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七子之歌(精選17篇)
2七子之歌 篇1
本文作者:yy 發表時間:-7-11
作者單位:中學 聯系方式:05784132631
《七子之歌——澳門》3
教學目標: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能夠用歌聲表現企盼祖國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門》的基礎上,能夠用適當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現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教學重點:啟發學生理解歌曲的內容及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用恰當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現歌曲。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課件見配套課件中學一)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課件展示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師:孩子們誰能告訴我這是發生在什么時間的什么事情?生:這是發生在1999年,澳門回歸時的交接儀式現場。師:非常正確!在過去的日子里,先后曾經有七個孩子離開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你們知道是哪七個嗎?生:有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二、簡介澳門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師:對,大家看一下,(展示“七子”的地理位置圖,介紹七子)這就是“七子”的位置圖。澳門地區位于珠江口西惻,包括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三部分,面積約16平方公里。澳門三面臨海,北與珠海市接壤,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現有人口40萬,其中95%以上為中國血統。(展示澳門的舊顏、新貌)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爆曬水浸貨物,進入澳門。1557年,通過賄賂守澳中國官員,得以在澳門定居。鴉片戰爭后,不斷擴大其侵略地盤,于1851年、1864年又先后侵戰凼仔島和路環島。大家請看——這就是曾經滿目創痍的澳門。(指澳門被侵略后的凄慘場面)為收復澳門,我國政府與葡萄牙政府進行了多次談判,1987年4月13日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正式恢復了對澳門的行使主權,澳門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澳門回歸時的盛況歷歷在目,尤其是那個小女孩演唱的《七子之歌——澳門》震撼了全世界華夏兒女的心,讓我們再次回顧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再次聆聽那動人的歌聲!(板書課題:七子之歌——澳門) 三、學習歌曲1、教師范唱,多媒體展示音樂畫面,引導學生拍手或晃動感受音樂的情緒。2、帶著問題聽賞歌曲:你感覺這首歌曲的情緒特點是什么?表達了什么心情?(師帶表情指揮)師:歌曲欣賞完了,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生:(經過討論后自由發言)深情、激昂……表達了盼望回到祖國懷抱的急切心情,思念祖國媽媽等。師: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生:(積極舉手發言。)師:大家說的非常好!那我們帶著這種心情演唱一下這首歌好嗎?生:(情緒飽滿的演唱歌曲。) 四、實踐創造師:在歌曲中曾幾次出現了呼喚母親?每一次有什么意義?生:(小組討論后回答)三次。第一次表達了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第二次表達了盼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最后一次表達了盼望回歸的急切心情。板書:思念、急切、激動。師:那你認為這首歌曲用什么樣的力度和速度演唱才能表達出這種感情呢?生:(根據自己理解自由發言。)師:那我們就按照自己的處理方案分組演唱一遍歌曲。生:(一組演唱第一樂段,二組演唱第二樂段。)師:迄今為止,離開祖國媽媽的七個孩子已經回來了六個,還有一個仍在外漂泊,大家知道是什么地方?生:中國臺灣。師:是啊!中國臺灣自古就屬于中國,總面積約36000平方公里,它東臨太平洋、北臨東海、西南望南海,西隔中國臺灣海峽與大陸隔海相望,它是我國東南方的海上門戶,也是海防的重要屏障。近幾年我們也聽到過很多中國臺灣歌曲。如:《童年》、《鼓浪嶼之波》、《故鄉的云》等,你還知道哪些?生:(自由回答并演唱) 五、即興創編歌詞師:當其他六子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的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是億萬炎黃子孫的愿望。大家運用你手中的筆,在“七子之歌”的旋律基礎上把我們盼望中國臺灣回歸的心情抒發出來好嗎?生:(小組討論創編。)師:(把學生推薦的好的歌詞一起唱一唱。) 六、小結盡管祖國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但是黑頭發黃皮膚的炎黃子孫從來不會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祖國永遠和他扯著筋連著脈,他們比誰都更能體會到祖國大家庭的深刻含義,讓我們一起為了祖國的統一而努力!(師生齊唱《愛我中華》,拍手走出教室。)
2七子之歌 篇2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教學意圖和設想:
本課是教材十三冊第一單元中的,本單元的思想教育主題為:早日為實現統一祖國大業。本單元體現了回歸和盼歸兩部分內容,將這兩個內容滲透于兩課時的教學當中,以旅游景點為線索貫穿兩課時,激發學生企盼祖國早日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歌曲《--澳門》
2、欣賞《東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響曲序曲
二、 教學目的:
在理解《--澳門》的基礎上,能夠讓學生用適當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現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
聆聽《東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響曲序曲,體驗企盼祖國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
1、因本單元的思想教育主題是;早日實現統一祖國大業,因此在演唱時,應把歌曲的情感至于核心地位。
2、演唱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性。
教學過程 :
1、教師:簡要的介紹澳門的歷史以及回歸事宜(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演唱一首新歌。提問:“七子”的含義?你了解聞一多嗎?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1925年3月,身在美國紐約的著名詩人聞一多有感于時事,將被帝國主義掠走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喻為七個與母親離散的孤兒,并寫出了七塊土地對祖國的眷念,澳門便是“七子”之首。
聞一多先生在的開篇直抒胸臆: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提問:認真朗讀歌詞,Ma-cau是什么意思?(書上注解有答案)
教師:放錄音,跟音樂一起唱
(二)欣賞聲樂及器樂曲
教師;同學們過得愉快嗎?有沒有同學出去旅游啊?都那里了,講一講?要是旅游你最喜歡到那里啊?今天老師 帶你們起一個美麗的景點-教師哼唱《東方之珠》片段,然后聽錄音。
提問:這首作品描繪的是那里啊?
學生:香港
教師;大家討論一下你所了解的香港(風土人情以及地理歷史知識)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歸納,香港是中國南海之濱的一個小島,一向是中國的神圣領土。1841年鴉片戰爭后由滿清政府割讓給英國。1997年7月1日,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實行“一國兩制,港人制港”的政策。,讓學生通過音樂了解歷史,熱愛祖國!
教師:接下來我們再欣賞一首與回歸有關的器樂曲《1997天地人》交響曲序曲。請同學們認真的欣賞,然后回答,作品中有那幾種樂器?
學生:
教師:復聽音樂,完成書上的練習題。
(三)音樂實踐活動
看錄象片段
分組以“回歸”為主題設計活動內容(演唱組、樂器組、朗誦組)
匯報演出:師生同唱,高潮結束
(四)
談談學了本課后的感想(教師補充)
網上搜集內容“中國臺灣”(為第二課時盼歸內容作準備)
2七子之歌 篇3
[課文說明]
《七子之歌》是一組現代詩歌,作于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美國紐約藝術學院留學。他在美國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多次體會到種族歧視的屈辱,他看到和聽到的一切都激發起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三年背井離鄉的經歷,更使他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也更加深了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在這段時間里,他創作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一方面懷念和贊美祖國,一方面抒發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憤慨。《七子之歌》就是在這種背景中誕生的。
《七子之歌》包括“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七節。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
本課所選的是《七子之歌》中的《澳門》和《香港》。聞一多在《澳門》這一節里所表現的藝術形象是一個離開母親太久了的孩童。一、二句寫的是游子向母親傾訴被侮辱的經歷,抒發了母子分離幾百年,改名換姓,受制于人的辛酸痛苦。“但是他們虜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這兩句詩表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
“香港”一節寫出了香港島的地勢險要,將帝國主義列強比喻成“獰惡的海獅”,在“啖著我的骨肉嗍著我的脂膏”,形象地刻畫出了帝國主義列強貪婪兇狠的嘴臉,而香港宛如襁褓中遭受厄運的孩子,正在“哭泣號啕”呼喚母親。
《七子之歌》整首詩運用了反問、比喻、擬人、反復、夸張等多種修辭手法,強化了詩的意蘊,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每節詩的最后一句反復,強烈地表達出對回歸祖國懷抱的渴望。詩歌語言平易,內容直白,那一聲聲嗚咽,足以打動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形式上整齊勻稱,又自然天成,富于節奏感和音樂美。
[教學目標]
1.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會認3個生字,會寫6個字。自學理解積累本課詞語。
2.通過查閱背景資料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感受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一的濃烈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澳門”一節。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涉及我國的近現代歷史以及當代重大事件,在學習課文之前,應引導學生做好相關的知識儲備。如查閱“七子”是指哪些地方,了解“七子”被迫割讓或租借的歷史,初步了解相關的歷史事件。另外,可查找一些有關聞一多的詩文,為學習本課作好鋪墊。
先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可以奠定課文學習的情感基調,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感情很有好處。
1.課文引入。
因為《七子之歌》的首節“澳門”在1999年澳門回歸之前,已經由作曲家李海鷹譜曲,并廣為傳唱,大家都比較熟悉,所以,可以用這首歌曲來引入課文。那稚嫩的童音,那與詩歌渾然一體的曲調,能激發學生對本課的濃厚興趣。而且,為學習課文創設了良好的詩的情境。
可以在引入后,簡單介紹一下“七子”這個說法的由來,讀一讀《詩經·邶風》,讓學生略有了解。
2.詩歌品讀。
這篇課文的品讀,應從反復吟誦入手。重點品析《澳門》一節。
(1)以學生為主,以引導誦讀為主。六年級的語文學習,可以讓學生先自主學習,整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提出疑問,老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疑問來組織教學。教學時,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在熟悉課文的過程中,自主理解。然后交流討論,適當點撥。結合師生課前查閱的資料,理解“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但是他們虜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等句子的含義。在反復的誦讀中,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藝術特點和情感特點,熟讀成誦。
(2)把課文放在歷史情境中教學。這篇課文表現的是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故事,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必不可少。可在預習中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也可在課堂上簡要介紹近代的一些歷史事件,幫助學生理解。被列強擄去的“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國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3)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體會課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強烈愛國之情和歷史使命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詩人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悲憤之情充滿了整首詩歌。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贊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憤慨。每一節的最后一句都是“母親,我要回來,母親”,表達了失地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在朗讀時,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悲憤之情,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4)通過拓展閱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順大連等其余幾“子”讓人痛心的命運。進一步體會詩歌的情感。補充閱讀一些聞一多的詩歌,如《紅燭》《死水》《一句話》等等,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人,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3.識字寫字。
本課共識字3個,學生通過自學,用形近字比較識記的方法,不難掌握。啟發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詞語。
寫字教學中,以學生自學為主,讓他們通過觀察,說出容易寫錯的地方,引起共同的注意。
[參考資料]
1.作者簡介:聞一多(1899—1946年),原名聞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他出生于湖北省浠水縣一個世家望族,書香門第。五四運動時在北京清華大學讀書時即參加學生運動,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積極投身于抗日運動和反獨裁、爭民主的斗爭。1946年,聞一多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特務殺害。出版了詩集《紅燭》《死水》等。
2.相關歷史資料:
1842年8月,清政府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列強瓜分中國的序幕從此拉開。
1860年,中英簽署《北京條約》,九龍半島南端割讓給英國;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租給英國99年。
1887年,中葡簽署《友好通商條約》,葡萄牙強據澳門。
1895年,中日簽署《馬關條約》,中國臺灣、旅順和大連割讓給日本。
1898年,中英簽署《訂租威海衛專條》,威海衛租借給英國。
1899年,中法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廣州灣被租給法國。
到19xx年,帝國主義列強已在中國土地上強行開辟商埠上百處,在10多個城市劃定租界20余處。“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國主義列強的淫威下四散飄零。
3.七子之歌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后喪失之土地,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臆其悲哀之情,益有甚于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系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即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普法戰爭后割予德國,凡爾賽和約后歸還)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能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略)
香港(略)
中國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中國臺灣。
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白海,
這邊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后葬的盡是圣人的遺骸。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后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么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呀!讓我忙回到你膝前來,
我要緊緊的擁抱著你的腳髁。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九龍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涌!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成一場空夢!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強鄰腳下的爛泥,
母親呀,我們的昨日不堪回首,
我們的今日更值得痛哭流涕,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原載1925年11月《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
4.“七子”出處:
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會認3個生字,會寫6個字。自學理解積累本課詞語。
2.讓學生通過查閱背景資料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感受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一的強烈情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澳門”一節。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在誦讀這首詩歌的過程中,了解有關歷史,體會激蕩在詩行間的熱愛祖國、渴盼統一的強烈情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背誦第一節。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誦讀這首詩歌的過程中,了解有關歷史,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渴盼統一的強烈情感。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七子”的歷史資料。閱讀聞一多的詩作。《七子之歌》歌曲磁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今天,咱們一起來聽一首歌——《七子之歌》。
2.聽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這是澳門回歸祖國之前誕生的一首歌,這優美的音樂,這深沉的情感,把我們帶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蘊涵的內容和情感嗎?我們仿佛聽到,澳門在呼喚祖國母親,在呼喚回歸。你知道嗎,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了1999年迎接澳門回歸而作,它在1925年就誕生了。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
5.這首詩歌的名字來源于詩經中的一首詩,表達兒子對母親撫育勞苦的感激和懷念。
二、初讀詩歌,把詩歌讀準讀通
1.這首詩作者是誰呢?(聞一多)
簡介作者聞一多。可以由學生根據搜集的有關資料來介紹。
1925年3月,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先生,親身經歷美國的種族歧視,深為祖國遭受外國列強侵占、為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憤怒。他更加思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這種迫切愿望,詩人創作了組詩,并取名為《七子之歌》。
2.理解題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據搜集的資料,了解“七子”是指: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和大連。作者把它們比作祖國的七個兒子。
3.教師范讀詩歌。
4.自由讀詩歌,讀準生字讀音。邊讀課文邊將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畫記出來,借助課后的生字表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也可以先讀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讀準字音,再讀課文。如果課文中除了生字還有不認識的字,可請教同學或老師。
5.同桌互相聽讀詩歌,將詩歌讀準讀通,交流對課文中詞語的理解。
6.指名讀生字“澳、虜、啕”,組詞,如:澳門、俘虜、號啕
7.指名讀詩歌,注意讀準“襁褓、啖、嗍、號啕、獰惡”的字音。
8.交流詩歌中不理解的詞語,如:
媽港:葡萄牙人給澳門起的名字。
襁褓: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
獰惡:(面目)兇惡。
號啕:形容大聲哭。
三、再讀詩歌,把課文讀流利
1.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讀一讀詩句。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3.學生就課文質疑。
如:這首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
四、指導學生寫字
1.觀察本課要書寫的6個字,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澳:左右結構。右邊部分是“奧”字,不要多一橫。
虜:半包圍結構。第三筆不要把“橫鉤”寫成“橫”。
2.自由書空寫一寫。
3.寫字并組詞。寫完后,同桌互相評價。
五、作業
1.把這首詩歌讀流利,讀給家人聽。
2.找找相關的歷史資料,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認讀生字。
聽寫生字、新詞。
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出示地圖:指出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澳門》和《香港》,走進詩歌的情感世界。
二、誦讀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一節。
(1)請一位同學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澳門離開母親太久了,懷著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
(2)從哪兒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夢寐不忘,我要回來)
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么?(“我的靈魂”、那顆中國心)
理解“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
(3)你還從哪兒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在讀中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同學們,你們了解澳門嗎?
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同學們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嗎?(指名讀、教師范讀、男女生分讀。背誦)
過渡:“澳門”這一節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和“澳門”是有著同樣經歷的“孩子”,也是多么想回到母親的懷抱、感受母愛的溫暖哪。
2.學習“香港”一節。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節詩。
理解詩中的詞語,可聯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學討論。
有感情地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孩子”如今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了嗎?什么時候回歸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門: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香港、澳門回歸資料。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還健在,當他看到香港、澳門回歸,他會有怎樣的心情?是的,祖國統一不僅是聞一多先生幾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心愿。
四、作業
1.把這兩節詩的生字詞寫兩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澳門一節。
板書:
七子之歌(節選)
離開太久 身份雖微
澳門香港
夢寐不忘 地位險要
我要回來!
2七子之歌 篇4
教學目標
1 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 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 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 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 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 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 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 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 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 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 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 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注:老萬,最好花一節課先把前面的古文和其他六子講一下,備得不好,僅做參考吧。
2七子之歌 篇5
誦讀欣賞《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1)誦讀欣賞《七子之歌》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 、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 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 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2七子之歌 篇6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會演唱《七子之歌》學會相關的樂理知識。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學時間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1節課
一、情感導入與歌曲欣賞體驗
1、導入:以輕聲的《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錄音為背景音樂,教師板書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2、 提問:這句格言出自哪位詩人?他與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有什么關系?
3、 師生共議:這句格言出自我國現代著名愛國詩人、學者、烈士聞一多先生,它鐫刻在清華大學聞亭下的聞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聞一多先生對祖國深沉的愛,使他創作了《七子之歌》的愛國詩篇,在1925年7月4日發表在《現代評論》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組詩,組詩一共分七章。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澳門》是組詩中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門即將回歸之際,作曲家李海鷹,用深沉、誠摯的曲調為《澳門》這首詩譜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響徹了神州大地。
4、 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
5、 師生共議: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視著4xx年的澳門滄桑,蕩瀾著40萬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與處理
1、 請幾位會唱這首歌的同學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門》。
2、 師生評議、討論如何更好的表現作品:(1)要將表現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樂段要以真誠的傾訴為基調,去表現仿佛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喚為基調,去抒發離別已久的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3、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礎上,教師用鋼琴彈奏歌譜,師生共同演唱歌譜,做進一步的體驗。引導學生以音樂為本,感悟作品的音樂風格和表現形式:(1)旋律線的進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節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變化。(4)演唱狀態。
4、 如歌的朗誦歌詞。
5、 演唱歌曲;和伴奏帶。
三、聽賞《1997 天地人》序曲
1、教師導語: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抒發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一個正直的公民,不僅要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而且要愛世界、愛人類、愛地球。
2、聽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標題,為下節課做鋪墊)。
第2節課
一、欣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
1、音畫同步:在音樂聲中出示作品的標題和香港的夜景圖像,提示同學去想象音樂的意境。
2、簡介作品:交響曲《1997 天地人》是中國旅美作曲家譚盾創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個樂章,莊嚴壯麗的古代編鐘聲;天使般純潔的童聲;大提琴低緩的吟唱;交響樂隊熱情的合奏;表現了歡樂祥和的氣氛。作品淋漓酣暢的抒發了香港回歸祖國的莊嚴時刻,億萬炎黃子孫的豪邁心情,同時表達了中華兒女經歷了百年滄桑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
二、復聽作品
1、將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當中編鐘、童聲合唱、大提琴獨奏及樂隊合奏出現的順序在圖中標示出來,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慶的場面。
2、樂曲的高潮處由弱漸強,多次出現下列節奏型:x x x x x0 , 請同學隨音樂的力度變化擊這一節奏型。
三、 播放歌曲《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出示課件歌單,請同學隨錄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兩首歌曲在音樂表現方法上的異同。
曲目 相同 不同
東方之珠 音樂創作手法 曲式結構、風格 音樂與高潮處理法 歌詞表達方式 表達的情感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都采用切分節奏及三拍長音。后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現手法。 抒情、細膩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結構。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上行幾個樂音的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 含蓄、富有詩意 表達炎黃子孫對香港的無比愛戀之情。
鼓浪嶼之波 a:由高到底,連續四組“遞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強歌曲的動力,形成歌曲的新鮮感。 傾訴、直白 思念中國臺灣親人,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渴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師演唱
一首自己譜曲的歌曲《消失的愛》,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一位生活在中國臺灣,孤獨、病殘、年逾古稀的中國臺灣老人,歌詞表現了老人對年輕時代在大陸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中國臺灣和大陸千古一脈,是祖國母親的一個孩子,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中國臺灣與大陸尚處于隔離狀態,海峽兩岸的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盼望親人早日團聚!
感受:
這節課是《七子之歌》的第一課時,作者注重了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兩首,另外五首首分別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詩歌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在了解“七子”含義時,我展示了幾組母子情深的圖片,用來調動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真正的去理解一個離開母親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產生與當時澳門民眾一樣的悲憤之情,一樣的傷心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這樣的朗讀才會“有聲有色”,這樣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生生流動著的感情。
在本課的學習中,在讀通順詩歌的基礎上,她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在詩歌的內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解與疑惑。她緊緊把握好教材,明確重點難點,對課堂教學的目的進程做到了心中有數,將有價值的疑問因勢利導,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中,如學生提出的為什么稱為“媽港”?擄去肉體是什么意思?對學生提出的枝節問題如生詞的意思,我靈活處理, 讓學生互相解決,從而牢牢把握課文的中心。
2七子之歌 篇7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讓學生在這首歌的背景音樂下,充分談談對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的了解,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因為課前有預習,因為沒有固定答案,學生很興趣高昂,為后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接著在讀通順詩歌的基礎上,我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在詩歌的內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解與疑惑。我緊緊把握好教材,明確重點難點,對課堂教學的目的進程做到了心中有數,將有價值的疑問因勢利導,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中,如學生提出的為什么稱為“媽港”?擄去肉體是什么意思?對學生提出的枝節問題如生詞的意思,我靈活處理, 讓學生互相解決,從而牢牢把握課文的中心。
再從想像入手,讀中悟情。想像是學生把文字變成形象的再創造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語言文字,展開想像的翅膀,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再及時切入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通過朗讀再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想像,走進了作者的心靈深處,更深的體會了感情,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又通過朗讀,進一步品味了語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現了語文特點。如我引導學生想像在澳門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讓學生體會不僅僅是生命、是財富,更重要的是尊嚴、是主權……在此基礎上我追問:“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使學生不由的產生與當時澳門民眾一樣的悲憤之情,一樣的傷心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這樣的朗讀才會“有聲有色”,這樣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生生流動著的感情。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我總是記得陳老師說的話:要把語文課上成簡單的讀書訓練課,情感熏陶課,語言文字感悟課。
在教學《七子之歌》時,我努力探究,深入實踐。發現陳老師的話確實是語文教學中的金玉良言,甚至稱得上是至理名言。不過,在執行以上口訣的過程中,還需我們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注意優化課堂結構。
《七子之歌》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大步:第一步是整體感知,體會自己對詩歌的情感印象。第二步是品讀詩意,借重點句的朗讀品析來理解作者寄托的深情。第三步是主題理解,通過這三首詩的比較來領會作者的主旨。第四步是遷移,讓學生感受七子回歸的氣氛及祖國人民的心情,從而改寫詩歌。
二、注意設計朗讀形式。
在朗讀詩歌時,我精心設計了朗讀形式。其中第一首《澳門》運用的朗讀形式有自由讀、個人讀、師示范讀、聽錄音讀、師生齊讀。第二首《香港》運用的朗讀形式有自由讀、想象讀、表演讀、齊讀等朗讀形式。而第三首《臺灣》如果再如前兩首一樣“響鼓重錘”,就顯得教學形式太統一,沒有變化之趣。而且在教學時間上也是分配不過來。所以,我改變了朗讀的形式。我先示范讀,讓學生聽,再談一談自己聽出了什么,是從哪個句子聽出來的,然后便借機品讀關鍵的句子。接著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小組讀、齊讀等形式來促進對詩歌的理解。
三、注意運用教學手段。
豐富的朗讀形式,務必配合花樣的教學手段。
對于聞一多先生的這三首近乎完美的詩,我是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朗讀的。第一首是配樂詩錄音,第二首是錄像,第三首是背景材料(關于兩位英雄人物的概況和名言)。這三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培養了學生的時空想象能力,從而很好是理解了詩歌的內涵。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七子之歌》是北師大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第一篇主題課文。是聞一多先生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二首,另外四首分別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詩歌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1、歌曲引入、激發興趣。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于感情和音樂美。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把握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激發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讓學生在這首歌的背景音樂下,充分談談對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的了解,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因為課前有預習,又沒有固定答案,學生興趣比較高昂,為后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搜集資料、培養能力。
注重了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3、想像入手,讀中悟情。
想像是學生把文字變成形象的再創造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語言文字,展開想像的翅膀,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再及時切入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通過朗讀再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想像,走進了作者的心靈深處,更深的體會了感情,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又通過朗讀,進一步品味了語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現了語文特點。如我引導學生想像在澳門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讓學生體會不僅僅是生命、是財富,更重要的是尊嚴、是主權……在此基礎上我追問:“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使學生不由的產生與當時澳門民眾一樣的悲憤之情,一樣的傷心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這樣的朗讀才會“有聲有色”,這樣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生生流動著的感情。
2七子之歌 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的見證
六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 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香港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2七子之歌 篇9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永豐中心小學付方秀
我總是記得陳老師說的話:要把語文課上成簡單的讀書訓練課,情感熏陶課,語言文字感悟課.
在教學《七子之歌》時,我努力探究,深入實踐.發現陳老師的話確實是語文教學中的金玉良言,甚至稱得上是至理名言.不過,在執行以上口訣的過程中,還需我們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注意優化課堂結構.
《七子之歌》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大步:第一步是整體感知,體會自己對詩歌的情感印象.第二步是品讀詩意,借重點句的朗讀品析來理解作者寄托的深情.第三步是主題理解,通過這三首詩的比較來領會作者的主旨.第四步是遷移,讓學生感受七子回歸的氣氛及祖國人民的心情,從而改寫詩歌.
二,注意設計朗讀形式.
在朗讀詩歌時,我精心設計了朗讀形式.其中第一首《澳門》運用的朗讀形式有自由讀,個人讀,師示范讀,聽錄音讀,師生齊讀.第二首《香港》運用的朗讀形式有自由讀,想象讀,表演讀,齊讀等朗讀形式.而第三首《臺灣》如果再如前兩首一樣"響鼓重錘",就顯得教學形式太統一,沒有變化之趣.而且在教學時間上也是分配不過來.所以,我改變了朗讀的形式.我先示范讀,讓學生聽,再談一談自己聽出了什么,是從哪個句子聽出來的,然后便借機品讀關鍵的句子.接著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小組讀,齊讀等形式來促進對詩歌的理解.
三,注意運用教學手段.
豐富的朗讀形式,務必配合花樣的教學手段.
對于聞一多先生的這三首近乎完美的詩,我是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朗讀的.第一首是配樂詩錄音,第二首是錄像,第三首是背景材料(關于兩位英雄人物的概況和名言).這三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培養了學生的時空想象能力,從而很好是理解了詩歌的內涵.
語文課更應注重情感教育——《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通過預習,孩子們都知道 “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在哪里?孩子們腦子里沒什么印象,于是,借助課件,出示中國地圖,用紅色字標出這七個地方,讓孩子們對這七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被擄去的七個孩子,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教到這里時,我讓孩子們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離開過母親的經歷,還記得離開最久的那次嗎?這樣就能夠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詩歌,調動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真正的去理解一個離開母親的孩子的心,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當我和學生一起學習過了課文內容,了解了澳門同胞渴望回歸的迫切愿望之后,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了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莊嚴的氣氛,人民的歡聲笑語的場面深深感染了學生,使得學生在后來的朗讀中比較入情入境。
但是本節課的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夠,不能很好的與學生進行互動。各個環節的過渡雖然順暢,但總覺得不夠自然。學生“讀”的時間比較少,我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雖然在設計時,特別注意了這方面,但是,在課堂上表現的仍然不夠充分,使得學生在讀文時,理解不夠深入,感情沒有上來。另外,在學生質疑時,我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解與疑惑,但是在釋疑的過程中,我始終不敢放手,沒能給學生一個比較開放的課堂。
今天上課結束后,我并沒有以前那種卸下心理負擔的輕松感,反而有很多沉重的思考。我認為一節好課應該在學生離開課堂時依然沉浸于這節課所營造的情感共鳴中,可是這節課我卻沒有做到,在我看來,這是一節讓我遺憾的課,當然,我也受益良多,同事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在一次次的反思實踐中,自己會慢慢地走向成熟。
教學反思1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詩歌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于感情和音樂美。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把握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本課設計了圈點批注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為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閱讀體驗的空間,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個性化閱讀。同時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討論題,目的是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發言比想象中的還要踴躍,不斷有新的亮點產生,把這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七子之歌 篇10
授課時數:1課時
備課時間:年月日
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女兒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多媒體電教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
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文章課題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注釋?(學生來念101頁)從注釋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出示實物投影地圖:指出這七個地方。)大家看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澳門》和《香港》。
(板書:澳門香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最好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澳門香港靈魂鳳闕吞咽哭泣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擄去黃豹獰惡啖著
這些是本課難讀的詞,想來挑戰嗎?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獰惡:非常兇惡)
(2)指名領讀。
4、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生字詞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澳門》這首詩。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請一位同學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夢寐不忘我要回來)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么?(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同學們,你們想去了解澳門嗎?讓我們看一段錄像。
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同學們你們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嗎?(指名讀、教師范讀(配樂)、男女生分讀。)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匯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著同樣經歷的“孩子”,在列強的凌辱下,他離開母親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親的懷抱,感受母愛的溫暖。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孩子”如今回到祖國母親懷抱了嗎?什么時候回歸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門: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資料,教師介紹。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1997年7月1日0時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xx莊嚴宣告:根據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葡萄牙共和國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開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0世紀20年代,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在留美期間,聞一多目睹了美國種族歧視,深為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憤怒,使他更加懷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自己這種強烈的回歸情感,他寫下了這首《七子之歌》,表達了澳門、香港等地的廣大民眾渴望回歸的迫切愿望。
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還健在,當他看到香港、澳門回歸,他會有怎樣的心情?是的,祖國統一不僅是聞一多先生幾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心愿。
五、作業設計:
1、把這兩首詩的生字詞寫兩遍。2、感情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旅順、大連
血脈相連不可分割思念母親盼望回歸
2七子之歌 篇11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詩歌的閱讀,更應體現這一教學理念。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利于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在誦讀與表達中,給學生情感的熏陶,心靈的震撼。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
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復的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流程:
一、了解背景,創景激趣。
1、播放《七子之歌》教學課件
剛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
2、教師播放20世紀20年代香港、澳門的景象課件。
3、說說你觀看后有什么感受?
4、教師小結。
二、介紹作者,點燃激情。
1、簡介聞一多先生生平資料。
2、揭示課題,理解課題。
為了抒發這種迫切的愿望,聞一多先生創作了這組詩《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師配樂范讀,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歌,老師希望你看準字形,讀準字音,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
3、在朗讀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特別不好讀的詞語,來給大家提個醒:
⑴、教師指正讀音。
⑵、理解詞語意思。
⑶、讀詞語。
四、指導閱讀,教給方法。
1、指名朗讀《澳門》。
2、在這首詩中,還有你不理解的詞語嗎?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學習。
3、再細讀這首詩,想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從哪體會到的?
4、練習朗讀。
5、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6、配樂齊讀。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過渡語。
2、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去學習《香港》和《澳門》,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逐首交流匯報:
⑴、抽小組讀,評議。
⑵、說說重點詞語的意思。
⑶、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學完以后的體會。
⑷、教師小結。
六、品讀體悟,吟誦表達。
1、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歌練習朗讀。
2、展開朗讀比賽。
3、齊讀三首詩歌。
七、拓展思維,放飛想象。
1、你知道香港和澳門是什么時候回歸的嗎?
2、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看完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
3、那么,假如聞一多先生此刻就在現場,看到這樣的盛世,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2七子之歌 篇12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中國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中國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2七子之歌 篇13
教學目標
1 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 、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 、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 、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 、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 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 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 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 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 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 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 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注:老萬,最好花一節課先把前面的古文和其他六子講一下,備得不好,僅做參考吧。
2七子之歌 篇14
教學目標:
一、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
二、通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回歸”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七子之歌》。
2、初讀課文,你們知道了誰對母親唱著歌?唱的什么歌?
二、品讀詩歌,掌握學法。
1、朗讀《澳門》,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板書:夢寐不忘)
預設:
(1)學生談到“太久了”,引導學生聯系前文中的“襁褓”“媽港”等詞語,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課前閱讀的“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的資料,談體會,感受每一個中國人的悲痛之情。
(2)學生談到“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擄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侵略者擄去了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憤怒、生氣)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
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我對祖國的什么?(熱愛)正如作者所寫的:你依然保管著我的靈魂。句中的“依然”一詞,和文中哪個詞相對應?(夢寐不忘)
2、看板書,總結學習《澳門》的讀書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同桌之間互相幫助,自主朗讀《香港》、《臺灣》這兩首詩。
三、面對現實,蘊藏激情。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我們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會實現,讓我們在分享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中靜靜地等待著吧!(cai課件出示《鄉愁》)全體輕聲朗讀。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夢寐不忘 聲聲呼喚 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
(悲憤) 戰歌高唱
2七子之歌 篇15
學習詩歌——澳門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交流資料(聞一多的生平事跡,“七子”指哪七子,新中國成立前的屈辱史),情感鋪墊
師問:我們的祖國強大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了。(話鋒一轉)可同學們知道嗎?在清朝末期,清朝政府腐敗無能,我們中國這塊肥沃的土地被許多帝國主義割分。你們課前通過搜集資料,了解我們中國哪些屈辱的歷史呢?
[學生交流、展示資料。讓學生明白我國清政府腐敗無能,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我國人民受盡凌辱。]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板書課題)
問:祖國母親失去了哪七個兒子呢?(指名回答)
今天這節課我們讓先走進澳門。
板書:澳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多媒體出示畫面,教師范讀)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歌,老師希望你們看準字形,讀準字音。
3、在朗讀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特別不好讀的詞語,來給大家提個醒。
“襁褓”教學: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發現了什么?這說明這兩個字跟什么有關?它通常用來干什么?
4、多媒體出示生字詞。全班齊讀:襁褓擄去夢寐不忘
5、指名讀詩歌
四、釋疑解疑,感情朗讀(體會澳門的廣大民眾渴望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愿望,反復誦讀,體會、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思鄉、念親的情愫。)
同學們讀了這首詩歌,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請在書旁邊做批注。
師:同學們在朗讀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師生交流:
1、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板書:媽港。教師書寫時提醒同學們注意“已”字。
‘媽港’名字的來歷.指導朗讀。
2、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把原句讀一讀。
感情朗讀這一句。
3、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師: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
師:“夢寐不忘”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連睡覺都不會忘記,祖國失去這個兒子,他多么想母親,多么想回到祖國的懷抱里。
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
師:假如自己是一位背井離鄉漂泊異域的游子,假如自己是一個無家可歸倍受欺凌的弱者,假如自己的家鄉被列強侵占而遭受躁躪,那時將有何感受?那時最最渴望得到的將是什么?
4、體會感情
復述板書。
全班齊讀《澳門》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伴隨著音樂聲,試著用我們的朗讀表現出我們種種的感受來。你可以自己練習朗讀,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朗讀。
指導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5、改寫詩歌
一聲聲的呼喚,一次次的期盼,終于,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這個游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播放澳門錄像。(可有相應的解說)
假如聞一多先生看到澳門回歸了,會有怎樣的心情?(喜悅、激動)
4、仿寫課文。
請你當當小詩人,澳門這個離開了太久的“兒子”終于回來了,他想說什么呢?你們當當兒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5、再次哼著歌曲結課。
五、學寫生字
出示:魂
指導書寫。
學生練字。
2七子之歌 篇16
七子之歌——澳門 教案
第1節課
一、情感導入與歌曲欣賞體驗
1、導入:以輕聲的《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錄音為背景音樂,教師板書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2、 提問:這句格言出自哪位詩人?他與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有什么關系?
3、 師生共議:這句格言出自我國現代愛國詩人、學者、烈士聞一多先生,它鐫刻在清華大學聞亭下的聞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聞一多先生對祖國深沉的愛,使他創作了《七子之歌》的愛國詩篇,在1925年7月4日發表在《現代評論》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組詩,組詩一共分七章。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澳門》是組詩中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門即將回歸之際,作曲家李海鷹,用深沉、誠摯的曲調為《澳門》這首詩譜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響徹了神州大地。
4、 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
5、 師生共議: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視著400年的澳門滄桑,蕩瀾著40萬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與處理
1、 請幾位會唱這首歌的同學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門》。
2、 師生評議、討論如何更好的表現作品:(1)要將表現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樂段要以真誠的傾訴為基調,去表現仿佛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喚為基調,去抒發離別已久的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3、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礎上,教師用鋼琴彈奏歌譜,師生共同演唱歌譜,做進一步的體驗。引導學生以音樂為本,感悟作品的音樂風格和表現形式:(1)旋律線的進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節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變化。(4)演唱狀態。
4、 如歌的朗誦歌詞。
5、 演唱歌曲;和伴奏帶。
三、聽賞《1997 天地人》序曲
1、教師導語: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抒發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一個正直的公民,不僅要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而且要愛世界、愛人類、愛地球。
2、聽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標題,為下節課做鋪墊)。
第2節課
一、欣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
1、音畫同步:在音樂聲中出示作品的標題和香港的夜景圖像,提示同學去想象音樂的意境。
2、簡介作品:交響曲《1997 天地人》是中國旅美作曲家譚盾創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個樂章,莊嚴壯麗的古代編鐘聲;天使般純潔的童聲;大提琴低緩的吟唱;交響樂隊熱情的合奏;表現了歡樂祥和的氣氛。作品淋漓酣暢的抒發了香港回歸祖國的莊嚴時刻,億萬炎黃子孫的豪邁心情,同時表達了中華兒女經歷了百年滄桑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
二、復聽作品
1、將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當中編鐘、童聲合唱、大提琴獨奏及樂隊合奏出現的順序在圖中標示出來,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慶的場面。
2、樂曲的高潮處由弱漸強,多次出現下列節奏型:X X X X X0 , 請同學隨音樂的力度變化擊這一節奏型。
三、 播放歌曲《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出示課件歌單,請同學隨錄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兩首歌曲在音樂表現方法上的異同。
曲目
相同
不同
東方之珠
音樂創作手法
曲式結構、風格
音樂與高潮處理法
歌詞表達方式
表達的情感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都采用切分節奏及三拍長音。后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現手法。
抒情、細膩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結構。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上行幾個樂音的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
含蓄、富有詩意
表達炎黃子孫對香港的無比愛戀之情。
鼓浪嶼之波
A:由高到底,連續四組“遞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強歌曲的動力,形成歌曲的新鮮感。
傾訴、直白
思念中國臺灣親人,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渴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師演唱
一首自己譜曲的歌曲《消失的愛》,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一位生活在中國臺灣,孤獨、病殘、年逾古稀的中國臺灣老人,歌詞表現了老人對年輕時代在大陸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中國臺灣和大陸千古一脈,是祖國母親的一個孩子,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中國臺灣與大陸尚處于隔離狀態,海峽兩岸的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盼望親人早日團聚。
2七子之歌 篇17
教學目標:
(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文學習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 知識與能力:
1.生字:認識認字表中13個生字,會寫寫字表中8個生字。
2.詞句:能結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
3.閱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4.寫作:學習作者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改寫詩歌片斷。
5.口語交際: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 過程與方法:
1.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2.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各種手段搜集課文相關資料。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難點: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模仿聞一多先生的寫作手法,改寫詩歌。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的北京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詞,重點學習理解《澳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解題導入:
1.孩子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哼唱。(播放《七子之歌•澳門》)
2.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七子之歌》)
3.通過課前預習,孩子們還了解了哪些知識?(這首歌是寫澳門的)(板書:澳門)(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聞一多生平的相關資料。)
4.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一播出就引起了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1999年12月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在此七十多年前一位著名詩人所寫的《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這位詩人就是我國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板書:聞一多)
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聞一多先生所寫的《七子之歌》,請孩子們齊讀課題。(生讀課題)
4.課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七個地方?(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課檢演示:七子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為什么把這七個地方叫作七子?(作者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這七個地方看作是七個祖國的兒子,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這是聞一多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一共有七首,課文中選用了其中的三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在黑板上寫出巡視中發現學生讀不準、容易讀錯的字詞,如:襁褓、擄去、獰惡、啖著、鳳闕、氤氳等)
3.在讀書的過程中,老師發現這些字詞成了我們讀通讀懂課文的攔路虎,哪位能干的孩子愿意來挑戰?(指名讀詞,全班訂正)
4.把這些字詞放回到課文中,孩子們能讀好嗎?(全班齊讀課文)
5.小結過渡:孩子們生字詞語掌握得很好,課文讀得很流利,下面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課文,真正讀懂課文。首先讓我們走進澳門吧!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請一位同學讀《澳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從這首詩中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請用筆在書上做好勾畫批注。
2.學生交流感想:
(1)(我從“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和“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這兩句話知道了了澳門離開祖國母親的太久了,足足有三百年,而且我知道 “夢寐不忘”的意思就是“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從這里我體會到澳門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
你真是一位會讀書的孩子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關鍵詞語來理解,這是理解文章的一種好方法,其他孩子趕快把他說的重點部分勾畫下來并作上批注。(板書:太久了 夢寐不忘 )
孩子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我們一起來有感情讀讀這兩句話。(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2)(我從“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這句話中體會到澳門雖然被殖民者搶去了,但它始終不忘自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靈魂,它的那顆中國心始終不變。)
是啊!這是一種多么深厚的愛國情啊!你能把這種感情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生讀)全班孩子學著他的樣子來讀讀。
(3)(我從課文第一句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知道了澳門被殖民者奪去之后,還被改了一個名字叫“媽港”,但它始終牢記自己的真名是“澳門”,它時時盼望著祖國母親叫自己的真名“澳門”,所以詩歌最后寫道:“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這是兒子對母親的呼喚。)
你體會得真好,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我要回來”,那種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生讀)誰還想來試試?(齊讀。)
四、入情入境,點燃激情
1.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用不正當的手段在澳門的媽閣廟前登陸,他們就把澳門稱為“媽港”,英文為“macao”。但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甚至全中國人,會喜歡這個名字嗎?(不會)為什么?(這是侵略者起的名字,這名字代表著屈辱)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孩子們能用自己的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
2.一聲聲的呼喚,一次次的期盼,終于,在1999年12月20日,每一個澳門人,不!每一個中國人永遠牢記的日子——澳門這個離開媽媽四百多年的游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課件演示:澳門回歸的盛況及澳門的著名風景)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美麗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升起,高高飄揚的時候,當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和侯華宣誓就職的時候,澳門歡騰了!濠江沸騰了!慶典的禮炮,又一次為祖國的盛事鳴響;美麗的梨花,再一次為民族的團圓怒放。大街小巷處處充滿濃烈的喜慶氣氛,到處是歡慶的人群。人們盡情抒發滿腔的喜悅,已經是凌晨四點多重了,澳門依然人聲鼎沸,一片歡歌笑語。
五、拓展思維,改寫詩歌
1.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也在這歡樂的現場,親眼見證澳門的回歸,他會是怎樣的心情?(生自由發言)
2.請孩子們拿起手中的筆,學習文藝多先生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把澳門回歸是地感受寫下來吧!(指導學生改寫課文)
3.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評議。
六、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今天,我們可以告慰聞一多先生,他夢寐以求的“七子”回歸,已逐一實現。這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祖國強大的結果;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這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讓我們永遠記住它帶給我們的震撼!(放歌曲,學生齊唱)
2.背誦詩歌。
3.搜集《七子之歌》的另外幾首來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繼續學習課文,重點學習《香港》和《臺灣》。
教學過程:略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聞一多
澳門 夢寐不忘 我要回來
香港 地位險要
中國臺灣 珍珠一串 愛國之情
教學設計說明:
《七子之歌》組詩是聞一多先生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時目睹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和欺凌而創作的愛國詩篇。作者運用擬人手法,把祖國比作母親,把被列強侵占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等祖國寶貴的領土比作離開母親的七個孩子。全組詩歌以簡樸直白的語言表達了澳門、香港、中國臺灣等地飽受凌辱和苦難的廣大民眾渴望“回歸”母親懷抱的急切愿望,抒發了他們(也是作者自己)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愫。詩中那一聲聲飽含血淚的嗚咽、呼喚,深深打動著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心。因此在設計是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注重課前預習中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現在的學生遠離戰爭年代,根本沒有受過大苦大難,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通過與希中搜集資料,讓學生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創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會感悟是個所御寒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創設情景,注重學生思想感情的啟迪與熏陶。在教學中通過播放《七子之歌·澳門》的音樂,重溫澳門回歸那激動人心的場面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助情景,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操的陶冶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注重課內外相結合,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觀看澳門、香港回歸的影像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模仿聞一多先生的寫作手法,改寫詩歌;課后布置學生搜集《七子之歌》的其他幾首來讀讀等,都是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的好方法,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