二三的節奏,他們都能讀得游刃有余。可是學生對古詞的朗讀欠缺經驗,不知該如何把握詞的節奏、韻律。那么,通過老師的娓娓范讀就成了學生讀詞的入門了。領讀、自由讀、指名讀等方式,以及朗讀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奏。
二、結合注解理解內容
古詩詞的教學,最忌逐句串講。由于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課前已經預習過,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小組合作學習,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整首詞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詞的內容,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三、展開想象體悟意境
李清照的《如夢令》向我們展現了“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一幅幅流動的畫。教學中,在學生熟讀詩文的基礎上,在古曲的縈繞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用耳聽、用嘴吟、用腦想、用心靈感受,不知不覺把自己帶入了特定的詞境中。此時學生眼前的畫面不單是視覺的畫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緒,學生的腦海中增加了許多詩詞中并未提到的物象,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暉當中。李清照時而倚亭而立,與朋友們把酒言歡;時而仰望著天,欣賞落日余暉;時而眺望河面,哼著小曲;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這一切則能不讓學生沉醉?又怎能不讓李清照沉醉呢?這時,教者趁熱打鐵讓學生用筆描述下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并美美地讀一讀。讓語文能力的訓練扎扎實實地落實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
四、課外延伸感情升華
在課的后部分,品讀李清照的另一首《如夢令》,體會李清照晚年流亡到南方,再加上自己深愛的丈夫也因病去世,孤苦伶仃凄慘的經歷。深深感受到每一首古詩詞的字里行間都寄托著作者的不一樣的情感,領略中華古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認為,本古詩詞教學的難度一點兒不比作文教學的遜色。所以一直都不敢嘗試在公開課上展示古詩詞的教學。但,此次的收獲,讓我敢于挑戰那些所謂難上的課例。
《如夢令》教學建議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宋朝著名婉約女詞人李清照的佳作。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外游的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荷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小學階段極其少數的詞,學生憑借以往的學習經驗,對詞的理解的少之又少的。因此,課前是非常有必要先介紹有關詞的基本知識,諸如什么是詞、什么是詞牌、詞的格調指的是什么,要使學生對詞“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韻”的固定格式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對作者的理解也是相當的重要。往往作者會把此情此感會滲透于詩詞的字里行間,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詩詞的意境。在初步理解詞的相關知識后,可以進入本詞的教學了。古詩詞的教學,應突出一個“讀”字,為此,在簡要介紹詞人與作詞背景以后以“四讀”來組織《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教學。
教學“第一讀”:力求讀好詞作節奏、停頓,讀得連貫、流利。可以先由教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讀,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二至三遍。
“第一讀”之后,師生共同理解詞作中有關詞語的含義,弄懂各句的意思,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本詞所寫的內容。為了及時檢測學習效果,可以讓學生先復述后概括本詞內容。然后進入教學“第二讀”。此時的“讀”是在學生對詞作內容掌握之后的讀,可以采取分組讀、男女組接力讀的方式進行。此番“讀”也可以讓學生朗讀二至三遍。
“第二讀”之后,師生共同體會、揣摩詞作的豐富意味。可以提問:詞人為什么“常記”溪亭日暮,沉醉晚歸,迷路驚鷗這樣一件生活事件?只要給予學生啟發和鼓勵,學生定能品味出各種不同的意味來。
此時,創設情境,感情朗讀,感受意境美、音樂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訓練重點在朗讀指導上,而朗讀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應引導學生感受情境,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自己的創見性去表現古詩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多渠道創設情境,引學生入 “ 境 ” ,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領讀,教師學生講讀,指名朗讀和熟讀成誦,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學生每找出一種答案,教師均予以及時評點、肯定,學生自然倍受鼓舞,積極思維,爭先恐后舉手答題。在興趣盎然的熱情探討中,學生對詞人的內心活動、思想情感有所洞悉,能真切體會到女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向往自由的熾烈情懷。于是,進入教學“第三讀”:要求通過自己的朗讀,力求讀出女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這樣讀上一兩遍便有學生自動合上書本朗聲背誦了。
“第四讀”,在學生理解李清照此情此感后,進行課外的延伸,品讀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體會李清照在晚年時,因外族入侵中原,她流亡到南方,再加上自己深愛的丈夫也因病去世,可以說是孤苦伶仃。深深感受到每一首古詩詞的字里行間都寄托著作者的不一樣的情感,領略中華古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13
反復讀<如夢令>有如下疑問:
1、沉醉
指喝酒而大醉?還是為欣賞溪亭的美景而醉?還是與友人談笑游玩陶然而醉?
2、爭渡
是因為誤入藕花深處與同伴們爭渡,還是作者自己奮力往外游而爭渡?
3、插圖
插圖的意思似是指李清照開懷暢飲而醉,獨自一人在爭渡。
4、溪亭
是指溪邊的亭子?還是指一個名叫“溪亭”的地方?
snall一家之言,未必正確:
1、關于第一點,我認為可以讓學生討論并提出自已的依據,而不必有標準答案,竊以為,三者兼而有之。寫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的生活是舒適而悠閑的,酒醉,景醉,人醉都有是極有可能的。
2、關于這一點,看完下面的文章,你就會明白了。(先說明一下,我一直認為,搶著劃船是不太可能的,忙亂中不知怎么走,亂劃倒是有可能的)
文章帖在下面: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喜歡宋詞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李清照的《如夢令》,全詞淺顯易懂,就算沒有古文功底的人也能理解。于是,許多人就胡亂引用,特別是“爭渡,爭渡”更是被用來鼓舞人心,意思是“使勁劃呀,搶著渡”。看得多了,就讓我不禁懷疑起來——李清照是怎么了?
再來看一下全詞,意思大概是有一次到溪邊的小亭子里喝酒,天晚了,也喝醉了。由于天暗頭暈,劃著船走錯了路,回過神來時已到了荷花深處。關鍵是后兩句,絕大部分注家都說:這時大家都來精神了,搶著劃船,亂渡,他們這么一撲騰,把河灘的鷗鷺都嚇飛了!
李清照缺心眼兒嗎?已經找不著路了,摸不著北了,還要那么傻呵呵地爭著劃船,往哪兒劃呀?明明是“興盡晚回舟”,又找不著北了,這時候應該著急呀,怎么還會搞劃船大賽?“溪亭”不會很大,坐不了幾個人,李清照大家閨秀,有頭有臉的人,高雅人的聚會不會像丐幫一樣成群結隊一大幫子,而只能是幾個人。這樣幾個文人雅士,不太可能同去同回(如果是住得很近的人,一般不會跑到距離大家都很遠的、遠到需要劃船且還能迷路的溪亭去喝酒聚會,應是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到溪亭聚集),更不可能好幾條船在一起,說不定當時只有李清照自己的一條小船(載不動許多愁的蚱蜢舟)。就算有兩、三條船,早不比賽晚不比賽,跑到荷花深處后、天已經黑了后、找不著回家的路了后,突然要舉行劃船比賽了,這不是神經病嗎?
李清照當然不是神經病——八百多年來,中華大地上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也沒發現李清照是神經病。那她又怎么會寫出這么不可理解的詞且被那么多人傳唱引用呢?看來問題出在現在的注家和引者身上。因為他們不知道漢語在歷史長河中在不知不覺地變化著,李清照時期,“爭”既可以當“奮勇爭先”的“爭”講,也可以當成“怎么”的“怎”用,原因是,那時它們的讀音相同。其實現在在我所在的青島,當地老百姓依然把“怎么的”讀成zengmedi。
這樣一解釋,全篇豁然開朗。由于和好朋友在一起,推杯換盞,不知不覺酒就喝多了,天色也晚了,這時趕緊回家吧,誰知又迷了路,猛然發現已經跑到“藕花深處”了,“怎么辦呢?怎么出去呀?”一著急,把河灘上的一群鷗鷺都驚飛了。前面寫了那么多的適意,這里遇到了一點小麻煩,有一點樂極生悲的自嘲,同時也有一絲隱含的貴婦人的百無聊賴。
“文化大革命”培養的一群文盲偏要故作斯文,想引用古詩詞來形容他們大干快上的熱火朝天的勞動、運動場面,誰知弄巧成拙,露出狗屁不通的馬腳來。
那么在以前“爭”真的可以當“怎”解嗎?我們就還回到宋詞里來尋找證據吧。
北宋有位詩人叫林逋,他死后五十多年李清照才出生,這個人有怪癖,種梅養鶴,終生不娶,被人稱為“梅妻鶴子”,他曾寫了一首《相思令》。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爭忍有離情”中的“爭”,不應理解為“怎”嗎?
比林逋早出生134年的羅隱,說這個名字好多人可能不知道,但他的詩卻是每個人都能背出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在一首詩里也用了一個“爭”字。這首詩也挺有名,叫《柳》。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意思很明確,說柳樹你自己家的柳絮尚飄無定所,怎么還能懂得用你的柳絲牽絆遠行的人呢。
說到了柳,有人就想起了柳永,那我們就拿柳永的詞來檢驗一下,其實柳永詞里,把“爭”當“怎”用的例子比比皆是,這里僅舉一例。
采蓮令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憑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斷腸爭忍回顧”是“斷腸爭著忍回顧”還是“斷腸怎忍回顧”?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據理力爭”了,哈哈。我們再來解釋另一個常用詞——爭奈。“爭奈”在古詩、詞、文中大量存在,現在還有人在附庸風雅地用著,這里我們可以把它翻譯成白話文了,就是“怎奈”或“無奈”。
最后,本著對下一代負責的態度,我們給李清照的《如夢令》重新標點。
3、關于這點,可以讀讀“踏花歸來馬蹄香”這個故事,圖只是為給學生以形象的感覺,不必過分深究;再者,大家酒散了,自己一個人回家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當然這是在第二點考證的基礎上的推論。
4、從李清照詞中描寫的景物看,溪邊的亭子可能性很大,地名的可能性極小。
參考資料: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鑒賞】
在詩歌中,如果能在真實描摹客觀景物的同時,又把詩人的某種獨特感受傾注在景物描寫之中,使讀者從思想上受到感染,藝術上得到享受,這就需要詩人在思想深度和藝術造詣兩個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詩正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佳作。
首聯破題。“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詩以溪亭為中心,逐一描繪周圍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讀起來,似有恬靜閑適的印象,細細品味,又覺不然。詩人徙倚溪亭,觀覽景色,思緒紛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詩人在南宋滅亡之后,時時所懷有的舊君故國之思,同那種多愁善感的“悲秋”有著本質的區別。不了解首旬所要表達的意圖,就會把全篇看成單純寫景之作。只有真正領悟到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的心理狀態,才能透過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詩人的悠悠孤僨和高潔品格。這種破題法,既無“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詩家法數•律詩要法》)的氣派,也沒有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而是語淡辭婉,直敘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韻。
頷聯緊承一二句。“高樹月初白”,是說高高樹巔掛著一彎潔白的初月,切上聯“日暮”。“微風酒半醒”,在微風吹拂之下,詩人酒意初醒,與上聯“馀思”呼應。當此之時,詩人心緒不寧,“馀思”縈繞,難以去懷,從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狀態,不正說明他感慨至深嗎!
頸聯寫詩人舉止。“獨行穿落葉”,踽踽獨行之狀如見,“穿”字尤妙。“閑坐數流螢”,獨坐無聊,只得藉數流螢以遣悶,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見,用一“數”字,更見生動。這兩句詩把其復雜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鮮明的畫面,不難看出,其中隱現著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時代亂離的影子。注家評曰:“此聯本平,然用‘穿’、‘數’二字,便覺精神振竦,所謂五言詩以第三字為眼,是也。”足見詩人用字之工。
末聯寫景。“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一聲聲悠長的漁歌,打亂了詩人的冥思遐想,舉目四顧,只有遠處水面上飄動著一點若明若暗的燈火,此情此景,倍添凄涼孤寂,蘊含著國破家亡、飄泊無依之感。
通觀全詩,以景傳情,用富有象征意義的景物描寫,寄寓詩人的感慨馀思,情韻深長,頗具特色。
附詞語釋義
溪亭
臨溪水的亭子。 唐 張祜 《題上饒亭》詩:“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 宋 李清照 《如夢令》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14
一、對聯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如夢令》。上課之前,有的同學光 顧和老師聊天了,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兩副對聯,請同學讀一讀。
一生讀:大明湖畔趵突泉邊 故居在垂柳深處
漱玉詞中金石錄里 文采有后主遺風
(許多學生舉手想讀)
師:先不念了,誰能猜著,老師為什么要寫這副對聯?
生:因為這副對聯是李清照寫的,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李清照的詞。
師:錯,不是李清照寫的,再猜。
生:右邊描寫的是李清照去玩兒的地方的情景,左邊是描寫李清照的才華的。
師: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離十了,不是李清照寫的,但是和李清照有關系。昨天我請同學們查資料,看來同學們都沒有查著類似的資料。大明湖、趵突泉是兩處名勝,在山東省的濟南市。大明湖旁、趵突泉邊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故居在垂柳深處。李清照一生寫了許多詞,后人就將她的詞編撰在一部書里,這部書就叫《漱玉詞》。《漱玉詞》是李清照的集子,大家都學過《西江月》,辛棄疾的集子叫《稼軒長短句》。《金石錄》也是一本書,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寫的一本書,它是研究金石的一位專家學者,什么是金石呢?大家猜一猜。
生:奇形怪狀的石頭。
生:還有金子。
師:金,不是指金子,是金屬類的一些東西,如銅質的一些東西。比如說鼎,鼎上或石碑上刻有文字,有些人專門研究這些文字,這些人就叫金石學家,是非常有學問的人。李清照的文采有唐李后主的遺風,后主是誰?有句詞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就是李后主的一句詞。
二、檢查預習結果
1、初步了解
師:下面,我來檢查預習結果。預習的程度:會讀是一種,會背是一種,讀懂了又是一種,你們覺得你們屬于哪一種?
生:會背。
2、請三生板演
師:好。請三個同學到黑板上默寫。我聽說有一個叫高士奇的同學寫字特別好,請你來寫前兩句;另一個女孩寫三、四句,最后兩句由那個男孩來寫。把字寫得大大的,讓大家都能看清楚。
(三生板演,老師的檢查仍在繼續。)
3、和其他學生交流預習情況
師:我繼續檢查其他同學的預習情況:題目是《如夢令》,詞牌名,誰來告訴老師,詞有什么特點?以前學過詞嗎?
生:學過《清平樂(yuè)》
師:是清平lè還是清平yuè?
生:是yuè,因為詞是在宮里去唱的,樂是樂曲的意思,所以就應該讀yuè。
師:非常準確。詞最早是有曲子的,有譜的。現在有許多詞牌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比如《清平樂》《漁歌子》《水調歌頭》。他說出了詞的一個特點:最早是配樂演唱的。
生:詞分上闕和下闕。
生:詞有詞牌名和題目。
生:詞不是四句,而且每一行的字數不一樣。詩一般都是四句。
師:詩只是四句嗎?
生:還有的八句。
師:詩有的一行七個字,有的一行五個字。詩的要求十分嚴格,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詞有一千多種,格式非常自由。
關于詞我們今天就說到這兒,下面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情況。
4、檢查三生默寫情況
(師轉身領學生一起檢查同學默寫情況。)
第一句:常記西亭日暮。
生:應該是“溪”,不應是西。
師:為什么是小溪的溪?一會兒要說到。我們繼續看……
第三句:興記晚回舟
“記”應該改為“盡”
師:興讀“xìng”還是“xǐng”?
生:xìng
師:為什么?
生:非常高興。
師:有興致的意思。
第四句:誤入藕花山處
生:“山”應為“深”。
師:“藕”是本課的一個生字,他寫對了。通過檢查我們發現,有的同學雖然會背了,但是沒有注意本課的幾個生字,有幾個字很容易寫錯,如“溪亭”是溪水邊的亭子,而不是西邊方向的亭子,所以不是“西亭”;“暮”是日字底,而不是巾字底,為什么呢?
生:日薄西山。
師:“沉”不要寫成“沈”。把“盡”寫成“記”表明沒有理解詞的意思,一會兒我們再解釋。
三、讀詞質疑
師:下面我要提問第二個問題,因為有的同學說了,這節課我們是帶著任務來的,您一定要多問問題。我可以問問題,你們也可以問我問題。你們都已經預習這首詩了,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不著急舉手,可以認真思考一下,大家打開書,請一同學讀一遍。
(大屏幕出示《如夢令》)
一生讀詞。
另一生再讀。
師:請問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
生:“爭渡”是什么意思?
生:爭取渡過。
師:對不對呢?我們先作為一個問題寫下來。(板書:爭渡)
生:是詞人和鷗鷺爭著渡河。
師:理解完這首詞我們再解答誰的答案對?你可以接著提你的問題,也可以說你讀懂了什么?比如說這首詞寫的是什么?
生:我認為寫的是李清照在溪亭喝酒,喝醉了之后不知歸路,一不小心進入了藕花深處,于是和鷗鷺爭著渡河。
師:這位同學把詞完整地串了一遍,他認為是寫了一件事。說是:有一天到溪邊去玩兒,迷路了,誤入藕花深處這樣一件事。
生:我認為是:坐船到溪邊的亭子里游玩,去了以后喝了些酒,然后醉了,到了晚上不知道怎么回去了,劃著劃著就跑到藕花深處去了,很著急出來,就驚起了一灘鷗鷺。
生:題目為什么叫《如夢令》呢?
師:詞都有詞牌,詞牌就規定了這首詞的格式,比如《西江月》是一種格式,《如夢令》又是一種格式,詞有長有短,“令”是最短的一種詞。剛才同學們都發現了這是寫了一個過程,一件事,現在我們具體來看看,寫了什么樣的一件事情?在這樣的事情中李清照經歷了什么?
四、研討詞意
師:我們先看前兩句,誰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生: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李清照經常記起這件事。她喝醉了,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師:她說了一個非常好的詞的解釋——經常想起這件事,所以說這是一次回憶,不是剛才發生的事。那么,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生: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在溪邊亭子里的一件事。
師: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在溪邊亭子里他們做了些什么呢?
生:他們在亭子里喝了些酒,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師:是自己喝悶酒嗎?
生:她還可能約了一個或一些朋友,一塊兒游玩,一塊兒喝酒。
師:還可能是什么情況?
生:還可能是去慶祝某件事,比如說得了獎。
師:總之,是在高興地喝酒,游樂。誰來解釋三四句?
生:李清照微醉以后,回家的時間有點晚了,所以她不小心就進入藕花深處了。
師:為什么會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呢?
生:因為她喝酒喝多了。
師:因為“沉醉不知歸路,所以誤入藕花深處。”大家想一想,藕花深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藕花就是一些荷花、蓮花,荷花結蓮藕,所以叫藕花,它們很漂亮。
師:有一首詩叫……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雖然此時不是映日的荷花,但是無窮碧的荷葉一定給李清照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這也是一處美景,作者玩夠了要回家了,誤入藕花深處去了,之后怎樣呢?誰來說后兩句?
生:之后想渡出來,結果不小心驚起了一灘水鳥。
師:讓我們回到開始的問題:“爭渡”是什么意思?
生:爭先恐后的劃船。
師:東劃劃,西劃劃,爭著劃。還有別的解釋嗎?
生:爭渡就是和誰爭一件什么事?和藕花爭。
師:有的同學說和鷗鷺爭,有的同學說和藕花爭,到底怎么個爭法?
生:非常著急的劃船,就是想劃出來。
師:爭先恐后,都想先劃出來,這時,驚起了一灘鷗鷺,為什么驚起一灘鷗鷺呢?
生:因為水里有鷗鷺。
師:是的,為什么被驚起呢?
生:因為劃著劃著,驚動了水鳥,水鳥比較怕人,所以被驚起來了。
師:還有別的說法嗎?
生:因為他們劃的特別著急,這時候太陽落山,水鳥正在睡覺,他們弄的水波紋或者說弄出來的那種聲音驚動了水鳥。
師:日已薄暮,水鳥都已經休息了,這時,他們劃船的聲音驚起了一灘鷗鷺,多美的景象啊!
生:我還在想剛才的問題,應該是和藕花爭渡,因為前面說“誤入藕花深處”,那些水鳥應該不是在水里睡覺,應該是在荷花深處做窩,荷花的響聲把它們驚醒。
師:誰和藕花爭渡呢?
生:李清照
師: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了,可能枝蔓把小船纏住了,這種理解也非常好。大家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還有一個問題:剛才大家都認為,李清照喝了點小酒,有些微醉,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那么,我們整個讀完詞之后,感覺“沉醉”還有沒有其它的意思?
生:沉醉就是喝的酒特別多,找不著回家的路了。
生:被美景沉醉了,特別喜歡,所以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五、讀人悟詞
師:你說的是沉醉于美景的意思,這時,李清照的心情怎樣?我們不說了,一起讀出來,自己先練習讀。
生自由練讀。
師:請同學來讀,要讀的比剛才有進步,因為已經了解了整個詩意。
一生讀
師:你覺得你讀出了李清照的什么心情?
生:贊嘆美景。
師:沉醉于美景之中,誰再來讀?
一生讀
師:你們聽出了李清照的什么心情?
生:前面是高興,后面是著急。
師:高興又著急,一種興奮的心情。
師:下面,教師配上樂,大家齊讀一遍,老師起頭。
生配樂齊讀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15
教學目標:
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人稱“千古第一才女”,創“易安體”的李清照
記憶課下文學常識
2、介紹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寫悠閑生活,韻調優美
南渡后多懷鄉憶舊,情調憂傷
二、理解意涵
1、朗讀這首詞,說說這首詞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場景、對白?
人物:主仆兩人
場景:春雨后的屋中
對白:“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結合杜甫《三絕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聯系下文,說說李清照昨夜縱酒的緣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見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經歷風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況如何
4、既然如此關切,念念不忘,李清照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試”體現出她怎樣的心理?
很關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對
5、從“卻道”的“卻”字,你能品讀出詩人怎樣的心緒?
她心中早已知曉海棠花的境況
對侍女粗心的不悅
6、“知否,知否?”怎樣朗讀才符合詩人當時真實的情感?
對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無人理解的無奈
7、“綠肥紅瘦”寫出了什么?詩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處?
寫出海棠花經歷一夜風雨后可能的景象。僅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擬人的手法,更凸顯詩人的愛花惜春之情
8、作為一名女子,詩人的惜春其實還有怎樣的一層含義?
惜青春時光的短暫易逝
三、朗讀與總結
1、理解女詩人惜春之后更為細膩的心緒后,帶著這一份理解,再回過頭來看前文,你對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閃、不忍有了怎樣的認識?
2、在跟深切的理解詩人內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讀詩歌,在朗讀過程中重讀并重點感受以下字詞:“試”“卻道”“知否,知否?”“應是”。讀出詩人內心復雜幽微的情感波瀾。
3、歸;納語言風格——言淺意深,含蓄曲折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16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2、介紹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如夢令。
二、初讀感知。
1、生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適時糾正學生的讀音,指導關鍵字詞的讀音。
3、學生齊讀詞。
三、細讀全詞,古文今譯。
1、過渡: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2、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適時指導 “暮” “醉” “爭渡爭渡”等字詞的意思。
3、這首詞用了多少個字?(三十三)
小結: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1、引導學生:學古詩詞還得學習另外一種本領,那就是要把詩或詞“讀瘦”。板:讀瘦
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兒?看看整首詞是圍繞這首詞里面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2、學生討論,適時板書:醉
五、牽引“醉”線,分層解讀。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過渡: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2、引導學生想象 “溪亭日暮”這個詞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3、獎勵你讀一讀吧。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
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4、過渡: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詞人他們會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對對子,看風景……
小結: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就——醉了。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讀出濃濃的醉意來。
5、小結,繼續討論:好!大伙兒還能從哪些詞語當中讀出這個“醉”字來?
引導學生想象“藕花深處”所描寫的畫面。
這種畫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詩來了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是啊,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肯定更醉了。讀。
6、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是趕緊——讀下去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讀這兩句啊,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結:那場面多壯觀啊。看媒體:詞人她們笑啊叫啊,那聲音太響,太熱鬧了,只聽撲啦啦一聲,一河灘受驚的鷗鷺,一下子沖破夜幕飛向藍天!那場面壯觀嗎?!
《如夢令》拓展練習 篇17
《如夢令》賞析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人。她也擅長詩、文創作,但最為人們稱道的,還是她的《漱玉詞》。其詞帶有婉約清新的風格,被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以宋朝南渡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門世家,早有詩名,婚后又與丈夫趙明誠伉儷情深,唱和相隨,生活比較美滿,所以,其早期的詞作大多表現一位處境優裕的少女、少婦,對自然風光的喜愛,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閑愁或夫妻別緒,也不過幾縷淡淡的感傷,無妨其歡快明朗的基調。從金人入侵的“靖康之變”起,她在突然之間接連遭受到國破、家亡、夫喪的慘痛巨變,自己也不得不顛沛流離,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內心充滿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詞作充滿了家國之痛、滄桑之感,基調趨于孤寂而悲涼。總的看來,李清照的詞,主要繼承了宋詞中婉約派的風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長,故能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并對后人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
《如夢令》(“常憶溪亭日暮”)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的早年之作。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憶”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后,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復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這首小詞,語言生動流暢,風格清新自然,趣味橫生,引人入勝。它雖然只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卻讓它折射出心靈世界中的七彩陽光;雖然只敘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卻賦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審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