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人稱“千古第一才女”,創“易安體”的李清照
記憶課下文學常識
2、介紹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寫悠閑生活,韻調優美
南渡后多懷鄉憶舊,情調憂傷
二、理解意涵
1、朗讀這首詞,說說這首詞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場景、對白?
人物:主仆兩人
場景:春雨后的屋中
對白:“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結合杜甫《三絕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聯系下文,說說李清照昨夜縱酒的緣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見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經歷風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況如何
4、既然如此關切,念念不忘,李清照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試”體現出她怎樣的心理?
很關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對
5、從“卻道”的“卻”字,你能品讀出詩人怎樣的心緒?
她心中早已知曉海棠花的境況
對侍女粗心的不悅
6、“知否,知否?”怎樣朗讀才符合詩人當時真實的情感?
對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無人理解的無奈
7、“綠肥紅瘦”寫出了什么?詩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處?
寫出海棠花經歷一夜風雨后可能的景象。僅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擬人的手法,更凸顯詩人的愛花惜春之情
8、作為一名女子,詩人的惜春其實還有怎樣的一層含義?
惜青春時光的短暫易逝
三、朗讀與總結
1、理解女詩人惜春之后更為細膩的心緒后,帶著這一份理解,再回過頭來看前文,你對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閃、不忍有了怎樣的認識?
2、在跟深切的理解詩人內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讀詩歌,在朗讀過程中重讀并重點感受以下字詞:“試”“卻道”“知否,知否?”“應是”。讀出詩人內心復雜幽微的情感波瀾。
3、歸;納語言風格——言淺意深,含蓄曲折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2
一、準讀全詞
1、拿出本子和筆跟著老師寫一首小詞,老師在黑板上寫,你們把這首詞寫在本子上。好嗎?
2、這是一首清新、雅致的小詞,自己把這首詞讀兩三遍。
3、[手指“興”],這是個多音字,在詞中應該讀xing還是xing?聽說過這樣一個成語嗎“乘興而往,興盡而返”嗎?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想聽嗎?師述王子猷[yóu]的故事
有一夜下大雪,王子猷一覺醒來,打開房門,叫家人拿酒來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潔,于是起身徘徊,朗誦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安道,他立即連夜坐小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門口,沒有進去,就原路返回。別人問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說:“我本是趁著一時興致去的,興致沒有了就回來,為什么一定要見到戴安道呢!”
4、“藕花”就是我們常說的?生:荷花,蓮花。
師:那這首詞里的藕花可以換成荷花或者蓮花嗎?為什么呢?
師:不知道?沒關系,我們先把問好留在這里。
5、“爭渡,爭渡”,為什么要重復兩次?
師:還有什么原因呢?我們再來看一首《如夢令》,還是李清照的(出示)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6、自己讀讀,比較一下你有什么發現?
師:是的,同一個詞牌名的詞,字數和句式都是一樣的,固定的。不僅如此,里面的平仄音也是固定的。。(板書:平仄)平表示一、二聲,用“—”表示;仄表示三、四聲,用“∣”表示。《如夢令》的第四句的平仄音必須是“仄仄仄平平仄”。如果把“藕花”換成“荷花”行不行了?第三個字就是平聲了,就不符合如夢令詞牌的格式了。所以,創作詞,我們一般都說“填詞”,根據固定的句式和平仄音填入不同的內容。
7、除此之外,詞和詩一樣還講究押韻,你看這首詞押的是什么韻?(“u”韻)。
師:是的,因為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韻味十足,又朗朗上口。再讀讀,讀出這首詞的韻味。
二、通讀全詞
師:這首詞呀,雖然很短,只有33個字,卻講述了一件完整的事件。我們先看看事情發生的地點在哪?
師:好地方呀,潺潺的流淌溪水邊有一座精致的小亭。時間呢?
師:“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來了?
師: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把這種美通過朗讀傳遞出來。
師:時間,地點有了,那人物呢?師:只有她一個人嗎?
師: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們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你看出來了嗎?
師:看景、吟詩、作對,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誰來向我們娓娓述說這首詞?誰來讀?
三、品讀全詞
師:真好聽,不過學詞,我們不能只了解寫了什么,還要學會品詞。品出詞人蘊含在詞中微妙而豐富的情感。怎么品呢?詩有詩眼,詞有詞眼,找出詞眼,就能容易觸摸到詞中詞人深藏的情思。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你感覺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這個字就是詞眼。(生:醉)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師:有意思,你感覺李清照醉得怎么樣了?
師:同學們呀,你看,一個女孩子還會喝酒,酒醉得還挺厲害,回家的路都不記的了,你說這像話嗎?
師:太不像話吧,是嗎?其實老師告訴你,在古代飲酒和作詩是文人之間的一件雅事,酒有時就是為了助詩興,助游興的,你們讀過《紅樓夢》了吧,你看,《紅樓夢》里的林妹妹,長得多虛弱呀,但是她們姐妹們在一起的時候,時常也飲些小酒,而飲酒是為了助詩興。但你看這首詞,李清照醉了僅僅是因為飲酒的原因嗎?
預設生:不是,我感覺她也可能被日暮時的美景所陶醉了。
師:日暮,黃昏,多美的時刻呀!一道殘陽鋪水中——生: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李商隱也曾面向夕陽發出如此感慨,夕陽無限好——生:只是近黃昏。
師:有一首歌唱也這樣唱,夕陽本來就是陳年的酒呀,李清照焉能不醉呀!還因為什么而醉了?品詞就得會想呀!
預設生:還因為李清照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游玩,她們談心,盡情玩鬧,所以醉了。
師:是的,友情也是一杯酒呀!誰能把李清照這濃濃的醉意給讀出來!
指名讀詞一二句。
師:再讀讀回去的路上,你又能品出什么呢?
師:此時飛起的鷗鷺多不多?(多的,一灘就是整個河灘。)
師:“荷花深處”是什么意思?(荷花很多的地方。)
師:小舟行駛到荷花的深處,這說明李清照她們在錯誤的道路上已經走了?(生:很長時間)是呀,當她們猛然發覺的時候,呀!自己的身邊,眼前,觸目所及的地方都是朵朵綻放的?(生:荷花)這多讓人驚喜呀!
師:你感覺到了嗎?這首詞妙就妙這“誤入”上呀,你看,前面李清照在溪亭游玩,飲酒,賞景,醉了,累了也興盡了。可是因為“誤入”,他們的興致又上來了,是什么又勾起了興致?(是荷花,是爭渡,還有一灘的鷗鷺。)
師: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師:是呀,想象看,一灘的鷗鷺在沉沉暮色里撲棱棱的飛起,那是怎樣壯觀的景象呀,肯定讓李清照大飽眼福呀!誰來讀一讀這兩句?
師:此時此刻,你體會到詞人的心情怎樣?(指名說)
預設生:多么開心。
師:是啊,那是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獲。
預設生:驚喜。
師: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寫得多好啊。再來讀一讀。
生:讀最后兩句。
師:這是一份意外的驚喜呀!所以盡興了又興起,醉過了又醉了!你能讀出這份意外的驚喜嗎?生讀。
師:讀著這首清新、雅致的小詞,我們仿佛也要醉了。不過,這首詞寫于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呀,那時候,女孩子可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呀!從出生到出嫁只能深居閨房的呀。而李清照為什么能夠和好朋友出游,而且還大膽飲酒呢?
生:她的父母特別的寵愛她。
師:有道理,李清照是家里的唯一的女孩子,她的父母確實特別嬌慣她,所以教他識字,學詞,她的父親更是常常把她帶在身邊。
生:特別的淘氣,調皮,瞞著父母的。
師:也有可能哦。大家想一想像這樣的出游,次數多不多?
生:是不多的,詞的開頭就說“常記”,我想可能就是這一次,所以讓李清照常常記起,難以忘記。
師:是呀,這樣快樂又有驚喜的經歷,一次就足以回味一生了,讓我們再一次分享李清照的快樂。
指名讀全詞。
師:其實李清照的一生并不是一直這么快樂。她曾經歷了國破 家亡 夫死 財散 等多種磨難,但是她每一次都艱難的挺了過來,一直活到了72歲!我相信在她遭受每一次磨難的時候,有一種記憶肯定一直陪伴著她、支撐著她、溫暖著她,這也許就是——《如夢令》
生齊讀《如夢令》。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3
張上明 [原創]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初中語文{試用本)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詩詞五首》中,選了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詞。課本在注釋“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中的“爭渡”時,是這樣注解的:“[爭渡]怎么才能把船劃過去。‘爭’通‘怎’。”筆者認為,將“爭渡”的“爭”解釋為“怎”,有損文章的表現力,也似乎難合上下文的意思。
《如夢令》一詞的內容是追敘自己和朋友的一次夏日郊游的歡樂情景,詞所寫的是其中的一個生活精彩片段。正是由于“沉醉”而“不知歸路”,才有“興盡晚回舟”,結果“誤入藕花深處”。也正是由于天色已晚,又迷了路,心里才有了慌張。而心里的慌張表現在行動上則“爭渡、爭渡”忙亂不已,連“溪亭”邊的“一灘鷗鷺”也被“掠起”了。特別是連續的兩個“爭渡”,將當時的慌忙之情表現得一覽無余。顯然這里的“爭”字解釋為“爭著”、“盡快地”比較合情合理。
再從“爭”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來看主要有三:(1)爭奪,競爭。(2)爭辯,爭論,(3)規勸(讀音為zheng)(見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古代釋“爭”為“怎”極少見到。況且如果在這首詞中將“爭渡”的“爭”釋為“怎”的話,詞中所描繪的慌亂忙碌的情景就蕩然無存。如果僅有“怎么渡”,“怎么渡”的談論或者思考,沒有忙亂、焦急之中聲勢不小的劃船激水,又怎么可能“驚起一灘鷗鷺”呢?
(該文發表于《語文報》初中版315期2002\1\21)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4
反復讀<如夢令>有如下疑問:
1、沉醉
指喝酒而大醉?還是為欣賞溪亭的美景而醉?還是與友人談笑游玩陶然而醉?
2、爭渡
是因為誤入藕花深處與同伴們爭渡,還是作者自己奮力往外游而爭渡?
3、插圖
插圖的意思似是指李清照開懷暢飲而醉,獨自一人在爭渡。
4、溪亭
是指溪邊的亭子?還是指一個名叫“溪亭”的地方?
snall一家之言,未必正確:
1、關于第一點,我認為可以讓學生討論并提出自已的依據,而不必有標準答案,竊以為,三者兼而有之。寫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的生活是舒適而悠閑的,酒醉,景醉,人醉都有是極有可能的。
2、關于這一點,看完下面的文章,你就會明白了。(先說明一下,我一直認為,搶著劃船是不太可能的,忙亂中不知怎么走,亂劃倒是有可能的)
文章帖在下面: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喜歡宋詞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李清照的《如夢令》,全詞淺顯易懂,就算沒有古文功底的人也能理解。于是,許多人就胡亂引用,特別是“爭渡,爭渡”更是被用來鼓舞人心,意思是“使勁劃呀,搶著渡”。看得多了,就讓我不禁懷疑起來——李清照是怎么了?
再來看一下全詞,意思大概是有一次到溪邊的小亭子里喝酒,天晚了,也喝醉了。由于天暗頭暈,劃著船走錯了路,回過神來時已到了荷花深處。關鍵是后兩句,絕大部分注家都說:這時大家都來精神了,搶著劃船,亂渡,他們這么一撲騰,把河灘的鷗鷺都嚇飛了!
李清照缺心眼兒嗎?已經找不著路了,摸不著北了,還要那么傻呵呵地爭著劃船,往哪兒劃呀?明明是“興盡晚回舟”,又找不著北了,這時候應該著急呀,怎么還會搞劃船大賽?“溪亭”不會很大,坐不了幾個人,李清照大家閨秀,有頭有臉的人,高雅人的聚會不會像丐幫一樣成群結隊一大幫子,而只能是幾個人。這樣幾個文人雅士,不太可能同去同回(如果是住得很近的人,一般不會跑到距離大家都很遠的、遠到需要劃船且還能迷路的溪亭去喝酒聚會,應是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到溪亭聚集),更不可能好幾條船在一起,說不定當時只有李清照自己的一條小船(載不動許多愁的蚱蜢舟)。就算有兩、三條船,早不比賽晚不比賽,跑到荷花深處后、天已經黑了后、找不著回家的路了后,突然要舉行劃船比賽了,這不是神經病嗎?
李清照當然不是神經病——八百多年來,中華大地上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也沒發現李清照是神經病。那她又怎么會寫出這么不可理解的詞且被那么多人傳唱引用呢?看來問題出在現在的注家和引者身上。因為他們不知道漢語在歷史長河中在不知不覺地變化著,李清照時期,“爭”既可以當“奮勇爭先”的“爭”講,也可以當成“怎么”的“怎”用,原因是,那時它們的讀音相同。其實現在在我所在的青島,當地老百姓依然把“怎么的”讀成zengmedi。
這樣一解釋,全篇豁然開朗。由于和好朋友在一起,推杯換盞,不知不覺酒就喝多了,天色也晚了,這時趕緊回家吧,誰知又迷了路,猛然發現已經跑到“藕花深處”了,“怎么辦呢?怎么出去呀?”一著急,把河灘上的一群鷗鷺都驚飛了。前面寫了那么多的適意,這里遇到了一點小麻煩,有一點樂極生悲的自嘲,同時也有一絲隱含的貴婦人的百無聊賴。
“文化大革命”培養的一群文盲偏要故作斯文,想引用古詩詞來形容他們大干快上的熱火朝天的勞動、運動場面,誰知弄巧成拙,露出狗屁不通的馬腳來。
那么在以前“爭”真的可以當“怎”解嗎?我們就還回到宋詞里來尋找證據吧。
北宋有位詩人叫林逋,他死后五十多年李清照才出生,這個人有怪癖,種梅養鶴,終生不娶,被人稱為“梅妻鶴子”,他曾寫了一首《相思令》。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爭忍有離情”中的“爭”,不應理解為“怎”嗎?
比林逋早出生134年的羅隱,說這個名字好多人可能不知道,但他的詩卻是每個人都能背出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在一首詩里也用了一個“爭”字。這首詩也挺有名,叫《柳》。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意思很明確,說柳樹你自己家的柳絮尚飄無定所,怎么還能懂得用你的柳絲牽絆遠行的人呢。
說到了柳,有人就想起了柳永,那我們就拿柳永的詞來檢驗一下,其實柳永詞里,把“爭”當“怎”用的例子比比皆是,這里僅舉一例。
采蓮令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憑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斷腸爭忍回顧”是“斷腸爭著忍回顧”還是“斷腸怎忍回顧”?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據理力爭”了,哈哈。我們再來解釋另一個常用詞——爭奈。“爭奈”在古詩、詞、文中大量存在,現在還有人在附庸風雅地用著,這里我們可以把它翻譯成白話文了,就是“怎奈”或“無奈”。
最后,本著對下一代負責的態度,我們給李清照的《如夢令》重新標點。
3、關于這點,可以讀讀“踏花歸來馬蹄香”這個故事,圖只是為給學生以形象的感覺,不必過分深究;再者,大家酒散了,自己一個人回家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當然這是在第二點考證的基礎上的推論。
4、從李清照詞中描寫的景物看,溪邊的亭子可能性很大,地名的可能性極小。
參考資料: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鑒賞】
在詩歌中,如果能在真實描摹客觀景物的同時,又把詩人的某種獨特感受傾注在景物描寫之中,使讀者從思想上受到感染,藝術上得到享受,這就需要詩人在思想深度和藝術造詣兩個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詩正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佳作。
首聯破題。“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詩以溪亭為中心,逐一描繪周圍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讀起來,似有恬靜閑適的印象,細細品味,又覺不然。詩人徙倚溪亭,觀覽景色,思緒紛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詩人在南宋滅亡之后,時時所懷有的舊君故國之思,同那種多愁善感的“悲秋”有著本質的區別。不了解首旬所要表達的意圖,就會把全篇看成單純寫景之作。只有真正領悟到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的心理狀態,才能透過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詩人的悠悠孤僨和高潔品格。這種破題法,既無“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詩家法數•律詩要法》)的氣派,也沒有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而是語淡辭婉,直敘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韻。
頷聯緊承一二句。“高樹月初白”,是說高高樹巔掛著一彎潔白的初月,切上聯“日暮”。“微風酒半醒”,在微風吹拂之下,詩人酒意初醒,與上聯“馀思”呼應。當此之時,詩人心緒不寧,“馀思”縈繞,難以去懷,從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狀態,不正說明他感慨至深嗎!
頸聯寫詩人舉止。“獨行穿落葉”,踽踽獨行之狀如見,“穿”字尤妙。“閑坐數流螢”,獨坐無聊,只得藉數流螢以遣悶,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見,用一“數”字,更見生動。這兩句詩把其復雜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鮮明的畫面,不難看出,其中隱現著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時代亂離的影子。注家評曰:“此聯本平,然用‘穿’、‘數’二字,便覺精神振竦,所謂五言詩以第三字為眼,是也。”足見詩人用字之工。
末聯寫景。“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一聲聲悠長的漁歌,打亂了詩人的冥思遐想,舉目四顧,只有遠處水面上飄動著一點若明若暗的燈火,此情此景,倍添凄涼孤寂,蘊含著國破家亡、飄泊無依之感。
通觀全詩,以景傳情,用富有象征意義的景物描寫,寄寓詩人的感慨馀思,情韻深長,頗具特色。
附詞語釋義
溪亭
臨溪水的亭子。 唐 張祜 《題上饒亭》詩:“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 宋 李清照 《如夢令》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
3.理解這首詞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有關詞的知識,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及關鍵點:
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背誦這首詞。
2.理解詞意。
難點: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關鍵點:讀詞,讀中感悟,理解這首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好,今天老師請你們觀賞一幅畫。(出示課件)
2.你們看到了些什么? (學生自由描繪。)
3.師:同學們,這是描繪什么景色的圖畫?(學生發言)
4.板書課題:9.如夢令,齊讀課題。(指導朗讀后鼻音“令”)
5.介紹“詞”。(課件出示)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做長短句,詞有詞牌名,而詩歌沒有。最初的詞,是歌詞,是按照一定的曲譜填寫的。曲譜又稱詞牌。
《如夢令》就是詞牌。詞牌之下,一般另有題目,但這首《如夢令》只有詞牌沒有題目。
6.引導回憶學過的詞《清平樂 村居》。
二、初讀課文,簡介作者
1. 簡介李清照。(課件出示)
作者簡介——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山東濟南人。我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以詞的創作成就最高。宋詞有“婉約”、“豪放”兩大派,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 》《漱玉詞》等作品。
過渡:這首《如夢令》就是出自《漱玉詞》,我們來看看李清照在這首詞里寫了什么樣的風景,下面請大家自讀這首詞。
2. 自讀課文,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想想:這首詞主要寫了什么?
學生自學課文內容,教師巡視指導,與個別學生交流。
3. 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和詞語。(課件出示)
v 藕花 溪亭 沉醉
v 興盡 誤入 爭渡
v 驚起 一灘 鷗鷺
a.指名認讀。及時正音。
b.重點指導“興”讀第四聲,“亭、爭、驚”是后鼻音,“藕”字寫法。
(2)朗讀這首詞。(課件出示)
v 如夢令
v 【南宋】李清照
v 常記溪亭日暮,
v 沉醉不知歸路。
v 興盡晚回舟,
v 誤入藕花深處。
v 爭渡,爭渡,
v 驚起一灘鷗鷺。
(自讀,指名讀,范讀,齊讀等。)
三、再讀課文,讀懂內容
過渡:同學們,我們不僅要讀通詞,更要讀懂詞。接下來,請同學們用心地讀,細細地想,試著用我們以前用過的方法,明白詞的大概意思。
1.學生自學,同桌交流。
2.問題提示:(課件出示)
(1)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2)這件事是發生在寫作的當天嗎?
(3)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
(4)她是一個人去的嗎?為什么要爭渡呢?
(5)為什么會“誤入”?既然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
(6)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
3.師:你讀懂了那一句?說一說它的意思。
交流:一句一句地說意思,再整首詞說。
4.師小結詞意。
5.齊讀這首詞。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余興依依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7
《如夢令》和《漁歌子》這兩首詞含蓄、凝練。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想象畫面、品悟詩情,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詞的意境,產生持久不斷的美感享受。
片斷一
師:欣賞著這樣的美景,此時此刻,想想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
生1:站在溪邊的涼亭里,一邊喝著酒,一邊欣賞落日的美景。
生2:欣賞著滿池的荷花,李清照和朋友們吟詩作樂、作畫。
師:詩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
生3:李清照玩累了,躺臥在小船里,沐浴在金色的余暉之中,微閉著雙眼,靜靜地享受著。
師:多么愜意的享受啊!眼里看到的是無限美景,嘴里品到的是醇香美酒,鼻子里還聞到陣陣荷花的清香,那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讓我們把感受到的送進這兩句詞的朗讀中去。
片斷二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李清照在用力地劃槳,劃到東,劃到西,就是找不到回去的路,她心里可著急了:“怎么辦?怎么辦?怎么劃去呢?”
師:請你讀出詞人心中的著急。
生1讀
生2:我仿佛看到在河灘邊棲息著的一群鷗鷺鳴叫著,拍打著翅膀,沖破夜幕,飛上天空。
師:多么壯觀的場面啊!你能讀出來來嗎?
生讀
師:還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1:我似乎聽到了一群水鳥撲棱棱拍打翅膀的聲音。
生2:還有翅膀與荷葉摩擦的沙沙聲。
生3:我聽到漿劃過水面的聲音。
生4:劃槳聲,溪水聲,還驚動了水中的魚蝦,從荷葉間不時躍出水面,發出“ 撲咚、撲咚”的聲音。
師:你真有想象力,那你也試試寫一句詞?
生4:爭渡,爭渡,驚起一池魚蝦。
師:才女阿,都可以和李清照pk啦!
片斷三
師:據張志和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會釣到魚嗎?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到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
生1:釣到了好心情。
生2:釣到了寫詞的靈感,所以才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漁歌子》。
師:他一共留下了5首《漁歌子》。
生3:釣到了自由的生活。
生4:釣到了大自然中的樂趣。
生4:我認為他釣到的不是“魚”而是“愉”!“愉快”的“愉”。
師:好一個不是“魚”而是“愉”!是的,詞人志不在魚,釣的是志趣。
反思:“李清照玩累了,躺臥在小船里,沐浴在金色的余暉之中,靜靜地享受著。”“爭渡,爭渡,驚起一池魚蝦。”“釣到的不是‘魚’”而是‘愉’!”……學生那一句句閃動智慧靈光的語言,在課堂上汩汩地流淌,令我欣喜,讓我激動,更使我感到無比的幸福。我喜歡這樣充溢激情與靈動的課堂,喜歡傾聽學生靈動的聲音。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無限潛能被激發,靈動思想被點燃,他們就像小溪中的一條條魚兒,活蹦亂跳,蕩起一朵朵美麗的漣漪,而我只愿做魚兒的引路者、欣賞者。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8
《如夢令》賞析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人。她也擅長詩、文創作,但最為人們稱道的,還是她的《漱玉詞》。其詞帶有婉約清新的風格,被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以宋朝南渡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門世家,早有詩名,婚后又與丈夫趙明誠伉儷情深,唱和相隨,生活比較美滿,所以,其早期的詞作大多表現一位處境優裕的少女、少婦,對自然風光的喜愛,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閑愁或夫妻別緒,也不過幾縷淡淡的感傷,無妨其歡快明朗的基調。從金人入侵的“靖康之變”起,她在突然之間接連遭受到國破、家亡、夫喪的慘痛巨變,自己也不得不顛沛流離,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內心充滿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詞作充滿了家國之痛、滄桑之感,基調趨于孤寂而悲涼。總的看來,李清照的詞,主要繼承了宋詞中婉約派的風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長,故能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并對后人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
《如夢令》(“常憶溪亭日暮”)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的早年之作。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憶”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后,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復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這首小詞,語言生動流暢,風格清新自然,趣味橫生,引人入勝。它雖然只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卻讓它折射出心靈世界中的七彩陽光;雖然只敘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卻賦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審美意義。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2、能借助圖畫,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三、德育教育目標
1、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2、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情景繪畫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也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三首古詩有一點不同,它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課前我已請同學們查資料了,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明確: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藝術上有可取之處。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發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里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像“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有詞牌。詞牌的產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制的詞牌。詞發展到后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請同學們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由學生自由發言,最后由同學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用比賽的形式來深入學這首詞,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前后桌為一組,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組將獲得一顆星,得星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問題)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由哪個詞知道的?(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有哪個詞知道的?(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星。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
請每個代表隊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星。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星。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像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
溪亭 愛生活、愛自然、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沉醉 回舟 誤入 爭渡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讀誦、情景再現,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2、總結鑒賞詩詞的方法,掌握自主鑒賞的技巧。
二、教學重點: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三、教學難點:嘗試領會詞的意境,提高鑒賞能力。
四、教法學法:誦讀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課件出示圖片。師:咱們先來欣賞張圖片,感覺怎么樣?她是中國古代的一位才女,你知道她是誰嗎?她最擅長作詞。你們知道詞嗎?
古詩、詞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看!(媒體出示《如夢令》詞的內容)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的詞,詞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古詩每句字數一樣,詞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樣的。
師: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做長短句。
師:還有什么不一樣嗎?
師: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
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如夢令》這首詞嗎?迫不及待了吧,請大家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個兒讀。
生:放開聲音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就請你,勇敢的女孩子。
師:挺不錯的,特別是她把里邊的多音字讀準了。興:在這讀第四聲。表示什么意思?(興致、興趣。)什么時候讀第一聲?
生:大興安嶺、興奮。
師:誰還愿意再來讀一讀,找個男孩子來讀一讀。
生(男)讀詞:
師:我覺得應該給他點掌聲,他已經注意了停頓,能讀出些詞的味道來了。好,看起來把這首詞讀通順、讀正確沒問題吧?
生:沒有問題!
師:咱們連起來讀一讀。
生:好!
生齊讀詞。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1、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算,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在下邊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開始吧!
2、師: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3、師:老師在這兒給你們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4、師:同學們很能干,不知不覺地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書:讀胖)同學們,如果我們把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啊?
師:但是你看這首詞,才用了多少字就把這一次作者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數一數。
生:33個字。
師:是啊,33個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時間是(日落)就是我們說的黃昏、傍晚;地點是在(溪水邊的亭子里)對,溪水邊的亭子里。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咱們讀一讀整首詞,體會、體會。
生:(讀全詞)
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師: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讀得很美很美,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咱們自己再來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師: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生:“溪亭日暮”。
師:看到“溪亭日暮”這個詞,你腦海當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獎勵你讀一讀吧。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生朗讀。
師:你們看啊!
(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詞人他們會在干什么?
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就——醉了。
師: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讀出濃濃的醉意來。
師:這個“藕花深處”,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師:使你想起哪一句詩來了呢?咱們學過荷花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伙聽聽。
師:是啊,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肯定更醉了。讀。
2、陶醉在美麗的意外中。
師: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是趕緊——讀下去
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讀這兩句啊,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師:從哪個詞語中聽出來的?
師:那場面多壯觀啊。看媒體:詞人她們笑啊叫啊,那聲音太響,太熱鬧了,只聽撲啦啦一聲,一河灘受驚的鷗鷺,一下子沖破夜幕飛向藍天!那場面壯觀嗎?!
師:你覺得這個“驚”,除了指白鷺受驚,還向我們傳遞了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
師:是啊,這可是意外的驚喜啊!所以是“鳥驚人也驚啊!”
師:那簡直是大自然的奇觀啊,這發生在一瞬間的大自然的奇觀,看得他們心都醉了!他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意外中。
師:再讀。
3、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中。
師:詞人深深地醉了,她陶醉在(美酒、美景、美麗的意外中)。咱們再從文字背后找一找她深深陶醉的原因吧。
生:(學生讀李清照早期生活的資料。)
師:為什么這么開心?
生:因為李清照她年輕時候的生活非常優越,家庭幸福美滿。
師:是啊,年輕時的李清照一直陶醉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
咱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跟詞人一起深深陶醉一次吧。(生齊讀,師生合作讀,生背誦。)
師:這樣難忘的郊游經歷她能忘得了嗎?
師:這樣身心釋放的快樂能忘得了嗎?
師:所以啊,她是牢牢地記得,經常地回憶啊,所以是“常記溪亭日暮”。
師:詞人因樂而酒,因酒而醉。那你覺得這個時候她喝的是什么酒啊?
4、一幅流動的畫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像這幅活動的畫。
生:(讀全詩)。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來讀一讀,可以嗎?(師深情朗讀)
師:來咱們再來讀一讀,老師跟你們一起讀。
(師生齊讀)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師:剛才我們在學古詩詞時掌握了一種本領,就是把詞“讀胖”,咱們還得學習另外一種本領,那就是要把詩或詞“讀瘦”。板:讀瘦。
師: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兒?看看整首詞是圍繞這首詞里面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學生說字眼,說理由,并板書。
師:同學們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記”也好,“醉”也好,還有“興”也好,老師認為都有道理,因為“暮”所以“興”,因為“興”所以“醉”,因為陶醉了,所以常常記得不能忘記啊,(師連線)。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師:這次郊游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還陶醉在哪呢?
師:是的,詞人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讀出濃濃的醉意來好嗎?再讀這首詞。這回你能背下來的,咱們就背下來了。
生:(讀、背全詞。)
五、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首詞。
生:《如夢令》[ 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師:老師把兩首詞放一塊兒,你發現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師:同學們發現的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師:古代的詞譜成曲可進行演唱,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如夢令》這首詞譜成曲子后,唱出來是什么感覺的?(放音樂)
師:有味道嗎?它是用昆曲來演唱的。有興趣可找一找別的譜成曲的詞來聽一聽。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通讀全詞。
1、了解詩與詞的不同
生任意背誦兩首以前學過的古詩。
出示李清照的詞,比較詩與詞有什么不同?
——詩每行字數一樣,詞不一樣,有長有短。
——讀起來的氣勢不一樣。
——題目的不同。(了解詞牌名)
2、認識詩人——李清照(課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簡介)
二、初讀體會,把詞讀“胖”
1、播放音頻:聽讀
2、自己試讀,挑生朗讀。
3、把詞讀“胖”
根據課件提示的注釋,理解詞意,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讀懂了那句詞或哪個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讀品味,把詞讀“瘦”
1、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圍繞“醉”字美讀全詞,想象畫面。(板書:醉)
——醉態一:醺醺沉醉,忘記了回家:“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醉態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1)你強調了“晚”,為什么強調它?①喝酒喝了很長時間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強調了“深處”,說說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會感覺……
詩人真的是喝醉了,(板書:酒醉)
——醉態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讓我們想象一下:
視覺上,那時的天空……荷塘……鷗鷺……(關注色彩:綠葉、紅花、白鷺、余霞,落霞與鷗鷺齊飛,荷塘共天空同色,這是一種夢幻的色彩)
聽覺上,你的耳邊縈繞著……(鷗鷺撲棱聲、鳴叫聲;水聲,驚叫聲、劃槳聲、嘻笑聲、歌聲、岸邊的偷笑聲……)
深深地聞一聞,沁入心脾的是……;皮膚上感受到的還有……甚至,還有驚起一灘鷗鷺之后的無限遐想。
哦,詩人在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書:景醉)
(3)當我們的感覺這樣流動著,交織著,你的心底,彌漫著一種什么情緒?(歡樂的,輕松的,愉悅的,美好的,沉醉的,夢幻的……)
美酒加美景,給了她美麗的心情,這種心情,讓我們讀著,看著,也跟著陶醉了。齊背《如夢令》。(板書:人醉)
3、你聽——(《如夢令》歌詞)播放蔡琴《如夢令》,嘗試跟著唱和。
四、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課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比較: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細觀察后交流。
這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都是一樣的。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五、課后作業
推薦朗讀:李清照的《聲聲慢》。走進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書設計如夢令
酒醉
景醉
人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品讀字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準備:自制ppt課件
《如夢令》教后反思
在教學《如夢令》一課時,我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教學建議:“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歌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詩與詞的對比。
在課堂開始,我先讓學生了解了詩與詞的不同,從而更好的認識詞、學習詞。
二、朗讀全詞,讀出節奏。
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配樂配圖范讀,再讓學生自讀、指名讀等方式,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奏、初步了解詞的情感。
三、結合注解理解內容
古詩詞的教學,最忌逐句串講。由于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課前已經預習過,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哪些句子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詞的內容,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四、把握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品讀,發現哪個詞最能概括表達詞的意境,并聯系詞的內容說出自己的體會。要求學生不僅要感悟哪個詞用得好,還要說明為什么好,具體表現在哪里。
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基礎上,我再結合自身對文本解讀,引導緊扣詞眼,欣賞“醉”字,分析詞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詞意的關聯,以及作者為何對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進而體會語言運用的精煉、巧妙,進一步感悟詞的意境、情感。像這樣憑借情境,讓學生咀嚼詩句、品味詩句的語言的豐富內涵和情味,學生就有了很具體的感受調適。此時鼓勵學生把這首詞背下來,于永正曾這樣說過:誰擁有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好的古詩文,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記就不是學語文。
在這節課上,學生輕松愉快地學了這首詞,也能有感情的背誦,但是由于教師的激情不夠,沒有很好的將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出來,所以學生在描繪詞的意境的時候,表達的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要繼續努力,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12
盛新鳳教學實錄:《如夢令》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一、話題引入,通讀全詞。
師:咱們從一年級到五年級肯定是學了很多很多的古詩,對不對?誰是咱們這個班里面古詩念得最有味道的一個?推薦一個?
師:(對著大家指出的學生)這樣吧,你帶著大家來念幾首古詩,好不好?
生:(學生領念)《春曉》、《望廬山瀑布》。
師:同學們腦海中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吧,今天時間關系咱們不往下念了,這節課盛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寫的詞。知道詞嗎?
生:詞語。
師:哦,他說詞是詞語。盛老師告訴你錯了。古詩詞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看!(媒體出示《如夢令》詞的內容)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的詞,詞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古詩每句字數一樣,詞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樣的。
師: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做長短句。
師:還有什么不一樣嗎?
師: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就是這樣的,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這首詞嗎?請大家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個兒讀。
生:放開聲音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就請你,勇敢的女孩子。
生:(讀詞)
師:謝謝你,你是第一個勇敢地站起來讀書的孩子,剛才她在讀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是通順的,流利的是不是?你們有意見嗎?沒有意見,我有意見,這里面有一個字是個多音字,“興盡”,
這個字又讀xìng又讀xīng,什么時候讀xìng,什么時候讀xīng你們知道嗎?什么時候讀xīng?
生:興奮。
師:還有“大興安嶺”。但是這個“興”“高興”、“興致”的“興”卻讀第四聲,所以在這個地方你說應該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第四聲,咱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這一句)
師:不錯,咱們再讀讀這首詞,這回第一個舉手的是誰?又是一個勇敢的女孩子,我真喜歡你,讀讀。
生:(讀詞)
師:聲音清脆響亮,口齒清晰。讀通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的時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第一句咱們可以這樣讀“常記/溪亭/日暮”。來,在位置上練讀一下。
生:(讀全詞)
師:節奏感把握得挺好。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算,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在下邊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好不好?開始吧!
師:你自己能夠讀明白哪一句詞的意思了?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生: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記得在溪邊黃昏的時候看日落。
師:在那里看日落時的情景。是嗎?不錯的,她這么說,咱們能聽懂她的意思嗎?能聽懂就可以了,來,往下說。你還能讀懂哪一句?
生:沉醉不知歸路。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師: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師: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嗎?或者說是忘記(回家了)。
師:再往下說
生:誤入藕花深處。這句話我理解的是他開船的時候開到有荷花的地方。
師:對,劃船的時候。那個時候船沒有機器的,劃的。劃到哪兒去了?
生:(齊說:荷花深處去了。)
師:是的,荷花深處去了。
師:接著說。
生:我理解的是興(xīng)盡晚回舟
生:興(xìng) 盡晚回舟,他高興盡了,晚上只好坐舟回去了。結果到了荷花的深處。
師:他這么說咱們明白嗎?他說“高興盡了”,晚上只好坐船回去,什么叫“高興盡了”,你能不能說明白點?
生:就是她看日落已經看得差不多了,她的興奮已經沒有了。
師:興奮沒有了,你們有不同的意見嗎?他說她不要看了,所以回去了。
生:我覺得是幸好有晚回來的船只。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你怎么理解?
生:我覺得是應該朝霞沒了,她看完了才回去的。
生:我是想她是到了傍晚才回去的。
師:她看著看著,陶醉在里邊了,但是,天都黑下來了,這個時候又不得不回去,其實這個“興盡”是興未盡,但是因為晚了,所以不得不回去。
師:還有最后兩句沒人說,誰來說?
生:我解釋的是驚起一灘鷗鷺。意思就是她在開船的時候不小心進入了荷花的地盤。然后荷花里邊有許多的鷗鷺,被她船一開進來就全部飛走了,就是驚起一灘鷗鷺。
師:荷花深處,不是荷花的地盤。然后劃船怎么會驚起一灘鷗鷺?
爭渡,爭渡,誰讀明白了?
師:怎么出去啊,怎么出去啊?在搶著劃船,這個時候把一灘歐鷺給驚起來了。
師:同學們很能干,不知不覺地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書:讀胖)同學們,如果說把咱們剛才說的話寫下來,你說長不長?
生:長
師:可是這一首詞才用了多少字就把這一次作者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數一數。
生:33個字。
師:是啊,33個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時間是(日落)就是我們說的黃昏、傍晚;地點是在(溪水邊的亭子里)對,溪水邊的亭子里。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咱們讀一讀整首詞,體會、體會。
生:(讀全詞)
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師: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讀得很美很美,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咱們自己再來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生:(小聲讀詞)
一)畫面1:“溪亭日暮”
師:咱們先來讀讀第一句和第二句,一起讀。
生:(讀一、二句)
師:“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來了?
生:我想起小溪邊有座亭子,那位詩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太陽的日落。
師:太陽的日落。這話怎么說,說清楚了。
生:也就是看黃昏時的景色。
師:對,什么景色?
生:美麗的景色。
師:太陽落下來的景色,日落美景。他剛才的畫面當中有人、有亭子,那個亭子是幾個角的?噢,是個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別致的。你想得這么美,肯定能讀好它。你來讀一讀。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你腦海中的畫面當中還有什么?
生:我看到一個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著天,天空披上了一層紅紅的晚霞,一條小徑通向遠方。
師:哦,你還看到了一條小徑。落日余輝,晚霞籠罩天空的情景,你們看到過嗎?怎么美?誰來描繪給大伙聽聽啊。
生:天邊都是紅顏色的,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掛在天上……(學生覺得詞窮。)
師: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語言的蒼白,是不是?來,你就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盛老師,幫助你一下,你們看啊(媒體播放黃昏情景,配樂)
“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撲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把這種美通過朗讀傳遞出來。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沉醉不知歸路。她是這樣讀的,你也來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深情朗讀。)大伙一起來讀讀吧。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盛老師仿佛看到那樣的情景了,再來一次。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們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大聲地、七嘴八舌地說出來吧!
生:一邊喝酒一邊作詩。
生:一邊吃菜一邊看。
師:哦,是在郊宴。
生:他們可能會下下棋。
師:對,詩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你想她還會在干什么?
生:我想他們還會在看景色。
師:看景、吟詩、作對,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生接——人自醉啊!)咱們再讀這兩句,讓我們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生:(讀兩句)。
二)畫面2:藕花深處
師:除了這個溪亭日暮讓你想起了這么美麗的畫面之外,還有哪個詞也讓你想起了美麗的畫面了?再讀一讀,品一品。
生:“藕花深處”。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
師:滿池都是。怎么美,你能說得美一點嗎?
生:下面是綠綠的荷葉,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
師: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咱們學過荷花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伙聽聽。
生: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
師:你們仿佛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師:這就是寫黃昏時候荷花的情景的。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我想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更加陶醉了。來,請讀讀第三句、第四句。
生: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三)畫面3:一灘鷗鷺
師:你還從哪些詞語中聯想起畫面來了?自己讀下去。
生:“一灘鷗鷺”。
師: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他們可能在說,讓我先走,讓我先走。
生:怎么辦呀,劃不出去了。
生:我聽到了歐鷺翅膀拍打的聲音。
生:還聽到了非常急的“嘩嘩”的劃船的聲音。
師:你從哪個詞語中聽到這樣的聲音的?
生:爭渡
師:因為她們在搶著劃船。真會讀書。
生:還聽到溪水聲。
師:溪水被船槳擊起的聲音。
生:我還聽到鷗鷺在叫。
師:鷗鷺叫聲響不響?
生:響。
師:你怎么知道有這么響啊?
生:因為上面說驚起一灘鷗鷺,是“驚起”的,又不是憑空飛起來的。
師:是啊,它是一下子受驚了之后,突然“撲拉拉”飛上了天空。
生:而且她是驚起“一灘”鷗鷺,一群鷗鷺全部被驚起,一起叫所以很響。
師:你想啊,她們叫哇,笑哇,聲音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撲拉拉”一聲,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這樣的情景她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誰來讀一讀這兩句?
生: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這樣劃船能把歐鷺驚起來嗎?
生: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劃得再有勁一些,你再來試試。
生: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你想此時此刻,詞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說)
生:多么開心。
師:是啊,那是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獲。
生:驚喜。
師: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寫得多好啊。再來讀一讀。
生:讀最后兩句。
四)一幅流動的畫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 “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像這幅活動的畫。
生:(讀全詩)。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盛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來讀一讀,可以嗎?(師深情朗讀)
師:來咱們再來讀一讀,盛老師跟你們一起讀。
(師生齊讀)
四、瘦讀全詞、品味語言。
師:同學們真能干。讀著讀著就把這首詞讀胖了,讀美了。但這還不夠,咱們還要把這首詞讀(板書:瘦)
師:你能不能讀著讀著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生:我覺得是一個字“美”。
師:確實是美的,可惜這里邊沒有直接寫“美”字。
生:醉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只有美景才能讓她沉醉,我認為是醉。
師:你從哪些地方讀出醉來了?
生:它有日暮,有藕花,還有一灘鷗鷺。讓人沉醉在里面,所以我認為是醉。
師:那就請你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生板書:醉)
生:我覺得這個字應該是“夢”,“如夢令”的“夢”。
師:盛老師告訴你,“如夢令”是個詞牌名,它分開來是沒有特定的意思的。不過我想聽聽你說夢的理由。
生:就是作者寫的這首詞像夢一樣的很美。
師:你說的也挺有道理的。
生:我覺得是“記”,因為整首詞都是在寫她記著的東西。
師:她回憶怎樣的美景?
生:她記得溪亭日暮,記得藕花深處,還記得一灘鷗鷺。
師:你們覺得這個“記”字有道理嗎?(有)請你去寫在黑板上。(生板書:記)
生:我認為應該是“暮”。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她看了日暮以后就非常沉醉。她不知道回家了,然后到了晚上才回家,但是因為留戀剛才日暮的情景,竟然把船劃到了荷花的深處。然后才清醒過來。
師:她為什么要這么著急地劃出來啊?
生:因為她覺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入的很深了,所以這么著急。
師:白天的話用得著這么著急嗎?(不用)還是因為“暮”對不對?請你寫在黑板上。(生板書:暮)
生:我認為是 “興”,因為她興致很濃,看了溪亭日暮,很沉醉,忘記了回家的路,所以后來才誤入了藕花深處,驚起了一灘歐鷺。
師:有道理。其實她是興未盡,天晚了不得不回去,回去的時候有了意外的收獲,其實一“興”未平又起一“興”。請你也寫在黑板上。(生板書:興)
師:同學們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記”也好,“醉”也好,還有“興”也好,老師認為都有道理,因為“暮”所以“興”,因為“興”所以“醉”,因為陶醉了,所以常常記得不能忘記啊,(師連線)。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
“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師:這次郊游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還陶醉在哪呢?
生:陶醉在鷗鷺飛起來的時候。
師:美景中。
生:記憶里。
生:還陶醉在日暮里。
生:陶醉在荷花的清香中。
生:陶醉在誤入藕花深處(的快樂中。)
師:是的,詞人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讀出濃濃的醉意來好嗎?再讀這首詞。這回你能背下來的,咱們就背下來了。
生:(讀、背全詞。)
五、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首詞。
生: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師:盛老師把兩首詞放一塊兒,你發現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字數一模一樣,都是33個字。
生:我發現它們同行的每個字都是對應的。
師:句式一樣的,是嗎?
生:題目一樣,作者也一樣。
師:題目你還記得叫什么?就是咱們說的?(生齊說:“詞牌名”。)你還發現什么了?
生:我發現格式都一樣。
生:最后一個韻母都是“u”
生:都寫到了醉。
師:哪一句?
生:“濃睡不消殘酒”
師:李清照的詞中還有很多也寫到喝酒了,有興趣可找出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發現的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師:古代的詞譜成曲可進行演唱,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如夢令》這首詞譜成曲子后,唱出來是什么感覺的?(放音樂)
師:有味道嗎?它是用昆曲來演唱的。有興趣可找一找別的譜成曲的詞來聽一聽。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13
學案
【學習內容】9 《詞兩首——〈如夢令〉》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學習重難點】
重點: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難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友情提示:
大自然是美麗多姿、豐富多彩的,古往今來,詞人都喜歡用詩詞贊美自然風光。讀讀這首詞,你會發現這首詞表現了生活的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自主預習
1、用“‖” 標出詞的節奏,反復朗讀,體會詞的意境和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一詞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互動探究
3、《如夢令》是 代詞人 所作。并非其即興之作,而是她回憶寫成的,從詞中 可以看出。郊游的時間在夏季,從詞中 可以看出。詞人玩得很高興,從詞中 可以看出。整首詞表現了 。
讀故事,完成練習。
4、這是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一首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意:稀薄的霧氣濃密的云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獸形的銅香爐內的香料早已燒完。又到重陽這個美好的節日,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剛剛浸透昨日半夜的涼氣。
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卷起是由于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同學們,從這首詞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鞏固案
1、把詞句補充完整,并解釋加點的字詞。
(1)常記 , 不知歸路。 ( )
(2)興盡晚回舟,誤入 。 ( )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如夢令”是詞牌名,而題目是“常記溪亭日暮”。 ( )
(2)《如夢令》這首詞中與“誤入”互為照應的是“不知歸路”。( )
(3)《如夢令》這首詞中運用了兩個“爭渡”,是為了把鷗鳥驚飛。( )
3、想象《如夢令》所描繪的景象,改寫成散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學唱這首詞。
4、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朗讀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完成練習。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1)你發現這首詞與本課學習的《如夢令》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綠肥紅瘦”中的“綠”指綠葉,“紅”指紅花,詞人用“肥”“瘦”二字分別形容綠葉和紅花,有什么妙處?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14
一、畫面導入,激起情趣
同學們,咱們一起來看這樣八個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課件),誰來說說你對這八個字的理解?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畫,一幅畫里又往往蘊含著美妙的詩句。現在,咱們一起來看幾幅畫,你能吟出畫中所蘊含的詩句嗎?
二、初讀全詞,初步感受詞意
1、同學們,你們用動情的朗讀讀出了古詩的韻味,看得出,你們都很喜歡詩。今天,咱們再來學一首詞,這首詞也是詩中有畫,而且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詞人也不簡單,她就是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宋代著名的女詩人、李清照。關于李清照,你都知道些什么?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她的資料,下面大家看這段文字,自己讀一讀。
從資料中我們知道李清照可是才華橫溢,也正以為如此她被稱為“詞國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來評價她的詞學造詣,這個李易安就是李清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走進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一起研讀《如夢令》,與之一起徜徉于詞的世界。(屏幕出示全詞),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回憶了她少女時代的一次郊游的經歷。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首詞,要讀得充分,讀準字音,。(板書:如夢令)
2、①這里有一個生字,藕,再請同學來讀一讀,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
②這里有一個詞也請大家注意,興盡,在這里都讀第四聲,興指興趣,興致。盡是滿足的意思。所以興盡就是指——興致得到了滿足。請同學再來讀一下這個詞。
③藕花,興盡,這兩個容易讀錯的詞都在第三四句中,誰再來把這兩句讀一讀,把它讀正確。
④除了把詞讀正確,我們還要讀出詞的節奏,把詞讀得有板有眼,字正腔圓。誰再來讀讀整首詞,其他同學注意聽,它是怎么停頓的?(指導停頓)
3、讀好了節奏,我們還要讀懂它。如夢令是這首詞的詞牌名,李清照借這個詞牌回憶了自己年輕時候的一次郊游經歷。整首詞語言簡潔,淺顯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對大家來說不是難事,請大家再次自由讀讀這首詞,同桌之間相互說說你對它的理解。(師巡視)
4、好的,同學們,從我剛才聽到的幾位同學對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輕松的表情來看,你們已經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
師:你自己能夠讀明白哪一句詞的意思了?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生: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記得在溪邊黃昏的時候看日落。
師:在那里看日落時的情景。是嗎?不錯的,她這么說,咱們能聽懂她的意思嗎?能聽懂就可以了,來,往下說。你還能讀懂哪一句?
生:沉醉不知歸路。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師: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師: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嗎?或者說是忘記(回家了)。
師:再往下說
生:誤入藕花深處。這句話我理解的是他開船的時候開到有荷花的地方。
師:對,劃船的時候。那個時候船沒有機器的,劃的。劃到哪兒去了?
生:(齊說:荷花深處去了。)
師:是的,荷花深處去了。
師:接著說。
生:我理解的是興(xīng)盡晚回舟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你怎么理解?
師:她看著看著,陶醉在里邊了,但是,天都黑下來了,這個時候又不得不回去,其實這個“興盡”是興未盡,但是因為晚了,所以不得不回去。
師:還有最后兩句沒人說,誰來說?
生:我解釋的是驚起一灘鷗鷺。意思就是她在開船的時候不小心進入了荷花的地盤。然后荷花里邊有許多的鷗鷺,被她船一開進來就全部飛走了,就是驚起一灘鷗鷺。
師:爭渡,爭渡,誰讀明白了?
師:怎么出去啊,怎么出去啊?在搶著劃船,這個時候把一灘歐鷺給驚起來了。
師:同學們很能干,不知不覺地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書:讀胖)同學們,如果說把咱們剛才說的話寫下來,你說長不長?
師:可是這一首詞只用了33個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時間是(日落)就是我們說的黃昏、傍晚;地點是在(溪水邊的亭子里)對,溪水邊的亭子里。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在這首詞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動,你能分辨出哪些詞語是寫景,哪些詞語是寫人物活動呢?默默地看,靜靜地思考。(結合學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讀)
5、細細讀著這六個詞,我們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師引述——因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為“沉醉”所以“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爭渡”,因為“爭渡”,所以驚起“一灘鷗鷺”。
你看,句子和句子之間銜接得多么緊湊,多么自然啊!人在景中,景因人顯,人和景的相互交融構成了那一幅幅生動美妙的畫!讓我們再次走進畫面,讀一讀這首詞吧!
三、展開想象,品味詞境
1、同學們,雖然時隔千載,我們已經無法跟隨李清照一起參加那一次郊游,但這首詞“詩中有畫”,我們完全可以借助想象,再現情境。{板書:展開想象(齊讀)}在這首詞里,有一些詞語給了我們畫面般的美感, a、溪亭日暮
①咱們先來讀一讀一二句,齊讀。
②哪個詞給了你無盡的想象,給了你畫面般的美感?
③是啊,“溪亭—日暮”,讀著這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書:溪亭日暮)展開想象,用眼睛去看,用大腦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用語言去描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對景的想象]預設:
a、學生回答比較簡單(亭子、小溪、夕陽)師評語引領:那些美好的景物你都看到了,可惜卻都是靜止的,誰能把這些眼前的景物說得更加具體?讓這些景物活起來,讓這幅畫美起來!
。教師評語引領:瞧,他說得多么傳神哪,尤其是“”詞,仿佛把我們都帶入了那美景之中。
c、你也走進去了,那一幅美妙的畫卷一定正在你的心中展現!說得那么美,你一定能讀好這兩句,指讀。
師: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
(3)朗讀指導
師:你們看啊!(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那玲瓏剔透的小亭,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讓我們情不自禁的吟出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帶著這樣的詩情讀好這第一第二句。
[對醉的理解]
a、好一個良辰美景!好一個溪亭日暮!難怪李清照說她此時已經——沉醉不知歸路了。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是啊,詩人陶醉了,醉得忘記了回家。在這兒給大家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 “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我們帶著這份醉意,再來讀這兩句詩,一定更有味道。
b、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詩人會和誰一起喝酒呢?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花香,那可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這可是一種全身心地享受啊!咱們再次一起讀讀這兩句詩,讀出那濃濃的醉意!
b、藕花深處
①在那樣快樂的時候,那樣美麗的地方,詩人和朋友們除了喝酒,還會干什么呢?(賞景、吟詩、作對、彈琴、下棋、聊天)是啊,怪不得詩人說她后來是興盡而歸,讀——興盡晚回舟。此刻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高興、愉快),就請你讀出這份高興,這份愉快!另外,這里的興盡,也可以說是興未盡,也就是還沒有盡興,只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啊!此時,詩人的心情又會是怎樣的?(留戀,舍不得離開)那也請你讀出這份留戀。你看,這里同一句古詩給了我們兩種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是正確的,所以以后讀詩就要用心去揣摩、去體會。
②就在詩人回舟時,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藕花深處。(分小組把這個詞讀兩遍。)藕花—深處,(板書:藕花深處)這個深處是指哪?對呀,你想四周全都是荷葉、荷花,這時候呀,那荷花,那荷葉的形狀、顏色、姿態一定看得非常清楚。
師:這個“藕花深處”,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生:湖水還很清澈。
生:還有那些小蜻蜓停在剛剛長出來的荷葉上面。
點評語預設:
a、你看到了荷花田田的葉子;你看到了姿態萬千的荷花;你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藕花深處;一個清香飄逸的藕花深處;一個神秘而幽靜的藕花深處,讓我們一起走進去吧。讀
b、在這樣的藕花深處,又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想起許多描寫荷花的詩句來,誰來說,你想到了哪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又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畫面啊,讓我們再次走進去,再次沉醉。讀——
③在這兩句中,你覺得那一個字最能說明詩人又一次醉了?(誤)誤入,在這里是怎樣的入?(不小心)能換一個詞代替這個誤嗎?(不知不覺)
師:是啊, “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竟然連小船劃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可見她們已經被美景深深的吸引了,我們再來讀這兩句,一定會讀得更好。
此時詩人已經如癡如醉,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于是就趕緊——讀下去
c、一灘鷗鷺
1、師:讀著這兩句,哪一個詞又讓你畫面般的感受呢?(一灘鷗鷺)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師:響不響?從哪個詞語中聽出來的?
2、師:學詞,就要像你們那樣,喚醒身體所有的感官。詞語中還有聲響呢!
師:多不多?你是從哪個詞當中讀出來的?
師:是啊 “撲拉拉”一聲,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一齊讀出這壯觀的場面。
③在這里,除了看到鷗鷺飛了起來,聽到它們拍動翅膀的聲音,鳴叫的聲音,你們還仿佛看到詩人和好友們在干什么?你的耳邊還聽到了什么?(聽到劃槳聲、歡笑聲、水聲,看到詩人和好友們在爭著劃槳),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是啊,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獲,那就是——驚喜。)
師:所以她們叫哇,笑哇,聲音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這發生在一瞬間的大自然的奇觀,看得他們心都醉了!他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意外中。讀出這樣的感受。
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詩人驚喜的心情,用得多妙啊!誰來讀讀這兩句,讀出那份熱鬧、那份歡快、那份驚喜!(指導朗讀,兩個爭渡要讀得稍快,有力,后面那個爭渡比前面一個更有力)
三、回歸整體,感悟詞情
1、同學們,剛才我們借助自己豐富的想象,再現了當年李清照郊游時的情景,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 “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2、通過學習你覺得這是一次怎樣的郊游呢?能用詞語來形容一下嗎?(令人心醉,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美好、美妙、令人難忘)
師:是啊,這次郊游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美好的記憶里。而且讓我們也陶醉其間,留戀其間,有了那么多美好的感受,一定能把整首詞讀好!這回你能背下來的,咱們就背下來了。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此時的李清照不僅陶醉在美酒、美景、美麗的意外中,還陶醉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我們知道早年的李清照可說是名門閨秀,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父親是當時的著名學者,丈夫是金石家。那時他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但是,在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中卻很難找到那份快樂,那份純真了。(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詩句: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點絳唇》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孤雁兒》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鳳凰臺上憶吹簫》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范讀
2、在這里,你讀到的還是快樂嗎?你讀到了什么?(愁、淚)
3、南宋末年,金人大舉南下,中原國土淪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詩人雖是一女子,但她同樣有一顆愛國憂民之心,這愁和淚是為國亡而愁,為百姓生活疾苦而流淚;其二是家破,家人先后離去,使得李清照長期流亡在外,無家可歸,飽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這就是她滿腔的愁啊!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四句話,體會那無盡的哀愁、千行淚吧
4、師:從一個無憂無慮的貴族小姐到孤苦無依的悲慘老婦,一代詞人李清照飲盡了這酒中的酸甜苦辣。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她肯定會常常想起她曾經有過的幸福時光,讓我們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憶吧。
總結。讀李清照的詞,她的才情可以流光溢彩。課外再去找一找她的詞,讀一讀,品一品詞的味道。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15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2、介紹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如夢令。
二、初讀感知。
1、生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適時糾正學生的讀音,指導關鍵字詞的讀音。
3、學生齊讀詞。
三、細讀全詞,古文今譯。
1、過渡: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2、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適時指導 “暮” “醉” “爭渡爭渡”等字詞的意思。
3、這首詞用了多少個字?(三十三)
小結: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1、引導學生:學古詩詞還得學習另外一種本領,那就是要把詩或詞“讀瘦”。板:讀瘦
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兒?看看整首詞是圍繞這首詞里面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2、學生討論,適時板書:醉
五、牽引“醉”線,分層解讀。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過渡: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2、引導學生想象 “溪亭日暮”這個詞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3、獎勵你讀一讀吧。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
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4、過渡: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詞人他們會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對對子,看風景……
小結: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就——醉了。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讀出濃濃的醉意來。
5、小結,繼續討論:好!大伙兒還能從哪些詞語當中讀出這個“醉”字來?
引導學生想象“藕花深處”所描寫的畫面。
這種畫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詩來了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是啊,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肯定更醉了。讀。
6、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是趕緊——讀下去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讀這兩句啊,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結:那場面多壯觀啊。看媒體:詞人她們笑啊叫啊,那聲音太響,太熱鬧了,只聽撲啦啦一聲,一河灘受驚的鷗鷺,一下子沖破夜幕飛向藍天!那場面壯觀嗎?!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余興依依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 篇17
9.詞兩首(《如夢令》《漁歌子》)
重點、難點:
1. 什么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其實,詞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
2. 詞的分類: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小令;58字以內為小令
(2)中調;59~90字為中調
(3)長調。91字以上為長調。
3. 詞牌和題目: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區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卜算子·詠梅》這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如夢令》是詞牌,《漁歌子》是題目,詠打魚。
4. 《如夢令》
(1)作者:李清照(約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
(2)譯文:
時常記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
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
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
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3)大家一起讀一遍這首詞,這首詞所敘述的事發生在哪一個季節?
從“藕花深處”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
它是詞人當天寫的嗎?
從“常記”一語可以看出已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為什么詞人經常想到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注意:第五句連用兩個“爭渡”,這叫什么句式?
疊句。
(4)這首詞記的是女詞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獨自去的嗎?
從“爭渡”一語可以看出,還有她的許多同伴。
為什么要爭渡?
“誤入藕花深處”。
為什么會“誤入”呢?
因為“沉醉”。
還有別的原因沒有?
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邊的亭子,可見周圍是水鄉,水路縱橫。
什么時候發現“誤入”的?
沉醉中發現周圍凈是藕花想到來時沒有經過這個地方,這才大叫起來:錯了!錯了!
既誤入,慢慢劃出去,不也行嗎?
不行,已是“日暮”時分。
你能想象出“爭渡”的情景嗎?
從“驚起一灘歐鷺”可以想見漿聲、水聲和少女們的笑語喧嘩聲一時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5)小結:
這首詞構思巧妙。從“沉醉”一語可以看出,女詞人和游伴們在溪亭里曾舉行過一次時間不短的郊宴,一邊說笑、行酒令,一邊喝酒,充滿了歡樂的氣氛,直至夕陽在山才匆忙上船。但詞中卻略去郊宴不寫,而只寫歸途,甚至連歸途也沒有寫全,至“爭渡”“驚鷗鷺”便戛然而止。這是因為由于誤入而群起爭渡是這次郊游中出乎意外的一個高潮,用這個典型細節能更鮮明、更集中地表現少女們天真活潑的性格和熱愛生活的感情。
(6)李清照詞風婉約,她的藝術特征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強烈的感情熔鑄在藝術形象里,造成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她還善于從描繪一段情節、一個思想曲折中,顯示出感人的意境來。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等。
②造語淺顯新奇。李詞語言既淺顯自然,又新奇瑰麗,富于表現力。她的詞用典不多,卻善于運用口語、市井俗語,使詞寫得明白而家常。詞的音節和諧,流轉如珠,富有音樂美。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等。
5.《漁歌子》
(1)作者:張志和(約730~約810 )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蘭溪人。張志和博學多才,歌、詞、詩、畫俱佳。
(2)譯文:
西塞山,青又翠,白鷺展翅飛,
桃花紅,江水碧,鱖魚正肥美。
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
斜風細雨迎面吹,釣魚的人兒不想歸。
(3)賞析:這首詞通篇二十七字,有山、有水、有飛鷺和肥魚,還有斜風細雨,更有那優游自在的漁父。詞人藉漁父寄托自己的情懷,而漁父又是被安排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中。恰是江南春色方濃、桃花春汛泛起時,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的漁父,高處有從水田飛入上空的白鷺鷥,低處有落英繽紛的春水綠波,更有能引起人們鮮美味覺的大口細鱗的肥嫩鱖魚,鷺在飛,水在流,魚在潑刺地嬉逐,水映桃花而紅,桃花因水而濕。人、花、魚、鷺,一切都被斜風細雨所籠罩,天地萬物渾然一體,顯得那么的新鮮、清麗、秀潤。好一幅水墨淋漓的“煙波垂釣圖”。
詞人當時正是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由此而產生了自然、淳樸的意趣,不愿離開這一個魅人而又宜人的境界的深情。“斜風細雨不須歸”,對漁父說來,不正是他對美的發現、對美的執著追求么?在斜風細雨中,張志和體驗到鷺鷥的飛翔更飄逸,漂流在水里的桃花瓣格外鮮妍。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垂釣,漁父的心情,就不只是為美而陶醉,更為眼前的優美畫境而堅定了意志,不僅不思歸,而是更進一步的“不須歸”了。張志和所執著的已經不是垂釣,而是作為詞人內心的自白——“我決心以山水之間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終老”。這顯然又是畫中之詩,隱伏在西塞山前空間結構背后的時間潛流,悠悠地但終于又是深穩有力地蕩漾著的感情波瀾。可見,張志和的淡泊逸致不是訴諸直接詠懷,而是寄情于景,以畫入詞。詞人而兼畫家的張志和,把高遠的情思化為清空的意境,把質樸的語感提煉為脫俗的意趣,從而使他的詞作形成獨樹一幟的高蹈風格。正因為張志和與世俗相忤,所以才能從大自然中覓取心靈滋養,從而陶醉于清山秀水之中。